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知识规律总结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物质由原子、分子或离子组成。

- 分类:混合物和纯净物,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2. 原子结构- 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云组成。

- 原子核包含质子和中子,电子围绕核运动。

3. 元素周期表- 元素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的表格。

- 元素周期表分为7个周期和18个族。

4. 化学键- 离子键:正负离子间的静电吸引力。

- 共价键:两个或多个原子共享电子对形成的键。

- 金属键:金属原子间的电子共享。

5. 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是原子重新排列形成新物质的过程。

- 反应物和生成物,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过程。

6. 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 化学式表示物质的组成和分子的结构。

- 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和定量关系。

7. 摩尔概念- 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1摩尔等于6.022×10^23个粒子。

8. 溶液- 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均匀混合物。

- 浓度可以用质量百分比、体积百分比、摩尔浓度表示。

9. 酸碱理论- 布朗斯特-劳里酸碱理论:酸是质子供体,碱是质子受体。

- pH值表示溶液的酸碱性,pH=-log[H+]。

10.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是失去电子的过程,还原是获得电子的过程。

- 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

二、无机化学1. 元素及其化合物- 主族元素:如碱金属、卤素等。

- 过渡金属:如铁、铜、镍等。

- 非金属元素:如氢、氧、氮等。

2. 酸碱盐- 酸:氢离子(H+)的供体。

- 碱:氢离子的受体。

- 盐:由酸和碱中和反应生成的化合物。

3. 配位化学- 配体与中心金属离子通过配位键结合形成的化合物。

- 配位数、配位多面体、配位平衡。

4.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类型:自发和非自发。

- 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在电场作用下进行。

5. 无机化学反应类型- 置换反应、合成反应、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

三、有机化学1.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烃:只含碳和氢的化合物。

考试中常用的高中化学32条规律总结

考试中常用的高中化学32条规律总结

考试中常用的高中化学32条规律总结1、溶解性规律——见溶解性表;2、常用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指示剂ph的变色范围甲基橙<3.1红色3.1——4.4橙色>4.4黄色酚酞<8.0无色8.0——10.0浅红色>10.0红色石蕊<5.1红色 5.1——8.0紫色>8.0蓝色3、在惰性电极上,各种离子的放电顺序:阴极(夺电子的能力):au3+ >ag+>hg2+>cu2+ >pb2+>fa2+>zn2+ >h+>al3+>mg2+ >na+>ca2+ >k+阳极(失电子的能力):s2- >i- >br–>cl- >oh- >含氧酸根注意:若用金属作阳极,电解时阳极本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pt、au除外)4、双水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1)左边写出水解的离子,右边写出水解产物;(2)配平:在左边先配平电荷,再在右边配平其它原子;(3)h、o不平则在那边加水。

例:当na2co3与alcl3溶液混和时:3 co32- + 2al3+ + 3h2o = 2al(oh)3↓ + 3co2↑5、写电解总反应方程式的方法:(1)分析:反应物、生成物是什么;(2)配平。

例:电解kcl溶液:2kcl + 2h2o == h2↑ + cl2↑ + 2koh配平:2kcl + 2h2o == h2↑ + cl2↑ + 2koh6、将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分写成二个电极反应的方法:(1)按电子得失写出二个半反应式;(2)再考虑反应时的环境(酸性或碱性);(3)使二边的原子数、电荷数相等。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律知识点规律大全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律知识点规律大全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律知识点规律大全1.原子结构[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及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原子核外电子数注意:(1) 阴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带的电荷数阳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带的电荷数(2)“核电荷数”与“电荷数”是不同的,如Cl-的核电荷数为17,电荷数为1.[质量数] 用符号A表示.将某元素原子核内的所有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相加所得的整数值,叫做该原子的质量数.说明(1)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的关系:A=Z + N. (2)符号A Z X的意义:表示元素符号为X,质量Na中,Na原子的质量数为23、质子数为11、中子数为12.数为A,核电荷数(质子数)为Z的一个原子.例如,2311[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1)当电子在原子核外很小的空间内作高速运动时,没有确定的轨道,不能同时准确地测定电子在某一时刻所处的位置和运动的速度,也不能描绘出它的运动轨迹.在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时,只能指出它在原子核外空间某处出现机会的多少.(2)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某处出现几率多少的图像,叫做电子云.电子云图中的小黑点不表示电子数,只表示电子在核外空间出现的几率.电子云密度的大小,表明了电子在核外空间单位体积内出现几率的多少.(3)在通常状况下,氢原子的电子云呈球形对称。

在离核越近的地方电子云密度越大,离核越远的地方电子云密度越小.[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1)在多电子原子里,电子是分层排布的.(2)能量最低原理: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而只有当能量最低的电子层排满后,才依次进入能量较高的电子层中.因此,电子在排布时的次序为:K→L→M……(3)各电子层容纳电子数规律:①每个电子层最多容纳2n2个电子(n=1、2……).②最外层容纳的电子数≤8个(K层为最外层时≤2个),次外层容纳的电子数≤18个,倒数第三层容纳的电子数≤32个.例如:当M层不是最外层时,最多排布的电子数为2×32=18个;而当它是最外层时,则最多只能排布8个电子.(4)原子最外层中有8个电子(最外层为K层时有2个电子)的结构是稳定的,这个规律叫“八隅律”.但如PCl5中的P原子、BeCl2中的Be原子、XeF4中的Xe原子,等等,均不满足“八隅律”,但这些分子也是稳定的.2.元素周期律[原子序数]按核电荷数由小到大的顺序给元素编的序号,叫做该元素的原子序数.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元素化合价的变化规律]对于电子层数相同(同周期)的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1)最外层电子数从1个递增至8个(K层为最外层时,从1个递增至2个)而呈现周期性变化.(2)元素原子半径从大至小而呈现周期性变化(注: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半径因测定的依据不同,而在该周期中是最大的).(3)元素的化合价正价从+1价递增至+5价(或+7价),负价从-4价递增至-1价再至0价而呈周期性变化.[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①金属单质跟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金属单质跟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越容易,则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反之越弱.②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氢氧化物的碱性越强,对应金属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反之越弱.③还原性越强的金属元素原子,对应的金属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反之越弱.(金属的相互置换)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①非金属单质跟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或生成的氢化物的稳定性),非金属单质跟氢气化合越容易(或生成的氢化物越稳定),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反之越弱.②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即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强弱.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对应的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反之越弱.③氧化性越强的非金属元素单质,对应的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反之越弱.(非金属相互置换)[两性氧化物] 既能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又能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做两性氧化物.如A12O3与盐酸、NaOH溶液都能发生反应:A12O3+6H+=2A13++3H2O A12O3+2OH-=2A1O2-+H2O[两性氢氧化物] 既能跟酸反应又能跟碱反应的氢氧化物,叫做两性氢氧化物.如A1(OH)3与盐酸、NaOH溶液都能发生反应:Al(OH)3+3H+=2A13++3H2O A1(OH)3+OH-=A1O2-+2H2O[原子序数为11—17号主族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元素周期律] 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这个规律叫做元素周期律.3.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把电子层数相同的各种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再把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由上至下排成纵行,这样得到的一个表叫做元素周期表.[周期]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而成的一个横行,叫做一个周期.(1)元素周期表中共有7个周期,其分类如下:短周期(3个):包括第一、二、三周期,分别含有2、8、8种元素周期(7个)长周期(3个):包括第四、五、六周期,分别含有18、18、32种元素不完全周期:第七周期,共26种元素(1999年又发现了114、116、118号三种元素)(2)某主族元素的电子层数=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3)第六周期中的57号元素镧(La)到71号元素镥(Lu)共15种元素,因其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和性质十分相似,总称镧系元素.(4)第七周期中的89号元素锕(Ac)到103号元素铹(Lr)共15种元素,因其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和性质十分相似,总称锕系元素.在锕系元素中,92号元素铀(U)以后的各种元素,大多是人工进行核反应制得的,这些元素又叫做超铀元素.[ 族 ]在周期表中,将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成的纵行叫做一个族.(1)周期表中共有18个纵行、16个族.分类如下:①既含有短周期元素同时又含有长周期元素的族,叫做主族.用符号“A”表示.主族有7个,分别为I A、ⅡA、ⅢA、ⅣA、VA、ⅥA、ⅦA族(分别位于周期表中从左往右的第1、2、13、14、15、16、17纵行).②只含有短周期元素的族,叫做副族.用符号“B”表示.副族有7个,分别为I B、ⅡB、ⅢB、ⅣB、VB、ⅥB、ⅦB族(分别位于周期表中从左往右的第11、12、3、4、5、6、7纵行).③在周期表中,第8、9、10纵行共12种元素,叫做Ⅷ族.④稀有气体元素的化学性质很稳定,在通常情况下以单质的形式存在,化合价为0,称为0族(位于周期表中从左往右的第18纵行).(2)在元素周期表的中部,从ⅢB到ⅡB共10个纵列,包括第Ⅷ族和全部副族元素,统称为过渡元素.因为这些元素都是金属,故又叫做过渡金属.(3)某主族元素所在的族序数:该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该元素的最高正价数[原子序数与化合价、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以及族序数的奇偶关系](1)原子序数为奇数的元素,其化合价通常为奇数,原子的最外层有奇数个电子,处于奇数族.如氯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7,而其化合价有-1、+1、+3、+5、+7价,最外层有7个电子,氯元素位于第ⅦA族.(2)原子序数为偶数的元素,其化合价通常为偶数,原子的最外层有偶数个电子,处于偶数族.如硫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6,而其化合价有-2、+4、+6价,最外层有6个电子,硫元素位于第ⅥA族.[元素性质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1)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元素性质三者之间的关系:(2)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与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①同一周期元素从左至右,随着核电荷数增多,原子半径减小,失电子能力减弱,得电子能力增强.a.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b.金属单质与酸(或水)反应置换氢由易到难;c.非金属单质与氢气化合由难到易(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增强);d.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增强、碱性减弱.②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往下,随着核电荷数增多,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失电子能力增强,得电子能力减弱.a.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减弱;b.金属单质与酸(或水)反应置换氢由难到易。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完整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完整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完整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分类- 纯净物:由单一种类的分子或原子组成,具有固定的性质。

-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物质混合而成,各组成部分保持原有性质。

2. 物质的量- 摩尔(mol):物质的量的单位,1摩尔代表6.022×10^23个基本单位。

- 阿伏伽德罗定律:在相同温度和压力下,相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数量的分子。

3. 化学反应-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

- 反应物与生成物:参与反应的物质称为反应物,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称为生成物。

- 守恒定律:质量守恒、电荷守恒、能量守恒。

4. 溶液与浓度- 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混合物。

- 浓度:表示溶液中溶质的含量,常用单位有摩尔/升(mol/L)和质量/升(g/L)。

5. 酸碱理论- 布朗斯特-劳里酸碱理论:酸是质子(H+)的给予者,碱是质子的接受者。

- pH值:表示溶液酸碱性的量度,pH=-log[H+]。

二、元素化学1. 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排列所有已知元素的表格。

- 主族元素:周期表中第1族至第2族和第13族至第18族的元素。

- 过渡元素:周期表中第3族至第12族的元素。

2. 元素的性质- 金属与非金属: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延展性,非金属通常不导电。

- 半金属:具有金属和非金属特性的元素,如硅和锗。

3. 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 氧、氢、碳、氮、硫、磷、氯、钠、钾等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

三、化学键与分子结构1. 化学键- 离子键:正负离子间的静电吸引力。

- 共价键:两个原子共享一对电子形成的键。

- 金属键:金属原子间的电子共享形成的键。

2. 分子结构- 分子的几何形状:分子中原子的空间排列。

- 杂化轨道理论:解释分子几何形状的理论。

3. 晶体结构- 晶体:具有规则几何形状和固定熔点的固体。

- 晶格:晶体内部原子、离子或分子的排列方式。

化学高中知识点总结

化学高中知识点总结

化学高中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组成- 原子与分子- 元素与化合物- 同位素与同素异形体2. 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的类型(合成、分解、置换、还原-氧化等) - 化学方程式- 摩尔概念与物质的量3. 化学计量-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 浓度的计算- 气体定律(波义耳、查理、盖-吕萨克定律)4. 能量变化- 能量守恒- 反应热与焓变- 热化学方程式二、无机化学1. 元素周期表- 周期与族- 元素的电子排布- 元素的性质趋势2. 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 碱金属与卤素- 氧族元素- 过渡金属3. 酸碱与盐- 酸碱理论(阿伦尼乌斯、布朗斯特-劳里)- pH值与溶液的酸碱性- 常见酸碱与盐的性质三、有机化学1. 有机化合物的基础知识- 碳的杂化- 有机反应类型(取代、加成、消除、重排等) - 有机官能团2. 烃类- 烷烃、烯烃、炔烃- 芳香烃3. 官能团化合物- 醇、酚、醚- 醛、酮- 羧酸、酯、酰胺四、物理化学1. 化学平衡- 反应动力学- 勒夏特列原理- 平衡常数与反应自发性2. 溶液与胶体- 溶液的性质- 溶解度与沉淀平衡- 胶体与表面活性剂3. 电化学- 氧化还原反应- 伏打电堆与电解- 电化学系列五、实验技能与安全1. 基本实验操作- 实验器材的使用- 常见化学试剂的保存与处理- 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分析2. 化学实验安全- 实验室安全规则- 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 紧急情况的处理请注意,这个总结是为了提供一个结构化的概览,并不包含每个部分的详细解释。

每个部分都可以进一步扩展,包含更多的细节和具体的化学知识点。

如果需要一个完整的、详细的文档,您可以提供更具体的指导。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大纲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大纲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大纲一、原子与分子1. 原子结构- 原子的定义与组成- 电子排布规律- 原子核与电子云2. 元素周期表- 周期表的结构与分类- 主族与副族元素- 周期律与族律3. 化学键- 离子键与共价键- 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 氢键的作用4. 分子几何与VSEPR理论- 分子形状的判定- 电子对排斥理论- 键角的计算二、化学反应原理1. 化学反应类型- 合成反应、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还原-氧化反应2. 化学方程式- 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表示3. 化学反应速率- 速率方程与速率常数- 影响速率的因素- 催化剂的作用4. 化学平衡- 反应的可逆性- 平衡常数的计算- Le Chatelier原理三、溶液与化学计量1. 溶液的基本概念- 溶质与溶剂- 溶液的浓度表示- 溶解度与饱和溶液2. 酸碱理论- 酸碱的定义- pH与pOH- 酸碱指示剂与滴定3. 化学计量- 摩尔的概念- 物质的量与质量的转换- 气体定律与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四、热化学与电化学1. 热化学- 反应热与热力学第一定律 - 热化学方程式- 能量的储存与释放2. 电化学- 电解质溶液- 电池的工作原理- 电化学系列与电势五、无机化学1. 非金属元素- 非金属元素的特性- 氧化物、酸、碱的分类2. 金属元素- 金属的通性-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合金的性质与应用3. 配位化学- 配位键的形成- 配位化合物的命名与结构 - 配位平衡与配位滴定六、有机化学1. 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有机分子的结构与命名 - 碳的杂化轨道理论2. 烃类化合物- 烷烃、烯烃、炔烃- 同分异构体与原子经济性3. 官能团化学- 醇、酚、醚- 醛、酮、羧酸及其衍生物4. 聚合反应与高分子化合物- 加聚与缩聚反应- 聚合物的结构与性质七、化学实验技能1. 实验基本操作- 常见仪器的使用- 实验室安全与事故处理2.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蒸馏、萃取、结晶- 色谱法的基础3. 定量分析- 滴定分析法- 重量分析法4. 定性分析与鉴定- 火焰试验- 试剂反应以上是高中化学知识点的总结大纲,每个部分都包含了该领域的核心概念和重要知识点。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总结高中化学是一门重要的科学学科,它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以及变化规律。

在高中化学的学习中,我们必须掌握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不仅是我们进一步深入学习化学的基础,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许多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本文将对高中化学必修一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物质的组成与变化1. 原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它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的电荷为正,中子没有电荷,电子的电荷为负。

2. 元素与化合物:元素由同种原子构成,化合物由不同种原子按照一定比例结合而成。

3. 原子核: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原子核带正电荷,质子的数量决定元素的原子序数。

4. 原子量和摩尔质量:原子量是单个原子相对于碳-12的质量比,摩尔质量是1摩尔(6.022×10^23个实物粒子)物质的质量。

二、化学反应1.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描述了化学反应的原料和产物,要求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

2. 反应类型:化学反应分为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化合反应和离解反应等。

3. 反应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可以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放热反应释放能量,吸热反应吸收能量。

4. 反应速率:反应速率受浓度、温度和催化剂等因素的影响。

三、离子与电离1. 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称为离子,带正电荷的离子称为阳离子,带负电荷的离子称为阴离子。

2. 电离:物质在溶剂中分解成离子的过程称为电离。

电离程度和电离平衡常数与化学平衡有关。

四、电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1. 布居数:能级和轨道上的电子数称为布居数,根据能级和轨道分布的规律,我们可以了解到元素的电子结构。

2. 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是根据元素原子序数和电子排布规律,将元素按照性质进行分类的表格。

3. 周期性规律:随着原子序数增加,元素周期表上的性质呈现出周期性变化。

例如原子半径、电离能、电子亲和能等。

五、化合价与化合物1. 化合价:化合价是1个原子中价电子对于该原子与其他原子化合所表现出来的价值。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最全版)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最全版)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最全版)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下面是高中化学的知识点总结,涵盖了各个方面的内容。

1. 原子结构
- 元素、原子、分子的概念
- 电子结构:电子云模型、能级概念、电子排布规则
2. 化学键
- 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的概念
- 杂化轨道和化学键的形成
- 分子轨道理论
3. 物质的量和化学反应
- 摩尔概念和摩尔质量
- 化学方程式、平衡常数和速率常数
- 反应速率和速率方程
4. 酸碱和盐
- 酸碱理论:Arrhenius理论、Brønsted-Lowry理论- 中和反应和盐的生成
- 强酸强碱的性质
5. 氧化还原反应
- 氧化还原的概念和电子转移
- 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判别
- 电化学和电池的原理
6. 化学平衡
- 平衡的定义和特征
- 平衡常数和Le Chatelier原理
- 溶液的酸碱平衡和氧化还原平衡
7. 溶液和溶解性
- 溶液的组成和分类
- 溶解度和溶解过程
- 饱和溶液和溶解度曲线
8. 化学反应速率
- 反应速率的实验测定
-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 反应速率与能量变化的关系
9. 高能化合物
- 化学能和反应热
- 燃烧反应和燃烧热
- 异常热效应和热力学定律
这些是高中化学的核心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的研究有所帮助。

高中化学考点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考点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考点知识点总结一、离子反应1. 氯化银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会发生什么?答:沉淀反应,生成氢氧化银沉淀和氯化钠溶液。

AgCl(aq) + NaOH(aq) → AgOH(s) + NaCl(aq)2. 硫酸铜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会发生什么?答:沉淀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水,该沉淀可以用过滤转化成Cu(OH)2,再干燥可得到CuO。

CuSO4(aq) + 2NaOH(aq) → Cu(OH)2(s) ↓ + Na2SO4(aq)3. 氧化亚铁加入氯化氢酸会发生什么?答: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

FeO(s) + 2HCl(aq) → FeCl2(aq) + H2O(l)二、氧化还原反应1. 硫酸铜与铁末的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分别是?答:硫酸铜是氧化剂,铁末是还原剂。

2. 酸性溶液中,硫代硫酸铵加入亚硝酸钠溶液会发生什么反应?答:氧化还原反应,硫代硫酸铵被氧化成二氧化硫,亚硝酸钠被还原成氮气。

(NH4)2S2O3(aq) + 2HNO2 → H2S2O6(aq) + 2N2(g) + 4H2O(l)3. 亚硫酸钠和碘化钾溶液反应,若用淀粉试纸才能检测到红棕色复合体,则说明这是一种什么类型的反应?答:还原性反应。

三、功能团1. 如何确认一个物质中有没有羧基?答:用鱼碱试剂或苯酚酞试剂,羧基会和钠盐或氢氧化钠进行酸碱反应,生成相应的盐和水。

RCOOH + NaOH → RCOONa + H2O2. 如何确认一个物质中有没有醇基?答: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溴水进行氧化反应,醇基被氧化成酮或醛。

R-OH + [O] → R-CHO/R-C=O3. 如何确认一个物质中有没有酮基?答:用费林试剂或2,4-二硝基苯胺进行反应,酮基会被还原成相应的醇,产物会变成红色。

四、碳水化合物1. 油脂和糖类有什么区别?答:油脂是不溶于水的、能供给人体大量的热量,比如猪油、牛油等;而糖类是可溶于水的、能快速被人体吸收的能量来源,比如葡萄糖、果糖等。

高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元素与化合物1. 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化合物是由不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

2. 元素可以通过化学反应进行组合,形成化合物。

3. 元素和化合物都有特定的化学符号表示,如H表示氢气,CO2表示二氧化碳。

二、化学反应1. 化学反应是物质间发生变化并伴随着能量的转化的过程。

2. 化学反应有各种类型,包括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

3. 化学反应可以通过化学式、反应方程式和能量变化来描述。

三、酸碱中和1. 酸和碱是化学中常见的物质,酸呈酸性,碱呈碱性。

2. 酸和碱可以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3. 酸碱中和反应可以通过反应方程式来表示。

四、氧化还原反应1. 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的氧化态和还原态发生变化的反应。

2. 氧化剂使其他物质被氧化,还原剂使其他物质被还原。

3. 氧化还原反应可以通过半反应和全反应来描述。

五、化学平衡1. 化学反应中,当反应速度相等时,达到化学平衡。

2. 平衡常数描述了反应物浓度和生成物浓度之间的关系。

3. 平衡反应可以通过平衡表达式和平衡常数来表示。

六、物质的性质和分类1. 物质有各种性质,包括颜色、形状、密度、熔点、沸点等。

2. 物质可以根据性质进行分类,如固体、液体和气体。

3. 物质的性质和分类对于了解物质的特性和用途具有重要意义。

七、化学能和化学反应速率1. 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的转化,包括释放能量的放热反应和吸收能量的吸热反应。

2. 化学反应速度受到温度、浓度、催化剂、表面积等因素的影响。

3. 化学能和化学反应速率的理解有助于理解化学反应的动力学过程。

八、有机化学基础1. 有机化学研究碳元素和它的化合物。

2. 有机化合物有多样的结构和功能,包括烃、醇、酮、醛、酸等。

3. 有机化学是现代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广泛于生物学、医学、药学等领域。

以上是高中化学的基本知识点归纳总结,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高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Z高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一、原子结构质子(Z 个)原子核注意:中子(N 个)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1.原子(AX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Z 个)★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 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 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电子层:一(能量最低)二三四五六七对应表示符号:K L M N O P Q 3.元素、核素、同位素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对于原子来说)二、元素周期表1.编排原则: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

(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2.结构特点:核外电子层数元素种类第一周期12种元素短周期第二周期28种元素周期第三周期38种元素元(7个横行)第四周期418种元素素(7个周期)第五周期518种元素周长周期第六周期632种元素期第七周期7未填满(已有26种元素)表主族:ⅠA~ⅦA 共7个主族族副族:ⅢB~ⅦB、ⅠB~ⅡB,共7个副族(18个纵行)第Ⅷ族:三个纵行,位于ⅦB 和ⅠB 之间(16个族)零族:稀有气体三、元素周期律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元素:不可再分的基本物质单位。

-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以固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纯净物质。

-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各组成部分保持其原有性质。

2. 原子结构-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带正电。

- 电子云:围绕原子核运动的电子区域。

- 原子序数:表示原子核中质子的数量,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

3. 化学键- 离子键:正负离子之间的静电吸引力。

- 共价键:两个或多个原子共享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

- 金属键:金属原子间的电子共享,形成“电子海”。

4. 化学反应- 反应物:参与化学反应的物质。

- 生成物:化学反应后形成的新物质。

- 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过程的方程式。

5. 摩尔概念- 摩尔:物质的量单位,1摩尔物质含有阿伏伽德罗常数(6.022×10^23)个粒子。

二、元素周期律与周期表1. 元素周期律- 元素的性质随原子序数的增加呈现周期性变化。

2. 周期表- 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的元素表,分为7个周期和18个族。

三、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1. 化学式- 表示化合物组成的符号表达式。

- 包括分子式、实验式和结构式。

2. 化学方程式- 描述化学反应的方程式,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四、酸碱与盐1. 酸- 能够释放氢离子(H+)的物质。

- 常见酸:硫酸、盐酸、硝酸等。

2. 碱- 能够接受氢离子或释放氢氧根离子(OH-)的物质。

- 常见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钙等。

3. 盐- 由阳离子(通常是金属)和阴离子(通常是非金属或酸根)组成的化合物。

- 常见盐:氯化钠、硫酸铜、碳酸钙等。

五、氧化还原反应1. 氧化还原反应- 电子转移的化学反应,包括氧化和还原两个过程。

- 氧化:物质失去电子。

- 还原:物质获得电子。

六、化学平衡1. 化学平衡- 可逆反应达到动态平衡状态,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不变。

七、溶液与浓度1. 溶液- 一种或多种物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混合物。

高中化学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篇一1.结晶和重结晶:利用物质在溶液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如NaCl,KNO3。

2.蒸馏冷却法:在沸点上差值大。

乙醇中(水):加入新制的CaO吸收大部分水再蒸馏。

3.过滤法:溶与不溶。

4.萃取法:如用CCl4来萃取I2水中的I2。

5.溶解法:Fe粉(A1粉):溶解在过量的NaOH溶液里过滤分离。

6.增加法:把杂质转化成所需要的物质:CO2(CO):通过热的CuO;CO2(SO2):通过NaHCO3溶液。

7.吸收法: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气体杂质,气体杂质必须被药品吸收:N2(O2):将混合气体通过铜网吸收O2。

8.转化法:两种物质难以直接分离,加药品变得容易分离,然后再还原回去:Al(OH)3,Fe(OH)3:先加NaOH溶液把Al(OH)3溶解,过滤,除去Fe(OH)3,再加酸让NaAlO2转化成A1(OH)3。

高中化学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篇二1.杂质转化法:欲除去苯中的苯酚,可加入氢氧化钠,使苯酚转化为酚钠,利用酚钠易溶于水,使之与苯分开。

欲除去Na2CO3中的NaHCO3可用加热的方法。

2.吸收洗涤法:欲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和水,可使混合气体先通过饱和碳酸氢钠的溶液后,再通过浓硫酸。

3.沉淀过滤法:欲除去硫酸亚铁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硫酸铜,加入过量铁粉,待充分反应后,过滤除去不溶物,达到目的。

4.加热升华法:欲除去碘中的沙子,可用此法。

5.溶剂萃取法:欲除去水中含有的少量溴,可用此法。

6.溶液结晶法(结晶和重结晶):欲除去硝酸钠溶液中少量的氯化钠,可利用二者的溶解度不同,降低溶液温度,使硝酸钠结晶析出,得到硝酸钠纯晶。

7.分馏蒸馏法:欲除去乙醚中少量的酒精,可采用多次蒸馏的方法。

8.分液法:欲将密度不同且又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分离,可采用此法,如将苯和水分离。

9.渗析法:欲除去胶体中的离子,可采用此法。

如除去氢氧化铁胶体中的氯离子。

10.综合法:欲除去某物质中的杂质,可采用以上各种方法或多种方法综合运用。

高考化学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考化学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考化学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高考化学知识口诀1、钠与水反应(1)芙蓉又想红解释:浮熔游响红(2)钠浮于水,熔成球。

球儿闪亮,四处游。

有嘶儿声,溶液红。

2、苏打辨析大苏打,小苏打,纯碱俗名叫苏打,苏打、苏打混一沓,到底谁是真苏打?阿哥硫代硫酸钠,定影海波就是它,化工、制革、除氯剂,它的俗名大苏打。

阿弟酸式碳酸钠,重碳酸钠也是它,灭火、焙粉、抑酸剂,俗名叫做小苏打。

纯碱学名碳酸钠,它的译名叫苏打,纺织、造纸、洗涤剂,纯碱才是真苏打。

化学世界三苏打,性质用途有异差,认清组成分子式,三个苏打不打架。

解释:大苏打分子式:Na2S2O3,苏打分子式:Na2CO3,小苏打分子式:NaHCO3。

3、铝典型两性元素铝,第三主族三周期,氧化薄膜质致密,保护内部不腐蚀,与酸与碱均反应,各生铝盐放氢气,氢氧化铝,氧化铝,典型两性三代齐。

①解释:①三代指铝,氧化铝和氢氧化铝。

4、铁原子序数二十六,八族元素排第一;外层电子有两个,次层电子能失一;遇到强、弱氧化剂,形成三价或亚铁;棕黄色和浅绿色,判断铁盐和亚铁;硫氢化钾作试剂,三价离子液变赤。

5、氯中燃烧的特点钠燃剧烈产白烟,铜燃有烟呈棕黄,铁燃有烟亦棕黄,氢燃火焰苍白色,磷燃氯中烟雾茫。

6、氯气的制取实验二氧化锰盐酸逢,隔网热瓶氯气生。

盐水硫酸除杂质,吸收通入火碱中。

解释:1.二氧化锰盐酸逢,隔网热瓶氯气生。

这句的意思是说在实验室中是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在烧瓶中隔石棉网的方法来制取氯气[联想:隔网加热杯和瓶]。

2.盐水硫酸除杂质:盐水指饱和食盐水,杂质指混在氯气中的氯化氢和水蒸气。

这句的意思是说使气体依次通过饱和食盐水和浓硫酸分别除掉混在氯气中的氯化氢和水蒸气【联想:有时也用水除氯化氢,但水却溶解了一部分氯气,不如用饱和食盐水好。

因为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很小。

】3.吸收通入火碱中:的意思是说多余的氯气必须通入火碱溶液中吸收掉(因为氯气有毒)。

7、氨气和氯化氢的喷泉实验烧瓶干燥气密好,气体充满切记牢。

高中化学全部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全部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全部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物质由原子、分子或离子组成。

- 分类:纯净物(单质、化合物)和混合物(均匀混合物、非均匀混合物)。

2. 原子结构- 原子由原子核(质子、中子)和电子云组成。

- 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 元素周期律与周期表- 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排列。

- 周期表分为s、p、d、f区,元素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

4. 化学键- 离子键:正负离子间的静电吸引力。

- 共价键:原子间通过共享电子对形成的键。

- 金属键:金属原子间的电子共享。

5. 化学反应- 反应物转化为产物的过程。

- 反应速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温度、浓度、催化剂等。

6. 化学计量- 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 摩尔概念:物质的量的单位,1摩尔=6.022×10^23个粒子。

7. 溶液与浓度- 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均匀混合物。

- 浓度表示溶质在溶剂中的含量,常用单位有mol/L、g/L等。

8. 酸碱与盐- 酸:能够提供质子(H+)的物质。

- 碱:能够接受质子的物质。

- 盐:由阳离子和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9.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物质失去电子的过程。

- 还原:物质获得电子的过程。

- 氧化剂:使其他物质氧化的物质。

- 还原剂:使其他物质还原的物质。

二、无机化学1. 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非金属元素如氢、氧、氮、硫、磷等。

- 常见非金属化合物包括水、氨、硫酸、硝酸等。

2. 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金属元素如钠、钾、钙、镁、铝、铁、铜等。

- 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金属卤化物等。

3. 配位化合物- 中心金属离子与配体通过配位键结合形成的化合物。

- 常见的配体有水、氨、乙二胺等。

4. 酸碱理论- 阿伦尼乌斯理论:酸是电离产生H+的物质,碱是电离产生OH-的物质。

- 布朗斯特-劳里理论:酸是质子给予者,碱是质子接受者。

5. 沉淀反应- 两种溶液混合时,生成不溶于水的固体(沉淀)。

全部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全部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全部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组成- 原子: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 分子: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稳定组合。

- 离子:带有正电荷或负电荷的原子或分子。

2. 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 化学式:表示物质组成的符号表示法。

- 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过程的方程式,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3. 化学反应类型- 合成反应: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

- 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分解生成多种物质。

- 置换反应: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

- 双置换反应: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

4. 化学计量- 摩尔:物质的量单位,1摩尔物质含有阿伏伽德罗常数数量的粒子。

- 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5. 溶液与浓度- 溶液:一种或多种物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均匀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混合物。

- 浓度:表示溶液中溶质含量的度量,通常以摩尔浓度(mol/L)表示。

二、元素与化合物1.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排列所有已知元素的表格。

- 主族元素:周期表中第1至第2族和第13至第18族的元素。

- 过渡元素:周期表中第3至第12族的元素。

2. 酸碱与盐- 酸:能够提供质子(H+)的物质。

- 碱:能够接受质子的物质。

- 盐:由阳离子和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3.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物质失去电子的过程。

- 还原:物质获得电子的过程。

- 氧化剂:使其他物质氧化的物质。

- 还原剂:使其他物质还原的物质。

4. 有机化学- 有机化合物: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

- 烃:仅由碳和氢构成的有机化合物。

- 官能团:决定有机化合物化学性质的原子团。

三、化学实验操作与安全1. 实验基本操作- 称量:使用天平或量筒准确测量物质的质量或体积。

- 混合:将两种或多种物质均匀混合。

- 蒸馏:利用物质沸点差异分离混合物。

- 滴定:通过逐滴加入标准溶液来确定溶液浓度的方法。

化学高中知识点归纳总结(实用)

化学高中知识点归纳总结(实用)

化学高中知识点归纳总结(实用)化学高中知识点归纳总结1——原子半径(1)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2)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2——元素化合价(1)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最高正价由碱金属+1递增到+7,非金属元素负价由碳族-4递增到-1(氟无正价,氧无+6价,除外);(2)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最高正价、负价均相同(3) 所有单质都显零价3——单质的熔点(1)同一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2)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4——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 (及其判断)(1)同一周期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因此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得电子,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2)同一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失电子,从上到下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判断金属性强弱金属性(还原性) 1,单质从水或酸中置换出氢气越容易越强2,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1—20号,K最强;总体Cs最强最非金属性(氧化性)1,单质越容易与氢气反应形成气态氢化物2,氢化物越稳定3,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1—20号,F最强;最体一样)5——单质的氧化性、还原性一般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其氧化物的阳离子氧化性越弱;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推断元素位置的规律判断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应牢记的规律:(1)元素周期数等于核外电子层数;(2)主族元素的序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阴阳离子的半径大小辨别规律由于阴离子是电子最外层得到了电子而阳离子是失去了电子6——周期与主族周期:短周期(1—3);长周期(4—6,6周期中存在镧系);不完全周期(7).主族:ⅠA—ⅦA为主族元素;ⅠB—ⅦB为副族元素(中间包括Ⅷ);0族(即惰性气体)所以, 总的说来(1) 阳离子半径原子半径(3) 阴离子半径阳离子半径(4 对于具有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的离子,原子序数越大,其离子半径越小.以上不适合用于稀有气体!专题一:第二单元一、化学键:1,含义:分子或晶体内相邻原子(或离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2,类型 ,即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离子键是由异性电荷产生的吸引作用,例如氯和钠以离子键结合成NaCl.1,使阴、阳离子结合的静电作用2,成键微粒:阴、阳离子3,形成离子键:a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b部分盐(Nacl、NH4cl、BaCo3等)c强碱(NaOH、KOH)d活泼金属氧化物、过氧化物4,证明离子化合物:熔融状态下能导电共价键是两个或几个原子通过共用电子(1,共用电子对对数=元素化合价的绝对值2,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对产生的吸引作用,典型的共价键是两个原子借吸引一对成键电子而形成的.例如,两个氢核同时吸引一对电子,形成稳定的氢分子.1,共价分子电子式的表示,P132,共价分子结构式的表示3,共价分子球棍模型(H2O—折现型、NH3—三角锥形、CH4—正四面体)4,共价分子比例模型补充:碳原子通常与其他原子以共价键结合乙烷(C—C单键)乙烯(C—C双键)乙炔(C—C三键)金属键则是使金属原子结合在一起的相互作用,可以看成是高度离域的共价键.学好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背诵课本知识化学可以说是文科性质非常浓的理科,所以化学是有很多需要背的地方的,我们要想学好化学第一步要做的就是背诵课本,如果你连课本都没有背下来的话,你是没有可能去学好高中的化学的。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律知识点规律大全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律知识点规律大全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律知识点规律大全1.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是按照原子核中质子数的大小和电子排布的规律,将所有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成周期表。

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表由周期和组成两个维度组成。

周期是指原子核中质子数的递增顺序,组是指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在竖列方向上排列。

3.周期表分区:周期表分为s区(1-2组),p区(3-8组),d区(3-12组)和f区(内过渡金属区)。

4.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符号是代表元素的化学符号,比如氧元素的符号是O,碳元素的符号是C。

5.元素的周期和原子序数:元素周期表中的周期数表示元素的电子层数,原子序数表示元素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6.主、副、次副周期:周期表中的s区是用户主周期,p区作为副周期,d区和f区则是次副周期。

7.元素周期表的横向周期规律:周期表横向周期数增加,元素的原子半径、电负性、电子亲和能等性质呈周期性变化。

8.元素周期表的纵向周期规律:周期表纵向组数增加元素以周期性地重复出现,一个新的主能级开始填入电子。

9.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原子半径在周期表中从左到右递减,从上到下递增。

10.电离能的周期性变化:第一电离能在周期表中从左到右增加,从上到下减小。

11.电子亲和能的周期性变化:电子亲和能在周期表中从左到右增加,从上到下减小。

12.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电负性在周期表中从左到右增加,从上到下减小。

13.元素周期表的强氧化剂和强还原剂:在周期表中,元素越往上和越往右,越容易成为氧化剂;而越往下和越往左,越容易成为还原剂。

14.元素周期表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在周期表中,金属性元素主要位于周期表左下角,非金属性元素主要位于周期表右上角。

15.主族元素和过渡元素:周期表中的s区和p区的元素称为主族元素,d区的元素称为过渡元素。

16.键合:通过元素周期表,我们可以预测元素之间的化学键合方式,如金属与非金属之间通常是离子键,非金属与非金属之间通常是共价键。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5篇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5篇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5篇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1基本概念1. 区分元素、同位素、原子、分子、离子、原子团、取代基的概念。

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包括IA、IVA、VA、VIA、VIIA族、稀有气体元素、1~20号元素及Zn、Fe、Cu、Hg、Ag、Pt、Au等。

2.物理变化中分子不变,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变,分子要改变。

常见的物理变化:蒸馏、分馏、焰色反应、胶体的性质(丁达尔现象、电泳、胶体的凝聚、渗析、布朗运动)、吸附、蛋白质的盐析、蒸发、分离、萃取分液、溶杂(酒精溶解碘)等。

常见的'化学变化:化合、分解、电解质溶液导电、蛋白质变性、干馏、电解、金属的腐蚀、风化、硫化、钝化、裂化、裂解、显色反应、同素异形体相互转化、碱去油污、明矾净水、结晶水合物失水、浓硫酸脱水等。

(注:浓硫酸使胆矾失水是化学变化,干燥气体为物理变化)3. 理解原子量(相对原子量)、分子量(相对分子量)、摩尔质量、质量数的涵义及关系。

4. 纯净物有固定熔沸点,冰水混和、H2与D2混和、水与重水混和、结晶水合物为纯净物。

混合物没有固定熔沸点,如玻璃、石油、铝热剂、溶液、悬浊液、乳浊液、胶体、高分子化合物、漂白粉、漂粉精、天然油脂、碱石灰、王水、同素异形体组成的物质(O2与O3) 、同分异构体组成的物质C5H12等。

5. 掌握化学反应分类的特征及常见反应:a.从物质的组成形式: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b.从有无电子转移:氧化还原反应或非氧化还原反应c.从反应的微粒:离子反应或分子反应d.从反应进行程度和方向:可逆反应或不可逆反应e.从反应的热效应:吸热反应或放热反应6.同素异形体一定是单质,同素异形体之间的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基本相同。

红磷和、O2和O3、金刚石和石墨及C60等为同素异形体,H2和D2不是同素异形体,H2O和D2O也不是同素异形体。

同素异形体相互转化为化学变化,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知识规律总结一、中学化学中提及的“化”名目繁多.要判别它们分属何种变化,必须了解其过程.请你根据下列知识来指出每一种“化”发生的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1.风化——结晶水合物在室温和干燥的空气里失去部分或全部结晶水的过程. 注意:自然条件.2.催化——能改变反应速度,本身一般参与反应但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应了解中学里哪些反应需用催化剂.如8.氢化(硬化)——液态油在一定条件下与H 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固态脂肪的过程.作用:植物油转变成硬化油后,性质稳定,不易变质,便于运输等.9.皂化——油脂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的过程.产物——高级脂肪酸钠+甘油10.老化——橡胶、塑料等制品露置于空气中,因受空气氧化、日光照射而使之变硬发脆的过程. 11.硫化——向橡胶中加硫,以改变其结构(双键变单键)来改善橡胶的性能,减缓其老化速度的过程. 12.裂化——在一定条件下,分子量大、沸点高的烃断裂为分子量小、沸点低的烃的过程. 目的--提高汽油的质量和产量.13.酯化——醇与酸生成酯和水的过程.14.硝化(磺化)——苯环上的H 被—NO 2或—SO 3H取代的过程. 二、基本反应中,有一些特别值得注意的反应或规律.现分述如下:1.化合反应:思考:化合反应是指单质间生成化合物的反应吗?结论:不一定!化合反应即“多合一”的反应,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化合反应又可分为三种.(1)单质+单质→化合物(2)单质 + 化合物1 → 化合物22FeCl 2+Cl 2 = 2FeCl 3 4Fe(OH) 2 + O 2 + 2H 2O = 4Fe(OH)3 2Na 2SO 3 + O 2 = 2Na 2SO 4(3)化合物1 + 化合物2 → 化合物3①酸性氧化物 + 水 → 可溶性酸 碱性氧化物 + 水 → 可溶性碱稳定性:碳酸正盐>碳酸酸式盐>碳酸分解条件:(高温) (加热) (常温)3.置换反应判断:有单质参与或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吗?结论:反应物或生成物各两种且其中一种必定是单质的反应才称作置换反应.分类:可有多种分类方法,如根据两种单质是金属或非金属来分;也可根据反应物状态来分;还可以根据两单质的组成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来分. 注意:下列置换反应特别值得重视.①2Na + 2H 2O = 2NaOH + H 2↑ ②3Fe +4H 2O Fe 3O 4 + 4H 2↑ ③F 2 + 2H 2O = 4HF + O 2 ④Cl 2 + H 2S = S + 2HCl⑤2H 2S + O 2 = 2S + 2H 2O ⑥2C +SiO 2Si + 2CO ⑦2Mg +CO 22MgO + C ⑧2Al +Fe 2O 32Fe + Al 2O 3 ⑨C +H 2O CO + H 2 ⑩3Cl 2 +2NH 3 N 2 + 6HCl⑾Si +4HFSiF 4+ 2H 24.复分解反应(1)本质:通过两种化合物相互接触,交换成份,使溶液中离子浓度降低.(3)基本类型:①酸 + 碱 → 盐 + 水(中和反应) ②酸 + 盐 → 新酸 + 新盐 ③碱 + 盐 → 新碱 + 新盐 ④盐 + 盐 → 两种新盐 ⑤碱性氧化物+酸 → 盐+水 思考题:(1)酸与碱一定能发生反应吗?若能,一定是发生中和反应吗? (2)复分解反应中的每一类反应物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3)盐与盐一定发生复分解反应吗? (4)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吗? 提示:(1)酸与碱不一定能发生中和反应.联系中和反应的逆反应是盐的水解知识.如:酸与碱发生的反应也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 2Fe(OH) 3 + 6HI = 2FeI 2 + I 2 + 6H 2O2Fe(OH)2 + 10HNO 3(稀) = 3Fe(NO 3)3 + NO ↑+ 8H 2O故特别要注意氧化性酸(碱)与还原性碱(酸)很可能发生的是氧化—还原反应. (2)复分解反应中反应物的条件:①盐 + 盐、盐 + 碱的反应物一般要可溶且在溶液中进行或加热时进行.如 ②盐1 + 酸1 → 盐2 + 酸2一般只需满足以下两条中的各一条:i)强酸制弱酸即酸性:酸1>酸2ii)难挥发酸制易挥发酸,即挥发性:酸1<酸2原因:上述三种金属硫化物溶解度特小,满足离子反应朝离子浓度降得更低的方向进行. (3)盐与盐可能发生的反应有:①复分解 ②双水解 ③氧化—还原 ④络合反应 现列表比较如下:(4)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有:三、常见的重要氧化剂、还原剂既可作氧化剂又可作还原剂的有:S、SO32-、HSO3-、H2SO3、SO2、NO2-、Fe2+等,及含-CHO的有机物四、总结①在酸性介质中的反应,生成物中可以有H+、H2O,但不能有OH -;②在碱性介质中的反应,生成物中无H+;③在近中性条件,反应物中只能出现H2O,而不能有H+或OH -,生成物方面可以有H+或OH –+ -五、物质内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光34332HNOO六、反应条件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1.浓度:可能导致反应能否进行或产物不同3.溶液酸碱性.2S2-+SO32-+6H+=3S↓+3H2O5Cl-+ClO3-+6H+=3Cl2↑+3H2OS2-、SO32-,Cl-、ClO3-在酸性条件下均反应而在碱性条件下共存.Fe2+与NO3-共存,但当酸化后即可反应.3Fe2++NO3-+4H+=3Fe3++NO↑+2H2O 一般含氧酸盐作氧化剂时,在酸性条件下,氧化性比在中性及碱性环境中强.故酸性KMnO4溶液氧化性较强.七、离子共存问题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大量共存,涉及到离子的性质及溶液酸碱性等综合知识。

凡能使溶液中因反应发生使有关离子浓度显著改变的均不能大量共存。

如生成难溶、难电离、气体物质或能转变成其它种类的离子(包括氧化一还原反应).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弱碱阳离子只存在于酸性较强的溶液中.如Fe3+、Al3+、Zn2+、Cu2+、NH4+、Ag+ 等均与OH-不能大量共存.2.弱酸阴离子只存在于碱性溶液中。

如CH3COO-、F-、CO32-、SO32-、S2-、PO43-、AlO2-均与H+不能大量共存.3.弱酸的酸式阴离子在酸性较强或碱性较强的溶液中均不能大量共存.它们遇强酸(H+)会生成弱酸分子;遇强碱(OH-)生成正盐和水. 如:HSO3-、HCO3-、HS-、H2PO4-、HPO42-等4.若阴、阳离子能相互结合生成难溶或微溶性的盐,则不能大量共存.如:Ba2+、Ca2+与CO32-、SO32-、PO43-、SO42-等;Ag+与Cl-、Br-、I- 等;Ca2+与F-,C2O42- 等5.若阴、阳离子发生双水解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如:Al3+与HCO3-、CO32-、HS-、S2-、AlO2-、ClO-、SiO32-等Fe3+与HCO3-、CO32-、AlO2-、ClO-、SiO32-、C6H5O-等;NH4+与AlO2-、SiO32-、ClO-、CO32-等6.若阴、阳离子能发生氧化一还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如:Fe3+与I-、S2-;MnO4-(H+)与I-、Br-、Cl-、S2-、SO32-、Fe2+等;NO3-(H+)与上述阴离子;S2-、SO32-、H+7.因络合反应或其它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如:Fe3+与F-、CN-、SCN-等;H2PO4-与PO43-会生成HPO42-,故两者不共存.八、离子方程式判断常见错误及原因分析(1)违背反应客观事实如:Fe2O3与氢碘酸:Fe2O3+6H+=2 Fe3++3H2O错因:忽视了Fe3+与I-发生氧化一还原反应(2)违反质量守恒或电荷守恒定律及电子得失平衡如:FeCl2溶液中通Cl2 :Fe2++Cl2=Fe3++2Cl- 错因:电子得失不相等,离子电荷不守恒(3)混淆化学式(分子式)和离子书写形式如:NaOH溶液中通入HI:OH-+HI=H2O+I-错因:HI误认为弱酸.(4)反应条件或环境不分:如:次氯酸钠中加浓HCl:ClO-+H++Cl-=OH-+Cl2↑错因:强酸制得强碱(5)忽视一种物质中阴、阳离子配比.如:H2SO4溶液加入Ba(OH)2溶液:Ba2++OH-+H++SO42-=BaSO4↓+H2O正确:Ba2++2OH-+2H++SO42-=BaSO4↓+2H2O(6)“=”“”“↑”“↓”符号运用不当如:Al3++3H2O=Al(OH)3↓+3H+注意:盐的水解一般是可逆的,Al(OH)3量少,故不能打“↓”无论是原子还是离子(简单)半径,一般由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吸引力及电子间的排斥力的相对大小来决定.故比较微粒半径大小时只需考虑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排斥情况.具体规律小结如下:1. 核电荷数相同的微粒,电子数越多,则半径越大.即同种元素:阳离子半径<原子半径<阴离子半径如:H+<H<H-; Fe>Fe2+>Fe3+ ;Na+<Na;Cl<Cl-2. 电子数相同的微粒,核电荷数越多则半径越小.即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微粒,核电荷数越大,则半径越小.如:(1)与He电子层结构相同的微粒: H->Li+>Be2+(2)与Ne电子层结构相同的微粒:O2->F->Na+>Mg2+>Al3+(3)与Ar电子层结构相同的微粒: S2->Cl->K+>Ca2+3. 电子数和核电荷数都不同的微粒:(1)同主族的元素,无论是金属还是非金属,无论是原子半径还是离子半径从上到下递增.(2)同周期:原子半径从左到右递减.如Na>Cl(3)同周期元素的离子半径比较时要把阴阳离子分开.同周期非金属元素形成的阴离子半径大于金属元素形成的阳离子半径.如Na+<Cl-如:第三周期,原子半径最小的是Cl, 离子半径最小的是Al3+(4)如既不是同周期,又不是同主族,比较原子半径时,要寻找到合适的中间者.如Ge、P、O的半径大小比较,可找出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中元素为中间者.(N)O十一、物质结构:(Si)P 因为Ge>Si>P>N>O,故Ge>P>OGe分子的空间构型与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4、价电子对、键角与分子的构型:(二)如何比较物质的熔、沸点1.由晶体结构来确定.首先分析物质所属的晶体类型,其次抓住决定同一类晶体熔、沸点高低的决定因素.①一般规律: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如:SiO2>NaCl>CO2(干冰)②同属原子晶体,一般键长越短,键能越大,共价键越牢固,晶体的熔、沸点越高.如:金刚石>金刚砂>晶体硅③同类型的离子晶体,离子电荷数越大,阴、阳离子核间距越小,则离子键越牢固,晶体的熔、沸点一般越高. 如:MgO>NaCl④分子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晶体,一般分子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强,晶体熔、沸点越高.如:F2<Cl2<Br2<I2⑤金属晶体:金属原子的价电子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小,金属键越强,熔、沸点越高. 如:Na<Mg<Al2.根据物质在同条件下的状态不同. 一般熔、沸点:固>液>气.如果常温下即为气态或液态的物质,其晶体应属分子晶体(Hg除外).如惰性气体,虽然构成物质的微粒为原子,但应看作为单原子分子.因为相互间的作用为范德华力,而并非共价键.十二、化学平衡的概念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百分含量保持不变,这一状态称作化学平衡状态.④若有1mol N≡N键断裂,则有6mol N-H键断裂(其它与上述相似)注意对象词性同种(侧)物质相反异侧物质相同2.百分含量不变标志正因为v正=v逆≠0,所以同一瞬间同一物质的生成量等于消耗量.总的结果是混合体系中各组成成分的物质的量、质量、物质的量浓度、各成分的百分含量、转化率等不随时间变化而改变.3.对于有气体参与的可逆反应十三、无机反应中的特征反应1.与碱反应产生气体(1)(2)铵盐:OHNHNH234+↑−→−+碱2.与酸反应产生气体(1)⎪⎪⎩⎪⎪⎨⎧↑+=++↑+=++↑−−→−-232222222232222HSiONaOHNaOHSiHNaAlOOHNaOHAlHSiAl OH、单质⎪⎪⎪⎪⎪⎩⎪⎪⎪⎪⎪⎨⎧⎪⎪⎩⎪⎪⎨⎧⎪⎩⎪⎨⎧↑↑−−→−↑−−−→−⎪⎩⎪⎨⎧↑↑−−→−↑↑−−−→−⎪⎩⎪⎨⎧↑↑−−→−↑−−−→−↑−−→−2222222222342342342NOSOSOSCONOCOSOCNONOSOHHNOSOHHNOSOHHNOSOHHCl、、、非金属、金属单质浓浓浓浓浓::::::化学教育网::::::(2)()()()⎪⎪⎩⎪⎪⎨⎧↑−→−↑−→−↑−→−+++------2323222323SO HSO SO S H HS S CO HCO CO H H H 化合物3.Na 2S 2O 3与酸反应既产生沉淀又产生气体: S 2O 32-+2H +=S ↓+SO 2↑+H 2O 4.与水反应产生气体(1)单质(2)化合物5.强烈双水解6.既能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 (1)单质:Al(2)化合物:Al 2O 3、Al(OH)3、弱酸弱碱盐、弱酸的酸式盐、氨基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