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究

合集下载

信息技术人才培养方案

信息技术人才培养方案

信息技术人才培养方案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为了满足这一发展需求,培养大量高素质的信息技术人才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将提出一套有效的信息技术人才培养方案,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一、培养目标信息技术人才培养方案的首要目标是确保学生具备扎实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其次,培养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能够应对不断变化的技术和需求。

此外,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以适应现代企业和组织的需求。

二、培养内容1.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学生需要学习计算机科学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原理、数据结构和算法等。

此外,学生还需要学习数据库管理、网络原理、操作系统等相关知识。

2.专业技术能力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志向,设置不同的专业方向,如软件开发、网络安全、人工智能等。

学生需要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掌握相关的编程语言、开发工具和技术框架,以便能够独立进行项目开发和系统设计。

3.实践能力培养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需要设置一系列的实践课程和项目。

这些项目可以是校内的科研项目,也可以是与企业合作的实际项目。

学生通过参与这些项目,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4.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信息技术人才通常需要与不同背景的人合作,因此需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通过小组项目和团队作业,学生可以学会有效的沟通和合作技巧,提升协作能力和团队领导力。

三、培养模式1.理论学习与实践结合培养信息技术人才应该注重理论学习和实践相结合。

理论学习可以建立学生的基础知识,而实践能够帮助学生将所学应用到实际中。

因此,课程设置中应该合理安排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比例,并通过实践项目来巩固理论知识。

2.师生互动与导师制度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教师应与学生进行密切的互动。

通过课堂讨论、辅导和项目指导,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另外,建立导师制度也十分重要,每位学生可有一位导师负责指导学习和个人成长。

3.多元评估与综合能力考察培养方案应该综合评估学生的学习成绩、实践项目和团队合作等能力。

新农科背景下农业院校人才培养的探索

新农科背景下农业院校人才培养的探索
新农科背景下农业院校人才培养的探索
文/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赵慧敏
摘要:党的十九大针对新时期乡村地区发展形式与建设 需 求 ,提 出 了 振 兴 乡 村 、集 中 解 决 三 农 问 题 的 相 关 战 略 ,在 推 进 农 业 产 业 优 化 改 革 的 同 时 ,逐 步 落 实 促 进 区 域 经 济 均 衡发展的目标。新 时 期 ,农业产业整体结构的改革,也对农 业 人 才 的 培 育 提 出 了 创 新 性 的 要 求 ,在 新 农 科 战 略 全 面 实 行背景下,基于强农兴农、立 德 树 人 、乡村振兴理念,对农业 院 校 原 有 的 课 程 教 育 体 系 进 行 优 化 改 革 。这 不 仅 是 农 业 院 校积极响应“三 农 ”政 策 的 重 要 发 展 方 针 ,也是面向现代农 业产业输送更多高素质、实践型人才的必由之路。
(二) 优化农科课程结构 以 现 代 农 业 领 域 人 才 保 障 机 制 的 建 设 为 目 标 ,推 进 农 业专业整体课程体系的优化改革。首 先 ,高校需要站在全局 发 展 、优 势 整 合 的 角 度 ,全 面 分 析 新 农 科 专 业 建 设 的 特 征 , 按 照 农 业 生 产 、经 营 专 业 服 务 的 产 业 分 工 ,对 课 程 体 系 进 行 划 分 、增 设 、删 除 等 调 整 。在 这 一 过 程 中 ,高 校 应 注 重 多 学 科 教 学 内 容 的 配 置 与 融 合 ,发 挥 交 叉 学 科 教 育 的 群 优 势 ,在农 业 专 业 实 践 教 学 课 程 中 ,不 断 渗 透 新 农 科 工 科 、新 工 科 、文 科等关联性内容。其 次 ,高校应结合科技领域先进的技术成 果 ,如 人 工 智 能 、生 物 工 程 、大 数 据 、物 联 网 等 技 术 ,设置以 培 养 学 生 专 业 技 能 、信 息 素 养 、创 新 意 识 等 综 合 能 力 的 课 程 , 实现专业教育与新农科领域的有效对接。最 后 ,针对当前学 生 就 业 择 业 观 念 滞 后 的 问 题 ,农 业 院 校 应 合 理 开 展 职 业 规 划 教 育 、就 业 观 念 引 导 与 思 政 教 育 等 课 程 的 改 革 ,积 极 探 索 农 业 专 业 就 业 渠 道 ,提 升 就 业 能 力 ,助 推 三 农 建 设 。

农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农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农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导言农学专业是培养农业科技人才的重要专业之一,旨在培养具备农业科技研发、生产管理和农村发展规划能力的专业人才。

为适应新时代农业发展的需求,农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当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强调农学专业与其他相关学科的融合。

二、培养目标1.知识与素质:使学生掌握农业科学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坚实的农学基础知识和科学素养,具备扎实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基础。

2.研究与创新:培养学生具备农业科技研发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3.管理与实践:培养学生具备农业生产管理能力,能够组织和管理农田生产,发展农村经济,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

三、培养内容与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包括农业生物学、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农业资源利用、土壤科学等基础科学课程。

2.专业课程:包括农业生态学、农业气象学、农业机械学、农业经济学、农业推广学、农药学、植物保护学、动植物病虫害防治学、农田水利学等专业课程。

3.实践环节:包括实验课、农田实习、农业科技研发实践、农村实践等。

通过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

四、实践教学与社会实践1.科研与创新:通过开展科研项目,鼓励学生参与农业科技创新工作,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2.实习与农田实践:安排学生到农田进行实践,了解农业生产实际情况,培养学生的农业实践能力和农田管理技术。

3.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与农村社会实践,了解农村基层建设和农民生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农村发展规划能力。

五、评估与质量保证1.考试评估:采用理论考试和实践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估,以确保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发展。

2.实习评估:通过对实习表现的考察和实习报告的评价,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水平。

基于互联网加智慧农业的农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基于互联网加智慧农业的农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ISSN1006-7167CN31-1707/TRESEARCHANDEXPLORATIONINLABORATORY第40卷第3期 Vol.40No.32021年3月Mar.2021 DOI:10.19927/j.cnki.syyt.2021.03.031基于互联网加智慧农业的农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究杨 娟a, 叶 进b, 马仲辉a, 沈方科a(广西大学a.农学院植物科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b.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南宁530004)摘 要:针对农科人才培养缺乏现代科技技术,以及工科人才培养缺乏行业应用的问题,发挥我校多学科协同发展的优势,开展了农工融合创新的教学研究。

由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农学院和农牧发展研究院一线骨干成员,以及学校柔性引进的智慧农业国家级外聘专家组建学科交叉的师资队伍,产学结合,科教协同,形成了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打造了智慧农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涵盖了自动化设备、精细化控制、智能化管理等模块,改善了农科专业的实验课程;项目构建了4个示范基地、三维产学团队、多个体系辐射的人才培养模式,助力培养支农爱农型人才。

关键词:新农科;智慧农业;人才培养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67(2021)03-0145-04ResearchandPracticeofTalentTrainingModeBasedonInternetPlusAgricultureFelentsofWisdomAgricultureYANGJuana, YEJinb , MAZhonghuia, SHENFangkea(a.NationalDemonstrationCenterforExperimentalPlantScienceEducation,CollegeofAgriculture;b.SchoolofComputer,ElectronicsandInformation,GuangxiUniversity,Nanning530004,China)Abstract:China’sagriculturaldevelopmentbegantomovetowardsmodernization,automationandstandardization.However,itisdifficultforagriculturalgraduatestomeettheneedsofmodernagriculturaldevelopment,thetrainingmodeofagriculturaltalentsisboundtochange.Inviewofthelackofmodernscienceandtechnologyandthelackofindustrialapplicationinengineeringpersonneltraining,itwasusedtheadvantagesofmulti disciplinarycollaborativedevelopmentofGuangxiUniversitytocarryouttheresearchontheintegratedinnovativeteachingofagricultureandengineering.Along termmechanismforpersonneltraininghasbeenformedbythefront linebackbonemembersoftheschoolofcomputerandelectronicinformation,theCollegeofAgricultureandAnimalHusbandryDevelopmentofGuangxiUniversity,aswellasthestate levelexternalexpertsofsmartagricultureintroducedbyGuangxiUniversityflexibly,bycombinationofproductionandlearningandthecooperationofscienceandeducation.Thepracticeteachingsystemofintelligentagriculturehasbeenbuilt,includingautomationequipment,finecontrol,intelligentmanagement,whichhaveimprovedtheexperimentalcoursesofagriculturalspecialty.Ithasbuiltfourdemonstrationbases,three dimensionalproductionandlearningteams,andanumberofindustrialsystemradiationofnewagriculturaltalentstrainingmodetohelpcultivateagriculturesupportingandlovingagriculturetalents.Keywords:newagricultural;smartagriculture;personneltraining收稿日期:2020 06 15基金项目: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20JGA100,2019JGA114);广西创新驱动发展专项项目(桂科AA17204059 9)作者简介:杨 娟(1984-),女,陕西渭南人,博士,高级实验师,从事植物保护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

“互联网+农业”时代农业类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互联网+农业”时代农业类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互联网+农业”时代农业类专业人才需求分析1. 引言1.1 互联网+农业时代的背景在互联网+农业时代的背景下,农业领域正经历着巨大的变革和发展。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正在逐渐被新技术所取代和改造。

传统农业面临着生产效率低、信息不对称、市场不透明等问题,而互联网+农业的出现为农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互联网+农业时代,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农业生产、流通和销售等环节实现了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打破了传统农业生产中信息不对称的局面,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也为农业领域带来了许多新的可能性,如精准农业、智能农业等概念逐渐成为现实。

在这样的背景下,农业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和需求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农业类专业人才需要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适应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同时也需要培养新的能力和素质,以适应互联网+农业时代的要求。

互联网+农业时代,农业类专业人才不仅需要具备传统农业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具备信息技术和创新能力,能够熟练运用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技术,为农业发展提供更加科学和智能的支持。

1.2 农业类专业人才的重要性农业类专业人才在“互联网+农业”时代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农业信息化的深入推进,农业生产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传统农业已经迈进了数字化时代,各种先进的技术和工具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

农业类专业人才不仅需要具备传统的农业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具备较强的信息技术和管理能力。

他们需要能够熟练操作各种农业信息化设备,能够及时有效地获取和分析农业数据,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他们还需要具备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

农业类专业人才的重要性在“互联网+农业”时代变得愈发突出。

他们不仅是农业生产的参与者和实施者,更是农业现代化的推动者和引领者。

高职农业信息类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职农业信息类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科技 创新 、 技 术服 务 、 顶 岗实训概 述
示 全 国农 村 实用 人 才 占农 村 劳动 力 的 比重 仅为 1 . 6 %,
( 一) 高职农 业信 息 类专 业的科 技创 新
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和农村生产经 营型人才严重缺乏。 当前 , 我 国农业正处在 由传统农业 向现代农业转变的 非常时期 , 用信息技术对农业生产 的各种要素进行智
较大 。通过调查 , 我 国现有 1 2 6 6 所高职院校 , 其 中农
业类院校约 占1 0 %, 每个学校均开设信息类专业 , 农业
类 院校 学 生 5 0 %以上 来 自于农 村 , 在 学 校 的人 才培 养
创新 , 是指通过科学研究 ( 包括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获得新 的基础科学知识和技术科学知识的过程 。科技
培 养模 式研 究》 ( 项 目编号 : QN 1 2 1 7 ) 的研 究成 果。 作者简介 : 吴小香 ( 1 9 7 9 一 ) 。 女。 江苏泰兴人 , 江苏农牧科技职 业学院 , 讲师, 硕士, 主要研 究方向 : 计算机 应用 ; 王富国 ( 1 9 6 5 一) , 男, 江 苏泰 州人 ,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 院, 副教授 , 硕士, 主要研究方 向 : 信息工程 、 高职教 育。
创 新 来 自于知 识 创新 , 又 高 于知 识 创新 。科 技 创新 是 对知识 的 自我 学 习和新 知识 的 生成 过程 。知 识创 新是 技术 创 新 的 基础 和 源泉 , 技 术创 新 是 知识 创 新 的延 伸
和落 脚点 。
模式上 , 将信息类专业 与农业类专业 的教科研相互融
高职农 业信 息类三位 一休人 才培 养模 式研 究木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信息化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信息化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f o r e s t r y c o l l e g e s t o e x p l o r e r e s e rc a h i n f o r ma t i o n i n t h e r u r a l a r e a s ,a nd t he q ua li t y f o f a r me r s wa s i mp r o v e d.
发 掘研 究信 息 ,农 林 院校 面 向农 村 ,大 力提 升农 民素 质。 关键 词 :新农 村 ;农林 院校 ;农 业信 息化 ;人 才培养
中 图分类 号 :T P 3 1 5 文 献标 识码 :A 文章 编码 :1 6 7 2 — 6 2 5 1 ( 2 0 1 3 ) 0 3 — 08 1 — 0 2
摘 要 :本文 探讨 了在 新农 村建 设 背景 下我 国农 业信 息化 、农 业服 务 人才 现状 ,依据 农 业信 息 化人 才存 在 的 问题 ,提 出
了农 林 院校 农 业信 息化 人 才培 养 方案 , 以农 业信 息技 术 为 中心 ,对 人才 进行 多线 并举 的培养 ,充分 利 用农 林 院校 特 点,

农 业信 息化 ・
农 业 网 络信 息
AG P dC【 理. ⅡJ 兄E NET WO RK R Ⅱl D2 v
2 01 3年 第 3期
新农 村 建 设 背 景 下农 业信 息化 人 才 培 养 方 案 研 究
李 东明 , 刘永福 , 张 莉
( 1 . 河北 农业 大学 机 电工 程学 院 ,保 定  ̄ 1 01 ;2 . 河北农 业 大学 信息 科 学与技 术 学 院 ,保定 0 7 1 0 0 1 )
Ke y wo r ds :n e w c o u nt r y s i d e ;c o l l e g e f o a g r i c u l t u r e a n d f l t u r l a i n f o m a r t i o n; pe r s o n n e l t r a i ni n g

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现代农业工程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具备工程设计、制造、拓展与管理能力。

培养适应农业生产、机械设计制造、农业信息化等领域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型人才,适应国家现代农业工程建设与信息化的发展要求。

二、培养要求1. 具备坚实的数学、物理、力学、材料力学等基础知识,熟练掌握现代农业工程和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2. 具有系统地掌握现代农业工程和信息技术的设计、制造、拓展与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能够进行农业机械与设备的设计、制造、维护和管理,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领域的技术手段。

3. 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能够适应现代农业工程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理解和掌握农业产业的相关知识,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文化素养。

4. 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能够进行现代农业工程和信息技术应用的实际操作和实验研究,熟悉农业机械和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等操作技能。

三、主要课程1. 农业工程学2. 农业机械与设备3. 农田水利4. 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5. 农业信息化6. 农业环境与能源7. 农业工程测量8. 农业系统工程9. 农业生产组织与管理四、实践教学1. 生产实习2. 工程实习3. 科技创新实践4. 毕业论文五、培养方案实施本专业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程与实践相结合、学生与教师相结合、学校与企业相结合的教育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多种选修课程和实践机会,以满足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学生的需求。

六、毕业要求1. 具备较强的理论素养和应用能力,掌握现代农业工程和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 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进行农业机械与设备的设计、制造、维护和管理,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领域的技术手段。

3. 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适应现代农业工程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参与和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

农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农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农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基本学制:四年。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坚实的生物科学、作物科学、作物遗传育种及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在农业及其相关的部门从事农学相关的教学、科研、技术设计、推广开发、经营与管理等工作的能力,具有健全人格及社会责任感,有创新、创造和敬业精神的农学学科复合型人才。

三、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在学习数学、英语、化学、计算机、植物学等课程的基础上,通过学习作物栽培、育种、农作学与种子学等专业课程,熟练掌握现代作物高产、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知识和技能,掌握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原理,具备在农业生产、管理、涉农企业、教学科研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经营管理、农作物产业化开发、教育与研究工作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现代植物生产与育种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具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知识,了解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前沿和发展趋势;3、熟悉农业生产、农村工作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语言表达和项目策划等综合能力;4、掌握科技文献、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及农业推广等实际工作能力;5、具备较强的英语应用能力,能熟练地阅读专业书刊及撰写科技论文,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6、具备科学发展观和创新理念,有较强的继续学习和发展的综合能力,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锻炼合格标准,身心健康。

四、主干学科、学位课程及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1.主干学科:作物学、生物学。

2.学位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学英语、高等数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植物学、微生物学、农业气象学、生物统计学与试验设计、普通遗传学、植物生理学、种子生物学、土壤学、农业生态学、作物栽培学、作物育种学。

3.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综合实习、专业综合实习(合作教育含社会实践)、就业见习、毕业论文。

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论证报告

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论证报告

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论证报告简介本文旨在对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论证。

信息技术行业的迅速发展和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使得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成为当务之急。

因此,本报告将探讨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必要性论证信息技术行业的快速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的兴起,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已成为各行各业的重要支撑。

因此,为了满足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制定一套合理、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势在必行。

可行性论证为了制定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课程设置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和综合素质。

在专业课程中,我们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此外,我们还应加强通识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2. 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师资队伍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对于人才培养至关重要。

我们应引进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研究能力的教师,并为他们提供进一步的培训和发展机会,以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

3. 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我们可以与企业合作,提供实机会,让学生亲身参与行业实践,学以致用。

4. 考核评价体系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全面评估学生的研究成果和能力水平。

我们可以采用多种评估方法,包括考试、实验报告、项目作品等,以确保培养出的信息技术专业人才达到相关要求。

结论通过对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论证,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制定合理、科学的培养方案是必要且可行的。

只有通过全面考虑、系统规划,才能培养出满足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信息技术专业人才,推动信息技术行业的持续发展。

农业技术员-人才培养方案

农业技术员-人才培养方案

农业技术员培养方案
1.培训目标
帮助农业技术(园艺生产技术)人员全面熟悉农作物栽培、园艺机械、园艺产品采后处理与储藏加工、园艺作物病虫草害发生与防治等农业技术的理论和方法,加快提高农业技术人员的理论水平、专业素质和能力技巧,使其能胜任相关职业岗位,提高工作效率。

2.培训时长
五级农业技术员不少于 120 标准课时;
四级农业技术员不少于 100 标准课时;
三级农业技术员不少于 90 标准课时;
二级农业技术员不少于 80标准课时。

3.培训方式
培训采取集中理论授课和实际技能操作相结合的办法。

4.培训内容
5.培训教材
园艺植物种子生产与管
第二版万名农村技术人员培训教材:
农作物栽培学
农业信息技术
第二版园艺专业职教教材:园艺植物生产技术。

211060041_新农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探索

211060041_新农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探索

112新农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探索摘要:农业是国家的立国之本,新农科人才培养至关重要。

针对传统的农林高校农科人才培养建设面临着农业情怀缺失、人才培养理念落后、师资队伍薄弱、实践和创新创业教育不足等问题,该文提出相应的新农科人才培养途径,力求壮大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关键词:新农科;人才培养;创新创业教育;乡村振兴农业是立国之本,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当今社会发展、全球化演进和技术的革新换代,给农业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机遇与挑战,亟需一流的农业专门人才。

近年来,中国召开多次新农科建设推进会,对如何培养高素质农科人才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2019年6月,在浙江安吉召开了新农科建设会议[1],提出要推进新型农林专业调整,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践育人体系建设,搭建实践育人平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农业发展,在服务乡村建设中思考问题和发现问题,在助力乡村振兴中解决问题。

9月,在北大仓又召开了新农科建设行动工作研讨会[2],提出要深化农林学子的“三农”价值塑造和情怀教育,以中华五千年的传承创新坚定“四个自信”,以感恩乡土、感知乡音、感动乡民的精神锻造农林学子心系三农、情牵三农、行为三农的赤子情怀。

同年12月,北京召开了新农科建设北京指南工作研讨会[3],对于中国高校农科学生的科研创新和实践动手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学生自身情怀方面,要求既要培养学生具有志向远大、信念坚定的核心素养,又要培养学生社会适应、可持续发展能力,更要使学生成为融通文理、理性阳光的与新时代相契合的新农科人才。

2022年8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新农科人才培养引导性专业指南》的通知[4],明确提出引导涉农高校深化农林教育供给侧改革,加快布局建设一批具有适应性、引领性的新农科专业,加快培养急需紧缺农林人才,提升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据此,本文对新农科人才培王东平,宋 焕,闫 震(河北农业大学,河北 保定 071001)养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适应新时代农业人才培养途径。

农村农业人才培养方案

农村农业人才培养方案

农村农业人才培养方案背景为了适应当今社会农业产业的快速发展,农村地区需要更多技术精湛、专业知识丰富的农业人才,以适应市场需求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因此,制定适合当地、具有可操作性的农村农业人才培养方案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重要成果,也是当地经济繁荣发展的动力之一。

目标制定适合当地、具有可操作性的农村农业人才培养方案,帮助农村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产业竞争力和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形势。

实施内容1. 建立健全农业人才培养基地农业人才培养基地是农业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是提高农村农业生产力的有效途径。

建立健全的农业人才培养基地需要:•建立合理科学的培养大纲和教学计划,根据当地最新农业技术和市场需求制定培训方案;•建立现代化的培训设施和设备,提供实验室、教室、图书馆、实地观察和实习等必要设施;•培养师资力量,招聘地方专家和行业精英组成农业科技专家团队,开展技术讲座和解决疑难问题,结合当地实际开展骨干培训、技术培训、职业技能考核等各种形式的培训;•建立学员质量评估和追踪服务机制,对培养出的农业人才进行评估和追踪服务,提高农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和服务年限。

2. 加强农业人才培训课程建设制定适应当地、具有实际操作性的农业人才培训大纲和教学计划,同时根据当地的农业市场需求,制定技能培训课程,全方位、全过程、全方位地培训农业人才,从而满足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

3. 加强农业人才短期培训对农村的农民或返乡创业者进行短期的农业培训,提高他们在干部队伍中的综合素质和农技水平。

通过短期培训,加快农业人才培养速度,使当地农业生产水平更加高效。

4. 加强农业人才派遣引进高水平农业技术人才、农业管理团队、农业科技专家进行系统全面的培训和技术指导,提升本地农业管理及生产效率,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

结语本文以农村农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主题,简要论述了建立健全农业人才培养基地、加强农业人才培训课程建设、加强农业人才短期培训和加强农业人才派遣等四个方面的实施内容,以期帮助农村建立适应当地、具有实际效果的人才培养方案,提高当地农业技术水平和保障农业有序有质量发展,实现健康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的结合也越来越紧密。

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专业背景、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实习实训等方面,详细阐述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背景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专业是一门涉及多个学科的综合性专业。

它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农业基础知识,还需要掌握计算机、自动化、机械工程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因此,入学要求相对较高,要求学生具有较好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知识。

二、课程设置1. 农业基础课程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农业基础课程,包括植物生长发育、农业生态环境、农业气象学等。

这些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农业知识的基础,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2. 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技术是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需要学习计算机编程、数据库管理、网络技术等知识,这些知识为学生提供了信息化农业的基础。

3. 工程技术课程工程技术是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

学生需要学习机械设计、自动化控制、电子技术等知识,这些知识为学生提供了农业工程技术的基础。

三、实践教学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

学生需要通过实践教学,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1. 实验课程学生需要参加各种实验,如机械设计实验、计算机编程实验、自动化控制实验等。

实验课程有助于学生掌握实际操作技能,提高实践能力。

2. 课程设计学生需要完成各种课程设计,如农业机械设计、农业信息管理系统设计等。

课程设计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实习实训实习实训是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

通过实习实训,学生可以接触到实际工作环境,了解实际工作内容,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1. 实习学生需要在企业或农业机械制造厂等单位进行实习。

实习期间,学生需要参与实际工作,了解实际工作内容,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智慧农业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家评审意见

智慧农业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家评审意见

智慧农业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家评审意见智慧农业技术的发展对于农业产业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要实现智慧农业的目标,就需要培养一支专业人才队伍,他们具备深厚的农业知识和技术能力,能够将现代科技与农业生产相结合,推动农业的数字化、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

针对智慧农业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我将从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评审和建议。

课程设置是培养智慧农业技术专业人才的基础。

在培养方案中应该包括农业基础知识、信息技术和数据分析等相关课程。

农业基础知识包括农作物生长规律、肥料施用原理、病虫害防治等内容,信息技术课程则包括传感器技术、物联网技术、云计算等内容,数据分析课程则包括统计学、数据挖掘等内容。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全面了解智慧农业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

实践教学是培养智慧农业技术专业人才的关键环节。

在培养方案中应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验课程、实地考察和农业技术实训等。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亲自参与农业生产过程,了解农业实际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此外,还可以与农业企业、农民合作,开展农业技术服务和技术推广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培养是培养智慧农业技术专业人才的重要目标。

在培养方案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可以设置创新实践课程,引导学生进行科研项目的设计和实施,培养他们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科技竞赛和创业项目,提供平台和机会,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和创业意识。

智慧农业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该注重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和创新能力培养。

通过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可以培养出一支具备农业知识和技术能力的专业人才队伍,为智慧农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同时,还需要与农业企业和相关机构合作,共同推动智慧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促进农业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农村农业人才培养方案

农村农业人才培养方案

农村农业人才培养方案一、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涌向城市,导致部分地区农村劳动力短缺。

为了保障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农村农业人才培养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二、现状目前,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大学生、高职生和技工等人才到农村基层工作,但实际效果不尽如人意。

主要原因是缺乏有效的培训和管理机制,导致人才流失率较高。

三、培养方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农村农业人才培养方案:1. 建立有效的培训机制政府和企业可以联合开发培训课程,并邀请专业人士授课。

培训内容涵盖农业技术、管理知识、创新思维等方面,帮助农村人才全面提升能力。

2. 提供多方位的扶持措施政府可以为农村人才提供住房、免费教育等多种扶持措施,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获得感。

同时,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供一定补贴或奖励,鼓励他们更好地完成工作。

3. 加强组织管理和服务支持政府可以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对农村人才进行日常管理和服务支持。

同时,企业也可以提供全面的职业发展规划和培训机会,帮助农村人才实现事业追求。

四、预期效果通过实施以上方案,可以实现以下预期效果:1.提升农村人才综合素质和服务能力,符合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的需要;2.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人口的回流,缓解城市化压力;3.为解决城市垃圾、污染等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路径。

五、结语农村农业人才培养是国家发展的重要任务,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只有持续推进培养工作,才能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农业信息化095112培养方案

农业信息化095112培养方案

华南农业大学农业推广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农业信息化领域研究生培养方案(2010年修订)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具体如下:1.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树立科学发展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身心健康;有高尚的科学道德和良好的合作精神;能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掌握本学科领域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的人文、社科、管理知识;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实验技能、先进技术方法、现代技术手段;具有创新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了解本学科领域国内外发展动态,能够阅读本学科领域的外文文献。

二、研究领域1.农业信息化技术2.农业管理信息化3.农业资源利用信息化4.农产品营销信息化5.农业专家系统6.“3S”技术农业利用7.农业信息网络化技术也可根据工作实践确定研究方向三、学习年限1.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采取集中在校全脱产的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为2年。

2.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一般不能提前毕业。

3.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一般不延长学习年限。

如确实需要延长学习年限的硕士研究生在每年4月、10月由研究生本人申请,填写《华南农业大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延期申请论文答辩审批表》,经导师和所在学院主管研究生负责人同意,报研究生处审批。

4.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申请延长学习年限,不能超过学校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

四、培养方式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采取多学科综合、宽口径的培养方式。

实行双导师负责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

鼓励吸收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实践领域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员,共同承担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

五、课程设置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应修学分为26学分(含参加学术交流所得的2学分、实践教学所得的3学分和撰写文献综述所得的1学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究
作者:王妍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6年第06期
摘要:农业信息技术是农业与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的交叉学科,学生培养方式还在探讨阶段,本文就农业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希望得出更优的培养方案。

关键词:农业;信息技术;教育;大专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7-112-2
0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广泛渗入,农业信息技术作为新兴技术,受到农业类院校的广泛重视。

农业类院校在探索培养适合农业信息技术产业需要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有不同的尝试。

本文以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实际教学案例为例,探究农业信息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优缺点,为寻找更为合理的农业信息技术人才培养方式提供参考。

1 培养农业信息技术人才的必要性
农业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农业生产力水平与我国发展水平息息相关。

而传统农业费时费力,传统生产方式急需得到改善。

电子信息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几乎渗透至各行各业。

信息技术主要是指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总称,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科学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

主要包括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

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一改传统农业费时费力且生产效率低下等缺点,让农业生产变的更加高效。

如根据专家的经验知识,开发专家决策支持系统,对一线农业生产提供施肥决策、农药使用指导等帮助,让农业生产更加高效。

农业信息技术是对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战略决策过程中的自然、经济和社会信息的收集、存贮、传递、处理、分析和利用的技术[1]。

农业信息多种多样,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的气候、水分、养分等等信息都会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品质,影响农作物的交易价值。

而这些农作物生长条件,农作物的产量品质指标,农产品的交易价格等等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对农业生产的合理分配至关重要。

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快速提取有效信息,指导决策。

信息化水平是衡量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而信息化的发展水平离不开专业人才的培养。

农业信息技术专业在今年蓬勃发展,各大农业类高校纷纷开设农业信息技术专业。

目的就是培养农业信息技术人才,推动我国农业信息技术的发展。

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信息化,农业信息化的发展离不开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是较早开设农业信息技术系的高职院校。

在2012年开始农业信息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

第一年招收本专业20
人,第二年32人,第三年的70人,到第四年的110人。

人数在逐年递增,社会对农业信息技术的关注度显著提高。

表1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农业信息技术人才
专业录取人数
[项目\&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人数\&20\&32\&70\&110\&]
2 现行农业信息技术人才培养方案
以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农业信息技术专业培养计划为例。

农业信息技术专业意在培养适应现代都市农业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具备农学、农业生产技术和农产品安全检测等基本知识。

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现代都市农业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具有诚实守信、爱岗敬业、遵纪守法的职业道德素养,具备农学、农业生产技术和农产品安全检测等基本知识,掌握农业信息管理、农业应用系统开发和农业生产过程监控等基本技能,能把信息技术熟练运用与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过程,能在农业管理、农业生产、农产品营销及农业信息服务等行业中从事信息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使用与维护等工作,适应农业信息化技术相关岗位需要的知识型、发展型技能人才[2]。

由表2可以看出,农业信息技术专业培养的专业人才需要考取的技能证书均为计算机方向的证书,而涉农的证书基本没有。

农业信息技术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为《农学概论》、《农作物生产技术》、《农产品安全监测》、《计算机导论》、《程序设计基础》、《网页制作》、《Java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技术》、《农业信息技术》、《地理信息系统》、《自动识别技术及应用》、《数字图像处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农业数据库应用》、《农贸电子商务网站建设》、《物联网技术及应用农业自动化控制》等。

专业拓展课程为《农业气象》、《田间试验统计》、《农业遥感技术》、《现代物流技术》、《农产品市场营销》、《电气控制与PLC》、《传感器及检测技术》、《新技术专题讲座》等。

涉农课程所占的比重较轻。

在农业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上面的侧重点偏重信息技术。

3 农业信息技术人才培养方式的不足及解决建议
3.1 农业信息技术专业的教师专业比例不均衡
农业信息技术专业的开课学院目前有两种。

第一种情况是由农学院开设,特点是农学专业的教师多,农学类课程较为有经验。

缺点是计算机类课程开设不足,导致学生农学知识丰富,
但软件开发等能力欠缺。

第二种情况是由计算机学院开设农业信息技术专业,优点是计算机专业教师比重大,信息技术专业课程教学经验丰富,而缺点同样明显,农学类课程比重低,不系统。

鉴于以上的论述,本人认为农业信息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培养方案应该由农学专业与计算机专业共同制定,培养的教师团队农学与计算机专业的老师比例应该均衡。

农学专业与计算机专业的课程做到并重,让学生在两个方面均达到一定的能力水平。

3.2 农业信息技术专业的教学方向没有针对具体的岗位需求
大专类院校的农业信息技术专业在最近几年比较热门,有不少学院都顺应市场的需求开始设立农业信息技术专业,为农业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助力。

但是,农业信息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并没有很好的就业竞争力。

纠其原因,我个人认为是农业信息技术专业在教学上并没有针对岗位需要的具体技能对学生进行专门的课程设计,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实践。

专科类学校本身的目标就是培养专业人才,培养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是根本。

但是目前农业信息技术岗位不明确。

具体技能模糊。

鉴于以上的论述,本人认为农业信息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培养方案应该针对具体岗位设定相关课程。

了解本专业主要就业方向,针对岗位进行教学。

参考文献
[1] 孙世民,周衍平,景奉水,等.试论农业信息技术与农业现代化[J].农业现代化研究,1999,20(4):211-214.
[2] 2015级人才培养方案汇编[M].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编印,2015.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