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552亿美元
中国国际收支的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完整版
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2002-2011中国国际收支的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国际收支的经常账户(包括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等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持续多年“双顺差”,这种现象是极不正常的。
中国的“双顺差”是由各种制度缺陷、价格扭曲、宏观经济不平衡造成的,导致我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福利损失。
本文通过对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现象的探讨,分析其存在的原因。
一、进入2000年以后,经常项目各项差额都有所增长,顺差额急剧上升。
虽然收益项目和经常转移项目差额也在不断增长,但我国经常项目差额的变动趋势主要还是与货物和服务项差额的变动趋势保持基本一致。
2002—20011年间中国的国际收支状况有如下特点。
(一)外汇储备增长迅速2000 年以来外汇储备增长表现出加速趋势,外汇储备增量逐年递增,2003 年、2004 年我国外汇储备分别较上一年增长45.62%、81.8%。
到2006 年年底我国外汇储备已经超过10 000 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其中全年新增外汇储备2 473 亿美元,也创下年度外汇储备增幅的历史新高。
2008 年底,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达到19 460.3 亿美元,再次创下储备新高。
(二)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多年保持顺差,且顺差规模还在不断扩大中,2002—2008 年间国际收支中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均为顺差。
在此期间,经常项目顺差一直保持了比较平稳的增长趋势,而资本项目变化幅度较大。
(三)货物贸易顺差是经常项目顺差的主要来源中国的服务贸易常年保持逆差,而货物贸易常年顺差,并且顺差规模还在逐年扩大。
中国对外贸易当中,货物贸易对经常项目的顺差起到了主要作用,是经常项目顺差的主要来源。
(四)外商直接投资是资本项目顺差的主要来源,且仍在不断增长。
这期间累计吸收外商直接投资达9 104.82 亿美元。
由以上的分析,中国国际收支从2002—2008 年间保持了一个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的格局。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以及解决办法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以及解决办法一、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国际收支出现持续性的、显著规模的经常账户顺差与金融账户顺差并存局面。
这是我国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的体现,但不容否认,长时期的国际收支双顺差会给我国长时期的国际收支双顺差会给我国经济经济带来负面的影响,持续性国际收支顺差会加剧我国与国家收支逆差国的摩擦,增加我国外汇储备管理的难度,使我国经济增长过度依赖于国际市场需求。
由此可见,中国贸易顺差问题已经成为关乎中国经济大局的重要问题。
那么,影响中国对外贸易顺差的因素究竟有哪些?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中国如此巨额的贸易顺差?我们又将怎么去解决当前中国对外贸易顺差过大这一问题呢?本文对我国国际收支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分四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回顾和分析2000年-2009年我国国际收支状况;第二部分,剖析了近年来这种国际收支顺差的原因;第三部分,解释了这种国际收支的双顺差状况对我国造成的负面影响;第四部分,提出了缓解国际收支顺差的对策思路和建议。
二、文献综述随着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现象的持续不断扩大,国内外学者(赵玉平、邓立、王光伟等)对此开始关注和提出分析研究。
对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现状进行观察,并通过对国际收支平衡表和外汇储备进行数字分析,双顺差和外汇储备增加表明,中国不缺少购买外国投资品的外汇,而中国引进外资并没有用来购买外国进口产品,而是被换成人民币来购买本国产品。
杨柳勇(2002)指出,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国际收支状况不符合从发展观点来看的“正常形态”,即在人均收入较低水平的时候出现持续性的经常账户顺差甚至同时伴随金融账户顺差。
金融账户顺差显示出中国已经具有“新债权国”的某些特征。
该文认为中国国际收支结构出现了“超前性”,并对这种特征可能产生的国际影响进行了研究。
但是,该文对中国出现这种国际收支格局的原因未展开分析。
余永定(2006)提出一个分析中国双顺差问题的理论框架,并得到几点结论:第一, 中国并未利用外国储蓄(外国资源)用于国内投资,而中国作为资本输出国已经持续了十多年的时间。
我国近年来国际收支状况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我国近年来国际收支状况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一般情况下,经常项目顺差占GDP比重的逐步下降,显示出我国国际收支状况继续改善及我国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努力正在发挥成效,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增长更多地由外需拉动转为由内外需均衡拉动。
外汇管理局公布了2010年二季度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初步数据。
数据显示,二季度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呈现“双顺差”,国际储备资产继续增长。
与今年一季度的修订数据相比,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由一季度的536亿美元上升到了二季度的705亿美元,其中,货物贸易顺差595亿美元,服务贸易逆差61亿美元,收益顺差72亿美元,经常转移顺差99亿美元。
有关专家说表示:“今年上半年,在世界经济持续向好,国际市场需求逐步恢复,国内需求增长强劲的大环境下,我国外贸进出口增长情况好于预期,涉外经济活动趋于活跃,从数据上看已经恢复至国际金融危机前的水平。
同时,由于进口增长速度快于出口,贸易顺差明显缩小,对外贸易也进一步向平衡状态趋近。
不过,进入二季度尤其是6月份以来,这一情况有所改变。
数据显示,7月份进口当月值比上月降低5.85亿美元,而出口当月值却依然创下历史新高;进口与出口同比增速分别从6月份的34.1%、43.9%下滑至22.7%、38.1%,进口同比增速下滑11.4个百分点,而出口增速仅下滑5.8个百分点,这使得贸易顺差及其同比增速出现较快回升,这也是二季度经常项目顺差较一季度有较大增幅的重要原因。
”针对此,今年下半年将进一步扩大进口,保持贸易平衡。
从目前来看,我国出口和进口恢复并不同步,进一步扩大进口将有利于促进国际贸易收支的平衡。
研究一下此次发布的数据不难发现,尽管目前国际收支经常项目仍保持顺差态势,但国际收支状况继续趋于改善。
近年来,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改善国际收支状况,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保持国内经济和对外经济均衡协调发展。
2010年上半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1242亿美元,同比下降8%,经常项目顺差占GDP的4.9%,同比下降1.3个百分点。
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2024年一季度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
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2024年一季度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国家外汇管理局,国家外汇管理局,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日期】2024.06.28•【分类】其他正文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2024年一季度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2024年一季度,我国经常账户顺差2814亿元,资本和金融账户逆差5350亿元,其中,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逆差2231亿元,储备资产增加3118亿元。
按美元计值,2024年一季度,我国经常账户顺差392亿美元,其中,货物贸易顺差1213亿美元,服务贸易逆差612亿美元,初次收入逆差243亿美元,二次收入顺差34亿美元。
资本和金融账户逆差744亿美元,其中,资本账户逆差0.2亿美元,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逆差310亿美元,储备资产增加434亿美元。
按SDR计值,2024年一季度,我国经常账户顺差294亿SDR,资本和金融账户逆差560亿SDR,其中,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逆差233亿SDR,储备资产增加326亿SDR。
(完)2024年一季度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概览表)项目行次亿元亿美元亿SDR 1. 经常账户 1 2814392294贷方 2 6462289916760借方 3 -61809-8599-6466 1.A 货物和服务 4 4314601451贷方 5 6045584126324借方 6 -56140-7811-58731.A.a 货物7 87151213912贷方8 5398375115647借方9 -45268-6298-47351.A.b 服务10 -4401-612-460贷方11 6472900677借方12 -10873-1513-1137 1.B 初次收入13 -1748-243-183贷方14 3508488367借方15 -5255-731-550 1.C 二次收入16 2473426贷方17 6609269借方18 -413-57-43 2. 资本和金融账户19 -5350-744-560 2.1 资本账户20 -2-0.2-0.2贷方21 410借方22 -5-1-1 2.2 金融账户23 -5348-744-560资产24 -9980-1389-1044负债25 4632645484 2.2.1 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26 -2231-310-2332.2.1.1 直接投资27 -1991-277-208资产28 -2725-379-285负债29 734102772.2.1.2 证券投资30 -1552-216-162资产31 -3866-538-404负债32 23143222422.2.1.3 金融衍生工具33 87129资产34 -105-15-11负债35 19227202.2.1.4 其他投资36 1225171128资产37 -167-23-17负债38 13911941452.2.2 储备资产39 -3118-434-3263.净误差与遗漏40 2536352265注:1.根据《国际收支和国际投资头寸手册》(第六版)编制,资本和金融账户中包含储备资产。
2013–2023国际收支平衡表
2013–2023国际收支平衡表2013-2023国际收支平衡表2013-2023国际收支平衡表是对过去十年间国际收支情况的总结和分析。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指标,用于衡量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之间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情况,以及资本的流动。
通过分析国际收支平衡表,可以了解一个国家在国际经济交往中的表现,并为制定国家经济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国际收支平衡表分为两个主要部分: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
经常项目是指国际贸易、服务贸易以及转移支付等与日常经济活动相关的交易。
在2013-2023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项目呈现出一定的波动。
2013年,国际贸易顺差为1000亿美元,2014年增至1200亿美元,随后逐渐下降,到2023年则降至800亿美元。
而服务贸易方面,2013年出现了200亿美元的逆差,但随后逐年增加,到2023年则出现了200亿美元的顺差。
转移支付方面,由于各种国际援助和捐款等因素的影响,逐年呈现出一定的波动。
总体来说,经常项目在这十年间保持了相对平衡的状态。
资本项目是指国际资本的流动以及与国际金融活动相关的交易。
在2013-2023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资本项目也呈现出一定的波动。
外国直接投资方面,2013年达到了600亿美元的峰值,但在接下来的几年中波动较大,到2023年则降至300亿美元。
证券投资方面,2013年出现了100亿美元的净流入,但在后续几年中呈现出一定的波动,到2023年则出现了200亿美元的净流出。
其他投资方面,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逐年呈现出一定的波动。
总体来说,资本项目也在这十年间保持了相对平衡的状态。
除了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外,国际收支平衡表还包括净错误和遗漏。
净错误和遗漏是指由于统计方法和数据收集不完善等原因导致的差异。
在2013-2023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净错误和遗漏的数值相对较小,且呈现出一定的波动。
从2013年到2023年的国际收支平衡表显示出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保持了相对平衡的状态。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及对策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及对策摘要:国际收支继续保持“双顺差”格局。
经常项目顺差2499亿美元。
不难发现这一问题的出现主要落脚到FDI的引进和储蓄与投资的关系上。
经济对外资的依赖过大等由于国内金融市场的落后而引起国内资源配置的严重扭曲。
关键词:国际收支,顺差,FDI,资源配置一、国际收支概况及成因国家外汇管理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06年,国际收支继续保持“双顺差”格局。
经常项目顺差2499亿美元,较上年增长55%。
其中,货物贸易顺差2177亿美元,增长62%;服务贸易逆差88亿美元,下降6%;收益顺差118亿美元,增长11%;经常转移顺差292亿美元,增长15%。
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100亿美元,较上年下降84%。
其中,直接投资顺差603亿美元,下降11%;证券投资逆差676亿美元,增长12.7倍;其他投资顺差133亿美元,上年为逆差40亿美元。
2006年末国家外汇储备比上年末增加2475亿美元,达到10663亿美元。
截至2007年3月,国家外汇储备已达1.2万亿美元。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格局至1990年开始,总体上呈现出不断强化的趋势,而且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还将继续保持,这种情况引起了国内外研究者的高度重视。
从我国内外经济情况分析,不难发现当前经济内外部失衡是造成我国国际收支长期失衡的主要原因,简单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我国长期实施的出口鼓励政策。
论文大全。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为了解决资金、外汇短缺的问题,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出口的优惠政策,发展沿海外向经济。
2、国内金融市场的低效率。
由于教育、医疗、住房等成本不断提高和社会保障的缺口,加之金融体系不发达,我国居民和企业都被迫过度储蓄,而资本市场的落后使得储蓄无法通过其它渠道转化为国内投资。
3、外资政策的扭曲。
我国各省、市引进外资过程中存在严重的过度投资与重复建设,以长江三角地区为例,其产业结构趋同率高达70%,不但是资源的严重浪费,而且对我国经济结构的健康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跨国公司财务管理课后答案(第二版毛付根)
跨国公司财务管理课后习题答案附录章后习题参考答案(能力题答案)Ch1现代企业是一个为最终满足顾客需要而设计的一系列作业的集合体,它包含一个由此及彼、由内到外的作业链(activity chain)。
每完成一项作业要消耗一定的资源,而作业的产出又形成一定的价值,转移到下一个作业,按此逐步推移,直到最终把产品提供给企业外部的顾客,以满足它们的需要。
最终产品,作为企业内部一系列作业的成果,它凝聚了在各个作业上形成而最终转移给顾客的价值。
因此,从价值的形成过程来看,作业链同时也表现为价值链(value chain)。
由此可见,企业每一项经营管理活动(作业)就是这一“价值链”上的一个环节。
“价值链”的各环节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一个环节经营管理的好坏可以影响到其他环节的成本和效益,而一个环节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其他环节的价值活动,则与其在价值链上的位置有很大关系。
价值链各环节所要求的生产要素相差很大,不同的生产经营环节需要不同的生产要素,而不同的国家要素结构又不同,因此考察一个国家的比较成本优势就应当以价值链的具体增值活动环节为分析单位。
企业所创造的价值,实际上来自于企业价值链上的某些特定的价值作业;这些真正创造价值的经营活动,就是企业价值链的“战略环节”。
企业的竞争优势,尤其是能够长期保持的优势,说到底,是企业在价值链的某些特定的战略价值环节上的优势。
跨国公司是适应生产高度国际化的企业运作方法和组织形式。
跨国公司在其国内外的价值增值活动紧密结合为一体,其“价值链”在跨国公司共同管理下具有国际性质。
跨国公司从全球竞争环境出发,进行统筹规划,将价值链的某些环节保留在国内,而将另一些转移到国外。
例如,它可以通过股权控制,也可以通过非股权安排,甚至通过国际分包的方式取得某些零部件的供应。
这样可以将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定位在世界各个理想地点,从而降低各个环节的成本,提高整个价值链的竞争力。
在同一资本支配下形成的价值链,也就是一个国际一体化的生产体系,其特征就在于它的价值增值活动在全球范围内分散进行,既体现了高度的国际化又可在同一资本的指挥下有机地结合成一个网络体系。
近六年国际收支平衡表动态分析
中国近六年的国际收支平衡动态分析对于任何国家而言, 国际收支不平衡都是无法避免的, 但是长期国际收支不平衡, 特别是长期的、巨额的逆差或顺差都会对国民经济产生不良影响。
而动态平衡是一国宏观调控的目标之一, 通过对国际收支的动态分析, 我们可以了解到若干连续时期内一国的国际收支是否达到大体平衡状态。
利用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所提供的资料和数据, 对2006-2011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进行了动态分析。
最后提出一些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一、经常项目分析经常项目在较大程度1、总体上可以看出, 这六年内, 经常项目差额变化趋势较为起伏, 2006年至2008年之间差额有大幅度的增长, 而在2008年却有很大程度上的下降, 之后就是较小幅度的下降。
2、我国近六年以来, 经常项目一直呈现顺差状态, 在2008年达到六年以来经常项目顺差的最高值4206亿美元, 经常账户持续的顺差表明了我国的净对外投资国地位。
3、货物和服务项目分析我国近六年货物和服务贸易占经项目的比重很大, 也就是说, 经常项的顺差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货物和服务易的顺差造成的。
4、 其中, 货物贸易六年内保持顺差, 并增长很快, 相反服务贸易一直呈现逆差, 而且2008年受国际经济不景气的影响, 逆差出现较大幅度的增加。
可以说, 部分货物贸易顺差被服务贸易逆差所抵消。
5、2007年下半年以来, 受美国次贷危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 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对我国的货物和服务出口需求减弱, 导致2008年货物和服务差额长率大幅减小。
目前, 需要努力扩大内需, 特别是扩大居民消费需求, 提高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减少对外的过度依赖。
我国投资收益的变动趋势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2006—2008年, 收益项目较之前相比转为顺差, 主要是由于随着我国在国外投资和储备资产逐渐增大, 获得的投资收益逐渐增多, 从而超过了吸收外资所支付的投资收益。
7、 而2008年之后, 收益项目又转为逆差, 主要是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 国外市场缺少发展与投资, 我国吸收外资较多, 对外支付的投资收益较多8、经常转移项目2006年—2011年, 经常项目都处于顺差, 但是有一定程度上的变化, 在六年期间进行不同程度上的波动。
中国国际收支持续顺差的原因及影响
中国国际收支持续顺差的原因及影响20世纪90年代以来,除1998年外,中国始终保持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的“双顺差”格局,经常项目顺差与资本、金融项目同时保持顺差。
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双顺差规模出现增加趋势。
双顺差虽然给我国对内对外经济提供了一定的保障,但也埋藏了很多潜在风险与损失。
下面,我将简单地对这一问题的成因和解决途径进行分析。
一成因一、特征和变化趋势双顺差的特征。
从表1可以看出,除个别年份外,中国的国际收支出现了持续的双顺差格局。
进一步观察,1994 - 1997 年这段时间资本与金融账户盈余较大,而经常帐户盈余较小。
1998 - 2000 年之间,由于东亚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的资本与金融帐户盈余较小,甚至在1998 年出现了资本净流出(表1粗体数据),而经常账户盈余相对较大。
2001 年以后,经常账户与资本账户盈余双双大幅增长,两者的相对重要性呈现交错状态。
2004年开始,两个账户各自交替出现大幅增长。
其中,从2005至2008年,经常账户保持较大盈余,远高于资本金融账户。
经常账户下,2006年较2005年增长57.5%,2007年较2006年增长46.8%,2008年又比2007年增长了14.6%。
至2009年,资本金融账户反超经常账户3000余亿美元。
因此,即使在双顺差的大格局下,两个账户双顺差的相对重要性也存在阶段性的差异。
表1 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1996 – 2009年,单位:亿美元)然后来具体看一下货物和服务贸易顺差与外商直接投资差额之间的变化趋势。
同样,两个子项目也都呈现出持续顺差(盈余) 状态(如表2) 。
进一步观察,2003 年之前,无论是贸易和服务项目,还是外商直接投资项目,年度顺差波动幅度不是太大,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如图1)。
而04 年之后,外商直接投资差额从549 亿美元调升至791 亿美元,并于07年、08年增至1300亿美元之上的高位,然后由于经济危机影响,在2009年回落至与2006年持平状态。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及利弊分析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及利弊分析摘要:本文主要分析我国近年来国际收支的状况,在此基础上重点剖析了我国双顺差形成的原因及其对经济的影响,并结合我国自身的情况,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国际收支双顺差外汇储备高储蓄内需一、引言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以2011 年上半年为例,我国涉外经济活动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国际收支交易规模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103%,较2010 年同期上升3 个百分点。
贸易、投资等主要项目交易量均较快增长。
我国经常项目收支状况进一步改善,上半年经常项目顺差878亿美元,与同期GDP之比为2.8%,较2010年同期下降1.2个百分点。
同时由于常年双顺差,外汇储备大幅增长。
根据央行公布的数据,截至2011年底我国外汇储备已达到3.181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一。
然而,尽管我国经济在近十几年来持续繁荣,经历了一轮高速增长,但国际收支常年双顺差毕竟是国际收支严重失衡的表现,引发的问题不容小觑。
数据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国家统计局。
但与此同时,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导致我国国际收支严重失衡,引发了一系列问题。
首先,双顺差导致我国外汇储备大幅增加,外汇占款使得基础货币的投放量加大,尽管央行也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回笼资金,但流动性过剩仍然很严重,并导致了房地产过热、通货膨胀压力加大等问题。
其次,我国在过去一段很长的时间内都采取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而多年的双顺差使中国面临着极大的人民币升值压力,如果人民币大幅升值,不仅大量出口企业将倒闭,我国大量的外汇储备更是面临大幅缩水的危险。
最后,常年的双顺差使得外汇占款成为我国基础货币投放的主要渠道,货币政策独立性受到严峻的考验。
由此可见,如果我们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那么双顺差引起的一系列问题对我国经济的打击将是不可估量的。
二、双顺差产生的原因(一)国际原因全球化使得产品的生产产生了国际分工,而不同生产环节能够产生不同的价值增值。
在国际生产链中,中国更多处于加工环节,依靠劳动力和资源等要素的低成本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
我国国际收支现状分析
我国国际收支现状分析一、近几年我国国际收支状况:根据国家外汇局公布的数据显示,近几年来,我国国际收支状况一直呈现经常项目和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的特点。
2008年,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继续保持。
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2008年国际金融市场报告》指出,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4261亿美元,同比增长15%。
其中,按照国际收支统计口径计算,货物项目顺差3607亿美元,服务项目逆差118亿美元,收益项目顺差314亿美元,经常转移顺差458亿美元。
2008年,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190亿美元,同比下降74%。
其中,直接投资净流入943亿美元,证券投资净流入427亿美元,其它投资净流出1211亿美元。
进入2009年,经常项目顺差出现了近年来的首次下降,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国际收支交易活动总体上放缓,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直接投资等主要项目收支规模较2008年有所下降。
各国经济均受到较大打击且复苏缓慢,使得外需持续低迷、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价格同比下降、国内经济增长放缓,货物贸易出口和进口均在多年持续增长后出现下滑。
但是这并没有改变我国国内高储蓄率的情况,流动性过剩的因素依然存在,因此经常项目的顺差格局并没有根本改变。
同样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外的投资环境恶化,大量境内投资者对于境外投资的信心开始不足,使得资本流出开始缩减。
而由于我国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经济环境相对稳定,大量的境外投资者再次开始将投资目标转向中国。
使得资本和金融项目的顺差进一步拉大。
到了2010年,全球经济总体呈现复苏态势,但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影响下,国际金融市场出现较大波动。
我国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增长。
我国涉外经济总体趋于活跃,国际收支交易呈现恢复性增长,总体规模创历史新高,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95%,较2009年上升13个百分点,贸易、投资等主要项目交易量均较快增长。
然而在2011年,国内外环境复杂多变。
国际上,欧美债务危机不断发酵,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国内看,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经济增速温和回落,物价涨幅得到初步控制,经济增长的内生性进一步增强。
最新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
中国2005-2010年资本与金融项目差 额汇总表
•
单位:亿万元
• 从表中可以看出,我国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一直 呈现波动变化。且随着我国的经常项目顺差的扩 大,使得我国资本与金融项目顺差在总差额中占 的比例呈下降的趋势,至08年,我国的资本与金 融项目顺差仅占总顺差的4%。我国的资本与金融 账户的顺差中,金融项目的顺差占了绝大部分, 而金融账户的顺差主要是由直接投资的顺差引起 的。在07年则有了巨大幅度的增长,这主要是由 于外国对华投资的显著增加。 08年外资对华投资 仍保持了一个较高的水平,但增速明显减缓, 2009年到2010看增速明显加大。
结束语
谢谢大家聆听!!!
12
且随着我国的经常项目顺差的扩大使得我国资本与金融项目顺差在总差额中占的比例呈下降的趋势至08年我国的资本与金融项目顺差仅占总顺差的4
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
2005年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
• 2005 年,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对外贸易快速 增长,外商直接投资保持较大规模,国际收支继 续保持“双顺差” 。其中:
• 1:经常项目顺差明显扩大,经常项目顺差 1608 亿美元,比 2004 年增长134%。
• 2: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有所下降, 资本和金融 项目顺差 630亿美元,下降 43%。
• 3:国家外汇储备增加 2089 亿美元,达到8189亿 美元。
பைடு நூலகம்
• 从经常项目差额表中可以看出,我国在 2005-2009年持续维持经常项目顺差。 2005-2007年的增速明显。2005-2008总差
近十年来中国国际收支顺差的主要原因
(二)国际和国内条件对顺差的作用根本不同 日本贸易顺差的国际和国内条件与中国根本不同,既不存在严格 的技术管制,只赚取工缴费的加工贸易也比较少。经过贸易摩擦和日 元短期内大幅度升值的洗礼,日本的外贸仍旧逆势而上,保持长期顺 差。所以,相对而言,国内条件是日本外贸顺差的最重要原因。而中 国的情况根本不同,如果没有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严 格的技术出口管制措施,如果没有这么大比例的三资企业的加工贸易, 很难说中国的贸易顺差会不会存在,更不要谈长期持续的问题了。 与经济崛起时期的日本相比,中国外贸顺差持续的时间还很有限。 中国出现顺差的大多数年份中,顺差额并不高。英国、美国、德国在 经济崛起阶段都出现过持续很长时间的贸易顺差,世界第一出口大国 的德国贸易顺差持续的时间已经非常久远。与这些国家相比,中国贸 易顺差持续的年份并不算多。目前,中国外贸发展方式的转变还远未 完成,进口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压抑。 日本经常项目长期顺差,其中净出口额增长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日本短期内出口依赖型的经济结构不易改变。资本和金融项目却长期 保持高额逆差,没有出现和中国一样的双顺差问题,而且经常项目中 的收益项目也是占了经常项目的大头。这说明了中国与日本这样的发 达国家在在经济结构等方面上还存在差距,我国在产业结构上仍然需 要进一步优化升级。同时还需要优化外商直接投资的相关政策, 同时 积极实行“走出去”战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建立有弹性的 汇率制度,扭转目前的“双顺差”形势。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国的国际收支始终保持经 常项目顺差、资本与金融项目顺差的“双顺差”格局,总 顺差规模不断扩大。2000年~2006年,经常项目顺差从 205.19亿美元增加到2498.65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 顺差从19.22亿美元增加到100.36亿美元,国际收支总差 额则从224.41亿美元增加到2599.01亿美元。2007年上半 年国际收支继续保持“双顺差”格局,总顺差达到 2530.22亿美元。其中经常项目顺差1629亿美元,较上年 同期增长78%,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902亿美元,增长 132%。 国际收支的平衡与否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均衡发展有着 深远的影响,国际收支持续顺差表明我国综合实力和国际 竞争力不断增强,但是国际收支顺差过大也会对我国国民 经济运行产生不利影响,后者已经成为现阶段影响我国国 际收支平衡的主要矛盾。
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主要原因分析
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主要原因分析从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WTO)以来,我国开始出现国际收支失衡现象,到近几年,这种失衡现象益发严重,主要表现在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经常项目”与“资本与金融项目”连续“双顺差”,并且这种“双顺差”急剧增加,目前累计已达3万多亿美元,结果导致我国外汇储备空前增长,其总规模亦达3万多亿美元。
在美元不断贬值、人民币升值的趋势下,我国外汇储备损失的风险很大。
同时,仍在不断增长的“双顺差”也表明,中国长期施行的旨在鼓励外向型经济发展的一些政策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亟需作出调整和转变,否则将会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所以,我们应该采取必要措施,以便尽早尽快地解决我国国际收支严重失衡问题。
一、我国国际收支严重失衡的基本现状国际收支失衡是指国际收支的收入总额大于支出总额或支出总额大于收入总额的情况。
前者称为国际收支顺差,后者称为国际收支逆差。
无论是顺差或逆差,均是国际收支失去平衡的表现。
在2000年之前,我国国际收支基本不存在失衡现象,如1994-2001年,这8年间我国“经常项目”与“资本与金融项目”“双顺差”仅为1931.79亿美元,平均年顺差241.47亿美元,总体上看基本平衡。
但从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国际收支开始进入了失衡时期,2002-2006年这5年“双顺差”累计余额达到9341.94亿美元,年均净顺差1868.39亿美元,总收入明显大于总支出。
从2007年开始,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空前发展,变得十分严重,至2011年年底止,这5年间“双顺羞”累计高达2.16万亿美元,年均净顺差4326.40亿美元。
如果将以上两个时期(2002-2006年和2007—2013年)我国“双顺差”外汇相加,在加上或减去净误差与遗漏,这10年间我国国际收支累计顺差3.10万亿美元,年均净顺差3097.39亿美元。
由于国家没有其他渠道消化过多顺差美元,近1 0年中央银行(人民银行)只能被动收购绝大部分“双顺差”美元,结果导致国家外汇储备不断增长。
我国的国际收支分析
我国的国际收支分析我国的国际收支分析国际收支状况集中的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经济实力和对外经济活动状况。
因此,国际收支的好坏,直接影响一国国际经济地位的高低。
分析有关我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对于正确制定对外经济贸易政策和货币金融政策,保持国际收支的均衡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就对我国近十年的国际收支进行分析。
一、我国国际收支状况即使在2021年,国际金融危机,世界经济大衰退的背景下,我国面对严重外部的冲击和内部的结构调整的困难下,我国的对外经济仍然保持着平稳的状态,从表中可以看出,从2002年以来,我国的国际收支一直保持着“双顺差”的状况,即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均顺差,并且“双顺差”的趋势一直在扩大。
为了便于分析,列出了我国2002年~2021年的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见表1(数据来自:国家外汇管理局网)。
下面从项目这个角度具体对这几年的国际收支进行分析。
(一)、经常账户收支方面:这10年中,经常账户收支与货物贸易收支均处于顺差状态,从这里可以看出,经常项目的顺差与货物贸易的顺差有高度的相关性。
并且经常项目顺差规模由逐年增长趋于平稳。
根据我国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数据来看,2002年,我国经常项目顺差354亿美元,其中,货物贸易出口为3875亿美元,进口为3521亿美元。
2021年,经常项目顺差增加到了1324亿美元,出口也增加到了9039亿美元,进口增为7715亿美元。
到了2021年经常项目顺差则为4206亿美元,而出口和进口也分别增加为17462亿美元和13256亿美元。
但是到了2021年以后,经常项目顺差额较上年下降了35%,这是由于2021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所致。
2021年,我国经常项目顺差为2433亿美元,出口和进口分别是14842亿美元和12409亿美元。
到了2021年和2021年,顺差幅度有下降的趋势,但不是很大,趋于一个平稳状态。
货物贸易收支在这10年中,货物贸易一直处于顺差地位,并且2002年~2021年一直是在往上升。
浅析我国国际收支的“双顺差”格局
、
现状
其实 国际收支 “ 双顺差 ”的情况 在中 国 最近 的十几年里 并不少见 ,特别是从 2 0 0 1 年 至今 ,双顺差 的增加趋 势十分 明显 ,并且资 本 金融账户 的增加速度 要显然慢于经 常性账 户 。我 国面 临的 “ 持续 双顺差 ”既 与国际收 支结构理论 背道而驰 ,又是世界经 济发展史 上独有的现象。 去年 的第 四季度 ,我 国经常项 目继续呈 现顺差格局 ,不过 由于 欧美主权债 务危机的 发生 ,国际资本加强避 险,净流入 的跨境资 金套利 的意愿削弱 ,最 终资本和金 融项 目变 成净流出 2 9 0亿 美 元 。 而2 0 1 2 年一季度,中国国际收支经常项 目、资本和 金融项 目再度转 回 “ 双 顺差 ”局 面 ,扭转 了上一年 的第 四季度经常 项 目顺差 而资本项 目逆差的事实。 从统计 数据来看 ,今年 的一季 度,我 国 经常项 目的顺差为 2 服务贸易 的逆差为 1 8 2亿美元、经 常转移 的 顺差为 2 7亿美元、 收益的顺差为 l 8 5亿美元 。 在包含净 误差与遗漏 的情况下 ,资本和金 融 项 目的顺差为 4 9 9亿美元( 直接投 资净流入 为 4 4 1 亿美元) 。国际储备资产提升 7 4 6亿美元 , 若不 考虑非交 易价值 变动 的影 响,则外汇储 备 的资产增加 了 ? 4 8亿美元。 虽然 在随后 的二 季度 中,我国资本和 金 融项 目的逆差为 4 1 2亿美元 ,经常项 目的顺 差为 5 3 7亿美元,国际储备资产在不含非交 易价值变动影响 的情况下减少 了 l 1 8亿美元 , 似 乎暂时打破 了 “ 双顺差 ”的格局 ,但综 合 整个 上半年度 来看,我 国资本 和金融项 目仍 顺差 1 4 9亿美元 ,国际收支经常项 目仍顺差 7 7 2亿美元, 国际储备 资产仍提升 6 2 9亿美元, 这显然没有突破这样的格局 。 事实上 巨大 的贸易顺差 必然导致我 国外 汇 的大量储备 ,近几年我 国的外汇储备 总量 也 在不断地增 加 。我 国处理此次全球性 金融 危 机的难度也 伴随外汇储备 规模的进一 步扩 大而增强 。
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状况以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我国国际收支状况以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国际收支是衡量一国经济对外开放的主要工具,它记录了一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商品与服务以及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
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不仅影响本国国内的经济运行,也会影响一国的对外经济交往。
国际收支平衡,也称对外经济平衡,是宏观经济四大目标之一。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国内均衡和对外均衡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决定、相互影响的关系。
如果增长、就业和物价没有达到均衡状态,必然会反映到国际收支上来;如果国际收支很不平衡,就不可能真正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也就不可能真正扩大就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一、我国近年来国际收支状况我国近年来国际收支一直保持总顺差格局,但总顺差的幅度有一定波动。
主要表现在各个记账项目差额的波动,尤其以经常项目和资本和金融项目的变动最为突出。
自2005-2011年以来我国的国际收支一直保持双顺差,但顺差的规模有所减少。
2011年,我国经常项目顺差2017亿美元,同比下降15%,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2211亿美元,下降23%;国际收支总顺差4228亿美元,较2010年下降19%,低于2007-2010年年均顺差4686亿美元的规模。
2012年,国际收支平衡新格局初步形成。
我国国际收支从1999年以来的持续“双顺差”转为“经常项目顺差、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显示我国国际收支逐渐趋向自主调节、自我平衡。
但这与市场主体根据境内外利差、汇差等市场环境变化调整财务运作,由以往的“资产本币化、负债外币化”转向“资产外币化、负债本币化”的顺周期变化密切相关,国际收支自我平衡的基础还不牢固。
2013 年上半年,国际收支总顺差重新反弹。
经常项目顺差984亿美元,同比增长27%;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1187 亿美元,增长7.0倍;国际收支总顺差2171 亿美元,增长1.4 倍。
其中跨境资本流动出现较大波动。
2012 年底以来,在主要发达经济体相继加码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国内经济缓中企稳等因素共同作用下,我国跨境资金流入压力显著增加。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及解决方法
内容摘要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国际收支中的经常项目顺差和资本项目顺差现象。
双顺差是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经济快速融入的结果,反映了我国储蓄大于投资的结构性特点,产业结构高度化不足、国民收入分配失衡、消费需求不足是双顺差形成的根本原因。
国际收支活动描述了一种经济现象,反映了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全部对外往来的货币收付活动。
分析该双顺差的原因,并提出一些有效解决措施,更好地促进新时期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本文提供一个分析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理论框架,分析双顺差的成因、利弊以及相应的政策建议。
我国国际收支连年顺差,持续较大的双顺差格局已成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的一个突出特点。
关键词:经常项目;政策;解决措施AbstractOur country macroscopical economy is characterized by a significant deficit in the current account surplus and the capital account surplus phenomenon. Double surplus in our countr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ization is the rapid economic integration into the results, reflecting China's savings over investment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adjustmen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nsufficient national imbalance in the distribution of income, consumption demand is the fundamental reason for the forming of double surplus. International revenue and expenditure activities described a kind of economic phenomenon, reflecting a country in a certain period of time all external contacts monetary payment activities. Analysis of the double surplus and the reasons, and puts forward some effective measures to solve, to better promote the new era of China's national economy continuously healthy progress. This article provides an analysis of Chinese international payment surplus theory, analysis of the double surplu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nd corresponding policy suggestions. China's balance of international payments surplus in successive years, larger persistent pattern of double surplus has become the current economic operation in China: a prominent feature.Key words: often project; policy; solving measures目录一、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 (1)(一)我国国际收支主要状况 (1)(二)我国国际收支特点 (1)(三)我国国际收支的变化 (2)二、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主要原因 (5)(一)内需不足的情况长期得不到解决 (5)(二)收入增长缓慢 (6)(三)外资政策和投资环境 (6)(四)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存在 (6)(五)资本管制严 (7)三、国际收支“双顺差”的负面影响及解决方法 (7)(一)扩大内需,促进消费 (7)(二)完善我国的金融市场 (8)(三)完善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 (8)(四)鼓励企业海外投资 (9)(五)重视进出口 (9)结语 (10)参考文献 (11)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及解决方法一、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一)我国国际收支主要状况国际收支是我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与非居民之间的全部政治、经济、文化往来所产生的全部经济交易的货币记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季度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552亿美元摘自:宏观经济国家外汇管理局网站2013-04-25 16:14
第一季度经常项目盈余552亿美元;第一季度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1018亿美元。
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2013年一季度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初步数据。
2013年一季度,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552亿美元,其中,货物贸易顺差659亿美元,服务贸易逆差273亿美元,收益顺差185亿美元,经常转移逆差20亿美元。
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含净误差与遗漏,下同)1018亿美元,其中,直接投资净流入294亿美元。
国际储备资产增加1570亿美元(不含汇率、价格等非交易价值变动影响),其中,外汇储备资产增加1571亿美元,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减少1亿美元。
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1(初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