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6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3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特点:
1.起源早,以农手为基础,始终是自然经济的补充,不 占主导地位。 2.受重农抑商政策影响,商业活动受官府控制,逐步突 破时空限制,官营、专卖长期存在。 3.城市商业不断繁荣,城市经济功能逐渐增强。边境、 对外贸易繁荣。 4.货币丰富:由物物交换到金属货币,北宋:最早的纸币。 明代白银的广泛使用,促进了商业资本的积聚。 5.商人组织:由官商到私商,明清现以地域为纽带的大 商帮。但商人的社会地位始终低下。 6.场所变化:城市到农村;先定时空后打破
二牛二人
二牛三人
二牛一人
一牛一人
犁的改进 直犁到曲辕犁
汉
唐
直
曲
辕
辕
犁
犁
犁评“进之则箭下, 入地也深;退之则 箭上,入地也浅”
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演变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1)制作材料:
骨、木、石
青铜、铁
(2)制作方法:
打制、磨制
金属冶炼、铸造
(3)使用的动力:
人力
畜力
自然力(风力、水力)
(4)农具种类:
东汉技术趋于成熟
青瓷熊形灯
白瓷公道杯
唐 南 青 北 白
白瓷凤首瓶
越窑青瓷莲花碗
宋代:制瓷技艺大放异彩,名窑不断涌现
元代景德镇,全国制瓷中心(青花瓷器)
【元】青花鱼藻凸花牡丹大盘 【元】景德镇窑青花缠枝牡丹纹瓶
明洪武——景德 镇窑釉里红四季 花卉纹瓜棱罐
明宣德——青花瓷器
清康熙珊瑚红珐琅彩 莲纹碗
小农经济与自然经济
小农经济:以土地私有制为基础,以家庭为基本单位
的个体农业经济。其性质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自然经济:为满足生产者或经济单位本身需要而生产的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6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3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课件 人民
(3)唐代:水路和陆路商业繁荣。
(4)宋元:海外商运发展迅速,北宋时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 币“__交__子____”。
(5)明清 ①在京城、省城和大商埠出现了_会__馆_____。 ②出现按地域结成的__商__帮____,如晋商和徽商。
2.“市”的发展 (1)秦代:对“市”进行严格管理。 (2)汉代:进行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_管__理___机__构__。 (3)南北朝:“_草__市_____”出现,政府设“草市尉”,实行行 政管理。
(3)商人组织的变化:由最初的亲缘关系发展为地缘关系和业 缘关系的组织。如明清时期的晋商和徽商。 (4)商人地位的变化:由社会地位低下到宋元明清时期社会地 位的有所提高,但是古代士农工商等级观念始终没有改变。
专题六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3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
专题六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考纲要求] (1)商业的发展 (2)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 政策
考点一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1.商业活动 (1)先秦 ①商代:商业初步发展。 ②西周:交易日益频繁,__货__币____需求数量增加。 ③春秋战国:出现富足的巨商和繁荣的商业中心。 (2)汉代:商运活跃,商人成为最为活跃的人群之一。
史料一 古代的“城”是统治者居住的地方,是政治中心, “市”是商品交换的场所,最初只是城内很小一部分。一个 城市的重要性取决于它在政治体系中的地位。 史料二 皇城之南,东西十坊,南北九坊;皇城之东、西各 十二坊,两市居四坊之地;凡一百一十坊。凡市,以日中击 鼓三百声而众议会,日入前三刻,击鼓三百声而众以散。
段
史料主旨
解读信息
①“皇城之南,东西十坊,南北九坊……日入前三刻,
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6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3讲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教师用书人民
第13讲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考点1|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NO.1识记——主干梳理·知识自查一、商业活动——富商大贾周流天下1.先秦(1)商代:商业初步发展。
(2)西周:交易活动日益频繁,货币需求数量增加。
(3)春秋战国:出现富足的巨商和繁荣的商业中心。
2.汉代商运活跃,商人成为最为活跃的人群之一。
3.唐代(1)水路:商船中有所谓“俞大娘航船”。
(2)陆路:服务于商运的客舍、邸店、车坊等辅助性经营场所生意非常兴隆。
4.宋元海外商运发展迅速,北宋时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5.明清(1)在京城、省城和大商埠出现了会馆。
(2)出现按地域结成的商帮,其中晋商和徽商势力最大。
二、“市”的发展南北朝“草市”出现,政府设“草市尉”,实行行政管理唐朝乡村集市“草市”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夜市”比较繁荣宋朝“市”突破了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草市”已具备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1)“市”是指城市中集中贸易的地点或场所,前期有时间和地域上的限制,同时受到官府的直接监管,这种情况到宋朝时发生改变。
(2)“草市”主要是指在农村交通便利的地方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打破了“市”的地域限制。
(3)“夜市”打破了政府对“市”的时间限制。
(4)“晓市”即早市,也打破了政府对“市”的时间限制。
三、商业都会的崛起1.战国有的城市已出现称作“市井”的商业区。
2.汉代以繁荣的“市”为重要标志的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已经形成。
3.唐代(1)除长安、洛阳的商业最为繁荣外,还有扬州。
(2)江南地区的经济中心杭州、湖州成为商业发达的都会。
4.宋代都市商业繁盛,有夜市、晓市及定时一聚的庙会集市。
5.清代(1)乾隆时期的苏州,财富“甲于天下”。
(2)名镇有盛泽镇、汉口镇及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等。
[轻巧识记]古代城市的发展演变,西周至唐NO.2理解——史料研习·史论归纳1.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变化史料一①海客乘天风,将船远行役。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6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3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教师用书
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6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3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教师用书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6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3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教师用书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6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3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教师用书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6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3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教师用书新人教版时空坐标单元主旨(1)古代中国农业世界领先,精耕细作、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古代中国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历史悠久,三种经营模式并存发展。
明朝中后期,在民营手工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古代中国商业不断发展。
两宋时期,城市中商品交易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被打破,商业空前繁荣;对外贸易也得到发展。
明清时期,统治者继续执行“重农抑商”政策,同时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抑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中国逐渐在世界大潮中落伍.考点1错误!发达的古代农业NO。
1识记——主干梳理·知识自查一、生产技术—-由粗放生产到精耕细作1.耕作方式(1)刀耕火种:原始社会使用石刀、石斧、石犁,依肥力变化而迁徙。
(2)石器锄耕: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农具,但很少使用,主要工具仍是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
(3)铁犁牛耕时期工具发展状况(1)春秋战国时期:使用当时世界上先进的耕作方法——垄作法。
近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6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3讲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应考能力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6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3讲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应考能力提升人民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6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3讲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应考能力提升人民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6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3讲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应考能力提升人民版的全部内容。
第13讲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2014·高考全国卷Ⅰ)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咸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
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C.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知识定位】本题考查清初海外贸易的发展。
【素养解读】全国卷高考命题注重考查学科核心素养,本题考查“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具体解读如下:本题考查方法指导时空观念根据“清初实施海禁前”的时间提示,可以看出这描绘的是清初中国的对外贸易历史解释由材料信息“市井贸易,咸有……所在皆有”可知外国货物及外国银钱在清初中国的情况,由此判断中国在对外贸易中的地位【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原意。
题干材料反映了清初实施海禁以前,中外贸易在民间的表现,虽然外国货物在中国很少,但外国银钱已在民间流行开来,体现了中国货物出口增多,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居于优势地位。
题干材料无法体现外来货币是否干扰了中国市场,排除B项。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2专题六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3讲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课件
[素养 1—时空观念]
[素养对接·融会贯通]
[素养 2—史料实证] ►探究 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 史料一 皇城之南,东西十坊,南北九坊;皇城之东、西各一十二坊,两 市居四坊之地;凡一百一十坊。
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 散。
——《唐六典》
史料二 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 处,通晓不绝。
答案
三、对外贸易 1.表现 (1)西汉:由于开通陆上及海上丝绸之路 ,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 (2)唐朝:广州成为外贸重要港口,政府设 市舶使 专门管理外贸。 (3)两宋: 海外贸易 税收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 (4)元朝: 泉州 成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 (5)明清:实行闭关锁国 政策,对外贸易逐渐萎缩;清乾隆之后,由政府 特许的“ 十三行 ”,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答案
2.特点 (1)形式:以 朝贡贸易 为主,通过朝贡和赏赐完成交易。 (2)目的: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 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的 需求。 (3)趋势:由对外开放、外贸兴盛到明清时期渐趋萎缩 。
答案
3.古代丝绸之路 (1)陆上丝绸之路:这条丝路由西汉汉武帝时的张骞首次开拓,但西汉末 年在匈奴的袭扰下,丝绸之路中断。东汉时的班超又重新打通并将这条线 路首次延伸到了欧洲罗马帝国。以长安(今西安)、洛阳为起点,经甘肃、 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 (2)海上丝绸之路:又被称为“海上陶瓷之路”“海上香料之路”。其航 线主要有东海起航线和南海起航线。东海起航线由中国沿海港口去往朝 鲜、日本。南海起航线由中国沿海港口去往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和东非 沿海诸国。
C.“昔在建城市,盐酒昼夜宣”
D.“多稼村村过,垂杨店店迎”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6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高三一轮总复习
史料三
③汉代关中地区水利工程
高三一轮总复习
史料四 《尚书· 禹贡》据称是夏朝的古文献,这一先秦文献将当时认识到 的黄河与长江流域分为九个大的区域即“九州”,该文献根据适合农业与否, ④将各地土壤分为上上至下下九个等级,称以渭河平原为中心的雍州“厥土惟 黄壤,厥田惟上上。”
高三一轮总复习
高三一轮总复习
高 考 三 大 能 力 培 养 学 科 两 大 素 养 讲 练
高 考 主 题 知 识 串 讲
课 时 限 时 训 练
高三一轮总复习
农业经济 手工业经济 商业经济 经济政策 (1)古代中国以农 (1)古代中国商业 (1)古代中国纺织 (1)重农抑商是古代中国历 立国,农耕文明 与农业、手工业的 业、陶瓷业和冶铸 代封建王朝推行的最基本 长期居于世界先 发展紧密相连,相 业生产长期领先 的经济政策。前期促进了社 进水平,精耕细 辅相成。城市、 世界,产品享誉海 会经济的发展,后期严重阻 作是我国传统农 “市”和商人等 内外 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单 主要表 业经济的一个基 商业元素不断发 (2)在自然经济时 (2)明清时期的“海禁”和 元 现 本特征 展 代,官营、家庭和 “闭关锁国”政策不仅阻 概览 (2)小农经济是我 (2)古代商业长期 民营手工业三种 碍了中国海外市场的开拓, 国古代农业生产 受到“重农抑 经营形态并存,官 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而且 的基本模式,是 商”政策的压制, 营手工业占有特 使中国与世隔绝,未能促进 中国古代文明的 始终作为农耕经 殊地位 生产力的发展 经济基础 济的补充而存在 中国古代文明是典型的农耕文明,以精耕细作的农业为基础,手工业和商业依附于农 主旨 业,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农耕文明的典型特点 方面
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必修 第6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3讲
商 朝时已烧制 ____
出原始瓷器 东汉烧出成熟的 青瓷 北朝烧出成熟的 白 ________ 瓷
秦汉
力鼓风冶铁工具 ——水排
魏晋南北 南北朝时发明 灌钢 朝 ________ 法
时期 隋唐
冶金业 ——
制瓷业
纺织业
波斯 的 唐朝形成南青北 吸收________
白两大制瓷系统 织法和图案风格 宋代瓷窑遍布各 地, 出现了五大名 窑 吸收了花鸟画中 的写实风格
史料三
史料四 《尚书· 禹贡》据称是夏朝的古文献,这一先秦文献 将当时认识到的黄河与长江流域分为九个大的区域即“九 州”,该文献根据适合农业与否,将各地土壤分为上上至下 下九个等级,称以渭河平原为中心的雍州“厥土惟黄壤,厥 田惟上上。”
史料主旨
解读信息 “畎亩之勤”→牛耕技术出现
史料一:春秋时代出现
2.影响因素 (1)有利因素 ①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使用,如铁器、牛耕的普及。 ②农民自身的因素: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积极性高; 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③封建政府的扶持;采取重农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 持小农经济。
(2)不利因素 ①自耕农经济规模小、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 力,抗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十分薄弱。 ②由于自耕农经济规模小和条件简陋,古代农业始终维持着 简单再生产水平,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 ③封建政府统治腐朽、剥削沉重及社会动荡。
【图解历史】 封建土地制度及其影响
古代中国耕作方式的演变 史料一 夫范、 中行氏„„将耕于齐, 宗庙之牲为畎亩之勤。 ——《国语· 晋语》 史料二 战国时《吕氏春秋》总结了利用土地的十大问题, 内容涉及整地、用地、改土、耕作、保墒、除草、通风、生 长、健壮、高产等方面,一一形成较为深刻的技术认识。 ——李群《农业科技史》
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六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3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课件
图片型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1. “审”。首先审图,要认清图片包含的要素和表 达的意思;其次审注,注的内容对图起补充或解释的作 用,有助于理解图的深层寓意。
2.“联”。抓住图片中的文字、数据等关键信息, 将题目与教材相关内容相联系,以准确判断答题的重点 和方向。 3.“甄别”。一些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并不完全符 合历史事实,甚至与历史事实相背,因此审图和解读时 要注意甄别,以免产生错误的认识。
解析:由“宁可少好,不可多恶”可看出作者的目 的是反对粗放式的滥种,要求把每一块土地达到最理想 的产出,故 A 项正确;大土地所有制的产生是封建制度 的必然结果,故 B 项错误;一家一户的生产单位恰好适 合在有限的土地上精耕细作,与“抑制农业的进步”不 符,故 C 项错误;
在北魏时期, 人地矛盾还没有达到尖锐的程度, 故D 项错误。 答案:A
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 170 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 一时期④苏州民机不少于 3_400 张。“家杼轴而户纂组, ⑤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 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2.依据史料二、三,概括古代小农经济有哪些显著 的特点。 提示: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担负沉重的赋税 徭役,土地兼并严重,具有脆弱性。
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及影响因素 1.基本特点。 (1)分散性: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一家一户分 散经营。 (2)封闭性: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 自给自足,除盐铁外,一般不外求。
史料三
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
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 „„古者税民不 过什一„„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 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汉书· 食货志》
2018高考历史人教版第一轮复习课件:整合6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单元整合· 优化提升
网络构建
时空定位
主线突破
素养提升 素养提升
对应训练 (2014 安徽黄山质检)中国古代某土地制度
单元整合· 优化提升
主线一 主线二
网络构建
时空定位
主线突破 主线突破
素养提升
2.古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 (1)客观环境 :统一稳定的政治局面,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客观环 境。 (2)政治条件 :前代农民战争推动后继王朝调整统治政策,而且政策具有 连续性。 (3)科技条件 :生产工具的改进、水利的兴修、历法的进步、外国先进 技术的引进等,成为经济恢复发展的推动因素。 (4)国内外交流条件 :国内各民族各地区间的互相交流、相互学习、中 外交往的加强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5)群众条件 :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
单元整合· 优化提升
网络构建 网络构建
时空定位
主线突破
素养提升
单元整合· 优化提升
网络构建 网络构建
时空定位
主线突破
素养提升
单元整合· 优化提升
网络构建
时空定位 时空定位
主线突破
素养提升
单元整合· 优化提升
主线一 主线二
网络构建
时空定位
主线突破 主线突破
素养提升
主线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特点及发展原因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单元整合· 优化提升
网络构建
时空定位
主线突破
素养提升 素养提升
解析:材料反映了商鞅变法重农抑商的政策。鼓励农民努力耕织,有利 于保证农业生产的发展,① 正确;军功爵制有利于废除世卿世禄制度,但材料 无法体现,② 错误;重农抑商政策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有利于国家对人民的 控制,③ 正确;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抑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了经 济发展,④ 正确,故选 D 项。 答案:D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6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6-13 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
6-13 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9·清华大学高三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测试)据宋代《东京梦华录》记载,商业性的行会称为“行”“团”或“铺”。
政府要求“诸行百户,衣装各有本色,不敢越外”,因此“街市行人便认得是何色目”。
宋代诸行会所穿衣着反映了( )A.重农抑商政策有松动B.政府对商业管理较严C.坊市制度已不复存在D.商品经济空前地繁荣解析:据材料“商业性的行会称为‘行’‘团’或‘铺’。
政府要求‘诸行百户,衣装各有本色,不敢越外’,因此‘街市行人便认得是何色目’”可以得出宋代诸行会所穿衣着反映了政府对商业管理较严,B项正确。
答案:B2.(2018·某某中原名校高考预测金卷)《元史》记载,1278年诏谕某某行省:“诸蕃国列居东南岛屿者,皆有慕义之心,可因蕃舶诸人宣布朕意,诚能来朝,朕将宠礼之,其往来互市,各从所欲。
”由材料能够直接得出( )A.元朝时期对外贸易十分兴盛B.周边各国非常崇尚中华文明C.东南沿海成为元朝重要财源地D.当时政府积极鼓励对外贸易解析:据材料“诚能来朝,朕将宠礼之,其往来互市,各从所欲”可知,元朝皇帝为外来贸易提供条件,D项正确。
答案:D3.(2019·某某永州一模)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明朝商人虽然也遵循商品经济操作层面的规律,但并不完全以追逐最高利润为其终极目的。
他们也以读书做官、富贵双赢为人生终极目标。
这说明明朝( )A.商品经济的发展影响商人的价值取向B.传统观念对商品经济发展有负面作用C.科举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政治权力对商品经济发展有压制作用解析:据材料“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明朝商人并不完全以追逐最高利润为其终极目的。
他们也以读书做官、富贵双赢为人生终极目标”可知,传统观念对明朝商品经济发展构成冲击,B项正确。
答案:B4.(2019·某某某某高三8月摸底调研)明正德年间《姑苏志》记载,该府市镇达73个之多,以某某府吴江县盛泽镇为例,东南至新杭市5里,东至王江泾镇6里,北至平望镇15里,西至震泽镇30里,南至南浔镇50里。
全国通用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六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专题整合提升
(全国通用)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六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专题整合提升第一板块自主学习知识课——主干整合·知识再储备大主题古代中国农耕经济的发展演变。
大形态分散的小农经济模式与资本主义萌芽的经济形态。
大线索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经济及与之相关的经济政策;以官营手工业为核心的古代手工业的发展;古代商业的发展演变及与之相关的商业政策。
大重点农业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及重农政策;手工业经营形态及成就;古代商业与城市商品经济发展及抑商政策;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与缓慢发展。
一、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经济政策、经济思想和经济发展的共性原因1.土地制度:主要包括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和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
2.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
3.经济思想:农本思想、黄宗羲“工商皆本”的思想。
农本思想是“农为本,工商为末”,奉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黄宗羲“工商皆本”的思想,是在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发展的情况下出现的,是对古代中国“农本”思想的冲击。
4.各时期经济发展的共性原因(1)客观环境:统一稳定的政治局面,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客观环境。
(2)政治条件:前代农民战争推动后继王朝调整统治政策,而且政策具有连续性。
历代统治者制定的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土地政策、赋税政策。
(3)科技条件:生产工具的改进、水利的兴修、历法的进步、科技著作的颁布、外国先进技术的引入等,成为经济恢复发展的科技条件。
(4)国内外交流条件:国内各民族、各地区间的交流、相互学习、中外交往的加强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5)群众条件: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
二、宏观上掌握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特点一、明清时期,中国和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不同发展状况的原因明清时期,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同时期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却茁壮成长,并最终整体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
1.中国(1)经济上:自然经济的超常稳定性。
(2)政治上:受“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等政策的严重阻碍,发展非常缓慢。
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6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3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
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6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3讲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课时限时训练人民版(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周礼》记载:西周时期,国家对市场有一套管理制度,市场设专职官吏——“司市”来进行管理,下面设辨别货物真假的“胥师”,掌管物价的“贾师”,维持秩序的“司虣”,管理度量衡的“质人”。
西周的这套做法( )A.打破了工商食官局面B.强化了政治等级制度C.促进了国家管理制度化D.不利于工商业发展C[材料中仍体现了国家对市场的管理,因此并没有打破工商食官政策,故A项错误;政治等级制度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市场设专职官吏——‘司市’、设辨别货物真假的‘胥师’,掌管物价的‘贾师’,维持秩序的‘司虣’,管理度量衡的‘质人’”体现出国家管理制度化,故C项正确;材料中的措施有利于对市场进行管理,有利于商业的发展,故D项错误。
]2.(韩)宣子有(玉)环,其一在郑商。
宣子谒诸郑伯,子产弗与,曰:“非官府之守器也,寡君不知。
”……子产对曰:“昔我先君桓公与商人……世有盟誓:‘尔无我叛,我无强贾,毋或乞夺。
尔有利市宝贿,我勿与知。
’恃此质哲,故能相保以至于今。
”材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A.商品经济非常繁荣B.商人社会地位提高C.官府无法控制商业D.韩国和郑国曾经结盟B[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商业繁荣,但材料没有涉及,故A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人社会地位提高,与材料中“桓公与商人……世有盟誓……我无强贾,毋或乞夺”相符,故B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商业繁荣,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但材料未涉及“无法控制”,故C项错误;材料中“桓公与商人……世有盟誓”并非指韩国和郑国曾经结盟,故D项错误。
]3.(2017·黄冈质检)《三国志》载,东吴孙休(公元235—264年在位)在诏令中说到:“自建兴以来,吏民……去本就末,不循古道”“自顷年以来,州郡吏民及诸营兵……皆浮船长江,贾作上下。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6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6_13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课件
3.(2017·全国新课标卷Ⅱ)如图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当时,范蠡在陶、 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 )
A.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 B.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 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 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
解析:由图片可以看出,“陶”位于济水之滨,“曹鲁之间”水运交通便利,区 域位置优越,促进了商贸的发展,A项正确。题干没有体现“争霸战争”,且争 霸战争不利于经济的交往与商贸发展,B项错误。交通条件会影响地方经济状 况,但不起决定作用,C项错误。“城市规模扩大”没有涉及,D项错误。 答案:A
考点二 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与经济政策
一、土地制度的演变 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 2.奴隶社会的井田制 (1)盛行时间:夏、商、西周时期。
①一切土地属于国家,国王把土地层层分封,受封 者世代享用,但不得转让与买卖 (2)内容②受封者要向国王交纳贡赋 ③庶民和奴隶在贵族封地上耕种,遭受 着残酷剥削和奴役
史料研读
要点1 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与趋势
史料应用
思考:分析史料,说明宋代的商业状况和商业政策。 提示:状况:商业不断发展;商业社会地位重要。 政策:重视商业,如适当减免商税。
史论形成
1.古代商业发展的六大趋势 (1)商业场所的变化:先在城市,后向农村发展;先有固定的时间、地点限制,宋 元时期这一限制被打破。 (2)交易内容的变化:先以贩运、交易地区间的土特产品,经营统治者所需要的奢 侈品为主要内容,后以交易普通老百姓所需要的农副产品以及手工业品为主要内 容。
解析:观察图文材料,据所学知识可知,郑和下西洋是政府组织的一次远洋航 行,其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明朝君臣将外国使臣贡献的奇珍异兽看作中国传 说中的神兽——“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这本质上说明朝廷用中国文 化解读朝贡贸易贡品,选B。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材料既未反映海禁政 策,也没有反映传统观念的更新,C、D两项表述与史实不符。 答案: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6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3讲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课时限时训练人民版(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周礼》记载:西周时期,国家对市场有一套管理制度,市场设专职官吏——“司市”来进行管理,下面设辨别货物真假的“胥师”,掌管物价的“贾师”,维持秩序的“司虣”,管理度量衡的“质人”。
西周的这套做法( )A.打破了工商食官局面B.强化了政治等级制度C.促进了国家管理制度化D.不利于工商业发展C[材料中仍体现了国家对市场的管理,因此并没有打破工商食官政策,故A项错误;政治等级制度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市场设专职官吏——‘司市’、设辨别货物真假的‘胥师’,掌管物价的‘贾师’,维持秩序的‘司虣’,管理度量衡的‘质人’”体现出国家管理制度化,故C项正确;材料中的措施有利于对市场进行管理,有利于商业的发展,故D项错误。
]2.(韩)宣子有(玉)环,其一在郑商。
宣子谒诸郑伯,子产弗与,曰:“非官府之守器也,寡君不知。
”……子产对曰:“昔我先君桓公与商人……世有盟誓:‘尔无我叛,我无强贾,毋或乞夺。
尔有利市宝贿,我勿与知。
’恃此质哲,故能相保以至于今。
”材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A.商品经济非常繁荣B.商人社会地位提高C.官府无法控制商业D.韩国和郑国曾经结盟B[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商业繁荣,但材料没有涉及,故A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人社会地位提高,与材料中“桓公与商人……世有盟誓……我无强贾,毋或乞夺”相符,故B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商业繁荣,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但材料未涉及“无法控制”,故C项错误;材料中“桓公与商人……世有盟誓”并非指韩国和郑国曾经结盟,故D项错误。
]3.(2017·黄冈质检)《三国志》载,东吴孙休(公元235—264年在位)在诏令中说到:“自建兴以来,吏民……去本就末,不循古道”“自顷年以来,州郡吏民及诸营兵……皆浮船长江,贾作上下。
”由此可知( )A.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发生动摇B.人们经商逐利的商业意识浓厚C.官吏涉足工商业活动滋生腐败D.三国时期的商品经济发展较快B[“去本就末,不循古道”指的是弃农经商的现象。
材料没有反映出政府重农抑商经济政策的变化,故A项错误;“州郡吏民及诸营兵”说明了从商人员的广泛性,证明人们的商业意识浓厚,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政治滋生腐败,故C项错误;材料只体现出吴国商品经济发展较快,没有体现其他地方是否如此,故D项错误。
]4.唐朝史书记载:“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
到了宋代,一些相当繁盛的草市广泛分布在乡村中,成为政府最基层的税收单位。
两则材料表明( )A.“市”的发展是政府精心管理的结果B.宋朝广大乡村开始出现很多草市C.草市的发展经历了从违法到合法的过程D.草市的税收满足了政府开支的需要C[从材料中“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可知,草市的发展不是政府精心管理的结果,故A项错误;草市出现于隋唐时期,“开始”与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从唐代州县以下不得设市到宋代草市成为政府最基层的税收单位,可知草市经历了由违法到合法的过程,故C 项正确;材料中仅体现了草市是宋代基层税收单位,没有体现出草市税收满足了政府开支,故D项错误。
]5.(2017·晋中质检)《东京梦华录》记载:“于高处砖砌望火楼,上有人瞭望,下有官屋数间,屯有驻军兵百余人,及有救火家事,谓如大小桶、洒子、麻搭、斧锯、梯子、火叉、大索、铁猫儿之类。
每遇有遗火去处,则有马军奔报。
军厢主、马步军殿前三衙、开封府各领军级扑灭,不劳百姓。
”这反映出( )A.东汉休养生息,百姓减负B.北宋城市发展,重视消防C.宋朝冗兵冗费,劳民伤财D.南宋军民混居,市场繁荣B[东汉的都城在洛阳,与材料“东京”“开封”等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根据“《东京梦华录》”“东京”“开封”等信息可知为北宋,根据“救火家事……每遇有遗火去处……领军级扑灭”可知,论述对象为消防,故B项正确;根据材料“不劳百姓”,论述了消防的积极意义,故C项错误;南宋都城为临安(今杭州),与材料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
] 6.纸币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武帝时的皮币,后来是唐代类似汇票的飞钱,宋初纸币“交子”便渐渐地应运而生了。
“交子”的“交”,是交合的意思,指两张券合得起来就交钱。
“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根据材料可知,纸币的发展( )A.有注重其“防伪”功能B.促进了古代经济的发展C.满足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D.源于封建政权的强大推动力A[根据题目中对“交子”的“交”的解释即可得知A项正确;关于北宋“交子”对古代经济的作用、适应商品经济发展、源于封建政权的推动力,题目中并未提到,故B、C、D 三项排除。
]7.侯建新在《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和中国》中说:“他们(徽商)一方面耗费巨额利润来促使自己缙绅化,另一方面又将大量财富抛向非生产领域,诸如购置族田,建祠,修家谱,以及提倡程朱理学等。
”徽商这种资金流向和消费形态不能反映( )A.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只能是自然经济的补充B.中国传统商人深受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影响C.专制体制是中国社会进步的巨大障碍D.帝国时代商业资本不会转化为产业资本D[徽商的大量财富并非用于扩大再生产,商品经济发展规模受到限制,表明明清时期商品经济不能成为社会经济的主流,而是自然经济的补充,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根据材料“促使自己缙绅化”“提倡程朱理学”等可以看出徽商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徽商这种资金流向和消费形态反映出封建专制体制对商品经济发展的阻碍,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帝国时代商业资本是有可能转化成产业资本的,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8.《秦律·田律》规定:“百姓居田舍者毋敢酤(买卖)酒,田啬夫(官职)、部佐(官职)谨禁御之,有不令者有罪。
”该法令出台的主要动机是( )A.抑制商贾发展B.提倡粮食节俭C.严禁商品流通D.稳定酒类物价A[由题干可知,秦代官员禁止百姓买卖酒,故百姓不敢买卖酒,体现了抑商政策,但并非严禁商品流通,故A项正确,C项错误。
B、D两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排除。
] 9.汉武帝时期,实行盐铁官营;唐宋时期,政府不仅不排斥手工业者和商人的经营活动,相反,把手工业者和商人纳入国家专卖制度中的生产环节和销售环节,国家只在批发环节上控制商品经营;明清时期,国家对盐实行专卖,其他商品都可以自由经营。
材料反映出( )A.政府实行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政策B.政府对工商业经营管理方式的调整C.民间贸易完全突破了官府的限制D.政府对商业活动实行严格管理B[材料并未提及经济计划,故A项错误;从汉代盐铁官营到唐宋将手工业者和商人纳入国家专卖制度的环节中,再到明清时期大量商品自由经营,体现了国家对工商业政策的调整,故B项正确;古代中国民间贸易仍在一定程度上受国家限制,故C项错误;材料中心在于不同朝代政策的调整,而非管理的严格,故D项错误。
]10.《明史·舆服志》记载:“令农衣绸、纱、绢、布,商贾止(通‘只’)衣绢、布。
正德元年,禁商贩、仆役、倡优、下贱不许服用貂裘。
”这一政策旨在( ) A.保障小农经济的发展B.维护社会等级制度C.完善市场管理制度D.严格限制商人服饰A[根据材料“令农衣绸、纱、绢、布,商贾止(通‘只’)衣绢、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指“重农抑商”政策,为了维护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经济基础,巩固封建统治,故A 项正确;抑商的最初目的也是由于商业的不稳定性和商人的流动性大,与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不符,而不是刻意维护等级制度,故B项错误;材料并不能体现完善市场管理制度的相关信息,故C项错误;限制商人服饰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故D项错误。
] 11.下图为高中历史课本插图《浙海关商照》,其中可辨认文字有“通船人名册”“实”“乾隆”“廿五”“巡抚浙江部院”“行”。
据此推理,它( )A.是乾隆帝颁给民间商人的海船营运证B.是清朝时外商递送给浙江巡抚的照会C.反映了近代中国的“闭关锁国”D.能反映当时的经济和政治D[根据“乾隆”、“五”可知是乾隆二十五年颁发的,只是文书的格式,并不能确定是乾隆帝颁发,故A项错误;根据“通船人名册”、“实”可以判断是通关凭证,并非照会,故B项错误;根据“乾隆”、“五”可判断是古代中国,故C项错误;该图反映出商人经营海船需要凭证,反映了乾隆时期中国的经济和政治状况,故D项正确。
] 12.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朱元璋“以倭寇仍不稍敛足迹,又下令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同年,“信国公汤和巡视浙江、福建沿海城池,禁民入海捕鱼。
”材料主要体现了( )A.倭患是实行“海禁”的重要原因B.明朝厉行“海禁”政策C.明初禁止一切海外贸易D.商品经济的日益衰落A[材料中“以倭寇仍不稍敛足迹,又下令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说明倭患是实行“海禁”的重要原因,故A项正确;材料中体现的是实行“海禁”政策原因,故B项错误;海禁不是禁止一切海外贸易,有条件的限制,故C项错误;明朝商品经济是繁荣的,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朝中期,以等级为特征的传统礼制进一步突破,知识分子阶层、商人阶层整体崛起,这些影响到社会风尚的变化。
万历年间编纂的《通州志》记载,该地之前在饮食上很简朴,“贵家巨族,非有大故不张筵”,但如今“无故宴客者,一月凡几,客必专席”。
张翰在《松窗梦语》中说:“国朝士女服饰皆有定制,洪武时期律令严明,人遵划一之法。
代变风移,人皆志于尊崇富侈。
”——管汉晖、李稻葵《明代GDP初探》材料二隆庆元年(1567年)明穆宗下令开关,允许民间“远贩东西二洋”。
明朝的这次“对外开放”迅速带来了对外贸易的繁荣。
但是明朝的对外贸易呈现的是“一边倒”态势,出口量很大、进口量却很小,当时全世界白银产量中的1/2流向了中国,总数多达数亿两,明朝成了名副其实的“白银帝国”。
富人阶层普遍喜欢囤积白银,一方面白银是财富的象征和避险的工具,另一方面也说明消费仍然不够活跃。
而“重本抑末”政策对商人再投资也有鲜明导向。
当时的社会排名是“士农工商”,当经商赚取到一定银子后,这些富人们往往不去扩大再投资,反而是去买田置地,需求端一直处于长期乏力的状态。
大量白银没有进入消费领域,经济转入了通货紧缩。
亚当·斯密分析中国明朝经济发展情况时说,当时的“财富已达到了该国法律制度所允许的极限”。
为改变困局,尤其为了改善朝廷日益恶化的财政状况,明朝中后期接连实施了多次经济改革,包括嘉靖新政、隆万新政和张居正改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