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2020届高三“三诊一模”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带答案
云南昆明市2020届“三诊一模”高考模拟考试 语文(含答案)
云南昆明市2020届“三诊一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卷上。
准考证号要填涂清楚。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卷的整洁。
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现代人对中医的理解往往是“跟西医相对的中国的医学”,但如此一来,中医这门具有深刻内涵的传统学问就被淡化、被解构了。
而实际上,中医具有多方面的深层含义。
古语有云:“上医治国,中医治人,下医治病。
”自古以来,善为医者,不仅能治病救人,也能以医理论国事,治病与治国、治人,融会贯通,一脉相承。
从这个意义上甚至可以讲,中医是治人的,而不只是治病的。
中医把人看作一个整体,而不仅仅看“病”,如果仅仅看病,治病,那便是下医。
同时,把握了医道的精髓,还可以去治国,那便是上医。
中医的这层含义与今天大不相同,如今学了医就只能去看病,范仲淹曾说过:“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良相是治国的,良医是治人的,但治国、治人、治病的道理是相通的。
所以,中医的第一个含义,就是中医治人。
据《黄帝内经》记载,“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
因此,中医不是治已经生病的人,是治未病的。
治未病,也就是让每个人都能够保持身心的健康。
史传,魏文王问扁鹊曰:“子昆弟三人其孰最善为医?”扁鹊曰:“长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鹊最为下。
”扁鹊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因医术高超被奉为“神医”,然而,扁鹊认为自己医术并不高明,因为只是治“已病”,真正高明的是治“未病”的长兄,让人不生病。
所以中医认为,不要等到有病了再去治,最好还是养生预防。
昆明市 2020 届 “三诊一模” 高三复习教学质量检测语文及答案
慧的光芒。(
),宇宙并非无始无终, 至少不是 “无始” 的,而是起源于
约137亿年前的大爆炸。 同样,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也不是自来就有的,大约45亿年前,
地球才奇迹一般粉墨登场。说 这是一个奇迹,并不是因为地球是我们的家园就要一一一一一’
而是因为在地球上 最终出现了生命。迄今为止,我们在浩瀚的宇宙中还没有发现其他星水果中的碳水化合物、有机酸、芳香物质比新鲜蔬菜
多,且食用方便、不需烹调加热,营养成分不会因烹调而受损 。 维生素补充剂不能代替水果
和蔬菜,维生素C片营养过于单一,即使是复合维生素片, @ 。 各种水果加工制
品如果汁、水果罐头、呆脯、干果等, 营养价值也不能与水果相提并论。 21.仿照下面的示例,从拼多多、消费者两个角度中任选其一,为下面一则新闻拟写标题。
'
这船不翻,跑一趟就对付二三百... ... 老弟,你说够本不够本... ...”
也
船老板还在 马伯乐的肩膀上拍了一 下。
马伯乐本来要骂 一声 “ 真他妈的中国人飞但经过一 拍,他觉得老板是非常看得起他,
7
于是他觉得船老板这人是多么坦白呀!是一个非常正大光明的敢做敢为的有什么就说什么的
一个天真的人。于是马伯乐就问: “ 是哪一 家保险公司呢?像这样的船, 保险公司肯保吗?”
(工)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独不见
沈俭期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E代王冒梁。 九月寒昂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 谁谓含愁独不见,史教明月照流黄 (洼)。 【注I流黄: 一种绢,此处指帷帐。 14.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一二句间含对比。:Eftf冒梁虽然简陋,但是栖于此的海燕却成双成对,郁金堂虽然豪 华,但是居于此的少妇却形单影只。
2024届云南省昆明市“三诊一模”高三复习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
昆明市2024届“三诊一模”高三复习教学质量检测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科目,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诗言志”一直被学术界看作诗歌本质的理论,“志”也就被解释为诗人的思想情感。
但在汉代以前,“诗言志”是专论《诗》的,应为“《诗》言志”,它并不具有一般的诗学意义。
最早提到“诗言志”的是《尚书·尧典》:“帝曰:‘夔!命汝典乐,教胄子..注,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
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
’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这里的“乐”实际包括了歌诗、奏乐、舞蹈。
“乐”在上古一般都用于礼仪,成为礼仪的标志性特征,所以礼乐并称。
那么,“典乐”就是掌管仪式活动中的礼乐。
“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说的就是诗乐交融的状况。
对于夔所云“百兽率舞”,孔安国解释说“乐感百兽,使相率而舞,则神人和可知”,认为乐有感天动地的效果。
但“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是对事实过程的描述,孔安国的解释不足以信人。
有学者将“百兽率舞”看成对乐舞场景的描绘:“根据民族学资料,较原始的祭祀仪式往往葆有图腾崇拜成分,亦即习惯作装扮成动物的舞蹈,所以这里说‘百兽率舞’。
”这一说法显然更合理。
夔所谓“百兽率舞”,是对前一句的补充,综合起来就构成了诗乐舞三位一体的宗教乐舞。
其中的“诗”后被编辑成《诗》。
宗教仪式主要祭祀先祖和天地神灵,本身含有敬慕、畏服之情和祈求福佑之意,这些意愿通过歌《诗》表达,乐和舞使得《诗》所传达的情志更加热烈、诚挚、典雅,从而达到“神人以和”的祭祀目的。
云南省昆明市2020届三诊高三一模复习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云南省昆明市2020届三诊高三一模复习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疫灾是急性、烈性传染病大规模流行所导致的灾害。
它既可以是病毒、细菌等微生物引起的原生灾害,也可以是其他自然和人为灾害诱发的次生灾害。
疫灾直接危害人类生命与健康,是必须重视和应对的一个重要灾害。
在中国历史的舞台上,疫灾作为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重要因子,从来没有缺席过。
一方面,疫灾单独发生或与其他灾害叠加,对人类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方面产生巨大危害。
疫灾之祸常不单行,多与水、旱、蝗、震,饥、兵等灾结伴而行。
疫灾流行时,“死者太半”、“死者什七八”、“死者不可胜数”等大批人口死亡的描述,史不绝书。
另一方面,人类通过与疫灾的抗争并不断战胜疫灾,推动了预防医学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
比如,东汉末年的伤寒大流行,催生了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明代小冰河期瘟疫的频繁流行,造就了吴又可的《瘟疫论》;清末东北地区的鼠疫大流行,促成了国家防疫机构的建立。
对历史疫灾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当代意义。
“天灾流行,国家代有”,病原体与人类同进化,疫灾与人类相始终。
即使到了今日,虽然许多古老疫病(如伤寒、天花、麻疹、白喉等)已得到有效控制,但新的疫病(如非典、中东呼吸综合征、新冠肺炎等)不断出现,疫灾流行的威胁并没有彻底消除。
不仅如此,随着人类对自然干扰的深入和全球环境的变化,疫病传播的速度、途径、方式以及微生物的致病能力,也发生了许多新的复杂变化,甚至一些旧的传染病(如肺结核、血吸虫病、病毒性肝炎等)还有死灰复燃之势。
防控疫病流行依然是当今社会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民族振兴的重大任务。
开展历史疫灾研究,探索疫灾的形成机理,揭示历史疫灾的流行规律,对完善卫生防疫体系,增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凡民有丧,匍匐救之”,中国历代十分重视疫灾的救治。
中国古人由于没有弄清疫灾流行的真正原因,对疫情防控缺少有效方法,故而每当大疫之时,人心惶惶,谣诼纷飞,对社会稳定造成极大的冲击。
昆明市2020届“三诊一模”高三复习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昆明市2020届“三诊一模”高三复习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考试时间: 5月7日9:00-11:30】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科目,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疫灾是急性、烈性传染病大规模流行所导致的灾害。
它既可以是病毒、细菌等微生物引起的原生灾害,也可以是其他自然和人为灾害诱发的次生灾害。
疫灾直接危害人类生命与健康,是必须重视和应对的一个重要灾害。
在中国历史的舞台上,疫灾作为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重要因子,从来没有缺席过。
一方面,疫灾单独发生或与其他灾害叠加,对人类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方面产生巨大危害。
疫灾之祸常不单行,多与水、旱、蝗、震,饥、兵等灾结伴而行。
疫灾流行时,“死者太半”“死者什七八”“死者不可胜数”等大批人口死亡的描述,史不绝书。
另一方面,人类通过与疫灾的抗争并不断战胜疫灾,推动了预防医学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
比如,东汉末年的伤寒大流行,催生了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明代小冰河期瘟疫的频繁流行,造就了吴又可的《瘟疫论》;清末东北地区的鼠疫大流行,促成了国家防疫机构的建立。
对历史疫灾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当代意义。
“天灾流行,国家代有”,病原体与人类同进化,疫灾与人类相始终。
即使到了今日,虽然许多古老疫病(如伤寒、天花、麻疹、白喉等)已得到有效控制,但新的疫病(如非典、中东呼吸综合征、新冠肺炎等)不断出现,疫灾流行的威胁并没有彻底消除。
不仅如此,随着人类对自然干扰的深入和全球环境的变化,疫病传播的速度、途径、方式以及微生物的致病能力,也发生了许多新的复杂变化,甚至一些旧的传染病(如肺结核、血吸虫病、病毒性肝炎等)还有死灰复燃之势。
【6月9日昆明三诊一模语文】2020年6月云南省昆明市三诊一模高考模拟语文试卷含答案
“如果公主不来,我将要带兵深入。
”朝廷因而下诏让吏部尚书侯君集担任行军大总管,率领步兵骑兵五万人马进军讨伐。
侯君集派遣他的先锋部队,从松州出兵夜间袭击吐蕃军营,斩首千余人。
大为恐惧,带领军队撤退,派遣使者谢罪。
弃宗弄赞趁机再次求婚,太宗答应了他的请求。
贞观十五年,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弃宗弄赞,令江夏郡王李道宗主婚,持节送公主到吐蕃。
弃宗弄赞率领本国军队停驻柏海,在河源亲迎。
他见了李道宗,非常恭顺地行子婿之礼;接着赞叹大国服饰礼仪之美,抬头低头之间都流露出羞愧胆怯的神情。
等到与公主返回国中,弃宗弄赞对亲近的人说:“我父祖中没有与上国通婚的,如今我能够娶大唐公主为妻,实在是太幸运了。
应当为公主建造一座城,以便向后代夸耀。
”于是修筑城邑,建造房屋用来安置公主。
文成公主讨厌吐蕃人把脸涂成赤褐色,弃宗弄赞便令国中暂且停止涂脸。
他自己也脱去髭裘,穿上丝绢,越来越仰慕唐风。
于是派遣贵族子弟,请求入国学学习《诗》《书》。
又请唐朝文人掌管吐蕃表疏。
高宗继位,任弃宗弄赞为附马都尉,封他为西海郡王。
弃宗弄赞于是给司徒长孙无忌等人写信说:“天子新即位,如果臣下有心怀不忠的,我定带兵赴国讨伐以除掉他。
”并且进献金银珠宝十五种,请求放在太宗灵座的前面。
高宗称赞弃宗弄赞,进封他为宾王。
弃宗弄赞于是请求蚕种及造酒、碾、硙、纸、墨的工匠,高宗一一答应了。
于是根据弃宗弄赞的容貌雕刻石像,陈列在昭陵玄阙的下面。
永徽元年,弃宗弄赞去世。
高宗为他举哀,派遣右武候将军鲜于臣济持节带着用印章封记的诏书前去吊祭。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4.(3分)C(“红荷随风倾倒”是对“红蕖尽倒开”的误读,“诗人的醉态”曲解文义。
)15.(6分)①《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以“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等典故塑造出一个胸怀壮志、心忧天下却又屡遭排挤的爱国志士形象。
②《南歌子·新开池戏作》描写了词人在新开池边浮瓜沉李、凿池唤月等生活场景,塑造出诗人天真浪漫、随性自然、襟怀洒脱的闲居形象。
2020届昆明市一中高三语文第三次检测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0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3分)D(偷换概念,“个体神经经过刺激后感受到的快乐”是“渴望”的实质,并不是“成瘾”,“成瘾”需要“个体陷入并记住这种快乐状态”。
)2.(3分)D(文章最后是提出号召,号召企业在关注技术的经济价值时,也应关注技术利用的社会价值,并非总结)3.(3分)C(A项过于绝对;B项于文无据;D项强加因果)(二)实用类文本阅读4.(3分)C(变“未然”为“已然”。
“极大提高了...我国的网络安全防护能力”错误。
)5.(3分)C(A项曲解文意,“可能造成的信息泄露的损失将不可估量。
”错误,如果基于物联网的工业控制被攻击,可能造成损失的更大因素是工厂停工,而非信息泄露。
B项曲解文意。
“从而也拓展了安全的边界”错误。
5G使联网的设备变得多样化,使“网络安全已没有边界”,使“安全防护的实施难度变得前所未有”,属于新技术的弊端。
而“拓展了安全的边界”是新技术的有利之处。
D项范围扩大。
原文为“96%的疑似假货侵权链接”。
)6.(6分)答题范围在材料一。
①新技术介入生产生活更加广泛,网络安全一旦出问题,其代价将不可估量;②新技术的应用加大了安全防护的实施难度;③产业互联网带来的线下线上融合,是网络安全厂商面对的新挑战。
(每点2分,答案合理酌情给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7.(3分)C(对老邱在送丧时的表现原因分析不当,老邱对儿子的做法有埋怨,但老邱不说话不哭与他伤心的情绪和不善表达的性格也有关。
)8.(6分)①从环境上看,寒冬里一只形单枯瘦的喜鹊,渲染出悲凉的气氛,为小说奠定感情基调。
②从人物塑造上,喜鹊更像是老邱自己的影子,问喜鹊“不知找窝避避?有伴儿吗?”,写老邱心下的惨然和对天地不仁的感慨,烘托出老邱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③从主题上看,作者用这只喜鹊的现状,暗示了当今社会子女在外打拼,无暇顾及老人,老人无依无靠,孤独寂寞的社会现实,突出了主题。
(答情节上为老邱老婆去世和儿子无暇顾及他的经历做铺垫也可给分。
昆昆明市2020届“三诊一模”高三复习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5月市二统)
秘密★启用前【考试时间:5月7日 9:00—11:30】昆明市2020届“三诊一模”高三复习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科目,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疫灾是急性、烈性传染病大规模流行导致的灾害,它既可以是病毒、细茴等微生物引起的原生灾害,也可以是其他自然和人为灾害诱发的次生灾害。
疫灾直接危害人类生命与健康,是必须重视和应对的一种严重灾害。
在中国历史的舞台上,疫灾作为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重要因子,从来没有缺席过。
一方面,疫灾单独发生或与其他灾害叠加,对人类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方面产生巨大危害。
疫灾之祸常不单行,多与水、早、蝗、震、饥、兵等灾结伴而行。
疫灾流行时,“死者太半”、“死者什七八”、“死者不可胜数”等大批人口死亡的描述,史不绝书。
另一方面,人类通过与疫灾的抗争并不断战胜疫灾,推动了预防医学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
比如,东汉末年的伤寒大流行,催生了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明代小冰河期瘟疫的频繁流行,造就了吴又可的《瘟疫论》;清末东北地区的鼠疫大流行,促成了国家防疫机构的建立。
对历史疫灾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当代意义。
“天灾流行,国家代有”,病原体与人类同进化,疫灾与人类相始终。
即使到了今日,虽然许多古老疫病(如伤寒、天花、麻疹、白喉等)已得到有效控制,但新的疫病(如非典、中东呼吸综合征、新冠肺炎等)不断出现,疫灾流行的威胁并没有彻底消除。
不仅如此,随着人类对自然干扰的深入和全球环境的交化,疫病传揭的速度、连径、方式以及微生物的致病能力,也发生了许多新的复杂变化,甚至一些旧的传染病(如肺结核、血吸虫病、病毒性肝炎等)还有死灰复燃之势。
云南省昆明市高三下学期“三诊一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答案
昆明市2023届“三诊一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1.(3分)B(A项中“‘十八般武艺'指出了文学体裁的丰富多样”扩大范围;C项中“流量包裹下的艺人大部分······没有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曲解文意;D项中“优质的偶像不需要无懈可击的容颜”绝对化,原文说的是“未必有无懈可击的容颜”)2.(3分)C(“它的初衷是培养优质偶像,这一做法无可厚非”错误,“偶像养成”模式的初衷是为了“实现流量变现”)3.(3分)A(“意在证明新闻评论比新闻报道更加深刻,更具有传播价值”错误,原文提到“两者结合才是完整的新闻含义”“各自的特点又是十分明显的”)4.(4分)①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任务。
②针对当前发生的各种典型事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
③用鲜明的观点传播观点信息。
④形成具体有形的意见(鲜明的引导性)。
(每答出一点给1分。
意思答对即可)5.(4分)①引导读者辨别是非。
指出“颜值即正义”是一种畸形价值观,“无脑式”的追捧行为不可取。
②引导读者思考具体做法。
指出偶像的打造,应该将重点放在教育而不是包装上;我们应该多谈一点文化,多传播一些正能量。
(每答出一点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6.(3分)C(A项不坐公交是因为雪天公交慢、挤,不能体现低调;B项“周秉义的回答透露出与秉昆相似的遗憾之情”理解有误;D项“它是两兄弟成长的地方,承载着他们很多回忆,所以周秉义立志要整顿”理解错误)7.(3分)A(A项“主要是为了”理解有误)8.(6分)①认真敬业,从不懈怠。
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一直保持这样的作风。
②对组织的培养心怀感恩。
从周秉义的话语中可以看出。
③心有大义,克己奉公。
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整顿光字片。
④平易低调。
在百姓面前不摆架子,百姓觉得他可亲可敬。
(每点2分,答满三点满分)9.(6分)①对话推进情节发展,自然流畅。
2020届昆明三中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
2020届昆明三中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家国天下是中华文化无论走向何方都割舍不了的道德前提和伦理情结。
它指涉三种伦理实体:家是本源而直接的伦理实体,是最小的共同体;天下是普遍而抽象的伦理实体,是最大的共同体;国作为现实的伦理实体,既是家的扩展,又关联着天下之想象。
家国天下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道德诠释的中心,它使中国人在不同的实践境域中,无论是作为家人、国人还是作为天下人,都与其所在的世界结成唇齿相依的关联。
中华文化中各种共同体的道德前提离不开家国天下的伦理情结。
以此观家、观国、观天下,就是用一种关联性思维把个体与整体相贯通的家国天下的伦理观。
用这种伦理观看待家国天下,则一切共同体都是相互关联的命运共同体。
从家国天下到命运共同体的内在延展看,中华文化作为世界文明体系的一部分,内蕴着一种走向世界的伦理情结,并由此预设了中华文化走出去的精神轨迹。
共同体的想象是中华文化礼治德治之本和文明教化之根。
它从历史深处走来,构成了中华文化将个人命运与共同体整体命运相融贯的伦理型文化特质。
中华文化的根脉深植于共同体之中。
所谓家国同构,移家为国,移孝为忠,进而在家国之上,扩展为一种公天下的世界意识。
这使中国人的世界观或天下观成为一种本于家国同时又大于家国或高于家国的世界意识,使得中国人的价值观内蕴着一种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伦理自觉。
(节选自田海平《从家国天下到命运共同体》)材料二: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指向“天下情怀”。
在谈到“天下”的时候,中国古代总是将它和“公”与“太平”联系在一起,表现出非常可贵的平等、友爱、和平理念。
《老子》说:“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老子认为只有以天下为怀,其德才能称得上“普”。
《管子》云:“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他的意思是,处理不同的事,要有不同的胸怀,处理到天下事,要有天下胸怀。
《礼记》引录孔子的话——“天下为公”。
2020年昆明三中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
2020年昆明三中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健康养老跨界服务应用示范》(以下简称《应用示范》日前在天津公布。
《应用示范》针对居家、社区和旅居养老等新型养老模式,研究健康养老服务资源优化配置新模式,整合覆盖保险、支付、教育、文娱、信息服务等第三方服务资源,研发包括健康养老跨界服务集成、信用评估和养老数据分析等3个“健康养老十”平台,并在北京、天津等地区,构建以居家养老为主、社区式和旅居式养老为辅的健康养老跨界融合服务模式。
针对老年人实际需求,“健康养老+”平台将通过大数据分析,研究老年人健康状态动态演化规律,为老年人在生理健康监测、心理健康监测与干预、个性化生活照料、紧急状况检测与紧急救助、位置服务、行为识别、意图识别、诈骗防范等诸多方面提供支持。
“健康养老+”平台以“养老智能卡”作为推广介质,连接健康养老跨界服务各方面,形成特大城市健康养老跨界服务平台解决方案。
平台将同时与医保、社保等打通,为老年人提供一体化服务。
(摘编自《未来3年京津老年人将“尝鲜”养老新模式》)材料二:中经国富养老问题专家表示,作为新兴业态,智慧养老仍处于初级阶段,其培育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
就目前市场情况来看,智慧养老概念模糊,市场对于用户的培养不足。
一方面智慧养老面的用户主体为“40后”“50后”老年人,很多老年人家庭并不具备网络环境,自身实操能力不足;另一方面,当前市场上的智慧养老产品简单地将智慧养老与互联网养老画等号,产品操作繁杂不接地气,这使得很多高科技养老产品难以推广。
这些问题使得智慧养老的试点存在着“政府搭台,企业唱戏,观众却不买单”的情况,除了少部分居家场景的产品及服务外,如日间照料中心、社区驿站等模式,并不被老人买账。
中经国富养老问题专家表示,就目前而言,智慧养老更多的是一种发展趋势。
老年人更需要一种面向社区、面向家庭,能够提供综合性、专属定制化养老服务的机构。
2020年昆明十中高三语文三模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0年昆明十中高三语文三模试卷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普通劳动者王愿坚将军和刘处长刚走过牌楼,一片喧闹的人声混合着机器声、喇叭声就迎面扑来,整个坝后工地展现在面前了。
这是一个巨大的劳动场面:一条高大整齐的“山岭”把两个山头连在一起,一条巨蟒似的卷扬机趴在大坝上,沙土、石块像长了腿,自动的流到坝顶上。
坝上坝下到处是人,汽车、推土机在匆忙中奔跑。
将军一面走一面四下里看着,他被这劳动场景激动了。
这个地方,他并不陌生。
这里是作为军事重地留在他的记忆里的。
九年前,他曾经为了攻取这一带山岭,又要保全这里的古陵(就是十三陵)而焦虑过:他不止一次地在作战地图上审视过它,在望远镜里观察过这里的每一个山头,至今,对面那几个山头的标高他还依稀记得。
但是,现在变了,作为战场的一切特点都变了,当年敌军构就的防御工事早已被山洪冲平,那依山筑成的小长城也只成了一条白的痕迹,连那座小山头也被削下了半截填到大坝上了。
几年来,他每次看到过去战斗、驻扎过的地方在建设,总是抑制不住地涌起一种胜利和幸福的激情;而现在,他又作为一个普通的劳动者来到这里,这种感觉就更加强烈;所有的疲劳、酷热全都忘记了。
他俩悄地把行李放好,走向前去。
工具没有了,只找到了两个空筐,他俩便每人抓起一只,用手提起土来。
将军刚提了几筐,就听见有人喊他:“喂,老同志,怎么还是个‘单干’户呀?”将军被这个友好的玩笑逗笑了,抬头一看,原来说话的是个年轻的战士。
青年战士说:“来,咱俩组织个互动组好不好?”“好。
”将军高兴地回答。
他们一口气干了三个多小时。
直到这时,他觉得实在有些累了。
本来,像这样的劳动,对他来说也不是什么新课,28年前,他已经是水口山矿上的一个有着三年工龄的矿工了,砸石头、挑矿砂,他什么活没干过?更不要说参加红军以后那些艰苦的战斗生活了。
但这毕竟是多年以前的事了,这会一连抬了三个钟头的砂土,他才意识到,自己的体力是不比以前了,腰上的伤口隐隐作痛。
2020年昆明十中高三语文三模试卷及答案
2020年昆明十中高三语文三模试卷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天湖海桀①走进西部,你不可以不去看湖,看那高天大地上独有的液态的翡翠,看那独属于世界第三极的纯粹的原始,看那浑古苍茫中的生命的鲜活。
②那是可以触摸到的真实的梦啊!视觉里,湖天一色,长云横空。
倒映在湖中的雪山冰肌玉骨,水面莹波荡漾。
满眼都是湿漉漉的清逸,一如天然的水墨。
③你向她走去。
④天地安详,净若装饰,却又毫不虚玄,那实实在在的鲜美质感,那青春弥漫的天灵之光,使人在茫茫然然、浩渺无涯的醺然里,充满生命的自豪。
心灵里清辉熠熠,通明如澈。
恍恍惚惚间,似有一条曲曲弯弯的小路,在洒满光斑的湖面上诱惑着、浮迤着——它伸向太阳,伸向尽头,伸向谜一般的深处,却又分分明明铺展在脚下……⑤地球上的喜马拉雅海消失了。
而这片湖水却更加年轻,更加美丽,更加温情,像一位默默无语的仙女,静静偎依在雪山的怀抱;又像是一轮永远皎洁、永远安宁的满月,在那幽远而又孤独的清澈里,在那只会消失不会变老的诗意中,守望着那个终极的谶语……⑥天湖的独异举世无双。
她的周围没有亭台,没有飞檐,没有园艺,没有楼阁;不见帆影,不见闹嚷,不见气象万千的云雾缠绵,连最最普通的一棵小树都不长……所有的只是云,只是雪,只是湖,只是草显示出的坦然。
所有的只是自然叠积出的圣洁的山,仙灵的水。
⑦无限静卧于斯。
面对这样的境域,你生命的孤独,本能的渴望,会就此蜕变。
距离消失了,坦途历历。
⑧你只想再看一眼真切的雪山、冰川、草原;你只想再领略一次三伏的清凉,超凡的意味,归宿的自然;你只想在荒野的深处,看着瀚海落日的苍凉,走向真朴,走向纯粹……继而,在突如其来的孤寂中,在恍如隔世的空寂里,在幽梦般的清逸和爱悦般的境界中,忘记尘世的喧嚣和魅惑,忘记所有的烦闷和苦恼。
心啊,如汪洋中的船,高扬着鼓胀的帆,全部的目的和向往都只会是那可以真正落脚的弥漫着人烟和爱意的村庄与大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昆明市2020届“三诊一模”高三复习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
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科目,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疫灾是急性、烈性传染病大规模流行导致的灾害。
它既可以是病毒、细菌等微生物引起的原生灾害,也可以是其他自然和人为灾害诱发的次生灾害。
疫灾直接危害人类生命与健康,是必须重视和应对的一种严重灾害。
在中国历史的舞台上,疫灾作为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重要因子,从来没有缺席过。
一方面,疫灾单独发生或与其他灾害叠加,对人类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方面产生巨大危害。
疫灾之祸常不单行,多与水、早、埠、震、饥、兵等灾结伴而行。
疫灾流行时,“死者太半”、“死者什七八”、“死者不可胜数”等大批人口死亡的描述,史不绝书。
另一方面,人类通过与疫灾的抗争并不断战胜疫灾,推动了预防医学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
比如,东汉末年的伤寒大流行,催生了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明代小冰河期瘟疫的频繁流行,造就了吴又可的《瘟疫论)〉;清末东北地区的鼠疫大流行,促成了国家防疫机构的建立。
对历史疫灾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当代意义。
“天灾流行,国家代有”,病原体与人类同进化,疫灾与人类相始终。
即使到了今日,虽然许多古老疫病(如伤寒、天花、麻莎、白喉等)已得到有效控制,但新的疫病(如非典、中东呼吸综合征、新冠肺炎等)不断出现,疫灾流行的威胁并没有彻底消除。
不仅如此,随着人类对自然干扰的深入和全球环境的变化,疫病传播的速度、途径、方式以及微生物的致病能力,也发生了许多新的复杂交化,甚至一些旧的传染病(如肺结核、血吸虫病、病毒性肝炎等)还有死灰复燃之势。
防控疫病流行依然是当今社会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民族振兴的重大任务。
开展历史疫灾研究,探索疫灾的形成机理,揭示历史疫灾的流行规律,对完善卫生防疫体系,增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凡民有丧,匍旬救之”,中国历代十分重视疫灾的救治。
中国古人由于没有弄清疫灾流行的真正原因,对疫情防控缺少有效方法,故而每当大疫之时,人心惶惶,谣保纷飞,对社会稳定造成极大的冲击。
开展历史疫灾研究,总结历史疫灾的应对经验,剖析历史疫究的社会危害,对于增强民众的防范意识,指导民众的抗疫实践,强化政府的疫灾防控治理能力,维护疫灾冲击下的社会稳定,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以及研究的问题的复杂化和综合化,融合多学科研究手段与方法已成为当前科学研究的新趋势。
因此,开展历史疫灾研究,追溯历史疫灾的时间过程,探究历史疫灾的空间分布,分析历史疫灾的社会影响,对于拓宽历史学的空间视野,拓展地理学的时间尺度,拓新灾害学的研究领域;对于促进历史学、地理学和灾害学的文又融合,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摘编自龚胜生《中国古代疫灾发生的规律与思考》〉
语文试卷·第1页〈共8页)
I.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历史上,疫灾对人类各方面产生过巨大危害,主要因为它常常与水、旱、握等
灾害叠加。
B.受病原体不断进化等因素影响,虽然人类抗疫取得积极成效,但疫灾流行的威胁未
彻底消除。
c.古人对疫灾形成机理有困惑,官府对防控不作为,使古代大疫总伴随着人心惶惶,
谣琢纷飞。
D.开展历史疫灾研究既有对医疗、民众、政府的实践意义,又有促进相关学科融合的
理论意义。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采用总分结构,开篇明确了何为疫灾,寻|出后文关于历史疫灾研究的当代意义
的论述。
B文章第二段从历史上疫灾对人类的危害与推动作用两个方面展开论述,体现出辩证的态度。
c.文章先分析疫灾的历史影响,又论述了疫灾的当代意义,评古论今,立足当代,纵
横开闺。
D.对于历代疫灾研究的三个当代意义,文章都是先分析现象,然后由之得出结论,条
理清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常言道“大灾之后必有大疫”,此处的“大疫”指的就是由病毒等微生物引起的原生
疫灾。
B.《伤寒杂病论》和《瘟疫论》的出现,说明疫灾固然带来了危害,也酝酿了进步的
契机。
c.疫病的传播与人类对自然的干扰有关,只要减少对自然的干扰,就可以控制疫灾的
发生。
D.融合多学科研究手段与方法是当前科学研究的新趋势,疫灾研究也应该以学科融合为
重心。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云教育”是指基于云计算应用的教育平台服务。
集教学、管理、学习等于一体,它搭建了一个可供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师、学生以及家长分工协作的在线平台,从而共同达成教学目标和育人任务。
近年来,“云教育”受到国内外众多教育界人士关注,此次疫情的发生让“云教育”在我国得以大面积推广.有关“云教育”的诸多尝试都是一次次“破冰”之旅,正在改变着当下的教育生态。
不可否认,在实践过程中,“云教育”在新技术的运用、教学内容的设计、教育质量的保证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同时,“云教育”不可能完全代替线下教育,传统课堂仍具有无可取代的重要作用。
当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逐渐恢复,相信有关“云教育”的探索不会也不应停滞。
如何推进线上线下教育更好地融合,“云教育”如何继续发挥应有作用、扮演好恰当角色,给大中小学各学段的教育注入新活力,助力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是下一阶段需要继续探索的课题。
随着教育改革创新的不断深入,“云教育”带给我们的有关未来教育的诸多绚丽想象,有望逐步成为更加鲜活的现实。
(摘编自杨国营《云教育拓展未来教育想象空间》材料二:教育部会同工信部开通了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能满足5000万学生同时在线学习。
自2月17日开通以来,该平台已开设119丁学矛和呆程。
截至3月24号,共播出小学、初中、普通高中课程1917节,浏览量累计达到了9.94亿次,通过平台进行在线学习的学生累计超过了1.95亿人次。
据统计,目前全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息及边远贫困地区400多万名学生,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超过60%的教师和近50%的学生开通网络学习空间,逐步实现“校校用平台、班班用资源、人人用空间”。
中国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说:“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中国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勺
语文试卷·第2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