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知识

合集下载

文言文基础知识:文言文常识

文言文基础知识:文言文常识

文言文基础知识:文言文常识1. 文言文的定义和特点文言文是指古代汉字所记录的文字形式,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现代汉语相比,文言文具有一些独特的特点: - 字词用法:文言文的词汇和字词用法与现代汉语有很大差异。

一词多义、古字的使用和不同的文体特点是文言文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 句法结构:文言文的句法结构相对复杂,使用的句式也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

文言文的句子常采用主谓宾的结构,修辞手法丰富多样,注重平仄和对仗。

- 语法差异:文言文的语法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

文言文使用古代的语法规则,如宾语前置、动宾关系的表达等。

2. 文言文的起源和发展文言文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甲骨文和金文,后演变为秦代的简文和篆书。

随着汉字的发展和演变,汉代开始形成文言文的雏形,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文言文逐渐成为文学和官方文书的标准形式。

唐宋时期,文言文达到巅峰,成为古代文学的主要表达方式。

3. 文言文的主要分类文言文可以根据不同的文体和用途进行分类。

以下是文言文的几个主要分类: - 史部文言文:史部文言文是指用于编写史书和历史记载的文言文。

这类文言文通常较为庄重、正式,使用的词汇和句式较为规范。

- 哲学文言文:哲学文言文是指用于哲学著作和思想表达的文言文。

这类文言文常常较为深奥,使用的字词和句式需要较强的理解能力。

- 诗歌文言文:诗歌文言文是指用于写诗的文言文体。

古代诗人常常用文言文来表达深厚的情感和思想,形成了独特的韵律和意境。

- 经部文言文:经部文言文是指用于编写经典和教育教材的文言文。

这类文言文强调准确、精练的表达方式,通常具有很高的标准。

4. 文言文学习的意义和方法学习文言文对于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文学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些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和技巧: - 背诵文章:通过背诵一些优秀的文言文文章,可以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记忆。

- 词义辨析:在阅读文言文时,经常会遇到一词多义的情况。

学习文言文应注重词义的辨析,通过上下文的理解来准确把握词义。

文言文基础知识大全

文言文基础知识大全

文言文基础知识大全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一种书面语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表达方式。

它是我国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习和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必备基础知识。

下面将从文字起源、文言文特点、经典著作等方面对文言文基础知识进行介绍。

一、文字起源文言文的文字起源可以追溯到甲骨文和金文时期。

甲骨文是商代的一种宗教文字,用于卜辞和祭文,而金文是西周至战国时期的铭文,用于铭记重要事件和规定社会秩序。

这些文字是古代汉字的雏形,也是文言文发展的重要基础。

二、文言文特点文言文有着独特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词汇丰富:文言文注重形容词和动词的使用,以丰富的词汇来表达思想和情感。

常用的词汇有正直、褒贬、恭敬、虚心等。

2. 句式复杂:文言文的句子结构多为并列和复合句,句子长且复杂,注重修辞和音韵的运用。

例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乾。

”3. 文字简练:文言文追求简洁明了的表达,善于用短小的句子来描述事物和表达思想。

例如:“攻其所必救,救其所必攻。

”这句话意味着在作战中要攻击敌人必须要保护好自己,保护好自己必须要攻击敌人。

4. 借代典故:文言文常常使用典故、引用古籍等方式来引发读者的联想,以增强文章的修辞效果和文化内涵。

例如,“不磨不炼,不经风雨。

”三、经典著作文言文流传下来的经典著作丰富多样,包括文学、历史、哲学等领域,其中一些作品至今仍被广泛阅读和研究。

以下是其中一些著名的文言文作品:1.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文学作品之一,收集了先秦时期的诗歌作品,以琴瑟和谐、言简意赅的特点广为流传。

2.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以问答的形式阐述了儒家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学。

3. 《尚书》: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史书,记载了夏、商、周三代的历史事件和政治制度,是了解古代社会和政治的重要资料。

4.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记录了中国历史上从夏朝到五代十国的历史变迁,被誉为史学巨著。

文言文知识点积累大全

文言文知识点积累大全

文言文知识点积累一、常用实词知识点总结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

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用法及意义,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关键。

积累卡片常见文言实词例释1.安(1)安逸。

例: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养,奉养。

例: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曹刿论战》)(3)怎么。

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4)安稳,安定。

例: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曾(1)同“增”,增加。

例: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副词,常与“不”连用,译为“连……都不……”。

例:曾不若孀妻弱子(《愚公移山》)/曾不盈寸(《核舟记》)(3)曾经。

例: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4)同“层”,重叠。

例:荡胸生曾云(《望岳》)3.从(1)跟,随。

例:战则请从(《曹刿论战》)/隶而从者(《小石潭记》)(2)学习。

例: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

述而》)(3)追寻。

例:溯洄从之(《蒹葭》)(4)依从。

例:民弗从也(《曹刿论战》)(5)自,由。

例:从口入,初极狭(《桃花源记》)(6)在。

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公输》)(7)堂房亲属。

例:赠从弟(《赠从弟》)(8)向。

例: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送东阳马生序》)4.得(1)能够。

例:余因得遍观群书(《送东阳马生序》)(2)领会。

例: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3)同“德”,恩惠,感激。

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4)实施。

例:得道者多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5)得意。

例:怡然自得(《童趣》)(6)得到,获得。

例:优劣得所(《出师表》)5.道(1)(正确的)方法。

例:策之不以其道(《马说》)(2)主张,思想,学说。

例: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3)路。

例:道不通,度已失期(《陈涉世家》)(4)政治的理想境界。

例:大道之行也(《礼记。

大道之行也》)(5)仁政。

文言文知识点分类总结

文言文知识点分类总结

文言文知识点分类总结一、与“官员任职相关”的词语。

1.知:主持。

如①《宋史•黄庭坚传》:知舒州。

①《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子产其将知政矣。

2.典:主持;主管。

如《书•尧典》:命汝典乐。

《三国志•吴仪传》:专典机密。

3.主:主持,掌管。

如①《世说新语•政事》:有劫贼杀财主,主者捕之。

①方苞《狱中杂记》:主缚者亦然,不如何欲,缚时既先折筋骨。

4.视事:官吏到职开始工作;在任。

如范晔《后汉书•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5.下车:新官到任如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后汉书•张衡传》6.坐:因犯……罪或错误。

如《汉书》:群臣坐陷王于恶不道,皆诛死者二百余人。

7.封: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

如《新唐书•魏微传》:拜谏议大夫,封巨鹿县男。

3、表人物个性的:耿、(仁)厚、(仁)矜、耿介、刚毅、周密、宽厚、正直、埂、鲠、骨鲠、鲠切、聪、慧、敏、木讷、佞、诈、阿谀、谄谗、谲耿:光明。

埂:正直。

鲠:直爽,正直。

佞:能说会道,引为巧言谄媚。

谲:欺诈,玩弄手段。

4、表人物品行的:行、德、操、节、清(廉)、淫(靡)、贪(浊)5、与科考有关的:贡举、第、登第、中第、状元、解元、乡试6、与学校有关的:庠、序、太学、博士、太傅7、表敬重的:敬、重、尊、恭8、表赞扬的:多、嘉、称、誉、与、许、叹多:称赞。

嘉:赞美。

与:赞许。

9、表社会状态的:治、乱、兴、盛、衰10、表少数民族的:蛮、夷、戎、狄蛮:南蛮,古代统治阶级对南部民族带污蔑性的称呼。

夷:东部少数民族。

戎:西部少数民族。

狄:北部少数民族。

11、表人物地位的:贵、显、卑、官绅、豪12、表主管的:知、典、主13、与水利有关的:堤、决、溃、溢、涨、灌溉、涝、旱、堰、芜秽14、与粮食有关的:粟、黍、禾、谷、稻、菽、稼穑、耕耘、稔、熟、刈、籴、粜、廪、禀、府、荒、欠收稔:庄稼成熟。

刈:割;镰刀一类的农具。

廪:米仓。

官府供给粮食。

文言文常识

文言文常识

文言文常识本文将为大家介绍文言文方面的基础常识,主要涵盖文言文的定义、历史背景、主要特点和基本构成等方面,希望能帮助读者初步理解和掌握文言文。

一、文言文的定义文言文,又称古文、古代汉语,是指中国古代汉语文学作品所采用的文体。

通俗地说,文言文是从先秦时期到明清时期,直到20世纪初中国文学中所用的书面语。

它是中国文学史上非常重要的传统语言之一。

二、文言文的历史背景在中国,文言文的使用历史非常悠久。

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就已开始使用其传统表达方式,并将其流传至今。

在那个时期,文言文被认为是高雅之语,只有贵族和学者才能掌握。

这一传统沿袭至汉代,文言文逐渐成为官方之语,被广泛使用于政治、文化和经济等领域。

到了唐元和宋代,文言文逐渐被发挥出了更大的作用。

此时期,文言文开始广泛应用于文学创作,各国诗词和散文作品中大多以文言文作为书写方式。

在元代以后,文言文逐渐成为学术领域的主流语言,并被广泛应用于史学、哲学和宗教等领域。

直到20世纪初,中华民国开始推广白话文,文言文才逐渐被淘汰。

三、文言文的主要特点1.语法结构复杂:文言文语法结构复杂,需要考虑很多不同的语法规则。

例如说文法、助词、虚词、声调和顺序等等。

2.使用词汇丰富多样:文言文中的词汇多样,其中很多词汇在白话文中已经不常用。

这些词汇可以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古代历史和哲学概念。

3.重视文字美感:文言文着重于文字的美感和表现力,因此常使用像典故、俗语和成语等传统表达方式,以达到最佳的美感效果。

4.具有平衡性和蕴涵性:文言文的文本语气平衡,措辞深刻内涵丰富,常使用对偶句和并列句等结构。

四、文言文的基本构成文言文的基本构成由以下三个方面组成:1.文言文的语词。

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比较古老,使用的是古时代的表达方式。

其使用的语汇在白话文中可能不再常用或者已经被淘汰。

学习文言文需要学会理解这些古老的表达方式,以及它们在句子中的作用。

2.文言文的语法。

文言文的语法规则相较于白话文而言略显繁琐。

文言文必备常识

文言文必备常识

文言文知识知识一:官位变迁及官吏行为词:1.表被任以官职的:征、辟、察、举、召、荐、进、称、补、作、表、为、就2.表官职变化的:1表任命的:授、拜、除、封;2表提升的:擢、拔、陟、升、迁..3表调动的:调、徙、转、改、放、出、出官;4表降职的:左迁、迁谪、谪、逐、贬、诎黜5表罢免的:夺、黜、罢、免、去、废、蠲;6表恢复的:复、还7表兼代的:兼表兼任;领兼代;权;行;假;署代理;8表辞去的:辞、致政、告退、退、归故里9跟俸禄有关的:俸、禄、秩、饷10知典、主视事用事下车伊始掾丞洗沐乞骸骨致仕知识二:其它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1人称代词:第一人称余吾予;第二人称尔而女汝乃若;第三人称之其彼渠厥2疑问代词:谁孰何曷胡焉安奚恶3谦敬词语:请谨窃忝辱敢幸4修辞词句:更衣山陵崩社稷中道崩殂5兼词:诸焉盍旃叵知识三:古代常用但今天不常见的义项先祖先、已经死去的长辈课督促劝说秩官吏的俸禄、十年为一秩逸马脱了缰绳、放纵禁皇帝居住的地方对回答或对话如到、往掾古代属官的统称工工匠、精巧、擅长僭超越本分、虚假不真实容宽容、或许、许可贷借出借入;宽容狱官司、案件、监牢白告诉与赞扬多赞扬遽急速、就、恐惧尤罪过过错、指责归罪给食用丰足按追究、考察、调查赡富足充足、供给供养典主持令美好差病好了执捉拿延延请省减免谢道歉、推辞、告诉第次第、官僚和贵族的住宅、科举考试的等级折驳斥、指责使对方屈服赧因羞愧而脸红竟结束、完坐因……而犯罪、因为甫才寻不久造造访过拜访、责备弑子杀父、臣杀君用财用、因为知识四:考纲所列18个虚词:⑴而:①连词:表并列;表递进;表承接;表转折;表修饰;表假设;表因果;表目的“用来”..②代词:通“尔“;人称代词“你;你的”..③构成复音虚词而已;既而;俄而⑵何:①疑问代词:“什么”、“哪里”;“为什么”、“怎么”..②副词:“多么”..⑶乎:①助词:表疑问语气;“吗”;“呢”;表测度;“吧”;表感叹;“啊”、“呀”;作词尾..②介词:“于”、“在”、“从”..⑷乃:①副词:表承接;“就”、“才”、“于是”;表转折;“却”、“竟”;表判断;“就是”..②代词:“你”、“你的”..⑸其:①副词;表测度;“大概”;表疑问;不译;表反诘;“难道”;表婉商;“还是”;表期盼;“可要”、“要”..②连词;表选择;“是……还是”;表假设;“如果”③代词:仅不代第二人称;指示代词..“那”“其中⑹且:①副词;“将要”、“将”、“暂且”;表程度;“已经”、“很”;②连词;表并列;“又”;表递进;“并且”、“而且”、“况且”;表选择;“还是”;表假设;“如果”;表让步;“即使”、“尚且”;表转折;“可是”、“却”..③助词;用于句首..⑺若:①代词;第二人称;指示代词;这②连词;表假设;表选择;“或”、“或者”..③构成复音虚词⑻所助词:①构成“所”字结构;“……的人事”;②和“为”呼应;表被动;③和“以”连用;表原因;“……的原因”;④和“以”连用;表手段;凭借;……的方法凭借..⑼为介词:①表对象;“向、对”;表替代;“替”;表目的;“为着、为了”;表原因;“由于、因为”;表被动;“被”..②疑问语气助词;呢..10焉①代词:三人称疑问代词;表疑代词;哪儿;哪里;怎么;②语气助词:陈述感叹疑问语气③兼词“于之”;④作形容词词尾⑤11也①用在句末;表肯定语气;②表疑问语气;③用在句中;表语气的舒缓或停顿;④用在句末;表判断语气..12以①介词:表凭借;“凭”、“用”、“靠”、“按照”;表原因;“因”、“由于”;表对象;“跟”、“和”;表时间、处所;“于”..②连词:类似”而”的用法表并列;表递进;表承接;表目的;表因果;表修饰..13因①介词“凭借”;“按照”;“趁着”、“就着”;因为;“从”、“由”;②连词;“因此”、“于是;就”..14于介词⑴表时间、处所、范围、对象等;“在”、“向”、“到”、“从”、“对”、“对于”、“由于”;⑵表比较;“比”;⑶被动;“被”..15与①介词;“跟”;“同”;介词;“给”、“替”;介词;“和……相比”;②连词;“和”、“及”;③通“欤”;语气词;表疑问或感叹;④动词给予;结交;参加..16则①副词:表判断;“就是”;②连词:表承接;“就”、“便”、“原来是”;表假设;“如果”、“假设”;表并列;“就”;表转折;“却”、“但是”、“倒是”..17者①助词:附在动词后构成“者”字结构;“……的人事、东西;②用在句中;表提顿”..③附在时间词后;无实在意义..④放在数词后;翻译为“个;样”18之①助词:衬助音节;取消句子独立;结构助词“的”;定语后置的标志;宾语前置的标志②代词:代人代事代物;指示代词这;这样..知识五:常见古今异义文言文翻译赋分点:1.译准词义:实词含词类活用、通假、偏义词;修辞语句及虚词和固定结构..2.译准句式被动句;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3.译准句子语气陈述疑问感叹祈使语气和句间关系并列转折因果等复句关系知识六:常见文言特殊句式:一判断句1用“者;也”表判断:“……者;……也”、“……者也”、“……也”、“……者……”;2“为”、“乃”、“即”、“则”或否定词“非;未;弗”等表判断..3名词做所谓语直接表判断刘备;天下枭雄..二被动句:1单独用“于”“受”“见”或组合成“见……于……”;“受……于……”表判断..如:“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徒见欺于王”2“为”、“为……所……”、“……为所……”表判断;如:“臣闻如姬父为人所杀”3“被”后起用法;如:周公之被逮..4意念被动无词语标志:兵挫地削三省略句:1省略主语:如:“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2省略宾语:“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3省略介词:“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注意:“以;与;从;为;因”五介词常省略宾语..四宾语前置: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沛公安在”疑问代词如:谁、何、奚、曷、胡、恶、安2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如:“时人莫之许也..”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取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如:“唯利是图”等..4方位词、时间词做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例如:“业文南向坐..”五定语后置:1者: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2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3……之……者:“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六介词结构做状语后置:1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翻译时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2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翻译时前置做状语..如:“具告以事..”鸿门宴..知识七:常见固定结构一、表示疑问①何以……凭什么……②何所……所……是什么③奈何…………怎么办为什么……④如……何;奈……何把……怎样呢⑤孰与……与……比;哪个更…⑥独……耶难道……吗二、表示反问①何……哉也怎么能……呢②何……为……干什么呢③何……之有有什么……呢④如之何……怎么能……呢⑤岂其……哉乎;耶哪里……呢……哪里呢⑥安……哉乎哪里……呢⑦不亦……乎不是……吗⑧……非……欤……不是……吗⑨宁……耶哪里……呢10顾……哉难道……吗 11独……哉难道……吗三、表示感叹①何其……也怎么那么……啊②直……耳只不过……罢了③惟…耳只……罢了④一何……多么……啊⑤亦……哉也真是……啊⑥……何如哉……该是怎样的呢四、表揣度①无乃……乎欤恐怕……吧;②得无微……乎该不……吧③其……欤不是……吗兼表反问④庶几……欤或许……吧五、表示选择①与其……孰若……与其……;哪如……②……欤耶;抑……欤耶是……;还是……呢③其……其……是……呢还是……呢六;其它否则:如果不……就……..何乃:岂只是;为什么竟..、既而:随后;不久..既……且……:又……又…乃尔:竟然如此;这样..然而:这样却;但是..;然则:既然这样;那么;如果这样;那么..虽然:虽然如此;但;即使如此;但所谓:所说的;所认为..谓之:称他是;说他是;称为;叫做..无有以:没有有用来……的东西、办法..无庸:不用;无须..无由:不可能;无法;无从..相率:竟相;一起..向使:假使;如果..之谓:说的就是――..之于:对……的态度;同……相比。

语文古代文言文常识知识点大全

语文古代文言文常识知识点大全

语文古代文言文常识知识点大全为了关心同学们更好的把握语文文言文的内容,也为了让同学们深化了解古代文言文的常识,我在这里给大家共享一些关于语文古代文言文常识学问点大全,供大家学习参考,盼望对大家有所关心。

语文古代文言文常识学问点大全一、通假字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通“悦”,开心,兴奋。

《论语十则》2、女知之乎女,通“汝”,人称代词,你(你知道怎样教育别人吗)。

《论语十则》3、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知通“智”,才智。

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两小儿辩日》4、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止通“只”。

《狼》5、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坐”通“座”,座位。

他先在家里拿根绳子量好自己脚的尺寸,就把量好的尺寸放在自己的座位上了《郑人买履》6、出门看火伴“火”通“伙”,伙伴。

《木兰诗》7、才美不外见“见”通“现”,消失。

《马说》8、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愚公移山》9、小惠未偏,民弗从也。

偏通“遍”,遍及,普遍。

《曹刿论战》10、一切乌有。

乌通“无”,没有。

《山市》二、古今异义。

1、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无出路的境地。

例句: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桃花源记》)2、交通古义:交叉相通。

今义:主要用于称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

例句: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桃花源记》)3、穷古义:穷尽。

今义:经济贫困。

例句:复前行,欲穷其林。

(《桃花源记》)4、鲜美古义:艳丽漂亮。

今义:指(食物)味道好。

例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桃花源记》) 5、布衣古义:平民。

今义:棉布衣服。

例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出师表》)7、可以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对某事表赞同。

例句: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曹刿论战》) 8、开张古义:扩大。

今义:开业(多指商业部门)。

例句:诚宜开张圣听(《出师表》)9、涕古义:泪。

今义:鼻涕。

例句: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出师表》)10、兵古义:兵器。

文言文常识

文言文常识

文言文常识科举制度【察举】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

察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荐举。

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察举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茂才等。

《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

”《陈情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汉代避刘秀讳,称秀才为茂才)【征辟】也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

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

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

《张衡传》:“连辟公府,不就。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孝廉】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

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

实际上察举多为世族大家垄断,互相吹捧,弄虚作假,当时有童谣讽刺:“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科举】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

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

从隋代至明清,科举制实行了'干三百多年。

《诗话二则·推敲》“岛(指贾岛)初赴举京师”,意思是说贾岛当初前去长安参加科举考试。

到明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院试(即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必须以朱熹《四书集注》为准。

【童生试】也叫“童试”;明代由提学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学政主持的地方科举考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

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

《左忠毅公逸事》“及试,吏呼名至史公”,这里就是指童生试,在这次考试中左光斗录取史可法为生员(秀才),当时史可法二十岁。

《促织》“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操童子业”是说正在准备参加童生试。

【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闱,考场)。

古代文言文知识

古代文言文知识
15、《诗经》“六义”指:风、雅、颂(分类)、赋、比、兴(表现手法)。
16、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17、桂冠、鳌头、榜首、问鼎、夺魁:第一。
18、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19、“四书”“五经”是儒家的主要经典:“四书”即《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1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儒家:孔子 孟子法家:韩非子道家:庄子、列子墨家:墨子
16、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17、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
18、唐宗:唐太宗李世民 宋祖:宋太祖赵匡胤 秦皇:秦始皇嬴政 汉武:汉武帝刘彻
19、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5、世界四大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莫泊桑、马克·吐温、欧·亨利。
6、苏轼的散文代表北宋散文的最高成就,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7、马致远的散曲代表作《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
8、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创作了我国古典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红楼梦》(又称《石头记》),它问世后就广为流传,深受人们喜爱,还出现了专门研究该书的一门学问——“红学”,“红学”现已成为世界文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9、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陈毅被称为“元帅诗人”;臧克家因诗作多为农村题材,有“泥土诗人”之称;田间被闻一多誉为“时代的鼓手”(擂鼓诗人)。
10、岁寒三友:松、竹、梅。
11、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12、文人四友:琴、棋、书、画。
13、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14、四库全书:经、史、子、集。

文言文知识积累

文言文知识积累
▪ ③已又杀之。(史记·项羽本纪)
▪ ④已而简子至,求狼弗得,盛怒。(马中锡《中山狼传》)
第十六页,共六十三页。
▪ 注意:
▪ “曾”在古汉语中主要作用不是表时间,而是 表示情态,用来加强否定语气,相当于现代汉 语中的“竟”、“居然”之类。古代(gǔdài)用来表
示“曾经”的时间副词不是“曾”,而是“尝”。
▪ ⑤君亟定变法之虑,殆无顾天下之议之也。(商君 书·更法)
第二十一页,共六十三页。
▪ ⑥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史记·项羽本纪) ▪ ⑦即遣兵三万以助备。(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 ⑧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吕氏春秋·察今) ▪ ⑨卒起不意,尽失其度。(战国策·荆轲(jīnɡ 刺 kē)
秦王) ▪ 注意: ▪ “亟”既可以表短暂,相当于“赶快”,又可以表
第十二页,共六十三页。
▪ (三)表互相 “相”
▪ 1.一般可译为“互相”,表示主语(zhǔyǔ)不是单一的,双 方既施行同一动作,又都受对方动作的支配或影响。 例如:
▪ ①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史记·孙子吴 起列传)
▪ ②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
▪ 2.“相”还可表示“递相”的意思,表示动作、行为一 个接着一个实现。例如:
▪ ④王丞相有幸妾姓雷,颇预政事,纳货。(世说新语·惑溺)
▪ ⑤奸民久于狱,与胥卒表里,颇有奇羡。(方苞《狱中杂记》) ▪ ⑥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诗经·小雅·鹿鸣)
▪ ⑦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礼记·檀弓下)
▪ ⑧古之治天下,至纤至悉也。(贾谊《论积贮疏》)
第五页,共六十三页。
▪ (二)表程度稍深 少、稍、略、微、颇
▪ ⑤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屈原《湘夫人》)

文言文基础知识大全

文言文基础知识大全

文言文基础知识大全文言文是以古汉语文雅的口语为基础的书面形式,在远古时代文言文与平常的口语的差异微乎其微。

现今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

1.文言实词一、古今异义同一个词古今意义发生了变化,这种现象叫古今异义。

平时要注意积累古今异义的词语;做题时要细心体察,不要望文生义,以今代古。

二、一词多义文言实词往往具有几个甚至十几个义项,这种现象叫一词多义。

对常用的多义词,要弄清其本义与引申义之间的关系,系统地掌握词义。

如,“朝”本义是早晨,由于古代臣子在早晨拜见帝王,便引申为“朝见、朝拜”;由“朝见”又引申为朝见的处所“朝廷”;又引申为朝代。

考生要善于根据相关词句(具体语境)准确理解词义。

三、词类活用古代汉语中有些词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某种语法功能,并且临时改变了词性,有的还改变了读音,这就是词类活用。

要掌握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数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动词用作名词,名词作状语,结合语境进行判断。

四、偏义复词偏义复词就是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其中只有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示意义,只作陪衬。

教材中的偏义复词的数量不多,因此要进行归纳总结。

平时训练要注意积累,考场作答要体察语境,认真比较。

2.文言虚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文言句式一、判断句白话文用动词“是”联系判断句中两部分,而文言文中判断句的主要特点是不用判断词,而以主语谓语直接相续。

文言文表判断的常见句式有:1.用助词“者”和“也”配合表示判断。

例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夫战,勇气也。

粟者,民之所种。

2.在主谓间用“即、乃、则、皆、本、诚、亦、素”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兼加强语气。

文言文基础知识大全

文言文基础知识大全

文言文基础知识大全(一)文言文通假字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è):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

(《论语十则》)女:通“汝”,你。

知:通“智”,聪明。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回转,掉转。

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扁鹊见蔡桓公》)齐:通“剂”。

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狼》)止:通“只”。

6、日之其所亡。

(《乐羊子妻》)亡:通“无”。

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亡:通“无”。

7、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为学》)屏:通“摒”。

8、对镜帖花黄。

……火伴皆惊忙。

(《木兰诗》)帖:通“贴”。

火:通“伙”。

9、无他,但手熟尔。

(《买油翁》)尔:通“耳”,相当于“罢了”。

10、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李清照)争:通“怎”。

11、路转溪头忽见。

(《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

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

1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口技》)坐:通“座”。

1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伤仲永》)扳:通“攀”,牵,引。

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反:通“返”。

15、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

16、一厝逆东,一厝雍南。

(《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17、问渠那得清如许。

(《观书有感》)那:通“哪”,怎么。

18、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三峡》)阙:通“缺”。

19、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闲情记趣》)强:通“僵”,僵硬。

20、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晏子故事两篇》)道:通“导”,引导。

21、缚者曷为者也?(《晏子故事两篇》)曷:通“何”。

22、圣人非所与熙也。

(《晏子故事两篇》)熙:通“嬉”,开玩笑。

23、饰以玫瑰,辑以翡翠。

(《买椟还珠》)辑:通“缉”,连缀。

24、此何遽不为福乎?(《塞翁失马》)遽:通“讵”,岂。

文言文基础知识点大全必备

文言文基础知识点大全必备

文言文基础知识点大全必备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之一。

通过学习文言文,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文言文的基础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文言文。

以下是文言文基础知识点的讲解:一、文言文的定义文言文,又称古文或古代汉语,是指中国古代文化阶段所使用的汉语表达方式。

它起源于战国时期,发展至清代,是中国古代文化最为繁荣的时期所使用的文字。

二、文言文的特点1. 音韵规律:文言文的音韵规律与现代汉语不同,有很多古音、韵母的使用;2. 词汇使用:文言文中有很多独特的词语,需要通过学习掌握其含义;3. 语法结构:文言文的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有时需要通过文法推敲理解其意思;4. 修辞手法:文言文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如对偶、排比、比喻等,以表达丰富的意境。

三、文言文的重要性1. 增强文化自信:学习文言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信;2. 提高语文素养:文言文是汉语的源头,通过学习文言文可以提高我们对汉语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 增加阅读广度: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主要表达方式,学习文言文可以拓宽我们的阅读广度,开阔视野;4. 锻炼思维能力:文言文的阅读和解析需要我们进行推敲和思考,可以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

四、文言文学习方法1. 识字、识词:学习文言文首先需要掌握一定量的古代汉字和词汇;2. 积累文言文句式:文言文有一套独特的句子结构和表达方式,通过积累常用的文言文句式,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文言文;3. 多读经典文献:通过阅读古代的经典文献,比如《论语》、《史记》等,可以从中领略文言文的风采,提高对文言文的认识和理解能力;4. 参加文言文比赛:通过参加文言文比赛,可以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提高自己的文言文写作水平。

五、常用文言文表达方式1. 用字:文言文善于用古体字表达相应的意思,如“尔”代替“你”,“余”代替“我”等;2. 用词:文言文有很多独特的词汇,如“妾”代替“我”,“吾”代替“我”等;3. 用典:文言文中常借用典故和历史故事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如“孟母三迁”、“钟馗捉鬼”等。

文言文基础知识八大板块

文言文基础知识八大板块

文言文基础知识八大板块一、文字1. 字音:关注通假字、生僻字、异读字。

如“说”本音为“shu ì”,但在《陈情表》中因用于列举的“曰”而异读为“yuè”。

2. 字形:关注形近字、难写字。

如“衿”易错写成“衿”。

3. 词义:关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如“雨”在古汉语中有多重意义:①表示下雨,如“白雨跳珠乱入船”;②表示雨止,如“雨霁而云归”;③表示下雪,如“雨雪纷纷连大漠”;④表示天色阴暗,如“时雨其然”;⑤表示很大,如“甚矣,其水于夏也雨乎”;⑥表示小,如“吾车既雨”。

二、词汇1. 实词:关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如“走”在古汉语中有多重意义:①表示快跑,如“双兔傍地走”;②表示逃跑,如“项王马童即骑上之沛公马童即拔剑斩其头持之”;③表示走开,如“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④表示步行,如“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2. 虚词:关注其固定用法和特殊用法。

如“之”的用法:①作代词,代人、事、物,如“王见之曰:‘牛何之?’”;②作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③作动词,“到”、“往”,如“辍耕之垄上”。

三、语法1. 句子结构:关注句子的主谓宾结构、句式特点。

如古汉语中的判断句,“君何以知燕也”“何以”即“以何”,译为“凭什么”。

2. 特殊句式:关注句子的倒装、省略等特点。

如古汉语中的定语后置,“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四、文学常识1. 文体知识:了解古文所涉及的各种文体及其特点,如《陈情表》为表,“表”是古代奏议的一种。

2. 作家作品:了解涉及的重要作家及其生平事迹、主要作品等。

如《陈情表》的作者李密,曾历任蜀汉官员,为官清廉,刚正不阿。

入晋以后,面对司马氏政权的压迫,以一篇《陈情表》尽述自己不能从命的苦衷。

五、文化常识了解古文所涉及的文化背景、历史背景等。

如《陈情表》涉及的古代避讳制度。

六、史实常识了解涉及的重要历史事件和史实人物。

如《陈情表》涉及的晋武帝灭蜀和李密尽孝等史实。

语文文言文必背常识归纳

语文文言文必背常识归纳

语文文言文必背常识归纳在我们平凡无奇的学生时代,大家对文言文一定不陌生吧?其实,文言文是相对现今新文化运动之后白话文而讲的,古代并无文言文这一说法。

为了让更多人学习到文言文的精华,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文言文必背常识归纳,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文言文必背常识归纳 11.《诗经》:又名“诗三百”,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这时候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为“风”、“雅”、“颂”三部分,被列为“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之首。

著名篇目有《关雎》《蒹葭》《氓》《硕鼠》《七月》等。

2.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战国末期楚国人。

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另有波兰的哥白尼、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

他用楚辞形式写成了我国第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其中的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千古传诵。

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就是纪念屈原的。

3.孔子:名丘,字仲尼,世称“圣人”,春秋时期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私学创办人。

孔子及其弟子的主要言行思想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在《论语》20篇中。

《论语》各取篇中开头二字为篇名,是儒家经典“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之一。

4.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世称“亚圣”。

主要作品为《孟子》7篇,各篇取开头几字为篇名,该书记载了孟子的思想和政治言论,为“四书”之一。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即出自《孟子》。

5.墨子:名翟,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墨子》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辑录,其中《兼爱》《非攻》等代表了墨子的主要思想。

《公输》即选自《墨子》。

6.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代表人物。

主要作品为《庄子》,道家经典之一,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

代表作《逍遥游》。

7.韩非子:战国末期韩国人,荀子的弟子,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关于文言文的知识

关于文言文的知识

关于文言文的知识
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书写形式,是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一些关于文言文的基本知识:
1.文言文的起源和发展
文言文起源于商周时期,是古代贵族和士人用于书写经典文学、历史和哲学著作的语言。

随着时间的推移,文言文逐渐发展并成熟,成为了古代文学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文言文的语法和词汇特点
文言文的语法和词汇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

文言文使用古雅、复杂的词语和句式,注重修辞和韵律。

例如,“之乎者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助词,“山川河流”是常见的名词。

3.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
由于文言文的特殊性和历史背景,阅读和理解文言文需要一定的语言和文化基础。

对于初学者来说,可以通过阅读简单的文言文作品,如《论语》、《史记》等,来提高阅读和理解能力。

4.文言文的应用
文言文在古代有着广泛的应用。

士人和学者用它来书写历史、文学、哲学和其他学术著作。

同时,文言文也用于官方文件、法律文书、书信和私人日记等场合。

5.文言文的影响和价值
文言文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了古代的思想、文化和历史遗产。

同时,文言文也是语言文学和哲学等领域研究的重要对象之一。

通过学习和研究文言文,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古代的文化遗产。

高中语文文言文文化常识大全

高中语文文言文文化常识大全

高中语文文言文文化常识大全一、人的称谓【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

(2)用于介绍或作传。

(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如称司马迁为司马子长。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

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他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如:陶潜号五柳先生。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

如称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称范仲淹为范文正公,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

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

【称籍贯】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张九龄是曲江人,故而人称张曲江;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故而人称柳河东。

【称郡望】韩愈虽系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但因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

【称官名】如“孙讨虏聪明仁惠”,“孙讨虏”即孙权,因他曾被授讨虏将军的官职,故称。

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官至右军将军,至今人们还称其王右军。

【称爵名】《训俭示康》“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寇准的爵号是莱国公,莱公是省称。

【称官地】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

如称刘备为刘豫州。

【谦称】1、自称:愚、敝、卑、臣、仆;2、帝王自称:孤、寡、朕;3、古代官吏自称:下官、末官、小吏;4、读书人自称:小生、晚生、晚学、不才;5、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用家或舍:如家父、家母、家兄、舍弟、舍妹、舍侄;【敬称】1、对帝王:万岁、圣上、天子、圣驾、陛下、大王。

2、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用令、尊、贤。

令: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兄(对方哥哥),令郎(对方儿子),令爱(对方女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学习内容 语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语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内容
实词: 实词: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通假 古今异义 固定结构 虚词: 虚词: 而何其之乎以乃且若 所与于为焉因也则者
一词多义 先帝不以臣卑鄙, 顾:①先帝不以臣卑鄙,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人之立志, ②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③顾野有麦场 词类活用 远贤臣 一狼洞其中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吾妻之美我者,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忿恚尉, 忿恚尉,令辱之 无丝竹之乱耳, 春风又绿江南岸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斗折蛇行 其一犬坐于前 将军身披坚执锐
被动句: 被动句: 贤能为之用 王之蔽甚矣 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 何陋之有? 何陋之有? 君将何至? 君将何至? 时人莫之许也。 时人莫之许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状语后置: 状语后置: 皆以美于徐公 欲信大义于天下 定语后置: 定语后置: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楚人有涉江者 马之千里者,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主谓倒装: 主谓倒装: 甚矣,汝之不惠! 甚矣,汝之不惠 美哉,我少年中国! 美哉,我少年中国!
通假现象: 通假现象: 学而时习之,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属予作文以记之 欲信大义于天下 小惠未徧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古今异义: 古今异义: 阡陌交通 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先帝不以臣卑鄙
特殊句式: 特殊句式: 判断句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徐公,齐之美丽者也。 徐公,齐之美丽者也。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巨是凡人。 巨是凡人。
省略句: 省略句: 永州之野有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 永州之野有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皆死 择其善者而从之,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一鼓作气,再而衰,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广起, 广起,夺而杀尉 投以骨 死马且买之五百金, 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晋军函陵,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