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韩熙载夜宴图》看中国画中的艺术与技术的关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韩熙载夜宴图》看中国画中的艺术与技术的关系
作者:王鹏程
来源:《报刊荟萃(下)》2017年第02期
摘要:中国画简称“国画”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绘画形式。

随着现代艺术的发展,使人们越来越相信,艺术创作是需要技术去支撑的,艺术品的内在也是由高超的技艺去体现的。

所以,艺术中的技术成分已经转化为艺术的一部分,同样给予观赏者一定的审美需要。

本文就《韩熙载夜宴图》着重分析中国画中艺术与技术的相互关系。

关键词:中国画;艺术性;技术性
一、构图
中国画中独有的散点透视,和西方在创作时先确定黄金比例不同,可以根据构图的需要随意安排布局。

《韩熙载夜宴图》分为五段,分别是听乐、观舞、暂歇、清吹、散宴五个部分,各个部分之间巧妙的以屏风、床榻等物体隔开,既能分别描写又不失整体感觉。

首段描写韩熙载在家里宴客的场面,人物的动作顾盼生姿,家具井然有序,我们看到这一幕情景,虽在将近一千年后的今天,那种灯红酒绿的生活场景恍如在眼前。

这幅画,从头到尾看下去,故事是一段段地开展,情节也一层层深入,好像一部电影,由前往后发展把观众的思想紧紧地吸住,沉潜美妙情节性和艺术性之中。

全卷的人物安排,姿态的顾盼,作者是经过了周详的思考之后,才创造出这样的艺术性的。

构图是一幅作品的骨,有骨才能生肉,所以好的构图布局在作品中占头等重要的地位。

在这幅画的构图中,作家显示了不平凡想象和才能。

这幅画作品其实就是在描写夜宴这一件事,但作者为了表达作品本身的深度和广度,把一幅作品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描写,但部分与部分之间又要相互衔接起来,比如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作者只用一扇屏风就解决了两幅之间的无缝对接。

值得一提地是作者把第三部分暂歇的场景用一张床和第二部分接上去,又和第四段相隔开来,既体现了布局的完整性,又巧妙的连接各部,突出了各部分的关键所在,使人看去和谐统一。

另一大胆处理方法,第二段的歌舞场面,作者为突出地表现人物,他完全舍弃了背景(桌椅屏风),只画出主体人物活动的姿态,这种方法,是为了鲜明地突出这张画的主题,画家选有择性的舍弃了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为了让观赏者更深刻的去了解主体人物的内心和动作,这好像电影里的“特写”镜头,主要目的是为了使人们看到最主要的情节,这也是中国画家“状物”构图的天才表现手法之一。

在这幅作品里,主人公韩熙载画得比其他人物大很多,这也是典型的突出主体的绘画特点,在唐代一些画作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可以使观众一眼就能看出画面中的主体人物,其他人物的刻画也很生动,体现了画家画技高超,称为与主体人物形象拼成了“众星捧月,突出主体”的最好古例。

二、色彩
人物画发展到了五代,形成了细致绚灿的色彩。

这是工笔重彩在继承唐代张萱、周昉原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唐代画家的赋色手段,尤其是在创作工笔重彩画的时候,整体色调都非常厚重,大量使用石青、石绿等石色,也早就具有了一定的高度,但在使用水色,即花青、胭脂之类的颜料,还停留在比较普通的高度。

到了五代时期,画家们普遍使用水色颜料的高度就上升了不少,从《夜宴图》这幅作品中出现的花青、草绿、墨绿等颜色可以看出,作者使用颜色程度的变化,就比唐代丰富得多,显得厚重、有分量,达到了“活色生香”的程度。

如果说西画是体、面和色彩的统一,那么中国画就强调点、线、面和水墨的结合,中国画的表现手法就是以线为主的笔墨。

画家通过笔墨技法,表现艺术形象,传达思想感情。

所以评判一幅画好不好,就看有没有笔墨就够了。

中国画讲究“笔精墨妙”,用笔要求笔力深沉,力透纸背,讲究笔法、笔力和骨气。

古时候的笔墨之法讲究以墨为主,以色为辅,还讲究“墨分五色”。

所谓“墨分五色”就是焦墨、浓墨、重墨、淡墨、清墨的墨色分类,他们的变化是通过水调和的多少来划分的,这些变化虽然不是五彩缤纷的,却可以产生一种典雅稳重的色彩效果。

笔墨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各不相同的。

描画的物象不同,笔墨的表现形式也不同。

其实用笔和用墨是一种技巧的两个方面,墨由笔出,笔由墨现,笔为骨骼,墨为血肉,笔法和墨气混然天成。

三、造型
虽然先人很早就提出了“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的原则,但他们也知道“形似”并不一定“神似”,为了更好地达到传神效果,形的表现可以妥协,甚至不求“形似”。

“形”指外在的形象,“神”是内在的精神。

中国画不满足于“形似”,而要求“神似”。

用线是中国画的表现手法,更是中国画的基础。

《韩熙载夜宴图》这幅作品通过线条的组织达到绘画的美感,对单一线条的要求则是流畅和自信的。

这幅画的特点是人物、衣饰、器物刻画得工细逼真,设色讲究,毫不艳俗,构图布局既有部分又有整体,画面丰富。

这些早期绘画奠定了后世中国画以线为主要造型手段的基础。

在全图40余个人物的刻画上,作者真正的做到了以形传神,通过对不同人物动作神态的表现来反映其内心状况,比如每个部分中的韩熙载,描绘的表情、服饰和动作各有不同,但有一处细节是相同的,就是脸上毫无笑意,虽然在饮酒作乐但心不再此。

表现了作者眼中的忧国忧民但又不得不假装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的韩熙载,这幅作品的目的也是为了让当朝皇帝看到能臣的这副情景,能够心系社稷和黎明百姓,顾肱中可谓用心良苦。

四、总结
《韩熙载夜宴图》这幅世界闻名的作品中饱含了艺术家成熟高超的绘画技法,并且通过巧妙精心的安排,利用这些技术性把其推向了一定高度的艺术境界。

因此这给我们了一些启示,磨炼基本功是我们在学习绘画过程中必须要夯实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要在师承传统的基础之
上掌握一些表现艺术性的技巧。

然而光有扎实的基本技法是远远不够的,就像一件艺术品不能只给读者第一感觉是美的,更多的要有其背后的意义,引发读者深思。

所以在夯实基础,提高技术性的同时,要不断提高我们的艺术修养,将技术性与艺术性相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