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哈尔滨市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哈尔滨市农业现代化发展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 :333 文献标志码 : 文章编号 :6 3 2 1 20 )4 0 4 ~ 3 F0_ A 17 — 9 X(0 9 1— 1 30
强调农业 现代化建设是 20 0 7年中央一号 文件 《 中共 中 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 实推进 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 的若 干意见》 的重要 内容 . 充分说明发展农业现代化是 推进新农 村建设的重要途径。农业现代化是农业生产力发展 的最新 阶段 , 哈尔滨市来说 , 对 农业现 代化实质上是 以实现 农民富裕 、 缩小工农差 别和城 乡差别为根本 目标 , 以建设现 代农业基础产业为基本方向。因此 , 本文将通 过对 哈尔滨市 农业现代化的基本情况分析 , 为哈尔滨市的农业现代化建设 提供参考 , 希望能加快哈尔滨市农业现代化建设 的步伐 。
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 赶上世界农业发展的潮流 。
二、 哈尔滨市农业现代化的基本情况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 , 哈尔滨市认 真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
、
发展 农业现 代化 的重要意 义
( ) 一 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 农业在哈尔滨市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的重点 和难 点都在农村 , 只有全 力推进农业现代化 , 才能 统筹城 乡经济发展 , 缩小城 乡差距 , 实现农 业与整个经济社 会、 农村与城市协调发展 , 才能真 正实 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的宏伟 目标 。 ( ) 二 推进农业现代化是新 阶段农业 发展的必由之路 哈尔滨市农业在取得举世瞩 目成就的同时 , 也面临一些
方针政策 , 深化农村改革 , 不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 , 加大对农
业 的投入力度 , 大力调整农业 和农 村经济结构 , 农业和农村
黑龙江省农村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黑龙江省农村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作者:暂无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5年第5期吴狄(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哈尔滨 150030)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也是农机运用大省。
黑龙江省以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为核心,以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农机购机补贴、农机深松整地和装备制造业为重点,突出关键部位关键环节,深入实施大农机发展战略,促进了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和社会化服务的有机统一,加快了农业科技的应用,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为我省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黑龙江省农村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现状1.农机装备水平大幅提升截止到2013年末,全省农村农机总动力达到4015万千瓦,比2012年同期增长7%;拖拉机保有量达到142.3万台,比2012年增长3.4%,其中50以上、80马力以上、100马力以上的大型拖拉机保有量分别达到达到10.55、4.3、2万台,分别比2012年增长了2%、23%、40%;配套农具保有量达到211万台(套),比2012年增长了4%;联合收获机数量达到7.6万台,比2012年增长了14%;机动水稻插秧机达到14.1万台,比2012年增长了12%。
农机装备水平大幅提升,结构更加趋于合理。
其中我省大中型拖拉机、水稻插秧机保有量均居全国首位。
2.田间作业水平稳步提升2013年我省农村机耕水平达到99.1%,比2012年提高0.5个百分点;机播机械化程度达到94.5%,比2012年提高1.2个百分点,其中水稻机插程度达到88.2%,比2012年提高4.6个百分点;机械收获机械化达到70.1%,比2012年提高5.7个百分点,其中玉米机收程度达59.3%,比2012年提高11个百分点;水稻机收达到86.5%,比2012年提高6.3个百分点。
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91.8%,比2012年提高1.5个百分点,全省农机作业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
加强哈尔滨市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的对策
现 阶 段 农 民使 用 的科 技 成 果 ,及 时 提 供 农 民需 要 的 科 技 服 务 ,从 各 方 面 降 低农 民 采 用 和 使 用 科 技 成 果
的 成 本 ,切 实 增 加 其 经 济 效 益 。
14 做 好 涉 农 科 技 示 范 与 引导 工 作 .
一
素, 也是 推 动 涉农 科 技 研 发 工 作 进 步 的 重 要 源 动 力 。
因此 ,需 求 方 技 术 吸纳 动 力 的 培 植 就 成 为 涉 农 科 技 向现 实 生 产 力 转 化 的关 键 。 1 1提 高 农户 自身 素 质 . 只有 高 素 质 的农 户 ,才 可 以满 足科 技 成 果 的技
项 农 业 高 新 技 术 的 推 广应 用 只 单 纯 靠 行 政 命
涉 农 科 技 创 新 者 及 科 技 支 撑 体 系应 该 以现 实 的
农 民 为 根 本 ,为农 民 着 想 ,开 发 有 针 对 性 的 、适 合
1 培 植 需 求 方 的 技 术 吸 纳 动 力
农 户 对 涉 农 科 技 创 新 成 果 的需 求 意 愿 和 需求 能 力 ,是 影 响 涉 农 科 技 最 终 能 否 被 农 户 采 用 的关 键 因
优 质 、高效 和 可 持 续 发 展 意 义 重 大 。哈 尔 滨 市 是 国 内名 列 前 茅 的科 技 资 源 大 市 ,具 备 了 发 展 现 代 农 业 的科 技 依 托 条 件 。但 长 期 以来 ,哈 尔 滨 市 的农 业 经 营方 式 粗 放 ,未 能 突 破 资 源 和 环 境 瓶 颈 的 制 约 ,土
“ 田间 博 览 ” 和 “ 技 之 冬 ” 等 活 动 ,使 高 级 农 民 科 专 家 的评 定 制 度 化 、经 常 化 ,努 力 提 高广 大 农 民 的 素质 。 12 为农 户 提 供 详 实 、及 时与 准 确 的信 息 .
以科技创新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推进产业和业态创新 培育发展新动能一是强化科技支撑。
以科技、信息和知识为支撑,增强新科技运用能力,促进要素聚合、叠加衍生等,加快改造和提升传统动能,运用大数据建立生产、市场信息分析及预警机制,提高农业新产业新业态供给质量。
强化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的科技创新支撑,保证创新链各个环节的有效衔接,主要包括技术攻关、技术推广、成果转化及创新平台四个方面支撑。
强化技术攻关支撑。
解决创新源问题,鼓励基础研究,组织开展核心关键技术的攻关,依靠高校、科研机构等通过基础研究和原始创科技创新是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目前,我国还存在创新主体匮乏、创新要素集聚能力弱、技术服务体系不健全、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制约了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
解决这些问题,要从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完善体制机制等方面出发。
笔者建议推进产业创新和业态创新、加强农业创新主体培育、加强创新产业载体平台建设、完善和发展农业技术服务体系等,以实现进一步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及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整体素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以科技创新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对策建议文/朱华平 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封面专题COVER TOPIC新提供源源不断的新技术和新理念,产生大量产业发展所必需的创新成果和技术来源。
强化技术推广支撑。
加快健全以国家农技推广机构为主导,农业科研教学单位、农民合作组织、涉农企业等多元推广主体广泛参与、分工协作的“一主多元”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加强国家农技推广机构建设,引导科研教学单位开展农技推广服务,支持引导经营性组织开展农技推广服务。
强化成果转化支撑。
鼓励开展产学研合作,健全农业高新技术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制度,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设立孵化器和科技园区,加强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和应用,建设全国农业科技成果转移服务中心等,促进创新成果的顺利转化。
哈尔滨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
地、 带动农户的能力不 足, 企业与农户互相分割, 没
有形成真正的利益共 同体 , 还不能把产品优势转化
按照市委 、 市政府的指导思想 , 立足农业优势和 发展现状 , 今后 , —个时期发展农业产业化应以市场 为导向 , 以调整产业结 构为主题 , 以经济效益为 中 心, 以粮食作物 、 经济作物种植结构为基础框架 , 提 高农业生产的市场化和组织化程度为重点 , 以体制 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基本动力 , 以改善生态环境和增 加农 民收入为 目标。做到相互促进 、 不断完善 , 真正 建立起市场牵龙头, 龙头带基地 , 基地联农户 , 加 产、
收难度加大的矛盾依然突出 , 解决好“ 三农” 问题仍
然需要继续进行艰苦努力。
一
、
农 业产 业化 发展 中存 在 的主要 问题
、
1 主导产业不明显 , . 产品竞争力不强。一些地
各种农民协会、 农业科技服务组织、 农村信用合作组
织和农村供销合作组织 的作用发挥不够 , 导致生产 盲 目, 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 , 多新科技、 许 新成 果推广应用不够, 一些原有的名优特产品老化 , 市场 占有率低。 5 农产品质量不高。对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 . 发展无公害农业和绿色食 品重视不够, 业名优特 农
进入市场竞争创造条件 , 可以促进农业科技 的应 还
入, 建设骨干龙头企业 , 发展精、 深加工 , 延长产业 链, 生产具有 自己特色 的优质产品。在重点扶持骨 干龙头企业 的同时, 要鼓励和支持农 民合作兴办农
副产品加工企业 , 支持供销社、 乡镇企业 、 国有工商
用和发展, 提高农业 的整体 素质 , 加快小 康建设步
维普资讯
10 2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一、本文概述农业科技创新是推动农业现代化、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
在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过程中,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全面分析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现状,深入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推动我国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本文首先对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总结取得的成就和经验。
从科技创新投入、科技创新体系、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深入分析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农业科技创新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对未来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为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通过本文的研究,期望能够为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建议,推动我国农业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二、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现状分析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步,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投入持续增加:随着国家对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视,科研经费投入逐年增加,科研机构和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
技术进步明显: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智能装备等领域,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取得了显著进展,部分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有效推动了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和智能化。
创新体系不断完善: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逐步完善,包括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农业企业和农民合作社等在内的多元化创新主体逐渐形成。
创新成果转化率较低:尽管科研投入不断增加,但创新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比例仍然较低,科技创新与农业生产实际需求之间存在一定脱节。
农业科技人才短缺:尽管我国农业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但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仍显不足,制约了科技创新的深度和广度。
科技创新资源配置不均衡:不同地区和不同领域之间的科技资源配置存在明显差异,部分地区和领域存在资源短缺现象,影响了科技创新的整体效果。
关于哈尔滨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情况的调查
2农 业 科 技 成果 产 业化 的发展 现 状 2 . 1国外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发展经验
2 . 1 . 1 科技投入与资金使用方面 : 一是普遍采用多元化 的农业 科技投资方式 。 二是资金使用方 向明确, 集中投向重点领域。 三是发 达 国家 , 企业是成果转化 的主体 , 可有效地把技术开发、 引进和转化 环节结合起来 , 提高成果 的转化率和普及率 。资金重点对企业进行 资助 。 2 . 1 . 2农业科研方面 : 特点是产学研结合紧密。 2 . 1 _ 3农业科技转化方面 : 主要有 四种模式 。一是政府主导型。 二是 以研究机构和大学为依托 的技术开发和试验型。 三是农民组织 参与科技成果转化型。四是农业高科技园示范 、 带动型。 2 . 1 . 4国外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 的发展经验概括起来有 以下 四 个方面: ( 1 ) 强力的政府扶持力度。( 2 ) 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体系。 ( 3 ) 产学研的紧密结合 。( 4 ) 发达 的科技与教育和五常、 方正水稻园区、 双城和呼兰等 5个现代农业园区。 全 市每年重大技术推广面积达 6 0 0 0万亩次 , 良种覆盖率达 9 9 %。 ( 2 ) 我市农业科技产业化的特点和发展形式。 我市农业科技产业化的主要模式有四种 ,一是产学研合作模 式 。二是政府搭平 台, 实行科研 与生产现场对接模式。三是成果示 范+ 技术服务与生产对接模式 , 与农 民实现零距离指导 、 对接 。四是 科技特派员+ 科技创业行动+ 实践 与企业、 农户对接。 2 . 3 . 2农业科技产业化问题 。 目前 , 我市农业科技产业化尚属起步阶段。主要表现一是农业 科技型企业少 ; 二是农业科技企业与科研单位结合不够紧密 ; 三是 市场发 育不完善 , 现行体制不适应农业科技产业化发展要求 ; 四是 国家对农业科技产业化投入不足 , 农业科技产业化运行 主体的发展 面临着 资金短缺 的制约 ; 五是农业科技 产业化理论研究滞后 , 认识
哈尔滨市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现状及问题分析
哈尔滨市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现状及问题分析摘要:哈尔滨市作为农业大省黑龙江的省会城市,农业科学研究实力相对雄厚,具有比较大的优势。
但是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也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科技资源利用率低、研发经费不足等,本文通过研究提出了适合哈尔滨市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路径。
关键词: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研发;推广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8-0-01一、哈尔滨市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现状哈尔滨市的农业科学研究实力相对雄厚,具有比较大的优势。
哈尔滨市是农业科学学科相对完备且具有综合性的农业科研基地,农业基础研究、应用该研究和开发研究层次分明;形成了一个包括中央、地方和民营企业三个层次,涉及农、林、牧、渔、水利和气象诸方面的完整的研究、推广体系。
哈尔滨市拥有国家级和省级农业科技创新机构6家:其中中央在哈尔滨农业科技创新机构2家,主要包括中国科学院所属的涉农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所属的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中国林业科学院、中国农机化研究院等科研机构,以及东北农业大学和东北林业大学两所农林高等院校;东北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省农科院、黑龙江省农机研究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等单位,哈尔滨市农业科技创新机构19家,市级以上涉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其中国家级2个;中心6个,其中国家级2个;国家级作物种质改良中心、分中心7个;省部级以上涉农检测中心7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部级以上涉农重点实验室33个,其中国家级1个;在先进技术推广、普及及应用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和推动作用。
二、哈尔滨市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存在的问题1.科技资源利用率低。
哈尔滨市大量农业科研、教学机构及相关科技人员,虽然身在哈尔滨,但为哈尔滨市农业提供的服务却相对不多,这体现了哈尔滨市农业科技体系的“借宿性”。
哈尔滨市农业科技资源在郊区的利用率非常低。
哈尔滨地区共有近2000名农业科技人员,60%以上人员分布在省属或市属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郊区县几乎没有农业科研人员,乡镇以下则更是少之又少。
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方式 提高技术推广服务水平
加强基层机构建设创新农技推广体系全面提高农技推广服务水平————关于哈市农技推广体系构建与运行情况的调研我国加入WTO已经有五年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达到了一个新阶段,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农业发展越来越依靠科技进步。
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是农业科技进步的关键。
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是大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对促进先进的涉农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对优化农业与农村科技产业化环境、对持续稳定地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按照市农委的统一部署,我们采用实地调查、比较研究和分析预测的方法,对哈尔滨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的职能发挥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研,并提出相应建议。
一、我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发挥的主要作用按照《农业技术推广法》所赋予的职责,我市农技推广系统在农业生产和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农技推广系统的农技人员是对广大农民进行科技培训的师资的主体。
哈市农业技术推广系统每年都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技培训。
自2005年开始,市农技推广服务中心每年利用近一个月的时间组织农业技术推广实用技术师资培训,提高基层技术人员业务素质,一般组织四、五期培训班,培训400人次左右,目前已经编写培训教材57万字。
每年各地通过办班讲课、电视技术讲座和发放技术资料等以培训农民120万人次。
各地农技中心还利用每年的农业科技大集,组织专家组,解答农民的问题,发放大量农业科技图书、技术培训教材和技术宣传资料等,如,各地农技推广中心结合本地生产特点,把关键技术模式化、通俗化,印制农业技术“明白纸”,如方正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把“二化螟综合防治技术”印制在一张纸上,发给农户,农户按照这张“明白纸”操作,简便易行,据统计,仅2006年全市共发放这样的农业技术“明白纸”46.5万张。
在针对农户的培训中,在培训内容方面实行“菜单式”,在培训范围方面实行“拉网式”。
据调查,我国有75%的农民认为他们的新技术主要来自于农技推广机构,我省为69%,而我市为7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哈尔滨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问题分析与建议
哈尔滨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问题分析与建议改革开放三十年里,我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经济也不例外。
文章在分析哈尔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和存在的基础上,通过与其他省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情况的横向对比和经验借鉴,提出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意见。
标签:哈尔滨市;农业;农村;发展问题1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情况哈尔滨是农业大市,也是大农村二元结构特征鲜明的城市。
据统计,2010年,全市幅员面积5.3万平方公里,辖8区10县(市)、184个乡镇、1883个行政村,农业人口516.2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52%。
哈尔滨农业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综合生产能力较强,不仅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同时也是水稻、玉米、大豆等农作物主产区,粮食产量占全省四分之一,而且肉类、禽蛋产量和第一产业增加值也是保持在全省三分之一强的水平。
1.1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现状1.1.1 全市经济总量增长较快。
2010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85.0亿元,比上年增长7.1%,是“十一五”以来增幅最高的一年。
其中,农业产值366.6亿元,增长7.9%;牧业产值364.2亿元,增长6.5%;林业、渔业和服务业产值为23.0亿元、15.7亿元和15.5亿元,分别增长4.6%、4.8%和6.3%。
1.1.2 粮食生产能力快速提升。
从“十一五”时期的情况看,我市粮食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连续三年突破100亿公斤,2010年再创历史新高,达到125.9亿公斤,比2005年增长35.4%。
1.1.3 畜牧业生产增势加快。
全市大牲畜、生猪、家禽存栏分别达到203.4万头、397.7万头、5914.1万只,同比分别增长4.1%、7.7%、6.2%,分别高于“十一五”。
肉类、禽蛋和奶类产量分别达到75.0万吨、34.5万吨、143.1万吨,奶类低于“十一五”平均水平3.3个百分点。
1.1.4 县域经济贡献率提高。
我市10县(市)201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84.7亿元,10县(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GDP比重达到2.9%,比“十五”末期提高0.7个百分点,县域经济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1.3%,比“十五”末期提高4.6个百分点。
关于黑龙江发展智慧农业问题与对策研究
关于黑龙江发展智慧农业问题与对策研究【摘要】黑龙江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产区之一,发展智慧农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从黑龙江发展智慧农业的背景和对黑龙江的重要性两个方面入手,详细分析了智慧农业在黑龙江的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智慧农业发展的对策,并展望了其未来的前景。
最后通过分析智慧农业示范项目的案例,总结出智慧农业为黑龙江农业带来的新机遇,将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智慧农业对黑龙江农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为未来的农业现代化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智慧农业、黑龙江、发展、问题、对策、前景、示范项目、机会、支撑1. 引言1.1 黑龙江发展智慧农业的背景黑龙江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和农业大省,农业发展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
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传统农业已经无法满足当代社会对农业生产效率、品质和环保要求的需求。
发展智慧农业成为了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黑龙江发展智慧农业的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黑龙江省庞大的农业资源优势。
黑龙江拥有丰富的农田资源和水资源,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具有发展智慧农业的良好基础。
二是黑龙江省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现代化和科技创新。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引导措施,积极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
三是黑龙江农民的接受能力和意识逐渐提升。
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信息化程度的加深,农民对智慧农业的认识和需求也在逐步增加。
黑龙江发展智慧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政策支持,同时农民的需求和意识也为智慧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通过引入先进技术和管理方式,黑龙江智慧农业必将为当地农业发展带来新的活力和机遇。
1.2 智慧农业对黑龙江的重要性智慧农业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对于黑龙江的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智慧农业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通过信息技术和先进设备的运用,可以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乡村振兴战略下保障农业优先发展策略分析——以哈尔滨市为例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应创新“三农”发展特别是农业发展之路。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到黑龙江省视察工作时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及国家和黑龙江省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关要求,哈尔滨市出台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等一系列政策,为农业优先发展创造条件,为乡村振兴提质增效提供保障。
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及哈尔滨市相关情况(一)乡村振兴的内涵及其战略提出1.乡村振兴的基本内涵。
乡村振兴是指涉及乡村的经济发展、治理体系创新和生态文明进步。
其核心是“富民为本、文化铸魂”,内容是以产业兴旺为重点、以乡风文明为保证、以治理有效为基础、以生态宜居为关键、以生活富裕为根本[1],包括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生活等方面的乡村全面振兴。
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作为国家“七大战略”之一写入《党章》;党的二十大又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政策要求,更彰显其重要性。
2.农业发展与乡村振兴。
目前我国已进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乡村振兴是新时期“三农”工作的总抓手,需要解决好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和农民增收问题。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优先发展农业,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其目标是,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2035年乡村振兴将取得决定性进展,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从而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等目标[2]。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又提出了“稳定粮食生产和推进乡村振兴”等新的政策要求。
(二)哈尔滨市乡村振兴的现实状况1.乡村振兴的总体情况。
哈尔滨市行政区包括9区9县(市),有111个镇、56个乡和1889个村民委员会。
①其城乡二元结构较为鲜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注重激发农业新活力,坚持走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之路,粮食增产增效,持续成为全国第一产粮大市。
自2018年着力打造产业兴旺新乡村以来,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加快乡村振兴进程,积极推进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生态化导向,努力发展优质安全绿色有机农业和高质量效益农业,促进乡村全环节升级和全链条增值。
关于发展哈尔滨市农业生产力的建议
向结构优化要效益 ,是农业生产力提升的一条 重要途径 ,而且是农业生产力组织 的永久 性课题 。 按照国家 “ 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要求 ,应该是 在保证粮食增产的同时 ,提高养殖业 比重。要加快 发展畜牧业和奶业 ,保护天然 草场 ,建设饲料 基 地 ,改进畜牧饲养方式 ,提高规模化 、集约化和标 准化水平 。因地制宜发展经济林和花卉产业 。发展
施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设 ,改造大型灌 区、加快 中 低产 田改造 ,提高耕地质量和农业减灾防灾能力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的总体要求。其中,生产发展
居于首位。生产发 展 ,必须发 展农村 和农 业生产
力 。发展农村生产力,最重要的是发展现代农业 , 重点是提高农业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核心是增加
具 。不仅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还可以在一定程
度上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一要继续完善 目前农
村家庭承包体制下的先进农机具特别是大型先进农
机具的合理使用机制 。二要指导农 民使用好国家给 予的大型农机具补贴资金。三要继续研制适合我省
( 一)培养新型农 民,提升农 业 生产 力主体的
4 0 决 繁咨询 _ 讯 ・ l 避 第 7卷
发 展是 基 础 。 党 的十 六 届 五 中全 会 提 出 了生 产 发
展 、生活宽裕 、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
耕地是农村从事种植业农民赖以生存和发展 的 劳动对象 ,也是为城乡居民提供粮食 、农副产品的 基地。要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确保基本农 田的总量不减少 、质量不下降。加强以小型水利设
坚持 把发 展农 业生产 力 作为建 设社 会主 义
浅析东北地区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浅析东北地区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东北地区是中国的粮食主产区之一,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农业机械化技术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业生产对于机械化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东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发展对于提高粮食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东北地区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和障碍,比如技术水平不高、农民缺乏相关技能、农机服务体系不完善等。
有必要深入分析当前的发展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和障碍,并提出一些对策建议,以促进东北地区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健康发展。
【背景介绍】中关于东北地区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将在接下来进行详细讨论。
1.2 问题提出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但目前农业机械化水平相对较低,存在着种种问题和障碍。
传统的耕作方式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下,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农业生产整体水平低,缺乏科技支撑,导致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困难。
东北地区农村劳动力外流严重,农业生产面临着劳动力不足的困境,需要更多的机械化设备来提高生产效率。
东北地区地广人稀,农业机械化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机械化水平不高也成为农业生产的瓶颈。
缺乏有效的政府支持和投入,更是制约了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发展。
必须认真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和障碍,寻找有效的解决对策建议,推动东北地区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健康发展。
1.3 目的和意义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发展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业机械化技术已成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深入研究东北地区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对于推动东北地区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东北地区农业机械化技术发展现状的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障碍,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加强科研力量、提升技术水平,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加强农民培训,促进技术推广,推动产业升级和农业结构调整,从而有效推动东北地区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发展,为东北地区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政协哈尔滨市委员会关于表彰优秀政协委员、优秀提案、提案承办先进单位提案承办先进工作者和优秀信息的决定
政协哈尔滨市委员会关于表彰优秀政协委员、优秀提案、提案承办先进单位提案承办先进工作者和优秀信息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政协哈尔滨市委员会•【公布日期】2009.01.05•【字号】•【施行日期】2009.01.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政协哈尔滨市委员会关于表彰优秀政协委员、优秀提案、提案承办先进单位提案承办先进工作者和优秀信息的决定2008年是十一届市政协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构建“三个适宜”现代文明城市做出重要贡献的一年。
一年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体市政协委员及政协各参加单位,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中共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关注民生、促进和谐”的工作方针,切实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为哈尔滨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涌现出了一批优秀政协委员、优秀提案、提案承办先进单位、提案承办先进工作者和优秀信息。
为鼓励先进,不断提高政协工作水平,决定评选丁佩剑等31位同志为优秀政协委员;评选《增强哈尔滨市民营科技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等96件提案为优秀提案;评选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等24个单位为提案承办先进单位;评选薛茂东等31位同志为提案承办先进工作者;评选《关于做好五常市满族聚居地公路“村村通”工作的建议》等17篇信息为优秀信息。
希望受表彰的单位和个人,要保持荣誉,再接再厉,在实现哈尔滨全面振兴的宏伟事业中发挥更大作用。
全体市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有关人民团体及无党派人士要以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为榜样,在中共哈尔滨市委的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共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及省委、市委的各项部署,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关注民生、促进和谐”的工作方针,创造性地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不断提高服务科学发展的层次和水平,为推进哈尔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试析哈尔滨市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模式选择
业的形式进行转化 ,另一种是科研单位以科研成果投资 人股, 进行产学研的合作开发。
科研单位推动型的优势在于科研成果丰富,且直接
转 化减少 了中 间的环节 。不 足在 于科研单 位在企 业化运 作 过程 中缺 少经验 。 C 政府指 导型 三) 政府指 导型 是指 为提高 农业 科技 含量 ,政府 以发展 规划 为指导 , 取财政 拨款 、 政助 推 的形 式进行 涉农技 采 行
预测 与把握 , 企业 引进新技 术 、 龙头 新产 品 、 新工 艺 , 然后 通过技 术合 同、 服务协 议 、 份制合 作 等多种 利益联 结机 股
术的产业化推广。 政府指导型的优点是以政府为核心, 具
有 高新技术 推广速度 快 , 盖 范围广 的优势 。 足在这个 覆 不 模式对 政府 的依 赖性 过强 , 自上 而下缺 乏灵活性 , 因此只
高新技术的产业化。 缺点在于 , 一方面由龙头企业连接的 产业化运行机制不够完善 ,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风 险共担、 利益均沾。 另一方面由于企业以利益最大化为追 求,也会导致大量的短期无法市场化的高新技术得不到
开发 和推广 。
出一定的范围, 由政府、 企业、 协会 、 农户等共同建立农业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通过招商引资吸引符合条件的单位
市情 , 以坚持政 府为支撑 、 以企业为主导、 以科研机 构为依托、 以农 民协会为 纽带的全 方位 、 多层 次的农业 高新技术产业化发
展模式。
【 词】 哈 尔滨市 ; 关键 农业高新技 术产业化 ; 式选择 模
Hale Waihona Puke 【 中图分类号】 F2 60
【 文献标识码】 B
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是指利用农业高新技术 , 包括 农业生物技术、 农业信息技术、 农业资源和环境工程技术 等对传统农业进行升级改造或范围扩展 , 并通过市场化、 产业化形成新型农业高新技术产品和高新农业技术产业 的过程。当前世界各国对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都非常重 视, 在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形式多样的产业化模式。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哈尔滨市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哈尔滨市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09.24•【字号】哈政办综[2008]74号•【施行日期】2008.09.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哈尔滨市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哈政办综〔2008〕74号)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有关委、办、局: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市农委制定的《哈尔滨市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予以转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二○○八年九月二十四日哈尔滨市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哈尔滨市农业委员会二〇〇八年九月二日)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发〔2006〕30号)和《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黑政发〔2008〕41号)精神,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目标和基本原则(一)总体要求和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服务的要求,通过明确职能、理顺体制、优化布局、精简人员、充实一线和创新机制等一系列配套改革,合理布局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建设,健全公益性经费保障机制,逐步构建起以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农业科研、教育等单位和涉农企业广泛参与、分工协作、运转协调、服务到位、充满活力、农民信赖的多元化新型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为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提供有效服务和技术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精干高效,科学设置机构,优化队伍结构,合理配置农业技术推广资源;坚持政府主导,支持多元化发展,有效履行政府公益性职能,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性;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和实践有利于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多种管理服务模式,不搞一刀切;坚持统筹兼顾,注意与农业机械、林业、水利等其它行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相衔接,妥善处理好改革与稳定的关系。
关于强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建议
关于强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建议
佟以纯;甘济浦;宋景文
【期刊名称】《今日科苑》
【年(卷),期】2012(000)019
【摘要】根据哈尔滨市老科学技术工作协会【2008】13号文件,组织农业战线科技工作者,紧紧围绕农村改革发展这一主题,开展一次以解决思想、政策创新、加快发展、增收富民为主要内容的建言献策活动的指导精神,我们选择了《发展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题目开展了调研。
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总页数】4页(P54-57)
【作者】佟以纯;甘济浦;宋景文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01
【相关文献】
1.强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思考 [J], 罗清国;徐云峰
2.强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J], 民盟河南省委员会
3.强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策略分析 [J], 高爱玲
4.强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及其实践 [J], 张兆文
5.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强化路径思考 [J], 欧发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率和效果。加快农业科技推广体制改革和推广模式 的创新 , 积极探索新型农科教紧密结合与科技成果
维普资讯
《 决策咨询通讯) 0 8 ・ 2 2 0 年 第 期
完 善 哈尔 滨市农 业 科技 支撑体 系建 设
的对 策建议
佟光霁
摘
要: 健全和完善哈尔滨市的农业科技支撑体系, 应培植农 户的技术吸纳动力 , 建立多元化 技术推广体 系 , 完善
以技术进步为导 向的新农 村建设政策 , 改善农业科技支撑体系的环境 和基础条件。 关键词 : 哈尔滨市 ; 现代农业 ; 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多元化 ; 技术推广
立和完善信息传播体系 , 为农户建立现代信息高速 传播渠道 , 使其与外界 的发展融为一体 , 增强其采 用 新技术 的动力 。 3 提高科技使用效益。涉农科技创新者及科 .
技 支撑 体 系应 该 以现 实 的 农 民为 根 本 , 农 民着 为 想, 开发 有针对性 的适合现 阶段 农 民使用 的科 技成
服务与无偿服务相结合的推广体系, 以促进和加速
农 业技 术转移 。 1 .实行 推广组 织 多元化 。要 在稳 定 、 强政府 加
比” “ 、 田间博览” “ 、科技之冬” 等活动, 使高级农民
专 家 的评定 制 度 化 、 常化 , 力 提高 广 大农 民 的 经 努
作者简介 : 佟光霁 (93 )男 , 16 一 , 黑龙江省哈尔滨人 , , 教授 博士生导师 , 黑龙江省人 民政府科技经济 顾问委 员会宏观 经济 组 专家 , 哈尔滨市专家顾问委员会宏 观组专家 , 中国农 业工程学会 系统工 程委员会 委员。主要研究领 域 : 林经 济理论 与政 农
素质。
2 .为农 户提供 翔 实 、 时、 确 的信 息。关 心 及 准 信 息并且 能够经 常及时地 了解 信息 的农 户 , 采用 新 技 术 的意 愿更 强 , 而信 息 闭 塞 的农 户相 对 保 守 , 意 愿 较弱 。政府 有关 部 门及 相 关 科 技涉 农 机 构 应 建
策、 企业组织与战略管理 、 经济竞争力理论与实践。
5 4
维普资讯
《 决策咨询通讯) 0 8 ・ 2 20 年 第 期
农 业技 术 推广 组 织 的 同时 , 力发 展 农 户 、 业 技 大 企
3 鼓励发展农 民技术专业协会, . 完善科技支撑
效益。
因素, 也是推动涉农科技研发工作进步的重要源动
力 。因此 , 需求 方技术 吸纳动 力就 成为 了涉农 科 技 向现实生 产力转 化 的关 键 。
4 .做好 涉农科 技示范 、 引导工作 。展示 示范是 多 年来我 国农业新 技术推 广 的一个 重要 手 段 , 涉农 科 技支撑 体 系应 有 针对 性 地选 择 新 型 、 用 技 术 , 实
术推广与服务组织 , 支持农村各类专业技术协会 的 发展, 充分调动科研机构、 农业 院校 的积极性 , 以建 立各种推广力量共 同参与的多元化 的推广组织体
系。
服务体系。应充分重视和鼓励发展农民技术协会 ,
在协会的带动和推动下 , 使涉农技术推广能够走进 技术需求各异 的千家万户 中去。政府应采取措施 并制定相应 的政策 , 鼓励支持农 民建立农民技术专 业协会。这样既有利于降低技术推广的成本 , 也能
说明, 哈尔滨市的农业科技支撑体系 尚需健全 、 完
善。
一
、
培植 需求方 的技术 吸纳动力
农户对 涉 农科 技 创 新 成果 的需 求 意 愿 和需 求 能力 , 影响涉 农科技 最终 能否被农 户采 用 的关 键 是
果, 及时提供农民需要 的科技服务 , 从各方面降低
农 民采用 和使用科 技成果 的成本 , 实增 加 其 经济 切
1 提高农户 自 . 身素质。只有高素质的农户 , 才 具备科技成果应用的技能要求, 也才能以科技成果 转化主体者 的角色去转化科技成果 。要通过继 续
教育 、 历或非 学历教 育不 断更新 科技 队伍 知识 结 学 构; 通过 加强 中等技术 教育 、 职业 培训 、 短期 培训 工
建立科技示范地满 足农 民的技 术需求 。 4 整推广培 训模 式, 高农 业技 术 推广 的效 .调 提
2 .实现 推广 行 为 社 会 化。各 级 政府 要 保 证 推
广工作 的费用和条件 , 公益性、 共性关键技术 的推 广与示范工作主要由政府支持的推广机构承担 , 实 行低价或免费政策。而对于有市 场前景 的开发类 技术 , 则鼓励和支持企业与农户共同参与推广 。 3 鼓励服务形 式多元化。政府应积极推动科 . 研院所、农业院校 、农村专业技 术协会、企业及
从 众心理 并加 以正 确引导 , 为推 动涉 农科 学 技 术广
泛地应用于生产实践发挥积极作用 。
二、 建立 多元化技术推 广体 系 。 加速 技术 转移
作, 完善绿色证书教育。开展农业广播 电视教育 ,
坚持有 地 区特 色 的 “ 教 兴 农 宣 传 月 ” “ 学 双 科 、双
建设和完善政府扶持和市场引导相结合、 有偿
发展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 的首要任务。现 代农业相对 于传统农业而言 , 是高度科学化 、 集约 化、 市场化和产业化的农业 , 先进 的科学技术是其
必不 可少 的支 撑 。哈尔滨 市是 国 内名列 前 茅 的科 技 资源 大市 , 备 了发 展 现 代 农 业 的科 技 依 托 条 具 件 。但长 期 以来 , 尔滨 市 的农业 经 营方 式 粗 放 , 哈 未 能突破 资 源 和 环 境 瓶 颈 的制 约 , 地 产 出率 和 土 资 源利用 率 不 高 , 农 民增 收 的 支 持 度 不够 。这 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