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原创教案
《正比例与反比例》(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正比例与反比例》(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刻理解《正比例与反比例》这一课的重要性。
六年级下册的数学北师大版教材,将为我们展开正反比例的神秘面纱。
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材中的第五章《正比例与反比例》。
这一章节主要内容包括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定义,它们的性质以及如何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是成正比例还是反比例。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掌握它们的性质,并能够判断生活中的相关联的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定义和性质,难点是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是成正比例还是反比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我准备了一些图片和生活中的实例,以及一些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先给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行驶的汽车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商品的单价和数量的关系,让学生感受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存在。
2. 讲解概念:然后我会根据教材内容,详细讲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定义和性质。
我会用PPT展示相关的图片和数据,让学生们更直观地理解。
4. 随堂练习:讲解完例题后,我会给学生们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们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5. 板书设计:在讲解的过程中,我会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一些简洁明了的板书,帮助学生们记忆和理解。
六、作业设计(1) 行驶的汽车速度和时间;(2) 商品的单价和数量;(3) 一个人的年龄和他的身高。
答案:(1) 成反比例,因为速度×时间=路程(一定);(2) 成正比例,因为单价×数量=总价(一定);(3) 不成比例,因为年龄和身高之间没有固定的比例关系。
(1) 如果两个相关联的量的比值一定,那么它们之间是成____比例的;(2) 如果两个相关联的量的乘积一定,那么它们之间是成____比例的。
答案:(1) 正;(2) 反。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教学设计3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是学生在掌握了比例的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正比例的知识。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正比例的定义、正比例的性质、正比例的应用等。
教材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正比例的概念和应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比例的基本知识,对于正比例的概念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于正比例的应用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
此外,学生对于实际生活中的正比例现象可能接触较少,需要通过实例来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正比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正比例的概念和性质,能够运用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自信心,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比例的概念和性质。
2.难点:正比例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准备相关的教学PPT,包括正比例的概念、性质、应用等内容。
2.实例材料:准备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正比例现象的例子,如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价格与数量的关系等。
3.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正比例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正比例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呈现正比例的概念和性质,通过PPT和实例材料,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正比例的知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找出生活中的其他正比例现象,并展示给全班同学。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完成一些有关正比例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正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价格与数量的关系等。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4.2《正比例》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4.2《正比例》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正比例的定义与性质;2)掌握利用表格和图像的方式描述正比例;3)能够进行正比例的计算和应用。
2.技能目标:1)具有观察能力,能够观察数据的变化规律;2)具有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判断哪些变量是否成正比例;3)具有运算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正比例计算。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珍惜数学学习机会的意识;2)培养学生注重团队合作和互助的意识;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正比例的定义与性质;2)如何利用表格和图像的方式描述正比例。
2.教学难点:1)如何判断哪些变量是否成正比例;2)如何进行正比例计算和应用。
3.1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好《正比例》课件和教具;2.学生准备好笔、纸。
3.2 导入新课1.课前自主学习:学生课前通过阅读课本、课件等材料,了解正比例的基本概念;2.课堂引导学习:(1)教师简要介绍正比例的概念和基本性质;(2)通过举例,让学生感受正比例与反比例的区别。
3.3 提高学习效果1.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在小组内利用教具和纸笔,完成小组内的探究任务,从数据层面探究正比例的性质;2.教师引导探究:引导学生从图像层面探究正比例的性质和规律;3.教师解读原理:教师解读正比例与图像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正比例的概念和性质。
3.4 作业布置1.小组内复习笔记;2.完成课后习题。
四、巩固练习1.试题练习:课堂上利用教具让学生进行正比例的计算和应用练习;2.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结,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掌握学习方法。
1.教学过程:通过分组探究和丰富图像展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正比例的性质和规律。
2.教学效果:学生在理解概念、掌握方法和应用型题目上表现出了较好的能力,学习效果良好。
3.教学不足:需要更多地利用案例分析和练习题让学生加深对正比例应用的理解。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是学生在掌握了比例的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概念,掌握正比例的性质,并能运用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正比例的关系,从而引出正比例的概念,并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巩固正比例的知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比例的基本知识,对于比例的概念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正比例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强。
此外,学生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概念,掌握正比例的性质。
2.培养学生运用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正比例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
2.难点:如何运用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正比例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正比例的存在,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共同探讨正比例的性质,从而引导学生掌握正比例的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例和练习题。
2.准备课件和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小明每分钟跑50米,他跑10分钟能跑多远?”引导学生发现正比例的关系,引出正比例的概念。
2.呈现(15分钟)通过PPT展示正比例的概念和性质,让学生初步理解正比例的知识。
同时,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正比例的存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共同探讨正比例的性质,每个小组给出一个正比例的例子,并解释其性质。
然后,全班进行讨论,总结正比例的性质。
4.巩固(10分钟)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正比例的知识。
同时,教师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运用正比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一家工厂生产一批产品,每件产品需要2小时,问生产10件产品需要多少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北师大版《正比例》的教学设计(通用5篇)
北师大版《正比例》的教学设计(通用5篇)北师大版《正比例》的教学设计(通用5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北师大版《正比例》的教学设计(通用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正比例》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是不是成正比例。
2、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3、培养学生用发展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成正比例的量的特征及其断方法。
难点:理解两个变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发现思考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一、四顾旧知,复习铺垫商店里有两种包装的袜子,一种是5双一包的,售价为25元,一种是8双一包的,售价为32元。
哪种袜子更便宜?学生独立完成后师提问:你们是怎样比较的?生:我先求出每种袜子的单价,再进行比较。
师:你是根据哪个数量关系式进行计算的?生:因为总价=单价×数量,所以单价=总价÷数量。
师:如果单价不变,商品的总价和数量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正比例。
(板书:正比例)二、引导探索,学习新知1、教学例1,学习正比例的意义。
(1)结合情境图,观察表中的数据,认识两种相关联的量。
师出示自学提示:表中有哪两种量?总价是怎样随着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学生自学并在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
(2)认识相关联的量。
明确:像这样,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这两种量叫做相关联的量。
2、计算表中的数据,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1)计算相应的总价与数量的比值,看看有什么规律。
学生计算后汇报:===…=3、5,每一组数据的比值一定。
(2)说一说,每一组数据的比值表示什么?(彩带的单价,也就是彩带的单价是一个固定的数)(3)请学生用公式把彩带的总价、数量、单价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
《正比例》(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正比例》(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教学设计是关于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的《正比例》一课。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的第105页例1和第106页的“做一做”。
例1通过火车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概念,即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而“做一做”则提供了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正比例的知识进行解答。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正比例的概念,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
2. 能够运用正比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概念,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
而难点则是如何让学生能够将正比例的概念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进行灵活解答。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PPT、白板、黑板擦、粉笔、练习题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将以火车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为例,引导学生思考:火车行驶的路程和时间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关系?3.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巩固对正比例的理解。
4. 应用:提供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正比例的知识进行解答。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正比例的定义、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的方法以及实际问题的解答步骤。
七、作业设计答案:不成正比例。
2. 小明每分钟能跑80米,请问他5分钟能跑多少米?答案:400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学生是否掌握了正比例的概念和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的方法。
同时,我还会提供一些拓展延伸的题目,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正比例的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设计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学生对于正比例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是本节课的核心,因此,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深刻理解正比例是我在设计教学过程中的重点考虑。
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正比例教学设计
《正比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利用正比例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正比例关系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3、结合丰富的事例,认识正比例。
教学重点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掌握正比例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会根据正比例的意义来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关键经历探索正比例规律的过程,总结出正比例的变化规律。
知识与技能1、结合实例,认识正比例。
2、经历正比例意义的建构过程,通过具体问题,具体情境认识成正比例的量,初步感受生活中存在很多成正比例的量,并能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发现正比例量的特征,并尝试抽象概括正比例的意义。
提高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判断推理能力,同时渗透初步的函数思想,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有趣的事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并乐于与人交流,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及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课前激励二、激趣导入1、同学们,听过《数青蛙》这段顺口溜吗?现在请同学跟着老师,打着节拍说一下这段顺口溜。
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
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
三只青蛙三张嘴,六只眼睛十二条腿。
四只青蛙四张嘴,扑嗵扑嗵跳下水。
2、指名学生发言:老师发现你说的又快又准,你有什么窍门吗?3、启发学生编类似的顺口溜。
4、学生小组内交流自己编号的顺口溜。
5、学生一遍打节拍,一遍展示自己编号的顺口溜。
三、探究新知1、师问: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研究“变化的量”时采用的方法是什么?(观察——发现——思考)2、出示探究一把下面的表格填写完整,并说一说:正方形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之间的变化情况。
边长/cm 1 2 3 …周长/cm 4 …边长/cm 1 2 3 …1 …面积/cm23、学生按照“观察——发现——思考”的步骤探究讨论。
正比例与反比例(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正比例与反比例(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判断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正比例和反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究学习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正比例的意义和判断方法。
2. 反比例的意义和判断方法。
3. 正比例和反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及判断方法。
2. 教学难点:正比例和反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学习用品、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正比例和反比例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举例说明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判断方法。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讨论,发现生活中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实例,并进行判断。
5. 小结:总结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特点,强调判断方法。
6. 练习:布置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8.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正比例和反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1.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意义、判断方法。
2. 典型例题及解析。
3. 课后作业要求。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判断正比例和反比例,并说明理由。
2. 提高题:运用正比例和反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3. 拓展题:研究正比例和反比例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1.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加强课堂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4.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本节课通过讲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意义、判断方法,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让学生掌握了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知识。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4.2《正比例》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4.2《正比例》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4.2《正比例》是本册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比的概念和简单比例,对比例有了初步的认识。
本节课通过实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正比例的概念,学会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并能够运用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从生活实例出发,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对比例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时,容易与成反比例混淆,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进一步巩固。
此外,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不能很好地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需要教师引导和练习。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概念,能够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
2.培养学生运用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应用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正比例的概念,学会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
2.教学难点: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的方法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实例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正比例的概念。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合作中探讨和解决问题。
3.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直观展示实例和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发现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存在一种比例关系。
2.新课讲解:讲解正比例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正比例的定义和判断方法。
3.实例分析:分析几个实例,让学生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并解释原因。
4.练习巩固:让学生进行一些练习题,巩固对正比例的理解和判断能力。
5.实际应用: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运用正比例的知识。
6.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7.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有关正比例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教学设计4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是学生在掌握了比例的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概念,掌握正比例的性质,并能运用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图片和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正比例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比例的概念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学习正比例时,可能还存在着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不深、不能灵活运用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并通过大量的练习,提高学生运用正比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概念,掌握正比例的性质。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能够运用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正比例的概念和性质。
2.难点:灵活运用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情境图片和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正比例的规律。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自主发现正比例的性质。
3.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巩固学生对正比例的理解,提高学生运用正比例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情境图片和数学问题。
2.准备练习题,包括基础题和拓展题。
3.准备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情境图片和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回顾比例的概念和性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呈现正比例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自主发现正比例的规律。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正比例的性质。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完成一些基础题和拓展题,巩固对正比例的理解。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正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运用正比例解决问题的能力。
正比例-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正比例-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正比例的定义和性质;2.能够运用正比例的思想解决现实问题;3.能够灵活运用正比例的知识,在解决问题中加深对正比例的理解。
二、知识点梳理1.正比例的定义正比例是指两个量之间的比例关系保持不变。
其中,一个变量的值增加(或减少),另一个变量的值也将按照同样的比例增加(或减少)。
2.正比例的性质•如果两个量成正比例,那么它们的比值是常数;•如果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倍数,那么它们成正比例;•如果两个量成正比例,那么它们在同一个图上会得到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
3.正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重与身高成正比例,如果你增加了体重,那么你的身高也会按照同样的比例增加;•手机的充电时间与充电电流成正比例,如果你增加了充电电流,那么充电时间也会按照同样的比例减少。
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正比例的定义和性质;•正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正比例的问题解决方法;•同比例中常数的解释。
四、教学策略1.理论课程:通过理论讲解,学生掌握正比例的基本定义和性质。
2.练习课程:通过实例演练和练习题的完成,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正比例的应用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技巧。
3.课堂讨论: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正比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10min)通过题目演示,引出正比例的概念,并让学生思考什么是正比例,正比例的性质以及它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讲解(30min)1.正比例的定义和性质。
2.正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正比例的解决方法。
4.同比例中常数的解释。
3.练习(40min)通过实例和练习题的演示,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正比例的应用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技巧。
4.总结(5min)回归教学重点和难点,总结学生的学习成果,强化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
六、板书设计正比例的性质比比例常数成正比例的条件一条过原点的直线七、作业布置练习册上相关练习题目,反复巩固、应用所学知识点。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正比例》北师大版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正比例的定义和比例常数k的意义。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实际例子和图示来帮助大家理解如何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正比例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购物小票中总价和数量的关系。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比如测量不同长度的绳子所需要的重量,观察长度和重量之间的关系。
4.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学习兴趣,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正比例的定义,能够准确表述正比例的概念。
-学会使用比例符号表示正比例关系,如x:y=k(k为常数)。
-能够通过实际例子或图形识别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掌握求解正比例问题的方法,例如已知比例关系和其中一个量,求另一个量。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正比例》北师大版
一、教学内容
《正比例》,选自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第四章第一节。本节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认识正比例关系,理解正比例的定义及其表示方法。
2.掌握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的方法,能够运用比例符号表示正比例关系。
3.学会求解正比例问题,运用正比例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正比例》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正比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正比例教学目标:1.通过丰富的实例,认识正比例。
2.利用正比例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正比例关系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
教学重点:1.通过丰富的实例,认识正比例。
2.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
教学难点: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引入1.填写表格,说明买同一本书的本数与所付书费之间的变化关系。
2.填写表格,说明XXX要写的字数与已经写的字数之间的变化关系。
3.比较上述两个变化规律是否相同。
二、展示交流活动一:在情境中感受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变化规律。
一)情境一:1.填写表格,说明正方形的周长、面积与边长之间的变化关系。
2.比较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的变化规律。
3.小结: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都随边长的增加而增加。
在变化过程中,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比值一定都是4.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的比值是边长,是一个不确定的值。
二)情境二:1.填写表格,说明汽车行驶的路程和时间之间的变化关系。
2.观察表格,发现路程与时间的比值(速度)是一定的。
3.结论:路程与时间成正比例。
以上是本人对文章的修改和改写,如有不妥之处请指出。
教师在课上向学生揭示了正比例的意义,并板书了相关课题。
正比例指的是,当一个量变化时,另一个量也随之变化,并且这两个量在变化过程中的比值始终相同。
在活动二中,教师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让他们通过具体情景感受正比例的运用。
在活动二的第一部分,学生需要回答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是否与边长成正比例的问题。
对于周长来说,随着边长的变化,周长也会随之变化,且周长与边长的比值始终为4,因此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成正比例。
对于面积来说,虽然它也随着边长的变化而变化,但面积与边长的比值是一个变化的值,因此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不成正比例。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正比例》教案(精选4篇)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正比例》教案(精选4篇)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正比例》篇1教学目标:1.利用正比例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正比例关系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3.结合丰富的事例,认识正比例。
教学重点:1、结合丰富的事例,认识正比例。
2、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学难点: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学用具: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预习书19---21页内容1、填好书中所有的表格2、理解粉色框中话的意义,体会正比例的两个量有怎样的关系?3、把不理解的内容用笔作重点记号,待课上质疑解答二、展示与交流活动一:在情境中感受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变化规律。
(一)情境一:1、观察图,分别把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的变化情况填入表格中。
请根据你的观察,把数据填在表中。
2、填完表以后思考: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的变化是否有关系?它们的变化分别有怎样的规律?规律相同吗?说说从数据中发现了什么?3、小结: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都随边长的增加而增加,在变化过程中,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比值一定都是4。
正方形的面积一边长的比是边长,是一个不确定的值。
说说你发现的规律。
(二)情境二:1、一种汽车行驶的速度为90千米/小时。
汽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如下:2、请把下表填写完整。
3、从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说说你发现的规律:路程与时间的比值(速度)相同。
(三)情境三:1、一些人买一种苹果,购买苹果的质量和应付的钱数如下。
2、把表填写完整。
3、从表中发现了什么规律?应付的钱数与质量的比值(也就是单价)相同。
4、说说以上两个例子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小结:路程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在变化过程中路程与时间的比值相同;应付的钱数随购买苹果的质量的变化而变化,在变化过程中应付的钱数与质量的比值相同。
5、正比例关系:(1)时间增加,所走的路程也相应增加,而且路程与时间的比值(速度)相同。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正比例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正比例一、教学目标1.了解正比例的定义和性质;2.掌握正比例的判定方法;3.能够解决简单的正比例相关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正比例的判定方法;难点:应用正比例相关问题的解决。
三、教学内容1.导入新课老师通过举例,让学生认识正比例的概念。
例子:根据以下比例,求出x的值。
2:3=x:6答案为x=4,因为2/3=x/6。
2.教学环节1)正比例的定义和性质正比例是指两个数量之间的比值保持不变的关系。
例如,想象一下我们双脚行走的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如果要走一条路,那么我们行走的时间和我们走过的距离是成正比的。
这是因为我们行走的速度是恒定的,所以我们行走的时间和行走的距离是成正比例的。
性质:从定义上我们可以得出,正比例具有以下性质:•两个变量之间的比值保持不变;•一般用于描述两个变量中的一个,如果知道一个变量的数值,就可以计算另一个变量的数值。
2)正比例的判定方法判定方法:给出两个变量的数据,如果它们之间的比值是恒定的,则这两个变量是成正比例的。
例如:假设已知两个变量y和x的值,以下两种情况下,这两个变量是成正比例的。
•y/x = 3/6,即y和x的比值相等;•y1/x1 = y2/x2 = y3/x3 = 2/3,即y和x的比值都相等。
3)应用正比例的相关问题在解题的时候,我们可以使用以下方法:•先找到两个变量之间的比值:y/x;•利用所知道的变量之一的数值来求解另一个变量的值:y = kx 或者 x = ky;•根据问题所给定的变量,把所需要求的变量求出来。
举个 。
例题:在一个商店里,苹果的价格是每斤3元。
如果买10斤苹果需要多少钱?解:让x表示苹果的价格,y表示苹果的重量。
这里我们已经知道苹果的价格是每斤3元,那么我们就可以求得一个比例关系。
3/1 = x/1,即x = 3元/斤。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x,我们可以根据苹果的重量来求得需要多少钱。
y/x = 10/1,即y = 30(元)。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 正比例与反比例|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正比例与反比例|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理解正比例与反比例的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口算。
2.能够通过实例识别正比例与反比例,并能画出它们的图像。
3.运用正比例与反比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比例尺、速度、密度等。
二、教学内容1.正比例与反比例的概念。
2.正比例与反比例的图像。
3.正比例与反比例的运用。
三、教学重点1.正比例与反比例的概念及其运用。
2.通过实例识别正比例与反比例。
四、教学难点1.正比例与反比例的解题方法。
2.正比例与反比例的混合运用。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
2.组织学生进行口算、识别实例并画图等活动。
3.实时提取学生的疑问解答和巩固知识点。
六、教学过程1. 自我介绍老师向学生们自我介绍,交代当天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和重点。
2. 导入新知老师向学生介绍正比例与反比例的概念,并通过口算向学生举一些简单实例说明。
3. 讲解正比例与反比例的图像老师用实例向学生讲解正比例与反比例的图像,并提供应用实例让学生体验,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理解。
4. 学生练习老师给学生相应的练习,让他们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实时解答学生疑难问题。
5. 进行讲解在学生完成练习后,老师针对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答疑。
6. 学生巩固老师提供一些混合运用的练习让学生巩固和体验所学知识。
七、教学成果通过这次教学,学生们能够掌握正比例与反比例的概念、图像以及运用方法,更好地应用正比例与反比例解决实际问题并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好地应用和理解这门知识。
八、作业布置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为下节课做好准备。
九、教学反思本节课讲解生动、形象,培养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和理解。
但是针对一些学生遇到的问题,应当有一些补充说明,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点。
同时可以给学生更多练习的机会来检测学生掌握的程度,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正比例-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正比例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正比例的概念,掌握正比例的判定方法,能运用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正比例的概念: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2. 正比例的判定: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就看这两种量是否是对应的比值一定,如果是比值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不是比值一定或比值不一定,就不成正比例。
3. 正比例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时,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根据正比例的定义,用数学公式表示出正比例关系,求解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比例的概念、判定和应用。
2. 教学难点:正比例的判定和应用,尤其是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以及如何用数学公式表示正比例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正比例学习资料、练习册、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两种相关联的量,提出正比例的概念。
2. 新课:讲解正比例的定义、判定方法,并通过实例演示正比例的应用。
3.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正比例的知识。
5.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正比例2. 板书内容:(1)正比例的概念(2)正比例的判定(3)正比例的应用3. 板书设计要求: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图文并茂。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判断下列各题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
2. 提高题:运用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理解正比例的概念,掌握正比例的判定方法,并能运用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正比例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正比例章节:正比例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正比例式的定义(2)能够应用正比例式解决问题(3)复习比例的相关知识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堂讲解学生掌握正比例式的概念(2)通过讲解例题、让学生完成若干道练习题巩固相关知识点(3)组织讨论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团队协作精神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培养学生勇于探究、思考、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质疑精神和创造力(2)培养学生讲卫生、爱护环境、规范行为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1. 正比例式的概念2. 正比例式的应用教学难点:正比例系数的计算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通过一道小学生智力测试题:“A 与 B 比例为 2︰5,B 与 C 比例为 1︰3,求 A 与 C 的比例。
”,引导学生思考比例的概念和应用。
二、讲授1. 正比例式的定义正比例式是指两个量的比例关系为一个常数,即 y=kx ,其中 k 为比例系数,k= y/x。
2. 正比例式的应用(1)比例系数的求法已知两个数的比例关系,可以用两种方法求出比例系数。
一种方法是将两个数用一个符号表示,即 a:b=ka:kb,解得 k = b/a;另一种方法是将两个数代入正比例式得到 k = y/x。
(2)解决实际问题讲解简单的应用题,鼓励学生利用正比例式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身高体重的比例关系等。
三、归纳总结通过学习和讲解,学生应该掌握正比例式的定义和应用方法。
第二课时一、导入通过老师设计的游戏和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激发他们的探究和思考能力。
二、讲授1. 复习比例知识回顾比例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系统地梳理和理解比例的定义、表示方法、性质和应用。
2. 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探究和解决相关问题,如计算折扣比例,计算打折后的价格等。
3. 反馈与总结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小组合作任务的过程和结果,纠正错误和不足,总结经验和教训,达到巩固和提高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比例》原创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经历正比例意义的建构过程,通过具体问题认识成正比例的量,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量的实例,能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发现正比例量的特征,并尝试抽象概括正比例的意义。
提高分析、判断、概括、推理能力,同时渗透初步的函数思想。
情感与态度: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并乐于与人交流。
教学重、难点
正确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并能准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表格。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请同学们举出一些生活中两个是相关联的量的例子,你认为它们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可以用图像、表格或关系式来表示它。
二、导入新课
1.下面请同学拿出第一组表格,每个小组的同学试着把每个表格都填完整。
并讨论每一个表格中的两个相关联的两个量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表格1:正方形周长和边长的变化
表格2: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的变化
2.如果把两个互相依赖的量叫做两个相关联的量,我们分别把上面2张表格中两个相关联的量所对应的点做成2张折线统计图。
请同学们分别猜猜这2张图分别表示哪一个表格相关联的量。
三、探索新知
1.下面请同学们再来看第二组的两张表格。
从这两张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表格1:一辆汽车行驶的速度为90千米/小时,汽车形式的路程和时间如下,把表格填写完整;
表格2:一些人买同一种苹果,购买苹果的质量和应付的钱数如下。
把下表填写完整。
2.填完表,请每个小组选出一个表格作对照,讨论下面的问题:
(1)表中有哪两种量?
(2)谁和谁是相关联的量?关系式可以怎么写?
(3)谁是定量?
(4)它们的变化规律是什么?
3.比较上面的两个例题,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归纳出正比例的意义。
师:请同学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再复述一下以上两个表格中两个相关联的量的关系。
4.回头看看第一组表格。
找找在这一组表格中,哪一个表格的两个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
为什么?如果让你用关系式表示的话,可以怎样表示?
四、巩固练习
1.填空
自来水每吨2元,小明家2月份的水费和用水的数量。
()和()是两个相关联的量,小明家2月份的水费和用水的数量的()相同,所以()和()成正比例。
2. 根据第1题的回答,说说下面的每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
(1)每袋大米的质量一定,大米的总质量和袋数
(2)东东和爸爸的年龄
(3)一本书,已经看的页数和还没看的页数
五、总结
今天大家有什么收获?谈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