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3+X高考看高中化学教学_7
迎接“3+X”高考化学的挑战
迎接“3+X”高考化学的挑战今天接受教育的青少年是21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后备军,他们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21世纪我国战略目标的实现,为此,“3+X”高考制度应运而生,其中X是指建立在中学文化科目基础上的综合能力测试,是对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中学所学知识的能力测试。
以书本为中心,着力于钻研教材、分析教材,将主要精力集中在怎样把知识讲透,易于学生记忆、掌握,追求全面而细致的讲述和反复练习,从而导致了“满堂灌”、“题海战术”及考试也是以检查知识的记忆和掌握为主要目标。
而“3+X”高考改革明确指出:要更加注重对考生的能力和素质考查,这就要求从灌输知识转变到培养和提高自身科学素质上来,实现以往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转变。
这不仅是教学过程中主体角色的转变,而且是从教学知识取向(即知识立意)向能力与素质取向(即能力立意)的转变。
也就是由过去的“知道是什么”转向现在的“知道基本知识信息,怎么用”,这些变革要求教学观念要有根本性的转变,要改变那些习惯了的,自以为是的经验认识,代之以全新的教学方式、方法,必须时刻注意激励动员学生主动地学习,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真正学到知识,形成能力,发展自己。
一、“3+X”高考化学突出科学素养和能力考查什么是知识、技能和能力?按照心理学观点,知识是关于客观世界事实及其规律的认识。
而技能是指借助于智能自觉地运用知识去完成某种实际活动的能力,知识是从理解的角度看,是懂不懂的问题;技能则是从运用的角度看,是会不会的问题。
能力定义有多种,那么“3+X”高考化学能力指的是什么?结合高考改革,“3+X”高考更加突出化学科必须以学科知识和技能为基础,向能力测试倾斜,化学高考应该测试的能力,也就是中学教学大纲中要求培养的能力即:“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
1.高考化学考查的观察能力化学学科中的观察能力,它要求突出“深刻”二字,不仅要注意到现象,还应考虑到现象后面的本质,这样才能完成一个全面、深刻的观察。
高中化学教学与高考之我见
高中化学教学与高考之我见
高中化学教学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化学是一门需要逻辑思维和
创造性思维的学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思维能力。
可以
通过提出问题、展示实验现象、讨论化学现象背后的原理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
学生的创新能力。
需要加强化学实验设计和化学问题解答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
力和创新能力。
高中化学教学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
化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的培养是化学教学的核心内容,而高考则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
在高中化
学教学中,应该加强化学知识的系统化教学,让学生掌握化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体系;需
要加强化学知识与生活、科学技术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
可以通过加
强案例分析、讨论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开展化学科普教育等方式,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
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
高中化学教学与高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化学教学需要更加贴近高考,更加注重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激发学生
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高考学生成绩提高和综合素质提升奠定基础。
希望教育部门和学校能共同努力,为高中化学教学与高考之间的关系找到更好的平衡点,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化学学习中受益,取得优异的成绩。
【2000字】。
在“3+X”的高考模式下对化学教学的思考与体会
在“3+X”的高考模式下对化学教学的思考与体会近年来我国开始采用理科综合的考试模式,理科试卷中的化学试题与往年高考单科化学试题有着明显的差异,呈现出新的特征。
在这基础、综合、能力新的情景下,我们该如何适应“3+X”模式,进行化学教学?下面,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教学观念的改变“教出什么样的学生”和“怎样教学生”始终是教学中的核心问题。
化学科也不例外,应该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使之系统化、网络化。
并运用它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一直是化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但是“3+X”模式下试题强化了学科内知识的综合外,更强调学科间知识的相互渗透,教育体系相互沟通。
命题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方向发展,这一变革,使原来以传统知识为主要目标的教学遇到了新的挑战,因此,化学教学的目标不仅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二、教学方法的改变教学即是以教师为主导的“教”与学生为主体的“学”所组成的教育双边协同活动,在转变教育观念的今天,必须同时优化教学的过程,这就要做到“三个统一”。
(一)教与学的统一在教学中,首先要教师把自己从教学过程的主宰者位置上走下来,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兴趣、差异、充分理解学生中蕴藏的巨大的学习潜能。
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借助教材的内容,通过自身的教学艺术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活化学生的思维和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技能和科学的思维,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自动探索,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与学必须统一到这一点上。
(二)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统一在教学实践中,学生掌握知识与提高能力是相辅相成的。
过去的教师往往通过题海战术来提高学生的能力,这一做法,收益甚小。
大家知道,知识是能力的载体,没有知识,能力是一句空话,如同空中楼阁;但是如果有知识,缺乏能力,这些知识就如同一潭死水,得不到充分发挥,难以付之于应用,更谈不上发展,所以教师必须把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统一到教学的全过程中,落实到每一堂课中。
“3+X”高考后特区内高中生学习化学情况调查与对策
在学生 自由回答的对高中化学教育教学的看法与想法中, 有学生提出多开实验课 , 多讲与社会生活相联 系的内容 , 注重实验与能力 , 增加课外的知识 内容 ; 也有学生提出老 师上课要 多注意教法, 教学要增加趣 味
性, 教学要 加强针对性 ; 还有 学生提 到 , 是化 学有趣 , 无 味 , 现在 上课 化学教 学太 死板 。
维普资讯
20 年第 1 02 期
化
学
教
育
“ +x 高考后 特 区 内高 中生 3 ” 学 习化 学情况 调 查与 对策
属 箍 强
( 东深圳市南山区教 育局教研室 5 85 ) 广 1 2 0
自广东省实行“ 高考以后, 3+ 高考试卷与考生的学科流向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 给高中的教学与高考 备考都带来 了新的挑战与新的问题 。对中学的化学学科教学 , 也产生 了较大的影响。 目前大学招生 的热门 系科 一般都需 要考 物理 与政治 学科 , 由于深圳 特 区 内环境保 护 方厦 的原 因 , 而 在就 业 问题 上 , 学方 面 的人 化 才需求较少 因此 , 报考化学的学生人数较少, 成绩优秀的学生一般也不选择学习化学。高中化学教师也在 抱怨 , 化学考生素质太差 , 高三化学的教学与复习投^大产出少。教师 中存在缺乏信心和无所作为 的思想 为了清 楚地 了解 高考改 革后 对学 生学 习化学 的影响 与我 们化学教 学 中存 在 的问题 以及化 学教学 中应 该改进 的方向, 我们在高中进行了一次关于高中化学教学问题以及当前学生思想的学生问卷调查
作为一 个各方 面素质 全 面发展 的学 生来说 , 不学 化学 是 不是关 系 不大 呢 ? 回答 无 疑是 否定 的 ~虽 然传 统 学
三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化学核心素养的掌握现状及提高对策
三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化学核心素养的掌握现状及提高对策摘要本文旨在探讨高中生化学核心素养的掌握现状及提高对策,以适应三新高考背景下的教学需求。
首先界定核心素养和三新高考概念,然后通过调查分析高中生化学核心素养现状,得出调查结论。
结果表明,当前高中生在化学核心素养上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需要采取有效的提高对策。
本文提出了针对学生现状的两项提高对策:合理设计自主与合作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建构思想观念,提高学生的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这些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意识以及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提高他们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水平。
本文旨在为高中化学教育教学提供参考,从而适应新高考背景下的教学要求。
关键词:三新高考;高中;生化核心素养;掌握现状1.前言高考制度改革是当前我国教育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福建省于2017年正式启动了新一轮的考试制度,实行不分文理科的考试方式,更加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
同时,《新课标》对中学化学“五大核心素质”进行了新的解读。
这一系列改革措施为广大师生提供了新的机会和学习机会,促进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也为应对未来的激烈竞争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因此,新高考制度的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2.概念界定2.1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指在学科领域或者综合素质教育中,具有较高程度的基本素养和核心能力,是个体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创新创业的重要基础。
核心素养包括文化素养、信息素养、思维品质、学科素养等。
文化素养是指对人文社会价值观的认同,能够理解和欣赏文学、艺术作品等;信息素养是指具有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和技巧;思维品质是指拥有批判性思维、创新性思维、合作性思维等高水平的思维能力;学科素养是指在特定学科领域中的知识、方法、技能等方面的能力。
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提升他们的竞争力和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
目前,核心素养已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成为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
从“3+X”高考看高中化学教学
从“3+X”高考看高中化学教学山东省淄博市第十中学张衍军2002年,山东第一年实行‚3+X‛高考,分析2000年浙江、江苏、吉林三省的理科综合能力测试题,依据2001《考试说明》的要求,高中化学教学应从以几方面加以注意。
首先,加强双基教学,夯实基础,优化学科内部知识结构,突出知识的前后联系,把强化学科内部知识的综合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风。
2001年的《考试说明》(以下简称《说明》)的测试目标中指出:重视能力和素质的考查是新一轮高考改革的一个特点。
同时提出:考查能力离不开知识的载体作用,离开了知识的积累,能力很难形成。
在关于考试范围的说明中明确指出:理科综合测试与单科考试的测试目标具有一致性,都侧重考查学生对所学专门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不同的是……因此试题的呈现形式以学内综合为主,学科间综合所占比例较小。
同时理、化、生的考试内容与单科《说明》相同。
这就明确了高中化学的教学和高三的复习,还应以抓住本学科的双基为重点;同时重视学科内部的知识联系的教学;充分利用好教材和‚两纲‛(大纲、考纲),看好自己的门户;教学中努力贯彻:把学生原有知识区转化为现有知识发展区的方法。
就2000年浙江、江苏、吉林三省的理科综合能力测试题(以下简称试题)中对化学的考查来看,100余分的试题内容,与化学相关的设问共有16个,即5、6、7、8、9、10、11、12、13、14、23(1)(3)26、27(1)(2)28。
总的来说:难度小、分值大、学科间综合少。
只有第8题结合生物知识、28题结合物理的气态方程来解决,共计23分,并且属于较简单的题目。
另外如试题中第11、12题,分别看似有生物、物理的知识问题,但学生凭借生活知识与经验,会很快转化为简单的化学问题进行解决。
由于分值大,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风,特别是对一些看似简单的问题,一定要教育学生养成全面分析的良好习惯,当然要做到分析全面也就离不开学科内知识综合能力的培养。
领会“3+X”高考改革精神,搞好化学总复习
领 会“ 3 + A’ X ’ 高 考 改革 精 神 , 搞 好 化 学 总 复 习
邱 志 勇
( 漳 州 立 人 学校 , 福 建 漳 州 3 6 3 0 0 0 ) 摘 要: 实施 “ 3 + X ” 高 考 改革 方案 是 进 一 步 推 进 中小 学 素 质教 育 , 促 进 学 生 个 性 特 长 发展 , 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 3 + X” 综 合 学科 考试 的命 题 指 导 思 想是 以 能 力 测 试 为 主 导 , 考 查 学 生在 中学 所 学 的 相 关 课 程 基 础 知 识 、 基 本 技 能 的 掌 握 程 度 和 应 用 这 些 基础知识分析、 解 决 问题 的 能 力 。 关键词 : 高 考 改革 化 学复 习 “ 3 + X”
认 真领 会 “ 3 + X ” 改 革精 神 。 更 新 教 育观 念 2 0 0 1 年 是 全 国 高 考 科 目设 置 和 高 考 内 容 改 革 的 重 要 一 年, 在2 0 1 4 年浙江 、 江苏 、 吉林 、 山 西 四省 试 行 “ 3 + X” 改 革 的 基 础上 . 现 在 全 国 基 本 实施 “ 3 + X ” 考试 制 度 。 “ 3 + X” 高 考 改 革方 案 的实 施 是 社 会 发 展 的需 要 、 时 代 的 要 求 。 当今 社 会 科 学 技 术 突 飞猛 进 , 知 识 经 济 已见 糍 倪 , 国力 竞 争 日益 剧 烈 。 归 根 到 底 就 是 人 才 的竞 争 : 社 会的发展 、 国 家 的 兴 旺需 要千 千万 万 具 有 创 新 精 神 的 高 素 质人 才 。 实施“ 3 + X” 高 考 改 革 方案 就是 进 一 步推 进 中 小学 素 质 教 育 ,促 进 学 生 个 性 特长发展 , 加 强 学 生 创新 能力 培 养 。“ 3 + X ” 综 合 学 科 考 试 的命 题 指 导 思 想 是 以 能力 测 试 为 主 导 ,考查 学 生 在 中 学 所 学 的 相 关 课 程 基 础 知识 、基 本 技 能 的 掌握 程 度 和 应 用 这 些 基 础 知 识 分析 、 解决问题的能力。 化学科 作为“ X” 涵 盖 的学 科 之 一 , 教学 中要 明确改 革 目 的, 转变教育观念 。 克 服 以往 存 在 的重 考 试 脱 离 实 际 的 倾 向 。 “ 3 + X ” 高 考 考 试 方 案 的 实施 及 高 中 阶段 课 程 改 革 方 案 的 落 实 。 为教 育 思 想 和 观 念 转 变 .优 化 化 学 教 学 模 式 提 供 了难 得 的契 机. 为 此 我们 在 教 学 中要 把 培 养 学 生 能 力 放 在 首 位 , 真 正 做 到 把 应 试 教 育 转 向 素 质 教育 。 高 中化 学 总复 习策 略 1 . 领 会 高考命 题 原 则 。 更 新 复 习观 。 高 考 命 题 原 则 是 坚 持 两 个 有 利 ,最 主 要 是 有 利 于 高校 选 拔, 兼 顾 有利 于 中学 教 学 , 考 试 内容 依 据 教 学 大 纲 又不 拘 泥 于 大纲, 由 原来 知 识 立 意 转 化 为 能 力 立 意 。 要 求 教 师 不但 传授 知 识 , 而且 在 培 养 学 生 能 力 上 下 工 夫 , 注意学法 指导 , 学 会 知 识 迁 移 与应 用 , 加强 学 科 与 生 产 、 生活 、 新科 技 、 新材料 、 新能源 , 人类 与 自然 的联 系 . 注 意学 科 问 知识 渗 透 , 努 力 培 养 学 生分 析 问题 、 解 决 问题 的 能力 , 以 及创 新 意 识 。 2 . 夯 实化 学 学 科 “ 双基” 知识 , 以不 变 应 万 变 。 综 合 能 力 测 试 打 破 传 统 封 闭 的学 科 观念 ,加 强 学 科 间 的 联系 、 渗透 、 交叉 与综合 , 实 现 中学 物 理 、 化学、 生 物 教 学 基 础 上 对 考 生能 力 的考 查 。 原 先 一 套 复 习 方 法 有 必 要做 些 改 革 。 复 习 时 应 多挖 坑 少 挖 洞 。 过分讲究解题技巧 , 繁 杂 且 无 实 际 意 义 的计算不必多 练 , 而 对 基本 知 识 、 基本技 能要扎实准 确掌握 。 因 为 没 有扎 实 的 双基 知 识 . 就不能正确分析和判断 , 就 不 能 灵 活应用 “ 双基 ” 知 识 解 决 问题 。 就会成 为无水之 鱼 、 无 木之林 , 扎 实 的 双 基 是成 功之 本 。 综 合 考 试虽 然不 过分 强调 学科 知识 的 覆 盖 率 ( 因 考 试 篇 幅有限) , 但 也不 意 味着 “ 双基” 知识 掌握 可 以 不 全 面 , 正相反 , 如果说“ 3 + 2 ” 高考 已有 重 点 、 热点 、 规 律 可 循 的话 , 那 么 综 合 考 试很难猜中重点、 热点何在。 因此 , 复 习 中要 立 足 课 本 , 把 握 好 考 试 说 明 中 要求 掌 握 的 知 识 点 的 内 涵 和 外 延 ,变 传 授 式 复 习 为 师 生 共 同 参 与讨 论 式 复 习法 。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 培 养 学 生 思 维 能 力 和分 析 、 解 决 问题 的能 力 。 3 . 搞 好 化 学 实验 专题 复 习 . 培 养 学 生 实验 能 力 、 科学研 究 生 实验 能 力 和科 学 研究 能 力 的培 养 。 如 复 习 乙烯 气 体 实 验 至 制 法 , 精 心 设 计 提 出 几 个 问 题 : ( 1 ) 如何用化学方程式说明反应原理? ( 2 ) 根据反应物状态 、 反 应 条 件 如 何选 择 发 生装 置 ?温度 如何 控 制 ?为 什 么? ( 3 ) 反应 混 合 物 加 热 前 为 什 么 要 加 入 碎 瓷 片 ? 加 热 一 段 时 间 混合 液 为 什么变黑 ?( 4 ) 制得 的气体为 什么有刺激 性气味 , 如何净 化? ( 5 ) 制 得 的气 体 如 何 收 集 , 如何 检 验 ? ( 6 ) 请 学 生 设 计 实 验 室 制 备丙烯的方案? 我 们 于 当 年4 月 底 在 实验 室 老 师 支 持 下 开 放 实 验 室 , 通 过 展 出实 验 仪 器 、 组 装 的反 应装 置 图 像 , 并 附几 个 为 什 么 ? 让 学 生认 真观察 、 分析 、 讨论, 有时让 学生再 次动 手 , 老 师 在 旁 指 导, 有 力 调 动学 生 学 习积 极 性 、 主动性 , 培养学生实验能力 、 科 学研究能力。 4 . 关注社会 、 科技 、 生产、 生活 、 环保 、 人类、 自然 等 问 题 .
高考“3+3”新模式对高中化学教育的启示
高考“3+3”新模式对高中化学教育的启示【摘要】高考“3+3”新模式是我国高考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旨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高考“3+3”新模式的实施为高中化学教育带来了新的启示。
本文首先介绍了高中化学教育的现状,然后分析了高考“3+3”新模式对高中化学教育的影响,包括促进高中生深入学习化学、提高高中生化学学科素养以及强化实验能力培养。
通过对比分析,可以看出高考“3+3”新模式对高中化学教育的启示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精神。
高中化学教育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高考“3+3”新模式、高中化学教育、现状、影响、深入学习、素养、实验能力、启示1. 引言1.1 介绍高考“3+3”新模式高考“3+3”新模式是指高考内容由原来的3+1模式调整为3+3模式,即高中学生在高一至高三的三年中,每学年进行一次大考,并将三年的成绩按照一定比例结合起来作为高考录取的依据。
这一新模式旨在更好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综合素质,引导学生从学业上有计划有目标地提升自己。
新模式也倡导了“考前三年、制度稳定、资质平等”的理念,减少了高考的不确定性,提高了教育的公平性和灵活性。
高考“3+3”新模式的实施将为高中教育带来一系列积极影响,为高中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更多机会和挑战。
1.2 高考“3+3”新模式背景高考“3+3”新模式是指高中三年的学习过程中,分为三个学段,每个学段结束时进行一次考试,共进行三次考试。
这种模式的提出是为了改变传统的高中学习模式,促进学生更全面地发展,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
在过去的高考制度下,学生主要以应试为目标,注重记忆和应试技巧,忽视了对实际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这导致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缺乏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高考“3+3”新模式的提出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使学生更加注重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基于“三新”背景下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
基于“三新”背景下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摘要】基于“三新”背景下的高中化学教学,化学教学工作者应认真学习课改理论,积极学习新课标、用好新教材、研究新高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贯彻落实核心素养和高考评价体系,改变课堂教学观念和模式,用心设计课堂教学环节,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增强学生动手能力,渗透化学核心素养。
本文主要谈谈“三新”背景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策略新高考新课标新教材核心素养课堂模式1.“三新”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在新高考、新课标、新教材背景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中课程改革教学目标从双基目标到三维目标到素养目标的转变,高考命题从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到素养立意,考试命题从考查做题到做人做事。
高考的一列改革对高中化学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积极应对,主动作为,是跑赢高考的必然需求,也是实现弯道超车的大好机会。
为适应新课改的要求,高考模式不断的变化,一些省市实行3+1+2模式,试卷结构、试卷内容、考查方向均发生了巨大变化。
高考命题为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以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为依据,以课程标准为标准,以新教材为参照,落实高考评价体系“一核四心四翼”的基本要求,发挥高考评价体系的核心功能。
“一体系一标准”是教材编写、考试命题、课程实施和高考综合改革的重要依据。
学科核心素养是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核心价值、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
聚焦核心素养,发展关键能力,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落实课改精神,深入研究新高考、新课标、新教材,加强化学教学策略的研究,培养核心素养,是实现学科育人功能的需要,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需要,是精准复习备考的需要。
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和策略,落实化学学科核心素养,重要性不言而喻,也是当务之急。
2.“三新”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策略2.1.加强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和研究。
一是要依标备课。
在集体备课、个人备课过程中,认真研读新课标相关内容,将课本中相关内容和课程标准的内涵进行对接,做到“回归课标、聚焦课堂、放眼课程”。
高考“3+3”新模式对高中化学教育的启示
高考“3+3”新模式对高中化学教育的启示高考“3+3”新模式是指高考科目从原来的3门扩展至6门,分为3门文科必修科目和3门理科必修科目。
高考科目的增加不仅对考试的难度有所提升,更对中学化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在高考“3+3”新模式下,中学化学教育需要加强学科的内涵建设,注重知识的横向拓展和纵向延伸,形成多途径、多层次的教育模式,以满足学生的知识需求和新高考的考试要求。
一、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巩固高考“3+3”新模式下,更多的科目加入考试范围,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要求更高,这也要求中学化学教育对基础知识能力的培养更加重视。
学生只有基础知识掌握得扎实,才能在新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因此,中学化学教育要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巩固,做好知识脉络的整理和总结,注重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和脉络,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本质、创新性地应用和推广知识。
二、强化实验教学高考“3+3”新模式引入了更多的考试科目,这其中涉及到的实验技能和实验操作的能力要求也相应提高,这就要求中学化学教育强化实验教学,促进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和实验操作能力的提高。
只有加强实验教学,才能培养学生对科学实践的热爱和探究精神,使他们在应对实际问题时有快速、准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聚焦问题解决随着新高考的推进,学生需要在科学探究、科技创新、工程设计以及人文社科探究等方面展现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这就要求中学化学教育聚焦实际问题解决,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帮助学生在继承和发展传统基础上,走向深度思考、跨学科融合的前沿,在更高的层次上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提升化学素质,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加强素质教育在高考“3+3”新模式下,中学化学教育不仅要注重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提高,更要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这就要求中学化学教育加强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的人文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等核心素质,为学生继续走向人生的道路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高考“3+3”新模式为中学化学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机会和挑战,中学化学教育需要在教学内容、教育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与时俱进,适应新高考的考试要求和科技发展的需求,努力培养学生具备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的人才,以适应日益变化的世界。
高中化学教学与高考之我见
高中化学教学与高考之我见高中化学是高中阶段学生必修的一门科学课程,它不仅是一门学科知识,更是一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
而高考,则是学生进入大学的重要关口,是学生十几年学习的结晶和检验。
高中化学教学与高考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下面我将就这一话题谈谈我对高中化学教学与高考的看法和理解。
高中化学教学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和能力,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化学知识是高中化学的基础,高中阶段学生应该掌握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
高中化学还应该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和创新实践,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
高中化学教学应该注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结合,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化学知识和提高实验技能,使学生学会通过实验观察、实验操作和实验分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而高考则是对学生在高中期间所学知识和能力的一次综合考核,也是学生进入大学的重要门槛。
高考化学考试内容相对比较全面,既包括基础知识的掌握,也包括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的考核。
高考化学试题往往注重对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操作和分析能力,也会考查学生对化学理论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学生在高中阶段需要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积累,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提升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为高考化学做好充分的准备。
高中化学教学还应该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交流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通过让学生进行课外拓展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综合应用能力;通过开展专题研究和创新实践,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
学生在提升综合素质的也会更好的适应高考化学试题的考查要求。
高考“3+3”新模式对高中化学教育的启示
高考“3+3”新模式对高中化学教育的启示
近年来,高中教育改革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热门话题之一。
在这个大环境下,高考
“3+3”新模式的推行,给高中化学教育带来了许多启示。
高中化学教育在新模式下需要
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注重学
科之间的交叉融合。
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探讨“3+3”新模式对高中化学教育的启示。
新模式要求高中化学教育要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传统高中教育注重知识的
灌输,而新模式下的高中教育要求学校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
能力、合作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高中化学教育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与创新实践,让学生通过实践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在高中化学课程中,可以设置一些开放性实
验项目,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探索、发现、创新。
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提高
学生的学科素养,更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新模式要求高中化学教育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高中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
新模式下的高中化学教育要更加注
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求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掌握化学知识,同时要注重引导学
生进行跨学科的学习,让学生能够将化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进行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可以采用PBL、案例教学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高考“3+3”新模式对高中化学教育的启示
高考“3+3”新模式对高中化学教育的启示高中化学教育是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化学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阶段,也是为将来走向大学化学专业和应用化学领域打好基础的关键时期。
近年来,高考“3+3”新模式在高中教育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这种新模式旨在通过提前选课、缩短高考时间、增加高校自主招生名额等方式来改革传统的高考制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这一模式对于高中化学教育也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高考“3+3”新模式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高级能力的培养。
在这一模式中,学生需要在高一和高二的学习过程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课程进行深入学习,例如化学专业相关的选修课程。
这种选择课程的机会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兴趣和优势,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这种模式下的课程设置也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实验、解决问题等高级能力,使学生具备更好的适应能力和应用能力。
这对于高中化学教育来说,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一些实践活动、实验研究、课外拓展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高考“3+3”新模式注重高中学科的交叉融合和综合应用。
在传统的高中课程设置中,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和应用相对较少,学生学习化学时很难将其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和应用。
而在高考“3+3”新模式中,学生可以通过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科进行深入学习,并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整合和运用。
学生可以选择学习化学和生物学,将两门学科的知识进行融合,深入研究生命科学和生物化学等领域。
这种交叉融合和综合应用的教育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对于化学教育来说,教师可以通过开设一些跨学科的课程或者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科研项目,引导学生将化学与其他学科进行结合和应用,拓宽化学的应用领域和深度。
高考“3+3”新模式注重学生的综合评价和能力培养。
在这一模式中,学校不再将全部希望寄托在高考成绩上,而是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高考“3+3”新模式对高中化学教育的启示
高考“3+3”新模式对高中化学教育的启示高考“3+3”新模式是指在高中阶段加入3个学期的大学素质课程,以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
这一新模式对高中化学教育有以下几点启示:一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综合素质。
在“3+3”新模式中,学生将接受来自不同学科领域的素质课程,这有助于学生形成全面发展、综合素质兼备的能力结构。
在高中化学教育中,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综合素质,而不仅仅是追求学科知识点的掌握。
可以通过组织一些跨学科的实验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化学知识,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实验操作能力、数据分析能力等。
二是加强实践性教学。
在大学素质课程中,实践性教学占据了重要地位。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在高中化学教育中,也应该注重加强实践性教学,在化学实验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亲自感受化学变化的过程和特点。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相关化学理论,培养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
三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大学素质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高中化学教育中,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可以通过开展一些科学研究或化学实验项目,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科学研究中,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在大学素质课程中,学生通常需要组队完成一些项目,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在高中化学教育中,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可以通过分组实验、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五是关注学生的兴趣和兴趣发展。
在大学素质课程中,学生通常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些选修课程。
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兴趣发展。
在高中化学教育中,也应该关注学生的兴趣和兴趣发展。
可以通过拓展课程、科学竞赛等方式,让学生选择一些适合自己兴趣的化学课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
高考“3+3”新模式对高中化学教育的启示
高考“3+3”新模式对高中化学教育的启示
高考“3+3”新模式是指高考分为3个阶段:高中阶段、高考基础测试阶段和高考命题测试阶段,每个阶段分别占据三分之一的比重。
这个新模式的出现对于高中化学教育提出了一些要求和启示。
首先,化学教学应强调基础知识的掌握。
高考基础测试阶段占据了整个高考分数的三分之一,这个阶段主要测试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因此,化学教学应注重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使学生能够牢固掌握化学知识的基础。
其次,化学教学应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高考基础测试阶段也包含了实验操作能力的考察,这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
因此,化学教学应注重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实验操作,从而能够在考试中获得更高的分数。
再次,化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高考命题测试阶段考察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等各个方面。
因此,化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在处理化学问题时能够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最后,化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在高考命题测试阶段可能会出现联考情况,这要求学生必须具备团队合作意识。
因此,化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鼓励学生在学习中互相交流、合作,从而提高整个班级的学习水平和成绩。
综上所述,高考“3+3”新模式对于高中化学教育提出了一些要求和启示,化学教学应强调基础知识的掌握、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让学生更好地适应新模式下的高考,也能够更好地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高考“3+3”新模式对高中化学教育的启示
高考“3+3”新模式对高中化学教育的启示
高考“3+3”新模式将高中生的课程分为三年的初中部分和三年的高中部分,这是一个全新的评价体系,对高中化学教育带来了一些启示。
首先,课程设置的重要性。
高考“3+3”新模式要求初中部分的课程设置不仅要覆盖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还要包括学科学习方法、实用技术等方面的内容,这对于化学教育来说也同样适用。
化学的基础知识是必不可少的,但如何教会学生合理地学习化学,掌握实验方法和科学技能,也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化学课程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实用技术的培养。
其次,教学方法的创新。
高考“3+3”新模式要求教学内容要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注重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化学作为实验性学科,更需要实验操作来增强学生对化学现象的认识和理解。
因此,在化学教育中,我们需要更加注重实验教学的实践,延伸化学知识的应用,比如开展创新实验,通过化学实验走进生活、走进社会。
总之,高考“3+3”新模式对高中化学教育带来了新的思考和挑战。
教育界应该紧密结合国家教育改革的新要求,创新化学教育的课程设置,改进化学教学方法,探索新的评价方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考“3+3”新模式对高中化学教育的启示
高考“3+3”新模式对高中化学教育的启示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考“3+3”新模式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这一新模式将高中阶段教育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初中阶段、高中阶段和高考复习阶段,从而更好地适应学生的认知和学习发展规律。
在这一新模式下,高中化学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对高考“3+3”新模式对高中化学教育的启示进行深入探讨。
高考“3+3”新模式强调学科整合,要求高中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
针对化学科目而言,学生需要在高中阶段全面学习化学基础知识,并与其他学科的知识相互融合。
如化学与生物、地理、物理等科目的知识相互渗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
这就要求化学教育在教学内容设置上更多地注重学科融合,将化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相互联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高考“3+3”新模式要求学生在高中阶段形成适应高考要求的知识结构。
在化学教育方面,这就要求学校和教师要严格按照高考大纲的要求,合理安排和选择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明确高考考查的重点和难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化学教育也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化学基本理论和实验操作技能,为高考复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考“3+3”新模式对高中化学教育的启示是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校和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式转变。
学校和教师需要转变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养。
学校和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和改进,注重学科融合,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学校和教师需要更好地引导学生,让学生从被动的学习者变成主动的学习者,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精神。
在高考“3+3”新模式下,高中化学教育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学校和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促进高中化学教育的发展和创新,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服务。
相信在有关部门和教育界的共同努力下,高考“3+3”新模式对高中化学教育的启示将会得到更好的落实和实施,促进我国高中化学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和壮大。
刍议“7选3”新高考背景下高一化学教学策略
刍议“7选3”新高考背景下高一化学教学策略随着新高考政策的实施,高中化学教学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7选3”新高考背景下高一化学教学策略成为教师们需要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就这一课题展开深入讨论,探讨在“7选3”新高考背景下,高一化学教学应该如何进行策略调整和创新。
我们需要了解“7选3”新高考政策的背景和意义。
新高考政策的出台,旨在促进学生素质教育,强调学科整体素养和能力培养。
“7选3”指的是学生在高一至高三的课程中,要选择7门基础学科和3门拓展学科进行学习和考试。
对化学学科来说,这意味着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时间和学科考试的重要性都将发生变化。
高一化学教学需要根据新高考政策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革。
在“7选3”新高考背景下,高一化学教学需要有以下策略调整和创新:1. 强化基础知识的教学。
在新高考政策下,学生需要在高一学年就开始选择7门基础学科进行深入学习,因此高一化学教学应该注重对基础知识的系统性讲解和强化。
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基础化学素养,为学生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强调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新高考政策强调学科整体素养和能力培养,化学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践应用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有趣的实验项目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强化课程与社会实际的结合。
化学知识是与社会实际紧密相关的学科,教师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案例分析和相关性教学,让学生了解化学知识与社会实际的联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认同感和实际应用能力。
4. 注重学科整合的教学。
在“7选3”新高考背景下,学科整合教学将更加受到重视。
化学教学不应该孤立地讲解知识点,而是要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整合。
教师可以借鉴其他学科的教学资源和方法,将化学知识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融合,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在“7选3”新高考背景下,高一化学教学需要进行策略调整和创新,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课程与社会实际的结合、学科整合教学等方面的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3+X”高考看高中化学教学山东省淄博市第十中学张衍军2002年,山东第一年实行‚3+X‛高考,分析2000年浙江、江苏、吉林三省的理科综合能力测试题,依据2001《考试说明》的要求,高中化学教学应从以几方面加以注意。
首先,加强双基教学,夯实基础,优化学科内部知识结构,突出知识的前后联系,把强化学科内部知识的综合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风。
2001年的《考试说明》(以下简称《说明》)的测试目标中指出:重视能力和素质的考查是新一轮高考改革的一个特点。
同时提出:考查能力离不开知识的载体作用,离开了知识的积累,能力很难形成。
在关于考试范围的说明中明确指出:理科综合测试与单科考试的测试目标具有一致性,都侧重考查学生对所学专门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不同的是……因此试题的呈现形式以学内综合为主,学科间综合所占比例较小。
同时理、化、生的考试内容与单科《说明》相同。
这就明确了高中化学的教学和高三的复习,还应以抓住本学科的双基为重点;同时重视学科内部的知识联系的教学;充分利用好教材和‚两纲‛(大纲、考纲),看好自己的门户;教学中努力贯彻:把学生原有知识区转化为现有知识发展区的方法。
就2000年浙江、江苏、吉林三省的理科综合能力测试题(以下简称试题)中对化学的考查来看,100余分的试题内容,与化学相关的设问共有16个,即5、6、7、8、9、10、11、12、13、14、23(1)(3)26、27(1)(2)28。
总的来说:难度小、分值大、学科间综合少。
只有第8题结合生物知识、28题结合物理的气态方程来解决,共计23分,并且属于较简单的题目。
另外如试题中第11、12题,分别看似有生物、物理的知识问题,但学生凭借生活知识与经验,会很快转化为简单的化学问题进行解决。
由于分值大,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风,特别是对一些看似简单的问题,一定要教育学生养成全面分析的良好习惯,当然要做到分析全面也就离不开学科内知识综合能力的培养。
其次,加强与物理、生物教师的联系,重视对物理、生物问题用化学视角进行设问与解释。
从《说明》的要求看,在对自然科学基本知识的应用能力一条中提出:学习自然科学的……必须懂得自然科学知识的实用性和社会价值。
测试这个目标的试题有的需要理、化、生其中一门学科的知识就可以回答;有的需要动用物理、化学、生物三门学科的知识来回答,尤其是以现实问题立意的试题,因为现实问题是综合的。
在考试范围部分中明确:对于学科间综合的题目来说,一般是回答一道题需要同时运用物理、化学、生物中2—三个学科的相关知识。
再看试题,第8题、25题综合生、化知识;11题、28题的第(3)问综合理、化知识;另外23题、27题解答是需要两个学科的知识,但是题目的呈现,却是以一个题目多角度设问的方式。
基于以上要求和试题的分析,我们不难得出中学化学教学中,要坚持两个原则:一是前面提到的看好自己的门户;二是要与物理、生物教师加强联系。
进行定期的交流,相互听课学习;提示与指导学生对物理、生物问题进行有意识的用化学视角分析、设问;教师做指导的有心人;学生成为多角度思考问题的实践者。
由此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是,注意即不要一味地给学生大的、难的学科间综合题,又要适度给予一些相关的科技资料来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初步学会用化学视角对资料、图表的分析。
《说明》在考试目标中明确指出:要求学生‘能读懂自然科学方面的资料’;还具体提出:‚1、能理解图、表的主要内容及特征。
2、能读懂一般性科普文章,并能根据有关资料得出相关结论。
‛试题25题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目标。
在整个试题中出现涉及看图解决的题目有42分。
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做到知识不断更新,养成经常看书、读报的习惯,特别要留意科普文章;还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有关图、表教会学生看图、表的方法,尤其是对那些曲线图、数字表格,要会找准其物理意义及变化规律,学会从中得出正确结论的方法;也要有选择的给学生推荐一些与化学有关的科普文章,让学生逐步达到自悟的目标。
切忌为了所谓的综合,去漫无边际的给学生一些大综合题、难题而加重学生负担,得不偿失,因为这样的题目只有在保送生测试题中见过!最后,必须加强基本实验的教学,突出对学生进行实验方案设计、分析和对简单实验定量处理能力的培养。
在《说明》的测试目标对实验的要求是:‚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
并把目标分为:能解释实验现象和结果,能通过分析和推理得出结论;根据要求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
在试题中,直接与化学有关的实验题目有:8、13、14、25,共38分。
特别是25题,即考查了材料阅读的同时,又把生物与化学结合在一起,对学生的实验设计完成能力进行了较全面的考查。
题目看上去并不难,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做,但是据国家考试中心提供的试卷分析看,得分率并不高。
其原因与平时做实验少、社会实践经验不足有直接关系。
因此还是回到前面提到的:要适当给学生阅读一点科普文章;关键是该学生做的实验,一定要让学生做;还有一点,就是对于各种资料上的实验题,一要精选,二是只有条件,就要让学生做或教师演示,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以上是通过学习《说明》,分析考题,结合自己的经验的一点体会,有不妥之处还望批评指正。
课堂教学中的学习动机调动方略山东省淄博市第十中学张衍军 2000年1月15日‚动机是激励人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原因‛。
学生能否建立良好的学习动机,形成积极的学习兴趣,是关系到学生学习效果优劣的内因,然而学生良好学习动机的形成也不是天生就有的,它需要教师的培养,教师培养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渠道是贯串在课堂教学过程之中。
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的能力。
本文意在把自己一年来有关这方面的探讨体会拙书于此,以求得各位同仁的指点。
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有的教师平时表现工作认真,驾驭教材的能力也比较强,而教学效果却并不多么令人满意。
我们学校教导处通过听课、讨论一致认为:制约教师教学效果的因素固然很多,其中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应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学生在课堂上形成良好学习动机的教学设计是关键。
良好的动机能引发兴趣,浓厚的兴趣会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思维过程,养成对知识探索的精神,发展创新的能力。
达到了这一目标,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就事半功倍,学生课业负担也就大大减轻,学生的厌学情绪也可以得到抑制,这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不断的重温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并不断地联系教学实践加以运用;与此同时还要认真研究自己所面对的不断变化的学生实际,有一种动态的意识,积极吸收新的教学思想、方法来丰富教学过程和教学艺术。
再就是要学习和善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这是教师能否自如的在课堂教学中培养、调动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化能力地体现。
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呢?笔者根据自己的学习和实验的体会介绍如下方略供参考。
一、充分利用形体语言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
我们常说‘有的人眼睛会说话’,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除了在课前的认真备课外,到了实施课堂教学的阶段,形体语言地运用就向演员上舞台一样是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具体来讲可利用的形体语言大体包括:1、穿着打扮要做到朴素大方,给学生以成熟感和信任感,减少给学生带来的不必要注意分散,如:有的教师能做到新换的一件衣服、理了一个新发型等较大变化时,总是在课前先到学生中间走一走,这样课上学生就会大大减少注意力的分散;古人所说的‚老要精神,少要板‛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2、眼神、表情、情绪、手势、站姿等形体语言的恰当运用也对调动学生学习动机起着重要作用。
眼神能给学生以肯定和信任,不断的环视,可使每一个学生、在每一个时刻都感到教师的对自己的关注;情绪通过表情、语言来体现对学生的关怀、信任和教师对知识的熟练程度、给学生以信心。
心理学家说过‚我们要学会用二十种以上的语调说‘你过来’‛,就是这个道理。
运用的好,他可以带给学生思考、信心、力量、情感的体验和成功的感受;另外手势、站姿、教师在讲台上的位臵等在把学生拉近距离、引起注意和给学生带去愉快、消除课堂紧张与疲劳方面都显得十分重要。
比如常常站在讲桌一侧与呆板的站在讲桌后要好;身体略微向前倾斜酒会给学生以亲切感。
二、制定合乎实际的教学目标,进行适时而合理的评价,能有效的调动学生的暂时学习动机,保持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正确动机指向。
教师在备课时,不能只是把知识进行系统罗列,笔者认为通过备课,要达到把教师从‚知识播放器‛变成为知识处理系统的展示,而这种处理系统的可行性,取决于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否由简单又辛苦的在大脑建立‚知识图书馆‛的接受方式变为愉快、能动地知识认知过程,并在其中探索学习的方法和建立知识处理程序。
为此,教学目标的制定原则应该符合渐进性原则,即:要准确确立学生的现有知识发展区,找到学生的个别发展区,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即层次教学);还应该有以给学生以竞争意识和成功感受为目的,而不是针对少数学生以选拔为目的的激励手段,在教学大纲的总目标下,根据不同班级、不同学生层次、不同知识内容,制定不同的学生成功目标,努力做到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最优教学法的目的,达到在一堂课上,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动机指向,积极地学习氛围,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得,。
总之教学目标制定的是否切合实际,是在课堂教学过程能否使学生保持良好学习动机的首要条件。
我校王老师在高二的一节生物公开课上把植物生长的向光性设计成不同层次的问题,按照课本实验的过程,提问、讲解相结合,一堂课下来提问了20几位学生,并且学生绝大多数都能回答上来,师生互动积极,学生思考、讨论机会多。
就是因为她提问的学生是与问题设计层次相结合的,这堂课就符合了渐进性原则,并应用了层次激励的手段,使绝大多数学生有成功地感受。
同时由于把课本实验的分层次处理,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另外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适时做好评价,也是调动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条件,所谓‚适时‛也就是评价要具有针对性(即针对学生实际、针对知识内容、针对不同学生、针对能力培养目标)、及时性(即评价手段如:提问、测试、练习、讨论、记分的分值等要符合心理学和教育学中的有关规律如:分散复习原则、减少遗忘规律、记忆恢复规律、因材施教原则)具体性(即评价手段要有具体目标指向、不同学生对评价目标都能明确自己的指向层次、能力培养目标具有可操作性)、可控性(即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过程调控,随时通过合理的手段进行评价和检测从而达到整个课堂,自始至终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动机情绪和思维的指向)。
在这方面笔者曾经做过两个实验,从不同的方面作出了证明:一是在高二五班与化学教师配合,教师讲授了三个例题,课前提出课后要测验其中两个类似的题目看大家掌握的情况,准备抽测北边的两排,而课后实际上全部进行了批阅,对比两排满分率和及格率几平均分,北边两排分别比南边两排高出4.25个百分点、3.1个百分点、3.7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