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企业科蒂4亿美元收购丁家宜

合集下载

为什么丁家宜这样的悲剧一再重演

为什么丁家宜这样的悲剧一再重演

为什么丁家宜这样的悲剧一再重演如果不是因为丁家宜即将退市的消息传出来,大概很多人都不会想起这个品牌。

自从2010 年被化妆品集团科蒂收购以来,丁家宜的存在感每况愈下。

对于一些年轻的顾客来说,丁家宜甚至可能是一个听着有些耳生的品牌。

实际上,丁家宜也有过辉煌的时刻。

1995 年丁家宜成立时,当时的中国护肤品市场还没有多少外资公司进入,市场上销售的护肤品大多以基础性保养为主,比如百雀羚。

而丁家宜是国内第一个推出美白功效护肤品的公司,而且产品价格不高。

中国顾客一向对美白趋之若鹜,于是 90 年代时期,不少中国女性都有一支丁家宜美白洗面奶。

丁家宜增长的势头一直持续到进入 2000 年,当时每年的销售额已经上亿元人民币。

不过,随着外资化妆品品牌加入竞争,中国护肤品市场的格局也出现了很大的变化。

根据欧睿 2013 年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13 年,中国护肤品市场规模为 1314.06 亿人民币,占据市场份额前 10 名中有 9 个都是外资品牌,而丁家宜则只排在第 31 位。

数据来源:欧睿咨询而被科蒂收购,应该也是丁家宜很重要的一个转折点。

1、渠道投入减少,销售增长乏力甚至萎缩。

一位宝洁公司负责渠道的员工告诉《好奇心日报()》,相较本土品牌,外资公司对投资回报比例的要求回更高。

本土品牌被收购后,为了压缩渠道成本,分销商的分成可能也会减少。

而走超市渠道的丁家宜非常依赖分销商的铺货能力,经销商热情降低,加上与丁家宜同一价位的竞品众多,只要无法市场扩张,结果就是被原来的市场份额反而被反噬。

2、外资品牌渠道下沉。

近年来,不少外资公司通过推出中低端品牌抢占二三线城市市场,比如 2013 年宝洁推出的“海肌源”。

另一方面,玉兰油、妮维雅等品牌在二三线城市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已经相当高,挤占了原本以二三线城市市场为主的丁家宜的生存空间。

3、核心管理层变动。

2011 年,被科蒂公司收购一年后,丁家宜原本的管理团队大部分都相继离职。

民族品牌丁家宜没落之因

民族品牌丁家宜没落之因

民族品牌丁家宜没落之因作者:蔡恩泽来源:《智富时代·时代财富》 2014年第8期文_蔡恩泽编辑_曾文广插画_梁航宇6月4日,法国科蒂(COTY)宣布,将停止在华销售丁家宜系列护肤产品,以专注于其它品牌。

丁家宜原本是中国民族品牌,创立于1995年,至今还不到20年,曾经是本土日化行业的骄傲,如今却沦落到下架停售的地步。

这样的结局令人唏嘘。

“嫁入”豪门丁家宜生化研究中心历经20年的潜心研究,探究长白山洗参人美白的奥秘,从天然人参植株中成功培育出“人参活性细胞(AGCA)”,从此丁家宜美白系列产品诞生。

以公司创始人丁家宜命名的丁家宜产品坐拥美白技术专利,“美白洗面乳”是丁家宜首推产品。

随后,丁家宜又主推防晒产品。

来自调查机构AC Nelson的数据显示,中国防晒乳液市场一年约有10亿元人民币的规模,丁家宜的市占率曾达到15%,说“独占鳌头”一点也不为过。

丁家宜在中国护肤品市场地位高居前列,防晒市占率第一,男士产品市占率第二,洗面奶市占率第三,面膜市占率第四。

丁家宜落入科蒂手中,是一段“嫁入”豪门的姻缘。

科蒂1904年创立于法国巴黎,距今已有110年的历史,是全球香水老大,也是全球美容界公认的领导厂商。

可是,面对增长迅猛、前景广阔的中国市场,全球化妆品巨头科蒂集团却因为不得法,长期徘徊在中国市场大门之外,眼睁睁地看着宝洁、联合利华、欧莱雅等竞争对手从中国市场收获丰厚利润。

因此,科蒂集团需要一个“跳板”,以便迅速打入这片竞争激烈的市场。

于是,科蒂看中了丁家宜。

其实,当初被科蒂收购时的丁家宜就已显露疲态,那时的繁荣是用钱砸出来的,靠人海战术去促销,向经销商压货。

而科蒂看中丁家宜的不仅仅是其品牌影响力,主要还是对它的销售渠道感兴趣。

彼时,科蒂委托上海家化为其代理在中国的阿迪护肤、香水等业务。

虽然,科蒂当时信誓旦旦地表示要将丁家宜“打造成为一个国际品牌”,但言不由衷,甚至包藏祸心。

收购丁家宜后,科蒂收回了原来由上海家化代理的业务,改由丁家宜代理销售。

丁家宜“没落”后记

丁家宜“没落”后记

丁家宜“没落”后记随着科蒂集团于2014年6月3日正式宣布停售“丁家宜”系列化妆产品,“丁家宜”这个曾经红极一时的“中国美白化妆品领域的鼻祖”结束了它起伏不平的17年生涯,成为了中国又一个“没落”的民族品牌。

作为一家行业媒体,我们想通过那些正在或者曾经与“丁家宜”命运休戚相关的人们的感受,来还原一些曾经的事实,同时希望带给政府的决策者、行业的从业者以及广大消费者一些提醒、一些建议,甚至是一些警示。

应受访者要求,文稿中有不便透露姓名者均使用化名。

本文在以下分为不同小段来分别呈现”丁家宜”品牌创始人丁家宜教授、各经销商、“丁家宜”员工及消费者,对于“丁家宜”当初被卖掉和如今被埋灭的问题所表达的看法和感受。

“丁家宜“品牌创始人丁家宜教授的感受“丁家宜”品牌的前身叫做“帝爱”,起源于江苏南京。

其美白产品是由当时正执教于中国药科大学的老师丁家宜带领其团队于1995年研发而成的。

因为产品中添加了人参活性细胞因子,所以取名“帝爱”意指DNA,取其谐音。

“帝爱”产品刚上市时效益不是很好,后续又欠了不少外债,就在企业处境最艰难的时刻,以庄文阳为代表的台商加入进来。

众人认为“帝爱”名字不太好听,丁家宜是产品的创始人,用他的名字来命名显然更合适。

但丁老师当时不是很情愿,因为他担心这个品牌如果做不好对他自己、对他所在的中国药科大学都会造成不利的影响。

结果众人没再征求他的意见,就直接到工商部门注册了“丁家宜”。

此后“帝爱”便更换成了“丁家宜”的名字。

以庄文阳为代表的台商不仅为企业带来了资金,还带来了非常新潮的营销方式。

通过庄文阳们的精心策划,“丁家宜”产品没过多久便凭借其独特的经营方式,红遍了中国的大江南北。

此后“丁家宜”产品由之前的单一化发展到多品类,市场也从南京扩展到了全国各地,销售额实现了从几百万到几千万再到几个亿的飞速增长。

曾经一度“丁家宜”产品在多地出现了排队抢购的热潮,于2007~2008年间达到了其发展生涯中最辉煌的顶峰。

不应被遗忘的“被收购”品牌

不应被遗忘的“被收购”品牌

不应被遗忘的“被收购”品牌外资并购是把双刃剑,在给国内经济发展注入资金与竞争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尤其是本土品牌的塑造文《法人》特约撰稿董毅智6月4日,在被国际化妆品巨头科蒂(Coty)收购四年后,中国本土著名护肤品牌丁家宜被科蒂抛弃。

丁家宜系列产品曾在国内护肤品市场占据不小份额,但自2010年被科蒂收购后一直经营不佳,本次遭科蒂舍弃,被认为是又一个被外资收购的大众化妆品品牌在中国消失。

在世界范围内,提起软件,首屈一指的当属Microsoft、SAP;说起汽车,到嘴边的总是奔驰、宝马;谈起快餐,想到的总是麦当劳、肯德基;论到教育,首当其冲的是哈佛、剑桥;聊到日化,联合利华、宝洁绝对是不能忽略的;讲到手机,苹果、三星是首选⋯⋯但是在这些行业中,国内品牌在哪里?事实上,有很多国内品牌已经走出国门,开始国际化,如联想、TCL、华为、海尔、中国石化等,不过世界影响力仍有限;但是也有不少本土品牌,曾经叱咤风云,但最终却由于种种原因走向没落,就此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大批像丁家宜这样曾经红极一时的品牌,如今已销声匿迹。

其中,有不少品牌都是以“被收购”收场。

这些国内品牌涉及到多种行业,也有各种各样的原因,或者是管理不善,或者是核心技术未及时更新,或者是转型失败,或是战略方向错误。

缅怀这些被收购的品牌,或许可以帮忙我们认真审视如何对待品牌收购,思索如何吸取经验,打造享有世界影响力的品牌。

美加净:卖出又买回20世纪60年代,美加净在国内日化行业是响当当的名牌。

到80年代,美加净已稳坐中国第一护肤品牌的交椅,成为国内化妆品市场领头羊。

到1990年,美加净在国内护肤品市场的占有份额已在20%以上。

然而次年,即1991年,上海家化在政府招商引资的指令下,将美加净作价1200万元被美国庄臣公司以合资方式收购。

美国庄臣虽然也是一家实力雄厚的公司,但在化妆品领域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在被收购第二年的1992年,美加净的销售额就过山车式下滑,从前一年的3亿多元降至600万元,可谓惨不忍睹。

丁家宜被收购下的“谜团”

丁家宜被收购下的“谜团”
丁家宜也一直被关注 , 看是否能坚持住 , 还是最 后也被 收购。
1 月 6 , 球 最 大 香 水 公 司 科 蒂 集 团 2 日 全
说 , 个 陌生 的企业 。 是 在 最 近 的 新 闻 里 面 有 这 么 一 段 话 :“ 知
与 丁 家 宜 正 式公 告 宣 布 :双 方 已 达 成 了股 份 购 买协 议 。根 据 协 议 ,科 蒂 将 获 得 丁 家 宜 控 股 公 司 的 大 多 数 股 份 , 计 交 易 将 于 预
2 1年 1 0 1 月完 成 。

情 人 士透 露 , 于 中国市 场 的巨大 , 蒂又开 鉴 科
始寻 找重 新 在 中国发 展 生根 的机会 。 得 知 在
丁家 宜欲 出售 的消息 后, 一拍 即合。 ”
值得 玩 味 的是 “ 知 丁 家 宜欲 出售 的消 得 息” 这句 话 。这消 息 , 于 已经退 出中国市 场 对 的科 蒂来 说 , 如何 得 知的 ? 是
斯。 而最 终 , 蒂收 购 了丁 家宜 。那 么我 们试 科 着 画个 图来看 :
科 蒂是谁 , 为什么 是科 蒂收 购丁 家宜?
丁 家宜被 收购后 会 不会重 蹈 国产 品牌 被 雪藏 的命运 ? 对于科 蒂 , 在大 家都 知 道了, 蒂集 团 现 科 于1 0 年在 法 国巴黎成 立 , 94 属于 全 球 五 大 化
底是合作还是收购一直三缄 其 口。 直到最后, 才在专业媒体上不断刊 发广告, 向大众宣布 科 蒂将注资与丁家宜合作 , 同开发植物 护肤 品牌。 时, 共 其 媒体还松了一 【气 , _ _ 一直 担心丁 = l
家 宜被收购。 这几年 , 值得大 家关注 的国产品牌 相继嫁入外 资豪门, 仅存 的几个牌子 中如

科蒂借丁家宜扩张中国市场 丁家宜难解雪藏之忧

科蒂借丁家宜扩张中国市场 丁家宜难解雪藏之忧

DD 玉狐宫影视网WWW.YHG.TV科蒂借丁家宜扩张中国市场丁家宜难解雪藏之忧本土日化品牌丁家宜被法国香水巨头科蒂集团(下称“科蒂”)收购4个月有余后,面对业界关于丁家宜可能成为又一个被外资收购后被“雪藏”的民族品牌的担忧,当事双方日前联合接受媒体专访时对上述担忧公开表态。

虽然丁家宜创始人庄文阳日前向记者回应时坚DD 玉狐宫影视网WWW.YHG.TV称,“雪藏”不会在丁家宜身上发生。

但现实是,希望借助科蒂全球市场资源与经验获得提升的丁家宜,其走向海外市场的策略并不在科蒂中国今年的计划之内,现已成为科蒂大众产品部中国区CEO的庄文阳透露,今年科蒂的主要任务是将科蒂在中国的阿迪达斯香水和芮谜彩妆整合到丁家宜的渠道中。

科蒂与丁家宜的主次之分本土日化品牌中仅存的少数具有市场优势地位之一的丁家宜旗下有洁面、护肤、防晒、男士产品,以DD 玉狐宫影视网WWW.YHG.TV及面贴膜等多个品类,去年年初被台湾媒体报出其准备赴台上市、最快2010年底挂牌。

出人意料的是,去年12月,丁家宜与科蒂达成战略协议,将大部分股权售予科蒂。

“丁家宜此前确实有上市的计划,”庄文阳表示,“但在科蒂提出接洽后,考虑到丁家宜需要全球市场资源与经验帮助提升,才有了现在的联姻。

”对于“被雪藏”的担心,庄文阳称:“我坚信跟断定‘雪藏’不会在丁家宜身上发生,丁家宜的优势DD 玉狐宫影视网WWW.YHG.TV不是欧美品牌短期可以触及的,欧美的品牌优势也不是丁家宜这样的民族品牌一触可及的。

”不过BerndBeetz对此出言谨慎:“我们无法保证会做到怎样,我们只是说双方有很好的基础,对双方的优势有非常敏锐、冷静的理解和认识,在这个基础上把双方的优势结合起来,应该会有非常大的成功几率。

”庄文阳对被并购后一个期待是,丁家宜可以借助科蒂使其从一个中国的品牌转变成为区域性,甚至是DD 玉狐宫影视网WWW.YHG.TV全球性的品牌,科蒂也有这方面的承诺。

但谈到具体计划时,庄文阳表示:“毕竟是人家控股,从行业的规则、销售和市场导向来看,从国内外的案例来看,应该会有主次之分。

中外品牌竞争分析

中外品牌竞争分析

1、中华牙膏这个有着中华品牌的牙膏,早在1994年就已经是荷兰联合利华的了。

从整个洗涤行业上来说,美国宝洁基本上挤垮了国内洗涤品企业。

2、双汇它早在2006年就卖给了美国高盛集团。

3、娃哈哈法国达能已经控股娃哈哈51%以上。

4、金龙鱼彻头彻尾的外资企业,属于新加坡郭兄弟粮油私人有限公司所拥有,跟中国啥关系都没有。

而国际四大跨国粮商已经控制了中国食用油供应的75%。

5、大宝我们美滋滋地说“大宝天天见。

”可惜早在2007年4月美国强生就已经收购了大宝。

6、汇源早在可口可乐179亿元并购被否决前,汇源就已经被达能等境外公司控股。

中国品牌怎么了?牛奶、纯净水、手机、汽车……中国制造频频爆出质量问题,南孚、苏泊尔、小护士、大宝、中华……中国品牌连遭外国品牌并购,中国是“没有品牌的巨人”?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中,四家已成为合资银行,外资股权接近25%上限。

何时中国自主品牌能提升中国经济?著名经济学家、品牌中国产业联盟主席、经济日报原总编辑艾丰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说,每一个中国品牌的命运,都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果中国人都理解了这个处境,中国就会更健康、更迅速的强大起来。

品牌不只是为赚钱“品牌不只是为赚钱”。

艾丰说,有人认为,搞品牌就是为营销,为赚钱。

不错,但不到位。

品牌有宏观和微观结合的三性:自主品牌不仅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而且可以促成整个国家经济水平的提升,这是它的经济性。

品牌文化的基本点——诚信、创新、责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其实是社会文化的基本点,是它的文化性。

品牌和名牌的状况代表着这个国家的民族素质和这个国家软硬实力,这是它的社会性。

人们为什么尊敬“联想”、“海尔”等品牌的创造者?因为他们深刻地认识到品牌的三性,在“产业报国”的思想指导下打造自主品牌,所以被人们看作是“企业领袖”、“民族英雄”。

艾丰用“微笑曲线”来阐述改变现状的紧迫性,他说在这个曲线中,研发和销售获得的效益最高,制造获得的效益最低。

云南白药“被泄密”

云南白药“被泄密”
注 。 曰 默之 后 , 明辉表 示 , 方{ 一事 “ 属胡 说” 多 沉 王 配 纯 。
熟悉庄文阳的人对他的此番举措并不讶异。2 世纪9 年代 0 0
初 ,三十 多 岁的 的庄 文 阳背井 离 乡 ,以 3万 美元 起 家 ,一 步 步 0
使丁家宜从名不见经传发展成如今 国内 日化行业内声名赫赫的
知 名品牌 。
然 而 ,2 世 纪 9 年 代 靠 广 告轰 炸 式 的 简 单运 作 ,以 及对 0 0 于 产 品 研 发 和 品 牌建 设缺 乏 远 见 , 国产 日化 产 品 的生 存 空 间 日益 狭 窄 。在 面 对 大批 外 资品 牌 的 冲 击 时 ,国 内 目化 企 业 更 是缺 乏 良好 的 对策 。丁家 宜 同样难 以避 免这 一 困境 。
部 门。
个 奇 迹 , 掌云南 白药 I年来 , 执 O 他让 这 个濒 危的 老字 号成 功变 身 为中国医药 市场 的排 头兵 , 出产 了众多消 费者耳 熟能 详 的明 星产 品。 即便 这样 , 由于 国内各方 面规 定 的制约 , 南白药 配方还是受 云 到 了很 好 的保 护 , 因此 , 本次 配方 在 国外 泄密 事 件 引起了各方 关
若不知 道药 引及带 f工艺 , 是很 难仿 制的 。 J f 乍 也 但是在 “ 密 门” 泄 告

有 人 说 丁家 宜 的 此 次 合 并 是一 个 正 常 的 跨 国商 业 行 为 , 有 人 则 担心 丁 家宜 会 重 蹈 小 护 士 被 雪 藏 、大 宝等 被 冷 落 的 命
运 ,让 我们 再 次看 到 中国 民族 品牌 “ 国婚 姻 ”的 不幸 。然 而 跨
是 作 为 国 家 保 密 品 种 、国家 中 药一 级 保护 品种 而被 严 格 保 密 的 ,由此 引发 的 “ 密配 方只 对 国人 ,不 对 外 国人 ”的 质 疑也 保 使 一 向低调 的云 南 白药董 事 长王 明辉 走到 了 公众 面前 。 在 王 明辉 带领 下 的云 南 白药集 团是 中 国众 多百 年 品牌 的一

丁家宜之殇

丁家宜之殇

及 同属 上海家化 的六神和佰 草集 ,纵 向 上更 难 以与其他 国外 品牌相较 。” 吴子
恒分析到 。
毫 无 疑 问 ,本 土 日化 品牌 选 择并
入外 资巨头 ,其 实是想借外 资的光环 , 与 国内其 他品牌进行 差异化竞 争 ,不仅 可 以摆脱 低端标签 ,还可 能向 中高端领
当然 ,事实上 ,在跨 国公 司手上 陨 据 中国零 售 自媒体 方 面 提 供 的相
在全 国护肤 品市 场 占有率在 2 0 %以上 的
售。另据相关 数据显示 ,通 过丁家宜的 落 的本土 E t 化品牌绝不止丁家宜一例 。
创立 到如今遭遇停售 ,经历大起大落 的 品及香水在2 0 1 2 年销售额达 到三 、四亿 应数据显 示 ,早在 1 9 9 0 年 ,美加净这个
站上发表公 告称 ,将通过 了与香 港利丰 四 。 科蒂和丁家宜 原销售 团队在 品牌 文化上
集团合作来分销 阿迪达斯 、芮谜 和花花
2 0 1 0 年1 2 月6日,科 蒂集 团与 丁家 本身存在 的不协 调性导致 了丁家宜市场 就 这样 ,被 科 蒂预 示 的 “ 国 际 品 列 。吴子恒 强调 , “ 科蒂 收购丁家宜 主 尽 管 科 蒂 在 当 时表 示要 将 丁家 宜 要是想利用 丁家宜的商超销售 渠道 ,重 “ 打造成为一个 国际品牌 ”,但 实际行 新进人中 国大众化 妆品市场 ”。
企 业 之 意 。”
兀 。
对 此 ,记 者 专 门走访 了王 府井 附 近商超 内的丁家宜专柜 ,科 蒂对丁家宜
员工 即将 面临的 “ 离开 ”并 未作过多解
释 。一位不 愿具名 的员 工向 《 中 国经济 动 上却似 “ 醉翁 之意不在酒 ” :收购丁

丁家宜“谢幕”谁之错

丁家宜“谢幕”谁之错

丁家宜“谢幕”谁之错作者:暂无来源:《中国商界》 2014年第7期文/张柏慧在收购中国本土日化品牌丁家宜3年之后,命运堪虞的“ 丁家宜”真的被母公司科蒂宣布退市了。

日前科蒂宣布将停售丁家宜系列护肤产品,这意味着又一本土日化品牌即将在被跨国公司收购后消失。

面对丁家宜目前的结局,让现存的本土日化品牌都有些“唇亡齿寒”的危机感。

然而这距离其完成收购才几年时间,作为本土化妆品小有名气的丁家宜为何迅速走向衰败?其3 0 0多家的代理商命运又将如何?在逐渐清晰的事实面前,国产化妆品在竞争中的“弱势”被再次放大。

想要在联合品牌营销格局中胜出,国产化妆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丁家宜即将告别2 010 年12月,丁家宜与全球最大香水公司科蒂达成战略协议,将大部分股权售予科蒂。

此后,科蒂在2 012年6月发布的招股书显示,科蒂持有丁家宜10 0%股份,收购丁家宜的总金额为24亿元。

在收购丁家宜后,科蒂也收回了原来由上海家化代理的阿迪护肤、香水等业务,以及由高丝代理的芮谜的业务。

“丁家宜提供了在中国制造及分销的平台”科蒂在I P O路演中表达了并购丁家宜最重要的原因。

之后,借助丁家宜的渠道,科蒂旗下阿迪达斯也得到增长。

然而,丁家宜的销售却出现了显著下滑,其中2 012年的销售量就下滑了50%。

有数据显示,截至2014 年3月31日,由于丁家宜账面减值致使科蒂三季度亏损2.533亿美元,其销售额已经下降了50%。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科蒂之所以会停止销售丁家宜,是因为后者在被收购后业绩一直不见起色并拖累了母公司的利润。

另外,被科蒂收购后,丁家宜面临的企业内部冲突、品牌老化、市场投入过低等因素,也是其走向终结的原因。

不过在一位经历和见证了丁家宜品牌的兴盛和衰弱的早期经销商看来,科蒂在丁家宜这一品牌上也并非无所作为,比如曾推出人参系列新产品,但是业务仍然处于挣扎状态,而丁家宜在中国市场大众渠道的调整亦能实际改善现金流状况,所以科蒂不得不评估其在中国市场的大众渠道的选项,以期积极改善其盈利能力。

收购和雪藏:揭秘跨国公司的中国攻略

收购和雪藏:揭秘跨国公司的中国攻略

收购和雪藏:揭秘跨国公司的中国攻略作者:暂无来源:《经济》 2013年第4期两面针近日爆出经营危机,但这不是个案,大宝、中华牙膏、美加净等曾经风光无限的中国品牌都遇到了极大的困境。

有些是因为经营不善,有些则是因为本来想着靠棵大树,却成为别人的一颗棋子。

“嫁入”洋豪门的中国品牌1990年,美国庄臣收购美加净;1994年,联合利华收购中华牙膏;2000年,法国达能收购乐百氏;2003年,欧莱雅收购小护士;2 0 0 8 年,强生收购大宝……上世纪9 0 年代,中国市场对外开放,外资品牌纷纷涌入。

跨国公司在中国采取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买的策略,大肆收购中国品牌,得手后却将它们束之高阁,日化品牌尤其如此。

2011年,中国本土日化品牌丁家宜被全球化妆品巨头科蒂公司(Francois Coty)收购,随即遭到雪藏。

而就在当年被收购时,丁家宜还信誓旦旦地表示:丁家宜不会被束之高阁,因为其情况与全部股权都被收购的小护士不同,丁家宜仍然持有1/3以上的股权,具有很大的话语权。

但事实证明,这只是丁家宜的美好愿望,仅仅一年后,其销售额就下降了50%!可以说,嫁入豪门的中国品牌几乎无一例外地被打入冷宫。

国外大牌不会做亏本买卖,其收购的往往是较为成功的本土知名品牌,有较高的竞争价值。

比如欧莱雅收购小护士即是看重其强大的渠道能力,但收购只是其假道伐虢之计,最终是为了用自己更为强势的品牌占领市场。

SK-II:“嫁入”豪门的幸运者S K - I I在被宝洁收购前被喻为“神仙水”,风靡整个亚洲,而其品牌故事同样吸引人:1975年,一队科学家在参观日本北海道的清酒酿酒厂时,一位观察细致的科学家注意到每一个工人都有一双如婴儿般细嫩的双手,即使年过半百也是如此。

在一番寻根究底之后,他们终于发现了其中的奥秘:在清酒的发酵过程中会产生一种能让皮肤细嫩无比的物质。

科学家在经过多年的苦心研究后,Pit e ra (SK-II的专利成分)终于问世,成为SK-II美容养颜的核心秘密。

被收购的国产品牌难逃没落魔咒

被收购的国产品牌难逃没落魔咒

被收购的国产品牌难逃没落魔咒作者:淮纯菊来源:《读天下》2014年第09期美加净、熊猫、活力28、小护士、羽西、大宝……多年来,一个又一个曾经名噪一时的本土日化品牌都接连投入了外资的怀抱。

同样的,也一个又一个被收购的品牌完全倒塌。

曾经是本土日化行业骄傲的丁家宜也难逃厄运,自1995年创立至今还不满20年,便已黯然别离市场,这样的没落之路着实令人唏嘘。

离开科蒂(Coty)停售丁家宜的决策被媒体曝光后,这个曾被封锁的消息,正逐渐被更多的丁家宜员工“认知”。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丁家宜员工确信,“离开”只是时间问题。

“厂子有可能倒闭的消息,在今年三四月份就听说过,但真正来临是在6月4日。

当天,苏州厂区开始解散产线(丁家宜产品生产线)员工。

”李明(化名)对记者说。

说这番话时的李明,依旧是科蒂旗下丁家宜苏州厂区的一名员工,距离他所说的“解散”已经过去了近一周时间,已经有七八十人相继离开。

据李明了解,除了生产阿迪达斯相关产品的吴江厂区,生产丁家宜的南京厂区几乎和苏州厂区一样,都即将“倒闭”。

苏州厂区,除了所剩无几的“产线”员工,“行政楼”里有近百名员工也将面临离职。

李明并不清楚员工们被“解散”的原因,“厂里并没有统一开会,员工都是挨个被约谈的,认可赔偿的,签字走人。

不认可的,继续等待,速度快的,5分钟就结束了。

”“赔偿是按惯常的‘N+1的模式’进行的。

”李明说,不认可赔偿的,除了工龄较长的老员工,就是孕妇了。

“丁家宜好像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吧。

”李明说,这是他认为的“原因”,即便是这个原因,也源自媒体的报道,而非官方说法。

让李明认可这一“原因”的,是他所了解的“产线”的生产情况。

李明称,今年春节之后,产量开始下滑,4月份起,负责生产的员工开始不用加班了。

平日的生产是按“订单”走的,没有“订单”,只能少生产。

随着产能一并下降的,还有工资,“下降了20%。

”有关老员工工龄如何计算的问题(被收购前的工龄是否也计算在内),很快被媒体曝光。

丁家宜外嫁前景几何

丁家宜外嫁前景几何

丁家宜外嫁前景几何陈时俊;杨颢;刘琼【摘要】@@ 12月16日,全球最大香水公司科蒂集团与中国本土护肤品公司丁家宜正式公告:科蒂将获得丁家宜控股公司的大多数股份,预计交易将于2011年1月完成.rn品牌外卖尘埃落定rn科蒂集团执行丁家宜收购案的公关负责人傅晔表示,收购完成后,丁家宜公司将并入科蒂集团整个运营轨道中,作为一个独立的品牌运营下去.【期刊名称】《中国市场》【年(卷),期】2011(000)004【总页数】2页(P30-31)【作者】陈时俊;杨颢;刘琼【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继小护士外嫁欧莱雅、大宝联姻强生后,国内化妆品行业又一收购案尘埃落定。

外资收购国产日化品牌一览2010年12月法国COTY科蒂集团收购丁家宜2008年7月强生(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收购北京大宝化妆品有限公司2007年10月德国拜尔斯道夫购入丝宝国际集团旗下丝宝日化,涉及舒蕾、美涛、风影、顺爽四大品牌2004年4月欧莱雅收购羽西,将其归入大众化妆品部门2003年12月欧莱雅签约收购小护士12月16日,全球最大香水公司科蒂集团与中国本土护肤品公司丁家宜正式公告:科蒂将获得丁家宜控股公司的大多数股份,预计交易将于2011年1月完成。

科蒂集团执行丁家宜收购案的公关负责人傅晔表示,收购完成后,丁家宜公司将并入科蒂集团整个运营轨道中,作为一个独立的品牌运营下去。

事实上,双方早在2010年8月便传出“绯闻”——法国科蒂集团先期注资10亿元,占丁家宜51%股份,剩下的8亿元将在三年预期增长实现后分批追加。

当时,丁家宜方面曾否认上述并购传言,并指双方仍处于协商阶段。

2个月后,丁家宜宣布与科蒂集团合作推出全新“植物纯萃”品牌,挤入日化专营店渠道。

而来自外电的消息称,此次科蒂对丁家宜“现金加股票”的交易总价值将达到4亿美元。

资料显示,科蒂集团于1904年在法国巴黎成立,属于全球五大化妆品公司之一,是世界最大香水公司。

旗下拥有全球第二大彩妆品牌芮谜及阿迪达斯个人护理用品系列等近30个国际日化品牌。

创始人从科蒂买回丁家宜品牌,能跟上时代吗?

创始人从科蒂买回丁家宜品牌,能跟上时代吗?

丁家宜是庄文阳 1995 年创立的护肤品品牌,美白防晒等产品比较出名。上世纪九十 年代,丁家宜占领超市、大卖场,以亲民的价格迅速占领了国内市场。 而科蒂集团目前是全球最大的香水公司与第三大美妆公司,主打如Marc Jacobs 、 Chloe 、 Vera Wang 等设计师和明星同名香水品牌。2011 年收购丁家宜一个重要原因
是看中了丁家宜在国内成熟的销售渠道,想借其渠道拓宽自有品牌的中国市场。过去 丁家宜精心经营超市、大卖场渠道,培养了分销商的铺货能力。收购后,科蒂将自己 的阿迪达斯护肤及香水品牌、芮谜品牌等都交给丁家宜代理销售。而丁家宜品牌的市 场份额逐步下滑。 科蒂旗下阿迪达斯护肤、香水品牌在 2012 年销售额同比增长了一倍,而丁家宜的销 量持续下降。科蒂集团在其 2013 年的财报中说,“我们在中国的低净收入主要归因于 丁家宜,如果不算丁家宜的话,我们在中国的增长是强劲的,主要是因为 Adidas 、 Lancaster 和 Calvin Klein 的表现都很好。” 随着外资集团与品牌的进入,像丁家宜一样被收购的国货品牌不算少,但发展得更好 的却不多。《好奇心日报()》在去年写过的一篇关于丁家宜停售的 报道中,有读者留言:“现在丁家宜销声匿迹了,好可惜。”
创始人从科蒂买回丁家宜品牌,能跟上时代吗?
丁家宜,这个名字听起来有些遥远了。这个一度红火的国内品牌自 2011 年被化妆品 集团 Coty (科蒂)收购之后,存在感每况愈下,收购第一年销售量剧减 50% ,2014 年 6 月 3 日科蒂集团发布公告,停止销售丁家宜产品。 7 月 13 日有消息称,曾经以 24 亿人民币将品牌卖给科蒂集团的丁家宜创始人庄文阳 以 8000 万人民币的价格对丁家宜进行了回购。庄文阳将重新拥有丁家宜品牌与牌生存环境恶劣,外资品牌几乎垄断了美妆护肤 产品的市场。 目前在中国国内市场上,欧美、韩国各路品牌激烈竞争,争抢份额。以往对超市、卖 场、购物中心的争夺蔓延到线上——他们在电子商务平台上快速布局,大手笔投向线 上营销。目前丁家宜的同类竞争对手们已经在天猫、京东等电子商务网站上开出了旗 舰店,有的还尝试了微商,微信、微博上也已积累了大量的粉丝。现在突然“复活”的 丁家宜,能追上这个时代的脚步吗?

中国本土品牌连遭外资并购后该沉思些什么

中国本土品牌连遭外资并购后该沉思些什么

中国本土品牌:连遭外资并购后该沉思些什么?继小护士“外嫁”欧莱雅、大宝“联姻”强生(中国)后,国内化妆品行业又一收购案尘埃落定。

12月6日,全球最大香水公司科蒂集团与中国本土护肤品公司丁家宜正式公告宣布:双方已达成了股份购买协议。

根据协议,科蒂将获得丁家宜控股公司的大多数股份,预计交易将于2011年1月完成。

这个消息一出,立即引发了业内人士的热烈讨论:丁家宜被收购后,是否会遭雪藏而成为“小护士二世”?在双方仍处于新婚燕尔之际,笔者且不去研判科蒂的真实战略意图。

不管怎样,对于处于竞争白热化的中国日化业来说,外资品牌的强势入侵必将遏制本土品牌的发展。

当然,对于此前一直在寻找合适买家的丁家宜来说,迎来科蒂集团的入主并非坏事。

从企业个体的角度来说,当丁家宜的发展遭遇难以逾越的瓶颈时,寻求外资力量的帮助确实是很现实的战略选择,也无可厚非。

只是,放眼整个原本羸弱的中国日化行业后,丁家宜的被招安,则再次重挫了国人心中的“品牌大国梦”。

笔者接触过很多心怀“产业报国”理想的中国企业家,也深信渴望做“百年老店”的企业家还有很多很多。

当浙江吉利收购瑞典沃尔沃、山东如意收购日本renown的消息相继传遍中华大地时,笔者原以为中国品牌崛起的时代已经来临,但最近的多次收购案、合作案证明,中国品牌被收购愈演愈烈。

从高压锅、饮料到食品业,概莫能外。

难道中国企业只有贴牌的命?面对如今的品牌现状,笔者真的很想声嘶力竭地吼一句:“中国品牌怎么了?”非得充当“假洋鬼子”吗?本土企业貌似都深谙品牌运作的诀窍:为了区分市场定位及迎合消费者信赖外资品牌的消费习惯,一个公司旗下通常拥有两个甚至多个品牌,其中某个品牌在海外注册,但这些海外注册的公司基本上都是“空壳”。

如果市场发展不好,撤离的、牺牲的仅仅是洋品牌一个品牌,而不是整个公司。

优惠的税收政策、忠诚的消费者、超高的产品利润,这些都是他们心目中的如意算盘。

可是,老板们在忙着打算盘的同时忘记了“若要人不知,除非己不为”的戒律,误以为纸是可以包住火的,更要命的是,他们完全低估了消费者的智商。

丁家宜表现不理想,Coty说它不玩儿了

丁家宜表现不理想,Coty说它不玩儿了

丁家宜表现不理想,Coty说它不玩儿了由于收购回来的护肤品牌丁家宜表现不理想,Coty 将会从中国市场撤离。

6 月 4 日,一份由化妆品巨头 Coty 中国发给其中国员工的内部邮件在网络上曝光,邮件称,Coty 集团已经决定改变 Coty 大众化妆品在中国的经营模式,并与利丰集团签订一个经销协议,利丰集团从7月1日起在中国地区销售 Coty 的大众化妆品,但该协议不包括丁家宜,Coty 将停售丁家宜产品。

随后一位 Coty 的员工对《好奇心日报()》补充,香水业务也不受影响,Coty 旗下的香水品牌转由经销商继续经营。

1904 年在法国成立、目前总部位于纽约的 Coty 以研制和销售香水知名,是全球最大的香水公司之一,但业务早已横跨香水、彩妆以及皮肤和身体护理三个品类。

除了拥有 Marc Jacobs 、Chloe 、Vera Wnag 和 Lady Gaga Fame 等设计师和明星同名香水品牌,指甲油品牌 O.P.I. 、护肤品牌 Philosophy 都为科蒂所有,阿迪达斯护肤沐浴系列则属于阿迪达斯授权 Coty 使用商标和销售的产品。

2013 年 6 月,Coty 在纽交所上市,但从上市之日到 2014 年结束,Coty 的股价便一直处于不断下跌状态。

股价的低迷可以从其业绩窥见一些原因,根据 Coty 去年 9 月公布的 2013 年财报,2013 财年净收入约为 46.491 亿美元,只较上一年增长1% ,其中重要的香水业务占比约为 54% ,彩妆业务占 31% ,而皮肤和身体护理业务收入则占15% ,同比减少 5% 。

这已经是 Coty 第二次退出中国了。

1996 年,出于获得销售渠道的考虑,Coty 收购了护肤品牌“羽西”。

但到了 2004 年,Coty 把羽西转让给欧莱雅集团后,便正式撤出中国,把香水等业务交给了代理公司负责。

同样的故事几乎在现在一点不差地又上演了一遍。

2011 年, 计划重新布局中国市场的 Coty 以 4 亿美元的代价收购了“丁家宜”,目的同样是为了丁家宜背后的销售渠道,以方便 Coty 在中国的迅速扩张。

日化外资收购传闻四起甚嚣尘上

日化外资收购传闻四起甚嚣尘上

日化外资收购传闻四起,甚嚣尘上2010年8月到10月,在这短短的2个月内,日化外资收购传闻四起,甚嚣尘上。

外资并购传闻不断的背后,是否意味着新一轮全球并购热潮的涌动?日化外资疯狂并购的背后是一场怎样的市场博弈?收购传闻一:丁家宜18亿“外嫁”法国科蒂集团。

2010年8月,行业盛传“丁家宜”将以18亿元“外嫁”全球第一香水制造商、第七大化妆品公司――法国科蒂集团(COTY)。

“被收购方”丁家宜:从2009年开始就在接触多家外资企业,其中就包括法国科蒂集团,我们只是与COTY集团洽谈过策略联盟事宜,目前双方尚未展开任何实质合作。

而COTY集团的相关人士表示不会回应此事。

“被收购”原因:丁家宜为了持续发展,选择“被收购”,主要是由于民族品牌在终端市场遭受不平等待遇(终端费用高,堆头促销档期不合理等),生存空间狭小,看不到未来。

“收购”理由:科蒂并购丁家宜,显然是丁家宜成熟的大众品牌形象,以及美白、保湿、防晒系列的领先地位,以及庞大的KA和10000多家精品专卖店渠道。

这些“优势资源”,对始终游移在中国大众化妆品市场外围的科蒂集团,必然产生足够的吸引力。

“收购”障碍:价格。

收购传闻二:联合利华即将“迎娶”美国雅碧涛。

2010年9月,联合利华公司已经同意斥资37亿美元收购Alberto Culver 公司旗下的VO5及Nexxus两个美发护发品牌。

如果收购成功,联合利华也由此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美发、护发产品生产商。

“被收购”原因:不详、不懂,在截至2010年6月30日的财季中,雅碧涛的销售额增长率将超过10%,净利润为4720万美元,合每股47美分。

上年同期的净利近2800万美元,合每股28美分。

“收购”理由:联合利华可以通过Alberto Culver公司旗下的VO5及Nexxus两个美发护发品牌,大力拓展美发护发市场,同时有效抗衡宝洁在这个领域的高度垄断。

“收购”障碍:联合利华要进行同业并购,除了双方要达成价格及合同细则外,能否成功闯关美国和欧盟《反垄断法》是关键一步。

丁家宜致命病因

丁家宜致命病因

058的销售额由2010年的两亿元左右,到2012年增长到三四亿元,增长将近一倍。

然而由于市场增长放缓,2012财年丁家宜和另一品牌的资产减损为1.87亿美元,相关商誉减值费用3.84亿美元。

其中,丁家宜的商标减损支出为5800万美元。

截至今年3月31日的科蒂三季报显示,公司总亏损额为2.53亿美元,主要因为丁家宜所处的皮肤和身体护理部门共减值3.17亿美元,其中2.56亿美元为商誉减值,0.55亿美元是商标及消费者关系减损,资产、厂房及设备减值600万美元。

在科蒂集团首席执行官米歇尔•斯坎纳维尼看来,这个品牌(丁家宜)已经失去了势头,丁家宜品牌的执行低于原有的预期,同时他们在为丁家宜寻找一个有能力、忠诚且可靠的管理团队上也遇到问题。

2010年,丁家宜曾高居国内日化行业前三名,而从行业前三到临近退市边缘,这个过程只用了不到4年。

这难免让人心生疑窦:这个曾经看起来很美的跨国婚姻为何快速破灭了?致命原因早在双方达成协议之时,业内就出现了对中国家化品牌可能被外资“干掉”的担忧。

如今担忧一语成谶,本土品牌的命运再度引发业内关注和反思。

很多人将丁家宜衰败的原因,归结于中外管理理念的差异以及由此带来的管理团队的动荡上。

在完成并购后,双方一起度过了将近一年的甜蜜期,此后创始人庄文阳带领旧部出走并另起炉灶,这直接导致丁家宜陷入被抑制的状态,渠道不断萎缩,广告资源支两面针、浪奇、霸王、索芙特,这些曾经响彻神州大地的日化品牌如今已难觅信息,在创造了各自的辉煌后,他们或被外资并购,或逐渐淡出市场主流,无可避免地成为市场上的落寞者。

如今,丁家宜也加入了这一行列。

6月初,丁家宜外资控股方、科蒂中国给中国全体员工发出了一封邮件,称已决定停止旗下品牌丁家宜的销售,这意味着丁家宜这个曾经的国内日化市场驰名品牌接近退市边缘。

在业界的一致惋惜声中,丁家宜的衰败已成为无法改变的事实,而从企业发展的基础规则去看,命运其实早已注定。

丁家宜的当下结局,一方面是因为外资企业极力“压榨”剩余价值,另一方面是因为自身战略模糊积重难返,如此种种公司终被“榨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国企业科蒂4亿美元收购丁家宜
继大宝、丝宝等之后,国内又一家日化企业被外资揽入囊中。

12月6日,创立于法国的科蒂集团(Coty Inc.)与国内护肤品公司丁家宜宣布双方达成了股份购买协议。

不过,双方并未透露此次购买的具体份额和资金,仅称科蒂将获得丁家宜控股公司的大多数股份,交易预计将于2011年1月完成。

而来自外电的消息称,此次科蒂对丁家宜“现金加股票”的交易总价值将达到4亿美元。

资料显示,科蒂集团于1904年在法国巴黎成立,属于全球五大化妆品公司之一,是世界最大香水公司,年销售额近40亿美元。

旗下拥有全球第二大彩妆品牌芮谜(rimmel)及阿迪达斯个人护理用品系列等近30个国际日化品牌。

而丁家宜成立于1995年,总部位于苏州,现在全国拥有4个生产基地,旗下拥有“丁家宜”、“植物纯萃”等知名护肤品牌,在洗面奶和防晒品领域占有一定的市场地位。

对于丁家宜最终被科蒂“俘获”的原因,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国内日化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丁家宜的产品涉及洗面奶、防晒霜、面膜等多个领域,品类比较分散,在目前竞争激烈的日化行业很难站得住脚。

“现在很多日化企业在做大后,都会变得很难做下去,特别面对外资的竞争后。

”此前丁家宜一直在寻觅合适的买家,还曾与上海家化
(37.13,0.00,0.00%)等企业接洽。

而对于科蒂集团来说,自从2004年将羽西卖给欧莱雅之后,已经基本退出了中国市场。

其旗下的品牌也通过国内公司代理形式经营。

2004年,上海家化就全权接手了科蒂旗下阿
迪达斯个人护理用品及香水在大陆地区的销售。

不过,知情人士透露,鉴于中国市场的巨大,科蒂又开始寻找重新在中国发展生根的机会。

在得知丁家宜欲出售的消息后,一拍即合。

对于科蒂等外资来说,收购丁家宜这样的国内品牌,无疑为其在中国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渠道力量。

科蒂在此次收购后也表示,这一战略合作将进一步增强和拓展科蒂的护肤品业务,包括在中国通过丁家宜既有的强大分销渠道拓展业务地域,并增强研发能力。

科蒂在最近收购举措连连。

上周,科蒂同意以10亿美元收购指甲护理产品商OPI。


周多前,科蒂更是以同样的交易金额收购了美容公司Philosophy。

而此前的11月12日,
科蒂同样将德国美容公司Dr.Scheller Cosmetics AG揽入麾下,这次丁家宜则可能是该公司系列收购的收官之战。

而丁家宜与科蒂的合作在收购协议签署之前已经启动。

10月28日,丁家宜与科蒂合作推出了植物纯萃品牌,并开始首次挤入日化专营店渠道。

据悉,在与丁家宜合资后,未来科蒂在华的各个品牌代理也将收归新公司,这也包括上海家化负责的阿迪达斯业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