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9-11-22作者简介:周勤(1972-),女,漳州城市职业学院人文社科系讲师。
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经
历了20多年的发展历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弱到强,在预防和减少学生心理疾病发生,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优化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良好的效果。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不少的不足和误区,因此,全面分析和把握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和新问题,切实做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断提高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是摆在广大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误区
综观多年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状况,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特别是在实践操作中还存在较大误区:
(一)重个体咨询治疗,轻全体发展性教育。不少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以解决学生心理疾病为己任,将工作重点放在少数个别有心理困扰和问题的学生身上,而忽视大多数学生接受心理健康指导需要,没能针对性地对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成长与成才、情感与事业等问题进行有效的辅导,没能针对性地关注大学生中的一些心理方面的高危群体,如新生群体、贫困生群体、毕业生群体等。这种做法人为地窄化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和内容,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对象个别化,从而制约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良性发展和作用的全面发挥。
(二)重心理问题的诊治,轻预防引导。比如,目前全国大多数高校成立了学生心理咨询中心,但一些高校却存在着心理健康教育定位不准,重视个别学生的咨询诊治而轻视普遍预防引导的问题。
(三)重心理问题的调查,轻心理求助方式的调研。有些高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调研中,主要是对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研究制定相应的措施,很少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帮助与求助方式,如对大学生在遇到心理问题时是否愿意求助于心理咨询机构、他们最愿意采取什么样的求助行为等研究不够。
(四)教育模式单一,轻学生自我教育。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单一,注重以教师为主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功能的发挥,还没形成全员参与、全程关注的氛围,对以学生为主体的心理健康自我教育的研究和开展的实际工作都较为欠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依靠几位专职教师在唱“独角戏”,由于他们时间和精力有限,不可能开设很多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可能经常举办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他们主要是安排定点定时值班咨询为主,这是被动等待少数学生前来求助的模式,这种模式使得高校大学生中只有极少数的人主动寻求心理咨询的专业性帮助。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以上误区都使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不能有效地体现出来,严重制约了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开展。笔者认为,高校当前应构建好心理健康教育的五大服务体系,切实提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水平。
(一)面向全体,以发展性为目标,构建心理健康服务的教育教学体系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体,这与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存在问题等密切联系在一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努力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素质,唯有以全体学生为服务对象,才能实现教育目标。如果只是面向个别学生,即使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得到解决,但大多数学生心理发展需要得不到满足,教育目标也无法实现。另外,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还基于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是一般性心理问题,是成长发展中的心理困惑,所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发展,考虑绝大多数学生的共同需要和普遍存在的问题,以绝大多数直至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素质的提高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
浅析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周勤
(漳州城市职业学院,福建漳州
363000)
【摘要】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已取得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特别是在实践操作中还存在
较大误区,笔者认为可以通过构建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五大服务体系加以解决。特别是应做到面向全体,
以发展性为目标,构建心理健康服务的教育教学体系;重视个别,以层次性为目标,构建心理健康服务的辅导与咨询体系;关注全体,以预防性为目标,构建心理健康服务的干预与监控体系;关注学生主体,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体系;构建家庭、学校、社会协同的整体的动态教育网络体系。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对策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09)04-0062-02doi :10.3969/j.issn.1671-5918.2009.04.030本刊网址:
第22卷第4期2009年12月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Journal of HUBEI Correspondence University Vol.22.NO.4Dec.2009
62
立足点和最终目标。
(二)重视个别,以层次性为目标,构建心理健康服务的辅导与咨询体系
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要注意每个学生的个别性和特殊性,考虑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层次性。强调个别性,也就是要求心理健康教育要因材施教,有的放矢,重视个别差异,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实施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得以提高,最终实现全体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在制定计划时,既要有面向全体学生的辅导,也要有面向个别学生的行动,要针对每个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开展活动上,既要做到吸引全体学生,又要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针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要求。
(三)关注全体,以预防性为目标,构建心理健康服务的干预与监控体系
心理健康教育最根本的还在于防患于未然,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其心理自我调适能力、防御能力、承受能力。因此,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
1.建立心理健康普查制: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工作,建立在校生的心理健康档案和危机干预对象档案库,并定期追踪观察,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指导、及时处理。
2.建立常规预防教育工作制:通过校刊、广播、墙报、计算机网络、培训课程、专题讲座和团体活动等多种形式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使大学生认识自身,了解心理健康对成才的重要意义,树立心理健康意识。
3.建立信息沟通网络和信息反馈制:建立校、院、级、班、宿舍信息沟通网络,及时掌握和反馈学生心理状况动态信息。
4.建立心理危机评估和早期预警制:心理咨询中心要将收集到的信息资料进行评估,及时作出诊断,反馈给相关学院,共同做好跟踪援助工作,形成信息—评估—反馈—防止的预警体系;对于无法解决的问题及时转介相关医疗机构或求助于有关部门。
5.建立心理危机干预制:对出现心理危机的学生要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及时进行干预,尽量避免校园恶性事件的发生;对于突发心理危机的学生个人或群体,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积极地心理援助。
6.建立后期跟踪制:这是在危机干预中特别应重视的一个环节。做好心理危机当事人的跟踪援助工作,帮助当事人解决危机,恢复心理功能和保持心态平衡,重新掌握应变能力。特别是对患有严重心理疾病经专业机构治疗过后返校继续学习的学生,要特别加强心理跟踪服务工作,派专人与其保持联系,便于及时发现有关情况,有效解决问题。
(四)关注学生主体,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体系
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自我教育是主体自主接受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方法,自觉增进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心理发展的教育活动。这是学生积极调控、整合自身生理、心理、文化要素,服务心理健康的过程,也是认识自我、体验自我、实现自我的过程。其实质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自觉能动性,促进实践的主动性,以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要充分关注学生主体,因为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而成长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一种自觉和主动的过程,如果学生没有主动意识和精神,教育就成为一种强制性的行为,会引起学生的不良反应,起不到好的教育效果。其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助人与自助的活动,“助人”是手段,让学生“自助”才是目的,要达到自助的目的,只有让学生以主体的身份直接参与这一活动。当学生主体意识发展水平愈高,学生对自身发展的责任感愈强,心理发展的需求愈大,从而参与自身心理素质培养的自觉性就愈大,主体自身的能动力量发挥就愈充分,心理的自我调控能力也愈强。因此,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活动都要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以学生现实生活和存在问题为基准,鼓励学生自我选择和自我教育,促进学生自知、自觉、自助,以达到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素质的提高。
(五)构建家庭、学校、社会协同的整体的动态教育网络体系
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构建是一个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组成的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它应该是以学校教育为主、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的一个立体的网络活动,因为学生的许多时间都在校外度过。因此,他们很多的心理问题都源于家庭和社会。
面向全体,不仅仅是面向全体学生,还应当立足教师和家长来进行。所以要把对教师和家长的心理服务纳入心理健康的服务体系之中。比如,请校外专家或本校心理教师开设心理讲座,为教师或家长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对新教师和年轻辅导员进行专门的培训等等。同时,社会传媒要大力宣传心理卫生知识,限制那些有害身心健康的娱乐场所,在社区中设立心理健康关心委员会,举办短期培训班,向家长宣传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心理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
当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挖掘心理潜能,渐臻自我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使其正常有序地运转,既要有思想认识和学科知识的准备,又要有切实可行的途径与方法,纠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实施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对策,是高校的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石秀光.高校大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形成及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08,(8).
[2]张敏生.生心理互助研究[M].大学出版社,2008,(7).
[3]王蕾.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构建研究[J].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6).
[4]张文凯.论新时期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体系构建[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6).
周勤:浅析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