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五 章 国际收支理论

合集下载

第五章 国际收支的调节PPT课件

第五章 国际收支的调节PPT课件

3 融资与调整相结合
支出变更型 政策
需求调节 政策
支出转换型 政策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汇率政策 税收政策 财政补贴 直接管制
财政收入政策 财政支出政策 公债政策
调整存款准备率 贴现政策 公开市场政策
关税政策 优惠税收政策
外汇管制 外贸管制
财政政策
逆差:采取紧缩的财政政策 顺差:采取扩张的财政政策
紧缩的财政政策
国际收支失衡的基本原因
2、货币性不平衡
• 是指一国货币价值变动所引起的国内物价水平变化, 从而使该国物价水平与其他国家物价发生相对变动, 由此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
通货膨胀
P出口 P进口
国际收支逆差
通货紧缩
P出口 P进口
国际收支顺差
国际收支失衡的基本原因
3、结构性不平衡
• 是指一国生产结构不能适应国际分工或国际需求结 构等国际经济结构的变化而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
第三节 国际收支调节理论
贸易政策
目的:实行“奖出限入”的保护性贸易政策
补贴
出口退税
出 口
优惠利率
中国 海关 总署
高关税 进 配额 口
技术壁垒
外汇管制
外汇管制亦称外汇管理,是一国政府为了平衡 国际收支和稳定汇率,由货币当局对外汇的买 卖、外汇汇率、外汇资产以及外汇资金的收入 与应用的各个方面实行行政干预与管制。
目的:增收节支,改善国际收支 特点:迅速见效
减少政府开支 增税
市场需求下降 投资下降
国民收入
进口 收支改善
货币政策
逆差: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 顺差:采取扩张的货币政策
紧缩的货币政策
提高法定存款储备率 提高再贴现率 中央银行卖出政府债券

国际收支理论

国际收支理论

0人民币
880人民币 950人民币
经常项目
弹性计算:ηx=0.1/0.25=0.4,ηm=0.05/0.25=0.2 情况二:贬值不对经常项目产生影响($1=¥10) 本国出口 115 8人民币
−7美元
−70人民币
92美元
920人民币
本国进口
经常项目
18.4
5美元
92美元
0美元
920人民币
0人民币
弹性计算:ηx=0.15/0.25=0.6,ηm=0.08/0.25=0.32 情况三:贬值导致经常项目顺差($1=¥10) 本国出口 本国进口 经常项目 弹性计算:η =0.25/0.25=1,η =0.2/0.25=0.8 125 16 8人民币 5美元 100美元 80美元 20美元 1000人民币 800人民币 200人民币

收入机制


信用本位下固定汇率制度的自动调 节机制

相对价格机制
本国国际收支出现逆差,通过国内外商品价格
的相对调整来实现国际收支的调整 将会带来国内的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周期性 变化,这意味汇率的稳定是以牺牲国内经济目 标(物价稳定、充分就业)为代价
信用本位下浮动汇率制度的自动调 节机制
M-L条件的推导(以外币表示的国际 收支)
dB d [(1 S ) PX x PM m] 1 1 dx dm 2 PX x PX PM dS dS S dS dS S

1 S dx SP M m S dm P x ( 1 ) 2 X S x dS PX x m dS 1 SPM m P x ( 1 m ) x 2 X S PX x

利率机制

通过本国利率的自动变化引发国内外利差的方向性改变,由资本 与金融项目(不含储备项目)收支的改变来实现国际收支的平衡 当本国国际收支出现赤字时,外汇储备下降,国内货币供应量相 应地减少,利率上升,国内投资支出减少; 在货币供应量减少时,公众为了恢复现金余额水平,也会直接减 少国内消费和投资。 伴随着投资和消费的缩减,国民收入随之下降,导致进口需求下 降,假定出口不变,本国国际收支逆差得以逐渐消除。

国际收支理论课件

国际收支理论课件
只有在进出口商品供给价格弹性足够大而需求价格弹 性绝对值大于1时,调低本币汇率才可能削减逆差,促进 国际收支平衡。反之,则加剧国际收支恶化。而当进出 口的需求价格弹性等于1时,调低本币汇率则无助于国际 收支的调整。
国际收支理论课件
出口品 本币价 (CNY)
汇率
USD/CNY
出口品 外币价 (USD)
对资源闲置和就业不充分的国家应采取货
币贬值以增加出口收入和控制吸收,反之,则应
实行紧缩财政货币政策和货币贬值相结合方法实
现增收减支。
国际收支理论课件
3、货币贬值有助于改善国际收支,但改善 的程度则要看货币贬值所带来的资源效应、贸易 条件效应、现金余额效应、收入分配效应以及货 币幻觉效应的方向和变化程度而定。
国际收支理论课件
二、基本观点 1、国际收支差额是一国国民收入与国民
吸收不均衡的结果。因此,调节国际收支差 额的办法是针对国内就业和资源利用的不同 情况,采取改变收入或吸收的措施加以调节 。
国际收支理论课件
2、面对逆差,调节措施主要包括支出转移政 策或支出减少政策。但对不同国家而言,采用哪 一政策或以哪一政策为主,要视其国内资源与就 业情况而定。
二、前提假设
1、只考虑汇率变化对进出口商品的影响; 2、贸易商品的供给具有完全弹性; 3、不考虑劳务输出入和资本流动,国际收支等于贸
易收支; 4、收入水平不变,进出口商品的需求就是这些商品
及其替代品的价格水平的函数。
国际收支理论课件
三、基本观点
货币贬值具有促进出口,抑制进口,改善贸易收支 功能,但功能效果如何取决进出口商品的供求弹性。
口数量并不会发生明显变化。但经过一段时间后,这一状
况开始发生改变,进口量逐渐减少,出口量逐渐增加,先

国际收支平衡理论课件

国际收支平衡理论课件

吸收分析法
总结词
吸收分析法主要关注国内总吸收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通过调整国内经济活动 来改善国际收支状况。
详细描述
吸收分析法认为,国际收支问题本质上是经济问题,而非货币问题。通过增加国 内投资和消费,提高国民收入和总吸收,可以扩大出口和减少进口,进而改善国 际收支。
货币分析法
总结词
货币分析法强调货币供求关系在国际收支中的作用,主张通过调节货币供应和需求来维持国际收支平 衡。
国际收支平衡理论课 件
• 国际收支平衡理论概述 • 国际收支平衡理论的主要内容 • 国际收支平衡的调节机制
01
国际收支平衡理论概述
定义与概念
定义
国际收支平衡理论是研究一个国家在 一定时期内所有居民与外国居民之间 进行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性记录和 总结的理论。
概念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记录一国居民与外 国居民之间的经济交易的系统性报表, 包括经常账户、资本账户和金融账户等。
产生与发展
产生
国际收支平衡理论产生于18世纪,随 着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的不断发展, 学者们开始关注国家之间的经济交易 和相互影响。
发展
国际收支平衡理论经历了多个发展阶 段,包括重商主义、古典学派、金本 位制、弹性分析法、吸收分析法和货 币分析法等。
理论框架与特点
理论框架
国际收支平衡理论包括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和货币银行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框架,涉及国家经济政策、汇率 制度、国际市场等多个方面。
财政政策的优点在于其针对性强,可以直接 对特定领域或行业进行调节。然而,财政政 策也有其局限性,例如其对政府财政状况的
影响以及其对长期经济增长的影响。
直接管制
直接管制是指政府通过直接干预进出口贸易、资本流动等手 段来调节国际收支的政策手段。例如,政府可以限制某些商 品的进口或出口,或者限制资本流动,从而影响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理论总结

国际收支理论总结

国际收支理论总结1.物价—铸币流动机制物价—铸币流动机制是以货币数量论为基础的,即MV=PQ,式中M为一个国家的货币供给量;V为货币流通速度;P为一般物价水平;Q为实物产量。

在金本位制下,当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黄金外流、货币供应量减少,国内物价下跌,而物价的下跌会使本国商品的出口竞争力增强,这有利于刺激出口,抑制进口,从而使国际收支得到改善,黄金外流减少,直至国际收支平衡,国内货币供给和物价水平达到新的均衡,黄金外流停止。

当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顺差时,黄金流入,货币供应量增加,国内物价上升,本国商品的出口竞争力减弱,这会抑制出口,刺激进口,于是国际收支顺差开始减少,黄金内流减少,直至国际收支平衡,国内货币供给和物价水平达到新的均衡,黄金内流停止。

评价:物价—铸币流动机制关于国际收支自动平衡的理论,否定了重商主义者认为只有维持贸易顺差,才能保持财富积累的观点,也消除了各国关于贸易逆差会导致黄金永久外流的恐惧。

缺陷:1.该理论只适用于金本位制,一旦离开了金本位制或各国不遵守金本位制下的规则,则在国际收支出现逆差后,黄金不会自动回流;2.该理论没有考虑进出口商品的弹性问题,而是默认进出口商品有充分弹性,这是不现实的;3.该机制是以自由贸易为前提的,而贸易保护主义经常性的存在,该理论就无法得到有效的发挥。

2.弹性分析法(Elasticities Approach)弹性分析法主要研究收入不变的情况下汇率变动对一国国际收支调整的作用。

它的基本精神是:汇率变动通过国内外产品之间,以及本国生产的贸易品与非贸易品之间的相对价格变动,影响一国进出口供给和需求,从而作用于国际收支。

马歇尔—勒纳条件:一国的贸易收支可以表示为:TB=X×P x−M×(eP m)由该式可以看出,贸易收支差额TB的变化均取决于e、X、M的变动幅度对比:如果出口数量上升加进口数量下降的幅度大于汇率值的上升,那么一国货币的贬值将导致贸易收支的改善;如果出口数量上升加进口数量下降的幅度小于汇率值的上升,那么一国货币的贬值将会恶化贸易收支状况。

第五章国际收支调节与国际收支管理理论

第五章国际收支调节与国际收支管理理论
• 货币性不平衡(monetary disequilibrium)是指一 定汇率下国内货币成本与一般物价上升而引起出 口货物价格相对高昂、进口货物价格相对便宜, 从而导致的国际收支失衡;
• 结构性不平衡(structural disequilibrium)是指 国内经济、产业结构不能适应世界市场的变化面 发生的国际收支失衡。
第五章国际收支调节与 国际收支管理来自论2020/12/11
第五章国际收支调节与国际收支管理 理论
第二章 国际收支的调节
1
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含义
2
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和影响
3
国际收支的调节机制
4
国际收支的调节理论
第五章国际收支调节与国际收支管理 理论
学习目标:
掌握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含义; 了解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状况; 熟悉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和影响; 熟悉国际收支的调节机制,以及调节手段; 了解国际收支的调节理论
直接管制 第五章国际收外支贸调节管与国制际收支管理
理论
第四节 国际收支的调节理论
一、弹性分析理论
二、吸收分析理论 三、货币分析理论
仅考虑外部均衡
四、内外部均衡冲突与协调理论
第五章国际收支调节与国际收支管理 理论
一、弹性分析理论
• 产生背景:针对汇率战,提出本币贬值未 必能够改善国际收支
• 研究内容:
补偿性交易
△指一国为弥补 或调解自主性交 易出现的差额而 进行的交易 △具有事后性、 集中性和被动性
第五章国际收支调节与国际收支管理 理论
三、国际收支状况
• 国际收支状况:顺差、逆差、平衡
• 国际收支差额与国际收支平衡表差额的差别?
–前者是指特定账户上的借方数和贷方数是不相等的,当 贷方数>借方数,为顺差,反之逆差。

第五章国际收支理论与学说第一节弹性论一马歇尔-勒讷条件

第五章国际收支理论与学说第一节弹性论一马歇尔-勒讷条件
Y=C+I+G+X-M 亚历山大把(C+I+G)定义为 吸收(A),把(X-M)用贸易差额 (B)表示,就得到吸收论的表达式:
Y =A + B

B=Y-A
与吸收论类似的一种分析国际收支的思路 是“双缺口模型”:
在封闭经济条件下,不单独考虑政府因素,宏
=C+S
(2)
等式(2)-(1):
I-S=0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则有
I-S+X-M =0

S-I=X-M
(3)
等式(3)表示储蓄投资缺口(S - I )必 然等于外汇收支缺口(X- M)。换言之, 一国的超额储蓄造成的超额供应可以通过 等量的出口净额得到消化,反之,一国的 储蓄不足形成的超额需求则可凭借进口净 额得到维持。
弹性分析法示例
假定: 本币贬值10%;
进出口价格均以本币计值;
EM表示进口需求的价格弹性; Ex表示出口需求的价格弹性。
例1 EM + Ex = 0.5 + 0.5 = 1
相对价格 进口 +10% 出口 0 合计
数量变动 差额 -5% 支出5% 5% 收入5%
0
结果:贸易收支不变
例2 Em + Ex = 0.6 + 0.5 = 1.1
近年来中国的贸易收支的持续顺差和美国 的贸易收支的持续逆差似乎可以用这个模 型予以解释。
美国的国内储蓄率与投资率
24.0%
22.0%
20.0%
18.0%
16.0%
14.0%
12.0% 1973
1978
1983
1988
国内储蓄率
1993
1998
国内投资率
2003
第四节 货币论

国际收支概论

国际收支概论

国际收支概论在当今全球化的经济格局中,国际收支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就像是一个国家经济与世界经济交流互动的“账本”,记录着各种经济往来的明细。

那么,究竟什么是国际收支呢?简单来说,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居民与非居民之间所进行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

这些经济交易涵盖了商品和服务的进出口、资本的流入和流出、以及金融资产的买卖等诸多方面。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反映国际收支状况的重要工具。

它就像一个详细的分类账本,按照特定的项目和账户,对各种经济交易进行分类和记录。

主要包括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两大主要部分,有时还会有一个误差与遗漏账户。

经常账户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反映了一个国家与世界其他国家之间实际资源的转移,包括货物和服务贸易、收益以及经常转移。

货物贸易很好理解,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进出口商品。

比如,我国向其他国家出口的服装、电子产品,以及从国外进口的汽车、石油等。

服务贸易则包括旅游、运输、金融服务等。

当一个国家的出口大于进口时,就会在经常账户中形成顺差;反之,如果进口大于出口,则会出现逆差。

资本和金融账户则主要记录了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资本流动情况。

资本账户相对较小,主要包括资本转移等。

金融账户则更为重要,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等。

直接投资就是一国的企业在另一国设立企业或者收购股权等。

证券投资则是买卖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

这些资本的流动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金融稳定有着重要的影响。

误差与遗漏账户是为了平衡国际收支平衡表而设立的。

由于在统计和记录过程中难免会存在误差和遗漏,这个账户就是用来调整这些偏差的。

国际收支的状况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有着深远的影响。

如果一个国家长期处于国际收支顺差状态,意味着该国在国际经济交往中获取了较多的资源和财富。

这可能会带来一些好处,比如增加外汇储备、增强本国货币的稳定性。

但顺差过大也可能带来一些问题,比如可能会引发贸易摩擦,其他国家可能会对该国的出口产品采取限制措施。

第五章 国际收支

第五章 国际收支
•21
(四)错误与遗漏项目(errors & omissions)
国际收支平衡表专门设置的平衡项目 设置原因
隐瞒交易导致原始资料失真 技术困难造成交易记录不完全 各子项目分别统计,口径难以一致
功能
使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借贷双方实现平衡 根据前三个项目的汇总结果,以相同数字记入 会计账户的相反方向
初次收入:机构单位因其对生产所做贡献或向 其他机构单位提供金融资产和出租自然资源而 获得的回报 雇员报酬:包括工资、薪金和其他报酬 投资收益:包括股息、准公司收益提取、再投 资收益和利息 二次收入:经常转移 政府经常转移:包括政府间经济和军事援助、 战争赔款、捐款等 私人经常转移:包括工人汇款、年金、赠与等
•7
我国的《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办法》第三 条规定:中国居民,是指
(1)在中国境内居留一年以上的自然人,外国及香港、澳 门、台湾地区在境内的留学生、就医人员、外国驻华使 馆领馆外籍工作人员及其家属除外 (2)中国短期出国人员(在境外居留时间不满一年)、在 境外留学人员、就医人员及中国驻外使馆工作人员及家 属 (3)在中国境内依法成立的企业事业法人(含外商投资企 业及外资金融机构)及境外法人的驻华机构(不含国际 组织驻华机构、外国驻华使馆领馆) (4)中国国家机关(含中国驻外使馆领馆)、团体、部队
•13
BPM6 贷 一、经常账户 1. 货物和服务 2. 初次收入 3. 二次收入 二、资本账户 1. 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取得/ 处置总额 2. 资本转移 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差额 借
BPM5 贷 借 一、经常账户 1. 货物和服务 2. 收入 3. 经常转移 二、资本和金融账户 (一)资本账户 1. 非生产/非金融资产 的取得/处置总额 2. 资本转移

国际金融理论与实务习题答案孟昊第五章国际收支

国际金融理论与实务习题答案孟昊第五章国际收支

第五章国际收支一、填空题1、我们把________通称为狭义的国际收支。

狭义的国际收支概念不包括无外汇收支的国际经济交易。

广义的国际收支概念不再以支付为基础,而是以________为基础。

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是的________国际收支概念。

2、国际收支是以统计表的形式呈现出一国(地区)在一年、一个季度或一个月的对外货币收支的综合状况过程的记录,是________概念。

3、国际收支平衡表就是将国际收支按特定________和________原则编辑出来的报表。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一种特殊的账户,通过对它的分析可以了解一国国际经济交往的概况。

4、一国的国际收支是否平衡,关键是看________所产生的借贷金额是否相等。

5、世界各国为改变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状况采取的各种各样的政策和措施,归纳起来有: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直接管制以及国际经济合作。

二、不定项选择题1、最早的国际收支概念是指( )。

A.广义国际收支B.狭义国际收支C.贸易收支D.外汇收支2、判定一项交易是否属于国际收支范围的依据是( )。

A.国籍B.地理位置C.民族D.经济利益中心3、为使国际收支的借贷数额相等而人为设立的抵消账户是( )。

A.经常账户B.错误和遗漏账户C.官方储备账户D.资本和金融账户4、根据国际交易性质和内容的不同,国际收支账户所记录的交易项目可分为( )。

A.经常账户B.错误和遗漏账户C.资本和金融账户D.官方储备账户5、经常账户的内容包括( )。

A.经常转移B.货物C.服务D.收入6、自主性交易亦称“事前交易”,自主性交易的内容,实际上就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

A.经常项目B.资本项目C.错误和遗漏账户D.官方储备账户7、以减少财政支出、提高税率、再贴现率和法定存款准备率等方法来对国际收支赤字进行调整的政策是( )。

A.外汇缓冲政策B.直接管制C.财政和货币政策D.汇率政策8、国际收支出现顺差时应采取的调节政策有( )。

第五章国际收支调节与国际收支管理理论

第五章国际收支调节与国际收支管理理论
– 只强调利率的影响,忽视汇率、国际经济传导 等因素的影响
谢 谢!

树立质量法制观念、提高全员质量意 识。20.11.2020.11.20Friday, November 20, 2020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07:05:0607:05:0607:0511/20/2020 7:05:06 AM
第一节 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含义
一、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含义
☆会计意义上是平衡的 ☆经济意义上不平衡是常态 ☆理论上,国际收支不平衡是指自主 性交易的不平衡。
二、国际经济交易分类
按交易发生的 动机或目的
自主性交易
△指完全由于 经济目的而自 主进行的交易 △具有事前性 、自发性和分 散性
补偿性交易
△指一国为弥补 或调解自主性交 易出现的差额而 进行的交易 △具有事后性、 集中性和被动性
74,404,098 38,959,100 27,734,856 418,956,199
4,155,147 414,801,052
86,071,263 21,997,437 306,732,352
1,929,000 0
借方 742,763,476 712,090,128 628,294,638
83,795,490 28,323,961
• 主要局限性
– 局部均衡分析受到广泛质疑,无限供给弹性、 仅研究贸易差额等假设脱离实际
– 实证分析表明,本币贬值改善国际收支的效应 还会受到J曲线效应、贸易条件等其他因素的 制约
J曲线效应
J曲线效应(时滞效应)
一国货币贬值后最初会使国际收支进一步恶化,经 过一段时间后,才会改善贸易收支。
逆差
二、吸收分析理论

国际收支理论

国际收支理论

国际收支理论
国际收支理论是国际金融的重要基础理论之一。

它起源于15至16世纪的重商主义时期。

20世纪30-40年代后,国际收支弹性理论、乘数理论、吸收理论、货币理论等相关理论相继出现在经济界。

这些理论的产生,各有其历史背景,为各国的均衡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其中最重要的是国际收支自动调节理论、弹性分析理论和吸收分析理论。

Ib经济学国际收支调节理论是国际金融理论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是各国政府分析国际收支失衡原因、及时调整政策以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促进世界经济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国际收支调节理论的发展和国际收支调节理论的发展可分为五个阶段:早期重商主义和古典学派的研究;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时期(以下简称过渡时期)的研究;弹性20世纪3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的理论、吸收理论和货币理论;70年代后的国际收支危机理论;内外均衡理论? 国际收支理论主要产生于二战后的金本位制时期和固定汇率制时期。

在汇率不变、汇率变动有限、汇率自由浮动的条件下,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和调节机制是截然不同的。

各种国际收支理论从不同的经济环境和前提出发,提出了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和调整方法,对当今多元化的国际社会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5第五章 国际收支理论-杨虎锋

5第五章 国际收支理论-杨虎锋

贬值的收入再分配效应(价格P) 贬值的收入再分配效应(价格P)
货币贬值引发物价上涨; 货币贬值引发物价上涨; 物价上涨先于工资上涨; 物价上涨先于工资上涨; 会使得收入工资收入者向利润收入者; 会使得收入工资收入者向利润收入者; 而利润收入者的边际消费倾向低于工资收入者的 边际消费倾向,从而降低总支出, 边际消费倾向,从而降低总支出,改善贸易收支
马歇尔—勒纳条件 马歇尔 勒纳条件 >1, Dx + Dm >1,货币贬值将改善贸易收支 <1, Dx + Dm <1,货币贬值将使贸易收支恶化 =1, Dx + Dm =1,货币贬值不影响贸易收支
对国际收支说的质疑 汇率的变化会对本国一般价格水平产生影响, 汇率的变化会对本国一般价格水平产生影响, 本币贬值, 本币贬值,进口原材料价格上升 供给弹性并非无穷大; 供给弹性并非无穷大; 货币贬值改变贸易收支状况有一定的滞后。 货币贬值改变贸易收支状况有一定的滞后。 J
完全无弹性E 完全无弹性E = 0
P 供给 价格上升
8 6
需求量不变 100 Q
无限弹性的供给E 无限弹性的供给E = ∞
P
6
供给
Q
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 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
Dm=进口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率/ Dm=进口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率/进口商品价格变动率 进口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率
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
根据绝对购买力平价有: 根据绝对购买力平价有: P=EP* 则kEP*Y=R+D 对上式进行全微分,得到各变量的变化率的关系: 对上式进行全微分,得到各变量的变化率的关系:
ˆ ˆ ˆ ˆ ˆ E + P* + Y = R + D

第五章国际收支理论与学说

第五章国际收支理论与学说


易品之间的相对价格

国 际



一国进出口的供

给和需求数量
(三)弹性论的主要内容

1.货币贬值取得成功的条件——满足“马歇尔—勒
讷条件(Marshall—Lerner Condition)”
只有当出口需求价格弹性的绝对值与进口需求价格弹 性的绝对值之和大于1,本币贬值才能改善一国的贸易收 支。
我们再看第二种情况: Em + Ex = 0.6 + 0.5 = 1.1。 结果:贸易收支改善
我们再看第二种情况: Em + Ex = 0.4 + 0.5 = 0.9。 结果:贸易收支恶化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对马歇尔—勒纳条件作进一
步的说明。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假定中国为本国,美国为
外国,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从 USD1=CNY7贬值到USD1=
第二节 贸易乘数论
贸易乘数论(trade multiplier approach,又译 为乘数分析法)是又凯恩斯学派的罗伊 ·福布斯 · 哈罗德(Roy Forbes Harrod)、劳埃德 ·梅茨勒 (Lloyd Metzler)、 和弗里茨 ·马克卢普(Fritz Machlup)等人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提出。同弹性 论一样,贸易乘数论关注的也是贸易收支,并借凯 恩斯的“投资乘数”概念,来分析一些因素的变化 对国民收入的影响以及国民收入的变化对贸易收支 的影响。
日本(出口国) 1台彩电=12500J¥
1$=125J¥
美国(进口国)
10台彩电
800 公斤大米
外汇收入: 1000$
日本(出口国)1台彩电=12500J¥
10台彩电

国际收支理论

国际收支理论

2、弹性论的假定条件 1. 假定贸易商品的供给价格弹性几乎为无穷大; 2. 假定没有资本流动,国际收支等于贸易收支; 3. 假定其他条件(如收入、偏好等)不变,只探讨汇率变化对贸易 收支的影响。 推导过程见国际金融附录
x m 1
3 马歇尔-------勒纳条件
马歇尔-------勒纳条件是指:货币贬值后,只有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和进口商品的需求 弹性之和大于1,贸易收支才能改善。即: 1
三、国际收支乘数论 在20世纪30和40年代,以哈罗德(R.F.Harrod)、劳埃德· 梅茨勒 (Laoyd Metzler)、弗里茨· 马克鲁普(Fritz Machlup)等为代表的经 济学家运用凯恩斯经济学的理论揭示了国际收支的收入调节机制, 以此形成了国际收支的乘数论(Multiplier Approach)。 (一)假定条件 1. 假定非充分就业,供给具有完全弹性,进出口的变动与收入的变 动不会改变价格水平。 2. 不考虑国际资本流动,贸易差额就是国际收支差额。 3. 假定汇率、价格、工资、利率等变量保持不变,只考虑国际收支 的收入调节机制。
x m
不同弹性条件下贬值对收入(美元)的影响
出口的 国内单 价 人民币 贬值前 贬值情 况一 贬值情 况二 7 汇价 出口的 美元单 价 1 出口数量 出口的 美元收 入 10000 10000 价格变动 出口 率(%) 数量 变动 率 ---
1:7
7
1:8
10%
在短期内,贬值之后有可能使贸易收支首先恶化。过一段时间以 后,待出口供给(这是主要的)和进口需求作了相应的调整后,贸 易收支才慢慢开始改善。出口供给的调整时间,一般被认为需要半 年到一年的时间。整个过程用曲线描述出来,成字母J型,被称为J 曲线效应。

第5章 国际收支

第5章  国际收支

注意:

官方外交使节、驻外军事人员等是所驻国的非居民;
跨国公司的母公司和子公司分别是所在国居民。 国际性机构是任何国家的非居民。(如联合国、国际货币基 金组织等)
居民和公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公民是一个法律概念, 而居民则是一个经济概念。
8
中国居民是指:
在中国境内居留1年以上的自然人。
包括国定资产所有权的转移;与固定资产收买或放弃 相联系或以其为条件的资产转移;债务人不索取任何回报 而取消的债务。

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收购与出售
包括:不是由生产创造出来的有形资产(如自然资源、 土地);无形资产所有权的买卖引起的收支,如专利、版 权等
17
(2)金融帐户
直接投资: 包括直接在国外建立企业;购买国外企业一定比例股 票;投资利润再投资 证券投资 股本证券投资(如股票)和债务证券投资(如中长期 债券、货币市场工具和衍生金融工具) 其他投资(如贷款、存款、租赁、预付款等)
39
经常帐户差额
经常项目差额(CA) =经常项目贷方之和-经常项目借方之和
当贷方总值大于借方总值时,经常项目顺差:


经常帐户顺差表示本国在外国的资产或债权有净额增 加,

当贷方总值小于借方总值时,为经常项目逆差。

逆差则表示本国在外国的资产减少或同时负债增加。
40
经常帐户差额反映出本国在外国资产或负 债的增减额。
23
例:出口一笔价值50万美元的商品
借:美元存款50万 贷:货物(出口)50万
24
贷方(+)
经常帐户
货物 服务 收入 经常转移
借方(-)
经常账户支出
进口 进口 支出 支出

国际收支理论

国际收支理论

金融考试高频考点--国际收支理论一、弹性分析法(马歇尔-勒纳)1.假设:①没有资本转移,国际收支就是贸易收支;②假定利率、国民收入等其他条件不变,只考虑汇率变化对进出口商品的影响;③供给具有完全弹性2.内容:一国通过本币贬值能否改善国际收支,关键在于该国的进出口需求价格弹性之和是否大于1。

如果Ex+Em>1,则国际收支得到改善。

3.局限性:①是一种局部的均衡分析,只考虑汇率变动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②是一种静态分析,实际上,弹性调节的实际过程要收到J曲线效应的限制(贬值对进出口影响有时滞);③假设完全弹性,不符合实际,不能从根本解决国际收支问题。

二、乘数分析法1.假设与弹性分析法一致2.内容:自主性支出的变动通过乘数效应引起国民收入的成倍变动,进而影响进口支出的变动,影响进口支出的变动取决于一国边际进口倾向、进出口需求收入弹性和一国开放程度的大小。

乘数法政策含义:①一国可以通过需求管理政策来调整国际收支。

当国际收支逆差,可以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使国民收入减少,以减少进口支出,从而改善国际收支状况。

②本币汇率贬值的效果不仅取决于进出口价格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而且也受到两国进口乘数的影响局限性:该理论没将货币和价格因素的作用考虑在内,也忽略了资本流动所产生的影响。

三、吸收分析法(米德)国际收支调节的吸收论认为,国际收支的顺差和逆差等于国民收入减去总支出(总吸收),即NX=X-M=Y-(C+I+G),是建立在凯恩斯宏观经济学基础上,采用的是一般均衡分析法。

是一种通过内部均衡达到外部均衡的国际收支调节理论。

四、货币分析法(把资本账户考虑进来)内容:一国的国际收支不平衡是由国内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失调引起的,同时,国际收支不平衡也会直接引起国内货币供给量的变动。

所以货币分析法强调货币政策的运用,只要保证货币供给的增加与国民收入的实际增长相一致,就可以保持国际收支的平衡和稳定。

结论:①国际收支是一种货币现象②国际收支逆差实际上就是一国国内的名义货币供应量超过了名义货币需求量③国际收支调整实际上反映的是实际货币余额的过程。

第五章国际收支()36页PPT

第五章国际收支()36页PPT
1.贸易差额即货物的进出口差额 TB=X-M =出口-进口
传统上通常以贸易余额来反映一国国际收支 状况,主要是因为: ①贸易收支占一国国际收支很大比例; ②易于收集,能较快获得数据; ③反映一国产品国际竞争力、产业结构及 自我创汇能力。
第二节 购买力平价理论
2.经常项目差额(经常项目平衡值)(CA) =经常项目贷方之和-经常项目借方之和 =货物与服务贸易余额+收益帐户余额+经
国际收支 逆差
黄金 输出
货币供应 量减少
国内 购买力平价理论
• 2)纸币本位制下的自发调节 –汇率调节机制
国际收支 逆差
国际收支 逆差改善
本币贬值
出口产品相对价格下降 进口产品相对价格上升
出口增加 进口减少
图1-2-3 国际收支的汇率调节机制
第二节 购买力平价理论
第二节 购买力平价理论
§5.3 国际收支平衡及失衡
本节内容:
5.3.1国际收支的平衡及失衡 5.3.2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影响
第二节 购买力平价理论
5.3.1国际收支的平衡与失衡
1.国际收支平衡的含义 • 帐面平衡与真实平衡:
–从会计意义上,帐面总是平衡的。 • 主动平衡与被动平衡:
–需把全部交易分为自主性交易和弥 补性交易。
2010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3054 亿美元,较上年有所上升,资本和金融项目顺 差2260亿美元。
第二节 购买力平价理论
那么什么是国际收支?什么是经 常项目?什么是资本与金融项目? 什么叫双顺差?国际是收支与经 济、企业的发展以及个人切身利 益有什么关系?我国的国际收支 如何?等等.这些都是本章所要阐 述的内容.
二国际收支的调节第政二节策购买力平价理论
• 1.宏观经济政策:

第五章-国际收支

第五章-国际收支
,可偿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也可用它来兑换
外汇进行国际支付
由于一国储备资产的增减变动对一国货币政策和汇率
政策影响很大,所以很多国家将其单独列出,叫做“
储备账户”或“平衡账户”
•21
(四)错误与遗漏项目(errors &
omissions)
国际收支平衡表专门设置的平衡项目
设置原因
隐瞒交易导致原始资料失真
资本转移包括:




固定资产所有权的资产转移
同固定资产收买/放弃相联系的或以之为条件的资产转移
债权人不索取任何回报而取消的债务
移民转移、投资捐赠
资本转移使交易一方或双方的资产存量相应变化,而不
影响可支配收入
经常转移包括:资本转移之外的所有转移
按实施转移的主体分为政府单方面转移和个人单方面转
(1)俄国商人向A国汽车公司购进价值120万美元的汽车,
付款方式是从俄国银行提出美元存款支付货款。
(2)A国公司向日本购买93万美元的纺织品,用纽约银行的
美元支票付款。
(3)英国政府在A国资本市场出售为期二十年的20万美元公
债。
(4)A国政府向巴基斯坦提供27万美元的谷物援助。
(5)A国人在意大利旅游,花费了3万美元的费用。
•8
2、经济交易的含义
交换:一方提供一项经济价值,以换取另一方
具有对应经济价值的项目;是一种互惠交易或
有偿交易;货物和服务的购买、资产购置、雇
员报酬、股息等属于交换性质的经济交易
转移:一方提供一项经济价值,而没有收取具
有对应经济价值的项目;是一种非互惠交易或
无偿交易;税、债务减免、捐赠、各类个人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 服务。服务又称无形贸易(Invisible Trade),主要 包括以下几个项目:
• 运输。即货运、客运、港口、仓储、邮电、租金等费 用的收入和支出,通称贸易从属费用。
• 旅游。指旅游者在外国旅游时,获得货物和服务所支 付的费用,如食宿、交通运输和娱乐费用等。
• 其他各项服务。包括运输和旅游项目下没有包括的国 际服务交易,如通讯服务、保险服务、金融服务、建 筑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个人服务、文化和娱乐 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等。
经常转移必须排除以下三项所有权转移:(1)固定资产 所有权的转移。(2)与固定资产的收买或放弃相联系的, 或以其为条件的资产转移。(3)债权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索取任何回报 而取消的债务。
上述三个子项目差额的总和就是经常项目差额。正号为 顺差,负号为逆差。经常项目顺差是一国外汇收入的主 要来源。
(二) 资本和金融项目
国际收支平衡表所包括的内容比较广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把这些内容分 为经常项目(Current Account)、资本和金融项目(Capital and Financial Account)及错误与遗漏项目(Errors and Omissions)三大类,每类又有它的 特定细目(Sub-accounts)。
国际收支与国际借贷二者的主要区别如下:
(1) 国际借贷表示一个国家在一定日期对外债权债务的综合情 况;而国际收支则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通常为一年)对 外货币收支情况。 (2) 国际借贷着重计算一个国家在某一日 期以前所有对外债权债务冲抵后的余额,表示的是一个存量; 而国际收支着重计算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对外货币收付的 发生额,表示的是一个流量。 (3) 国际借贷包括范围较小, 它只包括能形成债权债务的那些经济交易的价值,不含无偿 转移的价值;而国际收支则包括一切经济交易的价值,既包 括商品、劳务和资本输出输入,同时也包括国际援助、赠与、 战争赔款等无偿转移价值。
(一) 经常项目
经常项目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项目,它反映一国在一定 时期内真实的外汇收支状况。经常项目包括货物和服务(Goods & Services)、收益(Income)和经常转移(Current Transfers)三部分。
1. 货物和服务
• (1) 货物。货物包括一般商品、用于加工的货物、货物修理、各种运输工 具在港口购买的货物以及非货币黄金的输出入。它是国际收支中一个最重 要的项目,进口记入借方,出口记入贷方。
贸 易 余 额 (Trade Balance) 或 净 出 口 (Net
Export),记为TB,即: TB X M
二、开放经济下的国民收入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以一国领土为标准,指的是在一 定时期内,在一国境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与服务的 市场价值;国民生产总值(GNP) ,指的是在一定时期内 一国居民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
(二) 经常项目与投资和储蓄
CA Y A
已知用支出法计算的国民收入恒等式,用收入法计算的
国民收入恒等式为:
Y C S T
将两个恒等式整理在一起,得到: X M S I T G
即:
CA (S I ) (T G)
第二节 国际收支和国际收支平衡表
一、国际收支产生的原因
国际借贷是产生国际收支的直接原因。国际间的债权 债务关系的总和称为国际借贷。国际债权债务关系须 在一定时期内结清。
IMF根据广义的国际收支概念,对国际收支下了定义。这个定义 的含义是,国际收支是一种一定时期的统计报告,用以反映:(1) 一个经济体同世界其他经济之间的商品、劳务收益(指商品进出 口、运输、保险、旅游等劳务)以及投资收益等国际经济交易; (2)这个经济体对世界上其他经济体的债权债务(指国际间资本流 动所产生的债权债务以及由于各种原因而造成的官方储备资产增 减);(3)不偿还的转移和各种对应分录,这些分录是会计用来平 衡上述尚未相互抵消的交易和变动的任何分录(指侨民汇款、赠 与、援助以及应收未收、应付未付,尚未结清的国际经济交易 等)。 在上述定义中,所谓“经济体”,应视为在某一特定领土上,具 有较密切联系的若干经济实体组成的“国家或地区”,实质是指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居民(Residents),包括:(1)居民官方,即坐 落在该国领土上的各级政府机构以及该国派驻国外的政府机构。 凡在该国领土上的外国使领馆和国际组织机构,应被视为该国的 非居民(Non-residents)。(2)居民企业,即在该国领土上生产货物 或提供劳务的企业。(3)个人,即一切在该国居住期限达一年以 上的个人,而不论其国籍是否属于该国,但外交官、驻外军事人 员除外。(4)非盈利团体,即一切在该国领土上从事非盈利活动 的民间团体。与居民相对应的则是非居民。国际收支是指居民与 非居民之间的全部经济交易。居民间的交易属于国内经济交易, 不属于国际收支的范畴。
第五章
• 国际收支理论
第一节 开放经济国民收入账户
开放经济(Open Economy)是一个与封闭 经济(Closed Economy)相对的概念,它是 指商品和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跨越国 界流动的经济。
一、开放经济下的国民收入恒等式
用支出法计算的开放经济的国民收入恒等 式可表示为: Y C I G X M
2. 收益
收益包括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两大类交易:
(1) 职工报酬,包括以现金或实物形式支付给非居 民工人,大使馆的当地工作人员的工资、薪金和其 他福利;
(2) 投资收益,包括居民因持有国外金融资产或承 担对非居民负债而形成的收入或支出,主要包括有 关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的收入和支出以 及储备资产的收入。最常见的投资收入是股本收入 (红利)和债务收入(利息)。
(二)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记录原则
IMF作了明确的规定,其基本原则是:记录日期以商品、劳 务和金融所有权变更的日期为准。所以,若一笔经济交易在 国际收支平衡表编制时期内能完全结清,则毫无疑问应如实 记录;若一笔经济交易涉及贸易信用,例如发生预付货款或 延期付款,情况就复杂一些。在预付货款贸易方式下,应在 付款时记录,在借方记录货物债权,贷方记录支付的货款。 在延期付款贸易方式下,应在收到货物时记录,借方应记录 获得的货物,贷方记录货款负债。待收到货物或支付货款时, 再冲转货物债权或货物负债;若在编表时期内有应支付的利 息但实际未付时,则应在其到期日将未支付的利息作为新的 负债记入贷方;再者,若某种劳务已经提供,但在编表时尚 未获得收入,则也应按劳务提供日期记录,而将未获得的收 入作为债权记为借方。
四、国际收支平衡表
国际收支平衡表(Balance of Payments Statement)又称国际收支差额表,它 是系统地记录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国际经济交易项目及其金额的一种统 计报表。它综合反映了一国国际收支的具体构成及其全貌。 (一)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原则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按照复式簿记的原理编制的。国际经济交易中的一切外 汇收入项目、资产减少项目、负债增加项目都应记入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贷方 项目(Credit Items),或称正号项目(Plus Items);一切外汇支出项目、资产 增加项目、负债减少项目则应记入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借方项目(Debit Items), 或称负号项目(Minus Items)。对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每一笔经济交易,都 以相等的金额同时记在贷方和借方的账目上。对于在国际经济交易中的单方 面转移,所记的账目只有一方,这时要人为地设立一个账目,用于抵消前者。 当其抵消的是借方账目时,就以贷方账目出现;反之,则以借方账目出现。 因此,原则上,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全部项目的借方总额与贷方总额总是相等 的,其净差额为零。 但国际收支平衡表每一具体项目的贷方和借方(即收入和支出)却是经常不平 衡,收支相抵总是会出现一定的差额,如贸易差额、劳务收支差额等等。这 种差额称为局部差额。如果收入大于支出,出现盈余时称为顺差(Surplus), 可在顺差之前冠以“+”号(国际收支平衡表一般都不填“+”号);如果支出大 于收入,出现亏损时,就称为逆差(Deficit),应在逆差之前,冠以“–”号。 各项局部差额的合计就是国际收支总差额,称为国际收支顺差或国际收支逆 差,也可称为国际收支盈余或国际收支赤字。
3. 经常转移
经常转移是指所有非资本转移的转移项目,包括各级 政府的转移和其他转移。政府转移包括政府间的经常性 国际合作、对收入和财产支付的经常性税收、对外经济 和军事援助、战争赔款、没收走私商品、政府间的赠予、 捐款及税款等;其他转移包括侨民汇款、养老金、宗教 团体、教育机构、财团法人捐赠钱款物资、各种奖金及 奖学金等。
• 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规定,商品的进出口以各国的海关统计为准,而 且都应按离岸价格(FOB)计算。有些国家的统计,出口商品以离岸价格计 算,进口商品则以到岸价格(CIF )计算,离岸价格加上保险费和运费等于 到岸价格。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规定,这些国家在编制国际收支平衡 表时,应将进口商品的运费和保险费从进口支出中剔除,分别将它们列入 服务项下。
可见,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规定,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按 记录日期分类的各种经济交易,应包括:(1)在编表时期内全 部结清部分;(2)在这一时期内已经到期必须结清部分(不管 实际上是否结清,如利息);(3)在这一时期内已经发生(指所 有权已变更)但需要跨期结清部分(如延期付款、预付货款)。
五、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主要内容
2. 金融项目包括一个经济体对外资产和负债所 有权变更的所有交易。金融项目根据投资类型或 功能,可以分为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 及储备资产四类。与经常项目不同,金融项目的 各个项目并不按借贷方总额来记录,而是按净额 来计入相应的借方或贷方。
(1) 直接投资(Direct Investment)。直接投资的主要 特征是投资者对另一经济体的企业拥有永久利益。 这一永久利益意味着直接投资和企业之间存在着长 期的关系,并且投资者对企业经营管理施加着相当 大的影响。直接投资可以采取在国外直接建立分支 企业的形式,也可以采用购买国外企业一定比例以 上股票的形式。在后一种情况下,国际货币基金组 织规定这一比例最低为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