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例5解决问题 用数学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实验小学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5课时《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实验小学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5课时《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实验小学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5课时《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5课时《解决问题》,主要让学生学会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并能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加法和减法基础,他们能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会遇到困难,不知道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加法和减法进行解决。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并能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加法和减法进行解决。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加法和减法的意义,并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游戏教学法:通过设计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教学。

2.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实物道具,如小动物、水果等,用于创设情境。

3.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

例如:小华有3个苹果,又买了2个苹果,现在有多少个苹果?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用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加法和减法进行解决。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 第六单元 第2节【第三课时】《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 第六单元 第2节【第三课时】《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第2节【第三课时】《解决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通过实际问题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并能够用文字或图片描述解决过程。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耐心和方法,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独立解决简单数学问题,并用文字描述解决过程。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对解决过程进行表达。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六单元。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实物道具等。

3.教学环境:教室。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通过一个简单的情景引入,让学生了解本节课将通过什么方式解决问题。

第二步:讲解1.向学生简要介绍本节课将解决的具体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适当讲解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引导学生思考。

第三步:示范1.老师通过示范例题,让学生了解解决问题的具体步骤。

2.让学生参与其中,引导他们理解解决问题的关键点。

第四步:练习1.让学生进行小组或个人练习,解决类似问题。

2.老师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第五步:总结1.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强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重点。

2.整理学生的解决方法,供同学参考。

五、课后反思1.总结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并做好调整。

2.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制定下节课的教学方案。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计划,希望能有效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数学运算能力。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5课《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5课《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5课《解决问题》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并掌握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

2.能够通过图形和文字描述解决问题的过程。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掌握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

2.能够用图形和文字描述问题解决的过程。

三、教学难点
1.学生如何将图形和文字结合来解决问题。

2.学生如何遵循正确的解题思路。

四、教学准备
1.板书: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

2.教具:有关解决问题的图片、习题。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一个简单有趣的故事引入问题解决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概念讲解
•讲解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实施解决方案、总结检查。

•通过具体例题向学生展示以上步骤的应用。

3. 练习
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辅导他们如何将图形和文字结合来描述解题过程。

4. 深化
设计一些更具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5. 巩固
布置一些相关习题作业,巩固学生对问题解决方法的掌握。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掌握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并能够运用在实
际生活中。

七、作业
1.完成课堂练习题目。

2.思考并写下一个生活中的问题,并尝试用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来解答。

以上就是本节课《解决问题》的教学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提高自
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5课时 解决问题 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5课时 解决问题 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5课时解决问题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课时为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解决问题”的第5课时,教学内容主要围绕学生如何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课程将涵盖识别问题、分析问题、选择合适的解决策略、实施解决方案以及回顾和反思问题解决过程的能力培养。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识别并表述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2. 学生能够运用基本的数学运算解决问题。

3.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问题解决的步骤。

4. 学生能够回顾并反思问题解决的过程,总结经验。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识别并表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2. 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数学工具和策略解决问题。

3. 指导学生如何从问题解决过程中学习和提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学挂图或PPT展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实例。

2. 数学练习本、计算器等学习工具。

3. 实际操作材料,如计数棒、小模型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图片,让学生发现并指出其中的数学问题。

2. 问题识别:指导学生如何从图片或实际情境中识别出数学问题,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

3. 策略选择:小组讨论,让学生选择合适的数学工具和策略解决问题。

4. 实施解决: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实施解决问题的方案,记录过程和结果。

5. 回顾反思:学生分享问题解决的过程和结果,讨论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总结经验。

板书设计板书将包括以下内容:- 课时标题- 教学目标- 教学难点- 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 学生解决问题的实例展示作业设计1. 学生完成一个实际问题解决的小任务,记录解决过程。

2. 家长签字确认,鼓励学生在家中寻找并解决数学问题。

课后反思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包括学生的参与度、问题解决的效果、以及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同时,收集学生的作业反馈,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为下一课时做好准备。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运用数学知识,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并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验小学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9课时《解决问题(第1课时)》教案

实验小学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9课时《解决问题(第1课时)》教案

实验小学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9课时《解决问题(第1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比”的意思。

2.能用比较多或比较少表示数量多少。

3.能用比较高或比较矮表示高矮。

4.能在比较中正确理解数学计数的概念。

能力目标1.能够观察能力和说的能力来表述比较大小。

2.能够动手做,锻炼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

3.能够养成注意周围事物变化的好习惯。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对数学的探索精神。

2.培养学生爱思考、会动手的学习能力。

3.培养学生乐于观察、乐于分析问题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概念。

2.让学生能够用比较多或比较少、比较高或比较矮表示数量和高矮。

教学难点1.让学生正确理解“比”的概念,能够在比较中准确表达数量和高矮的差异。

2.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课件PPT。

2.尺子、卷尺、同学之间的比较工具。

3.课前准备好同学们可以比较高矮、多少的实物。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老师出示两个同学提前准备好的实物(可以是各种水果、书籍、学习用品等),并让学生两两比较这两个实物的数量、高矮,引出“比”的概念。

2. 学习新知1.让学生观察两个同学的身高,并讨论谁高、谁矮。

2.引导学生说出自己观察的结果,然后用数学语言表示比较结果。

3.老师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比较高或矮的水果,并讨论。

4.学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如“苹果比梨高吗?”,“香蕉比橘子高吗?”等。

3. 启发思考老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和回答。

示例问题: - 张三同学有3个苹果,李四同学有6个苹果,谁有的苹果比较多? - 小明比小刚高,小刚比小华高,那么小刚和小华谁更高呢?4. 练习巩固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比较他们自己身高的高低,并用“比较高”“比较矮”等词语进行描述。

然后让学生自己编写一些比较问题,并邀请同学回答。

5. 展示总结老师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再次强调使用“比”这个词汇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运用。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五课时 解决问题》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五课时 解决问题》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五课时解决问题》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能够运用加法和减法的算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2.过程与方法:–采用“启发-讨论-引导-巩固”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思维。

–结合生活实际情境,引导学生主动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鼓励学生乐于分享和探索问题解决路径。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信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运用加法和减法算法解决问题。

2.引导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1.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2.引导学生克服对问题解决的恐惧和挑战。

三、教学准备1.教学内容:《第6单元第五课时解决问题》课文、教案、教具等。

2.教学环境:教室布置整洁,学生桌椅整齐排列。

3.教学工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等。

4.学生准备:学生数学书、笔、纸等。

四、教学步骤1.复习导入:通过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求知欲。

2.新知讲解:讲解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加法和减法算法的应用。

3.示范演练:老师示范解决一个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解题思路。

4.分组探究:学生分成小组,解决一组问题,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5.展示讨论: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展示解题过程,全班讨论优缺点,总结解题经验。

6.操练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加法和减法的运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善于解决实际问题。

但在分组探究和展示讨论环节,学生的表现还有待提高,需要引导学生更好地合作学习,培养团队意识。

综上所述,本节课的教学虽然取得一定效果,但仍需持续关注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表现,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六单元第3课时《解决问题》优质课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六单元第3课时《解决问题》优质课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六单元第3课时《解决问题》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解决小学生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的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合作、沟通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三、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数学练习册,小黑板,彩色粘纸,纸板。

2.教学环境:教室布置整洁,学生座位整齐排列,方便交流合作。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利用小黑板上的简单问题引导学生:今天我们要学习解决问题,你们有没有遇到过什么数学问题需要解决?2.让学生踊跃回答并激发他们对解决问题的兴趣。

第二步:呈现1.展示一个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例如小明有5个苹果,他吃了2个,问他还剩下几个?2.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一起讨论解决方法。

第三步:讲解1.讲解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法、验证答案。

2.示范对上述问题进行解决,并解释每一步的思路。

第四步:练习1.让学生分组进行解决问题的练习,每组选择一个生活中的问题,并依次按照步骤解决。

2.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困难。

第五步:总结1.学生展示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提问。

2.教师进行总结,强调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和方法。

五、课堂小结1.通过今天的学习,学生掌握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2.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了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六、课后作业1.完成数学练习册上与解决问题相关的题目。

2.自主选择一个生活中的问题,用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求解。

以上为本次《解决问题》优质课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更加轻松自如地解决各类问题。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单元集体备课整体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单元集体备课整体设计
重难点
1.懂得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
2.随着口诀句数增多和数目的增大,记忆口诀是比较困难的问题,在解决问题时,学会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也是比较困难的。
重难点突破建议
基于对教材编排和课标的分析,教学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突破重难点。
1.关注学生的知识经验,准确把握教学起点,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2.在趣味性和现实性的练习中,沟通算式间的联系来记忆口诀。如讨论7×3和7×4之间的关系,利用口诀中隐藏的规律加强记忆口诀。
3.在具体问题中利用乘加、乘减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记忆乘法口诀。在74页第7题列式有两种情况:7×4-2与7×3+5让学生比较,对乘法意义理解更加丰润,同时还沟通相邻乘法口诀间的联系,有助于熟练记忆口诀。
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难点是随着口诀句数增多和数目的增大,记忆口诀是比较困难的问题;在解决问题时,学会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也是比较困难的。
课标要求
《课程标准》在“学段目标”中提出“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能准确进行运算”;在“课程内容”中提出了“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能熟练口算表内乘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运用乘法运算解决生活中常见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作出解。”
二、单元目标与重难点
单元目标
1.经历编制7~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7~9的乘法口快的来源,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初步记熟7~9的乘法口诀。
2.能熟练地计算表内乘法,会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编制乘法口诀的活动,初步学会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学习新知识。
4.通过记忆乘法口诀的活动,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五课时 解决问题》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五课时 解决问题》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五课时解决问题》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问题的提出2. 解决问题的步骤3. 解决问题的策略4. 实际问题的解决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或生活实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解决问题。

2. 新课讲解(1)问题的提出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什么是问题,以及问题的来源。

(2)解决问题的步骤a. 阅读题目,理解题意b. 分析题目,找出关键信息c. 根据关键信息,确定解题方法d. 按照解题方法,进行计算或推理e. 检验结果,确认答案是否正确(3)解决问题的策略a. 画图法b. 列表法c. 猜测与尝试法d. 逆向思维法e. 类比法(4)实际问题的解决a. 让学生分组讨论,提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b. 各小组选取一个问题,按照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进行解决c. 各小组汇报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3.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与新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教师进行补充和强调。

5.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与新课内容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独立完成。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重点关注的细节:解决问题的策略在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的第五课时《解决问题》中,教学的重点之一是解决问题的策略。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第六单元 第5课时 解决问题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第六单元 第5课时 解决问题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第六单元第5课时解决问题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掌握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够独立解决简单数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自信勇敢的品质;培养学生善于分析问题、勇于解决问题的聪明。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巩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熟练运用方法解决问题。

2.难点:帮助学生理解问题的本质;引导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和学生一起讨论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到问题处理的重要性。

2. 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1.做好问题分析,理清问题的难点;2.找出可行的解决方案;3.针对方案进行实际操作,检验解决结果。

3. 案例分析老师通过几个案例让学生自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按照方法寻找问题的答案,并引导讨论答案的可行性。

4. 小组合作安排学生分组,让每个小组合作解决一个复杂问题,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5. 总结讨论老师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过程。

四、课堂练习1.张三有一只小狗,已经吃了1/2斤狗粮,还剩下多少斤?2.小明有三个苹果,吃了1个,还剩下多少个?3.大象要去参加聚会,穿戴完整需要多长时间?五、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2.思考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尝试用解决问题的方法解答。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希望同学们能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勇敢地面对各种问题,并努力寻找解决之道!。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教学设计(共计6课时)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教学设计(共计6课时)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教学设计(共计6课时)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主要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乘法口诀,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内容包括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以及乘法口诀的应用。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熟练地进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并能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表内乘法的基本概念和一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但对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可能还不够熟练,对乘法口诀的应用也处于初步阶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辅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掌握乘法口诀,并能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乘法口诀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乘法口诀的应用。

2.教学难点:乘法口诀的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乘法口诀的应用。

2.游戏教学法:运用趣味性的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教学PPT、图片、例题等。

2.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投影仪等教学工具。

3.学生活动安排:提前安排好学生的学习小组,准备相关的学习任务。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情境,如购物场景,引入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五课时 解决问题》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五课时 解决问题》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五课时解决问题》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6单元第五课时“解决问题”,主要让学生学会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图和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对加减法的意义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存在着观察不仔细、思路不清晰、表达不准确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清晰思考,准确表达,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够准确地表达解题过程。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表达,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会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学生能够清晰地思考问题,准确地表达解题过程。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包含实例和练习题。

2.学生准备练习本,用于记录解题过程。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小动物分食物的场景,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用加减法解决问题。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发现问题,并用加减法解答。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如何列式解答。

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几个类似的实例,让学生独立解决,并与同学交流解题过程。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清晰思考,准确表达。

巩固(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变式的实例,让学生解决。

学生可以合作完成,共同讨论解题过程。

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实例出发,发现并提出问题,并用加减法解决。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练习课(第1课时) 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练习课(第1课时) 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练习课(第1课时)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进行练习,复习和巩固学生之前所学的知识点,包括加减法运算、乘法口诀、长度单位、时间单位等。

通过练习,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 巩固和复习第六单元的知识点,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加减法运算、乘法口诀、长度单位、时间单位等基本数学知识。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能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

教学难点1. 加减法运算中的进位和退位问题。

2. 乘法口诀的记忆和应用。

3. 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的换算。

教具学具准备1. 数学课本和练习册。

2. 加减法运算卡片。

3. 乘法口诀表。

4. 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的实物模型。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简单的数学游戏或问题,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2. 复习:通过讲解和练习,复习第六单元的知识点,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3. 练习:进行加减法运算、乘法口诀、长度单位、时间单位等方面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相互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6.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

板书设计1.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练习课(第1课时)人教版2. 目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3. 正文:按照教学过程的结构,将每个环节的内容进行板书设计,突出重点和难点。

作业设计1. 加减法运算练习题。

2. 乘法口诀的记忆和应用题。

3. 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的换算题。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练习和复习,巩固了学生对第六单元知识点的掌握,提高了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例5解决问题案例

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例5解决问题案例

从儿童生活出发与童心和谐共振——《解决问题》案例(一)设计说明教材分析:本课是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中的例5,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通过本单元例1~例4的学习,理解了“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掌握计算的方法。

例5是用有余数除法来解决生活的中问题,并要采用“进一法”得出问题的答案。

学情分析:在思维水平上,二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在知识和能力上,学生已经掌握了解决问题的三个步骤和有余数除法的含义以及计算方法,会用表内除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这些都为学生学习本节课奠定了基础。

为了更好的把握本节课教学目标、重难点,在课前我对个别学生做了小调查,发现学生对类似例5中同时出现的“最多”“至少”这样一对反义词的理解有困难,特别是它们在题目中彼此制约的关系是不易理解的。

设计意图:基于教材的理解和学情的分析,我将本课教学流程分为三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通过复习引出新知识,为后面例5的学习做好巧妙铺垫;第二个环节:我想让学生通过探究学习、自主的解决问题。

在情境体验中利用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最多”、“至少”这两个关键词的含义。

让学生自主的尝试用不同的表征方式以及直观的课件演示,理解“进一”的道理。

再将租船问题和复习中的买糖果问题进行对比反思,体会用有余数解决问题中商是否加1,应结合具体情境去合理的判断,这样就建构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第三个环节:在实际运用、拓展延伸,借助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用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并用进一法得到问题的答案,并在具体情境中学会灵活判断商是否加一。

(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材第67页例5、做一做,练习十五的第2题,补充练习。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和“进一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会灵活判断商是否加1。

2、让学生继续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初步感受数学和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并掌握用有余数的除法和进一法解决问题。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篇)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篇)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教学目的:1.知识目的:结合详细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识别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位置。

2.才能目的:借助识别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开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亲密联络。

教学重点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识别其余的七个方向。

教学难点:借助识别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开展空间观念解决策略:合作探究前置作业根据主题图说出体育馆、商场、医院和邮局分别位于学校的什么方向。

教学内容:知道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你看到什么,并说出它们的方向。

让学生将自己置身于学校这个位置,用已经学过的方向知识,说一说体育馆、商店、医院、邮局分别在学校的什么方向。

老师先让学生4人一组说一说,再由老师指名让学生自己说一说。

学生口头答复后,老师让学生填在书上,并让学生在图中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标出。

二、总结老师让学生观察剩下的4个建筑物所在的方向与以前所认识的方向有什么特别之处。

老师让学生讨论后说一说少年宫、电影院、动物园所在的方向。

老师引导学生发现这样描绘方向真是太费事了,请大家分别给这4个方向取名字。

小组讨论后,将所取名字写在书中的建筑物的旁边。

老师让学生多说一说这4个建筑物分别在学校的什么方向,最后老师总结。

在教学中应该纠正学生北西、北东、南西、南东等错误说法。

师生共同制作方向板,老师在黑板上板书指导,先将8个方向的点找出,并将北的方向给出,再让学生自己写出剩下的7个方向,学生制作,老师巡视指导。

老师让学生上台展示方向。

1.试一试(小组活动)(1)利用方向板说一说教室里8个方向分别有什么?(2)让学生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老师给出班级面朝的方向,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

小组活动后,指名说一说。

使用方向板时,老师应让学生注意方向板中的方向应与现实中面朝的方向相符。

2 解决问题(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2  解决问题(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解决问题》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2. 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运用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分析问题、找到合适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故事等生动有趣的方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新知(1)引导学生回顾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

(2)通过例题,让学生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阅读题目、分析问题、选择合适的运算方法、列式计算、检查答案。

(3)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巩固练习设计不同类型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解决问题步骤的理解。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3. 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能够运用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六单元:认识钱币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六单元:认识钱币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认识钱币本单元是让学生认识人民币中的基本硬币和纸币,感受其中的含义和用途,提高他们的价值观念。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1. 学习认识人民币中的基本硬币和纸币。

2. 感受硬币和纸币中蕴含的文化和历史信息。

3. 培养学生对财富的正确理解和价值观念。

4. 训练学生的计算和换算能力。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1. 硬币和纸币的图案和面值。

2. 纸币的用途和特点。

3. 硬币和纸币的计数和换算。

本单元的教学难点:1. 学生对纸币的认知比较模糊,容易混淆。

2. 需要进行多次计算、比较和换算来加深对钱币的认识。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1. 教学内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认识人民币中的基本硬币和纸币。

(2)感受硬币和纸币中蕴含的文化和历史信息。

(3)培养学生对财富的正确理解和价值观念。

(4)训练学生的计算和换算能力。

2. 教学方法(1)激励性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协助他们解决问题。

问:硬币是什么?为什么有硬币?有哪几种硬币?问:纸币是什么?为什么有纸币?有哪几种纸币?(2)观察模仿法:通过观察老师或同学的操作,学生进行模仿。

例如:老师拿出1元人民币硬币,让学生看图案和面值,再拿出10角、5角、1角硬币,看图案和面值,让学生模仿操作。

(3)拆分组合法:将复杂的问题进行拆分和组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例如:如果有 3 张 10 元和 4 张 5 元的纸币,总共怎么样换成钞票。

教学设计:第一课:认识人民币的基本单位——元1. 导入活动:教师拿出 1 元、5 毛、2 毛、1 毛的钞票,问学生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 同桌讨论:让学生轮流介绍相同点和不同点,并请其他学生进行补充。

3. 教师点拨: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了解不同面额的钞票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场合和价值。

4. 巩固拓展:让学生口算完成一些基本数学题目进行巩固和拓展。

第二课:认识硬币1. 导入活动:将 1 元硬币、5 角硬币、1 角硬币放在黑板上,让学生观察硬币的图案和面值。

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第六单元表内乘法单元分析整体教学)教学设计

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第六单元表内乘法单元分析整体教学)教学设计
4.个体差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运算速度、理解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教师应充分了解每位学生的特点,制定针对性教学策略,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乘法概念的理解: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但学生对乘法的本质意义理解可能不够深入,这是本章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3.合作交流: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解题方法,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乘法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热情。
2.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养成检查作业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共同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同时,注重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总之,本章节教学设计旨在使学生在掌握表内乘法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介绍乘法的定义和乘法算式的结构。
过程:教师讲解乘法的定义,即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然后,通过具体例子,如“2个3是多少”,介绍乘法算式的结构,说明乘号、乘数、积等概念。
2.教学内容:教授乘法口诀。
过程:教师将乘法口诀编成儿歌、顺口溜等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记忆口诀。同时,通过示例,让学生学会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5.家长参与作业:请家长协助学生一起完成以下作业:
-找一些生活中的物品,如棋子、玩具等,运用乘法计算总数量,并记录下来。
-家长与学生进行乘法口诀接龙游戏,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注意事项:
1.作业难度要适中,既要保证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要适当提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教案(5篇)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教案(5篇)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教案(5篇)《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63页例题7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根据四则运算的含义选择合适的运算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经历说一说、比一比、画一画等数学活动,获得用画图、语言描述等方法表征问题的方法。

3.让学生感受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基于运算意义之间的联系,体验解题的乐趣。

【教学重点】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解决问题【教学难点】利用画图、语言描述等方式表征数学问题【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情景:圣诞节快到了,羊村要组织联欢会,帮助解决问题二、探究新知出示题目情景 1.明确已知条件和问题,初步感知。

2.表征数量关系,沟通实际问题与实际运算意义的联系。

① 理解题意,语言描述表征题意② 画图表征题意③ 列式解答④ 检查⑤ 回顾梳理,小结方法。

三、运用巩固,解决问题。

2.羊村举行摄影展览,如果每只羊要选出5张照片,6只羊一共要选多少张照片?独立尝试,汇报交流。

他们还准备了两袋苹果,一袋三个,另一袋六个。

我还准备了3袋梨,每袋6个。

你会问数学题并回答吗?独立尝试,汇报交流。

四、课堂总结:对话:今天天气真好!你得到了什么?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第二单元例5)【学习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例5 【课程标准描述】【学习目标】1、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歩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评价学习方案】1.通过引导学生理解考题,明确要解决哪两个问题。

评估学习目标1。

2.通过分析数量关系的训练,让学生明确当一个问题缺少条件时,必须先补上条件才能回答,以此来评价学习目标2。

【学习过程】一、激情导入揭示目标1、谈话:同学们,休息日的时候,你们喜欢做什么?2、出示教材32页情境图,谈话:画面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呢?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内乘法(二)例5解决问题用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在具体情境中探究,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学会用加、减、乘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2、经历多角度观察的过程,理解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积累解决此类问题的经验,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多角度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体会解题方法的多样性,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如何分析、理解数学信息,寻找解题方法。

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过渡:这节课我们继续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教师:二年一班的同学准备租车参观科技馆。

在租车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让我们一起去帮助他们解决好吗?
1、收集信息,理解问题。

出示例题
师:指名读题。

你知道了什么?
数学信息:有2名教师和30名学生,租下面的客车。

问题:租这辆车是能不能坐下?
设疑:知道有2名教师和30名学生,你能求“租这辆车能不能坐下”这个问题吗?
根据题目里的有2名教师和30名学生,你能求出什么?
你能口算吗?
教师指出:现在能直接求“坐得下吗?”缺什么条件?
教师说明:对了,只要知道客车有多少个座位,和总人数进行比较,就知道能不能坐得下,那么,客车有多少个座位。

2、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出示座位图
(1)仔细观察座位示意图,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请你自己试着做一做,并把想法在图中表示出来。

再到小组中去交流自己的想法。

出示学习提示:
自己试着解决问题,并把想法在图中表示出来。

完成后到小组中去交流自己的想法。

每一小组选一名同学进行汇报,说清解题思路。

(2)全班汇报交流,教师相应板书。

(让学生结合图形说出解题的思路)预设1: 4x7+5=33(个)
预设2: 2x7=14(个)2x7=14(个)14+14+5=33(个)
预设3:: 2x8=16(个)2x8=16(个)16+16+1=33(个)
预设4:4x8+1=33(个)
预设5:8x4+1=33(个)
预设6:7x4+5=33(个)
预设7:5×8-7=33(个)
(3)看到这么多的解答方法,我真为你们感到骄傲!老师把大家的解答方法分成两类,一个是横向观察,一个是纵向观察。

正是因为我们的观察角度不同,所以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不同。

3、通过刚才的解答,我们知道学生和老师一共有32个人,客车有33个座位,现在你知道客车能坐得下吗?
引导学生比较32个<33个,能坐得下吗?
4、回顾检验。

(1)我们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先找数学信息,求出一共有多少人,也就是需要多少座位,再求出客车有多少座位。

(2)用到了哪些方法?
运用到了画图的方法帮助我们分析题意。

(3)怎么知道是否能坐得下?
用一共的人数和客车的座位数进行比较。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

指名读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汇报。

2、数学书85页第3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