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IP原理基础以及在Linux上的实现

合集下载

TCPIP协议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TCPIP协议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TCPIP协议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引言:TCPIP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最常用的协议之一,它负责实现互联网中的数据传输和通信。

本文将详细介绍TCPIP协议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一、TCPIP协议的概述TCPIP协议是指互联网协议套件(Transmission Control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由两个独立的协议构成,分别是TCP和IP。

TCP负责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机制,而IP则负责寻址和路由。

1. TCP协议:TCP协议是传输层协议,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传输机制。

它通过采用三次握手的方式建立连接,确保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TCP协议采用滑动窗口和拥塞控制机制来优化网络性能,并能够实现数据分段和重组,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顺序性。

2. IP协议:IP协议是网络层协议,负责寻址和路由。

它定义了一套统一的地址分配规则,即IP地址,用于标识网络中的主机。

IP协议将数据分为若干个数据包(也称为IP数据报),并通过路由器将数据包从源主机传输到目标主机。

二、TCPIP协议的工作原理TCPIP协议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封装与解封装:在发送端,应用层将数据封装为TCP段,再将TCP段封装为IP数据包。

在每一层的头部都会添加相应的控制信息,如源IP地址、目标IP地址、端口号等。

在接收端,相反的过程会发生,即解封装。

每一层的接收端会根据头部的信息判断当前层所需的数据,并且去除控制信息。

2. 路由和寻址:在发送端主机上,IP协议根据目标IP地址和路由表判断出下一个跳转点的IP地址。

经过一系列的路由选择,最终到达目标主机。

每一个路由器都具有路由表,用于指导数据的传输路径。

3. 传输可靠性:TCP协议通过建立连接、数据的分段和重组、滑动窗口、流量控制、拥塞控制等机制,保证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通过三次握手的方式建立连接,确保通信双方的同步;通过数据的分段和重组,保证了大数据量的传输;通过滑动窗口和流量控制,确保了数据的流畅传输。

理解tcpip[指南]

理解tcpip[指南]

一.了解TCP/IPInternet是由上亿台计算机互联组成的,要能正确地访问每台机器、使数据在Internet中正确传播需要一个协议进行控制。

Internet使用的这一协议就是TCP/IP。

什么是TCP/IP 这是一组通信协议的代名词。

它本身指两个协议:TCP网络传输控制协议,IP网际协议。

IP(网间协议):Internet将消息从一个主机传递到另一个主机使用的协议称为网间协议(IP),这是Internet网络协议。

网间协议负责将消息发送到指定接收主机。

可以使用广域网或局域网,高速网或低速网,无线网或有线网等几乎所有类型的网络通信技术。

TCP(传输控制协议):消息在传送时被分割成一个个的小包,传输控制协议(TCP)负责收集这些信息包,并将其按适当的次序放好来发送,在接收端收到后再将其正确地还原。

传输控制协议处理了IP协议中没有处理的通信问题,向应用程序提供可靠的通信连接,能够自动适应网络的变化。

它保证数据包在传送中正确无误。

在Internet中,网间协议和传送协议配合工作,即我们常说的TCP/IP协议。

TCP/IP协议采用层次体系结构,从上而下分为应用层,传输层,网际层和数据链路层,每一层都实现特定的网络功能。

如图1(图1见TCP/IP分层模型.doc)所示。

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提供了TCP/IP与各种物理网络的接口。

物理网络指的是各种局域网和广域网,如Ethernet和X.25公共分组交换网等。

其还为网络层提供服务。

网际层网际层解决了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的通信问题,这一层的通信协议统一为IP协议。

IP协议具有以下几个功能:管理Internet地址:Internet上的计算机都要有唯一的地址,即IP地址。

路由选择功能: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要由IP通过路由选择算法,在发送方和接送方之间选择一条最佳的路径。

数据的分片和重组:数据在传送过程中要经过多个网络,每个网络所规定的分组长度不一定相同。

因此,当数据经过分组长度较小的网络时,就要分割成更小的段。

linux tcp重传机制

linux tcp重传机制

linux tcp重传机制摘要:一、TCP 重传机制简介二、Linux TCP 重传机制的工作原理三、Linux TCP 重传机制的优化四、总结正文:一、TCP 重传机制简介TCP(传输控制协议)是互联网中使用最广泛的协议之一,它的可靠数据传输依赖于一系列复杂的机制,其中之一就是重传机制。

当数据包在网络中丢失或损坏时,TCP 会通过重传机制来重新发送这些数据包,以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

TCP 重传机制包括超时重传和重复确认重传两种方式。

二、Linux TCP 重传机制的工作原理Linux 操作系统中的TCP 重传机制遵循RFC 6298 标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优化。

具体来说,Linux TCP 重传机制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当TCP 发送方发送数据包后,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收到接收方的确认(ACK),发送方会启动超时重传定时器(RTO)。

2.在RTO 超时之前,如果发送方收到接收方的重复确认(DUP ACK)信号,说明接收方已经成功接收了数据包,此时发送方会立即停止重传定时器,并重新计算RTO 值。

3.如果RTO 超时后,发送方仍然没有收到接收方的确认信号,发送方会重传数据包。

4.如果重传后,发送方仍然没有收到接收方的确认信号,发送方会继续重传数据包,直到达到最大重传次数(通常为3 次)或成功收到接收方的确认信号为止。

三、Linux TCP 重传机制的优化为了提高TCP 重传机制的性能,Linux 操作系统在实现TCP 重传机制时采用了一些优化措施,包括:1.避免不必要的重传:在收到DUP ACK 信号后,发送方会立即停止重传定时器,并重新计算RTO 值。

这样做可以避免在网络状况不佳的情况下,因误判而启动不必要的重传。

2.快速重传:当发送方连续收到多个DUP ACK 信号时,发送方会快速重传数据包,而不再等待RTO 超时。

这样可以减少重传的延迟,提高传输速度。

3.拥塞避免:当发送方检测到网络拥塞时,会减小发送速率,以避免进一步加剧拥塞。

tcp ip的原理

tcp ip的原理

tcp ip的原理TCP/IP是传输控制协议/因特网协议的简称,它是互联网的核心协议之一,用于实现在互联网上的数据传输和通信。

TCP/IP协议由两个不同但相互关联的协议组成,分别是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网际协议(IP)。

IP协议负责在网络中寻址和路由数据包,而TCP协议则负责将数据可靠地分割成小的数据段,并在发送和接收之间建立可靠的连接。

TCP/IP协议的基本原理是通过IP地址将数据从一个节点(发送方)传输到另一个节点(接收方)。

发送方首先将数据分割成较小的数据段,每个数据段被封装在IP数据包中,该数据包包含了目的IP地址和源IP地址。

然后,发送方通过互联网将数据包发送到接收方,数据包在传输途中经过多个路由器进行中转。

接收方根据目的IP地址对数据包进行解封,并将其中的数据段传递给TCP协议。

TCP协议的主要功能是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

在发送数据之前,TCP会先建立一个连接,这个连接可以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即数据段的正确性和顺序性。

TCP使用序号和确认机制来保证数据段有序到达,并使用超时重传机制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

一旦数据传输完成,TCP会关闭连接,释放资源。

除了可靠性,TCP还提供了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的机制。

流量控制通过动态调整数据发送的速率,使发送方不会发送过多的数据导致接收方无法处理。

拥塞控制则是通过监控网络拥塞程度并减少数据发送量,以防止网络出现拥塞从而影响数据传输的效率和可靠性。

总之,TCP/IP协议是互联网传输数据的基础,通过IP地址确定数据的路径,并通过TCP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保证数据的正确性和顺序性。

同时,TCP/IP还通过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机制来优化网络性能。

TCPIP基础教程PPT课件

TCPIP基础教程PPT课件

.
9
三 、 LAN 交换转 发
LAN 交换机主要有两种转发方式:
• 存储转发(store-and-forward )
LAN 交换机将整个帧拷贝到入站缓冲区,并由计算机 执行循环冗余校验(CRC),如果出现CRC错误,或该帧是小帧( 包括CRC小于64字节)/ 大帧(包括CRC小于1518字节)/,则丢 弃该帧,如果帧没有任何错误,LAN交换机在转发或交换时寻 找目的地址,确定外出接口,然后将帧转发到目的地址。
.
10
路由器基本功能、作用(四)
• 地区网:路由器主要作用是网络连接和路由选择, 即连接下层各个基层网络单位-园区网,同时负责 下层网络之间的数据转发。
• 园区网:路由器主要作用是分隔子网,各个子网在 逻辑上独立,而路由器是唯一能够分隔它们的设备 ,它负责子网之间报文转发和广播隔离,同时在边 界上的路由器与上层网络连接。
•最近LAN交换机涉及到OSI的多层,具有处理高带宽 应用得协议。
.
8
二 、VLAN交换工作原理
一、LAN交换机在功能上类似透明桥:
1、当交换机通电时,它们通过分析所有相邻网络的输
入帧源地址获取网络拓扑结构。如交换机从链路1上接收到一个
来自主机A的帧,则该交换机推断可通过网络连接链路1访问主机A。
• 直通(cut-through)
LAN 交换机仅将目的地址(跟在序号后的6个字节)拷贝 到入站缓冲区,然后在交换表中寻找目的地址, 确定外出接 口 ,将帧转发到目的地。直通方式交换一旦读到目的地址并 确定出站接口,就开始转发,因而减少了等待时间。
有些交换可以先将每个端口配置为直通交换方式,当 到达用户定义的出错限制时,将自动改变到存储转发方式。 一旦错率降到限制以下,端口自动转回到直通交换模式。

计算机四级复习知识点:TCPIP联网

计算机四级复习知识点:TCPIP联网

TCP是⼀种⾯向连接的、可靠的、基于字节流的传输层通信协议,由IETF的RFC 793定义。

同时是计算机四级考试的重要内容,店铺整理了其知识点,⼀起来复习下吧。

计算机四级复习知识点:TCP/IP联⽹篇1 ⼀、TCP/IP实现基本原理 1、TCP/IP的实现⽅式: TSR常驻内存程序是⼀种安装在Windows之前在DOS上运⾏的程序。

缺点,不能动态分配内存,TSR需要动态链接库DLL帮助,才能让Windows程序访问⽹络。

⽬前只有在DOS环境下才使⽤TSR⽅式 DLL动态链接库是⼀个16位的Windows程序函数库,只有当⽤到其中的过程时才会被调⽤。

缺点,它们不能直接与⽹卡通信,它们依赖于Windows的调度程序。

VxD虚拟设备是在Windows 32位保护⽅式下实现的,⽤于实现⼀些关键的部分,如视频、⿏标及通信端⼝驱动程序。

它是通过硬件中断⽅式响应⽹络中的通信,可以彻底地访问Windwos和DOS 程序。

2、⽹络配置基本参数:PC中⽹络适配卡基本参数,I/O端⼝地址、内存地址及中断号IRQ。

与Microsoft相关的⽹络信息,主机标识、⼯作组名、WINS服务器地址、DHCP服务器地址;与TCP/IP ⽹络信息有关,IP地址、⼦⽹掩码、主机名、域名、域名服务器、默认⽹关IP地址。

⼆、Windows NT平台的TCP/IP联⽹ 三、UNIX平台的TCP/IP联⽹ 1、建⽴UNIX联⽹的⼏个步骤:设计物理和逻辑的⽹络结构;分配IP地址;安装⽹络硬件;为每个主机配置启动时候的⽹络接⼝;设⽴服务程序或者静态路由。

2、IP地址的获取和分配:可能通过/etc/hosts⽂件、DNS或者其他域名系统来实现。

3、⽹卡的配置:ifconfig命令可以设置⽹卡IP地址、⼦⽹掩码、⼴播地址、⽹卡的使能状态及其他选项参数。

Ifconfig interface [family] address up option ,其中interface是指定的⽹卡名,可以⽤netstat-i来检查当前系统⽹卡的芯⽚类型。

tcp ip协议原理

tcp ip协议原理

tcp ip协议原理
TCP/IP协议原理是互联网传输控制协议(TCP)和互联网协议(IP)的组合,是用于在互联网上进行数据传输和通信的基本协议。

TCP协议是一种可靠的、面向连接的协议,它负责将数据分割成称为数据包的小块,并确保它们被正确地发送和接收。

TCP使用三次握手的过程来建立连接,即发送方发送一个请求连接的数据包,接收方返回确认连接的数据包,最后发送方再次确认连接。

一旦连接建立,数据可以在两个实体之间进行双向通信。

IP协议是一种无连接的协议,它负责将数据包从源主机传递到目标主机。

IP协议使用IP地址来唯一标识每个主机和路由器,通过将数据包分组并添加路由信息,使其在互联网上的正确路径上传输。

每个数据包都包含一个源IP地址和一个目标IP地址,以便在网络上进行正确的路由。

TCP/IP协议的工作流程如下:
1. 数据被封装为多个数据包,每个数据包都包含了源IP地址和目标IP地址。

2. 数据包经过本地的网络接口,传递到本地的网络设备。

3. 数据包通过本地网络设备进入互联网,经过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进行传输。

4. 数据包通过多个网络设备的路由选择机制,最终到达目标主机。

5. 数据包经过目标主机的网络接口,传递到目标主机的网络设
备。

6. 数据包根据目标IP地址被交付给接收方的应用程序。

在整个过程中,TCP协议负责保证数据包的可靠传输,通过确认和重传机制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IP协议负责将数据包从源主机传送到目标主机,并进行路由选择。

通过TCP/IP协议,互联网上的不同主机可以进行可靠的数据通信,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的信息交流和共享。

tcp ip工作原理

tcp ip工作原理

tcp ip工作原理TCP/IP是一种网络协议套件,由TCP(传输控制协议)和IP (Internet协议)组成。

它是互联网的基础协议,负责在网络中传输和路由数据。

TCP(传输控制协议)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协议,它通过建立双向的、可靠的通信通道来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

TCP将数据分割成称为"数据包"的小块,并在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建立可靠的连接。

发送端将数据包按序号发送,接收端接收到数据后发送确认信息,发送端根据确认信息调整发送速率,以实现可靠的数据传输。

IP(Internet协议)是一种网络层协议,负责将数据包从源主机发送到目标主机。

IP协议为每个主机分配一个唯一的IP地址,通过查找路由表,在网络结构中找到目标主机的位置。

IP 协议使用一种称为IP数据包的数据单元将数据从源主机分割成小块传输,并确保这些数据包按照正确的顺序到达目标主机。

TCP/IP工作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1. 数据分割:发送端使用TCP将数据分割成适当的数据包大小,并给每个数据包进行编号。

2. 数据传输:发送端通过IP协议将数据包发送到网络中,根据目标IP地址查找合适的路径进行传输。

中间的路由器根据其路由表找到下一跳的路径。

3. 数据重组:接收端使用IP协议接收到数据包,并根据包的编号将它们重新组合恢复成完整的数据。

4. 数据传输确认:接收端通过TCP向发送端发送确认信息,告知其数据已经正确接收。

如果发送端未收到确认信息,将重传丢失的数据包。

5. 流量控制与拥塞控制:TCP使用滑动窗口的机制来控制发送速率,根据网络状况和接收端的处理能力调整发送数据的速率,以避免网络拥塞。

6. 错误检测与纠正:TCP使用校验和等机制来检测传输过程中的错误,并通过重新发送丢失的数据包来进行纠正。

通过TCP/IP协议套件,数据可以从源主机通过互联网传输到目标主机,实现可靠的数据传输和路由。

tcp ip通信原理

tcp ip通信原理

tcp ip通信原理
TCP/IP是一种网络通信协议,它是基于互联网传输控制协议(TCP)和互联网协议(IP)的通信协议套件。

TCP/IP协议通过将数据分割成数据包并通过网络传输,在计算机之间进行通信。

TCP/IP通信原理包括四个关键步骤:连接建立、数据传输、
连接确认和连接关闭。

首先,在TCP/IP通信中,通信双方需要先进行连接建立。


送方发起连接请求,并等待对方的确认。

接收方在收到连接请求后发送连接确认信号,建立双方之间的连接。

通过这个连接,发送方和接收方可以在互联网上进行通信。

接下来,数据传输是TCP/IP通信的核心。

数据被分割成小的
数据包,并在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传输。

每个数据包都包含发送和接收地址,确保数据能够正确地传送到接收方。

同时,TCP/IP协议还提供了数据包的顺序控制和重发机制。

通过顺序控制,确保数据包按照发送的顺序进行传输。

如果数据包丢失或损坏,TCP/IP协议会触发重发机制,重新发送丢
失的数据包,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

最后,在数据传输完成后,双方之间进行连接确认和连接关闭。

接收方接收到所有数据包后,会发送连接确认信号,以确认已成功接收数据。

连接关闭时,发送方和接收方都会发送连接关闭信号,并关闭连接。

总结起来,TCP/IP通信是通过建立连接、传输数据、确认传输和关闭连接的方式,在互联网上实现计算机之间的通信。

这种通信协议套件被广泛用于现代互联网中,为各种应用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传输。

Linux操作系统中的网络通信原理

Linux操作系统中的网络通信原理

Linux操作系统中的网络通信原理一、引言Linux操作系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的开源操作系统,而网络通信则是其最重要的功能之一。

本文将深入探讨Linux操作系统中的网络通信原理,包括网络协议、套接字编程以及网络通信的实现机制等方面。

二、网络协议1. TCP/IP协议栈TCP/IP协议栈是Linux操作系统中实现网络通信的基础。

它由四个层次组成: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网络接口层负责将数据从应用层传输到网络层,网络层负责将数据从源主机传输到目标主机,传输层负责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而应用层则负责处理具体的网络应用。

2. IP地址和端口号IP地址是在Internet上对主机和路由器进行唯一标识的地址,而端口号则用于标识网络中的不同进程或服务。

Linux操作系统中使用IP 地址和端口号来实现网络通信的目的。

3. ICMP协议ICMP协议是Internet控制报文协议的缩写,用于在IP网络中发送控制消息和错误报文。

它有助于网络中的主机和路由器之间进行通信和故障排除。

三、套接字编程套接字是实现网络通信的一种机制,也是Linux操作系统中网络通信的核心。

通过套接字编程,可以在应用层使用socket函数进行网络通信的建立和数据传输。

1. 套接字类型在Linux操作系统中,套接字类型可以分为面向连接的套接字和无连接的套接字。

面向连接的套接字主要基于TCP协议,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和连接管理功能;无连接的套接字则主要基于UDP协议,提供高效的数据传输和较低的开销。

2. 套接字编程流程套接字编程的一般流程包括创建套接字、绑定地址、监听连接、接受连接、数据传输和关闭套接字等步骤。

通过这些步骤,应用程序可以实现与其他主机或服务的通信。

四、网络通信实现机制1. 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是网络通信中的第一层,主要负责将数据包从物理层传输到网络层。

在Linux操作系统中,数据链路层由网络接口卡驱动程序和相应的设备驱动程序实现。

tcp、ip协议工作原理

tcp、ip协议工作原理

tcp、ip协议工作原理
TCP/IP协议的工作原理可以按照层次分为四层,分别是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和网络接口层。

1.应用层:应用层是直接为应用程序提供服务的层次。

根据应用程序的不同,
应用层协议也不同。

比如在HTTP协议中,应用层就是负责实现web服务的功能。

2.传输层:该层在应用程序之间提供端到端的数据传输服务,主要协议是TCP
和UDP。

TCP协议是一个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协议,负责将上层传送下来的字节流分成报文段并传递给下层,同时还要处理端到端的流量控制,以避免缓慢接收的接收方没有足够的缓冲区接收发送方发送的大量数据。

UDP协议是一个不可靠的、无连接协议,主要适用于不需要对报文进行排序和流量控制的场合。

3.网络层:主要负责实现主机之间的通信。

其核心协议是IP协议,因此网络层
的主要任务就是IP数据包的发送和接收。

网络层还要处理IP数据包的路由选择,如果目的地在网络中的其他位置,那么网络层就会将数据包发送到正确的地方。

4.网络接口层:负责将IP数据包转化为能够发送到网络上的帧,以及将从网络
上接收到的帧转换为能够被应用程序处理的数据。

MAC帧包含了一些必要的控制信息,如目的MAC地址和源MAC地址。

总的来说,TCP/IP协议通过分层的结构,每一层都负责实现不同的功能,从而协同工作,实现互联网通信。

Linux网络配置教程理解IP地址子网掩码和网关

Linux网络配置教程理解IP地址子网掩码和网关

Linux网络配置教程理解IP地址子网掩码和网关Linux网络配置教程——理解IP地址、子网掩码和网关在Linux操作系统中,网络配置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正确配置IP地址、子网掩码和网关是保证网络通信的基础。

本教程将帮助您理解这些概念,并提供相应的网络配置方式。

一、IP地址IP地址是互联网中每个设备(如计算机、服务器、路由器等)在网络中的唯一标识。

它由一系列数字组成,以点分十进制表示(例如192.168.1.1)。

为了正确配置IP地址,您首先需要了解自己所在的网络环境。

一种常见的方式是使用DHC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它允许网络设备自动获取IP地址。

如果您的网络使用DHCP,请跳过以下内容,系统会自动为您分配IP地址。

如果您的网络不使用DHCP,您需要手动配置静态IP地址。

以下是静态IP地址的配置步骤:1. 打开终端,输入命令`sudo vi /etc/network/interfaces`,这会打开网络配置文件。

2. 您需要找到类似下面这样的行:```iface eth0 inet dhcp```3. 将上面的行改为:```iface eth0 inet staticaddress 192.168.1.100netmask 255.255.255.0gateway 192.168.1.1```其中,address为您配置的静态IP地址,netmask为子网掩码,gateway为网关地址。

4. 按下`Esc`键,输入`:wq`保存并退出。

5. 输入命令`sudo service networking restart`重启网络服务。

完成以上步骤后,您的静态IP地址就已经配置成功了。

您可以使用命令`ifconfig`来验证IP地址的配置情况。

二、子网掩码子网掩码用于划分IP地址中的网络部分和主机部分。

它由一系列数字组成,以点分十进制表示(例如255.255.255.0)。

子网掩码和IP 地址一起使用,决定了网络的范围。

TCPIP配置与网络实用程序实验

TCPIP配置与网络实用程序实验

TCP/IP配置与网络实用程序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Windows/Linux操作系统中网络协议的具体配置。

2、掌握Windows/Linux操作系统中常用的网络命令。

二、实验内容:1、Windows/Linux操作系统中协议的配置2、掌握Windows/Linux操作系统中常用的网络命令3、综合使用常用网络命令检测网络可能的故障三、实验步骤:(一)Windows操作系统中网络协议的具体配置1、鼠标右键点击桌面上的“网上邻居”,选择“属性”。

2、选择“本地连接”,鼠标右键点击,然后选择“属性菜单”。

3、此时,可以安装、卸载各种协议并查看及其属性。

4、选择”Internet协议(TCP/IP)”,然后点击“属性”菜单。

5、根据网络具体情况进行配置,如果网络使用DHCP服务的话,则选择“自动获得IP地址与自动获得DNS服务器地址”,否则,手工配置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或者DNS服务器地址。

6、点击“高级”选择然后分别选择“IP设置、DNS、WINS、选项等”进行其他配置。

7、协议配置好之后,可在命令行中使用ipconfig命令查看配置情况,该命令尤其在采用DHCP分配地址的时候十分有用。

点击”开始 运行”,输入“cmd”然后回车,进入命令行。

c:\>ipconfig 命令显示每个已经配置且处于活动状态的网络接口的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

c:\>ipconfig/all 除了上述信息外,还能显示DNS和WINS服务器信息,网卡的MAC地址,如果是DHCP获得IP配置,还可显示IP地址及租用地址的预计失效日期。

c:\>ipconfig /release 。

在采用DHCP自动配置的情况下,该命令将所租用的IP 地址返还给DHCP服务器。

C:\>ipconfig/renew 表示本地计算机设法与DHCP服务器取得联系,且重新租用一个IP地址。

C:\>ipconfig/flushdns 清除本机DNS解析器缓存中的内容。

第9讲linuxTCPIP网络配置精品PPT课件

第9讲linuxTCPIP网络配置精品PPT课件
格式:# ifconfig <网络接口> <IP地址> [<Mask> <Broadcast>]
举例:
# ifconfig eth0 192.168.1.10 # ifconfig eth0 10.0.0.10 netmask
IPADDR=192.168.1.100 NETMASK=255.255.255.0 BROADCAST=192.168.1.255 GATEWAY=192.168.1.1
使用GUI工具配置以太网络
在Red Hat Linux 9中提供了一个图形界面的网络 配置工具。使用该配置工具,可以配置各种网络 连接。下面使用该工具来对一个Linux系统进行网 络配置,配置时需要的主要参数如下:
在这个例子中,本机名是machine1,otherpc还有 别名otheralias,它可以指向otheralias。。一旦配置完 机器的网络配置文件,应该重新启动网络以使修改生 效,使用下面的命令来重新启动网络:
/etc/rc.d/init.d/network restart
4. 端口号TWORKING=yes HOSTNAME=machine1 GATEWAY=210.34.6.2 FORWARD_IPV4=yes GATEWAYDEV= 其中,NETWORK=yes/no 表示网络是否被配置; HOSTNAME=hostname hostname 表示服务器的主机名; GATEWAY=gw-ip gw-ip 表示网络网关的IP地址; FORWARD_IPV4=yes/no 是否开启IP转发功能; GAREWAYDEV=gw-dev gw-dw 表示网关的设备名
/etc/services中包含了服务名和端口号之间 的映射,不少系统程序要使用这个文件

tcp ip协议的工作原理

tcp ip协议的工作原理

tcp ip协议的工作原理TCP/IP协议是一种用于计算机网络的通信协议,其工作原理如下:1. 数据分割:发送方根据应用层传输的数据,将数据分割成适当的大小的数据段,为了将数据段发送到目标主机。

2. 封装成报文:每个数据段都会被封装成一个称为"包"或"报文"的单位,其中包括了发送方和接收方的IP地址、端口号等必要的信息。

3. IP寻址和路由选择:发送方将目标主机的IP地址添加到报文中,发送到网络中。

经过网络中的路由器转发,根据目标主机的IP地址和路由表决定下一跳的路由。

4. 数据传输:报文通过网络传输到目标主机。

报文在传输过程中可能要经过多个路由器的转发。

5. 报文重组:接收方收到数据后,会对接收到的数据报进行重组,根据序列号和确认号来确定数据是否丢失或乱序,并将多个数据包重新组合成完整的数据。

6. TCP连接管理:TCP协议使用三次握手建立连接。

发送方向接收方发送SYN包,接收方收到后发送SYN+ACK包作为确认,发送方再发送ACK包进行最终的确认。

连接建立后,双方开始进行数据传输。

7. 应答机制:接收方接收到数据后,会发送确认消息ACK回给发送方。

如果发送方没有收到确认消息,会重新发送数据。

8. 拥塞控制:TCP/IP协议通过拥塞窗口、滑动窗口等方法来控制数据的发送速率,以避免网络拥塞。

9. 数据重传:如果发送方没有收到确认消息或确认消息丢失,发送方会重新发送数据,直到接收方发送确认消息。

10. 连接释放:数据传输完成后,双方发送FIN包来关闭连接。

发送方发送FIN包后,接收方发送ACK进行确认,然后发送自己的FIN包,最后发送方发送ACK进行最终的确认。

连接释放后,双方结束通信。

TCP-IP入门经典 精要

TCP-IP入门经典 精要

---------------------------------------------------------------最新资料推荐------------------------------------------------------TCP-IP入门经典精要第一部分 TCP/IP 基础知识第1章 TCP/IP 的概念 TCP/IP 指用于 Internet 和很多其它网络的网络协议集。

TCP/IP 特性:逻辑寻址物理地址(MAC 地址)是每一个网络适配器拥有的独一无二且永久的地址,共 48bit。

在 TCP/IP 中,逻辑地址被称为 IP 地址,是用于定位TCP/IP 网络上计算机或其他连网设备的地址,通过网络协议软件进行配置。

逻辑地址和具体硬件物理地址相互转换使用的是 ARP 和 RARP 协议。

路由选择由路由器完成,它能够通过逻辑地址转发数据。

名称解析域名到 IP 地址的映射称为名称解析。

称为域名服务器的特殊计算机储存了显示如何转换域名和IP 地址的表格,可以为网络中注册 DNS 的计算机提供域名和 IP 地址映射。

错误控制和流控制TCP/IP 的传输层通过 TCP 协议定义了针对数据的错误检查、流控制和通告功能。

在 TCP/IP 的网络接入层低层次协议中,也有组成系统错误控制的一部分。

应用支持在 TCP/IP 中,通过系统的逻辑通道实现从协议1 / 3软件到应用程序的接口称为端口。

每个端口有一个数字用于识别它。

第 2 章 TCP/IP 的工作方式 TCP/IP 协议系统四层模型:网络访问层:提供与物理网络的接口。

针对传输介质设置数据的格式,根据物理地址实现数据的寻址,对数据在物理网络的传递提供错误控制。

网际层:提供独立于硬件的逻辑寻址,从而让数据能够在具有不同物理结构的子网之间传递。

提供路由功能来降低数据流量,支持 Internet 上的数据传递。

实现物理寻址和逻辑寻址的转换。

Linux高级网络性能调优使用TCPIP堆栈参数

Linux高级网络性能调优使用TCPIP堆栈参数

Linux高级网络性能调优使用TCPIP堆栈参数在Linux系统中,网络性能的优化是一项重要且常见的任务。

为了提高网络传输速度、降低延迟和提高网络吞吐量,我们可以通过调整TCPIP堆栈参数来实现。

TCPIP堆栈是Linux操作系统中实现网络通信的关键模块,它负责处理数据包的传输、路由和错误检测等功能。

通过调整堆栈的参数,我们可以优化网络性能。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TCPIP堆栈参数以及如何使用它们进行网络性能调优。

1. 窗口大小调优TCP协议使用滑动窗口来控制数据传输的速度和可靠性。

窗口大小决定了每次发送数据的量。

默认情况下,Linux系统的窗口大小较小,可能导致网络性能较低。

可以通过调整窗口大小来提高网络吞吐量。

使用以下命令可以查看当前的窗口大小:```$ sysctl net.ipv4.tcp_rmem```可以通过修改`net.ipv4.tcp_rmem`参数来调整接收窗口大小,并通过修改`net.ipv4.tcp_wmem`参数来调整发送窗口大小。

例如,将窗口大小调整为4096字节:```$ sysctl -w net.ipv4.tcp_rmem="4096 87380 6291456"```2. 拥塞控制算法选择Linux系统支持多种拥塞控制算法,如TCP Reno、TCP Cubic等。

不同的算法在网络负载和延迟控制方面表现不同。

为了适应不同的网络环境,可以通过修改拥塞控制算法来优化网络性能。

可以使用以下命令将拥塞控制算法更改为TCP Cubic:```$ sysctl -w net.ipv4.tcp_congestion_control=cubic```3. SYN队列长度调优SYN队列用于存放等待建立TCP连接的请求。

默认情况下,Linux 系统的SYN队列长度较小,可能导致连接延迟和丢失。

可以通过调整SYN队列长度来提高网络性能。

使用以下命令可以查看当前的SYN队列长度:```$ sysctl net.ipv4.tcp_max_syn_backlog```可以通过修改`net.ipv4.tcp_max_syn_backlog`参数来调整SYN队列长度。

tcpip工作原理

tcpip工作原理

tcpip工作原理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也被称为网络通信协议,是互联网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协议之一。

它提供了Internet的传输控制和数据包传递所必需的两个主要协议的组合。

TCP协议负责运输数据,而IP协议负责路由数据。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TCP/IP的工作原理。

步骤一:建立连接在TCP/IP中,传输层的TCP协议是面向连接的。

在传输数据之前,发送方和接收方要建立一个连接。

这个过程称为三次握手。

1.发送方向接收方发送带有SYN(同步)标记的数据包,表示请求连接;2.接收方接收到请求后,向发送方发送带有ACK(确认)和SYN标记的数据包;3.发送方接收到确认后再向接收方发送带有ACK标记的数据包,表示连接已建立。

步骤二:数据传输连接建立后,发送方可以向接收方传输数据。

传输的数据被分成多个数据包,每个数据包都带有序列号和确认号。

发送方将数据包发送给接收方,接收方收到数据后回复确认信息。

如果发送方没有收到接收方的确认信息,就会重发数据包。

当接收方收到数据包时,会检查它的序列号是否正确,如果序列号正确,则回复一个包含期望的下一个序列号的确认信息。

步骤三:关闭连接当数据传输完成后,发送方和接收方要关闭连接。

关连接的过程也是通过三次握手完成的。

1.发送方发送一个带有FIN(结束)标记的数据包,表示希望关闭连接;2.接收方收到结束请求后,回复一个ACK标记的数据包,表示已经收到请求;3.接收方再发送一个带有FIN标记的数据包,请求关闭连接;4.发送方收到请求后,回复一个ACK标记的数据包。

在这个过程中,双方已经关闭了连接。

总结:TCP/IP协议非常复杂,但也是互联网中通信最基本的协议之一。

TCP协议负责网络数据的传输,而IP协议负责路由数据。

建立连接、数据传输和关闭连接是TCP/IP协议中最重要的三个步骤。

了解TCP/IP 协议的工作原理对于理解互联网的运作方式非常重要。

TCPIP原理及应用

TCPIP原理及应用
因网络管理而增加的信息流量不应该明显 增加被管理网络的负担 被管理设备的代理不应该明显影响设备主 要功能的操作
10
SNMP的工作方式 SNMP的工作方式
Getnext命令 命令, 1、SNMP管理站通过使用Get 和 Getnext命令, SNMP管理站通过使用Get 管理站通过使用 轮讯”的方式来收集网络设备的信息, 以“轮讯”的方式来收集网络设备的信息,以 检查各网络设备的状态。 检查各网络设备的状态。 2、当需要更改某些网络设备的运行参数时, 当需要更改某些网络设备的运行参数时, SNMP使用命令set来控制 使用命令set来控制。 SNMP使用命令set来控制。 3、如果网络设备中有些重要的信息,如路由器 如果网络设备中有些重要的信息, 发生断电事故,SNMP允许网络设备立即主动向 发生断电事故,SNMP允许网络设备立即主动向 管理站报告发生的关键事件,这种信息称为陷 管理站报告发生的关键事件, trap) 阱(trap)
4
FTP
FTP的功能 FTP的功能 FTP客户端的使用 FTP客户端的使用 FTP服务器的配置与管理 FTP服务器的配置与管理 -windows -Linux
5
Web服务 Web服务
HTTP(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文本传输协议) 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 Web服务器的配置与管理 Web服务器的配置与管理 -windows -Linux 网页制作
1
TELNET
虚拟终端
Server Telnel
TELNET的工作方式 TELNET的工作方式 TELNET的使用 TELNET的使用
Transtate from NVT Format Network Transtate to NVT Format

TCPIP协议基础

TCPIP协议基础

TCPIP协议基础TCP/IP协议是互联网通信协议的基础,它规定了计算机在网络中如何进行通信。

本文将介绍TCP/IP协议的基本原理和各个协议的功能。

TCP/IP协议是由两个协议族组成: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和IP(Internet Protocol,网际协议)。

其中,IP协议用于实现网络层的功能,负责将数据包从源主机传输到目标主机;而TCP协议用于实现传输层的功能,负责在网络中可靠地传输数据。

IP协议是TCP/IP协议中最重要的协议之一、它定义了互联网中数据包的格式和传输方式,是实现数据包传输的基础。

IP协议主要包括IP地址和路由两个重要概念。

IP地址是用于标识网络中的主机和路由器的唯一地址,它由32位二进制数表示,通常以点分十进制的方式呈现。

路由则是数据包在网络中传输的路径选择问题,路由器根据目标IP地址选择最佳路径将数据包传输到目标主机。

TCP协议则是建立在IP协议之上的传输协议。

它提供面向连接的、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

TCP协议通过三次握手的方式建立连接,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保证数据的正确、有序的传输。

TCP协议还支持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机制,使得网络能够在高负载时保持稳定的性能。

TCP协议通过端口号标识不同的应用程序,以实现多进程的并发通信。

总结起来,TCP/IP协议是互联网通信的基础,它定义了数据包的传输方式和各种网络服务的协议。

通过TCP/IP协议,不同类型的计算机可以互相通信,并利用各种网络服务实现数据的传输和共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CP/IP原理、基础以及在Linux上的实现导言:本篇作为理论基础,将向我们讲述TCP/IP的基本原理以及重要的协议细节,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TCP/IP在LINUX上的实现。

1、OSI参考模型及TCP/IP参考模型OSI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是基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建议而发展起来的,它分为如图3-1所示的七层。

当卫星和无线网络出现以后,现有的协议在和这些网络互联时出现了问题,所以需要一种新的参考体系结构,能无缝地连接多个网络。

这个体系结构就是TCP/IP参考模型。

图1.1 OSI模型和TCP/IP模型2、TCP 协议因特网在传输层有两种主要的协议:一种是面向连接的协议,一种是无连接的协议。

传输控制协议TCP是(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专门用于在不可靠的因特网上提供可靠的、端对端的字节流通信的协议。

通过在发送方和接收方分别创建一个称为套接字的通信端口就可以获得TCP服务。

所有的TCP 连接均是全双工的和点到点的。

发送和接收方TCP实体以数据报的形式交换数据。

一个数据报包含一个固定的20字节的头、一个可选部分以及0或多字节的数据。

对数据报的大小有两个限制条件:首先,每个数据报(包括TCP头在内)必须适合IP的载荷能力,不能超过65535字节;其次,每个网络都存在最大传输单元MTU(maximum transfer unit),要求每个数据报必须适合MTU。

如果一个数据报进入了一个MTU小于该数据报长度的网络,那么处于网络边界上的路由器会把该数据报分解为多个小的数据报。

TCP实体所采用的基本协议是滑动窗口协议。

当发送方传送一个数据报时,它将启动计时器。

当该数据报到达目的地后,接收方的TCP实体向回发送一个数据报,其中包含有一个确认序号,它等于希望收到的下一个数据报的顺序号。

如果发送方的定时器在确认信息到达之前超时,那么发送方会重发该数据报。

2.1 TCP数据报头图2.1给出了TCP数据报头的格式。

图2.1 TCP头结构图源端口、目的端口:16位长。

标识出远端和本地的端口号。

顺序号:32位长。

表明了发送的数据报的顺序。

确认号:32位长。

希望收到的下一个数据报的序列号。

TCP头长:4位长。

表明TCP头中包含多少个32位字。

接下来的6位未用。

ACK:ACK位置1表明确认号是合法的。

如果ACK为0,那么数据报不包含确认信息,确认字段被省略。

PSH:表示是带有PUSH标志的数据。

接收方因此请求数据报一到便可送往应用程序而不必等到缓冲区装满时才传送。

RST:用于复位由于主机崩溃或其它原因而出现的错误的连接。

还可以用于拒绝非法的数据报或拒绝连接请求。

SYN:用于建立连接。

FIN:用于释放连接。

窗口大小:16位长。

窗口大小字段表示在确认了字节之后还可以发送多少个字节。

校验和:16位长。

是为了确保高可靠性而设置的。

它校验头部、数据和伪TCP头部之和。

可选项:0个或多个32位字。

包括最大TCP载荷,窗口比例、选择重发数据报等选项。

1.最大TCP载荷:允许每台主机设定其能够接受的最大的TCP载荷能力。

在建立连接期间,双方均声明其最大载荷能力,并选取其中较小的作为标准。

如果一台主机未使用该选项,那么其载荷能力缺省设置为536字节。

2.窗口比例:允许发送方和接收方商定一个合适的窗口比例因子。

这一因子使滑动窗口最大能够达到232字节。

3.选择重发数据报:这个选项允许接收方请求发送指定的一个或多个数据报。

2.2 连接管理在TCP中建立连接采用三次握手的方法。

为了建立连接,其中一方,如服务器,通过执行LISTEN和ACCEPT原语被动地等待一个到达的连接请求。

另一方,如客户方,执行CONNECT原语,同时要指明它想连接到的IP地址和端口号,设置它能够接受的TCP数据报的最大值,以及一些可选的用户数据。

CONNECT原语发送一个SYN=1,ACK=0的数据报到目的端,并等待对方响应。

该数据报到达目的端后,那里的TCP实体将察看是否有进程在侦听目的端口字段指定的端口。

如果没有,它将发送一个RST=1的应答,拒绝建立该连接。

如果某个进程正在对该端口进行侦听,于是便将到达的TCP数据报交给该进程,它可以接受或拒绝建立连接。

如果接受,便发回一个确认数据报。

一般情况下,TCP的连接建立过程如图2.2所示。

图2.2 TCP的连接建立过程为了释放连接,每方均可发送一个FIN=1的TCP数据报,表明本方已无数据发送。

当FIN数据报被确认后,那个方向的连接即告关闭。

当两个方向上的连接均关闭后,该连接就被完全释放了。

一般情况下,释放一个连接需要4个TCP数据报:每个方向均有一个FIN 数据报和一个ACK数据报。

2.3 传输策略TCP中采用滑动窗口来进行传输控制,滑动窗口的大小意味着接收方还有多大的缓冲区可以用于接收数据。

发送方可以通过滑动窗口的大小来确定应该发送多少字节的数据。

当滑动窗口为0时,发送方一般不能再发送数据报,但有两种情况除外,一种情况是可以发送紧急数据,例如,允许用户终止在远端机上的运行进程。

另一种情况是发送方可以发送一个1字节的数据报来通知接收方重新声明它希望接收的下一字节及发送方的滑动窗口大小。

2.4 拥塞控制当加载到某个网络上的载荷能力超过其处理能力时,便会出现拥塞现象。

对于因特网来说有两个潜在的问题--网络的容量和接收方的容量,应该分别进行处理。

发送方始终保持两个窗口:接收方承认的窗口和拥塞窗口。

取两个窗口的最小值作为可以发送的字节数。

当建立连接时,发送方将拥塞窗口大小初始化为该连接所用的最大数据报的长度值,并随后发送一个最大长度的数据报。

如果该数据报在定时器超时之前得到了确认,那么发送方会在原拥塞窗口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个数据报的字节值,使其为两倍最大数据报的大小,然后发送两个数据报。

当这些数据报中的每一个都被确认后,拥塞窗口大小就再增加一个最大数据报的长度。

当拥塞窗口是N个数据报的大小时,如果发送的所有N个数据报都被及时确认,那么将拥塞窗口大小增加N个数据报对应的字节数目。

拥塞窗口保持指数规律增大,直到数据传输超时或者达到接收方设定的窗口大小。

拥塞窗口便设置为恰好不造成超时或达到接收方的窗口大小的字节数。

2.5 定时器管理TCP使用多个定时器,如重发定时器、持续定时器、"keep alive"定时器等。

最重要的是重发定时器。

在发送一个数据报的同时,启动一个数据重发定时器。

如果在定时器超时前该数据报被确认,则关闭该定时器;相反,如果在确认到达之前定时器超时,则需要重发该数据报。

持续定时器用于防止出现死锁情况。

当一个连接长时间闲置时,"keep alive"定时器会超时而使一方去检测另一方是否仍然存在。

如果它未得到响应,便终止该连接。

3、UDP协议因特网协议组也支持无连接的传输协议UDP(user data protocol)。

UDP使用底层的因特网协议来传送报文,提供与IP一样的不可靠的、无连接的数据报传输服务。

它不使用确认信息对报文的到达进行确认,不对收到的数据报进行排序,也不提供反馈信息来控制机器之间传输的信息流量。

UDP通信的可靠性方面的工作,包括报文的丢失、重复、乱序等现象,由使用UDP的应用程序来承担。

一个UDP数据报包括一个8字节的头和数据部分。

报头的格式如下图3.1所示,它包括四个长为16字节的字段。

源端口和目的端口的作用与TCP中的相同,是用来标明源端和目的端的端口号。

UDP长度字段指明包括8个字节的头和数据在内的数据报长度。

UDP校验和字段是可选项,用于纪录UDP头、UDP伪头、用户数据三者的校验和。

图3.1 UDP 首部结构4、IP协议IP协议提供了不可靠的、无连接的数据报传输机制。

TCP/IP是为了适应物理网络的多样性而设计的,而这种适应性主要是通过IP层来体现的。

由于物理网络的多样性,各种物理网络的数据帧格式、地址格式之间的差异很大。

为了将这些底层的细节屏蔽起来,使得采用不同物理网络的网络之间进行通讯,TCP/IP分别采用了IP数据报和IP地址作为物理数据帧与物理地址的统一描述形式。

这样IP向上层提供统一的IP数据报和统一的IP地址,使得各种物理帧及物理地址的差异性对上层协议不复存在。

4.1 IP数据报头一个IP数据报由一个头部和数据部分构成。

头部包括一个20字节的固定长度部分和一个可选任意长度部分。

头部格式如图4.1所示。

图4.1 IP 首部结构版本:4位长。

记录了数据报对应的协议版本号。

当前的IP协议有两个版本:IPV4 和IPV6。

IHL:4位长。

代表头部的总长度,以32位字节为一个单位。

服务类型:8位长。

使主机可以告诉子网它想要什么样的服务。

如下图所示,服务类型域又分为了5个部分。

优先权字段是标志优先级的;三个标志位分别代表延迟、吞吐量、可靠性。

图4.2 服务类型结构总长:16位。

指头部和数据的总长。

最大长度是65535个字节。

标识:16位。

通过它使目的主机判断新来的分段属于哪个分组,所有属于同一分组的分段包含同样的标识值。

DF:代表不要分段。

它命令路由器不要将数据报分段,因为目的端不能重组分段。

MF:代表还有进一步的分段,用它来标志是否所有的分组都已到达。

除了最后一个分段的所有分段都设置了这一位。

分段偏移:13位。

标明分段在当前数据报的什么位置。

生命期:8位。

用来限制分组生命周期的计数器。

它在每个节点中都递减,而且当在一个路由器中排队时可以倍数递减。

协议:8位。

说明将分组发送给那个传输进程,如TCR、VDP等。

头校验和:16位。

仅用来校验头部。

源地址:32位。

产生IP数据报的源主机IP地址。

目的地址:32位。

IP数据报的目的主机的IP地址。

可选项:是变长的。

每个可选项用一个字节标明内容。

有些可选项还跟有一字节的可选项长度字段,其后是一个或多个数据字节。

现在已定义了安全性、严格的源路由选择、松的源路由选择、记录路由和时间标记五个可选项。

但不是所有的路由器都支持全部5个可选项。

安全性选项说明了信息的安全程度。

严格的源路由选择选项以一系列的IP地址方式,给出了从源到目的地的完整路径。

数据报必须严格地从这条路径传送。

当路由选择表崩溃,系统管理员发送紧急分组时,或作时间测量时,此字段很有用。

松的源路由选择选项要求分组遍及所列的路由器,但它可以在其间穿过其它的路由器。

记录路由选项让沿途的路由器都将其IP地址加到可选字段之后,这使系统管理者可以跟踪路由选择算法的错误。

时间标记选项像记录路由选项一样,除了记录32位的IP地址外,每个路由器还要记录一个32位的时间标记。

同样地,这一选择可用来为路由选择算法查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