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中物理学史知识总结(本文由黄忠贡献)

合集下载

新课标高考高中物理学史汇总

新课标高考高中物理学史汇总

新课标高考高中物理学史汇总I.必考部分:(必修1、必修2、选修3-1、3-2)一、力学: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

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

2.1654年,德国的马德堡市做了一个轰动一时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3.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著作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即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4.17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

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5.英国物理学家胡克对物理学的贡献:胡克定律。

经典题目: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对)6.1638年,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运用观察——假设——数学推理的方法,详细研究了抛体运动。

7.20世纪初建立的量子力学和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表明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

二、天文学:1.公元2世纪,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约90~168)完善了“本轮----均轮”理论,解释了以地心说为基础的“行星的逆行”现象。

2.1543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1473~1543)临终前在病榻上为其毕生致力的著作《天体运行论》引出的第一本书上签上了自己的姓名。

这部书预示了地心宇宙论的终结。

3.第谷·布拉赫(1546~1601)天才的观测家,他将测量天体位置的误差由10’减小到2’,为哥白尼的日心说提供了关键性的支持。

4.开普勒用20年的时间研究了丹麦天文学家第谷的行星观测记录,发现如果假设行星运动是匀速圆周运动,计算所得的数据与实际观测数据不符,只有假设星星绕太阳运动的轨迹是椭圆才能解释这种差别。

新课标高考高中物理学史汇总精编版

新课标高考高中物理学史汇总精编版

新课标高考高中物理学史汇总必修l、必修2、选修3-1、3-2一、力学: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

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

2.1654年,德国的马德堡市做了一个轰动一时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3.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著作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即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4.17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

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5.英国物理学家胡克对物理学的贡献:胡克定律。

经典题目: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

6.1638年,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运用观察——假设——数学推理的方法,详细研究了抛体运动。

7.人们根据日常的观察和经验,提出“地心说”,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是代表。

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大胆反驳地心说。

8.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大定律。

9.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

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

10.1846年,英国剑桥大学学生亚当斯和法国天文学家勒维烈(勒维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

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博用同样的计算方法发现冥王星。

11.我国宋朝发明的火箭是现代火箭的鼻祖,与现代火箭原理相同。

但现代火箭结构复杂,其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主要取决于喷气速度和质量比(火箭开始飞行的质量与燃料燃尽时的质量比)。

高中最全的物理学史总结整理

高中最全的物理学史总结整理

新课标高考:高中物理学史汇总I.必考部分:(必修1、必修2、选修3-1、3-2)一、力学: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

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

2.1654年,德国的马德堡市做了一个轰动一时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3.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著作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即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4.17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

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5.英国物理学家胡克对物理学的贡献:胡克定律。

经典题目: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对)6.1638年,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运用观察——假设——数学推理的方法,详细研究了抛体运动。

7.人们根据日常的观察和经验,提出“地心说”,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是代表。

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大胆反驳地心说。

8.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大定律。

9.牛顿于 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

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

10.1846年,英国剑桥大学学生亚当斯和法国天文学家勒维烈(勒维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

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苞用同样的计算方法发现冥王星。

11.我国宋朝发明的火箭是现代火箭的鼻祖,与现代火箭原理相同。

但现代火箭结构复杂,其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主要取决于喷气速度和质量比(火箭开始飞行的质量与燃料燃尽时的质量比)。

新课标高考高中物理学史汇总

新课标高考高中物理学史汇总

新课标高考高中物理学史汇总必修l、必修2、选修3-1、3-2一、力学: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

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

年,德国的马德堡市做了一个轰动一时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着作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即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

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5.英国物理学家胡克对物理学的贡献:胡克定律。

经典题目: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

年,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运用观察——假设——数学推理的方法,详细研究了抛体运动。

7.人们根据日常的观察和经验,提出“地心说”,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是代表。

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大胆反驳地心说。

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大定律。

9.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

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

年,英国剑桥大学学生亚当斯和法国天文学家勒维烈(勒维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

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博用同样的计算方法发现冥王星。

11.我国宋朝发明的火箭是现代火箭的鼻祖,与现代火箭原理相同。

但现代火箭结构复杂,其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主要取决于喷气速度和质量比(火箭开始飞行的质量与燃料燃尽时的质量比)。

俄国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被称为近代火箭之父,他首先提出了多级火箭和惯性导航的概念。

新课标物理学史总结归纳

新课标物理学史总结归纳

新课标物理学史总结归纳在中国的教育体系中,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被视为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旨在规定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和教学要求。

在这些课标中,物理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学科,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新课标所涉及的物理学史进行总结归纳,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以及其中的重要理论和人物。

一、物理学的起源物理学作为一门研究自然界事物运动规律的学科,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

古希腊的哲学家们对物质本质和运动规律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形成了自然哲学的雏形。

其中,柏拉图提出了“触定论”,认为世界是由最小的可触及微粒构成的。

而亚里士多德则建立了其著名的物理学体系,关注物质的四种运动形式。

二、物理学在古代的发展1. 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体系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体系在欧洲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其主要观点包括地心说和四种元素说。

他认为地球位于宇宙的中心,并由地、水、火、气等四种元素构成。

2. 克勒输入机械论克勒输入机械论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地心说,提出了日心说。

他认为地球是位于宇宙的中心的,而是由太阳作为中心,行星绕太阳运动。

三、近代物理学的诞生1. 开普勒定律的建立开普勒通过对天体运动的观测和数据分析,得出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即椭圆轨道定律、面积速度定律和调和定律。

这些定律为日后牛顿力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2. 牛顿力学的建立伊萨克·牛顿在其《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首次提出了质量、力和加速度之间的数学关系,即著名的“牛顿第二定律”。

此外,牛顿还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解释了行星运动和落体运动等现象。

牛顿力学为物理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成为经典力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电磁学的诞生1. 安培和法拉第的电磁学理论安培和法拉第的研究奠定了电磁学的基础。

安培通过实验证明了电流间的相互作用,提出了安培定律。

而法拉第则通过实验证实了电磁感应现象,并提出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新课标高考高中物理学史汇总

新课标高考高中物理学史汇总

新课标高考高中物理学史汇总I.必考局部:〔必修1、必修2、选修3-1、3-2〕一、力学: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

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

2.1654年,德国的马德堡市做了一个轰动一时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3.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著作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即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4.17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假设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

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5.英国物理学家胡克对物理学的贡献:胡克定律。

经典题目: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对〕6.1638年,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运用观察——假设——数学推理的方法,详细研究了抛体运动。

7.20世纪初建立的量子力学和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说明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

二、天文学:1.公元2世纪,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约90~168〕完善了“本轮----均轮〞理论,解释了以地心说为根底的“行星的逆行〞现象。

2.1543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1473~1543〕临终前在病榻上为其毕生致力的著作《天体运行论》引出的第一本书上签上了自己的。

这部书预示了地心宇宙论的终结。

3.第谷·布拉赫〔1546~1601〕天才的观测家,他将测量天体位置的误差由10’减小到2’,为哥白尼的日心说提供了关键性的支持。

4.开普勒用20年的时间研究了丹麦天文学家第谷的行星观测记录,发现如果假设行星运动是匀速圆周运动,计算所得的数据与实际观测数据不符,只有假设星星绕太阳运动的轨迹是椭圆才能解释这种差异。

新课标高中物理学史

新课标高中物理学史

新课标高中物理学史一、伽利略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2.17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二、胡克英国物理学家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不超过弹性限度),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并总结出胡克定律。

三、迪卡儿1.与伽利略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在伽利略提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后进一步指出: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

2.迪卡儿继承了伽利略的说法,把物体的大小(质量)与速率的乘积叫做动量,并认为它是量度运动的唯一正确的物理量。

但他忽视了动量的方向性,牛顿后来对迪卡儿的定义做了修改。

四、牛顿1.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著作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即牛顿运动定律)。

2.牛顿于1687年在他传世之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

3.在1687年出版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牛顿设想,物体抛出速度很大时,物体就不会落回地面。

五、哥白尼与托勒密人们根据日常的观察和经验,提出“地心说”,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完善了这一学说;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大胆反驳地心说。

六、开普勒1.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用了20年的时间研究了丹麦天文学家第谷的行星观测记录,发现只有假设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不是圆,而是椭圆才能观测数据符合。

2.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大定律。

七、卡文迪许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在实验室里通过几个铅球之间万有引力的测量,比较准确地得出了引力常量G的数值。

高中物理学史总结归纳

高中物理学史总结归纳

高中物理学史总结归纳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它探究了世界的本质和物质的运行规律。

在高中阶段学习物理学,我们不仅了解了科学的进展和重大发现,还学习了一系列基本理论和实验技巧。

本文将对高中物理学史进行总结和归纳,回顾这段历史并体会其中的重要意义。

1. 古代物理学的起源古代物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希腊时期。

古希腊科学家如亚里士多德、阿基米德和伽利略等人通过观察和思考,提出了许多基本物理概念和定律。

其中,亚里士多德阐述了地球中心宇宙观和四元素理论,阿基米德则提出了浮力和杠杆原理。

这些思想在古代产生了重要影响,并为后来的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石。

2. 光学和力学的进展在光学方面,伽利略和胡克等科学家的工作对光的传播和折射提供了深入认识,开创了现代光学的先河。

伽利略还提出了自由落体和斜面运动的规律,为力学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随后,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构建了经典力学的体系,提出了质量、力和加速度的关系,开启了现代物理学的新纪元。

3. 热学和电磁学的发展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卡诺和卡尔文等科学家的热学研究揭示了能量守恒定律和热力学过程,进一步完善了物理学理论体系。

随后,查理斯·库仑的研究奠定了电磁学的基础,他提出了库仑定律和静电场的概念。

这些成果为后续的电动力学和磁学研究提供了基础,并促进了电力工业的发展。

4. 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革命20世纪初,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颠覆了牛顿的经典力学观念,提出了时空弯曲和质量能量等价原理。

与此同时,普朗克的量子假说和德布罗意的物质波假说催生了量子力学的诞生。

量子力学的建立为微观世界的物理现象提供了解释,并成为理解原子核、粒子物理学和凝聚态物理学等领域的重要工具。

5. 现代物理学的发展和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物理学在20世纪和21世纪得到了广泛应用。

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研究成果不仅改变了我们对物质、能量和空间的理解,还推动了技术的发展。

从核能到半导体、光电子学到量子计算机,现代物理学的应用涵盖了许多领域,并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高中最全的物理学史总结整理

高中最全的物理学史总结整理

新课标高考:高中物理学史汇总I.必考部分:(必修1、必修2、选修3-1、3-2)一、力学: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

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

2.1654年,德国的马德堡市做了一个轰动一时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3.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著作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即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4.17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

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5.英国物理学家胡克对物理学的贡献:胡克定律。

经典题目: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对)6.1638年,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运用观察——假设——数学推理的方法,详细研究了抛体运动。

7.人们根据日常的观察和经验,提出“地心说”,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是代表。

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大胆反驳地心说。

8.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大定律。

9.牛顿于 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

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

10.1846年,英国剑桥大学学生亚当斯和法国天文学家勒维烈(勒维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

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苞用同样的计算方法发现冥王星。

11.我国宋朝发明的火箭是现代火箭的鼻祖,与现代火箭原理相同。

但现代火箭结构复杂,其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主要取决于喷气速度和质量比(火箭开始飞行的质量与燃料燃尽时的质量比)。

高中物理学史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学史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学史知识点总结》物理学的发展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它不仅展现了人类对自然规律的不懈探索,也为现代科技的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高中物理学习中,了解物理学史对于深入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高中物理学史知识点进行全面总结。

一、力学部分1. 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科学家。

他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重物下落比轻物快。

虽然他的观点在现在看来存在错误,但在当时对物理学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2. 伽利略伽利略是近代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通过理想斜面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他还发明了天文望远镜,对天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3. 牛顿艾萨克·牛顿是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天文学家。

他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运动三定律,奠定了经典力学的基础。

万有引力定律解释了天体运动的规律,牛顿运动三定律则描述了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二、热学部分1. 布朗英国植物学家布朗在 1827 年发现了布朗运动,即悬浮在液体中的微粒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布朗运动间接证明了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2. 克劳修斯和开尔文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和英国物理学家开尔文分别独立地提出了热力学第二定律。

克劳修斯表述为: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开尔文表述为: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使之完全变为有用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

三、电磁学部分1. 库仑法国物理学家库仑通过扭秤实验得出了库仑定律,即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与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2. 奥斯特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在 1820 年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即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这一发现打破了长期以来认为电与磁没有联系的观念。

3. 法拉第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经过十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在 1831 年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即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会产生感应电流。

高中最全的物理学史总结

高中最全的物理学史总结

新课标高考:高中物理学史汇总I.必考部分:(必修1、必修2、选修3-1、3-2、3-5)一、力学: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

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

2.1654年,德国的马德堡市做了一个轰动一时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3.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著作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即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4.17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

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5.英国物理学家胡克对物理学的贡献:胡克定律。

经典题目: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对)6.1638年,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运用观察——假设——数学推理的方法,详细研究了抛体运动。

7.人们根据日常的观察和经验,提出“地心说”,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是代表。

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大胆反驳地心说。

8.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大定律。

9.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

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

10.1846年,英国剑桥大学学生亚当斯和法国天文学家勒维烈(勒维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

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苞用同样的计算方法发现冥王星。

11.我国宋朝发明的火箭是现代火箭的鼻祖,与现代火箭原理相同。

但现代火箭结构复杂,其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主要取决于喷气速度和质量比(火箭开始飞行的质量与燃料燃尽时的质量比)。

新课标高考物理学史

新课标高考物理学史

新课标高考:高中物理学史汇总I.必考部分:(必修1、必修2、选修3-1、3-2)一、力学: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

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

2.1654年,德国的马德堡市做了一个轰动一时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3.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著作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即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4.17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

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5.英国物理学家胡克对物理学的贡献:胡克定律。

经典题目: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对)6.1638年,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运用观察——假设——数学推理的方法,详细研究了抛体运动。

7.人们根据日常的观察和经验,提出“地心说”,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是代表。

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大胆反驳地心说。

8.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大定律。

9.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

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

10.1846年,英国剑桥大学学生亚当斯和法国天文学家勒维烈(勒维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

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苞用同样的计算方法发现冥王星。

11.我国宋朝发明的火箭是现代火箭的鼻祖,与现代火箭原理相同。

但现代火箭结构复杂,其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主要取决于喷气速度和质量比(火箭开始飞行的质量与燃料燃尽时的质量比)。

高中最全的物理学史总结

高中最全的物理学史总结

新课标高考:高中物理学史汇总一般小题形式出现。

大家一定要注意了解这方面的内容。

这个比较简单,背熟就可以了!I.必考部分:(必修1、必修2、选修3-1、3-2)一、力学: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

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

2.1654年,德国的马德堡市做了一个轰动一时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3.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著作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即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4.17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

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5.英国物理学家胡克对物理学的贡献:胡克定律。

经典题目: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对)6.1638年,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运用观察——假设——数学推理的方法,详细研究了抛体运动。

7.人们根据日常的观察和经验,提出“地心说”,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是代表。

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大胆反驳地心说。

8.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大定律。

9.牛顿于 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

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

10.1846年,英国剑桥大学学生亚当斯和法国天文学家勒维烈(勒维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

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苞用同样的计算方法发现冥王星。

11.我国宋朝发明的火箭是现代火箭的鼻祖,与现代火箭原理相同。

新课程 高中 物理学史 总结汇总

新课程 高中 物理学史 总结汇总

复习、应对物理学史题目的方法是记忆。

根据相关试题分析,关于物理学史,我们没必要背很多,只需知道主要人物和主要贡献即可,主干知识才是重要的,这与高考“以能力考核为主”初衷不符!但要把物理学历史上重要的、经典的物理实验好好复习,这才是重点,因为每个实验都含有丰富的知识,特别是物理学家当初设计实验的创新意识和巧妙之处值得学习,这是近几年高考的重点和热点,应该注意。

物理学史中最重要的人物:(力学)牛顿,伽利略,亚里斯多德;(电磁学)库仑,安培,法拉第;(光学)牛顿,惠更斯,爱因斯坦;(原子与原子核物理)汤姆森,卢瑟福,查德威克。

新课程高中物理中物理学史相关归纳列表一、力学主要部分(物理1和物理2)1.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1)给出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导出并用实验验证了位移和时间平方成正比。

(2)1638年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

注:伽利略对自由落体的研究,开创了研究自然规律的一种科学方法。

(回忆理想斜面实验)(3)17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2.丹麦物理学家开普勒发现了揭示行星运动的开普勒三定律,奠定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基础。

3.英国科学家牛顿:(1)1683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著作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即牛顿三大运动定律);(2)1687年发表万有引力定律。

4.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体现放大和转换的思想)。

新课标高中物理学史

新课标高中物理学史

新课标高中物理学史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物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

而在高中物理学的学习中,物理学史也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通过学习物理学史,可以更好地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重要学者以及他们的贡献。

本文将介绍一些新课标高中物理学史的内容,带领读者走进物理学发展的漫漫历史长河。

在物理学史的学习中,我们不得不提到古代希腊的自然哲学家们。

他们对物质、运动、空间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和研究,为后来的物理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中,著名的希腊哲学家阿那克西曼德提出了无限的世界观,这对后来原子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另外,古代希腊哲学家阿基米德在力学领域也做出了重要贡献,提出了浮力原理和杠杆原理,为物理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随着时代的变迁,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革命为物理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伽利略的实验精神和近代科学方法的提出,推动了物理学的快速发展。

伽利略通过实验和观察,提出了地球绕日运动和自由落体加速运动的规律,这些成果对后来牛顿力学的建立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伽利略的研究方法为后来科学家们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影响深远。

随后,牛顿在17世纪提出了著名的牛顿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建立了古典力学的基础理论。

牛顿的物理学体系成为了长期以来的主流思想,对后代物理学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牛顿力学的基础上,法拉第、麦克斯韦等科学家陆续提出了电磁学理论,为电磁学的发展开拓了新的领域。

同时,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提出进一步推动了物理学的发展,引领了物理学的新时代。

除了在理论物理方面的贡献,一些实验物理学家也为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例如,居里夫人的放射性研究、拉瑞斯的粒子加速器实验等,为物理学的实验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实验物理学在理论物理学的基础上,为物理学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实践基础,推动了物理学的不断进步。

总的来说,新课标高中物理学史是一部充满传奇与智慧的历史。

通过学习物理学史,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理学的发展脉络,认识到众多物理学家为物理学领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新课标高中物理学史知识总结

新课标高中物理学史知识总结

新课标高中(gāozhōng)物理学史知识总结新课标高中物理学史知识(zhī shi)总结新课标高中物理学史知识(zhī shi)总结物理(wùlǐ)11.英国天文学家哈雷根据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正确地预言了哈雷彗星(hā léi huì xīnɡ)的回归。

P52.美国气象学家洛伦兹发现,一个复杂系统初始条件的微小差异可能使结果产生巨大偏差。

P53.哥白尼提出日心说。

牛顿和莱布尼茨创造微积分。

爱迪生创造留声机和电灯。

贝尔创造电话。

居里夫人发现镭、钍、钋三种元素的放射性。

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

李政道和杨振宁指出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

P7吴健雄,华裔美国物理学家,用实验证实了宇称不守恒,电磁相互作用与弱相互作用的密切联系。

P944.普朗克,德国物理学家,量子论的奠基人。

P75.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是由他们的重量决定的。

P466.意大利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伽利略通过实验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把实验和逻辑推理结合起来。

P47、48近代力学的创始人。

P497.英国科学家胡克发现了胡克定律。

P568.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停止在一个地方。

P68伽利略斜面实验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P68法国科学家笛卡儿补充完善伽利略观点,指出:除非物体受到力的作用,物体将永远保持其静止或运动状态。

P699.英国科学家牛顿,动力学的奠基者,提出牛顿运动定律。

P6810.美国J.韦伯首创用铝棒做“天线〞接收天体辐射的引力波的方法。

P9411.J.H.泰勒等人观测围绕共同质心高速转动的双星,推测它们在辐射引力波时失去了能量。

P94物理21.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研究了丹麦天文学家第谷的行星观测记录。

发表了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

P322.古代天文学家托勒密完善了理论:每个行星都沿着圆运动,这个圆叫做“本轮〞同时本轮的圆心又环绕着地球沿一个叫做均轮的大圆运动。

高中最全的物理学史总结

高中最全的物理学史总结

新课标高考:高中物理学史汇总,本专题肯定会在2017年高考理综物理试题中出现,一般小题形式出现。

大家一定要注意了解这方面内容。

这个比较简单,背熟就可以了!I.必考部分:(必修1、必修2、选修3-1、3-2)一、力学: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

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小球下落实验,证明了他观点是正确,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观点(即:质量大小球下落快是错误)。

2.1654年,德国马德堡市做了一个轰动一时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3.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数学原理》著作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即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4.17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

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原因。

同时代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方向。

5.英国物理学家胡克对物理学贡献:胡克定律。

经典题目: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条件下,弹簧弹力才与弹簧形变量成正比(对)6.1638年,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对话》一书中,运用观察——假设——数学推理方法,详细研究了抛体运动。

7.人们根据日常观察和经验,提出“地心说”,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是代表。

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大胆反驳地心说。

8.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大定律。

9.牛顿于 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

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

10.1846年,英国剑桥大学学生亚当斯和法国天文学家勒维烈(勒维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

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苞用同样计算方法发现冥王星。

11.我国宋朝发明火箭是现代火箭鼻祖,与现代火箭原理相同。

新课标高考高中物理学史汇总

新课标高考高中物理学史汇总

新课标高考高中物理学史汇总必修l、必修2、选修3-1、3-2一、力学: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

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

年,德国的马德堡市做了一个轰动一时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着作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即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

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5.英国物理学家胡克对物理学的贡献:胡克定律。

经典题目: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

年,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运用观察——假设——数学推理的方法,详细研究了抛体运动。

7.人们根据日常的观察和经验,提出“地心说”,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是代表。

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大胆反驳地心说。

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大定律。

9.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

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

年,英国剑桥大学学生亚当斯和法国天文学家勒维烈(勒维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

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博用同样的计算方法发现冥王星。

11.我国宋朝发明的火箭是现代火箭的鼻祖,与现代火箭原理相同。

但现代火箭结构复杂,其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主要取决于喷气速度和质量比(火箭开始飞行的质量与燃料燃尽时的质量比)。

俄国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被称为近代火箭之父,他首先提出了多级火箭和惯性导航的概念。

(完整word版)高中最全物理学史总结

(完整word版)高中最全物理学史总结

新课标高考:高中物理学史汇总,本专题必定会在2017 年高考理综物理试题中出现,一般小题形式出现。

大家必定要注意认识这方面的内容。

这个比较简单,背熟就能够了!I. 必考部分:(必修 1 、必修 2 、选修 3-1 、 3-2 )一、力学:1 . 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顶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着落相同快。

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一样质量的小球着落的实验,证了然他的看法是正确的,颠覆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看法(即:质量大的小球着落快是错误的)。

2 . 1654年,德国的马德堡市做了一个惊动一时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3 . 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著作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即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4 . 17 世纪,伽利略经过构想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向来运动下去。

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由,颠覆了亚里士多德的看法:力是保持物体运动的原由。

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假如没有其余原由,运动物体将持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本来的方向。

5 .英国物理学家胡克对物理学的贡献:胡克定律。

经典题目:胡克以为只有在必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对)6 . 1638 年,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运用察看——假定——数学推理的方法,详尽研究了抛体运动。

7 .人们依据平时的察看和经验,提出“地心说”,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是代表。

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勇敢辩驳地心说。

8 . 17 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大定律。

9 .牛顿于 1687 年正式发布万有引力定律。

1798 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正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

10 . 1846年,英国剑桥大学学生亚当斯和法国天文学家勒维烈(勒维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察到海王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高中物理学史知识总结(郑学鉴整理)物理 11. 英国天文学家哈雷根据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正确地预言了哈雷彗星的回归。

P52. 美国气象学家洛伦兹发现,一个复杂系统初始条件的微小差异可能使结果产生巨大偏差。

P53. 哥白尼提出日心说。

牛顿和莱布尼茨发明微积分。

爱迪生发明留声机和电灯。

贝尔发明电话。

居里夫人发现镭、钍、钋三种元素的放射性。

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

李政道和杨振宁指出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

4. 普朗克,德国物理学家,量子论的奠基人。

P75.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是由他们的重量决定的。

P45 6. 意大利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伽利略通过实验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把实验和逻辑推理结合起来。

P47、48 近代力学的创始人。

P497. 英国科学家胡克发现了胡克定律。

P56 8. 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停止在一个地方。

P68 伽利略斜面实验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P68 法国科学家笛卡儿补充完善伽利略观点,指出:除非物体受到力的作用,物体将永远保持其静止或运动状态。

P699. 英国科学家牛顿,动力学的奠基者,提出牛顿运动定律。

P68 10. 吴健雄,华裔美国物理学家,用实验证实了宇称不守恒,电磁相互作用与弱相互作用的密切联系。

P9211. 美国 J.韦伯首创用铝棒做“天线”接收天体辐射的引力波的方法。

, P9212. J.H.泰勒等人观测围绕共同质心高速转动的双星,推测它们在辐射引力波时失去了能量。

P92 物理 21.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研究了丹麦天文学家第谷的星星观测记录。

发表了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

P29 P322.古代天文学家托勒密完善了理论:每个行星都沿着圆运动,这个圆叫做“本轮”同时本轮的圆心又环绕着地球沿一个叫做均轮的大圆运动。

, P313.哥白尼(波兰)发表《天体运行论》,预示了地心宇宙论的终结。

P314.伽利略发明了望远镜,观测证明了地球不是所有天体运动的中心。

P325.第谷·布拉赫的观测结果为哥白尼的学说提供了关键性支持。

P326.哈雷预言了哈雷彗星的回归。

P33 7.胡克等人认为,行星绕太阳运动是因为受到了太阳的引力。

P33 8.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发表了万有引力定律。

P379.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比较精确地得出了万有引力常量的数值。

P37 10.剑桥大学的学生亚当斯和法国天文学家勒维耶各自独立计算出海王星的轨道。

德国的伽勒在勒维护耶语言的位置附近发现了海王星。

P39 11梦想成真(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是人类不会永远生活在摇篮里——齐奥尔科夫斯基)P4112.法国科学家拉普拉斯指出,对于一个质量为 M 的球状物体,当其半径 R 不大于 2GM/c2时,即是一个黑洞。

P42 英国学者米切尔也提出过相似的见解。

P43 13.德国天文学家 F.W.贝塞尔根据天狼星移动轨迹,推测有一个看不见的伴星在围绕天狼星运动,后来的观测证实了他的猜想,这是最早的白矮星、P4714.牛顿的科学生涯P48 15.伽利略的斜面实验显现出能量及其守恒的思想。

P5116.戴维发现电流的化学效应。

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

塞贝克发现温差电现象。

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焦耳发现电流的热效应;测定了热功当量的数值。

迈尔表述了能量守恒定律,并计算出热功当量的数值。

亥姆霍兹在理论上概括和总结能量守恒定律。

P75物理 3-11. 希腊人泰勒斯发现摩擦过的琥珀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

P22. 公元一世纪,我国东汉学者王充在《论衡》中写下“顿牟掇芥”一语,指的是用玳瑁的壳吸引轻小物体。

P2 在《论衡》中描述的“司南”使人们公认最早的磁性定向工具 P80 3. 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命名了正电荷和负电荷。

P2 4. 电荷量e 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测得的。

P45. 法国学者库仑在前人工作基础上通过实验总结出库仑定律。

P66. 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法拉第提出:电荷的周围存在着有它产生的电场,处在电场中的其它电荷受到电场给予的作用力。

P10 用电力线(即电场线)和磁力线(即磁场线)形象地描述电场和磁场。

P14 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7. 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并且把光现象与电磁现象统一起来。

P148. 范德格拉夫静电加速器。

P38 9. 富兰克林发现莱顿瓶放电可使缝衣针磁化。

P8010. 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P81 11. 安培发现,磁体对通电导线有作用力。

P8112. 特斯拉,美国电气工程师,是交变电流进入实用领域的主要推动者。

P8413. 法国学者安培提出了著名的分子电流假说。

P87 14. 洛伦兹,荷兰物理学家,主要贡献是他的电子论。

提出了著名的洛伦兹力公式。

P95 15. 美国物理学家 E.H .霍尔观察到霍尔效应。

P103 扉页、P80。

其余已完成。

物理 3-21. 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P22. 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P3 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台发电机——圆盘发电机。

P14 3. 物理学家楞次总结出楞次定律。

P11 4. 在法拉第、纽曼、韦伯等人工作的基础上,人们总结出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P15 5. 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认为,磁场变化时会在空间激发一种电场。

P19。

物理 3-41傅科摆。

1851 年,傅科傅科在巴黎万神殿用长 67m 的单摆演示了地球自傅科转的效应,摆的周期超过16s。

P14 2惠更斯,数学家。

确定了计算单摆周期的公式。

P16 惠更斯荷兰物理学家、 1690 年提出了惠更斯原理。

P33 首先提出光的波动说。

P463多普勒多普勒效应 P42 4.19 世纪 60 年代,麦克斯韦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并认为光也是一种电磁波。

P46 麦克斯韦揭示了电、磁、光现象在本质上的统一性,建立了完整的电磁场理论。

P78 德国科学家赫兹赫兹用实验证明了电磁波的存在。

P46 德国科学家赫兹爱因斯坦于 20 世纪初提出了光子说,认为光具有粒子性,从而解释了光电效应。

P465荷兰数学家斯涅耳总结出了光的折射定律。

P476.1801 年,英国物理学见托马斯·杨成功地观察到了光的干涉现象。

P507牛顿环。

P59 8物理学家菲涅耳按照光的波动说深入研究了光的衍射,在论文中提出了严密地解决衍射问题的数学方法。

泊松按照菲涅耳的理论计算,计算出泊松亮斑的存在。

P61~629物理学家布拉格父子首先研究了晶体对 X 射线的衍射。

P63 10英国生物学家威尔金斯和弗兰克林研究了 DNA 对 X 射线的衍射,美国生物学家沃森和生物学家克里克根据数据提出了 DNA 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P63 11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P77 麦克斯韦不仅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而且揭示了电、磁、光现象在本质上的统一性,建立了完整的电磁场理论。

P78 赫兹证实了麦克斯韦关于光的电磁理论,在人类历史上首先捕捉到了电磁波。

P7912俄罗斯物理雪见波波夫和意大利青年马可尼各自独立地发明了无线电报机。

P8613英国发明家贝尔德表演了向远处传递活动图像的技术,标志着电视的诞生。

P8714物理学家通过实验和天文观测得到结果:不论光源与观察者做怎样的相对运动,光相对于观察者的速度是一样的。

1997 年的麦克耳孙-莫雷实验是最著名的一个。

P9915. 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 P99 和广义相对论 P109。

16. 1941 年,美国科学家罗西和霍尔在不同高度统计了宇宙线中的μ子数量,结果与相对论的语言完全一致。

P104 21. 荷兰物理学家洛伦兹试图利用物体通过以太时以太的“收缩”来解释实验结果,并得到相应的公式。

P105 17. 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庞加莱在 1895 年,首次提出了相对性原理的思想。

1899 年,又进一步提出,对于所有观察者来说,光速都是常数。

还论证了“两个事件历时相等”和“在两地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的说法是没有意义的。

P10518. 1929 年,美国天文学家哈勃发现,银河系以外的大多数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距离越远,离开的速度越大。

P11119. 1964~1965 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的科学家彭齐亚斯和威尔孙检测到了微波背景的辐射。

P111 物理 3-51. 法国科学家笛卡儿最先提出动量具有守恒性。

把物体的大小(质量)与速率的乘积叫做动量。

P62. 惠更斯明确指出了动量的方向性和守恒性。

P63. 牛顿把迪卡儿的定义做了修改,用质量与速度的乘积定义动量。

P64. 卢瑟福猜测,原子中可能还有一种电中性的粒子。

P16 德国物理学家博特及其合作者贝克尔用α粒子轰击一系列元素,产生一种未知射线,他们认为这是一种γ射线。

法国物理学家约里奥-居里夫妇重复波特和贝克尔的实验,仍旧认为中性的“铍射线”是一种γ射线。

英国物理学家查德威克发现了中子。

P16、P175. 苏联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提出了多级火箭的概念。

P206. 迪卡儿主张以 mv 度量运动,莱布尼兹主张以 mv2 度量运动。

法国科学家达兰贝尔用他的研究指出,双方实际是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运动的守恒性。

P247. 德国物理学家维恩在 1896 年,英国物理学家瑞利在 1900 年,分别提出了辐射强度按波长分布的理论公式。

P288. 普朗克在 1900 年把能量子引入物理学,称为新物理学思想的基石之一。

借助能量子的假说,普朗克得出黑体辐射强度按波长分布的公式与实验相符。

P299. 1887 年,赫兹在研究电磁波的实验中偶尔发现,接收电路的间隙如果收到光照,更易长生电火花,这是最早发现的光电效应。

P3110. 德国物理学家 P.勒纳德、英国物理学家 J.J.汤姆孙等相继进行试验研究,证实了光电效应。

P3111. 爱因斯坦提出了光子理论,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发现了光电效应的规律。

P3312. 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实验检验了爱因斯坦方程式的正确性。

P3313. 1918-1922 年,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在研究石墨对 X 射线的散射时,发现了康普顿效应。

他的学生,中国留学生吴有训证实了康普顿效应的普遍性。

P3514. 1924 年法国巴黎大学的德布罗意提出假设: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

P3715. 1912 年,德国物理学家劳厄提议,利用晶体中排列规则的物质微粒作为光栅,来检验伦琴射线的波动性,实验获得了成功,证实伦琴射线就是波长为十分之几纳米的电磁波。

P3816. 1927 年,戴维孙和 G.P.汤姆孙分别利用晶体做了电子束衍射的实验,证实了电子的波动性。

P3817. 1926 年,德国物理学家玻恩指出:虽然不能肯定某个光子落在哪一点,但由屏上各处明暗不同这个事实可推知,光子落在个点的概率是不一样的,即光子落在明纹出的概率大,落在暗纹处的概率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