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数上册第7单元集体备课教案(5页)
人教版小学三数上册全册集体备课
第一单元:测量主备教师:张博第一单元:测量主备教师:张博第一单元:测量主备教师:段杏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主备教师:倪勇军第四单元:有余数的除法主备教师:刘珍香课题有余数的除法(一)课时第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P49~P50上的内容。
教学目标是学生知道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让学生体会有余数出发的实际背景。
教学重点知道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来自生活中教学难点知道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来自生活中。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教学过程个性备课一、复习乘法口诀。
二、探索新知,建构概念利用课件呈现P49的主题图:通过创设校园里学生课外活动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思考:哪些素材可以用除法计算。
(如插旗子时按4面为一组的;跳绳时分成4人一组;打篮球的学生为5人一组;板报下面的花为3盆一组等。
)三、实际操作,感受新知1. 教学例题P50例1。
(1)利用课件演示例1:国庆节到了,同学们打算将联欢会的会场用鲜花布置,小朋友先般来15盆花,他们打算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老师想请我们班的同学来分一分,你们愿意吗?(2)动手操作:请小朋友拿出小棒,用15个小棒表示15盆花来摆一摆。
(3)提问思考:有15盆花,每5盆摆一组,摆成了几组?15盆花有没有摆完?想一想15里面有几个5?(4)尝试列式:如果用计算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你能列出算式吗?15÷5=3(组)(5)明确写法:(结合操作思考)每5盆摆一组,摆成了几组?并结合具体的情境让学生说一说竖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同时了解竖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师:除了以上这些数学问题,你们谁还能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且使用除法计算的?四、练一练,圈一圈。
大家来圈△,一共有15个△。
1、每份3个,共几份?2、每份4个,共几份?还多几个?3、每根5个,共几份?4、每份6个,共几份?还多几个?五、板书设计:教后思考第四单元:有余数的除法主备教师:刘珍香课题有余数的除法(二)课时第2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内容教材P51上的内容。
三上语文七单元教学计划
三上语文七单元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课本中规定的生字词、语法规则等课堂知识。
2)了解课文中的人物、情节、主题等内容。
2.能力目标:1)能正确运用所学词汇、语法进行写作。
2)能够理解和分析课文中的人物、情节、主题等内容。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复习上一单元的内容,包括生字词、语法知识等。
2.学习本单元新的生字词、语法规则等。
3.阅读课文,理解和分析其中的内容。
4.进行写作练习,运用所学知识写出自己的观点或描述。
5.进行听说读写等综合训练,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三、教学过程:1.复习上一单元的内容1)复习上一单元的生字词和语法规则,让学生进行默写和口头复述。
2)通过课堂活动,复习上一单元的课文,让学生回顾课文中的人物、情节、主题等内容。
2.学习本单元的新知识1)教授本单元的新生字词,让学生进行认读、拼写和造句等练习。
2)教授本单元的新的语法规则,让学生进行理解和运用练习。
3.阅读课文,理解和分析其中的内容1)教师朗读课文,让学生跟读。
2)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情节、主题等内容,进行讨论和解释。
3)通过小组活动或课堂讨论,让学生进行课文理解和分析的演练。
4.进行写作练习1)教师布置写作任务,例如写一篇关于自己的家乡的作文,或写一篇关于课文中某个人物的心情变化的作文等。
2)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帮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并进行互相批改和反馈。
5.进行听说读写等综合训练1)组织学生进行听力训练,让他们听懂并理解教师朗读的短文或问题。
2)组织学生进行口语表达练习,例如进行小组讨论或角色扮演等活动。
3)组织学生进行阅读练习,让他们读懂课文并进行相关的理解和分析。
4)组织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帮助他们进行写出自己的观点或描述,并进行评价和修改。
四、教学评价:1.通过课堂小测验、作业和考试,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评价。
2.通过教学观察和讨论,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与度进行评价。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 2.一天的时间 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 2.一天的时间教学目标
1.学习描述时间的词汇:小时、半小时、一刻钟、整点等。
2.能够用数字描述一个小时、半小时、一刻钟。
3.通过练习能够准确描述一天的时间,如早上、中午、下午、晚上等。
4.学生通过观看图片能够认识不同时间段的常见活动。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描述时间的基本词汇。
2.将时间段与活动相连结。
教学内容
1. 时间的基本表述
教学过程
1.讲解小时、半小时、一刻钟、整点等词汇的意义,帮助学生能够理解。
2.发放表格,帮助学生练习数字描述时间,例如:1点到2点是几个小时?半小时等。
2. 一天的时间
教学过程
1.引入话题,让学生谈论一天中自己最喜欢的时间段,并简单介绍为什么喜欢这个时间段。
2.展示不同时间段的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3.分发工作表,让学生根据图片上的时间段填写常见活动。
3. 扩展练习
教学过程
1.联想:让学生自己想象一天的时间,简单描绘,然后让其他学生猜测哪个时间段。
2.游戏:让学生分组,设计一个“时间对接”游戏。
在规定的时间内,把活动按照合适的时间段安排好,看哪个小组完成得最快。
教学评价
1.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格填写,了解他们是否掌握了数字描述时间的技能。
2.通过听学生谈论和填写工作表,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一天时间段和活动的对应关系。
教学反思
1.教师应对时间描述的词汇分发图片提示,让学生尽可能地通过视觉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词汇。
2.应该让学生更多地参与,例如通过谈论、游戏等互动方式增强学生对词汇的深刻理解和记忆。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电子完整版
单元总体设计
教案
教案
教案
教案
教案
教案
教案
教案
教案
教案
教案
教案
教案
单元回顾
单元总体设计
教案
教案
教案
单元回顾
单元总体设计
教案
教案
教案
教案
教案
教案
教案
教案
教案
教案
教案
教案
教案
教案
教案
(1)从正面看到的是C的有()
(2)从侧面看到的是B的有()
(3)从上面看到的是A的有()
C
四、解决数学问题:
1、一副中国象棋16元,一副跳棋12元,一副围棋是一副中国象棋与一副跳棋价钱和的3倍。
小明带80元,买一副围棋够吗?
列式:
2、
18元20元15元35元(1)买5个小老虎需要多少钱?
列式:
单元回顾
单元总体设计
教案
教案
教案
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七、八、九单元备课
泗水县卞桥小学
集体备课之单元备课卡
泗水县卞桥小学
月日
泗水县卞桥小学
月日
师:哪些有周长?哪些图形没有?
生:前3个图形有周长,后两个图形没有。
师:为什么没有周长?(同桌讨论再全班交流)
泗水县卞桥小学
月日
泗水县卞桥小学
月日
泗水县卞桥小学
月日
)指名学生板演,分别计算小明、小华、小军拼出图形的周长。
16+1)×2=34(分米)。
×4=16(分米)。
把每个方格的边长看作1厘米。
指名学生分别计算出三个图形的周长,集体订正,然后齐答。
四、课后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感受?
泗水县卞桥小学
月日
泗水县卞桥小学
集体备课之单元备课卡
泗水县卞桥小学
月日。
(教师拿出一张正方形的纸)如何折出这张纸的4
1
?在自己的小组内师:想一想,这里的每一份都能用
4
1
表示吗?说说你的理由?
注意:强调只有平均分才能得到它的几分之一。
.完成教材第90页“做一做”第1题。
泗水县卞桥小学
月日
泗水县卞桥小学
月日
泗水县卞桥小学
月日
泗水县卞桥小学
月日
泗水县卞桥小学
月日
泗水县卞桥小学
月日
泗水县卞桥小学
月日
泗水县卞桥小学
集体备课之单元备课卡
泗水县卞桥小学
月日。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七单元 第3节【第二课时】解决问题 》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第3节【第二课时】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能够灵活运用“增加”和“减少”这两个概念解决问题。
–能够用数学语言描述问题,使用适当的运算符号表示运算关系。
2.过程与方法–能够理解问题的要求,分析问题的关键点。
–注重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归纳规律、运算求解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积极主动解决问题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理解问题,用数学语言描述问题,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学工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
2.教材准备:课本、练习册。
3.学生准备:文具、课本。
四、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增加”和“减少”的概念及运用方法。
2.新课讲解–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增加”和“减少”的意义。
–介绍运用加法和减法运算符号解决问题的方法。
3.示范演练–通过几个简单的例题,向学生展示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思考方法。
–引导学生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合作意识。
4.小组练习–安排学生分组,让他们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老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错误,鼓励正确的解题思路。
5.课堂讨论–在小组练习后,整理学生的答题思路,展开全班讨论,分享解题方法。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互相学习。
6.作业布置–布置相应的作业,巩固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
–提醒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并督促他们查漏补缺。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增加”和“减少”概念展开,通过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概念理解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引导和讲解。
对于学生的表现,需要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研组集体备课全册教案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教育部新编教材)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最新部编版/统编版语文配套教学设计含教学计划、教学反思(最新教育部统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一、学情分析本班共有学生32人。
学生进入三年级后,在识字方面突破识记的难关,孩子们记字的速度加快,但由于识字量加大,同音字混淆有时会出现。
主动识字的愿望非常强烈。
已基本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
孩子们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经常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古典诗词、格言警句等。
并愿意与人交流,能认真听别人讲话,能听懂主要内容。
在说话方面,能主动与别人交谈,讲述简短的故事和见闻。
说话时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对周围的事物有好奇心,乐于观察大自然,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语句较连贯。
识字教学加强已认识汉字的复现巩固,防止回生是本学期的重点。
在本学期的教学中努力通过集体读、分组读、领读、男女学生对读、配乐朗诵、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引导学生将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去感受、体验、思考,去领会作者所要传达的感情,进而通过自己的阅读表达出来。
二、教材分简析:新人教版统编版于2018年秋期正式使用,本册教材安排课文27篇。
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共分八个单元。
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识字形式多样,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富有童趣,语言规范,浅显易懂,插图精美,便于对学生进行朗读、背诵、复述、口语交际等训练。
本册教材从内容上看,主要任务是识字、写字和课文的朗读和句子的理解。
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看,词语的积累运用、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也是教学重点。
难点是识字、写字和课文的朗读。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1、识认字250个,写字250个。
2、掌握字的间架结构和书写规则。
西师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周长》教案本单元教学目标1.结合事物或图形,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能测量物体表面及图形的周长,会用测量的方法算出长方形的周长;结合具体情境,感受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操作、交流活动,进一步认识周长的意义;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通过交流,初步认识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方法。
3.通过教学,加深对周长的认识;结合具体的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通过练习,进一步加深对周长的认识,能比较熟练地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本单元教学重点1、认识周长的意义;初步认识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方法。
2、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本单元教学难点对周长意义的理解;理解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的由来;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认识周长(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6-87页的例1、例2、例3,以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1.结合事物或图形,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能测量物体表面及图形的周长,会用测量的方法算出长方形的周长。
3.结合具体情境,感受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认识周长的意义。
【教学难点】对周长意义的理解。
【教具、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一张长方形纸片。
学具:一张长方形纸片、一把尺子等。
【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二、揭示教学目标认识周长;能测量物体表面及图形的周长,会用测量的方法算出长方形的周长;结合具体情境,感受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西师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周长》教案本单元教学目标1.结合事物或图形,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熟悉周长;能测量物体表面及图形的周长,会用测量的方式算出长方形的周长;结合具体情境,感受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操作、交流活动,进一步熟悉周长的意义;培育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通过交流,初步熟悉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方式。
3.通过教学,加深对周长的熟悉;结合具体的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式;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式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通过练习,进一步加深对周长的熟悉,能比较熟练地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式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本单元教学重点一、熟悉周长的意义;初步熟悉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方式。
二、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式;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式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本单元教学难点对周长意义的理解;理解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的由来;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熟悉周长(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6-87页的例1、例2、例3,和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1.结合事物或图形,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熟悉周长。
2.能测量物体表面及图形的周长,会用测量的方式算出长方形的周长。
3.结合具体情境,感受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熟悉周长的意义。
【教学难点】对周长意义的理解。
【教具、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一张长方形纸片。
学具:一张长方形纸片、一把尺子等。
【教学进程】一、板书课题二、揭露教学目标熟悉周长;能测量物体表面及图形的周长,会用测量的方式算出长方形的周长;结合具体情境,感受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优秀教案(含反思-集体备课)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册)教学计划一、班级基本情况分析本学期我任教三年级数学,本班学生共有学生39人,其中男生20人,女生19人。
总体来说经过了两年的数学学习后,学生在数学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准,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
多数学生已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技巧,具备初步的理解、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
但是还有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尚缺少主动与同学交流的习惯。
存在的问题也不少:一是个别学生的计算还没有过关。
二是理解题意的能力不强。
三是学生的表达能力还有待于加强,课堂上讨论不起来。
四是课堂学习习惯方面,有一部分学生的习惯很差,表现为作业马虎、课堂活动缺少主动性和对活动的专注。
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要在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中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探寻良好的学习方法,采用各种激励机制,让孩子迎头赶上。
二、教材分析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以及分数的初步认识。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笔算乘、除法的基础。
例如,两位数的乘法中要把两个部分积加起来,实际是计算三、四位数的加法,两位数除法中每次试商后通常要做三位数减法。
同样,多位数乘一位数也是学习两、三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不论因数是几位数,在计算过程中都要分解成用几个多位数乘一位数。
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学习的继续,也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2024年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计划
2024年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计划教学计划:2024年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一、教学目标:1. 认识分数的概念和特点。
2. 能够根据分数的大小进行比较。
3. 能够通过图形和实物认识分数的实际意义。
4. 能够将一定范围内的分数化简为最简分数。
5. 能够在具体问题中运用分数的知识。
二、教学内容:1. 分数的概念和特点;2. 分数的比较;3. 分数的实际意义;4. 分数的化简和应用。
三、教学重难点:1. 分数的比较;2. 分数的化简。
四、教学步骤:第一课时:分数的概念和特点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分数的图片和实物,引起学生对分数的兴趣,并引导学生思考分数的概念。
2. 学习分数的定义与表示方法,并重点讲解分子和分母的含义。
3. 利用教学素材示例,让学生观察、思考和回答问题,进一步巩固对分数的理解。
4. 练习:带着学生做一些简单的分数练习,巩固学习成果。
第二课时:分数的比较1. 复习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引入分数的比较。
2. 通过绘制图形或使用实物,让学生亲身体验分数的大小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比较方法。
3. 引导学生用分数线表示法和大小关系比较分数的大小。
4. 练习:通过比较分数大小,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学习成果。
第三课时:分数的实际意义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与分数相关的情景图片,引起学生对分数实际意义的认识。
2. 利用示例,引导学生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分数的计量、分数的表达等。
3. 引导学生通过分数找到相应的整数,培养学生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力。
4. 练习:通过实际问题的解答,巩固学生对分数实际意义的理解和应用。
第四课时:分数的化简和应用1. 复习分数的概念和特点,引入分数的化简。
2. 通过示例和分析,引导学生学会将一定范围内的分数化简为最简分数。
3. 学习使用分数的化简法则,进行练习。
4.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应用分数化简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一、单元概述本单元主要围绕“季节与天气”这一主题展开,通过一系列有趣的活动和任务,让学生了解季节的变换和天气的变化,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四季的特点和变化,知道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珍惜自然环境,关注天气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内容与活动安排1、主题导入(2课时)•观看四季变化的视频,引导学生讨论四季的特点和变化。
•组织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季节和原因,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2、季节与天气探究(4课时)•安排学生观察当季的天气和自然环境,记录并分享观察结果。
•讲解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让学生了解天气预报的重要性。
•动手制作简易天气预报工具,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四季的故事与诗歌(3课时)•欣赏与四季相关的故事和诗歌,让学生感受文学的美。
•组织学生创作关于四季的诗歌或短文,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
4、总结与展示(1课时)•回顾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总结关于季节与天气的知识点。
•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如观察日记、简易天气预报工具、创作的诗歌等。
四、评价与反馈1、设计评价策略:通过观察、口头表达、作品展示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2、为学生提供反馈: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果。
五、教学反思与改进1、对本单元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找出优点和不足之处。
2、针对不足之处制定改进措施:优化教学方法和活动安排,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资源1、教材与教辅:本校三年级上册教材、教师用书、教学PPT等。
2、实物资源:简易天气预报工具制作材料、四季相关的图书和图片等。
3、网络资源:四季变化和天气预报的相关视频、图片和文章等。
4、人力资源:教师、家长和其他志愿者等。
七、安全措施1、确保活动场地安全:选择合适的户外观察场地,确保没有安全隐患。
三年级上册七单元语文教案
三年级上册七单元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以下知识:(1)认识生字词,树、叶、花、草、果实、根、枝、茎、种子;(2)了解植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3)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4)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写植物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分析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激发学生对植物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1)认识生字词,树、叶、花、草、果实、根、枝、茎、种子;(2)了解植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3)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写植物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2. 教学难点。
学生对植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进行理解和描述。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老师出示一幅描绘植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提问学生认识图片中的植物吗?植物是什么?植物有哪些部分?为什么植物能够生长?通过问题的引导,激发学生对植物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 学习新知识。
(1)学习生字词,树、叶、花、草、果实、根、枝、茎、种子。
通过图片和实物的展示,让学生认识这些生字词,并学会正确书写和朗读。
(2)了解植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老师通过图片和实物向学生展示植物的基本结构,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等,并讲解它们的功能和作用。
(3)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写植物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老师示范用简单的语言描写植物的特点和生长环境,鼓励学生进行模仿和创作。
3. 操练巩固。
让学生观察周围的植物,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植物的特点和生长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展示自己的观察和描述。
4. 课堂小结。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强调植物的重要性和保护意识,激发学生对植物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图片、实物和语言的结合,引导学生认识植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培养学生对植物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通过观察和描述,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集体备课教案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集体备课教案篇一: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集体备课全册教案杨林镇兰茂一小教师集体备课签三年级上册数学第1单元杨林镇兰茂一小教师集体备课签三年级上册数学执教教师:杨林镇兰茂一小教师集体备课签执教教师:篇二: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两路小学校2013年下期集体备课卡第 1 页共 3 页第 2 页共 3 页第 3 页共 3 页篇三:三年级上册数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三年级上册数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第一单元《时、分、秒》教案设计第1课时:秒的认识教学目标:1、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间的教育,教育学生要珍惜分分秒秒。
教学重点:借助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口算卡片,每人准备一个时钟。
教学步骤:一、情境导入(播放新年联欢晚会的片段)谈话:新年的钟声将敲响,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
(课件出示钟面,伴随着“滴答”声,让学生共同进行倒计时)谈话:刚才,我们进行倒计时,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
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认识这个新朋友。
(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一)认识时间单位“秒”1、师:你知道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请仔细观察你们所带的钟表,看看有什么发现。
2、学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
3、学生反馈:①时钟有3根针,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
②秒针走1小格是1秒。
走1大格就是5秒。
③如果是读取电子表上的时间时,让学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法进一步类推。
4、体验1秒钟①师: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
(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长方形和正方形》全部教案(共6课时)
集体备课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全部教案【学习内容】这一单元的学习内容是: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周长的概念,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本单元从日常生活中引入几何概念,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
利用活动巩固对几何概念的认识,周长的概念更强调从一般性的角度引入,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从任意图形的入手,学生体会周长是一个概念,此外,通过对一般图形周长求法的探索,学生经历长.正方形周长求法的知识形成过程。
【课程标准描述】本单元从日常生活中引入几何概念,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
利用活动巩固对几何概念的认识,周长的概念更强调从一般性的角度引入,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从任意图形的入手,学生体会周长是一个概念。
【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学生认识四边形,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2.结合实例学生知道周长的含义,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3.学生能根据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4.通过多种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学习重点.难点】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学生对四边形不同分法。
周长的概念,正方形.长方形的周长计算。
【学习时间安排】6课时第一课时四边形【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例1例2。
【课程标准描述】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学生认识四边形,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学习目标】1.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通过画一画、找一找、圈一圈、围一围、剪一剪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
3.感受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重点】在探究中认识四边形、正方形、长方形的特征。
【评价活动方案】1.通过学生从众多图形中区分出四边形,发现并概括出四边形的特征;通过学生动手量一量、折一折等活动,发现并尝试归纳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019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电子完整版)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教案
教案
教案
教案
教案
教案
教案
教案
教案
教案
教案
教案
教案
单元回顾
单元总体设计
教案
教案
教案
单元回顾
单元总体设计
教案
教案
教案
教案
教案
教案
教案
教案
教案
教案
教案
教案
教案
教案
教案
(1)从正面看到的是C的有()
(2)从侧面看到的是B的有()
(3)从上面看到的是A的有()
A B C
四、解决数学问题:
1、一副中国象棋16元,一副跳棋12元,一副围棋是一副中国象棋与一副跳棋价钱和的3倍。
小明带80元,买一副围棋够吗?
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18元20元15元35元(1)买5个小老虎需要多少钱?
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元回顾
单元总体设计
教案
教案
教案
教案
教案
教案
教案
教案
教案
教案
教案
教案
教案
教案
单元回顾
单元总体设计
教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学设计30
30.1.3 过河(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及其应用)(一)学习目标1.结合“过河”的情境,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认识小括号,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有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
2.理解并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
3.在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运用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的经验,逐步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解析一个算式里既有加或减又有乘或除,还带有小括号,对学生来说是很陌生的,尤其是小括号具有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就更加抽象,难以理解。
如何让学生感受到引用小括号的必要性,体会小括号能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呢?教科书在编排上突出了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思考过程真实呈现了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让学生在讨论、交流过程中,初步体会引用小括号的必要性并从中自然地感受小括号能改变运算顺序的奇妙作用。
·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读图,理解图中所呈现的数学信息的实际意义,以及信息之间的关系,逐步培养学生认真读图、仔细审题的好习惯。
·同学们都坐大船,需要几条船?他们的讨论过程你看懂了吗?教科书完整呈现了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形目的之一是通过淘气的疑惑“我这样做行吗”产生矛盾冲突引起学生的讨论、交流初步感受请小括号来帮忙的必要性,并由智慧老人巧妙地引出小括号;目的之二是在计算(29+25)÷9的过程中,体验小括号能改变运算顺序的神奇作用并初步理解和掌握运算顺序。
·如果54人都坐小船,需要多少条船?你会做吗?没有给出具体算法,只通过对话呈现了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并鼓励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依托情境,进一步加深理解带有小括号算式的一般计算方法。
试一试教科书提供了两个用算式(70-46)÷8解决的现实情境,以此来丰富学生对需要用“小括号”帮忙解决的实际问题的理解。
·一共70人,先坐满大车,剩下的坐小车,至少需要多少辆小车?教科书突出了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就是提醒学生遇到问题,一要理解题意,如理解“限乘”的含义等;二是要分析数量关系,思考“先求什么,后求什么”;三是选择合适的方法列式计算;四是对答案进行检查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逐步学会从头思考问题。
三年级上册数学集体备课计划
三年级上册数学集体备课计划2021―2021学年第一学期三年级数学集体备课计划一、“集体备课”的意义和作用“一种思想与另一种思想交换,可以形成更新的多元思想。
”集体备课作为教师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成为日渐兴起的一种教研新模式,更成为学校教研活动的“重头戏”和“亮点”。
集体备课的目的是让教师就某一教学内容进行讨论与研究,发挥集体的智慧,预期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更多的火花,帮助教师加深对教材的分析理解,拓展教学思路。
通过相互借鉴,相互启发,相互互惠,相得益彰,优化教学方案,减轻教师负担,增强课堂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师自我成长的有效途径。
结合本年级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二、指导思想集体备课必须立足个人备课的基础上,在充分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前提下,集体商讨教学方法,共同研究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同时要兼顾学生的基础和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集体备课的具体要求和步骤1要求:集体备课离不开教师的全员参与和共同研讨,要求备课组的教师为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和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通过相互讨论、集体研究等形式制定出统一的教学计划和方案。
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执教者还要再次进行归纳、提升和再创造,更好地体现自己的教学个性,适应自己学生的学情。
使教学过程真正达到最优化,既发展了学生,又成长了教师。
2.实施步骤:(1)集体备课的基本程序是: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修正教案――课后交流与反思。
备课组一单元一次集体备课,提前一周星期三下午第一节课集体备课。
每单元确定一个中心发言人。
(2)中心发言人应深入学习教材和教学大纲,并在集体备课前反复阅读教学参考书和相关材料。
集体备课时,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和联系,单元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突出和突破难点的方法,每节课的课时分配,作业和练习的分配,教学方法的设想,详细介绍了该方法的原理和特点。
(3)组内每位教师要积极参与集体备课活动,各抒己见,充分讨论,统一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教材内容 本单元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在观察图形、描画图形的活动中,以边数的多少 对图形进行分类,知道四边形的形状和名称,然后进一步感知长方形和正方形; 认识图形的周长,进而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本单元内容是学 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图形知识的基础,在整个“图形与几何”知识体系具有重要的 纽带作用。 二、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 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2、使学生知道周长的含义,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会计 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3、通过学习,使学生会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简单的测量计算。 4、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和估算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 密联系。 三、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 四、教学难点 四边形的特点及周长计算方法。 五、教学建议 在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提供的大量与空间观念密切相关的素材, 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和表达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有条理的 思考和推理、交流等活动,经历过程形成表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本单元可用4课时进行教学。
教 学 计 划
教 材 内 容
重 难 点 及 教 法
第一课时 四边形 第二课时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第三课时 周长 第四课时 长方形和正元备课时数 教导处审阅
4
备课组长验收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