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北京电影学院考研辅导班笔记
2016年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史考研辅导班笔记汇编
全心全意因才思教2016年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史考研辅导班笔记汇编“通俗社会片”模式1、通俗社会片模式上,取材家庭伦理故事为主;2、价值判断上,富于社会责任感的改良思想和同情弱者的人道主义取向;3、在技术运用上,是以传统文艺的传奇手法和平俗流畅的叙事结构,峰回路转、有头有尾的创作方法为特点,争取了多数市民和观众的支持。
代表影片:《孤儿救祖记》《玉梨魂》:1924 年明星公司出品,通俗社会片,郑正秋根据同名鸳鸯蝴蝶派小说改编导演张石川徐琥主演王汉伦王献斋杨耐梅剧情:一个年轻寡妇爱上了一个教书先生,他们没有结合。
最后教书先生娶了爱人的小姑。
表现了封建礼教对妇女的束缚,暴露了其罪恶。
《苦儿弱女》:1924年明星出品,导演张石川主演王汉伦王献斋郑正秋一对孤儿历经社会悲苦,后被有识之士收养获得新生。
《最后之良心》:1925 年明星出品,通俗社会片,导演张石川主演宣景琳王献斋黄君甫恶霸在家破人亡后,终于体会到了什么叫做报应不爽。
《上海一妇人》:1925 年明星出品,导演张石川主演宣景琳马徐维邦王献斋影片讲诉农村姑娘爱宝不幸沦落风尘,以及她与恋人贵全聚散离合的故事。
长城公司、神州公司、民新公司及其创作长城画片公司1921年5 月由李泽源、刘兆明梅雪在纽约创办,1924 年回国在上海建摄影棚(长城主创人员可以说全心全意因才思教是中国影坛最早的“海归派”)作品:与侯曜、濮舜卿夫妇合作拍《弃妇》《爱神的玩偶》《一串珍珠》《春闺梦里人》《伪君子》等社会问题片。
特点:“长城派”,具有鲜明的社会政治批判色彩“非采用问题剧制成影片,不足以移风易俗,针砭时弊”的制片方针。
“社会问题片”(往往以人生抉择和不合理的政治现象作为银幕思考的着眼点,在人物身上体现的更多是一种对现有道德状况和社会体制的反抗和叛逆精神)《弃妇》》:1924 年长城画片出品,导演李泽源侯曜主演王汉伦一个追求自我的女子,终因社会和家庭的联合迫害病死荒野。
该片是侯曜根据自己的同名舞台剧改编,影片表现了侯曜对妇女受侮辱地位的同情,反映他对妇女要求社会平等愿望的理解支持,也表现了对社会不容于妇女争取平等权力的现实境况。
2016年北京电影学院考研辅导班课程笔记讲解
全心全意因才思教2016年北京电影学院考研辅导班课程笔记讲解艺术学概论考研笔记_彭吉象艺术学概论(全12章)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1.关于艺术的本质这个艺术学学科的根本问题,艺术史上的几种主要看法:哲学家柏拉图是较早对艺术的本质进行哲学探讨的学者。
柏拉图认为,理性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
德国古典美学集大成者黑格尔,对艺术本质的认识同样建立在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之上。
中国南北朝的刘勰认为文是道的表现,道是文的本源。
宋代理学家朱熹认为,“文”只不过是载“道”的简单工具,即“犹车之载物”罢了。
这样一来,“道”不仅是文艺的本质,而且是文艺的内容,“文”仅仅是作为“道”的工具而已。
显然,这种“文以载道”说同样把艺术的本质归结为某种客观精神。
德国古典美学的开山祖康德认为,艺术纯粹是作家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这种“自由的艺术”丝毫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不涉及任何目的。
他强调艺术创作中,天才的想象力与独创性,可以使艺术达到美的境界。
康德的这种意志自由论成为后来的唯意志主义的思想来源之一。
处在19世纪和20世纪转折点上的德国哲学家尼采,更是将其推向极端。
尼采认为,人的主观意志是世界上万事万物的主宰,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因。
在尼采那里,主观意志被说成是主宰一切的独立实体,本能欲望被夸大为具有无限的能动性。
尼采是从美学问题开始他的哲学活动。
在他的第一部著作《悲剧的诞生》中,尼采用日神阿波罗和酒神狄奥尼索斯的象征来说明艺术的起源、艺术的本质和功用,乃至人生的意义等等,它们成为尼采全部美学和哲学的前提。
在我国古代的文艺理论批评史上,南北朝时代是文学日益繁荣的时期,文学艺术抒情言志的特点得到重视。
但是,这个时期有的文艺评论家把“情”、“志”归结为作家艺术家个人的心灵和欲念的表现,根本否认文艺与社会现实的联系。
宋代严羽的“妙悟”说和明代袁宏道的“性灵”说,也是把主观精神的表现和抒发当作文学的艺术本质特征。
2016年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学院考研辅导班课程笔记
全心全意因才思教2016年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学院考研辅导班课程笔记以下资料由才思学员整理所以,无论从时间上、数量上、质量上看,改编影片的实践大多都是成功的。
三、《法国中尉的女人》的成功改编这是一部十分具有新意的作品,虽然该片摄制于20世纪80年代初,但其剧作处理、视听方案以及作品对于社会、人类的理性剖析,都是今天的许多影视作品所无法相比的。
作品代表了一种新的、现代的创作观念。
影片根据英国作家约翰·福尔斯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小说的故事并无新意,但作者却是站在20世纪60年代来讲述这个故事的,这样,故事本身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作者借这个人们早已熟悉的爱情故事,表达了他对人性的新的认识与思考。
小说无论是思想内涵还是写作技巧,都让人耳目一新。
作品中充满了作者的议论,并包含了马克思、萨特、达尔文等人诸多哲学思想,作品设置了一个开放式的结局,其结局共有三个:○1查尔斯最终找到了萨拉,有情人终成眷属。
○2查尔斯占有萨拉的身体后,自甘平庸,和已经订婚的欧内斯蒂娜结婚。
○3查尔斯找到萨拉后,两人激烈争吵,萨拉对自己的不辞而别毫无愧意,查尔斯愤然离去。
这种结局将故事交给了读者,将结局交给了读者,将判断交给了读者。
在改编成影视作品时,我们首先遇到的问题是:改编过程中,最重要的到底是什么?是原著的人物、情节、还是原著的“味儿”?对此,编剧哈罗德·品特十分清醒,大胆地打破了原著的形式。
美国影评家苏·巴伯和理·梅塞是这样评价的:“品特避开再现文学原作的习惯,添了几个人物,改变了小说的结构,创作了一个与原著有相当差异的剧本。
然而,它忠实地抓住了原著情感上和理性上的实质。
”品特的具体做法是:○1去掉了原著中大量的旁白。
虽然旁白在影视艺术中大量存在,同时也是改编原著的一种最常用、最便捷的手段。
(其实旁白是一种非影视化的表现手段)○2将原著的开放式结局变成了一个相对固定的结局,变复杂为简单、变开放为固定的结局应该说是很大程度上的不忠实于原著甚至是一种倒退,但品特又做了下面第三步工作。
2016年北京电影学院考研辅导班课程笔记讲义讲解
全心全意因才思教2016年北京电影学院考研辅导班课程笔记讲义讲解影戏特点:1,这些影片大多披着一层社会教化功能的外衣,鼓吹所谓“含有褒善贬恶之意义”的主旨。
以此为依据来编演故事。
郑正秋开创“文以载道”,以褒善贬恶为主题;2,影片的创作原则是以戏剧化冲突原则为基础的。
(依照戏剧原则、冲突叙事)它们把“讲故事”——即情节的曲折生动作为衡量影片叙事成功的基本标准,注重影片叙事中的传奇、巧合等因素的应用,注意结构的跌宕起伏和严密有致。
同时使人物形象的塑造服务于情节叙事的需要,常常把人物明显地分为善恶两方,在双方的冲突和撞击中展开情节,其结果则大多数都是以善良战胜邪恶而告终。
3,在影片的时空表现上以较大的叙事段落的戏剧性场面中展开的故事来完成影片主要的表意任务,并把影片镜头语言的时空构成主要用于展现这种戏剧性的段落场面。
舞台空间、平面展开人物调度;(多横向)4,在环境造型中重指示性轻再现性。
摄影造型上重展现性轻表现性。
表演与场面调度上注重单向、平面和大景别等等。
5,镜头语言方面多以中近景为主,焦点载第三像部的中间,所谓“中近景语言体系”。
全心全意因才思教地位:中国初期电影所积累的这些经验和形成的这些特点,为后来电影创作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国电影艺术正是在这一基础上开始起步的。
缺点:初期中国电影的这一套创作经验,在郑正秋等艺术家的影片中可以结合成感人的艺术形象。
但是在其他大多数创作者手中却很难达到那样的成就。
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初期中国的这些源于文明戏的主流电影与商业投机有着深刻的联系。
它们严重脱离社会现实,忽视艺术规律,只是为了迎合市民观众的欣赏趣味而进行编造。
这最集中地表现于一些末流的小市民电影之中。
新时期中国电影美学发展也经历发展阶段:一,改革开放,外国涌入,一时间还来不及充分消化。
更多表现为一种形式上的模仿,有人概括为“形式美学”阶段,表现为首先从电影的形式技巧方面去学习模仿:时空交错的结构形式、升格、降格、定格、无技巧剪接、多画面等技巧满天飞。
2016年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学院考研辅导班笔记
全心全意因才思教2016年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学院考研辅导班笔记以下资料由才思学员整理《美丽人生》(1997)这部意大利人罗布托·贝尼尼自编自导自演影片中也有着大量的伏笔。
你总是会在看到后面的某个段落时突然的想到,原来前面的那段话,那个场景是为了这儿。
影片的一开始,基多和他的朋友住到叔叔家,他们在闲聊的时候说了一句“意识决定一切。
”在主人公落魄狼狈时突然冒出这样一句话,让人只想捧腹,可是当我们看完整部电影,在电影的最后,坦克从银幕的截面隆隆驶来的时候我们才能知道这句话真正的含义。
“原来你可以在痛苦的时候只要给自己一个借口,给别人一个借口,然后坚持下来,就能够解救自己,也解救别人。
原来你不需要用眼泪去面对痛苦,笑和勇气,就够了。
”还有在木匠老板的家里,老板呵斥小孩子时,那个孩子的名字是“墨索里尼”。
这不是一部刻画仇恨的电影,我们没有热血沸腾的感觉,电影用了大段的篇幅营造一个轻快的氛围,但并不代表这些地方偏离了电影的最终定位,导演用这些不经意出现的小段落提醒着我们,这是一部轻快的电影,但它的主题并不轻松。
同时这也为后面的转折埋下了伏笔。
在多拉和那个鸡蛋白痴的订婚典礼上,当基多因为心神不定而打翻手中的盘子蹲下来收拾时,多拉也钻到桌子底下,基多有些紧张,他说“公主,你也在这。
”多拉没有说话,她跪到他的面前,然后吻了他,她说“带我走。
”岁月一步跨过了所有理所当然的欢乐。
在他们的孩子小乔苏五岁生日的那天,基多和儿子被带上了去集中营的火车,多拉站在那个面色冷峻的德国军官面前,她重复着一句话“带我走”。
你是否注意到了这些呢?你是否注意到了导演的用意,在那个繁杂的乱世里,快乐和痛苦就像是过隙的白光,当全心全意因才思教我们还在沉湎的时候,另一些东西早就狰狞的出现在我们的眼前了,我们所能做的只有勇敢的去面对。
“你站在这里,不要出来,不管怎么样也不要出来,爸爸离开一会儿……可能是很久,你就站在这里,直到周围不再有声音,不再有人影的时候你再出来,那个时候你就会看见一辆新的真正的坦克,它会轰隆轰隆的响,不要出来,你明白了吗……”可是基多没有找到朵拉,当士兵押着他走过小乔苏藏身的小柜子的时候,他对着躲在柜子里的儿子眨了一下眼睛,就像所有的时候他做的一样,然后他用滑稽的动作扮演着他最后的角色。
2016年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系考研辅导班笔记
全心全意因才思教2016年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系考研辅导班笔记以下资料由才思学员整理2016年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系考研辅导班笔记以下资料由才思学员整理c.人物与自己的冲突根据莎士比亚《哈姆雷特》改编的电影《王子复仇记》中,王子在叔叔篡位、弑父娶母后,他始终在忍让或复仇中犹豫不决——是生存,还是死亡?支撑戏剧冲突的,就是其优柔寡断性格造成的自己与自己的内心冲突。
哈姆雷特的性格特征的最突出表现无疑是他的优柔寡断。
面对着父亲被毒杀,母亲被占有,王权被窃取,国家被觊觎的家仇国恨,王子不乏复仇的决断;但另一方面,哈姆雷特对杀死仇人这一看似简单的举动却表现出了常人难以理解的疑虑情结。
他本来有好几次杀死仇人的绝佳机会,但在这种情结的作祟下,复仇计划一次次功亏一篑。
当他偶遇到仇人在为自己的罪孽祈祷时,复仇的想法只是一闪而过,接着他就转入了时机价值的思考;于是,哈姆雷特复仇首先变成了一场思想斗争.。
一面是杀父之仇的切齿之痛,父亲亡灵的声声追讨,另一面是对生命价值严肃思考。
与生俱来的忧郁秉性,哈姆雷特在这二者之间苦苦的徘徊。
复仇计划就一次次演绎成痛苦的思想突围。
在这个突围的过程中,哈姆雷特不断的看到社会的黑暗,力图让自己融入这种灰暗的世界中去,用敌人同样的手段来对付敌人,但是人道与正义的信仰却做着本能的抵抗。
在这种针锋相对的思想冲突中,哈姆雷特进行着艰难的蜕变和抉择!“人是多么了不起的一件作品!理性是多么可贵!力量是多么无穷!仪表和举止是多么端整,多么出色!论行动,多么像天使!论了解,多么像天神!宇宙之华!万物之灵!可是,对于我,这点泥土里提炼出来的玩全心全意因才思教意儿算得了什么呢?”"这里,哈姆雷特是以一种讥讽的口气讲的这段话,这是哈姆雷特对人的地位的怀疑,也是哈姆雷特的一种时代秩序观念的反映。
他用怀疑的眼光去审视周围的一切:人性的虚伪、世态的炎凉、天道的不公;最后,终于到达了这种怀疑状态的顶点。
“生存还是毁灭!”而他的当务之急是复仇、重振国家。
2016年北京电影学院考研辅导班课程讲义笔记
全心全意因才思教2016年北京电影学院考研辅导班课程讲义笔记关于艺术与科学的关系。
(1 )艺术与科学的联系和区别。
从总体上讲,艺术与科学二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从人类文化史来看,艺术与科学之间早有联系。
早在公元前六世纪,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就提出了“美是和谐”的思想。
并且将这些原则运用到建筑、雕刻、绘画、音乐等各门艺术中去。
14世纪到16 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期间,自然科学有极大的发展,哥白尼的“日心说”沉重打击了几千年来上帝创造世界的宗教传说,哥伦布和麦哲伦等人在地理方面的发现,以及伽利略的数学物理学方面的创造发明,使人们对宇宙有了新的认识,形成了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艺术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这个时期的一些大艺术家,本身就是大科学家,他们把许多自然科学的方法和原理运用到艺术创造中,促进了艺术的完善和发展。
这些例子充分表明,科学技术对艺术的影响是广泛和深刻的,除了将自然科学的成果直接运用到艺术领域之外,更重要的是以科学的思维方法来促进艺术家文化心理结构的改变,从而推动艺术创作观念和创作方法的革新,推动艺术形态的发展。
当今社会中,科学技术正以从未有过的速度突飞猛进地发展,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无不受到科学技术的影响。
现代科学技术更是对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不但为艺术提供了从未有过的大众传播媒介,而且创造出新的艺术种类和艺术形式,如电影艺术、电视艺术和计算机多媒体艺术等。
在许多领域和许多方面,科学技术与艺术已经是如此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以至很难将二者区分开来。
全心全意因才思教艺术与科学之间确实又有很大的不同,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对立的现象。
科学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知识总和;艺术是人类进行审美创造的最高形式。
科学求真,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艺术求美,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审美需要。
科学主要运用抽象思维,强调理性因素;艺术主要运用形象思维,强调情感因素。
科学客观冷静地对待事物,准确地揭示事物的本来面目;艺术则是一种主观色彩很浓的创造活动,除了反映生活外还应当评价生活与表现情感。
2016年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史考研辅导讲义笔记
全心全意因才思教2016年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史考研辅导讲义笔记艺术特点①将时代精神融入革命历史题材之中。
选材:在纪念建国10周年之际,大多是革命历史题材,将时代精神融入革命历史题材之中。
反映现实生活的影片,也多正面歌颂为主。
②创作方法与时代相一致。
在全国大跃进的形势下,毛主席提出“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
如《林则徐》的结尾,林则徐虽被贬新疆,但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给人鼓舞力量。
③影片艺术质量普遍提高,新生力量迅速成长。
编、导、演、摄、录、美等整体创作人员的艺术素质普遍提高,各方面的新生力量迅速成长。
如导演崔嵬第一次当导演就拍摄了《青春之歌》存在的问题①相当一些影片幻想脱离现实,革命浪漫主义成了外加的表面的东西。
脱离实际的想入非非。
影片《黄宝妹》最后变成了七仙女叠印在工厂的背景上几乎所有的影片都加一个“光明的尾巴全心全意因才思教②现实主义创作深化方面受挫。
反映现实生活的、尤是反映知识分子生活较少。
深入反映现实矛盾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问题的影片几乎没有。
《五朵金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以歌颂为主。
讽刺喜剧被取缔。
③从剧作方面看,夏衍《写电影剧本的几个问题》主要论述戏剧式结构的影片,没有提及其他在这种理论指导下,拍出了一批更有意识、更完整的戏剧式结构的影片。
在“十七年”政治空气下,没条件深入探讨电影各种艺术形式,直到粉碎“四人帮”以后,这种探讨才真正开始。
值得重视的影片《林则徐》、《老兵新传》、《林家铺子》、《战火中的青春》、《五朵金花》崔嵬《青春之歌》《我们村里的年轻人》郑君里及其《林则徐》沈浮及其《老兵新传》水华及其《林家铺子》王炎及其《战火中的青春》王家乙及其《五朵金花》衰落:一方面在庆祝取得的成绩,另一方面又开展了反右倾运动。
夏衍、陈荒煤、袁文殊等同志都受到批判。
全心全意因才思教紧接着三年自然灾害,国家财政开支紧缩,电影生产也下降了。
第四次:一个未能成形的电影创新高潮(1961.6-1963.12)政策的调整从反右、拔白旗、反右倾到年之后,中苏两国关系破裂,国内高举反帝反修的大旗,在电影创作中也不断批判修正主义思想,批判资产阶级人性、人情、人道主义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纠正“大跃进”以来的“左”倾错误。
2016年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系考研辅导班课程笔记
全心全意因才思教2016年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系考研辅导班课程笔记以下资料由才思学员整理多视点结构:这是对同一个事件或同一个人物采取多视角地叙述或评述的电影结构方式。
是剧作主观式叙述方法的变化和发展。
由几个剧中人从不同角度共同说明同一事件或同一人物,由此形成对同一对象的多角度描述,达到对事件和人物比较全面完整的描写和刻划。
特别是用来表现复杂的事件和复杂的性格时,虽然不同人物的叙述都可能带有个人色彩,然而正是这种“主观”的集合,加强了影片总体叙述的客观真实性。
也有另一种情况,多角度叙述不完全在于求得完整性和真实性,还要表达某种整体寓意性或引起异议。
美国导演奥逊·威尔斯25岁自编、自导、自演的处女作《公民凯恩》是对一个人(报业大亨凯恩)的多视角叙述:黎明时分,犹如帝宫般威严的桑那都庄园的剪影,屹立在佛罗里达州海滨一座山顶上。
摄影机的镜头缓缓推近庄园的大铁门,铁门顶端镶嵌着硕大的字母“K”。
镜头穿过过铁门推近宫堡式的建筑,又越过窗户,逼近卧榻上的一垂危的白发老人。
只见他嘴唇翕动,喃喃地吐出“玫瑰花蕾”几个字;他手上握着一个水晶球镇纸,球心带有雪花纷扬中的农舍景物——蓦地,手松了,水晶球滚落于地,砰然碎裂。
被人称作“美国忽必烈”的报业巨子查尔斯·福斯特·凯恩,在76岁时孤寂地死去。
一部新闻纪录片画面,展示了凯恩传奇的生平,一幅黑框的凯恩的照片,占满整个银幕。
各种报纸头版通栏报导了这位权势人物的死讯。
解说词称:“凯恩的帝国在其昌盛时期,曾经控制着37家报纸,13家杂志和一个无线电广播网。
它是帝国中的帝国。
”新闻镜状追溯了凯恩发迹致富的缘起,其后创办《问事报》,涉足政界,成为风云人物。
他曾全心全意因才思教两度结婚两度离婚,一次是与总统的侄女爱米丽成婚,青云直上;一次是与“女歌星”苏珊成婚,轰动一时。
恰恰是他与苏珊桃色丑闻被揭露,导致他在竞选州长的政治生涯中一败涂地,从此一蹶不振。
2016年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学院考研班辅导课程串讲笔记
全心全意因才思教2016年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学院考研班辅导课程串讲笔记以下资料由才思学员整理这对电影的对白设计而言似乎是金科玉律,然而这对电视连续剧而言却完全不是这回事儿。
有人曾用这样一个例子说明电影与电视剧的区别:一个人很忧伤电影:是一个近景或特写镜头,一张忧愁的脸;电视剧:乙对甲说:甲,你的脸色看起来不太好,是不是有什么心事?这个例子形象地告诉我们:电影是用眼睛说话,电视剧却是用嘴巴说话。
总体而言:电影是用动作或镜头画面推进故事和情节发展,而电视连续剧则是用对话来推进故事和情节发展的。
好莱坞的窍门是: 凡是可以用动作代替的对话一律取消.国内一些电影编剧却并不完全了解这一点,在电影中本可以用影像表述清楚的部份,却画蛇添足地加了大量的废话。
例子多多,不胜枚举。
“话”多是电视剧语言的形态特征,电视剧语言的性格特征是广播性、口语化和亲和力。
与戏剧相比,电视剧语言更电影化:更多地运用对话时的跟踪镜头;与电影相比,电视剧语言更广播剧化:更多地运用对话来推动故事发展;与广播剧相比,电视剧语言更戏剧化:更多地运用复述对话时的“动作性”。
电视剧对话写作有哪些要求?不要怎样或不应该怎么?事实上,无论对电影和电视剧尤其是中国的电影和电视剧来说,对话还是非常重要的。
当下编剧对话写作水平的高低常常从根本上决定了一个剧本的成败。
电影剧作中有很多的元素,诸如:情节、结构、细节、人物等等,其中当然也包括对话,但是您如果读全心全意因才思教过基本电影剧作理论的书籍之后就会发现,大多数书籍的作者都将关于对话的章节放在他著作的最后一章来讲。
说来这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其一,因为对话从属于人物性格塑造的手段,它也是一种推进剧情的动作,所以先讲述人物或情节就成为顺理成章的事;其二,在电影艺术创作中,人们对电影对话的作用认识不足。
长久以来形成了一种轻视对话的看法。
事实上,在电影创作中轻视对话的认识由来已久。
电影诞生之初是“哑巴”,那时根本不可能将对话作为自己的表现元素。
2016年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史考研辅导班讲义笔记
全心全意因才思教2016年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史考研辅导班讲义笔记建国初期电影创作出现的蓬勃发展的繁荣景象,很快衰落下去,进入“荒年”。
当年,除决定拍摄《南征北战》之外,几乎再没有一部影片投入拍摄值得重视的影片:《中华女儿》年第五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上,荣获“自由斗争奖”《白毛女》第六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上,特别荣誉奖《钢铁战士》“和平奖”《我这一辈子》《我们夫妇之间》《赵一曼》(石联星荣获第五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演员奖),《新儿女英雄传》《翠岗红旗》《上饶集中营》等。
重点导演艺术家:凌子风、翟强及其《中华女儿》王滨、水华及其《白毛女》石挥及其《我这一辈子》成荫、汤晓丹及其《南征北战》第二次:1956 年前后的发展原因:①在电影理论、电影创作指导思想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学习和讨论第一次电影剧本创作会议和电影艺术工作会议第二次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批评“左”的错误倾向,倡导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观摩苏联影片有《夏伯阳》、《马克辛三部曲》全心全意因才思教从组织上更加重视优秀电影剧本的创作工作,培养一支电影剧作创作队伍由于党的方针政策的正确以及主管宣传、文化、电影工作的领导同志的启发和引导,加之学习苏联和资本主义国家中进步电影的经验,思想逐渐解放活跃②借鉴外国电影,继承我国传统公映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影片“双百”国庆十周年献礼先后举办“日本电影周”、“法国电影周”、“苏联电影周”加强电影国际交流:苏联学习蔡楚生、司徒慧敏等同志组成电影代表团,聘请苏联专家和乔治萨杜尔我国进步电影传统,三四十年代电影重印放映③“双百”方针的提出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1956,文化部电影局在北京召开制片厂厂长会议,“舍饭寺会议”。
据此,长影和北影试行以导演为中心,自由组合、自选剧本、自负盈亏的“三自一中心”的改革方案艺术特点:①向生活的各个方面拓展继续沿着现实主义道路前进。
题材内容看,反映现实生活的方面更加丰富深入。
2016年北京电影学院考研辅导班笔记汇总
全心全意因才思教2016年北京电影学院考研辅导班笔记汇总成就与不足“文革”时期的中国电影※文革电影三突出创作原则及样板戏拍摄经验钟书P1301,文化专制主义与电影艺术的凋敝。
2,三突出原则与假大空内容。
政治理念的简单表现。
3,文革后期(1973-1976)电影主要内容:表现阶级斗争、路线斗争的主题先行电影;较受群众喜爱遭四人帮攻陷的电影;四人帮炮制机的阴谋政治电影。
文革电影:1,文化大革命十年间,中国电影遭到了空前的浩劫,十七年电影取得的成就被全盘否定,整个电影事业几乎停滞不前,很多电影工作者遭到了迫害,甚至致死。
2,对电影来说,文革意味着只剩下三部电影:《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和八个样板戏电影。
3,文革电影最重要的特点是运用“三突出”原则,在美学方面,采用“敌远我近,敌小我大,敌暗我明,敌俯我仰”,色调对敌用冷,对我用暖,造成了极其虚假、公式化的套路,抹杀了电影作为艺术的个性美,用宏观的视角来掩盖艺术细节的不足,使影片空而无物。
4,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样板戏是一次成功地对京剧进行改造得的实践,它主要选取现代题材,在很多方面作了大胆的探索和创新,比如场次转化节奏明显加快,全心全意因才思教唱腔中加入了流行的短段,加入了西洋乐器和交响乐伴奏等等,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普及京剧的作用,但是由于总的指导思想的错误和创作原则的单调,所以它的艺术成就不高。
样板戏和样板戏电影1,所谓样板戏是“文化大革命”中的一个特殊的词语,是江青等人把当时一批文艺作品视为无产阶级文艺新纪元的代表所赐的封号。
2,“样板戏”一词源于《人民日报》1967 年5 月31 日的神论《革命文艺的优秀样板》,而被确定为样板戏的文艺作品只有8 个,它们是京剧《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海港》、《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交响音乐《沙家浜》。
后来陆续出现的京剧《平原作战》、《龙江颂》等部伤口不在“样板戏”之列,而被称称为“样板作品”。
2016年北京电影学院考研辅导班笔记精编
全心全意因才思教2016年北京电影学院考研辅导班笔记精编《黑三角》、《猎字99号》.编造的痕迹明显,内容上,没有突破以阶级斗争、路线斗争为纲的模式。
全国处在新旧交替、拨乱反正的历史时期,电影也处于徘徊状态,无论从内容到形式,都没有什么明显的突破。
后面的部分则围绕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导演来说。
若考论述:答题点:一,发展历程:新时期电影发展历程1,恢复之年(1976-1978)。
批判极左路线,纠正冤假错案。
2,转折之年(1979)。
思想解放之年。
揭示现实矛盾,书写人性、人情。
3,振兴发展之年(1980-1983)。
历史反思、心灵探索。
题材风格多元化,艺术水平的全面提高。
4,深化与探索(1984-80 年代末)。
全心全意因才思教第五代导演的艺术探索,电影形态与语言的创新。
2 、新时期电影繁荣振兴的标志1,创作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出现“代”的辉煌。
2,电影制片厂的增加,建立健全电影机构。
政府奖励机制的建立奖。
3,创作题材、风格样式的多样化:伤痕电影、改革电影、反思电影、军事题材与知识份子题材电影。
4,电影观念、理论的更新。
影像本体观念,反戏剧化电影。
电影语言的现代化。
3 、新时期电影创作概况(1)伤痕电影与反思电影。
(2)改革开放题材电影(3)军事题材电影(4)乡村题材电影(5)名著改编电影(1)伤痕电影与反思电影。
控诉极左路线对人权人性尊严的践踏。
《苦难的心》、《苦恼人的笑》、《泪痕》。
反思文革、反右斗争乃至整个历史文化,呼唤人性、人道。
政治批判与文化批判。
《天云山传奇》《芙蓉镇》。
全心全意因才思教(2)改革开放题材电影表现改革中新旧势力的较量、新旧思想观念的冲突以及改革带来的生活变化、喜悦心情。
《祸起萧墙》、《花园街五号》、《野山》。
主人公的挑战性格、开拓精神,挑战保守势力与惰性文化的英雄。
(3)军事题材电影。
由重情节、重场面渲染的表现模式转入内心,着重刻划人物性格命运。
生活化、非战事化。
《小花》、《高山下的花环》。
2016年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学院考研辅导班笔记讲义汇总
2016年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学院考研辅导班笔记讲义汇总各位考研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才思的一名学员,现在已经顺利的考上北京电影学院硕士,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这个专业的辅导班笔记以方便大家准备考研,希望给大家一定的帮助。
百科知识(2)抒情与表现。
舞蹈长于抒情,有着最强烈酌表情性。
表情性是表演艺术共有的本质属性。
舞蹈同音乐一样,都不擅长于描绘外界客观的景物、、叙述事件的变化,却擅长于传达人的细微复杂的内心活动。
不过,舞蹈只能靠演员的动作、姿态和表情,就很难反映自身之外的外界事物,这就造成了舞蹈拙于叙事而长于抒情的特点。
(3)节奏与韵律。
舞蹈有着强烈的节奏与韵律。
节奏是组织舞蹈动作的基础,相同的动作由于节奏的变化,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情绪和情感。
节奏的存在使人物表情栩栩如生,形神兼备。
舞蹈形象无一不是充满情感韵律的动态形象。
是一种“活跃的力的形象”节奏同羡律的统一,使舞蹈动作既有外在的形式美又充满内在的韵味,给人以兴味无穷伪美感享受。
35.艺术活动的基本特征?(1)形象与理性的统一。
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形象性,形象是艺术活动特有的存在方式。
艺术作品作为人的精神生产的产品,依存于一定的物质载体,它必须是直观的、具体的能为人的感官直接感知的感性存在。
每个艺术形象都是以个别具体的感性形式出现,把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的外部形态和内在特征真实表现出来,有血有肉、有声有色,使人产生一种活灵活现的真实感。
但是形象创造又不能离开理性,理性在分析时代氛围、遴选素材和题材二构思主题和情节、选择表现形式等方面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艺术形象中必然能有艺术家的主观情感和思想倾向,而这些正是艺术家长期理性思考的结果。
所以透过艺术形象的表层,我们往往可以感受到艺术家深邃的对社会人生的洞察力。
简答题(三选二)(每题15 分,共30 分)1.选择一部你认为适合的国产话剧改编成电影,写出你选择它的理由。
(300 字以内)2.选择一部获得过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电影,写出你认为它获奖的理由。
2016年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考研辅导班课程笔记
全心全意因才思教2016年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考研辅导班课程笔记以下资料由才思学员整理一、从理论上看:法国“左岸派”作家、《去年在马里昂巴德》的编剧阿仑·罗布·格里耶曾谈到电影改编的问题。
他说:“经验证明,当人们把一部伟大的小说搬上银幕时,这部伟大的小说便遭到完全的破坏。
一般来说,改编出来的影片总是荒唐可笑的。
”其理由是,“文学——这是词汇和句子,电影——这是影像和声音。
文字描述和影像是不相同的。
文字描述是逐渐推进的,而画面是总体性的,它不可能再现文字运动。
”接着,他反问道“一个画面怎么能忠实于一段文字呢?”其实,不只阿仑·罗布·格里耶持有这种观点。
瑞典的英格玛·伯格曼、意大利的安东尼奥尼都认为,出现在电影艺术家头脑里的是非语言的影片思想,这种思想“是和色彩、构图以及情绪联系在一起”的,而不是和语言联系在一起的。
他们主张废除电影剧本,直接用摄影机去制作影片。
可见,他们反对的不仅是电影改编,而且是电影剧作。
他们提出的实际上是文字形象能否转化为银幕形象的问题。
对此,我们的观点是:文字形象是可以转化为银幕形象的;文学作品改编为电影是可行的。
1.它们都是对生活的反映。
都是通过形象来表现人以及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的。
只不过电影的形象是直观的,文学的形象要经过一个想象和联想的过程。
而两者之间是相通的,完成从文字形象到银幕形象的转化也是可能的。
2.电影本身就是一门综合艺术,它应该也必须从其它艺术中吸取营养。
何况,电影只有100多年的历史而文学有2000多年的历史!3.它们都具有时间艺术的特征。
文学是用文字描写时间,电影是用画面运动去表现时间。
电影的运动性决定了电影的时间性。
正因为是在运动中去展现生活的流程和人物的性格,电影获得了“再现文字运动”的可能。
二、从实践上看电影诞生至今不过111年,但它改编文学作品的历史也有100年多一点了。
西方的第一部改编影片出现在1902年,是法国的梅里埃根据儒勒·凡尔勒和H·G·威尔斯的同名小说《月球旅行记》改编的;我国第一部改编影片则是张石川在1914年把当时颇受观众欢迎的连台文明戏搬上银幕的。
2016年北京电影学院考研辅导班课程笔记
全心全意因才思教2016年北京电影学院考研辅导班课程笔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电影业是企业,更是生产精神产品的重要基地,1,国家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需要制定一系列的政策,保护国产影片的生产和发行,真正起到宏观调控的作用,而不能任其自生自灭,这是国家领导机关应当高度引起重视的大问题。
2 ,领导和全体电影工作者齐心协力,共同努力,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继承和发扬中国电影的优良传统,遵循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深入生活,3,大胆探索,多出精品,促进繁荣,去开创中国电影的新局面,为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电影事业而继续奋斗。
中国六代导演“五代导演”的提法,并不是电影理论家们经过周密地思考提出来的,而是约定俗成形成的,目前被国内外相当一些研究中国电影的学者所采用。
具体界说一般认为:中国电影的拓荒者如郑正秋、张石川等为第一代导演,他们活跃于二三十年代无声片时期。
全心全意因才思教代与代之间往往是师承关系,第二代导演是第一代的学生辈,代表人物像蔡楚生、孙瑜、吴永刚、费穆、沈浮等,他们活跃于三四十年代有声片时期。
第三代导演又是第二代的学生辈,他们最辉煌的时期是五六十年代,像郑君里、谢晋、水华、成荫、崔嵬、凌子风等。
第四代是第三代的学生,他们大多毕业于“文革”前的北京电影学院(包括上海电影学校及各厂自己培养的学生),长期给老导演当助手,直到“四人帮”倒台后的年代初,才有了独立拍片的机会,显示出他们的艺术才能,像谢飞、郑洞天、张暖忻、黄蜀芹等。
第五代则是第四代的学生,大多毕业于1982年北京电影学院(包括其后的进修班),很快有了独立拍片的机会,展示了他们的才华,他们是陈凯歌、田壮壮、吴子牛、张军钊、张艺谋90 年中,老(前一、二、三代)、中(第四代)、青(第五代)几代导演同时活跃在影坛,发挥着各自的特长与优势。
【第一代导演】1,指默片时期的电影导演。
2016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考研辅导班笔记总结
2016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考研辅导班笔记总结大家好,我是才思教育的一名学员,现在已经顺利的考上北京电影学院,现在和大家分享一下考研的辅导班笔记,希望对大家的考研有一定的帮助。
百科知识部分12.在艺术鉴赏的流程中主要包括那些审美心理活动?艺术鉴赏流程是艺术鉴赏活动的全面展开,是接受者由外及内由浅人深地感知、体验、理解艺术作品的阶段,在这一阶段,活跃着多种心理因素,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环节:(1)直觉与感知。
接受者鉴赏艺术作品,最先接触到的是外在的形式美。
对外在形式美的发现和掌握,主要是通过直觉与感知来实现的。
审美直觉,是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对于审美对象的一种不假思索的直接迅捷的把握,体现为对形式美的敏锐感受和对审美意蕴的瞬间领悟的浑然一体。
审美感知,是审美主体调动相应的感觉器官对艺术作品实现感性掌握。
审美感知主要是运用视觉和听觉。
审美感知不仅与艺术作品的外在形式美相联系,而且已经开始涉及到了艺术作品的内在审美意义。
(2)体验与想像。
体验与想像,是艺术鉴赏.流程的中心环节。
审美体验,是接受者在直觉与感知的基础上,切身潜入艺术作品的规定情境,融进艺术作品的形象世界,同艺术作品交融为一的特殊心理状态。
审美想像,是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按照美的规律,将原有记忆表象重新化合,以构成新的审美意象的积极心理活动。
(3)理解与创造。
审美理解,是接受者对艺术作品意蕴、特色、意义、价值等的理性认知。
它既包括对作品的语言、形式、形象、情境的审美掌握和判断,也包括对作品的整体价值追追寻。
艺术鉴赏的目标是接受者再创造的完成。
再创造实际上贯穿于审美直觉、审美感知。
审美体验、审美想像、审美理解等心理要素的积极活动之中。
接受者的再创造,突出体现在对艺术作品形象体系的补充、完善、变异以及对艺术作品审美意蕴的丰富、引申、发展这两个层面。
1构思的方式及运作;艺术构思是一项艰苦、复杂和充满创造性的精神性劳动。
为完成艺术构思的任务,艺术家需要采用一定的方式,将浩如烟海、错综复杂的生活材料重新组合,并使之形成新的、具有丰富内捅的艺术意象。
2016年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系考研辅导班内部笔记
全心全意因才思教2016年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系考研辅导班内部笔记以下资料由才思学员整理而影片《飞越疯人院》戏剧冲突的基础则是人物与病态社会的冲突。
《飞越疯人院》原本是作家肯·克西发表于1962年的一篇小说。
小说以疯人院借喻美国式的社会形态,反体制意味浓烈。
经过捷克导演米洛斯·福尔曼之手,于1974年拍了这部同名影片,其复杂的意识形态背景给影片蒙上了一层特殊的光泽。
同时也给了观众更多的揣度空间。
异常丰富的隐喻性是读解《飞越疯人院》的关键。
后结构主义理论家福柯在他的著作《癫狂与文明――理性时代的精神病史》(注:[法] 米歇尔·福柯著,《癫狂与文明》,刘北成、杨远婴译,上海三联书店1998 年版)图书出版社:中提出:“现代精神病院是文明社会的重要权力机构。
”疯人院在福柯的书中,预示着关于现代文明社会的经典寓言。
影片中透出的那些强烈的叛逆情绪与60年代的文化思潮有很大的联系。
60年代的美国,是一个“光荣与梦想”破灭的时代,一系列社会体制和意识形态的冲突以激烈的方式暴露出来。
而反传统、反秩序、反主流的文化思潮,大幅度的影响了当时的艺术创作。
电影中的疯人院里,时刻带着一种被遮蔽了的压抑。
不经意的看起来气氛似乎是和谐的,光线也是柔和的,连吃药治疗时都放着轻柔的音乐。
病人们充分自由的在医院里四处活动,打牌抽烟。
表现良好的人,甚至有机会在医护人员的陪同下外出。
但只有麦克默菲看出了这看似完美的静谧世界里隐蔽的脆弱环节。
开始,他要求把音乐声减弱,而不是像其他人一样在音乐里乖乖的吞服那些不知名的药片。
而这样的举动对于秩序完整、封闭的疯人院来说无疑是一种挑衅。
而麦克默菲其实也并不是刻意的去做出这样的反叛,他的行为仅仅是出于天性。
他无拘无束的性格必然和严谨的压制格格不入。
在麦克默菲撞击下,原来安稳守纪的“疯人”们也开始流露出正常人的天性。
他们享受海边阳光的沐浴和跟女人在一起的乐趣,享受争取自我反抗后从未感受过的发自生命本身的愉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心全意因才思教2016年北京电影学院考研辅导班笔记在综合艺术中,戏剧和戏曲需要演员在舞台上为观众多次进行现场表演,而电影和电视则是一次性演出,用胶片或录相带将这种表演固定下来。
因此,剧场性构成了戏剧艺术的另一个特点。
这种剧场性对戏剧演员的表演艺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人们常把剧本、演员和观众称作戏剧艺术的三要素,其中最本质的要素自然是演员。
因此,戏剧的中心应当是演员的表演艺术。
戏剧表演的过程就是创造的过程,也就是观众欣赏的过程。
戏剧演员在进行二度创造时,首先要深刻挖掘剧本的内涵,掌握角色丰富的思想情感,通过情感体验与艺术分析,克服自我与角色之间的距离,然后才能通过艺术化的表情、语言和形体动作,在舞台上塑造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演员扮演的角色,应当是真实感人的舞台形象,这就要求演员的表演既要形似,更要神似,传达出角色独特的性格气质和内心世界。
正因为戏剧艺术对表演有着很高的要求,因而戏剧理论家们都十分重视对戏剧表演艺术的研究,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和布莱希特戏剧体系,分别被称之为“体验派表演艺术”和“表现派表演艺术”两大类型。
戏剧在演出时,剧场中演员与观众的感情可以直接交流,观众一方面欣赏舞台上演员的精彩表演,另一方面又以自己的情绪情感的反应直接影响着演员的表演,这种当堂反馈(2 )戏曲艺术。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的总称。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地有三百多个剧种,其中包括全国性的剧种如京剧,也包括地方戏如川剧、秦腔、河北梆子等。
在世界上,古希腊戏剧、印度梵剧和中国戏曲,被称为三种全心全意因才思教中国戏曲艺术,作为戏剧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既具有戏剧的共同特征,又因其独特的表现手段和独有的审美特征,从而有别于其它戏剧形式。
尤其是戏曲艺术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将表现审美意境作为最高的艺术追求,属于一种表现性的综合艺术,以其特有的艺术风格在世界戏剧艺术中独树一帜。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对中国戏曲艺术的影响是极其深刻的。
仅举中国戏曲在形式美上“以一求多”与西方戏剧“以多见一”之间的比较和区别,便可看出其中端倪。
由于中国传统文化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的巨大影响,中国戏曲艺术形式美的基本特征是以“一”为起点,如戏曲的角色行当上是“一行多用”(生、旦、净、丑),表演动作上是“一式多用”(唱、念、做、打),戏曲声腔与音乐上是“一曲多用”(基本曲牌),舞台布景上是“一景多用(如一桌两椅),服饰脸谱上是“一服多用”等等。
此外,在表演艺术上,还有“一人千面”(一套程式、万千性格)、“一曲百情”、“一步千态”、“一笑百媚”等,充分体现在传统文化影响下,中国戏曲“以一求多”的美学追求。
戏曲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传统。
中国戏曲的起源是很早的,在原始时代的歌舞中已经萌芽了。
但它发育成长的过程却很长,是经过汉唐直到宋金即12世纪的末期才算形成。
中国戏曲的渊源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的乐舞、俳优、百戏。
唐代更有了较大的发展,出现了歌舞戏和参军戏,“戏”和“曲”进一步融汇,表演形式也更为多样。
宋、金时期,戏曲艺术真正趋于成熟,宋杂剧和金院本都能演出完整的故事,剧中角色也较前增多,初步形成了我国戏曲表演分行当的体系。
元代戏曲创作和演出空前繁荣,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剧作家和作品,元杂剧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不少作品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都取得了全心全意因才思教较高的成就,其中,尤以关汉卿的《窦娥冤》和王实甫的《西厢记》最为著名,堪称世界戏剧艺术的不朽作品。
明、清时期,是中国戏曲史上又一个繁荣时期,特别是传奇作品大量涌现,包括作为中国戏曲史上划时代的浪漫主义杰作,汤显祖的《牡丹亭》等。
古典戏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
作为长期农业社会的产物,中国戏曲深受儒家文化、民俗文化,乃至宗教文化的深刻影响,与此同时,又深刻地折射出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与美学追求。
中国戏曲具有自身的审美特征。
尤其是表现在综合性、程式化、虚拟性这三个方面。
当然,这些特征并非中国戏曲所独有,许多东方戏剧也具有这些特点。
戏曲艺术高度的综合性、程式化和虚拟性,以鲜明的艺术特色在世界戏剧舞(3 )电影艺术。
电影是现代科学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
电影艺术是通过画面、声音和蒙太奇等电影语言,在银幕上创造出感性直观的形象,再现和表现生活的一门艺术。
由于电影诞生在音乐、舞蹈、绘画、雕塑、戏剧、建筑之后,所以常被人们称作“第七艺术”。
在迄今为止的所有艺术种类中,只有电影和电视是人们知道其诞生日期的两门艺术。
1895年12 月28 日晚,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一家大咖啡馆的地下室里,放映了他们自己拍摄的《火车进站》、《水浇园丁》等短片,这一天被电影史家们定为电影正式诞生的日子,标志着无声电影时代的开始。
在此之后,电影这年轻的艺术迅速发展起来。
中国电影诞生于10年之后,即1905 年,当时的北京丰泰照相馆拍摄了全心全意因才思教第一部国产片《定军山》,由著名京剧演员谭鑫培主演,严格意义上讲是一部戏曲舞台纪录片。
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是《难夫难妻》(1913) 。
从总体上讲,电影的样式分为故事片、纪录片、科教片、美术片等四大部类。
电影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
电影和电视作为20 世纪最重要的文化现象,首先是新技术的发明,然后才导致新艺术的诞生。
完全可以这样说,影视艺术是迄今为止唯一产生于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之上的姊妹艺术。
从诞生到发展的全部历史来看,电影始终是一门与现代科学技术紧密结合的艺术。
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电影艺术的发展,对电影语言的创新,甚至对电影美学观念的演变,都有着不容忽视的重大影响。
在世界电影艺术发展史上,曾经有过三次重大的变革,都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电影艺术史上的第一次大变革是从无声到有声。
最初的电影都是无声电影,被称为“默片”。
一般认为,有声电影诞生的标志,是1927 年美国的《爵士歌王》,这部影片其实是在无声片中加进四支歌、一些台词和音乐伴奏,但不管怎样,它标志着电影史上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从此,电影由纯视觉艺术成为视听综合艺术,大大丰富了自身的表现力,使得音乐、音响和语言都成为电影重要的艺术元素。
中国第一部有声片,是1931 年的《歌女红牡丹》。
电影艺术史上的第二次大变革是从黑白到彩色。
最初的电影都是黑白片,早期电影曾经采用人工上色的办法,即在黑白电影的胶片上涂颜色,如前苏联电影《战舰波将金号》(1925 年),就是经过人工上色,使银幕上起义后的战舰升起一面红旗,显然这是一项极其繁重的工作。
1935年,使用彩色胶片拍摄的美国影片《浮华世界》诞生,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彩色电影。
全心全意因才思教电影艺术史上的第三次大变革,发生在20 世纪90 年代以来至今,电影正在大踏步地进入高科技时代,这一发展趋势目前正有增无减、愈演愈烈,包括计算机三维动画、数字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虚拟现实等等高科技手段,以极富想象力的艺术手段和极其逼真的艺术效果,大大增强了电影艺术的魅力。
如在美国影片《阿甘正传》中,主人公居然与肯尼迪总统促膝谈心;《真实的谎言》中,庞大的战斗机在一座座摩天大楼之间横冲直撞;《侏罗纪公园》里奔跑的恐龙和始祖鸟;《泰坦尼克号》里巨大的轮船沉入水中等等。
尤其是《玩具总动员》这部三维动画片,完全是由电子计算机制作的1,500个镜头组成。
可以说,电子计算机高科技给影视艺术带来的巨大影响,现在仅仅是初露端倪。
尤其需要强调指出的是,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为电影提供了越来越丰富的技术手段和艺术语言,而且直接影响到电影美学各个流派的产生和发展。
声音引入电影,促成了戏剧化电影美学观的诞生;轻便摄影机、高速感光胶片和磁带录音机的出现,使得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得以实现“把摄影机扛到大街上”的美学追求,这些事实都是被世界电影界所公认的。
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引入,给电影美学带来了崭新的课题。
可以预见,随着现代科技革命的飞速进展,电影在21世电影艺术又是综合艺术的结晶。
电影艺术的综合性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其一,它是各门艺术的综合;其二,它是科学与艺术的综合;其三,它是美学层次上的综合。
电影艺术将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纪实艺术与表演艺全心全意因才思教术、再现艺术与表现艺术有机地综合到一起。
特别是电影艺术综合吸收了各门艺术的长处和特点,大大丰富了自己的艺术表现力。
这种综合性,使得影视艺术成为一种集体创作的艺术,将编、导、演、摄、美、录、音、道、服、化等多个职能部门集合在一起,在导演的总体构思和制片人的宏观策划下来共同完成摄制任务。
第一,电影和电视剧都与戏剧有着密切的关系。
戏剧既是综合艺术,又是表演艺术,戏剧艺术多年来在编剧、导演、表演等方面所形成的艺术规律,为电影艺术提供了许多可贵的经验。
一些电影作品的编、导、演或者来自舞台,或者两栖于戏剧艺术和电影艺术,例如好莱坞的著名影星葛丽泰•嘉宝、凯瑟琳•赫本、费雯•丽、英格丽•褒曼等均是从舞台走向银幕;中国从老一代演员赵丹、白杨到新一代演员巩莉、章子怡等也是如此。
第二,影视艺术也受到文学的极大影响。
影视艺术的成功首先取决于剧本,对于故事片、电视剧和电视专题片来讲,影视文学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作用。
与此同时,文学的各种体裁都曾经直接对电影产生过巨大影响,出现过诗电影、戏剧电影、散文电影和小说电影。
第三,影视艺术从绘画、雕塑中,吸取了造型艺术的规律和特点,使得造型性成为影视艺术重要的美学特性之一。
造型艺术善于处理光线、影调、色彩、线条和形体,为影视艺术的画面造型提供了丰富的艺术营养。
尤其是新时期以来我国电影观念的更新,突出表现在对造型性的重视与探索上,如《黄土地》画面上大半黄土、小半蓝天的构图、《红高粱》片尾无边无际的红彤彤的高粱,都显示出电影艺术造型性的巨大生命力。
全心全意因才思教第四,影视艺术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音乐成为影视作品概括主题、抒发情感、渲染气氛的重要艺术手段,尤其是广为传唱的影视歌曲更是成为影视艺术美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五,影视艺术与摄影艺术有着与生俱来的天然联系。
德国电影理论家克拉考尔甚至认为,电影的基本特性就是照相性。
当然,我们必须强调指出,以上各门艺术的多种元素进入影视之后,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被影视艺术所同化和吸影视艺术特性,体现在运动着的画面、声音以及完成画面、声音组合的蒙太奇之中。
因此,影视艺术语言主要就是画面、声音和蒙太奇。
影视“画面”主要是通过摄影( 像) 机的镜头拍摄记录下来的,对于影视画面来讲,景别( 包括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等) 、焦距(包括标准镜头、长焦镜头、短焦镜头、变焦镜头等)、镜头运动(包括推、拉、摇、移、跟、降、升等几种基本形式和运动镜头等)、角度(包括平视镜头、俯视镜头、仰视镜头等) ,以及光线、色彩和画面构图等,共同组成了画面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