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青树下的小学(说课稿)

1.大青树下的小学(说课稿)
1.大青树下的小学(说课稿)

《大青树下的小学》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青树下的小学》。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五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本组课文的主题是学校生活,引导学生一起去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的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课文层次清晰、段落分明。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学校的情景;再写上课时和下课后的情景,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文字点题。学习本课我将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一、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1. 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打扮、服装”等词语,并能利用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且积累好词佳句。

3.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

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以上教学目标中,我认为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是教学的重点,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能力差,所以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的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是本课教学难点。

二、教法学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主要采取想象感悟法、朗读感悟法、品词析句法这三种教学方法。运用想象感悟法可以挖掘教材的空白处,开启学生想象的闸门,在研读中通过换位思考体验人物的内心,丰满任务在学生心中的形象,真正做到基于文本又超越文本,同时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运用朗读感悟法可以以读激情,以读促悟,以情助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运用品词赏析法可以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加以揣摩、推敲、咀嚼,感悟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出示民族小学内学生穿戴不同的场景的图片,我问学生:图片上的小学和我们的小学有什么不同呢?学生应该很快

的发现穿着不同等等。那我们一起去看看大青树下的小学是怎么样的呢?(板书:大青树下的小学),生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准生字词,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并思考我们的名族小学都写了什么呢?

等学生读完之后,我用课件逐组出示词语:

第一组:蝴蝶孔雀舞凤尾竹坪坝(注意蝴蝶都是虫字旁,理解蝴蝶是一种昆虫;舞字的书写,当场书空)

第二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汉族(引导学生发现这组都是名族的名称,顺势引导学生说出我国有56个民族)然后,请学生说说作者从那几个方面写了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各抒己见之后,我总结概括:课文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学校的情景;再写上课时和下课后的情景,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文字点题。

(三)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上学的路上和来学校的情景

首先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描写上学路上和来学校时所看到的句子。之后学生汇报,我总结并逐句出示句子:

第一句:……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

齐读句子,问学生体会到了什么?(学生可能会回答:小学生很多,小学生来自不同的民族)我继续追问你从哪里可以看出?再

抓住“有…,有…,有…,还有…。”让学生再次体会小学生的多。然后我出示:下课了,操场上可热闹了。

有,有,

有,还有。在顺势引导学生用“有…,有…,有…,还有…。”造句,更深刻的体会民族学校的学生多,而且都来自不同的民族。

第二句:大家穿戴不同、语言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

齐读句子,问学生体会到了什么?(学生可能会回答:大家都非常友好等)我继续追问从哪里可以看出?学生各抒己见;然后我抓住“大家”指的是谁?(各民族的小学生)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各个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

第三句: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的更加绚丽多彩。

齐读句子:问学生体会到了什么?从哪些词语体会到得?结合课文上下文理解“绚丽多彩”的含义,并引导学生用“绚丽多彩”说一句话。

第四句: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齐读句子:问学生体会到了什么?从哪里体会到?

再齐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各民族直接的友爱,读出校园中穿戴不同,美丽的场景,读出同学们快乐的心情。引导学生更深切感受大青树下的小学里各民族小学生的团结友爱,和学校的美丽。

这个环节,我利用勾圈画点的方法结合充分的读,让学生以读激情,以读促悟,以情助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并引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上课的情景

然后在引导学生一起去看看民族小学上课的情景又是怎么样的呢?

在刚才的课文内容的概括的基础上,学生已知晓文章的脉络。所以我在这个环节引导学生用横线迅速画出能概括民族小学上课的情景的句子。学生汇报,我出示句子:大家一起读课文,声音真好听!

然后我继续追问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声音真好听?学生交流汇报,我逐句出示:

第一句: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齐读句子:圈出描写窗外环境的词语(安静)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从哪里可以体会到“声音真好听”呢?(……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同学们能不能读出窗外的安静呢?齐读句子,指名读。

第二句:最有趣的是,跑来了几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的好奇地听着同学们读课文。

齐读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里可以看出同学们的声音真好听?

再次齐读描写上课情景的句子,引导学生读出同学生好听的声音,读出周围环境的安静。通过多次的读,引领学生感悟民族小学里学生上课的认真,读书声的好听……

课堂练笔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课文插图,看到插图,你想说些什么呢?那我们一起来写一写,可以写一写校园的环境是怎么样的,同学们上课的情景是怎么样的等等?这个环节,不仅给学生提供了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的平台,也深化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思想情感的升华。

这节课,我们感受到了民族小学上学路上的快乐,上课时的安静;那下课后又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下节课一起来学习。

四、板书设计

最后我来谈谈我的板书,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课文精华的体现,针对这篇课文,我采用了词语式板书。首先整体概括了课文写了上学的路上,上课时,下课后的情景,然后提炼出上学路上孩子们是快乐的,上课时周围是安静。这样,这则板书就成了理清课文脉络的载体,可以一目了然地理清课文内容,领悟文章的重

点。

大青树下的小学

上学路上快乐

上课时安静

下课后?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

1 大青树下的小学 【教学目标】 1.会认“坝、汉”等10 个生字,会写“晨、汉”等13 个生字。正确读 写“早晨、鲜艳、打扮”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 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3.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 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教学课时】2 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坝、汉”等10 个生字,会写“晨、汉”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早晨、鲜艳、打扮”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 生幸福的学习生活。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歌曲引入,介绍资料。 1. (课件出示1)播放音乐(或视频)《爱我中华》片 段: “五十六个星座, 五十六枝花, 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五十六种语言, 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 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2. 引导交流: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 大家庭。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请 小朋友说说你找到的有关不同民族的图片,介绍一下你了 解到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3.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 服饰特征、生活习俗。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 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 数民族的情况。 4. 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 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 学习。 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其中一所去看一看。(课件出示 2)板书课题:1. 大青树下的小学。

大青树下的小学》说课稿

《大青树下的小学》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下面我将从设计理念、教材解读、教学方法、教学预设几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设计理念 在新课标指导下,我本着“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以学生的真实基础为教学起点,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为目标,力求为学生创设愉悦、轻松、自主、开放的学习空间和语文实践环境,引导学生立足文本语言,凸现语文本体,在浓浓的语文味中弘扬人文,积淀精神;努力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理想。下面,我就先来谈谈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二、教材解读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文章描写我国边疆地区的一所大青树下的小学,来自不同民族的学生,穿戴不同,语言不同,但都成了好朋友,在祖国的大家庭里,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共同生活,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孩子们课上认真读书,课下尽情玩耍,连小动物也来聆听读书和来看热闹,可见对孩子们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羡慕。这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反映了学校的欢乐、祥和气氛。课文层次清楚,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到学校时的情景,再写课上和课下,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感情点题: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边疆的小学。 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本课教学我安排两课时来完成,下面,我就具体说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绒”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文中的词语。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读出对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喜爱之情,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情感目标: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感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以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难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 三、教学方法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本课我遵循“以学定教、以人为本、以读带讲”的基本思路,设计了以下教学手段: 1.品味重点词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主要是让学生品味“安静”“热闹”这两个词,组织学生从“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这些句子中体会当时的安静;在让学生体会热闹中,通过想象大家除了可以在大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外,还有可能做什么?通过学生大胆而丰富的想象,使下课后的热闹与上课时的安静形成强烈的对比。 2.加强读的具体指导,注意指导学生读的层次变化,从自由读到指名读,加强读的评价,再齐读,再指导。在反复朗读中,引导感悟,激发情感。 3.加强学法指导。教学的目的,不仅要使学生学会,而且要引导学生会学。通过圈划,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通过读,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表现文章的思想感情;通过比较句子,促进语感。 四、教学预设 研究了教材、确定了教法、学法,我预设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歌曲引入,介绍资料。 1.播放音乐(或视频)《爱我中华》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2.引导交流,了解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不

2018部编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

《大青树下的小学》说课稿 各位评委:你们好!我是*考生。现在可以开始说课了吗?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青树下的小学》》。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五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本组课文的专题是在快乐的生活里,我们一天天长大,引导学生一起去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的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课文层次清晰、段落分明。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学校的情景;再写上课时和下课后的情景,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文字点题。学习本课我将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二、 一、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1. 会认“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戴”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并能利用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且积累好词佳句。

3. 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以上教学目标中,我认为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是教学的重点,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能力差,所以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的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是本课教学难点。 二、教法学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主要采取想象感悟法、朗读感悟法、品词析句法这三种教学方法。运用想象感悟法可以挖掘教材的空白处,开启学生想象的闸门,在研读中通过换位思考体验人物的内心,丰满任务在学生心中的形象,真正做到基于文本又超越文本,同时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运用朗读感悟法可以以读激情,以读促悟,以情助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运用品词赏析法可以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加以揣摩、推敲、咀嚼,感悟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出示民族小学内学生穿戴不同的场景的图片,我问学生:图片上的小学和我们的小学有什么不同呢?学生应该很快的发现穿着不同等等。那我们一起去看看《大青树下的小学》是怎么样的呢?(板书:《大青树下的小学》),生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大青树下的小学》说课稿(部编本三

一、说教材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本组课文的专题是在喜悦的生活里,我们一天天长大,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去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的孩子们的美满学习生活,体现了各民族之间的友好结合。课文层次清撤,段落分明。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学校的情景,在写上课时后下课时的场景,最后以赞美自豪的文字点题。学习本课,我将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好及他们的美满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二、说学情 三年级是学生刚从小学低段向中段转变的关键时期,此时的学生已具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已掌握默读的方法,学生能通过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球”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能和同学交流课文中有新鲜感的句子,说一说 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球”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教学难点:注意“晨、绒、服、装、读、影”等字的字形及笔顺。 六、说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具有民族特色的音频、图片资料。 七、说课时与课型 课时:2课时 课型:新授课 八、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讲授法 学法:学生通过反复阅读,熟记本课生字生词 九、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留意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2.教师利用自己收集到的资料,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例外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不愿意去参观一下? 2.板书课题:大青树下的小学。 3.教师范读。 (三)、试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三上语文《大青树下的小学》基础知识

1大青树下的小学 一、字 1、坝:_____ 音序____ 部首_____,_____画组词() 2、扬:_____ 音序____ 部首_____,_____画组词() 3、摔:_____ 音序____ 部首_____,_____画组词() 4、跤:_____ 音序____ 部首_____,_____画组词() 5、凤:_____ 音序____ 部首_____,_____画组词() 6、洁:_____ 音序____ 部首_____,_____画组词() 7、晨:_____ 音序____ 部首_____,_____画 组词()()() 震_____()辰_____() 积累:晨兴理荒秽h uì,带月荷hè锄归。(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8、绒:_____ 音序____ 部首_____,_____画 组词()()() 贼_____()线_____() 积累:绒球敲锣——打不响 9、球:_____ 音序____ 部首_____,_____画 组词()()() 救_____()() 积累:寿遗明镜,陈仓拂彩球。(唐李商隐《拟意》) 10、汉:_____ 音序____ 部首_____,_____画 组词()()() 叹_____()仅______()

积累: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当代毛泽东《沁园春雪》)11、艳:_____ 音序____ 部首_____,_____画 组词()()() 绝_____()() 积累:妾本秦罗敷,玉颜艳名都。(唐李白《陌上桑》) 12、服:_____ 音序____ 部首_____,_____画 组词()()() 报_____()股_____() 积累:宝剑直千金,被服丽且鲜。(三国曹植《名都篇》) 13、装:_____ 音序____ 部首_____,_____画 组词()()() 裂_____()袋_____() 积累:便如伍子当年苦,只少行头宝剑装。(宋文天祥《苏州洋》)14、扮:_____ 音序____ 部首_____,_____画 组词()()() 份_____()粉_____() 积累:扮猪吃老虎——大智若愚 15、读:_____ 音序____ 部首_____,_____画 组词()()() 卖_____()赎_____() 积累: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唐颜真卿《劝学诗》)16、静:_____ 音序____ 部首_____,_____画 组词()()()

部编版三上语文1《大青树下的小学》优质精品课说课稿_

1、《大青树下的小学》优质精品课说课稿一、说教材《大青树下的小学》是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描写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的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课文层次清晰、段落分明。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学校的情景; 再写上课时和下课后的情景,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文字点题。学习本课我将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会认会写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早晨、绒球花”等词语,并能利用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且积累好词佳句。 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重点)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的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难点)四、说教法、学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主要采取想象感悟法、朗读感悟法、品词析句法这三种教学方法。运用想象感悟法可以挖掘教材的空白处,开启学生想象的闸门,在研读中通过换位思考体验人物的内心,丰满任务在学生心中的形象,真正做到基于文本又超越文本,同时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 运用朗读感悟法可以以读激情,以读促悟,以情助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 运用品词赏析法可以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加以揣摩、推敲、咀嚼,感悟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情感。 五、说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激发兴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出示民族小学内学生穿戴不同的场景的图片,我问学生图片上的小学和我们的小学有什么不同呢?学生应该很快的发现穿着不同等等。那我们一起去看看大青树下的小学是怎么样的呢?(板书大青树下的小学),生读题。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首先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准生字词,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并思考我们的民族小学都写了什么呢?等学生读完之后,我课件逐组出示词语。 然后,请学生说说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了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各抒己见之后,我总结概括课文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学校的情景;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大青树下的小学》优质教案

1 大青树下的小学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绒”等1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 教学重难点: 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课前准备: 1.学生查找与课文有关的资料,预习课文。 2.教师准备好相关的图片、道具和生字词的卡片。 3.准备生字书写的多媒体演示。 教学过程: 一、举行“民族风情”展示会 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不同的的民族有不同的服 饰,更有不同的风俗。下面我们举行一个“少数民族风情”展示会,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2.视学生介绍情况,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3.评选最佳学生,颁发小奖品。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就有这样的一所小学,大家愿意不愿意去参观一下? 2.板书课题:大青树下的小学 3.教师配乐范读。选择具有云贵民族风情的乐曲,如《小河淌水》、《蝴蝶泉边》、《有一个美丽的地方》等配乐。 三、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这所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该提示。 四、分组朗读,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五、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1)着重分析指导左右结构的字,归纳左右结构的字的写法: 左窄右宽:绒、球、汉、艳、服、扮、读、静、停 左宽右窄:影 左右等宽:粗

1.大青树下的小学(说课稿)

《大青树下的小学》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青树下的小学》。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五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本组课文的主题是学校生活,引导学生一起去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的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课文层次清晰、段落分明。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学校的情景;再写上课时和下课后的情景,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文字点题。学习本课我将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一、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1. 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打扮、服装”等词语,并能利用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且积累好词佳句。 3.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

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以上教学目标中,我认为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是教学的重点,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能力差,所以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的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是本课教学难点。 二、教法学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主要采取想象感悟法、朗读感悟法、品词析句法这三种教学方法。运用想象感悟法可以挖掘教材的空白处,开启学生想象的闸门,在研读中通过换位思考体验人物的内心,丰满任务在学生心中的形象,真正做到基于文本又超越文本,同时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运用朗读感悟法可以以读激情,以读促悟,以情助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运用品词赏析法可以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加以揣摩、推敲、咀嚼,感悟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出示民族小学内学生穿戴不同的场景的图片,我问学生:图片上的小学和我们的小学有什么不同呢?学生应该很快

最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

第一单元 本单元包括两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一个口语交际、一个习作和一个语文园地。其中,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三个版块。课文从多个侧面反映了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有描写小学生欢乐幸福的校园生活的《大青树下的小学》;有讲述自己用童心感受的自然和学校的《花的学校》;还有讲述孙中山小时候不懂就问的《不懂就要问》。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默读和朗读理解词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 解文章的大意。 课题内容简说 大青树下 的小学 课文通过描写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表达了作者的自豪、赞美之情。 花的学校 这首诗写的是当东风吹过,雷响雨降的时候,一群一群的花开始盛开,他们就像放假后的孩子们一样,在狂风大雨中游戏,他们扬起双臂朝着天空呼唤 着妈妈,因为他们的家是在天上星星住的地方。诗歌充分展示了作者大胆的想 象力,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不懂就要 问 这篇课文讲述了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学习时,发现不懂的问题勇敢向先生请教的故事,赞扬了孙中山善于思考、敢于提问的学习态度和勇于追求真理的 精神。 1.认识28个生字;会写26个生字;正确读写“服装、鲜艳、打扮、安静、荒野、碰触、灰雀、诚实”等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和重点词语。 2.培养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3.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间的团结友爱以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1.《大青树下的小学》…………………………………………………… 2~3课时 2.《花的学校》……………………………………………………………… 2~3课时 3*.《不懂就要问》…………………………………………………………1~2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 4~5课时 学习本组课文,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我国的民族团结和大自然的神奇壮美。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在充分的阅读中,领略自然风光的美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大青树下的小学 课 题 大青树下的小学课型新授课 设计说明 课文描写的是在西南边疆一所建在大青树下的民族小学里,各民族的小学生在祖国的大家庭里快乐地学习生活的情景。体现了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表达了作者对民族团结的自豪、赞美之情。 在教学设计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学会通过重点词语理解句子的读书方法进行朗读,帮助学生逐步完成由低年级向中年级的过渡。运用引读、自读、赛读等形式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各族人民亲如一家,友爱和团结。学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并进行语言积累。 学前准1.查找有关少数民族服饰、风俗的图片及文字资料。(师生) 2.预习生字,制作生字卡片。(学生)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一课《大青树下的小学》 一、朗读课文,在文中画出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 (有新鲜感的词句”是指运用比拟、比照、比喻等等修辞手法的有关词句,使用修饰限定方法写具体形象的有关词句,以及进行细致描述细节的有关词句。而这样的词句,学生读后感到写得生动有趣、具体形象,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1、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 这句话告诉我们这些来自不同民族的小朋友,早早地起床,迎着朝阳,踩着露珠,高高兴兴地朝着一个共同一个地方──学校走去。这句话描绘出众多的学生由远及近汇集而来的壮观景象了。句子中用了三个“从……”相似的结构的词语,和“有……有……有……还有……”让我们一读就在脑海里能形成清楚具体的画面,读起来朗朗上口,形成一定的语势,给我们有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样的词句,我们叫它为“有新鲜感的词句”。

2、大家穿戴不同、语言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彩。 这句话告诉我们这是一所民族团结的学校。大家虽然来自不同的家庭,来自不同的民族,穿戴不同,语言不同,但都成了好朋友。在祖国的大家庭里,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共同过着幸福的学习生活。“穿戴不同”“鲜艳的服装”“绚丽多彩”形成“绚丽多彩的学校”画面。 3、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这一句课文作了提示“我好象看到了这样的情景”这是想象的句子。这句话中连续用了三个“向……”,形成“进行各种活动”的画面。写出了学校的生活的美好,孩子们来到学校时的欢快心情。 4、最有趣的是,跑来了几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同学们读课文。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大青树下的小学》说课稿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大青树下的小学》说课稿一、说教材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文章描写我国边疆地区的一所大青树下的小学,在学校里,各民族的小学生身着鲜艳的服装,把学校装点得绚丽多彩;古老的铜钟,还有凤尾竹,更增添了学校的乡村气息和民族特色。来自不同民族的学生,穿戴不同,语言不同,但都成了好朋友,在祖国的大家庭里,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共同生活,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孩子们课上认真读书,课下尽情玩耍,连小动物也来聆听读书和来看热闹,可见对孩子们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羡慕。这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体现了学校团结的氛围,反映了学校的欢乐、祥和气氛。课文中联系课文内容,配备了精美的插图。课文层次清楚,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到学校时的情景,再写课上和课下,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感情点题: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边疆的小学。除对学校美丽与团结的描写是本文的特点外,在语言表达上也很有特色。 二、说学情 三年级时小学中年段,要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来帮助学生尽快适应这一阶段的语文学习,逐步完成由低年级向中年级的学习过渡。让学生初步养成较为稳定的学习习惯,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一个“情”字贯穿全文,教学中可以以作者所抒发的自豪与赞美的感情为线索,并将这条线索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绒”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文中的词语。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读出对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喜爱之情,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情感目标: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感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以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 五、说教法学法 基于对教材这样的理解,本课我遵循“以学定教、以人为本、以读带讲”的基本思路,在语文教学中,要讲究训练的科学性,体现训练的层次性。我设计以下手段: 1.品味重点词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主要是让学生品味“安静”“热闹”这两个词,并注意教学方法的变化。组织学生从“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这些句子中体会当时的安静;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想象“校园里为什么这么安静?”,从而懂得这些表现安静的句子的含义。在让学生体会热闹中,通过想象大家除了可以在大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外,还有可

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上册1.大青树下的小学(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大青树下的小学》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青树下的小学》。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五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本组课文的主题是学校生活,引导学生一起去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的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课文层次清晰、段落分明。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学校的情景;再写上课时和下课后的情景,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文字点题。学习本课我将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一、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1. 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打扮、服装”等词语,并能利用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且积累好词佳句。 3.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以上教学目标中,我认为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是教学的重点,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能力差,所以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的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是本课教学难点。 二、教法学法 部编本三年级上册语文试卷、教案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主要采取想象感悟法、朗读感悟法、品词析句法这三种教学方法。运用想象感悟法可以挖掘教材的空白处,开启学生想象的闸门,在研读中通过换位思考体验人物的内心,丰满任务在学生心中的形象,真正做到基于文本又超越文本,同时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运用朗读感悟法可以以读激情,以读促悟,以情助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运用品词赏析法可以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加以揣摩、推敲、咀嚼,感悟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出示民族小学内学生穿戴不同的场景的图片,我问学生:图片上的小学和我们的小学有什么不同呢?学生应该很快的发现穿着不同等等。那我们一起去看看大青树下的小学是怎么样的呢?(板书:大青树下的小学),生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准生字词,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并思考我们的名族小学都写了什么呢? 等学生读完之后,我用课件逐组出示词语: 第一组:蝴蝶孔雀舞凤尾竹坪坝(注意蝴蝶都是虫字旁,理解蝴蝶是一种昆虫;舞字的书写,当场书空)第二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汉族(引导学生发现这组都是名族的名称,顺势引导学生说出我国有56个民族)然后,请学生说说作者从那几个方面写了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各抒己见之后,我总结概括:课文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学校的情景;再写上课时和下课后的情景,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文字点题。 (三)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上学的路上和来学校的情景 首先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描写上学路上和来学校时所看到 部编本三年级上册语文试卷、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 1.大青树下的小学 课题大青树下的小学课型新授课 设计说明课文描写的是在西南边疆一所建在大青树下的民族小学里,各民族的小学生在祖国的大家庭里快乐地学习生活的情景。体现了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表达了作者对民族团结的自豪、赞美之情。 在教学设计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学会通过重点词语理解句子的读书方法进行朗读,帮助学生逐步完成由低年级向中年级的过渡。运用引读、自读、赛读等形式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各族人民亲如一家,友爱和团结。学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并进行语言积累。 学前准备 1.查找有关少数民族服饰、风俗的图片及文字资料。(师生) 2.预习生字,制作生字卡片。(学生) 3.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重点认识生字;正确读写课文中的新词。 学前准备 1.制作教学课件。(教师) 2.查找与课文有关的资料,预习课文。(学生) 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插图引入,揭示课题(用时:5分钟)1.出示课文插图,教师鼓励学生,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图中学校和自己学校的区别。 2.导入新课,引出课题:同学们穿着不同的服饰,是因为他们来自不同的民族,这所小学建在一棵大青树下。板书课题。 3.引导学生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到的问题吗? 1.学生交流汇报: (1)图中的校园有动物,我们学校没有。

(2)图中学生的穿戴和我们不一样。 2.齐读课题。 3.学生质疑:这所学校的学生都来自哪些民族? 1.这所学校的学生都来自哪些民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知道的还有哪些民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用时:22分钟)1.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自读课文。 2.指导学生学习生字新词、教师重点指导“绒、摔、跤、凤”的读音及“晨、鲜、静、所”的笔顺。 1.学生熟读课文,画出文中的生字、新词。 2.小组交流识字方法,自学生字、新词。如:采用加一加的方法认识“艳、洁”;采用换偏旁的方法认识“扮、坝”等。 3.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绒毛(rén rón) 摔跤(sui shui) 4.比一比,组词。 扮()扬() 纷()杨()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用时:10分钟)1.指导学生再读课文,思考:你对“大青树下的小学”有怎样的了解? 2.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1.默读课文,学生认真感知文章各部分内容。 2.概括每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同学们上学路上和来到学校时的情景。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写同学们上课、下课的情景。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结尾点题,抒发了对民族小学的热爱之情。 5.大青树小学是一所怎样的小学?用自己的话写一写。

1 大青树下的小学 说课稿

1 大青树下的小学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描写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的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课文层次清晰、段落分明。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学校的情景;再写上课时和下课后的情景,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文字点题。学习本课我将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早晨、绒球花”等词语,并能利用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且积累好词佳句。 3.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以上教学目标中,我认为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是教学的重点,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能力差,所以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的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是本课教学难点。 三、教法学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主要采取想象感悟法、朗读感悟法、品词析句法这三种教学方法。运用想象感悟法可以挖掘教材的空白处,开启学生想象的闸门,在研读中通过换位思考体验人物的内心,丰满任务在学生心中的形象,真正做到基于文本又超越文本,同时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运用朗读感悟法可以以读激情,以读促悟,以情助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运用品词赏析法可以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加以揣摩、推敲、咀嚼,感悟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情感。

《大青树下的小学》说课稿

《大青树下的小学》说课稿 一、说教材。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本组课文的专题是在快乐的生活里,我们一天天长大,引导学生一起去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的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课文层次清晰、段落分明。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学校的情景;再写上课时和下课后的情景,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文字点题。学习本课我将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1. 会认“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戴”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并能利用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且积累好词佳句。 3. 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以上教学目标中,我认为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是教学的重点,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能力差,所以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的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是本课教学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主要采取想象感悟法、朗读感悟法、品词析句法这三种教学方法。运用想象感悟法可以挖掘教材的空白处,开启学生想象的闸门,在研读中通过换位思考体验人物的内心,丰满任务在学生心中的形象,真正做到基于文本又超越文本,同时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运用朗读感悟法可以以读激情,以读促悟,以情助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运用品词赏析法可以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加以揣摩、推敲、咀嚼,感悟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情感。 四、说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出示民族小学内学生穿戴不同的场景的图片,我问学生:图片上的小学和我们的小学有什么不同呢?学生应该很快的发现穿着不同等等。那我们一起去看看《大青树下的小学》是怎么样的呢?(板书:《大青树下的小学》),生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准生字词,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并思考我们的名族小学都写了什么呢? 等学生读完之后,我课件逐组出示词语: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花的学校》说课稿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大青树下的小学》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青树下的小学》。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五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本组课文的主题是学校生活,引导学生一起去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的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课文层次清晰、段落分明。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学校的情景;再写上课时和下课后的情景,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文字点题。学习本课我将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一、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1. 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打扮、服装”等词语,并能利用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且积累好词佳句。 3.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以上教学目标中,我认为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是教学的重点,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能力差,所以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的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是本课教学难点。 二、教法学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主要采取想象感悟法、朗读感悟法、品词析句法这三种教学方法。运用想象感悟法可以挖掘教材的空白处,开启学生想象的闸门,在研读中通过换位思考体验人物的内心,丰满任务在学生心中的形象,真正做到基于文本又超越文本,同时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运用朗读感悟法可以以读激情,以读促悟,以情助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运用品词赏析法可以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加以揣摩、推敲、咀嚼,感悟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出示民族小学内学生穿戴不同的场景的图片,我问学生:图片上的小学和我们的小学有什么不同呢?学生应该很快的发现穿着不同等等。那我们一起去看看大青树下的小学是怎么样的呢?(板书:大青树下的小学),生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准生字词,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并思考我们的名族小学都写了什么呢? 等学生读完之后,我用课件逐组出示词语: 第一组:蝴蝶孔雀舞凤尾竹坪坝(注意蝴蝶都是虫字旁,理解蝴蝶是一种昆虫;舞字的书写,当场书空)第二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汉族(引导学生发现这组都是名族的名称,顺势引导学生说出我国有56个民族)然后,请学生说说作者从那几个方面写了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各抒己见之后,我总结概括:课文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学校的情景;再写上课时和下课后的情景,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文字点题。 (三)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上学的路上和来学校的情景 首先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描写上学路上和来学校时所看到

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同步练习(含参考答案)

1大青树下的小学 一、在加点字正确的读音下画“______”。 扬起(yánɡyán) 汉族(hàn hàng) 摔跤(jiáo jiāo) 坪坝(bàpà) 打扮(bàn pàn) 凤尾竹(fèn fèng) 二、看拼音,写词语。 Xiān yàn cū zhuàng (鲜 ) ( 壮) fú zhuāng dú shū ( ) ( 书) zǎo chén ( ) 三、选字组词。 1.盼扮纷粉 ( )望米( ) 打( ) 缤( ) 2.静净情睁 干( ) 安( ) 感( ) ( )开 四、词语连连看。 跳课文欢唱的小鸟 做孔雀舞洁白的老师 读游戏敬爱的粉墙 五、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排比句首先要了解句子特点,知道要仿写的句子的结构,然后调动自己所学来写句子。例: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用加点词写句子) 动物园里有好多动物,有________,有________,有________和________。还有________。 六、我是小判官。(对的打“√”,错的打“×”。) 1.我知道课文第一段的第一句写了四个民族的学生一起上学的情景。( ) 2.我知道本文第三自然段写的是同学们课上认真读书和课下尽情玩耍的场景。( ) 3.读完课文我知道这是一所美丽、团结、和睦的学校。( ) 4.本文描写的这所学校特别的地方在于不同民族的孩子们在同一所学校共同学习。( ) 七、课内阅读。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