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治理念下的民主党派多元化创新社会服务刍议
关于民主党派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思考
一
应形势发展 的要求, 紧跟 中共 的方针政策, 深刻剖析 影响民主党派成员思想发生变化的客观规律和基本 特 点 , 实 增强 思想 政 治工 作 的时代 性 、 切 针对 性 和 实 效性。 在思想政治工作内容上, 必须把握正确的舆论 导 向, 扬 时代 主 旋律 , 持 团结 、 定 和 正 面宣 传 弘 坚 稳
位齐 抓 共 管 , 互 促 进 、 互 影 响 的全 方 位 、 相 相 多层 次 的 网络体 系 和 网络 化 、 规范 化 的管 理渠 道 , 建立 一 套 科学 合理 的思想 政 治工 作机 制 , 以此 发挥 联 动整 体 效应 ,使 思 想政 治 工作 覆盖 渗 透 到 民主 党 派工 作 的 各个 方面 。
党派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问题 。 进 行 内容 和 目标创 新 。 立健 全 多层 次全 方 建 位 的 民主 党派思 想政 治工 作 ( ) 学 区分 民主 党派 思想政 治工作 在 不 同环 一 科 境 下 的 内容 与 目标 。 目前 , 国际政 治环 境 复杂 , 内 国
一
、
改革 正在 深化 。 民主 党派 思想 政 治工 作不 仅 表现 出 与 以往任 何 时代 不 同的新 特 点 ,而且 面 临 的任 务更
中国共产党长期合作的优 良传统 ,树立正确 的世界 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 , 加深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 合作和政 治协商制度 、对党的统一战线方针政策的
收 稿 日期 : 0 1 0— 1 2 1— 3 8
பைடு நூலகம்
作者 简 介 : 王凤志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副教授, 男, 博士 。 主要从事马克 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基层统 “ 战工作理论本溪研 究基地 , , 特邀研 究员。
民主党派践行协商民主参与社会治理路径浅议
民主党派实践协商民主需要平台和载体,参与社会治理需要路径和方法。
实践证明,民主党派只有在有效履行职能过程中,才能践行好协商民主,找准参与社会治理的角色定位;只有运用好协商民主的武器,才能有效履行“三大职能”,有效参与社会治理。
笔者认为,当前,民主党派围绕履行三大职能,实践协商民主、参与社会治理,存在五个基本途径:一是履行国家机关职务,在参政履职、合作共事中力行协商民主,参与社会治理。
随着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的不断推进,民主党派的不少成员担任着各级人大代表及其常务委员会的领导和委员职务,直接发挥着参政议政和监督政府依法行政、法检两院公正司法的作用;担任着各级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的领导职务,直接参与政府政务活动;担任着各级法、检两院领导职务,发挥着公正司法、社会治理、司法监督的作用。
这些在国家机关担任职务的民主党派成员,在履职尽责、提出建议、提交议案中参政议政、参与社会治理,在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合作共事中履行职责、实践协商民主,在与所管理和服务的干部群众民主协商、达成共识、共同推动工作中践行协商民主,开展社会治理。
实践证明,这些党派成员的民主协商能力体现着个人修养素质,他们与上下级、与同事、与群众民主协商的水平关系着各自工作的成效和开展社会治理、社会服务的实效。
因此,民主协商能力应与“政治把握能力、合作共事能力、参政议政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一样,成为每位在国家机关担任职务的民主党派成员的一种基本能力。
二是用好人民政协舞台,在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中践行协商民主,推动社会治理。
人民政协是各民主党派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责的主要政治舞台。
在这个舞台上,民主党派作为重要参加单位,通过对国家的大政方针、各项建设事业和人民生活中的重大民主党派践行协商民主参与社会治理路径浅议◎段书安甘秀兰理论研讨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说明中特别指出“推进协商民主,有利于完善人民有序政治参与、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促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深刻揭示了推进协商民主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系。
论社会管理主体多元化
1 一 O
维普资讯
仅可 以满足社会 经济 的客 观需 要 , 且会 极 大地提 高 而 三、 多元主体在社会管理中的角色定位 1政府 在社会管理 中的角色定位 . 政府是公共管理 的主体之 一。政府体制 在一定程 度上影 响着一个 国家 的公共管 理和公 共服务 中国 ,在 政府职能结构 中 , 共管 理职 能主要 表现在 社会 的公 公 共领域。即在 经济方面 , 政府作 为公共 权力 的代表 , 对 社会 资源配置 的效 率 。因此 , 市场 主体 既需 要公共 产
收 稿 日期 :06 7 5 20 —0 —0
的非政府 组 织体 系 日益 成为社 会公 共事 务 管理 的主
体, 由此形成 了政府 的行政式管理 、 市场组织的 经营式
管理与非政府组织部 门的 自治式 管理并存 的格局 。
作者简介 : 闫娟 (9 1 )女 , 18 , 安徽长丰人 ,0 4 20 级硕士研 究生 , 从事企业文化及 当代文化思潮研究 。
在差异 , 大致 有 三类 观 点 : 一是 政府 和非政 府 公共 机 构; 二是政府 、 立法机关、 司法机关和其 他公共 组织 ; 三
社会 管理 主体势必走 向多元 化 , 同时这 也是社 会管理
实践发展之逻辑 。 传统上 , 国家机制和政府组织 、 市场机 制和企 业组 织是现代社会解决管理和发展 问题 的两套基本 的组织
机制。这两套组织机 制尽管是 人类社 会 、 经济发 展不
可或缺的 , 又都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 , 但 即政府失 灵和 市场失 灵。市 场经 济 的神话 被 12- 13 99 - 93年 世界性 - 的经济危机所 打破 , 这场危机 把市 场机 制的局限 性暴
露无遗, 其外部性 、 垄断 、 客观经济 失衡 、 配不公等问 分 题是市 场本 身无法解决 的。随之而来的国家无 限干预
新时代做好民主党派社会服务工作的路径选择及思考
新时代做好民主党派社会服务工作的路径选择及思考作者:民进河源市基层委员会课题组来源:《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摘要:社会服务是民主党派的一项次主要职能,它是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两大主要职能的延伸和拓展,也是民主党派对内增强活力、凝聚成员力量、发挥党派优势、搞好自身建设的有效抓手,对外树立良好形象、扩大党派影响力的有效途径。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参政党提出了新要求,民主党派也要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准确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的新要求,拓展社会服务内涵,努力使社会服务工作围绕新时代伟大目标有效开展工作。
关键词:民主党派;社会服务;新时代;路径民主党派的社会服务工作,通常是指民主党派结合自身特点,立足自身优势,组织党派成员及所联系的界别群众,通过为社会提供无偿性和非营利性服务的活动,是民主党派组织直接作用于社会的有益行为。
社会服务是民主党派的一项次主要职能,它是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两大主要职能的延伸和拓展,也是党派对内增强活力、凝聚成员力量、发挥党派优势、搞好自身建设的有效抓手,对外树立良好形象、扩大民主党派影响力的有效途径。
扎实有效的社会服务工作有助于民主党派成员了解国情、省情、社情民意,以及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了解人民群众对政府的希望和要求,便于民主党派掌握一手资料,夯实参政议政、调查研究的基础,丰富参政议政的议题,明确参政议政的方向;社会服务工作能够有效地密切民主党派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有利于增强民主党派成员的社会责任感,有助于在人民群众中树立参政党的良好形象,形成并扩大民主党派的社会影响力;社会服务工作可以起到凝聚人心、化解矛盾、减少阻力、形成合力的作用,有利于促进社会文明和谐。
民主党派通过社会服务工作,可以使基层组织活跃起来,凝聚会员力量,吸引人才、发现人才、锻炼人才、培养人才,有利于民主党派自身建设。
一、新时代对民主党派社会服务工作提出新要求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民主党派要积极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民主党派要积极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有关论述的体会胡锦涛总书记在2011年2月19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强调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大意义,统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把社会管理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社会管理规律,加强调查研究,加强政策制定,加强工作部署,加强任务落实,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他又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当代中国正经历着空前广泛的社会变革。
这种变革在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的同时,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
社会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
我们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主动正视矛盾,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不断为减少和化解矛盾培植物质基础、增强精神力量、完善政策措施、强化制度保障,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
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
可以说,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党和国家全局工作的重点。
作为参政党,要提高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研究如何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的作用,使其成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积极参与者和实践者。
一、民主党派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具有独特作用(一)民主党派的职能里蕴含着协助党委和政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责任。
新形势下民主党派社会服务相关问题探析
新形势下民主党派社会服务相关问题探析赵道静(湖北武汉体育学院)【摘要】:社会服务工作是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延伸和拓展,也是服务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实际行动。
新时期下,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环境发生了变化,对民主党派社会服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如何顺应时代要求,拓展社会服务内涵,探寻社会服务新形势、新方法、新途径,是民主党派进行社会服务实践中不可回避的理论问题。
本文通过深入领会中国共产党十七大精神,认真解读政府工作报告的基础上,分析了新时期民主党派社会服务工作的原则、内涵、形式、途径。
【关键词】:社会服务;民主党派;参政党理论中共中央下发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中指出:“要拓宽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发挥作用的渠道。
中共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支持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紧密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服务活动”。
这为各民主党派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机遇期,围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服从和服务于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继续做好社会服务工作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各民主党派经过过去20多年不断开拓创新,社会服务工作在智力支边、兴教办学、举办书画社、开展“三下乡”活动、利用联系广泛的优势招商引资为地方经济建设作贡献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社会服务工作是一项开创性工作,也是一项与时俱进的任务,民主党派应该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不断拓展社会服务工作的新形势,新方法、新内涵,为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贡献力量。
一、新形势对民主党派社会服务提出的要求[1]民主党派社会服务工作是民主党派面临的一项政治工作,她随着国际、国内社会、经济、政治形式的变化而变化。
为探索民主党派社会服务工作的新内涵,必须深入分析当前社会经济新形势,以便发现新形势对社会服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一)当前面临的新形势2008年对于中国而言是不平凡的一年。
做好新时期民主党派社会服务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做好新时期民主党派社会服务工作的实践和思考龚蕊社会服务是民主党派的一项重要职能,是民主党派履行参政党职能的实践阵地,是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用的重要途径,也是民主党派联系群众、化解矛盾、服务基层的具体行动,它直接面对社会、面对基层、面对群众,是民主党派了解民情、收集民意、感受民生的有效形式,更是民主党派树立形象、锻炼队伍的一项重大工程。
作为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基层地方组织,民盟石家庄市委会积极响应和贯彻落实中共石家庄市委、市政府建设现代省会、经济强市的目标任务,在搞好新时期社会服务工作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一、当前民主党派社会服务工作的特点和趋势1.社会服务领域扩大。
民盟石家庄市委会在坚守送医、送药、送学、送科技下乡这些传统的、普惠式社会服务同时,法律援助、志愿行动、扶危济困、心理咨询、结对帮扶等外延性强、生成性强的社会服务活动正越来越多被采用,瞄准社会热点、难点,环境保护、教育扶贫、美丽乡村建设的社会服务活动更是欣欣向荣。
2012年开始民盟石家庄市委会将开展“黄丝带”帮教活动纳入社会服务重点,并努力将其打造成民主党派的品牌项目。
2.社会服务质量提高。
随着统战工作环境的持续改善,近年来,民盟石家庄市委会充分发挥省会人才资源、智力资源相对集中的优势,通过建立定点帮扶基地、法律援助工作站、同心服务专家团、盟员之家等高端服务平台,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社会民生热点问题献计献策、排忧解难,取得较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如2012年—2014年,重点围绕改善和提高省会大气环境质量这一中心议题,盟市委主委郭斌在省政协全会上提出的建议连续3年被列为省政协1号提案,并多次参加省市有关部门组织的专项调研和高层论坛,促进相关建议得到落实,为切实改善和提高省会大气环境质量作出了应有的努力。
3.社会影响力递增。
社会服务质量明显提高的同时,加上新闻媒体和网络的宣传效应,民盟石家庄市委会提供的社会服务能在第一时间受到跟踪和报道。
探索民主党派服务社区管理建设新模式
探索民主党派服务社区管理建设新模式社区作为承担政府管理服务职能下移的最基层单位,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社区的管理和服务功能在传统意义上正在发生质与量的变化。
近两年,我市城乡社区广泛开展了“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和基层党组织创先争优活动,其目标之一就是动员居民中的骨干、社区干部及社区外非政府组织的力量共同参与社区管理建设,弥补政府在基层社区管理建设中之不足。
这既是执政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基层管理的重要任务,也是作为参政党的民主党派适应新形势,更好地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
民主党派的特有身份和党派职责,赋予其在基层社区建设中的特殊功能,即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以及发挥成员特长,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服务活动,为基层社区建设献计出力,发挥作用。
近年来,我们基于这个目标,进行了一些工作上的探索。
一、民主党派服务社区管理建设有利于民主党派履职和发挥作用民主党派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一支重要力量,在现阶段政府管理职能下移,社区传统管理模式逐渐打破,管理服务职能扩大的前提下,拓展社区服务内涵,提升服务功能迫在眉睫。
目前,社区人少事多、管理人员素质结构不尽合理,居民对社区的期望值越来越高的矛盾凸显,在此情况下,民主党派在其所在的生活和工作区域,发挥自身优势,尽其所能,为社区建设提供服务,既是加强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建设的要求、也为民主党派履职和锻炼能力提供广阔舞台,是民主党派和社区获得双赢的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
民主党派的进步性可以在社区建设实践中得到很好体现并发挥积极作用。
一是围绕社区建设中个性和共性问题,使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合理需求通过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渠道得到较好的维护;二是可以发挥党派成员的知识优势和专业特长,为社区建设和群众所需提供服务。
二、民主党派服务社区管理建设的基本做法:一是为社区工作帮忙不添乱。
民革市委会在结对服务社区建设中,积极发挥市委会讲师团作用,为社区举办“法律知识普及”讲座,在社区“未成年人成长俱乐部”开设“文明礼仪讲座”,发动党派成员参与社区自治和小区业主委员会,积极开展为业主维权活动,帮助组织召开有公信力的群众座谈会,针对社区、物业和居民之间的各种矛盾讲解政策,理顺情绪、协调利益、化解矛盾。
社会共治多元主体共同治理的实践探索与制度创新
社会共治多元主体共同治理的实践探索与制度创新一、概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复杂多变,社会治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传统的政府单一治理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社会共治、多元主体共同治理的理念和实践逐渐受到关注。
社会共治强调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公众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协同合作,形成合力,以解决社会问题,提升治理效能。
本文旨在探讨社会共治多元主体共同治理的实践探索与制度创新,分析其在现代社会治理中的作用与价值,以期为构建更加高效、和谐的社会治理体系提供借鉴与参考。
我们将回顾社会共治理念的提出背景和发展历程,阐述其对于现代社会治理的重要意义。
接着,我们将分析多元主体共同治理的实践案例,探讨不同主体在治理过程中的角色定位、作用发挥以及相互之间的协作机制。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探讨社会共治多元主体共同治理的制度创新,包括政策创新、机制创新、模式创新等方面,分析其对提升治理效能的促进作用。
我们将总结社会共治多元主体共同治理的实践探索与制度创新的主要成果与不足,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社会共治多元主体共同治理的深入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推动社会治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创新发展。
1. 社会共治与多元主体共同治理的概念界定在当今社会,社会共治与多元主体共同治理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社会共治,指的是由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和公民个人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协同合作,以解决社会问题、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的一种新型治理模式。
这种模式下,各方主体不再是单一的、孤立的行动者,而是形成了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发展进步。
多元主体共同治理,则强调在社会治理过程中,不同类型的主体,包括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公民个人等,都能够发挥自身的作用,形成治理合力。
这种治理模式突破了传统政府主导的单一治理模式,更加注重发挥各种社会力量的作用,形成多元化的治理主体和治理方式。
新时代下创新民主党派社会服务工作的思考与探析
新时代下创新民主党派社会服务工作的思考与探析朱英姿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是民主党派的主要职能。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服务成为民主党派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
但是,目前对民主党派社会服务职能定义有不同看法,有的认为社会服务职能是民主党派基本职能外的一项职能,有的则认为是一项社会责任,是可有可无“锦上添花”的事。
笔者认为,在当前我国推进“四个全面”战略任务的新时期,这些模糊认识将成为制约民主党派发挥作用的瓶颈,不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要求民主党派在履职中要有新意,要出新招,努力使民主党派社会服务工作围绕新时代伟大目标有效持续健康发展。
一、民主党派社会服务的定义及基本内涵社会服务是近代的产物,最初源于企业通过公益慈善活动等形式服务社会,回报社会。
受其影响,推广至社会各类组织包括民主党派,积极行使社会责任,开展各类社会服务活动。
作为参政党,民主党派参与行使国家政权的主要内容是“一参加、三参与”,即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的制定和执行。
社会服务工作是参政党履行职能扩大社会影响的重要载体,是加强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有效抓手,是发现人才、锻炼人才的重要平台。
改革开放以来,民主党派在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的同时,社会服务工作被赋予了“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社会历史意义,是具有特定内涵的社会责任。
2007年发布的《中国的政党制度白皮书》指出,“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是各民主党派履行参政党职能的重要内容,是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一大特色”。
因此,社会服务工作的内涵是:各民主党派提高成员社会责任感和组织团结的重要载体与平台;实现民主党派政治任务、履行参政党职能的重要手段;新时期塑造民主党派良好社会形象的重要途径。
二、传统社会服务遇到的瓶颈民主党派的社会服务,在兴教助学、咨询服务、扶贫帮困、法治宣传、文化下乡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如农工党开展的“国际科学与和平周”“中国环境与健康宣传周”等公益活动,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影响,展现了农工党良好的社会形象,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民主党派社会服务的模式选择
五、定点帮扶模式:针对脱贫难度大的地区, 党 派 与 地 方 对 口 帮 扶 共 建, 综 合 运 用 各 种 手 段, 全方位支持地方建设,是系统性、综合性、立体 式的社会服务模式,具备周期长、投入多、社会 效益显著等特点。在纵向上有举党派之力,自上 而下对口支援;在横向上有东西部优势互补协作 扶贫。在帮扶措施上灵活运用物资捐助、智力支 持、建言献策、经济开发等综合手段。1988 年毕 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成立,中央统 战部、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等先后与毕 节各县区建立了定点支边扶贫制度,多年来在政
工作模式
手段方式
适用条件与范围
物资捐助模式
资金、物资
突发性事故和紧急自 然灾害
智力支持模式
科技指导、法律咨 询、技术培训经济条件稍好的Fra bibliotek区 “内源式”发展
建言推动模式 经济开发模式 定点帮扶模式 社区共建模式
调查报告、信息建 议、提案议案
贫困地区、农村改革发 展遇到的政策性和机制
国家治理体系视角中民主党派民主监督若干问题探讨
国家治理体系视角中民主党派民主监督若干问题探讨作者:杨君武来源:《统一战线学研究》 2017年第6期摘要:本文从国家治理视角中国家治理主体体系、职能体系、制度体系、能力体系等视点出发,研究民主党派民主监督基本特性、实际作用、综合能力培育、保障机制建设等热点问题。
民主党派民主监督作为政治组织的非权力监督,具有政治性、组织性、协商性、言论性、体制内异体性、合作性、界别性等基本特性。
在承认当前中国民主党派民主监督作用发挥不甚理想的前提下,要理性、切实、全面、深入看待其实际作用。
民主党派民主监督需要胆、识、才、德、情。
在综合能力结构中,胆是前提,识是基础,才是主体,德是支撑,情是动力。
无胆,监督不出;无识,监督不中;无才,监督不力;无德,监督不硬;无情,监督不继。
民主党派行使好监督权利,需要相应保障机制。
保障机制包括但不限于主要指向监督客体的信息供给机制、后续压力机制,以及主要指向监督主体的权益维护机制、能力强化机制。
关键词:民主党派民主监督;国家治理体系;基本特性;实际作用;综合能力;保障机制中图分类号:D61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3378(2017)06-0005-06关于民主党派民主监督,主要研究视野有政治学、法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历史学、哲学等。
其中被采用最多的研究视野是政治学。
政治学研究的主要视角有政治制度、政治组织、公共选择、国家治理等。
国家治理的概念并不新鲜,但作为一种研究视角,在当前比较流行。
国家治理的主要视点有国家治理主体体系、职能体系、理念体系、制度体系、能力体系等。
关于民主党派民主监督,主要研究方法有学理体系法、语义分析法、历史追踪法、社会调查法、中外比较法、类型比较法、量化评估法、态势分析法等。
它们各有优点,但也有局限。
在民主党派民主监督诸具体论题中,基本特性、实际作用、综合能力培育、保障机制建设四个论点受关注度高。
基本特性主要着眼于主体,属于民主党派民主监督“是什么”的问题;实际作用主要着眼于主体与客体之间关系,属于民主党派民主监督“为什么”的问题;综合能力主要着眼于主体,保障机制主要着眼于客体与主体之间关系,二者皆属于民主党派民主监督“怎么办”的问题。
论我国社会治理主体从单一向多元共融的转变
论我国社会治理主体从单一向多元共融的转变社会治理主体作为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基本要素,要使其促进我国治理能力的提升,就必须实现从传统单向维度向多元共融的转变,积极构建服务型政府,夯实基层党组织,调动党的外围组织,发挥社会组织以及党员民众的主体作用等,使我国传统管理体制逐步向新型社会治理体制转型。
标签:社会治理;主体;多元社会治理内涵颇丰,但其最基本的要义则是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即从传统社会的单纯政府拓展为包括政府在内的基层党组织、党的外围组织、社会组织、各级各类民间团体以及民众等多元主体,促进彼此互动共融,用柔性、包容、服务、平等、民主的状态推动社会治理的进步与治理体制的转型。
一、打造服务型政府,推动维度创新从社会治理的理念来看,治理是来源于政府又不限于政府的活动,“政府的一切工作是服务,一切工作的目标是做好服务”[1]。
作为公共服务的主要提供者,政府要有效地完成社会治理,其角色更多地应是“掌舵”而不是“划桨”,其职能更多地应是“有限型”而不是“全能型”,因此,我们构建的政府不仅应是“经济建设型”,更应是“公共服务型”。
对“服务型政府”的界定,我国学界目前引用率最高、认可度最大的是学者刘熙瑞的观点:“服务型政府”就是在公民本位与社会本位的理念指导下,在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下,通过法定的程序,按照公民的意志组建起来的,以为公民服务为宗旨并承担着服务责任的政府。
”[2]此外,较权威的还有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课题组的阐述:“服务型政府是指在民主政治的架构下,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的意志组建起来的以为公民服务为宗旨,承担着服务责任实现服务职能的政府”等[3]。
不论是何种界定,我们都不能否认,“服务型政府”是中国学者应对政府改革、引入治理理论的一项自上而下的理论创新,创新的直接动因是利益需求的变化,正如霍布斯在《利维坦》中所言:“在所有进行的推论中,把行为者的行为说得最清楚的莫过于行为的利益。
”[4]所以,服务型政府的打造就是在整合社会各方利益的基础上,通过服务功能的落实更好地完成社会治理,是一项“以新的观念为指导,通过制定新的行为规则,以调整利益关系为目标的自主创造性活动。
多元融合谋发展 善治善为惠民生
多元融合谋发展善治善为惠民生作者:孙静孙晓霞王健来源:《档案与建设》2020年第04期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近年来,张家港市城乡一体化快速推进,群众利益诉求更加多样,基层社会治理发生深刻变化,档案工作也面临全新挑战。
市档案馆紧紧围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积极探索档案服务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新机制,不断满足基层治理和群众需求,形成了具有张家港模式的档案服务基层治理新格局。
1.制度引领,打响基层档案工作品牌一是科学规划,聚焦顶层设计。
将农村基层档案工作纳入《张家港市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新时期档案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整体规划,完善档案工作发展的制度设计、政策支持、经费投入和长效机制。
二是部门协同,凝聚工作合力。
会同民政局、农业农村局、人社局、水务局等社会民生部门,制定了民生档案、村镇建设、河湖治理等领域档案业务文件,实现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档案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
三是强化考核,实现层层联动。
市档案部门建立了市、镇、村(社区)三级联动的基层档案工作绩效考评体系,通过层级考核,有效保障基层档案管理有序开展。
2.体系創新,提升基层档案服务效能一是构建“大档案”管理格局。
建立以综合档案馆为核心,涵盖开发区、镇、村(社区)、家庭的档案馆网体系,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空白”的基层档案工作格局。
目前10个区镇全部建立档案机构,建有6个区镇档案馆。
杨舍档案馆为全省首家区镇合一档案馆,永联档案馆为全省首家村级档案馆。
全市所有镇属事业单位和涉农部门全部建立档案室。
涉农档案总量已达25万余卷51万件,涵盖基层各个民生领域,不仅满足了农村基层治理的需要,也真正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二是推进“多元化”主体参与。
依托网格化管理模式,加大各方力量调动,将基层组织、村(社区)志愿者、居民群众纳入档案资源建设的主体范畴,参与基层档案治理实践,推动档案建设向基层下移。
论民主党派在社会主义民主监督创新与发展中的作用
论民主党派在社会主义民主监督创新与发展中的作用作者:顾新军来源:《湖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年第02期[摘要]社会主义民主监督是在创新和发展中不断成长和完善的。
影响社会主义民主监督创新和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政治基础、制度保障和民主党派自身建设。
民主党派在社会主义民主监督创新和发展中发挥着主体参与者、实践者与推动者的独特作用。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要从加强民主党派自身建设、参政议政能力建设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等方面促进民主党派在社会主义民主监督创新和发展中发挥出更大作用。
[关键词]创新与发展影响因素发挥作用主要途径社会主义民主监督是一个动态范畴,其内涵非常丰富,现阶段它主要是指多党合作领域里民主党派对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政府职能部门开展的政治監督。
自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共事以来,民主监督始终处于不断丰富与发展的进程中。
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为社会主义民主监督开启了崭新的华章。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断丰富和发展,而社会主义民主监督亦应与时俱进,在彰显时代特色与突出民主党派特色中进行创新与发展,这样才能使社会主义民主监督充满生机与活力,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多党合作制度向前发展。
一、社会主义民主监督创新与发展的影响因素(一)政治基础政治因素是影响社会主义民主监督创新与发展的首要和核心因素。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多党合作基本政治制度是开展社会主义民主监督的政治基础,也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监督创新与发展的政治保障。
离开了这一政治基础,社会主义民主监督创新与发展也就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保持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保持稳定合作的政党关系,才能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监督的创新和发展。
(二)制度保障制度因素是影响社会主义民主监督创新与发展的外在环境因素。
社会主义民主进程的加快,各种有关多党合作、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制度性规范的出台,为社会主义民主监督创新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民主党派社会服务研究综述
一、民主党派社会服务研究概况 1研究成果方面,数量不少,起步较晚。自民主党派成立到改革开放以前,各民主党派成员 结合专业特点和自身优势,自发地开展了属于社会服务领域的相关活动,如民建黄炎培提倡的 “实业救国、职业兴国” 等,为民主党派的社会服务树立了优良的传统。研究表明,有组织的社会 服务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开始的,由于改革开放对计划经济时期社会服务主体单位一元化模式的打 破,民主党派的社会服务也经历了由启动到探索再到快速发展的阶段。民主党派社会服务理论探 索起步则较晚,最早见于 1997年九三学社陕西省委撰写的 《加强参政党机制建设 努力发挥参政 党的作用———我们省社参政议政、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的情况》① 一文。著作方面,在参
基金项目: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 2019年度重点立项课题 “新时代民主党派地方组织社会服务实践创新研 究———以中国农工民主党武汉市委会为例” (ET201908)。
作者简介:黎园,武汉市社会主义学院一级主任科员,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 ① 九三学社陕西省委:《加强参政党机制建设 努力发挥参政党的作用———我们省社参政议政、为社会主义 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的情况》,《陕西社会主义学院院刊》1997年第 1期,第 14—18页。
二、民主党派社会服务研究的主要观点
发挥民主党派的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积极服务
2007年11月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Nov.2007第13卷 第6期 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Vol.13No.6发挥民主党派的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积极服务Ξ史书林1,解彦炯2(1.通辽市科尔沁区第八中学,内蒙古通辽028000;2.内蒙古民族大学,内蒙古通辽028043) 〔摘 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构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
我国的各民主党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支重要政治力量,它具有强大的政治资源,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民主政治中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民主党派;和谐社会;构建〔中图分类号〕D6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149(2007)06-0028-02 从中共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战略目标。
到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从2005年2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党校深刻阐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和重要原则。
到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列入“十一五规划”纲要,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充分表明: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在不断深化和成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要务,也是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第一要务,我国的各民主党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支重要政治力量。
它具有强大的政治资源,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民主政治中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
一、民主党派的三大优势(一)政治优势。
首先,我国的民主党派是一个智囊团和人才库,其成员大都是知识层次较高与代表性较广的骨干,具有智力密集、人才荟萃、联系面广等优势,而且具有较高的政治责任和较强的参政议政能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支重要力量。
关于做好民主党派社会服务工作的思考
关于做好民主党派社会服务工作的思考农工党楚雄州委田海江社会服务是民主党派的三大基本职能之一。
那么究竟什么是社会服务?什么是民主党派的社会服务职能?民主党派为什么要开展社会服务工作?怎样才能做好民主党派社会服务工作,履行好社会服务职能?这是新世纪民主党派面临的一项新的课题。
本文试图结合民主党派在新世纪新时代下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就如何做好社会服务工作、履行好社会服务职能的相关问题进行一些肤浅的探索和思考,提出一些不成熟的意见和看法,供学术理论研究和工作实践参考。
一、社会服务的概念及分类(一)社会服务的概念要做好社会服务工作,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服务。
目前,各种公开出版物对社会服务的定义和表述有10余种之多,我认为比较有参考价值的主要有以下5种:1、《马克思主义百科要览》把社会服务的定义为:社会服务是一种以提供劳务的形式来满足社会需求的社会活动。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社会服务指直接为改善和发展社会成员生活福利而提供的服务,如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生活福利服务。
广义的社会服务包括生活福利性服务、生产性服务和社会性服务。
生产性服务指直接为物质生产提供的服务,如原辅材料运输、战源供应、信息传递、科技咨询、劳动力培训等。
社会性服务指为整个社会正常运行与协调发展提供的服务,如公用事业、文教卫生事业、社会保障和社会管理等。
2、《新时期新名词大辞典》把社会服务定义为:社会服务是在繁忙的现代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对城乡居民进行后勤服务的工作,也是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在社会中落实到应用的一种实践。
在发达国家及发展较快的国家都有社会服务的组织,并在大学里设系专门培养这方面的人才。
社会服务的内容包括:卫生保健工作,对老年人的安排照顾,对残疾人的安排照顾,对精神病患者的治疗管理,对儿童的照顾,对青少年的组织、管理、照顾和教育,社区环境改进,住房安排,解决居民就业,排解家庭纠纷,邻里服务,及计划生育的宣传落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