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2015_2016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周末作业(10)(含解析)新人教版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2015_2016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周末作业(5)(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5-2016学年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九年级(上)化学周末作业(5)一、选择题1.要确定溶液的酸碱度,可以使用()A.石蕊试液B.酚酞试液C.pH试纸D.蓝色石蕊试纸2.A.紫色B.红色C.蓝色D.无色3.有稀碱性溶液或清水浸泡,可使残留在蔬菜上的农药降低毒性.如用碱性溶液浸泡蔬菜,可在水中加入适量的()A.纯碱B.白酒C.白糖D.食醋4.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是()A.肥皂水B.食盐水C.白醋D.石灰水5.有A、B、C三种溶液,A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B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C遇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均无变化,则三种溶液的p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A>C>B B.C>B>A C.B>A>C D.B>C>A6.用pH试纸测量碱溶液的pH时,若事先将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则测量结果会()A.偏大B.偏小C.不变D.无法判断7.如图为喷墨打印机工作原理示意图,溶解在打印墨水(pH:7.5﹣9.0)中的染料,从喷嘴喷到打印纸(pH:4.5﹣6.5)上,变为不溶于水的固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打印墨水偏酸性B.打印墨水呈中性C.打印纸偏酸性D.打印纸偏碱性8.我们常见的一些食物的近似pH范围如下:食物橘子汁四川泡菜牛奶鸡蛋清近似pH范围3.0~4.0 3.2~3.6 6.3~6.6 7.6~8.0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鸡蛋清显碱性B.胃酸过多的人应少吃四川泡菜C.橘子汁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D.牛奶比鸡蛋清的碱性强9.为了打造“江北水城,运河古都”,光岳楼周边仿古建筑的重建需要大量的氢氧化钙.氢氧化钙的俗名是()A.火碱B.纯碱C.熟石灰D.生石灰10.不同物质的溶液酸碱性不同.根据下表中所列物质pH的情况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物质盐酸硫酸镁溶液氯化钠溶液蒸馏水碳酸钾溶液氢氧化钙溶液pH 小于7 小于7 等于7 等于7 大于7 大于7 A.pH小于7的一定是酸溶液B.pH大于7的一定是碱溶液C.pH等于7的一定是水D.盐的溶液可能显酸性、碱性或中性11.如图X,Y,Z表示的是水、石灰水、稀盐酸的近似pH.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X是稀盐酸B.Y是水C.Z是石灰水D.无法确定X、Y、Z12.下列人体体液中,酸性最强的是()A B C D体液唾液血液胆汁胃液pH范围 6.6﹣7.1 7.35﹣7.45 6.8﹣7.4 0.8﹣1.5A.A B.B C.C D.D13.掌握物质的分类是学好化学的基础,指出下列物质中属于碱的是()A.NaCl B.KOH C.MgO D.Cu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盐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B.浓硫酸露置于空气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C.长期露置于空气中的固体氢氧化钠,其成分不会发生变化D.打开盛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会产生白雾15.A.偏大B.偏小C.无影响D.无法确定16.鱼胆弄破后会使鱼肉粘上难溶于水的胆汁酸(一种酸)而变苦,要减少这种苦味.用来洗涤的最佳物质是()A.水B.纯碱C.食盐D.食醋17.A.B.C.D.18.向某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溶液后不显色,向该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则()A.一定显红色B.可能仍为紫色,也可能显红色C.可能显蓝色D.一定显无色二、填空题19.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可以用和两种常用的酸碱指示剂;还可以用蓝色石蕊试纸或红色石蕊试纸来检验.蓝色石蕊试纸遇到性溶液能变红,红色石蕊试纸遇到性溶液变蓝色.20.位于美国富兰克林的小依科庞德湖,湖水的pH为4.2,是世界上性最强的湖.该湖水是否适宜一般作物的灌溉.许多植物的花中含有色素,这些色素有的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显示不同的颜色,故可作酸碱指示剂.现取三种花瓣,分别放在三个研钵中研磨,再依次加入酒精,搅拌,静置后得到花汁的酒精溶液.分别取少量上述所得的花汁的酒精溶液,用稀酸和稀碱液逐一检验,现象如下:花的种类花汁在酒精中的颜色花汁在稀酸中的颜色花汁在稀碱中的颜色玫瑰粉色粉色绿色万寿菊黄色黄色黄色大红花粉色橙色绿色请回答:(1)以上所举的花中不能作酸碱指示剂的是.(2)经查资料得知,柑橘的近似pH为3.0~4.0.将大红花汁的酒精溶液滴入柑橘汁中,呈现的颜色应为.22.写出制作过程中能发生反应的两个化学方程式.(2)制作松花蛋的工人有的说“纯碱溶液显碱性”;有的说“纯碱溶液显中性”.请你利用pH试纸测定纯碱溶液的pH,简述测定方法..23.是生活中常用的物质,大多显碱性.小红取了少量用来吹泡泡的肥皂水,用pH试纸测试的结果是pH 7(填写“<”“=”“>”),若向其中加入少量的无色酚酞试液(化学式C20H14O4)试液,肥皂水呈色.酚酞是由种元素组成,酚酞分子中碳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是.2015-2016学年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九年级(上)化学周末作业(5)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要确定溶液的酸碱度,可以使用()A.石蕊试液B.酚酞试液C.pH试纸D.蓝色石蕊试纸【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溶液的酸碱度测定.【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用pH试纸可以测定溶液的酸碱度.【解答】解:石蕊试液、酚酞试液、蓝色石蕊试纸等可以测定溶液的酸碱性,不能测定溶液的酸碱度;用pH试纸可以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要理解石蕊试液、酚酞试液、蓝色石蕊试纸等可以定性地测定溶液,pH 试纸可以定量地测定溶液.2.A.紫色B.红色C.蓝色D.无色【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酸碱指示剂的使用.【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遇中性溶液不变色.【解答】解:pH=0的溶液显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石蕊试液与酸碱性溶液相互作用显色方面的知识,同时对pH值与酸碱性要有准确的记忆,另外pH值为0不是没有酸碱性,而是酸性很强的酸..3.有稀碱性溶液或清水浸泡,可使残留在蔬菜上的农药降低毒性.如用碱性溶液浸泡蔬菜,可在水中加入适量的()A.纯碱B.白酒C.白糖D.食醋【考点】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碳酸钙.【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提取题目中的有用信息,结合选项中的各种物质逐一对照,最后解答.【解答】解:由题目信息可得碱性溶液可降低毒性,说明毒性物质显酸性,所以在水中加入碱性物质效果较好,B中白酒、C中白糖均为中性,D中食醋为酸性,均错;A中纯碱溶于水显碱性,所以正确,故选A.【点评】该题以日常生活实例,考查了化学反应的应用,解答此类问题,要首先从题干中获得有用信息,进而根据所得信息,对照选项找出符合要求的答案.4.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是()A.肥皂水B.食盐水C.白醋D.石灰水【考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本题考查酸碱指示剂的变色情况,紫色的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遇碱变蓝色,根据题意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则判断下列溶液是否显酸性.【解答】解:A中肥皂水(主要成分为高级脂肪酸钠)显碱性,遇紫色石蕊试液变蓝,故A 错误.B中食盐水显中性,遇紫色石蕊试液变不变色,故B错误.C中白醋中含有醋酸,则显酸性,遇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故C正确.D中石灰水(溶质为氢氧化钙)显碱性,遇紫色石蕊试液变蓝,故D错误.故选C.【点评】在熟悉指示剂的变色的前提下,要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溶液的酸碱性,或明确物质的主要成分的物质类别.5.有A、B、C三种溶液,A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B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C遇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均无变化,则三种溶液的p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A>C>B B.C>B>A C.B>A>C D.B>C>A【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根据指示剂的变色确定溶液的酸碱性,从而确定其pH的大小.【解答】解:A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溶液呈酸性,其pH<7,B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说明溶液呈碱性,其pH>7,C遇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均无变化,说明溶液呈中性,其pH=7,所以三种溶液的pH由大到小是BCA,观察选项,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溶液的酸碱性与酸碱指示剂变色的关系,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要求同学们熟记指示剂的变色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以便灵活应用.6.用pH试纸测量碱溶液的pH时,若事先将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则测量结果会()A.偏大B.偏小C.不变D.无法判断【考点】溶液的酸碱度测定;实验数据处理或者误差分析的探究.【专题】实验性简答题.【分析】碱性溶液碱性越小PH值越小,反之亦然,掺入蒸馏水溶液浓度减低碱性变弱.【解答】解:PH试纸用蒸馏水湿润,会减低碱溶液的浓度,使其碱性减弱,因为碱性溶液碱性越小PH值越小.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PH试纸的使用有关知识,了解了碱性溶液碱性越小PH值越小,反之亦然的知识,回顾了溶液PH值的知识.7.如图为喷墨打印机工作原理示意图,溶解在打印墨水(pH:7.5﹣9.0)中的染料,从喷嘴喷到打印纸(pH:4.5﹣6.5)上,变为不溶于水的固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打印墨水偏酸性B.打印墨水呈中性C.打印纸偏酸性D.打印纸偏碱性【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专题】生活情景型;压轴实验题.【分析】根据pH的数值判断其显碱性、中性或酸性.【解答】解析:打印墨水的pH为7.5﹣9.0,说明显碱性,则选项A、B错误;打印纸的pH为4.5﹣6.5,说明显酸性,则选项C正确,选项D错误.故选C【点评】溶液的酸碱度与酸碱性关系:pH>7,溶液呈碱性,数值越大碱性越强;pH=7,溶液呈中性;pH<7,溶液呈酸性,数值越小酸性越强.8.我们常见的一些食物的近似pH范围如下:食物橘子汁四川泡菜牛奶鸡蛋清近似pH范围3.0~4.0 3.2~3.6 6.3~6.6 7.6~8.0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鸡蛋清显碱性B.胃酸过多的人应少吃四川泡菜C.橘子汁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D.牛奶比鸡蛋清的碱性强【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分析】根据表格提供的数据可知,橘子汁呈酸性,四川泡菜呈酸性,牛奶呈弱酸性,鸡蛋清呈弱碱性.【解答】解:A、鸡蛋清的pH为7.6~8.0,呈弱碱性,故A说法正确,不选;B、四川泡菜的pH为3.2~3.6,呈酸性,胃酸过多的人不宜多吃,说法正确,故不选;C、橘子汁呈酸性,酚酞试液在酸性溶液中不变色,说法正确,故不选;D、牛奶呈弱酸性,鸡蛋清呈弱碱性,故D说法错误,故选.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溶液的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9.为了打造“江北水城,运河古都”,光岳楼周边仿古建筑的重建需要大量的氢氧化钙.氢氧化钙的俗名是()A.火碱B.纯碱C.熟石灰D.生石灰【考点】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专题】常见的碱碱的通性.【分析】熟记常用物质的名称、化学式、性质与用途,如氢氧化钙、氧化钙、火碱、纯碱等物质.【解答】解:光岳楼周边仿古建筑的重建需要大量的氢氧化钙.氢氧化钙的俗称是熟石灰或消石灰.而:火碱为氢氧化钠、纯碱为碳酸钠、生石灰为氧化钙.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熟记常用物质的名称、化学式、性质与用途.10.不同物质的溶液酸碱性不同.根据下表中所列物质pH的情况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物质盐酸硫酸镁溶液氯化钠溶液蒸馏水碳酸钾溶液氢氧化钙溶液pH 小于7 小于7 等于7 等于7 大于7 大于7 A.pH小于7的一定是酸溶液B.pH大于7的一定是碱溶液C.pH等于7的一定是水D.盐的溶液可能显酸性、碱性或中性【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物质的分类.【分析】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解答】解:A、pH小于7的不一定是酸溶液,例如硫酸镁属于盐,水溶液的pH小于7.错误;B、pH大于7的不一定是碱溶液,例如碳酸钠属于盐,水溶液的pH大于7.错误;C、氯化钠属于盐,水溶液的pH等于7.错误;D、盐的溶液可能显酸性、碱性或中性.正确.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根据具体物质的水溶液的酸碱性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11.如图X,Y,Z表示的是水、石灰水、稀盐酸的近似pH.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X是稀盐酸B.Y是水C.Z是石灰水D.无法确定X、Y、Z【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根据物质的pH图可知:Z物质pH>7,呈碱性;X物质pH<7,呈酸性;Y物质pH=7,呈中性.【解答】解:稀盐酸呈酸性,所以X为稀盐酸;水呈中性,所以Y为水;石灰水呈碱性,所以Z为石灰水;故选D【点评】溶液的酸碱度与酸碱性关系:pH>7,溶液呈碱性,数值越大碱性越强;pH=7,溶液呈中性;pH<7,溶液呈酸性,数值越小酸性越强.12.下列人体体液中,酸性最强的是()A B C D体液唾液血液胆汁胃液pH范围 6.6﹣7.1 7.35﹣7.45 6.8﹣7.4 0.8﹣1.5A.A B.B C.C D.D【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专题】常见的酸酸的通性.【分析】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当溶液的PH<7时,随着PH的减小酸性增强.【解答】解:A、唾液的PH是6.6﹣7.1,呈中性、弱碱性或弱酸性.故选项错误;B、血液的PH是7.35﹣7.45,呈弱碱性.故选项错误;C、胆汁的PH是6.8﹣7.4,呈中性、弱碱性或弱酸性.故选项错误;D、胃液的PH是0.8﹣1.5,酸性很强.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13.掌握物质的分类是学好化学的基础,指出下列物质中属于碱的是()A.NaCl B.KOH C.MgO D.Cu【考点】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专题】分析比较法.【分析】A、根据氯化钠的组成结构及盐的定义判断.B、根据氢氧化钾的组成结构及碱的定义判断.C、根据氧化镁的组成结构及氧化物的定义判断.D、根据铜的组成结构及单质的定义判断.【解答】解:A、盐是指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是一种盐,所以错误.B、碱是指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氢氧化钾符合碱的定义,所以正确.C、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氧化镁符合定义,是一种氧化物,不是碱,所以错误.D、单质是指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铜符合定义,是一种金属单质,所以错误.故选B.【点评】物质的分类知识是初中化学的教学难点,也是考查的热点之一,透彻理解有关概念,明确概念间的相互关系是解题的关键.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盐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B.浓硫酸露置于空气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C.长期露置于空气中的固体氢氧化钠,其成分不会发生变化D.打开盛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会产生白雾【考点】酸的化学性质;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碱的化学性质.【专题】常见的酸酸的通性;常见的碱碱的通性.【分析】首先针对这道选择题,选用逐项排除法进行解答,由酸的化学性质,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指示剂变红,A项可以排除;浓硫酸的强吸水性,露置空气中,由于吸水导致溶液质量变大,溶质不变,由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公式,可知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是变小了,B项可以排除;固体氢氧化钠的吸水性和易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而发生成分改变,C项也可排除;所以D项就是正确答案了.【解答】解:A、盐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A不正确;B、浓硫酸露置于空气中,由于强吸水性,导致溶剂质量增大,溶质质量不变,故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故B不正确;C、固体氢氧化钠露置于空气中,会吸水,并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会发生变质,故C不正确;D、浓盐酸具有较强挥发性,打开瓶塞会有大量的氯化氢气体挥发出,形成白色雾,故D是正确.故选:D.【点评】该题是以文字表达的形式来考查初中化学最重要的酸和碱的特性,在解答该题过程中要学会总结一些酸碱变化规律和性质,比如:酸与指示剂(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变化比较;浓硫酸和浓盐酸长期露置在空气中,溶质、溶剂和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情况;白雾与白烟的区别.15.A.偏大B.偏小C.无影响D.无法确定【考点】溶液的酸碱度测定.【专题】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溶液置于干燥的PH试纸上,通过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此题中PH试纸已经用蒸馏水湿润,稀释了待测溶液,而石灰水显碱性,碱性溶液碱性越弱PH值越小.【解答】解:因为石灰水显碱性,pH试纸用蒸馏水湿润,会使石灰水的碱性减弱,而碱性溶液碱性越弱PH值越小.故选项为;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pH试纸的使用方法、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解题的关键.16.鱼胆弄破后会使鱼肉粘上难溶于水的胆汁酸(一种酸)而变苦,要减少这种苦味.用来洗涤的最佳物质是()A.水B.纯碱C.食盐D.食醋【考点】酸的化学性质;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碳酸钙.【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压轴实验题.【分析】掌握酸的化学性质,知道能与酸发生反应的常见物质.【解答】解:根据题意可知,要减少苦味,应该选择一种能够和胆汁酸发生反应的物质,已知酸类物质可以和酸碱指示剂、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某些盐发生化学反应,而且碳酸盐一定能与酸发生反应,故选B【点评】主要考查了酸的化学性质,主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7.A.B.C.D.【考点】酸碱溶液的稀释;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专题】常见的酸酸的通性.【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pH等于1的溶液呈酸性,加水稀释,酸性减弱,pH变大,但是不会大于等于7,据此解答.【解答】解:pH等于1的溶液呈酸性,加水稀释,酸性减弱,pH变大,但是不会大于等于7,A、此图中pH后来大于7,错误;B、此图中开始时pH大于7,错误;C、此图中开始时pH大于7,错误;D、此图中开始时pH小于7,且稀释后pH增大,但是没有大于等于7,正确;故选D.【点评】掌握酸性溶液的稀释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8.向某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溶液后不显色,向该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则()A.一定显红色B.可能仍为紫色,也可能显红色C.可能显蓝色D.一定显无色【考点】酸碱指示剂的使用;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专题】物质的鉴别题.【分析】利用酚酞试液遇酸性、中性溶液都不变色酚酞遇碱变红色,石蕊遇酸变红色,遇碱变蓝色的知识解决此题.【解答】解:由所学的指示剂的知识可知,酚酞试液遇酸性、中性溶液都不变色,此溶液遇酚酞不变色,说明此溶液呈酸性或中性,由于石蕊遇酸性溶液会变红色,中性溶液不变色,仍为紫色,故向该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可能仍为紫色,也可能显红色.故选:B.【点评】此题是对指示剂知识的考查,解决的关键是对指示剂遇酸碱溶液的变色情况要有所了解,应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二、填空题19.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可以用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两种常用的酸碱指示剂;还可以用蓝色石蕊试纸或红色石蕊试纸来检验.蓝色石蕊试纸遇到酸性溶液能变红,红色石蕊试纸遇到碱性溶液变蓝色.【考点】探究酸碱的主要性质;酸碱指示剂的使用.【分析】科学探究是重要的学习方式,本题是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的基本题型,溶液酸碱性的探究常借助酸碱指示剂来检验其酸碱性,掌握指示剂和试纸的使用方法和规律.【解答】解:能检验溶液酸碱性的试液,称为酸碱指示剂,常见的酸碱指示剂有: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除此之外还可用石蕊试纸,其规律是:用蓝色石蕊试纸可以检验酸性物质,如蓝色石蕊济纸变红,则显酸性;用红色石蕊试纸可以检验碱性物质,如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显碱性.所以本题答案为:石蕊试液;酚酞试液;酸;碱.【点评】本题属于识记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较为简单.20.位于美国富兰克林的小依科庞德湖,湖水的pH为4.2,是世界上酸性最强的湖.该湖水是否适宜一般作物的灌溉否.因为溶液的PH<7时溶液显酸性,湖水的PH是4.2,故湖水显酸性.(2)大多数农作物适于在接近中性(PH在6.5﹣﹣7.5间)的土壤中生长,而该湖水的PH 为4.2,故不适于一般作物灌溉.故答案分别为:酸否【点评】本题从生活的实际出发,考查了PH大小与酸碱性的关系,以及适合农作物生长的土壤.21.以上所举的花中不能作酸碱指示剂的是万寿菊.(2)经查资料得知,柑橘的近似pH为3.0~4.0.将大红花汁的酒精溶液滴入柑橘汁中,呈现的颜色应为橙色.【考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1)三种花的花汁在稀酸和稀碱中只有万寿菊的汁液颜色不变,因此不可做指示剂.(2)柑橘的近似pH为3.0~4.0,其数值在酸性范围之中,再结合表中的信息可解决此题.【解答】解:(1)由表中提供的信息可知,三种花的花汁在稀酸和稀碱中只有万寿菊的汁液颜色不变,因此不可做指示剂.(2)pH小于7属于酸性范围,柑橘的近似pH为3.0~4.0,其数值在酸性范围之中,再结合表中的信息可知大红花的花汁可呈橙色.故答案为:(1)万寿菊;(2)橙色.【点评】此题是对指示剂知识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对题干中提供的信息进行有效地归纳整理,然后再结合所学的指示剂知识解决即可.22.写出制作过程中能发生反应的两个化学方程式CaO+H2O═Ca(OH)2;Na2CO3+Ca(OH)2═CaCO3↓+2NaOH..(2)制作松花蛋的工人有的说“纯碱溶液显碱性”;有的说“纯碱溶液显中性”.请你利用pH试纸测定纯碱溶液的pH,简述测定方法.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或胶头滴管)将纯碱溶液滴到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即可得出纯碱溶液的pH .【考点】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溶液的酸碱度测定;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碳酸钙;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压轴实验题.【分析】(1)氧化钙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2)用PH试纸可以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注意其操作要点.【解答】解:(1)氧化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2)利用pH试纸测定纯碱溶液的pH的方法为: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或胶头滴管)将纯碱溶液滴到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即可得出纯碱溶液的pH.【点评】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正确的书写化学方程式,要掌握测定溶液酸碱度的正确方法.。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九年级(上)化学周末作业(10)
氯原子的核电荷数是
.
(4)B 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填“得到”或“失去”)
个电子.
18.(3 分)按要求写出下列符号或写出符号表示的意义.
(1)核电荷数为 6 的元素
.
(2)1 个铁原子
.
(3)Cl 表示①
,②
.
(4)2N 表示
.
19.(3 分)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将“分子”、“原子”、“元素”填入如图
周期。
(2)在第三周期中,各原子结构的共同之处是
;该周期中,
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变化规律是
。
(3)在第三周期中,元素类型的变化情况是:从左到右由
元素过渡到
元
素,并以稀有气体元素结尾。
(4)写出核外电子排布与氖原子相同的阳离子和阴离子符号各一个:阳离子
,
阴离子
。
22.(3 分)结合下列图示回答问题
(1)在 A、B、C、D 四个结构示意图中,达到稳定结构的是
;属于同种元素的
是
;属于离子的是
.
(2)对图 E 中提供的信息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属于非金属元素 B.质子数为 20 C.元素符号为 Ca D.相对原子质量为 40.08.
23.(3 分)【情景提供】19 世纪以前,人们一直以为原子是不可分的,直到 1887 年,汤姆
森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后,才引起人们对原子结构模型的探索.
序号所对应横线上.
①
;
②
;
③
.
20.(3 分)如图所示的容器中,所盛物质属于单质的是
,属于化合物的是
,
属于纯净物的是
,属于混合物的是
(均填容器下的代号).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
(1)配制过程中使用的四种玻璃仪器,分别是广口瓶、
、
、量筒。
(2)请你指出图中一处错误操作,并分析该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
。
(3)图②、图③表示的操作步骤分别是
、
。
(4)配制时需称量氯化钠
g,如果氯化钠中含有少量不溶的杂质,溶质的质量分
数会
( 填 “ 偏 大 ” 或 “ 偏 小 ”); 量 取 水 最 好 选 择
第5页(共11页)
(1)碘的元素符号为 I,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二所示,则其中 x=
,I 属于
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
(2)下图表示的微粒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是
(填序号,下同),与 I 化学性
质相似的是
。
25.(2 分)“水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存在的两大重要循环.结合你所学到的化学知
【分析与结论】根据上述实验现象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
,由此说明石蜡中一定含
有
和碳元素。
【反思与评价】请你对小刚同学设计或结论予以评价
;
。(写出两点即可)
探究三:探究蜡烛燃烧时间的长短与蜡烛的长度是否有关。
小军同学点燃一支蜡烛,然后用烧杯罩住,过一会儿蜡烛会熄灭。这是为什么呢?小军
同学又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蜡烛燃烧时间的长短与蜡烛的长度有关系吗?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 月份)
一、选择题(本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 分)成语被誉为中华民族的瑰宝.下列成语中,其本意主要为化学变化的是( )
A.磨杵成针
B.死灰复燃
C.木已成舟
D.积土成山
2.(2 分)某些金属工艺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同学们认为它可能和铁一样,有磁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九年级化学上学期周末作业(8)(含解析) 新人教版
2015-2016学年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九年级(上)化学周末作业一、选择题1.下列物质中,在玻璃、洗涤剂等工业上广泛应用,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对改进它的生产技术做出杰出贡献的是()A.碳酸钠B.氯化钠C.硝酸钾D.硫酸铜2.下列有关纯碱的说法正确的是()A.纯碱难溶于水B.纯碱是碱而不是盐C.纯碱既可从内陆盐湖提取,又可用“侯氏联合制碱法”生产D.纯碱中含有少量的小苏打可以用稀盐酸除去3.在滴有石蕊试液的碳酸钠溶液中,加入过量盐酸,加盐酸前后溶液的颜色依次为()A.紫色、红色B.红色、蓝色C.蓝色、红色D.红色、无色4.下列物质的名称和俗名对应正确的是()A.碳酸钙﹣﹣纯碱B.氯化钠﹣﹣食盐C.碳酸钠﹣﹣小苏打D.氧化钙﹣﹣熟石灰5.在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最终只存在无色液体的是()A.Na2CO3溶液、KCl溶液B.BaCl2溶液、KOH溶液C.FeSO4溶液、NaNO3溶液D.CuO、Na2SO4溶液6.有三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只知逍它们分别是稀盐酸、澄清石灰水和氯化钠洛液中的各一种.下列四种试剂中,能将上述三种无色溶液一次鉴别出来的是()A.Na2CO3溶液B.MgCl2溶液C.KNO3溶液D.酚酞试液7.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下列各组物质不能发生反应的一组是()A.Na2CO3溶液和CaCl2溶液B.NaOH溶液和盐酸溶液C.CuSO4溶液和BaCl2溶液D.K2SO4溶液和NaCl溶液8.碳酸氢钠是生活中常见的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发酵粉中含有碳酸氢钠,能使焙制出的糕点疏松多孔B.干粉灭火器中含有碳酸氢钠,可用来扑灭油、气燃烧引起的火灾C.碳酸氢钠和柠檬酸、水等混合可制成汽水D.碳酸氢钠不能用作治疗胃酸过多的药剂9.达到一定浓度时会从溶液中先结晶出来.下面是4位同学对该反应涉及的有关知识发表的部分见解,其中正确的是()A.这个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B.NaHCO3一定是难溶于水的物质C.反应后的溶液中存在NH4+D.结晶出NaHCO3后的溶液中没有Na+10.如图是某广口瓶的标签,部分已经被污损和腐蚀.小明想探究其成分,他取一支洁净的试管,加入少量广口瓶中的固体,滴入少量盐酸,有无色无味气泡产生.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该固体()A.一定是Na2CO3B.一定是NaHCO3C.可能是Na2CO3,也可能是NaHCO3D.一定是Na2CO3和NaHCO3的混合物11.下列实验方案或措施中,不能达到目的是()A.为了除去 CaCl2溶液中的盐酸杂质,可加入碳酸钙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B.用碳酸钠溶液鉴别 BaCl2、HCl、NaCl 三瓶无色溶液C.用带火星的木条鉴别空气和 O2D.用过量氢氧化钠溶液除去NaCl 溶液中的 CuCl2杂质12.按下表进行实验,有关说法及分析错误的是()向少量NaOH溶液中滴加CuSO4溶液向少量BaCl2溶液中滴加CuSO4溶液现象①白色沉淀化学方程式C uSO4+2NaOH=Cu(OH)2↓+Na2SO4②A.①有蓝色沉淀B.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BaCl2=BaSO4↓+CuCl2C.两个反应都属于复分解反应D.只要有沉淀生成的反应就属于复分解反应13.依据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将硫酸钠或氯化铵的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均可采取添加溶质或蒸发溶剂的方法B.升高温度,氯化铵和硫酸钠的溶解度都增大C.45℃时,氯化铵饱和溶液与硫酸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D.60℃时,将氯化铵和硫酸钠两种饱和溶液分别冷却到40℃时,硫酸钠溶液中无晶体析出14.下列关于海水晒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结晶池中氯化钠质量分数大于海水中氯化钠质量分数B.由于水分蒸发,蒸发池中氯化钠质量分数逐渐增大到一定数值C.母液是NaCl的饱和溶液,也是所含杂质MgCl2、CaCl2的饱和溶液D.气温高、湿度低、风力大、雨量少、阳光充足有利于海水“晒盐”15.分别将下列各组物质的稀溶液混合,能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A.Na2CO3,KCl,Ca(OH)2B.FeCl3,HCl,MgSO4C.H2SO4,NH4Cl,KNO3 D.AgNO3,HCl,HNO3二、填空与简答题16.(2015安徽)我国制碱工业先驱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其模拟流程如下:(1)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为.(2)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氮气,属于变化(填“物理”或“化学”).(3)操作a的名称是,实验室进行此操作时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4)写出NH4Cl的一种用途.17.(2010海南)由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探索发明的“侯氏制碱法”,其生产过程涉及的主要化学反应如下:①NH3+CO2+X=NH4HCO3②NH4HCO3+NaCI═NH4Cl+NaHCO3↓③2NaHCO3Na2CO3+H2O+CO2↑请回答:(1)反应①中X的化学式为;(2)NH4Cl中N元素的化合价为;(3)除去混在Na2CO3粉末中少量的NaHCO3的方法是.18.在碳酸钠溶液中滴入氯化钙溶液,现象是.(2)碳酸钙、碳酸钠均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CO2,是因为碳酸钙、碳酸钠中均含有(写离子符号).(3)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硫酸铜溶液与氯化钠溶液不能反应,其理由是.19.市售的碳酸氢钠片是一种白色片状药剂,主要成份为碳酸氢钠(NaHCO3),用于缓解胃酸过多引起的胃痛、胃灼热感(烧心)、反酸等有关症状,根据题意,试回答以下问题:(1)胃酸的主要成分为(写化学式),其pH 7(填“>”“<”或“=”);(2)已知碳酸氢钠片会和胃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一种气体,请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该反应属于反应(填“分解”“化合”“置换”“复分解”之一).(3)针对胃酸分泌过多的病人,在日常生活的饮食方面,你可以提哪些合理建议.20.为了验证有水生成的复分解反应能发生,某同学选择了①和③.你认为除上述四种药品外,还需增加的一种试剂是.(2)选择(填序号)两种物质进行实验,能验证有沉淀生成的复分解反应能发生,其化学方程式.(3)下列反应中,能验证有气体生成的复分解反应能发生的是(填序号).A.锌与稀硫酸反应 B.天然气燃烧C.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 D.过氧化氢分解.21.先被鉴别出来的两种物质是和(2)接着他用现有试剂,将另外两种溶液鉴别出来,写出鉴别时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②.22.的混合物;猜想3:滤液中溶质是NaCl和Na2CO3的混合物.【实验探究】(1)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2~3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无明显现象.同学们认为猜想不成立.(2)另取少量滤液于另一支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若有(填实验现象)证明猜想2成立.【问题讨论】(1)甲同学认为要证明猜想2成立也可以改用硫酸钠溶液.你认为甲同学(填“能”或“不能”)达到实验目的.(2)乙同学认为要证明猜想2成立也可以改用硝酸银溶液.你认为乙同学(填“能”或“不能”)达到实验目的.2015-2016学年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九年级(上)化学周末作业(8)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物质中,在玻璃、洗涤剂等工业上广泛应用,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对改进它的生产技术做出杰出贡献的是()A.碳酸钠B.氯化钠C.硝酸钾D.硫酸铜【考点】常用盐的用途.【专题】常见的盐化学肥料.【分析】根据侯德榜先生对我国工业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及“侯氏制碱法”来解答,并利用物质的性质在玻璃、洗涤等工业上广泛应用来分析.【解答】解:A、碳酸钠俗称纯碱,因纯碱制取较复杂,侯德榜先生发明“侯氏制碱法”来制取纯碱,且纯碱在玻璃、洗涤等工业上广泛应用,故A正确;B、因利用海水可以晒盐,且氯化钠在玻璃、洗涤等工业上没有必要应用,故B错误;C、因硝酸钾溶液为中性,且在在玻璃、洗涤等工业上没有必要应用,故C错误;D、因硫酸铜主要制取简单,铜离子有毒,可以制备农药,则在玻璃、洗涤等工业上没有应用,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发展史,学生应了解我国著名化学家在工业发展中的重要的贡献,培养爱国精神和科学探索的精神,为祖国的建设而努力.2.下列有关纯碱的说法正确的是()A.纯碱难溶于水B.纯碱是碱而不是盐C.纯碱既可从内陆盐湖提取,又可用“侯氏联合制碱法”生产D.纯碱中含有少量的小苏打可以用稀盐酸除去【考点】盐的化学性质;酸碱盐的溶解性;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专题】常见的盐化学肥料.【分析】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易溶于水,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碳酸钠、碳酸氢钠均能与稀盐酸反应,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易溶于水,故选项说法错误;B、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属于盐,故选项说法错误;C、纯碱既可从内陆盐湖提取,又可用“侯氏联合制碱法”生产,故选项说法正确;D、纯碱、小苏打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碳酸钠、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3.在滴有石蕊试液的碳酸钠溶液中,加入过量盐酸,加盐酸前后溶液的颜色依次为()A.紫色、红色B.红色、蓝色C.蓝色、红色D.红色、无色【考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酸的化学性质;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碳酸钙.【专题】阅读理解类简答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碳酸钠溶液呈碱性,滴加石蕊呈现蓝色,加入盐酸会不断消耗碳酸钠,直至反应完全,溶液呈中性,再滴加盐酸盐酸过量溶液呈酸性,石蕊变红,利用以上知识解决.【解答】解:石蕊遇碱变蓝色,遇酸变红色.碳酸钠溶液呈碱性,滴加石蕊呈现蓝色,加入盐酸会不断消耗碳酸钠,直至反应完全,溶液呈中性,再滴加盐酸盐酸过量溶液呈酸性,石蕊变红,故选:C.【点评】此题是对指示剂性质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要知道指示剂遇酸碱溶液变色的不同情况,结合反应的发生判断颜色的变化.4.下列物质的名称和俗名对应正确的是()A.碳酸钙﹣﹣纯碱B.氯化钠﹣﹣食盐C.碳酸钠﹣﹣小苏打D.氧化钙﹣﹣熟石灰【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常见化学物质的名称、俗称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碳酸钠俗称纯碱,碳酸钙俗称石灰石,故A错误;B、氯化钠俗称食盐,故B正确;C、碳酸氢钠的俗称是小苏打,碳酸钠俗称苏打,故C错误;D、氢氧化钙的俗称是熟石灰或消石灰,氧化钙是生石灰,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名称、俗称、所属类别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5.在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最终只存在无色液体的是()A.Na2CO3溶液、KCl溶液B.BaCl2溶液、KOH溶液C.FeSO4溶液、NaNO3溶液D.CuO、Na2SO4溶液【考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专题】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分析】根据题意,在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一些物质,最终只存在无色液体;若物质之间相互交换成分,能结合成沉淀的则不能得到透明的溶液;本题还要注意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不能含有明显有颜色的铜离子、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等.【解答】解:在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一些物质,最终只存在无色液体,说明彼此之间不能生成沉淀,且不存在有色离子.A、稀硫酸和Na2CO3溶液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与KCl溶液不反应,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最终只存在无色液体,故A正确;B、稀硫酸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溶液变浑浊,故B错误;C、三者之间不反应,但FeSO4溶液呈浅绿色,故C错误;D、稀硫酸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硫酸铜溶液呈蓝色,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对于能否得到无色的溶液,要注意彼此之间不能生成沉淀,还要注意特定离子的颜色.6.有三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只知逍它们分别是稀盐酸、澄清石灰水和氯化钠洛液中的各一种.下列四种试剂中,能将上述三种无色溶液一次鉴别出来的是()A.Na2CO3溶液B.MgCl2溶液C.KNO3溶液D.酚酞试液【考点】酸、碱、盐的鉴别.【专题】物质的鉴别题.【分析】根据三种物质与同种试剂反应产生的不同现象来鉴别它们,若两种物质与同种试剂反应的现象相同,则无法鉴别它们.【解答】解:A、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与氢氧化钙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与氯化钠溶液不会反应,现象各不相同,可以鉴别,故A正确;B、MgCl2溶液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的氢氧化镁沉淀,与稀盐酸、氯化钠溶液均不能反应而无明显现象,不能鉴别,故B错误;C、硝酸钾溶液与稀盐酸、石灰水和氯化钠溶液均不反应,不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现象,不能鉴别,故C错误;D、酚酞遇碱变红,遇酸性和中性物质均不变色,石灰水呈碱性,盐酸呈酸性,氯化钠溶液呈中性,故用酚酞无法区分,故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解答物质的鉴别题时要熟练掌握被鉴别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或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7.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下列各组物质不能发生反应的一组是()A.Na2CO3溶液和CaCl2溶液B.NaOH溶液和盐酸溶液C.CuSO4溶液和BaCl2溶液D.K2SO4溶液和NaCl溶液【考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中和反应及其应用;酸碱盐的溶解性.【专题】阅读理解类简答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利用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进行判断即可,即产物中要有水气体或沉淀中的一种或两种时此反应才能发生.【解答】解:A、反应后有碳酸钙沉淀生成,故反应能发生,故此选项错误.B、反应后有水生成,故反应能发生,故此选项错误.C、反应后有硫酸钡淀生成,故反应能发生,故此选项错误.D、产物中既无水也无沉淀及气体,故此反应不能发生,故此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是对复分解反应的考查,解题的重点是了解掌握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8.碳酸氢钠是生活中常见的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发酵粉中含有碳酸氢钠,能使焙制出的糕点疏松多孔B.干粉灭火器中含有碳酸氢钠,可用来扑灭油、气燃烧引起的火灾C.碳酸氢钠和柠檬酸、水等混合可制成汽水D.碳酸氢钠不能用作治疗胃酸过多的药剂【考点】酸碱盐的应用.【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压轴实验题.【分析】根据碳酸氢钠的性质进行分析,碳酸氢钠能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使糕点疏松多孔,能用于灭火器.制取碳酸饮料,治疗胃酸过多.【解答】解:A、碳酸氢钠能与面团发酵产生的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使焙制出的糕点疏松多孔,故A正确;B、碳酸氢钠能受热分解为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故B正确;C、碳酸氢钠能与柠檬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用于制取碳酸饮料,故C正确;D、碳酸氢钠能与胃液中的盐酸反应,可以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碳酸氢钠的用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其性质进行.9.达到一定浓度时会从溶液中先结晶出来.下面是4位同学对该反应涉及的有关知识发表的部分见解,其中正确的是()A.这个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B.NaHCO3一定是难溶于水的物质C.反应后的溶液中存在NH4+D.结晶出NaHCO3后的溶液中没有Na+【考点】纯碱的制取;酸碱盐的溶解性;反应类型的判定.【专题】常见的盐化学肥料.【分析】A、两种化合物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该反应的反应物为四种化合物,不属于复分解反应;B、NaHCO3是一种能溶于水的白色粉末;C、生成物中含有NH4Cl,电离时产生NH4+;+;D、晶析出NaHCO3后的溶液仍为NaHCO3的饱和溶液,溶液中含有Na【解答】解:A、两种化合物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该反应的反应物为四种化合物,不属于复分解反应,A错误;B、NaHCO3是一种能溶于水的白色粉末,B错误;C、生成物中含有NH4Cl,电离时产生NH4+,C正确;D、结晶析出NaHCO3后的溶液仍为NaHCO3的饱和溶液,溶液中含有Na+,D错误.答案:C.【点评】本题考查了复分解反应的定义、物质的溶解性、物质在溶液中的电离等有关知识,提高了同学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0.如图是某广口瓶的标签,部分已经被污损和腐蚀.小明想探究其成分,他取一支洁净的试管,加入少量广口瓶中的固体,滴入少量盐酸,有无色无味气泡产生.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该固体()A.一定是Na2CO3B.一定是NaHCO3C.可能是Na2CO3,也可能是NaHCO3D.一定是Na2CO3和NaHCO3的混合物【考点】盐的化学性质.【专题】常见的盐化学肥料.【分析】根据标签可知,该物质中一定含有Na元素.该物质加入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那么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符合要求的有两种物质Na2CO3和NaHCO3,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由标签可知,该该物质中一定含有Na元素.该物质加入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那么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符合要求的有两种物质Na2CO3和NaHCO3.由以上分析可知:A、该固体不一定是Na2CO3,也可能是NaHCO3,故选项说法错误.B、该固体不一定是NaHCO3,也可能是Na2CO3,故选项说法错误.C、该固体可能是Na2CO3,也可能是NaHCO3,故选项说法正确.D、该固体可能是Na2CO3,也可能是NaHCO3;根据实验室盛放药品的原则,两种物质不能盛放在一个试剂瓶中,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碳酸盐与碳酸氢盐的化学性质(能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1.下列实验方案或措施中,不能达到目的是()A.为了除去 CaCl2溶液中的盐酸杂质,可加入碳酸钙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B.用碳酸钠溶液鉴别 BaCl2、HCl、NaCl 三瓶无色溶液C.用带火星的木条鉴别空气和 O2D.用过量氢氧化钠溶液除去NaCl 溶液中的 CuCl2杂质【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酸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酸、碱、盐的鉴别.【专题】实验设计题;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分析】A、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B、根据三种物质与同种试剂反应产生的不同现象来鉴别它们,若两种物质与同种物质反应的现象相同,则无法鉴别它们.C、根据氧气能支持燃烧,进行分析判断.D、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解答】解:A、盐酸能与过量的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再过滤除去过量的碳酸钙,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B、碳酸钠溶液与BaCl2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与NaCl溶液不反应,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现象,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C、氧气能支持燃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空气不能,用带火星的木条鉴别空气和O2,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D、CuCl2能与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氢氧化钠(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设计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12.按下表进行实验,有关说法及分析错误的是()向少量NaOH溶液中滴加CuSO4溶液向少量BaCl2溶液中滴加CuSO4溶液现象①白色沉淀化学方程式C uSO4+2NaOH=Cu(OH)2↓+Na2SO4②A.①有蓝色沉淀B.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BaCl2=BaSO4↓+C uCl2C.两个反应都属于复分解反应D.只要有沉淀生成的反应就属于复分解反应【考点】盐的化学性质;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专题】常见的盐化学肥料.【分析】根据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会生成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氯化钡和硫酸铜反应会生成白色的硫酸钡沉淀等知识进行分析.【解答】解:A、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会生成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故A正确;B、氯化钡和硫酸铜反应会生成白色的硫酸钡沉淀,化学方程式为:CuSO4+BaCl2=BaSO4↓+CuCl2,故B正确;C、通过分析,两个反应都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故C正确;D、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会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有关复分解反应反应的研究,难度不大,注意掌握复分解反应的书写方法即可解答.13.依据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将硫酸钠或氯化铵的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均可采取添加溶质或蒸发溶剂的方法B.升高温度,氯化铵和硫酸钠的溶解度都增大C.45℃时,氯化铵饱和溶液与硫酸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D.60℃时,将氯化铵和硫酸钠两种饱和溶液分别冷却到40℃时,硫酸钠溶液中无晶体析出【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A.根据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来分析;B.根据溶解度曲线分析作答;C.观察45℃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是否相等以及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关系来分析;D.根据硫酸钠在此温度范围内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情况来分析.【解答】解:A.固体物质的不饱和溶液都可以通过加溶质或蒸发溶剂的方法来转化为饱和溶液,故A正确;B.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氯化铵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硫酸钠的溶解度在温度高于40℃时,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B错误;C.45℃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因此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故C 正确;D.在40℃~60℃之间,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故在60℃时,将饱和的硫酸钠溶液降温至40℃,无晶体析出,故D正确.因为本题选择错误的,故选:B.【点评】主要考查了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的理解和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意义,以此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4.A.结晶池中氯化钠质量分数大于海水中氯化钠质量分数B.由于水分蒸发,蒸发池中氯化钠质量分数逐渐增大到一定数值C.母液是NaCl的饱和溶液,也是所含杂质MgCl2、CaCl2的饱和溶液D.气温高、湿度低、风力大、雨量少、阳光充足有利于海水“晒盐”【考点】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利用海水晒盐,就是把海水引入海滩,借助日光和风力使水分蒸发,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在海水晒盐的过程中,水因不断蒸发而质量减少,氯化钠的质量相对不变,在蒸发池中溶液逐渐由不饱和变为接近饱和,进入结晶池中随着水分的不断蒸发,逐渐变成食盐的饱和溶液,结晶池中氯化钠质量分数大于海水中氯化钠质量分数,故选项说法正确.B、在海水晒盐的过程中,水因不断蒸发而质量减少,氯化钠的质量相对不变,在蒸发池中溶液逐渐由不饱和变为接近饱和,进入结晶池中随着水分的不断蒸发,逐渐变成食盐的饱和溶液,于温度为常温,水分再蒸发时,可析出食盐晶体,溶液仍是食盐的饱和溶液,质量分数达到最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2015_2016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周末作业(2)(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5-2016学年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九年级(上)化学周末作业(2)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生产、生活中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雪融化B.水的净化C.燃料燃D.风力发电2.同学们知道食醋、柠檬酸具有酸性,但是哪种物质的酸性强呢?小敏同学提出用PH试纸检验.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A.提出假设B.设计实验C.得出结论D.收集证据3.有关水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水在固态时分子是静止不动的B.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水分子C.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时水分子质量变小D.水结冰后体积变大是水分子的体积增大造成的4.关于物质燃烧的现象描述错误的是()A.磷在空气中燃烧、剧烈反应,产生大量白雾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C.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D.硫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蓝紫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5.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不超过2.5μm的颗粒物,主要来源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扬尘.它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之一,吸入人体后能直接进入支气管,因而对人体健康影响更大.下列措施能减少PM2.5污染的是()A.鼓励开私家车出行B.鼓励燃煤火力发电C.鼓励使用太阳能热水器D.鼓励焚烧秸秆节约能源6.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必要条件.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滴加试剂B.液体加热C.检验是CO2否集满D.稀释浓硫酸7.溶液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B.溶液中不能同时存两种溶质C.只有固体和液体可以作为溶质D.外界条件不改变,溶质溶剂不会分离8.钒被誉为“合金中的维生素”,钒元素的部分信息如图.下列有关钒的说法正确的是()A.属于非金属元素B.原子序数为23C.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8 D.相对原子质量为50.94g9.液化石油气是经加压后压缩袋钢瓶中的,瓶内压强是大气压强的7﹣8倍.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丙烷、丁烷、丙烯和丁烯等.下列有关丁烷的叙述正确的是()A.丁烷中碳、氢元素的个数比为2:5B.丁烷分子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C.丁烷是由碳、氢原子构成的有机物D.在通常状况下,丁烷是气体10.高铁酸钠(Na2FeO4)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水处理剂.下列有关高铁酸钠的说法正确的是()A.属于氧化物B.钠、铁、氧三种元素质量比是2:1:4C.铁元素化合价为+6D.由两种金属和一种非金属组成11.把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物质 a b c d反应前的质量(g) 6.4 3.2 4.0 2.8反应后的质量(g) 5.2 X 7.2 2.8 A.a和c是反应物B.d一定是催化剂C.X=2.0g 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12.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熟石灰能和酸发生反应,可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B.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将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内延长食品保质期C.“洗洁精”有乳化功能,可用“洗洁精”洗涤餐具上的油污D.甲醛能使蛋白质失去生理活性,可用甲醛溶液浸泡水产品防腐13.下列有关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能构成分子,但不能直接构成物质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只能重新组合C.碳﹣12原子和碳一13原子的中子数相同D.原子中一定含有质子、中子、电子三种粒子14.某纯净物M微热就能分解生成NH3、H2O和CO2,由此还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M不稳定B.M是化合物C.M中含有水D.M由四种元素组成15.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A.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之一B.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物质C.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为红色D.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16.2015年5月25日,河南鲁山县老年公寓发生特大火灾,着火房屋的墙体均为由泡沫塑料填充的铁皮夹层,俗称“铁皮泡沫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泡沫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但不属于易燃物B.火灾发生后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119C.只要达到着火点,可燃物一定会燃烧D.可燃物燃烧的同时一定还会发生爆炸17.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2”的说法正确的是()①2H②2NH3③SO2④O ⑤Mg2+⑥2OH﹣⑦H2O.A.表示离子个数的是⑤⑥B.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④⑤C.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是③⑦D.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①②18.下列有关化合价的叙述正确的是()A.化合价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无关B.氨气(NH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C.氧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D.有些元素在不同条件下可表现出不同化合价19.下列对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A.水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因为组成元素和分子构成不同B.稀有气体可做保护气,因为原子最外层电子层达到稳定结构C.NaOH溶于水温度升高,因为Na+、OH﹣扩散吸收的热量大于水合放出的热量D.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因为水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20.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错误的是()A.吹胀气球﹣﹣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变大B.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分子在不断地运动C.液氧和氧气都能助燃﹣﹣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D.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分子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30分)21.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有:(填序号).①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②清澈、透明的泉水是纯净物③合理施用农药、化肥,以减少水体污染④将活性炭放入硬水中可使其软化⑤洗菜、洗衣后的水用来浇花、冲洗厕所(2)自然界中的水一般要净化后才能使用.吸附、过滤、蒸馏等三种净化水的操作中,单一操作相对净化程度最高的是.有些村庄打深井取用地下水,可用区分地下水是软水还是硬水,常用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3)小明同学为了探究水的组成,邀请你一起参加水的电解实验,发现两极上都有气泡冒出,其中正极与负极上的气体体积之比约为 1:2,经检验,正极上产生的气体是.得出水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结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如图表示自来水消毒过程中发生的一个反应的微观过程:①写出上述物质中单质的化学式;②物质D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22.用化学符号表示:①镁离子②两个氮原子③氧化铁.23.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属于单质的是,属于化合物的是,属于混合物的是.(2015郴州)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相关问题:第一周期 1H 2He第二周期 3Li 4Be 5B 6C 7N 8O 9F 10第三周期 11Na 12Mg 13Al 14Si 15P 16S 17(1)氟元素与氯元素位于同一纵行的原因是,它们在化学反应中都易(填“得到”或“失去”)电子,铝元素与氯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2)M2﹣与Ne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M元素的名称为.已知M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则M元素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25.多角度认识物质的变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1)从微观角度(图1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①微观上看,该化学变化中发生根本改变的微粒是(填“原子”或“分子”),变化过程中,同种原子的个数(填“有”或“没有”)增减.②参加反应的A2与B2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从反应类型角度(一种物质可通过不同的反应类型生成,以二氧化碳为例.)①能与氧气化合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是(填一种物质化学式).②高温下,石灰石分解生成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③在一定条件下,碳与铁的氧化物能发生置换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填化学式).(3)从能量变化角度(借用图2装置分别进行进行下列实验,认识物质变化中的能量变化)①往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生石灰会引起白磷燃烧,从燃烧条件分析,此时生石灰的作用是.写出生石灰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②将一定量的下列某物质溶于烧杯中的冷水,其中能引起白磷燃烧的是(填标号).A.氯化钠 B.硝酸铵 C.浓硫酸 D.氢氧化钠.三、实验题(19分)26.已知:水的密度为1.0g/mL.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需要称取氯化钠g,需要量取水.(2)配制的操作示意图如下,该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填字母序号).(3)经检测,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是(填序号).①氯化钠固体不纯②称量时,砝码端忘垫质量相同的纸片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4)现要配制120k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食盐溶液,需要取用固体食盐 kg;(5)用60kg 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食盐溶液,可稀释成12%的食盐溶液 kg.27.(8分)某兴趣小组利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请回答:(1)指出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a b .(2)A、B、C装置可用于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某些气体:①若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A”“B”或“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②若B装置中装有石灰石和稀盐酸,则该装置可用于制取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如果用C装置收集该气体,则气体从端进入(填c或d),收集气体的方法是法.28.(6分)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再认识.【实验回顾】图1是实验室用红磷燃烧来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1)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2)实验原理:由于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瓶内减小,烧杯中水倒吸到集气瓶.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操作规范,用量筒测量进入瓶中水的体积,能粗略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问题提出】有实验资料表明:燃烧过程中当氧气体积分数低于7% 时,红磷就无法继续燃烧,因此通过上述实验,测置结果与理论值误差较大.【实验改进】Ⅰ.根据铁在空气中生镑的原理设计图10实验装置,再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中饱和食盐水、活性炭会加速铁生锈.Ⅱ.测得实验数据如表4测量项目实验前试验后烧杯中水的体积烧杯中剩余水的体积集气瓶(扣除内容体积/mL 80.0 54.5 126.0【交流表达】(1)铁生锈过程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首先是铁与氧气、水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Fe(OH)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根据表4数据计算,改进实验后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计算结果精确到0,.1%).(3)从实验原理角度分析,改进后的实验结果比前者准确度更髙的原因是:①;②.四、计算题(本题包括2小题,11分)29.乳酸亚铁是由种元素组成的,;(2)乳酸亚铁中碳与氢的质量比是,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是.30.某研究学习小组欲测定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采用的方法如下:取该石灰石样品20g,把80g稀盐酸分四次加入,实验过程所得数据如表格(已知石灰石样品中含有的二氧化硅等杂质不溶于水,不与稀盐酸反应).根据实验数据计算:(1)表中n的数值为.(2)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3)求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实验次数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剩余固体的质量/g1 20 152 20 103 20 6.84 20 n2015-2016学年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九年级(上)化学周末作业(2)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生产、生活中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雪融B.水的净化C.燃料燃烧D.风力发电【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是否生成新物质是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解答】解:A、冰雪融化过程中,只是水由固体变成液体,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B、图中净化水的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C、燃料燃烧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D、风力发电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选:C.【点评】判断变化是否属于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准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是化学变化,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不是化学变化.2.同学们知道食醋、柠檬酸具有酸性,但是哪种物质的酸性强呢?小敏同学提出用PH试纸检验.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A.提出假设B.设计实验C.得出结论D.收集证据【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分析】物质的酸碱性强弱用酸碱度来表示,初中化学阶段酸碱度用PH来表示,因此小敏提出食醋、柠檬酸谁的酸性强,用PH试纸来测定它们的PH,谁的PH小它的酸性就强.这是一个实验,应属于科学探究环节的设计实验.【解答】解:小敏提出食醋、柠檬酸谁的酸性强,用PH试纸来测定它们的PH,谁的PH小它的酸性就强,这是一个实验,因此不属于提出假设、得出结论、收集证据环节,而属于设计实验.故选B.【点评】解答这类题的关键是明晰科学探究的环节,科学探究的环节包括: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包括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等)、获得结论、交流评价等几个环节.3.有关水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水在固态时分子是静止不动的B.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水分子C.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时水分子质量变小D.水结冰后体积变大是水分子的体积增大造成的【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A.根据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来分析;B.根据分子的概念来分析;C.根据物理变化中分子的变化情况来分析;D.根据物质状态转化中分子的变化情况来分析.【解答】解:A.分子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下都是在不断地运动,故错误;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而水就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水分子,故正确;C.液态的水和气态的水均由水分子构成,分子质量不变,故错误;D.水结冰体积变大是因为水分子间隔变大引起的而不是水分子体积变大,故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子的性质、概念,难度不大.4.关于物质燃烧的现象描述错误的是()A.磷在空气中燃烧、剧烈反应,产生大量白雾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C.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D.硫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蓝紫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专题】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分析】A、根据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C、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5.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不超过2.5μm的颗粒物,主要来源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扬尘.它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之一,吸入人体后能直接进入支气管,因而对人体健康影响更大.下列措施能减少PM2.5污染的是()A.鼓励开私家车出行B.鼓励燃煤火力发电C.鼓励使用太阳能热水器D.鼓励焚烧秸秆节约能源【考点】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专题】空气与水.【分析】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不超过2.5μm的颗粒物,主要来源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扬尘,根据PM2.5的来源进行分析判断所采取的措施是否合理.【解答】解:A、私家车越多,燃烧的化石燃料越多,生成的微小颗粒物越多,会增加PM2.5污染,故选项错误.B、煤属于化石燃料,燃烧生成微小颗粒物,会增加PM2.5污染,故选项错误.C、太阳能是清洁的能源,鼓励使用太阳能热水器,能减少PM2.5污染,故选项正确.D、焚烧秸秆,会产生大量微小颗粒物,会增加PM2.5污染,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减少空气中悬浮颗粒物的量能对PM2.5的治理起作用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6.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必要条件.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滴加试剂B.液体加热C.检验是CO2否集满D.稀释浓硫酸【考点】液体药品的取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验满要放在集气瓶口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的位置是否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A错;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且要不时地来回移动试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B错;C、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熄灭,说明已经满了,故C错;D、浓硫酸的稀释方法:将浓硫酸沿着容器壁慢慢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搅拌,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7.溶液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B.溶液中不能同时存两种溶质C.只有固体和液体可以作为溶质D.外界条件不改变,溶质溶剂不会分离【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A、根据溶液的特点考虑;B、根据溶液中溶质的种数考虑;C、根据溶液中溶质的种类考虑;D、根据溶液均一的特点考虑【解答】解: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混合物,例如蒸馏水,故A错;B、溶液中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溶剂只有一种,故B错;C、汽水中的溶质有二氧化碳,属于气体,故C错;D、由于溶液具有稳定性,所以外界条件不改变,溶质溶剂不会分离,故D正确.故选D.【点评】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质可以有多种,溶质可以是固体、气体、液体.8.钒被誉为“合金中的维生素”,钒元素的部分信息如图.下列有关钒的说法正确的是()A.属于非金属元素B.原子序数为23C.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8 D.相对原子质量为50.94g【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钒,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23,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3,故选项说法正确.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23,表示原子序数为3;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3,故选项说法错误.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0.94,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9.液化石油气是经加压后压缩袋钢瓶中的,瓶内压强是大气压强的7﹣8倍.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丙烷、丁烷、丙烯和丁烯等.下列有关丁烷的叙述正确的是()A.丁烷中碳、氢元素的个数比为2:5B.丁烷分子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C.丁烷是由碳、氢原子构成的有机物D.在通常状况下,丁烷是气体【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机物的特征、分类及聚合物的特性;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由丁烷的微观结构示意图,1个丁烷分子是由4个碳原子和10个氢原子构成的,其化学式为:C4H10.A、根据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丁烷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题意,液化石油气是经加压后压缩袋钢瓶中的,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由丁烷的微观结构示意图,1个丁烷分子是由4个碳原子和10个氢原子构成的,其化学式为:C4H10.A、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故选项说法错误.B、丁烷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是(12×4):(1×10)=24:5,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选项说法错误.C、丁烷是由丁烷分子构成的,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故选项说法错误.D、液化石油气是经加压后压缩袋钢瓶中的,则可推断在通常状况下,丁烷是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0.高铁酸钠(Na2FeO4)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水处理剂.下列有关高铁酸钠的说法正确的是()A.属于氧化物B.钠、铁、氧三种元素质量比是2:1:4C.铁元素化合价为+6D.由两种金属和一种非金属组成【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利用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化学式表示的意义及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解决此题.【解答】解:A、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而高铁酸钠由三种元素组成,故A错误;B、高铁酸钠中钠、铁、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3×2):56:(16×4)=23:28:32,故B 错误;C、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钠显+1价,氧显﹣2价,因此高铁酸钠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故C正确;D、高铁酸钠由两种金属元素和一种非金属元素组成,故D错误.故选:C.【点评】此题是对化学式的意义及简单计算的考查,属基础性训练题是对化学式相关问题的强化与巩固.11.把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物质 a b c d反应前的质量(g) 6.4 3.2 4.0 2.8反应后的质量(g) 5.2 X 7.2 2.8 A.a和c是反应物B.d一定是催化剂C.X=2.0g 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反应类型的判定.【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a物质反应后质量减少了1.2g,是反应物;c物质反应后质量增加了3.2g,是生成物;d物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既不是反应物,也不是生成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b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3.2g﹣1.2g=2.0g.【解答】解:A、a是反应物,c是生成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d不一定是催化剂,也可能既不是催化剂,也不是反应物和生成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X=3.2g﹣2.0g=1.2g,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属于化合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和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12.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熟石灰能和酸发生反应,可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B.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将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内延长食品保质期C.“洗洁精”有乳化功能,可用“洗洁精”洗涤餐具上的油污D.甲醛能使蛋白质失去生理活性,可用甲醛溶液浸泡水产品防腐【考点】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常见气体的用途;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压轴实验题.【分析】A、氢氧化钙具有碱性,能中和酸性土壤.B、根据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进行分析判断.C、洗洁精是洗涤剂,有乳化作用.D、根据甲醛能破坏蛋白质的结构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氢氧化钙具有碱性,能和酸发生反应,可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故选项说法正确.B、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充入食品包装袋内延长食品保质期,故选项说法正确.C、洗洁精是洗涤剂,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可用“洗洁精”洗涤餐具上的油污,故选项说法正确.。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2015_2016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周末作业(3)(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5-2016学年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九年级(上)化学周末作业(3)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8分)1.在人的胃液中含有少量盐酸有助于消化,若胃酸过多会吐酸水,可用来治胃酸过多的药物是()A.ZnSO4B.NaCl C.Al(OH)3D.AgNO32.用化学方法鉴别两种黑色粉末(氧化铜和木炭粉)可采用()A.闻气味B.看颜色C.分别放入水中并加热D.分别放入盐酸中并加热3.(3分)下列物质和盐酸反应生成黄色溶液的是()A.Fe B.MgO C.Cu(OH)2D.Fe(OH)34..下列家庭有品中,用来去除水垢的最佳用品是()A.食盐B.洗洁精C.酱油D.米醋5.下列物质能和硫酸反应并生成无色透明溶液的是()A.铝B.氧化铜C.氢氧化铁D.氯化钡6.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是()A.H2O B.NaOH C.CO2D.MgO二、解答题(共7小题,满分3分)7.酸雨中含有极少量的硝酸(HNO3),它与碳酸钙反应,侵蚀石灰石建筑.写出硝酸与石灰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9.盐酸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用途很广,下面几项是其中的一部分,请写出盐酸的下列各项用途的化学方程式.(1)制革工业中用熟石灰给毛皮脱毛,剩余的熟石灰用盐酸来中和(2)治疗胃酸过多可用医药胃舒平(氢氧化铝乳剂).10.鸡蛋壳(主要成份是CaCO3)放入盛有盐酸的试管中,可看到鸡蛋表面产生,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将燃着的木条伸入试管口的现象是.11.将一枚表面生锈的铁钉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铁锈,溶液呈现;过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铁钉表面.其中发生的两个化学方程式为、.12.,可以加入适量的盐酸把它除掉.请说明去水垢的原理:.三、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0分)14.消化药片所含的物质能中和胃里过多的胃酸.某种消化药品的标记如右图所示.医生给某胃酸过多的患者开出服用此药的处方为:每日三次,每次二片.试计算:患者按处方服用该药一天,理论上可中和氢氯酸多少毫克?四、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0分,满分24分)15.A.有气泡产生B.表面皿内壁有浑浊出现C.贝壳逐渐溶解D.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不变16.不能用金属跟酸直接反应得到的物质是()A.氯化铁B.氯化亚铁C.氯化锌D.氯化镁17.有一种无色溶液,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还能跟硝酸钡溶液作用产生白色沉淀,这种溶液可能是()A.盐酸B.稀硫酸C.食盐溶液D.氢氧化钠溶液18.某同学在检测某溶液是否显酸性时,取出少量该溶液进行如下实验,其中错误的是()A.滴入紫色石蕊试液B.滴入无色酚酞试液C.滴入Na2CO3溶液D.加入锌粒19.某风景区附近是大型的陶瓷生产基地,工厂排放的气体使景区内酸雨频频.风景区内受酸雨影响最小的是()A.山上的树木B.小桥的铁栏杆C.路灯的玻璃罩D.大理石雕塑20.苯甲酸(C6H5COOH)可用作食品防腐剂,其酸性比碳酸强.下列有关推测不合理的是()A.它能电离出大量OH﹣B.C6H5COOH溶液的pH小于7C.苯甲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D.苯甲酸溶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21.对某无色溶液进行下列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滴入紫色石蕊溶液,颜色变红,则该溶液显酸性B.滴入酚酞溶液,溶液保持无色,则该溶液显酸性C.加入Mg粉,有气泡产生,则该溶液显酸性D.加入CaCO3固体,有气泡产生,则该溶液显酸性22.A.盐酸和硝酸银B.硫酸和硝酸钡C.盐酸和氯化钡D.铁和稀盐酸23.下列用途中,不是稀硫酸和稀盐酸两者共有的是()A.实验室制取氢气B.实验室用石灰石制二氧化碳C.金属表面除锈D.制造多种化工产品五、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0分)24.A是;(2)B是;(3)C点表示.25.两种溶液混合,生成了一种沉淀.用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若两种溶液均为无色,生成的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则两种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和;(2)若两种溶液均为无色,生成的白色沉淀溶于稀硝酸且有气体产生,则两种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和.26.27.在196克硫酸溶液中,加入32.5克锌片,恰好完全反应.求(1)反应后产生氢气的质量.(2)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七、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1分)29.A.红色B.蓝色C.紫色D.无色30.锌跟稀硫酸反应时,溶液的质量将()A.增加B.减少C.不变D.无法确定31.(同类变式)为完全中和某硫酸溶液,需A克质量分数为4%的氢氧化钾溶液.如果改用A克4%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溶液的pH值为()A.大于7 B.小于7 C.等于7 D.无法判断32.下列有关硫酸铜的相关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硫酸铜溶液中的铜离子是重金属离子,能使动物蛋白变性凝固,因此可以用来杀菌B.白色硫酸铜粉末能与水反应生成蓝色硫酸铜晶体,因此硫酸铜晶体可以用来检验水的存在C.白色硫酸铜粉末能与水反应生成蓝色硫酸铜晶体,因此可用硫酸铜粉末除去某些气体中的水D.硫酸铜能使蛋白质变性凝固,因此如果不慎误服硫酸铜会引起人的中毒33.市面上出售的“水壶一次净”能较好地除去水壶中的水垢,为确定它的成分和使用范围,某同学通过以下实验进行探究:(1)取少量样品加入锌粒后,有气泡产生,生成的气体可燃烧并产生淡蓝色火焰.(2)另取少量样品滴加硝酸银后,出现白色沉淀,再滴加稀硝酸沉淀不消失.经实验,该同学关于“水壶一次净”的下列结论与推断中合理的是()A.主要成分是盐酸,实验(1)多余B.主要成分是盐酸,实验(2)多余C.主要成分是盐酸,对金属无腐蚀作用,可放心使用D.主要成分是盐酸,对金属有腐蚀作用,应适量使用34.A.Ba(OH)2B.K2CO3C.AgNO3D.Mg(OH)235.装有50g稀硫酸的小烧杯中,不断慢慢滴加10%的Ba(OH)2溶液至过量.有关量的变化情况见图(横坐标表示氢氧化钡溶液的质量,纵坐标表示小烧杯中量的变化).其中肯定不正确的是()A.B.C.D.八、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0分)36.NO和NO2具有下列不同的性质:通常情况下,NO是无色气体,微溶于水;NO2是棕色气体,易溶于水:3NO2+H2O═2HNO3+NO,如图将一支充满NO2棕色气体的试管倒立在烧杯中(水中已预先加入数滴石蕊试液).试分别描述试管内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1);(2)(3).37.制得的CO2中可能混有气体杂质是:、.(2)在洗气操作中,浓硫酸起的作用是,蒸馏水起的作用是.(3)洗气装置中,A、B应分别加入何种试剂:A 、B .(4)用法可以收集到干燥的CO2.九、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0分)38.将一定质量的碳酸钠粉末溶于131克水中配成溶液,向其中加入146克盐酸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并放出气体11克.求:(1)配制得到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2)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39.混合物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为;(2)硫酸溶液的质量分数为.2015-2016学年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九年级(上)化学周末作业(3)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8分)1.在人的胃液中含有少量盐酸有助于消化,若胃酸过多会吐酸水,可用来治胃酸过多的药物是()A.ZnSO4B.NaCl C.Al(OH)3D.AgNO3【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专题】常见的酸酸的通性.【分析】治疗胃酸过多是利用酸与碱的中和反应,胃酸含盐酸,显酸性,所以需要碱或碱性物质来中和.【解答】解:A、ZnSO4与盐酸不反应,不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所以不能治胃酸过多,故A错;B、NaCl与盐酸不反应,不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所以不能治胃酸过多,故B错;C、Al(OH)3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减少了盐酸的含量,可用来治胃酸过多,故C 正确;D、硝酸银属于重金属盐有毒,不能食用,故D错.故选C.【点评】明确中和反应的原理,但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加入的试剂不能有毒.2.用化学方法鉴别两种黑色粉末(氧化铜和木炭粉)可采用()A.闻气味B.看颜色C.分别放入水中并加热D.分别放入盐酸中并加热【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酸的化学性质;碳的化学性质.【专题】物质的鉴别题;物质的检验、鉴别与推断.【分析】根据两种物质与同种试剂反应产生的不同现象来鉴别它们,若两种物质与同种物质反应的现象相同,则无法鉴别它们.【解答】解:A、氧化铜和木炭粉两种黑色粉末均没有明显气味,用闻气味的方法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B、氧化铜和木炭粉均为黑色粉末,用看颜色的方法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C、氧化铜和木炭粉均难溶于水,均不与水反应,用分别放入水中并加热的方法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D、氧化铜能与稀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木炭粉不能稀盐酸反应,分别放入盐酸中并加热,黑色粉末溶解,溶液变蓝色的是氧化铜,无明显变化的是木炭粉,可以鉴别,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在解决鉴别物质题时,判断的依据是:所选试剂需要与待鉴别的物质反应并出现明显不同的现象.3.下列物质和盐酸反应生成黄色溶液的是()A.Fe B.MgO C.Cu(OH)2D.Fe(OH)3【考点】酸的化学性质.【专题】常见的酸酸的通性.【分析】溶液为黄色,说明含有可溶性的铁离子,结合盐酸的化学性质分析.【解答】解:A、铁和盐酸反应产生的氯化亚铁是浅绿色的,故选项错误;B、盐酸和氧化镁反应产生的氯化镁是无色的溶液,故选项错误;C、盐酸和氢氧化铜反应产生的氯化铜溶液是蓝色的,故选项错误;D、盐酸和氢氧化铁反应产生的氯化铁溶液是黄色的,故选项正确;故选项为:D.【点评】此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溶液的颜色及盐酸的化学性质即可顺利解答此题.4..下列家庭有品中,用来去除水垢的最佳用品是()A.食盐B.洗洁精C.酱油D.米醋【考点】盐的化学性质.【专题】化学知识生活化;常见的盐化学肥料.【分析】根据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碳酸钙难溶于水,能与酸反应,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碳酸钙能与酸反应,不与食盐反应,故选项错误.B、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碳酸钙能与酸反应,不与洗洁精反应,故选项错误.C、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碳酸钙能与酸反应,不与酱油中的成分反应,故选项错误.D、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碳酸钙能与酸反应,能与米醋中的醋酸反应,米醋可用来去除水垢,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碳酸钠的性质(难溶于水,能与酸反应)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5.下列物质能和硫酸反应并生成无色透明溶液的是()A.铝B.氧化铜C.氢氧化铁D.氯化钡【考点】酸的化学性质.【专题】常见的酸酸的通性.【分析】根据酸的化学性质(能与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碳酸盐等反应)、结合所得溶液的颜色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铝能够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得到无色溶液,故A正确;B、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溶液,硫酸铜溶液为蓝色,故B错误;C、氢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黄色的硫酸铁溶液,故C错误;D、氯化钡和硫酸反应生成难溶性的硫酸钡,故D错误.故选A.【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各种物质的溶解性方面的知识,能溶于水的物质才能和水形成溶液,另外溶液可以是无色,也可以是有颜色的;要识记常见离子在溶液中的颜色,如铜离子显蓝色,铁离子显黄色,亚铁离子显浅绿色等.6.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是()A.H2O B.NaOH C.CO2D.MgO【考点】酸的化学性质.【专题】常见的酸酸的通性.【分析】根据酸的化学性质(能与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碳酸盐等反应),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水不能与酸反应,故选项错误.B、NaOH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但氢氧化钠属于碱,不是氧化物,故选项错误.C、二氧化碳不能与酸反应,故选项错误.D、氧化镁属于金属氧化物,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酸的化学性质(能与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碳酸盐等反应)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二、解答题(共7小题,满分3分)7.(3分)盐酸和硫酸的个性色态味挥发性吸水性脱水性浓硫酸无色无味粘稠油状液体无有有浓盐酸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有无无【考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专题】常见的酸酸的通性.【分析】根据已有的浓盐酸和浓硫酸的物理性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浓硫酸是无色无味粘稠油状的液体,不具有挥发性,具有吸水性和脱水性;浓盐酸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具有挥发性,不具有吸水性和脱水性,故填:色态味挥发性吸水性脱水性浓硫酸无色无味粘稠油状液体无有有浓盐酸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有无无【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酸的物理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8.(2013秋沅江市校级月考)酸雨中含有极少量的硝酸(HNO3),它与碳酸钙反应,侵蚀石灰石建筑.写出硝酸与石灰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O3+2HNO3═Ca(NO3)2+H2O+CO2↑.【考点】酸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常见的酸酸的通性.【分析】根据题意,酸雨中含有极少量的硝酸(HNO3),它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硝酸钙、水和二氧化碳,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解答】解:酸雨中含有极少量的硝酸(HNO3),它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硝酸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NO3═Ca(NO3)2+H2O+CO2↑.故答案为:CaCO3+2HNO3═Ca(NO3)2+H2O+CO2↑.【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酸的化学性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9.盐酸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用途很广,下面几项是其中的一部分,请写出盐酸的下列各项用途的化学方程式.(1)制革工业中用熟石灰给毛皮脱毛,剩余的熟石灰用盐酸来中和Ca(OH)2+2HCl═CaCl2+2H2O(2)治疗胃酸过多可用医药胃舒平(氢氧化铝乳剂)Al(OH)3+3HCl═AlCl3+3H2O .【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常见的酸酸的通性.【分析】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写、配、注、等)进行书写即可.【解答】解:(1)熟石灰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2HCl═CaCl2+2H2O.(2)氢氧化铝与胃酸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OH)3+3HCl═AlCl3+3H2O.故答案为:(1)Ca(OH)2+2HCl═CaCl2+2H2O;(2)Al(OH)3+3HCl═AlCl3+3H2O.【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化学方程式书写经常出现的错误有不符合客观事实、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写条件、不标符号等10.鸡蛋壳(主要成份是CaCO3)放入盛有盐酸的试管中,可看到鸡蛋表面产生气泡,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将燃着的木条伸入试管口的现象是燃着的木条熄灭.【考点】酸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元素与化合物;常见的酸酸的通性.【分析】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结合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鸡蛋壳(主要成份是CaCO3)放入盛有盐酸的试管中,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可看到鸡蛋表面有气泡产生,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将燃着的木条伸入试管口,会观察到燃着的木条熄灭.故答案为:气泡;CaCO3+2HCl=CaCl2+H2O+CO2↑;燃着的木条熄灭.【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酸的化学性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1.将一枚表面生锈的铁钉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呈现黄色;过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铁钉表面有气泡产生.其中发生的两个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 、Fe+2HCl═FeCl2+H2↑.【考点】酸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元素与化合物;常见的酸酸的通性.【分析】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与水,铁锈完全消失后,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解答】解: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Fe2O3),将生锈的铁钉放入盐酸中,先是表面的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与水,反应现象为:铁锈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当铁锈完全反应后,铁与盐酸发生反应,生成氯化亚铁与氢气,会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故答案为:逐渐溶解,黄色;有气泡产生;Fe2O3+6HCl═2FeCl3+3H2O;Fe+2HCl═FeCl2+H2↑.【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酸的化学性质,掌握铁锈的主要成分、酸的化学性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2.(2013秋沅江市校级月考)将黑色的氧化铜粉末放到无色稀硫酸中,可以看到黑色粉末消失,溶液呈蓝色,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CuO═CuSO4+H2O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常见的酸酸的通性.【分析】氧化铜可以和稀硫酸反应生成蓝色的硫酸铜溶液,同时生成了水,可以据此完成解答.【解答】解:氧化铜可以和稀硫酸反应生成蓝色的硫酸铜溶液,所以可以观察到黑色粉末消失,溶液呈蓝色;该反应同时生成了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CuO═CuSO4+H2O.故答案为:黑色粉末消失,溶液呈蓝色; H2SO4+CuO═CuSO4+H2O;【点评】要识记常见离子在溶液中的颜色,如铜离子显蓝色,铁离子显黄色,亚铁离子显浅绿色等.13.热水瓶胆的壁上沉积的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可以加入适量的盐酸把它除掉.请说明去水垢的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Mg(OH)2+2HCl═MgCl2+2H2O (文字描述也可,合理即可).【考点】酸的化学性质.【专题】常见的酸酸的通性.【分析】根据酸的化学性质:能与碳酸盐、碱发生化学反应,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热水瓶胆的壁上沉积的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可以加入适量的盐酸把它除掉,是因为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氢氧化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CaCO3+2HCl=CaCl2+H2O+CO2↑、Mg(OH)2+2HCl═MgCl2+2H2O.故答案为:CaCO3+2HCl=CaCl2+H2O+CO2↑、Mg(OH)2+2HCl═MgCl2+2H2O(文字描述也可,合理即可).【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酸的化学性质(能与碳酸盐、碱发生化学反应)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三、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0分)14.消化药片所含的物质能中和胃里过多的胃酸.某种消化药品的标记如右图所示.医生给某胃酸过多的患者开出服用此药的处方为:每日三次,每次二片.试计算:患者按处方服用该药一天,理论上可中和氢氯酸多少毫克?【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专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分析】欲正确解答本题,需根据化学方程式得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列出比例式,通过计算得出HCl的质量.【解答】解:设可中和HCl的质量为x,患者按处方服用该药片一天,服用的氢氧化镁的质量为:3×2×250mg=1500mg,Mg(OH)2+2HCl═MgCl2+2H2O58 731500mg x解之得:x=1888mg.答:患者按处方服用该药片一天,理论上可以中和HCl1888毫克.【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能力.四、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0分,满分24分)15.A.有气泡产生B.表面皿内壁有浑浊出现C.贝壳逐渐溶解D.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不变【考点】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碳酸钙;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根据碳酸盐与稀盐酸反应后的产物分析.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生成的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还生成了氯化钙,溶质的质量增加.【解答】解:A、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有气泡产生,故A正确;B、生成的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表面皿内壁有浑浊出现,故B正确;C、碳酸钙反应后生成易溶于水的氯化钙,贝壳逐渐溶解,故C正确;D、碳酸钙反应后生成易溶于水的氯化钙,溶质由氯化氢变为氯化钙,溶质的质量增加,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碳酸钙与酸的反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碳酸钙的性质进行.16.不能用金属跟酸直接反应得到的物质是()A.氯化铁B.氯化亚铁C.氯化锌D.氯化镁【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铁与盐酸反应的产物是氯化亚铁而不是氯化铁,镁、锌与盐酸反应会生成氯化镁、氯化锌.【解答】解:A、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不能生成氯化铁,故A正确;B、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故B错;C、锌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故C错;D、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故D错.故选A.【点评】铁在稀酸状态铁一般会生成亚铁盐,而不是铁盐.初中主要的稀酸主要有稀盐酸与稀硫酸.17.有一种无色溶液,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还能跟硝酸钡溶液作用产生白色沉淀,这种溶液可能是()A.盐酸B.稀硫酸C.食盐溶液D.氢氧化钠溶液【考点】酸的化学性质.【专题】常见的酸酸的通性.【分析】能够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是酸,而能够和硝酸钡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酸为稀硫酸,可以据此解答该题.【解答】解:能够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是酸,而能够和硝酸钡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酸为稀硫酸,分析所给的选项可以知道选项B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是物质的鉴别题,根据物质的化学特性结合所给的试剂,并根据所发生的实验现象联系所学知识来逐一进行判断,并得出正确的答案.18.某同学在检测某溶液是否显酸性时,取出少量该溶液进行如下实验,其中错误的是()A.滴入紫色石蕊试液B.滴入无色酚酞试液C.滴入Na2CO3溶液D.加入锌粒【考点】酸的化学性质.【专题】常见的酸酸的通性.【分析】A、根据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解答;B、根据酸性溶液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解答;C、根据酸能与碳酸钠溶液产生二氧化碳解答;D、根据酸能与活泼金属反应产生氢气解答.【解答】解:A、取少量该无色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若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则证明该无色溶液具有酸性,故方法正确;B、取少量该无色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酚酞试液,若酚酞试液不变色,则证明该无色溶液具有酸性或中性,故方法错误;C、取少量该无色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碳酸钠溶液,若有大量气泡产生,则证明该无色溶液具有酸性,故方法正确;D、取少量该无色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锌粒,若有大量气泡产生,则证明该无色溶液具有酸性,故方法正确.故选项为:B.【点评】本题主要是考查酸的性质,掌握酸性溶液的化学性质是解题的关键所在,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19.某风景区附近是大型的陶瓷生产基地,工厂排放的气体使景区内酸雨频频.风景区内受酸雨影响最小的是()A.山上的树木B.小桥的铁栏杆C.路灯的玻璃罩D.大理石雕塑【考点】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酸的化学性质.【专题】生产、生活、环保类简答题.【分析】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等气体在空气中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就会形成酸雨.酸会和活泼金属、碳酸钙反应,酸会腐蚀森林.玻璃一般不会和酸反应.【解答】解:A、酸雨会腐蚀森林,使树木死亡,故A错误,B、活泼金属会和酸反应,腐蚀铁栏杆,故B错误,C、玻璃一般不会和酸反应,酸一般不会腐蚀玻璃,故C正确,。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2015_2016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周末作业(9)(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5-2016学年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九年级(上)化学周末作业(9)一、选择题1.五月初五,粽叶飘香,你能闻到香味是因为()A.分子在不断运动B.分子的质量很小C.分子之间有间隔D.分子可以再分A.A B.B C.C D.D3.关于分子和原子两种微粒的叙述正确的是()A.物质只能由分子构成B.相同原子可能构成不同的分子C.分子质量一定大于原子质量D.化学变化中分子数目一定发生变化4.过氧化氢(H2O2)具有广泛用途,医疗上可用于清理伤口,实验室可用于制取氧气等.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过氧化氢是纯净物B.过氧化氢的微观模型可表示为C.过氧化氢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D.过氧化氢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5.净化水的方法有:①过滤②加明矾吸附沉降③蒸馏④消毒杀菌.要将混有泥沙的天然水净化成生活用的自来水,应选用的方法和顺序为()A.①②③④B.②④①③C.①③④D.②①④6.2013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节约保护水资源,大力建设生态文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保护水资源,禁止使用化肥、农药B.利用沉降的方法,将硬水转化成软水C.工业废渣的任意排放,不会污染水体D.城市浇花,使用喷灌、滴灌技术7.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发生7.0级地震,引起当地水质变化,下列有关的做法或说法错误的是()A.志愿者可用活性炭除去水中的异味B.水体有自净能力,震后灾区的水可直接饮用C.志愿者可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D.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8.化学家创造出一种物质“干水”,其每个颗粒含水95%,外层是SiO2,干水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比普通清水高三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干水和干冰是同一种物质B.干水中的水分子不再运动C.用干水吸收CO2有助于减缓温室效应D.干水吸收CO2的过程只发生物理变化9.2013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水合作”.下列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水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B.鉴别软水和硬水可以用肥皂水C.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会造成水体污染D.自然界中的水经过沉淀、过滤、吸附后即可得到纯水10.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水(H2O)和过氧化氨(H2O2)分子中都含有氢气分子B.电解水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C.用肥皂水可以区分软水和硬水D.常用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方法净化水11.下列关于电解水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为增强水的导电性,常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B.在水电解器中加满水,然后接通直流电源C.电解水的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D.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得到的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12.在下列变化中,能证明分子可以再分的事实是()A.水蒸发变成水蒸汽B.海水通过蒸馏得到淡化C.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变成氢气和氧气D.用过滤的方法除去海水中难溶性的杂质13.由电解水的有关实验可得到的结论是()①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②水中有氢气和氧气③电解1体积的水可以得到2体积的氢气和1体积的氧气④化学反应里分子可以再分成原子,而原子不可再分.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14.小明在做过滤操作时,在老师给他的仪器中,他认为还缺少一种,其中老师给的仪器主要有:漏斗、烧杯、滤纸、铁架台,那么他认为缺少的仪器是()A.小烧杯B.玻璃棒C.药匙D.长颈漏斗15.下列各图中“”“”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A.B.C.D.二、填空题16.环境保护部2011年6月3日发布2010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全国地表水污染依然较重.爱护环境,防止水污染,刻不容缓.为此,某中学探究性学习小组对洲河的水质状况进行有关检测:(1)除去水中难溶性固体杂质的操作是.(2)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常用的方法是.(3)近几年政府加大了对污水整治的力度,请你提出防止水污染的合理化建议(任写一条)(4)节约水资源,防止水污染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下列做法会造成水体污染的有(填序号).A.工业废水直接排放 B.工业废气处理后排放C.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 D.大量使用化肥、农药(5)图1是水通电分解的示意图.在实验过程中,试管a中产生的气体是,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6)为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某同学制作了如图2所示的简易净水器,其中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17.(2013秋雁江区期中)浓氨水可以使酚酞试液变成红色,浓氨水具有挥发性.往如图试管口的棉花滴10滴浓氨水,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此现象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18.如图是小红同学用来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图.请你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1)电源的A为极.(2)C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可以用检验,C、D两种气体的体积比为,发生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该反应属于反应.D试管中收集的气体是,该气体在空气中点燃可以燃烧,并在火焰上方罩一只干燥的凉烧杯,观察到的现象是:(3)你认为水发生的上述变化是变化.(4)小红在做电解水实验之前还对天然水中的杂质进行了探究,他发现天然水中有可溶性和不溶性两种杂质.你认为除去不溶性杂质的方法是,该实验过程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和.19.某山区所饮用的水常是河水,由于河水中常含有大量的泥沙、悬浮物和细菌等杂质.可用次氯酸(HClO)杀死细菌,将漂白粉(主要成分是Ca(ClO)2)溶于水可生成氯化钙和次氯酸.下列是某户居民在饮用水之前对河水的处理步骤:河水→A(明矾)→B(沉淀)→C(过滤)→D(漂白粉)→净水(l)可以除去较大颗粒、悬浮物杂质的步骤是.能够消毒杀菌的步骤为.A步中加明矾的作用是.(4)该户居民得到的净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其原因是(5)小红在做水的净化实验时,经过过滤两次,滤液仍浑浊,请你帮助她分析一下可能的原因:.2015-2016学年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九年级(上)化学周末作业(9)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五月初五,粽叶飘香,你能闻到香味是因为()A.分子在不断运动B.分子的质量很小C.分子之间有间隔D.分子可以再分【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分子的特点:在不断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考虑本题.【解答】解:A、能闻到粽叶的香味,是由于构成粽叶香的分子在不断运动,与人的嗅觉细胞接触就会闻到香味.故A正确;B、能闻到粽叶的香味与分子的质量大小无关.故B错误;C、能闻到粽叶的香味与分子的间隔无关.故C错误;D、能闻到粽叶的香味与分子能否再分无关.故D错误.故选A.【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分子的特点,并能灵活运用其特点解释生活中的现象.2.对生活中下列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湿衣服在夏天比在冬天干得快,是因为夏天气温高,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故选项解释正确.B、6000L氧气在加压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且气体分子间间隔大,易于压缩;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气体的体积减小,故选项解释正确.C、由于分子是在不断运动,在无外力下,花粉会在平静的水面上移动,故选项解释正确.D、由于分子间有间隔,在受热时间隔变大,所以,自行车轮胎在阳光下暴晒而炸裂,而不是分子的体积变大,故选项解释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3.关于分子和原子两种微粒的叙述正确的是()A.物质只能由分子构成B.相同原子可能构成不同的分子C.分子质量一定大于原子质量D.化学变化中分子数目一定发生变化【考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A、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B、相同原子可能构成不同的分子,如:O2、O3;C、分子比构成它的原子的质量大,但不同的分子、原子无法比较大小;D、化学变化中分子数目可能发生变化.【解答】解:A、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故错误;B、相同原子可能构成不同的分子,如:O2、O3,正确;C、分子比构成它的原子的质量大,但不同的分子、原子无法比较大小,故错误;D、化学变化中分子数目可能发生变化,如:改变:2H2+O22H20,改变:H2+Cl22HCl,分子数目不改变,故错误;故选B.【点评】了解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的相关知识即可正确解答该题,属基础知识考查题.4.过氧化氢(H2O2)具有广泛用途,医疗上可用于清理伤口,实验室可用于制取氧气等.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过氧化氢是纯净物B.过氧化氢的微观模型可表示为C.过氧化氢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D.过氧化氢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物质的分类.【分析】A、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据此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过氧化氢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过氧化氢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化合物化学式的意义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过氧化氢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选项说法正确.B、1个过氧化氢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则过氧化氢的微观示意图可表示为,故选项说法正确.C、过氧化氢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1个过氧化氢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D、过氧化氢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5.净化水的方法有:①过滤②加明矾吸附沉降③蒸馏④消毒杀菌.要将混有泥沙的天然水净化成生活用的自来水,应选用的方法和顺序为()A.①②③④B.②④①③C.①③④D.②①④【考点】水的净化.【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净水方法的理解,解答时需要搞清楚每一步骤的作用.加明矾吸附只是把小颗粒泥尘聚集成大的,有利沉降,不同于活性炭吸附,蒸馏是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得到蒸馏水比生活用水纯净得多,因此成本高.【解答】解:①过滤能除去水中不溶性的固体;②加明矾吸附是把水中小颗粒泥尘聚集成大的,以利于沉降;③蒸馏可得蒸馏水,比生活用水成本高;④消毒杀菌,这是必须的,饮用水必须达到生化标准.净化水的顺序一般是由低到高顺序排列,故其正确的顺序为②加明矾吸附沉降→①过滤→④消毒杀菌.故选:D.【点评】本题较为简单,但要明确净水措施的作用、净化程度以及成本高低,多步骤净水要注意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净水过程中要先简单后复杂,先除大后除小,先除不溶性杂质,后除可溶性杂质,每一步都要减轻下一步的净化压力.6.2013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节约保护水资源,大力建设生态文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保护水资源,禁止使用化肥、农药B.利用沉降的方法,将硬水转化成软水C.工业废渣的任意排放,不会污染水体D.城市浇花,使用喷灌、滴灌技术【考点】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硬水与软水;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专题】空气与水.【分析】A、禁止使用化肥、农药,不能保障农业的丰收;B、根据沉降的原理分析;C、工业废渣的任意排放,会污染水体;D、根据节约用水的措施分析.【解答】解:A、为了保护水资源,禁止使用化肥、农药,不能保障农业的丰收,不符合实际.故A说法错误;B、利用沉降的方法,除掉的是不溶性杂质,不能减少钙、镁离子的化合物.故B说法错误;C、工业废渣的任意排放,会污染水体.故C说法错误;D、城市浇花,使用喷灌、滴灌技术,能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故D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节能环保的重要性,人人都要树立节能环保的理念,为保护环境贡献一份力量.7.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发生7.0级地震,引起当地水质变化,下列有关的做法或说法错误的是()A.志愿者可用活性炭除去水中的异味B.水体有自净能力,震后灾区的水可直接饮用C.志愿者可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D.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考点】水的净化;水的组成;硬水与软水.【专题】空气与水.【分析】A、根据活性炭有吸附性分析;B、水体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需要一定的时间;C、根据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分析;D、根据水的组成分析回答.【解答】解:A、活性炭有吸附性,志愿者可用活性炭除去水中的异味.故A正确;B、水体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需要一定的时间,震后灾区的水不能直接饮用.故B错误;C、志愿者可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遇肥皂水产生泡沫少的是硬水,遇肥皂水产生泡沫多的是软水.故C正确;D、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比较全面地考查了水的净化、组成、硬水和软水的区别等知识,属于基础知识.归纳、总结有关水的知识,是解答本类题的关键.8.化学家创造出一种物质“干水”,其每个颗粒含水95%,外层是SiO2,干水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比普通清水高三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干水和干冰是同一种物质B.干水中的水分子不再运动C.用干水吸收CO2有助于减缓温室效应D.干水吸收CO2的过程只发生物理变化【考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压轴实验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根据题目所给新信息可知,“干水”的每个颗粒内部是一颗水滴,外层是二氧化硅;据此结合所学化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干水和干冰不是同一种物质,干冰是二氧化碳,干水是水和二氧化硅的混合物.故A错误;B、干水中的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故B错误C、干水吸收二氧化碳有助于减缓温室效应,故C正确;D、干水吸收的CO2过程中,二氧化碳和水反应能生成碳酸,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和物质的性质等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9.2013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水合作”.下列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水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B.鉴别软水和硬水可以用肥皂水C.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会造成水体污染D.自然界中的水经过沉淀、过滤、吸附后即可得到纯水【考点】常见的溶剂;水的净化;硬水与软水;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专题】空气与水.【分析】A、根据水能溶解许多种物质分析;B、根据鉴别软水和硬水的方法分析;C、根据水体的污染源分析;D、根据水的净化过程及得到水的组成分析.【解答】解:A、水能溶解许多种物质,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故A说法正确;B、鉴别软水和硬水可以用肥皂水,遇肥皂水产生泡沫少的是硬水,遇肥皂水产生泡沫多的是软水.故B说法正确;C、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会造成水体污染.故C说法正确;D、自然界中的水经过沉淀、过滤、吸附后得到的水,水中还含有许多可溶物,属于混合物,不是纯水.故D说法不正确;故选:D.【点评】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与水相关的化学知识是化学考查热点之一,如水的组成及水电解实验、性质、用途、硬水和软水、节约水资源、水污染及防治等内容,在中考中出现机率很高.10.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水(H2O)和过氧化氨(H2O2)分子中都含有氢气分子B.电解水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C.用肥皂水可以区分软水和硬水D.常用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方法净化水【考点】水的组成;水的净化;硬水与软水.【专题】空气与水.【分析】A、分子中只能含有原子,不能含有其他分子或物质.B、从微观的角度讲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宏观的角度则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C、硬水是指含有较多钙镁离子的水,软水是指含有较少钙镁离子的水.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是:用肥皂水.加入肥皂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D、根据已有的净水方法进行分析,过滤能除去水中的不溶性固体杂质;吸附能除去水中的异味和色素;沉淀能除去水中的不溶性固体杂质,蒸馏能得到蒸馏水,据此作出判断.【解答】解:A、水(H2O)和过氧化氨(H2O2)分子中都含有氢元素,故A说法错误;B、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说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B说法正确;C、加入肥皂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故C说法正确;D、过滤能除去水中的不溶性固体杂质;吸附能除去水中的异味和色素;沉淀能除去水中的不溶性固体杂质,蒸馏能除去水中的各种杂质得到蒸馏水,故这四种方法都能够净化水.故D说法正确;故选:A.【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要掌握水和肥皂水的性质及其电解水和净化水等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11.下列关于电解水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为增强水的导电性,常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B.在水电解器中加满水,然后接通直流电源C.电解水的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D.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得到的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考点】电解水实验.【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A、根据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考虑本题;B、根据电解水的注意事项考虑本题;C、根据电解水实验的结论考虑;D、根据电解水的结论考虑.【解答】解:A、电解水时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就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故A正确;B、在水电解器中加满水是为了减少误差,必须接通直流电源,不能用交流电,故B正确;C、电解水的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水是一种氧化物,水是一种化合物,故C正确;D、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得到的气体是氧气,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故D错误.故选D.【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电解水时加入稀硫酸或氢氧化钠的作用是增强导电性,电解水通的是直流电,电解水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12.在下列变化中,能证明分子可以再分的事实是()A.水蒸发变成水蒸汽B.海水通过蒸馏得到淡化C.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变成氢气和氧气D.用过滤的方法除去海水中难溶性的杂质【考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能证明分子可以再分的变化必须是化学变化,因为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不变,变化的是分子之间的间隔.【解答】解:A、水蒸发变成水蒸汽是水由液态变为气态,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B、海水通过蒸馏得到淡化,是指水的蒸发,属于简单的混合物的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C、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变成氢气和氧气,有新的物质氢气和氧气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 正确;D、过滤只是将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和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故选C.【点评】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所以证明分子可以再分的变化必须是化学变化.13.由电解水的有关实验可得到的结论是()①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②水中有氢气和氧气③电解1体积的水可以得到2体积的氢气和1体积的氧气④化学反应里分子可以再分成原子,而原子不可再分.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考点】电解水实验.【专题】空气与水.【分析】通过电解水实验,可以得知:电源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实验结论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通过实验还可以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解答】解:在电解水实验中,电源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氢气与氧气体积比为2:1.通过实验现象和验证,可以得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为原子,而原子不可以再分.故选D.【点评】电解水实验可以识记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14.小明在做过滤操作时,在老师给他的仪器中,他认为还缺少一种,其中老师给的仪器主要有:漏斗、烧杯、滤纸、铁架台,那么他认为缺少的仪器是()A.小烧杯B.玻璃棒C.药匙D.长颈漏斗【考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根据过滤操作用到的仪器分析即可,所用到的仪器有:漏斗、烧杯、滤纸、铁架台、玻璃棒.【解答】解:过滤操作用到的仪器有:铁架台、漏斗、滤纸、烧杯、玻璃棒.老师给的仪器缺少玻璃棒,玻璃棒在过滤操作中起引流的作用.故选B【点评】其实本题很简单,但往往很多同学把此题做错了,或有的同学做对了,但浪费了好长时间.做这类补全实验仪器的题目,关键是同学们的大脑中有整个实验装置图.15.下列各图中“”“”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A.B.C.D.【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由不同分子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解答】解:A、由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故A错;B、由三种分子构成,属于混合物,故B正确;C、由一种原子构成,属于单质,属于纯净物,故C错;D、由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由一种元素组成,属于单质,故D错.故选B.【点评】纯净物和混合物区别:是否有一种物质组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有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否则属于混合物.二、填空题16.环境保护部2011年6月3日发布2010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全国地表水污染依然较重.爱护环境,防止水污染,刻不容缓.为此,某中学探究性学习小组对洲河的水质状况进行有关检测:(1)除去水中难溶性固体杂质的操作是过滤.(2)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常用的方法是煮沸.(3)近几年政府加大了对污水整治的力度,请你提出防止水污染的合理化建议(任写一条)工业废气处理后排放(4)节约水资源,防止水污染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下列做法会造成水体污染的有(填序号)AD .A.工业废水直接排放 B.工业废气处理后排放C.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 D.大量使用化肥、农药(5)图1是水通电分解的示意图.在实验过程中,试管a中产生的气体是氢气,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水氢气+氧气.(6)为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某同学制作了如图2所示的简易净水器,其中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吸附.【考点】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电解水实验;水的净化;硬水与软水;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实验性简答题;空气与水.【分析】(1)过滤可以除去水中的不溶性物质;(2)加热煮沸既能降低水的硬度,又能杀菌消毒;(3)水的污染源主要有:未经处理而排放的工业废水;未经处理而排放的生活污水.(4)根据防止水的污染的措施分析;(5)根据电解水试验的现象和结论分析回答;(6)根据活性炭的吸附性分析回答.【解答】解:(1)除去水中难溶性固体杂质的操作是过滤;。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2015_2016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周末作业(11)(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5-2016学年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九年级(上)化学周末作业(11)一、选择题【请将选择题的答案填在后面的表格中】一、选择题【请将选择题的答案填在后面的表格中】A.A B.B C.C D.D2.王安石的《梅花》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中不但描绘了一个如画的意境,也从化学角度说明了()A.分子可以再分B.分子在不断地运动C.分子很小D.分子之间有间隔3.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A.氢气和液氢都可做燃料﹣﹣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B.“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断的运动C.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温度升高,分子变大D.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原子间隔变大4.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下列物质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A.铜B.氧气C.氯化钠D.二氧化碳5.下列对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A.都是带电荷的粒子B.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C.都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D.都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6.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下列有关原子的叙述错误的是()A.原子在化学变化中能够再分B.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C.原子的质量等于核电荷数D.原子的体积及在化学变化中的表现由电子决定7.下列有关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能构成分子,但不能直接构成物质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只能重新组合C.碳﹣12原子和碳一13原子的中子数相同D.原子中一定含有质子、中子、电子三种粒子8.关于分子和原子两种粒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物质只能由分子、原子构成B.分子质量一定大于原子质量C.化学变化中分子数目一定发生变化D.同种原子可能构成不同分子9.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A.二氧化碳B.氯化钠C.氧气D.金10.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微粒的说法错误的是()A.该微粒的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B.该微粒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C.该微粒的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D.该图表示的微粒是一种离子11.如图是硫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对硫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硫原子第一电子层有6个电子B.硫原子核内有16个质子C.硫原子最外层电子的能量低于第二层电子的能量D.硫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1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氧B.硅C.铝D.铁13.元素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之一.下列有关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A.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B.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中子数相同C.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发生改变D.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等于该元素原子核内的质子数14.元素在自然界里分布并不均匀,如智利富藏铜矿、澳大利亚多铁矿、我国山东富含黄金,但从在整个地壳含量来看,最丰富的金属元素是()A.O B.Si C.Al D.Fe15.化学上常用元素符号左下角的数字表示原子的质子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和,如613C表示核内有6个质子和7个中子的碳原子.下列关于53131I和53127I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各一个原子相比较,质子数相同B.各一个原子相比较,中子数相同C.各一个原子相比较,核外电子数相同D.属于同种元素16.日本福岛核泄漏的成分有碘﹣131和铯﹣137等.碘元素与铯元素的本质区别是()A.质子数不同B.中子数不同C.最外层电子数不同D.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不同17.今年5月,南京某公司丢失一枚探伤用放射源铱﹣192,经过多方寻找终于放回安全箱.如图是元素周期表提供的铱元素的部分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铱的原子序数为70 B.铱原子的核电荷数为77C.铱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2.2g D.铱属于非金属元素18.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A.用干冰做致冷剂保存食品B.压缩空气给轮胎充气C.用石墨做铅笔芯D.用氧气抢救病人19.如图表示的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含氧化合物、氧化物之间的包含与不包含关系,若整个大圆圈代表纯净物,则在下列选项中,能正确指出①、②、③、④所属物质类别的是()A.②化合物、④氧化物B.①单质、③氧化物C.①单质、③化合物D.②含氧化合物、④氧化物20.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混合物、后者属于单质的是()A.蒸馏水氮气B.石油氧气C.大理石空气D.二氧化碳氢气二、非选择题:21.从组成角度看:水是由组成的,世界上形形色色的物质都是由一百余种元素经过不同组合而形成的.(2)从微粒角度看:水是由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3)从变化角度看: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而且还伴随能量变化.①水通电分解生成未来最理想的能源﹣﹣氢气,是将能转化为化学能,但该方法不节能,需要寻找更为有效的节能方法,以促进水的分解;②水参加植物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为:6CO2+6H2O6O2+X,则X的化学式:.(4)从资源角度看:水是生命之源.看到如图所示漫画,你的感想是:(解读漫画或写一则节水广告或一条节水措施).22.为了探究“水的净化”过程,某实验小组从东昌湖某区域中取了水样,观察到:水样呈淡黄色,有异味;水样浑浊.有固体小颗粒.现对水样进行如下处理:(1)水的净化.向浑浊的天然水中加入明矾,静置一段时间后,取上层液体过滤,得到略带颜色的液体.实验中加入明矾的作用是,过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填仪器名称),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2)自来水厂生产自来水的过程中,常加入,用来吸附水中一些溶解性的杂质,除去臭味.在吸附、沉淀、过滤、蒸馏四种净水方法中,的净化程度最高.(3)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钙、镁矿物质的天然水称为.加入将它与软水鉴别出来.生活中将它转化为软水的方法为.(4)水的组成.用如图实验装置可以证明水的组成,检验a处气体的方法是.2015-2016学年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九年级(上)化学周末作业(11)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请将选择题的答案填在后面的表格中】【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是因为两者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B、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为酒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酒香,故选项解释正确.C、温度计中的水银热胀冷缩,是因为汞原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D、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用铜制作导线分别是利用了干冰升华时吸热的性质、铜的导电性,均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均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金属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2.王安石的《梅花》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中不但描绘了一个如画的意境,也从化学角度说明了()A.分子可以再分B.分子在不断地运动C.分子很小D.分子之间有间隔【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专题】生产、生活、环保类简答题.【分析】通过分析诗句意思,可以应用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观点来解释.【解答】解:诗句中说到在远远的地方就能闻到梅花的香味,是因为梅花中含有香味的分子在不断的运动,飘入到作者鼻孔中的原因.说明了分子中不断地运动.故选B.【点评】引用古代名人的诗句立题起点很高,强化了学科之间的衔接,提高了学习兴趣.但归结到化学角度上来,就是说明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3.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A.氢气和液氢都可做燃料﹣﹣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B.“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断的运动C.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温度升高,分子变大D.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原子间隔变大【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A、了解:分子是独立存在而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B、花香分子在不断的运动,由墙内运动到墙外的人们的嗅细胞上;C、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水由液态开始转化为气态,分子间隔变大;D、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原子间隔变大.【解答】解:A、氢气和液氢都可做燃料﹣﹣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解释正确,故A正确;B、“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断的运动,解释正确,故B正确;C、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温度升高,分子变大,解释错误,分子没变,只是间隔变大,故C错误;D、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原子间隔变大,解释正确,故D正确.故选C.【点评】了解利用原子和分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分子的性质:1.分子是独立存在而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2.分子有一定的大小和质量;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分子在不停的运动;分子间有一定的作用力;分子可以构成物质,分子在化学变化中还可以被分成更小的微粒﹣﹣﹣﹣原子;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4.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下列物质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A.铜B.氧气C.氯化钠D.二氧化碳【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一般金属及稀有气体和个别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原子构成的.【解答】解:A、铜属于金属,是由铜原子直接构成的,故A正确.B、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故B错误.C、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故C错误.D、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故D错误.故选A.【点评】应熟悉常见物质的构成微粒,并做到归纳性的总结,形成便于掌握运用的知识.5.下列对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A.都是带电荷的粒子B.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C.都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D.都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根据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及分子、原子的概念来解答.【解答】解:分子、原子对外不显电性;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选B.【点评】了解微观粒子的概念及性质是解此类题的关键.6.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下列有关原子的叙述错误的是()A.原子在化学变化中能够再分B.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C.原子的质量等于核电荷数D.原子的体积及在化学变化中的表现由电子决定【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A、根据原子在化学变化中的变化情况考虑;B、根据原子中各微粒的质量大小考虑;C、根据原子的质量与核电荷数无关考虑;D、根据原子的体积决定因素考虑.【解答】解: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所以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够再分,故A说法错误;B、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核外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故B说法正确;C、原子的质量主要是质子的质量与中子的质量之和,核外电子的质量可忽略不计,故C说法错误;D、原子核的体积很小,但质量很大,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的体积主要取决于核外电子的多少,故D说法正确.故选AC.【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了解质子数、电子数、核电荷数的关系.7.下列有关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能构成分子,但不能直接构成物质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只能重新组合C.碳﹣12原子和碳一13原子的中子数相同D.原子中一定含有质子、中子、电子三种粒子【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专题】压轴实验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A、根据物质构成的基本粒子考虑;B、根据原子在化学变化中的变化情况考虑;C、根据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考虑;D、根据原子的结构考虑,注意氢原子的特殊性.【解答】解:A、有的物质是由分子直接构成,有的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有的物质是由离子直接构成,故A错;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故B正确;C、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碳﹣12原子和碳一13原子都是碳元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故C错;D、构成原子的基本微粒是质子、中子和电子,但有的原子没有中子,如氢原子,故D错.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分子和原子的特点、区别,了解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8.关于分子和原子两种粒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物质只能由分子、原子构成B.分子质量一定大于原子质量C.化学变化中分子数目一定发生变化D.同种原子可能构成不同分子【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化学反应的实质.【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A、根据构成物质的微粒进行解答;B、根据分子质量不一定大于原子质量进行解答.C、根据化学变化中分子数目不一定发生变化进行解答;D、根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进行解答;【解答】解:A、构成物质的微粒为分子、原子、离子,故A错误;B、分子比构成它的原子的质量大,但不同的分子、原子无法比较大小,故B错误.C、化学变化中分子数目可能发生变化,如:改变:2H2+O22H20,改变:H2+Cl22HCl,分子数目不改变,故C错误;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同种原子可能构成不同分子,例如氧原子能构成氧分子,也能构成臭氧分子,故D正确;故选:D.【点评】该题考查了分子、原子、离子间的关系和各自的特点,有助于学生理解微观概念.9.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A.二氧化碳B.氯化钠C.氧气D.金【考点】物质的构成和含量分析.【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B、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C、氧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D、金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金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对物质进行分类与对号入座、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0.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微粒的说法错误的是()A.该微粒的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B.该微粒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C.该微粒的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D.该图表示的微粒是一种离子【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专题】微观粒子模拟图型.【分析】由题目中“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可知,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可判断:该微粒的原子核内质子数;得失电子难易程度;该微粒的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等.【解答】解:A、由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可知,该微粒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1个,故A正确;B、该微粒最外层电子数为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故B正确;C、该微粒的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说法正确,故C正确;D、根据原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可知该图表示的微粒是一种原子,而非离子,故D说法错误.故选D.【点评】了解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11.如图是硫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对硫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硫原子第一电子层有6个电子B.硫原子核内有16个质子C.硫原子最外层电子的能量低于第二层电子的能量D.硫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专题】压轴实验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若最外层电子数≥4,则一般为非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则一般为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据此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A、由硫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硫原子第一电子层有2个电子,故选项说法错误.B、由硫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硫原子核内有16个质子,故选项说法正确.C、原子核外电子排布遵循电子尽可能排布在离核近的、能量低的电子层上,故最外层电子的能量高于第二层电子的能量,故选项说法错误.D、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2个电子形成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1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氧B.硅C.铝D.铁【考点】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专题】生产、生活、环保类简答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利用元素的分类,结合地壳中元素的含有情况进行判断解决即可.【解答】解:在地壳中元素含量排在前四位的是:氧硅铝铁,其中铝铁属金属元素,故选C.【点评】此题是对地壳中元素含量的考查,只要能记住元素含量的排列顺序即可顺利解题.13.元素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之一.下列有关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A.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B.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中子数相同C.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发生改变D.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等于该元素原子核内的质子数【考点】物质的元素组成;元素的概念;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的概念以及元素只表示宏观不表示微观来分析.【解答】解:A、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属于宏观,故对;B、同种元素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一定相同,故错;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元素种类不变,故对;D、原子序数等于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故对.故选B.【点评】本题在考查概念的同时从宏观和微观上认识元素,注意对元素知识的认识和把握.14.元素在自然界里分布并不均匀,如智利富藏铜矿、澳大利亚多铁矿、我国山东富含黄金,但从在整个地壳含量来看,最丰富的金属元素是()A.O B.Si C.Al D.Fe【考点】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地壳中元素的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为:氧硅铝铁,它们在地壳中的含量分别为:氧元素的含量为48.60%,硅元素的含量为:26.30%,铝元素的含量为7.73%,铁元素的含量为4.75%.【解答】解:在地壳中氧元素的含量为48.60%,硅元素的含量为:26.30%,铝元素的含量为7.73%,铁元素的含量为4.75%;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识记地壳中元素的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15.化学上常用元素符号左下角的数字表示原子的质子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和,如613C表示核内有6个质子和7个中子的碳原子.下列关于53131I和53127I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各一个原子相比较,质子数相同B.各一个原子相比较,中子数相同C.各一个原子相比较,核外电子数相同D.属于同种元素【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元素的概念.【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决定元素种类的微粒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解答】解:A、由题意比较53131I和53127I知:其质子数都是53,即质子数相同,故A正确;B、由题意比较53131I和53127I知:其中子个数分别是78、74,故B错误;C、由题意比较53131I和53127I知:其质子数都是53,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核外电子数相同,故C正确;D、由题意比较53131I和53127I知:其质子数都是53,即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故D正确.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解原子的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其中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熟记规律“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掌握这些对以后做此类题帮助很大.16.日本福岛核泄漏的成分有碘﹣131和铯﹣137等.碘元素与铯元素的本质区别是()A.质子数不同B.中子数不同C.最外层电子数不同D.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不同【考点】元素的概念.【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据此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同,所以碘元素与铯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同.A、决定元素的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碘元素与铯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故选项正确.B、决定元素的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碘元素与铯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而不是中子数不同,故选项错误.C、决定元素的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碘元素与铯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不是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故选项错误.D、决定元素的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碘元素与铯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不是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不同,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元素的概念的理解和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进行解题的能力.17.今年5月,南京某公司丢失一枚探伤用放射源铱﹣192,经过多方寻找终于放回安全箱.如图是元素周期表提供的铱元素的部分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九年级化学上学期周末作业(4) 鲁教版
2015-2016学年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九年级(上)化学周末作业(4)一、选择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42分)1.下列物质中,易溶于水且其水溶液呈碱性的物质是( )A.石灰石B.氢氧化钾 C.氢氧化铁 D.消石灰2.某地下了一场酸雨后,发现连续几季作物都生长不良,为此,农民可以用什么来改良土壤( )A.熟石灰B.石灰石C.烧碱 D.醋酸3.不可能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 )A.氧化物B.酸C.碱D.盐4.下列名称与符号相符的是( )A.熟石灰CaCO3B.n个硫酸分子nSO4C.食盐HCl D.亚硫酸钾K2SO35.下列物质与水充分相混后,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的是( )A.H2SO4 B.NH3C.NaCl D.Cu(OH)26.下列不属于中和反应应用的例子是( )A.用孰石灰改良酸性土壤B.用胃舒平[含Al(OH)3]医治胃酸过多C.用盐酸除铁锈D.用烧碱溶液调节酸性过强的溶液7.下列物质敞口放置在空中质量增大且变质的是( )A.浓盐酸B.浓硫酸C.烧碱 D.食盐水8.有关碱的说法正确的是( )A.碱电离出来的阳离子全部是H+B.能电离出OH﹣的化合物是碱C.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合物是碱D.碱的共性是针对可溶性碱而言的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pH=0的溶液呈中性B.盐酸加水稀释时pH增大C.碱的共性其实是OH﹣的性质D.CaO粉末中滴入适量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10.下列方法不可行的是( )A.用烧碱治疗胃酸过多B.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C.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倒入水里稀释浓硫酸D.用稀盐酸除铁锈11.某物质可以用来作CO2气体的干燥剂,则该物质( )A.能与CO2反应B.是浓硫酸C.能与水反应D.能吸收空气中的水份,不与CO2反应12.除去括号中的少量杂质气体可用NaOH固体的是( )A.CO2(CO)B.O2(SO2) C.H2(NH3) D.CO2(HCl)13.在盛放氢氧化钠溶液试剂的瓶口上出现了一层白色的固体物质,它的主要成分是( ) A.NaOH晶体B.Na2SO4晶体C.CaCO3粉未D.碳酸钠晶体14.下列物质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会发生化学反应而变质的是( )A.浓硫酸B.硝酸钾溶液C.浓盐酸D.氢氧化钠溶液二、解答题(共8小题,满分0分)15.选择C、H、O、Na四种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符合题意的化学符号(各写一个):(1)酸__________(2)金属氧化物__________(3)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__________(4)盐__________.16.久盛石灰水的烧杯内壁会附有一层白膜,该白膜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除去它可用__________.17.玻璃中含有二氧化硅,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盛放NaOH溶液的试剂瓶塞不能用玻璃塞的原因__________.18.我区某些冶炼厂向空气中排放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硫,为避免污染空气,可用__________溶液来吸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19.检验氢气中是否混有二氧化碳通常选用氢氧化钙溶液而不选氢氧化钠溶液,原因是__________;现有等质量饱和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要除去氢气中混有的较多量二氧化碳气体,通常选用前者,而不选后者的原因__________.20.除去NaOH中的少量Ba(OH)2(用一个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21.你想喝自制的汽水吗?小雨同学为你提供了“七喜”汽水成分表(见下图).(1)根据“七喜”汽水的成分表,分析自制汽水所需的原料是:白砂糖、果汁、食用香料、__________和__________.(2)打开汽水瓶盖,有大量气体逸出.请你对该气体的成分进行探究,完成下表:猜想与假设验证方法及操作观察到的现象结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22.将80克10%的NaOH溶液放入锥形瓶中,滴入1~2滴无色酚酞试液,马上变红色,再慢慢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直到溶液刚刚变无色时,发现溶液质量变为180克.求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三、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4分)23.在NaOH溶液中滴入1﹣2滴酚酞试液,然后逐渐滴入稀硫酸,直到过量.在这个过程中溶液颜色变化为( )A.蓝色→无色→红色 B.无色→蓝色→红色C.无色→红色→无色 D.红色→无色→红色24.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钡溶液分别与下列各物质恰好完全反应后,溶液仍显红色的是( ) ①Na2SO4②H2SO4③K2CO3④HCl.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D.②③④25.甲、乙、丙分别是酸或碱的水溶液,pH值依次为1,5,14.下列图形合理的是( )A.图①表示甲中滴入丙B.图②表示乙中滴入丙C.图③表示丙中滴入乙D.图④表示甲中滴入乙26.下列各组中的两种物质,在同一个反应中可能同时生成的是( )A.CaCl2、H2O B.Cu(OH)2、Fe2(SO4)3C.Na2CO3、H2SO4D.KOH、CuSO427.切开的苹果表面在空气中会由淡绿色变为棕黄色.下列猜测的原因可能成立的是( ) A.苹果中含有Cu2+B.苹果中的Fe2+变成Fe3+C.苹果中含有Na+D.苹果中含有OH﹣28.要除去NaOH中混有的少量Na2CO3杂质,可以加入的试剂是( )A.稀盐酸B.石灰水C.CaCl2溶液D.通入CO2气体29.在氯化镁和盐酸的混合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下列关于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的关系图象正确的是( )A.B.C.D.30.某盐酸溶液中滴入m克A%的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现若改用同质量、同质量分数的KOH溶液与原来的盐酸溶液反应,则所得溶液pH( )A.大于7 B.小于7 C.等于7 D.不能确定四、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0分)31.根据现象写出相应分子式: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32.如图所示,用带有导管的橡皮塞塞紧充满二氧化碳气体的烧瓶口,导管一端系有一个小气球,然后,拔出橡皮塞,迅速往烧瓶内到入少量浓的氢氧化钠溶液,立即塞紧瓶塞,并不断振荡,请回答:小气球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并写出烧瓶内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33.如图所示装置,用来测定植物的某一生理活动.A瓶中盛有NaOH溶液,B和D中都盛有澄清石灰水,C为不透光的瓶子,内有一棵鲜活的小树苗.则A瓶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B瓶中的石灰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D瓶中会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此实验说明植物__________.34.有些胃药里含有氢氧化铝Al(OH)3以中和胃里过多的胃酸.下面是某种胃药说明书中的部分内容.[成分]本品为复方制剂,每粒的组成为:氢氧化铝140mg,维生素B50mg,颠茄提取物10mg.[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粒,一日3次.若患者按上述方法服用,请计算每日可中和胃酸中的HCl多少毫克?35.硫酸厂排放的污水中通常含有硫酸杂质.为测定污水中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做如下实验:取10g该污水,向污水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氢氧化钠溶液,所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与溶液pH变化关系如图所示.请根据实验计算,该污水中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36.某中学实验室模拟工厂治污原理,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一方排出含2%HCl,密度为1.03g/mL的废水,另一方排出含4%NaOH,密度也为1.03g/mL的废水,然后在池中相混,充分反应后再排放.请回答下列问题:(1)当某时刻测得处理后的废水pH为8,为使处理后的废水成为中性,此时控制含NaOH 废水的阀门应调__________(“大”或“小”)些.(2)当处理后的废水pH约为7时,如果含HCl的废水流量为7.3mL/s,则含NaOH的废水流量约为__________mL/s.2015-2016学年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九年级(上)化学周末作业(4)一、选择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42分)1.下列物质中,易溶于水且其水溶液呈碱性的物质是( )A.石灰石B.氢氧化钾 C.氢氧化铁 D.消石灰【考点】酸碱盐的溶解性.【专题】常见的碱碱的通性;常见的盐化学肥料.【分析】碱的溶解性规律:碱溶钾钠钡钙微;盐的溶解性规律:钾盐钠盐铵盐硝酸盐都可溶;盐酸盐中不溶氯化银;硫酸盐中不溶硫酸钡;碳酸盐只溶钾盐、钠盐、铵盐;据此根据常见碱与盐的溶解性、酸碱性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盐的溶解性规律:钾盐钠盐铵盐硝酸盐都可溶;盐酸盐中不溶氯化银;硫酸盐中不溶硫酸钡;碳酸盐只溶钾盐、钠盐、铵盐.A、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难溶于水,故选项错误.B、氢氧化钾易溶于水,且其水溶液呈碱性,故选项正确.C、氢氧化铁难溶于水,故选项错误.D、消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微溶于水,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常见物质的水溶性,熟记常见碱与盐的溶解性规律、酸碱性是解答本题关健.2.某地下了一场酸雨后,发现连续几季作物都生长不良,为此,农民可以用什么来改良土壤( )A.熟石灰B.石灰石C.烧碱 D.醋酸【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知识生活化;常见的碱碱的通性.【分析】酸性土壤一般用碱性物质来中和,选择碱性物质时要综合考虑这种物质的性质,如是否具有很强的腐蚀性等,据此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A、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显碱性,可用于中和酸性土壤,故选项正确.B、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常用于建筑材料,不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选项错误.C、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能中和酸性物质,但具有很强烈的腐蚀性,不能用来改良酸性土壤,故选项错误.D、醋酸显酸性,不能用来改良酸性土壤,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中和反应的应用、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3.不可能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 )A.氧化物B.酸C.碱D.盐【考点】氧化物、酸、碱和盐的概念.【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酸是指电离时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是指电离时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盐是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组成的化合物.【解答】解:A、氧化物一定是有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B、酸可以是两种元素组成,例如盐酸等;C、碱是指电离时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其中至少含有氢、氧和另一种元素;D、盐可以是两种元素组成,例如氯化钠等;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组成,难度不大,注意相关定义的区别,在熟悉概念的基础上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判断氧化物、酸、碱、盐.4.下列名称与符号相符的是( )A.熟石灰CaCO3B.n个硫酸分子nSO4C.食盐HCl D.亚硫酸钾K2SO3【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单质(金属单质、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其化学式;气态非金属单质,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写上表示分子中所含原子数的数字)和化合物(金属在前,非金属在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化学式的书写方法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A.熟石灰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其化学式为Ca(OH)2,故错误;B.根据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因此n个硫酸分子表示为:nH2SO4;故错误;C.食盐是氯化钠的俗称,其化学式为NaCl,故错误;D.亚硫酸钾的化学式为K2SO3,故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化学式的书写,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5.下列物质与水充分相混后,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的是( )A.H2SO4 B.NH3C.NaCl D.Cu(OH)2【考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专题】常见的酸酸的通性;常见的碱碱的通性.【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石蕊试液遇碱性溶液变蓝,据此解答.【解答】解:A、硫酸呈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错误;B、氨气的水溶液呈碱性,能使石蕊试液变蓝.正确;C、氯化钠的水溶液呈中性,石蕊试液不变色,错误;D、氢氧化铜不溶于水,混合后仍然是中性的水,石蕊试液不变色,错误;故选B.【点评】掌握常见的物质的酸碱性以及指示剂的变色的知识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6.下列不属于中和反应应用的例子是( )A.用孰石灰改良酸性土壤B.用胃舒平[含Al(OH)3]医治胃酸过多C.用盐酸除铁锈D.用烧碱溶液调节酸性过强的溶液【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专题】化学反应的分类思想;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常见的酸酸的通性.【分析】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用孰石灰改良酸性土壤,氢氧化钙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错误.B、用胃舒平[含Al(OH)3]医治胃酸过多,氢氧化铝与胃酸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错误.C、用盐酸除铁锈,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不是酸与碱的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正确.D、用烧碱溶液调节酸性过强的溶液,烧碱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中和反应的特征(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7.下列物质敞口放置在空中质量增大且变质的是( )A.浓盐酸B.浓硫酸C.烧碱 D.食盐水【考点】空气中常见酸碱盐的质量或性质变化及贮存法.【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物质长期暴露在空气中,质量增加,且会生成新物质,也就是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新的物质,据此根据常见物质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会使其质量减少,故选项错误.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放置在空气中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使其质量增加,但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烧碱敞口放置在空气中,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发生了化学反应导致质量增加,故选项正确.D、食盐水不与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质量不变,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的酸、碱、盐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在空气中的质量变化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8.有关碱的说法正确的是( )A.碱电离出来的阳离子全部是H+B.能电离出OH﹣的化合物是碱C.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合物是碱D.碱的共性是针对可溶性碱而言的【考点】碱的化学性质.【专题】常见的碱碱的通性.【分析】根据碱是电离出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及碱的化学性质(与酸、非金属氧化物、盐、指示剂的反应)分析.【解答】解:A、碱是电离出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故说法错误;B、能够电离出氢氧根离子的不一定是碱,如某些盐,因此应该都是氢氧根离子,故说法错误;C、能够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不一定是碱,也可以是金属氧化物,故说法错误;D、碱的共性是针对可溶性碱而言的,故说法正确;故选项为:D.【点评】本题考查了碱的定义及性质,理解定义的关键词并熟练运用碱的化学性质是解题的关键.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pH=0的溶液呈中性B.盐酸加水稀释时pH增大C.碱的共性其实是OH﹣的性质D.CaO粉末中滴入适量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碱的化学性质;酸碱溶液的稀释.【专题】常见的酸酸的通性;常见的碱碱的通性.【分析】根据已有的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A、pH=0的溶液呈酸性,错误;B、盐酸加水稀释时酸性减弱,pH增大,正确;C、碱的共性其实是OH﹣的性质,正确;D、CaO粉末中滴入适量无色酚酞试液,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呈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正确;故选A.【点评】掌握常见的物质的性质以及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0.下列方法不可行的是( )A.用烧碱治疗胃酸过多B.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C.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倒入水里稀释浓硫酸D.用稀盐酸除铁锈【考点】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专题】性质决定用途;常见的酸酸的通性;常见的碱碱的通性.【分析】根据已有的酸和碱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A、烧碱氢氧化钠具有极强的腐蚀性,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错误;B、熟石灰氢氧化钙具有碱性,通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正确;C、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倒入水里稀释浓硫酸,正确;D、盐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可以用于清除铁锈,正确;故选A.【点评】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的物质的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1.某物质可以用来作CO2气体的干燥剂,则该物质( )A.能与CO2反应B.是浓硫酸C.能与水反应D.能吸收空气中的水份,不与CO2反应【考点】气体的干燥(除水).【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本题考查了气体的干燥,要满足:气体不能与干燥剂反应这个条件.酸性干燥剂不能干燥碱性气体;碱性干燥剂不能干燥酸性气体.【解答】解:A、能与CO2反应的物质不能干燥二氧化碳气体,故选项错误;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二氧化碳反应,因此可以干燥.故选项正确;C、干燥剂能吸收水分不一定与水反应,如浓硫酸,故选项错误;D、无水CaCl2不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可以作为二氧化碳气体的干燥剂;,故选项正确.故选:BD.【点评】要牢记常用的干燥剂,而且要掌握干燥剂的性质,了解干燥剂能与哪一类物质反应,能做哪些气体的干燥剂等.12.除去括号中的少量杂质气体可用NaOH固体的是( )A.CO2(CO)B.O2(SO2) C.H2(NH3) D.CO2(HCl)【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专题】常见的碱碱的通性.【分析】要用NaOH固体出去杂质,必须是NaOH固体能够与杂质反应,并且不生成新的气体杂质,不与原物质发生反应.【解答】解:A、一氧化碳不能与NaOH固体反应,但能够与二氧化碳反应,所以不可用;B、二氧化硫能与NaOH固体反应,但不生成新气体,与氧气不反应,所以可用;C、NaOH固体与氨气不反应,所以不可用;D、二氧化碳能够与NaOH固体反应,所以不可用;故选B.【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13.在盛放氢氧化钠溶液试剂的瓶口上出现了一层白色的固体物质,它的主要成分是( ) A.NaOH晶体B.Na2SO4晶体C.CaCO3粉未D.碳酸钠晶体【考点】碱的化学性质.【专题】常见的碱碱的通性.【分析】根据氢氧化钠具有碱性,可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进行分析.【解答】解:氢氧化钠具有碱性,空气中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的主要物质为二氧化碳,发生的反应是:2NaOH+CO2=Na2CO3+H2O,以Na2CO3•10H2O的形成存在,最后风化生成Na2CO3.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钠的化合物的性质,题目难度不大,本题注意把握空气的成分以及钠的常见化合物的性质.14.下列物质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会发生化学反应而变质的是( )A.浓硫酸B.硝酸钾溶液C.浓盐酸D.氢氧化钠溶液【考点】空气中常见酸碱盐的质量或性质变化及贮存法.【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变质就是在空气中发生了化学变化,浓硫酸和浓盐酸也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硝酸钾溶液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氢氧化钠溶液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解答】解:A、浓硫酸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但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不会变质,故错误.B、硝酸钾溶液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不会变质,故错误.C、浓盐酸暴露在空气中能挥发,质量减少,但不会变质,故错误;D、氢氧化钠溶液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而变质,故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有关物质的性质,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应用知识的能力.二、解答题(共8小题,满分0分)15.选择C、H、O、Na四种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符合题意的化学符号(各写一个):(1)酸H2CO3(2)金属氧化物Na2O(3)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OH﹣(4)盐Na2CO3(合理即可).【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首先根据题意确定物质的化学名称,然后根据题目所提供的元素、书写化学式与离子符号的方法和步骤写出物质的化学式或离子符号即可.【解答】解:(1)酸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根据提供的元素,碳酸符合要求,氢元素显+1价,碳酸根显﹣2价,其化学式为:H2CO3.(2)由金属元素与氧元素形成的氧化物属于金属氧化物,根据提供的元素,氧化钠符合要求,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Na2O(合理即可).(3)氢氧根离子是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其离子符号为:OH﹣(合理即可).(4)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根据提供的元素,碳酸钠属于盐,钠元素显+1价,碳酸根显﹣2价,其化学式为:Na2CO3(合理即可).故答案为:(1)H2CO3;(2)Na2O(合理即可);(3)OH﹣(合理即可);(4)Na2CO3(合理即可).【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物质分类的知识、组成及化学式与离子符号的书写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解题时应注意只能从给出的元素中选择来组成物质.16.久盛石灰水的烧杯内壁会附有一层白膜,该白膜的主要成分是CaCO3,除去它可用稀盐酸.【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常见的盐化学肥料.【分析】石灰水中的溶质是氢氧化钙,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碳酸钙不溶于水,能与酸反应,据此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石灰水中的溶质是氢氧化钙,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碳酸钙是一种不溶于水的白色物质,故久盛石灰水的试剂瓶的内壁常附有一层白膜(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难溶于水,不能用水洗掉,碳酸钙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可用稀盐酸进行处理,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故答案为:CaCO3;稀盐酸.【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能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碳酸钙的化学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7.玻璃中含有二氧化硅,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盛放NaOH溶液的试剂瓶塞不能用玻璃塞的原因2NaOH+SiO2═Na2SiO3+H2O.【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二氧化硅和氢氧化钠反应会生成硅酸钠和水进行分析.【解答】解:二氧化硅和氢氧化钠反应会生成硅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aOH+SiO2═Na2SiO3+H2O.故答案为:2NaOH+SiO2═Na2SiO3+H2O.【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然后找出反应物、生成物,最后结合方程式的书写规则书写方程式.18.我区某些冶炼厂向空气中排放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硫,为避免污染空气,可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SO2+2NaOH═Na2SO3+H2O.【考点】碱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常见的碱碱的通性.【分析】根据二氧化硫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二氧化硫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故某些冶炼厂向空气中排放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硫,为避免污染空气,可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SO2+2NaOH═Na2SO3+H2O.故答案为:氢氧化钠;SO2+2NaOH═Na2SO3+H2O.【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碱的化学性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9.检验氢气中是否混有二氧化碳通常选用氢氧化钙溶液而不选氢氧化钠溶液,原因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而与氢氧化钠反应无明显现象;现有等质量饱和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要除去氢气中混有的较多量二氧化碳气体,通常选用前者,而不选后者的原因氢氧化钠溶液溶质多吸收能力强.【考点】碱的化学性质.【专题】常见的碱碱的通性.【分析】(1)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可生成白色沉淀,现象明显;而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无明显变化;(2)可从氢氧化钙溶液的吸收能力弱,而氢氧化钠溶液吸收能力强考虑原因.【解答】解:(1)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澄清石灰水)反应,可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使氢氧化钙溶液变浑浊,现象明显;而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无明显现象.所以要检验氢气中是否混有二氧化碳,要用现象明显的氢氧化钙溶液,而不用氢氧化钠溶液.故答案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而与氢氧化钠反应无明显现象.(2)氢氧化钙微溶,溶液浓度低,吸收能力弱.氢氧化钠易溶,可以配成很浓的溶液,吸收能力强.所以吸收二氧化碳用氢氧化钠.故答案为:氢氧化钠溶液溶质多吸收能力强.【点评】本题考查在氢气与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中,如何检验二氧化碳和除去二氧化碳,使学生对检验和除杂有了新的认识.。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九年级化学上学期周末作业(10)(含解析) 新人教版
2015-2016学年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九年级(上)化学周末作业(10)一、选择题1.知识梳理有助于我们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如图是某同学学习物质结构层次后以氧气为例进行的梳理,下列选项中与a、b、c对应的是()A.原子、原子核、核外电子B.原子核、原子、核外电子C.原子、核外电子、原子核D.核外电子、原子核、原子2.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它们具有熔点高、密度小、抗腐蚀性能好等优良性能,因此被广泛用于火箭、航天飞机、船舶和化工等.已知钛原子的质子数为22,中子数为26,则钛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48 B.26 C.4 D.223.下列有关分子和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B.分子、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C.分子、原子总在不断运动D.分子之间有间隔,原子之间没有间隔4.A.①B.②③C.③④D.①④5.关于分子和原子两种微粒的叙述正确的是()A.物质只能由分子构成B.相同原子可能构成不同的分子C.分子质量一定大于原子质量D.化学变化中分子数目一定发生变化6.我国已实施“嫦娥工程”探月计划,人类探月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勘察、获取地球上蕴藏量很小而月球上却极为丰富的核聚变燃料“He﹣3”,以解决地球能源危机.已知“C﹣13”是指原子核内含有6个质子、7个中子的碳原子,则“He﹣3”所指的氦原子核内()A.含有3个质子,没有中子B.含有2个质子,1个中子C.含有1个质子,2个中子D.含有3个中子,没有质子7.推理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正电子、负质子都是反粒子,它们跟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科学家已发现反氢原子.你推测反氢原子的结构可能是()A.由一个带负电的质子和一个带正电的电子构成B.由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构成C.由一个带负电的质子和一个电子构成D.由一个质子和一个带正电的电子构成8.我国科学家成功用一种核内有4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铍原子来测定“北京猿人”的年龄,这种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2 B.4 C.6 D.109.从图片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A.微粒之间有间隔B.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C.水分子在不断运动D.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10.如图是地壳中各元素的含量(质量分数)图,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含量最多的元素是非金属元素B.含量最多的元素是金属元素C.铁的元素符号为FED.由图可知,各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相差不大11.如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A.B.C.D.12.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下列对于元素周期表的使用方法不正确的是()A.查阅某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B.确定元素的种类C.利用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任意组合成我们希望得到的新物质D.利用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查找该元素的元素符号及元素名称13.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可能存在如图所示关系:对下列概念说法正确的是()A.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B.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并列关系C.单质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D.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属于并列关系14.下列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①和②两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B.③和④均属于离子结构示意图C.粒子②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D.①②③④共表示四种元素的粒子15.下列关于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①③是不同种元素B.②表示的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1价C.②③的化学性质相似D.①④表示的是离子二、填空题16.电性.铁原子质子数为26,中子数比质子数多6个,该原子核中微粒总数为个.17.(3分)下图中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E是银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B、C、D粒子共表示种元素.(2)D中x= .(3)E中银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一个银原子质量是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氯原子的核电荷数是.(4)B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填“得到”或“失去”)个电子.18.核电荷数为6的元素.(2)1个铁原子.(3)Cl表示①,②.(4)2N表示.19.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将“分子”、“原子”、“元素”填入如图序号所对应横线上.①;②;③.20..21.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等信息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在第三周期中,各原子结构的共同之处是;该周期中,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变化规律是.(2)在第三周期中,元素类型的变化情况是:从左到右由元素过渡到元素,并以稀有气体结尾.(3)写出核外电子排布与氖原子相同的阳离子和阴离子符号各一个:阳离子,阴离子.22.结合下列图示回答问题(1)在A、B、C、D四个结构示意图中,达到稳定结构的是;属于同种元素的是;属于离子的是.(2)对图E中提供的信息理解不正确的是.A.属于非金属元素 B.质子数为20 C.元素符号为Ca D.相对原子质量为40.08.23.(3分)【情景提供】19世纪以前,人们一直以为原子是不可分的,直到1887年,汤姆森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后,才引起人们对原子结构模型的探索.【提出问题】电子带负电,原子不带电,说明原子内存在着带正电荷的部分,它们是均匀分布还是集中分布的呢?【进行实验】1910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实验做法如图:(1)放射源﹣﹣放射性物质放出α粒子(带正电荷),质量是电子质量的7 000倍;(2)金箔﹣﹣作为靶子,厚度1 μm,重叠了3 000层左右的原子;(3)荧光屏﹣﹣α粒子打在上面发出闪光;(4)显微镜﹣﹣通过显微镜观察闪光,且通过360度转动可观察不同角度α粒子的到达情况.【收集证据】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猜想与假设】α粒子遇到电子后,就像飞行的子弹碰到灰尘一样运动方向不会发生明显的改变,而结果却出乎意料,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解释与结论】(1)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α粒子就(填“会”或“不会”)发生大角度散射.卢瑟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2)1 μm金箔包含了3 000层金原子,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说明.A.原子的质量是均匀分布的B.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3)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探究经历了三个过程,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你认为原子结构为以下的.2015-2016学年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九年级(上)化学周末作业(10)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知识梳理有助于我们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如图是某同学学习物质结构层次后以氧气为例进行的梳理,下列选项中与a、b、c对应的是()A.原子、原子核、核外电子B.原子核、原子、核外电子C.原子、核外电子、原子核D.核外电子、原子核、原子【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分子、原子的构成分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解答】解:由示意图可知,质子和中子构成了b,b为原子核,原子核和电子构成了原子,所以c是核外电子,原子构成了根子,所以a是原子,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分子、原子的构成,属于基础的知识,难度不大.2.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它们具有熔点高、密度小、抗腐蚀性能好等优良性能,因此被广泛用于火箭、航天飞机、船舶和化工等.已知钛原子的质子数为22,中子数为26,则钛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48 B.26 C.4 D.22【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专题】压轴实验题;分析比较法;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判断.【解答】解:已知钛原子的质子数为22,由于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则钛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2.故选D.【点评】物质的结构是化学考查热点之一,明确分子、原子、离子的概念,原子内部各种粒子间的质量、电荷、数目关系,是解题的基本要求.3.下列有关分子和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B.分子、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C.分子、原子总在不断运动D.分子之间有间隔,原子之间没有间隔【考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分子、原子的特性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A、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说法正确;B、分子、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说法正确;C、分子、原子都在不断运动,说法正确;D、分子和原子之间都有间隔,说法错误;故选D【点评】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都很小,都在不停的运动,都有间隔.4.A.①B.②③C.③④D.①④【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专题】微观模型的类比;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掌握利用分子和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分子和原子具有四个特点:①体积很小、质量很小;②处于永恒运动之中;③粒子之间有间隔.④同种物质粒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粒子的性质不同.【解答】解:金块和铅块紧压在一起,几年后铅中有金,金中有铅,是因为原子在不断运动,并且原子间有间隔,使构成金和铅的粒子进入到彼此的间隙之中;故选:B【点评】掌握粒子的基本性质,学会用粒子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能把宏观现象和微观粒子联系起来.5.关于分子和原子两种微粒的叙述正确的是()A.物质只能由分子构成B.相同原子可能构成不同的分子C.分子质量一定大于原子质量D.化学变化中分子数目一定发生变化【考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A、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B、相同原子可能构成不同的分子,如:O2、O3;C、分子比构成它的原子的质量大,但不同的分子、原子无法比较大小;D、化学变化中分子数目可能发生变化.【解答】解:A、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故错误;B、相同原子可能构成不同的分子,如:O2、O3,正确;C、分子比构成它的原子的质量大,但不同的分子、原子无法比较大小,故错误;D、化学变化中分子数目可能发生变化,如:改变:2H2+O22H20,改变:H2+Cl22HCl,分子数目不改变,故错误;故选B.【点评】了解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的相关知识即可正确解答该题,属基础知识考查题.6.我国已实施“嫦娥工程”探月计划,人类探月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勘察、获取地球上蕴藏量很小而月球上却极为丰富的核聚变燃料“He﹣3”,以解决地球能源危机.已知“C﹣13”是指原子核内含有6个质子、7个中子的碳原子,则“He﹣3”所指的氦原子核内()A.含有3个质子,没有中子B.含有2个质子,1个中子C.含有1个质子,2个中子D.含有3个中子,没有质子【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利用知识迁移的方法,已知“C﹣13”是指原子核内含有6个质子、7个中子的碳原子,则“He﹣3”所指的氦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和中子数.【解答】解:利用知识迁移的方法,已知“C﹣13”是指原子核内含有6个质子、7个中子的碳原子,13为质子数和中子数的和;则“He﹣3”,3为质子数和中子数的和,已知氦元素的质子数为2,故中子数为1;故选B【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这类题目中的数字是指的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以及熟练运用质量守恒定律.7.推理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正电子、负质子都是反粒子,它们跟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科学家已发现反氢原子.你推测反氢原子的结构可能是()A.由一个带负电的质子和一个带正电的电子构成B.由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构成C.由一个带负电的质子和一个电子构成D.由一个质子和一个带正电的电子构成【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专题】压轴实验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反粒子与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来考虑.【解答】解:A、氢原子内有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且带的电荷与一般说的质子和电子电荷正好相反,故A正确;B、由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构成没说明电荷种类,因为反粒子与正常的质子和电子不同,故B错;C、由一个带负电的质子和一个带正电的电子构成,故C错;D、质子没说带的电荷种类,故D错.故选A.【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注意题干中的信息:跟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8.我国科学家成功用一种核内有4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铍原子来测定“北京猿人”的年龄,这种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2 B.4 C.6 D.10【考点】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分析】依据在原子中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的等式解决即可.【解答】解:铍原子核内有4个质子和6个中子,根据原子中,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可得,这种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6=10;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原子中的一些数量关系问题,此类题常常利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的等量关系;9.从图片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A.微粒之间有间隔B.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C.水分子在不断运动D.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原子的定义与构成.【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观察图片进行分析:微粒之间有间隔,微粒的运动,物质的微观构成等.【解答】解:通过观察图片可知:A、构成物质微粒之间有间隔,故A正确;B、只能观察到分子、原子、离子级别,不能观察到原子的构成,故B错误;C、通过水的蒸发,说明水分子在不断运动,故C正确;D、从四幅图片可以看出水由分子构成,氯化钠由粒子构成,硅由原子构成,所以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故D正确.故选B.【点评】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三种;氯化钠等物质由离子构成,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其它物质则由分子构成.10.如图是地壳中各元素的含量(质量分数)图,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含量最多的元素是非金属元素B.含量最多的元素是金属元素C.铁的元素符号为FED.由图可知,各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相差不大【考点】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元素的简单分类.【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分析】根据图表中各元素的含量以及元素的种类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根据图中表示的地壳里所含各种元素的质量分数可知:A、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说法正确;B、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不是金属元素;说法错误;C、铁的元素符号为Fe,不是FE,此项错误;D、由图可知,各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相差很大,说法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化学元素汉字名称的偏旁可辨别元素的种类的方法和利用图表查找解题的信息的解题能力.11.如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A.B.C.D.【考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解答】解:A中是两种单质组成的混合物,B是一种单质,C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D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故答案为:C【点评】本考点考查了微观模拟图,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12.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下列对于元素周期表的使用方法不正确的是()A.查阅某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B.确定元素的种类C.利用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任意组合成我们希望得到的新物质D.利用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查找该元素的元素符号及元素名称【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可以知道:某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确定元素的种类、利用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查找该元素的元素符号及元素名称.【解答】解:A、利用元素周期表,可以查阅某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故A正确;B、利用元素周期表,确定元素的种类,故B正确;C、利用元素周期表,不能任意组合成我们希望得到的新物质,故C错误;D、利用元素周期表,利用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查找该元素的元素符号及元素名称,故D正确.故选C.【点评】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了解元素的简单分类;了解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13.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可能存在如图所示关系:对下列概念说法正确的是()A.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B.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并列关系C.单质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D.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属于并列关系【考点】物质的简单分类.【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A、根据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定义和关系判断.B、化合物与氧化物的定义和关系判断.C、单质与化合物的定义和关系判断.D、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的定义和关系判断.【解答】解:A、混合物是指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纯净物是指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二者是并列关系,所以错误.B、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二者是包含关系,所以错误.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二者是并列关系,所以错误.D、分解反应是指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化合反应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二者属于并列关系,所以正确.故选D.【点评】物质的分类和反应类型的判断知识是初中化学的教学难点,也是考查的热点之一,透彻理解有关概念,明确概念间的相互关系是解题的关键.14.下列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①和②两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B.③和④均属于离子结构示意图C.粒子②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D.①②③④共表示四种元素的粒子【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A、根据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进行判断;B、根据在离子中,核内质子数不等于核外电子数分析判断;C、根据粒子②最外层的电子数的特点分析;D、根据核内质子数判断元素的种类.【解答】解:A、①的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层,有2个电子,具有相对稳定结构;②的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的电子数是2,未达到稳定结构.故A错误.B、在④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属于原子.故B错误;C、在②的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的电子数是2,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故C正确;D、由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质子数有3种,共属于三种元素.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粒子结构示意图的有关知识,要明确相对稳定结构、质子数与元素种类的关系以及原子与离子的判断方法.15.下列关于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①③是不同种元素B.②表示的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1价C.②③的化学性质相似D.①④表示的是离子【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A、依据同种元素质子数相同分析判断;B、依据该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特点分析判断;C、依据元素的性质和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分析解决;D、依据离子中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不等分析判断;【解答】解:A、同种元素质子数一定相同,①③的质子数都是17,所以两者属于同种元素;B、该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1,化学反应中易失掉这个电子而形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所以②表示的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1价;C、因为元素的性质和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所以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则化学性质相似,②③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是1、7,故性质不会相似;D、由于离子中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不等,而①中质子数小于电子数是阴离子,④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是原子;故选:B.【点评】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区别和联系;掌握核外电子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和得失电子的规律特点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16.电性.铁原子质子数为26,中子数比质子数多6个,该原子核中微粒总数为58 个.【考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专题】元素位置、结构与性质;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题意,水分子中氢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核内无中子,氧原子的核内有8个质子;结合1个水分子由1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构成,且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水分子中氢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核内无中子,由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其质子数为1,两个氢原子有2个质子;一个氧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8,则1个水分子中共有8+1×2=10个质子;3个原子共有3个原子核;电子数=质子数=10;在原子中,由于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数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不显电性,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所以整个分子也不显电性,水分子不显电性;铁原子质子数为26,中子数比质子数多6个,故中子数为32,则该原子核中微粒总数为:26+32=58;故答案为:10;3;10;不显;58.【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水分子中微粒的数量的求算,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17.(3分)下图中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E是银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B、C、D粒子共表示 3 种元素.(2)D中x= 8 .(3)E中银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47 ,一个银原子质量是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9 氯原子的核电荷数是17 .(4)B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填“得到”或“失去”) 3 个电子.【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专题】元素位置、结构与性质;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1)依据质子数不同元素种类不同分析解答;(2)依据原子中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分析解答;(3)根据元素周期表中各部分的意义分析解答;(4)根据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若最外层电子数<4,则一般为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即可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九年级化学上学期周末作业(6)(含解析) 鲁教版
2015-2016学年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九年级(上)化学周末作业(6)一、选择题1.能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的是( )A.Fe2O3 B.CaCO3C.Zn D.NaOH2.下列反应中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A.CaO+2HCl═CaCl2+H2O B.NaOH+HCl═NaCl+H2OC.Ca(OH)2+CO2═CaCO3+H2O D.CaCO3+2HCl═CaCl2+H2O+CO23.下列变化不能表明盐酸与NaOH发生了反应的是( )A.向NaOH溶液中加入盐酸后,混合溶液的温度升高B.向NaOH溶液中加入盐酸后,混合溶液的质量增大C.向NaOH溶液中加入盐酸后,混合溶液的PH<7D.向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加入盐酸后,红色褪去4.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发明和研究绿色荧光蛋白的三位科学家.绿色荧光蛋白分子中含有氨基(﹣NH2,具有碱的性质)和羧基(﹣COOH,具有酸的性质).则绿色荧光蛋白具有的性质是( )A.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反应B.只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不能与盐酸反应C.只能与盐酸反应,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D.既不能与盐酸反应,又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5.将一定量的某盐酸加水充分稀释,则所得溶液的pH( )A.一定等于7 B.一定大于7 C.一定小于7 D.一定等于06.用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度的正确操作是( )A.把试纸浸在待测液里与标准比色卡比色B.将少量待测液滴在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比色C.把待测液倒在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比色D.把试纸放在待测液上方,让待测液蒸气熏试纸与标准比色卡比色7.目前,国家食品监督检验部门检出某“返青粽叶”包装的粽子中含有硫酸铜,若食用这样的粽子会有害健康.硫酸铜属于( )A.酸B.混合物C.金属单质 D.盐8.胃溃疡严重的病人的胃酸(盐酸)过多,可内服含有能跟盐酸起反应的物质成分的胃药,以减少胃中盐酸的含量而又不造成胃穿孔.下列物质中,最适宜作胃药成分的是( ) A.CaCO3B.Al(OH)3C.NaHCO3D.NaOH(有强烈腐蚀性)9.欲使pH=6的溶液成为pH=8的溶液,可加入( )A.水B.氢氧化钠 C.稀硫酸D.pH=0的溶液10.将下列不同pH的各对溶液混合得到的溶液,其pH可能为7的是( )A.pH=3 pH=4 B.pH=11 pH=7 C.pH=6 pH=8 D.pH=0 pH=511.下表中是五种酸或碱的水溶液的pH,取其中某些溶液混合后,混合液的pH可能为7的是( )水溶液甲乙丙丁戊pH 0 2 5 10 14A.乙+丙B.丙+戊C.甲+乙+丙 D.甲+丁+戊12.在使用pH试纸测定某溶液的pH时,若事先用蒸馏水把试纸润湿后再测pH,则实际测得值与真实值比较( )A.变大 B.变小C.不变 D.可能变大、变小、不变13.土壤的酸碱度直接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已知某地区土壤显微酸性.参照下表,从土壤酸碱性考虑,在该地区不适宜种植的作物是( )作物小麦油菜西瓜甘草最适宜的土壤pH范围 5.5~6.5 5.8~6.7 6.0~7.0 7.2~8.5 A.西瓜 B.甘草 C.小麦 D.油菜二、填空题14.下表列出了家庭中一些物质的PH白醋牙膏食盐溶液肥皂水pH 3 9 7 10(1)上述物质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是__________(2)黄蜂的刺是碱性的,若你被黄蜂刺了,应用上述物质中的__________涂在皮肤上,理由是__________.15.据报道,2001年5月26日中午,广东湛江发生一起浓硫酸泄漏事件,防化兵采取的有效措施是:首先挖坑疏导浓硫酸液体,同时紧急调用10 t氢氧化钠与浓硫酸发生__________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16.甲、乙两位同学经常展开互帮互学活动,为了检查乙同学对本课题内容的掌握情况,甲同学问乙同学,以下说法,哪个是正确的:A.碱类物质一定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B.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C.酸雨就是指是酸性的雨水 D.pH=0的溶液既不显酸性,也不显碱性,呈中性.你的判断呢?17.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并用pH试纸检测其酸碱度.当pH=10时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____;当pH=7时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____;当pH=3时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____.18.农业生产中,作物一般适宜在中性或接近中性的土壤里生长.某校学生从附近的农田中取样,测定其pH值为4,说明该土样显__________性.为适宜作物生长,应向该农田中加入适量的__________来改进土壤的结构.19.鱼是人们非常喜爱并经常食用的食品.剖鱼时若不小心弄破了鱼胆,胆汁沾在鱼肉上,就会使鱼肉带有苦味而影响人的食欲.但汁中具有苦味的物质主要是胆汁酸(一种酸),沾在鱼肉上的胆汁酸很难用水洗掉.(1)根据上面的描述,请你写出胆汁酸的一种物理性质__________.(2)除去沾在鱼肉上的胆汁酸,消除鱼肉的苦味,可用厨房中常用的一种物质的溶液浸泡,这种物质是__________.若用HR表示胆汁酸的化学式,则浸泡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20.氢氧化钾是我国古代纺织业常用作漂洗的洗涤剂,古人将贝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灼烧后的固体(主要成分是氧化钙)与草本灰(主要成分是碳酸钾)在水中相互作用,就生成了氢氧化钾.请按要求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上述反应:(1)分解反应__________;(2)化合反应__________;(3)复分解反应__________.三、简答题21.将X溶液滴入Y溶液中,在滴加过程中,Y溶液的PH值变化情况如图所示.溶液 A B C DX 盐酸氢氧化钠盐酸氢氧化钠Y 水水氢氧化钠盐酸(1)表格中符合这种变化情况的是__________(填写编号),理由是__________.(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3)在Y溶液中滴入石蕊试液,若不断滴入X溶液,石蕊颜色的变化是__________.22.在一只锥形瓶里,倒入量好的15mL氢氧化钠稀溶液,滴入1~2滴酚酞试液,溶液呈__________色.用温度计测量此时溶液的温度,记作t1℃.然后用__________逐滴滴入稀盐酸,同时不停地__________锥形瓶,直到溶液恰好变成无色为止.此时溶液的pH要比反应前__________,再用温度计测量此时的温度,记作t2℃,发现t2__________t1.在此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是__________.另取一支玻璃棒蘸取此无色溶液放入酒精灯火焰中灼烧,火焰转呈__________色.最后滴入一滴氢氧化钠溶液,溶液又转化为红色,说明__________过量.四、计算题23.食醋是家庭常用的调味品.某同学欲探究食醋中醋酸的质量分数.该同学进行了这样的实验:取10%的氢氧化钠溶液(密度为1.1g/mL)逐滴加入到200g食醋中,至恰好完全反应,共用去10%的氢氧化钠溶液50mL.已知反应化学方程式如下:CH3COOH+NaOH═CH3COONa+H2O 求:(1)该50mL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质量;(2)食醋中醋酸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2015-2016学年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九年级(上)化学周末作业(6)一、选择题1.能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的是( )A.Fe2O3 B.CaCO3C.Zn D.NaOH【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专题】常见的酸酸的通性.【分析】根据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之间的反应分析.【解答】解:A、氧化铁属于氧化物,不是碱,故选项不正确;B、碳酸钙是一种盐,故选项不正确;C、锌粒是金属单质,故选项不正确;D、氢氧化钠是一种碱,氢氧化钠和盐酸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正确;故选项为:D.【点评】本题重点考查中和反应的概念,同时要求学生会分辨出于常见物质中的酸、碱、盐、氧化物.2.下列反应中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A.CaO+2HCl═CaCl2+H2O B.NaOH+HCl═NaCl+H2OC.Ca(OH)2+CO2═CaCO3+H2O D.CaCO3+2HCl═CaCl2+H2O+CO2【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专题】常见的酸酸的通性.【分析】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判断中和反应时一要看反应物是否是酸和碱,二是看生成物是否是盐和水,二者缺一不可.【解答】解:A、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该反应的反应物是金属氧化物和酸,不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错误;B、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正确;C、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该反应的反应物是非金属氧化物和碱,不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错误;D、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同时生成氯化钙、水,是盐与酸的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中和反应的特征(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3.下列变化不能表明盐酸与NaOH发生了反应的是( )A.向NaOH溶液中加入盐酸后,混合溶液的温度升高B.向NaOH溶液中加入盐酸后,混合溶液的质量增大C.向NaOH溶液中加入盐酸后,混合溶液的PH<7D.向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加入盐酸后,红色褪去【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专题】常见的酸酸的通性.【分析】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经常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沉淀等.根据这些现象可帮助我们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解答】解: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后,混合溶液的温度升高,说明反应放出了热量,可以说明它们发生了反应,此项错误;B、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后,混合溶液的质量增大,不能说明二者发生反应,因为任何两种溶液混合后质量都增大,故此项正确;C、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后,混合溶液的pH<7,溶液的酸碱度发生了改变,可以说明发生了反应,此项错误;D、向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后,红色褪去,溶液颜色发生变化,可以说明发生了反应,此项错误.故选B.【点评】判断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是否有新物质生成,伴随发生的变化只能帮助我们判断,但不是主要依据.4.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发明和研究绿色荧光蛋白的三位科学家.绿色荧光蛋白分子中含有氨基(﹣NH2,具有碱的性质)和羧基(﹣COOH,具有酸的性质).则绿色荧光蛋白具有的性质是( )A.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反应B.只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不能与盐酸反应C.只能与盐酸反应,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D.既不能与盐酸反应,又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考点】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压轴实验题.【分析】酸和碱一定能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具有碱性的物质一定能与酸性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同理具有酸性的物质也一定能有碱性物质发生反应.【解答】解:由于绿色荧光蛋白分子中含有氨基,具有碱的性质,所以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含有羧基,具有酸的性质,所以能与碱发生中和反应.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酸和碱的反应,从而多方面理解酸和碱反应的实质.5.将一定量的某盐酸加水充分稀释,则所得溶液的pH( )A.一定等于7 B.一定大于7 C.一定小于7 D.一定等于0【考点】酸碱溶液的稀释;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专题】常见的酸酸的通性.【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硫酸溶液呈酸性,pH小于7,酸性溶液越浓,酸性越强,pH越小,溶液越稀,酸性越弱,pH越大.【解答】解:盐酸溶液呈酸性,pH小于7,加水稀释,酸性减弱,pH增大,但是不会大于或等于7.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6.用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度的正确操作是( )A.把试纸浸在待测液里与标准比色卡比色B.将少量待测液滴在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比色C.把待测液倒在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比色D.把试纸放在待测液上方,让待测液蒸气熏试纸与标准比色卡比色【考点】溶液的酸碱度测定.【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A、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故选项说法错误.B、将少量待测液滴在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比色,故选项说法正确.C、不能将试纸倒在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比色,故选项说法错误.D、不能把试纸放在待测液上方,让待测液蒸气熏试纸与标准比色卡比色,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pH试纸的使用方法,掌握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度的方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7.目前,国家食品监督检验部门检出某“返青粽叶”包装的粽子中含有硫酸铜,若食用这样的粽子会有害健康.硫酸铜属于( )A.酸B.混合物C.金属单质 D.盐【考点】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专题】化学物质的分类思想;物质的分类.【分析】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是盐.【解答】解:硫酸铜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盐的概念的含义,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8.胃溃疡严重的病人的胃酸(盐酸)过多,可内服含有能跟盐酸起反应的物质成分的胃药,以减少胃中盐酸的含量而又不造成胃穿孔.下列物质中,最适宜作胃药成分的是( ) A.CaCO3B.Al(OH)3C.NaHCO3D.NaOH(有强烈腐蚀性)【考点】酸的化学性质.【专题】常见的酸酸的通性.【分析】胃药的成分是能跟盐酸起反应的物质,以减少胃中盐酸的含量,那么可以推测胃药的主要成分应该是碱性的物质,而CaCO3、NaHCO3与盐酸反应会放出二氧化碳加重病情;NaOH 是一种碱,具有很强的腐蚀性,不宜做胃药.Al(OH)3是不溶性的碱,能中和胃酸降低胃中的酸度,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A、CaCO3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造成病情加重;故错误.B、Al(OH)3是不溶性的碱,能中和胃酸降低胃中的酸度,该选项是正确的.C、NaHCO3是一种盐,但水溶液呈微碱性,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造成病情加重;故错误.D、NaOH是一种碱,具有强烈腐蚀性,不宜做胃药;故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以医药上常用的治疗胃病的药物为情境,考查了化学中碱的特性和用途,将化学与医药联系在一起,到达学以致用.9.欲使pH=6的溶液成为pH=8的溶液,可加入( )A.水B.氢氧化钠 C.稀硫酸D.pH=0的溶液【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分析】根据酸碱中和的知识进行分析,种pH=6的溶液呈酸性,要想变为pH=8的溶液则需要加入显碱性的物质.【解答】解:A、水呈中性,故错误;B、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故正确;C、稀硫酸呈酸性,故错误;D、pH=0的溶液呈酸性,故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酸碱中和的知识与溶液pH的关系,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酸碱中和的原理进行分析.10.将下列不同pH的各对溶液混合得到的溶液,其pH可能为7的是( )A.pH=3 pH=4 B.pH=11 pH=7 C.pH=6 pH=8 D.pH=0 pH=5【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酸性溶液的pH小于7,碱性溶液的pH大于7,中性溶液的pH等于7,酸碱中和可能得到中性溶液.【解答】解:A、pH=3的溶液显酸性,pH=4的溶液显酸性,混合后溶液仍然显酸性.故选项错误;B、pH=11的溶液显碱性,pH=7的溶液显中性,混合后溶液显碱性.故选项错误;C、pH=6的溶液显酸性,pH=8的溶液显碱性,混合后溶液可能显中性.故选项正确;D、pH=0的溶液显酸性,pH=5的溶液显酸性,混合后溶液仍然显酸性.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以及酸碱中和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11.下表中是五种酸或碱的水溶液的pH,取其中某些溶液混合后,混合液的pH可能为7的是( )水溶液甲乙丙丁戊pH 0 2 5 10 14A.乙+丙B.丙+戊C.甲+乙+丙 D.甲+丁+戊【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专题】常见的酸酸的通性.【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酸碱中和能生成中性溶液,据此解答.【解答】解:A、乙和丙都是酸性溶液混合后溶液仍然呈酸性,不会等于7,错误;B、丙呈酸性,戊呈碱性,混合后反应,可能恰好完全反应得到中性溶液,正确;C、甲、乙、丙全部是酸性溶液,混合后溶液仍然呈酸性,不会等于7,错误;D、甲呈酸性,丁和戊呈碱性,混合后反应,可能恰好完全反应得到中性溶液,正确;故选BD.【点评】掌握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以及酸碱性溶液的反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2.在使用pH试纸测定某溶液的pH时,若事先用蒸馏水把试纸润湿后再测pH,则实际测得值与真实值比较( )A.变大 B.变小C.不变 D.可能变大、变小、不变【考点】溶液的酸碱度测定.【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用水湿润pH试纸,否则稀释了待测溶液,使溶液的酸碱性减弱,测定结果不准确,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用水湿润pH试纸,稀释了待测溶液,使溶液的酸碱性减弱,若测定的是酸性溶液,则会使测定值变大,若测定的是碱性溶液,则会使测定值变小,由于不知溶液的酸碱性,故无法确定测定结果;答案:D.【点评】此题是对酸碱度检验方法的考查,解题的关键点在测定时若用蒸馏水把试纸润湿后再测pH,溶液会变稀.13.土壤的酸碱度直接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已知某地区土壤显微酸性.参照下表,从土壤酸碱性考虑,在该地区不适宜种植的作物是( )作物小麦油菜西瓜甘草最适宜的土壤pH范围 5.5~6.5 5.8~6.7 6.0~7.0 7.2~8.5 A.西瓜 B.甘草 C.小麦 D.油菜【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解答】解:小麦、油菜、西瓜等适合在显酸性的土壤中生长;甘草适合在显碱性的土壤中生长.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二、填空题14.下表列出了家庭中一些物质的PH白醋牙膏食盐溶液肥皂水pH 3 9 7 10(1)上述物质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是牙膏、肥皂水(2)黄蜂的刺是碱性的,若你被黄蜂刺了,应用上述物质中的醋涂在皮肤上,理由是醋呈酸性,可与碱性物质发生中和反应.【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专题】压轴实验题.【分析】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物质的pH应该大于7,黄蜂的刺呈碱性,使人难受,可以用酸性物质中和它.【解答】解答:(1)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物质的pH应该大于7,故答案为:牙膏和肥皂水;(2)黄蜂的刺是碱性的,可用呈酸性醋来中和它以减轻疼痛.答案:醋,醋呈酸性,可与碱性物质发生中和反应【点评】本题考查了pH的应用,联系实际生活,是一道不错的试题.15.据报道,2001年5月26日中午,广东湛江发生一起浓硫酸泄漏事件,防化兵采取的有效措施是:首先挖坑疏导浓硫酸液体,同时紧急调用10 t氢氧化钠与浓硫酸发生复分解(或中和)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2NaOH═Na2SO4+2H2O.【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常见的酸酸的通性.【分析】根据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发生的反应是利用酸碱中和,属于复分解反应进行回答.【解答】解: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发生的反应是利用酸碱中和,属于复分解反应(基本反应类型);故答案为:复分解(或中和);H2SO4+2NaOH═Na2SO4+2H2O.【点评】本题结合具体情境考查了酸碱中和反应及方程式的书写,属于基础性的考查,难度不大.16.甲、乙两位同学经常展开互帮互学活动,为了检查乙同学对本课题内容的掌握情况,甲同学问乙同学,以下说法,哪个是正确的:A.碱类物质一定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B.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C.酸雨就是指是酸性的雨水 D.pH=0的溶液既不显酸性,也不显碱性,呈中性.你的判断呢?【考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专题】常见的酸酸的通性.【分析】A、根据指示剂的变色规律分析,酚酞遇酸性和中性溶液都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B、利用中和反应的概念分析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C、根据“酸雨是指pH<5.6的雨水”,进行判断;D、根据溶液的pH值取值范围分析.【解答】解:A.碱类物质不一定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如果碱不能溶于水,则不可能;B.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碱和酸性氧化物的反应,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没有交换成分,虽然生成盐和水但此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C.酸雨呈酸性是指pH<5.6的雨水,并非呈酸性的雨水一定是酸雨,故说法错误;D.pH=0的溶液是强酸性溶液;pH=7的溶液为中性溶液;故答案为:都错误.【点评】中和反应是一类特殊的反应,专指酸和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由于反应后酸性、碱性消失,所以称为中和.17.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并用pH试纸检测其酸碱度.当pH=10时溶液中的溶质为NaOH、NaCl;当pH=7时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当pH=3时溶液中的溶质为HCl、NaCl.【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专题】常见的酸酸的通性.【分析】根据pH>7时,溶液显碱性,当pH=7时,溶液显中性,当pH<7时,溶液显酸性进行分析回答.【解答】解:当pH=10时溶液显碱性,即氢氧化钠过量,则溶质为NaOH、NaCl;当pH=7时溶液显中性,即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故溶质为NaCl;当pH=3时,溶液显酸性,即稀盐酸过量,则溶质为HCl、NaCl;【点评】此题考查PH试纸的使用有关知识,了解碱性溶液碱性越弱PH值越小,反之亦然的知识,回顾了溶液PH值的知识.18.农业生产中,作物一般适宜在中性或接近中性的土壤里生长.某校学生从附近的农田中取样,测定其pH值为4,说明该土样显酸性.为适宜作物生长,应向该农田中加入适量的熟石灰[消石灰、氢氧化钙、Ca(OH)2]来改进土壤的结构.【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专题】常见的酸酸的通性;化学与生活.【分析】溶液的pH值为4<7,所以可以知道该溶液为酸性溶液,即土壤呈酸性,根据题中所述可以知道,作物适宜在中性或接近中性的土壤里生长,所以可以利用酸碱中和反应来中和该土壤中的酸性物质,通常利用熟石灰来进行,可以据此解答该题.【解答】解:溶液的pH值为4<7,所以可以知道该溶液为酸性溶液,即土壤呈酸性,根据题中所述可以知道,作物适宜在中性或接近中性的土壤里生长,所以可以利用酸碱中和反应来中和该土壤中的酸性物质,通常利用熟石灰来进行.故答案为:酸;熟石灰[消石灰、氢氧化钙、Ca(OH)2].【点评】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中和反应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19.鱼是人们非常喜爱并经常食用的食品.剖鱼时若不小心弄破了鱼胆,胆汁沾在鱼肉上,就会使鱼肉带有苦味而影响人的食欲.但汁中具有苦味的物质主要是胆汁酸(一种酸),沾在鱼肉上的胆汁酸很难用水洗掉.(1)根据上面的描述,请你写出胆汁酸的一种物理性质胆汁酸难溶于水.(2)除去沾在鱼肉上的胆汁酸,消除鱼肉的苦味,可用厨房中常用的一种物质的溶液浸泡,这种物质是纯碱.若用HR表示胆汁酸的化学式,则浸泡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R=2NaR+H2O+CO2↑.【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生产、生活、环保类简答题.【分析】(1)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因为胆汁酸很难用水洗掉可知它难溶于水;(2)胆汁酸属于酸,具有酸的性质,可以和碱或者碳酸盐发生反应,厨房中满足该条件的可食用物要考虑纯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类比碳酸盐与盐酸的反应.【解答】解:(1)沾在鱼肉上的胆汁酸很难用水洗掉.可知它具有难溶于水的物理性质;(2)厨房中常用的一种物质的溶液浸泡后可以除去胆汁酸,根据酸的性质,这种物质应该是碱性物质,所以考虑厨房中常见的纯碱;而纯碱与胆汁酸的反应可以参考碳酸盐与酸的反应来写,生成相应的盐、水以及二氧化碳.故答案是:(1)胆汁酸难溶于水。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九年级化学上学期周末作业(5)(含解析)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化学试题
2015-2016学年某某省某某市新泰市九年级(上)化学周末作业(5)一、选择题1.要确定溶液的酸碱度,可以使用()A.石蕊试液B.酚酞试液C.pH试纸D.蓝色石蕊试纸2.A.紫色B.红色C.蓝色D.无色3.有稀碱性溶液或清水浸泡,可使残留在蔬菜上的农药降低毒性.如用碱性溶液浸泡蔬菜,可在水中加入适量的()A.纯碱B.白酒C.白糖D.食醋4.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是()A.肥皂水B.食盐水C.白醋D.石灰水5.有A、B、C三种溶液,A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B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C遇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均无变化,则三种溶液的p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A>C>B B.C>B>A C.B>A>C D.B>C>A6.用pH试纸测量碱溶液的pH时,若事先将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则测量结果会()A.偏大B.偏小C.不变D.无法判断7.如图为喷墨打印机工作原理示意图,溶解在打印墨水(pH:7.5﹣9.0)中的染料,从喷嘴喷到打印纸(pH:4.5﹣6.5)上,变为不溶于水的固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打印墨水偏酸性B.打印墨水呈中性C.打印纸偏酸性D.打印纸偏碱性8.我们常见的一些食物的近似pHX围如下:食物橘子汁某某泡菜牛奶鸡蛋清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鸡蛋清显碱性B.胃酸过多的人应少吃某某泡菜C.橘子汁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D.牛奶比鸡蛋清的碱性强9.为了打造“江北水城,运河古都”,光岳楼周边仿古建筑的重建需要大量的氢氧化钙.氢氧化钙的俗名是()A.火碱B.纯碱C.熟石灰D.生石灰10.不同物质的溶液酸碱性不同.根据下表中所列物质pH的情况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物质盐酸硫酸镁溶液氯化钠溶液蒸馏水碳酸钾溶液氢氧化钙溶液pH 小于7 小于7 等于7 等于7 大于7 大于7 A.pH小于7的一定是酸溶液B.pH大于7的一定是碱溶液C.pH等于7的一定是水D.盐的溶液可能显酸性、碱性或中性11.如图X,Y,Z表示的是水、石灰水、稀盐酸的近似pH.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X是稀盐酸B.Y是水C.Z是石灰水D.无法确定X、Y、Z12.下列人体体液中,酸性最强的是()A B C D体液唾液血液胆汁胃液A.A B.B C.C D.D13.掌握物质的分类是学好化学的基础,指出下列物质中属于碱的是()A.NaCl B.KOH C.MgO D.Cu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盐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B.浓硫酸露置于空气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C.长期露置于空气中的固体氢氧化钠,其成分不会发生变化D.打开盛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会产生白雾15.A.偏大B.偏小C.无影响D.无法确定16.鱼胆弄破后会使鱼肉粘上难溶于水的胆汁酸(一种酸)而变苦,要减少这种苦味.用来洗涤的最佳物质是()A.水B.纯碱C.食盐D.食醋17.A.B.C.D.18.向某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溶液后不显色,向该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则()A.一定显红色B.可能仍为紫色,也可能显红色C.可能显蓝色D.一定显无色二、填空题19.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可以用和两种常用的酸碱指示剂;还可以用蓝色石蕊试纸或红色石蕊试纸来检验.蓝色石蕊试纸遇到性溶液能变红,红色石蕊试纸遇到性溶液变蓝色.20.位于美国富兰克林的小依科庞德湖,湖水的pH为4.2,是世界上性最强的湖.该湖水是否适宜一般作物的灌溉.许多植物的花中含有色素,这些色素有的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显示不同的颜色,故可作酸碱指示剂.现取三种花瓣,分别放在三个研钵中研磨,再依次加入酒精,搅拌,静置后得到花汁的酒精溶液.分别取少量上述所得的花汁的酒精溶液,用稀酸和稀碱液逐一检验,现象如下:花的种类花汁在酒精中的颜色花汁在稀酸中的颜色花汁在稀碱中的颜色玫瑰粉色粉色绿色万寿菊黄色黄色黄色大红花粉色橙色绿色请回答:(1)以上所举的花中不能作酸碱指示剂的是.(2)经查资料得知,柑橘的近似pH为3.0~4.0.将大红花汁的酒精溶液滴入柑橘汁中,呈现的颜色应为.22.写出制作过程中能发生反应的两个化学方程式.(2)制作松花蛋的工人有的说“纯碱溶液显碱性”;有的说“纯碱溶液显中性”.请你利用pH试纸测定纯碱溶液的pH,简述测定方法..23.是生活中常用的物质,大多显碱性.小红取了少量用来吹泡泡的肥皂水,用pH试纸测试的结果是pH7(填写“<”“=”“>”),若向其中加入少量的无色酚酞试液(化学式C20H14O4)试液,肥皂水呈色.酚酞是由种元素组成,酚酞分子中碳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是.2015-2016学年某某省某某市新泰市九年级(上)化学周末作业(5)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要确定溶液的酸碱度,可以使用()A.石蕊试液B.酚酞试液C.pH试纸D.蓝色石蕊试纸【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溶液的酸碱度测定.【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用pH试纸可以测定溶液的酸碱度.【解答】解:石蕊试液、酚酞试液、蓝色石蕊试纸等可以测定溶液的酸碱性,不能测定溶液的酸碱度;用pH试纸可以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要理解石蕊试液、酚酞试液、蓝色石蕊试纸等可以定性地测定溶液,pH 试纸可以定量地测定溶液.2.A.紫色B.红色C.蓝色D.无色【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酸碱指示剂的使用.【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遇中性溶液不变色.【解答】解:pH=0的溶液显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石蕊试液与酸碱性溶液相互作用显色方面的知识,同时对pH值与酸碱性要有准确的记忆,另外pH值为0不是没有酸碱性,而是酸性很强的酸..3.有稀碱性溶液或清水浸泡,可使残留在蔬菜上的农药降低毒性.如用碱性溶液浸泡蔬菜,可在水中加入适量的()A.纯碱B.白酒C.白糖D.食醋【考点】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碳酸钙.【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提取题目中的有用信息,结合选项中的各种物质逐一对照,最后解答.【解答】解:由题目信息可得碱性溶液可降低毒性,说明毒性物质显酸性,所以在水中加入碱性物质效果较好,B中白酒、C中白糖均为中性,D中食醋为酸性,均错;A中纯碱溶于水显碱性,所以正确,故选A.【点评】该题以日常生活实例,考查了化学反应的应用,解答此类问题,要首先从题干中获得有用信息,进而根据所得信息,对照选项找出符合要求的答案.4.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是()A.肥皂水B.食盐水C.白醋D.石灰水【考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本题考查酸碱指示剂的变某某况,紫色的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遇碱变蓝色,根据题意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则判断下列溶液是否显酸性.【解答】解:A中肥皂水(主要成分为高级脂肪酸钠)显碱性,遇紫色石蕊试液变蓝,故A 错误.B中食盐水显中性,遇紫色石蕊试液变不变色,故B错误.C中白醋中含有醋酸,则显酸性,遇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故C正确.D中石灰水(溶质为氢氧化钙)显碱性,遇紫色石蕊试液变蓝,故D错误.故选C.【点评】在熟悉指示剂的变色的前提下,要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溶液的酸碱性,或明确物质的主要成分的物质类别.5.有A、B、C三种溶液,A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B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C遇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均无变化,则三种溶液的p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A>C>B B.C>B>A C.B>A>C D.B>C>A【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根据指示剂的变色确定溶液的酸碱性,从而确定其pH的大小.【解答】解:A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溶液呈酸性,其pH<7,B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说明溶液呈碱性,其pH>7,C遇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均无变化,说明溶液呈中性,其pH=7,所以三种溶液的pH由大到小是BCA,观察选项,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溶液的酸碱性与酸碱指示剂变色的关系,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要求同学们熟记指示剂的变色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以便灵活应用.6.用pH试纸测量碱溶液的pH时,若事先将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则测量结果会()A.偏大B.偏小C.不变D.无法判断【考点】溶液的酸碱度测定;实验数据处理或者误差分析的探究.【专题】实验性简答题.【分析】碱性溶液碱性越小PH值越小,反之亦然,掺入蒸馏水溶液浓度减低碱性变弱.【解答】解:PH试纸用蒸馏水湿润,会减低碱溶液的浓度,使其碱性减弱,因为碱性溶液碱性越小PH值越小.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PH试纸的使用有关知识,了解了碱性溶液碱性越小PH值越小,反之亦然的知识,回顾了溶液PH值的知识.7.如图为喷墨打印机工作原理示意图,溶解在打印墨水(pH:7.5﹣9.0)中的染料,从喷嘴喷到打印纸(pH:4.5﹣6.5)上,变为不溶于水的固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打印墨水偏酸性B.打印墨水呈中性C.打印纸偏酸性D.打印纸偏碱性【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专题】生活情景型;压轴实验题.【分析】根据pH的数值判断其显碱性、中性或酸性.【解答】解析:打印墨水的pH为7.5﹣9.0,说明显碱性,则选项A、B错误;打印纸的pH为4.5﹣6.5,说明显酸性,则选项C正确,选项D错误.故选C【点评】溶液的酸碱度与酸碱性关系:pH>7,溶液呈碱性,数值越大碱性越强;pH=7,溶液呈中性;pH<7,溶液呈酸性,数值越小酸性越强.8.我们常见的一些食物的近似pHX围如下:食物橘子汁某某泡菜牛奶鸡蛋清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鸡蛋清显碱性B.胃酸过多的人应少吃某某泡菜C.橘子汁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D.牛奶比鸡蛋清的碱性强【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分析】根据表格提供的数据可知,橘子汁呈酸性,某某泡菜呈酸性,牛奶呈弱酸性,鸡蛋清呈弱碱性.【解答】解:A、鸡蛋清的pH为7.6~8.0,呈弱碱性,故A说法正确,不选;B、某某泡菜的pH为3.2~3.6,呈酸性,胃酸过多的人不宜多吃,说法正确,故不选;C、橘子汁呈酸性,酚酞试液在酸性溶液中不变色,说法正确,故不选;D、牛奶呈弱酸性,鸡蛋清呈弱碱性,故D说法错误,故选.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溶液的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9.为了打造“江北水城,运河古都”,光岳楼周边仿古建筑的重建需要大量的氢氧化钙.氢氧化钙的俗名是()A.火碱B.纯碱C.熟石灰D.生石灰【考点】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专题】常见的碱碱的通性.【分析】熟记常用物质的名称、化学式、性质与用途,如氢氧化钙、氧化钙、火碱、纯碱等物质.【解答】解:光岳楼周边仿古建筑的重建需要大量的氢氧化钙.氢氧化钙的俗称是熟石灰或消石灰.而:火碱为氢氧化钠、纯碱为碳酸钠、生石灰为氧化钙.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熟记常用物质的名称、化学式、性质与用途.10.不同物质的溶液酸碱性不同.根据下表中所列物质pH的情况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物质盐酸硫酸镁溶液氯化钠溶液蒸馏水碳酸钾溶液氢氧化钙溶液pH 小于7 小于7 等于7 等于7 大于7 大于7 A.pH小于7的一定是酸溶液B.pH大于7的一定是碱溶液C.pH等于7的一定是水D.盐的溶液可能显酸性、碱性或中性【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物质的分类.【分析】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解答】解:A、pH小于7的不一定是酸溶液,例如硫酸镁属于盐,水溶液的pH小于7.错误;B、pH大于7的不一定是碱溶液,例如碳酸钠属于盐,水溶液的pH大于7.错误;C、氯化钠属于盐,水溶液的pH等于7.错误;D、盐的溶液可能显酸性、碱性或中性.正确.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根据具体物质的水溶液的酸碱性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11.如图X,Y,Z表示的是水、石灰水、稀盐酸的近似pH.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X是稀盐酸B.Y是水C.Z是石灰水D.无法确定X、Y、Z【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根据物质的pH图可知:Z物质pH>7,呈碱性;X物质pH<7,呈酸性;Y物质pH=7,呈中性.【解答】解:稀盐酸呈酸性,所以X为稀盐酸;水呈中性,所以Y为水;石灰水呈碱性,所以Z为石灰水;故选D【点评】溶液的酸碱度与酸碱性关系:pH>7,溶液呈碱性,数值越大碱性越强;pH=7,溶液呈中性;pH<7,溶液呈酸性,数值越小酸性越强.12.下列人体体液中,酸性最强的是()A B C D体液唾液血液胆汁胃液A.A B.B C.C D.D【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专题】常见的酸酸的通性.【分析】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当溶液的PH<7时,随着PH的减小酸性增强.【解答】解:A、唾液的PH是6.6﹣7.1,呈中性、弱碱性或弱酸性.故选项错误;B、血液的PH是7.35﹣7.45,呈弱碱性.故选项错误;C、胆汁的PH是6.8﹣7.4,呈中性、弱碱性或弱酸性.故选项错误;D、胃液的PH是0.8﹣1.5,酸性很强.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13.掌握物质的分类是学好化学的基础,指出下列物质中属于碱的是()A.NaCl B.KOH C.MgO D.Cu【考点】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专题】分析比较法.【分析】A、根据氯化钠的组成结构及盐的定义判断.B、根据氢氧化钾的组成结构及碱的定义判断.C、根据氧化镁的组成结构及氧化物的定义判断.D、根据铜的组成结构及单质的定义判断.【解答】解:A、盐是指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是一种盐,所以错误.B、碱是指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氢氧化钾符合碱的定义,所以正确.C、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氧化镁符合定义,是一种氧化物,不是碱,所以错误.D、单质是指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铜符合定义,是一种金属单质,所以错误.故选B.【点评】物质的分类知识是初中化学的教学难点,也是考查的热点之一,透彻理解有关概念,明确概念间的相互关系是解题的关键.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盐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B.浓硫酸露置于空气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C.长期露置于空气中的固体氢氧化钠,其成分不会发生变化D.打开盛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会产生白雾【考点】酸的化学性质;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碱的化学性质.【专题】常见的酸酸的通性;常见的碱碱的通性.【分析】首先针对这道选择题,选用逐项排除法进行解答,由酸的化学性质,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指示剂变红,A项可以排除;浓硫酸的强吸水性,露置空气中,由于吸水导致溶液质量变大,溶质不变,由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公式,可知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是变小了,B项可以排除;固体氢氧化钠的吸水性和易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而发生成分改变,C项也可排除;所以D项就是正确答案了.【解答】解:A、盐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A不正确;B、浓硫酸露置于空气中,由于强吸水性,导致溶剂质量增大,溶质质量不变,故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故B不正确;C、固体氢氧化钠露置于空气中,会吸水,并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会发生变质,故C不正确;D、浓盐酸具有较强挥发性,打开瓶塞会有大量的氯化氢气体挥发出,形成白色雾,故D是正确.故选:D.【点评】该题是以文字表达的形式来考查初中化学最重要的酸和碱的特性,在解答该题过程中要学会总结一些酸碱变化规律和性质,比如:酸与指示剂(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变化比较;浓硫酸和浓盐酸长期露置在空气中,溶质、溶剂和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情况;白雾与白烟的区别.15.A.偏大B.偏小C.无影响D.无法确定【考点】溶液的酸碱度测定.【专题】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溶液置于干燥的PH试纸上,通过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此题中PH试纸已经用蒸馏水湿润,稀释了待测溶液,而石灰水显碱性,碱性溶液碱性越弱PH值越小.【解答】解:因为石灰水显碱性,pH试纸用蒸馏水湿润,会使石灰水的碱性减弱,而碱性溶液碱性越弱PH值越小.故选项为;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pH试纸的使用方法、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解题的关键.16.鱼胆弄破后会使鱼肉粘上难溶于水的胆汁酸(一种酸)而变苦,要减少这种苦味.用来洗涤的最佳物质是()A.水B.纯碱C.食盐D.食醋【考点】酸的化学性质;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碳酸钙.【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压轴实验题.【分析】掌握酸的化学性质,知道能与酸发生反应的常见物质.【解答】解:根据题意可知,要减少苦味,应该选择一种能够和胆汁酸发生反应的物质,已知酸类物质可以和酸碱指示剂、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某些盐发生化学反应,而且碳酸盐一定能与酸发生反应,故选B【点评】主要考查了酸的化学性质,主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7.A.B.C.D.【考点】酸碱溶液的稀释;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专题】常见的酸酸的通性.【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pH等于1的溶液呈酸性,加水稀释,酸性减弱,pH变大,但是不会大于等于7,据此解答.【解答】解:pH等于1的溶液呈酸性,加水稀释,酸性减弱,pH变大,但是不会大于等于7,A、此图中pH后来大于7,错误;B、此图中开始时pH大于7,错误;C、此图中开始时pH大于7,错误;D、此图中开始时pH小于7,且稀释后pH增大,但是没有大于等于7,正确;故选D.【点评】掌握酸性溶液的稀释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8.向某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溶液后不显色,向该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则()A.一定显红色B.可能仍为紫色,也可能显红色C.可能显蓝色D.一定显无色【考点】酸碱指示剂的使用;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专题】物质的鉴别题.【分析】利用酚酞试液遇酸性、中性溶液都不变色酚酞遇碱变红色,石蕊遇酸变红色,遇碱变蓝色的知识解决此题.【解答】解:由所学的指示剂的知识可知,酚酞试液遇酸性、中性溶液都不变色,此溶液遇酚酞不变色,说明此溶液呈酸性或中性,由于石蕊遇酸性溶液会变红色,中性溶液不变色,仍为紫色,故向该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可能仍为紫色,也可能显红色.故选:B.【点评】此题是对指示剂知识的考查,解决的关键是对指示剂遇酸碱溶液的变某某况要有所了解,应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二、填空题19.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可以用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两种常用的酸碱指示剂;还可以用蓝色石蕊试纸或红色石蕊试纸来检验.蓝色石蕊试纸遇到酸性溶液能变红,红色石蕊试纸遇到碱性溶液变蓝色.【考点】探究酸碱的主要性质;酸碱指示剂的使用.【分析】科学探究是重要的学习方式,本题是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的基本题型,溶液酸碱性的探究常借助酸碱指示剂来检验其酸碱性,掌握指示剂和试纸的使用方法和规律.【解答】解:能检验溶液酸碱性的试液,称为酸碱指示剂,常见的酸碱指示剂有: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除此之外还可用石蕊试纸,其规律是:用蓝色石蕊试纸可以检验酸性物质,如蓝色石蕊济纸变红,则显酸性;用红色石蕊试纸可以检验碱性物质,如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显碱性.所以本题答案为:石蕊试液;酚酞试液;酸;碱.【点评】本题属于识记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较为简单.20.位于美国富兰克林的小依科庞德湖,湖水的pH为4.2,是世界上酸性最强的湖.该湖水是否适宜一般作物的灌溉否.因为溶液的PH<7时溶液显酸性,湖水的PH是4.2,故湖水显酸性.(2)大多数农作物适于在接近中性(PH在6.5﹣﹣7.5间)的土壤中生长,而该湖水的PH 为4.2,故不适于一般作物灌溉.故答案分别为:酸否【点评】本题从生活的实际出发,考查了PH大小与酸碱性的关系,以及适合农作物生长的土壤.21.以上所举的花中不能作酸碱指示剂的是万寿菊.(2)经查资料得知,柑橘的近似pH为3.0~4.0.将大红花汁的酒精溶液滴入柑橘汁中,呈现的颜色应为橙色.【考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1)三种花的花汁在稀酸和稀碱中只有万寿菊的汁液颜色不变,因此不可做指示剂.(2)柑橘的近似pH为3.0~4.0,其数值在酸性X围之中,再结合表中的信息可解决此题.【解答】解:(1)由表中提供的信息可知,三种花的花汁在稀酸和稀碱中只有万寿菊的汁液颜色不变,因此不可做指示剂.(2)pH小于7属于酸性X围,柑橘的近似pH为3.0~4.0,其数值在酸性X围之中,再结合表中的信息可知大红花的花汁可呈橙色.故答案为:(1)万寿菊;(2)橙色.【点评】此题是对指示剂知识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对题干中提供的信息进行有效地归纳整理,然后再结合所学的指示剂知识解决即可.22.写出制作过程中能发生反应的两个化学方程式CaO+H2O═Ca(OH)2;Na2CO3+Ca(OH)2═CaCO3↓+2NaOH..(2)制作松花蛋的工人有的说“纯碱溶液显碱性”;有的说“纯碱溶液显中性”.请你利用pH试纸测定纯碱溶液的pH,简述测定方法.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或胶头滴管)将纯碱溶液滴到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即可得出纯碱溶液的pH .【考点】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溶液的酸碱度测定;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碳酸钙;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压轴实验题.【分析】(1)氧化钙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2)用PH试纸可以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注意其操作要点.【解答】解:(1)氧化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2)利用pH试纸测定纯碱溶液的pH的方法为: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或胶头滴管)将纯碱溶液滴到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即可得出纯碱溶液的pH.【点评】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正确的书写化学方程式,要掌握测定溶液酸碱度的正确方法.23.是生活中常用的物质,大多显碱性.小红取了少量用来吹泡泡的肥皂水,用pH试纸测试的结果是pH >7(填写“<”“=”“>”),若向其中加入少量的无色酚酞试液(化学式C20H14O4)试液,肥皂水呈红色.酚酞是由三种元素组成,酚酞分子中碳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是5:1 .。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鲁教版五四制
2015-2016学年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物质的变化或物质的性质判断正确的是()A.葡萄酿成酒是物理变化B.分离液态空气是化学变化C.蔗糖易溶于水是蔗糖的物理性质D.铜能导电是铜的化学性质2.紫薯(见图)富含淀粉、蛋白质、维生素、钾、铁、钙、硒等,具有特殊的保健功能.其中的钾、铁、钙、硒指的是()A.单质 B.原子 C.分子 D.元素3.物质的化学式和相应的名称均正确的是()A.O3氧气B.MgCl2 氯化镁C.O4Fe3 氧化铁D.Fe(OH)2 氢氧化铁4.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 B. C.D.5.下列四种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A.石灰石B.冰水混合物C.食盐溶液 D.液氧6.小明家厨房有一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液体,妈妈说可能是白醋也可能是白酒,为了确认,小明按教材上所学的闻气味的方法去确认这瓶液体,小明的做法属于科学探究的哪个环节()A.提出问题 B.制定计划 C.进行实验 D.得出结论7.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A.液氮可用作制冷剂B.氧气可用作火箭发射的燃料C.氦气可用来填充探空气球D.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物质8.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B.硝酸铵溶于水放出热量C.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D.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9.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A.氢气和液氢都可做燃料﹣﹣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B.“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断的运动C.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温度升高,分子变大D.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原子间隔变大10.下列物质燃烧的现象说法确的是()A.镁条燃烧后生成黑色固体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11.对Fe3+、Fe2+、Fe三种粒子的判断中,正确的是()①核电荷数相同②核外电子数相等③电子层结构完全相同④质量几乎相等⑤等质量的三种微粒含有的质子数相等.A.①④⑤B.①③⑤C.①②③④⑤D.②③④12.向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立即有大量的氧气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过氧化氢中含有水和氧气B.过氧化氢能使二氧化锰分解放出氧气C.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D.该反应中有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两种反应物,不属于分解反应13.下列化学用语与所表述的意义相符的是()①2Ca2+﹣﹣2个钙离子②O2﹣﹣2个氧原子③2H2O﹣﹣2个水分子④2H﹣﹣2个氢元素⑤﹣﹣氮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零.A.①④⑤B.②④ C.①③⑤D.②③14.用如图所示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该实验认识错误的是()A.铜粉用量的多少,会影响实验结果B.实验结束后冷却到室温才能读数C.气球的作用是调节气压,使氧气完全反应D.在正常操作情况下,反应结束后消耗氧气的总体积应该是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体积的15.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表示硫原子,“○”表示氧原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甲是SO2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C.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原子数目均不变D.反应中,甲、乙、丙三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116.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蔗糖溶解的过程就是在水分子作用下,蔗糖分子均匀分散到水分子中的过程B.搅拌和升温能加快溶解,是因为加快了分子的运动速率C.用汽油清洗衣服上的油污,是利用了乳化作用D.室温下,向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适量硝酸钾固体能形成硝酸钾饱和溶液17.把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物质 a b c d反应前的质量(g)6.4 3.2 4.0 2.8反应后的质量(g)5.2 X 7.2 2.8A.a和c是反应物B.d一定是催化剂C.X=2.0 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18.试管是实验室最常见的仪器,如图所示,在不同的化学实验中试管口的朝向不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朝向如图③B.向试管中加入块状固体时,试管口的朝向先如图②后如图①C.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吋,试管口朝向如图④D.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试管口朝向如图③19.我市盛产茶叶,“徂徕春”等绿茶享誉省内外.绿茶中的单宁酸具有抑制血压上升清热解毒、抗癌等功效,其化学式为C76H52O4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单宁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B.单宁酸分子由76个碳原子、52个氢原子和46个氧原子构成C.单宁酸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38:26:23D.单宁酸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57:4620.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是根据一些实验事实推理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推理不合理的是()序号实验事实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A 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反应物浓度B 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反应,而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反应温度C 双氧水在常温下缓慢分解,而在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有、无催化剂D 铜片在空气中很难燃烧,铜粉在空气中较易燃烧反应物的种类A.A B.B C.C D.D二、(本题包括5题,每空1分,共30分)21.用化学用语填空:(1)磷的元素符号为;(2)两个锌离子;(3)二氧化硫中硫元素显+4价;(4)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5)硫酸钠的化学式.22.根据对蜡烛、木炭、铁在氧气中燃烧实验(如图所示)的回忆,按要求回答问题.(1)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放出,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的气体.(2)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如果没有没有预先在集气瓶内装少量的水或细沙子,可能产生的后果是,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以上三个反应都属于反应,在反应中氧气提供氧,具有性.23.钙元素是构成人体的重要组分,它使得骨髄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如图①是钙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①中x= .(2)图中A、B、C、D四种粒子属于种元素.(3)C元素D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4)A、B、C、D四种粒子中与图①所示的钙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填“A”、“B”、“C”或“D”).(5)对图E中提供的信息理解不正确的是.A.属于非金属元素 B.质子数为20 C.元素符号为Ca D.相对原子质量为40.08g.24.第一届全国青年运动会于2015年10月18日在福州海峡奥体中心主体育场举行,福州市人民做了充分的准备.(1)游泳馆的泳池供水可采用二氧化氯(ClO2)做消毒剂.①二氧化氯中Cl的化合价为.②工业上制取Cl02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O2+Cl2=2X+2Cl02,写出X的化学式.(2)氯气也是常用的消毒剂.氯气杀菌消毒的微观反应过程如图所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3)体育场馆内使用了氢动力巡逻车,写出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若氢气的来源为电解水,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5.通过学习,我们对于水及水资源有了全新的认识.(1)自然界中的水几乎都属于(填“混合物”或“纯净物”).(2)有时我们在野外可以看见清澈的山泉水,泉水虽清澈.它也不能直接饮用,因为有可能是硬水.我们可用进行鉴別,在生活中,可用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3)对于“既浑浊又恶臭”的脏水,我们也可将其变成纯净物,其步骤主要有:①静置沉淀,②加明矾,③,④吸附,⑤蒸馏,这系列净化处理后,将其变为较纯净的水.在步骤②中,加入明矾的作用是:.在步骤③中,玻璃棒的作用是;若经过操作③后.所得液体中仍有浑浊,其原因可能是;(填写字母)a.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内壁 b.漏斗下端未靠在烧杯内壁 c.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边缘(4)水在化学实验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如图做法中,水用来隔绝空气的是(填序号):三、(本题包括2题,化学方程式每个2分,其他每空1分,共18分)26.实验设计是化学实验的重要环节.请根据下列实验要求回答相关问题:【活动与探究一】探究水的组成.(1)图1实验中,a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是,a、b两支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b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可用检验.(3)该实验证明了水是由组成的.【活动与探究二】配制10%的NaCl溶液.(1)用图2中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2)称量NaCl时,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图⑤所示,游码标尺示位置见图,则称取的NaCl 质量为g;(3)NaCl称量完毕放回砝码时,发现l0g的砝码有缺损,若其他操作步骤正确,则所配制溶液的质量分数(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0%.【活动与探究三】探究质量守恒定律(图3).(1)A实验反应前后天平(填“平衡”或“不平衡”).(2)B实验(填“能”或“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原因是.(3)C实验中的现象是.27.如图是实验室常用气体制备装置,据图回答问题:(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填字母代号),如果选用如图2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填“a”或“b”)端导入.(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某化学小组同学用20%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并选用B装置来制氧气.实验中,同学们发现不能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大家提出从两个方面加以改进:一是把发生装置由B改为C,其理由是;二是将过氧化氢溶液加水稀释,溶液的稀释须要经过计算,量取,搅匀三个步骤.如果把50g质量分数为20%的过氧化氢溶液稀释成5%的过氧化氢溶液,需加水的质量为g;在稀释过程中,除了烧杯外,还需要用到的仪器有(填数字序号).①量筒②药匙③试管④酒精灯⑤滴管⑥玻璃棒.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12分)28.2015年10月5,中闺科学家屠呦呦凭借着对青蒿素的研究成果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素是从植物黄花蒿叶中提取的药物,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化学式为C15H22O5.请回答:(1)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青蒿素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填最简比).(3)14.1g青蒿素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g.29.工业上用电解NaCl溶液的方法来制取NaOH、Cl2和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2H2O2NaOH+H2↑+Cl2↑.现取一定质量分数的NaCl溶液87.3g进行电解,当NaCl完全反应时,生成0.2gH2.(1)当NaCl完全反应时,生成Cl2的质量为g,参加反应的NaCl的质量为g.(2)当NaCl完全反应时,所得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假设生成的Cl2和H2全部逸出)(要有计算过程)2015-2016学年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五四学制)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物质的变化或物质的性质判断正确的是()A.葡萄酿成酒是物理变化B.分离液态空气是化学变化C.蔗糖易溶于水是蔗糖的物理性质D.铜能导电是铜的化学性质【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就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如果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就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葡萄酿成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分离液态空气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蔗糖易溶于水,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D、铜能导电,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紫薯(见图)富含淀粉、蛋白质、维生素、钾、铁、钙、硒等,具有特殊的保健功能.其中的钾、铁、钙、硒指的是()A.单质 B.原子 C.分子 D.元素【考点】元素的概念.【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元素的概念与元素的存在形态进行分析解答,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解答】解:薯(见图)富含淀粉、蛋白质、维生素、钾、铁、钙、硒等,具有特殊的保健功能.其中的钾、铁、钙、硒是大量存在的,这一类原子的总称为元素,所以,这里的钾、铁、钙、硒是指元素,分析所给的反应知道选项D是正确的.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元素的概念,元素是宏观的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常用来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3.物质的化学式和相应的名称均正确的是()A.O3 氧气B.MgCl2 氯化镁C.O4Fe3 氧化铁D.Fe(OH)2 氢氧化铁【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专题】元素与化合物.【分析】熟记常见物质的化学式和相应的名称;掌握化学式的书写原则“氧右非左”、化合价“正左负右”;利用化合价的原则(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验证化学式的书写.【解答】解:A、氧气为双原子构成的分子,而O3为臭氧分子的化学式,故A错误;B、MgCl2氯化镁,化学式和相应的名称均正确,故B正确;C、氧化铁的化学式:遵守“氧右非左”、化合价“正左负右”的原则,故应为Fe2O3;故C 错误;D、Fe(OH)2的名称为氢氧化亚铁,氢氧化铁的化学式为Fe(OH)3,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4.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 B. C.D.【考点】测量容器-量筒;液体药品的取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B、取用液体时:注意瓶口、标签的位置,瓶塞的放置等;C、给液体加热时,注意试管内液体体积的量不可超过容积的三分之一;D、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视线没有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操作错误;B、瓶塞倒放桌面上,防止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图中操作错误;C、给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其体积的三分之一,防止沸腾溅出;图中操作错误;D、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烧杯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烧杯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的注意事项,认识到错误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5.下列四种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A.石灰石B.冰水混合物C.食盐溶液 D.液氧【考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专题】化学物质的分类思想;物质的分类.【分析】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解答】解:A、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还含有一些杂质,属于混合物;B、冰水混合物中含有一种物质水,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C、食盐溶液中含有水和氯化钠,属于混合物;D、液氧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选:B.【点评】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时,就是判断物质的物质组成;判断是否是单质、化合物时,既要判断元素组成,又要判断物质组成.6.小明家厨房有一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液体,妈妈说可能是白醋也可能是白酒,为了确认,小明按教材上所学的闻气味的方法去确认这瓶液体,小明的做法属于科学探究的哪个环节()A.提出问题 B.制定计划 C.进行实验 D.得出结论【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搜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解答】解:小明按教材上所学的闻气味的方法去确认这瓶液体,即通过实验的方法来确认液体是白醋还是白酒,因此小明的做法属于科学探究的“进行实验”环节.故选C.【点评】解答这类题的关键是明晰科学探究的环节,科学探究包括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包括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等)→获得结论→交流评价几个基本环节.7.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A.液氮可用作制冷剂B.氧气可用作火箭发射的燃料C.氦气可用来填充探空气球D.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物质【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专题】空气与水.【分析】空气属于混合物,空气中的氧气有两个化学性质:氧化性和助燃性,因此氧气能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氮气和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氮气的用途是:制造氮肥、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内可以防腐、液态氮可以做制冷剂.稀有气体的用途是:做各种电光源、作保护气等.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物质,因此可以做气体肥料,二氧化碳含量过多会引起全球变暖,因此我们应提倡低碳经济.【解答】解:A、氮气的用途是:制造氮肥、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内可以防腐、液态氮可以做制冷剂,故A不符合题意;B、空气中的氧气有两个化学性质:氧化性和助燃性,没有可燃性,因此不能做燃料,故B 符合题意;C、稀有气体的用途是:做各种电光源、作保护气等,氦气密度比较小,因此氦气可用来填充探空气球,故C不符合题意;D、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物质,因此可以做气体肥料,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考査的是空气中各个成分的作用,如果其中一种成分的含量过多,就会造成相应的危害.有关二氧化碳造成的温室效应问题,不仅引起了全球的重视而且也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问题.本题中还有一点要注意要用化学符号表示,不能用名称.8.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B.硝酸铵溶于水放出热量C.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D.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浓溶液、稀溶液跟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专题】化学物质的分类思想;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A、溶液不一定都是无色的,有些溶液是带有颜色的.B、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D、根据饱和溶液与溶液浓稀的关系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溶液不一定都是无色的,有些溶液是带有颜色的,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故选项说法错误.B、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故选项说法错误.C、均一、稳定的液体必须是混合物,该液体才是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D、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如氢氧化钙溶液达到饱和时也是稀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概念、特征、饱和溶液与溶液浓稀的关系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9.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A.氢气和液氢都可做燃料﹣﹣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B.“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断的运动C.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温度升高,分子变大D.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原子间隔变大【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A、了解:分子是独立存在而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B、花香分子在不断的运动,由墙内运动到墙外的人们的嗅细胞上;C、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水由液态开始转化为气态,分子间隔变大;D、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原子间隔变大.【解答】解:A、氢气和液氢都可做燃料﹣﹣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解释正确,故A正确;B、“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断的运动,解释正确,故B正确;C、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温度升高,分子变大,解释错误,分子没变,只是间隔变大,故C错误;D、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原子间隔变大,解释正确,故D正确.故选C.【点评】了解利用原子和分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分子的性质:1.分子是独立存在而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2.分子有一定的大小和质量;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分子在不停的运动;分子间有一定的作用力;分子可以构成物质,分子在化学变化中还可以被分成更小的微粒﹣﹣﹣﹣原子;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10.下列物质燃烧的现象说法确的是()A.镁条燃烧后生成黑色固体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专题】元素与化合物;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分析】A、根据镁条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镁条燃烧,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故选项说法错误.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故选项说法正确.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11.对Fe3+、Fe2+、Fe三种粒子的判断中,正确的是()①核电荷数相同②核外电子数相等③电子层结构完全相同④质量几乎相等⑤等质量的三种微粒含有的质子数相等.A.①④⑤B.①③⑤C.①②③④⑤D.②③④【考点】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1个Fe失去2个电子形成Fe2+,失去3个电子形成Fe3+;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同种元素的粒子是质子数相同;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①1个Fe失去2个电子形成Fe2+,失去3个电子形成Fe3+,它们的核电荷数没有发生改变,它们的核电荷数相同,故选项说法正确.②1个Fe失去2个电子形成Fe2+,失去3个电子形成Fe3+,则Fe3+、Fe2+、Fe三种粒子的核外电子数不同,故选项说法错误.③1个Fe失去2个电子形成Fe2+,失去3个电子形成Fe3+,它们的电子层结构不完全相同,故选项说法错误.④Fe3+、Fe2+、Fe三种粒子的核外电子数不同,而原子的质量主要是集中在原子核上,则三者的质量几乎相等,故选项说法正确.⑤由于三种粒子的质量几乎相等,它们核内质子数相等,则等质量的三种微粒含有的质子数相等,故选项说法正确.故①④⑤说法正确.故选:A.。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九年级(上)化学周末作业(3)
A.主要成分是盐酸,实验(1)多余
B.主要成分是盐酸,实验(2)多余
C.主要成分是盐酸,对金属无腐蚀作用,可放心使用
D.主要成分是盐酸,对金属有腐蚀作用,应适量使用
34.(3 分)盐酸中加入下列物质,不能使其溶液的 pH 值显著升高的是( )
A.Ba(OH)2
B.K2CO3
C.AgNO3
D.Mg(OH)2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3 分,满分 18 分)
1.C; 2.D; 3.D; 4.D; 5.A; 6.D;
二、解答题(共 7 小题,满分 3 分)
7.无色无味粘稠油状液体;无;有;有;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有;无;无;
8.CaCO3+2HNO3═Ca(NO3)2+H2O+CO2↑; 9.Ca(OH)2+2HCl═CaCl2+2H2O;Al
服用该药一天,理论上可中和氢氯酸多少毫克?
四、选择题(共 9 小题,每小题 0 分,满分 24 分) 15.贝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小强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进行探究,以下关于此实验现象的描
述中,错误的是( )
A.有气泡产生
B.表面皿内壁有浑浊出现
C.贝壳逐渐溶解
D.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不变
16.(3 分)不能用金属跟酸直接反应得到的物质是(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无法确定
31.(3 分)(同类变式)为完全中和某硫酸溶液,需 A 克质量分数为 4%的氢氧化钾溶液.如
果改用 A 克 4%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溶液的 pH 值为( )
A.大于 7
B.小于 7
C.等于 7
D.无法判断
32.(3 分)下列有关硫酸铜的相关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九年级(上)化学周末作业(10)一、选择题1.知识梳理有助于我们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如图是某同学学习物质结构层次后以氧气为例进行的梳理,下列选项中与a、b、c对应的是()A.原子、原子核、核外电子B.原子核、原子、核外电子C.原子、核外电子、原子核D.核外电子、原子核、原子2.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它们具有熔点高、密度小、抗腐蚀性能好等优良性能,因此被广泛用于火箭、航天飞机、船舶和化工等.已知钛原子的质子数为22,中子数为26,则钛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48 B.26 C.4 D.223.下列有关分子和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B.分子、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C.分子、原子总在不断运动D.分子之间有间隔,原子之间没有间隔4.A.①B.②③C.③④D.①④5.关于分子和原子两种微粒的叙述正确的是()A.物质只能由分子构成B.相同原子可能构成不同的分子C.分子质量一定大于原子质量D.化学变化中分子数目一定发生变化6.我国已实施“嫦娥工程”探月计划,人类探月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勘察、获取地球上蕴藏量很小而月球上却极为丰富的核聚变燃料“He﹣3”,以解决地球能源危机.已知“C﹣13”是指原子核内含有6个质子、7个中子的碳原子,则“He﹣3”所指的氦原子核内()A.含有3个质子,没有中子B.含有2个质子,1个中子C.含有1个质子,2个中子D.含有3个中子,没有质子7.推理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正电子、负质子都是反粒子,它们跟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科学家已发现反氢原子.你推测反氢原子的结构可能是()A .由一个带负电的质子和一个带正电的电子构成B .由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构成C .由一个带负电的质子和一个电子构成D .由一个质子和一个带正电的电子构成8.我国科学家成功用一种核内有4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铍原子来测定“北京猿人”的年龄,这种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 .2B .4C .6D .109.从图片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A .微粒之间有间隔B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C .水分子在不断运动D .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10.如图是地壳中各元素的含量(质量分数)图,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含量最多的元素是非金属元素B .含量最多的元素是金属元素C .铁的元素符号为FED .由图可知,各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相差不大11.如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A .B .C .D .12.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下列对于元素周期表的使用方法不正确的是( )A.查阅某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B.确定元素的种类C.利用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任意组合成我们希望得到的新物质D.利用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查找该元素的元素符号及元素名称13.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可能存在如图所示关系:对下列概念说法正确的是()A.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B.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并列关系C.单质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D.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属于并列关系14.下列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①和②两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B.③和④均属于离子结构示意图C.粒子②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D.①②③④共表示四种元素的粒子15.下列关于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①③是不同种元素B.②表示的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1价C.②③的化学性质相似D.①④表示的是离子二、填空题16.电性.铁原子质子数为26,中子数比质子数多6个,该原子核中微粒总数为个.17.(3分)下图中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E是银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B、C、D粒子共表示种元素.(2)D中x= .(3)E中银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一个银原子质量是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氯原子的核电荷数是.(4)B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填“得到”或“失去”)个电子.18.核电荷数为6的元素.(2)1个铁原子.(3)Cl表示①,②.(4)2N表示.19.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将“分子”、“原子”、“元素”填入如图序号所对应横线上.①;②;③.20..21.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等信息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在第三周期中,各原子结构的共同之处是;该周期中,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变化规律是.(2)在第三周期中,元素类型的变化情况是:从左到右由元素过渡到元素,并以稀有气体结尾.(3)写出核外电子排布与氖原子相同的阳离子和阴离子符号各一个:阳离子,阴离子.22.结合下列图示回答问题(1)在A、B、C、D四个结构示意图中,达到稳定结构的是;属于同种元素的是;属于离子的是.(2)对图E中提供的信息理解不正确的是.A.属于非金属元素 B.质子数为20 C.元素符号为Ca D.相对原子质量为40.08.23.(3分)【情景提供】19世纪以前,人们一直以为原子是不可分的,直到1887年,汤姆森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后,才引起人们对原子结构模型的探索.【提出问题】电子带负电,原子不带电,说明原子内存在着带正电荷的部分,它们是均匀分布还是集中分布的呢?【进行实验】1910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实验做法如图:(1)放射源﹣﹣放射性物质放出α粒子(带正电荷),质量是电子质量的7 000倍;(2)金箔﹣﹣作为靶子,厚度1 μm,重叠了3 000层左右的原子;(3)荧光屏﹣﹣α粒子打在上面发出闪光;(4)显微镜﹣﹣通过显微镜观察闪光,且通过360度转动可观察不同角度α粒子的到达情况.【收集证据】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猜想与假设】α粒子遇到电子后,就像飞行的子弹碰到灰尘一样运动方向不会发生明显的改变,而结果却出乎意料,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解释与结论】(1)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α粒子就(填“会”或“不会”)发生大角度散射.卢瑟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2)1 μm金箔包含了3 000层金原子,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说明.A.原子的质量是均匀分布的B.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3)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探究经历了三个过程,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你认为原子结构为以下的.2015-2016学年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九年级(上)化学周末作业(10)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知识梳理有助于我们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如图是某同学学习物质结构层次后以氧气为例进行的梳理,下列选项中与a、b、c对应的是()A.原子、原子核、核外电子B.原子核、原子、核外电子C.原子、核外电子、原子核D.核外电子、原子核、原子【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分子、原子的构成分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解答】解:由示意图可知,质子和中子构成了b,b为原子核,原子核和电子构成了原子,所以c是核外电子,原子构成了根子,所以a是原子,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分子、原子的构成,属于基础的知识,难度不大.2.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它们具有熔点高、密度小、抗腐蚀性能好等优良性能,因此被广泛用于火箭、航天飞机、船舶和化工等.已知钛原子的质子数为22,中子数为26,则钛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48 B.26 C.4 D.22【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专题】压轴实验题;分析比较法;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判断.【解答】解:已知钛原子的质子数为22,由于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则钛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2.故选D.【点评】物质的结构是化学考查热点之一,明确分子、原子、离子的概念,原子内部各种粒子间的质量、电荷、数目关系,是解题的基本要求.3.下列有关分子和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B.分子、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C.分子、原子总在不断运动D.分子之间有间隔,原子之间没有间隔【考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分子、原子的特性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A、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说法正确;B、分子、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说法正确;C、分子、原子都在不断运动,说法正确;D、分子和原子之间都有间隔,说法错误;故选D【点评】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都很小,都在不停的运动,都有间隔.4.A.①B.②③C.③④D.①④【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专题】微观模型的类比;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掌握利用分子和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分子和原子具有四个特点:①体积很小、质量很小;②处于永恒运动之中;③粒子之间有间隔.④同种物质粒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粒子的性质不同.【解答】解:金块和铅块紧压在一起,几年后铅中有金,金中有铅,是因为原子在不断运动,并且原子间有间隔,使构成金和铅的粒子进入到彼此的间隙之中;故选:B【点评】掌握粒子的基本性质,学会用粒子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能把宏观现象和微观粒子联系起来.5.关于分子和原子两种微粒的叙述正确的是()A.物质只能由分子构成B.相同原子可能构成不同的分子C.分子质量一定大于原子质量D.化学变化中分子数目一定发生变化【考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A、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B、相同原子可能构成不同的分子,如:O2、O3;C、分子比构成它的原子的质量大,但不同的分子、原子无法比较大小;D、化学变化中分子数目可能发生变化.【解答】解:A、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故错误;B、相同原子可能构成不同的分子,如:O2、O3,正确;C、分子比构成它的原子的质量大,但不同的分子、原子无法比较大小,故错误;D、化学变化中分子数目可能发生变化,如:改变:2H2+O22H20,改变:H2+Cl22HCl,分子数目不改变,故错误;故选B.【点评】了解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的相关知识即可正确解答该题,属基础知识考查题.6.我国已实施“嫦娥工程”探月计划,人类探月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勘察、获取地球上蕴藏量很小而月球上却极为丰富的核聚变燃料“He﹣3”,以解决地球能源危机.已知“C﹣13”是指原子核内含有6个质子、7个中子的碳原子,则“He﹣3”所指的氦原子核内()A.含有3个质子,没有中子B.含有2个质子,1个中子C.含有1个质子,2个中子D.含有3个中子,没有质子【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利用知识迁移的方法,已知“C﹣13”是指原子核内含有6个质子、7个中子的碳原子,则“He﹣3”所指的氦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和中子数.【解答】解:利用知识迁移的方法,已知“C﹣13”是指原子核内含有6个质子、7个中子的碳原子,13为质子数和中子数的和;则“He﹣3”,3为质子数和中子数的和,已知氦元素的质子数为2,故中子数为1;故选B【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这类题目中的数字是指的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以及熟练运用质量守恒定律.7.推理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正电子、负质子都是反粒子,它们跟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科学家已发现反氢原子.你推测反氢原子的结构可能是()A.由一个带负电的质子和一个带正电的电子构成B.由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构成C.由一个带负电的质子和一个电子构成D.由一个质子和一个带正电的电子构成【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专题】压轴实验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反粒子与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来考虑.【解答】解:A、氢原子内有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且带的电荷与一般说的质子和电子电荷正好相反,故A正确;B、由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构成没说明电荷种类,因为反粒子与正常的质子和电子不同,故B错;C、由一个带负电的质子和一个带正电的电子构成,故C错;D、质子没说带的电荷种类,故D错.故选A.【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注意题干中的信息:跟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8.我国科学家成功用一种核内有4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铍原子来测定“北京猿人”的年龄,这种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2 B.4 C.6 D.10【考点】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分析】依据在原子中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的等式解决即可.【解答】解:铍原子核内有4个质子和6个中子,根据原子中,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可得,这种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6=10;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原子中的一些数量关系问题,此类题常常利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的等量关系;9.从图片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A.微粒之间有间隔B.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C.水分子在不断运动D.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原子的定义与构成.【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观察图片进行分析:微粒之间有间隔,微粒的运动,物质的微观构成等.【解答】解:通过观察图片可知:A、构成物质微粒之间有间隔,故A正确;B、只能观察到分子、原子、离子级别,不能观察到原子的构成,故B错误;C、通过水的蒸发,说明水分子在不断运动,故C正确;D、从四幅图片可以看出水由分子构成,氯化钠由粒子构成,硅由原子构成,所以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故D正确.故选B.【点评】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三种;氯化钠等物质由离子构成,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其它物质则由分子构成.10.如图是地壳中各元素的含量(质量分数)图,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含量最多的元素是非金属元素B.含量最多的元素是金属元素C.铁的元素符号为FED.由图可知,各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相差不大【考点】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元素的简单分类.【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分析】根据图表中各元素的含量以及元素的种类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根据图中表示的地壳里所含各种元素的质量分数可知:A、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说法正确;B、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不是金属元素;说法错误;C、铁的元素符号为Fe,不是FE,此项错误;D、由图可知,各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相差很大,说法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化学元素汉字名称的偏旁可辨别元素的种类的方法和利用图表查找解题的信息的解题能力.11.如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A.B.C.D.【考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解答】解:A中是两种单质组成的混合物,B是一种单质,C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D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故答案为:C【点评】本考点考查了微观模拟图,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12.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下列对于元素周期表的使用方法不正确的是()A.查阅某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B.确定元素的种类C.利用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任意组合成我们希望得到的新物质D.利用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查找该元素的元素符号及元素名称【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可以知道:某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确定元素的种类、利用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查找该元素的元素符号及元素名称.【解答】解:A、利用元素周期表,可以查阅某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故A正确;B、利用元素周期表,确定元素的种类,故B正确;C、利用元素周期表,不能任意组合成我们希望得到的新物质,故C错误;D、利用元素周期表,利用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查找该元素的元素符号及元素名称,故D正确.故选C.【点评】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了解元素的简单分类;了解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13.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可能存在如图所示关系:对下列概念说法正确的是()A.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B.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并列关系C.单质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D.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属于并列关系【考点】物质的简单分类.【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A、根据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定义和关系判断.B、化合物与氧化物的定义和关系判断.C、单质与化合物的定义和关系判断.D、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的定义和关系判断.【解答】解:A、混合物是指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纯净物是指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二者是并列关系,所以错误.B、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二者是包含关系,所以错误.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二者是并列关系,所以错误.D、分解反应是指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化合反应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二者属于并列关系,所以正确.故选D.【点评】物质的分类和反应类型的判断知识是初中化学的教学难点,也是考查的热点之一,透彻理解有关概念,明确概念间的相互关系是解题的关键.14.下列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①和②两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B.③和④均属于离子结构示意图C.粒子②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D.①②③④共表示四种元素的粒子【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A、根据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进行判断;B、根据在离子中,核内质子数不等于核外电子数分析判断;C、根据粒子②最外层的电子数的特点分析;D、根据核内质子数判断元素的种类.【解答】解:A、①的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层,有2个电子,具有相对稳定结构;②的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的电子数是2,未达到稳定结构.故A错误.B、在④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属于原子.故B错误;C、在②的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的电子数是2,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故C正确;D、由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质子数有3种,共属于三种元素.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粒子结构示意图的有关知识,要明确相对稳定结构、质子数与元素种类的关系以及原子与离子的判断方法.15.下列关于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①③是不同种元素B.②表示的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1价C.②③的化学性质相似D.①④表示的是离子【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A、依据同种元素质子数相同分析判断;B、依据该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特点分析判断;C、依据元素的性质和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分析解决;D、依据离子中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不等分析判断;【解答】解:A、同种元素质子数一定相同,①③的质子数都是17,所以两者属于同种元素;B、该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1,化学反应中易失掉这个电子而形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所以②表示的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1价;C、因为元素的性质和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所以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则化学性质相似,②③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是1、7,故性质不会相似;D、由于离子中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不等,而①中质子数小于电子数是阴离子,④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是原子;故选:B.【点评】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区别和联系;掌握核外电子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和得失电子的规律特点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16.电性.铁原子质子数为26,中子数比质子数多6个,该原子核中微粒总数为58 个.【考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专题】元素位置、结构与性质;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题意,水分子中氢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核内无中子,氧原子的核内有8个质子;结合1个水分子由1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构成,且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水分子中氢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核内无中子,由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其质子数为1,两个氢原子有2个质子;一个氧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8,则1个水分子中共有8+1×2=10个质子;3个原子共有3个原子核;电子数=质子数=10;在原子中,由于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数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不显电性,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所以整个分子也不显电性,水分子不显电性;铁原子质子数为26,中子数比质子数多6个,故中子数为32,则该原子核中微粒总数为:26+32=58;故答案为:10;3;10;不显;58.【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水分子中微粒的数量的求算,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17.(3分)下图中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E是银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B、C、D粒子共表示 3 种元素.(2)D中x= 8 .(3)E中银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47 ,一个银原子质量是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9 氯原子的核电荷数是17 .(4)B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填“得到”或“失去”) 3 个电子.【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专题】元素位置、结构与性质;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1)依据质子数不同元素种类不同分析解答;(2)依据原子中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分析解答;(3)根据元素周期表中各部分的意义分析解答;(4)根据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若最外层电子数<4,则一般为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即可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