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4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各项正确表述商品含义的是()A、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B、具有稀缺性的物品C、为自己而生产的有用物品D、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物品2、商品经济成为最普遍的、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形式的社会形态是()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3、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是()A、社会分工的出现和发展B、商品交换场所的建立C、劳动力成为商品D、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4、商品的使用价值反映的是()A、人与人的关系B、人与自然的关系C、生产关系D、交换关系5、商品最本质的因素是()A、使用价值B、价值C、交换价值D、价格6、具体劳动()A、反映社会生产关系B、是劳动的社会属性C、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D、创造剩余价值7、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A、具体劳动为尺度的B、简单劳动为尺度的C、复杂劳动为尺度的D、个别劳动为尺度的8、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A、市场供求关系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个别劳动时间D、企业的劳动生产率9、单位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A、二者成正比B、二者成反比C、二者总按相同比例变化D、二者总按不同比例变化10、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A、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个别劳动时间低于必要劳动时间11、从本质上看,货币是()A、特殊的资本B、普通的商品C、一般等价物D、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12、在商品赊购赊销中,到期偿还货款时货币所执行的职能是()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支付手段D、贮藏手段13、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C、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矛盾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14、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形成的条件是()A、技术进步和生产资料公有制B、技术进步和生产资料私有制C、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公有制D、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私有制15、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A、货币流通规律B、价值规律C、剩余价值规律D、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16、价值规律是()A、自然经济的基本规律B、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C、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规律D、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规律17、商品交换中价值与价格的关系表现为()A、价格总是高于价值B、价格总是低于价值C、价格总是等于价值D、价格总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18、“物以稀为贵”,这种现象在商品经济关系中主要是指()A、商品稀少价值就大B、使用价值决定价值C、供求关系对价格有重要影响D、消费者的心理决定价值19、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在流通中购买到()A、生产资料B、劳动力C、劳动资料D、劳动对象20、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A、商品按价值量的大小进行等价交换B、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C、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D、劳动力成为商品21、在资本主义社会,决定劳动力价值的因素中一般不包括()A、生存资料的价值B、生产资料的价值C、延续和养育后代所需的费用D、必要的教育培训费用22、劳动力价值决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A、它由剩余价值决定B、它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C、它由自身的使用价值决定D、它包括历史和道德因素23、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A、使用价值和价值生产过程的统一B、价值和交换价值生产过程的统一C、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D、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24、根据资本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可以把全部资本划分为()A、生产资本与商业资本B、职能资本与货币资本C、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D、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25、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是()A、可变资本B、不变资本C、货币资本D、商品资本26、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剩余价值率,可表示为()A、m:vB、v:mC、m:(c+v)D、(c+v):m27、除了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外,剩余价值率还可以表示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6章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形成1.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的生产活动,就是商品生产。
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称。
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存在需要两个基本条件:第一个条件是社会分工的产生和存在;第二个也是决定性的条件,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2.商品具有使用价值(自然属性)和价值(社会属性)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
价值是商品的最本质因素。
3.具体劳动创造出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了商品的价值。
4.物化劳动不能创造价值,只是转移价值;价值的唯一源泉是活劳动,即活的抽象劳动。
5.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6.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
复杂劳动还原为倍加的简单劳动,是通过市场交换而自发实现的。
7.商品价值同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基本关系: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而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8.货币的产生和起源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它体现着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货币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五种职能,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最基本的职能。
9.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10.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商品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
11.价值规律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的作用:①价值规律自身的作用,就是商品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进行交换的客观必然性的实现。
这种必然性越是得到贯彻和实现,越是表明价值规律在有效地发挥作用,也就意味着商品经济得到正常顺利的发展。
②价值规律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以下三方面作用:第一,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比例,即调节社会资料的配置;第二,价值规律自发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三,价值规律会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分化。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下)四、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马克思指出:“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一)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凝结,体现了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采取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两种形态,根据这两部分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可以将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
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源泉。
它表明,剩余价值既不是由全部资本创造的,也不是由不变资本创造的,而是由可变资本雇佣的劳动者创造的。
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要确定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就应该拿剩余价值和雇佣劳动者的可变资本相比,而不应该把它去同全部资本相比。
用公式表示:m'=m/v在该公式中,m'为剩余价值率,m为剩余价值,V为可变资本。
由于工人的必要劳动是用来生产劳动力价值或可变资本的价值的,而剩余劳动则是生产剩余价值的,因此,剩余价值率还可以用剩余劳动与必要劳动的比率,或者剩余劳动时间与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来表示:m'=剩余劳动/必要劳动=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二)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资本家提高对工人剥削程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最基本的方法有两种,即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和提高劳动强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
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是通过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的。
(三)资本积累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就是资本积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
一、进一步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和资本主义的剥削实质 二、他为揭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根据,正确的 表明资本主义剥削程度的是剩余价值率
2、剩余价值率 剩余价值是可变资本产生的,为正确地表明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应该用剩余价值同可变资本相比,剩余价值率就是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 的比率,用m'表示剩余价值,则m'=m/v,剩余价值率还可以用另一 种形式表示,即m'=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二、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规律 1、剩余价值生产的基本方法 (1)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在雇用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而生 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绝对剩余价值(加班不加钱)
(2)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1、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 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相对剩余价值 2、生产相对剩余价值,必须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要缩短必要劳动时 间,就需要降低劳动力价值。而劳动力价值是由工人及其家庭必要的生 活资料价值所构成的,因而就需要降低这些生活资料的价值,由此可 见,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以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为条件的。 3、在现实生活中,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总是从个别企业开始的。个别 企业率先采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使生产商品 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样比其他资本家获得更多的 剩余价值,即获得超额剩余价值。为了追求超额剩余价值,各个资本家 之间进行激烈竞争,当先进技术得到普及后,该部门的平均劳动生产率 将会提高,从而导致商品的社会价值下降,原来的超额剩余价值就不存 在了。由此可见,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 的过程中实现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PPT
价值规律表现形式
•
是在市场配置资源的过程中体现
它的客观要求和作用的。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在:
– 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 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 第二,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 第三,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率0
0
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
简单劳动: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 不需要经过任何专门的训练,一 般劳动者都能胜任的劳动,即简 单劳动力的支出和耗费。
复杂劳动:指具有一定技术专长 的劳动,而获得这些技术专长和 知识,需要经受专门的培养和训 练。
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的换算关系
关键在于:社会 对必要的学习训 练时间的承认。
“商品的价值量与体现在商 品中的劳动的量成正比,与 这一劳动的生产力成反比。”
——马克思
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
类别
商品 数量 (个)
耗费 时间 (小时)
总价值 ( 万元)
生产 率(个 /小时)
单位 时间 价值
单位 商品 价值
部门 1000 100 10000 10 100 10
劳动
生产 200 100 1000 20 100 5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其规律
学习内容
第一节 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 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第三节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教学目的和要求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准 确认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 深刻理解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正确把 握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运动的一般规 律。
货币的出现,有利于解决商品交换的困难,促进了商 品经济的发展。
但是,货币的出现并没有也不可能解决商品经济的基 本矛盾,即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反而使矛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四章 笔记
马原第四章官方笔记目录一、本章/教材结构图二、本章知识点及考频总结三、配套练习题四、 其余课程安排一、教材节构图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二、本章知识点及考频总结第一节 资本主义形成【知识点1】商品1、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2、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生产商品劳动的自然属性;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是生产商品劳动的社会属性。
【知识点2】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1、商品经济产生商品:为市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产品。
商品生产: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的生产活动。
商品交换:商品的互相让渡或以货币为媒介的买卖。
2、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1、社会分工的产生和存在;2、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决定性条件)【知识点3】商品的价值构成与创造1、商品的价值的构成与创造:生产资料的原有价值+劳动的价值2、价值的唯一源泉是活劳动。
【知识点5】商品的价值量:1、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社会价值,个别劳动时间决定个别价值;2、商品交换是按照其社会价值进行;3、商品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知识点6】货币的本质和职能(1)货币的本质: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货币的职能:货币的五种职能是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最基本的职能。
①价值尺度:货币是衡量和计算一切商品价值量大小的社会尺度。
②流通手段:指货币起着商品交换媒介的作用。
③贮藏手段: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而被保存起来。
④支付手段:指在商品赊购赊销过程中,当到期偿还货款时货币所执行的还款职能,以及用于清偿债务,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所执行的职能。
⑤世界货币:指货币越出一国的范围,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的作用。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4
货币的本质体现在它的职能上,货币的职能是指货币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货币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五种职能,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最基本的职能。
(1)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是指货币是衡量和计算一切商品价值量大小的社会尺度。
(多选)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主要有三种类型,即一党制、两党制和多党制
(多选)目前实行多党制的有法国、意大利等资本主义国家。
(单选)各个资产阶级政党在维护资产阶级根本利益方面是完全一致的,各种政党制度的阶级本质都是资产阶级统治的工具。
(单选)资本主义国家的普选制度是指公民普遍具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护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思想体系。
(单选)利己主义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
(多选)资产阶级利己主义作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体现在资产阶级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以及思维方式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单选)资产阶级的利己主义人生观,宣扬人生的目的就是谋求个人利益,追求个人的幸福和享乐。
(2)(单选)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是指货币起着商品交换媒介的作用。
(3)货币的贮藏手段职能,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而被保存起来。
(4)(多选)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是指在商品赊购赊销过程中,当到期偿还货款时代币所执行的还款职能,以及用于清偿债务,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所执行的职能。
(简答)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互为前提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作为商品,必然时同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没有使用价值的特品,不可能有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而价值则寓于使用价值之中。有使用价值但没有价值的物品,也不是商品,价值是商品的最本质因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考点手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考点39商品经济(★★★一级考点,一般为单选、简答、论述)+1.商品经济及其产生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存在需要两个基本经济条件。
第一个条件是社会分工的产生和存在。
第二个也是卷蛆的条件,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舄于不同拘所有者。
2.商品的二因素:俵用价值和价值①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
②价值是商品的最本质因素。
3.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拿劳动具体劳动是生产商品劳动的直姓蛆,具体劳动创造位她却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劳动的些M挂,抽象劳动创造价值。
4.任何一个商品的价值,都是由两部分价值所构成的,一是在生产该商品时所消耗掉的生产资料的原有价值,二是在生产该商品时新创造的价值。
5.商品的价值量(1)社会处奏劳动时■同决定商品的价值显。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是由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平均的劳动强度所决定的。
(2)商品价值量同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关系简单劳动是指不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一般劳动者部能从事的劳动。
复杂劳动是指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和技术专长的劳动者所从事的劳动。
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是以篇单劳动为尺度的。
(3)商品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的生产效率或能力,通常由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或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表示。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妻劳动量成正比,而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这是商品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基本关系。
6.货币的本质和职能(1)货币的产生和货币的本质货币的本质是血经二鱼子蛀⅛直是,它体现着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2)货币的职能货币的本质体现在它的职能上,货币的职能是指货币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货币G价值尺度、流通手权、心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种职能,其111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最基本的职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PPT课件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45
2、所有制和所有权
经济意义上的所有制: 指事实上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归谁支配,并 凭借这种所有和支配,实现生产和获得剩余 产品。 以实际占有为基础,体现现实生产过程中的 经济关系,并表现经济利益的实现形式。 生产资料拥有者成为生产、交换、分配和消 费环节的支配者,而劳动力的拥有者则成为 被支配、被统治的对象。
4、货币转化为资本 一旦货币所有者购买的劳动力带来剩余价值, 货币也就变成了资本。 货币与资本的根本区别: 货币只是商品交换的媒介,而资本能够带来 剩余价值。
39
4、货币转化为资本
货币与资本的区别: 两种流通公式: 商品流通公式(作为货币的货币运动) W-G-W (商品—货币—商品) 资本流通公式(作为资本的货币运动) G-W-G’ (货币—商品—货币) ( G’=G+△G )
36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2、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及其特点 劳动力价值: 指劳动力的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 值。 劳动力价值构成的三部分: 包括劳动者本人和养育子女所需的生活资料 价值,以及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的费用。 劳动力价值的特殊性: 指劳动力价值的决定具有历史和道德的因素.
物品、产品、商品中都具有 商品中特有的本质属性 的共同属性
14
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 矛盾
3、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马克思的独创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含义 劳动二重性的对立与统一 劳动二重性与商品二因素的关系 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的“枢纽”
15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比较
5、商品价值量的决定 劳动时间与价值量的关系: 个别劳动时间——决定个别价值量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社会价值量 简单劳动、复杂劳动与价值量的关系: 简单劳动-形成的价值量小 复杂劳动-形成的价值量是倍加的简单劳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4、5章)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一)资本主义的形成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于14世纪末和15世纪初地中海沿岸,途径有两个:1、从小商品经济分化出来;2、从商人和高利贷者转化而来资本原始积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
资本原始积累的两个途径:1、暴力剥夺农民土地;2、暴力掠夺货币财富(利用国家政权进行殖民掠夺)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存在需要两个历史条件:第一,社会分工;第二,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这是商品经济存在的决定性条件)商品——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
商品是劳动产品,生产商品的劳动可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
抽象劳动即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它形成商品的价值。
劳动的二重性——任何一种劳动,一方面是特殊的具体劳动,另一方面是一般的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对立统一的:1、统一性表现在二者是同一劳动过程中的两个方面;2、具体劳动反映人于自然的关系,是劳动的自然属性;抽象劳动反映商品生产者的社会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首先,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统一的。
两者统一于商品之中,缺一不可。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无价值,自然也就成不了商品;而价值是使用价值进行量的比较的基础,离开价值的使用价值也不成为商品的使用价值,因为它不是劳动产品。
其次,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又是对立的。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是指同一个商品对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说不可能兼得,生产者生产商品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商品的价值,而要获取商品的价值,就必须让渡商品的使用价值。
这就是说,对于一个商品生产者或购买者来说他不可能既占有商品的使用价值又占有商品的价值,两者只能取其一。
货币——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它的本质就是在商品交换中的一般等价物,它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货币的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大基本职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件,第四章
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
第一,扬弃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观 点,为剩余价值的创立奠定了基石。
大卫· 李嘉图
亚当· 斯密
威廉· 配第
第二,揭示了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为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第一,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对 生产性劳动作出新的界定。 第二,深化对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在 社会生产和价值创造中所起作用的认识。 第三,深化对科技、知识、信息等新的生 产要素在财富和价值创造中作用的认识。 第四,深化对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关系的 认识。
劳动力的商品化
价 值
劳动 力商 品
劳动力价格
工
资
使用价值
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
商 品 的 生 产 过 程
劳动过 具体 程 劳动
创 造
使用价值
旧 价 值
价值 抽象 形成 劳动 过程
形 成
价 值
二、资本主义所有制 (一)所有制和所有权
经济意义上的私有制
所 有 制
内容
决定
所 有 权
法律意义上的私有制
可变资本(v)
资本的本质、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
资本家使用资本对工人进行剥削时,必须把 资本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购买生产资料, 一部分购买劳动力。由于这两部分资本在 价值增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马克思 把它们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分别用c 和v表示。 剩余价值率是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 概念。剩余价值率(mˊ)=剩余价值(m) /可变资本(v)
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剩余价值规律决定资本主义生产 的实质。 剩余价值规律决定资本主义生产 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 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 产方式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全 过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第四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第四章1.商品经济的出发点是商品,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出发点是商品2.商品是:1、用来交换劳动产品2、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两种不同的商品可以按照一定的比例互相交换,原因在于他们在生产中都耗费了无差别的一般人类活动。
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商品最本质的因素是商品。
2.什么是商品经济,它存在和产生的条件是么?答:商品经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称①商品经济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就是商品经济。
②商品经济存在和产生的基本经济条件:1社会分工的产生和存在2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3.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4.为什么说商品价值体现了商品生产者的经济关系答①商品价值的概念:"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②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属性,在商品交换中,一般人类劳动才形成价值。
因为,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不同的所有者,交换的双方各有自己的物质利益,因此在相互交换产品时,需要计算生产时耗费的劳动量,而且要等价交换③抽象劳动是指撇开各种劳动具体形式的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它形成商品的价值,是劳动的社会属性,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
5.创造具有使用价值的是:具体劳动-(劳动的自然属性)6.在价值形成过程中创造新的价值:抽象劳动:-(劳动的社会属性)7.价值的唯一源泉是活劳动:即活的抽象劳动形成商品价值的抽象劳动是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价值叫做商品的社会价值,取决于生产部门的平均劳动生产率8.(多选)商品的价值量是怎样决定的: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b与生产该产品的部门劳动率成反比c复杂劳动换算为简单劳动的计量9.(多选考3次)单位商品的价值量:①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②与生产该产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③取决于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货币的本质是固定的充当一般的等价物的商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本章逻辑结构]本章共三节,分别阐述了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通过学习,学生应掌握马克思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深入了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历史必然性,认识私有制商品经济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正确认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实质。
[本章重要知识点]1·资本原始积累及其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的作用。
2.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
3.劳动价值论及其意义。
4.剩余价值论及其意义。
5.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表现形式与经济危机。
6.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的特点和本质。
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形成.以私有制为基础白商品经济的矛盾[本节逻辑结构]本节阐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商品的二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分析了并制条件下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层层瑚入介绍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经过资本原始稠的加速作用以及资产阶级政权的建立年业革命,最终导致资本主义生产方确立。
2.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削本矛盾。
社会分工和私有制导致了商高济产生。
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二素,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商品生产雕动二重性。
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舅时间决定。
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雇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雇3.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
劳价值论为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奠定了础,揭示了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
深化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节重要知识点]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2.资本的原始积累。
3.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4.商品的二因素和劳动的二重性。
5.商品的价值量和价值规律。
6.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
7.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4第四章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商品二因素及其辩证关系★劳动二重性及其关系是什么?★价值规律及其作用(积极和消极)是什么?★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四什么?为社么?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四个阶段: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2、资本的原始积累3、资产阶级革命使资本主义制度初立4、产业革命使资本主义更加巩固(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的矛盾,引起了农村自然经济和城市行会组织的瓦解,导致城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资本主义萌芽途径:一是从小商品经济分化出来,二是从商人和高利贷者转化而成小商品经济:建立在私有制好自身劳动基础上的、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手工作坊中的师徒关系逐渐转变为雇佣关系,成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形式之一(二)资本的原始积累资本的原始积累加速了资本生产关系的形成资本原始积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资本原始积累主要通过两个途径:一是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
(基础)二是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
三是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进行残酷的殖民掠夺(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先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产阶级政治统治,在资产阶级政权的帮助下,实现产业革命,促进社会生产力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最终建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社会财富表现为一种惊人的庞大的商品堆积,单个的商品表现为它的元素形式。
(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商品经济作为自然经济的对立物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自然经济是一种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式。
自然经济以分散的、自给自足的家庭生产为基础,生产规模狭小,社会分工底下,以使用价值为生产目的。
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历史条件:一是社会分工的出现,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劳动产品采取商品的形式,产品的生产和交换采取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形式这种形式就是商品经济(二)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四章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论述题重点1怎样理解货币的本质?货币具有哪些职能?2试述价值规律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的作用。
3试述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
普通点1试述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及其本质。
2如何认识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历史进步性和阶级局限性。
简答题重点1简述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
2简述劳动二重性及其相互关系。
3简述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4简述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以及劳动力商品的特点。
5简述三权分立制的实质。
6简述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
普通点1简述商品价值量的决定以及商品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2为什么说个别企业总是力求提高劳动生产率?3为什么说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4简述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
5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哪几部分。
6如何理解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7什么是剩余价值率。
8怎样认识资本积累的实质、后果、历史作用和历史趋势。
9简述资产阶级的政党的职能。
10什么是资本主义的三权分立制度。
11简述资产阶级政府的职能。
12简述资产阶级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
多选重点1商品二因素是指价值和使用价值。
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商品的使用价值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商品的最本质因素是价值。
使用价值即劳动产品的有用性。
使用价值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马克思指出,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
这段话说明价值的存在以使用价值为前提。
2商品是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的联系表现在a凡是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就不会有价值B有价值的物品必然有使用价值C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3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
形成商品价值的抽象劳动是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A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二重性质B劳动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C生产各种商品的具体劳动性质不同,而抽象劳动的量上有差别但质相同D具体劳动是生产商品劳动的自然属性,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劳动的社会属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 (绪论-第四章)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单选)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中期。
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多选)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近代自然科学取得三大发现新成就以及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已经成为主导趋势,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各种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弃分显露,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争取自身和人类解放的斗争的历史时代。
(多选)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统一整体。
二、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多选)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产生最直接、最重大影响的,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19世纪的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它们代表了19世纪上半叶人类思想的最高成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单选)黑格尔最卓越的贡献是辩证法,他是哲学史上第一个以唯心主义的形式系统地有意识地叙述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哲学家。
(单选)费尔马哈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最后一位代表,是黑格尔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间环节。
(单选)马克思和恩格斯从来没有完全赞同和接受费尔巴哈的哲学思想,只是吸收了他的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同时摒充了他的抽象的人本主义和自然主义,清除了他的理论中的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杂质。
(单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欧洲哲学的全部积极内容,其中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多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的哲学存在两个分离:一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分离,二是唯物主义自然马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相分离。
(单选)英国古典经济学产生于17世纪后半期即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完成于英国工业革命后的19世纪初,创始人是威廉。
配第,中间经济亚当。
斯密的发展,到大卫。
李嘉图结束。
(多选)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指19世纪上半叶以对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4章
扩大价值形式
货币价值形式
货币的本质
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表明货币也 是一种商品,作为商品,它与普通商品 一样,也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但是,货币又不是普通的商品,而 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货币的这种一般等价物作用使商品生产 者之间的社会生产关系必须通过货币才 能表现出来。因此,货币是固定地充
•
但是,货币的出现并没有也不可能解决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即私人劳动和社会劳 动的矛盾,反而使矛盾更加扩大和加深了。 所以,马克思把商品转换成货币,称为“商 品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 摔坏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所有者”。
(五)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个别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 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所有制是是所有权的基础,所有制的性质 和特点只能从现实的生产关系的实际运动中去 把握和理解,而不能从所在权出发去认识。 所有制决定着所有权,所有权是所有制的 法律形态,它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意志关系。这 种意志关系或者法的关系的性质在根本上是由 这种经济关系本身决定的。
(二)资本主义所有制及其本质
与以往的剥削制度不同,资本家与工人的关系不 是完全占有,也不是人身依附,而是基于劳动者的完 全的人身自由。资本家只能通过购买劳动力的方式, 将出卖了劳动力的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结合在一起进行 生产并取得剩余价值。在这里,生产资料和货币采取 了资本的形式,生产资料的所有者成为资本家,资本 家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是资本雇佣劳动的关系。 本质: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在等价交 换原则的掩盖下,雇佣工人从事劳动,占有雇佣工人 的剩余价值。
• (二)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 第一,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对生 产性劳动作出新的界定。 * 第二,深化对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在社 会生产和价值创造中所起作用的认识。 * 第三,深化对科技、知识、信息等新的生产 要素在财富和价值创造中作用的认识。 * 第四,深化对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关系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列宁:是“现代经济制度中的另一个更深 刻的基本矛盾”(注:《列宁全集》中文第2
版,第2卷第137页。)。
但他们使用的这个“基本矛盾”概念,主要是为 了揭示上述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一切矛盾中, 所占据的作为最终根源和集中表现的重要地位, 而并没有赋予它以贯通一切社会形态的普遍意义。
3.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
定义(区别): 交换价值:是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 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或关系。 价值: 联系: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 值的表现形式.
商品是用来交换、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 品。它除了要有使用价值,还必须有交换上的价 值即交换价值,它“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 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49页)。 例如,1只羊换2尺布,2尺布就是1只羊的交换 价值。两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比例会随时间和地 点的不同而改变,一种商品又可以同许多种商品 相交换,从而形成一系列交换价值。如1只羊还 可以同x量米或y量糖或z量黄金等相交换,x量米、 y量糖、z量黄金等等都是 1只羊的交换价值。这 说明交换价值只是商品的外表现象,商品的内部 必定有一种比较稳定的、可以相等和相比较的共 同的东西。这种共同的东西就是价值。价值是内 在的。
工业革命前后的一些重要发明 时间 发明人 发明 1712年 英国人汤姆斯· 牛考门获得了稍加改进的蒸汽机的专利权 1764年 詹姆斯· 哈格里夫斯 珍妮纺纱机
1778年 约瑟夫· 勃拉姆 抽水马桶
1796年 塞尼菲尔德 平版印刷术 1797年 亨利· 莫兹莱 螺丝切削机床 1781年 詹姆斯· 瓦特 改进了牛考门蒸汽机,现代蒸汽机成型 1807年 富尔顿 造出用蒸汽机做动力的轮船 1812年 特列维雪克 科尔尼锅炉 1815年 汉· 戴维 矿工灯
2.商品的二因素
使用价值
对立统一
价值
商品
对立:各自的定义 1.使用价值:永恒范畴;价值:历史范畴(商品 经济的范畴) 。 2.使用价值:自然属性;价值:社会属性。 3.两者不可兼得,要获得商品的价值就得让渡商 品的使用价值,要获得商品的价值也得让渡商品 的使用价值。 统一: 1.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前提,价值寓于使用价 值当中。 2.两者有机的统一于商品当中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私人劳动是指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人性质,即每个商 品生产者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和怎样生产完全由他个人 决定,劳动的产品也归私人所有。(站在私有制的角度 看待此次劳动)
社会劳动是指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社会性质,即每个商 品生产者的劳动都是为他人、为社会的劳动。他所生产 出来的商品不是用来满足生产者的需要而是用来交换 。 (站在社会分工的角度看待此次劳动)
根据马克思所说,资本主义是以资本家占有生产 资料和剥削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社会制度。
2.资本主义精神
韦伯:资本主义精神就是理性. “获取资本的目的和方式 都是理性”,“认为个人有增加自己的资本的责任,而增 加资本本身就是目的。”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 神》 ) 黄仁宇:一是成功,清教徒认为人类不因丰功伟业而得 救,但得救者必有功业。二是赌博与冒险,英国从克伦 威尔弑君(17世纪)中表现。(政教分离、普及性的民权和 自由平等 ) 前提:贩卖人口、关农民禁闭强迫工作、雇用幼童工作 10小时以上、最高工资线无最低工资线、工人讨论自己 福利就是违法、偷窃一件生活用品即可判死刑(保护私 用财产过度)妇女儿童不能幸免.(黄:《资本主义与
工业革命是以机器为主体的工厂制度 代替手工技术为基础的手工工厂的革 命。它既是技术革命,也是生产关系 革命,工厂制度开始出现,给独立的 手工业者以沉重的打击,资本主义雇 用劳动制度最终确立。 “现在,谁要是生而为工人,那么他 除了一辈子做工人,就再没有别的前 途。”——恩格斯
4.政治经济学
经济学 : ①研究国民经济各方面问题的学科的总称。包括政治经济 学,部门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等。 ②政治经济学的简称。 庸俗政治经济学: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的经济理论,代表人物萨 伊(法国)、马尔萨斯(英国)。其实质是将古典经济学
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
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价值量—劳动量—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 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 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 的时间。---针对同一行业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 时间决定。
4.评价资本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曾经这样评价资本主义(积极和中 性评价):
“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 “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 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 “资产阶级除非对生产工具,从而对生产关系, 从而对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进行革命,否则就不 能生存下去。” “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解决统治中所创造 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 要多,还要大”
价值规律的积极作用
1.自发调节生产要素在社会各部门的 分配; 2.自发刺激生产力的发展; 3.促进商品生产者优胜劣汰。
价值规律的消极作用
资源的浪费; 垄断,阻碍技术进步;两极分化。
7.私有制基础上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私人劳动
对立统一
社会劳动
恩格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是产生现代社 会的一切矛盾的基本矛盾”(注:《马克思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形成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的形成 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1、资本主义一词的发展(capitalis )
一般认为资本主义作为一种经济生活现象,首先在13世 纪-15世纪出现于意大利半岛。但“资本主义”一词却 产生在几百年后。 资本主义作为一种事实存在时发生在17世纪初期。 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考证,“资本主义”这一词出现 于1850年,普鲁东给这名词定义为“一种经济与社会 之体制,当中劳工以劳力使资本产生作用,使之成为收 入之来源,而此资本并不隶属这些劳工。” 到20世纪之初,资本主义才开始成为社会主义的反面。 但因资本主义一词的含糊不清,很多经济学家拒绝使用 它。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不是两次劳动,而一样是一次劳动 的两种规定性,两个角度。
商 品 经 济 产 生 条 件
社会 分工
社会总劳动 的一部分
社会劳动
矛 盾
私有 制 劳动是生产 者的私事 私人劳动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就生产者而言,他的劳动体现了个别劳动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统一。 就整个商品经济而言,他的劳动体现了个 别劳动(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对立。
——托马斯· 莫尔
你们的绵羊本来是那么驯 服,吃一点就满足,现在据说 变成很贪婪很凶蛮,甚至要把 人吃掉,把你们的田地、家园、 城市要蹂躏完了。
——托马斯· 莫尔
假使私有制度存在,—托马斯· 莫尔
“如不彻底废除私有制,产品不可 能公平分配,人类不可能得到幸福。 私有制存在一天,人类中最大的一 部分也是最优秀的一部分将始终背 上沉重而摔不掉大贫困灾难的担 子。”…………莫尔
二十一世纪》)
3.资本主义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资本主义萌芽阶段(13-15世纪) 第二阶段是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16-19世纪 末) 第三阶段是垄断资本主义阶段(19世纪末20世 纪初-二战前) 第四阶段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二战后) (萌芽指的是一种生产关系的出现,萌发尚未定 型形成气候,而产生在某种意义上体现出规范性 与规模。)
4.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生产商品的劳动 具体劳动 抽象劳动
区别:各自定义 1.性质不同:具体劳动,看得见摸得着有差别的 劳动;抽象劳动:看不见摸不着无差别的劳动。 2.反映的关系不同:具体劳动,反映人与自然的 关系;抽象劳动:反映人与人的关系。 3.结果不同: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 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1825年 史蒂芬孙 发明的蒸汽火车试车成功
1844年 成廉· 费阿柏恩 兰开夏锅炉
工业革命的影响: 1 .工业革命引起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使用机器为主的 工厂取代了手工工厂.
2. 城市化和人口向城市的转移.
3. 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思想观念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4. 工业化和城市化也产生了新的社会问题,比如贫富分 化,城市人口膨胀,住房拥挤,环境污染等弊端. 5. 引起社会结构的改变. 6.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正是工业革命的直接产物.
价值量的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 价值量,也决定了商品生产者的盈亏。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针对同一行业而言,不同行 业有不同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就引入了简单 劳动和复杂劳动的概念。(静态经济学认为不同的行业的
劳动存在着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之分)
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简单劳动是指不需要经过专门培训的任何普通劳 动者都能胜任的劳动.比如,砍柴、挖土等劳动. 复杂劳动则指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具有一定技能 和知识水平才能从事的劳动。制造钟表、电视机 等劳动.
6.价值规律的内容\形式和作用
价值规律的内容
a.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 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b.商品以价值为基础进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价值和价格关系)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 律的作用形式。 问题:价格波动为什么没有否定价 值规律,反而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 式?
价值规律的基本作用
但当时资本主义是不发达不文明的。
“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 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国内国外) 资本对劳动者剥夺的历史“是用血和 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 资本原始积累就是用暴力强迫使直接 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
有大批贵族,这些人像公蜂一样, , , 一事不作,靠别人的劳动来养活自己, 即是说,靠在他们田上作工的那些佃 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