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的意境

合集下载

春江花月夜合奏曲赏析

春江花月夜合奏曲赏析
意境。特别是“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更是哲辨之思,超然之想。让人沉吟再三,教人荡气回肠。
《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清商曲辞.吴声歌曲》旧题,《春江花月夜》此曲调创始于陈后主,被列为“江南派琵琶曲目”的中曲一类。20年代,上海的新式音乐社团将它改编成一首民乐合奏曲,并根据此乐曲诗情画意的内容,给它取名为《春江花月夜》。
章。在舒缓明快的旋律中,把我们带入春天夜晚那个静谧甜美天地。
那是一个多么美妙的世界啊!瞧,月亮正从东山冉冉升起,小舟一叶静静地在江面荡漾着,和风微微吹拂,随风的杨柳轻飏着柔美,西岸的花影婆娑摇曳着温馨,万物浸润在袅袅的芬芳绮旎气息中。让大自然将其迷人的艳丽、勃勃的生机、盎然的春意,一幅幅,一幕幕的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春江花月夜》诗的作者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他留给后人的作品虽然不多,《全唐诗
》中仅存二首,正是这首《春江花月夜》,让它号称以“孤篇横绝全唐”,奠定了其在唐代文学
史的不朽地位。
诗人首先从春江月夜的美景写起,“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月色中,烟波浩淼,江天一色.而透明纯净的春江远景,展现出大自然的美妙神奇。在感受无限美景的同时,诗人睹物思情又情不自禁地引出对宇宙人生的思索:“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时空无限,生命无限,俯仰古今,感慨宇宙,表现出一种辽阔深沉的宇宙意识,面对流水似的一去不复返之光阴,诗人此时又陷入了无限的感伤和迷惘,从而发出睿智旷远的人生感叹。接下来诗人又从“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落笔,叙写人间游子、思妇的离愁别绪,幽独明静的诗境中,融入了诗人淡淡的哀伤。这种忧伤随着月光、流水的流淌也在静静的流淌.
唉乃归舟是全曲高潮,旋律由慢而快,由弱而强,层层递进,如春风鼓荡,激动人心。这段音乐的描绘的是小舟归途,划船还家的欢快、桨击浪涌声响彻江面,达到了情绪意与境的顶峰。随后音乐在快速中嘎然而止,继而回复到平静、轻柔之中,然后便转入尾声。

《春江花月夜》音乐赏析

《春江花月夜》音乐赏析

《春江花⽉夜》⾳乐赏析2020-10-28 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夜》是我国传统民族⾳乐艺术宝库中⼀颗璀璨的明珠,接下来⼩编搜集了《春江花⽉夜》⾳乐赏析,欢迎查看,仅供⼤家参考。

《春江花⽉夜》⾳乐赏析⼀ 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夜》是我国传统民族⾳乐艺术宝库中⼀颗璀璨的明珠。

其旋律流畅婉转,格调古朴典雅,充分地利⽤各种⾳乐⼿段,把江南春江⽉夜的美景描绘得淋漓尽致。

《春江花⽉夜》全曲由引⼦、主题乐段、主题的多次变奏及尾声构成。

这⾸具有中国特⾊的变奏曲,每个乐段前都有⼀个富有诗意的⼩标题,分别为江楼钟⿎、⽉上东⼭、风回曲⽔、花影层叠、⽔深云际、渔歌唱晚、洄澜拍岸、桡鸣远濑、尾声。

乐曲的演奏形式很多:既有琵琶、洞箫、⼆胡、筝、⼤胡、⼤⿎、碰铃等组成的⼩型民族乐队的演奏形式,⼜有增加了扬琴、笙、中胡、拉阮、云锣、⼤锣的中型民族乐队的演奏形式,还有⼤型民族乐队的演奏形式,不同的演奏形式各有特⾊。

在⾳乐欣赏课上让学⽣了解并欣赏这⾸优美的民族⾳乐作品,有利于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提⾼他们的审美意识,促进学⽣⾝⼼的健康协调发展。

为了提⾼学⽣的学习兴趣,笔者利⽤现代多媒体技术展开教学,把⾳乐知识传授、⾳乐能⼒培养及审美教育有机地融为⼀体。

⼀、创设情境,激发学⽣学习兴趣 《春江花⽉夜》的艺术构思⾮常巧妙,随着⾳乐主题的不断变化和发展,乐曲所描绘的意境也在渐渐变换:时⽽幽静,时⽽热烈,展⽰了⼤⾃然景⾊的变幻⽆穷。

在教学中,笔者根据《春江花⽉夜》诗情画意的内容,为每⼀乐段创设不同的⾳乐情境,让学⽣在这种融视觉艺术、听觉艺术于⼀体的⾳乐欣赏过程中获得美的享受,激发了学⽣强烈的欣赏兴趣和求知欲望,提⾼了他们的⾳乐审美能⼒。

例如:第⼀乐段“江楼钟⿎”:落⽇的余晖洒在波光粼粼的江⾯上,远处江楼屹⽴,微风习习,⽿畔响起源⾃江头尽处的阵阵萧⿎。

第六乐段“渔歌唱晚”:洞箫在琵琶和⽊鱼的伴奏下演绎出⼀段悠扬如歌的旋律,曲调欢快,如同从远处晚归的渔⾈中飘来的愉快歌声。

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赏析

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赏析

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赏析《春江花月夜》原来是一首琵琶曲,曲名为《夕阳萧鼓》,这首作品已成为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一颗光彩夺目的璀璨明珠。

乐曲以柔婉的旋律,安宁的情调,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的景色。

民族管弦曲《春江花月夜》力图从音乐的角度来刻画一幅美丽动人的月夜江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乐曲的旋律流畅婉转,格调古朴典雅、生动秀美,充分地利用各种音乐手段,形象地描绘祖国春江月夜的良辰美景,贴切地表现出标题“春江花月夜”的新意。

这首乐曲的生动音乐语言,激发人们丰富的联想与想象。

因此,它远远地超过了用诗歌语言所表现的意境。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乐声初起,波涛滚滚的大江便出现在眼前。

暮色降临,一轮皎月从天边生起,银白色的月光洒在大江上,江边的一草一木仿佛是披上了一层纱,变得雾蒙蒙,水天一色,波涛发出轻轻的声音,仿佛是风吹过无边无际的草原[参考资料]1:北京《人民音乐》2000年第9期2:1999年第2期《星海音乐学院学报》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是一首典雅优美全曲一般分为十段,每段都加上一个富于诗意的抒情乐曲。

它的音乐形象鲜明,旋律委婉质朴,的小标题,这些标题是:一、江楼钟鼓;二、月上节奏流畅多变。

乐曲通过巧妙细腻的配器,丝丝入东山;三、风回曲水;四、花影层叠;五、水深云扣的演奏,形象地描绘了江南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

际;六、渔歌唱晚;七、洄澜拍岸;八、桡鸣远濑;宛如一幅技法精细、色彩柔和的工笔山水画卷,把九、欸乃归舟;十、尾声。

乐曲的演奏形式很多:江南春天静滥的夜晚,月亮在东山升起,小舟在江有琵琶、洞箫、二胡、筝、大胡、大鼓、碰铃等组面荡漾,花影在两岸轻轻摇曳的大自然美景,一幕成的小型民族乐队的演奏形式;又有增加扬琴、笙、幕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给人以高度的艺术享受,使中胡、拉阮、云锣、大锣、大鼓等中型民族乐队的听者心旷神怡。

演奏形式;还有以大型民族乐队形式演奏的,它们《春江花月夜》早在1875 年以前就在民间流之间各有特色。

春江花月夜民乐赏析

春江花月夜民乐赏析

春江花月夜民乐赏析春江花月夜民乐赏析民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是民族乐曲中的瑰丽奇葩,它宛如一幅山水画卷,把春天静谧的夜晚,月亮在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在两岸摇曳的迷人景色,展现在听众面前。

它藉以山水之巍峨洋溢,花木之幽芳荣华。

水光云影奇诡变幻。

这一情状宣之于乐,深刻描述了月夜江上动人美景,给听众以无比的艺术享受。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春江花月夜民乐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赏析《春江花月夜》全曲共分十段,每段都带有小标题,符合我国古典标题音乐的传统,这十段分别为: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歌唱晚、回澜拍岸、棹鸣远濑、欸乃归舟、尾声。

不论从总标题,还是从前九个小标题,抑或从乐曲演奏、音乐本身,都充满了我国传统文化的意味。

意境悠远、镌满诗情、极富画面感、音韵充满想象的张力、诗画乐一体,等等,这些都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照点。

而这一切,也都鲜明地体现在了《春江花月夜》这首民族性的乐曲中。

第一段江楼钟鼓,由琵琶静静地奏出击鼓的节奏,由慢渐快,模仿鼓声。

紧接着,幽雅的箫声也加入进来,一时箫鼓齐鸣,飘荡在夕阳残照的平静江面上,古筝奏出流畅的琶音。

描绘出夕阳映照江面,熏风拂水涟涟的良辰美景。

这一小段起着全曲引子作用的箫鼓之声,仿佛在召唤着人们驾起小舟,来遨游这美丽的春江。

乐队齐奏出具有江南风格的音乐主题,静谧、低回、婉转如歌。

乐句间同音相连,委婉平和。

第二段月上东山和第三段风回曲水把第一段所呈示的主题作了变化发展,在丝竹奏出的典雅旋律中不时透出领奏乐器琵琶以推、拉指法弹奏出的华丽流畅而摇曳起伏的曲调,犹如微波荡漾,分外多姿。

月上东山将第一段主题音乐升高四度,并且做自由模进。

由自由模进模拟出徐徐上升的动感,描绘出明月由东山升起,在云影中时隐时现、游移出没的场景。

这段曲调优美如歌,旋律线呈现波浪进行。

琵琶、二胡、古筝、洞箫齐奏音色和谐。

末尾由洞箫吹奏的旋律如泣如诉,令人情思悠远、浮想联翩。

风回曲水可视为变奏之二,只有六小节长度,却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浅析丝竹合奏曲《春江花月夜》的意境美

浅析丝竹合奏曲《春江花月夜》的意境美

浅析丝竹合奏曲《春江花月夜》的意境美作者:杨鸣来源:《音乐时空》2013年第17期摘要:《春江花月夜》是我国古典十大名曲之一,是我国古典民乐合奏曲的代表作。

此曲旋律柔婉柔和、情调恬静优美,意境和声色既具有古典音乐的情韵美,也包含传统音乐的意境美。

本文通过对曲中描绘的春江月夜景色意境的分析,探讨乐曲《春江花月夜》中富含的人生哲理。

关键词:《春江花月夜》音乐情韵意境美艺术特点丝竹合奏曲《春江花月夜》是中国古典音乐的经典之作。

《春江花月夜》描绘了一幅绝美的月夜景色,曲中有春天夜晚的静谧、东山的月亮、水中游荡的小舟、迷人的岸边花香,等等,把春天月夜中唯美的意境一幕幕地弹奏出来,给人留下“余音绕梁,三月不知肉味”的感觉。

一、合奏曲《春江花月夜》的来源丝竹合奏曲《春江花月夜》改编自琵琶独奏曲《夕阳箫鼓》。

《夕阳箫鼓》是著名的传统琵琶大套文曲,曲名最早出现于姚燮的《今乐考证》。

最早的乐谱见于鞠士林的《闲叙幽音》,全曲分为7段,没有分段标题;吴畹卿在1875年的手抄本,也是没有文字标题的7段;平湖派的李芳园在1895年将这首乐曲收入《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命名为《浔阳琵琶》,并把内容扩为10段;沈浩初在1929年编著的《养正轩琵琶谱》中仍使用《夕阳箫鼓》这一曲名,但同时注明这首乐曲即《浔阳琵琶》;上海大同乐会的柳尧章和郑觐文在1925年将此曲改为琵琶领奏的丝竹合奏曲,并根据白居易诗词《琵琶行》中的诗句“春江花朝秋月夜”更此曲名为《春江花月夜》。

二、合奏曲《春江花月夜》的结构丝竹合奏曲《春江花月夜》是一首注重抒发情意、旋律优美的文曲,集推、拉、揉、吟等多种演奏技法于一体,文辞优雅,乐曲幽静绵远。

乐曲的主题饱含江南水乡情调,以鼓声和箫声作为曲的开端,显示其优雅之处;其后各段通过扩展、紧缩、移易音区等变奏手法的综合运用,并与桨橹、水波等拟声乐的综合,极大地丰富了乐曲的内容。

全曲清新淡雅,通过对江南景色的描绘,把景中的春、江、花、月、夜以流动的音符弹出而出,让我们犹如欣赏到一幅笔工精致的山水画。

论民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

论民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

论民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关键词】:春江花月夜;写作手法;表达情感我国民族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我国古代艺术宝库中的一颗名著。

优秀的民族音乐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全世界各族人民的宝贵财富,它正如一朵艳丽的鲜花,以它的芬芳沁透着人们的心灵。

“春江花月夜”是大家非常熟知的一首古曲,这首优美抒情的乐曲是中国古典音乐宝库中最经典的作品之一。

它早在1875年以前就在民间流行,原为一首琵琶的独奏曲。

1895年时李芳圆将名称改为“浔阳琵琶”,后来到汪昱庭时,又进行了加工润饰,改为合奏的形式,并改名为“浔阳夜月”,直到1925年柳尧章整理后,依据乐曲的风格内容,郑觐文直接借用了唐代诗人张若虚的同名诗作《春江花月夜》为该曲命名。

因该曲版本众多,仅采用大同乐会所改变的版本分析。

说到《春江花月夜》的内容,它的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情感呢?从最初定名的夕阳萧鼓来看,原作者描写的可能就是傍晚时在穿上演奏萧鼓的情形,不过从上述曲名的变化之中也可以知道近代音乐家们对这首曲子的内容有着新的理解,除了演奏萧鼓的情景外,还联系到了江上的秀丽风景,抒发了人们对大自然景色的喜爱之情,并由此歌颂着祖国的大好河山。

《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清商曲辞.吴声歌曲》旧题,《春江花月夜》此曲調创始于陈后主,被列为“江南派琵琶曲目”的中曲一类。

其旋律古朴和谐、雍容典雅、节奏平稳、音韵舒展,用现实与浪漫相结合手法,表现出深远恢弘的意境,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春江花月夜》的音乐构思非常巧妙精致,随着音乐主题的变化和发展,乐曲描绘的意境也不断地变换,时而幽静、时而热烈、时而恬淡、时而奔放,将大自然的美一一呈现出来。

《春江花月夜》乐曲结构严密,它的主题旋律虽然有很多变化,新的因素层出不穷,但每一段都采用一种叫“换头合尾”的民间音乐表现手法,使其听起来十分和谐。

能从各种不同角度去感知乐曲的意境,强化了音乐所要表现的主题内容。

《春江花月夜》一共分为十段,各段的标题分别是:一、江楼钟鼓。

民乐春江花月夜赏析

民乐春江花月夜赏析

民乐春江花月夜赏析《春江花月夜》源于乐府诗《清商曲・吴声歌》旧题,初唐诗人张若虚以此为题摈弃浓艳空洞的宫体诗,以春、江、花、月、夜展开诗意抒写,融入自己视觉感受和美学经验,渗透了对人生、对宇宙的感悟,开创了魏晋以来田园山水诗的新境界。

乐曲《春江花月夜》之意境美赏析一、乐曲《春江花月夜》的结构乐曲《春江花月夜》是一首古雅清越、悠游淡远、恬静淡泊、旋律优美的文曲,既饱含江南水乡的色彩与风调,又成功地将新诗格律、小组转韵技巧完美的糅合在一起,文辞优雅、意境绵远。

《春江花月夜》乐曲结构严密,除去前面的引子和尾声,共分九个段落,尽管主题旋律丰富多变,但每段乐曲结尾都采用了相同的乐句,这种“换头合尾”的乐曲创作手法不仅使乐曲显得整齐和谐,而且还深化了音乐表现内容,揭示了乐曲的意境。

从结构上来看,《春江花月夜》可以分为三部分,从引子到第五段是乐曲主题呈现部分,在第一部分基础上过度而成的第六段是乐曲的第二部分,剩余部分为乐曲的第三部分,各部分层层递进、相互映衬既表现了春江的静谧恬静,月的朦胧,又从不同角度营造了一个幽深旷远、恬静淡泊的意境。

1、主题呈现(引子到第五段)。

乐曲开头是一段节奏相对自由的散板,其中用弹挑、轮指等手法由慢而快模拟远江上低沉的鼓声,营造出一种清鼓彻夜的空灵之感,而萧与古筝奏出的波音犹如远处回荡的钟声和摇撸击水的声音,各种乐器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夕阳西下,微风吹拂湖面的晚江美景。

《江楼钟鼓》是乐曲的第一段,也是全曲旋律的基础,此后的乐曲节段都是在此旋律的基础进行换头合尾演变而成的。

这段乐曲多用同音演奏,主导音型的使用不仅增强了乐段的柔和感,而且将日落前江面恬静醉人的意境描绘地细腻深情,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萧和古筝的加入更是让人徜徉在江鼓悠扬、清风拂水、花影、明月、渔歌的美景中,宛若一幅清幽的山水画,隽永低回,呈现了“春江月夜美如画”的效果。

《月上东山》一节出现了全曲的主旋律,主题音调移高四度,旋律向上引发,琵琶、古筝、二胡等乐器齐奏,音色和谐典雅,以自由模进来模拟月出东山,展现出月亮在云中游移出没、若隐若现、缓缓上升的意境,这段脍炙人口的曲调开头与结尾都使用了同度音贯穿连接,声音柔缓、静穆如风,曲调柔美和谐、轻盈平稳,而末尾由如泣如诉的洞箫吹奏的旋律则使乐调转入绵遨情思,令人凝神屏息,慨叹不已。

民族乐曲春江花月夜意境

民族乐曲春江花月夜意境

民族乐曲春江花月夜意境《春江花月夜》音乐赏析篇一:民族乐曲春江花月夜意境《春江花月夜》赏析原为琵琶独奏曲《夕阳箫鼓》,幽明《浔阳夜月》等(汪昱庭传谱)。

1925年大同乐会改编为民族管弦乐曲,十分成功。

解放后又经多次整理改编,艺术形式更为成熟、完善。

音质朴柔美,细腻流丽,形象真切生动,表现了江南水乡月夜的迷人景色和泛舟人的怡然自得、恬静闲适的心情。

张若虚,唐代诗人。

扬州(今属江苏)人。

曾任兖州兵曹。

生卒年、字号均不详。

中宗神龙(705-707)中,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

玄宗开元时尚在世。

张若虚的诗仅存二首于《全唐诗》中。

其中《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陈隋乐府旧题,抒写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宛转悠扬,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此曲音乐意境优美,乐曲结构严密。

它的主题旋律尽管有多种变化,新的因素层出不穷,但每一段的结尾都采用同一乐句出现.听起来十分和谐。

在民间音乐中,这种手法叫“换头合尾”,能从各个不同角度揭示乐曲的意境,深化音乐表现的内容。

全曲一般分成10段,人们遵循中国古典标题音乐的传统,为每段加了一个小标题。

这些标题是: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歌唱晚、回澜拍岸、桡鸣远漱、欸乃归舟和尾声。

(1)"江楼钟鼓":散起,琵琶模拟江楼的鼓声,叙述着暮色的降临,箫、筝奏出波音,描绘微风起涟漪的鸿波,然后乐队奏出舒展、优美的主题。

(2)"月上东山":使主题旋律高四度的展衍,音乐稍显明亮。

(3)"风回曲水":曲调逐层下旋、回升(此段经常被省略)。

(4)"花影层叠":用琵琶的华彩乐句表现水中花影摇曳的景象。

浅谈欣赏民乐合奏《春江花月夜》之感想

浅谈欣赏民乐合奏《春江花月夜》之感想

浅谈欣赏民乐合奏《春江花月夜》之感想第一篇:浅谈欣赏民乐合奏《春江花月夜》之感想浅谈欣赏民乐合奏《春江花月夜》之感想浅谈欣赏民乐合奏《春江花月夜》之感想民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是民族乐曲中的瑰丽奇葩,它宛如一幅山水画卷,把春天静谧的夜晚,月亮在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在两岸摇曳的迷人景色,展现在听众面前。

它藉以山水之巍峨洋溢,花木之幽芳荣华。

水光云影奇诡变幻。

这一情状宣之于乐,深刻描述了月夜江上动人美景,给听众以无比艺术享受。

此曲深具江南丝竹点,婉转深幽,流畅多变,极具诗情画意。

曾改编为各种中西乐器的独奏、合奏曲,亦有将其填词用于戏剧之中,可谓最富盛名的中国传统音乐。

乐曲以优美柔婉的旋律、巧妙的构思和变奏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犹如一幅清丽、淡雅的长卷山水画,使人听后心旷神怡。

全曲共分十段,每段都带有小标题,符合我国古典标题音乐的传统,这十段分别为: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歌唱晚、回澜拍岸、棹鸣远濑、欸乃归舟、尾声。

1.引子+江楼钟鼓。

乐曲第一段为节奏自由的散板,兼具引子功能。

琵琶用弹挑、轮指等手模仿江边楼上由远及近的阵阵鼓声。

而箫和筝紧接着奏出轻微的波音,犹如江面上传来的鼓声的回响。

描绘出夕阳映照江面,熏风拂水涟涟的良辰美景。

继而乐队齐奏出具有江南风格的音乐主题,静谧、低回、婉转如歌。

乐句间同音相连,委婉平和。

句尾大鼓滚奏音型意味深远。

这一段旋律可以说是全曲的基础,以后各段旋律就是以这段旋律为基础进行“换头合尾”式的变奏,也就是在每一段的前半部分进行变奏或引进新的意境(换头),而在每段的后半部分反复主题旋律(合尾)。

乐曲的各个段落都是通过它的变形、发展、溶化而成的。

2.月上东山。

将第一段主题音乐升高四度,并且做自由模进。

由自由模进模拟出徐徐上升的动感,描绘出明月由东山升起,在云影中时隐时现、游移出没的场景。

这段曲调优美如歌,旋律线呈现波浪进行。

琵琶、二胡、古筝、洞箫齐奏音色和谐。

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赏析

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赏析

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赏析我们熟知的《春江花月夜》一定是张若虚所写的诗,从题目就可以看出意境之美,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这一幅人间至美的景色便展现在眼前,而这首诗也成为了千古绝唱。

诗中虽有对人生短暂的伤感,但这只是缘于对人生的热爱与追求,诗人并没有因此而颓废和绝望,其基调是“哀而不伤”,体现出的是初唐的时代之音。

《春江花月夜》所有的,并非“对于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也并非“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的伤感;而是凄婉而不哀伤,深情而不沉溺的情调。

正如英国诗人沃兹华斯所说:“它并不激越,也不豪放,但却有纯化和征服灵魂的浩大力量”。

中国哲学、中国艺术的最高境界是,不仅知其局限,知其不可;而且深知其局限之不可超越,知其超越之企图的定然不能实现。

此深度的“局限意识”,便升华成为“达观洒脱”之崇高的艺术境界和人生哲理境界。

《春江花月夜》初为琵琶曲《夕阳箫鼓》,后来有人感于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诗句改名为《浔阳琵琶》或《浔阳夜月》,最终又借用《琵琶行》中“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的主题句定名为《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在不断的改编中,借原诗的意境进行演绎,用柔美委婉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形象地描绘出良辰美景,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也反映出了诗中所具有的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溶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形象地描绘江南地区春江月夜的秀丽景色,抒发了对祖国大好山河的赞赏和喜爱。

全曲所表现的不正是这种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乐观豁达正是中国文人的不断追求,也是中国人所不断演变的需求。

后来经改编的丝竹演奏的《春江花月夜》不仅更富有表现力,而且去除了原琵琶曲中表达江上思妇哀怨离愁的主题。

民乐合奏的《春江花月夜》既发扬了古典音韵优雅的格调,又使音乐充满内在的激情,颇具情韵,富有生气,主题表达也更为细腻。

古典名曲《春江花月夜》赏析

古典名曲《春江花月夜》赏析

读·闻·观116《春江花月夜》由唐代著名诗人张若虚创作的,是张若虚存世的两首诗作之一,诗歌体现出的意境之美深受广大文人学士喜爱,并广为传诵。

后经过郑觐文和柳尧章先生的音乐改编,形成了同名民族音乐作品,实现了诗歌作品与乐器的完美融合。

乐曲在内容和形式上均有创新性,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美学思想,营造了极高的审美境界,是现如今我国古典名曲之一。

一、乐曲的内容与形式任何优秀的艺术作品,均体现出创作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春江花月夜》便是如此。

在张若虚创作的《春江花月夜》中,呈现出了美好的意境,古典乐曲改编后继承了这种意境,同时呈现出了“和”的精神,达到了诗歌与乐曲紧密衔接、相互融通的新意境。

古典名曲《春江花月夜》拥有十分深厚的文化内涵,从民族文化和诗歌创作维度进行深入解读,能够更好地了解该古典名曲。

《春江花月夜》的乐曲结构将其文化内涵较为直观地呈现了出来,同时运用了曲牌连缀体式作为结构基础。

《春江花月夜》运用了散、慢、快、散的结构方法,是沿用唐大曲的结构原则。

在创作的过程中,郑觐文和柳尧章先生还进行了乐段前的小标题注释,使其整体的结构特征更加鲜明。

这种小标题的运用,是对传统音乐创作风格的继承,同时也为人们传递了一种信息。

实质上,这种小标题并未体现出实际意义,但却具有深化主题的作用,使其乐曲更具有经典性。

《春江花月夜》这部古典名曲,其标题的引用经历了慎重的思考,包括《浔阳夜月》《秋江月》等,反复修改后确定了这个最能概括作品内容的标题。

作品之中,月照全篇,并引用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现出作者对山水的情感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乐器的使用古典乐曲《春江花月夜》,将乐器的音色凸显得淋漓尽致,不同的演奏技法和表现手段的应用,为文学内容和艺术形象的展现拓展了丰富的空间,最终将两者完美融合,呈现出了优质的古典乐曲作品。

在第一段的江楼钟鼓中,主题的奏出由乐队共同完成,十分婉转、优美和平静,体现出深远的意境。

赏析名曲《春江花月夜》

赏析名曲《春江花月夜》

赏析名曲《春江花月夜》在中国传统音乐中,与月亮有关的乐曲最富诗情画意的当数《春江花月夜》。

它与唐代诗人张若虚的那首著名的《春江花月夜》并没有直接关系,但乐曲的意境完全可以与那首同名唐诗美。

《春江花月夜》的前身是一首著名琵琶曲《夕阳箫鼓》,流传于明、清。

它的乐谱最早见于1820年,以后又收入在琵琶演奏家吴卿1895年的琵琶手抄本中。

上世纪20、30年代被上海大同乐社改编为民族器乐合奏曲,并定名为《春江花月夜》。

新中国成立以后又被改编成大型民族管弦曲。

此曲也有各种中西乐器的独奏和合奏版本。

《春江花月夜》是典型的多段体结构的中国传统乐曲。

全曲共分为九段再加尾声。

《春江花月夜》就像一幅山水画卷,把静谧的夜晚、月亮在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水波涟漪、花影轻移的大自然迷人景色一幕幕展现在我们眼前。

这是一首由静而动、在优美的景色中寄托情感的作品。

这里选用的是琵琶与民族管弦乐队的演奏版本,琵琶的演奏细腻而生动,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这一演奏版本删减了第三、第八段,保留了乐曲的精华,也使其更为紧凑。

乐曲的首段是“江楼钟鼓”,也是引子部分与主题部分,这段音乐描绘了夕阳映照江面、晚风轻佛江水的景象。

第二段:“月上东山”,节奏平稳、舒展,琵琶的演奏委婉、典雅,在平静的乐声中表现月亮缓缓上升的'动感。

以后的每个乐段,都是主题音乐的演变和发展,但是,每一段音乐的结尾都是相同的。

随着音乐的不断变化,乐曲所描绘的意境也逐渐地变换,时而幽静,时而热烈,每一次变化都让人有新的惊喜;而每一个相同的结尾则又将人抓回这一山水“画卷”中。

在描绘了花影层叠和水天一色的自然景观以后,音乐情绪又有了新的转变,第六段“渔舟唱晚”出现了情景交融的景象:在宁静的江面上,笙吹奏着柔美的旋律,犹如悠扬的渔歌自远处飞来,而琵琶与笙的对奏,就像是渔人们在一唱一和,表达了他们满载而归的喜悦心情。

乐曲在进入群舟竞归、浪花飞溅、波浪层涌的高潮后,节奏又慢慢舒缓,船渐渐远去,江面又恢复了宁静的夜色。

民乐《春江花月夜》赏析

民乐《春江花月夜》赏析

民乐《春江花月夜》赏析民乐《春江花月夜》赏析一、《春江花月夜》简介《春江花月夜》源于一首名为《夕阳箫鼓》的琵琶文套大曲。

公元1895年,琵琶演奏家李芳园将此曲更名为《浔阳琵琶》,收入他所编的《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中,并立了十个小标题:“夕阳箫鼓、花蕊散风、关山临却月、临山斜阳、枫荻秋声、巫峡千寻、箫声红树里、临江晚、渔舟唱晚、夕阳影里一归舟”。

乐曲这样注释以后,便与白居易的《琵琶行》联系起来了,“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芦花秋瑟瑟”的意境隐含其中,所以又有人称它作《浔阳夜月》、《浔阳曲》。

1925年前后,上海大同乐会的柳尧章和郑觐文根据汪庭的传谱《浔阳夜月》为蓝本改编成丝竹合奏曲,并借用古乐府诗题改名为《春江花月夜》。

改编后也有十个小标题: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舟唱晚、澜拍岸、鸣远濑、唉乃归舟、尾声。

这时乐曲意境已不再是“春江花朝秋月夜”的秋意晚江、离愁别绪。

它剔除了《琵琶行》中的沦落人飘零天涯的落寞与失意,而将曲意专注在“春、江、花、月、夜”这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上,有“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之境。

改编以后乐曲有很多种版本,但大同小异,是同一乐曲衍生而来。

全曲十段,用自由变奏的方法使主题循环衍展来阐述乐意。

乐曲第一段为主题旋律的呈示,然后是该旋律的九次变奏,每一次变奏都将曲意向前推进,虽然是基于同一旋律,但毫无单调之感。

同时,还采用了我们非常熟悉的“换头合尾”的手法(这在民间传统器乐曲中是很常见的),使长短不一、变奏方法各异的十个段落泾渭分明,都落在同一淡定优雅的曲调片段上。

二、民族管弦乐《春江花月夜》原曲《夕阳箫鼓》因用音色清脆明亮的琵琶演奏,表现力很强,声音很具穿透力,是一首著名的文曲。

但是琵琶的演奏指法熟练掌握的人很少,后来经改编的丝竹演奏的《春江花月夜》不仅更富有表现力,而且去除了原琵琶曲中表达江上思妇的哀怨离愁的主题。

民乐合奏的《春江花月夜》既发扬古典音韵优雅的格调,又使音乐充满内在的激情,颇具情韵,富有生气,主题表达也更细腻。

民乐《春江花月夜》赏析

民乐《春江花月夜》赏析

民乐《春江花月夜》赏析民乐《春江花月夜》赏析一、《春江花月夜》简介《春江花月夜》源于一首名为《夕阳箫鼓》的琵琶文套大曲。

公元1895年,琵琶演奏家李芳园将此曲更名为《浔阳琵琶》,收入他所编的《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中,并立了十个小标题:“夕阳箫鼓、花蕊散风、关山临却月、临山斜阳、枫荻秋声、巫峡千寻、箫声红树里、临江晚、渔舟唱晚、夕阳影里一归舟”。

乐曲这样注释以后,便与白居易的《琵琶行》联系起来了,“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芦花秋瑟瑟”的意境隐含其中,所以又有人称它作《浔阳夜月》、《浔阳曲》。

1925年前后,上海大同乐会的柳尧章和郑觐文根据汪庭的传谱《浔阳夜月》为蓝本改编成丝竹合奏曲,并借用古乐府诗题改名为《春江花月夜》。

改编后也有十个小标题: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舟唱晚、澜拍岸、鸣远濑、唉乃归舟、尾声。

这时乐曲意境已不再是“春江花朝秋月夜”的秋意晚江、离愁别绪。

它剔除了《琵琶行》中的沦落人飘零天涯的落寞与失意,而将曲意专注在“春、江、花、月、夜”这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上,有“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之境。

改编以后乐曲有很多种版本,但大同小异,是同一乐曲衍生而来。

全曲十段,用自由变奏的方法使主题循环衍展来阐述乐意。

乐曲第一段为主题旋律的呈示,然后是该旋律的九次变奏,每一次变奏都将曲意向前推进,虽然是基于同一旋律,但毫无单调之感。

同时,还采用了我们非常熟悉的“换头合尾”的手法(这在民间传统器乐曲中是很常见的),使长短不一、变奏方法各异的十个段落泾渭分明,都落在同一淡定优雅的曲调片段上。

二、民族管弦乐《春江花月夜》原曲《夕阳箫鼓》因用音色清脆明亮的琵琶演奏,表现力很强,声音很具穿透力,是一首著名的文曲。

但是琵琶的演奏指法熟练掌握的人很少,后来经改编的丝竹演奏的《春江花月夜》不仅更富有表现力,而且去除了原琵琶曲中表达江上思妇的哀怨离愁的主题。

民乐合奏的《春江花月夜》既发扬古典音韵优雅的格调,又使音乐充满内在的激情,颇具情韵,富有生气,主题表达也更细腻。

《春江花月夜》的表达思想及情感

《春江花月夜》的表达思想及情感

《春江花月夜》的表达思想及情感《春江花月夜》的表达思想及情感《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作品。

此诗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以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

下面小编整理了《春江花月夜》的表达思想及情感,欢迎大家阅读!《春江花月夜》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

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诗篇题目就令人心驰神往。

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

诗人入手擒题,一开篇便就题生发,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

这里的“海”是虚指。

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

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

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泼的生命。

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象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

诗人真可谓是丹青妙手,轻轻挥洒一笔,便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

同时,又巧妙地缴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题面。

诗人对月光的观察极其精微: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色。

因而“流霜不觉飞”,“白沙看不见”,浑然只有皎洁明亮的月光存在。

细腻的笔触,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显得格外幽美恬静。

这八句,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笔墨逐渐凝聚在一轮孤月上了。

清明澄彻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神思飞跃,但又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

这种探索,古人也已有之,如曹植《送应氏》:“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阮籍《咏怀》:“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等等,但诗的主题多半是感慨宇宙永恒,人生短暂。

张若虚在此处却别开生面,他的思想没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春江花月夜的民乐赏析

春江花月夜的民乐赏析

春江花月夜的民乐赏析春江花月夜的民乐赏析导语:在这春天里,梨花开着淡白色的花朵,柳枝呈现出深青的颜色,这真是柳絮飘飞,满城花开的时节呀。

东面栅栏边一树梨花开得那般的雪白,引发了我无限的惆怅之情。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春江花月夜的民乐赏析,欢迎借鉴!春江花月夜唐代: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望相似一作: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落月一作:落花)民乐赏析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

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诗篇题目就令人心驰神往。

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

诗人入手擒题,一开篇便就题生发,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

这里的“海”是虚指。

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

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

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泼的生命。

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象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

诗人真可谓是丹青妙手,轻轻挥洒一笔,便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

同时,又巧妙地缴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题面。

民乐《春江花月夜》赏析

民乐《春江花月夜》赏析

民乐《春江花月夜》赏析民乐《春江花月夜》赏析一、《春江花月夜》简介《春江花月夜》源于一首名为《夕阳箫鼓》的琵琶文套大曲。

公元1895年,琵琶演奏家李芳园将此曲更名为《浔阳琵琶》,收入他所编的《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中,并立了十个小标题:“夕阳箫鼓、花蕊散风、关山临却月、临山斜阳、枫荻秋声、巫峡千寻、箫声红树里、临江晚眺、渔舟唱晚、夕阳影里一归舟”。

乐曲这样注释以后,便与白居易的《琵琶行》联系起来了,“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芦花秋瑟瑟”的意境隐含其中,所以又有人称它作《浔阳夜月》、《浔阳曲》。

1925年前后,上海大同乐会的柳尧章和郑觐文根据汪昱庭的传谱《浔阳夜月》为蓝本改编成丝竹合奏曲,并借用古乐府诗题改名为《春江花月夜》。

改编后也有十个小标题: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舟唱晚、洄澜拍岸、棹鸣远濑、唉乃归舟、尾声。

这时乐曲意境已不再是“春江花朝秋月夜”的秋意晚江、离愁别绪。

它剔除了《琵琶行》中的沦落人飘零天涯的落寞与失意,而将曲意专注在“春、江、花、月、夜”这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上,有“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之境。

改编以后乐曲有很多种版本,但大同小异,是同一乐曲衍生而来。

全曲十段,用自由变奏的方法使主题循环衍展来阐述乐意。

乐曲第一段为主题旋律的呈示,然后是该旋律的九次变奏,每一次变奏都将曲意向前推进,虽然是基于同一旋律,但毫无单调之感。

同时,还采用了我们非常熟悉的“换头合尾”的手法(这在民间传统器乐曲中是很常见的),使长短不一、变奏方法各异的十个段落泾渭分明,都落在同一淡定优雅的曲调片段上。

二、民族管弦乐《春江花月夜》原曲《夕阳箫鼓》因用音色清脆明亮的琵琶演奏,表现力很强,声音很具穿透力,是一首著名的文曲。

但是琵琶的演奏指法熟练掌握的人很少,后来经改编的丝竹演奏的《春江花月夜》不仅更富有表现力,而且去除了原琵琶曲中表达江上思妇的哀怨离愁的主题。

民乐合奏的《春江花月夜》既发扬古典音韵优雅的格调,又使音乐充满内在的激情,颇具情韵,富有生气,主题表达也更细腻。

琵琶曲春江花月夜赏析

琵琶曲春江花月夜赏析

琵琶曲春江花月夜赏析琵琶曲春江花月夜赏析导语:《春江花月夜》是唐朝诗人张若虚所作。

诗人张若虚遗留下来的诗仅两首,《春江花月夜》就是其中之一,而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琵琶曲春江花月夜赏析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作品。

此诗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以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创造性地再现了江南春夜的景色,如同月光照耀下的万里长江画卷,同时寄寓着游子思归的离别相思之苦。

诗篇意境空明,缠绵悱恻,洗净了六朝宫体的浓脂腻粉,词清语丽,韵调优美,脍炙人口,乃千古绝唱,素有“孤篇盖全唐”之誉。

《春江花月夜》为乐府吴声歌曲名,相传为南朝陈后主所作,原词已不传,《旧唐书·音乐志二》云:“《春江花月夜》、《玉树后庭花》、《堂堂》,并陈后主作。

叔宝常与宫中女学士及朝臣相和为诗,太乐令何胥又善于文咏,采其尤艳丽者以为此曲。

”后来隋炀帝又曾做过此曲。

《乐府诗集》卷四十七收《春江花月夜》七篇,其中有隋炀帝的两篇。

张若虚的这首为拟题作诗,与原先的曲调已不同,却是最有名的。

具体的创作背景已不可考。

琵琶曲《春江花月夜》是一支典雅优美的抒情乐曲。

它宛如一幅山水画卷,把春天静谧的夜晚,月亮在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在西岸轻轻得摇曳的大自然迷人景色,一幕幕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它原先名叫《夕阳箫鼓》。

这个曲名最早见于清朝姚燮晚期著作《今乐考证》一书中,被列为"江南派琵琶曲目"的中曲一类。

乐谱最早见于鞠士林的传抄琵琶谱及1875年吴畹卿的手抄本。

20年代,上海的新式音乐社团将它改编成一首民乐合奏曲,并根绝此乐曲诗情画意的内容,给它取名为《春江花月夜》。

此曲音乐意境优美,乐曲结构严密。

它的主题旋律尽管有多种变化,新的因素层出不穷,但每一段的结尾都采用同一乐句出现.听起来十分和谐。

在民间音乐中,这种手法叫"换头合尾",能从格格不同角度揭示乐曲的意境,深化音乐表现的内容。

春江花月夜琵琶曲赏析

春江花月夜琵琶曲赏析

春江花月夜琵琶曲赏析春江花月夜琵琶曲赏析导语:春江花月夜原是一首琵琶独奏曲,名《夕阳箫鼓》(又名《夕阳箫歌》,亦名《浔阳琵琶》《浔阳夜月》《浔阳曲》)。

约在1925年,此曲首次被改编成民族管弦乐曲。

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春江花月夜琵琶曲赏析,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春江花月夜琵琶曲赏析《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作品。

此诗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以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创造性地再现了江南春夜的景色,如同月光照耀下的万里长江画卷,同时寄寓着游子思归的离别相思之苦。

诗篇意境空明,缠绵悱恻,洗净了六朝宫体的浓脂腻粉,词清语丽,韵调优美,脍炙人口,乃千古绝唱,素有“孤篇盖全唐”之誉。

《春江花月夜》为乐府吴声歌曲名,相传为南朝陈后主所作,原词已不传,《旧唐书·音乐志二》云:“《春江花月夜》、《玉树后庭花》、《堂堂》,并陈后主作。

叔宝常与宫中女学士及朝臣相和为诗,太乐令何胥又善于文咏,采其尤艳丽者以为此曲。

”后来隋炀帝又曾做过此曲。

《乐府诗集》卷四十七收《春江花月夜》七篇,其中有隋炀帝的两篇。

张若虚的这首为拟题作诗,与原先的曲调已不同,却是最有名的。

具体的创作背景已不可考。

琵琶曲《春江花月夜》是一支典雅优美的抒情乐曲。

它宛如一幅山水画卷,把春天静谧的夜晚,月亮在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在西岸轻轻得摇曳的大自然迷人景色,一幕幕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它原先名叫《夕阳箫鼓》。

这个曲名最早见于清朝姚燮晚期著作《今乐考证》一书中,被列为"江南派琵琶曲目"的中曲一类。

乐谱最早见于鞠士林的传抄琵琶谱及1875年吴畹卿的手抄本。

20年代,上海的新式音乐社团将它改编成一首民乐合奏曲,并根绝此乐曲诗情画意的内容,给它取名为《春江花月夜》。

此曲音乐意境优美,乐曲结构严密。

它的主题旋律尽管有多种变化,新的因素层出不穷,但每一段的结尾都采用同一乐句出现.听起来十分和谐。

在民间音乐中,这种手法叫"换头合尾",能从格格不同角度揭示乐曲的意境,深化音乐表现的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