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农业土地资源
第二章 土地资源
行颖河治理的基础上,利用电厂的粉煤灰与炉底 渣改和造田,通过认为控制实现粉煤灰多级沉淀, 覆土造田。 • 覆土厚度以50厘米为佳,针对粉煤灰pH值10~ 12,覆土养分低,应施用胜利酸性肥料作为起步 措施,并加大有机肥用量以培肥土壤。 • 登电集团出资完成土地开发后,登封市土地管理 局把土租给农民,对与学校、卫生院、变电站等 公益事业进行公共设施划拨,工业用地实行出让。
案例:
登电 集团 出资 开发 整理
非耕地征用
荒滩 耕地 劣地
租给农民
工业用地或划拨 给学校医院等公 共设施
案例:
• 前提:有未开发的荒滩,工业排放的废弃 物,有一定的覆土来源,土地部门与企业 的密切配合,完善大措施。
• 思考:推广中会遇到那些问题?(水污染, 产权问题)。
河南省土地资源概况
• 平地略多于丘陵山地。全省总面积中,山 地丘陵面积7.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 的44.3%,平原和盆地面积9.3万平方公里, 占总面积的55.7%。
河南省土地资源概况
• 土地资源数量有限。河南以占全国1.74% 的土地,养育着占全国7.5%的人口,全 省人均土地资源仅有0.07公顷,不及全国 平均水平的1/4。由于人口基数大,增长绝 对数量多,人多地少的状况日趋严重。河 南是全国最古老的农业开发区之一,土地 开发利用程度高,目前全省未利用的土地 面积为167万亩,可利用的后备土地资源, 特别是后备耕地资源严重不足。
• 由于规划内容的不同,土地利用规划分为 很多种类,例如总体规划、省级规划、地 方规划等
3 我国的土地利用、土地管理 与土地资源保护
• 土地管理与土地保护:利用法律、经济、 行政和科学技术,管理土地,保护土地。
第二章 第二节 土地资源的结构
一、土地与土地资源
(一)土地概念 1、概念: 土地是地球陆地表层,是由气候、地貌、
岩石、土壤、植被和水文等自然要素, 以及人类历史创造物相互作用形成的自 然综合体。
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
按照利用方式,土地资源可分为耕地、 林地、草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和裸 地,以及各类用地的后备资源等类型。
从我身边做起
“非农业用地必须节约使用 土地,可以利用荒地的,不得 占用耕地;可以利用劣地的, 不得占用好地。”
——人民共和国草原法》相继颁布实施。
植树造林、建人工防护林
3月12日为植树节。焦作市 小学生为自己刚刚栽下的小树挂 上了写有“愿小树健康成长”、 “爱护树木”等内容的牌子。
城市
林业
图一
耕地
图三
牧业
图二
居住
图四
其他
2008年中国耕地18.2574亿亩, 园地1.77亿亩, 林地 35.41亿亩, 牧草地39.27亿亩, 其他农用地 3.82亿亩, 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4.04亿亩, 交通运输用地0.37亿亩, 水利设施用地0.55亿亩, 其余都是未利用地。
旱地约占59%。我国灌溉地占总耕地面积的40.9%。
2.地区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在大兴安岭 -张家口-榆林-兰州-藏东南边缘一线以东 和以南地区。
耕地中的水田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南 旱地分为水浇地和雨养旱地。水浇地主要在北 方各省(区),以华北平原面积最大,其次是汾渭 平原、河套地区、河西走廊、北疆绿洲。 雨养旱地分布较广,以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 土高原和四川盆地面积最大 。
若干土地资源利用中的问题
建筑占用耕地
砍伐森林
过度放牧
农业生产和资源管理中的土地和水资源利用
农业生产和资源管理中的土地和水资源利用第一章:引言在当今世界的农业生产和资源管理中,土地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是至关重要的。
农业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产业,需要大量的土地和水资源作为支撑,而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
本文将从土地资源的利用以及水资源的管理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第二章:土地资源的利用2.1 土地资源的现状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其资源量有限且不可再生。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土地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面临着日益凸显的压力。
因此,了解土地资源的现状是进行资源管理的基础。
2.2 土地资源的合理分配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因此需要进行合理的分配。
在分配土地资源时,可以考虑以下几个因素:地理位置、土地肥力、气候条件等。
合理分配土地资源可以避免资源的浪费和不适当的利用,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2.3 土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土地资源保护是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
通过采取措施,如防止土壤侵蚀、合理利用农药等,可以降低土地资源利用的环境风险,保护土地资源的完整性和生产力。
第三章:水资源管理3.1 水资源的现状水资源是农业生产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然而,全球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严峻。
在了解水资源的现状以及供需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管理至关重要。
3.2 水资源的节约利用水资源的节约利用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重要途径。
通过引入节水灌溉技术、加强灌溉系统的改造等措施,可以降低农业用水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3.3 水资源的保护与再生利用水资源的保护与再生利用是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的关键策略。
通过加强水源地的保护,减少水污染并改善水质,以及推广水资源的再生利用技术,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率。
第四章:土地和水资源的整合利用4.1 农田复合利用土地和水资源的整合利用可以通过农田复合利用实现。
农田复合利用是将不同类型的农田资源进行有机整合,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和产出效益。
例如,农田兼顾种植作物、养殖业和林业等多种经营方式。
土地资源学第二章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
二、地下水
1.主要是地下水的水质和矿化度 水质:理化性质,温度、气味、导电性和放射性、 化学成分 矿化度:含有各种化学成分的总量,用1L水中含 有可溶性盐的克数来表示 < 1g/L为淡水 饮用和灌溉 1-3g/L 勉强饮用和灌溉 > 3g/L,不易农用和饮用 2.掌握其质、量、分布及其与地表水的关系,合 理利用,避免盲目开采
第三节
水文及地球化学特征分析
水文条件包括地表水文资源和地下水文地质;地球化学 分析主要研究一些与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相关的化学元 素的迁移和积聚的规律。 水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土地资源的利用方式及其特征, 某些地区的某些元素在土体、风化壳、潜水,甚至深 层地下水中的富集或欠缺,会影响该地区的生物以致 人类的健康,影响土地资源的质量与开发。
6.土壤pH值 7为中性,良好;6.0-7.0偏酸性,多发生在降水量大 土壤淋溶强烈的地区;7.0-8.0微碱性,多数作物不 受影响;8.0-9.0弱碱性,部分蔬菜和经济作物受影 响;9.0以上,强碱性,作物难以生长。 7.土壤石灰质 1)影响pH值,影响土壤养分的有效程度,如石灰质高 时,易与磷酸根结合形成磷酸钙,导致磷肥失效 2)胶结形成结核或硬盘,阻碍根系发育,成为障碍层 次
重要粮食和水产品基 地 降水丰沛,脱盐好, 肥力较高
二、地质条件分析
主要体现在地表的岩性及其矿物组成以及风化母质的性 状等方面。岩石、矿物及其风化物的性状对土壤的理 化性质具有显著的影响,从而制约着土地资源的利用 及其生产力。另外,地表的岩性、矿物组成及其风化 母质的性状还会影响地下水的存储条件以及水质,从 而制约土地资源的利用。
特殊意义的≥10℃积温等值线(东部季风气候区) ℃积温等值线(东部季风气候区)
积温指标 <1700℃ 17003500℃ ℃ 35004500℃ ℃ 45006500℃ ℃ 65008000℃ ℃ 地理界线 大兴安岭北麓以北 大兴安岭北麓—长 城 长城—秦岭淮河 秦岭淮河—南岭 气候 带 寒温 带 中温 带 暖温 带 北、 中亚 热带 南亚 热带 农业土地利用 极早熟,一 一 一 一,春小 麦 二 三,冬小 麦 一 二或一三
农业土地利用与规划管理手册
农业土地利用与规划管理手册第一章农业土地利用概述 (3)1.1 农业土地利用的定义与意义 (3)1.1.1 定义 (3)1.1.2 意义 (3)1.2 农业土地利用的类型与特点 (3)1.2.1 类型 (3)1.2.2 特点 (3)1.3 农业土地利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4)1.3.1 现状 (4)1.3.2 发展趋势 (4)第二章农业土地资源评价 (4)2.1 农业土地资源评价的方法与指标 (4)2.2 农业土地资源质量评价 (5)2.3 农业土地资源潜力评价 (5)第三章农业土地利用规划 (6)3.1 农业土地利用规划的原则与方法 (6)3.1.1 农业土地利用规划的原则 (6)3.1.2 农业土地利用规划的方法 (6)3.2 农业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与步骤 (6)3.2.1 农业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 (6)3.2.2 农业土地利用规划的步骤 (7)3.3 农业土地利用规划的技术要求 (7)3.3.1 数据要求 (7)3.3.2 技术要求 (7)第四章农业土地开发与整理 (8)4.1 农业土地开发的概念与类型 (8)4.2 农业土地整理的方法与措施 (8)4.3 农业土地开发与整理的效益评价 (8)第五章农业土地利用管理 (9)5.1 农业土地利用管理的法律法规 (9)5.2 农业土地利用管理的政策措施 (9)5.3 农业土地利用管理的监督与检查 (9)第六章农业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 (10)6.1 农业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10)6.1.1 农业土地利用的概念与意义 (10)6.1.2 农业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10)6.1.3 农业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0)6.2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0)6.2.1 政策法规措施 (10)6.2.2 技术措施 (11)6.2.3 经济措施 (11)6.3 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 (11)6.3.1 农业生态环境监测 (11)6.3.2 农业生态环境评价 (11)第七章农业土地利用与水资源管理 (11)7.1 农业土地利用与水资源的关系 (12)7.1.1 农业土地利用对水资源的影响 (12)7.1.2 水资源对农业土地利用的影响 (12)7.2 农业水资源管理策略 (12)7.2.1 完善水资源法律法规体系 (12)7.2.2 加强水资源规划与管理 (12)7.2.3 推广节水技术 (12)7.2.4 加强农业水资源保护 (12)7.3 农业水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 (13)7.3.1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13)7.3.2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13)7.3.3 加强农业水资源监测与评价 (13)7.3.4 推广农业水资源保护技术 (13)第八章农业土地利用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13)8.1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意义与原则 (13)8.1.1 意义 (13)8.1.2 原则 (13)8.2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方法与措施 (14)8.2.1 方法 (14)8.2.2 措施 (14)8.3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效果评价 (14)第九章农业土地利用与农业现代化 (15)9.1 农业现代化的内涵与特征 (15)9.1.1 内涵 (15)9.1.2 特征 (15)9.2 农业现代化与农业土地利用的关系 (15)9.2.1 农业现代化对农业土地利用的要求 (15)9.2.2 农业土地利用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 (16)9.3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策略 (16)9.3.1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16)9.3.2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16)9.3.3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16)9.3.4 推进农业制度改革 (16)9.3.5 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16)第十章农业土地利用与农村发展 (17)10.1 农业土地利用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 (17)10.2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与政策 (17)10.3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创新 (17)第十一章农业土地利用与农业产业化经营 (18)11.1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概念与特点 (18)11.2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农业土地利用模式 (18)11.3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农业土地利用效益 (19)第十二章农业土地利用与乡村振兴战略 (19)12.1 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与意义 (19)12.2 乡村振兴战略与农业土地利用的关系 (20)12.3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业土地利用策略 (20)第一章农业土地利用概述1.1 农业土地利用的定义与意义1.1.1 定义农业土地利用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人们根据农业生产的需求和土地资源的特性,对土地进行合理规划、开发、利用和保护的过程。
《农业自然资源》课件
水分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适宜的水分供应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 质,同时也可以调节气候。
空气对农业的影响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同时空气中的氧 气也是植物呼吸作用的必要条件。
气候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保护气候资源的意义
气候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保护气候资源可以维护生态 平衡、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等。
《农业自然资源》ppt课件
目录
• 农业自然资源概述 • 农业土地资源 • 农业水资源 • 农业气候资源 • 农业生物资源 • 农业自然资源的管理与政策
01
农业自然资源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农业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能够 为农业生产提供原材料、能量和 环境的所有物质和条件。
分类
农业自然资源可分为土地资源、 水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和 农业社会经济资源等。
农业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 理有助于维护生态平衡,减少 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合理利用和管理农业自然资源 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 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
02
农业土地资源
土地资源的分类
按利用类型划分
农业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
按所有权划分
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
按地形划分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居民生活用水
居民生活用水包括饮用水、洗澡水、 洗衣水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居
民生活用水量也在逐年增加。
工业用水
工业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水,主要 用于冷却、洗涤和制造等。
生态用水
生态用水主要用于维护生态系统平衡 ,如湿地、河流等地的生态补水。
农业自然资源与管理
农业自然资源与管理农业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其中包括农业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生物资源。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如何合理利用和管理这些资源已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话题。
农业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及其管理是农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业资源包括土地、气候、植物、动物等多种资源。
它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也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土地资源是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和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它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建设至关重要。
水资源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农业生产的骨干资源之一。
生物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也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
目前,针对这些资源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例如,农业农村部已经开始对农业生物资源进行管理;气象局也逐步增强了气候资源管理职能。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特别是在农业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由于其数量有限,必须对其加强宏观控制并进行区域农业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研究。
此外,水资源和生物资源与农业土地资源密不可分,因此也需要进行相应的管理研究。
总之,针对这些问题,需要采用科学合理的研究方法,探讨如何更好地管理和利用这些农业资源。
第一节农业资源一、农业资源的种类和作用农业资源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在农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农业资源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等。
它们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性资源。
农业土地资源是农业生产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它是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是农业生产和发展的根本条件。
除了果园、菜园、田地等农业生产用地外,它还包括边角地、荒坡、荒地等。
现代农业对土地的需求越来越高,因此,如何保护好农业土地资源,防止非农化、工业化对土地带来破坏,是当今农业可持续发展所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水资源也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在农业生产中,除了需要用水灌溉农作物外,还需要利用水资源发电、养鱼、盖温室等。
农业利用水资源直接影响着不同地区农业的发展和产量水平。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土地资源》
二、我国主要土地类型的分布
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
中国地形的分布
干湿地区图
干 旱
湿润
以水田为主的耕地
0
300千米
干 旱
湿润
以旱地为主的耕地
0
300千米
土地
主要
主要
利用类型 地形类型 干湿区
平原 湿润区
耕地
丘陵 半湿润区
干 旱
湿润
林地
海洋灾害
海啸
生物灾害
鼠灾
虫 灾
二、我国自然灾害频发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最为频 繁的国家之一。
我国也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为 严重的国家之一。
资料:
中国气象网讯2017年6月12日,第2号台风“ 苗柏”今日下午的“行走”路径发生了改变,本 来预计在广东省汕头一带登陆的“苗柏”,现在 有很大可能会在香港登陆。
北方地区为防御风沙杀灾害而营造的防护 林
要加强防灾减灾宣传工作
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积极救灾
遥感技术在监测灾害中的运用
遥感技术监测台风动向
遥感技术监测泥石流、滑坡情况
遥感技术监测洪涝灾情
遥感技术监测地震灾情
再见
深圳市气象台于将全市台风蓝色预警升级为黄色,预计 受“苗柏”影响,深圳平均风力将增至8级以上,阵风10 级以上,信号可能持续16-18小时,全市将进入颱风防御 状态。
而气象台亦宣布市内的幼稚园和中小学停课;用人单位 视情况停工。深圳的市民则已经可以远眺看到天象的风起 云涌了
三、防灾减灾
自然灾害频繁发生,防灾减灾工作必不可少。 为了防灾减灾要增强建筑物的防震性,降低地震 的破坏程度;植树造林,退耕还林,防治沙尘暴、荒 漠化、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洪涝灾害等;加 固边坡,防治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加固和加高 堤坝,疏通河道,防治洪涝灾害;加固加高海岸,减少 海啸、风暴潮的损失.
第二章 土地利用概论
楼越高越好吗?
据公安部消防局提供的数据,目前全国共有高层建筑近9.8万 幢,其中100米以上的高层建筑1154幢,并且还在快速增长。 北京有超过24米的高层建筑8000多幢,超过百米的超高层建 筑40余幢。上海拥有高层建筑4000多幢,超过百米的超高层 建筑200多幢。 高楼问题多多: 高层逃生可能几乎为零; 地面沉降; 安全、内部交通、环境、能源消耗等难以妥善解决的问题
13
每年损失4000万吨化肥
每年损失土壤约50亿吨,被冲走的氮、磷、 钾等营养物质约1亿吨,相当于我国一年中生 产的4000万吨化肥所含的营养物质量。仅肥 力损失每年就多达70多亿元。由于水土流失, 缺钾耕地已占耕地总面积的56%,约50%以 上的耕地微量元素缺乏,70%~80%的耕地 养分不足。
14
2.土地供不应求与土地浪费兼有 2.土地供不应求与土地浪费兼有
中国土地供不应求集中表现 在耕地严重不足。另一方面, 在耕地严重不足。另一方面,在 中国的广大地区, 中国的广大地区,耕地荒芜现象 到处可见 , 非农用地在日益蚕 食耕地的同时,又存在很大浪费, 食耕地的同时,又存在很大浪费, 大片沃土良田占而不用、 大片沃土良田占而不用、多占 少用。 少用。
9
不堪重负的陆家嘴
上海以每年1.5厘米的速度下沉,最严重的是 浦东区,尤其是高楼林立的陆家嘴金融区。 陆家嘴金融区启动十几年来,平均每12天 就崛起一幢约30层的问题
1.土地粗放经营与过度利用并存 2.土地供不应求与土地浪费兼有 3.土地利用率和利用效益还有待提高
第二章 土地资源利用概论
第一节 土地利用的内涵及目标 第二节 土地利用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 土地利用的效益评价
1
第一节 土地利用的内涵及目标
土地资源学 第二章 土地资源的自然构成要素.
2.2.2土地资源的地质条件分析
土地资源的地质条件主要体现在地 表的岩性及其矿物质组成以及风化物质 的性状等方面。地表的岩性、矿物质组 成及其风化母质的性状具有显著的影响, 从而制约着土地资源的利用及其生产力。 此外,还会影响地下水的储存条件及水 质而制约着土地资源的利用。
1.岩性及矿物质 组成
2.4 土地资源的土壤要素特征分析
土壤是陆地上能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是在生物、气候、地形、母质、时间 等五大成土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历 史自然题。它的类型及其分布、理化 性质及生产能力军直接影响甚至决定 着土地资源的特性、开发利用方向及
其生产力的高低。
1)土壤剖面
在土壤形成过程中,土体中的物质不 断发生移动和淀积,引起土体内部物质的 分异,逐渐形成了发生层次,不同的发生 层次组合便构成了土壤剖面。
2.1.3 降水
③地形与降水
在降水中一般可以分为锋面雨、对流雨和地 形雨等三种类型。锋面雨与对流雨往往与大区气 候有关,但地形雨则不然。
地形雨在我国这个季风气候与多山地形的条 件下往往具有重要意义。
2.2 土地资源的地学要素特征分析
土地资源的地学特征分析主 要是对研究区域内的地质、地 貌规律的剖析,以及它们对土 地资源的分布规律和土地利用 的影响。
(2)潜水在其分布范围内都可以接受大 气降水的补给
(3)承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 的入渗补给,有时也可获得相邻含水层 的越层补给。
2.3.2 地下水
3.地下水的水质与矿化度
地下水的水质主要是指地下水的理化性质。 在区域的土地资源评价中对地下水的物理 性质考虑的较少,一般仅是温度、气温、 导向性和放射性等,而重点是分析其化学 成分。
地下水矿化度系指地下水中含有各种阴阳离子的 总量。常用1升水中含有可溶性盐的克数来表示, 其空间分布规律基本与地表水一致,地下咸水主 要分布于西北、华北干旱、半干旱地区。
土地科学导论 第二章 土地资源学
第二节 土地资源学的主要知识体系
(一)土地资源调查 土地资源调查就是运用土地资源学知识,借助测 绘制图等手段,查清各类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 空间分布状况,以及它们之间发生的规律和相互 关系,为综合农业区划、区域土地资源评价、国 民经济发展长远规划,以及土地资源的科学管理 等服务。 土地资源调查大致可以分为土地条件调查(土地 质量状况调查)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两种。
土地与土地资源是有区别的:土地的范畴要宽于土地 资源,它包括了一切类型的土地,而土地资源是指在 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为人类所 利用的那部分土地,强调其具有资源利用价值。
土地与土地资源之间的界限并不明确。从发展运动的 角度辨证地看,有些现在看来毫无用处的土地,在未 来的科技及社会的发展中,可能成为非常有用的资源。 因此,土地与土地资源两个概念在通常情况下没必要 具体区分,可以等同看待。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土地资源研究取得了很大的 进展。
20世纪90年代,城镇土地分等定级在我国广泛开展, 城镇土地分等定级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也逐步完善。
2003年正式颁布《农用地分等规程》、《农用 地定级规程》和《农用地估价规程》,推进了 全国农用地分等定级评价的开展。
2005年以来,以全面、协调与可持续的科学发 展观为指导,我国第三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全 面展开,2006年底已完成国家和省级规划修编 的重大专题研究,这些成果突出了土地利用战 略、土地节约与集约利用、优化区域与城乡土 地利用、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等新理念、 新方向,使我国传统型土地利用规划逐渐向资 源节约型和统筹城乡发展的土地利用规划转型。
土地资源生态伦理体现了一个重要思想,即要把人的行为准 则和道德规范从人与人的社会关系领域,扩张到人与自然生 态关系的领域。
第2课土地资源与农业教案
七年级下册地理
第2课土地资源与农业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技能目标:了解我国农业分布特点;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科学技术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知道为什么要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
三、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土地的分布特点吗?我们应当如何保护和利用耕地?
师:下面就让我们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土地资源与农业》。
二、土地与农业:
师:课件出示我国土地资源情况的简介的图片,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说一说,我国土地的分布特点是什么?我们应
当如何发展我国的农业?
生: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积极讨论;
师:巡视指导;
生:积极举手回答;
师:大家说的真好,说明你们是有观察能力的孩子!
三、合理利用、保护耕地: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我国的土地与农业的特点。
师:现在请大家结合课文想一想,我们应当如何利用和保护耕地?
生:结合课文积极分组讨论;
师:巡视指导;
生:积极举手回答;
师:及时总结:。
地理中的土地资源与利用
地理中的土地资源与利用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载体。
在地理学中,土地资源是指经过人类开发利用具有生产、生活和环境功能的土地。
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对于保障人类的生存需求、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地理中的土地资源与利用的相关问题。
一、土地资源的分类与特点1. 农业土地资源农业土地资源是指适宜进行农业生产的土地。
它具有土壤肥力好、气候条件适宜、地貌条件较平坦等特点。
农业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可以满足人们对食物的需求,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
2. 工业土地资源工业土地资源是指适宜进行工业生产的土地。
它具有交通便利、水源丰富、能源供应稳定等特点。
工业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可以促进工业的发展,推动经济增长。
3. 居住用地资源居住用地资源是指适宜建设居住区的土地。
它具有生活环境良好、交通条件便利、社会服务设施完善等特点。
居住用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可以提供良好的居住条件,改善人们的生活品质。
4. 生态保护用地资源生态保护用地资源是指为保护生态环境而划定的土地。
它包括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区、森林公园等。
生态保护用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
二、土地资源利用的挑战与对策1. 土地资源短缺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面临着严重短缺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采取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2. 土地利用不合理在一些地区,由于土地利用规划不合理或者违法违规的土地利用行为,导致土地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因此,应加强土地利用管理,加大对非法建设和无序开发的监管力度。
3. 土地污染与修复工业发展和农业生产中的污染物排放,以及生活垃圾的处理不当,导致土地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应加强环境管理,推动土地污染治理和修复工作,提高土地的质量与可持续利用能力。
4.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利用土地资源时,要注重综合考虑其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推动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第二章 土地资源
(3)林地是指生长乔木、竹类、灌木、沿海红 是指生长乔木、竹类、灌木、 树林的土地,不包括居民绿化用地,以及铁路、 树林的土地,不包括居民绿化用地,以及铁路、 公路、河流沟渠的护路、 公路、河流沟渠的护路、护草林 。 林地又分出有林地、灌木林、疏林地、 林地又分出有林地、灌木林、疏林地、未成 林造林地, 迹地和苗圃6个二级地类。 林造林地, 迹地和苗圃6个二级地类。 (4)牧草地是指生长草木植物为主,用于蓄牧 是指生长草木植物为主, 业的土地。草本植被复盖度一般在15%以上 以上、 业的土地。草本植被复盖度一般在15%以上、干 旱地区在5%以上 树木郁闭度在10%以下 以下, 旱地区在5%以上 ,树木郁闭度在10%以下,用 于牧业的均划为牧草地,包括以牧为主的疏林、 于牧业的均划为牧草地,包括以牧为主的疏林、 灌木草地 。 牧草地又分出天然草地、 牧草地又分出天然草地、改良草地和人工草 个二级地类。 地3个二级地类。
11
(5)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是指城乡居民点、独立居 是指城乡居民点、 民点以及居民点以外的工矿、国防、 民点以及居民点以外的工矿、国防、名胜古迹等 企事业单位用地(包括内部交通、绿化用地)。 企事业单位用地(包括内部交通、绿化用地)。 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中又分出城镇居民点、 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中又分出城镇居民点、农 村居民点、独立工矿用地、盐田和特殊用地5个 村居民点、独立工矿用地、盐田和特殊用地5 二级地类 。 (6)交通用地是指居民点以外的各种道路(包 是指居民点以外的各种道路( 括护路林)及其附属设施和民用机场用地。 括护路林)及其附属设施和民用机场用地。 交通用地中又分出铁路、公路、农村道路、 交通用地中又分出铁路、公路、农村道路、 民用机场、 港口码头5 民用机场、 港口码头5个二级地类
第二章 土地资源
第二章 中国农业自然资源特点及其开发利用概况
一年两熟到三熟
双季稻或双季稻加 冬小麦热带ຫໍສະໝຸດ 滇、粤、台的南部 和海南省
>8000
水稻一年三熟
干1湿、地降区水的来干源湿状况
分布地区
2、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限
湿3润、地降区水的时年>8空降00分水m布量m
秦岭淮河以南,东北东 部和青藏高原东南边缘
植被 森林
半湿润地区
年降水量 >400mm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 黄土高原南部和青藏高 原东南部
3、农业自然资源的总体评价 1)总体特征
我国的农业自然资源在世界上的地位具有明显 的二重性,即总量上是资源大国,人均上是资 源小国。人均占有量少是我国农业自然资源的 一大劣势,特别是决定国计民生的耕地人均量 过小与淡水供应不足,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 两个约束性的稀缺资源。我国农业自然资源的 总体特征可概括为,①资源总量大,人均占有 量少;②.优质资[较小,劣质资源比重较大; ③资源种类齐全,组成结构良好;:④资源空
(4)长江中下游区
本区是我国人口最稠密、农业自然资 源最丰富、水土资源相对协调、农业生 产最发达的地区、虽然人均耕地不多, 但由于各种农业生产因素方面的优势, 本区的耕地复种指数、粮食单产,人均 粮食等指标皆居各区之首。
(5)华南区
本区以南亚热带气候为主。土地总面 积虽小,但农业自然资源相当丰富,尤 以生物资源为特色。由于山地广阔、平 原狭小、土地垦殖率很低、人口众多及 灌溉不发达,人均耕地和人均粮食在各 区中为数最少。
第二章 中国农业自然资源特 点及其开发利用概况
第一节 中国农业自然资源概述
1、农业自然资源形成的自然地理环境 1)南北跨越纬度很大,热量条件地带性差异明
显 2)位于全球最大大陆之间,季风气候异常发达 3)地形起伏多山,深刻影响水、热、土等资源
第二章土地资源的自然构成要素
2.2 土地资源的地质地貌组成要素
对建设用地的作用 坡度对于建设用地作用也很显著,地势平坦,排水 良好,工程土方量少,则可节省开发投资;反之,则投 资增大。
土地类型 低平地 平地 平坡地 缓坡地 中坡地 陡坡地 坡度 <0.3° 0.3° -2° 2° -5° 5° -10° 10° -25° 25° -50° 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及对应措施 地势低,排水不良,需采取机械提升措施排水 是城镇建设的理想坡度,各项建筑、道路可自由布置 铁路需要有坡降,工厂及大型公共建筑可布置,但需适当平整土地 建筑群及主要道路沿等高线布置,次要道路不受影响,不需设人行梯道 建筑群受限,宜阶梯状布置,车道不宜垂直等高线,需设人行梯道 除供园林绿化外,不宜作建筑用地,道路与等高线锐角斜交布置,设人 行梯道
2.5 土地资源的土壤组成要素
2.5.3.2土壤“体型”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土壤厚度 土壤厚度也称为土体厚度或有效土层厚度。对于土 壤向农作物提供水、肥、气、热有较大影响的主要是有 效土层,尤其是耕作层的厚度。 多年植物:厚度100cm以上
中国大于0°C积温空间格局
中国大于10°C积温空间格局
2.1 土地资源的气候组成要素
不同积温数与作物种植制度的适宜性 ≥0℃的积温 (℃) 2500-3000 4500 4700-4800 4500-5500 ≥10℃的积温 (℃) 2800 4000 4200 5000 种植制度及适宜的作物 一年一熟:春麦、莜麦、杏子、马铃薯等 三年两熟:冬麦--玉米 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花生、甘薯 一年两熟:小麦—水稻
土地类型的海拔高度分布
2.2 土地资源的地质地貌组成要素
2.2.2.2地面坡度 地面坡度对土地特性及其利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水 土流失、农田水利化和机械化以及城镇建设与交通运输 的布局上。
农业土地资源的合理分配及利用措施
农业土地资源的合理分配及利用措施摘要: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土地资源的作用非常突出,合理利用和分配农业土地资源是十分关键的。
我国土地面积广阔,但我国土地资源开发形势严峻,因此,相关部门应该正确认识对有限土地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及有效利用对于促进我国农业产业发展、保护农业土地资源的重要性。
关键词:农业土地资源;合理分配;利用措施随着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持续推进,农业土地资源作为开展各类农业生产活动的重要基础。
近年来逐渐在分配利用方面暴露出了不少问题,无论是对农业土地资源的保护,还是对土地资源价值的发挥,都显得有所不足。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使农业土地资源在农业现代化发展中发挥出更大作用,对农业土地资源合理分配利用策略的探究显然十分必要。
1当前我国农业土地资源分配与利用存在的问题1.1利用效率低下农村地区大部分群众的思想比较传统,在使用建设用地时,效率较低。
目前农村用地较多,但农村的人口逐渐减少,很多都已移居到城市,这使得农村人口人均占地面积大,超出国家标准水平。
主要表现为:单户占地面积较大,户与户之间留有巨大的间隙,有的建设有庭院、菜场等,浪费了很多耕地;一户多宅在某些农村比较普遍,建设新居但不拆除旧居,也占据很多土地;农村人口进城,户口迁移出去,但是没有按规定归还宅基地等。
这些问题导致很多宅基地闲置或荒废,利用率低下。
另外在公路沿线建房的趋势比较突出,但受公路路线的闲置,很多房屋与公路之间的土地直接闲置,造成浪费。
1.2利用方式相对单一在我国农业资源禀赋多元的情况下,农业土地资源的分配与利用同样需要多元化为核心的特征,只有根据各区域的环境、气候、地形等各方面的优势特点,因地制宜确定最合适的农业产业发展方向,才能够实现农业竞争力的有效提升,并将完善的区域农业产业体系构建起来。
然而从目前来看,由于当代农民对农业土地资源利用的重要性仍缺乏清晰认识,土地资源利用选择通常只是根据以往农业生产习惯或自身短期规划来确定,很少会进行长期性、整体性的规划。
第二章 土地资源的自然构成要素及其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第二章土地资源的自然构成要素及其对土地利用的影响第一节土地资源的气候组成要素分析气候资源包括光、温、降水、气等,主要发生在对流层。
对流层高度在赤道地区16-18km,两极地区7-9km,平均10-12km。
尔格=达因*厘米;(属于厘米克秒等单位制...)焦耳=牛顿*米;(属于米千克秒、SI等单位制...)因为 1牛顿=100000达因;所以 1焦耳=10^7尔格1卡=4.18焦耳 1千卡=4.18千焦1勒克斯=1流明的光通量均匀分布在1平方米面积上的照度1流明=发光强度为1坎德拉的点光源,在单位立体角内发射的光通量一、一、光照资源光照资源主要指太阳辐射及光照指标等(一)太阳辐射:是由太阳发射的电磁波短波辐射,部分地穿透大气层到达地球表面,其中一部分被地球表面吸收变为长波辐射,它是地球表面一切过程的能量基础。
太阳辐射能量是巨大的,计算资料表明,一年内地球受太阳辐射量为7.03×1024kJ,约为2000亿t煤燃烧所产生的能量。
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有两部分:一是太阳的平行光线直接投射到地面上,称为太阳直接辐射;另一是大气中经过短波散射(天空光)和微粒(水汽、尘埃)散射形成的散射光而投向地面,此称为散射辐射。
两者之和称为总辐射,但对土地资源的影响主要是考虑其直接辐射。
我国太阳总辐射量多在502.0kJ/cm2以上。
由于它受纬度、海拔高度及云量等影响,低纬度区一般略高于高纬度区,高原区高于平原区。
我国西北高原地区一般585.8 ~ 669.4kJ/cm2,东部平原区为502.0~544.0kJ/cm2,西藏高原可达585.8~836.8kJ/cm2,四川盆地小于418.4 kJ/cm2。
太阳总辐射量不仅有明显的空间差异,而且有清晰的时间变化。
太阳辐射是土地形成与发展的自然地理过程的能量来源,是其物质迁移与转化的动力,其最直接的表现为光照和热量。
因此,太阳的辐射强度越大,生物生产量就越高。
(二).影响土地资源利用的光照指标主要有光照强度、光照长度和光照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 农业土地集约和规模经 营
• • • • • 一、土地集约经营 (一)土地集约经营的类型 1.劳动集约型; 2.技术集约型; 3.资金集约型。
(二)提高中国土地集约经营 水平的途径
• 1.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农业生产 条件; • 2.广泛应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 进一步提高土地生产率 ; • 3.扩大复种面积,提高复种指数 ; • 4.搞好经营管理,提高农业整体 素质 。
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 简单地说,是指在最适宜的土地面 积上的经营。 • 土地规模经营的推进方式主要有以 下几种: • 1.现代农业加工企业带动下的农业适 度规模化 ; • 2.农产品流通市场带动下的农业适度 规模化 ;
• 3.农业外贸企业带动下的农业适度 规模化 ; • 4.农业大户或农业企业家带动下的 农业适度规模化; • 5.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动下的农业 适度规模化; • 6. 农户土地股份合作下的农业适度 规模化;
• 土地所有权有以下基本属性: • 第一,土地所有权的绝对性。 • 第二,土地所有权行使的排他性。 • 第三,土地所有权权能构成的充分性 (全面性)。 • 第四,土地所有权权能组成的可分离性 和可复归性。
• 3.土地使用权制度 • 土地使用权制度是对土地使用的程序、 条件和形式的规定,是土地制度的另 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土地使用权是指 依法对一定土地进行占有、使用并取 得部分土地收益的权利,是土地所有 权的权能之一。
• 一、土地价格 • 土地价格是为购买土地而支付的 用货币表示的交换价值,是土地 未来地租的资本化。
• 在实践中影响土地价格变动的主要因 素有: • ①地理位置。 • ②自然环境。 • ③基础设施。 • ④社会因素。 • ⑤一般因素。
二、地租 、
• 地租是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 权将土地转给他人使用而获得的 收入,它是土地所有权借以实现 的经济形式。
• 3. 经济的快速增长和资金储备的 充足; • 4.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效率 的提高 。
二、农村土地制度创新的模式 选择
• • • • 1. 私有化模式; 2. 资产量化模式; 3. 土地股份制模式; 4. 永佃权模式 。
• 1.绝对地租。绝对地租是土地所有者凭 借对土地所有权的垄断而取得的地租, 它是农业劳动者所创造的农产品价值超 过生产价格的余额。 • 2.级差地租。级差地租是等量资本投入 到条件较优(包括土地肥沃程度较高或 地理位置较好)的土地上,或者生产率 不同的各个资本连续投入到同一块土地 上而产生的超额利润。前者叫做级差地 租Ⅰ,后者叫做级差地租Ⅱ。
第二章 农业土地资源与 利用
第一节 农业土地资源的概念和 特点
• 一、农业土地资源的概念 • 农业土地资源是农业生产的最基 本生产要素,是指在农业(包括 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生 产中,为农业生物生长发育提供 场所和主要营养来源的地面表层。
二、农业土地资源的特点
• • • • • • 1.土地供给的稀缺性; 2.土地利用的区位性; 3.土地利用方向变更的困难性; 4.土地利用报酬递减的可能性; 5.土地利用后果的社会性 6.性能质量的差异性和收益的级差 性。
• 土地的使用权是土地所有权派生出来的 土地权能构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具有以下特征: • 第一,土地使用权的派生性和独立性。 • 第二,土地使用权的依法从属性。 • 第三,土地使用权的直接支配性。 • 第四,土地使用权的可转让性。 • 第五,土地使用权的有期限性。
二、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化及现状 • 第一阶段从1949年到1952年,为 土地改革阶段 ; • 第二阶段从1953年到1957年,开 展农业合作化运动阶段 ;
• 2.土地所有制
• 土地所有制是指人们在一定社会制度下 拥有土地的经济形式。它是整个土地制 度的核心,是土地关系的基础。 • 土地所有权是土地所有制的法律体现形 式,土地所有制是土地所有权的经济基 础。土地所有权是土地所有者所拥有的 受国家法律保护的、对其所有的土地占 有、使用、收益和处分并具有排除他人 非法干涉的权利,其主体是土地所有者, 客体是土地。
• 第三阶段从1958年至1978年, 为人民公社阶段; • 第四阶段从1978年至今,通过 土地家庭承包制度,进一步明 确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制。
三、我国当前的农村土地制度 有以下几个特点
• 第一,土地所有权主体特定性; • 第二,土地所有权交易的限制性; • 第三,土地使用权的相对独立性。
第三节 地价与地租
• 7. 农业社会化服务下的农业适度规 模化; • 8 政府典型引导与扶持下的农业适度 规模化。
第五节 我国土地资源的总体状 况
• 一、 我国是一个土地资源紧缺 的国家 • 1 人均耕地少,地区差别大; 1. • 2. 耕地类型多,质量悬殊 ; • 3. 宜农后备土壤资源不多。
二、 耕地减少一、土地制度 • 1.土地制度的概念 • 土地制度的概念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 两种。广义的土地制度泛指与土地所 有、土地使用、土地管理及土地利用 技术等有关的一切制度。狭义的土地 制度是指土地所有、使用与管理的土 地经济制度及相应的土地法权制度。
• 土地制度包括土地经济制度和相应的 土地法权制度。土地经济制度是人们 在一定的社会制度下,在土地利用关 系中形成的土地关系总和;土地法权 制度是人们在土地利用中形成的土地 关系的法权体现。 • 土地经济制度是土地法权制度形成的 基础,土地经济制度决定土地法权制 度;而土地法权制度又反过来具有反 映、确认、保护、规范和强化土地经 济制度的功能。
• 1. 占用耕地严重; • 2. 退化吞噬耕地 。
第六节 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 原则
• • • • 一、因地制宜 ; 二、节约用地 ; 三、保护资源 ; 四、有偿利用 。
第七节 农村土地制度创新的机 遇和模式选择
• 一、农村土地制度创新的机遇 • 1. 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的稳步推 进; • 2.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和土 地社会保障功能的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