心脑血管动脉硬化症的中医治未病临床研究

合集下载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中西医研究进展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它是由于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受损、脂质代谢紊乱和炎症反应等多种因素引起的。

近年来,中西医结合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为该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文将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探讨其临床应用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中医药防治冠心病疗效明显中医药在治疗冠心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传统药物如丹参、川芎、天麻等对冠心病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丹参是一种有益于心血管系统的中草药,其有效成分丹参酮对冠心病有显著的抗缺血、抗心肌梗死作用,可降低心肌的氧耗量,增加心肌对缺血的耐受性。

川芎具有活血通络,舒筋活血的功效,对冠心病合并症和病因的调理作用显著。

天麻对冠心病伴有心绞痛、狭窄性心绞痛有一定疗效。

针灸作为中医传统疗法,被广泛应用于冠心病的治疗中。

针刺穴位可以改善心脏供血和心脏功能,降低血压和血脂,减少冠心病发作的次数和减轻症状。

针灸治疗冠心病的机制主要是通过调节自主神经、改善心肌供血、减轻心脏负荷等途径发挥作用。

临床研究表明,针灸治疗冠心病的有效率较高,受到患者的广泛认可。

中医药在冠心病的预防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

中医强调“治未病”,提倡“调理阴阳”,通过药膳调养心脏,增强体质,改善冠心病的易感因素,起到预防作用。

中医治疗也强调“因病施治”,提倡根据个体体质和病情特点,个性化地选取药物治疗,达到个体化预防冠心病的目的。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们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分子机制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其发病机制涉及多种信号通路和分子因子的参与,如炎症因子、氧化应激、细胞凋亡等。

这些研究为治疗冠心病提供了新的靶点和策略,为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介入治疗技术不断进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技术包括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等,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中医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

中医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

中医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是指由于心脏及血管系统发生的结构和功能异常导致的一类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中风等疾病。

中医学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有着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通过中医药的运用,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治疗这类疾病。

一、中医对心脑血管疾病的认识中医学将心脑血管疾病归纳为“心病”和“脑病”,并认为其发病与气血运行、阴阳失调等密切相关。

中医强调心、肝、脾、肾等脏腑的协调作用,通过平衡阴阳、调节气血来达到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目的。

二、中医辨证施治心脑血管疾病在中医理论中,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多与血瘀、痰湿、气滞等因素有关。

针对不同的病机,中医采用了辨证施治的方法。

1. 血瘀型血瘀型心脑血管疾病常表现为胸痹、心痛、心悸等症状。

中医认为,血瘀是疾病的本质,因此在治疗上以活血化瘀为主要方法。

常用的中药有桃仁、红花、川芎等,可以活血化瘀、舒筋活络。

2. 痰湿型痰湿型心脑血管疾病主要表现为胸闷、脘腹胀满、恶心、浮肿等症状。

中医治疗上注重清热化痰、祛湿化滞。

常用的中药有半夏、陈皮、茯苓等,可以减轻湿气的滞留,恢复气血的流畅。

3. 气滞型气滞型心脑血管疾病常见症状为胸闷、气短、嗳气、肩背酸痛等。

中医治疗上以行气调畅为主要方法,常用的中药有柴胡、陈皮、香附等,可以疏肝理气,舒缓症状。

三、中医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除了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中医药在预防方面同样起到积极的作用。

中医强调“治未病”,通过调理身体阴阳平衡,增强体质,降低发病风险。

1. 饮食调理中医药认为饮食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非常重要,主张“五谷养心,百菜滋脑”。

如饮食中宜多摄入五谷杂粮、蔬果、豆制品等,避免高脂、高盐、高糖的食物。

2. 运动保健中医药提倡适当运动来增强体质,改善血液循环。

如通过散步、太极拳、气功等运动,可以促进气血流通,维持心脑血管的健康。

3. 心理调节中医药强调心理因素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建议积极调节情绪,减少压力。

可通过冥想、放松训练等方法,缓解紧张情绪,提高心脑血管系统的免疫力。

中医药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中医药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中医药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研究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给全球的健康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和预防领域中,中医药发挥着独特和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医药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首先,中医药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认可。

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方法有很多,包括草药治疗、针灸疗法、按摩推拿等,这些方法在临床中被广泛采用,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特点是综合治疗,即针对疾病的发病机制和个体差异,综合运用多种中医药治疗手段,以达到改善病情、预防疾病进展的效果。

其次,中医药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研究涉及到多个方面。

一是中药的研究与应用。

中医药学中,有很多草药被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如丹参、黄连、桑枝等。

这些草药在中医理论中有着详细的应用经验,而现代研究则通过化学分析和药理实验,揭示了其对心脑血管系统的作用机制。

此外,中药复方也被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如清心丸、血栓通胶囊等。

这些复方药物通过多个成分的综合作用,具有对多个靶标的调节作用,以达到治疗效果。

另外,在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中,针灸疗法也被广泛运用。

针灸疗法作为一种传统中医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增强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

研究表明,针灸对心脑血管疾病有很好的疗效,特别是在心绞痛、高血压和中风的治疗中。

针灸可以改善心脑血管疾病的循环障碍,缓解疼痛,改善心脑血管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此外,按摩推拿也是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方法。

按摩推拿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和经络,促进气血的运行,调整机体的功能状态。

研究表明,按摩推拿对心脑血管疾病有着显著的治疗效果。

通过按摩手法的刺激,可以增加血管的稳固性,降低血压和心率,改善心脑血管的血流动力学。

综上所述,中医药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研究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浅淡中医“治未病”及“多元并治”理论在脑动脉硬化症治疗中的应用

浅淡中医“治未病”及“多元并治”理论在脑动脉硬化症治疗中的应用
学术理论意义。 关键词: 治未病; 多元并治; 脑动脉硬化症; 中医药疗法; 肾虚血瘀; 痰浊阻络
di 1 . 6 /. s .0 38 1 .0 9 0 .0 o:0 3 9ji n 1 0 —9 4 20 . 0 6 9 s 5 文 章 编 号 : 0 —9 4 2 0 )0 800 1 38 1 (0 9 .50 0 —2 0
众所 周知 , 脑动 脉 硬化 症 是 中老 年人 的一 种 常 见
的主要疾病 , 一定 是 有 多基 因 的多 元 因素 的复 杂病 也 理参 与杂 含 。实 践 体 验 此病 是 多 种 病 因病 理 交 互 为 患 , 合致病 , 纯 的确 立 证 型 , 轻 孰 重有 时 很 难辨 综 单 孰
1 多 元 病 因 的 认 识 缘 由
治 内容 和经验 , 另一 方面 也表 明 了 由于历 史环境 、 学说
崇 尚及师 承 的不一 , 辨 证 立 论 各有 偏 颇 。对 脑 动 脉 其
现今 对脑 动脉 硬 化症 的 中医 分 型及 方 药 应 用 , 在 林 林总 总的专 业期 刊 临床 报 道 中层 出不 穷 , 市场 上 各
变化 ?是 否重 视 了抓 主 要矛 盾 , 略 了多 基 因 主要 矛 忽
盾?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说 :善 医者 , “ 知病 势 之盛 而 必 传 也 , 为 之 防 , 使 结 预 无
聚 , 使泛滥 , 使并合 , 上工治 未病 之说 也 。 无 无 此 ” 2 多 元并治 的 临床 实践 我 们在 脑动 脉硬化 症 的临床 治疗 中运 用多元并 治 的主 张经历 了一 个逐 步认识 的探 索过 程 。最初我们 是
们又重 视 了络阻 病机 , 逐渐 完善形 成 了我们 对此病 “ 肾

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心血管疾病是指各种引起心脏及血管功能异常的疾病。

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等等。

这些疾病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威胁,对于社会经济和人口健康均有一定的影响。

传统的中医药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何将传统的中医药发挥到最大效益,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传统理论根据中医理论,心脏是人体的主宰机关之一,其它脏腑和组织都依赖它而生存。

心脏的功能失常,往往会导致多个脏腑出现异常。

中医对心脏疾病认为有“痰饮壅盛”“气滞血瘀”“阴虚阳亢”等不同证型的阐述。

治疗时,中医药常常采取一定的方药组合,配合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

例如,治疗高血压,常用的方剂有龙胆泻肝汤、天王补心丸、降压软胶囊等等。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中医药的支持和发展,一些传统中药品已经拥有了国家药品注册证书和临床应用的支持。

例如,丹参、黄芪、天麻、当归、川芎、人参等等很多具有良好药效的中药都被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

同时,中医药也逐渐融入了现代医学的研究之中。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下,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的结合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的结合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的结合可谓一种全新的健康保健思维模式。

这种做法突破了传统医学在温和疗法、较长疗程、维持疾病缓解阶段等方面的局限性,扩展了有关疾病的认识与解释,为人们提供了更优质的医疗保障。

中医药式样方案中“三目标、三调度”计划系统理论,使中医药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其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DNA字典与中药配伍的研究中药方剂的基本结构和药效是由中药材配伍而成的,这种配伍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如果能够清晰地掌握中药材的配伍规律,将有助于中药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的应用。

2、中药派生物分子基础的研究中药作为生物活性分子的混合物是非常复杂的,而且往往包含数百种甚至上千种化合物。

通过研究这些化合物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作用和生物学效应,可以更好地利用传统的中医药知识解决现代医学中存在的难题。

中医药在心脑血管疾病康复中的作用研究

中医药在心脑血管疾病康复中的作用研究

中医药在心脑血管疾病康复中的作用研究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

中医药作为我国特有的传统医学,其在心脑血管疾病预防和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也为其在心脑血管疾病康复中发挥作用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支持。

本文将对中医药在心脑血管疾病康复中的作用进行研究。

一、中医药的基本理论中医药始于古代,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中医药理论的核心是阴阳五行学说和气血理论。

按中医药的基本理论,心脑血管疾病是由阴阳失衡、气血失调、脏腑功能障碍引起的。

中医药则是通过调节阴阳、气血、脏腑功能等来达到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目的。

二、中医药的药物治疗中药是中医药治疗中的主要手段之一。

其主要依据是中药“药物性味归经”的性味,以及药物对心脑血管系统的理论研究。

在中医药治疗中,常用中药有黄连、丹参、川芎、桂枝等。

这些中药有宣通血脉、活血化淤、平衡阴阳等作用,可用于病因学上区分的不同类型。

三、中医药的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药治疗的另一种重要手段。

其主要疗效机制是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身体的脏腑功能、血液循环和自我修复机能。

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可以通过针灸疗法来改善身体的微循环、调节血压、改善血液黏稠度等,以达到调整血管舒张、增强心肌代谢的目的。

四、中医药的推拿按摩疗法推拿按摩作为中医药治疗的一种辅助手段,在心脑血管疾病康复中起着独特的作用。

其主要作用是通过推拿按摩来放松筋膜、纠正姿势、调整经络等,以达到减轻心理压力、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的目的。

另外,还可以通过刺激穴位,来影响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以达到调节身体功能的目的。

五、中医药的适应证中医药在心脑血管疾病康复中的适应证包括冠心病、高血压、脑血管疾病等。

在中医药治疗中,首要原则是辨证论治,即根据患者的具体证候来进行具体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综上,中医药在心脑血管疾病康复中的作用以及治疗原理,均是在中医药的基本理论、药物治疗、针灸疗法、推拿按摩疗法和适应证等方面得到了深入研究。

动脉粥样硬化中药治疗机制的研究进展

动脉粥样硬化中药治疗机制的研究进展

动脉粥样硬化中药治疗机制的研究进展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常见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慢性疾病。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一直呈上升趋势,已经成为危害世界各国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而传统中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讨近年来动脉粥样硬化中药治疗的研究进展。

一、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其发病过程主要包括内皮细胞损伤、炎症反应、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凝血作用促进、平滑肌细胞迁移和增殖、胆固醇沉积和氧化、细胞凋亡等一系列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

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遗传、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肥胖等。

二、传统中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中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清热解毒、化瘀软坚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过程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中药治疗可以通过清热解毒的作用减轻炎症反应,化瘀软坚的作用降低血管内的斑块形成,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过程。

2. 调和气血、活血化瘀中药治疗可以通过调和气血、活血化瘀的作用改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血液循环,促进血管内的斑块溶解,减少血管内的病理改变。

3. 益气养血、健脾和胃中药治疗可以通过益气养血、健脾和胃的作用改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提高免疫功能,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三、动脉粥样硬化中药治疗的研究进展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动脉粥样硬化中药治疗的研究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

1. 中药对动脉粥样硬化病理过程的影响一些研究表明,中药可以通过改善血脂代谢、抑制炎症反应、调节内皮细胞功能、降低血小板聚集等多种途径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过程,从而减缓病情的进展,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2. 中药对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一些临床研究表明,中药治疗对于缓解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症状、改善血压、血脂、血糖等生化指标、减轻动脉硬化斑块负荷、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中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作用机制研究

中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作用机制研究

中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作用机制研究心血管疾病是指影响心脏和血管的一类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绞痛、心肌梗死等。

在中医药学中,中药被广泛运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本文将探讨中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作用机制,并分析其中的科学依据。

一、中药降血压的作用机制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常见病症之一,中药在降血压方面的作用备受关注。

中药降血压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机制发挥作用:1. 抗氧化作用:许多中药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体内自由基,减少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从而降低血压。

2. 调节一氧化氮(NO)水平:一氧化氮在体内具有舒张血管、降低血压的作用。

某些中药能够调节一氧化氮合成和释放,从而改善血管舒张功能。

3. 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RAAS在血压调节中起到重要作用。

中药中的一些活性成分具有抑制RAAS的作用,从而减少血管收缩和体液潴留。

二、中药改善心肌供血的作用机制心肌梗死和心绞痛等心血管疾病导致心肌供血不足,中药在改善心肌供血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

其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扩张冠脉:中药中的一些成分可直接扩张冠脉,增加心肌血供。

例如,丹参等中药能够通过扩张冠脉血管平滑肌,增加血管直径,改善心肌血供。

2. 抗血小板聚集:中药中的某些活性成分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可以减少血栓的形成,改善心肌供血。

3. 促进新生血管形成:中药中的一些成分能够促进新生血管的形成(血管新生),从而增加心肌血流的供应。

三、中药减少心肌损伤的作用机制心脏梗死等心血管疾病会造成心肌损伤,而中药在减少心肌损伤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

以下是中药减少心肌损伤的几种作用机制:1. 抗氧化作用:心肌梗死过程中,氧化应激反应会导致大量自由基的产生,造成心肌细胞损伤。

而中药中的多种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减少自由基的产生,保护心肌细胞。

2. 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心肌梗死会引发心肌细胞凋亡,导致心肌组织损伤。

中药中的某些成分能够抑制心肌细胞凋亡的过程,保护心肌组织。

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及中医临床路径探讨 ppt课件

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及中医临床路径探讨  ppt课件

ppt课件
14
脉痹病因病机
综合以上各家观点,大多认为本病以“痰 浊”、“瘀血”“毒邪”为发病之关键, 病位在血脉,与心、肾、肝、脾等四脏有 关,而以肝、脾、肾三脏为主。由高脂血 症致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就是由痰致瘀、 痰瘀毒互结的病变过程。
ppt课件
15
中医药治疗可否延缓/阻断斑块进展, 甚至逆斑块
1989年,Muller描述了“动脉粥样性斑块变得易于 破裂”的现象。1994年提出“易损斑块”重要概 念。
以液态胆固醇酯为主的脂质核较大,占斑块40%以上; 多为偏心性病变; 纤维帽较薄,其厚度小于150μm; 局部炎症细胞浸润较重,包括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肥
ppt课件
10
动脉粥样硬化三大致病因素—毒邪
张京春等结合动脉粥样硬化现代炎性学说,提出 了“毒邪”当为不稳定斑块的中医病机之一。血 脉艰涩,瘀滞日久,则为“败血”、“污血”, 邪为之甚 ,蕴久生热酿毒,“毒邪最易腐筋伤 脉”,与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溃烂、糜烂、炎 细胞浸润、出血等系列病理改变相通。
由于AS的主要病理改变为动脉血管内膜脂质条纹 沉积、纤维斑块形成、血管壁弹性减退、管腔狭 窄而导致血液流变学异常,因此,我们现常把其 归属为“脉痹”范畴。
ppt课件
2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定时破裂 ──动脉粥样硬化真正的危害
泡沫 细胞
脂纹
中间病变
粥样硬化
纤维 斑块
复杂病变/破裂
卒中 TIA
心肌梗死 心绞痛
(4):629~633.
5.李七一,韩旭,夏卫军,等.通心络胶囊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版),2009, 29(9):1237~1241.

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药研究进展

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药研究进展

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药研究进展
张暖;张艳慧
【期刊名称】《河北中医药学报》
【年(卷),期】2004(019)002
【摘要】动脉粥样硬化(ahtemsclerosis,AS)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动脉粥样硬化主要病变特征为动脉某些部位的内膜下脂质沉积.并伴有平滑肌细胞和纤维基质成分的增殖,逐步发展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祖国传统医学发挥其独有特色
【总页数】4页(P41-44)
【作者】张暖;张艳慧
【作者单位】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石家庄050091;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石家庄05009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9
【相关文献】
1.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药治疗的研究进展 [J], 施乐;赵聪娜
2.中医药治疗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J], 朱怡菁;张家美;俞瑞群
3.中医药调节动脉粥样硬化的细胞自噬研究进展 [J], 张瑜;闫长宝;李悦;袁宏伟
4.中医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进展 [J], 李西云;郭迎树
5.肠道菌群与动脉粥样硬化关联性及中医药干预作用的研究进展 [J], 吴琼;何金涛;罗舒文;俞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药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的研究与应用

中医药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的研究与应用
加强人才培养:建立健全中医药人才培养机制,培养更多 的中医药人才,提高中医药在心血管疾病防治领域的应用 水平。
THANKS
感谢观看
中医药对心血管疾病的康复作用
促进心脏康复
中医药能够促进心脏复,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和运动能力。
调节血脂和血压
中医药能够调节血脂和血压,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药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的症状和体征。
03
中医药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的 研究
Chapter
中医药对心血管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
中医药对心血管疾病治疗技术的发展研究
总结词
中医药对心血管疾病治疗技术的发展研究具有独特的 见解,提出了针灸、推拿、气功等非药物治疗方法, 为心血管疾病的非药物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详细描述
中医药对心血管疾病治疗技术的发展研究涉及针灸、 推拿、气功等多种非药物治疗方法。针灸治疗通过刺 激特定穴位,调节气血运行,改善心血管功能;推拿 治疗则通过手法按摩,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症状;气 功治疗则通过调息运气,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增强体 质。这些非药物治疗方法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 效,为心血管疾病的综合治疗提供了有力支持。
中医药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的挑战与对策
挑战
对策
中医药研究投入不足:政府和企业对中医药研究的投入相 对较少,制约了中医药在心血管疾病防治领域的发展。
中医药人才缺乏:具备中医药知识的人才相对较少,影响 了中医药在心血管疾病防治领域的应用。
增加投入: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中医药研究的投入,提高 中医药在心血管疾病防治领域的研发和应用水平。
中医药研究现状
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研究
01
目前,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中药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报告

中药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报告

中药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报告引言心血管疾病是指影响心脏和血管功能的各种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等。

传统中药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已经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药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情况以及其疗效。

一、中药的概述中药作为中国独有的药物体系,历经数千年的实践和积累,秉承着中医理论的传统。

中药通常由多种天然植物、动物或矿物组成,内含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常采用煎汤、蒸馏或炮制等方式制成剂型。

中药在治疗心血管疾病中具有滋补阳气、活血化瘀、降血压等多种作用。

二、中药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冠心病是一种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为主要病理基础的心血管疾病。

中药在冠心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丹参和三七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能够改善冠状动脉血液循环,缓解心绞痛症状。

此外,鳖甲、桃仁、红花等药物也常用于治疗冠心病,其能够改善心肌供血不足,预防心肌梗死的发生。

三、中药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特征的常见疾病。

中药在高血压治疗中有独特优势。

例如,天麻、钩藤、黄连等药物具有降血压的作用,能够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减轻血管收缩,降低血管阻力。

此外,人参、五味子等中药还可改善心肌供氧,减少高血压对心脏的不良影响。

四、中药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心力衰竭是一种以心脏泵血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中药在心力衰竭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诸如人参、黄芪、丹参等中药能够增强心肌收缩力,调节体液代谢,改善心功能。

此外,天麻、白芍等中药具有镇静安神的作用,可减轻心力衰竭患者的痛苦。

结论中药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已经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通过对中药在冠心病、高血压和心力衰竭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药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并且为进一步优化中药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致谢感谢各位研究参与者的辛勤工作和付出。

参考文献:[此处省略参考文献内容]。

心血管疾病的中医药治疗研究

心血管疾病的中医药治疗研究

推进中医药临床试验规范化
深入挖掘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理论基 础和作用机制,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加科学 的理论指导。
加强中医药临床试验的设计和方法学质量 控制,提高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加强中西医结合研究
培养高素质中医药人才
积极探索中西医结合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 面的优势和特色,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心 血管疾病治疗体系。
中医药治疗标准化的推进
未来,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将更加注重标准化和规范化 ,通过建立统一的治疗标准和规范,提高治疗效果的可比 性和可重复性。
中医药国际化进程的加速
随着中医药在国际上的认可度和影响力的不断提升,中医 药治疗心血管疾病将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得到应用和推广。
提高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效果策略
加强中医药基础理论研究
中药治疗原则及方剂选用依据
治疗原则
中药治疗心血管疾病遵循辨证论治的原则,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特点,采用活血化瘀、祛痰通 络、温阳散寒、益气养阴等治法。
方剂选用依据
中药方剂选用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证型而定,常用的方剂有血府逐瘀汤、瓜蒌薤白白酒汤、枳实薤白桂 枝汤、生脉散等。这些方剂具有改善心血管功能、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的作用。
详细记录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 现的任何不良反应,包括症状 、体征、实验室检查异常等。
03 严重程度评估
对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进行评 估,以确定是否需要采取干预 措施。
0 因果关系判断 4分析不良反应与中医药治疗之
间的因果关系,以明确不良反 应是否由治疗引起。
05
机制探讨与作用靶点研究
中医药对心血管系统生理功能影响
药物配伍使用。
当归
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的功效 ,对心血管系统有明显的保护作 用。常用于治疗高血压、动脉硬 化等病。可煎汤内服或浸酒、熬

中药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中药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中药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研究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类危害严重的疾病,包括心脏病、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等。

近年来,中药作为一种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在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药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一、中药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中药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中具有多种作用,包括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脂、抗凝血、抗氧化等。

其中,有些中药可以扩张血管,改善心脑血液供应;有些中药可以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等血脂,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有些中药可以减少血液凝聚,防止血栓形成;还有一些中药具有抗氧化作用,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二、经典中药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1. 丹参:丹参是一种常用的中药,被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中。

丹参含有丹参酮、丹参酚和丹酚酸等成分,具有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等作用。

丹参可以降低血粘度,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2. 三七:三七是一种珍贵的中草药,被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

三七含有三七皂苷、三七酮和三七甙等成分,具有抗凝血、扩张血管、保护心肌等作用。

三七可以减少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同时,三七还可以增加心肌细胞的耐缺血能力,减轻心肌梗死的损伤。

三、现代研究进展近年来,对于中药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一些积极的结果。

1. 中药与西药联合应用:研究发现,中药与西药联合应用可以更好地发挥两者的疗效。

例如,某些中药可以增加降脂药物的效果,减少药物副作用;某些中药可以增加抗凝药物的效果,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2. 中药的分子机制:通过研究,可以揭示中药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分子机制。

例如,某些中药可以通过激活特定的信号通路,抑制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从而发挥心脑保护的作用。

3. 中药的质量控制:中药的质量控制是中药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通过研究,可以建立中药的指纹图谱和质量评价方法,确保中药的质量稳定和疗效可靠。

四、中药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中的不足与挑战虽然中药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与挑战。

中药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作用研究

中药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作用研究

中药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作用研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变迁,心脑血管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逐渐增高。

心脑血管疾病具有严重的危害性和致残性,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了极大的负担。

传统中医药学在心脑血管疾病预防和治疗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且中药针对心脑血管疾病预防具有独特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药在心脑血管疾病预防方面的作用,并分析其机制和应用前景。

一、中药在心脑血管疾病预防中的作用中医药学认为,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与气虚、血瘀、痰湿等因素有关。

中药作为中医治疗的主要手段,在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中具有多方面的作用。

1. 改善微循环中药可以通过改善微循环,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脑血流量,从而预防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例如,黄芪具有活血化瘀、益气生血的功效,可以改善微循环,保护心脑血管。

2. 调节血脂中药还可以通过调节血脂,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预防动脉硬化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蒲公英等中药可以通过促进胆固醇的代谢和排泄来调节血脂。

3. 抗炎抗氧化中药中的一些成分具有明显的抗炎和抗氧化作用,可以减轻心脑血管疾病的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降低血管损伤风险。

丹参中的丹参酮可以通过抗氧化和抗炎作用保护血管内皮细胞。

二、中药在心脑血管疾病预防中的机制研究中药的预防效果离不开其独特的机制。

目前,有关中药对心脑血管疾病预防作用的机制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调节血管活性物质中药可以影响血管活性物质的合成和释放,如一些中药可以抑制血管紧张素 II 的合成,进而降低血压,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2. 抑制炎症反应炎症反应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关键机制之一。

某些中药可以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减轻炎症反应,并保护血管免受损害。

3. 抑制血栓形成心脑血管疾病常常与血栓形成相关,一些中药可以调节血小板聚集功能,抑制血栓形成,从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三、中药在心脑血管疾病预防中的应用前景中药在心脑血管疾病预防中的应用前景广阔。

基于“治未病”理论的动脉粥样硬化健康管理模式探讨

基于“治未病”理论的动脉粥样硬化健康管理模式探讨
健 康 管 理模 式 具 有 可 行 性 。 1 “ 未病 ”理 论 的 内涵 治
变 为特 征 的疾 病 ,疾 病本 身及 其 并 发 症 ( 心脑 血 管 疾 病 ) 如 严 重危 害人 类 的健 康 ,并 造 成 巨大 的经 济 负 担 和 社 会 负 担 , 目 前 我 国对 A S的 防 治 现 状 却 不 容 乐 观 …。 因 此 ,探 讨 合 理 的 、 可 行 的 、有 效 和 适 合 中 国 国情 的 防治 A S的 健 康 管 理 模 式 意义 重 大 。“ 未 病 ” 传 统 中 医理 论 体 系 中 预 防 医学 的精 治 是
上海 2 0 3 002
不 定期 横 断 面 调 查 为 主 ,缺 乏 连 续 系 统 的 监 测 数 据 。 因 此 ,
建 议 :积极 争 取 政 府 和 卫 生 行 政 部 门加 大政 策 支 持 力 度
和 资 金 投 入 ,建 立 健 全 甘 肃 省 慢 性 病 综 合监 测 系 统 ,推 进 各
的 “ 防为 主 、及 早 干 预 ” 的健 康 管 理 理 念 一 致 ,而且 中 医 预
①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 中山医院
#通 讯 作 者
思 想 , 包 括 未 病 先 防 、已 病 早 治 和 既 病 防 变 3个 方 面 的 内 它 容 ,要 求 人 们 不但 要 治病 ,而 且 要 防 病 ,不但 要 防病 ,而 且 要 注 意 阻 止病 变 发 展 的趋 势 。 对 于 “ 未 病 ” 论 的具 体 实 施 治 理
目前 全 省 各 级 C C对 慢 性 病 的 相 关 监 测 数 据 还 难 以 为 上 级 D 决 策者 提 供 充 足 的 、科学 的依 据 。
髓 ,以未 病 先 防 、既 病 防 变 的思 想 为 核 心 ,与 现代 医学 提 倡

中药在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方面的研究进展

中药在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方面的研究进展

中药在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方面的研究进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中药作为一种传统的药物疗法,其在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本文将介绍中药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并讨论其在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方面的应用前景。

一、中药的药理作用中药中含有大量的生物活性成分,这些成分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对心脑血管系统产生药理作用。

例如,一些中药可以通过扩张血管、降低血液粘稠度以及抑制血小板聚集等方式,改善心脑血管的血液流动,从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

此外,中药还可以通过抗氧化、抗炎和抗衰老等作用,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概率。

二、中药的研究进展在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方面,中药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1. 中药的药物组合研究由于中药多为复方制剂,其中包含多种不同药物成分。

因此,研究人员通过对中药药物组合的研究,探索出一些具有协同作用的中药组合,用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例如,某些中药组合可以通过降低血脂、抑制血小板聚集等途径,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2. 中药的活性成分研究为了深入了解中药的药理作用,许多研究人员将注意力集中在中药的活性成分上。

通过鉴定活性成分,并进一步研究其药理作用和机制,可以为中药在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方面的应用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例如,研究发现某些中药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降血压、降血脂的作用,可以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治疗候选物。

3. 中药的临床研究除了基础研究外,中药在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方面的临床研究也日益增多。

通过开展大规模的临床试验,研究人员可以评估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并对其临床应用提供权威的证据。

目前,已有一些中药制剂被纳入了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指南,用于辅助预防和治疗。

三、中药的应用前景中药在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方面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例如,中药的药效与剂型、药物组合的选择等相关因素仍需深入研究。

心脑血管动脉硬化症的中医治未病探析

心脑血管动脉硬化症的中医治未病探析
表 1两组 志愿 者实 验研 究成 果统 计分析表 (n=150)
注 : 与非干预组 相 比,P<O.05。
3 讨 论
·
综 上 所 述 ,心 脑 血 管 动 脉 硬 化 疾 病 已 近 成 为
作者 简介 :尹 少凡 ,男 ,1964年生 ,大学本科 学历 ,1994年取得 中医主治 医师职称 ,主要 从事 中西 医结合及 全科 诊疗 工作 ,擅 长治 疗各 类疑难 杂病 ,有丰 富的临床 经验 。
心血 管病 防 治知 识 2013年 第 6期
57
论 著 /实验 与临 床研 究 始
心脑血 管动脉硬 化症 的 中医治 未病探析
尹 少凡 (云 南省 开远 市 中 医医院 ,云南 开远 661600)
【摘要 】 目的 具体 分析 心 脑血 管动 脉硬 化 症的 中医 治 未病 实施 效果 ,促进 临床 治疗 工作 的 有效 开展 。 方法 收 集 自愿 参加 实验研 究的 300例 志愿 者最 为本 次研 究对 象,均 无心血 管相 关性 疾病 。 随机 分为 干预 组、非 干预组 ,每组 150例 。干预 组观 察随访 期 间 实施 心脑 血管知 识教 育 ,非 干预组 则不 实行任何 干预 、指导 。 比较 分析 两组志 愿者发 生 心脑血 管动 脉硬 化症 的发 生比例 。结 果 从 跟踪 随访调 查 结果 来看 ,干预 组发 生心 脑 血 管动脉 硬 化 患者 3例 (2%),非干预 组发 生心脑 血 管动脉 硬 化 患者 24例 (16%),组 间差异 具 有统 计 学意 义(P<O.05)。结 论 引发 心 脑血 管 动脉 硬 化症 发 生 因素较 多(年龄 、生活规 律 、心情 等 ),而 中 医治 未病 的 实 施 ,能够起 到预 防 以及及 时 治疗效 果 。

四君子汤对中医“治未病”心脑血管动脉硬化症的人群临床疗效观察

四君子汤对中医“治未病”心脑血管动脉硬化症的人群临床疗效观察

·临床荟萃·四君子汤对中医“治未病”心脑血管动脉硬化症的人群临床疗效观察徐天树(眉山市仁寿县中医医院,四川 眉山 620500)0 引言心脑血管动脉硬化症属于一种常见的心内科疾病,具有病情严重、发展迅速、高致残率以及高死亡率等特点,从而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因此,为高危心脑血管动脉硬化症患者选择更好的治疗方法对确保其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研究中医治未病用于高危心脑血管动脉硬化症的改善效果,我院对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100例高危心脑血管动脉硬化症患者采取了两种不同的治疗方式,发现中医治未病可以显著的降低心脑血管动脉硬化症发生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文对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100例高危心脑血管动脉硬化症患者进行了研究,随机抽签分为两组各50例。

对照组中男性33例,女性17例,年龄为50-72岁,平均(58.9±4.3)岁,病程为10个月至4年,平均(2.1±0.3)年。

观察组中男性34例,女性16例,年龄为51-71岁,平均(59.1±4.4)岁,病程为11个月至4年,平均(2.2±0.5)年。

两组一般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1.1 纳入标准为:来我院开展健康体检存在脑血管动脉硬化症高危因素的患者;所有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签订知情者同意书。

1.1.2 排除标准为:本身存在严重心肺疾病的患者;已经确诊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正在开展其他方面治疗的患者。

1.2 方法1.2.1 对照组不进行药物干预,对其实施定期随访,告知其可能存在心脑血管动脉硬化症的发病风险,叮嘱其做好日常自我管理工作,定期开展体检。

1.2.2 观察组选择中医治未病予以治疗,其具体方法为:采用中药方剂四君子汤实施预防性干预,方药组成为甘草5-6 g ,茯苓10 g ,白术10 g ,人参10 g ,每天一剂,水煎至400 mL ,分早午晚三次,餐前服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脑血管动脉硬化症的中医治未病临床研究作者:杨永汤丽丽杨玉凤杨文海王永权
来源:《医学信息》2015年第03期
摘要:目的对心脑血管动脉硬化患者采用中医治未病方法的临床方法和效果进行分析探讨。

方法对纳入本次研究中的研究对象进行心脑血管疾病检查,确认无相关疾病后分为两组,一组采用中医治未病方法进行干预指导,一组不接受任何干预指导,比较两组患者发生心脑血管动脉硬化症的情况。

结果接受中医治未病干预的患者组,其发生心脑血管硬化症的比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
关键词:心脑血管;动脉硬化;中医治未病
心脑血管硬化症在临床较为多见,多发于老年患者,是引发脑出血、脑梗塞和心肌梗塞等严重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因而在临床中需要尽早对心脑血管硬化进行预防控制,减少心脑血管硬化的发生[1],控制病情发展,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主要对我院接受观察研究的患者采用中医治未病的方法效果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7年1月~2007年6月我院收治的未出现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共3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56例,女144例,年龄为44~73岁,平均为(63.5±3.7)岁,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经相关心电图等检查,确定患者未患有心脑血管相关疾病或发生相关病变[2]。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有150例患者,两组患者在年龄、男女比例以及原发疾病类型等资料上没有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两组患者进行跟踪观察,在观察期间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指导,而研究组接受中医治未病干预,具体中医治未病方法包括以下几点:①药物调节:针对患者不同情况给予相应中药药物调节,对患者的脾胃、血气和肾脏进行调理,包括基于患者参苓白术散、香砂六君子汤进行健脾养胃条例,对食欲不佳、精神呆讷患者可加焦三仙、鸡内金进行治疗[3],对于血气不足患者可给予归脾汤、补中益气汤、八珍汤进行治疗,并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加当归、川芎、丹参等,对于肾亏肾虚患者可给予左归饮、金匮肾气丸、右归饮等进行治疗;②生活习惯调节:在饮食方面,坚持规律进食原则,坚持清淡饮食,避免暴饮暴食或是过度节食等情况出现,以免损伤脾胃,并且减少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减少油脂类食物的摄入。

在运动方面坚持运动锻炼,保持气血畅通,提高自身抵抗力,可让患者进行太极拳或五禽戏等锻炼[4],并且要注意劳逸结合;③精神调节:人的精神和情绪对机体健康和气血运行具有重要影响,在日常生活中,应该让患者尽量保持心情平静,精神愉快,避免暴怒或焦虑等情绪,以保证气血运行平和,有效抵挡外邪入侵。

1.3 观察项目对两组患者在跟踪观察期间发生心脑血管动脉硬化的患者例数进行统计,并计算和比较相应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4.0软件对两组患者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对相关比率数据进行χ2检验,其中P
2 结果
对两组患者进行跟踪观察,时间为5年,期间对照组150例患者中有22例患者出现心脑血管动脉硬化症,其发生率为14.67%,研究组150例患者中有4例患者出现心脑血管动脉硬化症,其发生率为2.67%,研究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见表1)。

3 讨论
心脑血管动脉硬化是临床常见病症,多发于老年患者,由于患者年龄较大,加上动脉血管硬化使得其发生心肌梗塞、脑出血、脑梗塞等疾病的风险性明显提高,因而为了改善患者预后,减少心脑血管意外的出现,有必要采取相应防治措施进行控制,本文主要对中医治未病在心脑血管动脉硬化防治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显示,接受中医治未病干预的患者组,其在观察跟踪过程中仅有4例患者发生动脉血管硬化,其发生率仅为2.67%,明显低于未接受任何干预的对照组,这说明中医治未病能够有效预防心脑血管动脉硬化的发生,通过中医治疗方法有效调节患者身心,制定相应防治计划,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辩证治疗,以有效提高患者身体健康水平,改善患者心脑血管症状,减少动脉血管硬化的发生。

在本次研究中对研究组患者进行中医治疗干预主要是从三个方面进行,①给予患者中药方剂调理,主要针对患者的脾胃、气血和肾脏,以达到健脾养胃、补肾活血、以期补血的功效,有效改善患者气血运行状况,用中药汤剂滋养患者脏腑[5],调和患者阴阳,以有效减少心脑血管病变的发生;②对患者的生活习惯进行调节,心脑血管病变的发生大多与患者日常不良生活习惯有关,因而在中医治疗干预中从患者的饮食习惯和运动习惯入手,保持饮食营养摄入的均衡,坚持清淡饮食原则,减少油脂类食物的摄入,保护患者脾胃,保持气血生化的正常[6]。

而在运动上则要向患者强调运动锻炼的重要性,并可让患者多进行一些锻炼效果好、强度较小的运动项目,像是五禽戏、太极拳等以增强患者自身体质;③对患者情志进行调节,中医上认为情志对患者气血运行具有重要影响,因而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该尽量保持平静的心态,以保证气血运行平和,减少心脑血管病变的发生。

综上所述,中医治疗干预能够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硬化的发生,控制患者病情发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宁飞.基于心脑血管动脉硬化症的中医治未病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3,9(8):143-144.
[2]尹少凡.心脑血管动脉硬化症的中医治未病探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3,11(6):57-59.
[3]曹学斌.心脑血管动脉硬化症的中医治未病临床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10):3-4.
[4]吴翠霞.心脑血管动脉硬化症的中医治未病临床分析[J].医学信息,2013,11(3):91-91.
[5]张建华.心脑血管动脉硬化症的中医治未病临床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2,4(18):98-98.
[6]陆向英.心脑血管动脉硬化症的中医治未病分析[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6):472-472.
编辑/成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