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接种证、卡使用管理制度
预防接种门诊管理制度
预防接种门诊管理制度预防接种门诊管理制度11、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
接种单位应按“首诊负责建卡”规定为适龄儿童建立预防接种卡(簿)和信息个案,为无证儿童补证。
相关信息要求书写工整、文字规范、填写准确、内容齐全。
2、实行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
所有受种者均应纳入客户端管理,在接种后即时将接种信息录入客户端,并于当天完成数据上传。
3、受种者迁移时,应在原接种单位办理儿童既往预防接种证明,转入迁入地接种单位;迁入地接种单位应主动向受种者索查既往预防接种证明;无预防接种信息的`要及时补建。
4、接种单位至少每季度对辖区内儿童的预防接种信息进行1次核查和整理,对失去联系≥12个月或迁出、死亡儿童的预防接种资料,由接种单位另行妥善保管。
5、预防接种证由儿童监护人或受种者长期保管。
预防接种卡(簿)和信息个案由接种单位保管,保管期限应在儿童满6岁后再保存不少于15年。
成人预防接种记录保存时间不得少于5年。
6、要加强信息安全管理。
系统账号专人专用,定期修改密码,不得公开和转让。
每天完成接种后要对数据进行备份,异处妥善保存。
7、建立预防接种信息保密制度。
儿童预防接种信息资料查询应当经县级及以上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批准后,由同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办理。
预防接种单位所在医疗卫生机构不办理预防接种信息查询事宜。
预防接种门诊管理制度21、适龄儿童预防接种实行居住地属地化管理,接种单位应明确服务辖区。
2、实施预防接种前,应当告知受种者或其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并如实记录告知情况,由受种方和接种方共同签字确认。
3、实施预防接种前,应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以及是否有预防接种禁忌等情况,并如实记录询问的.内容;当对受种者的健康状况有怀疑时,应建议其到医院进行检查后,决定是否预防接种。
4、预防接种操作前,要进行“三查七对”。
三查:检查受种者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证,查对预防接种卡(簿)与儿童预防接种证,检查疫苗、注射器外观与批号、效期;七对:核对受种对象姓名、年龄、疫苗品名、规格、剂量、接种部位、接种途径。
预防接种证、卡使用管理制度
预防接种证、卡使用管理制度
一、预防接种证、卡的使用,是预防接种的有效记录凭证,是分析、评价免疫规划现状的基础资料,是确保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推行扩大免疫规划的根本保障。
儿童入托、入学时,托幼机构、学校应当查验预防接种证。
二、所有预防接种点,必须对本辖区内6岁以下儿童(包括临时居住满3个月)建立预防接种证、卡.建证、建卡率≥98%。
三、预防接种证、卡(簿)由实施接种工作的人员填写。
书写工整、文字规范、填写准确、齐全,时间(日期)栏(项)填写均以公历为准.
四、新出生儿童建证、卡,城镇1个月内,农村2个月内完成,预防接种证由家长保存,预防接种卡由接种单位保管,保管的期限应在儿童满6周岁后再保存不少于15年。
五、儿童迁出由原接种点将接种证明交监护人,到迁入地接种点办理迁入手续;迁入地接种点应主动向儿童家长或监护人索要接种证明。
丢失或无接种证明的要及时补建。
六、接种点要凭证接种,盖章(签字)有效,避免发
生差错。
接种完成后,要认真填写接种证、卡,不缺项,确保证、卡完整、规范.
七、接种点至少每半年对所辖区进行一次预防接种证、卡的检查和整理,及时补填漏卡、剔除重卡、迁出卡和过期卡,剔出的卡片另行保管。
中学学校预防接种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我校预防接种工作,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1.成立预防接种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校预防接种工作的统筹规划、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2.设立预防接种办公室,负责具体落实预防接种工作。
三、预防接种范围1.新生入学后,由学校统一组织接种卡介苗、乙肝疫苗、麻疹疫苗等。
2.在校学生根据国家免疫规划要求,定期接种相关疫苗。
3.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师生接种其他疫苗。
四、预防接种流程1.新生入学时,学校将收集学生的预防接种证,核对预防接种情况。
2.预防接种办公室负责制定接种计划,并提前通知师生。
3.接种时,师生应按照接种计划,按时到指定地点进行接种。
4.接种后,学校将及时记录接种情况,并将相关信息反馈给师生。
五、预防接种管理1.学校应建立健全预防接种档案,详细记录师生接种情况。
2.学校应定期对预防接种工作进行自查,确保接种工作顺利进行。
3.学校应加强对预防接种工作的宣传,提高师生对预防接种的认识。
4.学校应配合卫生部门开展预防接种工作,确保疫苗接种质量。
六、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理1.接种后出现异常反应,师生应立即向预防接种办公室报告。
2.预防接种办公室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专家进行评估和处理。
3.学校应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妥善处理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事件。
七、附则1.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遇国家法律法规调整,按国家最新规定执行。
2.本制度由预防接种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3.本制度未尽事宜,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执行。
通过以上预防接种管理制度,我校将全面加强预防接种工作,为师生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校园环境。
小学学校预防接种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加强小学学校预防接种管理,保障学生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预防接种工作原则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坚持以预防为主,加强疫苗接种工作,降低传染病发病率。
2. 依法管理,科学规范: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疫苗管理规范,确保疫苗接种安全、有效。
3. 全员参与,责任到人:全校师生共同参与预防接种工作,明确各部门、各岗位责任,确保预防接种工作落到实处。
三、预防接种组织与职责1. 学校成立预防接种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监督预防接种工作。
2. 学校卫生室负责预防接种的具体实施,包括疫苗采购、储存、分发、接种等工作。
3. 班主任负责班级预防接种工作的组织实施,做好家长沟通和疫苗接种情况的登记。
4. 家长积极配合学校开展预防接种工作,按时带孩子接种疫苗。
四、预防接种实施1. 学校根据国家免疫规划,制定疫苗接种计划,并提前通知家长。
2. 班主任组织家长填写《预防接种知情同意书》,明确疫苗接种的自愿原则。
3. 学校卫生室负责疫苗采购、储存、分发,确保疫苗质量。
4. 接种人员严格按照疫苗说明书和操作规范进行接种,做好接种记录。
5. 接种后,班主任做好留观工作,确保学生无不良反应。
五、预防接种档案管理1. 学校建立预防接种档案,包括学生预防接种证、接种记录、疫苗接种通知等。
2. 班主任负责班级预防接种档案的整理和归档,确保档案完整、准确。
3. 学校卫生室定期对预防接种档案进行检查,确保档案管理规范。
六、宣传教育1. 学校通过多种形式开展预防接种宣传教育,提高师生、家长对预防接种的认识。
2. 学校邀请专业医生开展预防接种知识讲座,解答家长疑问。
3. 班主任利用班会、家长会等机会,宣传预防接种知识,提高家长配合度。
七、监督检查1. 学校定期对预防接种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确保预防接种工作规范、有序。
2. 学校对预防接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确保预防接种工作取得实效。
预防接种管理制度
预防接种管理制度
预防接种管理制度
一、预防接种实行按月或旬或周(日)定时定点接种。
二、严格按照卫生部颁发的《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和《河南省预防接种方案》要求,开展预防接种工作。
三、使用《儿童免疫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实行信息化管理。
四、及时为本责任区儿童建立预防接种信息卡、发放预防接种证:儿童出生后1个月要及时建立预防接种证、信息卡。
五、预防接种证、信息卡由儿童监护人长期保管。
儿童居住地变动时要及时办理转入迁出手续。
儿童入托、入园、入学实行查验接种证制度,未按规定程序进行接种的儿童必须到所属接种门诊补种疫苗。
六、预防接种人员必须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发放上岗证后,方可从事预防接种工作。
接种时要穿戴工作衣帽、口罩,佩戴胸卡,患手部皮肤病或传染病期间不准参加接种工作。
接种人员应主动向群众宣传免疫规划知识,预约下次接种时间。
尚未完成基础免疫且连续通知两次均未前来接种的儿童,及时进行随访落实。
七、接种前做好准备工作,包括统计应种对象、发接种通知,准备疫苗、注射器及各种药械等。
八、接种结束后须及时将接种情况转入预防接种信息卡,并及时将儿童接种信息上传服务器和作好数据备份。
九、预防接种门诊每月统计上报“常规免疫接种情况统计汇总表”,协助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免疫监测、相应传染病个案调查及疫情控制等工作。
十、预防接种门诊要公布咨询电话,设立登记咨询点,接受群众咨询。
学校预防接种证管理制度
一、制度目的为了保障学校师生的健康安全,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制度内容1. 预防接种证查验(1)学校应对新生、转学生、教职工等人员进行预防接种证查验,确保其完成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
(2)每年春季和秋季开学时,学校应对全体师生进行预防接种证查验,学期中只对转学、插班的学生实施查验。
(3)查验内容包括:预防接种证是否齐全、接种记录是否完整、是否按规定完成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等。
2. 预防接种证补种(1)对未完成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的师生,学校应及时通知其家长或监护人,督促其在规定时间内到指定的预防接种单位进行补种。
(2)学校应做好预防接种证补种登记和统计工作,并及时上报相关部门。
3. 预防接种宣传教育(1)学校应定期开展预防接种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师生对预防接种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2)学校应邀请专业医务人员为师生讲解预防接种知识,解答师生疑问。
4. 预防接种资料管理(1)学校应建立预防接种资料档案,包括预防接种证、接种记录、补种记录等。
(2)预防接种资料应妥善保管,确保信息安全。
5. 预防接种安全事故处理(1)学校应建立健全预防接种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确保在发生预防接种安全事故时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理。
(2)对预防接种安全事故,学校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报告、调查和处理。
三、责任分工1. 学校校长负责预防接种证管理制度的实施,定期检查、督促各部门落实预防接种工作。
2. 学校卫生室负责预防接种证的查验、补种、宣传教育、资料管理等具体工作。
3. 学校各部门、班级负责人应积极配合预防接种工作,做好本部门、班级的预防接种宣传教育、资料收集等工作。
四、奖惩措施1. 对在预防接种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学校将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预防接种证管理制度,造成传染病传播等后果的,学校将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预防接种登记报告和使用管理制度范本
预防接种登记报告和使用管理制度范本一、引言接种疫苗是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措施,能够有效预防多种传染病的发生并保障人民健康。
为了加强预防接种的管理,提高接种率,保障接种的安全和有效性,本文制定了预防接种登记报告和使用管理制度范本。
二、登记报告制度1. 登记报告的目的和意义确保每个人的接种情况都能被记录和追踪,提供数据支持和参考,帮助决策和政策制定。
2. 登记报告的要求和内容a) 报告的主体:所有接受预防接种的人员,包括婴幼儿、儿童、成人和特殊人群。
b) 报告的内容:接种日期、接种疫苗和剂次、接种部位、接种机构和医生姓名、接种者个人信息等。
c) 报告的时间要求:接种后48小时内上报,并进行后续追踪。
3. 登记报告的流程和责任a) 接种单位的责任:接种单位要建立和完善登记报告制度,确保每一位接种者都能够被登记报告,并提供必要的信息。
b) 其他相关部门的责任:卫生部门、疾控中心等相关部门要加强对接种单位的监督和指导,确保登记报告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使用管理制度1. 疫苗使用管理的目的和意义确保疫苗的采购、存储、使用和报废等环节都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保障疫苗质量和接种的安全性。
2. 疫苗使用管理的要求和内容a) 疫苗采购:疫苗的采购必须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规定,确保疫苗的来源可靠和质量有保障。
b) 疫苗存储:疫苗的存储必须在规定的温度和湿度范围内进行,确保疫苗的保存质量。
c) 疫苗使用:疫苗的使用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确保接种的安全和有效性。
d) 疫苗报废:疫苗过期、变质或有其他问题时,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报废,防止使用造成风险。
3. 疫苗使用管理的流程和责任a) 接种单位的责任:接种单位要建立和完善疫苗使用管理制度,确保疫苗使用的各个环节都符合标准和规定。
b) 疫苗供应方的责任:疫苗供应方要确保疫苗质量和供应的及时性,并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培训。
c) 相关部门的责任:卫生部门、疾控中心等相关部门要加强对接种单位的监督和指导,确保疫苗使用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024年预防接种管理制度(通用5篇)
2024年预防接种管理制度(通用5篇)预防接种管理制度篇1一、预防接种门诊每日或每月定若干天数为预防接种日,为辖区内适龄儿童开展常年免疫接种和业务咨询。
二、严格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做好预防接种的实施。
三、本地户籍儿童出生后1个月,外来儿童寄居3个月以上,需建立预防接种卡、证。
预防接种卡由接种单位保管,预防接种证由儿童家长或监护人保管,入托、入园儿童可由托幼机构暂时代管。
儿童入托、入园、入学实行查验接种证制度。
四、预防接种门诊工作人员应具备工作责任心,并取得执业或助理执业医师(护师)资格,且经过县级以上预防接种知识技术培训合格后方能上岗。
接种时接种人员要穿戴工作衣帽、口罩,佩带胸卡,患手部皮肤病或传染病期间不得从事接种工作。
接种人员应主动预约下次接种时间,尚未完成基础免疫且连续通知两次均未前来接种的儿童,应及时进行随访落实。
五、保持预防接种门诊清洁卫生,开诊前后要用合格浓度的消毒液擦拭消毒工作台与地面,开启紫外线灯消毒室内空气。
每次消毒应做好记录备查。
接种前做好准备工作,包括疫苗、注射器及各种药械等。
六、强调做到“三查七对”,即接种前诊查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症,查对免疫卡册与接种证,查看疫苗外观与批号效期;核对接种对象姓名、年龄、疫苗品名、规格、剂量、接种部位、接种途径。
七、严格执行“安全注射”制度,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注射器和规定浓度及合格配制时间的皮肤消毒液。
已开启未用完的疫苗安瓿应盖上消毒的干棉球并冷藏,活疫苗超过半小时(脊灰液体疫苗24小时)、灭活疫苗超过1小时;未用完的疫苗应废弃,整个接种过程应确保无菌操作,安全有效。
卡介苗接种应设专苗操作台,严防误作其他疫苗错种。
凡符合接种条件的对象应以书面形式告知家长所接种疫苗的效用、禁忌症、接种副反应及其注意事项。
八、接种结束后应及时将儿童接种信息上传服务器并作好数据备份。
预防接种门诊每月5日前统计上报“常规免疫接种情况统计汇总表”,协助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免疫监测、相应传染病个案调查及疫情控制等工作。
03预防接种证、卡管理制度
预防接种证、卡管理制度
一、儿童预防接种证、卡的建立
1、预防接种证、卡按照受种都的居住地实行属地化管理。
2、在儿童出生后1个月内,其监护人应当到儿童居住地村卫生所为其办理预防接种证。
未按时建立预防接种证或预防接种证遗失都应及时到接种单位补办。
3、设有产科的医疗单位,要告知新生儿监护人及时到居住地村卫生所建立预防接种证、卡。
4、户籍在外地的适龄儿童寄居当地时间在3个月及以上,由现寄居地接种单位及时建立预防接种卡、证。
5、使用广西区卫生厅统一发的预防接种证,接种单位应在接种证上加盖公章。
二、儿童预防接种证、卡的使用管理
1、接种单位对适龄儿童在实施预防接种时,应当查验预防接种证,并按规定做好记录。
2、预防接种证、卡由实施接种工作的人员填写。
书写工整、文字规范、填写准确、齐全、时间(日期)栏(项)填写均以公历为准。
3、儿童迁移时,原接种单位应将儿童既往预防接种史的证明交给儿童家长或其监护人,转入迁入地接种单位;迁入地接种单位应主动向儿童家长或其监护人索查儿童既往预防接种证明;无预防接种证、卡或接种证明的要及时补建、补种。
4、接种单位每半年对责任区内儿童的预防接种卡进行一次核查和整理,剔出迁出、死亡或失去联系1年以上的儿童预防接种卡片,由接种单位另行妥善保管。
5、镇、村防保医生根据托幼机构、学校对儿童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的报告,发现未按照国家免疫规划受种的儿童,应会同托幼机构、为学校督促其监护人在儿童入托、入学后及时到接种单位补种。
6、预防接种证由儿童监护人长期保管、预防接种卡由镇防保组、村卫生所保管,保管期限应在儿童满7周岁后再保存不少于15年。
灵山县太平镇中心卫生院。
预防接种证管理制度范本
预防接种证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预防接种证的管理,加强疫苗接种工作,提高预防接种证使用效能,保障公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中国境内所有接种单位和接种人员,包括医疗卫生机构、学校、社区等。
第三条预防接种证是记录个人疫苗接种情况的重要证件,接种单位和接种人员应当妥善保管和使用。
第二章证件的制发和管理第四条预防接种证的制发由卫生健康部门负责,接种单位根据接种人员的个人情况向卫生健康部门申请制发。
第五条接种单位应当向接种人员提供专门加盖接种章的预防接种证,并告知接种人员需妥善保管。
第六条接种人员持有的预防接种证应当真实、准确地记录各类疫苗的接种情况,包括接种日期、接种地点、接种疫苗种类和批号等信息。
第七条接种人员在接种时,接种单位应当核实接种人员所持预防接种证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第八条接种人员持有的预防接种证在丢失或损坏时,应及时向原发证单位申请补发或更换。
第三章预防接种证的使用和查询第九条接种人员持有的预防接种证应当随身携带,并在接种时出示。
第十条接种人员在接种新的疫苗时,应当及时向接种单位出示预防接种证,接种人员未携带预防接种证的,接种单位应当要求其提供其他证明材料。
第十一条接种单位收到预防接种证后,应当认真比对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并在预防接种证上加盖接种章。
第十二条接种人员可以通过电子渠道查询自己的疫苗接种情况,但查询结果仅供参考,以实际预防接种证为准。
第十三条接种单位应当定期将接种人员的接种情况向卫生健康部门报送,卫生健康部门应当建立统一信息系统进行管理和查询。
第四章违规处理第十四条接种单位和接种人员违反本制度规定的,将视情节轻重进行如下处理:(一)接种单位未经授权私自制发预防接种证的,责令停止制发,并处以不低于5000元,不高于10000元的罚款;(二)接种人员未按规定证明接种情况的,将被视为未接种相应疫苗,责令接种,并处以不低于500元,不高于1000元的罚款;(三)接种人员丢失或损坏预防接种证而不按规定申请补发或更换的,将视为失约,责令及时补发或更换,并处以不低于100元,不高于500元的罚款。
预防接种证管理制度范文(3篇)
预防接种证管理制度范文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流行,维护公共卫生和个人健康,我单位制定了预防接种证管理制度。
一、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在我单位工作的人员,包括正式员工、临时工和实习生。
二、预防接种证审核1. 所有入职人员须提交有效的预防接种证明,包括疫苗接种记录和医生签字。
2. 根据国家和地方的疫苗接种规定,我单位要求所有人员完成常规预防接种。
对于特殊工种或有接触感染风险的职务,还需进行额外的特殊预防接种。
3. 入职人员提交的预防接种证明应由医疗机构或医生签发,确保真实有效。
三、预防接种证保存1. 预防接种证由人力资源部负责保存和管理,确保保密性和有效性。
2. 预防接种证的内容应及时更新和维护,人力资源部有权要求人员补充和提供最新的接种记录。
3. 在人员离职或合同到期时,预防接种证应和其他离职文件一同归还。
四、预防接种证核查和许可1. 人力资源部有权随时核查和验证员工的预防接种证明,并记录在档案中。
2. 对于未能提交或补充不完整的预防接种证明的人员,人力资源部将要求其进行补充接种并提供相关证明。
3. 任何违反预防接种证管理制度的行为将受到相应的惩罚,包括警告、记过、解雇等。
五、其他事项1. 预防接种证的产生和管理应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疫苗接种的法律法规。
2. 对于有疫情或疫苗接种政策变动的地区,我单位将及时调整和更新预防接种证管理制度。
以上就是我单位的预防接种证管理制度,希望各位员工严格遵守,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共同营造健康的工作环境。
人力资源部日期:XX年XX月XX日预防接种证管理制度范文(2)新生入学接种证查验制度为进一步依法实施新生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加强学校的传染病控制,保护学生身体健康,根据省卫生厅、教育厅《____省儿童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实施方案》,从____年起,每年秋季入学时,对新入学或转学的学生进行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
按要求及时进行查验预防接种证和疫苗补种工作,以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防止传染病在学校的暴发与流行。
预防接种证卡使用管理制度
预防接种证卡使用管理制度预防接种是保护儿童和成年人免受疾病侵袭的重要措施。
为了确保接种工作的顺利进行,预防接种证卡使用管理制度得到广泛关注和实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预防接种证卡的使用管理制度,包括证卡的领取、保存、更新等方面,以确保信息准确,管理规范。
一、预防接种证卡的领取与保存为了方便家长随时查看和更新自己子女的接种情况,预防接种证卡的领取与保存工作至关重要。
首先,当孩子出生后,医院将主动为其发放预防接种证卡。
父母或监护人应确保及时领取,并仔细核对证卡上的个人信息,确保准确无误。
其次,预防接种证卡应妥善保存,避免磨损、水湿、日晒等损坏。
可以将其放置在专用的防尘袋中,避免与其他物品摩擦。
家长还可选择将证卡保存在保险柜或密封盒中,以防丢失或遭到不良影响。
二、预防接种证卡的更新与补办预防接种证卡的信息应及时更新,以保证接种记录的准确性。
对于幼儿园、学校等组织,应定期收集儿童和学生的预防接种证卡,并及时更新信息。
同时,对于因各种原因丢失或损坏的证卡,应及时进行补办。
个人也可根据需要前往相关部门进行证卡的更新和补办。
在办理更新或补办时,应携带相关身份证明,并提供准确的接种信息。
相关部门将根据提供的信息,核实证卡的有效性,并对其进行相应的更新和补办。
三、预防接种证卡使用管理的技术支持为了更好地管理预防接种证卡的信息,技术支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可以通过建立电子接种证卡数据库,将接种证卡的信息电子化存储,以提高信息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建立专门的系统,方便管理人员根据需要查询和更新儿童和成人的接种记录。
其次,可以利用互联网和移动应用技术,开展接种记录的在线查询和预约接种的功能。
家长可以通过网上平台或手机应用,随时查询和管理子女接种的情况,并根据个人需求进行预约接种服务。
四、预防接种证卡使用管理的意义与挑战预防接种证卡使用管理制度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挑战。
在意义方面,通过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可以保证接种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公众对预防接种的信任度,推动疫苗的有效推广。
预防接种证管理制度范本
预防接种证管理制度范本一、目的和适用范围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和管理预防接种证的发放、管理和使用,确保接种证的准确、完整和及时性,提高预防接种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本制度适用于我单位所有接种服务对象(包括员工及其家属、外来人员等)的预防接种工作。
二、管理原则1. 法律依据:本制度的实施遵循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2. 完整准确:预防接种证要保证所有的接种记录都能准确反映接种史,避免漏接或遗漏。
3. 保密性:预防接种证涉及个人隐私,必须保护其秘密性,未经本人同意不得向外界透露和披露。
4. 定期更新:预防接种证应定期更新,更新后的证件将替代原有证件,确保证件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三、接种证的发放和管理1. 接种证的发放:我单位主管部门按照接种计划和规定,定期向接种服务对象发放有效的预防接种证。
2. 接种证的领取和核对:接种服务对象收到预防接种证后,应及时领取并核对个人信息的准确性。
3. 接种证的使用和保存:接种服务对象应当妥善使用和保存预防接种证,避免丢失和损坏。
4. 接种证的更新:接种服务对象在接种计划中预定的时间和途径更新预防接种证。
更新时应提供相关的接种查验记录和证明文件。
四、接种证的使用要求1. 接种证的携带:接种服务对象在接种服务时应携带有效的预防接种证,方便接种工作人员查看和记录。
2. 接种证的查验:接种服务对象在办理入职、入学、参加公共活动等情况下,必须配合接种工作人员的接种证查验工作。
3. 接种证的报告和备案:接种服务对象应将接种证上的相关接种信息报告给所在单位或学校,并按照规定将接种证备案。
五、接种证的违规处理1. 擅自涂改: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擅自涂改、伪造或篡改预防接种证。
2. 丢失和损坏:接种服务对象如丢失或损坏预防接种证,需尽快向主管部门申请补办,同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3. 非法使用: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非法使用他人的预防接种证,如发现应及时报告主管部门并追究责任。
六、接种证管理的考核和奖励1. 考核指标:接种证管理工作将纳入综合考核体系,考核指标包括接种证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等。
医院预防接种证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加强医院预防接种工作,确保预防接种证的有效管理,提高预防接种服务质量,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预防接种门诊及相关部门,涉及预防接种证的制作、发放、管理、回收、归档等环节。
三、职责1. 预防接种门诊负责预防接种证的制作、发放、回收、归档等工作。
2. 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预防接种证的监督管理。
3. 相关部门负责预防接种证的协助工作。
四、预防接种证管理流程1. 预防接种证制作预防接种证由我院预防接种门诊负责制作,包括儿童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接种记录、接种单位等信息。
2. 预防接种证发放预防接种证在儿童出生后,由儿童出生医院产科负责建立预防接种档案,并发给家长。
若出生时未建档,家长可携带相关证件到我院预防接种门诊建立档案,并发给预防接种证。
3. 预防接种证回收儿童入托、入园、入学时,需查验预防接种证。
若儿童未按规定程序接种,应到我院预防接种门诊补种,并回收原预防接种证。
4. 预防接种证归档预防接种证回收后,由预防接种门诊负责归档,按年度进行分类、整理。
5. 预防接种证查询家长需查询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时,可到我院预防接种门诊进行查询。
五、预防接种证管理要求1. 预防接种证应妥善保管,不得遗失、损毁。
2. 预防接种证制作、发放、回收、归档等工作应严格执行相关规定,确保信息准确、完整。
3. 预防接种门诊应定期对预防接种证进行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4. 医院感染管理科应定期对预防接种证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通报相关部门。
六、奖惩措施1. 对预防接种证管理工作成绩突出的部门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预防接种证管理规定的部门和个人,依据相关规定进行处罚。
七、附则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我院预防接种门诊负责解释。
如遇国家政策调整,本制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
预防接种证管理制度
预防接种证管理制度
是指针对预防接种证的颁发、管理和使用进行规范的一套制度。
该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确保人们接种疫苗的情况能够得到准确记录和及时更新,以便进行预防接种的跟踪与管理,提高疫苗接种的覆盖率和效果。
预防接种证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颁发机构与程序:明确由哪些机构负责颁发预防接种证,并规定颁发证件的程序和所需材料。
2. 证件样式与内容:确定统一的预防接种证样式,包括证件上要载明的个人基本信息、接种疫苗的种类、日期和剂次等内容。
3. 证件管理与保管:规定预防接种证的管理责任人和管理流程,并要求做好证件的保管,防止证件遗失或被篡改。
4. 证件使用与更新:明确证件的使用范围和有效期限,并规定更换和更新证件的程序和要求。
5. 信息录入与统计:建立预防接种信息的电子数据库,规定各机构及时录入接种信息,并通过数据统计和分析来评估疫苗接种的覆盖率和效果。
6. 监督与执法:设立专门的部门负责监督和检查预防接种证的管理情况,对违规行为进行执法处罚。
通过预防接种证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可以提高接种疫苗的管理效率和质量,帮助决策者及时了解和评估疫苗接种情况,进一步加强疫苗接种工作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预防接种证管理制度
预防接种证管理制度
预防接种证作为个人接种疫苗的法定凭证,其管理应当规范化、系统化。
制度范本中应明
确接种证的发放流程、信息记录标准以及更新维护机制。
接种证上应详细记录接种者的个
人信息、接种疫苗的类型、批号、接种日期及接种单位等信息,确保每一笔数据的真实性
和准确性。
为了提高管理的透明度和公众的知情权,预防接种证应采用信息化管理。
通过建立电子接
种证系统,实现数据的数字化存储、查询和共享,不仅方便了接种者随时查看自己的接种
记录,也为卫生监管部门提供了便捷的监管手段。
预防接种证管理制度应包含对异常反应的监测与处理。
一旦接种者出现疫苗不良反应,应
及时记录在接种证上,并按规定程序上报至相关卫生部门,同时为接种者提供必要的医疗
救助或咨询服务。
针对儿童等特殊人群的预防接种证管理,应更加细致和严格。
对于适龄儿童,预防接种计
划应与国家免疫规划紧密结合,确保儿童按时完成各类疫苗的接种。
家长或监护人有责任
保管好儿童的预防接种证,并按照预约时间带儿童进行接种。
预防接种证管理制度的实施需要多部门的协作与支持。
卫生行政部门需定期对接种单位进
行检查指导,确保接种工作的规范运行;教育部门应配合宣传预防接种的重要性,提高公
众的参与度;公安和民政等部门则需提供必要的人口管理数据支持,共同构建起一个全面
的预防接种网络。
预防接种证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确保疫苗安全有效、提高公众健康水平的关键一环。
通过规范化的管理流程、信息化的数据支撑、细致的异常反应处理以及多部门的协同合作,可以有效地提升预防接种工作的整体效能,为公众健康保驾护航。
预防接种证管理制度范文
预防接种证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健全预防接种证管理制度,确保儿童预防接种工作有效进行,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预防接种工作的管理。
第三条预防接种证是对预防接种工作的依据和记录,是证明个人预防接种情况的法定凭证。
第四条大力宣传预防接种知识,提高社会对预防接种工作的重视度和知晓率。
第五条预防接种证应当由具备卫生行政部门或其他相关部门批准的医疗机构发放,并负责管理。
第六条预防接种证具有唯一性,不允许任何单位和个人伪造、篡改或复制。
第七条预防接种证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个人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民族等;(二)接种单位和接种医生信息,包括机构名称、医生姓名、执业医师资格证号等;(三)接种疫苗及其批号;(四)接种时间和剂次;(五)预防接种相关的父母或监护人信息。
第二章预防接种证的发放和管理第八条发放预防接种证的医疗机构应当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申报和备案,获取发放预防接种证的资格。
第九条预防接种证应当由医护人员对接种儿童进行登记,确保接种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预防接种证的存储情况进行检查,确保预防接种证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第十一条预防接种证在发放时应当将其联合信息录入到相关的预防接种信息数据库中,以便实时监测和管理接种情况。
第十二条预防接种证的丢失、损毁或过期应当及时补办、更新或更换。
第十三条预防接种证的管理应当严格按照相应的制度和流程进行,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
第十四条预防接种证应当定期进行备案和检查,并定期公示接种情况。
第三章预防接种证的使用和查询第十五条预防接种证应当在接种过程中配合医生完成相关登记和记录。
第十六条预防接种证在接种后应当予以归还,儿童或其监护人应当妥善保存。
第十七条预防接种证应当按照规定时间进行查询和更新,保证接种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第十八条预防接种证应当在特定场合进行展示,如入学、就业等时,要求出示预防接种证作为必要条件。
预防接种证管理制度
预防接种证管理制度
是指国家对公民接种疫苗进行管理和监督的制度。
该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公民按照规定的接种时间、接种疫苗种类和剂量进行预防接种,提高人群的免疫力和抵抗疾病的能力。
预防接种证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接种证的发放:国家通过卫生部门向合格的医疗机构发放接种证,确保接种记录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2. 接种证的填写和登记:医疗机构在为公民接种疫苗之前,必须仔细核对接种证上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等,并将接种时间、接种疫苗种类、剂量等信息填写在接种证上,并将这些信息及时登记到卫生部门的接种信息管理系统中。
3. 接种证的保管和更新:医疗机构必须做好接种证的保管工作,确保接种证的安全和完整性。
在接种证过期或者疫苗接种方案更新时,医疗机构必须及时为公民更新接种证。
4. 接种证的查询和复印:公民可以通过卫生部门的接种信息管理系统或者医疗机构查询自己接种疫苗的记录,并在需要时可以复印接种证作为证明。
预防接种证管理制度的实施可以促进疫苗接种工作的规范化和信息化,提高人们对疫苗接种的重视程度,确保公民的免疫力和健康安全。
此外,预防接种证管理制度还可以为疫苗安全监管提供有力的依据和数据支持,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反应和疫苗接种失误等问题。
第 1 页共 1 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防接种证、卡使用管理制度
一、预防接种证、卡的使用,是预防接种的有效记录凭证,是分析、评价免疫规划现状的基础资料,是确保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推行扩大免疫规划的根本保障。
儿童入托、入学时,托幼机构、学校应当查验预防接种证。
二、所有预防接种点,必须对本辖区内6岁以下儿童(包括临时居住满3个月)建立预防接种证、卡。
建证、建卡率≥98%。
三、预防接种证、卡(簿)由实施接种工作的人员填写。
书写工整、文字规范、填写准确、齐全,时间(日期)栏(项)填写均以公历为准。
四、新出生儿童建证、卡,城镇1个月内,农村2个月内完成,预防接种证由家长保存,预防接种卡由接种单位保管,保管的期限应在儿童满6周岁后再保存不少于15年。
五、儿童迁出由原接种点将接种证明交监护人,到迁入地接种点办理迁入手续;迁入地接种点应主动向儿童家长或监护人索要接种证明。
丢失或无接种证明的要及时补建。
六、接种点要凭证接种,盖章(签字)有效,避免发生差错。
接种完成后,要认真填写接种证、卡,不缺项,
确保证、卡完整、规范。
七、接种点至少每半年对所辖区进行一次预防接种证、卡的检查和整理,及时补填漏卡、剔除重卡、迁出卡和过期卡,剔出的卡片另行保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