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感知集合教育ppt课件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第四章
04 学前儿童集合概念的发展与教育
21
3.2 学前儿童感知集合概念的教育内容
(一)求同教育
1.求同教育的概念 求同教育是指教师引导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发现并挑
出具有某种属性的物体的活动过程。例如,引导小班幼 儿在多种玩具中挑出黄色汽车并放到一起。
04 学前儿童集合概念的发展与教育
22
3.2 学前儿童感知集合概念的教育内容
23
3.2 学前儿童感知集合概念的教育内容
3.求同教育
的方法
(1)按标记求同
按标记求同是指让幼儿以某物体或物体的某一属
性为标准,找出与该物体全等或与该物体具有相同属 .
性的事物。例如,教师提供一些形状不一的图卡和一
个标有蓝色雪花片的小筐,让幼儿找出与雪花标记一
样的图卡并放入小筐中。
04 学前儿童集合概念的发展与教育
04 学前儿童集合概念的发展与教育
30
案例4-1
2.引导幼儿操作求同活动 教师:“小朋友们,请看看自己拿的是什么颜色的积木,并想一想应该把它送
到有什么标记的家中,然后把它送回家。(留时间让幼儿观察和思考)送积木回家 时,对积木说‘红色积木,我送你回有红色标记的家’或者‘蓝色积木,我送你回 有蓝色标记的家’。”
04 学前儿童集合概念的发展与教育
29
案例4-1
教师:“现在每人拿一块积木,然后把它送回家。(教师出示两个小筐)这就 是积木的家。(教师指向颜色标记)请你们看看积木的家上面有什么?”
幼儿:“有卡片。” 教师:“卡片是什么颜色?” 幼儿:“红色和蓝色。” 教师指着红色卡片:“红色的卡片叫红色标记,这儿住什么积木?” 幼儿:“这儿住红色积木。” 教师指着蓝色卡片:“蓝色的卡片叫蓝色标记,这儿住什么积木?” 幼儿:“这儿住蓝色积木。”
感知集合教育PPT资料【优质版】
第五、学习按物体的数量分类。 小班:可以提供同形状、不同颜色的物体;
能按物体的名称进行分类。 多角度分类要求幼儿能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同一个物体的不同特征,将同一个(或同一组)物体归并到不同的类别中。 标记是一种表示特征的记号或符号,是物体某一特征的抽象和概。 5.物体的数量不宜太少,一般在5—6个; 如按物体的量的差异进行分类: 这些蝴蝶有什么不一样? 4.在比较两组物体数量时应引导幼儿比较两组数量相等的物体。 能按物体的数量进行分类。
日常生活和游戏活动,是幼儿练习分 类的最好途径。例如;在散步活动时,让 幼儿将捡来的落叶进行分类;吃完饭将盘 子、调羹、碗、筷子分类收放;在游戏结 束时,将积木、小汽车等各种玩具按名称 收拾整理等。
㈢ 注意事项
1 、要让幼儿充分地观察分类材料的特征 2 、让幼儿明确分类的要求 3 、应尽量指导幼儿讨论与评价分类不同的
2 、引导幼儿认识分类的标记,让幼 儿按标记进行分类
标记是一种表示特征的记号或符号, 是物体某一特征的抽象和概。 幼儿园分类 活动常用的标记有用色块表示颜色,用图 形轮廓表示形状,用线条小人表示大小等 等。
按颜形状分
按大小分
按标记进行分类活动 :
首先,教师要向幼儿讲解标记所表示的意义; 其次,让幼儿学会看标记进行分类; 最后,让幼儿自己确定分类标准并进行分类, 并为分好的每一类物体选出合适的标记。
第三、学习按物体间的联系分类。
第四、学习按物体某一特征的肯定与否定 不同年龄班,不同指导要求
首先,教师可让幼儿按老师的口头指示分类;
学前儿童感知集合的发展及其特点pptx
所以,从集合的角度看,幼儿数学中
的加法就是求已知两个设有公共元素 的有限集合的并集的基数,减法就是 求有限集合与它的子集的差集的基数。 集合概念是幼儿掌握数概念、进行数 的运算的基础,那么,学前期儿童的 感知集合教育包含那些内容?又如何进 行?其意义何在呢?
学前期的感知集合教育是指在不教给幼儿集合 术语的前提下,让幼儿感知集合及其元素,学会用 对应的方法比较集合中元素的数量,并将有关集合、 子集及其关系的一些思想渗透到整个幼儿数学教育 的内容和方法中去。 在现代幼儿数学教育中渗透“集合”的观念, 对于培养幼儿初步的数概念是十分重要的。其重要 性不仅因为集合在数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更主要的 是因为它符合幼儿掌握初步数概念的发展规律和特 点,是幼儿学数前的准备教育。同时也是幼儿正确 学习和建立初步数概念及加减运算的感性基础。
以上研究表明,把集合的元素摆成三角形、 正方形等数图形式 有利于促进幼儿把集合 作为统一的空间封闭的整体来感知,数图 形式能促进幼儿感知集合。但在分出个别 的元素,计数的开始阶 段,精确分清集合的 所有元素是最为重要的,为此,需要建立集合 元素之间一一对应的关系,这时,把某一种物 体的总体摆成直线 形式是合理而有益的。
(一)幼儿感知集合界限的特点
(二)幼儿感知集合元素同类性的特点
幼儿最初不大注意集合元素的颜色。但当幼儿能在集 合的界 限以内感知集合时,便出现了要使集合中元素保持 相同颜色的同 类性要求。所以,对5岁左右的幼儿来说,集 合的元素应该是由相 同颜色的元素组成的。 集合元素的 同类性,除了表现为不同的质的特征(颜色、大小、 形状) 外,还表现为类的和属的特征,因此有必要扩大幼儿关于元 素同类组成的概念,如引进属的概念(例如由娃娃、汽车、 小狗熊等 元素构成的玩具集合)。可以据此要求幼儿按集 合的不同特征进行 分类,即根据某一集合中元素所共有的 性质,如大小、颜色、形状 等,并随幼儿年龄和认知的发 展,从按一种特征到按两种特征再到 按两种以上特征对集 合中的元素进行分类,从而更好地感知集合 元素同类性的 特征。
第五章幼儿感知集合的发展与教育ppt课件
只能辨别它们是多是少。
(二)集合概念的发展是儿童数概念形成的必要的 感性基础
儿童计数和获得最初数概念的基础是能准确感知集合中的 每一个元素,会用对应的方法比较集合中的元素。
.
幼儿感知集合的意义(4点)
(三)感知集合的包含关系有助于幼儿理解数的组 成与数的加减运算
可知,感知集合教育可以组. 织什么活动?
幼儿感知集合的教育
活动包括 (1)分类活动(特征分类、包含关系) (2)区分“1”和“许多”的活动(包含关系) (3)比较两组物体相等与不等的活动(对应)
下面我们依次讲解这三种活动
.
活动1——分类教学
• 分分类类的:定把义具:有把相物同体特分征成的各事具物共归同并属在性一的起几。组。
第五章 幼儿感知集合 的发展与教育
.
主要内容
• 集合的基本知识 • 幼儿感知集合的意义与发展特点 • 幼儿感知集合的发展和年龄特点 • 幼儿感知集合的教育内容与要求 • 幼儿感知集合的教育
.
第一节 集合的基本知识
一、集合的概念
某种指定(确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集合 中的每个对象叫作这个集合的元素.
集合的性质 确定性
由一组具有相同性质或特征的事物组成的整体,叫做 一个集合
互异性 { , ,
}×
{ , }√
无序性 { , }={ , }
二、集合的类型Leabharlann 有限集合无限集合.
空集合
三、集合的关系与运算 (一)集合的关系
包含关系
相等关系
(二)集合的运算
交集
并集
补
集
.
生活中的集合举例
.
有关集合的基础知识
幼儿感知集合教育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 化理论:认为幼儿 通过与环境的互动 来学习和发展集合 感知能力。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 理论:主张通过引 导幼儿探索和发现 来培养集合感知能 力。
多元智能理论:强 调集合感知教育在 培养幼儿多元智能 中的重要性。
03幼实儿 施感方知法集合教育的
实物教学
实物教学:通 过实物展示帮 助幼儿直观感 知集合的概念
幼儿感知集合教育能够提高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集体生活 和社会环境。
幼儿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
通过集合教育活动引导幼儿 进行联想和想象促进创造力 发展
幼儿在感知集合的过程中能 够自由发挥想象力创造出独
特的艺术作品
幼儿感知集合教育有助于激 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集合教育活动能够提供丰富 的素材和情境激发幼儿的创
造力表现
06幼未儿 来感展知望集合教育的
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
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虚拟现实技术将为幼儿感知集合教育提供更多可能性 互联网+教育将进一步推动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优化 个性化教育将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实现更精准的定制化教学
幼儿教育理念的创新
重视幼儿感知能力的培养强调在游戏中学习。 引入科技手段如I、VR等技术丰富教育形式和内容。 提倡跨学科整合将艺术、科学、语言等多元领域融入教学。 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和元素
操作活动:设 计有趣的动手 操作活动让幼 儿在实践中体 验集合的规律
和关系
语言讲解:用 简单易懂的语 言解释集合的 概念和原理帮
助幼儿理解
游戏化教学: 将集合教育融 入游戏中让幼 儿在游戏中学 习和掌握集合
知识
图片教学
图片教学:通过展示实物图片帮助幼儿认识集合的概念 数字教学:利用数字的加减法让幼儿感知集合的增减变化 游戏教学:通过组织有趣的游戏让幼儿在玩耍中感知集合的概念 故事教学:通过讲述与集合相关的故事让幼儿更好地理解集合的概念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指导 第四单元 学前儿童感知集合的发展和教育
四单元学前儿童感知集合的发展和教育(1)分类核心经验——根据属性来定义(一)集合的定义集合:按照一定的属性特征组合在一起的总体。
元素: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作这个集合的元素。
例如,梨、苹果、橘子归在一起,是水果的集合;汽车、火车、飞机、轮船归在一起,是交通工具的集合。
(二)集合的表示方法集合通常有3种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和维恩图(也叫文氏图)。
例如,A={1,2,3,4,5}(列举法表示)B={x|x>1} (描述法表示)(三)集合的特点关于集合的概念,应明确以下三点:第一,一个集合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
第二,一个集合的元素必须是互异的。
第三,集合中的元素具有无序性。
学前儿童感知集合十分重要,一方面因为集合在数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因为感知集合符合学前儿童数概念发生和发展的规律,是学前学数概念前的准备教育,是学前儿童正确学习和建立数概念及加减运算的感性基础。
(一)感知集合是学前儿童认识事物的起点对世间万物的认识都是从认识他们的属性特征开始的,而当我们认识了事物的属性特征之后,会自然而然地把这些物体归入不同的集合,如这些物体都是相同形状的,这些人都是同一个单位的。
(二)感知集合是学前儿童形成数学概念的基础1.感知集合及其元素是计数的前提2.感知集合及其包含关系有利于掌握数的组成与加减运算1.3岁前的泛化笼统知觉阶段学前儿童3岁前感知集合的时候,他们还没有明显的集合界限,即泛化、笼统的感知。
例如,在学前儿童玩积木时趁他不注意拿走几块,他是不会觉察到的。
这时他感知的只是一堆不确定的模糊不清的东西,即泛化的、笼统的。
2.感知有限集合阶段能感知集合的界限,对集合中元素的感知也逐渐精确,一般为3至5岁。
但注意力往往集中在界限上。
例如,让学前儿童在画有4朵花的画片上叠放塑料小花时,他们只用塑料小花盖住画片上第一朵和第四朵的花图,就认为完成了任务。
这说明他们把注意力只集中在集合的界限上,从而削弱了对所有组成元素的注意。
第三单元 集合概念
案 例
• 老师为小班小朋友准备了有各种形象的塑料小实物、积塑、纽扣等,每个组 的实物种类不一样,幼儿可以自选并轮换参加某个小组的求同活动。 老师先让小朋友挑出一个最喜欢的实物作为标记,然后再为当作标记的实物 选一模一样(即全等)的好朋友。苏婷选出的是许多个红苹果,李成选出的 是许多辆黄汽车。而何奇奇选出的有大的蓝帆船还有小的绿帆船,老师知道 何奇奇心里想的是大小、颜色以外的某一共同属性,她让其他孩子一起来猜 这个共同属性是什么。 老师见李成和苏婷完成上面的任务很轻松,于是就递给他们每人一张卡片 标记,苏婷的标记上是一只苹果的轮廓,李成的标记是一辆汽车的轮廓。老 师请他们俩再去为标记找朋友。这次李成找出的是各种颜色的汽车,但苏婷 依然只找出了红颜色的苹果(红颜色对她产生了干扰)。老师把红颜色的苹 果全部拿掉,再让苏婷为苹果轮廓标记找朋友。这一次苏婷的注意终于集中 到了形状上,找出来的是各种颜色的苹果了。 老师这次为何奇奇提供的是一张涂了蓝颜色痕迹的标记,她让何奇奇拿上 一只筐子到笔筒、穿珠筐等处把和标记一样颜色的东西挑出来。何奇奇仔细 看了看标记的颜色兴致勃勃地找东西去了。 老师见幼儿已能按一个标记求同了,就又提出了新的操作要求——同时给 4-5个标记求同。她提供给幼儿4-5个动物轮廓标记,并让幼儿把它们插在分 类盒上作为小动物家的“门”,然后再让幼儿按门上的标记分别送小动物“ 回家”,做成4-5个动物的集合。杨扬在玩这个活动时给每个“家”里放上了 一只小动物就停下手认为完成任务了,老师指着他碗里剩下的小动物逐一问 :“它和谁是一家的?”“它呢?”然后告诉他:“要把它们都送回家。” 杨扬这次明白了,老师再过来看时,他碗里的小动物已经全部分到了分类盒 的相应格子里。
(二)分类操作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分类是把相同的或具有某一共同特征(属性)的东 西归并在一起。 是幼儿计数的必要的前提和形成数概念 的基础。
第四章 学前儿童集合概念的发展与教育
2.中班 ① 教幼儿从一堆物体中把不属于这一集合的元素找出来。 ② 引导幼儿进一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两个集合元 素的数量(10以内)。 ③ 引导幼儿概括物体的两个特征并据此进行分类。 3.大班 ① 引导幼儿对集合进行层级分类,体验集合与子集的包 含关系。 ② 使幼儿学会将物体集合进行多重分类。
四、集合之间的关系
(一)子集
就A、B两个集合而言,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 集合B的元素,那么A就叫做B的子集。任何集合都是其本身 的子集。
(二)交集、并集和补集
第二节 学前儿童集合概念的发展
学前儿童集合概念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一、笼统知觉集合阶段
2~3岁的幼儿一般处于笼统知觉集合的阶段。所谓笼统 知觉,是指幼儿不能看到集合的明显界限,也不能一个一个 地感知集合中的元素,不能精确地意识到元素的数量。
这种求同教育方法一般适用于小班的幼儿。教师在组织 按标记求同的教育活动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① 最初为幼儿提供的求同材料最好只有一种相同属性, 以便幼儿集中注意力,明确求同的标准。
② 在幼儿熟悉求同规则的基础上,可以增加求同材料相 同属性的种类,让幼儿在排除干扰的情况下,按标记所认准 的一种属性进行求同。
二、学前儿童感知集合概念的教育内容
学前儿童感知集合的教育内容主要包括求同教育、分类 教育、区分“1”和“许多”的教育,以及比较两组物体数量 的教育。
(一)求同教育
1.求同教育的概念 求同教育是指教师引导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发现并挑出具 有某种属性的物体的活动过程。
2.求同教育的意义 求同教育可以让学前儿童感知物体的共同属性,逐步学 会按物体的属性进行分类,并初步体验“1”和“许多”的关 系。 3.求同教育的方法 求同教育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1)按标记求同 按标记求同是指让幼儿以某物体或物体的某一属性为标 准,找出与该物体全等或与该物体具有相同属性的事物。
第五章幼儿感知集合的发展与教育(课堂PPT)
可知,感知集合教育可以组织什么活动?
13
幼儿感知集合的教育
活动包括 (1)分类活动(特征分类、包含关系) (2)区分“1”和“许多”的活动(包含关系) (3)比较两组物体相等与不等的活动(对应)
下面我们依次讲解这三种活动
14
活动1——分类教学
• 分分类类的:定把义具:有把相物同体特分征成的各事具物共归同并属在性一的起几。组。
分类后每一组物体都是一个集合。
• 意义 1.分类促使儿童感知集合并体验集合的包含关系 2.分类是计数的必要前提,是儿童形成数概念的基
础
例如,让儿童在积木堆中取4块红积木
3.分类能促进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
分类时,儿童经历了分析与综合两个过程
15
感知集合的教育活动——分类教学
• 几种分类形式 1.按物体名称分类。即把相同名称的物体放在一起
。(娃娃、书) 2.按物体外部特征分类。即按物体的颜色、形状分
类。 3.按物体量的差异分类。即按物体大小、长短、粗
细、厚薄、宽窄、轻重等分类。 4.按物体数量分类。即按3个、4个……分类。
5.按物体的用途分类。如按吃、穿、用等分类或生 活用品、学习用品等分类。
16
• 分类形式 6.按物体材料分类。即塑料、木制品、布制品等分
指对一组物体不能精确的 说出它的数量,
只能辨别它们是多是少。
(二)集合概念的发展是儿童数概念形成的必要的 感性基础
儿童计数和获得最初数概念的基础是能准确感知集合中的 每一个元素,会用对应的方法比较集合中的元素。
7
幼儿感知集合的意义(4点)
(三)感知集合的包含关系有助于幼儿理解数的组 成与数的加减运算
19
分类盒
分类底板 • 底板类的操作材料,经常可以利用鞋盒、厚纸板、
学前儿童感知集合教育
一、分类教育
(四)分类教育的步骤
1、让儿童明确分类对象。 2、向儿童说明分类的标准和要求。 3、教师示范,引导儿童操作如何归 类。 4、根据教师指令操作分类,进一步 感知理解分类。 5、提高分类的层次和维度,促进儿 童深入理解分类。
一、分类教育
(五)分类教育的方法
1、观察法 2、讲解演示法 3、操作法 4、游戏法 5、其它方法
如上例就可以表示为{大于5,小 于10的自然数} 3、韦恩图
韦恩图就是将集合的元素用一条封 闭的曲线圈起来,表示集合的方法。
二 集合的相关概念
(三)集合的关系
两个集合之间有包含与相等两种 关系。
1、包含关系: 如果集合A的元素都是另一个集合 B的元素,则称集合A包含于集合B, 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例如{小汽车 }是{汽车}的子集。子集概念体现 的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儿童通过一一对应理解等价集合 (即两个集合的元素数相同)的认知 经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幼儿还不能把一个集 合中的物体与另一个集合中物体配对 ,他们在比较集合元素多少时,根据 的是集合占据的空间或长度来判断集 合的的“大小”,而不是集合元素的 多少。
三、 感知两个集合的关系
第二阶段,儿童能够把一个集合中 的物体与另一个集合中物体配对。但 还未真正理解集合元素的数量是相等 的。
二 集合的相关概念
(一) 集合的元素和种类 (二) 集合的表示方法
1、列举法 列举法是将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
出来,写在大 括号里的一种方法, 如“大于5,小于10的自然数集合”可 以表示为:{6,7,8,9}。 2、描述法
描述法是把集合的元素的共同属 性用语言描述出来的,写在大括号的 一种方法。
二 集合的相关概念
2024年大班数学教案感知集合课件
2024年大班数学教案感知集合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二节,主题为“感知集合”。
详细内容包括集合的定义、集合的特征、集合的分类及简单集合运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集合的概念,学会用集合的眼光观察世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集合是由一些元素组成的整体。
2. 让学生掌握集合的特征,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的集合。
3. 培养学生运用集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集合的分类和集合运算。
教学重点:集合的概念和特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集合卡片、图片、磁性黑板。
学具:彩笔、剪刀、胶水、画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磁性黑板展示不同类型的集合图片,如水果集合、动物集合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 例题讲解(15分钟)(1)介绍集合的概念,让学生理解集合是由一些元素组成的整体。
(2)讲解集合的特征,如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等。
(3)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集合,如数字集合、字母集合等。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己动手制作一个集合,并与其他同学分享。
4. 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集合的分类和集合运算,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感知集合2. 内容:(1)集合的概念(2)集合的特征(3)集合的分类(4)集合运算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列举5个你熟悉的集合,并说明它们的特点。
2. 答案:(1)例如:数字集合、水果集合、文具集合、家庭成员集合、动物集合等。
(2)A ∩ B = B,B ∩ C = C,因此A ∩ C = C。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对集合有了初步的认识。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集合概念的掌握程度,鼓励学生运用集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拓展延伸方面,可以引导学生探索集合的更多应用,如集合与函数的关系、集合与概率统计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学会在生活中正确运用“1”和“许多” 词汇。
(二)认识“1”和“许多”的方法 1.让幼儿在观察比较中认识“1”和“许多” 让幼儿能正确认识1个物体和许多个物体, 培养细致的观察力和准确的判断力。
(1)出示直观教具
• 按照物体的数量来分类
• 按照事物的其他特征分类
例如:在很多娃娃的图片中,可按照娃娃的表情 归类;也可以根据其不同姿势进行归类;还可以 按照幼儿性别来分,
2. 按二维(或以上)特征分类
• 所谓二维特征,是指按照事物同时具备的 两种特征作为分类的标准.
• 如:对皮球进行分类时,需要幼儿同时考 虑颜色和大小两种特征,把红的大的球归 并在一起,把红的小的球归并在一起,把 蓝色的大的球归并在一起,把蓝色的小的 球归并在一起,使归并在一起的球,既有 颜色方面的相同,又有大小方面的相同。
按教师的口头指示分类:由教师说出物体的名称 或特征,请小朋友将物体分类。如“请小朋友把 苹果放在红色的盒子里,把香蕉放在绿色的盒子 里”等。
(4)启发幼儿思考探索如何进行分类。
(5)对不同年龄幼儿提出不同的分类干扰条 件,以逐步提高分类的难度。
如: (1) 小班:教幼儿按物体的颜色分类时,教 师可以供给幼儿形状相同、颜色不完全相同的物体
教学重点 物体的分类、区分“1”和“许多”、 比较两组物体相等和不相等的教学。 教学方法 讲解法、演示法、操作法 教学时数:8课时
第1~2课时 教学目标 1. 熟悉有关集合概念,知道有关
物体分类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掌握分 类活动设计与组织的理念与方法。
2. 能结合实际恰当地选择、设计 与指导物体分类教育活动并大胆试教。
(2)引导幼儿边观察边比较
知道哪个物体是一个,哪个物体是许多个,初步 理解“1”和“许多”都是表示物体的数量。
样”、“放在一起”和
“都是”
中 按照量的差异分类; 在操作中会用“合起 班 按照数量分类(5个以内)来”、“分开”、“分
成”等。
大 按照两个特征分类; 在初步理解“集”与 班 自定标准进行自由分类 “子集”的关系中分类,
会表达分类的原因
(四)学习分类的方法
1.操作
(1)让幼儿感知和辨认分类பைடு நூலகம்象的名称、特征和差 异。
这些蝴蝶有什么不一样?
按大小分:
按颜色分:
5
5
6
6
5 6
按点数分:
按数字分:
66
55
6 6
66 656
55 6
65
5
5 5
65656 5
(三)学习分类的教育目标
分类目 标
分类要求
小 按照某一外部特征分类 根据示范和口头指示分
班 按照量的差异分类(4个 类;
以内)
学用“一样”、“不一
组织的理念与方法;明确设计的基本环节与指 导要点。
3. 能设计与指导“1”和“许多” 教 育活动并大胆试教。
解释概念 • “1”:自然数的基本单位,表示集
合中元素数量的基本单位 • “许多”:表示两个以上元素的集
合 • “1”和“许多”的关系:即元素与
集合的关系,是小班学数前的教学 内容之一。
(一)认识“1”和“许多”的教育目标 1.能区别“1”个物体和“许多”物体。 2.理解“1”和“许多”之间的关系。
分类在幼儿园小、中、大班都能开展,一般来说, 分类根据维度的不同有几种类型:
1. 按照事物的一维特征分类 • 按物体的名称分类。把相同名称的物体放在一
起。例如把图书放在一起,娃娃放在一起。
• 按照事物之间的对应关系分类
如:动物和一堆食物,如小兔子、熊猫、小鸡、 小狗;萝卜、竹叶、虫子、肉骨头怎么分?
有关集合的概念: 集合:把一组对象(具有某种共同属性)看成一
个整体就形成一个集合。 元素:集合中的每一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子集:由集合中一部分元素组成的集合就是原来集 合的子集。
在幼儿数学教育中渗透集合教育,不仅为幼儿学数提供了 准备,而且也是幼儿形成数概念和学习加减运算的感性基础。
一、学习分类 (一)什么是分类 是把相同的或具有共同特征(属性)的东西归并在 一起。 (二)幼儿常用的分类形式
第二节 幼儿感知集合的教 育
教学目标 1. 熟悉有关集合概念,掌握幼儿感知集
合教育 内容与要求。
2. 掌握幼儿数学教育中有关物体分类、 区分“1”和“许多”、两组物体相等与不相等活动 设计与组织的理念与方法;明确设计的基本环节与 指导要点。
3. 能结合实际恰当地选择、设计与指导 有关幼儿集合概念的各类教育活动并大胆试教。
THANK YOU
2019/6/14
2 .游戏 游戏对幼儿学习分类也是十分有效的,尤 其对于小班幼儿,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 动,可以激发幼儿对分类的兴趣,又可以 训练幼儿迅速、敏捷的分类能力。
如“分豆豆”游戏。
第3~4课时
二、认识“1”和“许多”
教学目标 1. 了解“1”和“许多”教育内容与
目标。 2. 掌握“1”和“许多”活动设计与
(2)说明要求和分类的含义。 进行分类时应向幼儿清楚地讲明按什么要求分类,
同时要使幼儿理解“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的含 义。这样才能使幼儿在行动上正确分类。
(3)按范例或口头指示进行分类
按范例分类:在和幼儿共同观察物体的基础上, 先由教师拿出一个物品作为范例,让幼儿学习从 一堆物品中把和教师的范例一样的物品都拿出来 (或放在一个小盒子里)。继而可出示两个不同 的物品作为范例,请幼儿将一堆物品分别归类。
(2) 中班:教师可以供给幼儿大小,颜色不完全相同 的物体,要求幼儿能排除物体的大小的干扰,正确地 按物体的颜色分类。
(3) 大班:教师可以给幼儿一些大小、形 状不同,颜色也不完全相同(包括混合色)的 物体,要求幼儿能排除物体的大小、形状的 干扰,正确地按物体的颜色(包括混合色)进 行分类。
SUCCESS
• 按照物体量的差异分类
如:把皮球、书分类,该怎么分?
• 按照物体的外部特征分类 如:许多饼干分类,该怎么分?
• 按照物体的用途分类 如:牙刷、毛巾、茶杯、钢笔、铅笔、笔
记本、计算器、乒乓球、羽毛球、篮球、 足球、跳绳分类,该怎么分?
• 按照物体的材料分类
如:塑料玩具、小花片、塑料小碗、布娃娃、衣 服、帽子分类,该怎么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