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收支持续顺差的原因及影响

合集下载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影响以及对策分析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影响以及对策分析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影响以及对策分析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和经济全球化的加速,我国的国际收支情况也日益引人关注。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国际收支出现了双顺差的情况,即经常账户与资本账户均呈现顺差状态。

这种双顺差的现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实力和优势,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成因、影响和对策三个方面来分析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情况。

一、成因1.外贸优势突出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之一,拥有雄厚的出口实力。

加之国际市场对中国商品的需求旺盛,出口量大大超出了进口量,造成了经常账户顺差。

2.外资大幅度流入由于我国经济制度的改革和外商投资政策的放开,大量外资涌向中国,形成了资本账户的顺差。

外资的流入不仅为我国带来了资金,也为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引进提供了机会。

3.汇率政策影响我国的汇率政策一直较为稳定,人民币汇率基本上控制在合理的水平,这也造成了资本账户的顺差,吸引了大量外资流入。

二、影响1.国内产业结构失衡长期以来,我国国际收支顺差主要依赖于传统的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

这种模式导致了国内产业结构的失衡,大量资源被浪费在低附加值的产业中,而高附加值的产业缺乏竞争力。

2.汇率波动风险虽然目前我国的汇率政策相对稳定,但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汇率波动的风险也在逐渐增大。

一旦汇率大幅波动,将给我国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3.金融安全风险资本账户的顺差也带来了一定的金融安全风险。

大量外资的流入可能会导致金融市场的过热,股市和楼市泡沫的膨胀,一旦发生金融风险,对我国的金融体系将是一场严峻的挑战。

三、对策分析为了解决国际收支双顺差所带来的问题和挑战,我国应采取以下几个对策:1.调整外贸结构应该调整外贸结构,减少对低附加值产品的依赖,加大对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力度。

还需要加强对外贸技术和品牌的引进,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2.加强汇率政策调控应该加强对汇率政策的调控,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

科学设置汇率浮动范围,适时进行干预,防止汇率的大幅波动。

国际收支顺差

国际收支顺差
完善结售汇制度
2.保持经常项目适度顺差,必须调整进出口结构,加大经常项目开放力度,完善结售汇制度。调整进出口结 构,主要是在重视出口的同时,要考虑适当增加进口。增加进口要注意优化进口结构。政府要鼓励企业引进适用 的技术设备,加大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加大石油和矿产等战略物资的进口;通过扩大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教育 和旅游及消费增长带动进口。
国际收支顺差
国家对外经济的收入总额大于支出总额的差额
01 意义
03 主要影响 05 策略
目录
02 弊端 04 不利表现 06 相关报道
基本信息
国际收支顺差亦称“国际收支盈余”。在一定时期内 (通常为一年),各个国家之间对外经济往来的收入总 额大于支出总额的差额,即为顺差。一般冠以“+”号。
意义
降低社会资源利用率
国际收支顺差2.国际收支顺差弱化了货币政策效应,降低了社会资源利用效率。
外汇流入随着国际收支顺差的增加而增多,在固定汇率和外汇结售汇制度下,中央银行要以人民币购买外汇, 货币的投放随着外汇流入的增多而递增。随着大量的人民币被动地投入到流通领域,中央银行的基础货币账户更 加受制于外汇的流入,不但削弱了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效应,还导致物价水平上升。
经常项目适当顺差,有利于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人民币不是国际货币时,出现国际贸易赤 字,不能通过多印人民币来弥补国际贸易赤字。因此,在国际收支有逆差、外汇储备又不足时,中国会缺乏足够 的外汇购买进口产品和支付到期的外国债务,影响国家信誉和经济发展。因此,经常项目有顺差,有利于我国外 汇市场和人民币汇率稳定,增强国际支付能力,促进经济发展。资本项目逐渐达到平衡,有利于扩大国内需求, 适当降低国民经济对外依存度。
意义
促进经济增长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以及解决办法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以及解决办法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以及解决办法一、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国际收支出现持续性的、显著规模的经常账户顺差与金融账户顺差并存局面。

这是我国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的体现,但不容否认,长时期的国际收支双顺差会给我国长时期的国际收支双顺差会给我国经济经济带来负面的影响,持续性国际收支顺差会加剧我国与国家收支逆差国的摩擦,增加我国外汇储备管理的难度,使我国经济增长过度依赖于国际市场需求。

由此可见,中国贸易顺差问题已经成为关乎中国经济大局的重要问题。

那么,影响中国对外贸易顺差的因素究竟有哪些?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中国如此巨额的贸易顺差?我们又将怎么去解决当前中国对外贸易顺差过大这一问题呢?本文对我国国际收支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分四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回顾和分析2000年-2009年我国国际收支状况;第二部分,剖析了近年来这种国际收支顺差的原因;第三部分,解释了这种国际收支的双顺差状况对我国造成的负面影响;第四部分,提出了缓解国际收支顺差的对策思路和建议。

二、文献综述随着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现象的持续不断扩大,国内外学者(赵玉平、邓立、王光伟等)对此开始关注和提出分析研究。

对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现状进行观察,并通过对国际收支平衡表和外汇储备进行数字分析,双顺差和外汇储备增加表明,中国不缺少购买外国投资品的外汇,而中国引进外资并没有用来购买外国进口产品,而是被换成人民币来购买本国产品。

杨柳勇(2002)指出,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国际收支状况不符合从发展观点来看的“正常形态”,即在人均收入较低水平的时候出现持续性的经常账户顺差甚至同时伴随金融账户顺差。

金融账户顺差显示出中国已经具有“新债权国”的某些特征。

该文认为中国国际收支结构出现了“超前性”,并对这种特征可能产生的国际影响进行了研究。

但是,该文对中国出现这种国际收支格局的原因未展开分析。

余永定(2006)提出一个分析中国双顺差问题的理论框架,并得到几点结论:第一, 中国并未利用外国储蓄(外国资源)用于国内投资,而中国作为资本输出国已经持续了十多年的时间。

双顺差的原因和影响

双顺差的原因和影响

导致国际收支双顺差主要原因原因之一:我国经济中储蓄大于消费的结构性失衡我国国内经济的主要特点之一是低消费、高储蓄,虽然近几年的物价水平上升,国内流动性过剩,但是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消费都不足带动过高的储蓄,而高储蓄带来的就是利率一直很低,降低了借贷成本,导致大量的投资,在国内的消费还没有投资那么旺盛的情况下,导致高投资形成的过剩的产能只能通过对外出口来释放,由此导致了不断扩大的贸易顺差,虽然最近几年顺差额有下降的趋势,但不是很明显。

原因之二:我国长期实施的出口导向政策改革开放以来,为解决资金、外汇短缺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我国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出口的优惠政策,发展沿海外向型经济,尤其是1994年人民币汇率的并轨改革更是有力地促进了出口。

1998年以后,应对亚洲金融危机以后出口乏力、内需不振的形势,国家调整了出口退税率,同时采取一系列措施鼓励扩大出口和利用外资;2001年底,我国加入世贸组织;2005年初,纺织品配额被取消。

这些有利于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的实施和体制环境的形成,都使得我国出口商品竞争优势得以进一步发挥,出口高速增长。

原因之三:国内长期实行的对外资的优惠政策鼓励外资进入的各种优惠政策使得国外资金可以通过合资和直接投资的方式进入中国。

外商直接投资的进入带来的外汇流入并不是以购买外国资本品的方式,即通过经常项目逆差的形式流出,而是这些外商将直接投资带来的外汇简单地卖给中国人民银行,然后用换来的人民币购买国内资本品,投资生产的产品进一步通过出口产生经常项目顺差,从而产生了“双顺差”的格局。

原因之四:国际间产业结构的转移通过分析十多年来的海关统计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在双边贸易中,我国顺差增加较大的市场主要是美国、欧盟和香港,而同一时期我国对亚洲地区却由顺差转变为逆差;第二,在商品结构上,我国顺差集中在工业制成品,尤其是轻纺和机电产品上,而同一时期初级产品进出口却由顺差变为逆差;第三,从经营主体看,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已经由逆差变为顺差;第四,从贸易方式看,加工贸易顺差远远大于一般贸易顺差。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原因与影响分析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原因与影响分析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原因与影响分析一、引言二、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定义与特点三、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原因分析四、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影响分析五、结论与建议【正文】二、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定义与特点“国际收支双顺差”是指我国外汇收入和外汇支出同时保持顺差的状态,即我国的贸易顺差和服务顺差同时存在。

从2005年到2020年,我国一直保持收支双顺差状态,且顺差金额逐年扩大,特别是在过去几年中,顺差规模已经达到惊人的数额。

三、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原因分析1、我国外贸出口的发展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将加速经济转型和发展作为战略任务之一,并且通过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不断开放国门、扩展经济活动和扩展贸易业务,使我国出现异常的贸易顺差。

同时,对国外市场需求的适应和对内部产业的发展也促进了我国贸易的发展。

2、服务行业发展的提升我国服务行业的提升也对我国双顺差的产生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随着其它国家对我国商品的需求与我国对其服务的需求的增加,服务行业日渐发达成为我国外贸顺差的新动能。

3、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人民币作为国际支付货币,使得人民币成为国际信用和支付结算的新标签,大幅度降低了我国的进口成本。

这也是我国保持外汇储备和国际结算顺差的重要原因之一。

4、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服务行业的提升我国投资升级与社会基础设施投资的增加,以及服务业的推进是双顺差的一个重要原因。

通过加大投资的力度,使我国积累了可观的外汇储备,而这也是我国保持双顺差的一个强劲动力。

5、外资资本进入与监管的加强外资资本进入对我国国际收支的平衡产生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增大外资投入的同时,也要求监管加强,才能使我国保持收支双顺差的动力。

四、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影响分析1、促进经济的稳健增长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情况,也反映了我国在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方面的重要地位。

在国际分工中,中国被定位为“世界工厂”,这一定位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稳健增长。

2、加强对金融安全的维护中国积累了可观的国际储备,可以加强对金融危机的应对能力,同时,有助于进一步改善国际收支的债务水平,也有助于提高我国金融政策的自主性。

国际收支顺差的原因以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国际收支顺差的原因以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一、国际收支顺差的原因以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一、国际收支失衡形成原因(一)国际环境因素1.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结构变化加剧了我国国际收支失衡。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纷纷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并走上市场经济轨道。

正是经济体制的开放,满足了发达国家资本的渴望,使得发达国家的资本输出,不再局限于发达国家之间,而主要面向市场广阔、劳动力资源丰富又廉价的发展中国家,并以资本输出带动制造业生产能力的输出。

在发达国家资本输出过程中,跨国公司引导了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的流向并主导全球资源的配置,直接带动了东亚各国包括我国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

在近年来的全球贸易和资本流动过程中,由于美国国内“低储蓄、高消费、高负债”,直接导致其贸易逆差持续扩大,而亚洲国家形成大量贸易盈余,从而改变了世界贸易差额结构,国际经济贸易出现了明显失衡:美国对欧盟、东亚两个区域的贸易由“一顺一逆”(对欧盟顺差、对东亚逆差)转变为“双逆差”,欧盟从“双顺差”变为“一顺一逆”(对美顺差、对东亚逆差),而东亚则持续“双顺差”运行格局,对欧美贸易顺差规模出现迅猛增长。

2.国际收支失衡是我国参与国际分工过程的必然现象。

在参与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生产力布局、国际产业分工过程中,我国优良的投资环境、大量廉价的熟练劳动力和广阔的市场凸现明显的比较优势,发达国家成熟的低端产业如加工制造业纷纷向我国转移,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我国成为世界加工制造中心,并由此带动了我国利用外资直接投资和外贸出口的迅速增长(见图1)。

另一方面,我国利用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过程中,对外经济政策取向是以实现资本积累为主,而资本输出是次要的。

因此,我国对外经济发展规律和基本国情决定了直接投资和外贸出口必然出现大量顺差,国际收支失衡是我国发展对外经济过程中的必然现象。

(二)国内因素1.内部有效需求不足是国际收支失衡的根本原因。

2001年一2006年我国国民经济实现了9%以上的平均增长速度,国家综合国力迅速提升。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影响以及对策分析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影响以及对策分析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影响以及对策分析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与外部世界的贸易和投资等经济往来的总和,它包括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两个部分。

而其中的双顺差则是指经常账户顺差和资本账户顺差同时存在的情况。

近年来,我国的国际收支一直表现出双顺差的现象,这一现象虽然在短期内给予了我国经济带来了一些好处,但从长期来看,双顺差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因此有必要对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影响以及对策进行深入分析。

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主要是由于我国经济结构和经济政策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经济结构方面,我国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产品出口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我国的资本市场较为发达,对外投资方便,吸引了大量外资流入。

在经济政策方面,我国实行了对外开放的政策,鼓励外商投资和扩大出口;我国政府通过各种手段来鼓励进口和使用外资,以实现国际收支的盈余。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导致了我国国际收支出现了双顺差的情况。

国际收支双顺差给我国经济带来了一些积极影响,但同时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

双顺差使得我国外汇储备不断增加,稳定了国际收支,增强了国际支付能力;双顺差也为我国提供了大量的资本和技术输入,促进了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但与此双顺差也导致了我国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过度依赖低成本优势,长期以来未能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容易受到国际市场变化的影响而陷入被动地位,也给我国的外部环境带来了不确定性。

为了应对国际收支双顺差带来的问题,我国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

应该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加快科技创新与转型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和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减少对国际市场的依赖。

需要通过改革开放,促进投资和外贸平衡发展,扩大进口,增加对外投资,降低国际收支的盈余,避免外汇储备过多积累。

还需要通过货币政策、金融政策等手段,防范和化解国际收支不平衡带来的金融风险。

国际收支双顺差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既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影响以及对策分析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影响以及对策分析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影响以及对策分析国际收支双顺差是指一个国家在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中,同时实现了经常账户顺差和资本账户顺差。

我国长期以来一直保持着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情况,这意味着我国在国际经济活动中,取得了大量的外汇储备,这对于我国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国际收支双顺差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和问题,需要我们深入分析其成因和影响,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

一、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1.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是国际收支双顺差的重要成因之一。

由于中国劳动力成本较低,生产成本相对较低,加之中国的劳动力资源丰富,使得中国制造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价格竞争力,大量产品出口带来了巨额外汇收入,从而形成了经常账户顺差。

2.外商直接投资增加另一个导致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是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的逐步开放,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选择在中国设立生产基地或进行投资,这些外国企业带来的直接投资成为了我国资本账户顺差的重要来源。

3.贸易顺差与投资收益的结合我国既有较大规模的贸易顺差,又有大量的对外投资,在海外投资中得到了丰厚的回报。

这种贸易顺差与投资收益的结合,使得我国的资本账户顺差大幅增加,导致国际收支形成双顺差。

1.外汇储备的增加国际收支双顺差意味着我国会持续获得大量的外汇收入,这就会导致我国的外汇储备增加。

外汇储备的增加可以提高我国的国际支付能力,并且可以用于维护我国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2.加剧国际收支不平衡国际收支双顺差也可能会加剧国际收支不平衡。

一方面,国际收支双顺差可能会导致我国的货币过度升值,影响出口竞争力,加剧经常账户顺差。

资本账户顺差也可能会带来国际投资的不稳定,加剧资本的流动性风险和市场波动,对我国经济的稳定带来不利影响。

3.国际收支失衡可能引发金融危机如果国际收支失衡持续恶化,可能会引发金融危机。

尤其是资本账户顺差可能带来的外汇市场波动,可能引发汇率风险和资本流动性风险,从而引发金融危机,对我国的金融体系和经济造成重大威胁。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影响以及对策分析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影响以及对策分析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影响以及对策分析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是指我国国际收支实际状况出现了同时贸易顺差和服务账户逆差的现象。

自9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也随之产生。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主要成因包括外贸层面的原因、金融及投资层面的原因以及消费购买力层面的原因。

外贸层面的原因主要是我国出口历史上长期处于不利地位,1994年以来贸易顺差一直保持减少态势,比如受中国地区国家货币贬值影响,美国、欧盟和日本大量进口,使我国出口面临很大压力,而缺乏有效的出口增加措施,导致贸易收支存有差额,存在双顺差现象。

金融及投资层面的原因是经济危机等导致的投资和外汇流动性减少,影响到了资金的流动性,而随着投资投资者的增加,我国人民币汇率也因此变得容易外流,导致服务收支出现了负值,造成双顺差现象。

消费购买力层面的原因是我国人民对对外投资的渴望,尤其是对外国货物的购买力强大,把消费销售的货币转移到外国,使得我国的服务收支产生了大量逆差,成为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主要原因。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影响不仅表现在财政赤字的增多,还会加剧我国外汇储备的流失,对实现经济稳定步伐和进一步发展都有不利影响。

为了解决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我们应该采取以下举措:一是积极引进外资,建立一批有竞争力的外商投资项目,促进外资流入;二是加强出口促进,加大出口扶贫补贴,极力吸引外国投资者购买我国产品和服务;三是提高对内需,加强对内外人员的教育培训,改善消费结构,促进消费结构改革;四是有效监管奉行有利于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政策;五是及时应对汇率波动,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汇率波动,以降低汇率变动对我国国际贸易收支造成的不利影响。

综上所述,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是由外贸层面、金融投资层面、消费购买力层面的多种原因所造成的,其影响有时会造成我国经济的稳定性受到影响,因此,我们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如积极引进外资,加强出口促进,提高对内需,有效监管奉行政策以及及时应对汇率波动,共同努力克服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问题,实现经济稳步发展和实现经济稳定目标。

我国进出口长期顺差的原因、影响

我国进出口长期顺差的原因、影响

我国进出口长期顺差的原因、影响我国进出口长期顺差是指我国出口商品和服务的总价值长期高于进口商品和服务的总价值。

这种顺差状态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市场需求。

但是,这种顺差状态也会带来一系列的经济和政治影响。

一、原因1. 投资和生产成本低中国是一个劳动力富余和资源相对贫乏的发展中国家,因此劳动力和生产成本相对较低。

这使得中国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价格具有竞争力,使中国企业可以大量出口产品和服务来获取更多的外汇。

2. 外需拉动由于国内市场需求不足,出口成为了中国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国外需求持续增长,特别是48个前苏联国家的贸易,这些需求的增长对中国的出口产生了很大的拉动作用。

3. 政府政策的支持政府提高出口退税率、增加外商投资、降低企业税负、简化出口退税手续等一系列政策利好,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和支持,从而带动了出口的快速增长。

二、影响1. 促进经济增长出口的增长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增长,增加了国民收入和政府税收,推动了国内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

2. 扩大用工和增加就业出口的增长带动了一大批民营企业的崛起,以及许多外国企业的进入,从而大量增加了就业机会,缓解了就业压力。

3. 改善国际收支出口创汇增加了我国外汇储备,可以用于购买进口商品、偿还外债、对外援助等,同时使我国对外支付能力得到加强,有助于改善国际收支状况。

4. 形成不平衡的现状长期的出口顺差也暴露出我国经济存在的问题。

出口依赖过度会使我国经济变得单一和不平衡,而且出口多来自中低端产品,不利于我国技术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

5. 引发贸易摩擦出口过度容易引起国际贸易摩擦,如美国频繁对我国实施贸易制裁和保护主义措施,影响了中美贸易关系的发展。

三、结论明确造成我国长期进出口顺差的原因对我们理解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我们应该注意顺差带来的负面影响,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推动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分析我国目前国际收支巨额顺差的原因

分析我国目前国际收支巨额顺差的原因

1.分析我国目前国际收支巨额顺差的原因全球经济失衡是全球生产力布局变化和国际金融体系变化的反映。

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是国际国内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具体来说,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有以下几点:.1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内部原因。

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内部原因有以下几点:(1)国内的高储蓄率和低投资率引起国际收支顺差;(2)国内金融市场的低效率引起国际收支顺差;(3)外贸竞争优势的增强引起国际收支顺差;(4)长期实施的出口鼓励政策引起国际收支顺差;(5)长期实施的出口引资政策和外资政策的扭曲引起国际收支顺差。

2. 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外部原因。

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外部原因有以下几点:(1)人民币升值压力引起国际收支顺差;(2)国际产业结构的转移引起国际收支顺差;(3)国际投机资本引起国际收支顺差。

1.国内储蓄高于国内投资导致的内部失衡。

2.我国长期实施的出口鼓励政策。

3.国内金融市场和外资政策的扭曲。

4.国际间产业结构的转移。

5.国内宏观调控的力度逐渐加大。

6.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压力不减。

7.为了引入战略投资者而引入股权资本。

8.全球过剩流动性的输入。

1、我国长期实施的出口鼓励政策。

论文大全。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为了解决资金、外汇短缺的问题,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出口的优惠政策,发展沿海外向经济。

2、国内金融市场的低效率。

由于教育、医疗、住房等成本不断提高和社会保障的缺口,加之金融体系不发达,我国居民和企业都被迫过度储蓄,而资本市场的落后使得储蓄无法通过其它渠道转化为国内投资。

3、外资政策的扭曲。

我国各省、市引进外资过程中存在严重的过度投资与重复建设,以长江三角地区为例,其产业结构趋同率高达70%,不但是资源的严重浪费,而且对我国经济结构的健康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4、国际间产业结构的转移和全球经济金融不平衡迅猛发展。

原来亚洲设在其他几个经济体的加工出口产业已经大量转移到我国,同时主要发达国家长期保持“低储蓄、高消费、高负债”,导致其贸易逆差和新兴市场经济体出现较大的贸易顺差,后者再通过输出资本弥补了发达国家国内储蓄不足,这种格局可能还将持续。

国际收支双顺差原因影响和解决措施

国际收支双顺差原因影响和解决措施
国际收支失衡的主要类型
1、周期性不平衡,由于国际间各国所处的阶段不同而造 成的不平衡。经济周期一般包括四个阶段,危机——萧 条——复苏——繁荣。当一国处于繁荣阶段,而贸易伙伴 国处于衰退阶段,易造成本国的贸易收支赤字。
2、结构性不平衡,由于国际市场对本国的出口和进口的 需求条件发生变化,本国贸易结构无法进行调整所导致的 国际收支不平衡。
9
(二)消极影响 1、不利于我国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结
构调整
2 、会形成银行流动性过剩,增加银行体系 的脆弱性,增加通货膨胀的压力。
10
3、过大的国际收支顺差使得我国经济的发 展对外部经济的依赖性加大,国内经济得 发展更多的依靠扩大出口和投资扩张的拉 动,一但外部环境发生剧烈变化,就会对 我国经济产生巨大影响 。
不断增长,充足的外汇储备提高了我国的 对外清偿能力。 2、较高的清偿能力提高了我国的国际信誉, 使得我国在国际市场进行融资的时候,可 以以较低的成本获取到各类贷款
8
3、直接扩大了我国的货币供给,缓解了通 货紧缩的压力
4、巨额的外汇储配为我国应对金融风险提 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发 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3、货币性不平衡,由于一国的价格水平、成本、汇率、 利率等货币性因素而造成的国际收支不平衡。
4、收入性不平衡,由于一国国民收入相对快速增长,导 致进口增长超过出口增长而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
1
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现状
通常来说,一个经济相对健康稳定的国家 的国际收支,是通过两大账户的互补,达 到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我国的国际收支 自90年代初开始,就连续多年出现经常账 户,资本和金融账户双顺差的状况.
2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现状及趋势
国际收支双顺差是指一国国际收支中经常项目与不 包括官方储备的资本和金融项目同时出现外汇收入 大于外汇支出的盈余状态。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分析_现状_原因及影响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分析_现状_原因及影响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分析———现状、原因及影响唐建伟研究员中国国际收支失衡是最近几年大家所共同关注的一个问题。

正是国际收支双顺差所引起的外汇储备的过快增长,导致我国目前一段时间货币政策的主要任务是对冲银行体系过多的流动性。

因此,分析当前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现状、发展趋势、背后的原因及可能的影响,对于理解我国当前的宏观调控政策的选择及调控方向都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现状及趋势 国际收支双顺差是一国国际收支中经常项目与不包括官方储备的资本和金融项目同时出现外汇收入大于外汇支出的盈余状态。

从国际收支账户定义关系看,如果不考虑“误差和遗漏”,双顺差实现的两个账户盈余之和等于外汇储备增加。

中国国际收支过去十几年除个别年份外持续出现双顺差,尤其是近年双顺差增长规模呈不断扩大趋势。

图1数据显示,20世纪90年代以来,除1993年以外,我国经常项目始终保持顺差并呈逐渐上升趋势。

1990—2006年经常项目累计实现顺差6525129亿美元,年均顺差39516亿美元,而其中2006年 资料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图1 中国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平衡 资料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图2 2000年以来中国外汇储备余额与增量全年实现经常项目贸易顺差为1780亿美元,是近17年来平均值的4倍还多。

而资本和金融账户除1998年因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而出现小额逆差外,其他年份也一直保持顺差。

1990—2005年累计实现顺差4515127亿美元,年均顺差301亿美元,其中2004年资本项目下实现110616亿美元顺差,创历史新高。

而2005年629164亿美元的顺差较2004年虽有大幅下降,但也还是达到15年平均值的两倍以上。

伴随国际收支双顺差发展,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开始出现较快增长。

尤其是2000年以来外汇储备增长表现出加速趋势,外汇储备增量逐年递增,到2006年年底我国外汇储备已经超过10000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其中2006年全年新增外汇储备2473亿美元,也创下年度外汇储备增幅的历史新高(见图2)。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影响以及对策分析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影响以及对策分析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影响以及对策分析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指的是我国在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方面出现的出口大于进口和资本净流入的情况。

这种局面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在世界舞台上的经济实力和竞争能力。

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和影响也需要我们深入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外贸竞争优势:我国拥有庞大的人口红利和丰富的资源,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使得我国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备竞争优势,从而促使出口增加。

2. 强劲的内需市场: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经济体之一,市场规模庞大,内需市场强劲,为企业提供了稳定的订单和动力。

3. 政府政策支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出口和吸引外资的政策,如税收优惠、海外经济合作区等,为企业提供了便利条件。

4. 外资流入增加:我国的经济发展和政府政策吸引了大量外资的流入,外资的增加也带动了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形成。

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带动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双顺差意味着我国的出口和资本流入增加,可以带动国内生产和投资活动,促进经济增长。

2. 改善就业形势:出口的增加也意味着出口企业的生产和就业增加,可以减缓就业压力,改善就业形势。

3. 加强国家外汇储备:国际收支双顺差意味着外汇收入增加,可以增加国家的外汇储备,提高国家的经济抵御风险的能力。

4. 影响货币汇率:国际收支双顺差也会对货币汇率产生一定的影响,可能会导致本币升值,给出口企业带来一定的困难。

针对国际收支双顺差的现状,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对策:1. 加强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减少对低附加值产品的依赖,从而提高国际市场的份额。

2. 改善外贸结构:加大对中高端技术产品的研发和出口力度,减少对原材料和低端产品的依赖。

3. 优化投资环境:改善企业投资环境和法治环境,吸引更多外商直接投资,推动资本流入的增加。

4. 加大对内需市场的发展力度:增加居民收入,促进消费升级,推动国内市场的繁荣,减少对出口的依赖。

中国国际收支持续顺差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中国国际收支持续顺差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1994年1月1日我国实行了人民币官方汇率与调剂市场汇率的并轨,此后,除1998年外,我国持续的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问题就受到普遍关注。

2006年2月,中国外汇储备达到8536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全球外汇储备第一大国。

时隔8个月,2006年10月,中国外汇储备一举跨过万亿美元大关。

2007年我国顺差达到2622亿美元,外汇储备1.5898万亿美元。

如此“辉煌的成绩”,似乎说明着我国经济发展情况良好、前景一片光明,而事实上并非如此乐观,大量的国际收支双顺差对我国经济的造成了诸多的不良影响:它意味着大量实际资源的输出,会削弱央行对货币供应量的主导权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等。

鉴于此,本文将分析双顺差产生的原因,并针对其产生的原因提出调整双顺差的对策建议。

1我国国际收支持续顺差的原因国际产业的分工理论说明产业在某个国家发展到成熟期后,都会引起产业外流。

从20世纪70、80年代开始,美欧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亚洲国家,造就了亚洲的新型工业化国家。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又开始转向我国,与我国丰富低廉的劳动力相结合。

这是我国出口大量增加的原因。

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进口却没有随着国民收入提高而大量增加。

1.1有效需求不足我国进口增长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

近年来我国和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进口增长率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趋势,如2005年我国对欧盟、美国的进口增长率仅为5%和9.1%,远远低于2004年的28.8%和31.9%。

而2006年由于我国所进口的飞机、集成电路等欧美发达国家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金额增长较快(较2005年分别增长了71.5%和30.4%),因此我国和欧盟、美国之间的进口增长率2006年呈现回升趋势,但仍低于2004年水平。

而同期我国和其他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进口增长率仍然保持下降趋势。

我国进口增长率大幅下降深层次的根源在于有效需求不足。

一方面,有效需求不足容易导致产能过剩,中国国际收支持续顺差的原因及对策分析苏志炯(河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石家庄050091)摘要:自1994年汇率并轨以来,我国持续的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由双顺差引起的外汇储备节节攀升也倍受瞩目。

浅谈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现状及成因

浅谈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现状及成因

浅谈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现状及成因引言国际收支是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之间经济往来的核心指标之一,它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外贸状况和经济实力。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近年来持续保持着国际收支双顺差的状态,即出口商品和服务的收入超过进口商品和服务的支出。

然而,这个双顺差的现状是如何产生的?本文将浅谈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现状及成因。

现状中国的国际收支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保持着双顺差的状态。

根据中国统计局的数据,2019年中国的国际收支顺差达到了4212亿美元,这是自2006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此外,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的国际收支一直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这是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的有力证明。

成因1. 外贸出口的竞争力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和出口大国之一,具备了较强的制造和生产能力。

中国的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同时拥有庞大的劳动力资源,这使得中国的制造业在全球市场上具有竞争力。

此外,中国的出口商品质量也在不断提高,满足了国际市场对优质产品的需求。

2. 政府政策的支持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对外贸易的发展,通过一系列政策来支持出口行业的发展。

例如,政府提供了税收减免、财政支持、外贸补贴等措施,以降低出口企业的成本,并鼓励企业扩大海外市场。

这些政策的实施为中国出口创造了有利的环境,促进了国际收支的顺差。

3. 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中国吸引了大量的外商直接投资(FDI),这为中国的经济增长和出口提供了动力。

外商直接投资不仅带来了资本和技术的引进,也帮助中国企业融入全球价值链。

随着中国市场的不断扩大和开放,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不断增加,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的国际收支顺差。

4. 货币政策的管理中国的货币政策对于国际收支也有一定的影响。

中国央行通过管理人民币汇率来调控国际收支的平衡。

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国央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稳定人民币汇率,包括加强外汇市场管控、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等。

这有助于维护中国的出口竞争力,并保持国际收支的顺差。

结论中国的国际收支双顺差在近年来的维持与多个因素密切相关。

中国国际收支持续顺差的原因及影响

中国国际收支持续顺差的原因及影响

中国国际收支持续顺差的原因及影响20世纪90年代以来,除1998年外,中国始终保持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的“双顺差”格局,经常项目顺差与资本、金融项目同时保持顺差。

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双顺差规模出现增加趋势。

双顺差虽然给我国对内对外经济提供了一定的保障,但也埋藏了很多潜在风险与损失。

下面,我将简单地对这一问题的成因和解决途径进行分析。

一成因一、特征和变化趋势双顺差的特征。

从表1可以看出,除个别年份外,中国的国际收支出现了持续的双顺差格局。

进一步观察,1994 - 1997 年这段时间资本与金融账户盈余较大,而经常帐户盈余较小。

1998 - 2000 年之间,由于东亚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的资本与金融帐户盈余较小,甚至在1998 年出现了资本净流出(表1粗体数据),而经常账户盈余相对较大。

2001 年以后,经常账户与资本账户盈余双双大幅增长,两者的相对重要性呈现交错状态。

2004年开始,两个账户各自交替出现大幅增长。

其中,从2005至2008年,经常账户保持较大盈余,远高于资本金融账户。

经常账户下,2006年较2005年增长57.5%,2007年较2006年增长46.8%,2008年又比2007年增长了14.6%。

至2009年,资本金融账户反超经常账户3000余亿美元。

因此,即使在双顺差的大格局下,两个账户双顺差的相对重要性也存在阶段性的差异。

表1 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1996 – 2009年,单位:亿美元)然后来具体看一下货物和服务贸易顺差与外商直接投资差额之间的变化趋势。

同样,两个子项目也都呈现出持续顺差(盈余) 状态(如表2) 。

进一步观察,2003 年之前,无论是贸易和服务项目,还是外商直接投资项目,年度顺差波动幅度不是太大,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如图1)。

而04 年之后,外商直接投资差额从549 亿美元调升至791 亿美元,并于07年、08年份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经常项目72. 4297. 2293. 2156.7205.2174. 1354. 2458. 8686. 61608.22532.73718.34261.12971资本与金融项目399.7299.6-63.276.419.2347.8322.9527.31106.6629.666.6 735.1189.66016年增至1300亿美元之上的高位,然后由于经济危机影响,在2009年回落至与2006年持平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国际收支持续顺差的原因及影响
20世纪90年代以来,除1998年外,中国始终保持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的“双顺差”格局,经常项目顺差与资本、金融项目同时保持顺差。

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双顺差规模出现增加趋势。

双顺差虽然给我国对内对外经济提供了一定的保障,但也埋藏了很多潜在风险与损失。

下面,我将简单地对这一问题的成因和解决途径进行分析。

一成因
一、特征和变化趋势
双顺差的特征。

从表1可以看出,除个别年份外,中国的国际收支出现了持续的双顺差格局。

进一步观察,1994 - 1997 年这段时间资本与金融账户盈余较大,而经常帐户盈余较小。

1998 - 2000 年之间,由于东亚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的资本与金融帐户盈余较小,甚至在1998 年出现了资本净流出(表1粗体数据),而经常账户盈余相对较大。

2001 年以后,经常账户与资本账户盈余双双大幅增长,两者的相对重要性呈现交错状态。

2004年开始,两个账户各自交替出现大幅增长。

其中,从2005至2008年,经常账户保持较大盈余,远高于资本金融账户。

经常账户下,2006年较2005年增长57.5%,2007年较2006年增长46.8%,2008年又比2007年增长了14.6%。

至2009年,资本金融账户反超经常账户3000余亿美元。

因此,即使在双顺差的大格局下,两个账户双顺差的相对重要性也存在阶段性的差
异。

表1 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1996 – 2009年,单位:亿美元)
然后来具体看一下货物和服务贸易顺差与外商直接投资差额之间的变化趋势。

同样,两个子项目也都呈现出持续顺差(盈余) 状态(如表2) 。

进一步观察,2003 年之前,无论是贸易和服务项目,还是外商直接投资项目,年度顺差波动幅度不是太大,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如图1)。

而04 年之后,外商直接投资差额从549 亿美元调升至791 亿美元,并于07年、08
年增至1300亿美元之上的高位,然后由于经济危机影响,在2009年回落至与2006年持平状态。

相对而言,货物和服务贸易顺差增长幅度更是惊人,2004 年这一项目下的年度顺差还仅仅493 亿美元,而2005 年顺差直接跃升至1248 亿美元,2006 年有将近翻了一番,达到2089 亿美元,所需指出的是,这一变化是在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明确形成和汇率连续小幅度升值的条件下发生的。

2007、2008更是保持3000多亿美元,2009年回落至2000多亿美元。

表2 中国货物和服务贸易顺差与外商直接投资差额(1997 - 2009 ,单
位:亿美元)
图1 货物和服务贸易差额与外商直接投资差额
01000
2000
3000
4000
199719992001200320
052007
2009
年份
二、双顺差的成因
1、一国居民储蓄和投资之间的差额形成该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的余额。

如果一国储蓄率相对国内投资率较高,国内的剩余储蓄就要通过经常账目顺差的方式,把商品与劳务输出去。

由于我国居民的传统思想和社会保障和福利体系的不完善,我国始终保持较高的居民储蓄率。

同时,过度的储蓄挤占了消费,使得内需不足。

消费、投资、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而消费已经成为了一个较大弱项,无力带动经济发展。

这使得拉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就集中于出口,因此,经常项目中出口的规模大大增加,从而加大顺差。

所以说居民的高储蓄使得国际收支经常项目保持了顺差。

2、从外商直接投资来看国际收支顺差
由于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大大小与外商在我国的直接投资的规模,所以在此项目下,我国一直是资本的净流入国,两者之间的巨大差额(如表2和图1)就形成了资本项目的顺差。

这说明我国投资方面在实施“引进来”战略的同时却没有很好地“走出去”。

且一直以来,我国以官方投资为主,对民间投资产生“挤出效应”,而官方投资容易滋生腐败,效率较低。

另外,近年来,人民币升值压力逐渐上升,较高的升值预期刺激了国际资本向我国的流动,导致大规模的投机性资本通过各种途径流入我国,扩大了国际收支双顺差。

三、双顺差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持续高额“双顺差”及随之产生高额外汇储备是柄“双刃剑”:一方
面,有利于促进国内经济和就业的增长、防范和化解国际金融风险,提升中国的国际政治和经济地位;另一方面,极有可能催生中国经济的泡沫,延缓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加重中国经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度,导致国内经济发展失衡,增加人民币升值压力和贸易摩擦。

(二)解决途径
国际收支双顺差应当被辩证地看做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它可以增加外汇储备,提高我国抵抗国际经济风险的能力,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保障。

另一方面,双顺差状况也存在不容忽视的弊端,比如加剧通货膨胀,导致国际贸易摩擦,以及国际投机性资本对我国经济的冲击等等。

所以,我们应当从政策上对双顺差现象予以调控。

一、调整吸收利用外资的政策,并促进国内资本“走出去”
1、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注重引资的效益而不是数量,将优惠政策从过剩领域转出投向“更需要”的地方,以充分实现其效率;同时要坚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做到节约和开放并重。

2、在坚持传统优势项目吸引外资的同时,扩大第三产业对外资的开放,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同时完善相应法律制度,改善投资环境,同时避免盲目引资投入。

3、加大对外直接投资,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是平衡经常项目顺差的策略之一。

二、改革对外贸易政策,加大进口力度
1、积极引导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
掌握出口产品的自主知识产权,创立名优品牌,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

2、充分发挥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的竞争优势,同时大力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贸易,提供相关的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

3、适度降低部分产品的进口关税,并改善进口环境,为企业进口提供便利,促进进口。

三、实现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避免人民币长期单向浮动
虽然我国从2005年开始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但长期的盯住美元政策使得我国仍然处于固定汇率制度下,如前所述在固定的汇率制度下,内外均衡易发生“米德冲突”,而且由于人民币长期单向浮动,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很强,这样不仅减少了企业持外汇的动机而且使套利资本大量源源不断流入中国,虽然这种套利资本是保持外汇市场活跃的不可或缺的一分子,但过多的套利资本则会影响国内经济的稳定。

因此实现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能过促使套利资本保持在一个适度的状态。

综上所述,我认为,我国所出现的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局面是我国生产力快速发展与落后制度不匹配从而使其互相牵制的结果,从这一点来说,完善金融体制改革就是要通过对外汇市场以及资本市场的改革减少微观层面上双缺口的存在,从而减少国家对外资的依赖,平衡国际收支。

参考文献:
【1】贺力平.中国国际收支平衡的长期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中国外汇,2007
【2】裴长洪.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收支平衡的概念创新.中国外汇2007
【3】唐宜红国际收支顺差和人民币升值问题分析[J].理论前沿2003(19)
【4】郭树青促进内外经济均衡维护国际收支平衡——开放经济下的内外均衡与国际收支平衡[J].中国外汇2007(1)
卢锋.《中国的双顺差:日本经验及失衡调整》、《国际经济评论》第9-10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