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前地质预报施工专项方案

合集下载

超前地质预报施工方案

超前地质预报施工方案

超前地质预报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与目标本次超前地质预报施工工程旨在通过对施工区域的地质条件进行详细探测与预报,确保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本工程位于[具体地点],涉及的主要地质构造为[描述地质情况],可能存在[潜在地质风险]。

因此,本次预报的主要目标是准确识别施工区域内的地质异常,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依据。

二、预报方法与技术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采用[具体预报方法,如:地震波法、电磁波法等]进行地质预报。

这些方法能够有效地探测地层结构、岩石性质以及潜在的不良地质体。

同时,我们还将结合[其他技术手段,如:钻探、物探等],以提高预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设备与材料准备为确保施工顺利进行,我们将准备以下设备与材料:[列举所需设备与材料,如:地震波探测仪、电磁波探测仪、钻探设备等]。

所有设备将提前进行检修与校准,确保在施工过程中能够稳定运行。

四、工作流程与步骤现场勘查与布置:对施工区域进行详细勘查,确定预报点和测线布置。

设备安装调试:将所需设备运输至现场,并进行安装调试。

数据采集与处理:按照预定的方法和步骤进行数据采集,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预报结果编制:根据数据分析结果,编制地质预报报告。

结果反馈与应用:将预报结果反馈给设计、施工等相关单位,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五、安全保障措施为确保施工安全,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列举安全措施,如:设置警戒线、配备安全设备等]。

同时,所有施工人员将接受安全教育和培训,确保在施工过程中能够严格遵守安全规定。

六、质量控制要求为保证预报结果的准确性,我们将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施工。

在施工过程中,将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与校准,确保数据采集的准确性。

同时,还将建立严格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流程,确保预报结果的可靠性。

七、人员培训与分工为确保施工的高效进行,我们将对施工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和分工。

培训内容包括[具体培训内容,如:地质知识、设备操作等]。

分工方面,将根据项目需求和人员特点进行合理分工,确保每个岗位都有合适的人选。

超前地质预报方案

超前地质预报方案
详细描述
地球物理法包括地震波法、电阻率法、电磁波法等多种方法,通过测量地球物理场的变化规律,推断地下岩层的 分布、厚度、岩性、含水性等特征,以及断层、破碎带等地质构造的位置和性质。地球物理法具有快速、无损、 高精度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超前地质预报中。
地球化学法
总结词
通过分析地下水、土壤、岩石等介质中的化学元素和同位素组成,推断地下地质体的性质和形态。
详细描述
地质调查法是超前地质预报中最基础的方法,通过实地考察和测量,收集地层岩 性、地质构造、地下水、地应力等地质资料,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和工程地质图, 分析隧道施工区域的地质条件,预测可能遇到的地质灾害和工程风险。
地球物理法
总结词
利用地球物理场的理论和测量技术,通过分析地球物理场的分布和变化规律,推断地下地质体的性质和形态。
根据实际施工情况和地质变化, 及时更新和完善超前地质预报方 案,以保证施工安全和质量。
04
预报结果评估与反馈
预报结果准确性评估
对比分析
将超前地质预报结果与实际勘探资料进行对比,评估预报的准确 性和误差范围。
误差分析
对预报结果与实际勘探资料之间的误差进行深入分析,找出误差 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精度评估
01
根据现场踏勘结果,确定需要进行数据采集的地点和钻孔位置

采集方法
02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勘探方法,如钻探、物探等,进行数
据采集。
数据整理
03
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类、编号,以便后续处理和分析

数据处理与分析
数据预处理
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如数据格式转换、异常 值处理等。
数据分析
利用专业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图像处理等,提 取有用的信息。

超前地质预报实施方案

超前地质预报实施方案

超前地质预报实施方案(总26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目录1 开展超前地质预报的必要性 (1)2 工程概况 (1)3 各隧道地质概况 (1)3.1石鼓山隧道 (1)3.2王家和隧道 (2)3.3马鞍山隧道 (3)3.4冯家塬隧道 (3)3.5清姜隧道 (3)3.6塔稍村隧道 (4)4 编制依据 (5)5 实施超前地质预报的目的 (5)6 超前地质预报的技术 (5)6.1超前地质预报方法选择 (5)6.2超前地质预报的关键技术问题的对策 (6)7 超前地质预报的主要内容 (8)8 本标段隧道采用的预报方法及其适用范围 (8)8.1本标段隧道采用的预报方法 (8)8.2适用范围 (9)9 超前地质预报工作流程及技术要求 (10)9.1超前地质预报工作流程 (10)9.2超前地质预报技术要求 (12)10 超前地质预报重点难点分析及对策 (21)10.1超前地质预报重点 (21)10.2超前地质预报难点及对策 (22)11 超前地质预报组织机构 (23)12 设备配置 (24)13 安全措施 (24)14 附件 (25)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方案1 开展超前地质预报的必要性隧道工程设计的基本依据是地质勘查资料,而隧道施工的主要依据是设计文件。

大量的隧道工程建设实践表明,地质勘察精确、经费等诸多条件的限制,根据地质勘察资料做出的设计与实际不符的情况屡有发生,由此而来的隧道洞身塌方、涌水、涌泥、涌砂、岩爆、瓦斯爆炸等灾害时有发生,从而给隧道施工造成极大的危害。

因此在隧道施工期间,采取各种技术、手段和方法对隧道掌子面前方地质条件进行及时准确的预测,是提前采取预防措施、避免灾害的发生、减少因灾害发生的损失和保证隧道施工安全的需要。

必须将超前地质预报纳入施工工序,必须认真、坚持,真正使预报能起到指导施工的作用。

2 工程概况标段内共含隧道6座,总长度为双线13.707km。

超前地质预报专项施工方案

超前地质预报专项施工方案

超前地质预报专项施工方案一、前言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加速和复杂化,地质环境对于施工项目的影响变得愈发重要。

为了保障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提前进行地质预报显得尤为必要。

本文将探讨超前地质预报专项施工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以确保工程施工的高效性和安全性。

二、地质调查与分析2.1 初步调查在确定施工区域前,进行初步地质调查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对地质地貌、岩土特征、地下水情况等方面的调查,初步了解施工区域的地质状况,为后续的详细调查提供基础数据。

2.2 详细调查根据初步调查的结果,对施工区域进行详细调查。

包括地层岩性、地下水位、断裂带情况等方面的调查,以了解潜在的地质风险,为施工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据。

三、地质风险评估3.1 风险识别基于地质调查结果,对施工区域的地质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

包括地质灾害、地陷、滑坡等可能出现的风险,确定潜在的施工隐患。

3.2 风险评估通过专业的地质工程师对地质风险进行评估,确定其对施工的潜在影响。

对不同风险进行等级划分,为制定施工方案和应对措施提供依据。

四、施工方案制定4.1 技术方案根据地质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施工技术方案。

针对不同地质条件提出相应的施工措施,保障施工的顺利进行。

4.2 安全措施在制定施工方案时,充分考虑安全因素。

包括工程设计、施工工艺等方面的安全措施,保障施工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五、施工实施与监控5.1 施工实施按照制定的施工方案,组织施工人员进行实施。

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相关规定,确保施工的质量和安全。

5.2 监控措施实施施工过程中,设置相应的监控措施。

通过地质监测、传感器监控等手段,对施工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地质风险。

六、总结与展望超前地质预报专项施工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障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细致的地质调查、风险评估和施工方案制定,可以有效减少地质风险,提高工程施工的效率和安全性。

未来,随着地质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前地质预报将在工程建设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王庄超前地质预报施工方案

王庄超前地质预报施工方案

新建铁路鲁南高速铁路临沂至曲阜段LQTJ-3标王庄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施工方案编制人:审核人:批准人: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鲁南高铁L Q T J-3标项目经理部二○一七年一月目录1. 工程概况 (1)1.1. 工程简介 (1)1.2. 工程地质 (1)2. 编制依据 (2)3. 施工计划 (2)3.1. 设备配置 (2)3.2. 组织机构 (2)4. 主要施工方案 (3)4.1. 施工内容 (4)5. 施工方法及措施 (5)5.1. 地质调查法 (5)5.2. 物理探测法 (6)5.3. 工艺流程 (10)6. 关键工序及质量控制 (15)6.1. 质量监控、检查 (16)6.2. 成果报告资料交付 (16)7. 施工安全重点部位、环节的安全要求及措施 (16)王庄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施工方案1.工程概况1.1.工程简介鲁南高速铁路临沂至曲阜段LQTJ-3标一分部起点里程DK236+356.4,终点里程DK252+405.539。

总长16.05km,其中包括长3.95km路基及沿线布置的特大桥6座,中桥2座,框架桥1座,涵洞6座,线路所1个(大王庄线路所),隧道2座(王庄隧道、王庄隧道)。

王庄隧道两端均接路基,隧道起讫里程DK249+810~DK250+280,全长470m,隧道最大埋深69m,位于DK250+070处;全隧除DK249+810~+835、DK250+260~+280段采用明挖法施工,设置偏压式明洞衬砌外;其余段落采用暗挖法施工,设置复合式衬砌。

线路纵坡为5.0‰与-5.0‰的人字坡,全隧位于R=4500的右偏曲线上。

1.2.工程地质沿线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Q4d1+e1)的粉质粘土,寒武系中统张夏组(∈2jz)石灰岩、泥灰岩,详述如下:〈7-2-2〉粉质粘土(膨胀土)(Qd1+e1):黄褐色,硬塑,土质不均,含少量铁质氧化物,层厚0-8m,属Ⅱ级普通土。

〈14-4〉石灰岩(∈2jz):青灰-灰白色,隐晶质结构,中厚层构造,岩质坚硬。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实施大纲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实施大纲

TA1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审表工程项目名称:通霍铁路西哲里木至霍林河段扩能改造工程施工合同段:编号:注:本表一式4份,承包单位2份,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各1份通霍铁路西哲里木至云端段扩能改造工程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实施方案编制:审核:审定:审批:中铁九局通霍铁路扩能改造工程第五作业队二〇一〇年二月云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实施大纲1. 超前地质预报的方法选择云端隧道通过部分地段地质条件复杂,不仅有细角砾土、强风化凝灰岩、还有浅埋段、堆积岩等等,随时都可能给隧道施工带来灾害。

施工前我们必须提前探明掌子面前方地质情况,对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做出充分的预测预报,以便确定有针对性的施工方案,在人员、设备、材料等各方面作好充分的准备,最大限度的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

现在比较先进的预报方式有TSP-203超前地质预报、地质雷达、红外探水、冲击钻探和取芯钻探预报等。

以200m为例,对几从仪器探测角度看在预报方面TSP203系统具有较大的优越性,我单位决定多种预测系统同时使用,采用TSP203超前地质预报系统作为长距离预报手段,地质雷达、钻孔超前探测、红外线探水、隧底探测等方法作为补充进行综合预报。

预报的重点内容:预测开挖面前方的地质情况,围岩整体性、断层、溶洞、暗河、软弱破碎带在前方的位置和对施工的影响,地下水活动情况等。

1.1. TSP超前地质预报1.1.1.工作原理TSP和其它反射地震波方法一样,采用了回声测量原理。

地震波在指定的震源点(通常在隧道的左边墙或右边墙,大约24个炮点布成一条直线)用小量炸药激发产生,地震波在岩石中以球面波形式传播。

当地震波遇到岩石物性界面(即波阻抗差异界面,例如断层、岩石破碎带和岩性变化等)时,一部分地震信号反射回来,一部分地震信号透射进入前方介质,反射的地震信号将被高灵敏度的地震检波器接收,反射信号的传播时间和反射界面的距离成正比,故能提供一种直接的测量。

1.1.2.量测方法通常情况下,TSP测量剖面是在隧道的左壁或者右壁上布置一系列的微型爆破,测量剖面的选择主要取决于岩层结构的主导方位。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实施方案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实施方案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实施方案
实施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方案的主要步骤如下:
1. 地质勘探:根据隧道所经过的地质环境,进行详细的地
质勘探。

这包括地质剖面和岩体测试,以了解隧道穿越的
地层类型、岩体强度、断层和裂隙的分布等重要地质参数。

2. 地质分析:根据地质勘探数据,进行地质分析,确定隧
道施工中可能面临的地质灾害风险,如岩体不稳定、地下
水涌出、地震活动等。

3. 大量监测:通过设置一系列的监测点和使用现代地质监
测设备,对隧道区域的地质变化进行实时监测。

这包括地
表位移、地下水位、震动等参数的监测。

4. 数据解读: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及时发现地质
变化的迹象,预警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

5. 建立预警系统:根据地质监测数据,建立预警系统,及
时向监测人员发出预警信息。

6. 采取预警措施:根据预警信息,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防范
和减轻地质灾害的影响。

例如,加固地下水封堵、加固和
注浆处理不稳定的岩体区域等。

7. 监测和调整:在施工过程中,持续地进行地质监测和调
整预警措施,确保隧道的安全施工。

总结起来,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实施方案主要包括地质勘探、地质分析、大量监测、数据解读、建立预警系统、采取预
警措施和监测调整等步骤,旨在提前预警可能发生的地质
灾害,保障隧道的安全施工和运营。

超前地质预报方案

超前地质预报方案

超前地质预报方案超前地质预报方案1. 简介超前地质预报是一种经验丰富的预测地质灾害的方法,通过对地质环境的仔细观察和分析,能够提前预测地质灾害的发生,给相关部门提供有关应对措施的建议。

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超前地质预报的方案,以便更好地预测和防范地质灾害。

2. 方案流程2.1 数据收集在开始超前地质预报之前,首先需要收集大量的地质相关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包括地质勘察报告、地质灾害历史记录、地质监测数据等。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质环境,为地质预报提供依据。

2.2 地质环境分析在数据收集的基础上,我们需要对地质环境进行详细的分析。

这包括地质构造、岩性、地下水位等因素的综合分析。

通过分析地质环境,我们可以找出可能导致地质灾害发生的因素,为后续的预报提供基础。

2.3 地质灾害特征提取基于对地质环境的分析,我们可以提取出地质灾害的特征。

这包括地形变化、地下水位波动、岩石位移等指标的监测和分析。

通过对这些特征的提取,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预测地质灾害的发生。

2.4 数据模型构建在提取地质灾害特征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构建数据模型来预测地质灾害的发生。

数据模型可以基于统计学方法、机器学习算法等构建。

通过对历史地质灾害数据和实时监测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训练数据模型,并通过模型来预测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

2.5 预报结果输出最后,根据数据模型的预测结果,我们可以输出地质灾害的预报结果。

预报结果可以包括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时间范围和可能影响范围等信息。

这些结果可以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以便采取相应的防范和救灾措施。

3. 方案优势超前地质预报方案相较于传统的地质预测方法具有以下优势:- **及时性**:通过实时监测数据和数据模型的预测,可以提前预警地质灾害的发生,给相关部门留出更充足的处理时间。

- **准确性**:基于大量的历史数据和实时监测数据,数据模型可以更加准确地预测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为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施工专项方案XX铁路工程指挥部一分部20 年月日目录1、编制说明 (2)1.1编制依据 (2)1.2编制范围 (2)2、工程概况 (2)2.1自然地理概况 (2)2.2地质构造 (2)2.3水文地质 (3)2.4不良地质 (3)2.5地震震动参数 (4)3、超前地质预报目的及内容 (4)3.1超前地质预报目的 (4)3.2超前地质预报的内容 (4)4、超前地质预报工艺及方法 (6)4.1地质调查法 (6)4.2地质雷达探测法 (9)4.3超前钻探 (9)4.4预报成果分析及处理 (10)4.5超前地质预报工艺流程 (10)5、超前地质预报资源配置 (10)5.1超前地质预测预报组织机构 (10)5.2超前地质预测预报仪器设备 (11)6、超前地质预报质量保证措施 (12)1编制说明1.1、编制依据⑴、国家和铁道部现行的规范、标准、文件;⑵、《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指南》(铁建设【2008】105号);⑶、《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4-2008);⑷、新建铁路织金至纳雍线招标图;⑸、现场踏勘调查获得的有关资料;⑹、招、投标文件及施工合同;⑺、我单位拥有的科技成果、工法和现有的企业管理水平、劳力及设备技术能力,以及所积累的丰富的类似工程施工经验;1.2、编制范围新建铁路织金至纳雍线Ⅱ标XX隧道,隧道起讫里程:D1K26+834—D1K28+782,全长1948m,主要工作内容包括上述里程范围内的洞身地质调查、超前钻探、物探法超前地质预报相关工程2工程概况XX隧道地处纳雍县,全长1948m,中心里程D1K27+808,进口里程D1K26+834,出口里程D1K28+782。

属中山地貌,地形起伏较大,海拔高程1341~1546米,最大高差205米,最大埋深约195米,山体植被较发育,多为松林及灌木丛,山坡地形较矮。

交通条件一般。

2.1、自然地理概况隧道地处中高山地貌,坡上植被较发育,多为松树林,局部山坡被垦为旱地,灰岩段溶蚀洼地多分布有居民,且部分坡顶也有村民居住,可溶岩段落开挖应避免大量抽排地下水,形成地表塌陷和村民用水枯竭。

隧道进口端位于菁门口村,出口位于龙场村附近,进出口附近民房较多。

可溶岩段落开挖应避免大量抽排地下水,形成地表塌陷和村民用水枯竭。

2.2、地质构造隧道长度范围内,上覆第四系坡残积粉质黏土、下伏基岩为峨眉山玄武岩,二叠系下统茅口组上段灰岩,二叠系下统栖霞组灰岩,二叠系下统梁山组石英砂岩、泥岩夹煤层、炭质页岩。

隧址区地质构造复杂、地层岩体破碎。

区内地层总体上呈单斜,地层总体上倾向北东,线路与岩层整体定向一般呈小角度相交。

2.3、水文地质隧址区域内存在地表、地下水情况如下:1、地表水地表水主要为稻田水、池塘水及季节性溪沟水,有个别沟槽四季有水,水量随季节变化较大,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融雪和地下水补给为辅。

2、地下水(1)孔隙水赋存于局部冲沟沟床及坡麓松散堆积层,接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补给。

由于堆积物分部零星,厚度不大,除冲积层内孔隙水受地表水补给而含水量大外,其余地段孔隙水补给差,径流排泄条件好、含量少。

(2)基岩裂隙水赋存于基岩各类结构面内,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

测区丰富的降雨为裂隙水提供了良好的补给条件。

因受构造影响程度不同导致裂隙发育程度不同,富水条件差异较大,由于段内断裂发育,受构造影响,段内基岩节理裂隙坡发育,有赋存水的空间,总体看隧道基岩裂隙水较发育。

(3)岩溶水主要赋存于可溶岩的溶孔,溶蚀裂隙中,通过洼地、竖井、落水洞、溶洞汇集大气降水的补给,以岩溶下降泉,暗河的形式排出地表。

这类地下水含水量丰富。

隧区灰岩地段有较多溶洞,且有暗河发育,岩溶水丰富。

2.4、不良地质1、岩溶隧道洞身D1K26+835-D1K28+610段为可溶岩,主要为可溶岩内发育溶洞、岩溶管道。

根据调查,隧区内岩溶现象很发育,主要表现为多外溶洞,大多为无水溶洞。

2、瓦斯隧道洞身出口端穿越含煤地层,加之基岩很破碎,节理裂隙很发育,故梁山组煤系地层的瓦斯仍可能有少量通过裂隙滥入隧道。

3、顺层岩层走向与线路夹角32°,横断面方向视倾角59°,纵断面方向视倾角33°,故隧道洞身顺层,进口仰坡顺层,但由于真倾角大,对开挖进出口边坡影响较小,对进口端仰坡有一定影响。

4、危岩落石隧道进口左侧存在危岩落石,方量不大,建议清除即可。

2.5、地震震动参数隧道内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0.35s。

3超前地质预报目的及内容3.1、超前地质预报目的通过地质超前预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预报掌子面前方不良地质体的位置、产状、含水情况及围岩结构的完整性,从而为优化隧道施工方案提供依据,为预防隧道突水、突泥、岩溶、软弱破碎围岩(含断层破碎带)、煤层瓦斯等可能形成的灾害性事故及时提供信息,使施工提前做好准备,避免损失。

通过预报,可以了解掌子面前方短距离内的工程地质条件、围岩级别,为正确选择开挖断面、支护设计参数和施工方法提供依据。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对于安全科学施工,提高施工效率,缩短施工周期,避免重大事故损失,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2、超前地质预报的内容本超前预测重点段落:岩性接触带地段及出口含煤地层段。

重点内容:a、地下暗河的形态、分布位置、规模、发育程度、发育规律及地下水的赋存情况;b、岩溶发育程度、岩溶水赋存情况;c、隧道围岩级别变化趋势,d、出口段煤系地层煤层、瓦斯赋存情况。

本隧应采用以地质调查法为基础,超前钻探法为主,结合多种物探手段进行超前地质预报,并采用宏观预报指导微观预报、长距离预报指导中短距离预报的方法。

全隧道采用C类超前地质预报。

超前地质预报类型表类型采取方法A类:极易发生突水,涌泥段1、地质调查法2、物探法(地震反射法+红外探测法+地质雷达探测)3、超前钻探法(超前钻孔5孔+加深炮孔5~7孔))B类:物探显示异常地段、受岩溶竖井影响段、可溶岩与非可溶岩接触带,非可溶岩断层破碎带1、地质调查法2、物探法(地震反射法+红外探测法+地质雷达探测)3、超前钻探法(超前钻孔3孔+加深炮孔3~5孔))C类:可溶岩一般地段或地表环境要求较高的非可溶岩地段1、地质调查法2、物探法(地质雷达探测)3、超前钻探法(超前钻孔1孔+加深炮孔3孔))D类:非可溶岩一般地段1、地质调查法2、物探法(地质雷达探测)注:B、C、D类通过超前物探若发现异常,应增设超前钻孔验证地质异常地段,正洞不小于5孔。

超前地质预报数量表类型C类合计长度m 1948 1948地质调查法地质调查m 1948 1948 地质素描m 1948 1948 地质作图m 1948 1948超前钻探法加深炮孔m 7792 7792 超前钻孔孔数78 78m 2340 2340物探法地质雷达次数78 78 m 2340 2340基地探测m 1964 19644超前地质预报工艺及方法4.1、地质调查法地质调查法包括隧道地表补充地质调查和洞内地质素描。

1、隧道地表补充地质调查⑴、对已有的地质勘查成果的熟悉、核查和确认。

⑵、底层岩性在隧道地表的出露及接触关系,特别是对标志层的熟悉和确认。

⑶、断层、褶皱、节理密集带等地质构造在隧道地表的出露位置、规模、性质及其产状变化情况。

⑷、地表岩溶发育位置、宽度及其产状变化情况。

⑸、人为坑洞位置、走向、高程等,分析其与空间的关系。

⑹、煤层、石膏、膨胀岩、含石油天然气、含放射性物质等特殊地层在地表的出露位置、宽度及其产状变化情况。

⑺、根据隧道地表补充地质调查结果,结合设计文件、资料和图纸,核实和修正超前地质预报重点区段。

2、洞内地质素描隧道内地质素描是将隧道所揭露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结构面产状、地下水出露点位置及出水状态、出水量、煤层、溶洞等准确记录下来并绘制成图表,是地质调查法的一部分,包括开挖工作面地质素描和洞身地质素描。

隧道内地质素描主要内容:⑴、工程地质地层岩性:描述地层时代、岩性、层间结合程度、风化程度等。

地质构造:描述褶皱、断层、节理裂隙特征、岩层产状等。

断层的位置、产状、性质、破碎带的宽度、物质成分、含水情况以及与隧道的关系。

节理裂隙的组数、产状、间距、充填物、延伸长度、张开度及节理特征、力学性质,分析合特征、判断岩体完整程度。

岩溶:描述岩溶规模、形态、位置、所属地层和构造部位,填充物成分、状态、以及岩溶完整程度。

特殊地层:煤层、沥青层、含膏盐层、膨胀岩和含黄铁矿层等应单独描述。

人为坑洞:影响范围内的各种坑道和洞穴的分布位置及其与隧道的空间关系。

地应力:包括高地应力显示性标志及其发生部位,如岩爆、软弱夹层挤出、探空饼状岩芯等现象。

塌方:应记录塌方部位、方式与规模及其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并分析产生塌方的地质原因及其对继续掘进的影响。

描述有害气体及放射性危害源存在情况。

⑵、水文地质地下水的分布、出露形态及围岩的透水性、水量、水压、水温、颜色、泥砂含量测定,以及地下水活动对围岩稳定的影响,必要时进行长期观测。

地下水的出露形态分为:渗水、滴水、滴水成线、股水(涌水)、暗河。

水质分析,判定地下水对结构材料的腐蚀性。

出水点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溶、暗河等的关系分析。

必要时进行地表相关气象、水文观测,判断洞内涌水与地表径流、降雨的关系。

必要时应建立涌突水点地质档案。

⑶、围岩稳定性特征及支护情况记录不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下隧道围岩稳定性、支护方式以及初期支护后的变形情况。

发生围岩失稳或变形较大的地段,详细分析、描述围岩失稳或变形发生的原因、过程、结果等。

⑷、隧道施工围堰分级⑸、影像隧道内重要的和具代表性的地质现象应进行摄像或录像。

3、超前地质预报地质调查资料编制内容⑴、地质调查法预报报告⑵、开挖面地质素描图⑶、隧道洞身地质展示图⑷、地质复杂地段纵、横断面图⑸、地质检测与测试资料⑹、有关影像资料4、地质调查实施要点⑴、施工中根据掌子面开挖揭示的地质条件及部分炮孔加深2-3m的探测情况,对地层岩性特征、岩体破碎程度、地下水发育情况、结构面性质、支护变形特征等进行地质素描⑵、对掌子面已揭露出的岩层进行地质素描(观察岩石的矿物成分及其含量,结构构造特征和特殊标志),给予准确定名,测量岩层产状和厚度。

⑶、测量该岩层距离已揭露的标志性岩层或界面的距离,并计算其垂直层面的厚度。

⑷、将该岩层与地表实测地层剖面图和地层柱状图相比,确定其在地表地层(岩层)层序中的位置和层位。

⑸、施工过程中,每次爆破后由地质工程师进行地质素描,内容包括掌子面正面及侧面稳定状态、岩层产状、岩性风化程度、节理裂隙发育程度(产状、间距、长度、充填物、数量)、喷射混凝土开裂、掉块现象、涌水情况、水质情况、水的影响、不良气体浓度等。

同时定期对地表水文环境进行观测和监测记录,及时了解隧道施工对地表水的影响,确定施工控制措施,最终做出掌子面地质素描图和洞身地质展示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