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第3节)(80)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件:第一章第3节 运动的快慢 (共19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件:第一章第3节 运动的快慢 (共19张PPT)

3. 单位换算: (1)1 m/s=__3_._6__km/h. (2)10 m/s=__3_6___km/h. (3)72 km/h=__2_0___m/s. (4)54 m/s=_1_9_4_.4__km/h. 知识点2 匀速直线运动 4. (2017雅安)如图1-3-7所示,是甲、乙两物体运动的
s-t图象,甲、乙两物体从同一
地点同时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以甲为参照物,乙是___运_动____ (填“静止” 或“运动”)的;当
时间t=__4__s时,两车相距8 m.
5. (2017青岛)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匀速直线运动” 的是( C )
6. (2017济宁)某物体从地面上某一点出发沿直线运动, 其s-t 图象如图1-3-8所示. 对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分析, 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C ) A. 物体在6 s内运动的路程为15 m B. 以地球为参照物,物体在中间2 s内静止 C. 物体在前2 s内和后2 s内的 速度相等 D. 物体在6 s内的平均速度为 2.5 m/s
知识点3 变速运动 【例3】(2017六盘水)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刚在操场 上沿直线跑道跑步,如图1-3-5所示是他们通过的路程 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 前2 s内,小刚跑得较快 B. 两人都做变速运动 C. 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D. 全程中,小刚的平均速度大 于小明的平均速度
4. 完成下列单位的换算:
54 km/h=__1_5__m/s;25 m/s=__9_0__km/h;
324 km/h=__9_0__m/s;300 m/s=__1_.8_×__1_公式
可知,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
体,其速度(C )
A. 与路程成正比
B. 与时间成正比

(新教材人教版)化学第一章 第3节 氧化还原反应 课程教学设计

(新教材人教版)化学第一章 第3节 氧化还原反应 课程教学设计

化学必修1 第一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一)、课标分析【内容要求】认识有化合价变化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知道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教学提示】学习活动建议: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的探究;情境素材建议: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氧化还原理论建立的史料;日常生活中的氧化还原反应。

【学业要求】能依据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列举某种元素的典型代表物。

能利用氧化还原反应等概念对常见的反应进行分类和分析说明。

(二)、教材分析《氧化还原反应》是高中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

因为在中学阶段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中,《氧化还原反应》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在中学化学中要学习许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凡涉及元素价态变化的反应都是氧还原反应。

而且金属的腐蚀及电化学部分是氧化还原的重要应用。

只有让学生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才能使他们理解这些反应的实质。

学生对本节教材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其以后对化学的学习。

本节教材安排在这里是承前启后,它既复习了初中的基本反应类型及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重要知识,并以此为铺垫展开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较深层次的学习,还将是今后联系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纽带。

氧化和还原是一对典型矛盾,它们既是相反的,又是相依存的,通过认真引导使学生逐步理解对系统规律在自然现象中的体现,又会帮助学生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学习化学知识。

此节内容分两部分,第一是介绍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第二是了解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及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

(三)、学生分析1、学生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已经接触了许多反应,并已经掌握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把化学反应分为四种基本反应;从具体的反应理解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但并没认识到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特征;学习了化合价,理解了化合价的变化,但并没有了解化合价变化的实质以及化合价的变化与得失电子之间的关系。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1章第3节地球的运动 (3)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1章第3节地球的运动 (3)
注3:一般而言在南回归线以南 地区,冬至日正午日影最短;全年 正午日影始终朝南(南极点除外).
③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 ⅰ确定地方时; ⅱ确定纬度;
ⅲ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 ⅳ太阳能热水器倾角的调整图
H+α =90°
集热管
α
水箱
调 节
H杆
例:某校所在地(120°E、40°N)安置一台太阳能热水 器,为了获得最多的太阳光热,提高利用效率,根据太阳 高度的变化随季节调整其支架倾角,下列四幅图中与热水 器安置方式搭配不合理的是( )
注:tan35°≈0.7; tan45°6.=221;tan60°≈1.732
次年3.21
3.21
9.23
12.22
(1)房地产开发商在某城市(北纬30度)建造了两幢商品住 宅楼,某房居民买到了北楼一层的一套房子,于春节前住 进后发现正午前后,太阳光线被南楼挡住。请问该房子一 年中正午太阳光线被南楼挡住的时间大约是 A 1个月 B 3个月 C 6个月 D 9个月
D.90°N D.0° D.66.5°N D.66.5°N
①正午太阳高度计算 H= 90°-该地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ⅰ纬度(空间)变化规律: 由太阳直射点纬线向南北两侧呈等距离对称递减
ⅱ季节(时间)变化规律:
例:设m(0°、30°E),n(23.5°N、30°E)两地 正午太阳高度分别为Hm和Hn,判断下列四项中正 确的是 A、Hm和Hn不可能在同一天达到最小值 B、任何时候都Hm≤Hn C、每年约有9个月Hm>Hn D、任何时候都Hm≥Hn
例:下图中四条曲线分别表示A、B、C、D四地,6月22 日太阳高度的全天变化情况,据此判断下列各选项中,对 四地纬度位置的说法与图示情况相符合的是

七年级上生物人教版第单元第1章第3节《生物学的探究方法》

七年级上生物人教版第单元第1章第3节《生物学的探究方法》

一、显微镜的认识
二、显微镜的使用
1.对光 2.安放装片 3.观察 4.整理和存放
1.对光
(1)转动粗焦螺旋,使镜筒上升 (2)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对准通光孔 (3)转动遮光器,使最大的光圈遮光器上对准通光孔 (4)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转动反光镜直到看到一个明亮的视野。注 意:切勿把直射的阳光作为光源。
巴斯德开辟了微生物领域,创立了一 整套独特的微生物学基本研究方法,
开始用“实践—理论—实践”的方法
开始研究,他是一位科学巨人,被誉 为伟大的“微生物学之父” • 提出问题:鲜美的肉汤放置久了会变质,这是 由微生物引起的。这些微生物是肉汤本身产生 的,还是从空气中进入的呢? 作出假设:使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来自于空气。
(3)设计实验方案:
A、取一定数量的新鲜黄豆芽分成两等份,分别放在
甲、乙两个容器中。这一步是为了设置 ( B、把甲放在( )下,乙放在 ( 。 )绿, )绿。(填“变” 或“不变”) C、本实验的变量是 (4)该实验的预期效果是: 甲中的黄豆芽 ( 乙中的黄豆芽 ( )实验。 )处培养。
感谢您的观赏 !
3.观察
(1)下降镜筒 眼睛从侧面注视
(2)上升镜筒 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慢慢转动粗准焦螺旋,直 到发现物象
(3)调节细准焦螺旋 使物象更清晰
4.整理和存放 (1)试验结束后,转动粗准焦螺旋提升镜筒,取下装片。 (2)用纱布将显微镜外表擦拭干净。若物镜被弄湿或被弄脏, 用擦镜纸擦拭干净。 (3)转动转换器使物镜偏向两旁,将镜筒降到最低,竖立反光 镜。 (4)将显微镜放回镜箱中,送回原处。

在巴斯德制定的计划中,设计的曲颈瓶妙在何处?
妙处:只让空气进入,而空气中的微生物无法进入瓶内的肉汤中。 • 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设计A瓶的作用是什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 第一章第3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课件(共31张PPT)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 第一章第3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课件(共31张PPT)

• 风速很大时,苍蝇将会消失。在气温高于 40度,低于12度,紫绿蝇也落地不飞了。 骑车手有体验,在无风的条件下当汽车速 度达到每小时15公里以上时,他们不会再 受到苍蝇的烦扰但在爬坡时很难维持这个 速度,可怕的昆虫就会袭击你。
• :“前几天刮了一阵大风,把咱家的一口 井忽然吹到篱笆墙外去了”,如图3-1。 请你用运动的相对性知识解释谜团——井 被大风吹到篱笆墙外去了。
(矢量)
• 公式: v x t
• 单位: m/s;km/h 1m/s=3.6km/h 1
平均速度
6.00m
1.40m
01 2 3 4 5 6
0.67m
t/s
3.00m
前6s内平均速度v= 1.00m/s 前4s内平均速度v= 0.75 m/s 前2s内平均速度v= 0.70 m/s
前1s内平均速度v=0.67m/s
第一章 直线运动
三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相同时间,位移大,运动得快。
孩子,跑得快些,再 快些,你要是跑不 过最慢的羚羊,你
就会饿死.
相同位移,时间短,运动得快。
21s , 200m 位移 速度
时间
13s , 110m
时间 位移
一.速度
• 定义: 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的时间的比值 • 物理意义: 表示运动的快慢 和方向的物理量
速度显示器显示的是: 平均速度 瞬时速度
瞬时 速率
1
太艰辛 了,你们 不可能 到达塔
顶的.
太难为 它们 了…..
练习:
例:运动员100米跑,第7秒末V1=9m/s, 第10秒末V2=12m/s,且刚好跑完,求 全程平均速度? 解:由公式得:全程平均速度
v x 100m 10m / s t 10s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第3节-运动的快慢(提升版)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第3节-运动的快慢(提升版)教案

第一章第3节运动的快慢4、长200 m的火车以43.2 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在京九线上,当它穿越1000 m长的隧道时,所需的时间是多少?§知识小结※知识点二:匀速直线运动机械运动中,按照物体的运动路线可分为曲线运动和直线运动,在直线运动中,又可以根据速度是否变化,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1、匀速直线运动(1)定义: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2)特点: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何一段相等的时间内①运动的路径:直线。

②运动的快慢:保持不变,即它的速度(v)是一个恒量,任意时刻的速度都相同。

③路程的表达式:s=vt,即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1)甲地到乙地距离为s ,一汽车从甲地到乙地共用时间t ,在前一半时间内,其平均速度为v 1,在后一半时间内,其平均速度为v 2,则其全程的平均速度是221v v +。

(2)甲地到乙地距离为s ,一汽车以速度v 1从甲地到乙地后,立即以v 2的速度返回,求它往返的平均速度是21212v v v v +。

※例题【例1】一个人从甲地出发朝同一方向运动,5min 后到达距甲地400m 的乙地,休息2.5min 后继续前进,又走了5min 才到达距乙地350m 的丙地.则这个人从甲地到丙地的平均速度是 ( )A. 60 m /minB. 70m /minC. 75m /minD. 80 m /min【例2】某次跑步中,小明以4m/s 运动了前一半路程,又以6m/s 运动完了后一半路程,则小明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A. 5m/sB. 10m/sC. 5.2m/sD. 4.8m/s练习1、晓燕在学校春季运动会百米赛跑中以16s 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她在50m 处的速度是6m/s ,到终点时的速度为7.5m/s ,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 )A. 6m/sB. 6.25m/sC. 6.75m/sD. 7.5m/s2、小汽车匀速行驶在公路上,坐在副驾驶位置的小红观察到小汽车速度表的指针始终在110km/h 位置处,在超越相邻车道上同向匀速行驶的另一辆大客车的过程中,小红发现自己经过该车的时间约为5s ,则下列四个选项中最接近大客车速度的是( )A .36km/hB .108 km/hC .144 km/hD .180km/h3、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v =ts 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B.速度与时间成反比C.速度不变,路程与时间成正比D.速度与路程成反比§知识小结【课堂检测】1、如图所示为利用每秒闪光10次的照相装置拍摄到的小球从左向右运动的频闪照片,关于小球在各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小球在A 、B 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最大B .小球在B 、C 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最大C .小球在C 、D 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最大D .小球在D 、E 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最大2、一列火车以10 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车厢长24 m ,在车厢中小明以2 m/s 的速度从车厢的一端走到另一端需要的时间为A .12 sB .2 sC .3 sD .2 s 或3 s3、在学校运动会上,小明参加的项目是百米赛跑。

2024届新高考一轮复习人教A版 第一章 第3节 不等式的性质、一元二次不等式 课件(42张)

2024届新高考一轮复习人教A版 第一章 第3节 不等式的性质、一元二次不等式 课件(42张)

+
.
+
若 b>a>0,m>0⇒ >
1.(必修第一册P53练习T1改编)不等式-x2-5x+6≥0的解集为(
A.{x|-6≤x≤1}
B.{x|2≤x≤3}
C.{x|x≥3或x≤2}
D.{x|x≥1或x≤-6}
A )
解析:不等式-x2-5x+6≥0可化为x2+5x-6≤0,即(x+6)(x-1)≤0,解得-6≤x≤1,



解析:因为 y= 在(0,+∞)上单调递增,所以 < ,A 正确;




因为 y= 在(0,+∞)上单调递减,所以 > ,B 正确;
+ (-)
+
- =
>0,所以
> ,C
+ (+)
+
因为
3
3
正确;当 c=0 时,ac =bc ,所以 D 不正确.
第3节
不等式的性质、一元二次不等式
[课程标准要求]
1.梳理不等式的性质,理解不等式的性质,掌握不等式的性质.
2.会结合一元二次函数的图象,判断一元二次方程实根的存在性及实根的个数,
了解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关系.
3.经历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过程,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现
实意义,能借助一元二次函数的图象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并能用集合表示一元


3.已知 a∈(-3,-2),b∈(2,4),则 的取值范围是








.

1.3化学课件:第1章 第3节 化学键

1.3化学课件:第1章 第3节 化学键
什么是化学键?常见的化学键有哪些?请让我们一块走进教材第三节化学 键。同学们先看下图:
化 学 必 修 ② 人 教 版
返回导航
·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你能读懂以上漫画的含义吗?它们分别形象地表示出了化学键中的离子键 和共价键的形成过程。那么什么是离子键、共价键呢?学完本课时内容,你将 明了于心!
正确的是( )
C
化 学
A.CO2的比例模型:
必 修
B.H2O2的电子式:

C.HClO的结构式:H—O—Cl
人 教
D.14C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返回导航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四、化学键 1.概念:使离子相结合或原子相结合的作用力。 注意: (1)化学键的作用范围小,只在直接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微粒间。 (2)“作用力”既包括吸引作用又包括排斥作用。 (3)化学键是微粒间的较强相互作用,微粒间较弱相互作用不是化学键,破 坏化学键需较高能量。
·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知识归纳总结: 1.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比较:
键型
离子键
共价键 非极性键
极性键
概念
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 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
合物的静电作用
作用
特点
阴、阳离子间的相互作 用
共用电子对不发生偏移
共用电子对偏 向吸引电子能
力强的原子
化 学
成键粒子
阴、阳离子
原子

修 ② 人
2.共价化合物:
化 学 必 修 ② 人 教 版
返回导航
·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3.电子式
化 学 必 修 ② 人 教 版
返回导航

第1章第3节光学测量仪器的基本部件1

第1章第3节光学测量仪器的基本部件1

第三节光学测量仪器的基本部件平行光管、自准直目镜、目镜测微器、积分球一、自准直目镜1、 高斯目镜:平面镜垂直于视轴自准像与分划重合面镜光线不能延其法线入射。

3、 双分划板目镜:板之间无光学元件。

比较亮视场暗线 亮视场暗线暗视场亮线自准直仪、自准直显微镜、自准直望远镜自准直仪是一种光学测角仪器它是利用光学自准直原理来观测目标位置的变化,广泛应用于直线度和平面度的测量。

它和多面棱体配合可以检测分度机构的分度误差;此外,还可测量零部件的垂直度、平行度等。

二、平行光管调较作用:给出无限远目标或平行光物镜形式:角尺寸误差:β∆由βtg f y '=微分得 )(22sin f f d y dy d ''-±=ββ 误差合成 22)()(22sin f f y y ''∆+∆=∆ββ 讨论:f 长有利,1) ↓∆β2) 象质好3) 温度对校正状况影响小1、 远物法1) 清晰度法A 调焦误差2221)34()29.0(31D D SD λασ+Γ±=B 物体在有限距离引起的误差01l SD =总的误差10SD SD SD σ+=2) 消视差法A 调焦误差)2(58.0311d D SD Γ-Γ=δσB 物体在有限距离引起的误差01l SD =总的误差10SD SD SD σ+=2、 可调前置镜法1) 清晰度法T T Ca f f a 22''=A 调焦误差2221)34()29.0(31DD T SD λασ+Γ±= B 前置镜误差SD 0系统误差0SD σ偶然误差总的误差10SD SD SD σ+=10SD SD SD σσσ+±=2) 消视差法)2(58.0311d D T T SD Γ-Γ=δσ 3、 自准直法1) 调焦误差A 清晰度法2221)34()29.0(321DD SD λασ+Γ±=B 消视差法)2(58.03211d D SD Γ-Γ=δσ 2)平面镜误差 R SD 10= 2λN h = λN D h D R 4822== 204DN SD λ= 总的误差10SD SD SD σ+=4、 五棱镜法)(29.01000)(3438p Q p Q p D D D D D D SD -Γ±=-Γ±=-±=∆δδγ比较常用可调前置镜法、五棱镜法和自准直法精度高五棱镜法常用于大口径的调校例1调较平行光管mm mm D mm f 00056.0,51,1,55,550=''='==='λδα一、可调前置镜法mm f mm D mm f m25,160,1600='==' 解:⨯==Γ64251600Q mm D Q 5.264160==' mm D Q 86.06455==' 1、 清晰度法)1(1075.41009.61079.631)5534()5564129.0(31)34()29.0(314892222221mD D T SD ---⨯±=⨯+⨯±=⨯+⨯⨯±=+Γ±=λλασ 2、 消视差法186.06455<=='mm D Q 此方法不能用 二、自准直法25.0,800==N D1、 清晰度法⨯==Γ2225550 mm D 5.22255==' mm D 44222=⨯=实 )1(1041.1)44356.04()4422129.0(321)34()29.0(32142222221mD D SD -⨯=⨯⨯+⨯⨯±=+Γ±=λασ 2、 消视差法)1(1077.5)222255(2225.058.0321)2(58.032151m d D SD -⨯=⨯-⨯⨯=Γ-Γ=δσ 平面镜面形误差)(108.88025.056.04415220--⨯=⨯⨯==m D N SD λ三、五棱镜法⨯=Γ=22,30Q p mm D)(106.7)3055(2225.029.031)(29.03115--⨯±=-⨯⨯±=-Γ±=m D D p Q SD δσ 作业:1、调校平行光管,55,550mm D mm f =='现有目镜焦距分别为25mm 和12.5mm ,前置镜的视放大倍率⨯=Γ20q ,前置镜采用叉丝对准;一五棱镜口径为mm D c 28=,一平面镜口径100mm 在中心55mm 范围内光圈25.0=N 设人眼极限分辨较为2',分别用自准直法和五棱镜法调校求调校误差。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知识点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3节运动的快慢第一部分:知识点一、基本概念:1、速度①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

②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A、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B、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在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时间。

这样,在比较不同运动物体的快慢时,可以保证时间相同。

计算公式:v=S/t其中: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秒(m/s)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1m/s=3.6km/h。

v=S/t,变形可得:s=vt,t=S/v。

2、匀速直线运动①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因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其速度应该是一个定值,与路程的大小和时间的长短无关,所以这时不能将v=s/t理解为v与 s成正比,与t成反比。

②物体速度改变的运动叫变速运动,变速运动可以用v=s/t来计算,s是物体通过的某一段路程,t是物体通过这一段路程所用的时间,求出的v就是物体通过这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③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变速运动的快慢用平均速度来表示,粗略研究时,也可用速度的公式来计算,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二、重、难点重点: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

难点:速度的有关计算。

三、知识点归纳及解题技巧把速度公式v=s/t变形得出s=vt、t=s/v可求路程和时间。

在利用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解题时,需要注意下列问题:1)要写出依据的公式;2)应该统一单位;3)将已知条件代入公式时,既要代数值,又要代单位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定义:路程与时间之比叫速度公式:v= s/t速度单位:米/秒(m/s,m·s-1)千米/时(km/h)s=vt计算:v=s/tt=s/v匀速直线运动直线运动机械运动变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四、知识拓展用图像来表示物体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用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路程,就得到了路程—时间图像.(如图a)(2)用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速度,就得到了速度—时间图像.(如图b)图a 图b第二部分:相关中考题及解析1.(2012•上海)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同方向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a、b、c三条图线中的两条,运动5秒甲、乙间的距离大于2米,则()A、甲的s﹣t图一定为图线aB、甲的s﹣t图可能为图线bC、乙的s﹣t图一定为图线cD、乙的s﹣t图可能为图线a解析: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新教材人教版七上地理第一章 第3节《地球的运动》 课时1 教案

新教材人教版七上地理第一章 第3节《地球的运动》 课时1  教案

1.互动交流:;利用图片了解地心说。

整个宇宙是一个多层水晶球,地球位于水晶球的中心,日月星辰都在各自心说”的观点。

2.日心说——16世纪中叶,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经过多年的观测研究,发表了《天体运行论》他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不断围绕大阳公转。

哥白尼的“日心说”被当时的统治者视为异端邪说。

直到后来,伽利略使用天文望远镜发现了支持“日心说”的天文现象,"日心说”才逐渐被关注。

如今。

地球自转与围绕大阳公转已经成为大众熟知的科学常识。

(二)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1.阅读课本,并观看动画,完成表格2.小组合作演示提出要求:①正确摆放地球仪,北端指向北极星附近。

②自西向东(面对地球仪自左向右)转动地球仪。

③观察发现:正确转动地球仪的同时,先后将地球仪的北极和南极对着自己,观察地球仪的转动方向呈逆时针轨道上绕地球旋转。

2.认识日心说:互动展示:当然,我们今天已经更清楚地认识到,太阳也不是宇宙的中心。

1.观察发现,记录整理:2.小组合作学习:观察记录: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还是顺时针转动?④请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

3.链接生活: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现象能够让我们感受到地球的自转呢?(三)探究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1.现象一、昼夜更替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1)地球上为什么会有白昼和黑夜之分?(2)地球上的昼夜更替是怎样产生的?(3)对比区分昼夜现象和昼夜更替。

(4)点拨:引导学生认识晨昏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

追问:怎样区分晨线和昏线?(5)活动演示演示要求:①在暗室里,用手电筒或者蜡烛等作为光源,照射地球仪,自西向东,缓慢波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并观察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布.②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一天中,人们的作息时间与地球自转的关系.(6)拓展思考①假如地球是透明的②假如地球是不自转的2.现象二、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自东方迎来黎明的曙光,由西方送走黄昏的落日。

【转折】提问:想一想:在同一时刻,姨妈和畅畅互致问候时,为什么会有时间的差异?3.现象三、时间的差异(1)引导学生演示观察:①在地球仪的赤道线上分别贴上字母“A”“B”“C”。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3节 运动的快慢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3节  运动的快慢

第3节、运动的快慢一、速度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1]、时间相同、比路程:路程长的物体则运动快。

[2]、路程相同、比时间:花时间越短的物体则运动快。

2、在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时间。

这样,在比较不同运动物体的快慢时,可以保证时间相同。

3、速度:在物理学中,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符号:v 】。

4、速度的计算公式:v=s t 【变形可得:s=vt ,t=sv 】【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数值越大,表明物体运动得越快! [1]、其中:s —路程;t —时间;v —速度。

[2]、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符号为m/s 或m·s -1【这种单位叫组合单位】,交通运输中常用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 或km·h -1,单位:[3]、米每秒和千米每小时的换算关系:1m/s=3.6km/h 。

二、匀速直线运动1、机械运动按运动路线曲直的分类:[1]、曲线运动;[2]、直线运动。

2、直线运动按速度是否变化的分类:[1]、匀速直线运动;[2]、变速直线运动。

stvmkms hs m /h km/3、匀速直线运动:[1]、定义: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2]、特点: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2]、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路程与时间图像 速度与时间图像匀速直线运动的s-t 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线越陡,代表物体运动的速度v 越大;匀速直线运动的v-t 图是一条水平的直线,速度大小不随时间和路程的变化而变化;说明:从图象中可以看出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 v 是个定值,与路程S 和时间t 无关。

三、变速直线运动和平均速度 1、变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但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直线运动。

即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

如在平直公路上启动的汽车的运动等。

第一章第3节 基因选择性表达导致细胞的差异化-知识回顾(1)

第一章第3节 基因选择性表达导致细胞的差异化-知识回顾(1)

生物基础知识回顾三
第一章第3节基因选择性表达导致细胞的差异化
一、环境与基因表达
1.大肠杆菌在有乳糖的环境中,lacz等基因表达情况:正常;无乳糖的环境中,lacz等基因表达情况:不表达。

这种调控是在转录后水平对基因进行调控。

2.大肠杆菌在不同环境下lacz等基因表达差异的意义:对环境变化做出响应
二、细胞分化
1.细胞分化的概念:胞质分裂不均等,内容物差异,基因表达不相同
2.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3.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方式可分为转录水平调控、转录后水平调控、翻译水平调控、翻译后水平调控四个水平调控。

三、表观遗传机制调控基因的表达
1.表观遗传概念:在基因序列没有改变的情况下,基因表达的过程受到影响,从而使细胞或生物个体的表型发生可遗传的改变。

2.常见表观遗传的调控机制: 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 RNA干扰
3.DNA甲基化:在酶的催化下,DNA某些片段(胞嘧啶)发生甲基化,阻碍转录发生,使甲基化部位的基因不能表达。

4.组蛋白修饰:
真核生物染色质的组成: DNA,组蛋白,H1,H2A,H2B,H3,H4
组蛋白的作用:组成疏水体与DNA结合,使其免受影响
组蛋白修饰概念:在酶的作用下,染色质中的组蛋白可被甲基、乙酰基等特定的化学基团修饰,使组蛋白的DNA结合紧密程度发生改变,从而促进或者关闭基因的表达。

5.RNA干扰:外源基因导入后,进行转录,产生的RNA可能形成双链,核酸酶将其切割成RNA片段(siRNA),siRNA其中一条链被降解,另一条链可与其碱基互补的mRNA结合,使mRNA被切割,阻断了翻译过程,从而影响基因表达。

必备数学第一部分第一章第3节(完整版)

必备数学第一部分第一章第3节(完整版)
第一部分 教材梳理
第一章 数与式 第3节 代数式、整式
知识梳理
概念定理
1. 代数式:代数式是由运算符号(加、减、乘、除、乘方、 开方)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而成的式子. 单独的一个数或 者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带有“<(≤)”“> (≥)”“=”“≠”等符号的不是代数式. 注意:①代数式中不能含有等于号(=)、不等号(≠、≤、≥、
5. 下列算式中,结果等于a6的是
A. a4+a2
B. a2+a2+a2
C. a2·a3
D. a2·a2·a2
6. 计算(ab2)3的结果是
A. 3ab2
B. ab6
C. a3b5
D. a3b6
( A) (D ) ( D)
7. 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 3a-a=2 C. a2·a3=a5 8. 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 a3+a2=a5 C. a3·a2=a6
考点2 整式的有关概念(5年未考)
典型例题
1. 在下列式子
中,
多项式有 A. 2个
B. 3个
C. 4个
( B) D. 5个
2. 多项式 A. 1
B. 2
的次数为 C. 3
( C) D. 5
3. (2017西宁) 是__3___次单项式.
4. 多项式
的二次项系数是__-_9___.
考点演练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考点点拨: 本考点是广东中考的高频考点,题型一般为选择题或填空题, 难度较低. 解答本考点的有关题目,关键在于掌握整式的相关运算法则, 包括整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合并同类项法则、去括号法则 等,并正确进行计算.
广东中考
1. (2017广东)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1册 1.3 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1册 1.3 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课题】动量守恒定律【教学时间】40分钟【教学对象】高中二年级学生【教材】人教版物理选择性必修1第一章第3节【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理解什么是系统,理解系统内的相互作用,分辨内力和外力。

2、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建构两个物体的碰撞模型,利用演示实验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总结归纳能力。

归纳人船模型的特点,通过例题和变式总结如何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题。

3、科学态度与责任体会科学定律的普适性和局限性,相比只适用于宏观、低速的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目前为止物理学研究的一切领域。

【教学重点】对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教学难点】判断系统动量守恒的条件【教学过程设计】【构建模型 理论推理】 碰撞模型:理论推理:定理推导两物体碰撞前后的总动量的关系。

''11221122v v v v m +m m +m =教师引导学生研究生活中常见的两个物体的碰撞的情景,帮助学生建构物理模型。

学生:联系生活情景,将碰撞过程抽象化,构建碰撞理模型。

从生活走向物理,让学生很快能够参与学习,从而培养模型构建能力。

【总结定律 解释条件】 1.理解什么是系统、内力以及外力2. 定律内容:如果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者外力矢量和为零,系统总动量保持不变。

'p p =3.解释动量守恒定律的三个适用条件并举例说明: (1)理想条件:不受外力/外力矢量和为零(2)近似条件:系统内力远大于外力(3)单向条件:某一方向上外力为零或该方向内力远大于外提问,讲授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使用条件。

根据教师的引导总结定律的内容和使用条件。

准确理解定律的内容和使用条件,从而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判断是否符合应用动量守恒定律的条件。

力【练习判断守恒条件】情景中找出系统的外力,判断系统是否动量守恒。

1.两辆小车和压缩的弹簧2.子弹、木块和弹簧演示并引导学生观察,找出哪些物体组成系统,进而分析系统的内力和外力,最后提出问题:系统动量守恒吗?提出问题:系统受到的外力有没有包括力,分类讨论:光滑和粗糙面,进行科学论证:若地面光滑,烧断细线后,系统动量守恒。

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第一册1.3地球的演化过程(共41张ppt)

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第一册1.3地球的演化过程(共41张ppt)

距今46亿年
距今5.41亿年


中生代
二三侏白 叠叠罗垩 纪纪纪纪
距今2.52亿年
新生代
古新第 近近四 纪纪纪
距今6600万年
地球为一片广阔海洋,岩浆活动剧烈,是形成铁矿的重要时代。
太 古
太古宙中期出现最原始的生物。
宙 从无生命到有生命,这是生物演化史上的一次飞跃
冥古 太古 元古 宙宙宙
前寒武纪

问题:1.[综合思维]结合上述材料,如何确定地层的相对年代?
答案: 方法1:未经过构造运动改造的层状 岩层大多为水平岩层,下老上新。 方法2:生物由低级(简单)向高级(复 杂)进化,含有低级(简单)生物化石 的地层老,含有高级(复杂)生物化石 的地层新。
问题:2.[地理实践力]图中A、B两地是否具有同一时代的地层?如果 有,请将同时代的地层用虚线在图中连起来。
确定地理环境特征
②确定地理环境特征 沉积地层是由沉积物组成的,因此沉积地层中保持着原有地层组成物质。 依据地层组成物质可以确定当时的地理环境特征,如石灰岩地层形成的环 境是海洋环境等。
方法技巧
(2)依据化石“两确定” ①确定地层形成的地质年代;②确定地层形成时的地理环境。
确定地层形成的地质年代
新课导入
【思考】
查阅资料,说出地球上上述生物出 现的时间大约分别距今多少年。
课程标准和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 结合图文资料,理解地层和化石的概念及形成,据此推断地质年代和古 地理环境特征。(综合思维) 2. 运用地质年代表等资料,描述地球演化历程,或描述某个地质年代的地 球基本面貌、古生物基本情况。(地理实践力)
确定地层形成时的地理环境
②确定地层形成时的地理环境 不同的生物生存的地理环境不同,因此保存有某种生物化石的地层沉积环 境能反映该种生物的生存环境。如存在煤炭的地层反映了茂密的森林环境, 存在鱼化石的地层反映了水生环境。 思考题:请根据图示化石推测该时期的地理环境。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1章第3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共28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1章第3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共28张PPT)

B.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且分部
C.变态发育
D.具有外骨骼
9(1)蝗虫的身体分Ⅰ 腹部Ⅱ、胸部 Ⅲ 、头部 三部分
(2)胸部生有 3 对足和 2 对翅。
(3)体表具有 外骨骼,能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的
器官,并防止 体内水分蒸发,以适应陆地生活
(4)④为 气门 ,是蝗
虫呼吸时气体进出的

ⅡⅢ
门户,相当于植物叶
1、了解常见的软体动物 2、掌握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3、了解蝗虫的基本结构 4、掌握昆虫的基本特征 5、掌握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一 、软体动物
软体动物贝壳内的身体非常柔软的动物。 软体动物种类繁多, 现存种类有 10 万种以上,仅次于节肢动物,为动物界第二 大类群。常见动物有:河蚌、扇贝、文蛤、缢蛏 、石鳖、 蜗牛、乌贼、章鱼等。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 ,莫如 树木; 终身之 计,莫 如树人 。2021年8月2021/8/102021/8/102021/8/108/10/2021

16、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更 重要。 因为解 决问题 也许仅 是一个 数学上 或实验 上的技 能而已 ,而提 出新的 问题, 却需要 有创造 性的想 像力, 而且标 志着科 学的真 正进步 。2021/8/102021/8/10August 10, 2021
表皮上的 气孔 。
① ② ③ ④⑤
❖ 3、Patience is bitter, but its fruit is sweet. (Jean Jacques Rousseau , French thinker)忍耐是痛苦的,但它的果实是甜蜜的。10:516.17.202110:516.17.202110:5110:51:196.17.202110:516.17.202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 :证明 A + A • B = A + B ,可以用公理来证明。 = A +( A + A ) • B (互补律)
= A + AB + A B
= A + AB = 左边
(分配律)
(吸收定理) 证明成立
第三节 逻辑代数基础
第一章 数字逻辑基础
②反演定理 (摩根定理) A+B= AB N变量的摩根定理: A1 + A2 + … + An = A1 • A2 • … • An A1 • A2 • … • An = A1 + A2 + … + An 摩根定理的作用:进行函数化简和逻辑变换。 ③包含定理 (多余项定理) A B + AC + BC = AB + AC A•B= A+B
F2 = A· A=A & F2
或运算 F3= A· A ·B· B
A & & B &
= A ·B = A+ B
F3
第三节 逻辑代数基础
第一章 数字逻辑基础
②或非逻辑(NOR) 逻辑表达式为: F = A + B + C
或非逻辑真值表
或非门的逻辑符号
F
ABC 000 001 010 011 100 101 110 111
运算 结果 “与”运算(逻辑乘) Logic Multiplication 逻辑积 Logic Product “或”运算(逻辑加) Logic Addition 逻辑和 Logic Sum “非”运算(逻辑非) Logic Negation 求补 Complement
B 示意 A 图2-4(a)的串联开关电路是与逻辑的一个实例。 F F F 电路 只有开关A、B都闭合,灯F才会亮;开关A、B只要有一 个不闭合,则灯F就不会亮。 设开关闭合状态为“ 1”,断开状态为“ 0”;灯亮状态为 A B F A B F A F “1”,灯灭状态为“ 2 - 4 ( b )的对应逻辑 0 0 0 0”。则可得到图 0 0 0 真值 状态关系--真值表表示。 0 1 0 0 1 1 0 1 表 1 0 0 如用逻辑代数式表示,可记为: 1 0 1 1 0 1 1 1 1 1 F=A×B1 或F=A*B 按此类推,如果电路中有4个开关A、B、C、D串联,
≥1
F3
第三节 逻辑代数基础
第一章 数字逻辑基础
③与或非逻辑(AOI) 逻辑表达式为: F = AB + CD +EF 与或非门的逻辑符号
F
F
≥1
&
A B CD E F
AB
C D
E F
第三节 逻辑代数基础
第一章 数字逻辑基础
④异或逻辑, F = A⊕B = A ·B +A ·B 异或逻辑真值表 异或门的逻辑符号 A B F F F 0 0 0 0 1 1 =1 ⊕ 1 0 1 A B A B 1 1 0 ⑤同或逻辑, F = A⊙B = A ·B +A ·B 异或逻辑真值表 异或门的逻辑符号 A B F F 0 0 1 F ⊙ 0 1 0 =1 1 0 0 A B A B 1 1 1
A • (B+C) = A • B+A • C
上述三条基本公理可以用真值表证明 互补律 A + A = 1 A•A =0
重叠律 A + A = A 对合律 A = A 上述三条基本公理可以用Venn图验证。
第三节 逻辑代数基础
A•A = A
第一章 数字逻辑基础
2) 布尔代数的基本定理 ①吸收定理
A + AB = A A+A•B= A+B A• B +A• B =A 右边 = A + 1 • B A•(A+ B) = A A•(A+ B) = A•B ( A + B )( A+B ) = A (0—1律)
第三节 逻辑代数基础
第一章 数字逻辑基础
表2-1不同工艺器件定义的逻辑电平
工艺 TTL CMOS
逻辑电平(电源电压为5V)
L 0~0.40V 0 ~ 0.80V H 3.0 ~ 5.0V 2.0 ~ 5.0V
图2-1 脉冲的逻辑电平表示
第三节 逻辑代数基础
第一章 数字逻辑基础
4) 逻辑约定: 规定 逻辑电平(表示物理器件的物理量) 与 逻辑状态(表示物理器件的功能) 之间的 关系,即逻辑规定(约定)。 这一规定过程称为逻辑化过程。 • 逻辑规定有两种:正逻辑规定(约定) 和 负逻辑规定(约定),如下:
F
AB
F
A B
第三节 逻辑代数基础
第一章 数字逻辑基础
异或运算与同或运算的关系
A⊕B = A⊙B A⊙B = A⊕B (A⊕B)’= A⊙B (A⊙B)’= A⊕B A⊕B ⊕C = A⊙B ⊙C
例:证明 A⊕B = A B +A B = AB AB = ( A + B )( A + B) =AB+AB =A⊙B 证明 (A⊕B)’ = (A B +A B)’ = ( A + B )( A + B ) =AB+AB =A⊙B
第一章 数字逻辑基础
0- 1 律 A + 0 = A A+1= 1
A•1 = A A•0 = 0
交换律 A + B = B + A A• B = B •A 结合律 A+(B+C) = (A+B)+C A • ( B • C ) = ( A • B ) • C 分配律 A+B•C = (A+B)(A+C)
逻辑电平 逻辑状态
L H
0 1
H电平 L电平
1状态 0状态
(a)正逻辑规定(约定) 注:本书均采用正逻辑约定。
第三节 逻辑代数基础
第一章 数字逻辑基础
逻辑电平 逻辑状态
L H
1 0
H电平
L电平
0状态
1状态
(b)负逻辑规定(约定)
5) 逻辑电路: 由实现逻辑变量之间逻辑关系的物理器件所构成的 电路称为逻辑电路,即二值逻辑电路。
第三节 逻辑代数基础

第一章 数字逻辑基础
①与非逻辑
逻辑表达式为: F = A ·B ·C
与非门的逻辑符号
F
与非逻辑真值表
ABC 000 001 010 011 100 101 110 111
F 1 1 1 1 1 1 1 0
F &
A B C
A BC
第三节 逻辑代数基础
第一章 数字逻辑基础
可以用与非门实现三种基本运算: 与运算 F1 = A· B=A ·B 非运算 A B & & F1 A
1)逻辑代数的基本公理 Basic Postulates 公理是基本的假定,是客观存在,无需证明。可 以用真值表验证等式成立。当然等式两边还具有相同 的卡诺图,但表达式具有多样性。 运算的优先顺序:括号,非,与,或。 0- 1 律 A + 0 = A A+1= 1 A•1 = A A•0 = 0
第三节 逻辑代数基础
(A + B) (A + C) (B + C) = (A + B) (A + C)
第三节 逻辑代数基础
第一章 数字逻辑基础
3)基本规则 Basic Formulas
① 代入规则: 已知 f ( x1 , x2 , … , xi , …, xn ) = g ( x1 , x2 , … , xi , …, xn ) 有任意函数 h ,令: xi = h 则 f ( x1 , x2 , …, h , …, xn ) = g ( x1 , x2 , … ,h , …, xn )
如果原函数相等,则对偶函数也相等。(减少记忆公式的数目)
第三节 逻辑代数基础
第一章 数字逻辑基础
4)复合运算(逻辑)
• • 与、或、非三种基本逻辑运算组合起来可以实现 任何逻辑函数 与门、或门、非门三种基本逻辑运算(门)组合起来 可以实现任何逻辑功能的逻辑电路,称此三门构 成了一个逻辑完备组 若实现一个较复杂的逻辑功能,此电路中这三个 门的使用情况如何?尤其在大规模集成电路快速 发展的今天。 (与非门,或非门,与或非门,异或门,同或门)
第一章 数字逻辑基础
布尔代数:用一种数学运算来描述人的逻辑思维
规律和推理过程的代数系统
逻辑代数:将布尔代数的一些基本前提和定理
应用于继电器电路的分析与描述。即开关代数, 也就是二值布尔代数。 • 逻辑代数是二值逻辑运算中的基本数学工具 • 逻辑代数广泛应用于数字系统的分析和设计
第三节 逻辑代数基础
记为:F = f(A1,A2,„ , An ),关系如下图所示:
A1 A2 An
实现f(A1,A2,… , An )
的逻辑网络
F
逻辑函数的表示法 :主要有三种 ⑴ 真值表(穷举法)
⑵ 逻辑表达式 ⑶ 卡诺图
⑷ 时间图 (信号波形图 )
第三节 逻辑代数基础
第一章 数字逻辑基础
2. 逻辑代数的基本运算与复合运算
逻辑代数:用代数形式表现逻辑变量之间的因果关 系, 用代数运算对这些逻辑变量进行逻辑推理。因此,逻
辑代数是一个集合:逻辑变量集、常量0和1、“与”、“或” 和“非”三种逻辑运算。运算顺序是:“非”最高,“与” 次之,“或”最低。
第三节 逻辑代数基础
第一章 数字逻辑基础
6) 逻辑函数:
输入逻辑变量 A1,A2,„ , An;输出逻辑变量F;
第三节 逻辑代数基础
第一章 数字逻辑基础
2) 逻辑变量: 用于表示事物的逻辑状态随逻辑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的量,取值:0 或1 。 逻辑常量:
逻辑状态保持不变,取值“0” 或“1”。 3) 逻辑电平:
• 在二值逻辑电路(开关电路)中,将物理器件的物理量离散 为两种电平:高电平(用H表示)、低电平(用L表示) • 抽象化的高、低电平忽略其物理量值的实际含义,实际上 它们是代表着一定范围的物理量。参见下页。 • 在高、低电平之间有一逻辑不确定区,称为“噪音区”。若 电平稳定于噪音区称为逻辑模糊,这在逻辑电路中不允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