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硕士点-培养方案修订调研报告

合集下载

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位点简介依托浙江省“十二五”重点学科—岩土工程学科和绍兴市重点科技创新团队—岩体工程创新团队,立足浙江建筑行业,以岩土工程和建筑工程为特色,在岩石力学与工程、隧道与地下工程、软土路基与道路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

现有专任教学科研人员人,其中博士生导师人,硕士生导师人,正高人,副高人,博士学位教师人,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人,校外生产一线导师人。

近三年来,主持在研几十项高水平课题,科研经费充足。

有土木工程专业实验室和基础实验室(共),在建岩石力学与地质灾害实验中心(,预计年月建成),实验设备齐全,拥有一批高端的大型科研仪器,为研究生培养提供强大的支持。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是与本工程领域职业能力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

主要为工矿企业和工程建设部门等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依托学校“浙江省山体地质灾害防治协同创新中心”的资源优势、学科优势和科研优势,开展校校(所)协同培养、校企协同培养和国际协同培养。

具体培养要求如下:.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身心健康。

.掌握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本领域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一定的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的研发创新能力,或具有运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解决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工程维护和管理中的重大技术难题的高水平实践能力,或具有管理重大和复杂工程项目建设和运行的复合型管理能力。

.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领域的外文文献,能用外语撰写论文摘要,有一定的外语会话能力。

(二)专业方向岩土工程、结构工程、隧道及地下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土木工程施工、工程管理、地质工程等。

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建筑与土木工程研究生培养方案

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建筑与土木工程研究生培养方案

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建筑与土木工程)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5213)一、培养目标培养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和能源综合利用与节能方向应用型高层次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使其具有从事该方向工程设计、设备设计与制造、工程施工与管理的工作能力。

具体要求如下:1.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学风严谨,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合作精神。

2. 具有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及相关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

3. 能较熟练地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

4. 身心健康。

二、学习年限本专业学制为2年。

三、招生对象与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对象相同。

四、课程设置计划课程设置注重对研究生专业基础与专业方面的培养与训练,针对专业硕士工程实践性强的培养特点,突出瞻前性和实践性。

课程总学分不低于28学分(不含学术讲座与专业实习学分),学位课程不低于22学分,包括以下几方面课程。

五、专业实习(4学分)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培养应用型、复合式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工程硕士的培养具有实践性与应用性强的特点,学位获得者应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因此,在工程硕士培养中,必须突出和加强专业实习这一环节。

专业实习的时间为一学期。

学生通过在实习单位进行有关工程设计、施工、管理以及设备设计与制造等方面的专业实习,完成实践性环节的教学工作。

专业实习的教学环节应有明确的专业实习实施计划,导师和实习单位的兼职指导教师应按计划共同对学生的专业实习给予指导,确保专业实习质量。

学生在专业实习期间,应按《培养管理手册》要求,以书面形式向指导教师汇报专业实习实施计划的完成情况。

专业实习结束后,学生应向指导教师提供以下材料:(1)专业实习阶段性记录;(2)专业实习总结报告;(3)专业实习考评表。

六、学位论文工作及毕业与学位授予1. 学生修满规定的学分后方可进入撰写学位论文阶段;2. 学位论文的选题应紧密联系工程实际,须有明确的工程背景和应用价值。

中南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专业硕士培养方案

中南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专业硕士培养方案

中南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专业硕士培养方案中南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建筑与艺术学院.05一、学科专业(领域)概况、优势与特色建筑与土木工程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统称。

它既指工程建设的对象,即建造在地上、地下或水中的各种工程设施,也指所应用的材料、设备和所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维修等技术活动。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加大了城市与区域及房地产开发、道路交通建设、旧城改造、风景园林工程修筑和智能化建筑的投资建设;电子计算机、地理信息系统和新型建筑材料科学的应用,充实和丰富了本事域的基础,拓宽和发展了本事域的研究范畴。

本事域范围涉及城乡规划学、建筑学、风景园林学和土木工程多个一级学科,其根本任务是为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技术服务,以人为本,为人们营造安全、舒适、便捷、环保、节能、经济、美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主要领域范围:城市与区域规划、城乡规划与设计、住房与社区建设、城市经济与管理、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城市更新与历史保护,及风景园林、道路、市政、防灾减灾与防护、建筑材料、建筑经济、生态等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

相关领域:装饰工程、结构工程、岩土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交通与运输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测绘工程、水利工程。

城乡规划学、建筑学、风景园林学源于1953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成立的中南土木建筑学院铁道建筑系和桥梁与隧道工程系,历经长沙铁道学院等变迁,现为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1976年在原长沙铁道学院土木工程系内兴办“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1994年该专业从分出建筑工程系(含“建筑工程”与“建筑学”两个专业), 1997年土木工程系与建筑工程系合并,成立土木建筑学院;中南大学成立,“建筑学”专业与原中南工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1993年创办的城市规划专业合并,更名为建筑与城市规划系;建筑与城市规划系与学校原艺术学院合并组建建筑与艺术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系调整为城乡规划系与建筑系,现城乡规划学和建筑学均获校级重点学科。

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领域代码:085213)(2017年修订)一、培养目标“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应用型、复合式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具体要求为: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2.掌握建筑与土木工程技术领域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在该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工程管理与咨询、新技术研究、新工艺开发等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

二、研究方向1.岩土工程2.结构工程3.市政工程4.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5.工程应用力学6.土木工程建造与管理三、基本学制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硕士研究生的基本学制为3年,研究生在校修业年限(含休学、保留学籍、延期毕业)最长不得超过6年。

四、培养方式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责任导师负责制和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应积极聘请校外的科研院所以及企事业单位内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专家学者担任硕士研究生的校外合作导师,并鼓励课题组其他教师参与培养工作,形成以导师为第一责任人、校外合作导师与课题组教师辅助的团队式培养。

校内责任导师应负责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和论文撰写指导,校外合作导师可以独立承担研究生的专业实践、课题试验或开发的指导工作。

培养过程采用理论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课程设置兼顾理论基础、工程实践能力和前沿知识,着重突出专业实践类课程和工程实践类课程,强化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在培养过程中,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更多地采用启发式、研讨式的教学方式,提高研究生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语言陈述能力及书面表达能力。

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技术背景。

导师可以安排研究生到实践单位做有工程应用背景的课题;研究生可以在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或相关企业,结合专业特色,为企业解决技术问题的同时,完成硕士学位论文。

中南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专业硕士培养方案

中南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专业硕士培养方案

中南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建筑与艺术学院2013.05一、学科专业(领域)概况、优势与特色建筑与土木工程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统称。

它既指工程建设的对象,即建造在地上、地下或水中的各种工程设施,也指所应用的材料、设备和所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维修等技术活动。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加大了城市与区域及房地产开发、道路交通建设、旧城改造、风景园林工程修筑和智能化建筑的投资建设;电子计算机、地理信息系统和新型建筑材料科学的应用,充实和丰富了本领域的基础,拓宽和发展了本领域的研究范畴。

本领域范围涉及城乡规划学、建筑学、风景园林学和土木工程多个一级学科,其根本任务是为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技术服务,以人为本,为人们营造安全、舒适、便捷、环保、节能、经济、美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主要领域范围:城市与区域规划、城乡规划与设计、住房与社区建设、城市经济与管理、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城市更新与历史保护,及风景园林、道路、市政、防灾减灾与防护、建筑材料、建筑经济、生态等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

相关领域:装饰工程、结构工程、岩土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交通与运输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测绘工程、水利工程。

城乡规划学、建筑学、风景园林学源于1953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成立的中南土木建筑学院铁道建筑系和桥梁与隧道工程系,历经长沙铁道学院等变迁,现为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1976年在原长沙铁道学院土木工程系内兴办“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1994年该专业从分出建筑工程系(含“建筑工程”与“建筑学”两个专业), 1997年土木工程系与建筑工程系合并,成立土木建筑学院;2001年中南大学成立,“建筑学”专业与原中南工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1993年创办的城市规划专业合并,更名为建筑与城市规划系;2011年建筑与城市规划系与学校原艺术学院合并组建建筑与艺术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系调整为城乡规划系与建筑系,现城乡规划学和建筑学均获校级重点学科。

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六、毕业及学位授予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研究生在修满规定的学分,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经 学校审核批准毕业,颁发毕业证书。符合申请学位条件的,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 审核合格,授予硕士专业学位,并颁发学位证书。
6
2
研究建筑、桥梁、道路与城市轨道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项目管理、项目风险 管理、项目投融资管理、项目招投标管理 、项目咨询、工程监理实务管理、管 理信息系统、施工组织系统等
(2) 房地产投资与经营 研究房地产投资与经营及房地产开发项目管理、土地合理利用等。
三、学习年限和时间安排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 2 年,按课程学习与实践及论文 工作并重的原则,课程学习时间为 1 年,实践教学与论文工作不少于 1 年。根据实 际情况,经研究生本人申请,导师同意,学校批准,学习年限最多可延长 1 年, 总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 3 年。
④调研报告:是指对土木工程及相关领域的工程和技术命题进行调研,通过 调研发现本质,找出规律,给出结论,并针对存在或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或 解决方案。
(3)学位论文格式:学位论文依次包括如下内容:封面、题目、扉页、摘 要(中、英文)、目录、引言或前言、正文、结论、参考文献。
本专业研究生取得规定的学分、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评审后,方可申请参加 论文答辩。学位论文应至少有 2 位本领域或相近领域的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专 家评阅。答辩委员会应由 3-5 位与本领域相关的专家组成,导师可参加答辩会议, 但不得担任答辩委员会成员。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应有来自工厂企业或工程部门的 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
二、研究方向
1、土木工程技术 主要研究土木工程结构(含房屋结构、桥梁结构、地下结构、工程抗震与加 固改造)、岩土与地下工程、土木工程材料、市政道路、环境工程和城市规划、 土木测绘与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内容。培养具有独立从事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建 筑与土木工程设计、工程施工能力,能熟练应用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的外文资料 和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工具。 (1)土木工程结构 研究桥梁工程、建筑工程、地下工程的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竹木结构、组 合结构,包括结构可靠度、结构检测与评估、新型结构计算理论、新型地下支护 结构的理论、设计与应用等。 (2) 岩土与地下工程 研究高速公路与铁路、建筑工程、城市地铁和隧道中的软基加固、深基坑工

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硕士点-培养方案修订调研报告

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硕士点-培养方案修订调研报告

西南科技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领域培养方案修订调研报告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二○一五年三月研究生培养方案是学校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总体蓝图,是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是教学管理的指导性文件,也是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的具体体现,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是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

随着我国科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我校的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都进入了新的阶段。

为进一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适应经济、科技、教育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要,不断提高我校土木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特对国内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情况进行了专项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总结如下。

一、调研工作组织与开展情况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基于学校《关于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以研究方向为小组,利用寒假开展调研工作,调研途径主要有实地调研与阅读各大高校网站相关的数据资料。

各研究方向收集和分析了土木工程学科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的高校(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的研究生培养方案。

二、国内外高水平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基本情况此次调研的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的5所高校(同济大学、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研究生培养方案基本情况的分析如下。

1、修订频率与编制方式调研的5所高校的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平均频率约为每2年修订1次。

新的修订中(如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规定,对具有一级学科授权的学科,按照一级学科或“一级学科学位课平台+方向模块”制定;对于目前没有一级学科授予权的单位,将二级学科进行有机的整合后,在所属一级学科范围内制定。

2、修订特点新修订的培养方案(如哈尔滨工业大学)以“宽口径、厚基础”为基本原则,从培养创新性人才的需要出发,科学、系统地设计了课程学习、科学研究、论文工作和学术交流等培养环节。

济南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济南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济南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硕士培养方案Architectural and Civil Engineering(代码:430114)一、领域简介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络旳专业性学位,它与工学硕士学位处在同一层次,工学硕士是学术型硕士学位,工程硕士是工程实践型硕士学位,侧重于工程应用,重要是为工矿企业和工程建设部门,尤其是大中型企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范围波及建筑学和土木工程两个一级学科。

重要领域范围:区域规划、都市规划与设计、建筑设计、装饰工程、构造工程、岩土工程、市政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道路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建筑材料、建筑经济与管理等。

有关领域:交通与运送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测绘工程、水利工程。

招生对象为大学本科毕业并获学士学位且具有至少3年工程技术设计、开发、组织管理旳工作经历者。

个别未获得学士学位,但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毕业学历、工作业绩尤其突出旳,也可以报考,但须经招收学校最终审定,并按国务院学位办规定旳限额录取;二、培养目旳1、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旳培养目旳本领域培养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旳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本领域工程硕士学位获得者应拥护党旳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遵法,具有良好旳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旳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掌握较为扎实和系统旳建筑与土木工程学科基本理论及其广阔旳专业知识;理解对应学科旳前沿发展动态;具有一定旳科研能力,能运用先进技术措施处理在对应工程领域旳规划勘测、设计、施工和管理维护等方面旳问题;具有独立肩负对应工程领域旳技术或管理工作旳能力;至少要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纯熟地阅读本专业领域旳外文资料;具有纯熟旳计算机应用能力。

2、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旳知识构造基础课:自然辩证法、外语、高等工程数学、计算机工程应用技术。

工学类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工学类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工学类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领域代码:085213 授予工学硕士学位)一、培养目标以国家西部大开发和青海省经济社会发展以及行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培养本领域应用型、具有创新能力、职业道德和实践能力、满足社会需求的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一)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二)掌握本领域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在本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等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三)掌握一门外国语。

二、领域方向(一)结构工程与建筑材料(二)交通土建工程(三)岩土与地下工程(四)土木工程建造与管理(五)水利工程三、培养方式(一)采取“两段式”的培养模式,包括课程学习和科研、专业实践两个阶段。

(二)实行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

校内导师由硕士生指导教师担任,校外导师由行业单位中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专家担任。

(三)实行学分制。

研究生获得学位所需的学分,由课程学习学分和必修环节学分两部分组成。

研究生必须通过规定课程的考核,成绩合格方能取得该门课程的学分;修满规定的学分方能进入学位论文阶段;学位论文经答辩通过方可申请专业硕士学位。

四、学习年限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实行弹性学制。

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为1年,其余时间为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工作时间。

专业实践时间至少为半年;对应届本科毕业生,专业实践时间一般为1年。

延期毕业按《青海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执行。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本学位点对研究生课程实行学分制管理。

研究生获得学位所需的学分,由课程学习学分和必修环节学分两部分组成,二者不能相互替代。

研究生修读的课程包括学位课和非学位课等。

深圳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深圳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深圳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Program of Master of EngineeringArchitectural and Civil Engineering, Shenzhen University一、培养目标和要求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侧重于工程应用,主要为工矿企业和工程建设部门,特别是为国有大中型企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培养要求:1.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积极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2.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掌握所从事工程领域的坚实的基础理论和深入的专业知识,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担负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

4.具有健康的身体。

二、学制和学习年限在职攻读工程硕士学位采取进校不离岗的方式进行培养,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学制三年,从入学到获得硕士学位的期限最多不超过5年,在校学习的时间累计不少于6个月。

三、课程设置课程设置应针对本工程领域特色和企业需求进行设置,要注意拓宽专业知识面和知识更新。

课程学习阶段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其中必修课不得少于21学分,具体课程设置见深圳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工程硕士生课程主要采用面授方式在企业或学校集中授课,也可采用远程教育手段进行。

课程开设时间可根据企业的特点和具体情况灵活安排,但课程的实验环节和学科前沿讲座等需要进校学习。

工程硕士研究生在整个课程学习阶段,允许所修课程有两门次补考或重修,但重修需要办理进校旁听手续并由本人交纳旁听费用。

必修课程不及格门次超过两门次者,只能酌情发给结业证书或进修证明。

四、培养方式学校提倡与厂(企)挂钩,促进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为了作好工程师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院、系(所)要积极和大中型厂矿集团和工程建设单位挂钩,建立合作关系。

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改革研究与实践

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改革研究与实践

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改革研究与实践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建筑和土木工程领域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因此,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教育也逐渐被各大高校重视。

然而,目前硕士研究生培养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科建设不足、课程设置单一、实践环节较少等。

因此,本文将探讨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改革的必要性,并提出一些改革方案。

一、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改革的必要性1. 学科建设不足。

当前,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数量较多,但学科建设水平与实际需求不相适应。

学科建设水平低下导致硕士研究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够全面、深入,无法适应复杂多变的工程需求。

2. 课程设置单一。

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课程设置单一,缺乏实践性和应用性的课程,难以培养出具备跨学科的综合性知识和创新思维的人才。

3. 实践环节较少。

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缺乏足够的实践环节,无法在实际工程中快速适应和熟练掌握技能。

同时,实践环节可以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工作经验,更好地进入社会。

三、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改革的实践在实际工作中,一些高校已经开始尝试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改革。

例如,河海大学建立了良好的工程实训平台,对学生进行了全面的实践培养,设立课程、实习、考核等项目,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南京理工大学则创新了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班级”管理体系,将学术、科研和生活管理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严格的管理下更好地发展自己的能力。

综上所述,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改革是当前的迫切需要,只有在学科建设、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深入改革,才能为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建设事业的发展。

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改革研究与实践

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改革研究与实践

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改革研究与实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为了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高水平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在当前形势下,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改革需要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践环节进行深入的调整和改进,以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应用能力。

本文将对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改革进行研究与实践,并提出一些具体的改革建议和措施。

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是一个综合性强、实践性强的专业,其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在当前的培养模式下,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教学体系单一: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以课堂教学和理论研究为主,实践环节相对较少,无法完全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社会的要求。

2. 实践环节不足: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需要较多的实践环节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然而目前的实践环节安排不足,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3. 教学手段陈旧:传统的教学手段无法满足新时代学生的认知习惯和学习需求,需要引入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技术。

针对以上问题,需要对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进行深入研究和改革,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践环节进行全面调整和改进,以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应用能力。

1. 教学内容改革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内容应该不断更新,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内容。

可以引入一些新颖的建筑与土木工程技术和理论,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的能够拓展眼界,了解最新的发展动态。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需要引入更多的互动式教学和实践式教学。

利用案例教学、实验教学、实地考察等多种教学方式,增加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能力。

3. 实践环节增加4. 引入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技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适当引入一些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技术,如虚拟仿真技术、远程教学技术、智能化教学技术等,提高教学的效果和效率。

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改革研究与实践

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改革研究与实践

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改革研究与实践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的飞速增长,建筑与土木工程行业的需求日益增长,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是越来越迫切。

而硕士研究生培养改革对于满足行业发展需求、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建筑与土木工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改革研究与实践。

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是一个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它涉及到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材料工程、施工管理等方面。

目前,在我国的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较为单一,注重传授理论知识,缺乏实际操作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二是专业课程设置和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脱节,部分研究生毕业后很难适应实际工作需求;三是教学手段相对滞后,缺乏对新兴技术和理论的深入研究和应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建议在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中进行以下改革方向与措施:1. 突破传统理论课程教学模式,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通过增加实践课程、实习环节、毕业设计等,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 调整课程设置,突出实际应用导向。

建立与行业需求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加强对建筑与土木工程行业前沿技术和理论的研究和应用,使研究生毕业后能够快速融入工作,为行业发展做出贡献。

3. 引入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借助信息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现代工具,提升教学效果,激发研究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和创新精神。

4. 强化实践性科研,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

建立一批与建筑与土木工程行业发展紧密相连的科研平台和实验室,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培养他们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

5. 加强产学研结合,提高培养质量。

建立稳固的行业企业实习基地,引进企业导师参与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促进校企紧密合作,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在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改革中,一些高校和研究院所已经进行了一些成功的实践案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南科技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领域培养方案修订调研报告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二○一五年三月研究生培养方案是学校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总体蓝图,是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是教学管理的指导性文件,也是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的具体体现,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是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

随着我国科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我校的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都进入了新的阶段。

为进一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适应经济、科技、教育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要,不断提高我校土木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特对国内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情况进行了专项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总结如下。

一、调研工作组织与开展情况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基于学校《关于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以研究方向为小组,利用寒假开展调研工作,调研途径主要有实地调研与阅读各大高校网站相关的数据资料。

各研究方向收集和分析了土木工程学科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的高校(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的研究生培养方案。

二、国内外高水平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基本情况此次调研的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的5所高校(同济大学、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研究生培养方案基本情况的分析如下。

1、修订频率与编制方式调研的5所高校的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平均频率约为每2年修订1次。

新的修订中(如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规定,对具有一级学科授权的学科,按照一级学科或“一级学科学位课平台+方向模块”制定;对于目前没有一级学科授予权的单位,将二级学科进行有机的整合后,在所属一级学科范围内制定。

2、修订特点新修订的培养方案(如哈尔滨工业大学)以“宽口径、厚基础”为基本原则,从培养创新性人才的需要出发,科学、系统地设计了课程学习、科学研究、论文工作和学术交流等培养环节。

在课程设置上既注重基础性,又体现宽广性和实用性,保留了反映当代学科发展趋势和前沿性最新成果的专题课程,为拓宽研究生的视野,加强研究生综合业务素质的培养创造了条件,为了培育国际一流课程体系,在部分一级学科还特别增设了一批与国际高水平学者合作共建的课程。

3、培养目标调研高校的培养方案尤其是新修订的培养方案(如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准确把握了学术型硕士、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要求,正确处理了不同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以培养学生掌握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以及先进的技术方法手段,具有创新意思、独立担负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的能力。

较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以培养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学术型人才为目标和突出系统性有所差别;侧重于培养专业知识宽广的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

4、研究方向各高校依据土木工程学科发展前沿、趋势和需求,以及多年来研究的积累,确定了各自的研究方向,如表1所示。

5、学制与学分(1)清华大学专业学位型硕士研究生学制为2-3年。

学位要求总学分不少于30(其中考试学分不少于22),包括公共必修学分7,必修环节学分1,专业学位课程学分不少于12。

鼓励选修学术与职业素养,以加强研究生综合素质培养。

(2)重庆大学专业学位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弹性学制,学制为2-3年,具体学制在研究生入学选定导师后,由导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学生本人商量确定,并经所在学院批准。

在学制时间内,课程学习环节一般为一年,专业实践环节和论文工作时间不少于一年。

该类研究生在校最长学习时间为5.0年。

(3)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专业学位型硕士研究生学制为2.5年,学习年限为2-3年,全部课程学习应在第1学年内完成,实践环节不少于半年,其中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不少于1年。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

专业学位硕士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由学位课程、选修课程、专业创新实践和补修课程等模块构成。

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至少应修满30学分(不含体育类选课);其中,学位课程总学分不少于15学分(公共必修课程需修满5学分),选修课程不少于10学分。

专业创新实践性(必修)5学分。

(4)哈尔滨工业大学专业学位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年限一般为2年。

原则上用0.75~1 学年时间完成课程学习,用1~1.25学年完成硕士学位论文。

学分要求见表2。

注:学术型研究生学位课的学分之和不少于19学分;应用型研究生学位课的学分之和不少于17学分。

(5)华中科技大学专业学位型硕士研究生学制学制为2.0年,至少应修满32学分的课程,其中公共学位课至少2学分;专业学位课至少14学分;实践与研究环节至少16学分。

表1 高校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领域研究方向设置内容- 6 -三、本学科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与发展方向我国宏大的工程建设与史无前例的超市化发展,给建筑、土木工程学科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本学科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将促进建筑学和城市规划学科变革。

全球性的能源危机、环境恶化及资源短缺,要求人类社会反思和调整自身的行为模式,以保持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而建立在资源无限、环境容量有限以及能源无限观念上的现代建筑体系和建筑环境控制技术,给人类提供了舒适安逸生活空间的同时,也无意识地污染和破坏自然生态环境。

因此,研究在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与设计中如何运用先进的设计手段,不断提高建筑生活环境质量标准的同时,减少对能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的使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是建筑、土木工程领域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2、高性能结构体系及其现代设计理论正在孕育和发展。

随着知识的积累、技术的进步、人类活动范围的拓展以及使用需求的提高,要求工程结构必需具备更高综合性能,以抵抗自然灾害作用下的工程结构灾害性破坏、减缓乃至消除长期自然环境侵蚀下工程结构的性能退化、保证结构的预期服役性能。

从结构性能角度出发,以高安全性能、高施工性能和高耐久性能等为特征的高性能结构的发展,正在成为现代结构工程发展的重要标志。

而以大规模、非线性、多耦合场问题为特征和发展趋势的现代工程结构计算理论,则为发展高性能结构工程提供了有效的技术职称手段。

结构全寿命设计已成为未来结构设计理论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研究高性能结构全面考虑安全性、耐久性和实用性的全寿命设计理论及方法,是建筑土木工程领域具有重要意义的发展方向。

3、结构分析理论与技术呈综合性发展趋势现代结构工程正在向大型、复杂新颖方向发展,对结构体系、计算分析方法的创新提出了迫切的需求,对建筑和土木工程研究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结构分析主要偏重于局部分析,而忽视了结构的整体综合分析。

现代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与分析已开始全面突破其该种格式,由单个构件分析,转变为对整个结构及其偶联系统的综合分析;由单纯考虑结构的正常使用转变为综合考虑结构的建造、使用和维修的全过程;由单纯依靠力学发展转而依靠多学科交叉利用。

传统的结构分析理论已逐步走向考虑多目标的结构优化和结构控制方向。

相关技术呈控制智能化和整体系统化趋势。

4、多种灾害的综合防御正在形成新的研究方向大规模的土木工程基础设施是现代化社会的基本物质基础,各类自然灾害(包括环境侵蚀)仍然严重威胁着基础设施的服役安全。

揭示灾害对构成土木工程基础设施主体的工程结构的作用机理及其时空效应,深入研究工程结构和工程系统在各种灾害作用下的损伤破坏机理、损伤模式,发展机遇性能的工程结构与工程系统在各种灾害的耦合效应及其关联度,发展结构与工程系统机遇可靠度理论的多重抗灾设计理论、研究提高工程结构抵御不同灾害极端事件的能力、探索多灾害共同作用或相互作用的重大工程的反应与破坏特点、逐步建立重大工程多重灾害预报和监测技术,是多重灾害综合防御的发展趋势。

5、土木工程与其它自然科学的综合与渗透随着整个自然科学水平的提高,土木工程与其它自然科学之间也形成了密不可分的相互联系。

由于系统工程学科的发展,导致了整个土木工程学科的进步。

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了土木工程学科的基础。

所有这些,体现了自然科学大综合的趋势。

社会、科技和生产发展的新形势和建筑土木工程学科呈现出的以上新特点,要求新型建筑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1)具有广博的、多学科的、综合的科技素质;2)具有可持续发展和环保观念;3)具有开拓性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4)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5)具有竞争意识、全球意识和国际交流及跨国工作能力。

四、本学科现行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2011年我校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硕士授权点以来,我学科通过充分的考察、研讨,制订了《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攻读全日制工程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2012年以“培养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应用型、复合式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为目标,修订2012年版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4年制定了专业学位实践环节及专业学位学位标准,为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导,为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提供了重要保障。

近年来,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研究生规模逐年扩大,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水平、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毕业生的社会评价都有显著提高。

同时,我校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硕士生培养仍存在以下问题:(1)研究生导师和学生的知识学习与更新、知识创造和继续学习的能力不强;(2)在工程决策、设计和建设阶段,还没有完全认识到可持续发展对环境和工程整个生命周期的重要性;(3)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工程师大都愿意做简单重复的劳动,缺乏创新热情和创新意识,创新能力难以逐步提升;(4)研究生毕业—就业—企业成长的过程长,彼此之间存在脱节现象;相对应的,学校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之间的人力资源没有得到相互利用与发挥。

五、对本学科新一轮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的启示专业学位是相对于学术型学位而言的学位类型,其目的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

我国自1991年开始实行专业学位教育制度以来,特别是2009年以来,专业硕士发展迅速,招生比例和招生专业都有大幅度的增加。

(1)从社会层面上,对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认识和了解不够深入,认同不够,但事实上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是增加的。

(2)从院校层面上,大多数院校在专业硕士的培养经验上不足,培养体系与学术型硕士的培养模式差异不大。

(3)从导师层面上,目前存在重学术、轻专业的培养方式,导师队伍原来的教学对象主要是学术型研究生,其经验、精力都有所局限。

研究生导师对学生未来就业的多样性认识不够。

六、对学校新一轮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的意见与建议1、由于扩招造成的研究生培养的质量问题随研究生扩展后,研究生生源质量下降,同时部分师资队伍建设没有及时跟上,导致研究生毕业论文质量良莠不齐,且相当一部学生毕业时也未能发表任何有价值的学术论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