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润操纵影响分析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润操纵影响分析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润操纵影响分析作者:陈立波李谷音来源:《财会通讯》2011年第05期《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确认和计量、披露等进行了规范。
与原来的会计准则在定义及判断非货币性交易事项的标准上是一致的,主要的不同在于新准则引入公允价值,并且针对交换是否同时满足“具有商业实质”和“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两个条件,而采取不同会计处理方法。
因此,本文在阐述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过程中,关联双方计量模式的选择以及资产和利润变化情况的基础上,帮助信息使用者判断关联方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否具有商业实质,是否为了达到利润调节的目的,最后对全文做了总结,提出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和发展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
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对企业资产与利润的影响2006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交易双方主要以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该交换不涉及或者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即补价)。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若入账价值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税费计量,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交换具有商业实质;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
这时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不满足两个条件之一时,就应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及相关税费计量。
当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时,该交换会增加企业的资产和利润。
所以在实务中,要谨防利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进行利润操纵。
(一)情形1甲公司用-批商品A交换乙公司的-批商品B。
甲公司A商品账面价值是100万元,公允价值是120万元,乙公司B商品账面价值是80万元,公允价值是100万元,增值税率为17%,所得税率为25%,城建税率为7%,教育费附加费率为3%。
未涉及补价。
该例中未涉及补价,换人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相关税费。
甲公司:(1)确定增值税销项税额:120×17%=20.4(万元);(2)确定增值税进项税额:100×17%=17(万元);(3)换入资产B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A公允价值+相关税费=120+20.4-17=123.4(万元);(4)应计入当期损益金额=换出资产A公允价值一换出资产A账面价值=120-100=20(万元);(5)净利润=[120-100-(20.4-17)×7%-(20.4-17)×3%]×(1-25%)=19.66×75%=14.745(万元);乙公司:(1)确定增值税销项税额:100×17%=17(万元);(2)确定增值税进项税额:120×17%=20.4(万元):(3)换入资产A的人账价值=换出资产B公允价值+相关税费=100+17-20.4=96.6(万元);(4)应计入当期损益金额=换出资产B公允价值一换出资产B账面价值=100-80=20(万元):(5)净利润=[100-80-(17-20.4)×7%-(17-20.4)×3%]×(1-25%)=20.34x 75%=15.255(万元)。
关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运用的思考
关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运用的思考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以物物交换的方式进行的一种交换形式,即通过交换实物资产来实现价值的转移。
这种交换方式早在人类社会的早期就已存在,并在农业发展以及现代经济体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本文从经济学和实践层面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进行思考和分析。
首先,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可以有效地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和欲望。
在早期的农耕社会中,人们通过以粮食、手工制品等实物作为交换媒介,在互助合作的基础上满足共同需求。
现代社会中,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可以通过物物交换来满足个体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而不受资金流动和货币供求关系的限制。
例如,在互联网上兴起的物物交换平台,人们可以通过交换富裕但暂时用不到的物品,来获取自己需要的物品,实现物品的再利用和循环利用,减少浪费。
其次,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可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益的最大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物物交换可以使得资源在各个部门和地区之间进行流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通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人们可以更灵活地获取自己所需的资源,而不仅限于自己所持有的货币。
同时,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也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效益,促进资源的再利用和再生产,减少浪费和不必要的消费。
然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可能存在交易的不确定性和信用风险。
由于物物交换涉及到实物资产的交换,存在商品质量、真伪、数量和交换时间等方面的不确定性,增加了交易的风险和成本。
另外,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也需要建立起相应的交换制度和规则,确保交换的公平和诚信,防止欺诈和不正当行为的发生。
其次,由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涉及到多个参与主体的协调和合作,需要时间和精力的投入,可能会造成交易的低效率和效益下降。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货币的普及和交易成本的降低,货币经济已成为主流的交换方式,具有便捷和高效的特点。
与之相比,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在交易规模和广度上存在一定的限制,无法满足大规模和高密度的交换需求。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变化及其影响分析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变化及其影响分析【摘要】本文在分析非货币性交易的制度规范及其变迁的基础上,分析了新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主要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企业会计的可能影响。
一、新准则的变迁及主要变化为了规范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财政部于2006年2月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该准则的前身是《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于1999年6月28日首次公布,并在2000年1月1日起在所有企业施行。
1999年版的非货币性交易准则引入了“待售资产”和“非待售资产”的概念,将非货币性交易划分为同类非货币性交易和不同类非货币性交易。
然后针对两类交易的各自特点,分别就是否涉及补价(即货币性资产)作出了不同的规定。
在没有涉及补价的情况下,对于同类非货币性交易,一般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不确认交易损益;对于不同类非货币性交易,一般以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其入账价值,换入资产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为当期损益。
显然这一规定与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APB的第29号意见书《非货币性交易》的规定比较类似。
由于国内生产资料市场、产权市场尚在建立、健全之中,一些人认为公允价值难以真正体现其意义,较多地使用公允价值计量会使企业在会计实务中带有随意性,当时很多上市公司尤其是一些绩差公司为了改善业绩,利用资产重组中换入资产公允价值的确定来操纵非货币性交易所产生的利润。
为了防止利用会计准则操纵上市公司业绩,在该准则施行了一年左右后,财政部于2001年1月18日对其进行了修订,要求换入资产一律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计价,且不涉及补价的非货币性交易不确认损益。
即使在涉及补价的非货币性交易中,收到补价一方确认的损益,也仅以收到的补价所含的损益为限。
2001年的准则修改淡化了公允价值的概念,对于防止企业利用非货币性交易操纵利润、部分限制关联交易、打击证券市场上的投机活动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变更对企业影响的思考
货 币性 交 易 》 对 于 非 货 币性 交 易 的 规 定 经历 了 19 年 条规 的颁 布和 2 0 年 和 99 01
20 0 6年 的 两次 变更 。其规 定 的入 账价 值 基 础 大 体 经 历 了公 允 价 值 — — 账 面 价 值 —— 公 允 价 值 的 变换 。 由此 给 予 进
非 货 币性 资 产 交 换 准 则 变 更 价 格 作 为公允 价值 ;二是如 果本 身不存 对 企 业 财 务信 息 的 影 响 在 ,但 同类或 同质产 品存在 活跃 市场 。则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涉及交易范 围的确 定 、采用的计量方法 、会计处理及税务处 理 、非货币性资产的审计 以及政府管理条 可以以同类产 品市场价格 为基础确定其公 允价值 ;三是都不 存在活跃市 场条件 下 ,
完善; 陈明、 何金敏等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的会计处理 税务处理 以及 审计 作 了诠 释。
本 文将从企业 角度探讨非货 币性产交换 对企业 的影 响,并对企业运用非货 币性 资 产 交换及管理进行研究。
规 的制定等一系列 问题。条规 的变换对于
■ 江青蓉 ( 西南财经 大学会计 学院 成都 6 13 1 10)
◆ 中图 分 类 号 :F 3 2 0 文献 标 识 码 :A
少量货币 ( 通常小于换入或换出总资产 公
内 容摘 要 :我 国 《 业会 计 准则— — 非 企
时仍采用公允价值作 为分配标准” 这在当 。
时是为了抑制因滥用公允价值 造成的国有 资产流失 ,公司管理者利用制度空缺操纵 利润 、财务信息失真等现象 ,实质上却是 市场经济不发达 、市场制度也并不完善情 况下 的一种倒退。企业换人多项资产时采 用账面价值为计量基础 ,之后却 以公允价 进行分摊 , 这是前后矛盾的做法。 另外 , 以 换 出资产 的账面价值作为换入资产的账面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对会计信息影响研究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对会计信息影响研究作者:史明来源:《商业时代》2012年第32期内容摘要:财政部2006年2月颁发的企业会计准则,已于2007年1月起在上市公司实施。
新会计准则在计量属性、损益确认等方面做了重大调整,并将公允价值、现值等计量属性引入其中。
本文立足新会计准则,通过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方面应用的分析,分析在实际账务处理中对企业会计信息产生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非货币资产交换会计信息资产计量财政部2006年2月颁发的企业会计准则已于2007年1月起在上市公司施行。
新准则中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计量属性及核算方式进行了清晰的界定,新准则保留了原来的“账面价值法”,添加了国际上比较公认的“公允价值法”即:以公允价值及应付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计量,将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这一规定明确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所实现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其调整趋势具有较明显的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政策趋同性。
当今世界,得到众多国家所公认的《国际会计准则》满足各国经济全球化需要的同时,亦提高了国际资本的流动性。
但我国的会计准则在与国际准则趋同的基础上,仍然保留了一些自身的特色。
笔者通过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方面应用的分析,探析在实际账务处理中对企业会计信息产生的影响。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对公司会计信息的影响会计准则的调整,其目的之一在于规避会计信息失真所带来的不对称性,或者说确保会计处理能够完整的传递会计信息,给企业的决策者一个正确的判断基础。
会计的失真可以分为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是由会计准则造成的规则性失真。
它来源于过多规则的理想化,和实际情况的不对称,属于规则制定方给企业决策层制造的选择权空间。
与此同时在商业利益驱动下决策层基于动机的不同和组织交易事项的复杂性,这样的“选择权”往往会导致第二种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信息的行为性失真。
而公司会计信息固然可以分为很多方面,笔者着重分析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对公司会计信息的影响,并主要分为三个层面进行分析:公司的财务状况、公司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影响。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对上市公司的影响作者:谭美村来源:《商业会计》2012年第09期摘要:本文以新会计准则实施以来上市公司以公允价值为计量基础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概况为基础,分别从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三个方面分析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对企业的影响。
关键词: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新会计准则实施以来,国内已有众多学者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进行了探讨。
这些研究主要涉及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对企业纳税、资产与净利润数量、财务信息质量等方面影响的分析,而对上市公司实施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状况及其对公司的影响探讨较少。
本文首先分析了上市公司实施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概况,然后利用实例,从财务状况、经营能力及现金流量三个方面分别探讨其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一、上市公司进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概况自新会计准则实施以来,以公允价值计量进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上市公司数量有所波动,2007年为23家,2008年为18家,2009年为20家,2010年为10家。
就收支类型而言,通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获取收益的上市公司2007年和2008年均为15家,2009年为16家,2010年为9家。
这可能是由于上市公司利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操纵利润所致,也可能是由于上市公司奉行谨慎性原则,资产账面价值普遍低于公允价值所致。
二、上市公司实施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一)对企业资产的影响1.对资产规模的影响。
根据新会计准则的规定,当企业在采用公允价值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进行计量时,应以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所支付的相关税费的差额确认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
因此,若此差额比原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大,则公司的资产总额将会增加,企业的资产规模也会因此扩大。
在实务中,根据谨慎性原则,大部分公司确认的资产账面价值往往低于其公允价值,因此,大部分公司在发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后资产的规模往往会有所增加,而且部分公司的增幅较大。
2.对资产结构的影响。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研究论文
本科学生毕业论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研究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越来越多,为企业生产经营、加快资金周转提供了新的途径,但同时也带来了企业利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来操作利润等问题。
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研究的探讨不仅是我国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重要容,而且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定义、围和分类来看,企业会计准则的每一条规则几乎都涉及到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由此可见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对于整个国家经济影响的重要性。
2006年2月,财政部颁布《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资产交换》,2007年1月1日开始施行。
新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与旧准则相比存在较大的变化,对会计处理及其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对文章的研究思路和目的作了说明,并总结了国外学者关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处理方法的理论研究成果。
第二部分介绍了我国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确认。
第三部分介绍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
第四部分介绍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存在的问题及改善建议。
关键词:商业实质;公允价值;会计核算;非货币性资产交换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our economy, non-monetary assets, more and more for enterprise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accelerate cash flow provides a new way, but it also brought a business using non-monetary assets to operating profits and other issues . Non-monetary assets from the definition, scope and classification point of view, corporate accounting standards are involved in almost every rule to the non-monetary assets exchanged. Thus criteria for non-monetary assets exchanged for the importance of the economic impact of the whole country. February 2006, the Ministry of Finance issued the "Accounting Standards No. 7 - non-monetary asset exchange", January 1, 2007 into effect. New guidelines for non-monetary assets, compared with the old criteria there is a big change in the accounting treatment and its results to a certain extent.This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The first part introduces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this article, the article ideas and purpose of the research are described and summarized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 on non-monetary assets, the accounting treatment of the theory of exchange of research results. The second part describes the exchange of non-monetary assets of China Accounting Recognition and Measurement. The third part describes the exchange of non-monetary assets accounting. The fourthsection describes the exchange of non-monetary assets compared the old and 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improvement.Keywords: Commercial real; Fair value; Accounting; Non-monetary asset exchange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第1章绪论 (1)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1.2 国外研究现状 (2)1.2.1 国研究现状 (2)1.2.2 国外研究现状 (3)1.3 研究的基本容和方法 (5)第2章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确认 (8)2.1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含义及特点 (8)2.1.1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概念 (8)2.1.2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特点 (8)2.2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的认定 (8)2.3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确认原则 (9)2.3.1 以公允价值为基础确认 (10)2.3.2 以账面价值为基础确认 (10)2.4 本章小结 (11)第3章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 (12)3.1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处理 (12)3.1.1 不涉及补价情况下的会计处理 (13)3.1.2 涉及补价情况下的会计处理 (14)3.1.3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换入多项资产 (16)3.2 以账面价值计量的会计处理 (20)3.2.1 不涉及补价情况下的会计处理 (20)3.2.2 涉及补价情况下的会计处理 (21)3.2.3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换入多项资产 (23)3.3 本章小结 (25)第4章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存在的问题及改善建议 (26)4.1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认定问题 (26)4.2 公允价值的判断标准及其存在问题 (27)4.2.1 公允价值的判断标准 (28)4.2.2 公允价值的判断标准存在问题及建议 (28)4.3 商业实质的判断标准及其与关联方关系问题 (30)4.3.1 商业实质的判断标准问题 (30)4.3.2 商业实质与关联方关系 (31)4.3.3 关联方企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研究 (32)4.4 本章小结 (35)结论 (35)参考文献 (37)致 (38)附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非货币资产交换的利润操纵及其防范对策
非货币资产交换的利润操纵及其防范对策作者:贾丹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11年第09期摘要:非货币性资产交易是一种不以货币为媒介、非经常性的特殊交易业务。
非货币性交易为满足企业生产经营需要、减少货币性资产流出、加快资金周转提供了新的途径,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企业利用非货币性交易进行利润操纵等问题,对会计理论和实务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关键词:非货币性资产交易;公允价值;账面价值;利润操纵非货币资产交换是交易双方以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互惠转让。
该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即补价),根据新准则规定,在资产交换中,使用的货币资金占整个资产交换的比例低于或等于25%的是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一种特殊交易行为,通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一方面可以满足各自生产经营的需要,同时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货币性资产的流出。
一、非货币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新准则对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满足下列两个条件时,以公允价值计量且确认损益:一是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二是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的计量。
不符合条件的,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计量且不确认损益。
(一)以公允价值计量1、不涉及补价的会计处理。
若以公允价值计价,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公式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2、涉及补价的会计处理。
若以公允价值计价,支付补价方,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加上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公式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补价+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收到补价方,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公式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补价+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益盈余管理初探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益盈余管理初探作者:李谷音来源:《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年第03期[摘要]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有利于企业加快资金周转速度,但也有一些企业利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益操纵利润,外部信息使用者有必要关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益。
文章首先介绍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益的重要性,接着在确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分析利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手段,以利于外部信息使用者判断盈余质量,更好地做出决策。
[关键词]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益;影响因素;盈余管理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03. 014[中图分类号] F2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03- 0026- 030 前言交易双方通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一方面可以获得生产经营需要的资产,另一方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货币性资产的流出,缓解企业的现金压力。
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企业利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益操纵利润的问题。
企业的利润信息作为投资者、债权人等外部信息使用者作出决策的重要依据,为了提高外部信息使用者利用会计盈余信息的能力,有必要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益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的了解,以利于保护其合法权益。
1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益确定的重要性利润是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对经济决策的制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会影响当期损益,且金额较大,但却是非持续性的,不能持续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由于企业会计准则的弹性和信息的不对称,部分企业存在着盈余管理的行为。
企业可能通过确认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益来调节企业的当期利润,进行盈余管理。
外部信息使用者有必要特别关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益,以衡量企业盈余质量。
2 影响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益的因素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计量模式有两种:一是账面价值计量模式,一是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浅谈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的职业判断及其影响
浅谈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的职业判断及其影响(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换入资产成本的确定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否具有商业实质以及换入资产、换出资产公允价值能否可靠计量密切相关。
本文将根据准则所涉及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否具有商业实质、公允价值能否可靠计量,浅谈如何进行职业判断,以及不同的判断结果对换入资产成本的计量及换出资产损益确定的影响,期望能对准则的运用有所帮助。
[关键词]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判断影响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交易双方主要以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
新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下简称准则)解决了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方式换入资产的成本确定和资产交换产生损益的确认问题。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因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因此,换入资产成本的计量基础以及对换出资产损益的确定与以货币性资产取得非货币性资产不同,需要判断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否具有商业实质以及换入资产、换出资产公允价值能否可靠计量,进而确定运用不同的计量基础。
一、商业实质的判断条件商业实质是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引入的一个重要概念。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是换入资产能够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重要条件之一。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规定,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视为具有商业实质:条件一:换入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在风险、时间和金额方面与换出资产显著不同。
条件二:换入资产与换出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不同,且其差额与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相比是重大的。
二、商业实质的判断企业在确定资产交换是否具有商业实质时,应当重点考虑由于发生了该项资产交换预期使企业未来现金流量发生变动的程度,通过比较换出资产和换入资产预计产生的未来现金流量或其现值,确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否具有商业实质。
只有当换出资产和换入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或其现值两者之间的差额较大时,才能表明交易的发生使企业经济状况发生了明显改变,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才具有商业实质。
新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变化对企业的影响
新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变化对企业的影响本文简要阐述了新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变化后对企业有何影响。
标签:新非货币资产交换影响1 新准则对企业所得税纳税影响的分析1.1 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计量换入资产成本新准则规定,如果某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并且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就应以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加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的帐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1]。
而根据税法的规定,以非货币性资产换入其他非货币性资产,实质是一种有偿转让财产的行为,应将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分解为按公允价值销售一种非货币性资产和购置另一种非货币性资产两项业务进行税务处理。
如果某资产交换满足新准则规定的条件,则会计与税收的处理应该是一致的,即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与相关税费之和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其帐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从而对企业当期所得税费用和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产生影响,但当期所得税费用和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应当是相同的情况:①如果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大于其账面价值,将产生资产交换收益,企业当期所得税费用和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将会增加;②如果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小于其账面价值,将产生资产交换损失,企业当期所得税费用和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将会减少。
1.2 以账面价值为基础计量换入资产成本新准则还规定,如果某项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或者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不能够可靠计量,就应以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帐面价值加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不确认任何损益。
在会计按帐面价值确定换入资产成本的情况下,税收却仍然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与相关税费之和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其帐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当期所得税费用和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将产生差异。
具体来说也包括两种情况:①如果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大于其账面价值,由于税法确认了该资产交换收益并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而会计未确认该收益,将导致当期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大于所得税费用。
非货币性交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非货币性交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非货币交换是以物易物,不含货币或含货币很少的交换业务。
通过对非货币性交换认定的描述,分析非货币性交换中存在的商业实质判定标准不清晰、公允价值计量不准确、会计准则规定不具体等的问题;提出对准则概念更清晰的定义,增加非货币性交换中关联交易的规定,完善非货币性交换的对策等措施,有助于提高对非货币性交换的认识。
标签:非货幣性交换;商业实质;公允价值非货币性交换是以物易物,不含货币或含货币很少的交换业务。
货币媒介消失,会出现补价的问题;需要补价时,就要判定交易是不是属于非货币交换的范围。
公允值计量是非货币性交换业务国际上普遍的做法,公允计量用换入资产还是换出资产计量又有不同的意见。
在我国会计准则中还有一些争议,可见非货币性交换行为业务不常见。
不管从宏观经济环境方面还是微观经济环境方面来讲都要对非货币性交换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新的要求。
1 非货币性交换的认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一种非经常性的特殊交易行为,是交易双方主要以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
(1)货币性与非货币性资产的区别。
区分二者的主要依据是参与交换的资产在未来能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的可计量货币金额是否固定或者说可确定。
如果是非货币性资产,则其在将来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的可计量货币金额是不固定的或不可确定的。
(2)非货币性交换的认定。
非货币性交换一般不涉及货币性资产,或只涉及少量货币性资产,也就是补价。
通常来讲以补价占整个资产交换金额比例低于25%作为判定该资产交换是非货币性交换的依据。
即支付补价的一方,支付的货币性资产/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或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支付的货币性资产)<25%;或者收取补价的一方,收到的货币性资产/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或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收到的货币性资产)<25%。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换出资产和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全部计量可靠且都具备商业实质,这时换入资产按照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为依据,但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总额可靠性很高亦可以用换入资产。
财务操控利润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报告概述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为了提高业绩和股价,有时会采取一些财务操控手段来美化财务报表,从而误导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
本报告旨在分析某企业在一段时间内的财务操控行为,揭示其利润操控的动机、手段和影响,为投资者和监管机构提供参考。
二、企业概况某企业(以下简称“该公司”)成立于20XX年,主要从事XX行业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近年来,该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业绩波动较大,股价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波动。
为了探究其财务操控行为,本报告选取了该公司20XX年至20XX年的财务数据进行深入分析。
三、利润操控动机分析1. 提高业绩表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为了满足投资者和分析师的预期,往往会通过操控利润来提高业绩表现,从而吸引更多的投资。
2. 美化财务报表:为了提高企业形象,企业可能会通过操控利润来美化财务报表,使财务数据更加乐观,提升投资者信心。
3. 逃避监管:企业可能通过操控利润来逃避监管部门的关注,避免因财务问题受到处罚。
4. 融资需求: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企业可能通过操控利润来满足融资需求,降低融资成本。
四、利润操控手段分析1. 收入确认操纵:企业可能通过提前确认收入、延迟确认费用等手段来操控利润。
例如,将销售合同中的部分收入提前计入当期收入,或将应计费用推迟至下期。
2. 资产减值操纵:企业可能通过操纵资产减值测试,降低资产减值损失,从而提高利润。
3. 成本费用操纵:企业可能通过操纵成本费用核算方法,如调整存货计价方法、改变折旧方法等,来操控利润。
4. 股权激励费用操纵:企业可能通过操纵股权激励费用计算方法,如调整行权价格、改变费用摊销期限等,来操控利润。
5. 关联交易操纵:企业可能通过关联交易,如关联购销、关联担保等,来实现利润操控。
五、利润操控影响分析1. 误导投资者:企业通过操控利润,使得投资者难以准确判断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从而影响投资决策。
2. 损害市场公平:企业通过操控利润,可能使其他企业处于不利地位,损害市场公平竞争。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润操纵影响分析
技术探索TECHNICAL PROBE·综合2011年第5期(上)《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确认和计量、披露等进行了规范。
与原来的会计准则在定义及判断非货币性交易事项的标准上是一致的,主要的不同在于新准则引入公允价值,并且针对交换是否同时满足“具有商业实质”和“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两个条件,而采取不同会计处理方法。
因此,本文在阐述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过程中,关联双方计量模式的选择以及资产和利润变化情况的基础上,帮助信息使用者判断关联方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否具有商业实质,是否为了达到利润调节的目的,最后对全文做了总结,提出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和发展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
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对企业资产与利润的影响2006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交易双方主要以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该交换不涉及或者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即补价)。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若入账价值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税费计量,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交换具有商业实质;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
这时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不满足两个条件之一时,就应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及相关税费计量。
当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时,该交换会增加企业的资产和利润。
所以在实务中,要谨防利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进行利润操纵。
(一)情形1甲公司用一批商品A交换乙公司的一批商品B。
甲公司A商品账面价值是100万元,公允价值是120万元,乙公司B商品账面价值是80万元,公允价值是100万元,增值税率为17%,所得税率为25%,城建税率为7%,教育费附加费率为3%。
未涉及补价。
该例中未涉及补价,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相关税费。
甲公司:(1)确定增值税销项税额:120×17%=20.4(万元);(2)确定增值税进项税额:100×17%=17(万元);(3)换入资产B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A公允价值+相关税费=120+20.4-17=123.4(万元);(4)应计入当期损益金额=换出资产A公允价值-换出资产A账面价值=120-100=20(万元);(5)净利润=[120-100-(20.4-17)×7%-(20.4-17)×3%]×(1-25%)=19.66×75%=14.745(万元);乙公司:(1)确定增值税销项税额:100×17%=17(万元);(2)确定增值税进项税额:120×17%=20.4(万元);(3)换入资产A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B公允价值+相关税费=100+17-20.4=96.6(万元);(4)应计入当期损益金额=换出资产B公允价值-换出资产B账面价值=100-80=20(万元);(5)净利润=[100-80-(17-20.4)×7%-(17-20.4)×3%]×(1-25%)=20.34×75%=15.255(万元)。
【精选】浅析关联企业利用非货币性交易操纵利润
浅析关联企业利用非货币性交易操纵利润张涛[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企业生产和交易的方式也在不断变化,企业之间用自有资产进行交易的现象也变的越来越普遍,但有些企业却利用这种交易对会计利润进行操纵。
为了规范企业利用非货币性交易操纵利润,财政部制订了《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但是在现实企业经济领域中存在着关联方之间利用非货币性交易操纵利润和粉饰业绩的现象,如关联方之间可以通过对换出资产公允价值的高估、换入资产公允价值的低估等几种方法操纵利润。
我们应健全和完善公司治理机构、强化公司外部监督,对关联方利用非货币性交易操纵利润的现象进行控制,以完善我国的非货币性交易准则,规范我国的非货币性交易。
[关键词] 关联方;非货币性交易;公允价值;利润操纵;不平衡交易[Abstract ]With the constant change of market economy, enterprise produce way in trade change constantly too , enterprise whom phenomenon that trade change too general with own assets, But some enterprises utilize this kind of transaction to handle the accounting profit . For standardize enterprise it utilizes to be currency transaction handle profit, It is not the currency trade for enterprise's accounting criterion that the Ministry of Finance has made " " Have affiliated party it utilizes to be currency transaction handle profit and gloss over the phenomenon of the achievement among realistic enterprise economic field, if affiliated party can through change , offer assets just and sound value over-evaluate , swap-in assets just and sound odd kinds of methods of underestimating etc. of value handle profits. We should perfect company control organization , strengthen outside of Company supervise, currency trade handle phenomenon of profit control for affiliated party to utilize, it is not a currency trade criterion in order to improve our country, it was not the currency trade that standardized our country.Key words:connection sides; non-monetary transaction.; fair value; profit operations;unbalance transaction目录1.非货币性交易的判断和关联方关系的判断 (2)1.1非货币性交易的判断 (2)1.1.1不涉及补价的非货币性交易 (2)1.1.2 涉及补价的非货币性交易 (2)1.2关联方关系的判断 (3)2.非货币性交易中不平衡交易的体现 (4)3.关联方企业非货币性交易更加普遍的原因分析 (5)3. 1关联方企业非货币性交易的目的 (5)3.1.1企业为了粉饰会计报表 (5)3.1.2在证券市场上融资和再融资的需要 (5)3.1.3取得银行贷款的动机 (5)3.2企业非货币性交易更具有可操作性 (5)4. 企业利用非货币性交易操纵利润的几种表现形式 (5)4.1一方将非货币性资产的价值低估与操纵利润的一方进行非货币性交易 (6)4.2一方通过高估换出非货币性资产的价值 (6)4.3企业将一笔非货币性交易分拆成一笔货币性交易和一笔非货币性交易 (7)4.4操纵利润的企业将一笔非货币性交易分拆成两笔货币性交易 (7)4.5收到补价的企业利用价内税操纵利润 (8)5采取有力措施切实防范关联方之间利用非货币性交易操纵会计利润 (9)5.1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框架,强化企业的内部监督机制 (9)5.2强化公司外部监管的力度 (9)5.2.1加强政府机关的监管力度 (9)5.2.2加强注册会计师的独立审计监督,强化企业的外部监督机制 (9)5.2.3加强对资产评估中介机构的整顿 (9)5.3非货币性交易准则自身的健全和完善 (10)5.3.1对联方之间的非货币性交易作出明确规定 (10)5.3.2对于有意规避非货币性交易准则的行为作出限制性的规定 (10)5.3.3对于公允价值的确认标准作进一步的明确 (10)5.4要全方位进行道德建设和诚信教育 (11)5.5切实保护信息使用者的利益,法律规定提供虚假信息的赔偿制度 (11)[参考文献] (11)致谢辞 (12)[引言]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基于各种不同的目的和需要,发生在企业之间特别是上市公司之间的资产置换、资本重组等非货币性交易变得逐渐普遍起来。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处理解析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处理解析》摘要:非货币性资产,是指企业除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以及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等货币性资产以外的资产,认定涉及少量货币性资产的交换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通常以货币性资产占整个资产交换金额的比例低于25%作为参考,如果企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或者换入和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均不能够可靠计量,则换入资产的计量基础应当为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申小红非货币性资产,是指企业除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以及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等货币性资产以外的资产。
由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减少流动资金占用,降低资产购置成本等优势,企业通过单项或组合的资产置换达到业务重组或战略调整的目的,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由于企业会计准则对相关界定的模糊性,导致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也成为企业恶意操纵利润、转移资产的不法手段。
因此,认清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漏洞并制定防范措施,对于规范市场、实现经济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对此进行探讨。
一、非货币性资产会计处理流程(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认定企业会计准则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货币性资产(即补价)。
认定涉及少量货币性资产的交换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通常以货币性资产占整个资产交换金额的比例低于25%作为参考。
一般而言,支付的货币性资产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或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支付的货币性资产之和)的比例、或者收到的货币性资产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或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和收到的货币性资产之和)的比例低于25%的,视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高于25%(含25%)的,视为以货币性资产取得非货币性资产,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等相关准则。
如果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均不能够可靠计量,则以换入或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为基础进行判断,即支付的货币性资产占换入资产账面价值(或占换出资产账面价值与支付的货币性资产之和)的比例、或者收到的货币性资产占换出资产账面价值(或占换入资产账面价值和收到的货币性资产之和)的比例低于25%的,视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0013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理论基础及应用分析
・学术版2007年第6期财会通讯作者简介:余玉苗(1965-),男,安徽金寨人,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龚长艳(1985-),女,湖北襄樊人,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理论基础及应用分析余玉苗龚长艳(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2)摘要:2006年财政部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标志着我国会计准则建设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和与国际会计规则趋同上又前进了一大步。
本文以新《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为例,从经济后果和会计目标的角度阐释其理论基础,并结合长虹电器的资产置换案例,分析该准则的合理应用。
关键词:公允价值经济后果会计目标1999年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2001年进行了第一次修订,将非货币性资产计价基础由公允价值改为账面价值,从而避免了对公允价值的不恰当使用,抑制了企业操纵利润的行为。
随着我国市场环境、公司治理的逐步改善和会计人员素质的不断提高,面对会计国际趋同的时代潮流,在充分考虑到经济环境变化和修订前准则的实施效果基础上,财政部于2006年进行了第二次修订,并将之更名为《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下简称“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发生了许多变革,且进一步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
本文在分析“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特征的基础上,从会计目标的演变出发,运用“经济后果”学说,对该准则制定的理论机理进行阐述,并结合案例对如何合理地应用该准则进行了分析。
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特征(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主要变革与原准则相比,“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换入非货币性资产入账价值的确定更加合理。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规定,当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时,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一是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二是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
浅析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几个问题
浅析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几个问题【摘要】: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准则是我国现行会计准则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企业会计准则第七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并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文章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入账价值和损益的确认两个方面来探讨,并试图从中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
【关键词】:非货币性交易;商业实质;公允价值我国新的会计准则于2007年1月1日首先在上市公司中推行,其中,《企业会计准则第七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对我国的非货币性交易进行了规范。
与以前的准则相比,主要是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确认、计量和披露方面发生了变化[1],文章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入账价值的确认新会计准则在计量属性上引入了公允价值,但同时还保留了以账面价值计量。
因此,我们在涉及到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时首先要判断采用哪种计量属性,然后再来确定入账价值。
(一)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计量基础的判断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在不同的条件下,分别采用公允价值或账面价值计量,新准则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满足两个条件时,以公允价值计量。
两个条件为:一是该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二是换入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
不满足两个条件之一时,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计量。
因此,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首先要判断是否具有商业实质,满足下面条件之一的即为具有商业实质:一是换入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在风险、时间和金额方面与换出资产显著不同。
二是换入资产与换出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不同,且其差额与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相比是重大的。
另外,判断商业实质时还要注意交换双方是否是关联方关系,在我国目前的经济环境下,交易双方关联方关系的存在,可能表明交易不具有商业实质。
(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入账价值的确认在公允价值计量下, 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 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因此,就要分情况来确认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一 情形1甲公 司用一批商品A 交换乙公 司的一批 商品B 甲 。 公 司A 品账 面价值是 10 商 0 万元 , 公允价值是 10 2 万元 , 乙公 司B 商 品账面价值是8 万元 , 0 公允价值是10 0 万元 , 增值税率 为1%, 7 所得 税率为2%, 5 城建税 率为7 教育 费附加费率 为3 未涉及补价 。 %, %。 该例 中未涉及 补价 ,换入资产 的入账 价值 =换 出资产 的公 允价 值 +相关税费。
2 0 年发布的 《 06 企业会计准则第7 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规定 :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 是指交易双方主要以存货 、 固定资产 、 无 形资产 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 ,该交换不涉
及或者涉及少量的货 币性资产 ( 即补价 )非货 币性资产交换 中, 。 若 入账价值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 的税费计量 ,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两 个条件 : 交换具有商业实质 ; 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 可靠计量。 这时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 , 直接计人 当期损益。 不满足两个条件之一时 , 就应 以换出资产 的账面价值及 相关税费计量 。 当公允价值大于账 面价值时 , 该交换会增加企业 的 资产和利润 。 所以在实务 中, 要谨防利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进行利
润操纵。
用 于交换 的非货币性资产真实的公允价值高于账面价值时 ,企业
可能为减少税收,调减利润 ,主动选择账面价值来计量换入资产
的成 本 。
二 、 货 币性 资 产 交 换 操纵 利 润 的 判 断 非
新企业会计准则第3 号—— 《 6 关联方披露》 对关联方交易的定 义是 , 关联方 交易是指关联 方之间转移资源 、 劳务或义务的行为 , 而不论是否收取价款。 的表现 是 : 它 购买或销售 商品 、 购买或销售 商品 以外的其他资产 、 提供或接受 劳务 、 代理 、 租赁 、 提供 资金 、 担 保和抵押 、 管理方 面的合 同、 研究与开发项 目的转移 、 关键管理人 员薪酬等 。 目前 , 一些单位为了实现节约交易费用而产生的规模效 益、 避税 、 或者操纵盈余 , 往往利用关联方交易 , 在财务报告 中提供 虚假信息 以及粉饰财务状况 。 ( ) 一 结合 实际判断交换是否具有商业实质 企业应遵循实质 重于形式原则 , 来判断一项非货 币性资产交换是 否具有商业实质 。 商业实质指交换双方 的资产在未来现金 流量 的时间 、 金额 、 风险及
甲公 司 :1 确定增值税 销项税额 :2 1% =2 .( 元 ) () 10X 7 04 万 ;
() 2 确定增值税 进项税额 :10 7 =1( 0 ×1% 7 万元 ) 3换 入资产 ;( ) B的 入 账 价 值 =换 出 资 产 A公 允 价 值 +相 关 税 费 =10+ 2 2 . 1 =134 万元 ) 4应 计人当期损益金额 =换 出资产A 0 — 7 2 .( 4 ;( ) 公 允价值 一换 出资产A账面价值 =l0 0 =2 万元 )( )净利 2 —10 0( ;5
资产价值等方面显著不 同。根据新 准则第 4条规 定,符合下列条
件之一的 ,即具 有商业实质 :一是换入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在风 险、 时间和金额方面与换 出资产显著不同 ; 二是换入资产与换 出资 产 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不同 ,且其差额与换人资产和换 出资 产的公允价值相 比是重大 的。 资产的显著不同 , 使交换成为可能 , 具有商业实质的交换绝不会是相似甚至相同资产 的毫无意义 的交 换 。但对于关联方 ,新准则的解释有所欠缺 ,仍然存在着太 多的 灰色地带 ,容易给关联方 以可乘之机 。因为关联方的交换 目的是 利润 操纵 , 只要 资产公允 价值大 于账 面价 值 ,关 联方就 能 “ 盈
性 资 产交 换 准 则 。
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非 货 币性 资 产 交 换 对 企 业 资产 与 利 润 的 影 响
性资产交换中以公允价值计量的两个条件 ,而是选择按账面价值 确定换入资产的成本 ,甲企业换入资产 的成本等于 10万元。甲 5 公 司虚增 了资产 , 同时虚增 了利润 ,乙公司也是同样的情况 。 当
× ( — 5 ) 2 .4×7 % = 1 .5 ( 兀 ) 1 2 % = 03 5 52 5 刀 。
可 见 ,甲 乙两 公 司 各 自实现 净 利 润 1. 5 元 和 1 . 5 元 , 47 万 4 52 万 5
在于库存 商品 A 和库存商品B 的公允价值都大 于其账面价值 。 企业 存货成本一般低于其市价 , 且是企业最常见的资产 , 所以必须警惕
的 成 本等 于 8 元 。 是 甲企 业 很 可 能会 采 用 主 动 不 满足 非 货 币 0万 但
润变化情况 的基础上 ,帮助信息使用者判断关联方的非货币性资 产交换是否具有 商业 实质 , 是否为 了达到利 润调节的 目的 , 最
后对全文做 了总结 , 提 出要在实践 中不 断地完善 和发 展非货 币
关联方通 过存货交换操纵利 润。 除了存货外的其他非货 币性资产 ,
即土地 、股权投资及不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务投资等升值空间很 大, 也存在 同样的情况 。 ( ) 二 情形2 甲企业用一项账面价值为 10万元 ,公允价值 5 为8 0万元 的资产 向乙企业交换 一项账面价值为 10万元 ,公 允 2 价值 同样 为 8 0万元 的资产。用公允价值计量时 , 甲企业换入资产
技术探索 l E HN C L RO E C IA D T P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润操纵影响分析
重庆 电子工程职 业学院 陈立波 李谷音
《 企业会计准则第 7 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 货币性资 产交换 的会计 确认 和计 量 、 披 露等进行 了规 范。与原来 的会 计 准则在定义及判断非货币性交易事项的标准上是一致的 ,主要 的 不 同在于新准则引入公允价值 ,并且针对交换是否同时满足 “ 具 有商业实质 ”和 “ 换入资产或换 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 量 ”两个条件 ,而采取不同会计处理方法。因此 ,本文在阐述非 货币性资产交换过程中 ,关联双方计量模式 的选择以及资产 和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