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概论论文2

合集下载

自然科学学术论文3000字范文(2)

自然科学学术论文3000字范文(2)

自然科学学术论文3000字范文(2)自然科学3000字论文篇三:《试谈自然科学的经验基础与解释学》摘要:经验与陈述的关系并非归纳或演绎的逻辑关系,因此科学的经验基础就构成一个难题。

仅仅把科学看作命题体系的观点不能解决这个难题,同时经验主义的平台也不能提供任何通道。

科学本质上是一种实践活动,惟有语用学和解释学的平台才能为这个难题提供解决方案。

科学的实践性、公共性、主体间性、情境性为理解库恩的范式理论提供了线索:自然科学具有解释学的基础。

劳斯进一步主张:自然科学本身就是解释学的事业,科学是不断重构的叙事。

科学的解释学与客观主义形成对立,而这并不必然使科学滑入相对主义。

伯恩斯坦提出了超越客观主义与相对主义的方案:解释学本身就为这种超越提供了资源,解释学循环恰恰对科学范式的开放性提出了要求。

关键词:经验基础语用学解释学叙事重构一、经验与陈述的逻辑鸿沟自然科学被公认为经验科学,但是,科学哲学家对“什么是经验”、“如何进行检验”等问题并没有统一的意见。

波普尔把经验基础问题界定为“关于个别陈述的经验性质以及如何检验它们的问题”。

([1],30)经验基础问题涉及经验(或观察)与基本陈述(或观察命题)的关系、陈述与陈述的关系这两个层面的问题,它构成科学哲学的基础性的问题。

逻辑经验主义预设了某种中性经验或者说无主体的经验以及描述这种经验的中性语言。

逻辑经验主义处理经验与陈述的关系的典型方式是逻辑原子主义式的,基本经验或原子事实与基本陈述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以此为前提,它用形式逻辑的方式处理基本命题与理论命题的关系,提出其科学检验和科学划界的原则即证实原则,主张科学理论与基本命题之间存在着归纳证实的逻辑关系。

作为其弱化形式的概率论仍然坚持中性经验和中性语言的设定。

波普尔对逻辑经验主义的批判集中于基本命题与理论命题的逻辑关系层面,他对归纳主义的证实原则的驳斥在逻辑上是无可反驳的:任何普遍的科学的理论命题都是不能由有限数量的观察命题得到证明的。

自然科学导论论文1500字

自然科学导论论文1500字

自然科学导论论文1500字篇一:自然科学概论期末论文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学号:姓名:袁琼科目:自然科学概论(期末)2021级)222021*********量子力学的发展史研究(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400715)【摘要】:量子理论是在普朗克为了克服经典理论解释黑体辐射规律的困难,引入能量子概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爱因斯坦提出光量子假说、运用能量子概念使量子理论得到进一步发展。

玻尔、德布罗意、薛定谔、波恩、狄拉克等人为解读量子理论遇到的困难,进行了开创性的工作:先后提出电子自旋概念,创立矩阵力学、波动力学,波函数的物理诠释以及提出测不准原理和互补原理等等。

终于在1925年到1928年形成了完整的量子力学理论,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并肩形成了现代物理学的两大理论支柱。

【关键词】:量子论早期建立与发展诠释与完善【正文】:量子论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石之一,给我们提供了新的关于自然界的表述方法和思考方法。

量子论揭示了微观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为原子物理学、固体物理学、核物理学和粒子物理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旧量子论包括普朗克的量子假说、爱因斯坦的光量子理论和玻尔的原子理论。

一、量子论的早期早在十九世纪末,经典的物理学基础已经被物理学家所建立。

当时的力学方面有包含牛顿力学的分析力学,电磁方面有麦克斯韦方程组,热学方面热力学三大定律。

物理学家们普遍保持着乐观的感觉,认为对于物理现象已经有了基本甚至是全面的认识。

然而在新世纪之初,开尔文爵士在一次“十九世纪的乌云笼罩这热和光的动力学理论” 的报告却引起了整个物理理论的变革。

1. 普朗克的能量子假说1900年,普朗克提出辐射量子假说,假定电磁场和物质交换能量是以间断的形式(能量子)实现的,能量子的大小同辐射频率成正比,比例常数称为普朗克常数,从而得出黑体辐射能量分布公式,成功地解释了黑体辐射现象。

普朗克在黑体辐射的维恩公式和瑞利公式之间寻求协调统一,找到了与实际结果符合极好的内插公式,迫使他致力于与理论上推导这一新定律。

自然科学学术论文3000字范文

自然科学学术论文3000字范文

自然科学学术论文3000字范文自然科学被公认为经验科学,是创新和完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论的重要基础和必要条件。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自然科学3000字论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自然科学3000字论文篇一:《从现代物理学的建立看自然观对科学研究的影响》摘要:本文以现代物理学的建立与发展过程为出发点,分析了现代物理学的建立对新的自然观形成的推动作用,并论述了自然观对科学研究的影响,作者认为,自然观影响了科研工作者对世界的认识、研究者对自身的认识与科学态度的形成,同时自然观促进了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手段的发展。

关键词:现代物理学自然观科学研究1 概述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总的看法和观点。

任何时代的自然观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尤其与当时的自然科学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同时,它又对自然科学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影响。

在历史上,最先出现的是神话形态的自然观;进入阶级社会以来,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心主义自然观的对垒日趋明显,在古代,人们基本上把自然界看作是一个普遍联系、不断运动的整体,由此形成朴素的自然观,近代科学深入自然界的各个细节进行孤立静止的考察,由此产生形而上学自然观,现代科学则日益广泛地揭示了自然界的各种联系,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发展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这一科学的自然观对整个自然科学和哲学日益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物理学是集思想、方法、实验于一体的先导学科,在人类正确的自然观、世界观、方法论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物理学研究所形成的物质观、自然观、时空观、宇宙观对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乃至整个人类文化都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而现代物理学的建立和发展,则彻底改变了20世纪整个科学的面貌,也由此开始了自然科学发展的新纪元。

2 现代物理学的建立对新的自然观形成的推动作用20世纪以来,以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的创立为标志的现代物理学研究工作,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人类认识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难以估量的作用[1]。

自然科学论文模板(2)

自然科学论文模板(2)

自然科学论文模板(2)自然科学论文篇二简述初中《自然科学》多种实验教学法摘要: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依据教学对象、教材内容、学习阶段的差异来选择和改进各种实验,以此来切实保证有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自然科学;实验;改进一、前言《科学课程标准》中强调科学教学的核心目标是“提高以科学探究能力为核心的科学素养”。

实验作为承载诸多科学探究要素的重要的教与学双方共有的方法和手段,其对于全面达成科学教学目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实验的三大类别科学学习中实验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教学中如何根据学习主体的差异、学习阶段的先后、学习内容的深浅而选择使用相应的实验,则是获得高效实验教学的保证。

笔者将从以下三个方面以例析的方式来对具体实验的使用进行简要的阐述。

1. 教师介绍实验——叩开大门(1)多种演示,引发科学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学生刚刚接触自然科学课程的时候,教师并没有板滞的按照教学的顺序来按部就班地从第一章节开始教起,而是首先向学生简要地介绍一下自然科学课程的特点以及要求,从学生较为熟悉的生活和认知背景出发,精选生动有趣的实验,期望以此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首先做了一个“隔管推水”的实验。

教师取带有橡皮塞的200ml烧瓶一只,直角细玻璃管一根,玻璃管内滴入蓝色墨水使其成为一段2cm左右的蓝色墨水柱,然后将玻璃管的一端插入橡胶塞,再将橡胶塞塞紧烧瓶瓶口,将玻璃管水平放置,一切妥当之后,教师再将事先准备好的上面标有刻度(cm)的白纸放在玻璃管后面,以此来作为蓝色墨水的对照。

演示的时候,教师首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开水放在烧瓶底下,此时由于瓶内气体受热,膨胀后推动蓝色墨水向右侧方向移动;移去热水杯之后,过了一会蓝色墨水又慢慢地向左侧移动回到先前的位置;紧接着教师将一块在冰箱里冰过的手帕围在玻璃管上,蓝色墨水柱又开始缓慢地向左侧移动。

所有的这三种现象在刻度表的对照下能够被学生快速清楚地观察到。

自然科学概论论文5篇

自然科学概论论文5篇

自然科学概论论文5篇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自然科学概论论文的文章5篇 , 盼望对大家有所关心!自然科学概论论文1讨论方法的结构不同依据讨论方法适用范围的大小和概括的程度不同,自然科学的讨论方法一般可以化分成三类。

一类是最普遍的讨论方法即哲学方法和规律方法,它适用于一切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等)。

二类是适用于各门自然科学的一般讨论方法,例如观看、试验(试验)、模拟、数学等方法(广义的观看、试验和数学等方法,讨论社会科学也需要)。

三类是适用于某一门或几门自然科学的特别讨论方法,例如在生物学讨论中运用解剖法讨论生物的构造和功能的关系。

依据人类熟悉过程的进展挨次和深度不同,自然科学讨论方法又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

一类是通过科学观看、试验、模拟、调查猎取感性阅历材料的基本方法阅历方法。

二类是通过对科学技术讨论资料的加工得出科学结论的基本方法理论方法。

例如科学抽象法、各种规律方法、想象和灵感、数学方法、科学假说等等。

由此可见,自然科学的讨论方法具有多层次性,且在每个层次里,阅历法和理论法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

例如在很多基础科学理论讨论中,讨论者将讨论工具、仪器设备作用于讨论对象从而获得第一手事实材料,在这一阶段讨论者使用观看试验和模拟等方法。

然后讨论者运用阅历方法进一步将事实材料进行加工和整理。

再次讨论者把通过阅历方法加工获得的事实材料,通过科学抽象,使用数学、规律、模型、归纳、演绎、假说、等方法上升为科学理论,这个阶段所使用的方法即为理论方法。

因此可以看出自然科学讨论方法是呈立体网络状结构。

社会科学讨论方法包括三大领域社会科学讨论方法本身、与之相关的统计方法以及计算机统计软件的应用(如SPSS)。

社会科学的讨论目的有探究、描述、解释和评价四种。

科学家在进行探究性讨论时,往往采纳定性的方法。

问卷调查、实地讨论、内容分析等在描述性讨论中较为普遍使用。

解释性讨论经常需要运用相关性分析、线性回归等方法进行。

自然科学类学术概论论文范文

自然科学类学术概论论文范文

自然科学类学术概论论文范文目录1. 内容描述 (2)1.1 科学定义与范畴 (3)1.2 自然科学的重要性与社会发展的影响 (4)1.3 本论文研究范围与目的 (6)2. 自然科学的四个主要分支 (7)3. 科学方法论 (8)3.1 观察与实验方法 (10)3.2 理论与模型建立 (11)3.3 假说与验证过程 (13)3.4 数据分析与科学解释 (14)4. 科学研究的伦理与社会责任 (15)4.1 科学研究的伦理原则 (17)4.2 科学成果的社会应用与监管 (18)4.3 公众参与与科学普及 (19)5. 科学的发展史与未来展望 (21)5.1 早期科学的发展 (23)5.2 近现代科学的重大突破 (24)5.3 新兴科学技术 (25)5.4 科学技术发展的多维度考量 (26)6. 结论与建议 (28)6.1 对自然科学的理解和重要性总结 (29)6.2 当前领域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30)6.3 未来研究方向的启示与探索 (32)1. 内容描述在当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背景下,自然科学作为一个重要的学科领域,始终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不懈探索,涵盖了从微观世界的粒子学、分子生物学到宏观世界的宇宙学、地质学等多个分支。

自然科学的研究不仅旨在揭示自然界的基本规律,更通过基础研究为技术革新与社会进步提供理论支持。

本文将以多个自然科学领域为切入点,系统论述其最新研究进展、方法论创新及其在未来科学界和社会中的潜在发展方向。

我们将聚焦于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编辑技术,探讨CRISPRCas9系统如何引导基因工程时代的来临,并在疾病治疗、生物医学工程以及农业生物技术中展现出的广泛应用潜力。

我们将转战物理学,特别是量子态操控和量子信息科学研究,分析量子计算和量子通信技术的突破性进展及其对信息科学领域的深远影响。

天文学将为我们揭示宇宙奥秘,本文将讨论最新的望远镜探测数据如何帮助科学家窥探黑洞、搜索地外生命以及研究暗物质和暗能量的本质。

国际自然科学学术论文(2)

国际自然科学学术论文(2)

国际自然科学学术论文(2)国际自然科学学术论文篇二科学理解与控制自然摘要:大多数现代科学,为了符合“唯物主义战略”,采取限制理论构建的种类,选择与其有关的经验数据。

我认为,采用唯物主义战略,不是因为需要获得客观性的理解以显示极高的价值认识,而是由于在唯物主义战略与控制自然的特定观念之间的“选择性姻缘关系”。

因此,社会价值是接受唯物主义战略的根据。

然而这并不损害这一观点:正确的理论接受是以“公正的”思考为基础,只要社会价值的作用同认知价值的作用保持恰当地区别。

关键词:科学理解唯物主义战略自然控制价值中立中图分类号:B0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569(2012)02-0011-15在习惯用语里,词组“科学技术”代表一个整体,在公众当中,科学往往根据它对技术的贡献进行评价。

相反,现代科学传统通常把技术仅仅看做是附产品,并且主要根据对科学构造的世界的理解来评估科学。

它把科学看作是为了把握世界因果结构并陈述(encapsulating)其可能性,不是为了技术这个附产品(虽然我们一直依赖它们)。

科学理解的可说明性、理论表达的形式和证据,理论在科学实践中形成、构建和接受的特征,都可以被清楚地阐述,而传统观念认为理论无需假设任何与技术实践具有本质的联系。

对实用目的的成功接受也许是一种正确接受理论并增加其有效论据的一个表征,但它不是一个理论的构成部分。

在这篇论文里,我提出重新思考科学与技术的关系,并将概括出一个推测性的恰当论题,即经典的科学理论、它们的普遍形式及其与经验现象之间关系的一般特征。

这些特征是不能根据把握世界因果结构并陈述可能性的一般观点来理解,而是根据现代科学理解,是一种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体现我所称之为现代控制价值体系的实践前景的理解形式。

正是这种理解形式在基本秩序中解释着那些形成于基本结构、过程和规律的各种现象;并且它能够陈述事物的“物质可能性”,这些可能性是通过参照这种基本秩序才能被理解的。

自然科学论文

自然科学论文

自然科学论文篇一:自然科学论文全球气候变暖摘要: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自然现象”。

由于人类的超自然频繁活动,影响了全球气候平衡。

人们焚烧化石矿物以生成能量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四次波动,但是总的看为上升趋势。

1进入八十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

全球变暖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

关键词:人类活动;气候上升;温室效应;大学生背景知识气候变暖在一定范围内属于正常的自然现象。

约每10万年是全球冷暖交替周期。

在过去的几百万年间地球一直在寒冷和温暖之间做周期性的交替变动。

目前,地球正处于第四纪大冰期的后期。

最近一次冰川广布的情况是在1万多年前结束的。

此后,气候总的来说在逐渐变暖,冰川逐渐消融,规模变小2。

但是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矿物以生成能量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产生“温室效应”,加快全球气候变暖。

全球气候急剧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迅速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自然生态系统来不及适应环境改变,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

一、气候变化的原因。

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CO2等多种温室气体。

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3.8--7.6nm,波长较短)具有高度的穿透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如红外线)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4出现全球变暖趋势的另一原因是,人们大量砍伐森林并将其开发为具有吸收高强度热量的地表,在这个被开发的地区不再有光合作用吸收这部分热量。

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2)

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2)

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2)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篇二20世纪我国自然科学基础研究的艰辛历程摘要:现代自然科学研究在我国起步甚晚,1915年,一批年轻学者倡议成立中国科学社,发行《科学》杂志,是在这片土地上自主从事现代自然科学研究的开端。

20世纪20年代,中华医学会的一些学术刊物问世。

1928和1929年,先后成立了国家级的中央研究院和北平研究院。

1935年,国民党政府通过、建立了博士学位制度,但从未实行。

起步甚晚的自然科学研究工作又受到急功近利、科技混谈的政策影响,多次在似曾相识的压力下挣扎。

其实,不同时期政策要求的相似性,跨越了意识形态和政权更迭的差异,反映了历史文化传统的沉重束缚。

1953年朝鲜停战之后,中国第一次有可能在较稳定的环境中全力从事经济建设,当时工业部门的研究力量几乎等于零,中国科学院的许多研究所为工业部门解决过大量实际问题,以物理研究所(50年代初曾经称为应用物理研究所)为例,它承担过的任务包括:为黑龙江阿城仪表厂解决铝镍钴永磁合金浇铸余料的再利用问题,为鞍山钢铁公司解决延长耐火材料寿命问题,为建筑部门研究加速水泥凝固的方法,为飞机制造工业研究铝合金相图,为电机业研制单取向和双取向硅钢片等等,这些工作多数都没有总结成学术论文,留下来的完整记录很少。

前辈理论物理学家彭桓武为冶金提出的连续轧钢中的钢锭冷却速度,专门解决了一个热传导问题。

这篇文章30多年以后才发表在庆祝周培源先生80寿辰的文集中,可算是一个特例。

总之,当时科学工作者们投身思想改造和经济建设,并没有十分强调自然科学基础研究的意义。

1956年制定的12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也没有把基础研究置于特别地位。

这是符合当时的国情、国力的。

周恩来在1956年1月的知识分子工作会议上说:“在过去几年中间,我国的各种工作都在开始,我们在目前需要和技术工作方面多投一些力量,而对于长远需要和理论工作方面注意得比较少,这是难免的,也是可以理解的。

自然科学概论论文2

自然科学概论论文2

自然科学概论论文2自然科学概论论文自从我选修了自然科学概论这门课之后,我对大自然的一切都充满了敬畏的心理,因为生活中即使是那些看似很微小的事物,也可能隐藏着莫大的奥秘,此时的我们便会显得拙劣、无知。

例如:为什么鱼总是竖着尾巴?蚯蚓是怎样分辨白天和黑夜的?为什么猫总爱舔毛?为什么鱼能对周围作出如此之快的反应?鱼又是如何睡觉的?……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却让平时爱说话的我一时也不知道该怎样回答,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便认真地学习这门课,并上网查了一些资料。

不久我便找到了这些问题的答案:蚯蚓一般生活在地下10—30厘米深的潮湿、疏松的土壤里生活;主要吃含有机物的腐殖土和其它杂质。

它的皮肤里就有许多感光细胞,它们虽然没有眼睛,却能感觉极微弱的光线,比人还要灵敏。

并且它的触觉器管非常发达,对地面震动、噪声等都能敏感地作出反应。

猫喜欢经常舔自己的毛发,通常人们都会想我家的猫真爱干净,会自己给自己梳毛发,其实猫舔自己的毛发是缓解情绪的的一种方式。

另外,在猫的皮毛里,含有丰富的胆固醇和麦角醇,这些物质经太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后,能转变成维生素D,并蓄积在皮毛里。

猫的皮肤厚,它不像其他动物的皮肤那样能吸收维生素D,因此,它只好用舌头使劲舔自己身上的皮毛,从中获取维持机体生理活动需要的维生素D。

鱼的一生几乎都生活在水里,它们在水中不是向左游就是向右游,所以有一条既结实而又竖着的尾巴是非常实用的。

它可以帮助鱼在水中自由的改变方向。

鱼身上的侧线可以感知水压的微小变化,因此距离很远就会知道周围的情况。

一般较大的震动会使鱼产生趋避反应,迅速躲进水草或者石缝中。

大多鱼有变色功能,在暗处身体的颜色就较深,到亮处就比较浅,受到天敌追捕的时候受到惊吓也会变浅。

一些特殊的鱼类有着不同的躲避方法,比如泥鳅,会钻到河床里,而海里的飞鱼会选择跳出水面滑翔躲避敌害。

亚马逊有些原始鱼类会利用发出微弱电流来探测周围的情况,继而作出反应。

而且鱼也会睡觉。

因为,鱼没有眼睑,所以不能闭上眼睛。

自然科学类科技论文(2)

自然科学类科技论文(2)

自然科学类科技论文(2)自然科学类科技论文篇二当代自然科学成果与马克思主义意识论的发展【英文标题】Contemporary Natural Scientific Achievements and Development of Marxist Theory of Consciousness 【作者简介】刘纯明(1966-),男,四川人,硕士,重庆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自然辩证法等(重庆400054);李青嵩,重庆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重庆400054);胡琴,重庆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重庆400054)。

【内容提要】具体科学是哲学生长的土壤,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创新和完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论的重要基础和必要条件。

重视当代自然科学研究成果,尤其是认知神经科学、认知心理学、人工智能科学等所提供的关于意识的最新研究成果,有助于进一步证明马克思主义意识论的正确性,并且为发展马克思主义意识论提供新思维和新方法。

【关键词】自然科学成果/马克思主义意识论/认知神经科学/认知心理学/人工智能natural scientific achievements/Marxist theory of consciousness/cognitive neuroscience/cognitive psychology/artificial intelligence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不断发展和创新中展现其生命力。

以对意识的本质、起源、内容、作用、意志与大脑的关系和意志与动物心理的区别等问题的研究为主要内容的马克思主义意识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历史和现实提出了发展马克思主义意识论的客观的、迫切的要求[1]。

在人类知识的海洋中,哲学通常与具体科学紧密联系。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关于意识的经典论断为指导,反思、提炼与运用当代自然科学最新成果,从不同侧面不断深化对意识的本质、机制与作用过程的理解,既是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意识论的重要途径,也有助于进一步完善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自然科学论文2000字(2)

自然科学论文2000字(2)

自然科学论文2000字(2)自然科学论文2000字篇二探析主流心理学追求自然科学化的原因摘要:主流心理学采取自然科学的原理和方法论,试图将自己变成一门自然科学。

作者从历史、社会、经济、时代精神、学科建制的背景下,分析了主流心理学选择自然科学取向的原因。

这些原因包括:自然科学对主流心理学的历史性影响,自然科学具备成熟的方法论和有利的时代精神,自然科学的实践性优势,社会需求对自然科学取向心理学的促进,主流心理学研究者的心理因素,以及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复杂性。

关键词:主流心理学;科学主义;自然科学取向分类号:B84-061 引言心理学中存在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两种对立的流派。

代表前者的构造主义、行为主义和现代认知心理学接受“原子论、还原论、客观论、决定论、量化方法五个原则”(高峰强,2001),,以较大的影响力,在心理学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主流心理学借鉴自然科学――包括物理学、化学、数学、生理学、医学和计算机科学等,以机械自然观为基本世界观,以实证主义为基础方法论,吸收了经验主义、客观主义、操作主义、价值中立等自然科学原则,并引进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技术、设备和成果,建立了类似自然科学的方法论体系,来指导自身的研究。

这种自然科学取向,尽管促进了主流心理学的独立和发展,但也存在着明显的弊端,造成了“心理学研究课题、研究方法和社会责任的迷失”(Bakan,1996)。

那么,为什么主流心理学选择走自然科学之路呢?近20年来,尽管不少学者对这一取向的不合理性进行了批判,但是对于它产生的原因,尚未做深入分析。

作者从历史、社会、经济、时代精神、学科建制的背景下,考察了主流心理学选择自然科学取向的原因,其中包括:历史上自然科学对主流心理学的影响、自然科学具备成熟的方法论和有利的时代精神、自然科学的实践性优势、社会需求对自然科学取向心理学的促进、主流心理学研究者的心理因素,以及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复杂性。

作者提出,随着心理学科的成熟、社会的发展和科学观的演变,人文社会取向的心理学研究将会受到更多的重视。

工科类自然科学论文(2)

工科类自然科学论文(2)

工科类自然科学论文(2)关于大自然的科学论文篇二大自然的意象【论文关键词】自然观自然诗诗歌风格【论文摘要】弗罗斯特是美国现代诗坛巨星,他摆脱形而上学的哲学思想,继承传统诗歌的优秀形式,汲取田园诗歌的独特风格,并加以创新。

他推崇“自然与人类相分离”的自然观。

他的诗歌词语来自民众,经他加工提炼被赋予新的色彩。

他的诗作形式简洁,寓意深长。

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 Fro st , 1874一19 63)是美国现代诗坛上的巨星,四次获得普利策文学奖,他的诗歌拥有广泛的读者,在中国也享有盛誊,受到中国诗歌读者喜爱。

他一生勤于笔耕,诗作颇丰,是“作品及和蔼形象感动了成千上万美国人”的诗坛圣哲L}J享有极高的声誊和社会地位。

他被誊为自然诗人,小仅是因为他创作了许多广为流传的自然诗篇,如《雪夜林边驻足》(Stopping by Woods on a S二wy Evening)、《白桦树》(Birches) ,((摘完苹果之后》(After Apple-pic ki n g)等,同时,他的自然诗在其全部诗歌中占有一定的比例。

他摆脱形而上学的哲学思想,继承传统诗歌的形式,吸取田园诗的独特风格,l{加以创新。

在他创作的大量自然诗中,自然是一种隐喻和象征,用来阐述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l{引发对人生的哲理性思考。

他创作的诗歌既包含生活哲理,又避免玄妙晦涩内容;既尊重传统的诗歌形式,又注入反映时代和乡土特色的内容,达到了臻美的境界。

木文试从弗罗斯特的自然观为切入点,探讨弗罗斯特的一些富有内涵的自然诗篇及他对美国诗歌发展的贡献。

一、“自然与人类相分离”的自然观弗罗斯特自然观的形成源于爱默生、梭罗等19世纪超验主义作家和思想家。

超验主义哲学中回归自然的信条是弗罗斯特精神的沃土,对他在诗歌的用词、韵律和思想方而都起到了重要影响。

超验主义的领袖爱默生在其后期的文章《论经验》中说“自然小是神圣的”,“他(自然)的到来伴随着吃、喝和罪过”。

自然科学概论论文

自然科学概论论文

浅谈海洋开发——海洋开发技术和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摘要:海洋开发具有极大的发展前景。

可以说,海洋是我们将来的依赖领域。

通过有计划、有方向的海洋开发活动,可逐步解决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制约问题,诸如:空间紧张、水资源短缺和食物数量与质量等问题。

缓解沿海地区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促进其社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海洋开发技术海洋科学海洋资源可持续发展O众所周知,自然资源的状况,是一个社会和民族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物质前提和基本条件。

从这个意义上讲,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和经济运行,实质上主要是在围绕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的基础上进行的。

海洋资源作为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与其它资源一起,在整个资源大系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正在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经济、社会价值。

因随着许多陆地资源的日益减少,人类对海洋资源的依赖将日益增大。

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多种资源,如:生物资源、油气资源、固体矿物资源、海水资源、海洋能源、海洋旅游资源等,这些资源将为人类解决资源短缺提供巨大的物质支撑力。

各种海洋资源在开发活动中所形成的不同的海洋产业,已成为沿海经济的重要内容之一,有的甚至作为支柱产业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然而,应该看到,尽管人们对海洋开发投入极大的热情,并已取得重大成就,但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却不是很高,除了传统的海洋生物资源外,其它资源的开发利用基本上处于初始阶段或低级水平。

因此,海洋开发具有极大的发展前景。

可以说,海洋是我们将来的依赖领域。

通过有计划、有方向的海洋开发活动,可逐步解决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制约问题,诸如:空间紧张、水资源短缺和食物数量与质量等问题。

缓解沿海地区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促进其社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而要促进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就与海洋的开发技术分不开。

一.什么是海洋开发技术?什么是海洋开发技术?海洋开发技术指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及海洋环境的技术。

关于自然的学术论文(2)

关于自然的学术论文(2)

关于自然的学术论文(2)关于自然的学术论文篇二回归自然[摘要]回归自然 ,首先必须走出人类中心主义的误区,承认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平等、和谐的统一;其次,要求以人的本性对待自然。

自然的两重含义说明:不仅是生态伦理道德的要求,也是人类自身发展的需求。

因此,,不仅意味着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同时也意味着守卫我们的心灵家园。

[关键词]人类中心主义自然人性统一自然,是生命的摇篮,是我们外在的家,也是我们心灵的归宿。

但现代人通常从人类中心主义的角度来观察自然、理解自然、要求自然,将人类从自然中分隔出来,颠倒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于是看到了人类与自然的对立与抗争,同时也遭遇着自身的精神危机。

如果人类能够摒弃人类中心主义,超越种种利害关系的羁绊,以平等的目光审视自然,不执著于自我而,如此,不仅保护着我们的生存环境,同时也守卫着我们的精神家园。

一、走出人类中心主义的误区人类中心主义萌芽于人的自我意识。

近代工业社会以后,它逐步发展成为一种具有相对完备的理论形态,逐渐成为人类精神生活领域里的重要思潮,并在人类实践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和作用。

但是,生态危机和人类精神危机的出现,在某种意义上宣告了这种绝对人类中心主义的破产。

人类将自然置于控制和摧残的历史状态下,也使人类的心灵陷入焦虑、矛盾、纷乱、险恶的境地。

人类开始反思人的行为和选择,于是人类中心主义开始受到质疑。

人类中心主义认为,在人与自然的价值关系中,价值评价的尺度必须始终掌握在人类的手中,只有拥有意识的人类才是主体,自然是客体,人类是价值评价的尺度;在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中,主张一切活动都是以人的利益为出发点,为人的利益服务,满足人的利益与需要。

但是,实际上,人不可能是自然的主体。

从自然与人的关系来看,自然为人提供了一个可供生存的环境,就此而言,人只是一个相对的主体,远非绝对的主体。

人类中心主义表现的是人类这一物种的偏见,是物种歧视主义和人类沙文主义。

人类中心主义的逻辑基础是主、客二分法——主体是活动的源泉、中心、目的,自然作为客体则是主体认识和改造的对象,是实现主体计划的质料和工具。

和自然有关的科技论文(2)

和自然有关的科技论文(2)

和自然有关的科技论文(2)和自然有关的科技论文篇二科技异化:人与自然关系异化的直接动因【摘要】现代科技正以一种不可阻挡的加速度展现着其自我发展的内在逻辑,并正在重塑着人与自然的关系,它以直接的控制力、渗透力表明,科技正是现代人与自然关系异化的直接动因。

【关键词】科技异化人与自然关系异化技术理性科技自发性【中图分类号】B82-057 【文献标识码】A技术化生存是当代主流国家社会的真实写照,而当科技时代与生态危机加重的时代并存的时候,我们就不能不反思,到底是什么引发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对立。

而在人与自然关系的对立中,作为现代社会最强大的生产力的科学技术,到底在起着什么作用。

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和科技异化作为哲学范畴的异化,其基本含义为,主体自我外化为客体,并演变成与自己相异的存在,反过来与自我相对立;异化也指统一整体外化出其部分,其部分与整体之间的疏远、分离和对立。

与自然维持一种和谐共存的关系是人的一种本质需求,因为无论从任何角度,没有人能够否定,人从本质上源于自然,内在于自然,同一于自然,人的所有的生存活动依赖于自然。

而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表明的是人与自然的疏离、对立,甚至处于压榨与被压榨、征服与被征服的战争状态。

人和自然关系的异化就是指人与自然从同一走向对立。

换一个角度说,人与自然关系异化的实质,就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自然被过度客体化、对象化,这不仅表现为在思维和意识中自然被视为一种被动的、呆滞的客体,也表现为在人的实践活动中自然已被看作可以任意支配、任人宰割的被动对象。

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意味着,把自然视为可以无尽地索取的对象已经成为思维习惯,征服和主宰自然已成为科技进步、生产力发展的证明。

而科技异化的实质,首先是指人所创造的科技体系、科技产品,演变为限制人、压抑人、甚至统治人的反人类的异己力量。

所谓科技异化就是科技的内在性质、外在使用、社会效用等方面偏离了人类的善良目的,偏离了人的本性、人的基本价值和社会规范,偏离了道德伦理下的生活方式的需求,科技反过来成为限制、反对人类的力量;同时科技异化还体现为,科技在人的理念中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崇拜物,科技迷信就是科技异化在人的精神世界中的反映。

自然科学小论文的作文

自然科学小论文的作文

自然科学小论文的作文【篇一:生物链的重要性】在浩瀚的宇宙中,有一颗美丽的星球,之所以它会显得这样美丽,是因为那复杂多样的生物链使它富有生机,富有力量。

但是,如果我们的生物链被毁坏,那在这无穷无尽的宇宙中还是否可以找到这颗美丽的星球呢?从古到今,世界上的所有生物都是相互依赖,共同存亡的,因此,1927年时,英国动物学家埃尔顿首次提出了这个名词“生物链”。

那究竟什么是生物链呢?通俗地讲,就是由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互相提供食物而形成的相互依存的链条关系。

而这,在生态学上就被称为生物链。

生物链的毁坏,首先是因为它的自然原因。

,就比如,如果一种有毒物质被被草吸收,虽然含毒量浓度很低,不影响草的生长,但兔子吃草后有毒物质很难排泄,当因为它经常吃草,有毒物质会逐渐在它体内积累,而鹰吃大量的兔子,有毒物质会在鹰体内进一步积累。

因此食物链有累积和放大的效应。

美国国鸟白头鹰之所以面临灭绝,并不是被人捕杀,而是因为有害化学物质DDT逐步在其体内积累,导致生下的蛋皆是软壳,无法孵化。

由此可见,一个物种灭绝,就会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导致其物种数量的变化,因此食物链对环境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生物链的毁坏,还因为人类的参与。

也许,在许多人心中,我们所做的种种行为都是在保护那一些动物,但是,一些不恰当的行为却起了“越帮越忙”的反效果,1907年美国人在开巴高原所做的事情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大家可能也看过,《狼图腾》的作者姜戎先生几乎是用他自己亲身的经历,以人与狼、狼与食草动物、动物与草原的故事,诉说着古老的蒙古草原生物链怎样被人的贪婪和欲望,人的愚昧和武断一节一节地破坏掉。

而这,也是不可否定的现实。

人类为了自己的私心,不断猎杀动物,不断毁坏生物,严重导致了生物链的毁坏。

综上所述,生物链的毁坏,是因为它的自然原因,还因为人类的任意参与。

【篇二:保护生物链】今天上午,《金陵晚报》有一篇文章报道原本在南京十分稀有、只在植物园内种植的美洲商陆现已在南京“遍地开花”、随处可见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科学概论论文
自从我选修了自然科学概论这门课之后,我对大自然的一切都充满了敬畏的心理,因为生活中即使是那些看似很微小的事物,也可能隐藏着莫大的奥秘,此时的我们便会显得拙劣、无知。

例如:为什么鱼总是竖着尾巴?蚯蚓是怎样分辨白天和黑夜的?为什么猫总爱舔毛?为什么鱼能对周围作出如此之快的反应?鱼又是如何睡觉的?……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却让平时爱说话的我一时也不知道该怎样回答,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便认真地学习这门课,并上网查了一些资料。

不久我便找到了这些问题的答案:蚯蚓一般生活在地下10—30厘米深的潮湿、疏松的土壤里生活;主要吃含有机物的腐殖土和其它杂质。

它的皮肤里就有许多感光细胞,它们虽然没有眼睛,却能感觉极微弱的光线,比人还要灵敏。

并且它的触觉器管非常发达,对地面震动、噪声等都能敏感地作出反应。

猫喜欢经常舔自己的毛发,通常人们都会想我家的猫真爱干净,会自己给自己梳毛发,其实猫舔自己的毛发是缓解情绪的的一种方式。

另外,在猫的皮毛里,含有丰富的胆固醇和麦角醇,这些物质经太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后,能转变成维生素D,并蓄积在皮毛里。

猫的皮肤厚,它不像其他动物的皮肤那样能吸收维生素D,因此,它只好用舌头使劲舔自己身上的皮毛,从中获取维持机体生理活动需要的维生素D。

鱼的一生几乎都生活在水里,它们在水中不是向左游就是向右游,所以有一条既结实而又竖着的尾巴是非常实用的。

它可以帮助鱼在水中自由的改变方向。

鱼身上的侧线可以感知水压的微小变化,因此距离很远就会知道周围的情况。

一般较大的震动会使鱼产生趋避反应,迅速躲进水草或者石缝中。

大多鱼有变色功能,在暗处身体的颜色就较深,到亮处就比较浅,受到天敌追捕的时候受到惊吓也会变浅。

一些特殊的鱼类有着不同的躲避方法,比如泥鳅,会钻到河床里,而海里的飞鱼会选择跳出水面滑翔躲避敌害。

亚马逊有些原始鱼类会利用发出微弱电流来探测周围的情况,继而作出反应。

而且鱼也会睡觉。

因为,鱼没有眼睑,所以不能闭上眼睛。

这样看上去好象它从不睡觉似的。

大部分的鱼在睡觉时,只不过是在水中保持不动的宁静状态。

许多鱼类(比如鲈鱼)夜间待在圆木上面或下面睡觉。

珊瑚虫白天活跃,晚上则躲在礁石的裂缝处休息。

鱼类休息时的样子与其他时候截然不同。

例如,许多白天聚在一起非常活跃的鲤科小鱼晚上却分散开来,在浅水中一动不劝。

有些鱼则白天休息,晚上活动;但几乎所有的鱼都要睡觉。

还有些动物一刻不停地游动,因为它们必须不断地把水吐出以保持呼吸;但它们在运动的时候仍有可能睡觉,我们只是不知道罢了。

当然这些事都是要靠自己平常的细心观察来发现。

随着课堂老师层层深入地讲解,我对自然科学的认识逐渐从微观世界向宏观世界转移。

其中,“超级月球”这一话题吸引了我。

据有人介绍,月球的运动最主要的体现是引起地球上的潮汐变化,从目前的统计数据和物理研究上看,月球运动与地球上地震等地质或气象活动没有联系。

已退休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国庆认为,作用在大气上的不光有引力,还有热力、平流影响等,潮汐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气压场的变化会引起空气流动,就会影响降水,因此对天气预报也会有些影响。

汹涌大气潮能影响天气状况。

2005年,李国庆的相关研究在《大气科学进展》英文版上发表。

2007年,李国庆又在《中国科学》D辑上发表论文,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支持。

由于月球绕地球转动的轨道呈椭圆状,因此月球和地球之间的距离并不恒定,平均距离约为38.4万公里,最近约为35.6万公里,最远约为40.6万公里。

距离不一样,人们眼中的月亮也就有了大小之分。

根据测算,在3月20日2时10分,地球运行到月亮和太阳之间,此时月亮恰好“直面”太阳,它将太阳的光全部反射给地球,故呈现“最圆”。

3时8分,月亮运行到距离地球最近的位置上,此时月球离地球约35.6万公里,从地球
上看去,月亮比平时要大一些。

由于月球到达近地点与满月时间接近,不少网友传言这轮“超级月亮”出现将引发灾难。

北京天文馆馆长朱进博士对此表示,这种情况每413天就会出现一次,并不罕见。

据他介绍,月球的运动最主要的体现是引起地球上的潮汐变化,从目前的统计数据和物理研究上看,月球运动与地球上地震等地质或气象活动没有联系。

“超级月亮”是平时满月的1.07倍,但市民眼中的月亮与其他的满月区别不大,因为它们的大小、差距是肉眼难以分辨的。

然而,当人们对“超级月球”满怀期待的时候,却又另一种声音让我们多了几分恐惧,那就是“超级月球”将会引起地球地震的说法。

有网友猜测,最近的地震可能和它有关,并举出“例证”说明前几次“超级月亮”分别发生于1955年、1974年、1992年以及2005年,而这几年全都发生过极端天气事件:2005年1月“超级月亮”日前两周,印尼大海啸造成数十万人死亡;2011年3月11日在距离超级月亮仅有8天时,日本发生了9.0级大地震。

天文馆馆长朱进否定了“超级月球说”。

他解释,月球绕地球沿椭圆轨道做周期性运动,所以会产生“远地点”和“近地点”,换句话说,月球每个月都会离地球“最近”一次,而每次“最近”的时候差异其实是非常小的。

“这些微小的差别根本不足以引起地震、火山爆发等。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副所长高孟潭告诉记者,对于天文现象与地震、火山等灾害性事件之间的关联,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还没有相关的研究成果。

不过根据目前已有的研究数据来看,地震、火山的发生规律与网友所谓的“超级月亮”发生的年份之间没有明确关系。

我也不赞成“超级月球引起地震说”。

但我的依据不是万有引力,而是旋涡力。

地球和月球都处于地球系旋涡中。

是这个旋涡力使地球和月球在自转、公转,并且具有各自的旋涡。

只要各自的小旋涡不靠近到一起,地球和月球就没有相互影响。

至于地球上的潮汐,其实只是地球自己的旋臂,与月球就没有关系。

当然,有时月球也会跑到地球的旋臂上来,对地球会有一点影响。

所以月球只要在自己的壳层里运动,距离地球远些近些都不会影响地球。

不用担心月球,“超级月球”能奈我何!“超级月球引起地震说”之所以蛊惑人心,错就错在牛顿身上,错就错在被牛顿蒙蔽的大量科学家身上。

不是民众愚昧,是民众被愚昧。

尽管我没有真凭实据可以来证明我的想法,但我相信,在以后的课堂上,自然科学概论将会给我一个答案,从而让我对广袤无垠的世界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