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复习指导整理版(单选、多选、辨析已归类)
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复习指导答案蓝本(全)已排版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复习指导答案(第一—十四章)第一章绪论一、填充题P1)1.民族理论学科是民族(研究)学科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门独立的学科。
民族理论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民族和民族问题。
它是从总体上对民族和民族问题进行概括性的研究,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同时,又是研究正确解决和处理现实(民族发展)及民族问题的途径、(方法)的科学。
P1)2.民族(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世界上普遍存在的民族和民族问题,目的是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的一般发展规律,正确认识与妥善处理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
P4)3.民族的发展,一般说来,主要是民族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但是,归根结底,( 经济 )发展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
P2)4.民族发展 ( 规律 )的研究,是民族理论学科中最基础,也是最基本的研究。
P2)5.民族问题( 发展规律 )的研究,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民族纲领的最基本的前提和条件。
二、单项选择题P3)1.( A )是民族理论学科的一大特点。
A.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理论和政策兼纳 B.重视政策的运用 C.理论和政策兼纳 D.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P7)2.马克思主义的中国民族理论具有( D )和科学性统一的特点。
A.理论性 B.学术性 C.实用性 D.政治性3.民族理论学科不仅研究和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更重要的是,在认识这些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研究如何正确地解决或处理( D )的问题。
A.民族区域自治 B.民族发展 C 民族之间矛盾 D.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矛盾4.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的是( B )。
A.政治发展 B.经济发展 C.文化教育发展 D.社会发展三、多项选择题P2)1.民族理论的研究范围、内容,主要应包括( ABDE)A.研究民族发展的一般规律 B.研究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 C.研究民族问题解决的方法 D.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纲领、民族政策 E.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历史发展过程P5)2.民族理论的研究方法包括( ACE ) A.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B.信息综合方法C.抽象归纳研究方法D.定性分析方法 E.定量分析方法P6)3.学习和研究民族理论的意义在于( ABCE ) A.树立正确民族观的需要 B.认真、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的需要 C.做好民族工作的需要 D.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的需要 E.对民族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P3)4.民族理论( ABCDE ) A.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B.是一门理论科学 C.是一门实践科学。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复习指导答案(第十二章)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复习指导答案(第十二章)第十二章民族语言文字政策第十二章民族语言文字政策一、填充题一、填充题1.民族语言文字的民族性是指民族语言文字作为民族的主要特点所体现( 语言意识 )和(语言感情),即通过语言来表现民族特征、民族心理和民族感情。
2.民族语言文字的稳定性是指民族语言文字保持其(基本成分)和(表现形式)的长期稳定。
)的长期稳定。
3.民族语言文字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有其产生和发展的客观规律。
这种规律可分为民族语言文字(形成)规律、(发展变化)规律和(社会主义时期发展繁荣的)规律。
)规律。
4.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受到了民族本身(发展水平)和(分布状况)以及民族关系状况的影响。
5.民族语言文字发展的最终结果是(语言的融合)和(文字的统一)。
)。
二、单项选择题二、单项选择题1.我国只有12个少数民族有沿用至今的传统文字,一共( D )种。
)种。
A .12B 12 B..13C 13 C..14D 14 D..152.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目前通用汉语的民族是(A )。
)。
A .满、回.满、回B B B.回、壮.回、壮.回、壮C C C.满、壮.满、壮.满、壮D D D.满、蒙.满、蒙.满、蒙3.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曾先后帮助( A )个没有文字或文字不完备的少数民族创制了拉丁字母的形式的拼音文字。
式的拼音文字。
A .11B 11 B..12C 12 C..13D 13 D..14三、多项选择题三、多项选择题1.民族语言文字的主要特点是( ABCE )。
)。
A .民族语言文字的民族性.民族语言文字的民族性B B B.民族语言文字的稳定性.民族语言文字的稳定性.民族语言文字的稳定性C C C.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性.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性.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性D .民族语言文字的多样性.民族语言文字的多样性E E E.民族语言文字的交融性.民族语言文字的交融性.民族语言文字的交融性2.马克思主义对民族语言文字采取的原则态度是( BDE )。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复习指导答案(第十章)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复习指导答案(第十章)第十章民族经济发展政策一、填充题P143)1.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中,要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坚持因地制宜。
P143)2.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中,要坚持国家帮助和(少数民族自力更生)相结合的方针。
P144)3.在国家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建设和开发利用少数民族地区自然资源的时候,必须坚持(国家利益)和(当地民族的实际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P145)4.要突出抓好民族地区扶贫开发工作,坚持(开发式)式扶贫。
P147)5.民族地区应转变过去那种主要靠高投入、高消耗的外延式经济增长方式,应采用(集约型)的、(素质和效益较高)的经济增长方式。
二、单项选择题P140)1.21世纪新阶段我国的民族工作主题是(D)。
A.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B.平等、团结、互助 C.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D.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P140)2.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是(A)。
A.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B.帮助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 C.带动和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D.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P144)3.国家和有关部门在民族地区开发资源,兴办工厂企业,建设各种项目和基地,都要树立的指导思想是(C)。
A.有利于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 B.帮助和扶持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C.带动和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D.发展民族特色经济和优势经济P145)4.1979年以来,国家已组织北京支援内蒙古、河北支援贵州、江苏支援广西和新疆,山东支援青海,天津支援甘肃,上海支援云南和宁夏,全国支援西藏。
后又确定在坚持全国支援西藏的同时,四川、浙江、上海、天津四省市重点支援西藏。
这一行动叫做(D)。
A.西部开发 B.手拉手行动 C.阳光工程 D.对口支援三、多项选择题P139)1.决定了加速发展(包括帮助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必要性的因素主要是(ABCE)。
2023年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总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一、填充题1.民族理论学科是民族(研究)学科中占有重要地位旳一门独立旳学科。
民族理论学科旳重要研究对象是民族和民族问题。
它是从总体上对民族和民族问题进行概括性旳研究,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旳最一般规律旳科学。
同步,又是研究对旳处理和处理现实(民族发展)及民族问题旳途径、(措施)旳科学。
2.民族(理论)旳研究对象是世界上普遍存在旳民族和民族问题,目旳是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旳一般发展规律,对旳认识与妥善处理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旳矛盾、问题。
3.民族旳发展,一般说来,重要是民族旳(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各方面旳全面发展。
不过,归根结底,( 经济 )发展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旳作用。
4.民族发展 ( 规律 )旳研究,是民族理论学科中最基础,也是最基本旳研究。
5.民族问题( 发展规律 )旳研究,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民族大纲旳最基本旳前提和条件。
二、单项选择题1.( A )是民族理论学科旳一大特点。
A.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理论和政策兼纳 B.重视政策旳运用C.理论和政策兼纳 D.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2.马克思主义旳中国民族理论具有( D )和科学性统一旳特点。
A.理论性 B.学术性 C.实用性 D.政治性3.民族理论学科不仅研究和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旳规律,更重要旳是,在认识这些客观规律旳基础上,研究怎样对旳地处理或处理( D )旳问题。
A民族区域自治 B民族发展 C民族之间矛盾 D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矛盾4.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旳作用旳是( B )。
A.政治发展 B.经济发展 C.文化教育发展 D.社会发展三、多选题1.民族理论旳研究范围、内容,重要应包括( ABDE)A.研究民族发展旳一般规律 B.研究民族问题发展旳规律C.研究民族问题处理旳措施 D.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大纲、民族政策E.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旳历史发展过程2.民族理论旳研究措施包括( ACE )A.多学科综合研究措施 B.信息综合措施 C.抽象归纳研究措施 D.定性分析措施 E.定量分析措施3.学习和研究民族理论旳意义在于( ABCE )A.树立对旳民族观旳需要 B.认真、全面贯彻党旳民族政策旳需要C.做好民族工作旳需要 D.发展文化教育事业旳需要 E.对民族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4.民族理论( ABCDE )A.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B.是一门理论科学 C.是一门实践科学 D.是一门交叉学科 E是一门新兴学科四、辨析题P2)1.民族理论研究旳重要任务,是对各个民族旳特性进行研究,获得规律性认识和结论。
电大考试0878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点期末复习资料可打印
0878+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点期末复习资料开卷考试 60分钟,请带教材第1章绪论;第2章民族;第3章民族发展;第4章民族关系;第5章民族问题;第6章我国的民族和民族问题基本国情;第7章民族平等团结政策;第8章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第9章民族干部政策;第10章民族经济发展政策;第11章民族文化教育发展政策;第12章民族语言文字政策;第13章民族风俗习惯政策;第14章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一、单项选择题(10题10分)(A)是民族理论学科的一大特点。
A.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理论和政策兼纳(A)是我们党和国家民族政策中的总政策。
A.民族平等团结1950年11月24日,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A),规定了“普遍而大量地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
A.《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试行方案》1979年以来,国家已组织北京支援内蒙古、河北支援贵州、江苏支援广西和新疆,山东支援青海,天津支援甘肃,上海支援云南和宁夏,全国支援西藏。
后又确定在坚持全国支援西藏的同时,四川、浙江、上海、天津四省市重点支援西藏。
这一行动叫做(D)。
D.对口支援2005年党中央在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中加入的一项重要民族关系原则是(D)。
D.和谐21世纪新阶段我国的民族工作主题是(D)。
D.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变异是民族风俗习惯自身发展之必然,(A)是民族风俗习惯矛盾统一的运动特征,在传承基础上的变异和变异过程中的传承,构成了民族风俗习惯发展的总规律。
A.传承性从我国民族风俗习惯改革的历史经验和民族风俗习惯的现状来看,民族风俗习惯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工程,因此,改革的途径和方法要具有(C)。
C.原则性和灵活性大力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是做好民族工作,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和(D)的中心环节。
D.长治久安当今世界,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是(D)。
D.和平与发展对佛教经典中的“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做出了“建设祖国为人民办好事,使人民安乐幸福”的新解释的是(C)。
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复习指导整理版(单选、多选、辨析已归类)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复习指导答案一、填充题1.( 民族发展规律 )的研究,是民族理论学科中最基础,也是最基本的研究。
2.(民族问题)发展规律的研究,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民族纲领的最基本的前提和条件。
3.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根据少数民族地区建党建政、进行社会改革、推动民族区域自治等中心工作急切需要干部的情况,确实了以“培养(普通政治干部)为主,迫切需要的专业技术干部为辅”尽量吸收培养(知识分子),以及“既要培养少数民族出身的干部,以要培养适当数量的汉族干部”的原则。
4.2005年5月27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B5.保障散居少数民族权利包括保障平等权利、( 保障族籍权利 )、( 参政权 )、发展经济文化权利、( 宗教信仰自由权利 )、( 保持或改革风俗习惯自由权利 )、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权利等。
C6.从民族平等的主客体条件来说:主体条件包括(提高民族素质),增强民族平等的主体意识、能力;客体条件包括强化和建设民主的政治环境和制度以及(民主的组织形式)。
D7.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
F8.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是世界性的三大宗教,对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有重大影响。
M9.马克思主义最初提出民族平等原则的基本出发点是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民族(歧视)。
民族平等的核心是同等的(地位)和(权利)。
10.民族(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世界上普遍存在的民族和民族问题,目的是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的一般发展规律,正确认识与妥善处理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
11.民族(融合)是民族消亡的途径和方式。
12.民族(消亡)是民族融合的实现结果。
13.民族的发展,一般说来,主要是民族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复习资料(整理)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民族理论学科是民族(研究)学科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门独立的学科。
民族理论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民族和民族问题。
它是从总体上对民族和民族问题进行概括性的研究,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同时,又是研究正确解决和处理现实(民族发展)及民族问题的途径、(方法)的科学。
2.民族(理论学科)的研究对象是世界上普遍存在的民族和民族问题,目的是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的一般发展规律,正确认识与妥善处理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
3.民族的发展,一般说来,主要是民族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但是,归根结底,( 经济发展)发展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
4.民族发展( 规律)的研究,是民族理论学科中最基础,也是最基本的研究。
5.民族问题( 发展规律)的研究,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民族纲领的最基本的前提和条件。
6.随着(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国家(民族学)的发展,“民族”一词在西方国家普遍广泛使用起来,而且有了新的含义。
7.民族的共同历史渊源主要是指民族起源的(地域)渊源和(族体)渊源等。
8.宗教在有的民族形成特别是(次生形态)民族的形成中起了重要作用。
9.民族的分类,以(民族属性)和(民族特征)为基本依据。
10.我国的民族识别在实地识别调查、综合考察研究的基础上,主要以客观上(包括历史和现实)的(民族特征)和主观上的(民族意愿)为依据标准慎重稳妥地甄别确定的。
11.在民族形成以前,人们共同体只有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氏族、部落或部落联盟之分。
12 .民族的形成,是(原始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民族这种人们共同体是在原始社会走向崩溃,0氏族、(部落)共同体瓦解过程中的产物。
13.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是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民族,通过上述途径形成的民族是原生态民族。
民族形成的特殊规律,是指在民族形成后的发展过程中,通过民族的分化、同化、组合而形成新的民族,即(次生形态)民族。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复习题及答案已排序(多选题)DOC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复习题及答案已排序(多选题)【 BCDE 】是我国民族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A.实行邦联制 B.实现民族平等 C.加强民族团结 D.促进各民族发展繁荣 E.从而使我国的民族问题逐步得到解决保障我国散居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ABCD】。
A.有利于保障各民族一律平等 B.有利于加速散居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 C.有利于各民族的团结 D.有利于国家的稳定 E.有利于加速散居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处理好民族自治地方内的民族关系,需要遵循的重要原则有【 ABC 】。
A.切实保障各民族的平等权利 B.坚决维护各民族的团结 C.坚持民族自治地方各民族共同发展和繁荣 D.充分尊重各民族的自主权 E.积极促进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从宏观上看,民族关系的影响因素可概括为【 ABC 】。
A.自然因素 B.民族自身因素 C.社会因素 D.经济因素 E.政治因素从民族社会属性的角度,也就是民族社会发展程度和社会性质,可以把民族划分为【 ABCD 】。
A.奴隶制民族 B.封建主义民族 C.资本主义民族 D.社会主义民族 E.共产主义民族从微观角度看,经常影响具体的民族关系的重要因素包括【 ABCD 】。
A.民族居住混杂状况 B.民族间互通语言情况 C.民族文化交流交融状态 D.民族间通婚情况 E.民族间经济交流情况当前,迫节需要调整少数民族干部的结构比例,其中主要包括【 ABCDE 】。
A.数量结构 B.文化知识结构 C.专业结构 D.分布结构 E.年龄结构党和国家在贯彻民族语言文字政策方面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BCDE 】。
A.组织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调查队,进行民族识别B.组织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调查队,编写出各少数民族语言简志C.帮助一些少数民族创制和改革了文字D.实行母语教学和双语教学E.注重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研究和有关人才的培养发展和完善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内容有【 ABC 】。
电大 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一、填充题1.民族理论学科是民族(研究)学科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门独立的学科。
民族理论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民族和民族问题。
它是从总体上对民族和民族问题进行概括性的研究,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同时,又是研究正确解决和处理现实(民族发展)及民族问题的途径、(方法)的科学。
2.民族(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世界上普遍存在的民族和民族问题,目的是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的一般发展规律,正确认识与妥善处理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
3.民族的发展,一般说来,主要是民族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但是,归根结底,( 经济)发展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
4.民族发展( 规律)的研究,是民族理论学科中最基础,也是最基本的研究。
5.民族问题( 发展规律)的研究,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民族纲领的最基本的前提和条件。
二、单项选择题1.( A )是民族理论学科的一大特点。
A.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理论和政策兼纳2.马克思主义的中国民族理论具有(D )和科学性统一的特点。
D.政治性3.民族理论学科不仅研究和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更重要的是,在认识这些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研究如何正确地解决或处理( D )的问题。
D.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矛盾4.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的是( B )。
B.经济发展三、多项选择题1.民族理论的研究范围、内容,主要应包括( ABDE )。
A.研究民族发展的一般规律B.研究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C.研究民族问题解决的方法D.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纲领、民族政策E.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历史发展过程2.民族理论的研究方法包括( ACE )A.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B.信息综合方法C.抽象归纳研究方法D.定性分析方法E.定量分析方法3.学习和研究民族理论的意义在于( ABE )A.树立正确民族观的需要B.认真、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的需要C.做好民族工作的需要D.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的需要E.对民族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4.民族理论( ABCDE )A.是一门综合性学科B.是一门理论科学C.是一门实践科学D.是一门交叉学科E.是一门新兴学科四、辨析题1.民族理论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对各个民族的特性进行研究,取得规律性认识和结论。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复习指导答案(综合)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复习指导参考答案(综合)(民族和民族问题)的研究,是民族理论学科中最基础,也是最基本的研究。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根据少数民族地区建党建政、进行社会改革、推动民族区域自治等中心工作急切需要干部的情况,确实了以“培养(普通政治干部)为主,迫切需要的专业技术干部为辅”尽量吸收培养(知识分子),以及“既要培养少数民族出身的干部,以要培养适当数量的汉族干部”的原则。
2005年5月27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保障散居少数民族权利包括保障平等权利、(保障族籍权利)、(参政权)、发展经济文化权利、(宗教信仰自由权利)、(保持或改革风俗习惯自由权利)、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权利等。
从民族平等的主客体条件来说:主体条件包括(提高民族素质),增强民族平等的主体意识、能力;客体条件包括强化和建设民主的政治环境和制度以及(民主的组织形式)。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
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是世界性的三大宗教,对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有重大影响。
马克思主义最初提出民族平等原则的基本出发点是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民族(歧视)。
民族平等的核心是同等的(地位)和(权利)。
民族(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世界上普遍存在的民族和民族问题,目的是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的一般发展规律,正确认识与妥善处理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
民族(融合)是民族消亡的途径和方式。
民族(消亡)是民族融合的实现结果。
民族的发展,一般说来,主要是民族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但是,归根结底,(经济)发展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
民族的分类,以(民族属性)和(民族特征)为基本依据。
民族的共同历史渊源主要是指民族起源的(地域)渊源和(族体)渊源等。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整理版
2015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小抄整理版(按拼音排版)一、填空题:(民族发展规律 )的研究,是民族理论学科中最基础,也是最基本的研究。
(民族问题)发展规律的研究,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民族纲领的最基本的前提和条件。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根据少数民族地区建党建政、进行社会改革、推动民族区域自治等中心工作急切需要干部的情况,确实了以“培养(普通政治干部)为主,迫切需要的专业技术干部为辅”和尽量吸收培养(知识分子),以及“既要培养少数民族出身的干部,以要培养适当数量的汉族干部”的原则。
2005年5月27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B:保障散居少数民族权利包括保障平等权利、( 保障族籍权利 )、( 参政权 )、发展经济文化权利、( 宗教信仰自由权利 )、( 保持或改革风俗习惯自由权利 )、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权利等。
C:从民族平等的主客体条件来说:主体条件包括(提高民族素质),增强民族平等的主体意识、能力;客体条件包括强化和建设民主的政治环境和制度以及(民主的组织形式)。
D:当今世界,(共存、共荣、共享、共赢)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和理想。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
F: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是世界性的三大宗教,对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有重大影响。
M:马克思主义最初提出民族平等原则的基本出发点是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民族(歧视)。
民族平等的核心是同等的(地位)和(权利)。
民族(融合)是民族消亡的途径和方式。
民族(消亡)是民族融合的实现结果。
民族(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世界上普遍存在的民族和民族问题,目的是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的一般发展规律,正确认识与妥善处理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
民族发展(规律)的研究,是民族理论学科中最基础,也是最基本的研究。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题库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题库及答案
考试说明:本人针对该科精心汇总了历年题库及答案,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并且每年都在更新。
该题库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
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
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题库及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 )是民族理论学科的一大特点。
A.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理论和政策兼纳
B.重视政策的运用
C.理论和政策兼纳
D.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
2.中国古代较普遍使用的对民族共同体的特定称呼是( )。
A.夷狄 B.族类
C.夷族 D.蛮夷
3.以地域关系为基础的人们共同体是( )。
A.氏族 B.部落
C.部落联盟 D.民族
4.民族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是( )的关系。
A.民族自治地方与个人之间 B.民族自治地方与国家之间
C.民族群体之间 D.民族个体之间
5.私有制社会里产生民族问题的主要根源是( )。
A.自然因素 B.文化因素
C社会因素 D.经济因素
6.我国少数民族居住的边疆地区与( )个国家接壤。
A.7 B.8
C.11 D.14
7.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 )。
A.自治机关的设立和建设 B.自治机关的民族化。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复习指导答案(第三章)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复习指导答案第三章民族发展一、填充题1、在民族形成以前,人们共同体只有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氏族、部落或部落联盟之分。
2、民族这种人们共同体是在(原始社会)走向崩溃、氏族、(部落)共同体瓦过程中的产物。
3、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是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民族,通过上述途径形成的民族是原生态民族。
4、民族形成的特殊规律,是指在民族形成后的发展过程中,通过民族的分化、同化、组合而形成新的民族,即(次生形态)民族。
5、民族(融合)是民族消亡的途径和方式。
6、民族(消亡)是民族融合的实现结果。
7、民族自然同化是指不同民族在长期交往联系过程中,在(生产)、(生活)、文化等方面相互影响下,一个民族在完全自然、自愿的情况下接受另一个民族的特征,改变本民族特征而变成其他民族一部分的现象。
二、单项选择题1.以地域关系为基础的人们共同体是( D )A.氏族 B.氏族 C.部落联盟 D .民族2.民族发展,是以民族自身因素,民族所处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民族生存和( B )的质与量的提高。
A.变化 B.演进 C.进化 D.形成3.民族( D ),是指民族在自身发展和社会交往过程中,失去本民族的特征,接受其他民族的特征,变成其他民族组成部分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
A.融治 B.演变 C.退化 D.同化4.民族同化分为强迫同化与( C)同化。
A.自觉 B.自由 C.自然 D.自愿三、多项选择题1.各民族的多种多样的发展过程,可以归纳为几种基本的发展模式(ABE)A.常态发展 B.异态发展 C.渐进式发展 D.突变式发展 E. 跳跃式发展2.民族的发展变化,取决于它的( ABC )A.社会生产 B.社会分工 C.内部交往程度 D.外部交往程度 E.地理位置3.民族发展包括(BCD ) 等A.原生态发展 B.经济发展 C.政治发展 D.文化发展 E.次生态发展4.民族发展的基本条件,包括( ABCDE ) 等内部和外部条件。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复习指导答案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复习指导答案(第九章)第九章民族干部政策一、填充题1.少数民族干部所具有的特点,使他们能够在实际民族工作中,依靠(自身优势)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2.少数民族干部具有汉族干部所无法取代的优势和作用,培养和任用少数干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3.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根据少数民族地区建党建政、进行社会改革、推动民族区域自治等中心工作急切需要干部的情况,确实了以“培养(普通政治干部)为主,迫切需要的专业技术干部为辅”尽量吸收培养(知识分子),以及“既要培养少数民族出身的干部,以要培养适当数量的汉族干部”的原则。
4.迅速大量地培养(科技)专业人才,是民族地区经济腾飞的希望所在。
二、单项选择题1.1950年11月24日,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 A),规定了“普遍而大量地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
A.《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试行方案》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对西北少数民族工作的指示》2.新中国成立60年来,少数民族干部从1950年的1万多人发展到现在的( D)。
A.260多万人 B.270多万人 C.280多万人 D.290多万人3.培养和任用足够数量的少数民族干部,是(B )和实现民族平等的标志。
A.彻底解决民族问题 B.真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C.贯彻党的民族政策 D.进一步加强党对各民族的领导。
三、多项选择题1.少数民族干部是(ABCDE)。
A.党和政府联系各少数民族群众的桥梁 B.各少数民族人民自己当家作主的标志 C.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D.把千百万各族群众组织起来从事革命和建设的骨干力量 E.带领少数民族人民群众前进的先锋。
2.当前,迫节需要调整少数民族干部的结构比例,其中主要包括( A BCDE)。
A.数量结构 B.文化知识结构 C.专业结构 D.分布结构 E.年龄结构3.随着民族地区社会改革的基本完成,经济文化建设事业的深入开展,中国共产党又提出了除培养少数民族的政治干部以外,还必须在少数民族中加速培养(AB)的方针、原则。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参考答案[1]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复习资料201306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研究,民族和民族问题2、民族发展,方法3、政治,社会,经济4、民族发展规律5、民族问题二、单项选择1、A2、D3、D4、B三、多项选择1、ABDE2、ACE3、ACE4、ABCDE四、辨析题1、错。
民族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世界上普遍存在的民族和民族问题,目的是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的一般发展规律,正确认识与妥善处理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
2、错。
这些研究对象都必须在一定的民族观指导下才能进行。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所揭示的许多规律,对民族研究各门学科都具有指导意义。
3、错。
民族观才是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总认识。
4、对。
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民族现象、民族关系事关每一个公民。
第二章民族一、填空题1、资本主义上升,民族学2、地域,族体3、次生态4、民族属性,民族特征5、民族特征,民族意愿二、单项选择题1、B2、C3、D4、D5、D三、多项选择题1、ACE2、ABCDE3、ABDE4、ABCD5、ABDE四、辨析题1、错。
民族作为一种历史现象、社会现象和人种的繁衍现象,具有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生物属性等多维属性。
2、错。
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把个别特征拿来作为民族的定义是不够的。
3、错。
是辩证地、科学地运用了斯大林的民族定义,在工作中,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实际调查和科学研究相结合,科学研究人员和民族工作者相结合。
第三章民族发展一、填空题1、血缘2、原始社会3、部落4、胞族,部落,部落联盟5、融合6、消亡7、生产,生活二、单项选择题1、D2、B3、D4、C三、多项选择题1、ABE2、ABCD3、BCD4、ABCDE5、ABCD四、辨析题1、错。
民族分化往往是由民族迁徙等原因导致民族居住地域隔离而造成的。
2、错。
这种现象是民族消亡而不是民族灭亡。
3、错。
这是民族组合。
4、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复习指导答案一、填充题1.( 民族发展规律 )的研究,是民族理论学科中最基础,也是最基本的研究。
2.(民族问题) 发展规律的研究,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民族纲领的最基本的前提和条件。
3.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根据少数民族地区建党建政、进行社会改革、推动民族区域自治等中心工作急切需要干部的情况,确实了以“培养(普通政治干部)为主,迫切需要的专业技术干部为辅”尽量吸收培养(知识分子),以及“既要培养少数民族出身的干部,以要培养适当数量的汉族干部”的原则。
4.2005年5月27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5.保障散居少数民族权利包括保障平等权利、( 保障族籍权利 )、( 参政权 )、发展经济文化权利、( 宗教信仰自由权利 )、( 保持或改革风俗习惯自由权利 )、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权利等。
6.从民族平等的主客体条件来说:主体条件包括(提高民族素质),增强民族平等的主体意识、能力;客体条件包括强化和建设民主的政治环境和制度以及(民主的组织形式)。
7.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
8.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是世界性的三大宗教,对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有重大影响。
9.马克思主义最初提出民族平等原则的基本出发点是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民族(歧视)。
民族平等的核心是同等的(地位)和(权利)。
10.民族(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世界上普遍存在的民族和民族问题,目的是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的一般发展规律,正确认识与妥善处理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
11.民族(融合)是民族消亡的途径和方式。
12.民族(消亡)是民族融合的实现结果。
13.民族的发展,一般说来,主要是民族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但是,归根结底,( 经济 )发展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
14.民族的分类,以(民族属性)和(民族特征)为基本依据。
15.民族的共同历史渊源主要是指民族起源的(地域)渊源和(族体)渊源等。
16.民族地区应转变过去那种主要靠高投入、高消耗的外延式经济增长方式,应采用(集约型)的、(素质和效益较高)的经济增长方式。
17.民族风俗习惯的(人为改革)与自然变异是相辅相成的,不能把自然变异形式绝对化,而必须从这一特征的积极意义出发,科学地加以应用,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不失时机地进行改革。
18.民族风俗习惯的形成与民族居住地区的自然环境、自然条件和(气候)条件有密切的联系。
19.民族风俗习惯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它又反过来给经济基础以影响;它带有较大的稳定性,它的改变常常落后于(生活条件)的改变;它集中反映了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
20.民族风俗习惯是指各民族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广泛流传的风尚、习俗,是各民族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的一种反映。
21.民族风俗习惯与各民族的社会生活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以巨大的、有形(无形)的力量对各民族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22.民族风俗习惯中的陈规陋习,是民族风俗习惯中的糟粕,它对社会生活所产生的消极和(阻碍)作用,正是移风易俗的必要所在。
23.民族关系既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历史)现象,还是一种社会关系。
24.民族间(经济文化)发展上的不平衡和明显差距,是当前民族矛盾和摩擦的主要原因。
大多数民族矛盾主要集中在经济关系及与此密切相关的文化发展关系上,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则在于合理调节民族间经济的发展、(利益的分配)、文化发展的需求。
25.民族教育是一个民族的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的(标志)和反映,同时又是民族经济文化将来发展的可能性的预示,也是实际发展的(前提)。
26.民族教育政策、法制是为民族教育发展提供人力、(物力)、(财力)保障的法律规定,使民族教育发展得到相应的物质保证。
27.民族教育政策、法制是指我国(民族教育专门法)和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规、决定、命令等,就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性质、地位、任务、方针、学制、(办学形式)、内容、师资队伍建设、学校管理等诸方面的规定及其制度。
28.民族理论学科是民族(研究)学科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门独立的学科。
民族理论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民族和民族问题)。
它是从总体上对民族和民族问题进行概括性的研究,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同时,又是研究正确解决和处理现实(民族发展)及民族问题的途径、(方法)的科学。
29.民族平等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一个口号,是十七十八世纪由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政治家提出来的,后来成为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的一个原则。
30.民族文化既是民族发展的内容之一,又是民族发展的(条件)之一,而且文化发展常常是政治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先导)。
31.民族问题是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之一。
民族问题对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对(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32.民族问题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
33.民族问题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既表现在(民族发展)方面,又表现在(民族关系)方面。
34.民族问题是一种内容宽泛的社会问题。
在(民族问题理论)中,有广义的民族问题概念和狭义的民族问题概念。
35.民族形成的特殊规律,是指在民族形成后的发展过程中,通过民族的分化、同化、组合而形成新的民族,即(次生形态)民族。
36.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是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民族,通过上述途径形成的民族是原生态民族。
37.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受到了民族本身(发展水平)和(分布状况)以及民族关系状况的影响。
38.民族语言文字的民族性是指民族语言文字作为民族的主要特点所体现(语言意识)和(语言感情),即通过语言来表现民族特征、民族心理和民族感情。
39.民族语言文字的稳定性是指民族语言文字保持其(基本成分)和(表现形式)的长期稳定。
40.民族语言文字发展的最终结果是(语言的融合)和(文字的统一)。
41.民族语言文字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有其产生和发展的客观规律。
这种规律可分为民族语言文字(形成)规律、(发展变化)规律和(社会主义时期发展繁荣的)规律。
42.民族这种人们共同体是在(原始社会)走向崩溃、氏族、(部落)共同体瓦过程中的产物。
43.民族自然同化是指不同民族在长期交往联系过程中,在(生产)、(生活)、文化等方面相互影响下,一个民族在完全自然、自愿的情况下接受另一个民族的特征,改变本民族特征而变成其他民族一部分的现象。
44.民族自身的发展状况决定着民族之间交往的程度,因而也决定着民族之间( 矛盾 )的状况,即民族问题。
45.民族自身的特点所引起的民族之间的矛盾又通过民族的诸特征及其具体形式,即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反映出来。
46.少数民族干部具有汉族干部所无法取代的优势和作用,培养和任用少数干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47.少数民族干部所具有的特点,使他们能够在实际民族工作中,依靠(自身优势)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48.少数民族文化主要是指精神文化方面,包括语言、(文学)、科学、(艺术)、哲学、(宗教)、风俗、节日等。
49.随着(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国家(民族学)的发展,“民族”一词在西方国家普遍广泛使用起来,而且有了新的含义。
50.所谓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是指宗教的(唯心主义)思想体系与(唯物主义)思想体系相适应,而是指宗教要适应(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要求)。
51.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是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
52.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53.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有两个基本问题:一是自治机关的(设立和建设);二是自治机关的(自治权的行使问题)。
54.我国的民族识别在实地识别调查、综合考察研究的基础上,主要以客观上(包括历史和现实)的(民族特征)和主观上的(民族意愿)为依据标准慎重稳妥地甄别确定的。
55.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和自治县(旗)三个行政级别。
56.我国陆地边境线的90%强在少数民族地区,有(1.9万)公里。
57.我国少数民族大都信仰宗教,特别是(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和(伊斯兰教)等宗教在许多少数民族中有广泛和更为深入的信仰。
58.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分散、小聚居)。
59.我们观察不同民族的成员之间发生的关系是否能构成民族关系时,关键是这种关系中是否具有(民族性)的内容。
60.现阶段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之一是民族平等的进一步完善与(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继续明显存在)并存。
61.新中国成立前,少数民族中存在不同的政治制度,如封建宗法制度、(政教合一)制度、(土司)制度、封建王公制度、血缘家长制度以及(原始民主)制度等。
62.迅速大量地培养(科技)专业人才,是民族地区经济腾飞的希望所在。
63.要突出抓好民族地区扶贫开发工作,坚持(开发式)式扶贫。
64.原始宗教史以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和(巫术)等形式为内容的宗教,在我国许多少数民族中有广泛的信仰。
65.在国家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建设和开发利用少数民族地区自然资源的时候,必须坚持(国家利益)和(当地民族的实际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66.在阶级社会里,民族斗争,说到底,是一个(阶级斗争)问题。
67.在民族形成以前,人们共同体只有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氏族、部落或部落联盟之分。
68.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中,要坚持国家帮助和(少数民族自力更生)相结合的方针。
69.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中,要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坚持因地制宜。
70.只有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不断解决民族问题,实现民族的繁荣发展。
71.只有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才能铲除民族压迫的(社会)根源,实现民族平等。
72.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同表述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三大形式。
73.自治权不仅包括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也包括管理(本地区内部事务)的权利。
74.宗教的复杂性突出表现在(信仰)问题与(政治)问题常常联系在一起,而且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常常错综复杂地同时并存。
75.宗教在有的民族形成特别是(次生形态)民族的形成中起了重要作用。
76.宗教作为一种远离其经济基础的意识形态,有着较强的(适应性),这是决定宗教长期性的内在因素;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宗教有着赖以存在的(社会根源)和(认识根源),这是决定宗教长期性的外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