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资料解释基础简介41-80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 地震反射界面的类型及成因
• 2.3.2整一界面 地震反射界面上下的同相轴均与其产状平 行或大致平行。根据地震反射界面本身的平整性 又可分为: – (1)平整整一界面 – (2)不平整整一界面
(1) 平整整一界面
指本身光滑连续,其上下的同相轴均与其平 行或大致平行即具有平整整一接触关系的地震 反射界面。其振幅、频率横向上一般较稳定。 • 地震剖面上所能观察到的平整整一界面主要 反映了由沉积事件所形成地层层面如沉积间歇 面、海进面等。这取决于地震资料的分辩力, 分辨力越高,则地震剖面上能看到的界面就越 多,所能揭示的沉积事件就越细致。在当前的 技术水平下,地震剖面上所能观察到的较强的 平整整一界面一般与海进面或沉积间歇面旋回 界面相对应。此外,地貌起伏不大的平行不整 合面(侵蚀间断面)也表现为平整整一界面。 •
2.2 地质界面的类型和特征
• 2.2.1不整合面 • 2.2.2整合界面
2.2.1不整合面
• ① 按形态特征分类
a.削蚀不整合:界面上下产状不一致。地层向上倾方向遭受剥蚀。 b.超覆不整合:在发育长期侵蚀间断的地层表面上新地层逐层向上 超覆 c.超削不整合 d.顶超不整合 e.退覆不整合:盆地边缘发生同沉积抬升,致使沉积边界逐步向盆 地内部退却 f.嵌入不整合:
T8
复 合 不 整 合 面
塔西南隆起
塔中隆起
满加尔凹陷
塔北隆起
Z40线,按T8(第三系底界)拉平。示Tg复合不整合面,剖面近南北向
l300_t8
T3 T6 T8 T82’ Tg Tg3 Tg5-1 Tg5 T2
复合不整合面
Tg8
L300线,按T8(第三系底界)拉平。示Tg与上覆、下伏众多不整合面在塔东地区组成的复 合不整合面,剖面近北东东向,从塔西南到塔东北
– A.角度不整合:
2.2.1不整合面
• ① 按形态特征分类
– B.平行不整合:地层遭受剥蚀,但界面上下总的 产状一致。可见下切
a.平整平行不整合 b.起伏平行不整合
2.2.1不整合面
• ②按成因分类
– A.构造不整合
• • • • • • a.褶皱不整合:由于褶皱作用而弯曲遭受剥蚀 b.掀斜不整合:由于掀斜作用而遭受剥蚀时 c.块断不整合 d.抬升不整合 e.火成岩侵入不整合 f.塑性岩侵入不整合
(5) 下超界面
• 上部同相轴对该界面向下向前推进,并以角度 相交于其上。 • 下超是在进积明显的沉积体前部具有的现象。 主要有两种类型:
– (1)陆上沉积间断型下超:与在陆上沉积间断的基 础上所发育的冲积扇、崩积锥等进积明显的沉积体 相对应。 – (2)水下连续沉积型下超:与在连续沉积但沉积 速率很低的背景下,局部发育的沉积速率很高并显 著地进积的沉积体相对应,此种情况下虽然并无沉 积间断,但受地震资料分辩率限制,看起来好象是 在对着沉积缺失面下超。
2.3 地震反射界面的类型及成因
• 2.3.1不整一界面 指其上部或之下的同相轴与之有角度接触 关系的界面,根据具体形态可细分为多种类型:
– (1)削截界面 – (2)视削截界面 – (3)侵蚀界面 – (4)顶超界面 – (5)上超界面 – (6)下超界面
(1) 削截界面
• 其下同相轴以较大角度向上突然终止于该界面 上,是削蚀角度不整合的表现。 • 削截界面在盆地内的分布特点反映了构造运动 的性质,在断陷盆地中受基底翘倾运动的控 制,削截往往只在盆地的一侧出现。在拗陷盆 地中,受垂直运动引起的差异沉降的控制,削 截往往出现在盆地的两侧。而在褶皱运动或区 域块断运动控制下,削截在整个盆地都有可能 出现,并与背斜构造或断块构造相伴生。
2.2.1不整合面
• ③按剥蚀程度分类
– 沉积间断(hiatus )由于无沉积作用而形成 – 剥蚀空位(vacuity)沉积后又被剥蚀掉
• ④按分布范围分类
– 区际不整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面 – 区域不整合面 – 局部不整合面
• ⑤按剥蚀期次分类
– 单期不整合 – 多期复合不整合
T3 T2
复合不整合面
T6 Tg Tg3 Tg5 Tg5-1 Tg8 T82’
(2) 不平整整一界面
• 指有局部起伏或下切,但其上下的同相轴与总的 产状趋势一致。其振幅、频率横向上变化较大。 • 不平整整一界面有两种成因,一种是没有达到准 平原化的平行不整合面。如果侵蚀地形达到一定 强度就可以在地震剖面上反映出其不平整整一的 特点。但若侵蚀地形高差较小,则尽管间断时间 很长,也不能在地震剖面上识别出来。而是表现 为平整整一界面。 • 另一种是水下侵蚀面,如海底峡谷面,此类界面 起伏的规模一般较大,可达数十米至数百米。
(2) 视削截界面
• 其下同相轴呈切线向下倾方向逐渐终止于该界 面上,且地层单元很快侧向尖灭。往往与最大 水进期的沉积饥饿面相对应。 • 此外因海平面下降而造成的陆棚边缘的削截也 可形成视削截界面,在顺侵蚀峡谷走向的地震 剖面中较常见。
开阔台地
开阔海陆棚
前斜坡
斜坡脚
停滞缺氧盆地
陆棚坡折
(3) 顶超界面
2.1.4 通过剖面闭合检查地震反射 界面对比
单条剖面的对比完成后,需要与正交剖 面进行闭合检查,若在一个环形闭合圈中同 相轴不能闭合,则说明对比有误。 • 剖面闭合了,是否解释就肯定正确? 不 一定。剖面闭合只说明地震反射界面从几何 学的角度上是正确的了,至于其地质意义是 否正确还要根据更多的地质资料深入分析。 因此剖面闭合是地质解释正确的必要条件, 而不是充分条件。 •
• 其下同相轴呈切线向上逐渐终止于该界面上, 界面之下地层单元的厚度在横向上变化不大。
常与三角洲等进积显著的沉积体相伴生, 与沉积过路面相对应。
(4) 上超界面
• 其上部同相轴对其逐层超覆,并以角度相交于 其上。 • 若上超点所对应的各同相轴彼此平行,称平行 上超,基本上是由于海平面上升所引起的,若 同相轴之间向盆地内部增宽,称发散上超。一 般与构造沉降相对应。 • 根据上超的发育部位可分为岸线上超和水下上 超。岸线上超界面是超覆不整合的表现。它是 由基底差异各降造成下伏地层的程度不同的剥 蚀和倾斜后,又下沉被后期沉积物所超覆。水 下上超界面是水下侵蚀面或沉积间歇面的表 现,与构造作用关系不大。在陆坡底部发育的 低水位体系域往往表现为水下上超。
海底扇的峡谷,西Texas
2.2.1不整合面
• ②按成因分类
– B.沉积不整合
• • • • a.河流下切不整合 b.重力流下切不整合 c.淹没不整合 d.沉积过路:海平面相对静止时期,形成沉积物的进 积作用,在沉积基准面附近,沉积作用与侵蚀作用达 到动态平衡,即形成沉积过路。 • e.沉积间歇:沉积间歇是规模较小,持续时间相对较短 的沉积间断。无明显地层侵蚀,造成沉积间歇的原因 可以是水平面的高频相对变化、水道迁移、物源条件 变化等等,其产物小到层理界面、大到垂向层序界 面。范围小到中等。
2.2.2 整合面
• (1) 海泛面:海(湖)平面的突发性的迅速上升,会使 岸线迅速后退,在广大地区形成细粒沉积,即形成海泛 面,海泛面是一个稳定的分布广泛的波阻抗面。 • (2)沉积速率剧变面:沉积速率在横向上具有显著变化, 如三角州前缘。形成下超面 • (3)沉积饥饿面:在海平面相对上升达到最高水位时期, 形成密集段,并有沉积速率的横向变化,形成视削截和下 超面。分布广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