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模式分析
跨国公司在华本土化战略研究
跨国公司在华本土化战略研究一、本文概述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跨国公司作为世界经济的重要参与者,其在中国市场的本土化战略已成为国际商务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跨国公司在华本土化战略的内涵、动因、模式及其实施效果,分析其在不同行业和领域的具体实践,以及这些战略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文章首先对跨国公司本土化战略的概念进行界定,并综述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
随后,通过案例分析,本文将详细考察若干成功实施本土化战略的跨国公司,探讨其战略选择、实施过程以及所面临的挑战。
本文还将探讨这些战略对中国市场环境、消费者行为、产业升级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对中国本土企业的启示。
本文将提出对跨国公司未来在华本土化战略的建议,以促进跨国公司与中国市场的和谐共生及可持续发展。
二、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概况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拥有庞大的消费市场。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升级,中国市场对跨国公司的吸引力不断增强。
许多跨国公司已经将中国作为其全球战略的重要部分,加大在中国的投资和市场份额。
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投资领域广泛,涵盖了制造业、服务业、高科技产业等多个方面。
特别是在高新技术产业,跨国公司通过设立研发中心、与国内企业合作等方式,加速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为了更好地适应中国市场,跨国公司普遍采取本土化战略。
这包括产品本土化、管理本土化和文化本土化等方面。
例如,一些跨国公司针对中国消费者的需求,推出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
同时,通过与当地企业合作、聘用本地员工等方式,提高企业的本土化管理能力。
虽然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如市场竞争激烈、法律法规环境复杂、文化差异等。
随着中国本土企业的崛起,跨国公司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仍需不断调整和优化其本土化战略,以应对市场的挑战和机遇。
三、跨国公司本土化战略的内涵与类型跨国公司本土化战略,简言之,是指跨国公司在进入一个新市场时,采取一系列策略调整,以适应当地市场环境、文化、法律和消费者需求的过程。
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竞争产生的垄断问题分析
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竞争产生的垄断问题分析【摘要】本文主要围绕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竞争产生的垄断问题展开分析。
在引言部分会介绍这一问题的背景,引出接下来的讨论。
正文部分将详细探讨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进入和竞争策略,分析垄断问题的根源和对中国市场的影响,同时提出应对垄断问题的措施。
结论部分将展望未来可能的趋势,指出应该如何应对垄断问题,使市场竞争更加公平和健康。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中的垄断现象,同时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跨国公司、中国市场、竞争、垄断问题、进入、策略、根源分析、影响、措施、未来趋势、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中国市场的开放,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参与竞争。
这些跨国公司拥有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和资金实力,往往能够迅速占领市场份额,并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垄断局面。
垄断问题一直是困扰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难题,影响着市场的公平竞争和消费者权益保护。
为了更好地分析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竞争产生的垄断问题,我们有必要深入研究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进入方式、竞争策略,以及垄断问题的根源和影响,从而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
本文将从以上几个方面展开分析,为解决垄断问题提供参考。
2. 正文2.1 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进入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进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到各种因素。
跨国公司通常会选择在中国设立子公司或合资企业的方式进入市场。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更好地适应当地的经济环境和法律法规,同时也可以更好地融入当地文化。
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进入还需要考虑到与当地企业的竞争关系。
中国市场竞争激烈,许多本土企业在技术、价格等方面具有优势,而跨国公司需要通过不断创新和提高产品质量来与其竞争。
跨国公司在进入中国市场时需要制定相应的竞争策略。
跨国公司还需要考虑到中国的外商投资政策和市场准入条件。
中国对外商投资有一定的限制,跨国公司在进入中国市场时需要遵守当地法规,同时也需要考虑到政策的变化对其经营的影响。
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营销策略研究
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营销策略研究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日益激烈。
为了在这个庞大的市场中取得成功,跨国公司需要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
本文将探讨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营销策略,并提出一些建议。
二、了解中国市场特点在制定营销策略前,跨国公司应该充分了解中国市场的特点。
中国拥有庞大的人口和广阔的市场潜力,同时也面临着语言、文化和法律等方面的差异挑战。
了解这些特点是制定营销策略的前提。
三、定位与市场细分在进入中国市场之前,跨国公司需要确定自己的定位和目标市场细分。
市场细分是指将市场分成不同的细分市场,以便更好地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跨国公司应该根据产品特点、消费者需求等因素来确定自己的目标市场细分。
四、产品定价策略产品定价是营销策略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中国市场上,消费者对产品价格非常敏感。
跨国公司应该根据产品的独特性、竞争对手的定价策略以及消费者的购买能力来制定合理的定价策略。
五、渠道选择与分销策略在中国市场中,渠道选择和分销策略对于跨国公司的营销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中国的地域广阔和消费习惯的多样化,选择适合的渠道和制定合理的分销策略对于扩大市场份额至关重要。
六、品牌建设与推广策略品牌建设和推广是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上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中国市场中,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可度和忠诚度较高。
通过建立强大的品牌形象、有效的推广策略和增加品牌曝光度,跨国公司可以提高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力。
七、与中国伙伴合作在中国市场中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是非常重要的。
与中国伙伴合作可以帮助跨国公司更好地了解中国市场,解决文化和语言障碍,并降低进入市场的成本和风险。
八、适应本地化需求成功的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上都注重适应本地化需求。
这包括产品本地化、营销活动本地化和服务本地化等方面。
跨国公司应该深入了解中国消费者的喜好和习惯,以便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
九、总结与展望对于跨国公司来说,制定适合中国市场的营销策略是至关重要的。
跨国公司的市场进入策略分析
跨国公司的市场进入策略分析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跨国公司的市场进入策略成为了其在全球市场中长期发展的关键所在。
市场进入策略是指跨国公司在进入一个新市场时所采取的策略,包括定位、定价、促销等各方面的问题。
本文将从市场的现状出发,分析跨国公司的市场进入策略并提出建议,以期对跨国公司的发展有所帮助。
一、市场现状在国际化的背景下,全球市场已经成为跨国公司长期发展的重要舞台。
然而,全球市场的发展不平衡,各个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水平、文化差异、法律和交易规则的不同都会影响市场进入的策略和效果。
首先,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市场进入策略的重要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市场规模大、消费者需求旺盛,适合高价值、高配的产品或服务;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市场规模小、消费者需求较低,适合价格相对较低、性价比较高的产品或服务。
在制定市场进入策略时应根据市场经济情况,采用适当的策略。
其次,文化差异是影响市场进入策略的重要因素。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较大,包括语言、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这些文化差异的存在会影响产品的品牌识别和消费者需求。
在市场进入之前,必须了解和适应当地的文化差异。
第三,法律和交易规则的不同也会影响市场进入的策略和效果。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和交易规则不同,如进口关税、贸易限制等,这些法律和规则的限制会影响市场进入、产品的研发和营销策略等方面。
以上是市场现状的简单介绍。
在制定市场进入策略时,必须考虑市场的情况,根据市场实际情况采取适宜的策略。
二、跨国公司的市场进入策略市场进入是跨国公司在进入一个新市场时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包括产品定位、定价、促销、渠道选择等方面。
针对不同的市场,跨国公司需要采取不同的市场进入策略。
1.产品定位产品定位是指通过产品的设计、创新等手段使其与其他竞争对手产生差异,从而达到在市场中占据相对优势的目的。
针对不同市场,跨国公司需要采用不同的产品定位策略。
在市场经济较发达的国家,消费者对品质和口感要求更高,公司可以采用高端定位的策略,打造高品质、高价值的产品。
跨国公司在华合作研发模式的比较
CHAPTER 02
跨国公司在华合作研发模式 类型
技术许可模式
定义
技术许可模式是指跨国公司通过将技术使用权许可给中国 合作方,以换取一定的使用费用。
特点
技术许可模式可以帮助跨国公司扩大技术使用范围,同时 降低研用权,而无法获得技术的所有权。
适用场景
总结词
技术许可模式是一种常见的跨国公司在华合作研发模式,这种模式允许技术许可方将技术使用权授予 被许可方,被许可方支付一定的使用费用。
详细描述
技术许可模式在华应用成功,主要得益于中国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例如,中国政府鼓励外资 企业在中国投资研发,并提供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同时,中国市场对新技术和产品的需求也日益增 加,这为技术许可模式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市场基础。
案例四:委托研发模式的局限性分析
总结词
委托研发模式是一种跨国公司在华合作研发模式,这 种模式将研发任务委托给受托方,受托方根据合同约 定进行研发并提交研发成果。
详细描述
委托研发模式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 是受托方的技术能力和研发水平可能无法达到合同约 定;二是受托方可能存在道德风险和知识产权纠纷风 险;三是委托研发模式的成本较高,可能无法满足企 业的预算要求。例如,某跨国公司委托国内一家科研 机构进行新产品研发,但由于受托方的技术能力不足 ,导致研发进度和质量均未达到合同约定,给委托方 带来了损失。
CHAPTER 03
跨国公司在华合作研发模式 的比较分析
投入要素的比较
人力资源
跨国公司一般会选择在华子公司作为研发中心,招聘当地研发人员,充分利用当地人才资 源。同时,也会通过技术转移、培训等方式提升当地员工的技能和知识水平。
物力资源
跨国公司在华合作研发模式中,物力资源的投入包括研发设备、实验器材、办公用品等。 这些资源大多由跨国公司提供,以保障研发活动的顺利进行。
跨国公司的中国市场进入模式影响因素分析
2) , 可 以看出 ,跨国公司 以独资模式 进入 中国市场 已成主导 。
( 二 ) 跨 国公 司 以并 购 方 式 进 入 中 国 市场 趋 势 加 强
2 O 世纪 9 0 年代 以前, 跨国公司在华并
购少 , 所 占F D I 比重也很小 , 1 9 9 0 — 1 9 9 1 年, 中国跨国并购售 出额只有 1 . 3 3 亿美元。 跨国 并购 占中国吸引 F D I 的比重也只有 1 6 9 %。
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跨 国经营决策的重要 内容。改革开放 3 0多
年来 ,跨国公 司进入 中国市场 的模 式经历 了一个较 为明显 的变化过程 ,同时也表现
出一些新趋 势。为了应对跨 国公司全面进
入 中国 ,有 必要 对其进入中国市 场的模式 变动进 行全 面把 握, 对其原 因展开分析 , 以
上还是在 实际利用外资金额 比重 上 ,合 资
占当年实际利用 F DI 总额 1 0 5 7 . 3 0亿美元 的4 8 . 8 0 %,八年时间猛增了近 2 6倍 ( 见
表 3) 。
化 :独 资模 式成为 主导 ,并 购趋 势加强 。
本 文 分析 了跨 国公 司进 入 中国 市场模 式
变动及 其 影 响 因素 ,并提 出 了相 应 的 对
跨 国公 司 进 入 中 国市 场 模 式 分 析
( 一 )跨 国 公 司 以 独 资 模 式进 入 中 国
市场 成 为主 导
跨 国 公 司进 入 中 国 市 场 模 式 影 响 因 素 分 析
( 一 )中国经济持 续稳 定增 长且市 场
规 模 不 断 扩 大
扩大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经营的正面效应 ,
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组织结构与管理策略
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组织结构与管理策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选择进入中国市场。
中国的庞大市场和人口,以及不断开放的政策和法规等因素,使得中国成为了跨国公司最为关注的市场之一。
然而,在进入中国市场之前,跨国公司需要考虑的问题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组织结构和管理策略。
本文将介绍一些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组织结构和管理策略,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跨国公司的运作模式。
一、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组织结构对于跨国公司来说,进入中国市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为了在这个市场中获得成功,跨国公司需要尽可能地适应当地的文化和经济环境。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跨国公司通常会采取以下几种组织结构。
1. 分子公司结构分子公司结构是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最为常见的组织结构之一。
这种结构适用于那些销售量比较大的产品,或者需要在中国市场进行大量研发和生产的公司。
在分子公司结构中,跨国公司会在中国成立一家全资或合资的子公司,该子公司将负责销售、生产或研发等业务。
子公司通常由来自跨国公司总部的经理统一管理,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独立的经营和管理权。
2. 功能部门结构功能部门结构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跨国公司组织结构,在这种结构下,公司的各个部门被分割成若干个独立的功能部门。
每个部门负责特定的业务,例如销售、生产、研发、财务等。
在中国市场,跨国公司通常会成立一个销售部门,一个生产部门和一个研发部门等。
这种结构的好处是使得公司在特定领域内专业化,提高了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
3. 矩阵结构矩阵结构是一种较为复杂的跨国公司组织结构。
在这种结构下,公司的业务被分成若干个不同的部门,这些部门分别负责不同的业务。
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经理,而且在需要时可以相互协作。
这种结构有利于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进行跨部门、跨地区和跨文化的协调,提高了公司的灵活性和反应速度。
二、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管理策略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策略的正确性。
以下是一些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中应该采取的管理策略。
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面临的新挑战及营销策略分析
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面临的新挑战及营销策略分析摘要:改革开放以来,许多外国公司在中国投资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跨国公司带来了资金、现代管理经验和技术,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也极大地改变了中国市场的竞争格局。
但是中国市场是一个快速增长且不十分成熟的市场,这给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带来一定的困难。
因此了解中国市场对国外投资者十分重要,通过分析中国市场环境,找出跨国公司在中国开展营销活动可能面临的机会和困难,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可以为进入中国市场的跨国公司提供参考。
关键词:跨国公司中国市场营销策略一、中国市场环境的新变化1、国内市场竞争加剧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前景被世界各国普遍看好,认为中国市场是本世纪末和下世纪初世界上最大的新兴市场。
许多跨国大公司都认为不去争夺这一市场,就会失去一次最好的获利机会。
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体现在两个层次:一是,国内企业和跨国公司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竞争主要体现在产品质量、价格、品牌上。
跨国公司正逐渐失去他们的技术和质量优势,因为国内的企业已经部分地掌握了技术和管理经验,尤其是在工业领域出现了生产过剩、竞争过于激烈的现象。
在技术较为成熟的市场上,跨国公司的产品性价比不再占有绝对优势,边际利润的降低使企业的利润空间十分有限,同时有可能使企业丧失消费者的信任和企业的创新能力,损害企业的市场价值。
这意味着跨国公司必须开发新产品,有所创新,用更先进的技术和更合理的价格,这样的竞争环境迫使跨国公司给与他们的产品更好的定位、更加关注产品的设计和其他的市场因素。
这给跨国公司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
二是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对手发生了显著变化。
90年代进入中国的外资主要以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为主,这些跨国公司实力相当,竞争更加激烈,他们将其垄断竞争手段引入中国,主要依靠资本实力和品牌优势压垮对手,使竞争进入“白热化”垄断竞争阶段。
2、国内社会文化环境复杂多样文化和社会环境是市场营销者必须了解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购买行为,对于跨国公司来说,文化将影响他们进入市场的时间、投资方式和市场运营方式。
道达尔公司进驻中国模式分析
道达尔公司进驻中国模式分析:国际市场营销案例研究三[原创] 道达尔公司进驻中国模式分析:国际市场营销案例研究三阳民管理咨询公司:何志达(@)[说明]:世界经济危机越来越严重,2009年6月22日,世界银行也下调了世界经济增长预期,已经接近阳民在今年4月份的预期(-4.5%),此时此刻,对于中国企业来讲,无疑是一次冲锋陷阵的绝好机会,因此,国际市场营销在此时显得异常重要,本文则是阳民管理咨询公司董事长周阳敏的专业基础课《国际市场营销前沿理论》的作业论文系列“阳民国际市场营销案例研究”之三,恳请各位朋友以专业的眼光给本文评分,并给出五个等级,即A、90以上(优秀);B、80-90(优良);C、70-80(良好);D、60-70(及格);E、60分以下(不及格)等。
主要从论文结构、论文布局、论文思想观点、论文的研究方法和写作方法、论文的创新以及论文是否抄袭和剽窃等等,你的评分非常重要,请尊重你的评分,谢谢!请在线留言或者将回馈结果发送给我们:@阳民管理咨询公司·周阳敏()2009年7月9日一、道达尔公司介绍道达尔公司(TOTAL)是全球四大石油化工公司之一,在全球超过110个国家开展润滑油业务。
2003年5月7日全球统一命名为道达尔(TOTAL),总部设在法国巴黎,旗下由道达尔(TOTAL)、菲纳(FINA)、埃尔夫(ELF)三个品牌组成。
该公司是1998年11月法国道达尔公司与比利时菲纳石油公司(FINA)合并,及2000年3月道达尔菲纳石油公司对法国埃尔夫公司(ELF)购并这两次交易后的产物。
该公司目前是全世界第四大石油及天然气公司,业务遍及120余国家,员工总数12万多人,2002年营业额达1025亿欧元,总资产为850亿欧元。
公司前六位股东为法国巴黎巴银行(0.2%)、法国AREV A公司(0.8%)、法国兴业银行(0.7%)、布鲁塞尔朗贝尔集团(3.4%)、比利时国民证券公司(1.2%),其余部分股份为内部员工、集团关联企业和社会公众持股。
欧洲跨国公司在华的本土化战略分析
欧洲跨国公司在华的本土化战略分析【摘要】本文旨在分析欧洲跨国公司在华的本土化战略。
在将介绍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在将分析欧洲跨国公司在华的本土化现状,探讨本土化战略的意义和具体措施,并分享成功案例及挑战与应对措施。
在将重点强调本土化战略的重要性,展望未来发展趋势,并进行结论总结。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欧洲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实施本土化战略的经验和教训,为其他类似企业提供借鉴和启示。
通过本土化战略,欧洲跨国公司能更好地适应中国市场的特点,提升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欧洲跨国公司、本土化战略、中国市场、成功案例、挑战、应对、重要性、展望未来、结论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欧洲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市场之一,吸引了大量外资企业进驻,其中包括众多欧洲跨国公司。
这些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开拓过程中,面临着来自本土企业的竞争、政策法规的调整、文化差异等挑战。
研究背景中的欧洲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不仅体现了全球化时代企业发展的新特点,也呈现了本土化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通过对欧洲跨国公司在华本土化战略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在中国市场的运营模式、战略选择,为其他跨国企业在中国市场开展本土化经营提供借鉴和参考,促进国际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欧洲跨国公司在华的本土化战略,并分析其在中国市场中的应用情况和效果。
通过研究本土化战略的具体措施和成功案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欧洲跨国公司在华本土化的优势和挑战,为其他跨国公司制定相关战略提供参考。
本研究也旨在总结本土化战略的重要性,展望未来在中国市场中的发展趋势,为跨国公司在华本土化提供指导和建议。
通过深入研究欧洲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本土化战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全球化背景下企业国际化的趋势,提高企业在不同市场中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跨国公司在中国本土化战略分析
跨国公司在中国本土化战略分析跨国公司在中国本土化战略分析摘要: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吸引了许多跨国公司进军本土市场。
然而,在中国开展业务需要与本土市场进行深入融合,以适应中国独特的市场环境和消费者需求。
本文通过分析跨国公司在中国本土化战略的现状和挑战,探讨了如何成功实施本土化战略。
1. 引言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跨国公司在寻求更高增长率和市场份额的同时,也面临不同国家和地区市场的多样性和挑战。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对跨国公司来说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然而,中国拥有独特的市场环境和消费者需求,因此,跨国公司需要采取本土化战略来适应中国市场。
2. 本土化战略的定义和意义本土化战略是指跨国公司根据当地市场需求和特点,适应并融入本土市场的一种商业策略。
本土化战略不仅有利于跨国公司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提高市场份额,还有助于提高公司在当地市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3. 跨国公司在中国本土化战略的现状目前,在中国市场运营的跨国公司中,许多已经采取了本土化战略。
他们通过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生产基地和销售渠道等方式,逐渐适应了中国市场的需求和环境。
例如,宝马在中国市场推出了长轴距车型,以满足中国消费者对更宽敞舒适的需求。
4. 跨国公司在中国本土化战略面临的挑战尽管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已经实施了本土化战略,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中国市场竞争激烈,市场准入门槛高。
跨国公司需要与当地企业竞争,同时还面临政府政策和法规的约束。
其次,中国消费者需求多样化且快速变化,跨国公司需要更加敏锐地捕捉市场动态,并及时调整产品和营销策略。
此外,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也是跨国公司在中国本土化过程中的挑战之一。
5. 如何成功实施本土化战略为了成功实施本土化战略,跨国公司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深入了解中国市场:了解中国的消费者需求、文化背景和市场趋势。
(2)建立本土化团队:雇佣当地员工,以便更好地了解和适应中国市场。
(3)加强与当地合作伙伴的合作:与当地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开拓市场。
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模式及影响因素分析
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模式及影响因素分析邱立成于李娜(南开大学跨国公司研究中心天津300071)摘要:进入模式是跨国公司市场进入战略的基石,也是影响外国直接投资在东道国的溢出效应、当地竞争以及当地的市场结构的重要因素。
本文的研究目标是在对跨国公司进入模式及影响因素进行理论探讨的基础上,重点分析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模式的变化趋势及主要原因并提出几点启示。
关键词:跨国公司进入模式合资企业独资企业中国分类号:F文献标识码:A国际进入模式是跨国公司国外经营的一种制度安排,进入模式是跨国公司市场进入战略的基石,不同的进入模式代表了跨国公司的不同程度的控制、参与和风险水平。
进入模式的选择是跨国公司最重要的战略决策之一,它直接影响着跨国公司在一国市场所有的未来决策与经营。
同时,跨国公司的进入模式也影响外国直接投资在东道国的溢出效应、当地竞争以及当地的市场结构。
跨国公司进入模式选择涉及的影响变量很多,也很复杂,因此,在分析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模式之前,论文首先对目前有关跨国公司进入模式的理论与模型进行探讨。
1.跨国公司进入模式及影响因素跨国公司最常见的进入模式有四种:出口、许可证、合资企业、独资企业。
从跨国公司进入中国的实践经验看,还包括合作企业、合作勘探、合作开发等几种辅助形式。
每一种进入模式所涉及资源投入、风险、控制以及灵活性的程度也不同,一般来说,独资企业方式涉及的资源投入多、风险较大而且灵活性低,但是控制程度高;出口、许可证等非股权进入模式涉及的资源投入少、风险少而且灵活性大,但是控制程度低;合资企业则在资源投入、风险以及控制程度等方面处于独自其业余非股权方式之间。
从已有的研究成果看,跨国公司进入模式的决定和影响因素主要有两种理论:一为交易成本论,该理论描述了跨国公司的跨国界活动的理性行为,认为在商品生产到消费的价值增值链的每个环节,跨国公司都会以成本最小化作为其追逐的主要目标。
为了尽可能的降低交易成本,跨国公司会努力将尽量将交易转移到公司内部。
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环境分析
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环境分析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新兴市场,在过去几十年中吸引了大量的外国投资,尤其是跨国公司。
这些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初衷是追求更高的收益和更快的增长,但是,他们也需要充分了解和适应中国的商业环境,因为它与他们此前潜在的市场存在巨大的差别。
因此,在跨国公司确定进入中国市场之前,需要进行一项全面的“环境分析”,以了解与他们的产品或服务相关的商业和非商业因素。
以下是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时应该考虑的一些主要商业和非商业因素。
商业环境:市场规模和趋势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大幅消费增长的势头已经使其成为全球消费市场中的一个强劲力量。
跨国公司要进入中国市场,需要充分了解商业规模和趋势,以确定其本地化战略和目标市场。
例如,一家跨国公司可以考虑进入中国的中心城市,以利用这些城市高人口密度、高收入、更创新的市场。
政治和法律环境跨国公司操作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政治和法律环境会影响公司的战略和长期业务计划。
中国的法律和规定已经得到了改善,并开始逐步发展,但跨国公司需要仔细了解其中的限制和风险,尤其是谦虚地了解更深层次的社会和文化规则。
品牌和文化在中国市场中扩展品牌是跨国公司的首要目标之一,而品牌力和文化是中国消费者衡量到购买特定品牌的两个必要因素。
从这个意义上讲,跨国公司必须要遵循中国文化和价值观,以获得消费者的称赞和认可。
跨国公司也需要充分了解市场上不同人群的消费者分类,因为人们对产品需求的区别很大,从而对各种品牌存在偏好。
竞争环境中国市场竞争激烈,尤其是在特定行业。
跨国公司需要在这个环境中展开斗争,建立品牌和提高市场份额。
在良好的竞争环境中,跨国公司可以在新的部门充分扩展,启动多种市场活动,以增加产品曝光率。
非商业环境:政府对市场的管理政府对市场的管理一般是不透明的,对跨国公司也提供了很大的挑战。
不同行业和城市的限制不尽相同,务必谨慎实践。
例外是,政府的一些政策和法规对产业的发展可能会有重要影响。
人力资源人力资源在公司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而它们的要求因文化和历史背景而异。
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战略
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战略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的日趋成熟,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开始将目光投向中国。
然而,要在这个激烈竞争的市场中站稳脚跟并取得成功,跨国公司需要制定合适的投资战略。
本文将从中国的投资环境、跨国公司的战略选择、挑战与机遇等方面探讨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战略。
一、中国的投资环境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与此同时,中国的投资环境也在不断改善。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外商投资的政策,如取消外资准入限制,增加投资保障,降低税收等。
此外,中国的劳动力资源丰富,并拥有广泛的基础设施网络,这些都为跨国公司提供了广阔的发展机遇。
二、跨国公司的战略选择跨国公司在进入中国市场时会根据自身情况和市场需求选择合适的战略。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直接投资战略直接投资是指直接在中国设立企业或购买中国企业的股份,以投资入股的方式参与到中国市场的运作中。
直接投资可以直接掌握企业的经营和决策权,同时也能够灵活地应对市场变化。
2.收购并购战略收购并购是指通过收购或合并中国企业来进入中国市场。
这种方式可以快速获取市场份额和核心能力,并扩大业务范围,但是也有一定的风险。
3.合资战略合资是指跨国公司与中国企业合作经营一项或多项业务的战略。
双方共同投资,共同承担风险,共享收益,既可以减少对中国市场的适应成本,又能够与中国企业共同发展。
三、挑战与机遇跨国公司在进入中国市场时不可避免会面临一些挑战。
其中主要包括:1.文化差异中国与其他许多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和商业习惯。
因此,跨国公司需要了解中国文化,适应中国市场的商业环境,以确保公司的生存和发展。
2.政策变化政策变化是跨国公司投资的常见风险。
政府的政策变化可能会对企业的经营产生重大影响,所以跨国公司需要时刻关注政策变化,并做好应对准备。
3.本地竞争在中国市场,跨国公司不仅面临来自其他跨国公司的竞争,还会遇到来自本地企业的强烈竞争。
本地企业掌握着更多的本土市场信息和人脉关系,所以跨国公司需要尽快熟悉当地的商业环境。
欧洲跨国公司在华的本土化战略分析
欧洲跨国公司在华的本土化战略分析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欧洲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
为了更好地适应中国市场的需求和特点,欧洲跨国公司不断探索本土化战略,以提高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和发展实力。
本文将对欧洲跨国公司在华的本土化战略进行分析,从战略制定、人才管理、品牌推广和企业文化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该类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一、战略制定针对中国市场的发展,欧洲跨国公司在战略制定方面需要充分考虑中国特色和市场需求。
在产品定位方面,公司需要结合中国市场的消费群体和消费习惯,对产品进行差异化定位,以满足本地市场的需求。
公司还需要考虑中国的政策法规和行业标准,制定符合中国市场规定的产品和服务。
公司还需要针对中国市场的市场竞争环境进行详细分析,有针对性地制定市场营销策略,提高在华市场的占有率。
二、人才管理在中国市场运营过程中,欧洲跨国公司需要合理配置本地化的人才资源,建立符合中国市场的团队。
公司需要招聘本地人才,以了解中国市场的需求和动态,为公司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信息和数据支持。
公司还需要充分培训本地员工,提高本土化的管理能力,同时加强与总部的协调和沟通,确保公司在华业务与全球战略的一致性。
公司还需要关注员工的福利和待遇,建立符合中国法律法规和习俗的员工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三、品牌推广在中国市场品牌推广方面,欧洲跨国公司需要结合本地市场的特点,精准定位品牌形象,提高品牌在中国市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公司需要与中国当地的媒体和渠道合作,进行有效的广告宣传,提高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曝光率。
公司还需要开展符合中国特色的品牌活动,如中国传统节日活动、公益活动等,以增强与中国消费者的情感联系,提高品牌的认同度。
公司还可以考虑通过与中国本土品牌的合作,共同推广品牌,以提高在华市场的市场份额。
四、企业文化在中国市场运营过程中,欧洲跨国公司还需要关注企业文化的本土化建设,促进中西文化的融合与共生。
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挑战与策略
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挑战与策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开始进入中国市场。
然而,这个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挑战。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外国企业在中国市场中可能会面临的挑战,以及如何制定有效的策略以应对这些挑战。
第一部分:市场环境的挑战1. 文化差异:中国和世界其他地方的文化有很大的差异。
外国企业必须了解并适应中国的文化,这意味着认真研究和了解中国的语言、传统、文化和习俗。
建立当地人员的信任和合作也需要不断的努力。
2. 政策和法律环境:中国的政策和法律环境与其他国家略有不同。
外国企业必须了解并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否则会遭受处罚和罚款。
此外,政策和法律也可能会随着时间改变,这意味着外国企业必须密切跟踪国家的法律和政策变化。
3. 竞争环境:在中国市场,外国企业将面临来自本土企业和其他跨国公司的强烈竞争。
许多本土企业和跨国公司已经建立了深厚的客户关系,并与当地政府和企业建立了紧密联系。
外国企业必须制定有效的市场战略来应对这种竞争。
第二部分:文化和物流的挑战1. 语言障碍:英语虽然被视为全球商业共同语言,但在中国市场中,并非所有人都能说流利的英语。
因此,外国企业必须雇用当地员工,以确保在沟通和谈判方面有流畅和准确的翻译。
2. 物流问题:由于中国的地理面积非常广阔,物流和供应链的问题可能会成为外国企业成功进入中国市场所面临的一个挑战。
在中国,很难找到全国范围内快速和可靠的配送服务,这意味着外国企业必须要熟悉并理解本地市场的物流和供应链网络。
3. 文化习俗:由于中国有着独特的文化习俗和商业惯例,外国企业必须了解并遵循这些规则。
例如,中国的礼仪问题非常重要,涉及面很广,甚至可以影响到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
因此,在商业交往中要始终遵循当地的习俗和用语,以确保与当地企业的良好合作。
第三部分:应对策略1. 研究早期成功的外国企业案例:学习和研究早期进入中国市场并取得成功的外国企业案例,以获得有关市场机会、文化和商业习俗的深入了解,并分析成功的因素。
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动机与方式
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动机与方式一、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动机分析1、抢占中国市场份额,获取长远利益作为亚洲最大的国家,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 经济增长迅速, 尤其是1992 年和1993 年, 中国经济增长幅度高达12 %以上, 潜在的中国市场正变为现实的大市场。
为此许多外国公司的战略目标就是“分享强势增长的中国市场”外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方式是由其明确的战略目标所决定的。
面对中国这个具有巨大潜力的市场, 为了长远利益, 外来投资者不急功近利, 不拘泥于销售利润, 而是着眼于稳定的、长期的发展, 在进入方式选择上就表现为: 通过企业开始从产品在中国销售入手, 树立产品的形象和企业的知名度, 并从事中国生产和市场的分析研究, 为更大规模地进入中国市场作准备。
并且先从技术转让入手, 改进当地的生产技术。
然后, 对当地合伙人创办合资企业, 寻求更大规模的投资与发展。
为了占有中国市场份额, 许多公司甚至准备亏损七、八年。
2 、收购、兼并中国企业,更好地完成母公司的全球战略外国公司在投资初期通常希望中方合作伙伴能以各种方式与之举办合资企业, 通过中方获得厂房、人员、原材料以及现成的销售渠道, 并得到项目机会、市场、优惠的外汇条件、政府贷款或税收上的优惠待遇等等。
但随着企业的发展, 外方为了更有效地将在华投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纳入母公司的全球战略和网络体系, 同时外方发现中方伙伴的作用有限, 因而逐渐开始通过种种途径, 减少中方伙伴在合资企业的股份, 要求建立控股公司。
据统计, 目前天津开发区的92 家跨国公司投资项目中, 中外合资项目为60 家,占项目总数的65. 2 % , 其中中方控股的仅有9 家。
上海汉高化学品有限公司成立于1990 年, 中外双方投资总额为330 万德国马克。
公司从1992 年投资以来, 连续3 年亏损经营, 但公司总部管理人员认为企业投产初期亏损是完全正常的, 认为该企业是亚洲地区汉高企业中最好的。
浅析跨国公司在华投资运营的发展--以沃尔玛为例
浅析跨国公司在华投资零售业的高效运营------以沃尔玛公司发展为例前言:在全球一体化、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以及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对外贸易以及贸易壁垒逐渐减少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开始选择我国作为其投资发展的国家。
由美国传奇人物山姆·沃尔顿先生创建的沃尔玛公司,也于1996年进军中国市场,在这片拥有16亿人民的土地上,开始了传奇之梦。
本文从沃尔玛进军中国的原因、本土化经营模式和风险规避三个方面着手,研究跨国投资零售业在我国的良好发展趋势及发展模式。
关键字:沃尔玛;中国零售业市场;本土化经营;风险规避据统计,2006年500强跨国公司中在华开展投资合计投资企业230家,资总额为50.51亿美元,注册资本总额为26.39亿美元,合同外资总额为18.39亿美元。
其中,交通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批发业、零售业投资额占500强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总额的比重仍然较大。
[1]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连锁零售商,多次荣登《财富》杂志世界500强榜首及当选最具价值品牌,沃尔玛集团公司也成为了中国这片广阔领土上,零售业的“领军化企业”。
目前沃尔玛在中国经营多种业态,包括购物广场、山姆会员商店、社区店等,截至2010年8月5日,已经在全国20个省的101个城市开设了189家商场,在全国创造了超过50,000个就业机会。
[2]一.沃尔玛全线进军中国市场的原因分析(一)我国政策支持及沃尔玛强大的实力在制定全球战略时,公司要对进入新的国外市场或建立新的供应来源进行认真的选择,沃尔玛公司选择了最为高级的方式:就地直接投资[3]。
这与沃尔玛公司先进的运营能力、技术特点、管理资源以及公司的长远目标等内部优势密不可分但同时与我国的政策、政治风险的大小及竞争对手的情况等外部因素也紧密相连。
入世后中国零售业市场全面对外商开放,投资政策的宽松和投资环境的不断优化,外商对华投资的安全性增强,是吸引外商加大投资力度的主要原因之一。
跨国公司进入国际市场的动机和方式
跨国公司财务管理作业————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动机和方式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动机和方式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特别是一批著名跨国公司开始在华大规模投资。
中国一直是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并仅次于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二大外商直接投资的东道国。
跨国公司直接投资不仅给中国带来了现代化建设所需的资金,而且促进了中国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优化。
跨国公司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影响日益显著。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重要原因首先是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市场这一发展前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中国市场在跨国公司全球市场中占的份额逐年上升,而且未来发展潜力巨大,这使得中国市场的重要性在跨国公司眼里日益提高。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动机和方式多种多样,但是最重要的就是以下几种。
1、利用中国不断扩大的市场容量,近十年以来,中国持续的经济增长,引起了中国市场总量规模的扩大,这个市场的规模和容量,对于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来讲是至关重要的。
在整个世界市场上,发达国家的市场是相对成熟并饱和的,要增加这一市场的份额比较困难;很多发展中国家的市场相对较小,而中国这么一个庞大而且增长迅速的市场在其中尤为引人瞩目。
能否迅速进入中国市场、扩大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对增强跨国公司全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2、利用中国的生产要素,由于各国间的劳动力、生产原料和土地成本差异很大,跨国公司为个降低成本就会尽量往生产成本低的地方投资建设工厂,利用当地的廉价劳动力和廉价土地和生产原料,以求得更大的利润。
中国不但有着得天独厚的土地资源还有着庞大的市场,中国人口较多,当地需求较大,所以当场品生产完成后就可以在当地销售,这样又可以起到避税作用,免去了关税和一些国外运费,避开贸易壁垒。
从而又起到减少成本,增加利润的作用。
3、中国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深入,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为跨国公司的战略调整提供了契机,外商企业利用这个契机进入中国市场,从而减少了进入中国市场的一些程序和阻碍。
从价值链角度剖析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经营策略
从价值链角度剖析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经营策略引言随着全球化不断发展,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业务不断拓展。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市场之一,吸引了大量的跨国公司进入。
在这个背景下,如何制定有效的经营策略,提高经济效益,已成为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上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
本文从价值链的角度出发,对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经营策略进行了剖析,探究了其在不同阶段的具体实践。
一、中国市场的特点中国市场具有以下特点:1.庞大的人口和广阔的市场空间。
潜在的消费人群具有极强的购买力和消费潜力。
2.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能够满足跨国公司的生产需求。
3.政府鼓励外资进入,中国市场对跨国公司开放。
4.缺乏成熟的市场机制,市场竞争相对不充分,导致易出现垄断情况。
二、价值链的概念及分析工具的价值价值链是指企业通过生产流程和销售渠道将原材料转变成最终产品的一系列活动链,从而增加产品的价值。
价值链分析工具是对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进行分析的重要方法,能够揭示企业内部的优势和劣势,为企业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因此,从价值链的角度分析跨国企业在中国的经营策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初期阶段策略初期阶段的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策略主要集中在市场占有率的扩大和品牌推广,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出发:1.建立销售网络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初期阶段需要尽快建立自己的销售网络。
由于中国市场非常大,没有一个销售网络覆盖全中国的公司。
因此,跨国公司需要在一定的区域内开设办事处和门店,以便更好地控制市场,满足不同地区消费者的需求。
2.进行品牌推广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初期阶段需要进行品牌推广,以提高品牌知名度。
企业可以通过各种广告和宣传方式,包括电视广告、互联网广告、户外广告等形式,来提高消费者的认知度和忠诚度。
四、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中期阶段策略中期阶段的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策略需要更加注重企业内部的运作和流程优化。
具体来说,跨国公司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1.降低成本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中期阶段需要注重降低成本,以提高经济效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模式分析
[摘要]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市场之一,中国市场愈来愈受到跨国公司的重视,纷纷将中国市场纳入其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进入模式是跨国公司进行对外投资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重要决策内容。
本文分析了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模式,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跨国公司中国市场进入模式影响因素
一、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现状
据中国商务部统计,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连续15年居发展中国家吸引外资首位。
2010年中国吸引外资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发展中国家第一,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总额(fdi)从1987年的41.04亿美元急剧的增长到2010年的1057.35亿美元,累计使用外资已超万亿美元。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跨国公司越来越重视中国市场,投资中国的力度不断加大,中国利用外资继续保持良好态势。
跨国公司涉足行业不仅包括传统的工业生产领域,而且近些年不断进入如农业,交通,通讯,金融等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并且外资企业在中国出口总额已占半壁江山,其在中国经济中地位可见一斑。
二、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模式分析
1.跨国公司以独资模式进入中国市场成主导。
1993年以来,跨国公司分别以在中国建立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外商独资企业等方式进入中国市场。
1997年外商对华直接投资项目中,独资项
目的数量首次超过了合资项目数量。
在2000年之前,外资进入中国市场都是以合资为主,但合资进入模式的项目数和实际利用金额的比重却呈现的是下降趋势,金额比重从最高的64.22%降至1999年的39.22%。
独资企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占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比重从2000年起开始超过合资企业,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外商以独资模式进入中国市场的趋势更为明显,到2010年,中国共吸引外商直接投项目27406个,实际利用外资金额为1057.35亿美元,其中独资项目22085个,实际利用金额的比重也高达76.58%。
与此同时,合资模式的金额比重却只占21.28%,不难得出跨国公司以独资模式进入中国市场已成主导。
2.跨国公司以并购方式进入中国市场趋势加强。
跨国公司对目标市场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两种典型设立方式包括绿地投资和跨国
并购,从1980年批准建立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至今,跨国公司在中国已经走过了三十几年的历程,其在中国并购的整个历程与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逐渐深化密切相关。
20世纪90年代以前,跨国公司在华并购少,所占fdi比重也很小,从2002年起至今外资在华并购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
2002年跨国公司在华并购额为20.71亿美元,占当年实际利用fdi总额527.43亿美元的3.93%,而到2010年跨国公司并购额为186.69亿美元,八年时间猛增了近26倍。
并购也涉及到更为广泛的领域,一些垄断性较强的行业进入跨国公司的视野,同时操作手段也更为
多样,且近些年中国诸多行业里的龙头企业逐渐成为跨国公司并购的对象。
例如2003年柯达通过收购中国最后一家感光企业乐凯,达成其全行业收购中国感光材料企业,实现本土化生产的经营战略。
三、应对跨国公司进入模式的对策建议
1.优化外资结构,提升外资质量。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转型时期的到来,近些年,中国呼吁调整吸引外资策略的声音越来越强烈。
按照中国经济转型,实现科学发展的要求,中国在吸引外资时应设立外商投资产业标准,严格限制“两高一资”项目的投资,应实施以技术为导向的外资引进政策,鼓励跨国公司投资现代农业、技术密集型产业、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产业,根据技术和国家经济发展需要设置具体优惠政策;鼓励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采购中心、研发中心地区性总部。
2.深化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维护中国经济安全。
目前,中国正处在高速增长的时期中的重要阶段,由于国内市场对外资大规模开放,使许多正在迅速成长中的优势企业面临实力更强大的跨国公司的竞争,其中相当一部分企业很可能会将外方收购作为求生存和发展的途径,从而对中国本土企业产生“挤出效应”,若不注意跨国公司在相关行业的控制程度,有可能造成跨国公司对中国诸多行业的垄断,众多中国本土品牌灭失,甚至会威胁中国经济的安全,所以中国政府应完善外资并购相关政策法规,加快建立规范化的外
资并购安全审查制度,对外资并购本土企业,尤其是对并购基础雄厚、市场份额较大、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本土企业进行有效监督,防止因为并购导致对中国产业的垄断,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3.增强企业自身建设,发展大型跨国企业集团。
在美国《财富》杂志2011年公布的世界最大500家公司排名中,中国虽然有48家企业入选,但这些企业的人均营业额和人均利润均为500家大公司平均水平的近1/7。
还应看到其中11家企业基本上都是从计划经济体制下行政垄断性企业演变而来的企业集团,而不是在充分市场竞争中形成的企业集团,可见中国企业跻身拥有国际竞争力大集团的道路还很长。
中国形成和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应当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通过同业并购整合和战略联盟等方式形成和壮大大型企业集团;中国企业应树立全球市场意识,制定全球战略,适时主动地走出去,在竞争与合作中发展中国自己的大型跨国公司。
参考文献:
[1]陈长缨.入世10年我国利用外资回顾与展望[j].宏观经济管理, 2012(01)
[2]王洁.市场进入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j].对外开放和贸易,2010(09)
[3]余玲.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及发展思路[j].中国国
情国力,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