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悄然转变的社会生活》第1课时优秀教案(重点资料).doc
【教案一】第四课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
第四课悄然转变的社会生活主备:罗慧君一、课程标准:1.选择衣食住行等方面的事例,了解人们的物质生产与生活状况及其变化。
2.从娱乐、信仰、礼俗和语言文字等方面,了解民众的精神生活状况及其变化。
3.选择具体事例,展示女性在历史上的贡献,领会妇女社会地位提高的意义。
二、教学要求:1.了解近代社会人们的物质生产与生活、精神生活的状况及其变化。
2.了解近代社会妇女地位提高的史实,并领会妇女社会地位提高的意义。
3.分析近代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了解变化产生的影响。
4.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中国近代同古代或现代社会生活的差异,从而学会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评价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三、结构分析:近代社会由于受到辛亥革命及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汇的影响,在物质生活、精神文化生活乃至社会习俗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本课向我们展示了近代交通和通讯工具、服饰、电影报刊等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方面的变化,剪辫子、放足等社会习俗的变化,科学、民主、自由思想渐入头脑的一系列思想变化。
本课分“生活中的变化”和“头脑中的变化”两个专题阐述了这些变化。
“生活中的变化”──首先以交通通讯工具为例,向我们介绍了西方工业文明的科技成果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以及这些科技发明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的变化;接着介绍了由于受到辛亥革命和西方文化的双重影响,社会习俗发生的变化──男子剪掉辫子,妇女缠足者减少。
“头脑中的变化”──主要介绍了科举制度的废除,现代教育制度的建立。
从结构上看,本课按照由生产力到生产关系,由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逐层递进的顺序,展示出一幅丰富的近代社会生活画卷。
四、教学过程:[课时安排]建议教学1课时。
[新课导入]复习导入教师可提出问题:“工业革命时期的科技成果有哪些?其中哪些成果在近代传入中国?”从而引入本课主题。
本课内容讲述社会生活,教师可将学生分成衣、食、住、行、文化、教育、习俗、妇女地位等若干小组,让他们在课前收集一些老照片或其他资料。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工业时代的社会变迁》优秀教案(重点资料).doc
第六单元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第四课工业时代的社会变迁第一课时:工业化和城市化课程标准4-1 列举历史上有代表性的科技发明,了解它们是如何推动历史前进的。
4-3 列举近代历史上重要事件与人物,说明它(他)们在社会变革中的突出作用。
4-5 综合多种因素,认识中国与世界社会变迁中的若干重大转折时期。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工业革命推动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学会理性、科学地看待工业革命的成果。
2、领会文明生活的含义,感受文明生活的内涵,理解工业革命与我们现今所享受的文明生活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分化,了解工人阶级的生产生活状况,感悟工人阶级为了改善自己的生活状况所进行的不懈斗争。
2、通过对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内涵的比较理解,掌握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与主要思想,以及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原因、过程、人物及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全面了解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变化,客观分析其积极和消极的影响,把握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这一时期最重要的思想成果。
培养为社会主义奋斗的信心。
难点:“工业化、城市化”等抽象、专业内容的理解;感受、理解现实工业革命与社会生活的联系等。
教学重点了解城市化和工业化密不可分,同时工业化和城市化也产生很多问题。
教学方法学生活动和教师启发相结合,信息资源整合法。
教学设计:一、问题导入工业革命有哪些主要的发明?它对人类的生活有影响吗?你能举哪些例子来说明?二、教学探究案例1:工业化和三大产业。
1、社会小调查:家庭成员的职业及工作情况。
(对家庭成员职业的调查简便易行,注意调查对象应有一定的时间跨度,从曾祖父辈到父辈。
可将学生的调查进行大致统计,从中可看到中国百姓在工业化前后职业变化,从而说明工业革命带来的产业变化。
对家庭成员工作情况的了解可以进一步说明其它一些问题,如工厂规模越来越大,工人越来越多;工业发展也促进农业的巨大变革,农业生产机械化等。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主要讲述了我国从计划经济时代到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发生的巨大变迁。
本课内容涉及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变化,旨在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社会生活的变迁可能缺乏深入的了解。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认识我国社会生活的变化,培养自己的历史责任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社会生活的变迁,掌握不同时期的特点;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感,增强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社会生活的变迁及其原因;2.难点:不同时期社会生活的特点及其背后的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再现不同时期的社会生活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对比教学法:引导学生对比不同时期的社会生活,分析其差异及原因;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社会生活的变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2.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3.教学PPT;4.课前布置学生预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展示我国社会生活的变迁,引导学生关注课题。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不同时期的社会生活场景,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我国社会生活的变化。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对比不同时期的社会生活,分析其差异及原因。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成果,强调我国社会生活变迁的重要性和意义。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我国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是什么?未来社会生活会有哪些变化?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课主要内容,强调学生要关注社会生活变化,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社会生活的变迁》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社会生活的变迁》教案作者:蒋丽来源:《青年与社会》2020年第37期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通信方面发生的变化,知道改革开放后我国交通和通信事业取得的成就,分析交通和通信事业的发展对我国人民生活的影响,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展示改革开放前后人们服饰、饮食、住房的对比图,让学生分析改革开放前后的变化,培养学生读图说史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技巧;让学生思考交通和通信事业的发展改变了我们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教会学生用辩证的方法,一分为二看待问题。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人民生活的变化,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珍惜党和国家坚定不移进行改革开放的成果,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
面对交通和通信发展带来的诸多问题,让学生明白作为青少年应该怎么做,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社会生活的变化(衣、食、住、行、通信)2. 难点: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教学方法1. 教法:讲述法、讨论法、展示法、练习法2. 学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材料分析、问题探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 猜字谜:“女孩子家”和“壮士换女装”学生积极参与并回答:是“嫁妆”两个字。
2. 提示:男女双方结婚,女方会以“四大件”作为嫁妆,展示改革开放前“旧四大件”和改革开放后“新四大件”以及“新新四大件”图片。
教师设问:“四大件”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回答: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不断发生变化。
教师过渡:除了四大件的变化以外,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还发生了哪些变化呢?让我们从《社会生活的变迁》一课中寻找答案吧!【设计意图】1. 通过“嫁妆”两个字谜引入“四大件”。
2. 通过直观的图片展示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顺利导入今天的新课。
二、新课讲授教师:既然今天的课题叫做“社会生活的变迁”,那同学们思考一下,什么是“生活”?学生思考并回答:“生活”由衣、食、住、行、通信等构成。
最新-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七单元 第四课《悄然转变的社会生活》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精品
第七单元走向现代世界第四课悄然转变的社会生活第一课时●课程目标5-1 选择衣食住行等方面的事例,了解人们的物质生产与生活状况及其变化。
5-2 从娱乐、信仰、礼俗和语言文字等方面,了解民众的精神生活状况及其变化。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近代社会人们的物质生产与生活、精神生活的状况,妇女地位提高的史实。
理解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问题、分析问题。
过程与方法:以交通工具的变化为例,通过学生举例说明近代社会生活发生的变化,揭示发生变化的原因,感受人类历史文明发展的变化趋势;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中国近代同古代或现代社会生活的差异。
初步学会搜集资料分析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给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科学的精神。
学会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评价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在学习中领会妇女社会地位提高的意义。
教学重点:从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感受人类文明发展的趋势,感受科学技术给社会生活带来的影响,并能以历史的辨证的眼光来看待这些变化。
教学难点:对中国近代社会物质文化生活的变化的认识●教学方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教学过程:导入:《奇妙的活动照相》片断在近代除了照相、拍电影之外,还有许多工业革命的产物传入中国,悄然改变着古老中国的社会生活。
那么都发生了哪些变化?活动一:寻找历史、感受变化分组活动(比一比、赛一赛)你知道我们的日常用品中带有外来音的还有哪些?(三明治、白兰地、维他命、沙发、麦克风、霓虹灯、卡通片等。
)近代中国城市都有哪些交通工具?古人都有什么交通工具?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办报的国家之一,为什么课文把读报当成新的文化生活的一部分?(这些刊物在宣传新思想、探索新问题、介绍新知识上发挥了重大作用。
)连一连当时人们为什么害怕拍照片?现代人呢?为什么要剪辫子?(既有向西方社会风俗靠拢的含义,也有表示与清政府决裂的意义,并成为近代习俗改革中最具革命性的行动。
第三课: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教案
《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近代社会人们的物质生产与生活、精神生活的状况,以及妇女地位提高的史实;尝试从不同角度观察问题、分析问题。
2.以交通工具的变化为例,通过举例说明近代社会生活发生的变化,揭示发生变化的原因,感受人类历史文明发展的变化趋势;运用比较的方法,了解近代社会人们生活的状况。
3.认识到科学技术给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感受科学的重要性;尝试运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评价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在学习中领悟妇女社会地位提高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近代社会人们的物质生产与生活、精神生活的状况,妇女地位提高的史实及产生的深远影响。
2.教学难点:近代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
三、教学策略1.采用探究—研讨的模式进行教学,贯穿讲授法、讨论法,指导学生开展阅读、讨论和分析,营造一种宽松的学习氛围。
2.采用史料教学法。
以史料为依据,通过精心设问带领学生回顾历史,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历史认识。
四、教学过程五、板书设计六、教学反思1.成功之处(1)确定到位的教学目标本堂课注重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相互渗透,既有知识的传承、能力的提升,又有情感的培养与熏陶。
教师以史料为依据,通过精心设问带领学生重回历史现场,直观了解近代社会的生活实况,知识目标很好地达成。
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补充引导,提高学生在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分析影响、探究原因的能力。
整节课始终贯穿着情感的熏陶,指引学生热爱科学、辩证看待问题,使本课的情感得以升华。
(2)精选有效的教学内容本课内容繁多,包含了生活中的变化和头脑中的变化两个板块的历史知识,如面面俱到,势必造成教学时间紧张,降低学习效率。
因此,将重点以交通工具为例介绍了西方工业文明的科技成果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以及这些科技发明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的变化;头脑中的变化主要通过了解近代在社会妇女地位提高的史实,领会社会妇女地位提高的意义。
其他内容由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和图片展示完成学习,较好地解决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的矛盾。
悄然转变的社会生活教案
悄然转变的社会生活教案
第四课悄然转变的社会生活
第一课时
课程目标
5-1选择衣食住行等方面的事例,了解人们的物质生产与生活状况及其变化。
5-2从娱乐、信仰、礼俗和语言文字等方面,了解民众的精神生活状况及其变化。
教学目标
了解近代社会人们的物质生产与生活、精神生活的状况,通过学生举例说明近代社会生活发生的变化,感受人类历史文明发展的变化趋势;找出中国近代同古代或现代社会生活的差异。
学会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评价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教学重点:从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感受人类文明发展的趋势,感受科学技术给社会生活带来的影响。
教学难点:对中国近代社会物质文化生活的变化的认识
教学过程:
导入:你知道我们的日常用品中带有外来音的有哪些?(三明治、白兰地、维他命、沙发、麦克风、霓虹灯、卡通片等
还有许多工业革命的产物传入中国,悄然改变着古老中国的社会生活。
那幺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活动一:寻找历史、感受变化(从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感受人类文明。
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网络教学设计)
网络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设计——《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一、学习目标:1、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尝试进行探究性学习,深切了解和感受近代社会人们的物质生产与生活、精神生活的状况及其变化;以及了解近代社会妇女地位提高的史实,体会妇女社会地位提高的意义,分析近代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了解变化产生的影响;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到中国近代同古代或现代社会生活的差异,学会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评价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2、借助网络,创设自主学习、交流、合作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
二、教学对象分析及方法:本课教学对象为有较熟练电脑网络操作能力的初二学生,学习的主要方法就是使用网络进行自主探究,包括在网上阅读有关文字、图片资料,观看视频资料,并自学教材中的内容,有目的地搜集并灵活运用自己所搜集的资料,通过在专题学习网站上完成相关的思考题以及在“交流平台”上交流讨论,学会处理信息资料和提高分析归纳的能力,并通过“边学边练”的方式进行学习反馈,使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三、网络教学环境设计:本课学习环境为校园网、区域网和Internet交替。
学习资源类型:专题学习网站和Internet。
教学所用媒体主要为我校本学科组所建的教学网站,在网站内容的设计上,作了以下几方面的思考和努力:1、大容量的信息:为了有助于丰富学习的感性认识,在教学网站中,输入了大量经过教师筛选、加工、整理的资料和相关网址,补充较多的相关知识,加大课堂的信息量,使学生通过对同一主题领域的素材宽泛的阅读,针对相关知识进行归类整理、抽提内核,以达到学习目标,同时制作有关学习内容的Powerpoint 课件更好地指导学生理出学习思路,帮助他们掌握本课知识体系;通过在教学网站上加入相应的讨论区和习题区,对需要落实的知识点进行巩固。
2、图文并茂的网页:为了使学生对课文主题《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形成较全面的认识,在网站建设中,将生动的图片、录像资料和详实的文字资料有机结合,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庞大使用的信息资源库,同时将网页设计得富有美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社会生活的变迁》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历史课程标准》要求:从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了解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本课是第六单元的第二课,新中国成立后,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生活发生了根本变化,生活水平不断的改善提高。
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休闲娱乐也成为人们正常生活的一部分,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而且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不断加大对交通运输和电信事业的投资,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也改善了人们的观念。
教学目标:1.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人们生活发生变化的背景原因和表现。
2.通过对比改革开放前后,掌握人们的衣、食、住、行、娱乐等方面发生的重大变化,并分析变化巨大的原因。
3.了解我国交通、通信事业的发展状况,分析交通、通信的发展对我们生活的重要影响。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改革开放以来,人们衣、食、住、行、娱乐等方面发生的重大变化。
【教学难点】交通、通信发展的重要影响,人们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材料:我和我身上这身风靡一时令我骄傲的军装眼下成了过时货。
正在跳舞的人们已经穿上了高跟鞋、喇叭裤、尼龙衫,烫了头发,手腕上带着电子表,大概还有人在说英语......我跟我们头儿说我有办法买到日本产的彩色电视机,揣着部队养海带挣出来的3000块钱去广东倒走私电器去了。
——《随笔集》展示图片:《作家王朔》教师:从作家王朔的这番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内,我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那么,人们的日常生活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重大变化呢?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变化?今天我们大家就一起感受一下这些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作家王朔的一段话,感受我国日常生活发生的变化,进而以问题的形式引发学生思考,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进而导入本课内容。
【讲授新课】一、日常生活的变化1.日常生活变化的背景展示图片:教师:新中国成立前,物价飞涨,民生凋敝。
八年级思品下册 3面对进展转变的社会生活同步教案
8、导致心情不佳的事件或课堂
突发事件及处理
学 生
9、学生听课的反应
学
习
状
况
认真( )较认真( )一般( )不认真 ()
10、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认真( )较积极( )一般( )不积极
()
11、本节课学生不同的观点和
方法以及不同学生学习的闪光
点
12、课后应个别辅导的学生及
存在的问题 主 要 优 点
教导处检查意见
面来反映出社会发展的时 思考
代面貌,如果我们用心观 学生模仿举例:
察,就可以从我们身边发
现社会变迁的轨迹
多媒体出示:相关训练题
点拨指导
教学过程 环节 知识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估时
积 极 参 与 社 会 师作出评判
讨论
30`
生活
师点拨指导
思考
40`
对学生的回答给予点评 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 45`
受积极的影响,抵制消极 以后怎么做?
的影响。
做题
指导学生做同步探究对个 补偿训练
别知识点进行讲解 提出问题: 提醒学生注意关键词: 指导学生做同步学习 反馈矫正
课堂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设计讲授时间
实际教学时间
整 体
1、自我感觉这节课的教学成功 成功( )较成功( )一般( )不成功
感
觉 吗?
()
2、授课后感到快乐吗? 3、值得咀嚼的精彩片断
社会发展对个人素质提出 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
了哪些新的要求?
交往学会学习
中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形 思考回答:
式和特点有哪些?
其它同学给予补充。
如:参加社会公益宣传、 感受
《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课件1(人教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
B殖民者的疯狂掠夺,影响了中国的 经济和社会发展。西方的科技领先 于中国了。
5. 当时学生的学习内容同过去和现在各有 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
○与过去相比,民国时期的课程增加 了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内容
光绪二年(1876)沪淞铁路通车,中国人就 是在这儿,第一次听到了火车的汽笛声。参 加淞沪铁路通车典礼的一位记者在《申报》 上写文章说:“火车为华人素未经见,不知 其危险安妥,而(乘客中)妇女及小孩竟居 其大半”“先闻摇铃之声”“又继以汽笛数 声,而即闻作响声者,车即由渐而快驶矣。 坐车者面带喜色,旁观者亦皆喝彩,注目凝 视火车。开”通之前中国人的主要交通工具是什么呢? 材料说明人们对乘坐火车态度怎样?说明什么 思想逐渐进入人们头脑?
词是什么意思:Sandwich
Sofa
三明治
沙发
Vitamin Cartoon
维他命 卡通
Microphone
这些说明什么?
麦克风
[自我测评]
• 读报纸、看电影。
大华电影院
正在演出的艺人 围着西洋镜的儿童
提倡天足
缠足起源之迷
中国古代女子缠足兴 起于北宋,五代以前中国 女子是不缠足的。古语云: “小脚一双,眼泪一缸”, 古代妇女缠足是个异常痛 苦的过程,通常会选在女 孩五六岁时开始缠足,因 为脚骨还未长大、长硬, 较易收效,目标是将小脚 缠成符合“瘦、小、尖、 弯、香、软、正”七个要 诀的小脚。
3. 看材料思考下列现象体现出人们 缺乏科学思想还是民主观念?
《点石斋画报》:“闻报云泰州为扬属
一大邑,早经设立电报局,-----近有匪徒造 谣谓电报局所用电气,系以死者魂炼成, 故专收人家供奉之神主牌。每牌价值洋四 五十元,须在三年以内者方合用,局中买 得此牌后,饬人领至坟所,念咒语即有小 虫出,即系死者之魂,捉入木匣,又挖取 牌上主字,则有鲜血迸出,滴入瓶内持归 合药炼成电气,便可传递消息。”
八年级历史ppt 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课件1
传递信息(清末采用了新的邮政方式,1882年上海开办了中国 第一家电话局) 精神生活的丰富: 19世纪,报纸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需品 看电影、拍照片等新的生活方式也传入中国。
二、头脑中的变化:清末人们的思想观念逐渐改变,辛亥革命 和五四运动以后变化更加显著。
孙中山临时政府颁布“劝禁缠足文”,得到人们的响应。但是仍然收效甚微,直到 抗日战争时期,乡间缠足还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可见,城市中流行的新风气并
不能很快在农村得到响应,有时甚至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使农村观念得到更新、改造。
一、生活中的变化 物质生活的变化: 19世纪70年代以后,轮船、火车等新的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
0三明治、白兰地、维他命、沙发、麦克风、 霓虹灯、卡通片等。
0从近代开始,中国的社会制度、教育制度、经 济发展等方面都落后于了西方。
看报纸。19世纪,报纸成为人们生 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需品(鸦片战争 后,现代意义的报纸传入中国);
看电影、拍照片。这些新的生活方 式传入了中国。
清末报纸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民国报纸
许多妇女走出家庭,进入社会,在教 育、新闻、工商、政治等许多领域发 挥着重要作用。
辫子的“去”与“留”关系重大 中国古代素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能轻易 毁伤的说法。而剃(脑门上大部分)发留辫则是满族人的习俗。在1645年清廷入主中 原之后,剃发留辫成为是否认同满族贵族统治的重要标志,下令“叫官民尽皆剃头”, 否则“杀无赦”,还有“一个不剃全家斩,一家不剃全村斩” 这种连坐法法令。对于 汉族人而言就有“留头不留发”和“留发不留头”这种非此即彼的生死抉择,因此说这 种习俗的形成本身就包含有征服和被征服的含义。但随后出现的剪发辫的行为既有向西 方社会风俗靠拢的含义,也有表示与清政府决裂的意义,并成为近代习俗改革中最具革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模板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模板下面是为大家准备了提供与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教案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社会生活的变化精选教案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进步,感受到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影响,生发对社会主义中国的热爱之情。
认识到社会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就业观念,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知识与能力了解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掌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就业制度发生的变化及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的情况;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运用漫画、地图、实物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采用分组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加强学生间的团结协作;设计课后延伸内容,让学生拓展知识,提出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合理方案。
教学重难点1.重点: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巨大变化。
组织学生分四个小组学习,合作探究,在交流中感受变化。
2.难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就业制度的变化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通过学生的社会调查和教师的适时引导突破难点。
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讲授:过去男女谈婚论嫁,常以“四大件”作为物质基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旧四大件”早就被“新四大件”所取代,(课件展示新旧“四大件”图片)。
“四大件”的演变,足以说明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由此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衣食住行的变迁(一)服饰看变迁1.新中国刚成立时,人们的服装上还保留着民国时期的样式。
城市市民一般穿侧面开襟扣扣的长袍,妇女穿旗袍。
农村男子一般穿中式的对襟短衣、长裤,妇女穿左边开襟的短衫、长裤,有的还穿一条长裙。
2.六、七十年代人们的服饰被称为“蓝(灰)色的海洋” 这一时期人们的衣着不仅色彩和样式单调,而且数量有限,需要凭布票来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单元走向现代世界
第四课悄然转变的社会生活第一课时
●课程目标
5-1 选择衣食住行等方面的事例,了解人们的物质生产与生活状况及其变化
5-2 从娱乐、信仰、礼俗和语言文字等方面,了解民众的精神生活状况及其变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近代社会人们的物质生产与生活、精神生活的状况,妇女地位提高的史实。
理解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问题、分析问题。
过程与方法:以交通工具的变化为例,通过学生举例说明近代社会生活发生的变化,揭示发生变化的原因,感受人类历史文明发展的变化趋势;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中国近代同古代或现代社会生活的差异。
初步学会搜集资料分析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给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科学的精神。
学会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评价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在学习中领会妇女社会地位提高的意义。
教学重点:从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感受人类文明发展的趋势,感受科学技术给社会生活带来的影响,并能以历史的辨证的眼光来看待这些变化。
教学难点:对中国近代社会物质文化生活的变化的认识
●教学方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
●教学过程
导入:《奇妙的活动照相》片断
在近代除了照相、拍电影之外,还有许多工业革命的产物传入中国,悄然改变着古老中国的社会生活。
那么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活动一:寻找历史、感受变化
分组活动(比一比、赛一赛)
你知道我们的日常用品中带有外来音的还有哪些?(三明治、白兰地、维他命、沙发、麦克风、霓虹灯、卡通片等。
)
近代中国城市都有哪些交通工具?古人都有什么交通工具?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办报的国家之一,为什么课文把读报当成新的文化生活的一部分?(这些刊物在宣传新思想、探索新问题、介绍新知识上发挥了重大作用。
)
连一连当时人们为什么害怕拍照片?现代人呢?
为什么要剪辫子?(既有向西方社会风俗靠拢的含义,也有表示与清政府决裂的意义,并成为近代习俗改革中最具革命性的行动。
)
什么是天足运动?
活动二:探究历史、发现变化(探究火车在中国的发展史------接受、改造、创新)
1.火车的“老家”在哪里?它们在中国的出现说明了什么问题?(一方面便利了交通运输,促进了人口的流动、信息的交流,并进一步促进经济文化交流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同时,它更便利了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进一步掠夺。
但从根本上说,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
2.最先向中国人介绍蒸汽机车的是谁?我国最早的铁路是在什么时候建的什么铁路?中国人第一次听到火车的汽笛时有什么感受?
3.中国自己制造的第一辆机车叫什么?中国人自己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是什么铁路?[来
4.火车有什么优点?想像一下,火车的出现,会导致人们的生活发生怎样的变化
知识链接
你还知道哪些事物的发展史,比如衣食住行方面。
材料附
活动三:思考历史、感悟变化
想一想,我国古代那么多世界领先的发明,为什么近代的许多发明都是从西方传进来的?
列举古代中国都有哪些领先于世界的发明、技术。
(1、中国科技自身发展的局限性,如偏重于实用技术,基础理论研究滞后。
2、中国历代统治者实行抑商重农的政策。
3、国家政策的负面影响日益严重,比如愚民政策与奴化教育。
4、自满保守和闭关自守政策。
等等)活动四:以史为鉴、审视变化
一位初三学生:“我们小时侯看的米老鼠、汤姆猫,至今还活跃在电视、舞台上,有的卡通明星如史努比、吉蒂猫,我们甚至没看过动画片就从文具、玩具上认识了它们;可孙悟空、哪吒现在都到哪里去了?”嘟啦A 梦、樱桃小丸子、灌篮高手等外国的动漫越来越多,充斥着少儿文化生活,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少年。
你是如何看待外国的动漫在中国的发展?
小结
今天我们主要从物质生活、文化生活、社会习俗三方面了解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这些生活变迁不仅是中国社会时代发展的缩影,也是中国走向世界,与世界交往交流日益加深的结果。
因此,不管昨天、今天还是明天,文明的发展需要交流,人类的进步需要交往,世界历史的发展就是人类交往发展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