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际化视野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路径
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路径引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领导下的中国特有的社会主义道路,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果。
本文将详细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路径,分析其独特之处和成功经验,以期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1. 改革开放初期(1978年至今):在这一阶段,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逐步引入市场机制,推动经济体制改革。
同时,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和社会公平正义。
改革开放初期(1978年至今):在这一阶段,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逐步引入市场机制,推动经济体制改革。
同时,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和社会公平正义。
2.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2年至今):在这一阶段,中国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2年至今):在这一阶段,中国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3.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012年至今):在新的历史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时期。
这一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012年至今):在新的历史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时期。
这一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路径1. 坚持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是中国领导,最重要的保障是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坚持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最重要的保障是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2.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
1
2014年11月17日,习近平在澳联邦议会演讲:中 国如何发展?中国发展起来了将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相信在座各位对这个问题都有兴趣,正像世界上很多 人都对这个问题有兴趣一样。关于这两个问题,国际 社会众说纷纭,有的对中国充分肯定,有的对中国充 满信心,有的对中国忧心忡忡,有的则总是看不惯中 国。我想,这也正常,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 大国,是人群中的大块头,其他人肯定要看看大块头 要怎么走、怎么动,会不会撞到自己,会不会堵了自 己的路,会不会占了自己的地盘。
4.莱茵模式的新发展
(1)向银行注资,稳定金融秩序 (2)扩大公共投资,促进消费需求 (3)积极扩大就业,增加就业岗位
(二)盎格鲁一撒克逊模式(英美模式)
主要国家: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爱尔兰等
1.主要特征:
(1)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导,崇尚个人主义; (2)强调并鼓励自由竞争,认为经济发展的动因是市 场机制对经济的充分调节; (3)主张私有化,要求放松管制、削减赋税,鼓励个 人积聚财富; (4)要求政府决策被限定在最小的范围之内,以企业 分散决策为主要形式,公司注重并追逐利益目标; (5)实行董事会制和股东制,发挥股票和证券市场对 经济的杠杆作用。
15
三、中国经济发展道路的内涵和特征
16
1.把理论创新和群众实践结合起来 2.把学习借鉴和把握发展实际结合起来
3.把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
4.把发展的“好”和“快”结合起来
5.把加快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结合起来
6.把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结合起来
17
2
本专题主要内容:
1.世界主要经济发展模式及其新发展
2.理论界关于中国道路(模式)的认识
3.中国经济发展道路的内涵和特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演讲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探索出来的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这条道路的探索历程是曲折的,是充满艰辛和挑战的,但也是充满希望和激情的。
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是在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和国情基础上进行的。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古老国家,我们有着自己的独特的价值观念、传统文化和社会制度。
因此,我们不能简单照搬外国的发展模式,而是要根据中国的国情来进行探索和实践。
正是基于这一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够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是在党的坚强领导下进行的。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力量。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得以顺利前行的重要保障。
正是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们才能够在各种困难和挑战面前屹立不倒,不断前行。
最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是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进行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功,离不开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
中国人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创造者和实践者,他们在各行各业中默默奉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正是因为有了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够不断向前发展,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我们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我们要继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谢谢大家!。
国际视域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国际视域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者:郑云天来源:《前线》2015年第06期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
”在国际视域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仅历史底蕴深厚,而且有力保障着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存续和发展,具有广阔的未来愿景与世界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底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科学继承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精髓。
一方面,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唯物史观深刻阐释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提出资本主义灭亡和社会主义胜利都是历史必然的论点,在此基础上对共产主义社会进行了科学构想。
尽管由于历史条件所限,他们的研究聚焦于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理论指导和无产阶级革命等问题,没有更加深入探究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路径。
但科学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理论体系、价值取向和奋斗目标,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奠定了坚实基础。
另一方面,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帝国主义时代特征以及俄国国情相结合,通过十月革命建立起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国家。
之后为巩固新生政权、重振经济,列宁带领苏维埃政府通过将战时共产主义调整为新经济政策,大力引入外国资本和技术,促进了生产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苏联得以成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支柱。
虽然列宁的英年早逝致使其很多富有创见的理念未能付诸实践,但仍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提供了诸多值得借鉴的闪光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合理扬弃了苏联模式与斯大林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不可否认,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及其发展模式对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这一理论和实践也存在不少缺陷,在根本上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相违背,导致社会主义国家普遍陷入困境。
与之相比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一系列具体层面进行了大胆突破和创新。
例如,摆脱了僵化教条的计划经济桎梏,建立起更具活力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积极稳健地实行政治体制改革,丰富和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民主自治制度,废除个人崇拜和领导干部终身制,实现权力更替的有序化、制度化与常态化等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国际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国际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国际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发展中国家探索了一条具有现实
适应性的发展路径。
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以及在减贫、教育、医疗等
领域取得的成就,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成功的经验和借鉴。
中国
的经济模式注重发展实体经济、促进产业升级、改善民生,这对其他
国家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具有普遍的借鉴意义。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强调共同发展、共建共享的理念,
推动了全球治理体系的进步和完善。
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主张加强国际合作,维护多边主义
和联合国权威。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成立的亚洲基础设施
投资银行等国际合作机制,为解决全球性挑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机制。
再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强调民主、法治和人权的发展,为
世界各国提供了多样化的制度选择。
中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
治发展道路,注重解决中国自身的问题,同时也展示了中国的政治制
度和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全球政治文明的发展路径,并且为一
些实现民主、法治和人权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可供选择的发展模式。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国际意义在于为发展中国家提供
了成功的经验和借鉴,推动了全球治理体系的进步和完善,为世界各
国提供了多样化的制度选择。
正因为如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深
受其他国家的关注和学习,对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具有重要的国
际影响力。
国际视角中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辅导员工作展望
统人际模式强势改造,也都对辅导员自 过依照著名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在《新 亦有《川大师生员工热切关注十九大,
身教育理念、知识体系、专业技能提出 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的阐释, 踊跃收听收看开幕盛况!》《总书记
了严峻的挑战。
时至今日,西方国家依然延续着“宗教 说了这一句,大家都在喊“安逸”!》
长期以来,惯于将学生中所出现的 信仰尤其是基督教义孕育道德的基本范 《川大校长谢和平十九大闭幕式后谈
但“一体化”绝非也不可能为“同质化”,
已有学者从国际化立场,就马克思 而当前业界尚缺乏对此方面的较为有力
关于资本主义社会运作原理,解析马克 的针对性、循证性探讨。
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方向, 2.2 专业性问题
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道
辅导员工作本身就具有“教师育人
路自信”的历史意义与实践设想。如济 - 干部管理”双肩挑特点,近年来职业化、
2.3 长效性问题
默化感染学生
吾心”版块中,既有笔者编发推送的诸
当代大学生作为法律意义上的成年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基石与力
人,思想意识与行为方式均呈现出高度 不断坚定广大师生的“四个自信”,培 量源泉——著名作家王蒙谈“中华风
的独立性、自觉性、隐蔽性。与此同时, 养全面均衡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 度”》《“ 美 式 民 主” 梦“ 不 美”,
· 114 ·
Education Management
教育管理
人民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奋斗新征程 创新载体、化事为理。深挖中国特色社会 备的互动留言、发起会议、评论评分等
上的行动指南,循循善诱贯穿到青年学
主义指导思想的优势与自信,以讲 功能,极大地实现了组织成员间的平等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国际化
改革 开 放 以来 . 中国特 色社 会 主 义建 设 取得 举 世 瞩 目的成 就 , 显 了 中 国特 色社 会 主义 理 论 的独 彰 特 魅力 . 而 也 引起世 界 各 国对这 一 理论 的广泛 关 从 注 。但 是 这一 理论 的国 际化 相对 薄 弱 , 明晰 中 国特
色 社会 主 义理 论 国际化 的基本 内涵 , 探索 中国特 色 社 会 主义 理论 国际化 的 意义及 路 径 . 于有 效 提升 对 我 国的 国际地 位 和影 响 力 , 进世 界 的和平 与 发展 促
社会主 义理论基本 内涵和现 实价值的基础上 , 重视 文化 交流 、 载体建设 、 传播机制优 化等 国际化路径 , 推动 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演讲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演讲稿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特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一次伟大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经验总结,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总结的成功经验。
我们党领导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不断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向前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一次伟大实践。
我们党领导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党领导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探索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我们党领导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不断推动改革开放,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推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
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不断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经验,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
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不断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经验,不断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不断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一次伟大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经验总结,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将继续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指导,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
全球化视阈下中国现代化道路研究
全球化视阈下中国现代化道路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推进,世界各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领域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交流与融合态势。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现代化进程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全球化视阈下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发展轨迹、面临的挑战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分析中国如何在全球化浪潮中坚持走自己的现代化道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民族的伟大复兴。
文章首先回顾了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历史演变,从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到近年来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的提出,展示了中国现代化道路的独特性和创新性。
接着,文章分析了全球化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包括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以及中国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推动现代化事业的持续发展。
文章还将深入探讨中国现代化道路中的关键问题,如经济结构调整、创新驱动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社会公平正义等,分析这些问题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新特点和新要求。
文章还将关注中国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中的作用和影响,探讨中国如何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
文章将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提出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应如何继续坚持走自己的现代化道路,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全球范围内的发展中国家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共同推动世界现代化进程的深入发展。
二、全球化与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历史演变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现代化进程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在这一过程中,全球化与中国现代化道路经历了历史性的演变。
全球化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在全球贸易、投资等领域的合作与竞争中,中国经济逐渐崛起,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引进外资、技术和管理经验,中国迅速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这一过程中,中国现代化道路强调开放包容,充分利用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实现了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论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目录1引言 (1)2 经济全球化 (1)2.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 (1)2.2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1)2.3经济全球化的性质 (2)2.4经济全球化的特点 (2)3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 (3)3.1经济全球化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发展机遇 (3)3.1.1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3)3.1.2有利于中国利用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资金及管理经验 (3)3.1.3为中国有效地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提供了有利条件 (4)3.1.4有助于打破思想禁锢, 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的变革 (4)3.1.5对中国文化产生的影响日益增强 (4)3.1.6有利于提高中国社会主义国家的地位 (4)3.2经济全球化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带来挑战 (4)3.2.1中国的经济安全受到严重的挑战 (4)3.2.2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冲击 (5)3.2.3对中国国家主权和政治影响提出严峻挑战 (5)3.2.4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挑战 (5)4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6)4.1要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 (6)4.2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 (6)4.3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6)4.4正确处理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的关系 (7)4.5提高国民科技文化素质及民族创新能力 (7)5结语 (7)参考文献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论文题目:论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摘要: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也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主要潮流。
经济全球一体化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正在给我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多领域带来深刻的变化和影响,充满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新的挑战。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我们要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必须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才能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之中立足,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机遇挑战1引言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也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主要潮流。
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
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长期奋斗的结果,是在中国特殊国情和历史背景下形成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在国际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从世界眼光的角度,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际标准。
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国际上的认可和重要性不断提升。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成功实践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宝贵经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成果,如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成就,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路径在国际上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和尊重。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际标准体现在其独特的文化特色和价值观。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文明的国家,其传统文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发展中坚持中国传统价值观念,如中庸之道、仁爱之心等,将其融入现代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了独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文化特色。
这种文化特色和价值观的国际传播,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具有吸引力和影响力。
再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际标准还表现在其开放包容的态度和国际合作的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开放包容,倡导和平发展和合作共赢的理念。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完善,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际标准体现在其积极的国际合作实践和贡献。
最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际标准也需要不断提升和完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是中国人民的选择,同时也需要符合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和国际标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需要与国际社会的共同发展相结合,不断吸收国际先进的理念和实践,不断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际标准,使之更加符合世界眼光和国际社会的期待。
总的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际标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国际上的认可和重要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独特文化特色和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放包容和国际合作的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断提升和完善。
国际化视野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综述
国际化视野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综述[关键词]国际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特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领导各族人民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富国强民之路,开创了亘古未有的宏图伟业。
在国际化深入发展的趋势下,我们党应以更加宽广的视野、更加主动的精神,积极把握新机遇,沉着应对新挑战,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一、国际化是中国与世界关系发展的重要态势(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既独立自主、立足国情,又对外开放、加强与世界交流的过程中形成的。
中国在继续立足于自身力量的同时,需要有更加有利的外部环境和市场、资源等条件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社会主义发展中大国,任何时候都必须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坚持中国的事情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力量来办。
对于一切国际事务,都要从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出发,按照冷静观察、沉着应对的方针和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的精神进行处理,不屈从于任何外来压力。
同时,我们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开展交流合作,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紧密结合起来,认真学习、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坚持趋利避害,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共赢方向发展,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渝地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坚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独立自主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这条道路立足于中国自身实际,紧密地把握世界发展的潮流和动向,充分利用有利的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和本质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而成功开辟的,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作为全面而系统地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丰富而充实的科学内涵。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在全球化的浪潮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成为了全世界的关注焦点。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迅速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然而,与此同时,全球化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问题。
在这个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成为了实现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首先体现在经济领域。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选择了以市场为导向,同时保持国家干预的发展模式。
中国通过各种经济改革,建立了现代化的产业体系,逐渐实现了经济的高度发展和自主可持续的增长。
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不仅使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同时也成为了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
中国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同时,也在国内稳定了经济发展,保持了国家整体的经济安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还体现在社会发展领域。
在全球化的浪潮下,文化和价值观的交流碰撞不可避免地带来了社会结构的变革和社会矛盾的加剧。
中国选择了积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推动社会公平正义和人的全面发展。
中国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进行了广泛改革,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还注重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坚持民族精神和国家尊严的守护,确保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也体现在政治领域。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家政治制度和治理模式的选择对于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
中国选择了以党的领导为核心、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道路,确保了国家政权的稳定以及政治制度的适应性和可持续性。
中国坚持依法治国和社会主义法治,不断完善法律体系,推动社会正义和法治化进程。
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还注重民主的发展和民众的参与,通过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保障社会稳定和国家治理的有效性。
然而,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
全球化带来的市场竞争和经济压力,让中国需要不断推进改革开放,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现代化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根据中国的国情和实际情况,探索出的一条符合中国特点的发展道路。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经济发展成就。
这一成就的实现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指引和推动。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引领下,中国实现了从封闭与落后到开放与先进的历史跨越。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十年来,中国深化改革,加强开放,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分散力量办好事的原则,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推进现代化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独特的路径。
中国对于现代化的追求是综合国力的全面提升,包括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的创新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的显著增强等。
这些目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指引下得以不断实现。
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不仅关乎国内的发展和进步,也具有全球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世界发挥了重要的示范作用。
在西方现代化道路已经相对成熟的背景下,中国采用了不同的发展模式,证明了世界各国并非只有西方现代化道路可行。
中国的经验启示着其他发展中国家,也为他们提供了建设现代化的借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特点之一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立场,致力于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中国通过深化改革,提供优质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加强社会保障体系,推动城乡区域发展均衡,大力发展文化事业等,使人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另一个特点是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一环。
通过吸收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中国积极引进外资和技术,推动经济的高速发展。
同时,中国也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实现了与世界经济的深度融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第三个特点是按照中国的国情推动现代化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充分考虑了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经济起点低等特点,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建设道路。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起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在政治上具有重要意义。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干系越来越密切。
然而,中国在长期的社会主义建设中相对独立,不息探究符合国情的制度和政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选择,在一定程度上独立于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模式,为全球化时代提供了不同政治选择的典范。
中国通过不息深化改革开放,逐渐形成了党的领导、人民民主、法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的政治体制。
这种政治道路的选择,使中国能够相对独立地面对全球化带来的风险和挑战,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稳定和进步。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在经济上带来了巨大进步。
全球化加速了各国经济的融合和竞争。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以市场经济为基础,逐步建立了现代化的经济体系。
通过乐观参与全球经济体系,中国不仅实现了快速的经济增长,而且成功地实现了低收入人口的脱贫,稳定了社会和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充分发挥了规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优势,既实现了经济增长,又保证了公平宁社会稳定。
此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也在文化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也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全球化带来了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和碰撞。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在文化上重视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观相结合,既坚守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又吸纳和融合了各国先进文化效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选择,使中国具有不行复制的奇特文化魅力,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茂盛作出了重要贡献。
最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也为其他进步中国家提供了重要阅历。
在全球化背景下,进步中国家在摆脱贫困、实现经济进步等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充分发挥了中央政权和经济进步的协同效应,取得了卓越成就。
这为其他进步中国家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启示,为其在全球化中找到合适的进步道路和实现可持续进步提供了重要启示。
综上所述,是中国长期坚持走的一条符合国情的可持续进步道路。
经济全球化视域中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Development Ways of the Socialism with the Chinese Characteristic in the Sigh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作者: 张传平
作者机构: 南京大学哲学系,南京210093
出版物刊名: 南京社会科学
页码: 11-16页
主题词: 经济全球化;世界历史理论;中国特色
摘要:经济全球化是指伴随着二战以来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转变以及新的科技革命的发展,世界各国经济在走向市场化和开放的过程中,相互依赖的程度不断加深,并逐步走向一体化的基本趋势.要从根本上厘清经济全球化及其趋势,离不开科学的历史观的指导,实际上,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为我们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全球化提供了基本的理论框架,因为经济全球化恰恰是有历史的.展望未来,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作为经济全球化中的'中国因素'必将在其发展过程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
浅析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浅析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者姓名:梁灏工作单位:重庆市科能高级技工学校通讯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上桥,重庆市科能高级技工学校邮政编码:400037 电子邮箱:联系电话:(023)摘要:经济全球化不但加深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而且也要求社会主义理论要与时俱进。
我国必须在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全球化在本质上是由各国市场开放带来的市场经济体制全球化。
随着全球市场逐步开放,势必会推动商品(包括服务)、信息、技术及生产要素跨境流动的不断增加,各国经济之间的相互依赖日益加深,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从国家内部扩展延伸到全球,因此,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影响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变化、世界经济增长和进步的重要因素之一。
然而,经济全球化是西方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其主要动力来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因而它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向全球扩张、试图把资本主义的矛盾和危机转嫁给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表明了垄断资本主义要在全球范围内追求利润的目的。
同时,我们还应看到当今经济全球化浪潮,是以苏联和东欧等一大批原社会主义国家在与资本主义竞争中失败后融入资本主义体系为背景的。
它表明,资本主义还具有继续存在和发展的生命力,我们不能不正视这一历史事实。
面对这一事实,一些重大的现实问题就摆在我们的面前:马克思主义“两个必然”(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论断是否科学?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如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经济全球化加深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经济全球化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几次科技革命又都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发端,因而资本主义在经济全球化中起着主导作用。
许多经济运行规则,都由资本主义国家和有关组织制定和实施,其结果必然是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有利。
同时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全球范围的贫富差别,绝对贫困的国家不是减少而是增加,由20世纪60年代的20多个增加到现在的50多个。
在经济全球化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经济全球化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摘要】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正加速发展,全球的贸易、金融、投资等经济要素日益融合,世界经济快速发展,但是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不但加深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同时也要求社会主义理论要与时俱进。
文章提出在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参与国际竞争的进程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简述了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分析了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再针对中国目前的情况以及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论述应对的策略。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竞争全球化一、经济全球化的含义经济全球化又称世界经济一体化,经济全球化的含义经济全球化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90年代得到认可,但目前没有统一概念,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1997年发表的一份报告中,对其的定义为:“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交易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加。
”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认为,“经济全球化可以被看作一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市场、技术与通讯形式都越来越具有全球特征,民族性和地方性在减少”为此,可从三方面理解经济全球化:一是世界各国经济联系的加强和相互依赖程度日益提高;二是各国国内经济规则不断趋于一致;三是国际经济协调机制强化,即各种多边或区域组织对世界经济的协调和约束作用越来越强。
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的全球化,它既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全球化,也是社会主义的全球化。
包括以下方面:其一,生产全球化;其二,贸易全球化;其三,金融全球化;其四,投资全球化;其五,区域性经济合作日益加强。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是自我改进和自我完善的过程。
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为思想路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弘扬表现人类社会属性的社会制度,团结亿万人民成为谋求自身利益和实现整体利益的社会主体,成为自我全面发展和参与国家治理的社会主体,前所未有地享有平等的社会地位和人格尊严,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特色”与“国际通则”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特色”与“国际通则”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浦兴祖随着资本、技术、信息、人才等生产要素突破国界,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流动与组合,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一股不可逆转的潮流。
在此背景下,中国继续强调要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事业。
与此同时,中国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标志,决意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全面遵从经济运作方面的国际通则。
一个是建设“中国特色”——“特有”、“特殊”、“特定”之“特”,一个是遵从“国际通则”,——“通行”、“通用”、“通适”之“通”。
两者形似相悖,实为相通。
本文试图从宏观上考察与揭示它们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从而加深理解中国正在进行的伟大事业及其与全球发展之关系。
主要观点是:建设“中国特色”,不能不实行对外开放;实行对外开放,不能不遵从“国际通则”;遵从“国际通则”,不能不加快政府改革;加快政府改革,有利于建设与发展“中国特色”。
一,建设“中国特色”,不能不实行对外开放。
20世纪50年代中期,即新中国建立后不久,以毛泽东为首的领导人发表了“论十大关系”等重要思想,开始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尽管当时还没有正式提出“中国特色”这一概念,但那次探索的目的很清楚,就是要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寻找“反映中国客观经济规律”、“适合中国的路线”[1]。
后来,中国的发展进程经历了重大曲折。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邓小平等领导人在深刻反思建国以来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更加坚定地提出,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走中国自己的路,并且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概念。
现在,中国正全力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显然,提出“中国特色”,逻辑地包含着对中国“特殊”(“特有”、“特定”)国情的强调。
但是,这种对“特殊”、“特色”的强调,有着特定的针对性。
略知当代中国发展史的人都知道,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苏联模式”曾经发生过重大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国际化视野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摘要:国际化是与全球化相的一种世界潮流,是以经济国际化为主并同时影响到政治、文化、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综合性现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始终立足于中国国情的道路,按照党的基本路线发展前进的道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项事业全面推向前进的道路和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道路。
在国际化进程中,我们必须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继续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关键词:国际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特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领导各族人民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富国强民之路,开创了亘古未有的宏图伟业。
在国际化深入发展的趋势下,我们党应以更加宽广的视野、更加主动的精神,积极把握新机遇,沉着应对新挑战,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一、国际化是中国与世界关系发展的重要态势(一)国际化是与全球化相的一种世界潮流,是以经济国际化为主并同时影响到政治、文化、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综合性现象从超越国家界限而相互来说,国际化与全球化本质上是一致的。
但全球化的范围更广,层次更高,更侧重于在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和地区超越政治、经济、文化差异和地理分割,趋于形成紧密、相互制约的共同体。
每个国家和地区参与和适应全球化都有一个渐进的过程。
这种参与和适应的过程反过来又会推进国际化进程,这是一种现实和循序渐进的选择。
在全球化中推进国际化,在国际化中参与全球化。
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世界日益紧密的过程。
可以说,当今世界的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处在全球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变动和浪潮之中,就其态势来说,是无法阻挡和躲避的。
(二)中国的国家利益已经不仅仅限于自己的国境线之内,而是日益广泛地体现在与外部世界的之中,需要更多地通过这种来谋取和维护自己的利益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这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而且这种“离不开”的程度越来越高。
范围也越来越广。
随着对外开放的日益加深,特别是加入WTO之后,中国更加紧密地参与到世界经济的大家庭中,外部因素对中国国家利益的影响也明显增大。
突出地表现为对外贸易的规模越来越大、对外人员交往和流动越来越多、文化和科技的合作与交流日益深入等。
可以说,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越来越大,在国际舞台上的活动也愈益广泛地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科技、教育、军事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的国家利益已经不仅仅限于自己的国境线之内,而是日益广泛地体现在与外部世界的之中,包括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军事的等,需要更多地通过这些来谋取和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并将更多地受到外部世界的影响和制约。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既独立自主、立足国情,又对外开放、加强与世界交流的过程中形成的。
中国在继续立足于自身力量的同时,需要有更加有利的外部环境和市场、资源等条件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社会主义发展中大国,任何时候都必须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坚持中国的事情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力量来办。
对于一切国际事务,都要从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出发,按照冷静观察、沉着应对的方针和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的精神进行处理,不屈从于任何外来压力。
同时,我们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开展交流合作,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紧密结合起来,认真学习、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坚持趋利避害,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共赢方向发展,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渝地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坚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独立自主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这条道路立足于中国自身实际,紧密地把握世界发展的潮流和动向,充分利用有利的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和本质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而成功开辟的,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作为全面而系统地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丰富而充实的科学内涵。
(一)它是始终立足于中国国情的道路马克思认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
”也就是说,人们创造历史、发展现实只能在既有的历史基础上进行,要超越或丢弃历史条件,那是不可能的。
任何国家确立正确的发展道路都必须考虑本国国情,如果脱离本国国情,再好的发展道路也会走入歧途,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灾难。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深刻分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律,逐步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二)它是按照党的基本路线发展前进的道路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是我党在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准确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根本任务的基础上制定的,集中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愿望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考验,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社会政治稳定。
这里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我们党坚决排除各种干扰,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
实践证明,只有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才能统一全党思想、凝聚全社会力量,才能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坚定正确的方向,才能科学制定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行动纲领和大政方针,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实。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因此,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
(三)它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项事业全面推向前进的道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我们党逐步形成并完善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
在经济方面,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政治方面,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在文化方面,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社会方面,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社会。
这些制度适合我国国情,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拓展的根本依托。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中,经济建设提供物质基础,政治建设提供政治保障,文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社会建设提供有利的社会环境和条件。
这四个方面的建设既相互又相互促进,缺一不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道路,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项事业全面推向前进的道路。
(四)它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道路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目标,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位一体”总体目标的本质要求。
其中,“富强”是经济领域的目标,“民主”是政治领域的目标,“文明”是思想文化领域的目标,“和谐”是社会建设的目标。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惠及全国各族人民的奋斗目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体现了我们党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益的根本宗旨。
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我们由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两位一体,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的三位一体,再到今天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四位一体,始终与我国生产力水平的大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相伴随。
我们坚持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四位一体”的建设目标,就是要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升全社会的文明程度,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更大程度和更高层次上造福于全体人民。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国际化潮流的辩证关系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要正确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国际化潮流的辩证关系,坚持在中国与世界的双向互动中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一)始终立足于中国国情,又密切关注和努力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从实际出发,始终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注重结合我国实际和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调整发展思路,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与时代潮流相随、与世界文明相伴的道路。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我们随时关注时代发展的潮流。
紧紧瞄准世界生产力、科技、文化等发展的新动向和新趋势,不断吸取其他国家和民族的经验,使我们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都能充分体现时代精神和创造精神。
党的实践经验证明,凡是能够正确地认识国情并深刻理解所处时代发展的潮流,就能实事求是地制定出切合客观需要的战略方针,并把党的事业推向前进;否则,党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和失败。
(二)始终植根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也善于应对世界各种风险和挑战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传统是在较长的历史发展中积淀下来的,通过世代传承积淀在人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中,有其稳定性和延续性。
中国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
在全球化大变革的今天,需要我们更加自觉地弘扬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将其转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从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