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仲炫-灾难处理
河口风暴潮极值增水研究进展与展望——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
http://www.renminzhujiang.cnDOI:10 3969/j issn 1001 9235 2023 10 011第44卷第10期人民珠江 2023年10月 PEARLRIVER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1YFC3001004)收稿日期:2023-05-24作者简介:刘悦轩(1986—),男,本科,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河口风暴潮研究。
E-mail:693879938@qq.com刘悦轩,李慧婧,李岚斌,等.河口风暴潮极值增水研究进展与展望———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J].人民珠江,2023,44(10):95-104.河口风暴潮极值增水研究进展与展望———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刘悦轩,李慧婧,李岚斌,刘晓建(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广东 广州 510611)摘要:台风风暴潮造成的大幅度增水和极端潮位是河口地区洪涝安全面临的首要威胁,也是造成近年粤港澳大湾区重大自然灾害损失的主要原因。
揭示了历年来风暴潮增水的演变规律,并介绍了相应的研究方法,分别从国外和国内系统阐释了风暴潮极值潮位形成机制方面的研究成果,总结了国内外天文潮与风暴潮增水形成的极值潮位组合计算模式,重点阐述了风暴潮极端增水过程中的动力机制方面的成果。
构建了大范围南海海域和珠江河口海域二维嵌套风暴潮数学模型,设计了最不利台风强度及路径,初步模拟并获得了大湾区近岸水域最大增水分布,指出需对天文潮和风暴潮相互作用物理机制认识的基础上,尽快提出一套安全、简洁和适用的风暴潮极端潮位计算公式极为必要。
关键词:风暴潮;增水;极端潮位;进展;大湾区中图分类号:TV1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 9235(2023)10 0095 10ResearchProgressandProspectofExtremeWaterIncreasebyStormSurgeinEstuaries—ACaseStudyofGuangdong HongKong MacaoGreaterBayAreaLIUYuexuan牞LIHuijing牞LILanbin牞LIUXiaojian牗PearlRiverWaterResourcesResearchInstitute牞Guangzhou510611牞China牘Abstract牶Significantincreasesinwaterandextremetidelevelscausedbytyphoonstormsurgesaretheprimarythreattofloodsafetyinestuarineareas牞andarealsothemaincauseofmajornaturaldisasterlossesintheGuangdong HongKong MacaoGreaterBayAreainrecentyears.Thispaperrevealstheevolutionpatternsofwaterincreaseinstormsurgesovertheyearsandintroducescorrespondingresearchmethods.Meanwhile牞itsystematicallyreviewsresearchachievementsontheformationmechanismofextremetidelevelsinstormsurgesfrombothforeignanddomesticperspectives.CombinedcalculationmodelsofextremetidelevelsformedbyastronomicaltidesandstormsurgesinChinaandabroadarealsosummarized牞withafocusonachievementsindynamicmechanismsduringextremewaterincreaseinstormsurges.Additionally牞atwo dimensionalnestedmathematicalmodelofstormsurgesintheSouthChinaSeaandthePearlRiverEstuaryisbuilt牞andthemostunfavorabletyphoonintensityandpatharedesigned.ThemaximumwaterincreasedistributionintheGuangdong HongKong MacaoGreaterBayAreaispreliminarilysimulatedandobtained.Finally牞itisurgenttoputforwardasetofsafe牞concise牞andapplicableformulaforcalculatingtheextremetidelevelsofstormsurgesassoonaspossiblebasedontheunderstandingofthephysicalmechanismoftheinteractionbetweenastronomicaltidesandstormsurges.Keywords牶stormsurge牷waterincrease牷extremetidallevel牷progress牷theGreaterBayArea59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人民珠江 2023年第10期粤港澳大湾区地处珠江河口,直面外海风暴潮威胁,随着近年全球气候变暖,湾区近10年强台风有增加的趋势[1],如2017年半个月之内粤港澳大湾区接连遭受“天鸽”“帕卡”及“玛娃”等强台风袭击,2018年又遭受超强台风“山竹”侵袭;超强台风频繁出现致使粤港澳大湾区风暴潮位屡次突破极值,严重威胁大湾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新中国初期中共灾荒救济话语的建构及其效应——基于1949—1950年《人民日报》的考察
新中国初期中共灾荒救济话语的建构及其效应*——基于1949—1950年《人民日报》的考察杨丽萍【摘 要】新中国初期,百废待兴却遭遇严重灾荒。
在有限执政资源条件下,实施灾荒救济要面临综合性执政考验,灾民要吃饭,国家财政又主要依赖粮食,中共的应对措施及效果直接关乎政府信誉和国家形象。
在这种情况下,中共充分发挥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和领导优势,提出一系列贴切实际的灾荒救济口号,通过构建整套的政治话语,将其救灾目标和方向、救灾方针及其必要性,所依靠的力量以口号形式具体化,又将具体化的救灾措施口号化。
通过这样的双向建构,灾荒救济政治话语体系化并深入传播、贯彻到灾区乃至整个国家,取得显著的工作成效。
探析新中国灾荒救济政治话语生产、传播轨迹以及贯彻执行的内在逻辑,对于建构新时代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话语体系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灾荒救济;口号;话语体系;贯彻【中图分类号】K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6644-(2022)01-0051-11口号是用来张贴或呼喊的带有纲领性、鼓动性的特殊语言表达形式。
a围绕特定主题发布口号形式的政治话语以调动、整合社会资源,是中共应对革命和建设困境历史活动的主要特征。
b在革命时期,中共的政治口号通常发挥宣传、鼓动的功能。
全面执政后,各类口号常常形成主题鲜明的政治话语体系,其政治功能亦大为拓展。
新中国初期,百废待兴,全国各地却接连遭遇自然灾∗本文系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1949—1954年上海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及历史经验研究”(2020BDS0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a周伟:《标语口语——时代呐喊的最强音》,光明日报出版社2006年版,序言第2页。
b目前关于口号的历史研究主要有两大类型:一、理论研究,主要涉及口号的类型、政治功能,如张书林:《党的政治口号变革及启示》,《江汉论坛》2007年第5期;二、实证研究,主要有三个方向:其一,具体口号的研究,如张文涛:《国民革命时期的“智识阶级”论争——从“打倒智识阶级”的口号谈起》,《人文杂志》2014年第9期;其二,特定历史时期口号群研究,如吴志娟:《中国共产党早期对民主革命认识的日趋深化——以中共一大到三大的政治口号演变为视角》,《中共党史研究》2011年第12期;其三,特定主题口号的研究,如王德:《国家危亡时刻来自民族心底的呐喊——中国抗日战争口号标语探析》,《学术交流》2016年第2期。
地震·减灾·规划--从汶川、玉树地震说起
地震减灾规划--从汶川、玉树地震说起
高天明
【期刊名称】《美与时代·城市》
【年(卷),期】2014(000)004
【摘要】地震是人们无法预知的灾难性自然现象,会带来巨大损失和痛苦。
对此人们从未屈服,不断寻找应对方法以减少损失,建设更美好的家园。
防震减灾是一个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
作为从事城镇、村庄规划的工作人员,应该从地震造成的灾害中认识防震减灾的重要性,更加用心地把规划做得更好。
【总页数】2页(P38-39)
【作者】高天明
【作者单位】侯马市汇智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地震灾区雷电灾害应急管理问题及对策建议——以汶川、玉树地震为例 [J], 左雄;何泽能;官昌贵
2.行政规划中的公众参与程序:理想与误区——从汶川地震恢复重建规划说起 [J], 林鸿潮;栗燕杰
3.普及地震基本知识,强化防震减灾意识——汶川、玉树地震教育的启示 [J], 蔡安宁
4.《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抗震减灾专题——汶川大地震工程震害调查分析与研究》一书即将出版 [J],
5.民众认知与响应地震灾害的区域和文化差异——以2010年玉树地震青海灾区和2008年汶川地震陕西灾区为例 [J], 孙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塔里木盆地顺北1号断裂带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结构表征及三维地质建模
第36卷第2期2024年3月岩性油气藏LITHOLOGIC RESERVOIRSV ol.36No.2Mar.2024收稿日期:2023-01-12;修回日期:2023-09-28;网络发表日期:2023-11-14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点地质统计学相控地震同时反演方法”(编号:41872138)资助。
第一作者:陈叔阳(1976—),男,硕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开发地质及储层表征方面的研究工作。
地址:(83000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新市区长春南路466号。
Email :****************************。
通信作者:尹艳树(1978—),男,博士,教授,主要从事开发地质及储层表征建模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Email :****************.cn 。
文章编号:1673-8926(2024)02-0124-12DOI :10.12108/yxyqc.20240212引用:陈叔阳,何云峰,王立鑫,等.塔里木盆地顺北1号断裂带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结构表征及三维地质建模[J ].岩性油气藏,2024,36(2):124-135.Cite :CHEN Shuyang ,HE Yunfeng ,WANG Lixin ,et al.Architecture characterization and 3D geological modeling of Ordoviciancarbonate reservoirs in Shunbei No.1fault zone ,Tarim Basin [J ].Lithologic Reservoirs ,2024,36(2):124-135.塔里木盆地顺北1号断裂带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结构表征及三维地质建模陈叔阳1,何云峰1,王立鑫2,尚浩杰2,杨昕睿2,尹艳树2(1.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乌鲁木齐830000;2.长江大学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武汉430100)摘要:综合利用地震、测井、岩心以及动态生产资料,对塔里木盆地顺北1号断裂带断控型碳酸盐岩储集体的内部结构进行了层级划分;基于层级划分,通过地震资料属性提取与转换、深度学习、基于目标示性点过程模拟以及离散裂缝网络模拟(DFN )等方法建立了三维地质模型,并以模型进行油气储量和油藏数值模拟,将拟合结果与实际生产数据进行对比。
模拟教学联合案例复盘在麻醉危机资源管理培训中的应用
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 科技视界0引言Steven Fink ,、、,,。
,、;[1]。
,,、。
,、。
、、[2]。
,,。
,,。
,,,,,,。
,。
,,,,[3]。
、,、。
,。
,。
1麻醉危机管理的重要性,[4]。
、,[5]。
[6],,,、,作者简介:朱馥如(1983.02—),女,壮族,硕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肝移植麻醉。
模拟教学联合案例复盘在麻醉危机资源管理培训中的应用朱馥如毛仲炫刘敬臣(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一临床医学院,广西南宁530021)【摘要】麻醉危机处理的能力是每个麻醉医生必须和必备的能力,作为麻醉医学生更应该熟练掌握这一能力。
联合复盘的高端模拟人教学方法为麻醉危机资源管理培训提供了条件。
采用高端模拟人模拟临床常见麻醉危机病人的病理生理学特征,让学生根据病人的各种表现,做出诊断和处理,同时由标准化病人扮演患者家属提供病史,与医生进行沟通,在案例运行中提供线索和暗示。
病例处理结束后,运用我们的摄像辅助技术进行复盘。
通过将标准化病人教学和模拟人教学进行有机结合并联合复盘教学,发挥各自优点相互补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其临床实践能力和麻醉危机预防、识别和处理的能力。
【关键词】模拟教学;案例复盘;培训;麻醉危机资源管理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DOI:10.19694/ki.issn2095-2457.2021.31.68149. All Rights Reserved.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科技视界。
、、,,。
,[7]。
,,、、、。
[8],,。
、、、、、,。
·(Robert Heath)4R ,(Reduction)、(Readiness)、(Response)(Recovery)[9]。
,、、。
2典型案例模拟人教学法和案例复盘的实施2.1案例的设计和实施,。
,、、、、、、、、、,,。
对我国向印度洋海啸受灾国提供紧急援助之决策的思考
一
、
收 稿 日期 :0 6 0 20 -l- 6 l
作者简 介: 张爱民(9 9 . 16 -) 安徽无 为县人 , 黄山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讲师. 公共 管理硕 士. 研究方向 为公共 管理 、 公共政采
9 8
维普资讯
民币的援助 ,并且随时向受灾 国提供进一步援助 。 并付诸实施的。我国政府对印度洋海啸受灾国提供 紧急援 助 的战略 决策 不 仅 得 到 了 中央政 府 各部 门 以 灾 后 问题 领 导人 特别 会 议时 表 示 , 中国政 府积 极 响 及 人 民军 队的大力 支 持 ,也 得 到 了地 方 各 级政 府 和 应 联合 国的 呼吁 , 定 在 已有承 诺 的基 础上 . 提供 人 民群众 的积极 响应 。我 国人 民 在此 次 东南 亚 近邻 决 再 20 00万美元 , 于 多边 救援 和重 建 。他还表 示 , 国 遭 受不幸 的 大灾难 面 前 ,表 现 出 了空 前 的 国际 人道 用 中 将 加快对 受 灾 国的重 建 工作 进程 ,重振 受 灾 国旅游 主 义精 神 , 从稚 气 的孩 童 到迟 暮 的老 人 , 分 男女 , 不 业, 并帮助他们建立灾害预警机制 , 加强与区域各国 无 论 南北 , 纷伸 出援 助 之 手 , 款 捐 物 , 现 了 中 纷 捐 体 气候预测、 环境监测 、 灾害评估等信息和技术交流 。 华 民族 的博 大 爱心 和对 受 灾 国人 民的 极 大 同情 . 也 灾情 发 生后 的 l 0多天 时 间里 , 国务院 执行 救援 体 现 了我 国人 民对 受 灾 国人 民生 命 的极大 尊重 。 指示 的有关 部委 协 同作 战 , 表现 出 了非 凡 的执行 力 。 20 0 5年 1 2月 3 0日, 国红 十 字 总 会 向社 会 发 中 l 2月 2 9日晚 , 外交 部部 长 李肇 星 紧急 召 开 财政 部 、 出募 捐 呼吁并 公布 热 线 和账 号后 。 l 天 的时 间 在 0来 商务部 、卫 生部 、地 震 局等 有关 部 门负责 人联 席会 里 , 红十字 会 接到捐 款 和捐 款 承诺 就 突破 1 亿元 。 在 议 ,会议商 定 大幅度 增 加 中 国政府 对受 灾 国的物 资 许 多 国家机 关单 位 , 人们 自发 地 来 到 募捐 箱 前 。 出 献 和现 款援助 。会议 还 决定 卫生 部 门组 建超 过 lo人 自己的一 份 微薄之 力 ; 育 、 艺 明 星行 动起 来举 行 0 体 演 的 医疗 队待 命 , 受 灾 国的 需 求 , 视 医疗 队 可 于 2 4小 各 种赈 灾募 捐和 义演 活动 ; 类企 业慷 慨 解囊 。 至 各 截 时 内赶赴灾 区。 由于 时间 紧迫 , 担任 此次救 灾 物资 的 2 0 0 5年 1月 1 日下午 4时 ,民 间捐 款 到 账 资金 达 0
基于层次分析法加权处理的地震应急物资调度问题优化算法
基于层次分析法加权处理的地震应急物资调度问题优化算法作者:翟洋嘉侯金欣来源:《管理学家》2024年第07期[摘要]地震通常具有巨大的破坏性,制订有效的地震应急物资调度和决策方案,对于高效有序地完成应急救援工作至关重要。
基于地震中应急物资调度的特性,文章建立由时效性、经济性和伤亡性构成的多目标函数,经过阈值法的无量纲处理和层次分析法的加权处理,将复杂的多目标函数转化为单目标函数,进而运用匈牙利算法得到最优资源调度的决策方案。
[关键词]资源调度;运输问题;层次分析法;匈牙利算法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2(2024)07-0091-03★课题项目:国能朔黄铁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技术开发项目(GJNY-20-230)近年来,我国相继发生了多次地震,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极大的损失。
在目前难以进行有效地震预测的前提下,地震后快速、合理地进行应急资源调度是降低人员伤亡损失、恢复社会秩序的重要途径之一。
震后应急物资调度问题一直是很多学者关注的问题。
例如,汪勇等[ 1 ]在考虑需求量和消耗时间的基础上,提出一种灾后多资源调度模型。
然而,以上两种模型并未考虑到应急物资调度的伤亡性特性。
针对震后应急物资调度具有的时间紧迫、以人为本等特殊性质,相关研究通过构建以时效性、经济性和伤亡性为基础变量的多目标函数,通过无量纲处理和加权处理,将其转换为运输问题或指派问题的单目标函数,继而进行目标函数的求解[2-3],以上方法为震后应急物资调度方案的优化提供了思路。
目前,震后应急物资调度通常采用主观赋值法加权处理,将多目标函数转换为单目标函数,该方法简单直观,但严重依赖专家经验。
层析分析法是一种相对客观的权重处理方法,其将复杂的现实问题分解成多个层次和因素,比较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确定各因素的权重,让决策者对特殊情况、特殊物资的权重进行单独分析,准确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降低传统工作中确定权重过程中的随意性和主观性的成分,保证物资调度的合理性[ 4 ]。
2007终极危机处理事件:迎战暴风雪
兼谈企业危机处理提要:一个事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一件事情可以有正反两面。企业应该从此次抗灾行动中借鉴什么呢? 企业生产并向市场提供产品,满足消费者某一需求,从经营的角度看,政府与企业一样,只不过政府经营的是国家,提供的是公众服务产品,消费者是全体国民。所以此次罕见的雪灾,实际上也可看作是政府经营国家过程中遇到的一次重大危机。客观的说,此次雪灾的应对处理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也可以说,给企业界上了一堂生动的危机处理课。那么联系这次事件,企业应该借鉴些什么呢? 一正确认识危机危机无处不在 从哲学的角度讲,任何事情的发展都是通过否定之否定,螺旋形上升的。一个国家如此,一个企业也是如此,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所以危机必然伴随着企业的成长道路,不可避免,它遍布企业的各个层面各个角落。有内部的,有外部的;有宏观方面的,也有微观方面的;有大的,有小的;有营销层面的,有技术层面的,也有管理层面的等等。也可以说,企业是通过与危机不断的斗争从而实现自我完善并发展壮大的。就如唐僧师徒,只有经过八十一难,才能取到真经。 因此,企业必须对经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危机有着正确清醒的认识和估计。 是危机也是机遇 任何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所谓“祸兮福所依”,若处理得当,在某一方面,危机也意味着机遇! 对政府来说,07年底的这次罕见的雪灾给国家带来了重大经济损失,也是对政府执政理念和公众服务能力的一次重大考验。但通过成功的抗灾策略和行动,政府在非常情况下的公众服务能力和意识羸得了广大民众的一致认可和好评,换言之,雪灾换来了政府执政品牌美誉度的大幅提升。 同样,在现实经营中,当企业遭遇重大经营危机时如果处理不当,则很可能给企业带来致命一击,从此没落;如准备充分,处理得当,则可能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又一次转机。例如在2000年的著名的“PPA”事件中,一方面以当时的感冒药的市场霸主康泰克为首的众多企业受到重创,同时,使事件的影响波及到整个行业,很多人将PPA与感冒药划上了等号,不敢到药店购服感冒药;另一方面康泰克退市留下了广阔的市场空间。面对这场行业危机,当时身处其中、名不见经传的“白加黑”迅速行动,剩虚而入,通过各种公关传播手段向公众解释“PPA”,同时迅速调整广告策略,赶制诉求主题为白加黑“不含PPA、请放心使用”的新广告片并大量投播,一举划清了与PPA的界限,并趁此树立了的自已的科学治感冒的形象,白加黑从此一飞冲天,可以说,“PPA事件”这场危机正是白加黑的转机! 所以,也可以说,挺不过去是危机;挺过去,危机就是机遇! 遗憾的是面对危机能成功抽身并化危机为机遇的案例在国内并不多,被危机击倒的案例却比比皆是,如大家耳熟能详的“常德事件”让在中国营销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三株集团轰然倒地;类似的例子还有被“双氧水”事件压垮的补钙巨人“巨人钙”以及被“勾兑酒”勾倒的标王秦池等。 这些例子说明,中国企业还须补上危机处理这一课,必须能正确认识并把握危机处理的规律,提升危机处理能力。 二从“迎战击暴风雪”行动中学习危机处理以公众(消费者)利益、需求为危机处理的最高原则: 当雪灾发生时,恰逢春运,各地车站积压了大量的旅客;高速公路上司乘人员食品、御寒设施短缺,道路受阻;南方各地电网运行受挫,电力机车运行受阻。。。。同时政府及时的了解到了民情,抓住了灾害中的主要矛盾,并据此确立了抗击雪灾的阶段性策略和行动原则-------让人们尽快、顺利的回家过年。此后所有的抗灾赈灾行动都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开展进行。赢得了民心。 相反,很多企业在面临危机时,却视消费者利益于不顾,不是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去自省,而是以“尽快脱身”为危机处理原则,最终搬起石头砸自已的脚。著名的宝洁公司在SK-Ⅱ事件中就是如此,在国家质监总局及各地监测机构纷纷检测出该系列产品含铬和钕时,依然不承认自已的产品含有违禁成分,并从一开始的不退货到后来设置苛刻的四大条件,被激怒的消费者以砸营业场所、黑其网站来发泄心中对宝洁的不满。使单纯的产品质量问题升级演变成了企业的诚信危机。 上述案例也告诫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永远必须牢记以消费者利益为最高行为原则,包括危机处理。下一页 查看 文庭林 的视里播出的雪灾场景依然历历在目,尤其是2月28温总理在长沙火车站候车室面对一张张渴盼的脸,大声说:一定送大家回家过年!这一铿锵有力的话通过媒体迅速传向灾区的每一个角落,一国总理的亲临抗灾一线并给予他的民众以郑重的承诺,这使人们感觉到,在关键时刻,有政府与他们同在,充当他们的主心骨,各地急于回家的焦躁不安的人们也从中受到了感染、看到了希望、增添了力量,最终有效的缓解了灾区民众的不安情绪 这表现政府在面临社会危机的非常时期,敢于正面应对,敢于负起责任,为稳定公众秩序采取了积极应对的策略,事实证明,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相反,很多企业在危机来临时,不敢正视,一味回避、消极躲闪,最终导至危机向不利于企业的方向发展。例如,最近接二连三的华为员工跳楼事件使华为的人力资源模式受到越来越强烈的质疑,但华为除了事后对跳楼事件给予简单的确认外,一直未针对公众的质疑作进一步的处理,致使众说纷纭,客观的说,这已严重影响到了华为品牌的社会形象,也使华为有了被妖魔化的倾向。 俗话说“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危机既已发生,除了积极应对,别无选择。 快速反应 在这次雪灾应对中,应该说政府的反应是及时的、恰当的、有力的。冷空气自从1月中旬开始影响南方地区,对于深冬季节来说,这种天气实在正常不过,但当雨雪有逐渐演变成灾害的趋势时,铁道部早于1月18日首先作出了反应,将原定的春运启动日期提前了六天。自1月22日第二波暴雪过后,当天气的灾害性质愈加显现时,党和国家领导人迅速赶赴灾区,安抚民情,指导抗灾,温总理自25日开始就出现在涿州高速春运现场,考察雨雪天气对春运的影响,28日到30日急赴广东和湖南,2月1日,在返京44小时后,上午刚开完国务会议的温家宝总理于当天下午再赴湖南。。。这一切为尽可能的疏导节前客流赢得了时间。 相反,大家可能还记得,曾经的手机巨头爱立信于2001年元月黯然宣布退出手机生产,就是源于其对芯片供应商菲利浦位于美国的芯片厂失火事件反应迟缓,导致随后芯片供应短缺从而错失了市场良机,而同为菲利浦芯片用户的诺基亚却因其对此事件反应及时而未受到太大冲击。 其实危机产生象任何事情一样,都有一个过程,当危机出现时,企业就应该迅速采取措施尽可能将其扼杀在萌芽状态。观望和等待只能坐失良机。 集中优势资源 雪灾是一个非常规事件,因此在抗击暴风雪的历程中,政府相应的采取了很多非常规措施。其中一条,就是组织整合各行各业各地区各部门的有效资源集中投入到灾区,实施抗灾赈灾大会战,如调集部队、将外省的电力抢修队伍调入重灾区支援、动员机关干部及当地群众、号召志愿者加入,还有为灾区组织募捐、义演等,气象、新闻、公安交通、铁路等部门更是紧密联结,为抗灾服务。这一点,对于企业在处理重大危机事件时,也是值得借鉴的。 重视信息传播 听则明,信息传播在危机处理中的意义主要在于“正视听”,在于与公众就危机事件进行必要的沟通,合理引导公众舆论向有利于危机化解的方向发展。 此次雪灾期间各大传播媒体均及时的对雪灾现场及抗灾进展情况进行了全程跟踪报道,使公众能及时了解到灾情信息,这样既杜绝了因灾害可能滋生的各种不利传闻,也使人们不致于因不明就里而对灾害产生恐慌。 对于企业来说,危机一旦发生,首先无论责任在谁、无论对错,应在第一时间与媒体、供应商、经销商、消费者进行充分沟通,取得理解或辨明真相,藏着掖着,只会引起各种猜疑,谣言猛于虎,最终可能白的也被描成黑的了。其次,要坦诚。试图欺瞒或投机,则可能亲手为自已种下了另一场危机的种子。例如最近的“华南虎”事件之所以从当初的“真假之辩”发展到如今对有关政府部门公信力的质疑和讨,根本原因就在于,有关部门对这起事件含糊其辞,遮遮掩掩的态度给人们造成了伤害,虎照的真假反而退居其次了。 危机处理是企业必须面对的永恒课题,诚然综观整个抗灾过程也并非没有值得总结和完善之处,但相信在这次代表“国家级”水平的危机应对中,可资企业学习、反思、借鉴之处还有很多。作者简介:文庭林,资深营销人,倡导系统营销,强调营销策略与管理执行的统一,现任某知名文具企业市场总监,欢迎交流指正!电话: 邮箱:上一页查看 文庭林 的所有文章
第三轮学科评估简况表(力学)-最后定稿pdf全
Ⅱ-2代表性科研项目(2009-2011年)Ⅱ-2-1国家级、省部级、境外合作科研项目序号项目来源项目下达部门(应与批文公章一致)项目级别项目编号项目名称负责人姓名项目开始年月项目结束年月项目合同总经费(万元)属本单位本学科的到帐经费(万元)1 国家973计划科技部二级子课题2010CB732104城市地下工程灾变演化规律及预测汪越胜201001201112198 1082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科技部重大项目子课题GTYZ200902 高速列车横风效应研究 毛军200901201212100 85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科学部重点项目 10632020声带隙材料和结构的波动力学特性分析及设计汪越胜200701201012200 8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学部重点项目50539030-1-2复杂条件下高拱坝的失效破坏机理和安全评估-坝基岩体和结构面的破坏特性和破坏机理研究兑关锁20050120091230 3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科学部面上项目 10672016镍基单晶高温合金沉淀强化的宏微观力学机制研究郭雅芳20070120091235 14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科学部面上项目 10672018各向异性含液多孔材料非线性动力响应的多尺度分析刘颖20070120091235 14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学部面上项目50678018钢筋混凝土梁-墙节点平面外抗震性能的分析模型研究石志飞2007012009123514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科学部面上项目10772022考虑接触效应时微缝隙的弹性波传输特性研究于桂兰2008012010123514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学部面上项目90715006强震下超高建筑与周期性基础的相互作用与破坏机制研究石志飞2008012010125020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学部面上项目50772010关于内置式水泥基压电机敏器件几个基础问题的研究石志飞20080120101237151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科学部面上项目 10772021多孔Ni-Ti形状记忆合金力学性能研究兑关锁20080120101235 14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科学部面上项目 10872025 EMC变形机理研究及模型结构设计王正道20080120101240 161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科学部面上项目10872026梯度材料涂层结构的热弹性接触及滑动失稳分析汪越胜20090120111238 381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科学部面上项目 10972028多孔材料动力学性能微/宏观多功能集成一体化设计刘颖20100120121238 381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科学部面上项目 11072027 金属磁记忆检测技术的定量化研究王正道20110120131250 501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科学部面上项目 11072026镁及镁合金塑性变形机制与微结构演化行为研究郭雅芳20110120131242 421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面上项目 51078301列车在长大隧道内着火后继续运行的速度优化研究毛军20110120131241 41程与材料科学学部1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学部面上项目51072018周期性压电复合材料的动力特性研究石志飞20110120131238381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学部面上项目 11172034高速列车车轴疲劳损伤和微组织演化的非线性超声评价税国双20120120151265 32.52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面上项目 11172033功能梯度多孔形状记忆合金的相变机理与力学性能分析兑关锁20120120151265 32.52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科学部青年项目 10902012准周期声子晶体中的弹性波传播和局部化陈阿丽20100120121220 202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科学部青年项目 11002019功能梯度电磁弹复合材料的接触力学及应用 柯燎亮20110120131223 232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中俄合作项目11111120066功能梯度材料摩擦滑动/转动接触的热弹性失稳汪越胜2010012011129 524 省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北京市教育委员会(联合资助)重点项目KZ200810005001金属材料性能退化的非线性超声无损检测技术研究汪越胜20080120101250 2225 部委级科研项目教育部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20060004017功能梯度材料涂层的微动接触力学与微动疲劳分析汪越胜200701200912 6 026 部委级科研项目航空部面上项目 201109M5002 飞机大壁板后屈曲分析技术金 明20101020121010 1027 部委级科研项目教育部新教师基金20100009120018分子动力学模拟功能化氮化硼纳米管及其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柯燎亮201101201312 3.6 3.628 部委级科研项教育部高教司新世纪人―――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在空间可展王正道20080120101250 0目才基金开结构中的应用29 部委级科研项目铁道部科技司重点项目 2010G014-H 铁路防灾安全监控系统维护技术研究毛军20100820111215 1530 部委级科研项目铁道部科技司重点项目 2008G030-C高原特长隧道运营安全与防灾救援技术研究谭忠盛毛军20081120101135 2531 部委级科研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点项目 8101004地铁列车在隧道内着火后继续行驶的火灾安全控制研究毛军20100120121240 30说明:1.“项目来源”栏中,限填“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973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境外合作科研项目;军队工程型号项目、国防973计划、军口863计划、武器装备探索研究项目、武器装备预研项目、武器装备预研基金项目、国防基础科研计划;部委级科研项目;省科技厅项目、省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地震灾区分级和灾害程度排序方法研究——以汶川8.0级地震为例
地震灾区分级和灾害程度排序方法研究——以汶川8.0级地震为例胡伟华;宋立军;苗崇刚;侯建盛;袁志祥【摘要】根据汶川8.0级地震震害评估工作的具体实践,探讨了地震灾区分级和灾害程度排序的方法.通过房屋震害系数、强震加速度观测记录、发震构造、地震地质灾害和场地条件、人口分布及伤亡情况等影响因素来确定受灾程度,以烈度区、统计学方法、速报灾情等来确定灾区分级.【期刊名称】《灾害学》【年(卷),期】2010(025)002【总页数】6页(P30-35)【关键词】地震灾区;灾害程度;分级;排序;汶川8.0级地震【作者】胡伟华;宋立军;苗崇刚;侯建盛;袁志祥【作者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新疆,乌鲁木齐,83001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新疆,乌鲁木齐,830011;中国地震局应急救援司,北京,100036;中国地震局应急救援司,北京,100036;陕西省地震局,陕西,西安,71006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5.9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国家和各级政府第一需求就是要快速掌握灾害影响范围、救灾重点区域等信息,以满足救灾应急的需要[1-6]。
汶川8.0级地震发生后,政府有关部门甚至需要对灾区县(市)进行受灾程度的排序,以便于确定救灾和恢复重建投入重点。
我们知道受灾程度主要由地震震级、建(构)筑物破坏程度、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地震地质灾害等因素来表述,这些因素彼此关联,单独考虑其中一种或两种因素并不能够全面反映一个区域的受灾程度,如何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全面、定量地给出各灾区县(市)的受灾程度,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我们根据汶川8.0级地震震害评估工作的实践,通过进一步研究,提出了确定灾区分级和灾害程度排序的方法。
1 受灾程度的影响因素根据地震震级、灾区遭受的破坏程度和人员伤亡情况,我们将地震灾区由轻至重划分为4个等级:一般灾区、较重灾区、严重灾区和极重灾区。
灾区等级的划分与地震灾害事件分级相对应,对于一般地震灾害和较大地震灾害事件,灾区往往划分为1至2级,即一般灾区和较重灾区;对于重大地震灾害和特别重大地震灾害事件,灾区可划分1至3级或者1至4级,即包括严重灾区和极重灾区。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总目次 第16卷 2020
第1-6期 (总第89-94期)总 目 次第16卷 2020气候变化研究进展CLIMATE CHANGERESEARCH左端数字为期号-页码IPCC 《气候变化与土地特别报告》解读黄 磊,王长科,巢清尘1-1IPCC 《气候变化与土地特别报告》对陆气相互作用的新认知贾根锁1-9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变化对荒漠化、土地退化和粮食安全的影响黄萌田,周佰铨,翟盘茂1-17关于气候变化与荒漠化关系的新认知吴建国,翟盘茂1-28IPCC 特别报告SRCCL 关于气候变化与粮食安全的新认知与启示许吟隆,赵运成,翟盘茂1-37对基于土地应对气候变化的新认知吴建国,翟盘茂,武亚堂1-50IPCC SROCC 的主要结论和启示王朋岭,黄 磊,巢清尘,袁佳双,陈 超2-133全球山地冰冻圈变化、影响与适应康世昌,郭万钦,钟歆玥,许 民2-143极地系统变化及其影响与适应新认识效存德,苏 勃,窦挺峰,杨 佼,李姝彤2-153海平面加速上升对低海拔岛屿、沿海地区及社会的影响和风险蔡榕硕,谭红建2-163SROCC :海洋热含量变化评估成里京2-172海洋的变化及其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的影响、风险及应对蔡榕硕,韩志强,杨正先2-182海洋和冰冻圈变化有关的极端事件、突变及其影响与风险余 荣,翟盘茂2-194西藏冰湖溃决灾害事件极端气候特征贾 洋,崔 鹏4-395山区孕灾环境下地震和极端天气气候对地质灾害的影响史培军,杨文涛4-405气候变化情景下泥石流危险性响应分析徐 粒,李 倩,王 瑛,黄靖玲,许映军4-415全球热浪人口暴露度预估——基于热应力指数陈 曦,李 宁,张正涛,刘佳伟,王 芳4-424武汉市“2016.07.06”暴雨洪涝灾害跨区域经济波及效应评估研究张正涛,崔 鹏,李 宁,刘 远,邹 强,黄承芳,吴圣楠4-433专栏编者按5-535中国积雪气候调节服务价值评估刘世伟,王晓明,效存德,杨 洋,吴雪娇5-536多年冻土区森林大火对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响研究李晓英,金会军,何瑞霞,黄亚冬5-545气候变化研究进展全球升温1.5℃和2.0℃背景下北京市暴雨洪涝淹没风险研究张君枝,袁 冯,王 冀,孙赫敏,刘 洪,马文林1-781984—2014年北京地区不透水地表的时空变化及其温度效应研究张稼乐,潘志华,匡文慧,潘宇鹰,韩国琳,王佳琳,黄 娜,张子源,尹文娟3-296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s )的应用与展望翁宇威,蔡闻佳,王 灿2-215太平洋年代际振荡对中国冬季最低气温年代际变化的贡献王 岱,孙银川,游庆龙1-701979—2016年四川盆地低涡的气候特征分析刘 冲,赵 平2-203基于LSTM 网络的中国夏季降水预测研究沈皓俊,罗 勇,赵宗慈,王汉杰3-263RCPs 情景下汉江流域未来极端降水的模拟与预估张奇谋,王 润,姜 彤,陈松生3-276CN05.1气象数据在流域水文模拟中的应用——以新疆开都河流域为例罗映雪,徐长春,楚 智,孙 琪,陈 丽3-287澜沧江源区气温与降水对径流变化的影响王 珂,蒲 焘,史晓宜,孔彦龙3-306气候变化对宁波四明山人体舒适度的影响黄鹤楼,邹旭恺,丁烨毅,陈鲜艳,石 英,肖风劲3-316水文模型参数选取对模拟径流的年际年内分布影响评估张静文,郭家力,王敬斌,夏丽丽,岳青华,刘章君3-325全球增暖1.5℃和2℃北太平洋年代际尺度振荡的差异冯 静,李 春,范 磊4-442沈阳市城乡梯度湿地水体碳氮磷含量变化研究王娇月,郗凤明,侯 伟,邴龙飞,尹 岩,徐婷婷,王佳凤,马铭婧4-453全球升温1.5℃和2.0℃情景下澜沧江流域极端降水的变化特征丁凯熙,张利平,佘敦先,张 琴,向竣文4-466气候变化对澜湄流域上下游水资源合作潜力的影响运晓博,汤秋鸿,徐锡蒙,周园园,刘星才,王 杰,孙思奥5-555针对冰盖的定向地球工程研究赵励耘,John C. MOORE,Mike WOLOVICK5-564冰冻圈资源可持续利用探讨李晨毓,王晓明,丁永建,张 伟5-570冰冻圈影响区恢复力研究和实践:进展与展望苏 勃,效存德5-5792000—2018年东亚地区云顶高度的时空变化特征赵 敏,张 华,王海波,朱 丽5-591一组RegCM4动力降尺度对中国群发性高温事件的模拟评估程 阳,周波涛,韩振宇,徐 影6-657气候变化背景下黑河上游春季融雪洪水预估研究朱光熙,效存德,陈 波,赵映东6-667气候变化对东部季风区赣江和官厅流域径流的影响赵梦霞,苏布达,王艳君,王安乾,姜 彤6-679长江流域径流对全球升温1.5℃与2.0℃的响应徐文馨,陈 杰,顾 磊,朱碧莹,专美佳6-690青藏高原春季不同地区臭氧和大气温度变化趋势的差异性王 晴,黄富祥,夏学齐6-706BCC_CSM1.1m 模式对福建前汛期降水预测的误差订正池艳珍,梁潇云,何 芬,吴伟杰,唐振飞6-714总 目 次我国沿海城市应对气候变化的发展战略徐一剑1-88中国三氟甲烷处置运行补贴政策效果评估刘 侃,崔永丽,郑文茹1-99 城镇化模式与低碳发展的关联分析——以石家庄市为例曹 颖,郑晓奇,刘 强2-223 城市化、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关联性分析——基于中国省际收入水平异质性的实证研究原 嫄,孙欣彤6-738 基于自然的气候变化解决方案张小全,谢 茜,曾 楠3-336不同监管强度下碳排放权交易违约行为的实验研究魏 琦,周红伟,李林静3-345 城镇化背景下中国长期低碳转型路径研究刘俊伶,王 克,夏侯沁蕊,刘芳名,邹 骥,孔 英3-355 高分辨率区域气候变化降尺度数据对京津冀地区高温GDP 和人口暴露度的集合预估李柔珂,韩振宇,徐 影,石 英,吴 佳4-491可计算一般均衡框架下的气候变化经济影响综合评估王天鹏,滕 飞4-480日本多主体适应气候变化框架机制及对中国的启示——基于法律政策的视角袁 媛,李国庆4-505基于CGE 模型的碳税政策模拟——以广东省为例周 迪,蔡晓婷,张达泉,张雨帆4-516 青海湖水位波动对气候暖湿化情景的响应及其机理研究李 林,申红艳,刘彩红,校瑞香5-600“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潜力与前景研究孙丽丽,崔惠娟,葛全胜5-609 实现国家自主贡献目标背景下我国碳交易机制研究肖 谦,庞 军,许 昀,陈 晖,曾文婉5-617中国电力行业碳排放达峰及减排潜力分析陈 怡,田 川,曹 颖,刘 强,郑晓奇5-632 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s )下2020—2050年中国分产业产值时空变化潘金玉,苏布达,王艳君,景 丞,翟建青,姜 彤6-725碳交易试点地区电力部门配额分配比较研究及对全国的借鉴郑 爽,刘海燕6-748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适应谈判历程回顾与展望陈敏鹏1-105《巴黎协定》下市场机制建设中的风险与对策陶玉洁,李梦宇,段茂盛1-117《巴黎协定》实施细则评估与全球气候治理展望柴麒敏,傅 莎,祁 悦,樊 星2-232隐形碳关税:概念辨析与国际治理王 谋2-243 马德里气候大会盘点及全球气候治理展望樊 星,王际杰,王 田,高 翔3-367人工智能应用于地球系统科学赵宗慈,罗 勇,黄建斌,沈皓俊1-126空气质量监测、分析、预报国际研究计划及前沿问题王晓妍,赵德峰,欧阳慧灵,张人禾1-130致谢1-129勘误3-389气候变化研究进展IPCC 第三工作组第六次评估报告:全球减缓走向何方?姜克隽2-251全球适应委员会呼吁提高全球适应领导力以增强恢复力陈敏鹏,张宇丞,左佳鹭2-253CMIP6冰盖模式比较计划(ISMIP )概况与评述李 腾, 程 晓, 刘 岩, 张 通, 王兰宁, 刘骥平2-255基于CiteSpace 的热浪研究知识图谱分析张俊华,黄 波,刘晓倩,聂敬娣,王 娟3-383威廉∙诺德豪斯与气候变化经济学姜 维3-390气候保险的概念、理论及在中国的发展建议许光清,陈晓玉,刘海博,黄丹泽,张友谊3-373 国外应对气候变化的立法进展与启示田丹宇,郑文茹4-526 适应气候变化政策机制的国际经验与启示付 琳,周泽宇,杨 秀5-641 未来20年全球继续变暖吗?赵宗慈,罗 勇,黄建斌5-652“后疫情”时期的全球气候治理朱松丽6-758过去十年中国气候变化与人群健康研究进展及未来展望毕 鹏,施小明,刘起勇6-763国家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的进展分析与政策建议付 琳,曹 颖,杨 秀6-770Vol. 16 No. 1-6ContentsVol. 16 2020CLIMATE CHANGERESEARCHInterpretation of IPCC special report on climate change and landHUANG Lei, WANG Chang-Ke, CHAO Qing-Chen1-8Impacts of extreme weather and climate events on desertification, land degradation and food securityHUANG Meng-Tian, ZHOU Bai-Quan, ZHAI Pan-Mao1-27New understanding of land-climate interactions from IPCC special report on climate change and land JIA Gen-Suo1-16Advances in scientific understanding on climate change and food security from IPCC special report SRCCL XU Yin-Long, ZHAO Yun-Cheng, ZHAI Pan-Mao1-49New understanding on climate change and desertificationWU Jian-Guo, ZHAI Pan-Mao1-36New understanding on the land-based response options to climate changeWU Jian-Guo, ZHAI Pan-Mao, WU Ya-Tang1-69The main content and insights of IPCC special report on the ocean and cryosphere in a changing climate (SROCC)WANG Peng-Ling, HUANG Lei, CHAO Qing-Chen, YUAN Jia-Shuang, CHEN Chao2-142Changes in the mountain cryosphere and their impacts and adaptation measuresKANG Shi-Chang, GUO Wan-Qin, ZHONG Xin-Yue, XU Min2-152Impacts and risks of accelerating sea level rise on low lying islands, coasts and communities CAI Rong-Shuo, TAN Hong-Jian2-171Interpretation of IPCC SROCC on polar system changes and their impacts and adaptationsXIAO Cun-De, SU Bo, DOU Ting-Feng, YANG Jiao, LI Shu-Tong2-162SROCC: assessment of the ocean heat content changeCHENG Li-Jing2-181Impacts and risks of changing ocean on marine ecosystems and dependent communities and related responsesCAI Rong-Shuo, HAN Zhi-Qiang, YANG Zheng-Xian2-193Ocean and cryosphere change related extreme events, abrupt change and its impact and riskYU Rong, ZHAI Pan-Mao2-202The extreme climate background for glacial lakes outburst flood events in Tibet JIA Yang, CUI Peng4-403Analysis of the changes in debris flow hazard in the context of climate changeXU Li, LI Qian, WANG Ying, HUANG Jing-Ling, XU Ying-Jun4-423Compound effects of earthquakes and extreme weathers on geo-hazards in mountains SHI Pei-Jun, YANG Wen-Tao4-414Estimation of future global population exposure to heatwaves —based on the heat stress indexCHEN Xi, LI Ning, ZHANG Zheng-Tao, LIU Jia-Wei, WANG Fang4-432Research on the assessment of the multi-regional economic ripple effect caused by disasters —a case study of a flood disaster in Wuhan city on July 6, 2016ZHANG Zheng-Tao, CUI Peng, LI Ning, LIU Yuan, ZOU Qiang, HUANG Cheng-Fang, WU Sheng-Nan4-441Evaluating climate regulation service of snow cover in ChinaLIU Shi-Wei, WANG Xiaoming, XIAO Cun-De, YANG Yang, WU Xue-Jiao5-544Effects of forest fires on ecological service in permafrost regionsLI Xiao-Ying, JIN Hui-Jun, HE Rui-Xia, HUANG Ya-Dong5-554CLIMATE CHANGE RESEARCHThe rainstorm and flooding disaster risk in Beijing under the global warming of 1.5℃ and 2.0℃ZHANG Jun-Zhi, YUAN Feng, WANG Ji, SUN He-Min, LIU Hong, MA Wen-Lin1-87The application and future directions of the Shared Socioeconomic Pathways (SSPs)WENG Yu-Wei, CAI Wen-Jia, WANG Can2-222Contribution of 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 to interdecadal variability of winter minimum temperature in ChinaWANG Dai, SUN Yin-Chuan, YOU Qing-Long1-77Climat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ichuan Basin vortex during 1979-2016LIU Chong, ZHAO Ping2-214Prediction of summer precipitation in China based on LSTM network SHEN Hao-Jun, LUO Yong, ZHAO Zong-Ci, WANG Han-Jie 3-275Projection of extreme precipitation in the Hanjiang River basin under different RCP scenariosZHANG Qi-Mou, WANG Run, JIANG Tong, CHEN Song-Sheng3-286Application of CN05.1 meteorological data in watershed hydrological simulation: a case study in the upper reaches ofKaidu River basinLUO Ying-Xue, XU Chang-Chun, CHU Zhi, SUN Qi, CHEN Li 3-295Spatial-temporal change features of impervious surface and its effect on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from 1984 to2014 in BeijingZHANG Jia-Le, PAN Zhi-Hua, KUANG Wen-Hui, PAN Yu-Ying, HAN Guo-Lin, WANG Jia-Lin, HUANG Na, ZHANG Zi-Yuan, YIN Wen-Juan3-305Differences of decadal oscillations between global warming of 1.5℃ and 2℃ in the North Pacific FENG Jing, LI Chun, FAN Lei 4-452Variations of carbon,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in wetland water along the urban−rural gradients in ShenyangWANG Jiao-Yue, XI Feng-Ming, HOU Wei, BING Long-Fei, YIN Yan, XU Ting-Ting, WANG Jia-Feng, MA Ming-Jing4-465Variation of extreme precipitation in Lancang River basin under global warming of 1.5℃ and 2.0℃DING Kai-Xi, ZHANG Li-Ping, SHE Dun-Xian, ZHANG Qin, XIANG Jun-Wen4-479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on water resource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of the Lancang-MekongRiver basinYUN Xiao-Bo, TANG Qiu-Hong, XU Xi-Meng, ZHOU Yuan-Yuan, LIU Xing-Cai, WANG Jie, SUN Si-Ao 5-563Targeted geoengineering for ice sheetsZHAO Li-Yun, John C. MOORE, Mike WOLOVICK5-569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socio-ecological systems resilience over cryosphere affected areas: progress and prospectsSU Bo, XIAO Cun-De5-590A study on sustainable use of cryospheric resourcesLI Chen-Yu, WANG Xiaoming, DING Yong-Jian, ZHANG Wei5-578The change of cloud top height over East Asia during 2000-2018ZHAO Min, ZHANG Hua, WANG Hai-Bo, ZHU Li5-599Evaluation of multi-RegCM4 dynamical downscaling simulations on cluster high temperature events in ChinaCHENG Yang, ZHOU Bo-Tao, HAN Zhen-Yu, XU Ying6-666Spring snowmelt flood estimate in the upper Heihe River under climate changeZHU Guang-Xi, XIAO Cun-De, CHEN Bo, ZHAO Ying-Dong6-678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river runoff at the Ganjiang and Guanting River basins in the eastern monsoon regionZHAO Meng-Xia, SU Bu-Da, WANG Yan-Jun, WANG An-Qian, JIANG Tong6-689Runoff response to 1.5℃ and 2.0℃ global warming for the Yangtze River basinXU Wen-Xin, CHEN Jie, GU Lei, ZHU Bi-Ying, ZHUAN Mei-Jia6-705The differences in the trends of ozone and atmospheric temperature in spring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WANG Qing, HUANG Fu-Xiang, XIA Xue-Qi6-713Verification and preliminary correction of the precipitation prediction in the pre-flood season over Fujian province byBCC_CSM1.1m climate modelCHI Yan-Zhen, LIANG Xiao-Yun, HE Fen, WU Wei-Jie, TANG Zhen-Fei 6-724ContentsDevelopment strategy of China’s coastal cities for addressing climate change XU Yi-Jian1-98Evaluation of the HFC-23 abatement policy in ChinaLIU Kan, CUI Yong-Li, ZHENG Wen-Ru 1-104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urbanization mode and low carbon development—taking Shijiazhuang as an example CAO Ying, ZHENG Xiao-Qi, LIU Qiang2-231Impact of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on runoff change in the source region of Lancang RiverWANG Ke, PU Tao, SHI Xiao-Yi, KONG Yan-Long3-315The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on human comfort in the Siming Mountains in Ningbo, ChinaHUANG He-Lou, ZOU Xu-Kai, DING Ye-Yi, CHEN Xian-Yan, SHI Ying, XIAO Feng-Jin3-324Appraising the effect of choosing hydrological model parameters on the inter-annual and intra-annualdistribution of simulated runoffZHANG Jing-Wen, GUO Jia-Li, WANG Jing-Bin, XIA Li-Li, YUE Qing-Hua, LIU Zhang-Jun 3-335Nature-based Solutions to address climate changeZHANG Xiao-Quan, XIE Xi, ZENG Nan3-344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default behavior of the carbon emission trading under different supervision intensityWEI Qi, ZHOU Hong-Wei, LI Lin-Jing3-354Study on China’s long-term low carbon transition pathway under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LIU Jun-Ling, WANG Ke, XIAHOU Qin-Rui, LIU Fang-Ming, ZOU Ji, KONG Ying3-366Review of economic impacts from climate change under the framework of 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sWANG Tian-Peng, TENG Fei4-490An ensemble projection of GDP and population exposure to high temperature events over Jing–Jin–Ji district based onhigh resolution combined dynamical and statistical downscaling datasetsLI Rou-Ke, HAN Zhen-Yu, XU Ying, SHI Ying, WU Jia 4-504Japan’s multi-agent framework for climate change adaptation and its enlightenment to China—from the perspective oflaw and policyYUAN Yuan, LI Guo-Qing 4-515Carbon tax policy simulation based on CGE model: a case study of Guangdong provinceZHOU Di, CAI Xiao-Ting, ZHANG Da-Quan, ZHANG Yu-Fan4-525Response of water level fluctuation to climate warming and wetting scenarios and its mechanism on Qinghai LakeLI Lin, SHEN Hong-Yan, LIU Cai-Hong, XIAO Rui-Xiang5-608Spatio-temporal changes of output value from the primary, secondary and tertiary industries for 2020-2050 under theShared Socioeconomic PathwaysPAN Jin-Yu, SU Bu-Da, WANG Yan-Jun, JING Cheng, ZHAI Jian-Qing, JIANG Tong 6-737Potential and prospect of carbon capture, utilization and storage (CCUS) in the main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countriesSUN Li-Li, CUI Hui-Juan, GE Quan-Sheng5-616Research on carbon trading mechanism of China at the background of achieving the NDC targetsXIAO Qian, PANG Jun, Xu Yun, CHEN Hui, Zeng Wen-Wan5-631Research on peaking carbon emissions of power sector in China and the emissions mitigation analysisCHEN Yi , TIAN Chuan, CAO Ying, LIU Qiang, ZHENG Xiao-Qi5-640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ization, industrial structure, energy consumption, economic growth and CO 2emissions: an empirical study based on the heterogeneity of inter-provincial income levels in China YUAN Yuan, SUN Xin-Tong 6-747Comparative study on power sector allowance allocation among China’s Emissions Trading Scheme pilots and itsimplications for national carbon marketZHENG Shuang, LIU Hai-Yan 6-757CLIMATE CHANGE RESEARCH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pplies to Earth system scienceZHAO Zong-Ci, LUO Yong, HUANG Jian-Bin, SHEN Hao-Jun1-126International project of monitoring, analysis, and prediction of air quality and some essential questions WANG Xiao-Yan, ZHAO De-Feng, OUYANG Hui-Ling, ZHANG Ren-He1-130Progress and outlook of adaptation negotiation under the 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CHEN Min-Peng1-116Development of market mechanisms under the Paris Agreement: risks and countermeasuresTAO Yu-Jie, LI Meng-Yu, DUAN Mao-Sheng1-125Evaluation on the Paris Agreement work program and prospects for global climate governanceCHAI Qi-Min, FU Sha, QI Yue, FAN Xing2-242Invisible carbon tariff: concept and international governanceWANG Mou2-250IPCC working group III AR6: where will we go for global mitigation?JIANG Ke-Jun2-251Global Commission on Adaptation calls for global leadership on adaptation to strengthen resilienceCHEN Min-Peng, ZHANG Yu-Cheng, ZUO Jia-Lu2-253An overview of the Ice Sheet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ISMIP) in CMIP6LI Teng, CHENG Xiao, LIU Yan, ZHANG Tong, WANG Lan-Ning, LIU Ji-Ping2-255Knowledge structure analysis of heat wave based on CiteSpace Zhang Jun-Hua, Huang Bo, Liu Xiao-Qian, Nie Jing-Di, Wang Juan3-383William Nordhaus and climate change economics JIANG Wei3-390Stocktaking on the Madrid Climate Change Conference and perspectives on global climate governanceFAN Xing, WANG Ji-Jie, WANG Tian, GAO Xiang3-372The conception and theory of climate insurance and its enlightenment to ChinaXU Guang-Qing, CHEN Xiao-Yu, LIU Hai-Bo, HUANG Dan-Ze, ZHANG You-Yi3-382Progress and enlightenment of foreign climate change legislations TIAN Dan-Yu, ZHENG Wen-Ru4-534Experience and enlightenment on policy mechanisms for the international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FU Lin, ZHOU Ze-Yu, YANG Xiu5-651Will global warming continue in the next 20 years?ZHAO Zong-Ci, LUO Yong, HUANG Jian-Bin5-652Global climate governance in Post-Pandemic timeZHU Song-Li6-758Climate change and population health research in China: knowledge gaps and further directions BI Peng, SHI Xiao-Ming, LIU Qi-Yong6-763Progress analysis and policy recommendation on climate adaptation city pilots in ChinaFU Lin, CAO Ying, YANG Xiu6-770。
后真相时代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协同治理——以重庆山火救援为例
DOI :10.19299/ki.42-1837/C.2023.08.0212023年第8期总第214期·社会治理·THE FORUM OF LEADERSHIP SCIENCE20世纪90年代,“后真相”问题进入学界视野,并被赋予了“情绪的影响力超过事实”的语意[1]。
2004年,美国学者拉夫尔·凯伊斯阐释了“后真相时代”的哲学内涵,认为后真相时代是“模糊的陈述,模棱两可将成为未来一种新的真实观”[2]78。
国内有学者认为,后真相时代,新闻的传播者不再将事实真相的完整、准确呈现作为优先序,而从受众的主观认知、情感取向、利益偏好出发,传播“加工”后的,具有迎合性、煽动性、强化偏见的内容[3]。
随着自媒体的蓬勃发展和“流量经济”的驱动,后真相时代的网络舆论生态呈现事实让位于情感的“弱事实、强情感”的特征,使新闻难辨真伪。
网络舆情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考验着政府的综合治理能力。
后真相时代,探索政府主导、多元主体参与的协同治理路径是回应时代之需、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生态的必然选择。
一、后真相时代网络舆情治理的现实挑战后真相时代,自媒体发展迅猛,每个人都可以利用自媒体平台,分享自己的生活,发表自己的见解,可谓人人都是“发声筒”,人人都是“扩音器”。
自媒体的蓬勃发展带来信息传播自由与便利的同时,也为谣言的传播提供了“温床”,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情感先行”导致事件真相被忽略互联网的普及推动形成了网络社群,相较传统社群而言,网络社群更关注兴趣、爱好和观点,天然具有“情感共同体”的特征。
“情感先行、真相靠后”作为后真相时代的重要标签,隐喻着个体参与社会互动的内在动因。
身处“情感共同体”中的网民,对个人情感的表达与群体价值的认同优先于对事实真相的追求[4]。
突发公共事件因其突发性、公共性更易成为网络舆情的焦点,也更易激发后真相时代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协同治理——以重庆山火救援为例陈艺洁彭小兵摘要:后真相时代,突发公共事件产生的网络舆情可能被情绪所左右、受到流量裹挟而导致真相异化。
民用飞机设备和管线路设计优化工具的研究
2020年第4期总第139期2020 No. 4Sum No. 139民用飞机设计与研究Civil Aircraft Design & Researchhttp : //myfj. cnjoumals. com myfj_sadri @comae, cc (021)20866796DOI : 10.19416/j. enki. 1674 -9804.2020.04.005民用飞机设备和管线路设计优化工具的研究张振伟 腾杨刚*吴 洋 东益冲* 通信作者.E-mail : hawk_teng@ 163. com引用格式:张振伟,腾杨刚,吴洋,等.民用飞机设备和管线路设计优化工具的研究[〕]•民用飞机设计与研究,2020(4):22-29. ZHANG Z W, TENG Y G, WU Y, et al. Research on design optimization tool for civil aircraft equipment and pipe-line[ J]. Civil Aircraft Design and Research ,2020(4) :22-29( in Chinese).(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上海201210)摘 要:为了解决飞机研发过程中,管线路及设备设计自动化程度低的问题。
基于CATIAV5进行二次开发,使用API 接口和VB 语言实现相关工具的搭建,并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研究:一是在飞机初步设计阶段进行设备的快速布置;二是基于电气设备及周围零部件的空间布置,进行单一 DMU 管线路通道拓扑,通过EWIS 隔离代码定义,规划线束通道的类型,自动分析 通道之间的物理隔离距离,并依据EWIS 隔离要求规范与自动分析的物理隔离距离进行分析,从而输出全机管线路通道之间的间隙检查结果及分析报告,为后续的通道拓扑优化提供相应的接口及设计规范;三是进行主通道及分支通道拓扑,通过定 义通道的直径、通道内布置线缆的规格及不同形式布线的概率,开发工具自动计算EWIS 线缆的总长度,并由公式快速计算出该线缆敷设方案的重量,供全机设计时参考。
高焓激波风洞喷管流场非平衡特性研究
第33卷 第1期空气动力学学报Vol.33,No.12015年02月ACTA AERODYNAMICA SINICA Feb.,2015文章编号:0258-1825(2015)01-0066-06高焓激波风洞喷管流场非平衡特性研究汪 球,赵 伟,滕宏辉,姜宗林(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高温气体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90)摘 要:高焓激波风洞是开展高超声速流动研究的重要地面模拟设备,但其产生的高焓气流在喷管中的膨胀过程是一种典型的热化学非平衡流动,试验段特征参数通过直接实验测量难以完全确定。
本文通过求解耦合双温度模型的轴对称Navier-Stokes方程,研究了高焓激波风洞中典型状态下气流的热化学非平衡流动特性,分析了焓值对非平衡特性的影响规律。
结果表明,喷管出口自由流均匀区域达到出口截面直径的75%以上,能够为实验提供足够的空间;喷管出口自由流处于热化学非平衡状态,在喷管喉道后约1/5喷管长度处气流即已处于冻结流状态,组分浓度和振动温度随气流流动基本不变;焓值在8.4MJ/kg~19.5MJ/kg之间变化时,非平衡程度随着焓值的增加而增强,但是低焓值时非平衡程度的增强更加剧烈。
关键词:爆轰驱动;非平衡;焓值;激波风洞中图分类号:O242 文献标识码:A doi :10.7638/kqdlxxb-2013.0001Numerical simulation of non -e q uilibrium characteristicsof hi g h enthal py shock tunnel nozzle flowWangQiu,ZhaoWei,TengHonghui,JiangZonglin(The State Ke y Laborator y o f Hi g h Tem p erature Gas D y namics ,Institute o f Mechanics ,Chinese Academ y o f Sciences ,Bei j in g 100190,China )Abstract :Thehighenthalpyshocktunnelisanimportantgroundfacilityfortheresearchofhypersonicflow.However,theexpansionprocessofthehighenthalpyflowinthenozzleisatyp-icalflowwiththermonon-equilibriumandchemicalnon-equilibrium,andthecharacteristicpa-rametersofthefreestreamflowaredifficulttobedeterminedbydirectmeasurementtools.WithnumericalsolvingaxisymmetricNavier-Stokesequationscouplingwithtwotemperaturemodel,thenon-equilibriumflowcharacteristicinahighenthalpyshocktunnelunderitstypicalexperi-mentconditionsisstudiedinthispaper.Theruleofenthalpytothenon-equilibriumcharacteris-ticsisalsostudied.Resultsshowthattheuniformfieldatthenozzleexitcanreachupto75%ofthenozzleexitdiameter,whichcanoffersufficientspaceformodelexperiment.Thenozzlefreestreamwillbefrozenatabout0.4mafterthenozzlethroat.Withtheincreaseofenthalpyfrom8.4to19.5MJ/kg,thenon-equilibriumdegreewillincreasewithasenthalpyincreases.Atthelowenthalpy,theincreasewillbemoreintense.Ke y words :detonationdriven;non-equilibrium;enthalpy;shocktunnel *收稿日期:2013-01-10; 修订日期:2013-02-18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402275)作者简介:汪 球(1985-),男,湖北,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高焓气动物理.E-mail:wangqiu@imech.ac.cn引用格式:汪 球,赵 伟,滕宏辉,等.高焓激波风洞喷管流场非平衡特性研究[J].空气动力学学报,2015,33(1):66-71.doi:10.7638/kqdlxxb-2013.0001. WangQ,ZhaoW,TengHH,etal.Numericalsimulationofnon-equilibriumcharacteris-ticsofhighenthalpyshocktunnelnozzleflow[J].ActaAerodynamicaSinica,2015,33(1):66-71.0 引 言高超声速流动规律是设计高超声速飞行器的基础,在航空航天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背景。
森林法修改的三个维度
森林法修改的三个维度
毛仲荣
【期刊名称】《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3(000)006
【摘要】森林法应定位为环境法,并注意从三个维度来改造。
其一,价值换位:
从服务经济到保育生态;其二,逻辑嬗变:从权利本位到义务本位;其三,执法转型:从分散型到集中型。
若此,森林法才能真正发挥其功用。
【总页数】5页(P66-70)
【作者】毛仲荣
【作者单位】陇东学院政法学院,甘肃庆阳745000; 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山
东青岛266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922.6
【相关文献】
1.宣传贯彻《森林法》广筹资金办林业——对修改《森林法实施细则》的几点意
见 [J], 梁诗灿
2.新《森林法》对原森林法作了哪些修改 [J], 本刊记者
3.重立森林法典保障林业发展——《森林法》修改内容简介 [J], 杜广山
4.中美森林法比较及其对我国森林法修改的启示 [J], 张小强
5.气候变化应对与《森林法》修改——兼评《森林法(修改草稿第一次征求意见稿)》[J], 巩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容量全肺灌洗术治疗肺泡蛋白沉积症的麻醉管理
大容量全肺灌洗术治疗肺泡蛋白沉积症的麻醉管理王喜军;林成新;刘敬臣;毛仲炫【期刊名称】《广西医学》【年(卷),期】2008(30)3【摘要】目的探讨肺泡蛋白沉积症行大容量全肺灌洗术的可行性及麻醉管理.方法对7例肺泡蛋白沉积症行大容量全肺灌洗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例患者中,左肺灌洗回收率为94%左右;右肺灌洗回收率为91%左右,肺灌洗术后7 d 后复查血气分析,PaO2、SpO2均有明显提高,肺活量、最大通气量和CO弥散指标均有显著改善.7例患者均能较好耐受肺灌洗,麻醉过程平稳,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或死亡.结论大容量全肺灌洗术应用于肺泡蛋白沉积症患者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但麻醉医师应积极做好病人围手术期管理.【总页数】2页(P362-363)【作者】王喜军;林成新;刘敬臣;毛仲炫【作者单位】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南宁市,530021;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南宁市,530021;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南宁市,530021;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南宁市,53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14.2;R563【相关文献】1.肺泡蛋白沉积症大容量全肺灌洗术麻醉管理探究 [J], 陈江红;罗军怀;何丹丹2.大容量全肺灌洗术治疗肺泡蛋白沉积症1例并文献复习 [J], 曾鸣;江兵;秦光梅;杨时光;刘丹3.全肺灌洗术治疗肺泡蛋白沉积症的麻醉管理三例 [J], 范议方;韩如泉4.肺泡蛋白沉积症大容量全肺灌洗术的麻醉管理3例 [J], 李铁军;曾德茁;欧阳碧山;陈勇5.大容量全肺灌洗术治疗肺泡蛋白沉积症1例 [J], 宫政;汪颖;李珏;刘焕鹏;喻应红;邹建彬;莫世贤;张畿;邓勇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术中知晓发生机制的部分研究进展
术中知晓发生机制的部分研究进展
陆秉玮;王祥瑞
【期刊名称】《上海医学》
【年(卷),期】2012(35)4
【摘要】术中知晓是指在全身麻醉过程中发生意识的恢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存在意识;二是对手术过程中的事件存在记忆。
发生术中知晓会增加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出现焦虑、抑郁、暴力倾向、性功能障碍及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影响疾病的治疗及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
【总页数】4页(P337-340)
【关键词】术中知晓;发生机制;创伤后应激障碍;手术过程;性功能障碍;麻醉过程;主
要表现;暴力倾向
【作者】陆秉玮;王祥瑞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麻醉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14.2
【相关文献】
1.论麻醉术中知晓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J], 沈永华
2.非心脏手术全麻患者术中知晓发生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J], 毛仲炫;舒礼佩;林育南;赖坚;刘敬臣
3.小儿术中知晓的发生率:儿童知晓与回忆评估 [J], Shobha Malviya;Jeffrey L.
Galinkin;Carolyn F. Bannister;Constance Burke;Jeannie Zuk;Mark Popenhagen;Samatha Brown;Terri Voepel-Lewis;胥亮
4.心血管手术患者术中知晓的发生情况 [J], 王倩;王志发;郝在军;敖虎山
5.麻醉术中知晓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J], 娄景盛;邓小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术中知晓的若干问题
中华麻醉在线 http://www.csaol.cn 2007年9月术中知晓的若干问题毛仲炫刘敬臣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院麻醉科过去人们认为全麻术中知晓是全麻罕见的并发症,但随着对术中知晓尤其是内隐记忆的深入研究和心理学测试方法的不断发展,全麻病人术中知晓的发生率有逐渐增多的趋势。
由于术中知晓所导致的心理应激、精神障碍等,可能产生严重不良后果,同时也容易形成医疗纠纷,因此,必须引起麻醉医生的重视。
据报道美国1.9 %~12.2 %的麻醉诉讼案涉及术中知知晓。
因此,麻醉医生应该通过增加相关知识,不断改进和完善现有的麻醉技术来减少术中知晓的发生。
本文旨在阐述全身麻醉中的术中知晓的相关问题。
一、术中知晓的发生率术中知晓的发生率因临床情况和麻醉方法与用药的不同而有差异,而与手术种类的关系尚无定论,国内外文献对其发生率报道不一。
Ghoneim等于1997年报道:非产科和非心脏手术病人术中知晓发生率为0.2%,产科手术病人为0.4%,心脏手术病人为1.14~1.5%,创伤手术病人高达11~43%。
Wennervirta, Johanna MD等(2002年)随访了1500例门诊麻醉病人和2343例住院麻醉病人(创伤、产科手术病人包括在随访范围之列,但心脏、移植、神经外科的手术病人不包括在随访范围之列),发现前者术中知晓和术后回忆发生率为0.07%,后者术中知晓和术后回忆发生率0.13%, 而门诊全麻病人发生这类事件的风险并不比住院全麻病人高。
Davidson等(2005年)对864名5~12岁儿童(发育迟缓和手术时间超过一小时除外)全麻术后随访研究发现儿童术中知晓的发生率为0.8%。
王云等(2004年)选取北京5家较大的医疗中心,采取大样本、多中心的调查方法对全麻下择期手术术中知晓发生情况进行了开放式、横断面普查,结果发现,在国内较先进的现代全身麻醉技术水平下,颅内肿瘤手术知晓率1%,非心脏非脑科手术知晓率2%,心脏手术为6%;非心脏手术病人的术中知晓发生在麻醉诱导期,而心脏手术病人术中知晓多集中出现在诱导后、搭桥或转机。
基于遥感+GIS的山火检测及火势蔓延监控平台实现
基于遥感+GIS的山火检测及火势蔓延监控平台实现
杨知;刘宇舜;李闯;张思航;朱理宏;刘彬;刘畅;张振威;徐英辉
【期刊名称】《灾害学》
【年(卷),期】2024(39)1
【摘要】基于遥感与Web GIS技术,构建了山火检测及火势蔓延监控平台,主要包括多模型联合的火点检测、基于Rothermel模型的地表火蔓延模拟和基于粒子模拟的三维可视化等功能。
系统在多源遥感数据的基础上,联合多项火点检测模型,实现高温异常点的定位,并模拟不同下垫面及气象等因子影响下的火势蔓延过程,进而建立直观的可视化模拟。
文章以大同市森林火灾为例,验证系统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有效检测火点并模拟预测火势蔓延情况,对于提高山区森林防灭火工作水平,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护生态环境提供技术支撑。
【总页数】6页(P51-56)
【作者】杨知;刘宇舜;李闯;张思航;朱理宏;刘彬;刘畅;张振威;徐英辉
【作者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安徽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43;X915.5;TP212;S762.2
【相关文献】
1.基于GIS的遥感影像应用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2.基于GIS的数字视频监控运维管理平台的实现
3.基于GIS的水资源实时监控平台设计与实现
4.基于GIS的城
市交通监控管理平台设计与实现5.基于电网GIS平台车载GPS监控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理想的清醒程度(VPU)
第二優先
(黃色)
PTC
现场检伤分类和标签
• 为四个等级:
• 死 亡:黑色标识
• 重
• 轻
伤:红色标识
伤: 绿色标识
PTC
• 中度伤:黄色标识
伤员标签和救治顺序
PTC
伤员标签和救治顺序
• 红色:有生命或肢体威胁者,必须 立即处理。(气道梗阻、窒息、胸 口受伤、张力性气胸、严重外或内 出血、烧伤≥50%或面部烧伤等。) • 黄色:不处理病情有可能恶化者, 要在30分钟内以予处理。(所有出 现恶化的头部伤、<50%的烧伤、脑 及脊髓伤、开放性(复合型)骨折 等)
PRIMARY TRAUMA CARE
PTC
灾难处理
PTC
灾难的原因:
PTC
灾难的原因:
PTC
灾难的原因:
PTC
灾难的定义
• WHO的定义: 任何能引起设施破坏、经济严重 损失、人员伤亡、人的健康状况即 社会卫生服务条件恶化的事件。灾 难发生时,超过当地资源的应对能 力,出现难以应付局面。
PTC
灾难处理
• • • • • • 一旦灾情控制 ,与接收医院联系 确定灾难事故的类型 估计伤亡人数并进行伤员的分流 评估伤残的类型 调动救治所需的专家小组成员 把病人安排到合适的医院进行救治
PTC
PTC
谢 谢!
PTC
现场检伤分类快速流程
是 是否步行 否 否 是否呼吸 是 < 10, > 29 / 分鐘 呼吸率 10-29 / 分鐘 微細血管回流
#
第三優先
(綠色)
否 頸動脈 是 死亡 (黑色) *
第一優先
>2 秒 或 (脈搏 >120/分鐘)
(紅色)
<2 秒 或 (脈搏 <120/分鐘) 清醒程度 完全清醒(A)
PTC
伤员标签和救治顺序
• 绿色:病情不会恶化者。(没有
休克的软组织伤害、没有脉搏损失 的肌肉与骨骼的伤害、眼外伤、 <20%的其他烧伤)
• 黑色:已死亡者或不予处理者。
PTC
伤员标签和救治顺序
PTC
第三优先伤员接收站
由救护人員 照顾密切观 察,以备部 份伤员恶化。
PTC
情景假设
假设在某天下午6点钟,在离你所在的医院3公里以
PTC
我们面临的问题
• 参差不齐的救治水平
• 资源限制 • 院前治疗的不到位 • 应急预案不周祥 • 准备不充分
PTC
我们面临的一个问题 ……安全的转运 工具 ?
PTC
PTC
怎样解决问题?
—制定灾难பைடு நூலகம்急预案
•
•
为了保护我们公民的生命和财产
为了减少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 •
•
为了尽量减少在一个灾难性的事件发
• 当地容易识别的优先处理标签 和有效的分流(诊)制度
PTC
防灾计划的建议
• 动员灾难处理所需要的专家小组成 员 • 建立急救站
• 分流和监督患者到合适的医院进行 救治
PTC
灾难医学救援任务之一
—现场检伤分类
PTC
现场检伤分类
目的: 以有限的人力资源、物质 资源在最短时间内救治最多 的病人。
PTC
外的一所加油站发生一起超过100个人伤亡的大型爆
炸事故,将有大量的伤员涌入你所在的医院~~~~
PTC
灾难处理?
PTC
灾难处理:
•确定自己的领导作用
• 确定协助者 • 制定以下3步 – 2 分钟/病人 /步骤 • • •
1. 打开气道和止血 2. 静脉输液和镇痛 3. 优诊和分诊
Type Type Type Type 1 2 3 4 – T 1 紧急的 T 2 可以等的 T 3 必须等的 T 4 其他的*
生时决策制定的时间
为了尽量减少经济损失
为确保医疗和行政人员的安全
PTC
防灾计划的建议
• 需要有规范的运作流程 • 需要有经过专门培训的应急队伍 • 明确各机构的作用
• 通讯指引
• 全民普及创伤救治的基础知识?
PTC
防灾计划的建议
• 标准的医院和其他人员的身份识别
• 制定医疗处理主要负责人
• 各团队的职责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