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化学一轮选训习题选择题(4)(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真题考点集训 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含解析)
【考点训练】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知识点的认识】1、酸、碱、盐的对比物质类别概念构成特点分类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氢离子和酸根离子①酸分子中是否有氧原子:含氧酸、无氧酸;②酸分子电离生成个数:一元酸、二元酸、三元酸;③酸性强弱:强酸、弱酸;④沸点高低:高沸点酸、非挥发性酸;低沸点酸、挥发性酸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与氢氧根离子构成的①溶解性;可溶性碱、不溶性碱;②碱性强弱:强碱、弱碱;③与一个金属离子结合的的个数:一元碱、二元碱盐一类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NH4+)与酸根离子或非金属离子结合的化合物.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1)根据组成不同:①正盐;②酸式盐;③碱式盐(2)溶解性:可溶性盐、不溶性盐(3)相同金属离子或酸根离子的统称:某盐、某酸盐①金属元素+酸根,读作“某酸某或某酸亚某”;②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读作“某化某或某化亚某”;③金属元素+H+酸根,读作“某酸氢某或酸式某酸某”;④金属元素+OH+酸根,读作“碱式某酸某或碱式某化某”氧化物其构成中只含两种元素,其中一种一定为氧元素,另一种若为金属元素,则为金属氧化物;若为非金属,则为非金属氧化物.氧元素为负二价时和另外一种化学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①金属氧化物与非金属氧化物②离子型氧化物与共价型氧化物离子型氧化物:部分活泼金属元素形成的氧化物如Na2O、CaO等;共价型氧化物:部分金属元素和所有非金属元素的氧化物如MnO2、HgO、SO2、ClO2 等③普通氧化物、过氧化物和超氧化物④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两性氧化物、不成盐氧化物、其它复杂氧化物2、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两性氧化物的对比: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概念一类能与水作用生成酸或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能跟酸起反应,生成一种盐和水的氧化物叫碱性氧化物(且生成物只能有盐和水,不可以有任何其它物质生成).既可以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又可以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组成一般是非金属元素的氧化物和某些过渡金属元素的高价氧化物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一般为碱性氧化物,但有例外,比如七氧化二锰和三氧化铬主要由活动性较低的金属组成.常例 CO2、SO2、SO3、P2O5、SiO2、Mn2O7 、CrO3 Na2O、CaO、BaO和CrO、MnO BeO、Al2O3、ZnO 等.性质 1.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除了二氧化硅SiO2,它不与水反应)2.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3.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1.碱性氧化物的对应水化物是碱.例如,CaO对应的水化物是Ca(OH)2,Na2O对应的水化物是NaOH.但对应水化物是不溶性碱的则其氧化物不与水反应,如:氧化铜不与水反应,碱金属钠、钾等,还有钙和钡的氧化物能跟水反应,生成相应的氢氧化物.它们都是强碱:Na2O+H2O═2NaOHCaO+H2O═Ca(OH)22.高温下,部分碱性氧化物和酸性氧化物作用生成盐:CaO+SiO2═CaSiO33.部分碱性氧化物可直接与酸性氧化物反应:Na2O+CO2═Na2CO3.碱性氧化物受热时比较稳定,一般不会分解.既能表现酸性氧化物的性质,又能表现碱性氧化物的性质区别与联系大多数金属氧化物是碱性氧化物,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都是一些金属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中有一些是非金属氧化物,也有一些是金属氧化物.所以说,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酸性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但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命题方向】本内容重点掌握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两性氧化物的概念和性质.题型一:酸、碱、盐互为氧化物的概念典例1: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分类合理的是()A.K2CO3和K2O都属于盐 B.KOH和Na2CO3都属于碱 C.H2SO4和HNO3都属于酸 D.Na2O和Na2SiO3都属于氧化物分析: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酸;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叫碱;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盐;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据定义分析即可.解答:A、K2CO3属于盐,K2O属于氧化物,故A错误.B、KOH属于碱,Na2CO3属于盐,故B错误.C、H2SO4和HNO3都属于酸,故C正确.D、Na2O属于氧化物,Na2SiO3属于盐,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难度不大,注意这几个概念的区别.题型二: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的识别典例2: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碱酸盐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A Na2CO3 H2SO4 NaOH SO2 CO2B NaOH HCl NaCl Na2O COC NaOH CH3COOH CaF2 CO SO2D KOH HNO3 CaCO3 CaO SO2A.A B.B C.C D.D分析:根据碱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酸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盐电离出的阳离子是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阴离子是酸根离子,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为碱性氧化物,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为酸性氧化物等概念进行分析.解答:A、NaOH属于碱,SO2属于酸性氧化物,故A错误;B、CO属于不成盐氧化物,故B错误;C、CO属于不成盐氧化物,故C错误;D、根据物质的分类,KOH属于碱,HNO3属于酸,CaCO3属于盐,CaO属于碱性氧化物,SO2属于酸性氧化物,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类,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物质的分类角度的总结.题型三:酸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碱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辨析关系典例3:下列关于氧化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酸性氧化物都是非金属氧化物 B.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C.碱性氧化物肯定是金属氧化物 D.金属氧化物肯定是碱性氧化物分析:A、能和碱反应生成只盐和水的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B、非金属氧化物可能是不成盐氧化物;C、能和酸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是碱性氧化物.D、金属氧化物不一定都是碱性氧化物.解答:A、酸性氧化物也可能是金属氧化物,如:Mn2O7是酸性氧化物,故A错误;B、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可能是不成盐氧化物,如CO属于非金属氧化物但不属于酸性氧化物,故B错误;C、碱性氧化物肯定是金属氧化物,故C正确;D、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是酸性氧化物,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氧化物的概念及其联系,难度不大,但概念间的联系是学习的难点,属于易错题.【解题思路点拨】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酸性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但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一、选择题(共15小题)1.下列各组物质,按酸、碱、盐的顺序排列的是()A.硫酸、胆矾、氯化镁 B.硝酸、烧碱、干冰C.醋酸、消石灰、明矾 D.盐酸、生石灰、石膏2.二氧化硫是引起酸雨的一种物质.二氧化硫属于()A.酸 B.氧化物 C.碱 D.混合物3.对物质进行科学分类是化学学习与研究的常用方法.人们在探索物质世界的过程中对酸、碱的概念不断改变和提升.从目前的化学理论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人们最早先根据味道,来获得朴素的酸、碱概念:酸一定有酸味的,碱一定是有涩味的 B.波义耳基于指示剂变色来分辨酸碱,酸一定能使石蕊变红,碱一定能使石蕊变蓝C.阿累尼乌斯创立了酸碱电离理论,酸碱电离理论不适用于非水溶液D.酸碱质子理论:凡是能给出H+的物质就是酸,凡是能结合H+的物质就是碱,这是酸、碱的最终定义4.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正确的是()A. CuO、MgO、Na2O2均属于碱性氧化物B.盐酸、醋酸、苯酚均属于强电解质C. CO2、CCl4、蛋白质均属于有机物D.液氯、晶体硅、臭氧均属于单质5.下列正确的叙述有()①CO2、SiO2、P2O5均为酸性氧化物;②Ca(HCO3)2、Fe(OH)3、FeCl2均可通过化合反应制得;③红外光谱仪可用于测定化合物的官能团;④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⑤需要通电才可进行的有:电离、电解、电泳、电镀、电化学腐蚀;⑥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能透过滤纸,如加热蒸干、灼烧后都有氧化铁生成;⑦按照纯净物、混合物、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顺序排列的是油脂、碘化银胶体、苛性钾、碳酸钙、氯气.A. 4个 B. 5个 C. 6个 D. 7个6.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下列分类合理的是()①根据酸分子中含有的H原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多元酸②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③根据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将元素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④根据反应的热效应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⑤根据分散系的稳定性大小将混合物分为胶体、溶液和浊液.A.只有②④ B.只有②③④ C.只有①②④ D.只有②③⑤7.NaOH、Na2CO3、NaCl、Na2SO4可按某种标准划为一类物质,下列分类标准不正确的是() A.钠的化合物 B.可与硝酸反应 C.可溶于水 D.电解质8.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A. SO2、CO均为酸性氧化物B.稀豆浆、氯化铁溶液均为胶体C.冰醋酸、四氯化碳均为电解质D.食醋、氨水均为混合物9.四位同学在一起讨论某种物质,请根据他们的讨论判断该物质是()A. Na2CO3 B. CaCO3 C. CaCl2 D. NaHCO310.下列化合物属于酸类的是()A. H2SO4 B. NaNO3 C. KOH D. MgO11.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A. FeO、Fe2O3、Na2O2均为碱性氧化物B.稀豆浆、硅酸、氯化铁溶液均为胶体C.烧碱、冰醋酸、四氯化碳均为电解质D.盐酸、水玻璃、氨水均为混合物12.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A. CaO、H2O、C2H5OH均为氧化物B. H2SO4、H3PO4、HNO3均为酸C. Ca(OH)2、Cu2(OH)2CO3均为碱D.空气、CuSO4•5H2O、碘酒均为混合物13.SiO2是水晶的主要成分,SiO2属于()A.酸 B.碱 C.盐 D.氧化物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酸性氧化物都不与酸溶液反应B.陶瓷、水泥及所有的玻璃都是硅酸盐产品C.某些非金属单质既能与酸反应也能与碱反应D.硅酸盐都是难溶于水的15.下列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分类组合纯净物强电解质盐碱性氧化物分子式A 碱石灰氨水纯碱氧化铝 S8B 聚乙烯碳酸钙小苏打氧化镁 KClC H2O2硝酸苏打过氧化钠 SiO2D 无水硫酸铜氯化银碱式碳酸铜氧化钠 P4A. A B. B C. C D. D二、填空题(共5小题)(除非特别说明,请填准确值)16.现有下列10种物质:①H2O、②空气、③Mg、④CaO、⑤H2SO4、⑥Ca(OH)2、⑦CuSO4•5H2O、⑧液氧、⑨C2H5OH、⑩NaHCO3.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填序号,下同);属于氧化物的是;属于酸的是;属于碱的是;属于盐的是;属于单质.17.有下列四组物质,每组中都有一种与其它物质所属类别不同,请在题后的横线上写出这种物质的化学式和所属的类别:(1)稀盐酸、牛奶、加碘盐、蒸馏水氯化钾、硫酸铜、硫酸、硝酸银(3)纯碱、烧碱、碳酸钙、硫酸亚铁(4)氧化钙、二氧化硫、氧化镁、氧化铜.18.下列各组物质中,从物质的分类上,期中有三种物质可归为一类,请在横线上写出不能归为该类的一种物质(1)Fe2O3 CaO CO2 CuOH2O CO2 H2SO4 CaO(3)H2SO4 Ca(OH)2 Mg Na2CO3;,(4)CuSO4•5H2O 金刚石食盐水 NaOH;,(5)CO2 NaHCO3 CaCO3 CH4.19.现有下列十种物质:①H2;②铜;③CaO;④CO2;⑤H2SO4;⑥Ba(OH)2;⑦红褐色的氢氧化铁液体;⑧氨水;⑨稀硝酸;⑩Al2(SO4)3上述各物质按物质的分类方法填写表格的空白处(填物质编号):分类标准金属单质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溶液胶体电解质属于该类的物质上述十种物质中有两种物质之间可发生离子反应:H++OH﹣=H2O,该离子反应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⑩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4)少量的④通入⑥的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②与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u+8HNO3=3Cu(NO3)2+2NO↑+4H2O,该反应的氧化剂是(填化学式),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当有3.2g Cu发生反应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0.下表是生活生产中常见的物质,表中列出了它们的一种主要成分:编号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名称绿矾醋精苏打酒精铜导线蔗糖烧碱主要成分 FeSO4 CH3COOH Na2CO3 CH3CH2OH Cu C12H22O11 NaOH请你对表中①~⑦的主要成分进行分类(填编号):属于盐的是,属于电解质的是,属于非电解质的是.三、解答题(共3小题)(选答题,不自动判卷)21.将下列对应物质的序号填写在下列恰当的空白处①CO2②HCl ③NaOH ④Na2O2⑤Cu2(OH)2CO3⑥Mg(OH)2⑦NH4HCO3⑧MgCl2⑨H2SO4⑩NaO2属于酸的是、属于含氧酸的是、属于无氧酸的是属于碱的是、属于盐的是、属于碱式盐的是属于镁盐的是、属于碳酸盐的是、属于金属氧化物的是属于非金属氧化物的是、属于强酸的是、属于铵盐的是.22.要准确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是某同学对有关物质进行分类的列表:碱酸盐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第一组 Na2CO3 H2SO4 NaHCO3 CaO CO2第二组 NaOH HCl NaCl Na2O CO第三组 NaOH CH3COOH CaF2 Al2O3 SO2每组分类均有错误,其错误的物质分别是(填化学式,下同)、、.胶体和溶液的本质区别是;鉴别胶体和溶液所采用的方法是观察是否能发生现象.(3)下列3个反应,按要求填写相关量.①2Na2O2+2H2O═4NaOH+O2↑反应中,每消耗1mol Na2O2生成g O2;②2NaHCO3═Na2CO3+H2O+CO2↑反应中,每消耗168g NaHCO3,标况下生成L CO2;③Cl2+H2O═HCl+HClO反应中,标况下每消耗22.4L Cl2,转移mol电子.(4)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M、N、Q、P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物质 M N Q P反应前质量(g) 50 1 3 12反应后质量(g) X 26 3 30①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反应;②物质Q在反应中起的作用是.23.对于数以千万计的化学物质和为数更多的化学反应,分类法的作用几乎是无可替代的.(1)现有下列六种物质:SO2、SiO2、CaO、MgO、Fe2O3、Na2O2.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它们中有一种物质与其他物质有明显的不同,请找出这种物质,并写出分类的依据.(至少要写出两种分类方法)①;②.从反应中有无离子参加,可以将化学反应分为离子反应和非离子反应,Na2O2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从反应中可以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从上述氧化物中分别找出两种能相互反应的物质,各写一个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和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3)虽然分类的方法不同,但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请用简单的图示方法表示二者之间的关系:.用离子反应方程式证明你的观点:;.【考点训练】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1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5小题)1.下列各组物质,按酸、碱、盐的顺序排列的是()A.硫酸、胆矾、氯化镁 B.硝酸、烧碱、干冰C.醋酸、消石灰、明矾 D.盐酸、生石灰、石膏考点: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分析:依据概念可知,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是酸,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是碱,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是盐.解答:解:A.硫酸属于酸,胆矾属于盐,氯化镁属于盐,故A错误;B.硝酸属于酸,烧碱(氢氧化钠)属于碱,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属于酸性氧化物,故B错误;C.醋酸属于酸,消石灰(氢氧化钙)属于碱,明矾(十二水合硫酸铝钾)属于盐,故C正确;D.盐酸属于混合物,生石灰(氧化钙)属于氧化物,石膏(两水合硫酸钙)属于盐,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酸碱盐的判断,明确概念的含义是解本题关键,知道常见物质的俗称,学习中要夯实基础,难度不大.2.二氧化硫是引起酸雨的一种物质.二氧化硫属于()A.酸 B.氧化物 C.碱 D.混合物考点: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分析:按照物质的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是酸,电离出的阴离子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是碱,二氧化硫是氧化物与碱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为酸性氧化物,混合物是有不同种物质组成.解答:解:A.酸是指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二氧化硫在水溶液中和水反应生成了酸,故A错误;B.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二氧化硫属于氧化物,故B正确;C.碱是指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是碱,二氧化硫不属于碱,故C错误;D.混合物是有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二氧化硫属于纯净物,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基本概念的准确把握,主要是物质分类的依据,题目难度不大.3.对物质进行科学分类是化学学习与研究的常用方法.人们在探索物质世界的过程中对酸、碱的概念不断改变和提升.从目前的化学理论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人们最早先根据味道,来获得朴素的酸、碱概念:酸一定有酸味的,碱一定是有涩味的 B.波义耳基于指示剂变色来分辨酸碱,酸一定能使石蕊变红,碱一定能使石蕊变蓝C.阿累尼乌斯创立了酸碱电离理论,酸碱电离理论不适用于非水溶液D.酸碱质子理论:凡是能给出H+的物质就是酸,凡是能结合H+的物质就是碱,这是酸、碱的最终定义考点: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化学史.分析: A.酸是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是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B.只有能形成溶液的酸碱才能时指示剂变色;C.1889年阿仑尼乌斯(Arrhenius)提出的电离理论为酸碱溶剂理论,溶剂理论认为:凡能电离而产生溶剂正离子的物质为酸,凡能电离而产生溶剂负离子的物质为碱;D.酸碱质子理论不是酸、碱的最终定义,能给出H+的物质不一定是酸,凡是能结合H+的物质不一定是碱.解答:解:A.酸是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有酸味不一定是酸如一些强酸弱碱盐,碱是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有涩味的不一定是碱,如一些强碱弱酸盐,故A错误;B.只有能形成溶液的酸碱才能时指示剂变色,像氢氧化铜这种不溶性碱就不能使指示剂变色,故B 错误;C.阿仑尼乌斯提出的电离理论以水为溶剂的酸碱溶剂理论,酸碱电离理论不适用于非水溶液,故C 正确;D.酸碱质子理论不是酸、碱的最终定义,能给出H+的物质不一定是酸如硫酸氢钠等,凡是能结合H+的物质不一定是碱如碳酸氢钠等,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酸碱的概念,题目难度不大,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教材中的基础知识,然后运用知识迁移的方法解决问题,主要是对一些概念的掌握.4.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正确的是()A. CuO、MgO、Na2O2均属于碱性氧化物B.盐酸、醋酸、苯酚均属于强电解质C. CO2、CCl4、蛋白质均属于有机物D.液氯、晶体硅、臭氧均属于单质考点: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单质和化合物;无机化合物与有机化合物的概念;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分析: A.碱性氧化物是指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金属氧化物;B.水溶液中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为强电解质;C.有机物是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无机物是指不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等物质中虽然含有碳元素,但是这些物质的性质和无机物相似,把它们归入无机物;D.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的原子组成的纯净物.解答:解:A.因过氧化钠与酸反应生成盐、水和氧气,则过氧化钠不属于碱性氧化物,故A错误;B.醋酸和苯酚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属于弱电解质,故B错误;C.CO2属于无机物,故C错误;D.液氯、晶体硅、臭氧均是由同种元素的原子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类,明确相关的概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5.下列正确的叙述有()①CO2、SiO2、P2O5均为酸性氧化物;②Ca(HCO3)2、Fe(OH)3、FeCl2均可通过化合反应制得;③红外光谱仪可用于测定化合物的官能团;④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⑤需要通电才可进行的有:电离、电解、电泳、电镀、电化学腐蚀;⑥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能透过滤纸,如加热蒸干、灼烧后都有氧化铁生成;⑦按照纯净物、混合物、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顺序排列的是油脂、碘化银胶体、苛性钾、碳酸钙、氯气.A. 4个 B. 5个 C. 6个 D. 7个考点: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胶体的重要性质;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与性质;化学基本反应类型;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分析:①酸性氧化物是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②二氧化碳和水、碳酸钙化合生成碳酸氢钙,氢氧化亚铁和氧气、水化合生成氢氧化铁,氯化铁和铁化合生成氯化亚铁;③用红外光谱仪可以确定物质中是否存在某些有机原子基团;④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铝;⑤电离和电化学腐蚀不需要通电;⑥溶液和胶体能通过滤纸,氯化铁溶液蒸干灼烧最后得到水解产物分解生成氧化铁;⑦纯净物是指由同种物质组成的,化合物是指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里和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够导电的化合物,据此可以分析各个选项中各种的所属类别.解答:解:①CO2、SiO2、P2O5均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都是酸性氧化物,故①正确;②二氧化碳和水、碳酸钙化合生成碳酸氢钙,氢氧化亚铁和氧气、水化合生成氢氧化铁,氯化铁和铁化合生成氯化亚铁,适当条件下Ca(HCO3)2、Fe(OH)3、FeCl2均可通过化合反应而生成,故②正确;③红外光谱仪用于测定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故③正确;④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铝为共价化合物,故④错误;⑤电解、电泳、电镀等需要通电才能发生,电离是在水的作用下或受热熔化时发生的,电化学腐蚀是自身形成原电池,两者都不需要通电,故⑤错误;⑥溶液和胶体能通过滤纸,加热氯化铁溶液时,铁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蒸干、灼烧时氢氧化铁分解生成氧化铁和水,氢氧化铁胶体加热时聚沉生成沉淀,蒸干、灼烧时氢氧化铁分解生成氧化铁和水,故⑥正确;⑦油脂、碘化银胶体、苛性钾、碳酸钙、氯气分别属于纯净物、混合物、强电解质、强电解质,单质不是电解质,故⑦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分类,化学反应的理解应用,物质性质的判断等知识,题目难度不大,注意酸性氧化物、溶液、胶体、电解质、非电解质、离子化合物、电离、电解、电泳、电化腐蚀等概念的理解和应用,熟练和准确掌握基础是关键.6.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下列分类合理的是()①根据酸分子中含有的H原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多元酸②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③根据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将元素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④根据反应的热效应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⑤根据分散系的稳定性大小将混合物分为胶体、溶液和浊液.A.只有②④ B.只有②③④ C.只有①②④ D.只有②③⑤考点: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分散系、胶体与溶液的概念及关系;氧化还原反应;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专题:物质的分类专题.分析:①根据酸电离出的氢离子数目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②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为电子的转移;③根据元素的名称确定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④化学反应有的是吸热反应,有的是放热反应,化学反应一定伴随能量的转化;⑤根据分散质微粒的大小可以将混合物进行分类.解答:解:①根据酸分子能电离出的氢离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如H3BO3,1个酸分子中含有的H原子个数为3个,但电离出1个氢离子,属于一元酸,故①错误;②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为电子的转移,则根据反应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故②正确;③根据元素的名称确定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则不能根据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将元素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如H最外层电子数为1,属于非金属元素,故③错误;④化学反应一定伴随能量的转化,根据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吸热反应,故④正确;⑤根据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可以将分散系分为胶体、浊液和溶液三大类,故⑤错误;故选:A.。
2019高考化学一轮优题小狂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全套共10份)
人教化学2019高考一轮优题小狂练(1)李仕才一、选择题(g)FeO(s)。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升高温度该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c FeO c COc Fe c CO2.该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增大CO浓度,平衡常数增大c COc CO2,项,升温,平衡常数增大,表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即正反应为吸热反(g)2HI(g)该温度下,在另一个容积为HI(g)12H2(g)c2HIc H2c I2=0.512H2c12I2c HI=0.5,A项错误,B项正确;-1,则平衡时c(I3、下列关于乙酰水杨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能发生水解反应 B.能发生消去反应C.不能发生酯化反应 D.不能发生加成反应解析:乙酰水杨酸中含有酯基,能发生水解反应,A项正确;乙酰水杨酸不能发生消去反应,B项错误;乙酰水杨酸中含有羧基,能发生酯化反应,C项错误;乙酰水杨酸中含有苯环,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D项错误。
答案:A4、N2的结构可以表示为,CO的结构可以表示为,其中椭圆框表示π键,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N2分子与CO分子中都含有三键B.CO分子中有一个π键是配位键C.N2与CO互为等电子体D.N2与CO的化学性质相同解析:由题意可知N2分子中N原子之间、CO分子中C、O原子之间均通过2个π键,一个σ键,即三键结合,其中,CO分子中1个π键由O原子单方面提供孤电子对,C原子提供空轨道通过配位键形成。
N2化学性质相对稳定,CO具有比较强的还原性,两者化学性质不同。
答案:D5、有机物中碳和氢原子个数比为3∶4,不能与溴水反应却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其蒸气密度是相同状况下甲烷密度的7.5倍。
在铁存在时与溴反应,能生成两种一溴代物,该有机物可能是( )解析:有机物中碳和氢原子个数比为3∶4,可排除C,其蒸气密度是相同状况下甲烷密度的7.5倍,则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20,只有B和D符合,D在铁存在时与溴反应,能生成四种一溴代物,B在铁存在时与溴反应,能生成两种一溴代物(注意:铁存在时苯与溴反应取代苯环上的氢原子。
2019年高中化学第三章第二节第2课时pH的计算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4
第2课时pH的计算选题表基础过关(20分钟)1.常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H+)=1×10-11 mol·L-1,则该溶液的pH可能是( D )A.4B.7C.8D.11解析:由题意知,由水电离产生的c(H+)=1×10-11m o l·L-1,小于1×10-7mol·L-1,即水的电离被抑制,该溶液可能显酸性,也可能显碱性。
若溶液显酸性,则溶液中c(OH-)=1×10-11 mol·L-1,溶液中c(H+)==1×10-3 mol·L-1,pH=3;若溶液显碱性,则溶液中c(OH-)==1×10-3 mol·L-1,pH=11。
2.25 ℃下,将体积都为10 mL,pH都等于3的醋酸溶液和盐酸,加水稀释到a mL和b mL,测得稀释后溶液的pH均为5,则稀释时加入水的体积为( D )A.a=b=1 000B.a=b>1 000C.a<bD.a>b解析:在溶液中,HCl电离是不可逆的,而CH3COOH的电离是可逆的,存在电离平衡,若a=b,稀释后的CH3COOH溶液pH<5,若使CH3COOH溶液pH=5,就必须继续加水稀释,即a>b。
3.常温下,将0.1 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与0.06 mol/L硫酸溶液等体积混合,该混合溶液的pH等于( B )A.1.7B.2.0C.12.0D.12.4解析:常温下,将0.1 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与0.06 mol/L 硫酸溶液等体积混合,硫酸过量,则反应后溶液中c(H+)=m o l/L=0.01 mol/L,所以溶液的pH=2.0,故选项B正确。
4.(2018·陕西铜川模拟)室温下,关于pH=3的盐酸和醋酸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等体积的两溶液,盐酸导电能力强B.等体积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加水稀释10倍后,c(Cl-)<c(CH3COO-)C.将pH=3的醋酸溶液稀释后,溶液中所有离子的浓度均降低D.中和等体积等浓度的NaOH溶液,醋酸溶液消耗的体积多解析:pH=3的盐酸和醋酸溶液中离子浓度相同,导电性相同,A错误;相同pH的盐酸和醋酸溶液中,醋酸溶液的浓度大,稀释过程中,醋酸会进一步电离,所以c(Cl-)<c(CH3COO-),B正确;酸性溶液稀释,溶质离子浓度均减小,但OH-浓度会增大,C错误;相同pH的盐酸和醋酸溶液中,醋酸溶液的浓度大,中和相同量的NaOH溶液,消耗的醋酸溶液体积少一些,D错误。
2019高考化学一轮练题 化学实验(含解析)
化学实验李仕才【热身练】(2018·潍坊模拟)兴趣小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夹持装置已略去)探究SO2的性质,并制取一种常用食品抗氧化剂焦亚硫酸钠(Na2S2O5)。
请回答下列问题:(实验前已除去装置中的空气)(1)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发现其中的液体不能流下,应采取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关闭K2、K3,打开K1,观察到装置C中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D和F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关闭K1、K3,打开K2。
一段时间后E中有Na2S2O5晶体析出,装置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设计实验验证Na2S2O5晶体在空气中已被氧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拔掉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或使分液漏斗玻璃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瓶颈处的小孔) (2)有淡黄色沉淀生成(3)吸收SO2,防止污染空气 (4)SO2+Na2SO3===Na2S2O5 (5)取少量Na2S2O5晶体于试管中,加适量水溶解,再滴加足量盐酸,振荡,无沉淀产生,排除SO2-3的干扰,再滴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Na2S2O5晶体在空气中已被氧化解析(1)使用分液漏斗时应取下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使分液漏斗内的压强等于大气压强,保证液体顺利流下。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规范练5氧化还原反应(含解析)新人教版
氧化还原反应(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2020山东卷)下列叙述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2参与酸雨形成解析:本题考查的内容是“化学与生活”,题目较简单。
体现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中的“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A项,谷物发酵酿造食醋的过程是:谷物葡萄糖乙醇乙酸;B项,小苏打做膨松剂是因为小苏打受热分解及能与酸反应放出CO2,发生的是非氧化还原反应;C项,含氯消毒剂给环境消毒是利用了消毒剂的强氧化性,使蛋白质变性;D项,NO2形成酸雨过程中,NO2发生的反应为3NO2+H2O2HNO3+NO,该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2.用脱硫弧菌生物法净化硫化氢废气,是减小硫化氢对空气污染的一种方法。
其反应原理为H2S+2HC O3-S O42-+CH3COOH,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3COOH分子中只含有极性键O3-发生氧化反应D.反应中生成1 mol CH3COOH转移电子为8 mol,A项错误;CH3COOH中的碳氢键、碳氧单键、氧氢键、碳氧双键均为极性键,而碳碳单键为非极性键,B项错误;HC O3-中的碳元素为+4价,而CH3COOH中碳元素的平均化合价为0价,故发生了还原反应,C项错误;反应中生成1molCH3COOH转移8mol电子,D项正确。
3.已知2Fe3++2I2Fe2++I2,Br2+2Fe2+2Br+2Fe3+。
向含有FeBr2、FeI2的混合液中通入一定量的氯气后,再滴加少量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Fe2+、Br的顺序还原性逐渐减弱2+一定被氧化一定被氧化2+解析:由2Fe3++2I2Fe2++I2、Br2+2Fe2+2Br+2Fe3+可知,还原性:I>Fe2+>Br,A正确;加少量的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可知通入氯气后原溶液中Fe2+一定被氧化,B正确;若通入氯气后Fe2+部分被氧化,则Br没有被氧化,C错误;由上述实验不能确定通入氯气后的溶液中是否还存在Fe2+,D正确。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真题考点集训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含解析)
【考点训练】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知识点的认识】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1)定义: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中,溶质不能继续被溶解的溶液;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中,溶质可以继续被溶解的溶液.2)饱和与不饱和溶液的互相转化:不饱和溶液通过增加溶质(对一切溶液适用)或降低温度(对于大多数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的溶质适用,反之则须升高温度,如石灰水)、蒸发溶剂(溶剂是液体时)能转化为饱和溶液.饱和溶液通过增加溶剂(对一切溶液适用)或升高温度(对于大多数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的溶质适用,反之则降低温度,如石灰水)能转化为不饱和溶液.2、溶解度:1)定义:固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用符号“S”表示.气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气体在一定量溶剂中溶解的最高量称为气体的溶解度.2)溶解度影响因素:1°固体溶解度影响因素:溶质的本性;溶剂的种类;温度.2°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气体本性、溶剂性质、温度和压强.当压强一定时,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少.当温度一定时,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气体的压强的增大而增大.3°溶解度曲线:(1)溶解度曲线:由于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随温度一定而一定,这种变化可以用溶解度曲线来表示.我们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绘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这种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2)曲线上点的意义:①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物质在该点所示温度下的溶解度,溶液所处的状态是饱和溶液.溶解度曲线下的点表示物质在该点所示温度上的溶解度,溶液所处的状态是不饱和溶液.②溶解度曲线下面的面积上的点,表示溶液所处的状态是不饱和状态,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不饱和溶液.③溶解度曲线上面的面积上的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饱和溶液,且该溶质有剩余.④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在该点所示的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3)溶解度曲线的分类:①大部分固体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如硝酸钾.②少部分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如食盐(氯化钠).③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反而减小,如氢氧化钙.因为氢氧化钙有两种水合物〔Ca(OH)2•2H2O和Ca(OH)2•12H2O〕.这两种水合物的溶解度较大,无水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很小.随着温度的升高,这些结晶水合物逐渐变为无水氢氧化钙,所以,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就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除了氢氧化钙还有别的物质溶解度也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比如说硫酸锂.【命题方向】本考点主要考察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以及溶解度,属于初中学过的基础内容,了解即可.题型一:Ca(OH)2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特点应用典例1:将40℃的饱和石灰水冷却至10℃;或加入少量CaO,但温度仍保持40℃,在这两种情况下均未改变的是()A.Ca(OH)2的溶解度、溶剂的质量 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C.溶液的质量、水的电离平衡 D.溶液中Ca2+的数目分析:利用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升高,第一方式溶液变为不饱和但溶液组成未改变,加入生石灰的溶液会吸收少量水分,但溶液依然饱和,溶质质量分数是溶质溶液的质量比等的有关知识解决.解答:A.不同温度的氢氧化钙溶解度不同,加入少量CaO,CaO与水反应,所以溶剂的质量减少,故A错误;B.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升高,降低温度后溶液变为不饱和但溶液组成未改变;加入生石灰的溶液会吸收少量水分,由于温度不变,所以氢氧化钙的溶解度也不变,即溶液依然为40℃的饱和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所以在这两个过程中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都不变,故B正确;C.加入生石灰的溶液因与水反应而使溶剂的质量减少因温度不变仍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但是部分溶质析出溶液的质量减小,故C错误;D.加入少量CaO,但温度仍保持40℃,CaO与水反应,溶剂的质量减少,会有溶质析出,故钙离子数目减小,故D错误;故选B.点评:此题是对溶质质量分数的扩展与延伸,使学生明确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与溶液的比值,而与其它因素无关的道理,要注意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升高.题型二:结晶水合物相关典例2:在一定温度下,向足量的饱和Na2CO3溶液中加入1.06克无水Na2CO3,搅拌后静置,最终所得晶体的质量()A.等于1.06克 B.大于1.06克而小于2.86克 C.等于2.86克 D.大于2.86克分析:从两个角度来分析:(1)无水Na2CO3与水反应生成结晶水合物Na2CO3•10H2O;(2)原饱和溶液由于加入无水Na2CO3与水反应而消耗溶液中的水,会有晶体析出.解答:1.06克无水Na2CO3的物质的量为0.01mol,加入到饱和Na2CO3溶液中生成0.01molNa2CO3•10H2O结晶水合物,其质量为0.01mol×286g/mol=2.86g,又原饱和溶液由于加入无水Na2CO3与水反应而消耗溶液中的水,会有晶体析出,故析出晶体的质量大于2.86g.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饱和溶液的计算问题,本题难度不大,做题时注意析出晶体后剩余溶液仍为饱和溶液,特别是形成结晶水合物这一点.【解题思路点拨】要注意Ca(OH)2溶解度随温度的上升而下降,注意结晶水合物的形成对溶液成分形成的影响.一、选择题(共15小题)1.影响KCl在水中的溶解度的因素是()A.水的温度 B.搅拌的速率C.水的体积 D. KCl颗粒的大小2.某一密闭绝热容器中盛有饱和Ca(OH)2溶液,当加入少量CaO粉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有晶体析出②c[Ca(OH)2]增大③pH不变④c(H+)•c(OH﹣)的积不变⑤c(H+)一定增大.A.① B.①⑤ C.①②④ D.①③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质的溶解性为难溶,则该物质不溶于水B.不溶于水的物质溶解度为0C.某离子被沉淀完全是指该离子在溶液中的浓度为0D.绝对不溶解的物质是不存在的4.某温度下向100g澄清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5.6g生石灰,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原来的温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沉淀物的质量为5.6gB.沉淀物的质量为7.4gC.饱和石灰水的质量大于98.2gD.饱和石灰水的质量小于98.2g5.分别取等质量80℃的甲、乙两种化合物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后,所析出的甲的质量比乙的大(甲和乙均无结晶水).下列关于甲、乙溶解度的叙述中肯定正确的是() A.20℃时,乙的溶解度比甲的大 B.80℃时,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C.温度对乙的溶解度影响较大 D.温度对甲的溶解度影响较大6.将40℃时的饱和KCl溶液冷却至10℃,该过程中保持不变的是()A. KCl的溶解度 B.溶剂的质量C.溶质的质量分数 D.溶液中K+的数目7.一定温度下,将少量生石灰放入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搅拌并冷却到原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质的质量增大 B.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大C. Ca(OH)2浓度不变 D.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质的溶解性为难溶,则该物质不溶于水B.不溶于水的物质溶解度为0C.绝对不溶解的物质是不存在的D.某粒子被沉淀完全是指该粒子在溶液中的浓度为零9.溴酸银(AgBrO3)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溴酸银的溶解是放热过程B.温度升高时溴酸银溶解速度加快C.60℃时溴酸银的K sp约等于6×10﹣4D.若硝酸钾中含有少量溴酸银,可用重结晶方法提纯10.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不相符的是()A.如图表示KNO3的溶解度曲线,图中a点所示的溶液是80℃时KNO3的不饱和溶液B.如图表示某放热反应分别在有、无催化剂的情况下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C.如图表示0.1000mol•L﹣1 NaOH溶液滴定20.00mL 0.1000mol•L﹣1醋酸溶液得到的滴定曲线D.如图表示已达平衡的某反应,在t0时改变某一条件后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则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增大压强11.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g/100g水)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t1℃时,在100g水中放入60g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7.5%B. 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相等C. t2℃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D. t2℃时,分别在100g水中各溶解20g甲、乙,同时降低温度,甲先达到饱和12.将40℃的饱和硫酸铜溶液升温至50℃,或者温度仍保持在40℃而加入少量无水硫酸铜,在这两种情况下均保持不变的是()A.硫酸铜的溶解度 B.溶液的质量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D.溶液中Cu2+的数目13.已知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将40℃的饱和澄清石灰水冷却至10℃,或保持40℃向其中加入少量CaO,两种情况下均保持不变的是()A.溶液中Ca2+的数目 B.溶剂的质量C.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D.溶质的质量14.将40℃的饱和石灰水冷却至10℃;或加入少量CaO,但温度仍保持40℃,在这两种情况下均未改变的是()A. Ca(OH)2的溶解度、溶剂的质量 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C.溶液的质量、水的电离平衡 D.溶液中Ca2+的数目15.在一定温度下,向足量的饱和Na2CO3溶液中加入1.06克无水Na2CO3,搅拌后静置,最终所得晶体的质量()A.等于1.06克 B.大于1.06克而小于2.86克C.等于2.86克 D.大于2.86克二、解答题(共1小题)(选答题,不自动判卷)16.阅读、分析下列两个材料:材料一、材料二、物质熔点/℃ 沸点/℃ 密度/g•cm﹣3溶解性乙二醇( C2H6O2)﹣11.5 198 1.11 易溶于水和乙醇丙三醇(C3H8O3) 17.9 290 1.26 能跟水、酒精以任意比互溶回答下列问题(填写序号):A.蒸馏法 B.萃取法 C.“溶解、结晶、过滤”的方法 D.分液法(1)将纯碱从氯化钠和纯碱的混合物中分离出来,最好应用.将乙二醇和丙三醇相互分离的最佳方法是.【考点训练】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1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5小题)1.影响KCl在水中的溶解度的因素是()A.水的温度 B.搅拌的速率C.水的体积 D. KCl颗粒的大小考点: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专题: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解度专题.分析:影响溶解性的因素有外因和内因,内因是指溶质的性质和溶剂的性质,而外因是温度.所以温度是影响溶解度大小的重要因素.解答:解: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内因是溶质的性质和溶剂的性质,外因是温度,因此影响KCl在水中的溶解度的因素是水的温度,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是对溶解度影响因素的考查,注意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溶剂和溶质性质的影响,与当前溶液是否处于饱和、溶剂的多少无关.注意对比:影响气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内因是溶质溶剂的性质,外因是温度和压强.2.某一密闭绝热容器中盛有饱和Ca(OH)2溶液,当加入少量CaO粉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有晶体析出②c[Ca(OH)2]增大③pH不变④c(H+)•c(OH﹣)的积不变⑤c(H+)一定增大.A.① B.①⑤ C.①②④ D.①③考点: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专题: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分析:在绝热容器中热量不损失,向Ca(OH)2中加入CaO,氧化钙与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放热,溶液温度升高,导致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溶液中溶质的浓度减小,同时由于温度升高,水的离子积增大,据此进行判断.解答:解:由于绝热容器中热量不损失,向Ca(OH)2中加入CaO,氧化钙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导致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溶液中溶质的浓度减小,同时由于温度升高,水的离子积增大,①由于溶液温度升高,氢氧化钙溶解度减小,溶液中有氢氧化钙晶体析出,故①正确;②溶液中Ca(OH)2的溶解度减小,氢氧化钙的浓度会减小,故②错误;③溶液中Ca(OH)2的溶解度减小,溶液中的OH﹣的浓度减小,因此H+的浓度增大,故③错误;④由于反应后温度升高,常见水的电离,水的离子积增大,故④错误;⑤由于Ca(OH)2的溶解度减小,溶液中的OH﹣的浓度减小,因此H+的浓度增大,故⑤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溶解度、饱和溶液知识,题目难度中等,本题容易误选C,以为Ca(OH)2和其他物质一样,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试题注重了对学生基础知识训练和检验的同时,侧重对学生答题能力的培养和方法与技巧的指导和训练.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质的溶解性为难溶,则该物质不溶于水B.不溶于水的物质溶解度为0C.某离子被沉淀完全是指该离子在溶液中的浓度为0D.绝对不溶解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考点: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专题: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解度专题.分析:绝对不溶解的物质是不存在的,以溶解度为划分标准,20℃时,(S为溶解度)难溶物:S<0.01g微溶物:0.01g<S<1g可溶物:1g<S<10g易溶物:S>10g,据此进行判断.解答:解:A、物质的溶解性为难溶,说明常温下溶解度小于0.01g,不是不溶于水,故A错误;B、绝对不溶解的物质是不存在的,只是溶解度比较小而已,故B错误;C、某离子被沉淀完全是指该离子在溶液中离子浓度小于1×10﹣5mol/L,浓度不是等于0,故C错误;D、没有绝对不溶于水的物质,所以绝对不溶解的物质是不存在的,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溶度积与难溶物之间的关系,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绝对不溶解的物质是不存在的,本题可以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某温度下向100g澄清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5.6g生石灰,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原来的温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沉淀物的质量为5.6gB.沉淀物的质量为7.4gC.饱和石灰水的质量大于98.2gD.饱和石灰水的质量小于98.2g考点: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专题:压轴题;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解度专题.分析:根据生石灰与水的反应以及饱和溶液的变化,利用由于反应消耗掉部分的水导致原有饱和溶液发生的变化来分析解答.解答:解:设生石灰反应消耗掉的水的质量为x,生成的氢氧化钙质量为y.CaO+H2O═Ca(OH)256 18 745.6g x y==x=1.8g,y=7.4g即原饱和溶液中水被消耗了1.8g,导致会析出部分晶体,所以导致溶液质量会小于(100g﹣1.8g)=98.2g.而由于析出晶体和新生成的氢氧化钙没有溶解,所以产生的氢氧化钙的质量一定大于7.4g.故选D.点评:类似题目一定要在严格计算的基础上结合分析来进行,而不是一味试图借助溶解度等求出最终沉淀多少或者溶液的质量.在解答中要思考给定的数值的来源,也就是解题的切入点.5.分别取等质量80℃的甲、乙两种化合物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后,所析出的甲的质量比乙的大(甲和乙均无结晶水).下列关于甲、乙溶解度的叙述中肯定正确的是() A.20℃时,乙的溶解度比甲的大 B.80℃时,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C.温度对乙的溶解度影响较大 D.温度对甲的溶解度影响较大考点: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专题: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解度专题.分析:不同溶质的溶液,其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同,因溶液的质量、降温析出溶质的质量等未知,则无法计算甲、乙的溶解度.解答:解:等质量80℃的甲、乙两种化合物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后,所析出的甲的质量比乙的大,只能说明甲物质溶解度变化的范围大,乙物质溶解度变化的范围小,即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不能通过析出晶体的多少来比较某一具体温度时两种物质溶解度大小.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降温为什么会析出晶体,是因为溶解度减小了,减小的越多,析出的就越多.6.将40℃时的饱和KCl溶液冷却至10℃,该过程中保持不变的是()A. KCl的溶解度 B.溶剂的质量C.溶质的质量分数 D.溶液中K+的数目考点: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专题:溶液和胶体专题.分析:饱和KCl溶液冷却,KCl的溶解度减小,析出晶体,且仍为饱和溶液,根据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可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但溶剂不变.解答:解:A、KCl的溶解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溶解度越大,所以降低温度,溶解度减小,故A 错误;B、在降温过程中,水的质量不变.故B正确;C、在降温过程中,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溶质质量减小,溶剂不变,所以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C错误;D、饱和KCl溶液冷却,KCl的溶解度减小,析出晶体,所以溶液中K+的数目减少,故D错误.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变化之间的关系,并且把溶质、溶剂、溶质质量分数联系起来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7.一定温度下,将少量生石灰放入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搅拌并冷却到原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质的质量增大 B.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大C. Ca(OH)2浓度不变 D.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考点: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专题: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解度专题.分析:生石灰遇水会放出大量热而使饱和溶液溶液升高,但题中明确“恢复到原来的温度”,因此在分析本问题时不需要考虑温度对溶液的影响;由于氧化钙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易被误解为增加了溶液中的溶质,其实是氧化钙反应消耗了饱和溶液中的水,而使饱和溶液因减少溶剂水而析出固体,饱和溶液的溶质、溶剂质量同时减少,溶液仍为饱和溶液.解答:解:A.由于氧化钙与饱和溶液中的水发生反应而使溶液因此减少了水,饱和溶液的溶剂减少会造成溶质析出,所以溶质减少,故A错误;B.物质的量浓度是表示溶液浓度的一种方法,由于溶液温度不变,并且溶液仍为饱和溶液,所以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未变,故B错误;C.饱和溶液随溶剂水的减少,溶质相应析出,变化后的溶液仍为饱和溶液,且溶液温度没有改变,根据相同温度下的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所以,溶液的浓度(即溶质Ca(OH)2浓度)不变,故C正确;D.由于溶液温度不变,并且溶液仍为饱和溶液,所以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以溶解度的影响因素为载体考查了氧化钙和氢氧化钙的性质,全面分析影响饱和溶液的各种因素,是正确处理有关饱和溶液发生改变类问题的关键,体现思维的严密性,注意生石灰遇水生成的氢氧化钙因溶液已为饱和溶液,所以不能继续溶解,溶液中溶质质量不会增大,题目难度不大.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质的溶解性为难溶,则该物质不溶于水B.不溶于水的物质溶解度为0C.绝对不溶解的物质是不存在的D.某粒子被沉淀完全是指该粒子在溶液中的浓度为零考点: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专题:溶液和胶体专题.分析:通常把溶解度大于10的为易溶,溶解度在1~10为可溶,溶解度在1~0.1为微溶,溶解度在0.1~0.01为难溶,沉淀完全一般指离子浓度小于1×10﹣5mol/L,据此进行分析.解答:解:A、溶解度在0.1~0.01为难溶,不是该物质不溶于水,故A错误;B、不溶于水的物质是不存在的,故B错误;C、绝对不溶解的物质是不存在的,故C正确;D、某粒子被沉淀完全,指离子浓度小于1×10﹣5mol/L,浓度不是为零,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溶解度知识,注意绝对不溶解的物质是不存在的,一切都是相对的,本题难度不大.9.溴酸银(AgBrO3)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溴酸银的溶解是放热过程B.温度升高时溴酸银溶解速度加快C.60℃时溴酸银的K sp约等于6×10﹣4D.若硝酸钾中含有少量溴酸银,可用重结晶方法提纯考点: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专题: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解度专题.分析: A.根据图象中温度对溴酸银的溶解度影响可知溴酸银的溶解过程为吸热过程;B.温度升高,可以加快物质的溶解速率;C.根据溶度积表达式及溶液中银离子和溴酸根离子的浓度计算;D.溴酸银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可以通过重结晶法分离硝酸钾与溴酸银的混合物.解答:解:A.根据图象可知,升高温度,溴酸银的溶解度增大,说明溴酸银的溶解过程为吸热过程,故A错误;B.升高温度,溴酸银的溶解度增大,所以温度升高时溴酸银溶解速度加快,故B正确;C.60℃时溴酸银的溶解度为0.6g,溴酸银的物质的量为:≈2.5×10﹣3mol,100.6g溴酸银溶液的体积约为100.6mL,溶液中银离子、溴离子浓度约为2.5×10﹣2mol/L,所以60℃时溴酸银的K sp=2.5×10﹣2×2.5×10﹣2≈6×10﹣4,故C正确;D.根据图象可知,溴酸银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而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所以硝酸钾中含有少量溴酸银,可用重结晶方法提纯,故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难溶物的溶解平衡、溶度积的表达式及计算、物质的分离与提纯,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难溶物的溶解平衡及其影响因素,明确溶度积的概念及计算方法.10.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不相符的是()A.如图表示KNO3的溶解度曲线,图中a点所示的溶液是80℃时KNO3的不饱和溶液B.如图表示某放热反应分别在有、无催化剂的情况下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C.如图表示0.1000mol•L﹣1 NaOH溶液滴定20.00mL 0.1000mol•L﹣1醋酸溶液得到的滴定曲线D.如图表示已达平衡的某反应,在t0时改变某一条件后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则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增大压强考点: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反应热和焓变;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酸碱混合时的定性判断及有关ph的计算.专题:图示题.分析: A.a点时溶解的硝酸钾的质量小于80℃时KNO3的溶解度,说明该溶液为不饱和溶液;B.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为放热反应,使用催化剂可以降低活化分子需要能量;C.醋酸为弱酸,没有滴入氢氧化钠溶液时,0.1000mol/L的醋酸溶液的pH大于1;D.在t0时改变某一条件后瞬间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且反应速率相等,平衡不移动,改变的条件可能为增大了压强.解答:解:A.曲线上所有的点代表相应温度下KNO3溶液的溶解度,均为饱和溶液,a点溶解的KNO3的质量远小于饱和时的数值,因此a点所示的溶液是80℃时KNO3的不饱和溶液,该说法正确,故A 错误;B.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为放热反应,因此图象表示的为放热反应;使用催化剂能够降低活化分子能量,使用催化剂时需要能量低于不使用催化剂的能量,该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故B错误;C.0.1000mol•L﹣1NaOH溶液滴定20.00mL 0.1000mol•L﹣1CH3COOH溶液,消氢氧化钠溶液体积为0时,醋酸为弱电解质,醋酸溶液的pH大于1,图象中醋酸的pH=1与实际不符,故C正确;D.对于反应前后气体的化学计量数相等的化学平衡,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瞬间同时增大且相等,图示变化可能为改变了压强,图象变化与题中描述一致,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反应热和焓变、溶解度和饱和溶液、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关系,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明确饱和溶液概念、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关系,试题侧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原理从图象中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项练(四)反应焓变计算专练(含解析)新人教版
反应焓变计算专练(建议用时20分钟)一、根据能量示意图或方程式计算1.如图中:E 1=134 kJ·mol -1,E 2=368 kJ·mol -1,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如图是1 mol NO 2(g)和1 mol CO(g)反应生成CO 2(g)和NO(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示意图,若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E 1的变化是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ΔH 的变化是________。
请写出NO 2(g)和CO(g)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工业上利用天然气(主要成分为CH 4)与CO 2进行高温重整制备CO ,已知CH 4、H 2和CO 的燃烧热(ΔH)分别为-890.3 kJ·mol -1、-285.8 kJ·mol -1和-283.0 kJ·mol -1,则生成1 m 3(标准状况)CO 所需的热量为________。
【解析】(1)观察图象,E 1为反应的活化能,加入催化剂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但是ΔH 不变;1 mol NO 2(g)和1 mol CO(g)反应生成CO 2(g)和NO(g)的反应热数值即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能量差,因此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O 2(g)+CO(g)===CO 2(g)+NO(g) ΔH=-234 kJ·mol -1。
(2)首先写出热化学方程式:CH 4(g)+2O 2(g)===CO 2(g)+2H 2O(l) ΔH=-890.3 kJ·mol -1① CO(g)+12 O 2(g)===CO 2(g) ΔH=-283.0 kJ·mol -1②H 2(g)+12O 2(g)===H 2O(l) ΔH =-285.8 kJ·mol -1③①-(②+③)×2得CH 4(g)+CO 2(g)===2CO(g)+2H 2(g) ΔH =+247.3 kJ·mol -1故标准状况下生成1 m 3CO 所需热量为12 ×1×10322.4×247.3 kJ≈5.52×103kJ 。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ⅰ)(附答案解析)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Ⅰ)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4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6分)陶瓷是火与土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其形成、性质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来自氧化铁B.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C.陶瓷是应用较早的人造材料,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D.陶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2.(6分)关于化合物2﹣苯基丙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不能使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可以发生加成聚合反应C.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D.易溶于水及甲苯3.(6分)实验室制备溴苯的反应装置如图所示,关于实验操作或叙述错误的是()A.向圆底烧瓶中滴加苯和溴的混合液前需先打开KB.实验中装置b中的液体逐渐变为浅红色C.装置c中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溴化氢D.反应后的混合液经稀碱溶液洗涤、结晶,得到溴苯4.(6分)固体界面上强酸的吸附和离解是多相化学在环境、催化、材料科学等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
如图为少量HCl气体分子在253K冰表面吸附和溶解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冰表面第一层中,HCl以分子形式存在B.冰表面第二层中,H+浓度为5×10﹣3mol•L﹣1(设冰的密度为0.9g•cm﹣3)C.冰表面第三层中,冰的氢键网络结构保持不变D.冰表面各层之间,均存在可逆反应HCl⇌H++Cl﹣5.(6分)NaOH溶液滴定邻苯二甲酸氢钾(邻苯二甲酸H2A的K a1=1.1×10﹣3,K a2=3.9×10﹣6)溶液,混合溶液的相对导电能力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其中b点为反应终点。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和种类有关B.Na+与A2﹣的导电能力之和大于HA﹣的C.b点的混合溶液pH=7D.c点的混合溶液中,c(Na+)>c(K+)>c(OH﹣)6.(6分)利用生物燃料电池原理研究室温下氨的合成,电池工作时MV2+/MV+在电极与酶之间传递电子,示意图如下所示。
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四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综合测试(含答案和解析)
第四章综合测试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放射性元素277112Cn 的一个原子经过6次衰变(每次衰变都放出一个相同的粒子)后,得到比较稳定的第100号元素镄(Fm )的含153个中子的原子。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每次衰变都放出42He B .每次衰变都放出TC .153100Fm 只是元素镄的一个原子,153不代表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D .277112Cn 经过3次这样的衰变是得不到镄原子的,产生的是Cn 的同位素原子2.图中a b c d e 、、、、为元素周期表中前四周期的一部分元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元素b 位于第A Ⅵ族,有6 价、2-价两种常见化合价B .五种元素中,元素e 的性质最稳定C .元素c 和d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c >dD .元素c 和e 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c >e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书写共价化合物的电子式只需把结构式中的一个单键改成一对电子即可B .已知,可见,成键的一方不提供电子也可能形成化学键C .将某种化合物溶于水,若能导电说明这种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D .只要是离子化合物,其熔点就比共价化合物的高4.某同学在研究前18号元素时发现,可以将它们排成如图所示的蜗牛形状,图中每个点代表一种元素,其中O 点代表氢元素。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离O 点越远的元素原子半径越大B .虚线相连的元素处于同一族C .B C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相互反应D .A B 、组成的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5.下列有关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第A Ⅰ族与第A Ⅶ族元素间一定形成离子化合物B .第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最高正价从1+递增到7+C .同周期金属元素的化合价越高,其原子失电子能力越强D .元素周期表中的117号元素(Ts )位于第七周期第A Ⅶ族 6.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应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在过渡元素中,可以找到半导体材料B .第118号元素Og 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七周期0族C .在元素周期表中共有18列,16个族D .元素周期表为元素性质的系统研究提供指导,为新元素的发现提供线索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沸点:2H O >HFB .热稳定性:HF >2H OC .34NCl SiCl 、分子中每个原子最外层均满足8电子结构D .仅由N H O 、、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不可能含离子键8.某离子化合物中,阳离子和阴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与氖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则此离子化合物化学式为( ) A .MgOB .NaClC .2SiOD .2K S9.短周期主族元素A B C D E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A 与C 同主族,A 与其他元素不在同一周期,B 与D 同主族,常温下D 的单质为淡黄色固体。
2019-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真题考点集训 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含解析)
2019-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真题考点集训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含解析)【知识点的认识】1、阿伏伽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体积相同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即阿伏加德罗定律.2、阿伏伽德罗定律推论:我们可以利用阿伏加德罗定律以及物质的量与分子数目、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得到以下有用的推论:(1)同温同压时:①V1:V2=n1:n2=N1:N2 ②ρ1:ρ2=M1:M2 ③同质量时:V1:V2=M2:M1(2)同温同体积时:④P1:P2=n1:n2=N1:N2 ⑤同质量时:P1:P2=M2:M1(3)同温同压同体积时:⑥ρ1:ρ2=M1:M2=m1:m2【命题方向】本考点主要考察阿伏伽德罗定律及其推论的内容,需要重点掌握.题型一:阿伏伽德罗定律典例1:(2011•新疆一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一定温度、压强下,气体体积由其分子的大小决定B.一定温度、压强下,气体体积由其物质的量的多少决定C.气体摩尔体积是指1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为22.4L D.不同的气体,若体积不等,则它们所含的分子数一定不等分析:A、对于气体来说,气体分子间的距离远大于分子本身的大小,一定温度、压强下,决定其体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是分子数的多少;B、一定温度、压强下,气体分子间的距离一定,气体体积由气体的物质的量的多少决定;C、气体摩尔体积是指1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D、一定物质的量的气体的体积大小取决于温度和压强,外界条件不同,体积不同.解答:A、一定温度、压强下,气体分子间的距离一定,气体分子间的距离远大于分子本身的大小,决定其体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是分子数的多少,故A错误;B、根据阿伏伽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体积相同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因此气体体积由气体的物质的量的多少决定,故B正确;C、气体摩尔体积是指1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不同条件下,气体摩尔体积的数值不同,标准状况下约为22.4L/mol,故C错误;D、一定物质的量的气体的体积大小取决于温度和压强,外界条件不同,体积不同,不同条件下体积不等的气体所含分子数可能相等,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定律定律及其推论,题目难度不大,本题注意影响气体体积大小的因素有哪些.题型二:阿伏伽德罗定律推论典例2:下列各组中,两种气体的分子数一定相等的是()A.温度相同、体积相同的O2和N2 B.体积相等、密度不等的CO和C2H4C.质量相等、密度不等的N2和C2H4 D.压强相同、体积相同的N2和O2分析:根据N=nNA可知,分子数相等,则物质的量相等,据此判断.A、温度相同、体积相同,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分子数之比;B、根据m=ρV,n=mM进行判断;C、n=mM进行判断;D、压强相同、体积相同,分子数之比等于温度之比.解答:A、温度相同、体积相同,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分子数之比,二者所处的压强不一定相同,所以分子数不一定相等,故A错误;B、体积相等、密度不等,二者的质量不相等,由于CO和C2H4的摩尔质量相等,所以二者的物质的量不相等,分子数不相等,故B错误;C、二者质量相同,N2和C2H4的摩尔质量相等,所以二者的物质的量相等,分子数相等,故C正确;D、根据pV=nRT可知,压强相同、体积相同,分子数之比等于温度之比,二者的温度不一定相等,故分子数不一定相等,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阿伏伽德罗定律及推论,难度不大,关键对阿伏伽德罗定律及推论的理解,可借助pV=nRT理解.【解题思路点拨】相对密度:在同温同压下,上面结论式②和式⑥中出现的密度比值称为气体的相对密度D=ρ1:ρ2=M1:M2.注意:①D称为气体1相对于气体2的相对密度,没有单位.如氧气对氢气的密度为16.一、选择题(共15小题)1.质量相同的下列气体中,相同条件下体积最大的是()A.CH4 B.N2 C.CO2 D.SO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摩尔是一种国际基本物理量B.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LC.1mol氧气的质量为16gD.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单质所含分子数相同3.在同温同压下,某气体与氮气质量相同,体积比为2:3则该气体的相对分子量为()A.42 B.56 C.21 D.724.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SO2气体和CO2气体,下列有关比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密度比为16:11②密度比为11:16③体积比为16:11④体积比为11:16()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5.下列各组中,两种气体的分子数一定相等的是()A.温度相同、体积相同的O2和N2B.体积相等、密度不等的CO和C2H4C.质量相等、密度不等的N2和C2H4D.压强相同、体积相同的N2和O2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与28gCO具有相同分子数的CO2的质量一定是44gB.与VLCO具有相同分子数的CO2的体积一定是VLC.所含原子数相等的CO与CO2的密度之比为7:11D.所含原子数相等的CO与CO2的密度之比为21:227.由CH4和O2组成的混合气体,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1g•L﹣1,则该混合气体中CH4和O2的体积比为()A.2:1 B.3:2 C.2:3 D.1:28.在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有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气体,若它们的温度和密度均相同,试根据甲、乙的摩尔质量(M)关系,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M(甲)>M(乙),则气体体积:甲<乙B.若M(甲)<M(乙),则气体的压强:甲>乙C.若M(甲)>M(乙),则气体的摩尔体积:甲<乙D.若M(甲)<M(乙),则的分子数:甲<乙9.标准状况下两个容积相等的贮气瓶,一个装有02,一个装有CH4,两瓶气体具有相同的()A.质量B.原子总数C.密度D.分子数10.同温同压下,某容器充满O2重116g,若充满CO2重122g,现充满某气体重114g,则某气体的分子量为()A.28 B.60 C.32 D.411.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放入3L气体R和5L气体Q,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R(g)+5Q(g)═4X(g)+nY(g)反应完全后,容器温度不变,混合气体的压强是原来的87.5%,则化学方程式中的n值是()A.2 B.3 C.4 D.512.同温同压下,相同质量的下列气体,所占体积最大的是()A.CH4 B.O2 C.CO2 D.SO213.在标准状况下①6.72L CH4②3.01×1023个HCl分子③13.6g H2S ④0.2mol NH3,下列对这四种气体的关系从大到小表达正确的是()a.体积②>③>①>④b.密度②>③>④>①c.质量②>③>①>④d.氢原子个数①>③>④>②A.abc B.bcd C.abcd D.acd14.下列关于同温同压下的两种气体12C18O和14N2的判断正确的是()A.体积相等时密度相等B.原子数相等时具有的中子数相等C.体积相等时具有的电子数相等D.质量相等时具有的质子数相等15.在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Ne、H2、O2三种气体,当它们的温度和密度都相同时,这三种气体的压强(p)从大到小的顺序是()A.p(Ne)>p(H2)>p(O2)B.p(O2)>p(Ne)>p(H2)C.p(H2)>p(O2)>p (Ne)D.p(H2)>p(Ne)>p(O2)二、填空题(共3小题)(除非特别说明,请填准确值)16.等物质的量的CO和CO2中所含O原子个数之比,C原子数之比,二者的质量之比,在同温同压下的体积之比.17.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H2和CO2物质的量之比为,分子个数之比,原子个数之比为,质量比为(最简整数比).18.与16g氧气所含有分子数相同的氨气是g,与16g氧气所含原子总数相同的氨气是g;相同条件下,5.6g氮气中添加g氨气,所组成的混合气体体积与16g O2所占体积相同.三、解答题(共3小题)(选答题,不自动判卷)19.已知在标况下的四种气体①6.72LCH4②3.01×1023个HCl分子③13.6克H2S ④0.2molNH3用相应的序号填写下列空白:(1)体积最大的是;密度最大的是;(3)质量最小的是;(4)含氢原子数最少的是.20.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氨气和硫化氢气体(H2S)的质量比为;同质量的氨和硫化氢气体的体积比为,其中含有的氢的原子个数比为;若二者氢原子数相等,它们的体积比为.21.同温同压下,若A容器中充满O2和B容器中充满O3(1)若所含分子总数相等,则A容器和B容器的容积之比是;若两容器中所含原子总数相等,则A容器和B容器的容积比是;(3)若两容器的体积比为3:2,则O2和O3物质的量之比为,质量之比为,密度之比为.【考点训练】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1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5小题)1.质量相同的下列气体中,相同条件下体积最大的是()A.CH4 B.N2 C.CO2 D.SO2考点: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专题: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分析:相同条件下,气体的物质的量越大,则气体的体积越大,根据n=结合各物质的摩尔质量进行比较,气体的摩尔质量越大,则物质的量越小,体积越小.解答:解:由V=nV m=×V m可知,相同条件下,相同质量时,气体的摩尔质量越小,物质的量越大,则气体的体积越大,则有:A.CH4的摩尔质量为16g/mol;B.N2的摩尔质量为28g/mol;C.CO2的摩尔质量为44g/mol;D.SO2的摩尔质量为64g/mol,则CH4的摩尔质量最小,所以相同质量时,体积最大,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气体物质的量的计算,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相关计算公式的运用,注意在相同条件下气体的气体摩尔体积相同.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摩尔是一种国际基本物理量B.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LC.1mol氧气的质量为16gD.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单质所含分子数相同考点: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气体摩尔体积.专题: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分析:A、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B、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L/molL.C、氧气的摩尔质量是32g/mol.D、同温同压下,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所以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解答:解:A、物质的量是国际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故A错误;B、气体摩尔体积的单位是L/mol,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Lmol/L,1mol气体的体积约为22.4L,故B错误;C、氧气的摩尔质量是32g/mol,1mol氧气的质量为32g,故C错误;D、同温同压下,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所以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故D正确.故选:D.点评:考查物质的量及单位、气体摩尔体积、摩尔质量、阿伏伽德罗常数与推论,难度不大,注意基础知识的掌握.3.在同温同压下,某气体与氮气质量相同,体积比为2:3则该气体的相对分子量为()A.42 B.56 C.21 D.72考点: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专题: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分析:同温同压下,气体的V m相等,结合n==以及物质的分子构成解答该题.解答:解:同温同压下,气体的V m相等,体积比为2:3,由n=可知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设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气体与氮气质量相同,则有2x=3×28,x=42,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阿伏伽德罗定律及其推论,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的考查,为高考常见题型和高频考点,注意相关计算公式的运用,难度中等.4.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SO2气体和CO2气体,下列有关比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密度比为16:11②密度比为11:16③体积比为16:11④体积比为11:16()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考点: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专题: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分析:根据质量相同计算出两种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结合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计算并比较体积、密度关系.解答:解:同温同压下,气体摩尔体积相同,设两种物质的质量都为1g,则SO2和CO2的物质的量之比==11:16,根据知,两种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其摩尔质量之比=64g/mol:44g/mol=16:11,根据V=知,相同质量的两种气体,其体积之比等于摩尔质量的反比=44g/mol:64g/mol=11:16,所以①④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以及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的有关知识,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有关公式的利用.5.下列各组中,两种气体的分子数一定相等的是()A.温度相同、体积相同的O2和N2B.体积相等、密度不等的CO和C2H4C.质量相等、密度不等的N2和C2H4D.压强相同、体积相同的N2和O2考点: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专题: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分析:根据N=nN A可知,分子数相等,则物质的量相等,据此判断.A、温度相同、体积相同,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分子数之比;B、根据m=ρV,n=进行判断;C、n=进行判断;D、压强相同、体积相同,分子数之比等于温度之比.解答:解:A、温度相同、体积相同,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分子数之比,二者所处的压强不一定相同,所以分子数不一定相等,故A错误;B、体积相等、密度不等,二者的质量不相等,由于CO和C2H4的摩尔质量相等,所以二者的物质的量不相等,分子数不相等,故B错误;C、二者质量相同,N2和C2H4的摩尔质量相等,所以二者的物质的量相等,分子数相等,故C正确;D、根据pV=nRT可知,压强相同、体积相同,分子数之比等于温度之比,二者的温度不一定相等,故分子数不一定相等,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阿伏伽德罗定律及推论,难度不大,关键对阿伏伽德罗定律及推论的理解,可借助pV=nRT理解.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与28gCO具有相同分子数的CO2的质量一定是44gB.与VLCO具有相同分子数的CO2的体积一定是VLC.所含原子数相等的CO与CO2的密度之比为7:11D.所含原子数相等的CO与CO2的密度之比为21:22考点: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专题: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分析:A、根据m=nM=M计算;B、气体体积受温度和压强的影响;C、根据ρ=计算判断;D、根据ρ=计算判断.解答:解:A、28gCO的物质的量是1mol,与28gCO具有相同分子数的CO2的物质的量也是1mol,1mol二氧化碳的质量是44g,故A正确;B、气体体积受温度和压强的影响,温度和压强不同,气体摩尔体积不同,所以与VLCO具有相同分子数的CO2的体积不一定是VL,故B错误;C、所含原子数相等的CO与CO2的质量之比为7:11;由ρ=知,温度和压强不同,气体摩尔体积不同,未知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气体摩尔体积,所以无法计算其体积,导致无法判断其密度之比,故C错误;D、所含原子数相等的CO与CO2的质量之比为7:11;由ρ=知,温度和压强不同,气体摩尔体积不同,未知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气体摩尔体积,所以无法计算其体积,导致无法判断其密度之比,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有关气体体积、密度、质量的计算判断,难度不大,明确有关气体体积的计算受温度和压强的影响.7.由CH4和O2组成的混合气体,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1g•L﹣1,则该混合气体中CH4和O2的体积比为()A.2:1 B.3:2 C.2:3 D.1:2考点: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专题: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分析:根据M=ρVm计算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根据十字交叉法计算混合气体中CH4和O2的体积比.解答:解: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1g/L,则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1g/L×22.4L/mol=22.4g/mol.根据十字交叉法计算混合气体中CH4和O2的体积比:所以混合气体中CH4和O2的体积比为9.6:6.4=3:2,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混合物的计算,难度中等,本题采取十字交叉法计算,简化计算.采取常见解法,容易理解,但计算繁琐,容易出错.8.在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有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气体,若它们的温度和密度均相同,试根据甲、乙的摩尔质量(M)关系,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M(甲)>M(乙),则气体体积:甲<乙B.若M(甲)<M(乙),则气体的压强:甲>乙C.若M(甲)>M(乙),则气体的摩尔体积:甲<乙D.若M(甲)<M(乙),则的分子数:甲<乙考点: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专题: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分析:相同温度下,在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有等质量、等密度的甲、乙两种气体,根据ρ=可知气体的体积相等,结合n=以及PV=nRT比较压强大小,根据Vm=比较气体摩尔体积大小,根据n=判断气体的物质的量,气体物质的量越大,气体分子数越多.解答:解:A.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有等质量、等密度的甲、乙两种气体,根据ρ=可知气体的体积相等,故A错误;B.若M(甲)<M(乙),根据n=,则气体的物质的量:甲>乙,由PV=nRT可知,气体的压强:甲>乙,故B正确;C.根据n=,若M(甲)>M(乙),则气体的物质的量:甲<乙,根据Vm=,故则气体的摩尔体积:甲>乙,故C错误;D.根据n=,若M(甲)<M(乙),则n(甲)>n(乙),则气体的分子数:甲>乙,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题目难度不大,本题注意相关计算公式的运用,为解答该题的关键,易错点为D,注意根据密度的计算公式推导.9.标准状况下两个容积相等的贮气瓶,一个装有02,一个装有CH4,两瓶气体具有相同的()A.质量B.原子总数C.密度D.分子数考点: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专题: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分析:A、根据m=nM=M计算.B、根据N=nN A=N A结合分子构成计算原子总数.C、根据ρ=判断.D、根据N=nN A=N A计算分子总数.解答:解:标准状况下两个容积相等的贮气瓶,一个装有02,一个装有CH4,气体摩尔体积相同,所以两个储气瓶中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A、两储气瓶中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时,由m=nM=M知,两种气体的摩尔质量M不同,所以两种气体的质量不同,故A错误.B、两储气瓶中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时,所含分子数相同,一个甲烷分子中含有5个原子,一个氧气分子中含有2个原子,所以两种气体含有的原子数不同,故B错误.C、由ρ=知,标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相同,两种气体的摩尔质量不同,所以密度不同,故C错误.D、两储气瓶中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时,所含分子数相同,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定律及其推论,难度不大,易错选项是C,会根据密度公式进行推导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和密度的关系是解本题的关键.10.同温同压下,某容器充满O2重116g,若充满CO2重122g,现充满某气体重114g,则某气体的分子量为()A.28 B.60 C.32 D.4考点: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相对分子质量及其计算.专题: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分析:同温同压下,相同容积时,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令气体的物质的量为n,容器质量为m,根据容器充满氧气与二氧化碳的质量,列方程计算n、m的值;根据M=可计算X气体的摩尔质量,据此计算气体X的相对分子质量.解答:解:令气体的物质的量为n,容器质量为m,则:m+n×32g/mol=116g,m+n×44g/mol=122g.解得,n=0.5mol,m=100g.充满气体X后的质量为114g,所以气体X的质量为114g﹣100g=14g,物质的量为0.5mol.气体X的摩尔质量为=28g/mol.所以气体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故选:A.点评:考查阿伏伽德罗定律及推论的计算,难度不大,注意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计算气体的物质的量是解题关键.11.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放入3L气体R和5L气体Q,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R(g)+5Q(g)═4X(g)+nY(g)反应完全后,容器温度不变,混合气体的压强是原来的87.5%,则化学方程式中的n值是()A.2 B.3 C.4 D.5考点: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专题: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分析:在相同温度和相同体积下,气体的压强与物质的量呈正比,容器温度不变,混合气体的压强是原来的87.5%,说明反应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减小,则反应应向物质的量减小的方向进行,以此判断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关系.解答:解:容器温度不变,混合气体的压强是原来的87.5%,说明反应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减小,则反应应向物质的量减小的方向进行,即方程式中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之和大于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之和,则有:2+5>4+n,n<3,选项中只有A符合,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定律以及推论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注意从压强的变化分析方程式化学计量数关系,避免繁琐的计算.12.同温同压下,相同质量的下列气体,所占体积最大的是()A.CH4 B.O2 C.CO2 D.SO2考点: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专题: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分析:同温同压下,气体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所以相同质量的气体,体积之比与摩尔质量成反比,即同温同压下,相同质量的气体,摩尔质量越大,所占体积越小.据此判断.解答:解:A、甲烷的摩尔质量为16g/mol;B、氧气的摩尔质量为32g/mol;C、二氧化碳的摩尔质量为44g/mol;D、二氧化硫的摩尔质量为64g/mol;所以同温同压下,相同质量的气体,所占体积为CH4>O2>CO2>SO2.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阿伏伽德罗定律及推论,难度不大,可借助PV=nRT理解阿伏伽德罗定律及推论.注意可运用公式判断.13.在标准状况下①6.72L CH4②3.01×1023个HCl分子③13.6g H2S ④0.2mol NH3,下列对这四种气体的关系从大到小表达正确的是()a.体积②>③>①>④b.密度②>③>④>①c.质量②>③>①>④d.氢原子个数①>③>④>②A.abc B.bcd C.abcd D.acd考点: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专题: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分析:a、相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据此判断;b、相同条件下,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c、计算各物质的质量进行比较;d、计算出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结合化学式判断H原子的物质的量,据此解答.解答:解:①6.72L CH4物质的量为=0.3mol,②3.01×1023个HCl分子的物质的量为0.5mol,③13.6g H2S 的物质的量为=0.4mol,④0.2mol NH3.a.相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所以体积体积②>③>①>④,故a正确;b.各物质的摩尔质量分别为①CH4为16g/mol②HCl为36.5g/mol ③H2S 为34g/mol④NH3为17g/mol,相同条件下,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所以密度②>③>④>①,故b正确;c.各物质的质量分别为①CH4为0.3mol×16g/mol=4.8g②HCl为0.5mol×36.5g/mol=33.25g ③H2S 13.6g④NH3为0.2mol×17g/mol=3.4g,所以质量②>③>①>④,故c正确;d.各物质中H原子的物质的量分别为①CH4为0.3mol×4=1.2mol②HCl为0.5mol③H2S0.4mol×2=0.8mol④NH3为0.2mol×3=0.6mol,所以氢原子个数①>③>④>②,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阿伏伽德罗定律及推论、常用化学计量数的有关计算,难度不大,注意基础知识的掌握.14.下列关于同温同压下的两种气体12C18O和14N2的判断正确的是()A.体积相等时密度相等B.原子数相等时具有的中子数相等C.体积相等时具有的电子数相等D.质量相等时具有的质子数相等考点: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专题: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分析:同温同压下,气体的V m相等,等体积时,根据n=可知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结合原子的构成以及相关物理量的计算公式解答该题.解答:解:A.由于12C18O和14N2的相对分子质量不等,故体积相等的两种气体的质量不等,因此密度不等,故A错误;B.1个12C18O分子中有16个中子,1个14N2分子中含有14个中子,二者均为双原子分子,原子数相等,即分子数相等,但中子数不等,故B错误;C.12C18O和14N2均为14电子分子,同温同压下,体积相等则分子数相等,所具有的电子数相等,故C正确;D.12C18O和14N2分子内均有14个质子,由于二者的相对分子质量不等,故等质量的两种分子所具有的质子数不等,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一些重要概念与理论的理解能力,题目难度中等.15.在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Ne、H2、O2三种气体,当它们的温度和密度都相同时,这三种气体的压强(p)从大到小的顺序是()A.p(Ne)>p(H2)>p(O2)B.p(O2)>p(Ne)>p(H2)C.p(H2)>p(O2)>p (Ne)D.p(H2)>p(Ne)>p(O2)考点: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专题: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分析:在温度和密度都相同条件下,压强与摩尔质量呈反比.据此判断.解答:解:Ne的摩尔质量为20g/mol,H2的摩尔质量为2g/mol,O2的摩尔质量为32g/mol.在温度和密度都相同条件下,压强与摩尔质量呈反比,摩尔质量越大,压强越小.所以三种气体的压强(p)从大到小的顺序是p(H2)>p(Ne)>p(O2).故选:D.点评:考查阿伏伽德罗定律及推论,难度不大,可借助pV=nRT理解阿伏伽德罗定律及推论.注意稀有气体是单原子分子.二、填空题(共3小题)(除非特别说明,请填准确值)16.等物质的量的CO和CO2中所含O原子个数之比1:2,C原子数之比1:1,二者的质量之比7:11,在同温同压下的体积之比1:1.考点: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专题: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分析:根据N=nN A,以及n==,结合分子的构成进行计算.解答:解:根据N=nN A可知,分子数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而1个CO分子中含有1个C原子,1个O原子,1个CO2分子中含有1个C原子,2个O原子,所以:等物质的量的CO和CO2中所含O原子个数之比1:2,C原子数之比为1:1,根据n==,可知m=nM,二者的质量之比为:m(CO):m(CO2)=28:44=7:11,V=nV m,在同温同压下V m相同,则体积之比为:V(CO):V(CO2)=nV m:nV m=1:1,故答案为:1:2;1:1;7:11;1:1.。
2019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工业合成氨-考点精练(含答案)
工业合成氨一.选择题(共20小题)1.下列过程属于人工固氮的是()A.分离液态空气制氮气B.闪电时N2转化为NOC.合成氨D.豆科作物根瘤菌将N2转化为NH32.NH3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下列关于合成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工艺涉及催化技术B.工艺涉及高温高压技术C.原料之一的氮气来自空气D.从合成塔出来的气体中,氨的体积分数为100%3.下列有关工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A.合成氨生产中将NH3液化分离,可加快正反应速率,提高N2、H2的转化率B.硫酸工业中,在接触室安装热交换器是为了利用SO3转化为H2SO4时放出的热量C.电解饱和食盐水制烧碱采用离子交换膜法,可防止阴极室产生的Cl2进入阳极室D.侯氏制碱法是将氨气和二氧化碳先后通入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制得碳酸氢钠固体,再在高温下灼烧,转化为碳酸钠固体4.传统合成氨工业需要采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近来美国化学家使用新型铁系催化剂,在常温下合成了氨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新型合成氨方法是吸热反应B.新型合成氨方法可简化生产设备C.新型催化剂提高了N2和H2的转化率D.两种方法中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相同5.符合目前工业生产实际的化工生产原理是()A.合成氨工业中,由于氨易液化,N2、H2循环使用,所以总体上氨的产率很高B.氯气和氢气混合在光照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氢,用水吸收得到盐酸C.氯碱工业中,电解槽的阳极区产生NaOHD.二氧化硫在接触室被氧化成三氧化硫,三氧化硫在吸收塔内被水吸收制成浓硫酸6.下列有关工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A.合成氨生产过程中将NH3液化分离,会降低反应速率,可提高N2、H2的转化率B.从海水中提镁过程中,电解熔融MgO可制备MgC.电解精炼铜时,同一时间内阳极溶解固体的质量比阴极析出固体的质量小D.电解饱和食盐水制烧碱采用离子交换膜法,可防止阴极室产生的Cl2进入阳极室7.如图是合成氨的简要流程示意图,沿X路线回去的物质是()A. N2和H2 B.催化剂 C. NH3 D. H28.下列有关工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A.合成氨生产过程中升高温度可加快反应速率,缩短生产周期,故温度越高越好B.硫酸工业中,使用催化剂是为了提高SO2转化为SO3的转化率C.电解精炼铜时,精铜作阴极D.电解饱和食盐水制烧碱采用离子交换膜法,可防止阴极室产生的Cl2进入阳极室9.下列有关工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A.合成氨工业中,将NH3及时液化分离有利于加快反应速率B.氯碱工业中,使用离子交换膜可防止Cl2和NaOH溶液反应C.硫酸工业中,接触室内安装热交换器,是为了利用沸腾炉中排出的SO2的热量D.硫酸工业中,SO2的催化氧化不采用高压,是因为压强对SO2转化率无影响10.最近美国化学家借助太阳能产生的电能和热能,用空气和水作原料成功地合成了氨气.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NH3是电解质B.该合成氨过程不属于氮的固定C.空气、水、太阳能均为可再生资源D.断裂N2中的N≡N键会释放出能量11.有关合成氨工业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从合成塔出来的混合气体,NH3的含量较小,所以生产氨的工厂的效率都很低B.由于氨可液化分离出来,N2、H2在实际生产中循环使用,所以总体来说氨的产率很高C.合成氨工业的反应温度控制在500℃,目的是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合成氨厂采用的压强是20 MPa~50 MPa,因在该压强下铁触媒的活性最大12.下列物质的工业制备原理不正确的是()A.氨气:N2+3H22NH3B.铝:2Al2O3(熔融)4Al+3O2↑C.氯气:MnO2+4HCl(浓)MnCl2+Cl2↑+2H2OD.硫酸:2SO2+O22SO3,SO3+H2O═H2SO413.下列关于合成氨和联合制纯碱工业生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合成氨生产过程中将NH3液化分离,可加大正反应速率,提高N2、H2的转化率B.联合制碱法生产工艺中采用循环操作,其目的是提高食盐的利用率C.从氨合成塔出来的混合气体中NH3只占15%左右,所以生产氨的工厂效率都很低D.联合制碱法中关键的一步是向分离出NaHCO3晶体后的母液中不断地通入CO214.下列工业生产所涉及的化学用语表达不正确是()A.工业上制取氯气:MnO2+4HCl Cl2↑+MnCl2+H2OB.工业上合成氨:N2+3H2 2NH3C.工业上制取粗硅:SiO2+2C Si+2CO↑D.工业上生产漂白粉: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15.关于工业合成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在动力、设备、材料允许的条件下尽可能在高压下进行B.温度越高越有利于工业合成氨C.在工业合成氨中N2、H2的循环利用可提高其利用率,降低成本D.及时从反应体系中分离出氨气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16.合成氨工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哈伯法合成氨需要在20~50MPa的高压和500℃左右的高温下,并用铁触媒作为催化剂,氨在平衡混合物中的含量仍较少.最近英国俄勒冈大学的化学家使用了一种名为 trans一Fe(DMeOPrPE)2的新催化剂,在常温下合成氨,反应方程式可表示为N2+3H2⇌2NH3.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哈伯法合成氨是吸热反应,新法合成氨是放热反应B.新法合成氨不需要在高温条件下,可节约大量能源,具有发展前景C.新法合成氨能在常温下进行是因为不需要断裂化学键D.新催化剂降低了反应所需要的能量,使平衡正向移动17.下列有关工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A.合成氨工业中,将NH3及时液化分离有利于加快反应速率B.硫酸工业中,接触室内安装热交换器是为了利用SO3转化为H2SO4时放出的热量C.氯碱工业中,使用离子交换膜可防止C12和NaOH溶液反应D.电镀工业中,必需将镀件与电源的负极相连18.合成氨反应的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合成氨工业的生成流程如下:关于合成氨工业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混合气进行循环利用遵循绿色化学思想B.对原料气进行压缩可以增大原料气的转化率C.合成氨反应须在低温下进行D.使用催化剂可以提高反应的速率,但是不能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19.工业上利用合成氨实现人工固氮.属于合成氨主要原料的是()A. NO2 B.空气 C. Na2CO3 D. KNO320.下列生产工艺不能体现“绿色化学”思想的是()A.海水提镁:用电解氯化镁产生的氯气制取盐酸B.工业制硫酸:提高尾气排放的烟囱高度C.工业制胆矾:使用稀硫酸、双氧水溶解铜D.火力发电:在燃煤中加入适量生石灰二.填空题(共5小题)21.“低碳”既是时尚,也是环保要求.“低碳”在工业生产中意义重大,充分利用原材料,不排放或减少排放“三废”,不同工厂今后联合生产等都是很好的“低碳”生产方式.下面是几个工厂利用废气、废渣(液)联合生产化肥硫酸铵的工艺:请回答下列问题:(1)工艺操作②为:.工业合成氨的化学方程式为:.(3)副产品的化学式为.该联合生产工艺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是.(4)在实验室中检验合成氨厂排出的废气中是否含有氨气的方法是(5)写出生成“产品”的化学方程式:.22.以天然气、焦炭、水、空气为初始原料,可以制得若干化工产品:请回答下列问题:(1)合成氨中原料气体N2于空气,可采用将空气和两种方法,H2可采用上述反应①,其化学方程式为.对于合成氨N2+3H22NH3△H<0,其中N2与H2体积比高于1:3的原因是;及时分离NH3的方法是.(3)制取NH4NO3时,NH3的用途有两种,制HNO3的量大于与HNO3反应的量的原因.(4)发生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为.(5)发生反应③生成C8H18的化学方程式为.23.氨气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气体,其用途广泛.(1)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是.工业上氨气可以由氢气和氮气合成如图1.①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②随着温度的升高,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的变化趋势是.③一定温度下,2L密闭容器中,5mol N2和5mol H2发生反应,达到平衡时,N2的转化率为20%,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的数值是(填字母).④简述一种检查氨气是否泄露可采用的化学方法:.(3)工业制硫酸的尾气中含较多的SO2,为防止污染空气,回收利用SO2,工业上常用氨水吸收法处理尾气.①当氨水中所含氨的物质的量为3mol,吸收标准状况下44.8L SO2时,溶液中的溶质为.②(NH4)2SO3显碱性,用化学平衡原理解释.③NH4HSO3显酸性.用氨水吸收SO2,当吸收液显中性时,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填字母).a.c(NH4+)=2c(SO32﹣)+c(HSO3﹣)b.c(NH4+)>c(SO32﹣)>c(H+)=c(OH﹣)c.c(NH4+)+c(H+)=c(SO32﹣)+c(HSO3﹣)+c(OH﹣)(4)氨气是一种富氢燃料,可以直接用于燃料电池,下图是供氨水式燃料电池工作原理如图2:①氨气燃料电池的电解质溶液最好选择(填“酸性”、“碱性”或“中性”)溶液.②空气在进入电池装置前需要通过过滤器除去的气体是.③氨气燃料电池的反应是氨气与氧气生成一种常见的无毒气体和水,该电池的电极总反应是,正极的电极反应方是.24.实验室合成氨装置如图:试回答:(1)装置甲的作用是:①,②,从丙导出的气体是,(3)乙中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4)检验产物的简单化学方法是.25.实验室模拟合成氨和氨催化氧化的流程如下:已知实验室可用饱和亚硝酸钠(NaNO2)溶液与饱和氯化铵溶液经加热后反应制取氮气.(1)从图中选择制取氮气的合适装置:(填编号)氮气和氢气通过甲装置,甲装置的作用:①②③(3)用乙装置吸收一段时间氨后,再通入空气,同时将经加热的铂丝插入乙装置的锥形瓶内,能说明反应发生的现象是,乙装置中的CCl4的作用是.(4)反应结束后锥形瓶内的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有:H+、OH﹣、、.三.解答题(共5小题)26.回答下列问题:(1)工业合成氨的原料是氮气和氢气.氮气是从空气中分离出来的,通常使用的两种分离方法是,;氢气的是水和碳氢化合物,写出分别采用煤和天然气为原料制取氢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设备A中含有电加热器、触煤和热交换器,设备A的名称,其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3)设备B的名称,其中m和n是两个通水口,入水口是(填“m”或“n”).不宜从相反方向通水的原因.(4)设备C的作用;(5)在原料气制备过程中混有CO对催化剂有毒害作用,欲除去原料气中的CO,可通过如下反应来实现:CO(g)+H2O(g)⇌CO2(g)+H2(g),已知1000K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0.627,若要使CO的转化超过90%,则起始物中c(H2O):c(CO)不低于.27.工业合成氨技术是对人类的巨大贡献之一.下面是合成氨的简要流程示意图:(1)设备 I的名称是,沿X路线循环的物质是(填字母).A.N2和H2 B.催化剂 C.NH3D.N2、H2和NH3合成氨中H2可以由焦炭和水蒸汽反应获得.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原料气中往往含有H2S、CO、CO2等杂质,必须除去这些杂质的目的是,常用K2CO3溶液除去CO2,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近年有人将电磁场直接加在氮气和氢气反应的容器内,在较低的温度和压强条件下合成氨,获得了较高的产率.电磁场对合成氨反应本质的影响是,该方法的优点是.(4)合成氨工业往往含有大量含氨废水,为了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可以利用电解法将NH3•H2O转化为对环境无污染的加以处理.电解时以石墨做电极,以硝酸作为电解质,则理论上处理1mol NH3•H2O,电路中转移电子mol,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8.氨在工业上有很多重要应用,合成氨的流程示意图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设备A中含有电加热器、触煤和热交换器,设备A的名称,其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原料氢气的是水和碳氢化合物,写出分别采用煤和天然气为原料制取氢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设备B的名称,其中m和n是两个通水口,入水口是(填“m”或“n”).不宜从相反方向通水的原因;(3)设备C的作用是.29.氨气是工农业生产中重要的产品,合成氨并综合利用的某些过程如图所示:(1)原料气中的氢气于水和碳氢化合物.请写出甲烷和水在催化剂和高温条件下反应的方程式:.在工业生产中,设备A的名称为,A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3)上述生产中向母液通入氨气同时加入,可促进副产品氯化铵的析出.长期使用氯化铵会造成土壤酸化,尿素适用于各种土壤,在土壤中尿素发生水解,其水解的化学方程式是.(4)纯碱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请写出任意两种用途:.(5)图中所示工业制法获得的纯碱中常含有NaCl杂质,用下述方法可以测定样品中NaCl的质量分数.样品m溶解沉淀固体n克①检验沉淀是否洗涤干净的方法是.②样品中NaCl的质量分数的数学表达式为.30.合成氨工业、硫酸工业的生产工艺流程大致为:合成塔和接触室中的反应分别为:N2(g)+3H2(g)⇌2NH3(g)△H=0;2SO2(g)+O2(g)⇌2SO2(g)△H=0.(1)写出流程中设备的名称:B ,X .进入合成塔和接触室中的气体都要进行热处理,最理想的热处理方法是.(3)采用循环操作可提高原料的利用率,下列生产中,采用循环操作的是(填序号).①硫酸工业②合成氨工业③硝酸工业(4)工业上常用98.3%的浓硫酸吸收SO3而不用稀硫酸或水的原因是.(5)工业生产中常用氨﹣﹣酸法进行尾气脱硫,以达到消除污染、废物利用的目的.硫酸工业尾气中的SO2经处理可以得到一种化肥,该肥料的化学式是.(6)根据化学平衡移动原理,下列条件或措施合理的是(填序号).①合成氨工业在高压下进行②合成氨工业和硫酸工业都使用催化剂③及时将氨液化而分离④硫酸工业中,净化后的炉气中要有过量空气⑤合成氨工业和硫酸工业都采用适宜的温度.工业合成氨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20小题)1.C 2.D 3.D 4.B 5.A 6.AC 7.A 8.C 9.B 10.C 11.B 12.C 13.B 14.A 15.B 16.B 17.CD 18.C 19.B 20.B二.填空题(共5小题)21.过滤N2+3H22NH3CaOCO2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导气管口,若试纸变蓝,则证明有NH3CaSO4+CO2+2NH3+H2O═CaCO3↓+(NH4)2SO422.深冷分离氧燃烧CH4+2H2O CO2+4H2制H2的成本高于制N2,为了提高H2的转化率,可以提高N2的加入量冷却使NH3液化NH3转化为HNO3的过程中,发生3NO2+H2O═2HNO3+NO及各步反应有损失,用于制HNO3的NH3量应较大CO2+2NH3CO(NH2)2+H2O8CO+17H2C8H18+8H2O 23.2NH4Cl+Ca(OH)22NH3↑+CaCl2+2H2ON2(g)+3H2(g)⇌2NH3(g)H=-93.36 kJ/mol减小0.5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接近容器,观察试纸是否变蓝,如果变蓝说明有氨气泄露.(或蘸取浓盐酸接近容器,观察是否有白烟生成,如果有白烟生成说明管道泄露(NH4)2SO3和NH4HSO3NH4++H2O⇌NH3•H2O+H+SO32-+H2O⇌HSO3-+OH-,SO32-水解程度大于NH4+的水解程度使溶液中c(OH-)> c(H+),溶液呈碱性ab碱性CO2 4NH3+3O2═2N2+6H2OO2+4e-+2H2O=4OH-24.干燥气体使N2和H2充分混合(或观察气泡以调节氢气、氮气流速)NH3、N2、H2N2+2H22NH3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丙的导管口,有白烟生成,说明有NH3生成(或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也说明有氨气生成)25.a干燥气体控制氢气和氮气的流速混合气体出现红棕色气体防止倒吸NH4+NO3-三.解答题(共5小题)26.液化、分馏与碳反应后除去CO2C+H2O CO+H2CH4+H2O CO+3H2合成(氨)塔N2(g)+3H2(g)2NH3(g);冷凝塔或冷凝器;n高温气体由冷凝塔上端进入,冷凝水从下端进入,逆向冷凝效果好将液氨与未反应的原料气分离13.8 27.合成塔AC+H2O CO+H2 防止催化剂中毒CO32-+CO2+H2O=2HCO3-在电磁场的作用下,氮氮三键更容易断裂,减少了合成氨反应所需的能量降低能耗,使反应更容易进行32NH3-6e-=N2+6H+ 28.合成塔N2+3H22NH3C+H2O CO+H2、CH4+H2O CO+H2冷凝器n高温气体从冷凝塔上端进入,冷却水从下端进入,逆向冷凝效果更好将液氨和未反应的原料气体分离29.CH4+2H2O CO2+4H2或CH4+H2O CO+3H2沉淀池NH3+CO2+H2O+NaCl=NH4Cl+NaHCO3↓NaClCO(NH2)2+H2O=2NH3↑+CO2↑制玻璃、制皂、造纸、纺织、印染等往少量的最后一次洗涤所得滤液中加入稀H2SO4溶液(或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沉淀没有洗涤干净,若无白色沉淀,则沉淀已洗涤干净(1-)×100% 30.循环压缩机沸腾炉充分利用反应中放出的热量加热反应气①②③由于用稀硫酸或水吸收SO2时易形成酸雾,不利于SO2吸收(NH4)2SO4③④。
高考化学一轮基础选习题4含解析新人教版92
学习资料汇编人教版化学2019高考一轮基础选习题(4)李仕才一、选择题A.该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B.1 mol Zn与足量该硫酸反应产生C.配制200 mL 4.6 mol·LD.该硫酸与等质量的水混合后所得溶液的浓度大于1 000 mL×1.84 g·cm解析:A项,c=A.可利用KSCN溶液检验FeSO4溶液是否变质B.沉淀过程中有CO2气体放出C.过滤操作中常用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玻璃棒D.产品FeCO3在空气中高温分解可得到纯净的FeO解析:FeSO4溶液中加碳酸氢铵生成FeCO3,过滤、洗涤,即可得到FeCO3固体。
亚铁离子变质会生成铁离子,则可利用KSCN溶液检验,故A正确;FeSO4与碳酸氢铵发生的反应为:Fe2++2HCO-3===FeCO3↓+H2O+CO2↑,则沉淀过程中有CO2气体放出,故B正确;过滤操作中过滤时用到漏斗,用玻璃棒引流,烧杯盛放溶液,所以过滤操作中常用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玻璃棒,故C正确;二价铁在空气中加热易被氧化为三价铁,所以FeCO3在空气中高温分解不能得到FeO,故D错误。
答案:D4.硫酸亚铁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以制备一系列物质(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碱式硫酸铁水解能产生Fe(OH)3胶体,可用作净水剂B.为防止NH4HCO3分解,生产FeCO3需要较低温度下进行C.可用KSCN溶液检验(NH4)2Fe(SO4)2是否被氧化D.常温下,(NH4)2Fe(SO4)2在水中的溶解度比FeSO4的大解析:碱式硫酸铁电离产生Fe3+,Fe3+能发生水解生成Fe(OH)3胶体,Fe(OH)3胶体具有吸附性,可用作净水剂,故A正确;NH4HCO3不稳定,受热易分解,所以为防止NH4HCO3分解,生产FeCO3需在较低温度下进行,故B正确;KSCN溶液遇Fe2+溶液无现象,(NH4)2Fe(SO4)2若被氧化则生成Fe3+,KSCN溶液遇Fe3+溶液变红,故C正确;(NH4)2Fe(SO4)2在水中的溶解度比FeSO4的小,所以FeSO4才能与(NH4)2SO4反应生成(NH4)2Fe(SO4)2,故D错误。
新教材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4章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第3讲氮及其重要化合物集训(含解析)
第3讲氮及其重要化合物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21·许昌一中模拟)下列叙述与氮元素的循环无关的是( )A.工业合成氨的过程是固氮的过程B.自然界中,氨是动植物体腐败后的产物C.为防止粮食、罐头、水果等食品腐烂,常用氮气做保护气D.电闪雷鸣的雨天,N2与O2会发生反应并最终转化为硝酸盐被植物吸收解析:选C。
C项中由于N2很不活泼,故可以做保护气,不参与化学反应,也就不参与氮的循环。
2.铜粉放入稀硫酸中,加热后无明显变化,但加入某盐一段时间后,发现铜粉质量减少,则该盐不可能是( )A.FeCl3B.NaClC.KNO3D.Cu(NO3)2解析:选B。
A项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Fe3++Cu===Cu2++2Fe2+,铜粉溶解;C、D项的离子反应方程式均为8H++2NO-3+3Cu===3Cu2++2NO↑+4H2O,铜粉溶解;B项不反应。
3.如图所示是NH3的两个性质实验,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个实验均表现了NH3极易溶于水B.两个实验均表现了NH3易挥发C.两个实验均表现了NH3是碱性气体D.两个实验均表现了NH3是还原性气体解析:选C。
实验一是氨的喷泉实验,喷泉实验证明氨极易溶于水,溶于水形成一水合氨弱碱溶液,滴加酚酞溶液变红色,证明氨是碱性气体。
实验二中浓氨水挥发出的氨分子和浓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分子结合生成白色氯化铵固体小颗粒,证明浓氨水易挥发,氨遇到氯化氢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铵,证明氨是碱性气体。
4.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路线①②③是工业生产硝酸的主要途径B.路线Ⅰ、Ⅱ、Ⅲ是雷电固氮生成硝酸的主要途径C.上述所有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D.氮气可在足量的氧气中通过一步反应生成NO2解析:选D。
氮气和氧气在放电或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NO,NO与O2反应生成NO2,即氮气与氧气不能一步转化为NO2。
5.(2021·广东省选择考模考)部分含氮物质的分类与相应氮元素的化合价关系如图所示。
2019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训练选11含解析新人教版
人教化学2019高考一轮训练选(11)李仕才一、选择题1、甘氨酸的化学式为C2H5O2N,关于0.5molC2H5O2N计算结果错误的是()A.分子个数约为:3.01×1023 B.式量:75C.原子的物质的量的总和:4.5mol D.氧元素质量:16g【答案】C【解析】A项,根据阿伏伽德罗常数可知,0.5molC2H5O2N中含有的分子个数约为:0.5mol×6.02×1023mol-1=3.01×1023,故A正确;B项,甘氨酸的化学式为:C2H5O2N,则式量为:12×2+1×5+16×2+14=75,故B正确;C项,甘氨酸的化学式为:C2H5O2N,所以0.5molC2H5O2N中原子的物质的量的总和为:0.5mol×(2+5+2+1)=5mol,故C错误;D项,0.5molC2H5O2N中含有的氧元素的物质的量为2×0.5mol=1mol,所以氧元素的质量为:1mol×16g/mol=16g,故D正确。
2、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稀硝酸与铁屑反应: 2Fe+6H+=2Fe3++3H2↑B.往NH4HCO3溶液中加过量的NaOH 溶液并加热: NH4++OH-=NH3↑+H2OC.往酸性碘化钾溶液中滴加适量的双氧水: 2I-+2H++H2O2=I2+2H2OD.HS-的电离: HS-+ H2O OH-+HS-【答案】C【解析】A、硝酸为氧化性酸,铁与稀硝酸反应生成NO气体,当硝酸过量是的反应为:3Fe2++4H++NO3-═3Fe3++NO↑+2H2O,故A错误;B、往NH4HCO3溶液中加过量的NaOH溶液并加热: HCO3-+NH4++OH-=NH3↑+2H2O+CO32-,故B错误;C、往酸性碘化钾溶液中滴加适量的双氧水生成碘单质:2I-+2H++H2O2=I2+2H2O,故C正确;D、HS-的电离:HS-H++S2-,故D错误;故选C。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同步练习】第一节电离平衡(含解析)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同步练习】第一节电离平衡一、单选题1.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常用手段。
下列分类结论正确的是( )①氨水、氢氧化铝、冰醋酸、氟化氢都是弱电解质②HClO、浓硫酸、HNO3均具有强氧化性,都是氧化性酸③HI、Na2O2、胆矾都是电解质④SiO2、CO2、SO2都是是酸性氧化物,所以它们都能够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⑤漂粉精、氯水、水玻璃、水银都是混合物A.①②④B.②C.②③D.②③④⑤2.下列物质中,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A.次氯酸B.氨水C.干冰D.碳酸氢钠3.电解质可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其中弱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的电解质,包括弱酸、弱碱等。
下列物质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A.C2H5OH B.N H3·H2O C.C H3COOH D.AlC l34.下列属于弱电解质的是A.CO B.HClO C.NaOH D.Cu5.下列关于强、弱电解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强酸、强碱及大部分盐类属于强电解质,弱酸、弱碱属于弱电解质B.所有的离子化合物都是强电解质,所有的共价化合物都是弱电解质C.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强D.SO2的水溶液能导电,所以SO2是电解质6.一种制备Cu2O的工艺路线如图所示,反应Ⅱ所得溶液pH在3~4之间,反应Ⅲ需及时补加NaOH以保持反应在pH=5条件下进行。
常温下,H2SO3的电离平衡常数K a1=1.3×10−2,K a2=6.3×10−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Ⅰ、Ⅱ、Ⅲ均为氧化还原反应B.低温真空蒸发主要目的是防止NaHSO3被氧化C.溶液Y可循环用于反应Ⅱ所在操作单元吸收气体ⅠD.若Cu2O产量不变,参与反应Ⅲ的X与CuSO4需补加NaOH的量增多二、多选题7.运用电离常数判断可以发生的反应是( )酸电离常数(25℃)碳酸K i1=4.3×10-7K i2=5.6×10-11次溴酸K i=2.4×10-9A.HBrO+Na2CO3→NaBrO+NaHCO3B.2HBrO+Na2CO3→2NaBrO+H2O+CO2↑C.HBrO+NaHCO3→NaBrO+H2O+CO2↑D.NaBrO+CO2+H2O→NaHCO3+HBrO8.25℃时,0.100mol/L二元弱酸H2A(或其钠盐)用相同浓度的NaOH溶液(或盐酸)滴定,其pH与滴定分数τ(τ=n(NaOH)n(H2A)或n(HCl)n(盐))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曲线①表示盐酸滴定N a2A溶液B.25℃时,K a2(H2A)=1.0×10−10C.溶液中:a点c(A2−)c(H2A)比b点c(H2A)c(HA−)大D.c点溶液中:c(N a+)>c(A2−)>c(O H−)三、填空题9.下列物质中:①NaCl溶液②氢氧化钠③二氧化碳④氯化氢⑤水⑥酒精⑦CaCO3,属于电解质的是 ;非电解质是 ;强电解质是 ;弱电解质是 。
【考点集训】2019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真题集训 相对分子质量及其计算(word版,含解析)
【考点训练】相对分子质量及其计算【知识点的认识】1、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以一种C-12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的比值,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一个原子的质量112×一个C-12原子的质量,注意:1)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是一个比值;2)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2、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计算: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之和.【题型: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典例:已知2.16gX2O5中含有0.1mol氧原子,则X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28 B.28g/mol C.14 D.14g/mol分析:根据物质的构成可知物质的物质的量,再利用M=mn计算摩尔质量,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在数值上相等,以此来解答.解答:2.16gX2O5中含有0.1mol氧原子,则n(X2O5)=0.1mol5=0.02mol,所以M(X2O5)=2.16g0.02mol=108g/mol,又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在数值上相等,设X的相对原子质量为x,则2x+16×5=108,解得x=14,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量及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熟悉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之间的关系即可解答,较简单.【解题思路点拨】本考点比较简单,要注意相对原子质量和摩尔质量在数值上时相等的,相对原子质量没有单位,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一、选择题(共15小题)1.已知2.2g某气体所含的分子数目约为 3.01×1022,则此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A. 22 B. 44 g C. 44 D. 44 g/mol2.K35ClO3与K37Cl在酸性溶液中反应生成氯气,则该氯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 70.7 B. 70.2 C. 72 D. 73.33.2A+3B═C+3D 中A和C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3:38,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已知一定量的A和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4.2gC和0.6gD,则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 36.5 B. 63 C. 98 D. 2944.重水(D2O)是重要的核工业原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1H218O与D216O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B. H2O与D2O互称同素异形体C.氘(D)原子核外有1个电子D.1H与D互为同位素5.1993年8月国际原子量委员会确认我国张青莲教授测定的锑原子量(127.760)为标准原子量,已知锑有两种以上天然同位素,则127.760是()A.按照锑的各种天然同位素的质量数与这些同位素所占的原子百分比计算出来的平均值B.按照锑的各种天然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这些同位素所占的原子百分比计算出来的平均值C.一个锑原子的质量与12C原子的质量的的比值6.由12C、14C、16O、17O、18O组成的CO2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有()A. 6种 B. 7种 C. 11种 D. 12种7.已知氢元素有1H、2H、3H三种同位素,氯元素有35Cl、37Cl两种同位素.由这五种微粒构成的HCl分子中,其相对分子质量可能有()A. 1种 B. 5种 C. 6种 D. 7种8.下列对于混合气体的描述,正确的是(N 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A.分子数为N A的CO和N2的混合气体体积为22.4L,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8B.体积不变的容器中进行的反应N2+3H22NH3,随着反应的进行气体密度逐渐减小C. Na2O2和NH4Cl浓溶液反应得到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可能是34D.对于反应I2(g)+H2(g)2HI(g)而言,达到平衡后,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9.某固体物质X在一定条件下分解:2X=Y+2Z+4W,产物均为气体,现测得生成的混和气体对氧气的相对密度为0.714,则X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A. 22.85 B. 79.97 C. 159.94 D. 45.6910.在标况下,下列各组气体混合其平均相对分子量可达到40的是()A. N2和O2 B. CO2和O2 C. SO2和CO2 D. NO和HCl11.相同条件下,气体A与氧气的质量比为2:1,体积比为4:1,气体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A. 16 B. 17 C. 44 D. 6412.某物质A在一定条件下加热分解,产物都是气体.分解方程式为2A B+2C+2D.测得生成的混合气体对氦气的相对密度为d,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 20d B. 10d C. 5d D. 2.5d13.某醇的分子式为C n H2n+1OH,该醇2.3g与足量的金属钠反应,生成氢气0.56L(标准状况),则此醇的相对分子质量是()A. 92 B. 69 C. 46 D. 3214.使9g乙二酸和某一定量二元醇完全酯化,生成W g酯和3.6g水,则该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 B. C. D.15.C8H18经多步裂化,最后完全转化为C4H8、C3H6、C2H4、C2H6、CH4五种气体的混合物.该混合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可能是()A. 28 B. 30 C. 38 D. 40二、填空题(共5小题)(除非特别说明,请填准确值)16.(1)已知氯有2种常见同位素原子35Cl、37Cl,氯气与氢气形成氯化氢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有种.质量相同的H216O和D216O所含质子数之比为,中子数之比为.17.已知一个12C的质量为a g,一个P2O3分子的质量为m g,一个P2O5分子质量为n g,则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8.已知氯含氧酸根离子的化合价可为+1、+3、+5、+7价,若氯的含氧酸根离子中含有n个氧原子,则该离子式量为.19.标准状况下224mL的某气体质量为0.32g,则该气体的相对分子量为多少?21.在标准状况下,2.24L某气体的质量是3.2g,计算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22.自然界中氯化钠是由Na与Cl、Cl所构成的.已知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5.5,求11.7g氯化钠中Cl的质量.23.硫通常是一种淡黄色晶体,它的蒸气有橙色、无色、红棕色三种,它们都是硫的单质,但是每个分子中硫原子的个数不同,可用S X表示,对三种蒸气测定的结果是:(1)橙色蒸气的密度折算成标准状况后是11.34克/升,它的分子式为:;红棕色蒸气的质量是相同状况下同体积空气的6.62倍,则它的分子式为:;(3)无色蒸气的密度是同状况下氢气密度的64倍,则它的分子式为:.【考点训练】相对分子质量及其计算-2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5小题)1.已知2.2g某气体所含的分子数目约为 3.01×1022,则此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A. 22 B. 44 g C. 44 D. 44 g/mol考点:相对分子质量及其计算.分析:根据n=计算该气体的物质的量,再根据M=计算该气体的摩尔质量,当摩尔质量以g/mol作单位,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解答:解:2.2g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n===0.05mol,该气体的摩尔质量M===44g/mol,当摩尔质量以g/mol作单位,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所以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比较基础,掌握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找出各物理量间的关系、灵活运用公式是解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2.K35ClO3与K37Cl在酸性溶液中反应生成氯气,则该氯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 70.7 B. 70.2 C. 72 D. 73.3考点:相对分子质量及其计算.分析:反应的方程式为K35ClO3+6H37Cl=K37Cl+Cl2↑+3H2O,生成的Cl2中,35Cl与37Cl个数比为1:5,然后根据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在数值上相等求解.解答:解:K35ClO3晶体与H37Cl浓溶液发生反应生成氯气、氯化钾和水,方程式为K35ClO3+6H37Cl=K37Cl+Cl2↑+3H2O,生成的Cl2中,35Cl与37Cl个数比为1:5,生成的氯气相对分子质量约为=73.3,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明确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及原子守恒为解答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3.2A+3B═C+3D 中A和C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3:38,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已知一定量的A和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4.2gC和0.6gD,则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 36.5 B. 63 C. 98 D. 294考点:相对分子质量及其计算;质量守恒定律.专题:守恒法.分析:根据质量之比等于对应物质总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求出A的质量,再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求出B的质量,结合D的相对分子质量运用质量之比等于对应物质总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求出B的相对分子质量.解答:解:结合方程式2A+3B═C+3D,所以有:m(A)==5.4g,=,解得:M(B)=98故选C点评:本题易错点为A与C的质量比为6:38,不是3:38,也是解题的关键所在.4.重水(D2O)是重要的核工业原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1H218O与D216O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B. H2O与D2O互称同素异形体C.氘(D)原子核外有1个电子D.1H与D互为同位素考点:相对分子质量及其计算;同位素及其应用;同素异形体.分析: A.1H218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8=20,D216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2+16=20;B.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C.氘(D)质子数为1,质子数=核外电子数;D.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原子互为同位素.解答:解:A.1H218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8=20,D216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2+16=20,两者相对分子质量相同,故A正确;B.H2O与D2O均为水,属于化合物,同素异形体指单质,所以不互为同素异形体,故B错误;C.氘(D)质子数为1,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原子核外有1个电子,故C正确;D.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原子或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1H与D质子数都为1,中子数分别为0、1,互为同位素,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同素异形体及同位素,把握相关的概念及核变化为解答的关键,选项B为解答的易错点,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5.1993年8月国际原子量委员会确认我国张青莲教授测定的锑原子量(127.760)为标准原子量,已知锑有两种以上天然同位素,则127.760是()A.按照锑的各种天然同位素的质量数与这些同位素所占的原子百分比计算出来的平均值B.按照锑的各种天然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这些同位素所占的原子百分比计算出来的平均值C.一个锑原子的质量与12C原子的质量的的比值D.锑元素的质量与12C原子质量的的比值考点:相对分子质量及其计算;同位素及其应用.专题:原子组成与结构专题.分析: 127.760是指锑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各种天然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这些同位素所占的原子百分比计算出来的平均值.解答:解:A、各种天然同位素的质量数与这些同位素所占的原子百分比计算出来的平均值,为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故A错误;B、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各种天然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这些同位素所占的原子百分比计算出来的平均值,故B正确;C、一个锑原子的质量与12C原子的质量的的比值,为该锑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故C错误;D、元素为一类原子的总称,故D错误.故选:B.点评:考查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注意区别几个相对原子质量,难度不大.6.由12C、14C、16O、17O、18O组成的CO2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有()A. 6种 B. 7种 C. 11种 D. 12种考点:相对分子质量及其计算;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专题:原子组成与结构专题.12C16O2,相对分子质量为12+16×2=44;12C17O2,相对分子质量为12+17×2=46;12C18O2,相对分子质量为12+18×2=48;14C16O2,相对分子质量为14+16×2=46;14C17O2,相对分子质量为14+17×2=48;14C18O2,相对分子质量为14+18×2=50;12C16O17O,相对分子质量为12+16+17=45;12C16O18O,相对分子质量为12+16+18=46;12C17O18O,相对分子质量为12+17+18=47;14C16O17O,相对分子质量为14+16+17=47;14C16O18O,相对分子质量为14+16+18=48;14C17O18O,相对分子质量为14+17+18=49;所以由12C、14C、16O、17O、18O组成的CO2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有:44、45、46、47、48、49、50,共7种.故选:B.点评:考查分子的概念、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难度较小,关键在于组合出可能的二氧化碳分子.7.已知氢元素有1H、2H、3H三种同位素,氯元素有35Cl、37Cl两种同位素.由这五种微粒构成的HCl分子中,其相对分子质量可能有()A. 1种 B. 5种 C. 6种 D. 7种考点:相对分子质量及其计算.专题:计算题.分析:采用排列组合的方法计算存在的分子种类=C31×C21,然后去掉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即可.解答:解:H的核素有3种,氯的核素有2种,所以HCl的种类=C31×C21=6种,但11H1737Cl和13H1735Cl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所以HCl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数值可能有5种,故选B.点评:本题以分子的构成为载体考查了同位素,难度不大,根据排列组合分析解答即可.8.下列对于混合气体的描述,正确的是(N 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A.分子数为N A的CO和N2的混合气体体积为22.4L,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8B.体积不变的容器中进行的反应N2+3H22NH3,随着反应的进行气体密度逐渐减小C. Na2O2和NH4Cl浓溶液反应得到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可能是34D.对于反应I2(g)+H2(g)2HI(g)而言,达到平衡后,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考点:相对分子质量及其计算.分析: A.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根据M=分析,根据温度和压强影响气体的体积及混合气体体积为22.4L未知是否为标准状况下判断;B.根据ρ=,反应前后都是气体,气体质量不变,恒容容器,V不变;C.Na2O2和 NH4Cl浓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氧气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和浓氯化铵溶液反应生成氨气和氯化钠;D.根据M=分析,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该反应混合气体的摩尔质量始终不变.解答:解:A.分子数为N A的CO、N2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1mol,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CO、N2摩尔质量都为28g/mol,根据M=1molCO、N2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8,但CO、C2H4混合气体所处的状态不明确,体积不一定是22.4L/mol,无法计算混合气体的体积,故A错误;B.根据ρ=,反应前后都是气体,气体质量不变,恒容容器,V不变,所以容器内气体密度始终不变,故B错误;C.Na2O2和 NH4Cl浓溶液中的水反应:2Na2O2+2H2O═4NaOH+O2↑,氢氧化钠和浓氯化铵溶液反应NH4Cl+NaOH=NaCl+NH3↑+H2O,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O2、NH3摩尔质量分别为32g/mol、17g/mol,所以得到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应介于17g/mol﹣32g/mol之间,故C错误;点评: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侧重考查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量的有关计算,注意M=、ρ=公式的运用,22.4L/mol的使用条件,注意C选项的极限法,题目难度中等.9.某固体物质X在一定条件下分解:2X=Y+2Z+4W,产物均为气体,现测得生成的混和气体对氧气的相对密度为0.714,则X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A. 22.85 B. 79.97 C. 159.94 D. 45.69考点:相对分子质量及其计算.专题: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专题.分析:根据相对密度计算出混合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假定混合气体为1mol,计算出混合气体质量,由方程式可知1molX可生成3.5mol混合气体,计算出X的物质的量,根据质量守恒X的质量等于混合气体的质量,在利用摩尔质量计算X的相对分子质量.解答:解: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0.714×32,假定混合气体为1mol,则质量为0.714×32g/mol×1mol=0.714×32g.由方程式可知1molX可生成3.5mol混合气体,设生成混合气体为1mol需X的物质的量为nmol则1mol:3.5mol=nmol:1mol,所以n=mol.所以气体X的摩尔质量为=79.97g/mol.所以气体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9.97.故选:B.点评:考查利用摩尔质量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难度较小,关键利用方程式确定X与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关系,根据质量守恒确定反应物x与混合物的质量关系.10.在标况下,下列各组气体混合其平均相对分子量可达到40的是()A. N2和O2 B. CO2和O2 C. SO2和CO2 D. NO和HCl考点:相对分子质量及其计算.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等于40,其中必然有一个大于40,一个小于40,或两个都等于40来解答.解答:解:A.N2和O2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28,32,都小于40,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B.CO2和O2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44,32,一个比40大,一个比40小,符合题意,故B正确;C.SO2和CO2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64,44,都大于40,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D.HCl和N2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6.5,28,都小于40,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量,注意平均值法的使用,难度不大.11.相同条件下,气体A与氧气的质量比为2:1,体积比为4:1,气体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A. 16 B. 17 C. 44 D. 64考点:相对分子质量及其计算.专题:计算题.分析:同温同压下,气体摩尔体积相同,根据V=计算气体A的相对分子质量.解答:解:同温同压下,气体摩尔体积相同,根据V=知,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其质量和摩尔质量的比,设气体A是摩尔质量是M,气体A与氧气的质量比为2:1,体积比为4:1,所以V(A):V(O2)===4:1,所以M(A)=16,在数值上,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等于其摩尔质量,所以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6,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阿伏伽德罗定律及其推论,明确体积、质量和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是解本题的关键,难度不大.考点:相对分子质量及其计算.专题:计算题.分析:相同条件下,气体摩尔体积相同,根据ρ=知,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其摩尔质量之比.解答:解:相同条件下,气体摩尔体积相同,根据ρ=知,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其摩尔质量之比,生成物组成的混合气体的密度是同温同压下He密度的d倍.所以三种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4d,右边相对分子质量总和为4d(1+2+2)=20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左边2A也是20d,所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d,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明确密度和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是解本题关键,根据质量守恒来分析解答即可,难度不大.13.某醇的分子式为C n H2n+1OH,该醇2.3g与足量的金属钠反应,生成氢气0.56L(标准状况),则此醇的相对分子质量是()A. 92 B. 69 C. 46 D. 32考点:相对分子质量及其计算.专题:计算题.分析: C n H2n+1OH和金属钠反应的关系式为:C n H2n+1OH~Na~H2↑,根据氢气的体积计算其物质的量,进而计算醇的物质的量,根据M=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即可.解答:解:C n H2n+1OH和金属钠反应的关系式为:C n H2n+1OH~Na~H2↑,生成氢气0.56L(标准状况)即0.025mol,则消耗的醇的物质的量是0.05mol,所以M==46g/mol,即此醇的相对分子质量是46.故选C.点评:本题涉及醇和金属钠反应的性质以及公式的应用,难度不大,注意知识的联系以及计算的方法是关键.14.使9g乙二酸和某一定量二元醇完全酯化,生成W g酯和3.6g水,则该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 B. C. D.考点:相对分子质量及其计算.专题:计算题.分析: 1mol﹣COOH与1mol﹣OH生成1molH2O,二元羧酸和某二元醇恰好完全酯化,生成水的物质的量是二元醇的2倍,根据n=计算水的物质的量,进而计算二元醇的物质的量,根据质量守恒计算二元醇的质量,再根据M=计算二元醇的摩尔质量,据此可得二元醇的相对分子质量.解答:解:3.6g水的物质的量为=0.2mol,故二元醇的物质的量为0.2mol×=0.1mol,根据质量守恒可知,二元醇的质量为:Wg+3.6g﹣9g=(W+3.6﹣9)g,该二元醇的摩尔质量为:=g/mol,该二元醇的相对分子质量在数值上和摩尔质量相等.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的有关计算,难度中等,根据酯化反应的规律确定水与二元醇的关系是解答关键.15.C H经多步裂化,最后完全转化为C H、C H、C H、C H、CH五种气体的混合物.该混合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考点:相对分子质量及其计算.专题:计算题;平均值法.分析:根据C原子、H原子守恒,判断C8H18裂化可能发生的反应情况,根据反应情况判断1molC8H18裂化所得的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的范围,再根据极限法计算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范围,据此解答.解答:解:按照题目所给C8H18的裂化产物考虑,C8H18裂化可能发生的反应共有以下几种:①C8H18→C4H8+C3H6+CH4②C8H18→C4H8+C2H4+C2H6③C8H18→2C3H6+C2H6④C8H18→C3H6+2C2H4+CH4⑤C8H18→3C2H4+C2H6以上反应①、②、③是1molC8H18裂化生成3mol混合气体;④、⑤反应是1molC8H18裂化生成4mol混合气体.要得到题目所述的混合气体,按①、②、③反应就可以实现;但是按④、⑤反应并不能得到题目所述的混合气体,至少需要①、②中的一个反应参与或者共同参与,③也有可能同时参与.这样1molC8H18裂化所得的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3mol≤n<4mol,所以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即28.5g/mol<≤38g/mol.所以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8.5<≤38.故选B、C.点评:本题以裂化为载体,考查相对分子质量范围的判断,难度较大,关键判断1molC8H18裂化所得的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的范围.二、填空题(共5小题)(除非特别说明,请填准确值)16.(1)已知氯有2种常见同位素原子35Cl、37Cl,氯气与氢气形成氯化氢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有 5 种.质量相同的H216O和D216O所含质子数之比为10:9 ,中子数之比为8:9 .考点:相对分子质量及其计算;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分析:(1)根据氢原子有三种同位素和氯原子有两种同位素,它们两两结合生成氯化氢进行判断;先计算H2O和D2O的物质的量,再计算分子中质子数之比和中子数之比.解答:解:(1)氢原子有三种同位素H、D、T,氯原子有两种同位素35Cl、37Cl,故氯化氢分子可能为:H35Cl、H37Cl、D35Cl、D37Cl、T35Cl、T37Cl,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6、38、37、39、38、40,则形成的氯化氢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种类有5种,故答案为:5;质量相同的H216O和D216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0:9,所以质子数之比为10:9,中子数之比为10×8:9×10=8:9,故答案为:10:9; 8:9.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量的计算、微粒中质子数和中子数的计算,侧重于原子结构的考查,注意氢原子的三种同位素和氯原子的两种同位素的组合,题目难度不大.17.已知一个12C的质量为a g,一个P2O3分子的质量为m g,一个P2O5分子质量为n g,则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考点:相对分子质量及其计算.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求法,进行分析求出O的相对原子质量.解答:解:因1个P2O5分子比1个P2O3多两个氧原子,所以其质量差恰好为2个氧原子的质量,也就是(n﹣m)g.因此,一个氧原子的质量是(n﹣m)g,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即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是(n﹣m)g÷=,故答案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相对原子质量计算方法的理解与掌握,并能在解题中灵活应用的能力.18.已知氯含氧酸根离子的化合价可为+1、+3、+5、+7价,若氯的含氧酸根离子中含有n个氧原子,则该离子式量为35.5+16n .分析:根据化学式中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规律进行解答,氯含氧酸根离子的化合价可为+1、+3、+5、+7价,对应的含氧酸根分别为ClO﹣、ClO2﹣、ClO3﹣、ClO4﹣,所以若氯的含氧酸根离子中含有n个氧原子,则该离子式为ClO n ﹣,据此分析计算.解答:解:根据化学式中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规律进行解答,氯含氧酸根离子的化合价可为+1、+3、+5、+7价,对应的含氧酸根分别为ClO﹣、ClO2﹣、ClO3﹣、ClO4﹣,所以若氯的含氧酸根离子中含有n个氧原子,则该离子式为ClO n﹣,氧的原子量为16,氯的原子量为35.5,所以该离子式量为35.5+16n,故答案为:35.5+16n;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式中化合价规律的应用,掌握化学式中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是解答关键,题目难度不大.19.标准状况下224mL的某气体质量为0.32g,则该气体的相对分子量为多少?考点:相对分子质量及其计算.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质量和体积之间的关系公式m=n×M=×M及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的数值相等来解答.解答:解:根据质量和体积之间的关系公式m=n×M=×M可得出,M===32g/mol,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的数值相等.所以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答:该气体的相对分子量为32.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量的计算,把握质量、体积、物质的量的关系为解答的关键,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20.已知某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是0.717g/L,则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 .考点:相对分子质量及其计算.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M=ρVm计算摩尔质量,再利用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的数值相等来解答.解答:解:在标准状况下,Vm=22.4L/mol,由M=ρVm可知,M=0.717g/L×22.4L/mol=16g/mol,又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的数值相等,则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故答案为:16.点评:本题考查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明确M=ρVm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较简单.三、解答题(共3小题)(选答题,不自动判卷)21.在标准状况下,2.24L某气体的质量是3.2g,计算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考点:相对分子质量及其计算.分析:依据标准状况下的气体物质的量n==计算摩尔质量,相对分子质量在数值上与摩尔质量相等.解答:解:2.24L某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物质的量==0.1mol,质量为3.2g,摩尔质量M===32g/mol,该气体的摩尔质量约为32g/mol,相对分子质量在数值上与摩尔质量相等,故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答: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点评:本题考查了气体摩尔体积和摩尔质量的计算应用,注意相对分子质量在数值上与摩尔质量相等是关键,题目较简单.22.自然界中氯化钠是由Na与Cl、Cl所构成的.已知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5.5,求11.7g氯化钠中Cl的质量.分析: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该元素各种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平均值,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其质量数,先根据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计算3517Cl和3717Cl的原子个数比,再根据原子个数比计算3717Cl的质量.解答:解:11.7g氯化钠中氯元素的质量=11.7g×=7.1g;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35.5是质量数分别为35和37的核素的平均值,可以采用十字交叉法计算其原子个数比;,3717Cl和3517Cl的原子个数之比为0.5:1.5=1:3,所以含3717Cl的质量=××100%×37g/mol=1.85g,答:11.7g氯化钠中Cl的质量为1.85g.点评:本题以计算核素的质量为载体考查了同位素原子个数的计算,难度不大,明确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该元素各种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平均值是解本题的关键.23.硫通常是一种淡黄色晶体,它的蒸气有橙色、无色、红棕色三种,它们都是硫的单质,但是每个分子中硫原子的个数不同,可用S X表示,对三种蒸气测定的结果是:(1)橙色蒸气的密度折算成标准状况后是11.34克/升,它的分子式为:S8;红棕色蒸气的质量是相同状况下同体积空气的6.62倍,则它的分子式为:S6;(3)无色蒸气的密度是同状况下氢气密度的64倍,则它的分子式为:S4.考点:相对分子质量及其计算;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专题:计算题.分析:(1)根据M=ρVm计算该S X蒸气的摩尔质量,据此计算x值,写出分子式.相同状况下,相同体积的气体,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质量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据此计算S X蒸气的摩尔质量,计算x值,写出分子式.(3)相同条件下,密度之比等于等于摩尔质量之比,据此计算S X蒸气的摩尔质量,计算x值,写出分子式.解答:解:(1)标准状况密度为11.34克/升,则S X蒸气的摩尔质量为11.34g/L×22.4L/mol=254g/mol,所以32x=254解得,x=8,所以为S8.故答案为:S8.相同状况下,相同体积的气体,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质量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所以S X蒸气的摩尔质量为6.62×29g/mol=192g/mol,所以32x=192,解得x=6,所以为S6.故答案为:S6.(3)相同条件下,密度之比等于等于摩尔质量之比,所以S X蒸气的摩尔质量为2g/mol×64=128g/mol,所以32x=128,解得x=4,所以为S4.故答案为:S4.点评:考查阿伏伽德罗定律及推论、相对分子质量计算等,难度中等,可利用pV=nRT理解阿伏伽德罗定律及推论.。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一 第四章第二节 电解池 练习(含解析)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第四章第二节电解池一、单选题1.下列与电化学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原电池中正极发生氧化反应B. 电解池中与电源负极相连的是阳极C. 电镀液中应含有镀层金属阳离子D. 电解氯化钠溶液可制备金属钠2.下列实验装置符合实验目的的是()目的粗铜的精炼验证NaCl溶液(含酚酞)的产物装置选项 A B目的在铁制品上镀铜构成原电池装置选项 C DA. AB. BC. CD. D3.将下图所示实验装置的K闭合,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Cu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B. 电子沿Zn→a→b→Cu路径流动C. 片刻后甲池中增大D. 片刻后可观察到滤纸b点变红色4.如图所示,用石墨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通电使NaCl 发生电离B. 电极a 是阳极C. Na+向b 极移动D. a 极产生黄绿色气体5.探究电场作用下阴阳离子的迁移。
a、b、c、d均为石墨电极,电极间距4cm。
将pH试纸用不同浓度溶液充分润湿,进行如下实验:实验现象:时间试纸I 试纸II1min a极附近试纸变红,b极附近试纸变蓝c极附近试纸变红,d极附近……10min红色区和蓝色区不断向中间扩展,相遇时红色区约 2.7cm,蓝色区约1.3cm 两极颜色范围扩大不明显,试纸大部分仍为黄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d极附近试纸变蓝B. a极附近试纸变红的原因是: 2H2O+2e-=H2↑+2OH-C. 对比试纸I和试纸Ⅱ的现象,说明电解质浓度影响H+和OH-的迁移D. 试纸I的现象说明,此环境中的迁移速率比OH-快6.用石墨作电极电解下列四种溶液,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电解AgNO3溶液,阳极生成O2,溶液的酸性增强B. 电解浓ZnBr2溶液,阴极反应式为Zn2++2e-=ZnC. 电解AlCl3溶液,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H2O+2Cl-2OH-+Cl2↑+H2↑D. 电解Pb(NO3)2和CuCl2的混合溶液,可明显分为三个阶段7.镁一空气电池是一种能被水激活的一次性储备电池,原理如图所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择题(4)1、(2018·广东四地六校联考)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已知2C(s)+2O2(g)===2CO2(g) ΔH1;2C(s)+O2(g)===2CO(g) ΔH2,则ΔH1>ΔH2 B.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 ΔH>0,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C.在稀溶液中:H+(aq)+OH-(aq)===H2O(l) ΔH=-57.3 kJ/mol,若将含0.6 mol H2SO4的稀硫酸与含1 mol 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等于57.3 kJD.需要加热的反应说明它是吸热反应解析碳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多,放热反应的反应热为负值,所以则ΔH1<ΔH2,A错误;C(石墨,s)===C(金刚石,s) ΔH>0,即金刚石的能量比石墨高,故石墨稳定,B 错误;含0.6 mol H2SO4的稀硫酸中H+物质的量是1.2 mol,与含1 mol NaOH(即OH-是1 mol)的稀溶液混合,硫酸过量,但恰好生成1 mol的水,故放出的热量等于57.3 kJ,C正确;铝热反应需要高温下才能发生,但是它是放热反应,D错误。
答案 C2、向四只盛有一定量NaOH溶液的烧杯中通入不同量的CO2气体,再在所得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并将溶液加热,产生的CO2气体与HCl物质的量的关系如图(忽略CO2的溶解和HCl的挥发):则下列分析都正确的组合是( )①Ⅰ图对应溶液中的溶质为NaHCO3②Ⅱ图对应溶液中的溶质为Na2CO3和NaHCO3,且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③Ⅲ图对应溶液中的溶质为NaOH和Na2CO3,且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④Ⅳ图对应溶液中的溶质为Na2CO3A.①②B.①③C.②④D.②③解析图像Ⅰ中从O点即开始产生CO2气体,对应溶液中的溶质为NaHCO3,①正确;图像Ⅱ中Oa段消耗HCl的量小于ab段消耗HCl的量,对应的溶液中的溶质为Na2CO3和NaHCO 3,且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n Na 2CO 3 n NaHCO 3 =13-1×2=11,②正确;图像Ⅲ中,Oa 段消耗HCl 的量等于ab 段消耗HCl 的量,对应溶液中的溶质为Na 2CO 3,③不正确;图像Ⅳ中,Oa 段消耗HCl 的量大于ab 段消耗HCl 的量,对应溶液中的溶质为Na 2CO 3、NaOH ,且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n Na 2CO 3 n NaOH =13-1×2=11,④不正确。
答案 A3、有600 mL 某种混合物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K +、NH 4+、Cl -、Mg 2+、Ba 2+、CO 32-、SO 42-,现将此溶液分成三等份,进行如下实验:(1)向第一份中加入AgNO 3溶液,有沉淀产生;(2)向第二份中加足量NaOH 溶液并加热后,收集到气体0.04 mol ;(3)向第三份中加足量BaCl 2溶液后,得干燥的沉淀6.27g ,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为2.33g 。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以下推测正确的是A .K +不一定存在B .Ba 2+、Mg 2+不一定都存在C .Cl -不一定存在D .混合溶液中CO 32-的浓度为0.2 mol/L【答案】C能确定溶液中Cl-是否存在,故C正确;D.由上述分析可知,溶液中CO3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故D错误;答案选C。
4、通过以下反应均可获取O2。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①光催化分解水制氧气:2H2O(l)=2H2(g) + O2(g) ΔH1=+571.6 kJ·mol-1②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2H2O2(l)=2H2O(l) + O2(g) ΔH2=-196.4 kJ·mol-1③一氧化氮分解制氧气:2NO(g)=N2(g) + O2(g) ΔH3=-180.5 kJ·mol-1A.反应①是人们获取H2的途径之一B.反应②、③都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C.反应H2O2(l)=H2O(g)+ O2(g)的ΔH=-285.8kJ·mol-1D.反应2H2(g)+2NO(g)=N2(g)+2H2O(l)的ΔH=-752.1 kJ·mol-1C【答案】5、(2017·湖北省沙市中学、恩施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七次考试)我国明代《本草纲目》中收载药物1 892种,其中“烧酒”条目中写道:“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
”这里所用的“法”是指( )A.萃取B.渗析C.蒸馏D.干馏答案 C6、(2018.长白山市高三第二次模拟)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答案 A解析乙烯具有催熟作用,能够被高锰酸钾氧化,所以用浸有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作水果保鲜剂,故A正确;二氧化硅属于酸性氧化物,与一般的酸不能反应,只能与氢氟酸反应,故B错误;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为歧化反应,过氧化钠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过氧化钠作供氧剂是因为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反应都生成氧气,故C错误;Al(OH)3受热分解生成H2O并吸收大量的热量,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且生成的氧化铝熔点较高,附着在可燃物表面,从而阻止可燃物燃烧,故D错误;故选A。
7、(2018·双鸭山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常温下,含碳各微粒H2CO3、HCO-3和CO2-3存在于CO2和NaOH溶液反应后的溶液中,它们的物质的量分数与溶液pH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pH=10.25时,c(Na+)=c(CO2-3)+c(HCO-3)B.为获得尽可能纯的NaHCO3,宜控制溶液的pH为7~9 之间C.根据图中数据,可以计算得到H2CO3第一步电离的平衡常数K1(H2CO3)=10-6.37D.若是0.1 mol NaOH 反应后所得的1 L溶液,pH=10时,溶液中存在以下关系:c(Na +)>c(HCO-3)>c(CO2-3)>c(OH-)>c(H+)答案 A解析由图像可知,pH=10.25时,c(CO2-3)=c(HCO-3)=0.5 mol·L-1,则该溶液是等物质的量的Na2CO3、NaHCO3的混合溶液,溶液中c(Na+)=2c(CO2-3)+c(HCO-3),A错误;由图像可以看出,pH=8时,溶液中的含碳微粒主要是HCO-3,所以为获得尽可能纯的NaHCO3,宜控制溶液的pH为7~9之间,B正确;根据图像,pH=6.37时,c(H2CO3)=c(HCO-3)=0.5 mol·L-1,根据H2CO3??H ++HCO-3,K a1(H2CO3)=[c(H+)×c(HCO-3)]÷c(H2CO3)=c(H+)=10-6.37,C正确;根据图像可知,pH=10的溶液中,c(HCO-3)>c(CO2-3),则溶液中存在以下关系c(Na+)>c(HCO-3)>c(CO2-3)>c(OH-)>c(H+),D正确;答案选A。
8、(2017·惠州市高三第三次调研)莽草酸是合成达菲的主要原料,其结构简式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C7H8O5B.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C.只能发生加成反应和取代反应D.分子中含有2种官能团答案 B解析A项,根据有机物碳原子成键特点,其分子式为C7H10O5,故错误;B项,含有碳碳双键,能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故正确;C项,含有的官能团是碳碳双键、羟基、羧基,能发生加成反应、加聚反应、取代反应、氧化反应等,故错误;D项,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羟基、羧基3种官能团,故错误。
9、(2017·湖南省高考冲刺预测卷)浓差电池中的电动势是由于电池中存在浓度差而产生的。
某浓差电池的原理如图所示,该电池从浓缩海水中提取LiCl的同时又获得了电能。
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电池工作时,Li+通过离子电子导体移向b区B.电流由X极通过外电路移向Y极C.正极发生的反应:2H++2e-===H2↑D.Y极每生成1 mol Cl2,a区得到2 mol LiCl答案 A解析加入稀盐酸,在X极(正极)上生成氢气,发生还原反应,电极方程式为2H++2e-===H2↑,为正极反应,Y极生成Cl2,为负极反应,电极方程式为2Cl--2e-===Cl2↑,原电池中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则电池工作时,Li+向a区移动,A错误;电流由正极X极通过外电路移向负极Y极,B正确;在X极(正极)上生成氢气,发生还原反应,电极方程式为2H++2e-===H2↑,C正确;Y极每生成1 mol Cl2,则转移2 mol 电子,有2 mol Li+向正极移动,则a区得到2 mol LiCl,D正确,答案选A。
10、(2018·兰州第一中学高三冲刺模拟考试)短周期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主族元素R、T、Q、W、Y、Z具有如下信息:①R、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电子层数相同;②Q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R与T的核电荷数之和等于Q的核电荷数;③W与R同主族,Z与Q同主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Q与Y组成的常见物质是一种两性物质,能与氨水反应B.已知WRZQ3溶液呈酸性,若将WRZQ3固体溶于水,能促进水的电离C.元素Q与W形成的两种常见化合物中含有相同比例的阴、阳离子D.元素T、Q、W、Y的原子半径大小为T<Q<Y<W答案 C解析R、T、Q、W、Y、Z是短周期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主族元素,①R、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电子层数相同,可知R是H元素,由②知Q是O元素;则T是N元素;③W与R同主族,则W是Na元素,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电子层数相同,且原子序数比W大的短周期元素是Al,所以Y是Al元素;Z与Q同主族,则Z是S元素。
A项,O与Al组成的常见物质Al2O3是一种两性氧化物,能与强碱溶液反应,不能与氨水等弱碱反应,A错误;B项,NaHSO3水溶液显酸性,HSO-3的电离大于水解,抑制了水的电离,B错误;C项,Na2O和Na2O2中,阳离子和阴离子个数比均为2∶1,C正确;D项,N(T)和O(Q)同在第二周期,Na(W)和Al(Y)同在第三周期,因为电子层数越大半径越大,同周期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故原子半径:Q<T<Y<W,D错误。
11、下列物质中最简式相同,但既不是同系物,也不是同分异构体的是( )A.CH3CH===CH2和B.乙炔和苯C.D.甲酸和甲酸甲酯解析CH3CH===CH2和分子式都为C3H6,最简式相同,二者分子式相同,属于同分异构体,故A不符合题意;乙炔和苯分子式分别为C2H2、C6H6,最简式相同,二者分子式不同,不是同分异构体,乙炔含有碳碳三键,与苯不是同系物,故B符合题意;分子式都是C7H8O,最简式相同,二者分子式相同,属于同分异构体,故C不符合题意;甲酸的分子式为CH2O2,其最简式为CH2O2,甲酸甲酯的分子式为C2H4O2,其最简式为CH2O,二者的最简式不同,故D不符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