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年浙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劳动的开端》精品学案第二课时

合集下载

劳动的开端 第二课时

劳动的开端    第二课时

劳动的开端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第一段比喻句的意思,概括段落大意。

2、了解旧社会穷人苦难的生活。

3、根据提纲,简要复述第一次挑煤的经过。

4、初步了解详写和略写的作用,能分辨课文的详略,更好地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教学重点:根据提纲,简要复述第一次挑煤的经过。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详写和略写的作用,能分辨课文的详略,更好地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挑煤是一项艰难的劳动,作者又像个瘦猴子,为什么还要去挑煤呢?二、自主学习:(一)、出示自学提纲:1、听课文第二段录音,根据课后习题3中的提纲给课文分层,用竖线在文中标出,并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第一次挑煤的经过。

2、课文中那些词句说明了挑煤劳动的艰难?用“--”划在文中。

3、按照提纲简要复述第一次挑煤的经过。

4、为什么作者的肩膀又红又肿,第二天还去挑煤?作者年龄虽小,但意志坚强,困难再大也吓不倒它,一定要用劳动来解除一家人受到的饥饿威胁;可以看出万恶的旧社会穷人确实没法活,作者虽是一个孩子,正是在校读书的年龄,但也不得不挑起生活的重担。

5、读读“从此我走上了艰难的生活道路”,说说“从此”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把第一次挑煤称作“劳动的开端”?因为挑煤是作者参加的第一次劳动,而且又以此走上了艰难的生活道路,所以把这件事叫做劳动的开端。

(二)、生围绕自学提纲自学:三、合作探究:1、重点读议比喻句,教师点拨。

(1)“睡的正熟……浑身疼痛”①变换说法睡得正熟,我忽然摔了下来,重重地摔在地上,浑身疼痛。

②比较体会用打比方的说法进一步说明“我”被摔得很重,很痛,这反映了矿上办事员得冷酷无情,旧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穷人的孩子到处受欺侮。

③感情朗读(2)“肩上的煤筐……打秋千”①变换说法肩上的煤矿来回晃荡,一会儿往前,一会儿往后。

②比较体会用打比方的方法写出了人小体弱的吴运铎挑煤的不容易,反映出挑煤劳动的艰难。

③感情朗读(3)“红肿的肩头……一样疼”①变换说法红肿的肩头很疼。

最新浙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劳动的开端》优秀学案第二课时(精品)

最新浙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劳动的开端》优秀学案第二课时(精品)

《劳动的开端》学案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阅读课文,理解内容,了解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艰难。

方法与过程:
(1)在自学中解决生字的读音和字形。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理解课文,了解作者第一次挑煤的经过和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艰难。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艰难,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旧社会黑暗势力的痛恨。

(2)培养对劳动的热爱。

二、预习过程
1.有关劳动的名人名言
只有人的劳动才是神圣的。

——高尔基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
我觉得人生求乐的方法,最好莫过于尊重劳动。

一切乐境,都可由劳动得来,一切苦境,都可由劳动解脱。

——李大钊
劳动是一切知识的源泉。

——陶铸
2.搜集有关劳动的名人名言,使用“手机”拍照,分享给全班同学
3.读课文,与同学交流:
(1)“我”第一次挑煤的经过是难忘的,是刻骨铭心的,半夜就

天亮后,午后
,太阳落山了,。

“我”的“劳动开端”就这样开始了。

(2)“……原来桌子被人抽掉”,你怎样理解“抽掉”这个词语?
(3)课文中有好多比喻句,选择你喜欢的,摘抄两句。

我也会写个比喻句:
(4)再读课文,你想对文中的“我”说些什么?或者通过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浙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劳动的开端》教学设计(通用12篇)

浙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劳动的开端》教学设计(通用12篇)

浙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劳动的开端》教学设计(通用12篇)浙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劳动的开端》篇1【教学目标】1. 正确认读文中的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品读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苦难的人生、顽强的意志,激发学生对作者的敬仰、爱戴之情。

4.进一步渗透和指导学生学习和运用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想象、比较等理解课文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品读感悟表现作者挑煤艰难和顽强的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真情对话中与文本、作者实现心灵的沟通交融,从而悄无声息的受到熏陶、感染、激励、教育。

【教学准备】1、制作以课文重点词句为主要内容的多媒体。

课件体现开放性、随机性,可以随学生的回答适时地点放相应词句。

2、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要求基本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正确认读文中字词,并思考文章的主要内容。

3、教师搜集作者的有关资料,筛选有效信息,以备课堂适时补充。

【教学过程】一、导课解题,整体感知,走近文本。

1、直接导课,板书课题。

2、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提问:(1)“开端”是什么意思?作者劳动的开端是什么?(2)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3、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小结语:总起来看大家的感受,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关于“挑煤”(板书)的,一个是关于作者“我”(板书)的。

这些感受从何而来?这节课,我们就来细细品读课文,进一步感受作者的这段人生。

二、品读感悟,走进文本,走近作者。

(一)自主品读,感悟“挑煤的艰难”。

1、学生自由默读课文,标画出表现我挑煤生活的词句。

2、交流标画出的句子,并谈出自己的感受,教师依据情况,利用大屏幕出示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感悟,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重点词句(1):扁担把肩膀压得生疼,担子从左肩换到右肩,换来移去,两个肩膀都吃不住劲了,只好停下来歇一歇。

教师引导:从中体会到什么?引导学生结合“生疼”、“换来移去”“都”、“只好”等词语感悟挑煤太累、太苦、太难。

劳动的开端第二教时_教案教学设计

劳动的开端第二教时_教案教学设计

劳动的开端第二教时教学目标:1,品读,体会煤担的重,劳动的艰苦.2,悟读,感知穷人劳动的艰辛,生存负担的沉重.教学重点难点:学生认识煤担的沉重提升到认识作者肩上所扛起的责任重.教学准备:课件制作设计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我"想——用劳动来解除饥饿的威胁.三,重点部分品读师:那么我是通过什么劳动来试图解除饥饿的威胁的呢快速读课文的第17到第29自然段.动笔划一划,读一读,想一想令你感受最深的句子.1.哪知挑东西走路,越歇越想歇,越歇越觉得担子重.不一会儿又要爬山.这山原来没有路,那些人踩出来的小路滑极了,一步三滑,肩上的煤筐来回晃荡,像是打秋千.重点体会:"象是打秋千".师:追问:打秋千是怎样子的①变换说法肩上的煤矿来回晃荡,一会儿往前,一会儿往后.师:同学们,煤筐为什么会来回晃荡的理解文中有个词语叫"一步三滑"师:你能体会到这种一步三滑的艰难吗把感受读出来师:同学们,煤筐来回晃荡,仅仅是因为路滑吗请大家再好好地来看看这幅画,从这幅画中你还看到了什么(引导看表情,看肩膀)师:沉重的担子,压在我瘦小的身躯上,同学们,你能感受到我当时是怎样行走的吗生:是一冲一撞的.是跌跌撞撞的.是晃晃荡荡的.是踉踉跄跄的.是歪歪扭扭的.是小心翼翼的.师:所以走路一步三滑的原因是;年纪小,担子重,.路滑2.我挑着煤赶路,一开头还跟上人家,可走了还不到一千米就渐渐落在后头了.扁担把肩膀压得生疼,担子从左肩换到右肩,从右肩移到左肩,换来移去,两个肩膀都吃不住劲了,只好停下来歇歇.重点体会:"可走了还不到一千米就渐渐落在后头"追问:1.)为什么不到一千米就落在后头深层次体会到孩子年纪小力气小从左肩换到右肩,从右肩换到左肩,换来移去.'2.)"只好"换"立刻"师:把只好换个立刻读一读体会体会体会到担子实在太重了,而不是刻意休息的.那么究竟是为何小小年纪要挑如此重担呢齐读:我要用劳动来解除饥饿的威胁.教师:原来在他身上所挑起的不仅是煤的重担更是挑起了生活的重担师:虽然那疲惫的面容,虽然他那一步三滑和来回晃荡的煤筐,想想,他此时此刻正在对自己说些什么师:多么坚强的孩子!(师启发):可是不尽人意的是尽管他从半夜动身到日落西山,作者劳累了一整天,他最终换来的是什么一起来读读这句;6.红肿的肩头跟滚水烫过一样疼,腿上的伤口不住地流血,我只好挑着两只空筐回到家里."追问 1.你有过烫伤或者流血的时候是吗说说当时的感受.读句子师:作者劳累了一整天,最终换来的是遍体的伤痕却一无所获.这是多么辛酸,多么痛心,多么艰难,多么感人至深的劳动啊.(师启发):面对着此情此景,面对着这一位无力,无助而又无奈的儿子,母亲又做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学生解读.)师:同学们,这是一种怎样的泪水生:这是一种无奈的泪水.这是一种心疼的泪水.师:是的,在当时这样的社会里,像我母亲一样的母亲们在流泪,孩子们在流泪,工人们在流泪,整个中国都在流泪.但是,12岁的小吴运铎却没有流泪.同学们,他难道不该流泪吗生:该.(出示句子,24,25小节)师:这些饱含着辛酸和血泪的文字在告诉我们,他应该流泪,他应该痛哭一场.但是,他没有,他只是淡淡地说"我不饿.""妈妈,不要紧,我明天还去挑".同学们,当你读到这里的时候,你想说些什么品读我和母亲的对话.。

小学语文五年级《劳动的开端》2课时高效课堂导学案

小学语文五年级《劳动的开端》2课时高效课堂导学案

临洮县辛店学区高效课堂导学案课题 课型 学习 内容 学习 目标 《劳动的开端》 导学+展评 课本 61--63 页 1. 学会本课生字, 积累词汇。

2 能按照提纲简要复述第一次挑煤的经过了解旧社会穷人的苦难生活。

重点理解“我”第一次挑煤的经过,体 多媒体课件 会作者的“劳动的开端’是怎样开始的, 导学具 导学报 并从中得到了怎样的感受。

课时 年级学科 第一课时 主备人 五年级语文 潘爱艺重难点学 环节 学案 导学 自主 导 案习过程 学 案1.认真读课文,给不认识的字注音,把不会 写的字词在生字本上抄写两遍。

2.查找资料,了解作者吴运铎。

2.浏览课文, 给本课的重要词语找一找近义 词、反义词,写在书上。

1.情景导入同伴 互助 小组 合作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三遍课文, 概括 1.再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流利,勾画出喜欢的词句。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 边做批注。

2.通过预习, 我知道旧社会穷人的生活 很 ,作者劳动的端 是 开始的。

教师 点拨 释疑 解难在多形式、个性化地读中, 以读促悟、以悟促情探究点一:课文中那些词句说明了第一次挑 煤劳动的艰难?用“ ”从文中划出,多 读一读,说说自己的体会。

探究点二:课文中哪些词语或句子写出了第 二天挑煤劳动的艰难?1.给下列加点的字加上拼音。

萍 ( )乡 记账( ) . ( )气 欺侮( ) ( ) 磅( )秤 落 ( ) 在后头 落 ( ) 下毛病 ( )叶 挑 ( )脚 得 ( )了吧 . . 得( )动身 2. 看拼音写词语。

jiē guō bǎng ( )开 ( nài ( )心 )盖 ( tàng ( )伤 )起 赌 煤窑 落 夜就归纳总结检查学生对重点 字词的掌握情况反馈练习走进 生活 拓展 延伸课外延伸 你有过第一次劳动的经历吗?当时的感受是 什么样的,写一篇小作文。

教学 教后 反思 效果 测试2.课文写的很生动, 有不少比喻 句我很喜欢: (1) (2)临洮县辛店学区高效课堂导学案课题 课型 学习 《劳动的开端》 导学+展评 课本 61-63 页 课时 年级学科 第二课时 主备人 五年级语文 潘爱艺内容 学习 目标 重难点 2.分辨课文的详略。

2017-2018年浙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劳动的开端》公开课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2017-2018年浙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劳动的开端》公开课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劳动的开端》教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围绕“为什么说我走上的是一条艰难的道路”尝试探究,研读课文的8—28自然段(第一天挑煤),逐步加深对“我”所受苦难的认识。

2、激发学生用个性化的朗读来表现自己的感悟,培养语感。

3、根据“我”回家后与母亲的对话,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体悟我的坚强。

教学重点:围绕问题探究,读悟有关句子,体会“我”第一次挑煤的艰难。

教学难点:体悟我的坚强。

教学方法:通过充分的多种形式的读书,品味重点词语,设身处地换位思考,结合生活实际,认识到“我”的坚强。

课前准备:1.学生预习课文,解决课中生字、词,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

了解作者挑煤过程,体会劳动的艰辛。

2.搜集有关劳动的名言警句,使用“手机”拍照,和同学共享。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你觉得生活在和平的新时代感觉如何呢?可是,你们知道吗?和我们同龄的一个孩子却享受不到我们拥有的一切,过早地用瘦弱的肩膀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

大家知道他是谁吗?(吴运铎)。

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进《劳动的开端》,继续来感受他的生活道路。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吴运铎小小年纪为什么去劳动吗?当时他的心情怎样?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劳动人民苦难生活的幻灯片,师旁白渲染感情: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旧社会人民的苦难生活。

被当作牛马的矿工在凶暴的把头监视下辛苦劳作;背上沉重的煤筐压得劳工直不起腰,肩上被麻绳勒出深深印痕;井下低矮简陋,煤尘扑面,劳累的矿工连腰也伸不直;辛勤的汗水和心酸的泪水在脸上流成黑色的记忆;饱经风霜的乌黑双手诉说着苦难和无奈。

小运铎踏上的是一条常人难以想象的生活道路。

回忆一下他的第一次劳动,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他的这种生活体验吗?(从学生的回答中选一个,板书:艰难。

)出示课文最后一段话:从此我走上艰难的生活道路。

齐读。

3.播放手机精彩的导学作业二、自主研读,体味艰难(一)读读课文8—15自然段,划划句子,看谁能把这种“艰难”找出来并说说感受?1、生自主读书,找划句子,思考"艰难",做批注。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劳动的开端第二三课时 浙教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劳动的开端第二三课时 浙教版

第2课时教学目标1、阅读第二、三、四段,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句。

2、准备复述第一次挑煤的经过。

3、通过有感情地朗课文,激发学生情感。

教学过程1、学习课文第二段。

(1)自由朗读课文第二段,用“~~”划出表示”我“家很穷的句子。

(人瘦处像猴子;没有灯笼,连火把也没有。

)(2)“我”为了解除全家人饥饿,所以决心去挑煤,可挑煤工人的生活是怎样的呢?(出示比喻句:工人……又像狗一样把煤从窑里拖出来。

)(3)讨论体会这一比喻句,想一想这个比喻句写出了什么。

(4)分角色朗读“我”与“小赵”的对话。

2、学习课文第三段。

(1)快速朗读课文第三段,划出这一段的重点句。

(2)说说“我”从哪些亲身感受中体会到这个道理。

学生划出有关要点。

(3)出示比喻句“我忽然掉下来,好像落在万丈深渊里”。

体会这句话写出了什么,实质上是在指谁。

(4)朗读小结。

3、学习课文第四段。

(1)用低沉、缓慢的语调朗读课文第四段,读出“我”生活的艰难。

(2)朗读后划出表现“我”生活的艰难的句子。

(3)小组讨论课后练习2中的后两个比喻句,说说这两个比喻句写出了什么。

4、准备复述提纲:(1)思考第一次挑煤的过程哪几个自然段应该讲得详细,哪几个自然段应该略去不讲;〔2〕按时间顺序将第一次挑煤的过程列提纲。

5、作业:作业本第3、4题。

第3课时教学目标1、简要复述第一次挑煤的经过。

2、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分辨课文的详略。

教学过程1、看提纲,同桌互相复述第一次挑煤的经过。

2、指名复述,其他同学进行评议,教师指点复述时重点抓住反映“艰难”的地方,讲得详略一点。

形容词、比喻句可以简略。

3、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1)读课文最后一段,联系上下文说说文章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2)第一次挑煤与第二次挑煤相比,作者详写了哪一次挑煤?为什么这样处理?4、指导学生看课前的“学习提示”明白分辨课文详略的作用。

及分辨课文详略的方法。

5、作业:作业本第5题。

动身挑煤“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

浙教义务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劳动的开端

浙教义务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劳动的开端

浙教义务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劳动的开端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劳动的开端,知道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劳动的热爱和尊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劳动的开端,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思考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培养他们的合作交流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材:浙教义务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2.音视频材料:有关劳动的视频。

3.实物材料:手工工具、材料。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0分钟)1.教师出示一幅关于农田劳动的图片,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这些人在做什么?”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其他与劳动相关的图片,让学生描述图片中的劳动场景和人们的劳动内容。

第二步:呈现(10分钟)1.教师让学生观看一段有关劳动的视频,视频中展示了不同的劳动场景和劳动方式。

2.学生观看视频后,教师提出问题,“你们从视频中学到了什么?劳动对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

第三步:探究(20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劳动形式(例如种田、缝纫等),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这种劳动是怎样开始的?–人们为什么要进行这种劳动?–这种劳动对社会有什么影响?2.学生充分讨论后,每个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第四步:总结(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各组的讨论结果,了解不同劳动的开端,以及劳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教师总结课堂内容,重点强调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第五步:拓展与应用(15分钟)1.教师提供一些劳动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并分组讨论。

2.学生完成讨论后,教师选择几个问题进行展示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劳动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不同行业的劳动分工。

第六步:作业布置(5分钟)1.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以“我的劳动经历”为主题,写一篇文章,描述自己身边或家庭中的劳动经历,最低要求300字。

《劳动的开端》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劳动的开端》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劳动的开端》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要点:1、教学文章1---9自然段,深入体会“我”的个性特点。

2、写片断:展开想象,把“我”第二次挑煤的过程详细生动地写下来。

3、简介作者及作品。

教学过程:一、学习1---9自然段1、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的脑海中都会出现一个坚强的苦难少年的形象。

上了这堂课后,我们将会对他有更加深入地了解。

请大家自由读课文1---9自然段,思考一下他还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找到课文有关依据来谈一谈。

2、学生自由读文,边读边思考。

3、交流讨论,并随机练习朗读。

1)看着一家人挨饿,我心里像油煎一样。

我要用劳动来解除饥饿的威胁。

(说明“我”虽只有12岁却很懂事。

)“油煎”是什么?(把东西放到沸腾的油锅里煎炸。

)“心里像油煎一样”比方的是怎样一种情景?(把心放到沸腾的油锅里煎炸。

)从这样的比喻里你感受到“我”看着一家人挨饿,心里------(很难过) 随机练习朗读。

2)“我”看见比我大点儿的穷孩子都去挑煤,也打算靠自己的力气去挣几个小钱。

(也说明我很懂事)“比我大点儿“说明什么?(我是挑煤孩子中年龄最小的。

)“我”在做此打算之前知道挑煤工作的辛苦吗?从哪里看出来?(指名交流。

)同样辛苦的还有什么工作作者也写到了?(挖煤)找到有关句子读一读。

(指名读)读后问:作者在这里把挖煤工人比作什么?(狗)从这个比喻中大家感受到了什么?(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苦难)师:是啊,从“我”的背后我们还可以看到一大群人,那就是千千万万挣扎在生死线上的劳动人民。

(随机练习朗读)3)“我的力气大得很。

不信,咱们俩摔跤试试!”(说明我很好强。

)“我”的力气真的大得很吗?(不是)师引读小赵的话。

师:在小赵眼里,我只不过像个猴子而已,他根本不想跟我比。

而我呢,为了能让小赵带上我去挑煤,我都不惜与已干挑煤苦活的小赵摔跤,足见我的好强。

4、师小结:从全文来看,文中的“我”是一个多么坚强、懂事、好强的孩子啊!二、写第二次挑煤的具体过程1、师:“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尽管第一天挑煤以失败告终,但第二天他愣是凭着坚强的个性,克服了无数困难,将那担能换几个小钱的煤挑到了车站。

《劳动的开端》第二课时课堂实录_教案教学设计

《劳动的开端》第二课时课堂实录_教案教学设计

《劳动的开端》第二课时课堂实录一、检查生字,回顾课文内容师:今天上什么课,大家知道吗?生:知道,劳动的开端。

师:上过吗?生:上过。

师:张老师已经给大家上过一节了。

那谁来说说上节课做了些什么?学了些什么?生1:我们把课文的层次分了出来,概括了每层内容的意思。

还学习了一些文字里面的东西。

生2:学习了分段的方法。

师:生字学了吗?生:学了。

师:看来同学们能够记住上一节学的东西,这很好。

一定不能这节课学了,下节课就忘了。

你们已经学了生字,现在能不能来写一写生字呢?生:能。

师:我找一个同学来念一念上一节课学的生字,找两位同学到黑板上写一写,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写一写。

(学生听写生字,老师巡视。

)师:我看了一下,真不错,错的很少。

现在能坚信自己全部写对的举手。

(学生举手示意)师:没有全部写对的同学觉得有问题没有?生:有。

师:有问题,但不要看得太重。

第一节课学了,第二节课就要考,有点问题很自然嘛!现在请大家拿出书来,自己对照检查一下。

看看哪些字没有写正确,把不会写的字再写一写。

(学生对照书本自我检查)师:刚才有个同学说上一节课张老师引导同学明白了文章的意思。

我还要考一考,你们知道这篇文章说了一件什么事情吗?谁来概括一下。

师(观察,发现举手的同学不多)有些同学一时没想到,请再想一想,自己先说一说,然后我再请一个同学来说。

(学生思考练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师:想到了吗?(观察,发现举手的同学比例还是不大)还有些同学没想好。

那同桌之间先相互说一说。

(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教师巡视发现学习有困难的同学。

)师:(到一桌有困难的学生面前)好,我们请这桌同学来说。

来,(指一位同学)你先说,(对另一位)你补充怎么样?生1:主要写了吴运铎12岁……师:他说的“主要写了”,这话一开始就说得不错呀!他是准备概括的,所以用“主要写了”。

好,你接着说。

生1:主要写了“我”12岁那年,因为我家太穷,所以我要用劳动来解除饥饿的威胁。

师:这是原因,他做了什么事呢?生1:他去挑煤。

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劳动的开端》教学设计之二

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劳动的开端》教学设计之二

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劳动的开端》教学设计之二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能分辨课文的详略,更好地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2.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理解15个词语的意思,能用大概、威胁、一不留神造句。

3.理解课文中4个比喻句表达的意思。

4.能按提纲简要复述第;一;天挑煤的经过。

5.了解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艰难生活,感受我自强自立、刻苦磨炼自己的坚强意志。

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重点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能分辨课文的详略。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4个比喻句表达的意思。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学习生字新词。

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

教学课文第1、2两段。

一、揭示课题。

简介吴运锋爷爷及他小时候家中的生活困难情况,告诉学生本课节选自吴运铎爷爷所写的传记《把一切献给党》。

出示课题,理解:开端,开头的意思。

二、认读字词。

认读本课的生字和少数新词,扫清阅读障碍。

注意本课几个多音字的读音:挑(tiāo)脚、得(deacute;)了吧、半夜就得(děi)动身、落(lagrave;)在后头。

三、初读课文,分段。

1.初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抽答,说出各段的起讫点和各段的主要意思。

2.师生讨论,第9自然段应归第二段还是第三段,讲明理由。

3.讨论其他分段方式,合理的,教师予以肯定。

四、感情朗读第一段,理解揭不开锅的意思,体会像油煎;一;样是写我心里焦急的程度,说出这是用什么来比什么。

五、1.抽读第二段,生用笔划出本段两个最能反映旧社会煤矿工人工作条件极端恶劣,生命没有保障的句子,齐读。

师生讨论,联系其中的关键词语理解旧社会穷苦的煤矿工人连狗也不如的艰难生活。

2.分角色朗读我找从小在一块玩的小赵商量准备半夜就走路这部分课文。

提问:小赵说我像个瘦猴子,说明我身体怎么样?这跟第一天挑煤有什么联系?(说明我又瘦又小,更能说明第;一;天挑煤的艰难,为表达中心服务)。

3.这部分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家里穷,劳动条件差?(生默读本段的最后小节,按提问要求划出没有灯笼、没有火把、找了些用过的油棉纱、擦过机器油等词句,抽答)。

六年级上语文教案-劳动的开端(2)_浙教版

六年级上语文教案-劳动的开端(2)_浙教版

六年级上语文教案-劳动的开端(2)_浙教版课时目标了解作者第一次挑煤的艰巨赏析重点句子、反复品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是一个明白事、勤劳、坚强的小孩[来源:ZXXK]教学重难点:体会第一次挑煤的艰巨教学安排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小孩们,今天我们连续学习《劳动的开端》这一课。

谁能概括一下那个故事的要紧内容?二、破题深入,初步明白得课文。

你的回答告诉我你是一个读书专门认确实小孩。

小孩们,让我们一起再读题目(读)。

课文中有一句话照管了题目,是那一句?生:从此,我走上了艰巨的生活道路。

(板书)不错,确实是这句,齐读这句话(读)。

你是如何样明白得这句话的?生:我从那时候开始走上了打工赚钱的道路。

“我”指的是?生:吴运铎“从此”是指?生:从我第一次挑煤开始。

“艰巨”是什么意思呢?[来源:学。

科。

网]生:艰巨确实是专门的困难、困难。

你所明白得的“生活”是什么呢?生:我所明白得的生活确实是衣食住行。

那你的生活是如何样的?生:我的生活是专门幸福的。

有好吃的,漂亮的衣服,出门能够坐车,还有爸爸妈妈疼爱我,周围的人都关怀我。

那当时的吴运铎小小朋友过的是如何样的生活呢?生:当时的吴运铎家里穷得都揭不开锅。

什么叫揭不开锅?生:确实是没米做饭了,全家都吃不饱。

生:他们只能喝野菜粥。

还要受欺负。

说得太正确了!你还能看出当时的穷人过的是如何样的生活吗?生:工人进出连腰都伸不直,像狗一样······把煤从窑里拖出来。

说说你对那个比喻句的明白得。

生:当时的人民专门苦,就像狗一样,说明地位之低下,劳动环境之恶劣,而且窑主随便挑个地点,挖个斜洞就叫人下去采煤了。

想象一样,人们像狗一样爬到里面去,又像狗一样爬出来,那个比喻是多么生动形象啊。

因此,作者从此(生接读)——我走上艰巨的生活道路。

这确实是他(读题):劳动的开端!而如此的劳动是(生接):艰巨的。

到底艰巨在哪呢?现在请你们翻开书,认真阅读第四到第二十八自然段,找出描写作者挑煤艰巨的句子,反复品读,批注你的感悟。

六年级语文上册劳动的开端教案1浙教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劳动的开端教案1浙教版

劳动的开端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详写和略写的作用,能分辨课文的详略。

“磅、赌”两个生字,明白得“要挟”等11个词语。

3.明白得课文中4个比喻句表达的意思。

4.能按提纲简要复述第一次挑煤的通过,了解旧社会穷人苦难的生活。

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新词,读准多音字在词语中的读音。

3.理清课文顺序,给课文分段。

4.明白得第一段比喻句的意思,归纳段落大意。

5.了解旧社会穷人苦难的生活。

教学进程:一、解题激疑,揭露新课1.“开端”是什么意思?“劳动的开端”是什么意思?今天,咱们就来学习第19课《劳动的开端》。

2.读了课题,你产生了哪些疑问?这是一次什么样的劳动?作者何时去参加劳动的?什么缘故把这次劳动称为“劳动的开端”?通过这次劳动反映了什么……二、简介作者,了解背景吴运铎,1917年生,祖籍湖北武汉,生于江西萍乡。

早年曾在安源煤矿当矿工。

全国抗战暴发后,吴运铎不远千里,奔向皖南云岭,1938年参加新四军,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历任新四军司令部修械所车间主任,淮南依照地子弹厂厂长、军工部副部长,华中军工处炮弹厂厂长,大连联合兵工企业引信厂厂长,株洲兵工厂厂长,中南兵工局第二副局长,机械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五机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顾问等职。

是全国总工会第八、九、十届执行委员,第三届共青团中央委员。

他心系兵工,为人民兵工事业无私奉献。

在淮南依照地时因陋就简,率领职工自制土设备,扩大了枪弹生产。

还主持设计研制成功枪榴筒,参与设计制造37毫米平射炮和按时、踏火等各类地雷,为提高军队火力做出了奉献。

在生产与研制武器弹药中多次负伤,失去了左眼,左手、右腿致残,通过20余次手术,身上还留有几十处弹片没有掏出,仍以顽强毅力战胜伤残,坚持战斗在生产第一线。

他说:“只要我活着一天,我必然为党为人民工作一天。

”1951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和全国总工会授予他特邀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并将他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

浙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劳动的开端》教学设计

浙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劳动的开端》教学设计

浙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劳动的开端》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1 教材内容本教学设计的教材为浙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第三单元的《劳动的开端》。

本单元主要内容如下:•第一课作业打磨工•第二课力争上游的小鸟•第三课水磨石雕刻家•第四课掘金者的快乐•第五课古代的劳动1.2 教学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劳动的重要性,了解各种劳动的形式;•培养学生勤劳、诚实、创新、勇敢、团结协作等品质,激发学生劳动的热情和创造的欲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述和写作能力,训练学生细品文本,明辨是非,审美品位和文化修养。

二、教学重点理解各种劳动的形式;培养学生勤劳、诚实、创新、勇敢、团结协作等品质。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勤劳、诚实、创新、勇敢、团结协作等品质。

四、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读写互动法、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导入第一篇课文《作业打磨工》。

教师可以使用图片或视频等多种形式,介绍一些目前流行的作业或手工艺,在此基础上,引出“劳动”的概念。

•导入第二篇课文《力争上游的小鸟》。

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介绍小鸟孵蛋的全过程,引领学生了解劳动不是人的专利,也有动物在劳动。

5.2 学习新课•学习第一课《作业打磨工》。

教师在课前,让学生听课文录音,掌握课文大意,随后老师逐段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内容。

•学习第二课《力争上游的小鸟》。

同样的方式,教师让学生自主阅读,了解小鸟孵蛋的整个过程。

•学习第三课《水磨石雕刻家》。

教师展示一些雕刻作品,让学生感知雕刻的美。

通过观看视频,理解“无铅不成军”的含义。

•学习第四课《掘金者的快乐》。

同样是由教师引领学生,让学生明白勤劳致富的道理。

•学习第五课《古代的劳动》。

通过儿童文学,让学生认识劳动在古代的重要性以及人民在劳动中的智慧和勇气。

5.3 学习过程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课文内容,设计一些任务,让学生对课文深入思考、分析。

5.4 课后作业•自己制作一个作品,展现自己的巧手和创意;•写一篇关于父母的劳动的感悟;•通过互联网搜索,并收集信息,撰写一篇关于古代劳动的是非论述。

(五年级语文教案)《劳动的开端》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教案)《劳动的开端》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劳动的开端》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五年级语文教案教材简析:《劳动的开端》节选自吴运铎的自传《把一切献给党》。

课文继续了作者童年时代在煤矿挑煤的苦难生活,反映了旧社会穷人到那里都要受欺侮的黑暗现实,同时也表现了穷人孩子自强自立,刻苦磨砺的坚强意志,其中10—29自然段紧扣课题,详细地继续了作者在第一次挑煤的过程中所受的苦难。

设计理念: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整体把握的能力。

整体把握主要相对于琐碎的分析而言的。

本教时在球形设计原理的指导下,紧紧抓住重这一球心来进行教学设计,力求以精问代替多问,以学生的自主实践代替烦琐的讲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性,进而提高学生整体把握的能力。

2、《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

本课以“哪些原因令我肩头的担子如此沉重?”为探究点,引导学生在充分自主阅读与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共同探究造成担子沉重的种种原因,从而体会我受到的苦难。

在探究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把握探究的方法、探究的内容、探究的流程,教师通过适当的评价来加以调控。

教学目标:1、围绕“艰难的挑煤之路”尝试探究,研读课文的10—29自然段(第一天挑煤),逐步加深对“我”所受苦难的认识。

2、激发学生用个性化的朗读来表现自己的感悟,培养语感。

3、根据“我”回家后与母亲的对话,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我”的坚强。

教学重点:围绕问题探究,读悟有关句子,体会“我”所受到的苦难。

教学难点:体会“我”的坚强。

教学过程:一、由图入手看图“说”艰难1、复习: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能说说吗?谁来说说“我”的家庭状况?2、出示课文插图,同学们请认真看这幅图,说说你从图中什么地方,感受到了什么?(瘦小、草鞋、羊肠小道、托着扁担、有的同学说他长得面黄肌瘦,身子是皮包骨头;有的说他穿着补了又补的衣衫,脚下是破草鞋;有的说他家很穷,否则小小年纪也不会出来干重活了;有的说山路难走,小男孩挑得煤很重,扁担快把他压扁了;也有的说他很坚强,小小年纪就这么懂事……同学看了后,都觉得他很可怜,同时显得很坚强。

《劳动的开端》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_1

《劳动的开端》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_1

《劳动的开端》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本文是关于《劳动的开端》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教学理念:《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整体把握的能力。

因此,应该培养语感,穿透语言的模糊性,读出文字背后蕴含的信息,感受语言的精妙;引发思考,把文章中心,转化为有价值的问题或活动,落实“课堂真正的主体是思维的主体”这一教学理念。

教材分析:《劳动的开端》是一篇表现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艰难生活的文章,作者吴运铎根据自己的战斗经历写成传记《把一切献给党》,本课就是节选于本书。

从课文中可以感受“我”自强自立、刻苦磨炼自己的坚强意志。

学情分析:文中所写的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苦难与学生所处的幸福生活相去甚远,学生很难理解,因此,课前引导学生收集查找有关资料,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读课文,多感悟。

这篇课文是学生所学的课文中最长的一篇,如何引导学生把文章读短,读透,进行简要复述是需要着重进行的训练。

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能分辨课文的详略,更好地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2、理解课文中4个比喻句表达的意思。

3、能按提纲简要复述第—天挑煤的经过。

4、了解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艰难生活,感受我自强自立、刻苦磨炼自己的坚强意志。

教学重难点: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能分辨课文的详略,理解课文中4个比喻句表达的意思。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作者简介、课文背景介绍学生:预习课文、查找相关资料教学策略与手段:以读为主,培养语感,穿透语言的模糊性,读出文字背后蕴含的信息,感受语言的精妙。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初步感受“艰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吴运铎小时候是一个非常懂事的孩子,12岁与我们一般年龄,本该属于无忧无虑的年纪,却要开始用稚嫩的双肩来承担起养家的重任了。

看着画面,听读课文,(课件展示)想想作者的第一次劳动,留给自己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二、精读课文,研读艰难1、课文写了作者几次挑煤?详写的是哪一次?2、快速默读课文:想一想文章第几自然段到第几自然段是写“我”“第一次挑煤”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动的开端》学案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阅读课文,理解内容,了解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艰难。

方法与过程:
(1)在自学中解决生字的读音和字形。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理解课文,了解作者第一次挑煤的经过和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艰难。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艰难,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旧社会黑暗势力的痛恨。

(2)培养对劳动的热爱。

二、预习过程
1.有关劳动的名人名言
只有人的劳动才是神圣的。

——高尔基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
我觉得人生求乐的方法,最好莫过于尊重劳动。

一切乐境,都可由劳动得来,一切苦境,都可由劳动解脱。

——李大钊
劳动是一切知识的源泉。

——陶铸
2.搜集有关劳动的名人名言,使用“手机”拍照,分享给全班同学
3.读课文,与同学交流:
(1)“我”第一次挑煤的经过是难忘的,是刻骨铭心的,半夜
就,
天亮后,午后,太阳落山了,。

“我”的“劳动开端”就这样开始了。

(2)“……原来桌子被人抽掉”,你怎样理解“抽掉”这个词语?
(3)课文中有好多比喻句,选择你喜欢的,摘抄两句。

我也会写个比喻句:
(4)再读课文,你想对文中的“我”说些什么?或者通过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