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作业设备安全管理制度汇编
特种作业安全管理规定范本
特种作业安全管理规定范本一、总则1.为保障特种作业的安全进行有效管理,提高安全意识和技能,确保特种作业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规定。
2.本规定适用于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特种作业包括但不限于高处作业、焊接和切割作业、爆破作业、电气作业等。
二、特种作业人员的管理3.特种作业人员应具备相应的岗位资质,并持有有效的特种作业操作证书。
4.特种作业人员应接受必要的安全培训,了解特种作业的风险和安全措施,并按规定进行必要的体检。
5.特种作业人员应佩戴统一的安全标志,确保他人能够识别其特种作业人员身份。
6.特种作业人员应遵守特种作业操作规程,不得违反安全操作规定进行特种作业。
7.特种作业人员应随身携带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并在特种作业现场正确佩戴和使用。
三、特种作业现场管理8.特种作业现场应进行必要的安全检查和评估,确保作业环境安全。
9.特种作业现场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包括但不限于危险标志、禁止标志、限制标志等,以提醒作业人员注意安全。
10.特种作业现场应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如防护网、安全降落器材、灭火器等,以应对突发情况。
11.特种作业现场应做好消防工作,明确消防通道和灭火器材的位置,并进行定期的消防演练。
四、特种作业的安全操作规程12.特种作业人员在进行特种作业前应详细了解作业过程、安全要求和安全操作规程。
13.特种作业人员应正确使用作业设备和工具,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14.特种作业人员应严格按照作业要求和程序进行操作,严禁擅自改变作业方法和顺序。
15.特种作业人员应遵守专业技术规范,确保作业过程中的安全。
五、事故处理和责任追究16.特种作业现场发生事故时,特种作业人员应立即停止作业,并立即报告相关负责人。
17.特种作业人员应积极配合事故调查,如实提供相关情况和资料。
18.特种作业人员因违反安全操作规定而导致事故的,将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19.特种作业人员应定期进行安全意识培训,提高自身的安全素质和风险识别能力。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管理制度模版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管理制度模版一、总则本制度制定的目的是为了确保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提升特种作业的管理水平,保障特种作业人员的身心健康和工作安全。
本制度适用于我单位所有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
特种作业包括但不限于:高空作业、蓄电池搬运作业、危险化学品操作作业、电焊作业等。
二、安全责任1.特种作业人员应具备相应的操作证书和经过培训的合格证明,并遵守国家有关特种作业的法律法规和操作规程。
2.特种作业人员应严格按照作业流程和操作规程进行作业,切实履行安全生产责任,保证自身安全和作业设备的安全。
3.特种作业人员应积极参与安全培训和演练,提升自身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4.特种作业人员应主动发现作业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或问题,并及时上报,确保隐患得到及时处理。
三、作业准备1.特种作业人员应仔细阅读特种作业操作手册和安全操作规程,了解作业流程、注意事项及安全措施。
2.特种作业人员应先行排查作业现场的安全隐患,确保作业物品、设备和场地符合安全要求。
3.特种作业人员应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但不限于安全帽、防滑鞋、防护手套等,并定期检查和更换磨损程度严重的个人防护装备。
4.特种作业人员应检查作业设备的安全性能和操作状态,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并能满足作业需求。
四、作业实施1.特种作业人员应严格按照特种作业操作手册和安全操作规程进行作业,切勿违规操作或违反相关安全规定。
2.特种作业人员应保持专注,全神贯注地完成各项作业任务,严禁分心、马虎或敷衍了事。
3.特种作业人员应随时注意周围环境的变化,确保作业现场的安全秩序和通行畅通。
4.特种作业人员应注意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废料和垃圾的分类和处置,确保环境卫生和安全。
五、紧急情况处理1.特种作业人员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应立即按照预先制定的应急预案进行处理,确保自身安全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2.特种作业人员应积极参与和组织安全演练和应急疏散,提高应对紧急情况的反应速度和处理能力。
3.特种作业人员在紧急情况处理完毕后,应及时报告上级领导和相关部门,并配合做好紧急情况的善后工作。
特种作业设备安全管理制度范本
特种作业设备安全管理制度范本一、总则为了保障特种作业设备的安全使用,防止事故的发生,提高工作效率,制定本特种作业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特种作业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
三、安全责任1. 企业负责人对特种作业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负总责,要确保特种作业设备的安全使用,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2. 各级管理人员要认真落实安全管理职责,制定安全操作规程,严格执行,并进行日常巡查和记录。
3. 特种作业设备的管理人员负责特种作业设备的安全操作,确保设备正常使用,严禁擅自调整设备参数和配件,及时进行维修保养。
4. 参与特种作业设备操作的人员要经过专门的培训、考试合格,并持证上岗,确保具备相应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四、设备的管理与维护1. 特种作业设备的管理工作由特种设备管理员负责,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2. 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应按照设备说明书和制定的维护计划进行,定期进行巡检,并对设备进行记录和归档。
3. 设备故障及时处理,确保设备运行正常,不得擅自使用故障设备。
4. 设备报废必须按照相应的程序进行,严禁私自处置或外借设备。
五、作业人员的管理1. 作业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和考试合格,持证上岗方可操作特种作业设备。
2. 作业人员必须穿戴符合安全要求的工作服和防护装备,严禁穿插拖鞋、裸露身体和佩戴长发及首饰等。
六、作业操作规程1. 作业前,必须进行设备检查,确认设备正常运行,并告知相关作业人员注意事项。
2. 作业人员必须按照作业规程操作,严禁超负荷操作、使用不合适的工具和设备。
3. 严禁在特种设备的运行过程中随意停机、调整设备参数,必要时需事先停机,并按操作步骤进行设备调整。
4. 作业结束后,及时清理现场,关闭设备,确保设备和现场的安全。
七、事故的报告和处理1. 发生特种设备事故时,必须立即停止作业,保护现场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和安全负责人。
2. 上级主管部门和安全负责人要立即调查事故原因,并采取相应的补救和处理措施。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篇一: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为落实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加强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确保特种设备安全运行,使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步入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轨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等法律法规、规范的要求,结合公司对特种设备的使用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特种设备岗位安全责任制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是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的核心,是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岗位操作工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安全生产应负责任的制度,充分体现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形成全员、全面、全过程的安全管理。
1、公司总经理的职责:公司总经理是特种设备安全的责任主体,总经理是特种设备安全的主要责任者,应当对公司特种设备的安全全面负责。
其主要职责为:(1)建立健全公司的特种设备安全责任制;(2)组织制定公司特种设备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3)保证公司特种设备安全投入的有效实施;(4)督促、检查公司的安全工作,及时消除特种设备事故隐患;(5)组织制定并实施公司的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预案;(6)及时、如实报告特种设备伤亡事故。
2、公司其他班子成员的职责:公司其他班子成员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分管范围的安全工作负有直接领导责任,协助主要负责人做好特种设备安全工作。
3、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的职责: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应当经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后,方可从事管理工作。
参与和协助公司负责人制定特种设备管理制度、设备操作规程等,按照制度要求,对特种设备使用状况进行经常性检查,发现问题应立即处理。
在紧急情况时,可以决定停止使用特种设备,并及时报告有关负责人,认为有必要时,可以向当地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1)部门第一负责人的职责:区域主要负责人是负责本部门区域特种设备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本区域特种设备安全工作。
①、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及有关标准的要求。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管理制度范本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管理制度范本一、总则1.为了加强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管理,保护特种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规范特种作业行为,制定本制度。
2.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从事特种作业工作的人员。
3.特种作业人员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安全规范,切实履行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义务。
二、管理责任1.公司负责制定特种作业安全管理制度,并对特种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和指导。
2.特种作业人员应按照公司要求参加安全培训,并认真学习掌握特种作业相关知识和技能。
3.特种作业人员应严格遵守作业程序和安全规范,确保自身安全和他人的安全。
4.特种作业人员需要定期接受安全检查和评估,确保其具备安全作业的能力和条件。
5.公司将建立安全奖惩制度,对安全表现良好的特种作业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违反安全规定的特种作业人员进行惩罚。
三、安全培训和教育1.公司将定期组织特种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和教育,包括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的培训。
2.特种作业人员应参加公司组织的安全培训,学习和掌握特种作业安全操作规程和相关安全知识。
3.特种作业人员应定期参加安全教育,了解最新的安全知识和技能要求。
4.特种作业人员需要参加模拟演练和实地考察,提高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四、操作程序1.特种作业人员在进行特种作业前应完整检查并佩戴个人防护装备,确保自身安全。
2.特种作业人员应按照作业程序进行操作,不得擅自改变作业方法和流程。
3.特种作业人员应定期检查和维护作业设备,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4.特种作业人员应及时报告和处理作业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和隐患,确保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五、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1.特种作业人员应严格遵守安全规范,做到预防为主,避免发生事故。
2.特种作业人员应熟悉应急处理流程和应急设备的使用方法,能够迅速有效地处理紧急情况。
3.特种作业人员在发生事故后应立即报告上级,并采取紧急措施进行救援和处理。
4.公司将建立事故报告和调查制度,对事故原因进行深入调查,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特种作业管理制度模版
特种作业管理制度模版一、引言特种作业是指具有一定危险性和复杂性的作业活动,需要特殊技能、装备或措施进行操作的工作。
为了确保特种作业的安全有效进行,保护作业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制定特种作业管理制度十分必要。
二、目的本制度旨在规范特种作业的管理,保障作业人员的安全和健康,提高特种作业的安全水平和工作效率。
三、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进行特种作业的部门、岗位和作业人员,包括但不限于xx作业、xx作业等。
四、责任与义务1.企业:负责制定特种作业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培训。
2.部门负责人:负责组织特种作业的计划、安排和操作,制定具体的作业方案,确保作业的安全进行。
3.特种作业操作人员:严格按照作业方案进行操作,正确使用特种作业装备和工具,保证操作的安全和有效。
4.安全监管人员:负责对特种作业的监督和检查,发现并纠正作业中的安全问题,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五、基本要求1.特种作业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且具备相应的技能证书,方可从事特种作业。
2.特种作业操作人员必须按照规定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
3.特种作业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作业方案进行操作,并与作业负责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调。
4.作业现场必须进行安全警示标识的设置,明确标识作业区域和禁止通行区域。
5.特种作业操作人员必须按照要求进行定期体检,确保身体健康状况适宜从事特种作业。
六、作业准备1.特种作业前,必须对作业区域进行安全评估和风险评估,制定详细的作业方案。
2.准备必要的特种作业装备和工具,并进行检查、试验和维护,确保其完好可用。
3.配备必要的急救设备和安全器具,做好事故应急预案和演练工作。
4.组织作业人员进行全面的安全培训,明确作业方法和操作规程。
七、作业操作1.特种作业操作人员必须了解作业规程和操作要求,严格按照安全程序进行操作。
2.特种作业操作人员在作业前必须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明确各自的责任和要求。
特种设备及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管理制度(四篇)
特种设备及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特种设备特种作业即属危险性大的生产设备和作业工种。
为了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操作人员的安全,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结合单位具体情况,特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具有特种设备和特种作业人员的车间、三产、项目部。
第二章特种设备范围第三条特种设备范围为:一、锅炉;二、起重机械;桥式起重机;三、厂内运输机械、铲车、翻斗车等。
第三章特种设备的一般安全管理第四条锅炉。
一、制造厂家必须是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的批准,并有主管部门批准的生产许可证的单位。
二、使用时必须经市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登记取得使用证,才能将设备投入运行,并按规定进行年检。
三、锅炉设备进厂时,必须附有与安全有关的技术资料。
四、锅炉的安装必须由省级职能部门审查批准的专业单位安装。
五、安全运行:(一)机务科应指定专人负责锅炉设备的技术管理工作。
(二)司炉工必须经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专业培训、考核取得操作合格证后方可上岗操作。
(三)水位计、压力表、安全阀等附件必须齐全完好。
压力表、安全阀必须经鉴定合格在周期内使用。
(四)严格遵守《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有关动力站及安全操作运行规程等项制度。
(五)按规定认真作好运行记录和危险点的安全检查记录。
六、保养和维修(一)机务科应根据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使用周期,编制锅炉维护、保养和检验计划,并严格执行。
(二)变动受压部件的重大修理,应有专业人员实施并制定施工技术方案,报市级管理部门批准。
七、锅炉设备的各项技术资料、合格证、修理计划、技术档案等有关资料,必须建立档案归档保存。
第五条起重机械设备一、购置的起重机械必须是具有国家主管部门批准的生产许可证的厂家生产的合格产品。
二、安装必须是经市主管部门审核并发给安装许可证的专业单位进行。
三、安全技术性能检查,每年按要求应检查一次(电镀等有腐蚀气体的车间、起重设备每年一次)。
由机务科或主管部门统一组织。
不合格的设备应限期整改或停止使用。
特种设备与特种作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模版
特种设备与特种作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确保特种设备与特种作业的安全运行,维护人身财产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特种设备与特种作业的管理。
第三条特种设备包括但不限于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等。
第四条特种作业包括但不限于高处作业、起重作业、爆破作业等。
第二章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第五条特种设备的购买、销售、安装、使用、维护等环节必须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并进行相应的审核和备案。
第六条特种设备必须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性能。
第七条特种设备的操作人员必须取得相应的合格证,并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
第八条特种设备的事故必须依法进行调查,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确保类似事故不再发生。
第三章特种作业安全管理第九条特种作业必须有专门的管理人员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确保作业的安全进行。
第十条特种作业的作业人员必须接受相应培训并持有相关证书,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
第十一条特种作业必须确保人身安全和周围环境安全,遵守相关安全作业规范,使用符合要求的防护设备。
第十二条特种作业必须事先编制作业方案,并进行风险评估和安全措施的制定,确保作业的安全可行性。
第四章监督与管理第十三条监督部门必须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特种设备与特种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
第十四条对于未按照规定进行特种设备和特种作业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依法进行处罚和追责。
第十五条监督部门必须建立健全的制度和机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与合作,共同推动特种设备与特种作业安全管理的工作。
第五章附则第十六条本制度由相关部门负责解释。
第十七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特种设备与特种作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以确保特种设备和特种作业的安全运行、维护人身财产安全为目标,为特种设备和特种作业的管理提供了具体的规范。
各单位和个人必须按照本制度的要求进行操作,确保特种设备和特种作业的安全性。
同时,监督部门也需加强监督和管理,及时查处违规行为,并推动特种设备与特种作业安全管理的持续改进。
公司特种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公司特种作业安全管理制度制度范本的核心在于明确特种作业的范围,包括高空作业、电工作业、焊接切割作业、起重机械操作等在内的一系列作业类型。
对于这些作业,公司需制定具体的安全管理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作业前的风险评估、作业中的安全防护以及应急处理程序。
风险评估是特种作业安全管理的前提。
在进行特种作业前,公司应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作业环境进行全面检查,评估潜在的安全风险,并据此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例如,高空作业需要检查作业平台的安全性,确保防护栏杆牢固可靠;电工作业则需评估电气设备的安全状态,保证有足够的绝缘保护。
作业中的安全防护至关重要。
公司应为特种作业人员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防护眼镜、绝缘手套等,并确保这些装备符合国家安全标准。
同时,加强对作业人员的培训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在作业过程中,设置专人监督,确保作业规程得到严格执行。
应急处理程序是特种作业安全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公司应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包括火灾、爆炸、触电事故等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的应对措施。
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置能力,确保一旦发生紧急情况能够迅速有效地响应。
除了上述核心内容外,公司特种作业安全管理制度还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安全责任体系: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在特种作业安全管理中的职责,从公司领导到一线作业人员形成一套完整的责任链条。
2. 安全教育培训:定期对特种作业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升其安全操作水平。
3. 安全检查制度:建立日常巡查和定期检查机制,及时发现并解决安全隐患。
4. 事故报告与调查:完善事故报告流程,对发生的事故进行彻底调查,总结经验教训,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5. 激励与惩罚机制:对于遵守安全规定、表现突出的个人或团队给予奖励,对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的行为进行必要的惩处。
特种安全作业管理制度范本
特种安全作业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特种安全作业管理,保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及相关特种作业人员。
第三条特种安全作业包括但不限于高空作业、有毒有害作业、爆破作业、临时用电作业等。
第四条本制度的目标是确保特种安全作业的合理性、安全性和有效性,防止事故发生,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第二章责任与义务第五条本单位负责特种安全作业的组织、指导和监督工作,并配备专职的特种作业管理人员。
第六条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证书和资质,经过严格的培训和考核合格后才能从事特种安全作业。
第七条特种作业人员应当遵守本单位制定的特种安全作业操作规程,严格按照规程进行操作,不得擅自修改或违反规程。
第八条特种作业人员有权利和义务向上级领导或特种作业管理人员报告特种安全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及时采取措施解决。
第三章特种安全作业管理程序第九条特种安全作业管理程序包括特种作业计划编制、操作程序规定、安全措施落实、事故处理等。
第十条特种作业计划应当明确特种作业的性质、范围、工作地点、人员配置、时间安排等,并经相关负责人审核、批准。
第十一条每项特种安全作业都应有操作程序规定,明确作业步骤、工作要求、注意事项等,并向特种作业人员进行培训和讲解。
第十二条特种作业人员在进行特种安全作业之前,必须检查和落实必要的安全措施,如穿戴个人防护装备、检修工具设备、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等。
第十三条特种安全作业过程中发生事故或者发现安全隐患时,特种作业人员应当立即停止作业,并向上级汇报,采取措施保障人员安全。
第十四条对特种安全作业中发生的事故,必须立即开展事故调查,查明事故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第四章处罚与奖励第十五条对于违反特种安全作业管理制度的特种作业人员,根据违规情节的严重程度,给予相应的处罚,包括但不限于警告、罚款、停工整顿等。
第十六条对于积极防范特种安全作业风险、严格执行特种安全作业管理制度、无事故发生的特种作业人员,给予相应的奖励,包括但不限于表彰、奖金等。
特种设备及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范文
特种设备及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范文一、总则为加强特种设备及特种作业人员管理,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和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作业,根据《特种设备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特种设备的管理和特种作业人员的管理。
三、特种设备管理1. 特种设备的注册登记本单位使用的所有特种设备,应当依法进行注册登记,并获得相应的特种设备使用证书。
特种设备的注册登记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通过有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和审核。
2. 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特种设备在使用期限内,应当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定期进行检验。
检验内容应包括设备的安全性能、工作状态、保护措施等方面,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3. 特种设备的维修和保养特种设备应当按照厂家的规定进行定期的维修和保养。
维修和保养应由具备相应资质和经验的维修人员进行,并记录相关修理和保养情况。
4. 特种设备的报废处理特种设备达到报废标准或者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应当及时停止使用,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报废处理。
报废处理应当由有资质的处理单位进行,并出具相应的报废证明。
五、特种作业人员管理1. 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和考核特种作业人员在上岗前,应当接受有关特种作业的培训,并通过相应的考核。
培训内容应当涵盖特种作业的基本知识、安全操作规程、应急措施等方面,以提升特种作业人员的工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2. 特种作业人员的岗前审查特种作业人员在上岗前,应当进行岗前审查。
审查内容应包括特种作业人员的身体状况、技术能力、安全意识等方面,以确保其具备从事特种作业的能力和条件。
3. 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防护特种作业人员在进行特种作业时,应当配备相应的安全防护用品,并按照规定正确佩戴和使用。
特种作业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注意人身和设备安全,不得随意改变设备参数或越权操作。
4. 特种作业人员的定期检查特种作业人员应当定期接受健康检查,以确保其身体健康状况符合从事特种作业的要求。
特种作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范文
特种作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范文一、总则为加强特种作业安全生产管理,确保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保护公司财产,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特种作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从事特种作业的所有员工,并由公司领导层全面负责。
三、工作责任1. 公司领导层负有特种作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最高领导责任,要确保各级管理人员履行其特种作业安全生产管理职责。
2. 特种作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要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和安全操作规程,严格遵守,并对特种作业进行全程监督和指导。
3. 特种作业人员要掌握特种作业操作技能,按规程操作,严禁违章操作和违规行为。
四、特种作业安全准入管理1. 组织特种作业人员参加专项安全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方可上岗。
2. 对特种作业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其符合安全标准并具备必要的维护保养。
3. 特种作业人员定期进行身体健康检查,确保身体状况适合从事相应的特种作业。
五、特种作业安全操作规程1. 特种作业人员在进行特种作业前,必须参加安全教育和培训,并熟悉特种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2. 特种作业人员在操作特种作业设备时,必须佩戴符合规定标准的个人防护装备。
3. 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熟悉特种作业设备的结构、性能和操作要点,并按照操作程序进行作业。
4. 特种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严禁违章操作,必须按照规定操作,确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六、特种作业事故应急处理1. 特种作业人员在事故发生时应立即停止作业,采取紧急救援措施,并立即上报。
2. 其他员工在发现特种作业事故时应立即报告,并配合应急处理工作。
3. 特种作业事故经过调查后,要追究责任人的责任,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七、特种作业安全检查和评估1. 公司要定期进行特种作业安全检查,对特种作业人员的操作符合规定要求进行评估。
2. 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特种作业,要加强监督检查,确保隐患得到及时整改。
3. 特种作业安全检查和评估记录要进行保存,并依法提供给相关部门查阅。
特殊设备安全管理规定范本
特殊设备安全管理规定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特殊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特种设备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特殊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特殊设备包括但不限于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等。
第三条特殊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应当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加强安全生产管理,落实责任制,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第四条特殊设备的使用单位应当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完善安全管理体系,确保特殊设备的安全运行。
第五条特殊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应当依法依规开展,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消除事故隐患。
第二章安全管理责任第六条特殊设备使用单位应当明确安全管理岗位职责,设立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或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第七条特殊设备使用单位应当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培训和教育,提高特殊设备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第八条特殊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建立健全安全监督检查制度。
第九条特殊设备的制造单位应当遵循国家标准和相关技术规范,保证特殊设备的质量安全,提供准确、完整的使用说明书。
第十条特殊设备的制造单位应当对设备进行严格的质量监督检验,确保特殊设备符合安全技术标准和规定的要求。
第三章设备安全管理第十一条特殊设备的使用单位应当建立特殊设备档案,记录设备的基本情况、安装调试情况、维护维修情况等,并做好档案的管理和保管工作。
第十二条特殊设备的使用单位应当编制设备的安全使用操作规程,并进行宣传教育,确保操作人员熟悉并掌握操作规程。
第十三条特殊设备的使用单位应当定期进行设备的安全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并消除设备的隐患。
第十四条特殊设备的使用单位应当对设备进行定期的安全评估和检测,确保设备的安全性能符合要求。
第四章事故应急管理第十五条特殊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制定特殊设备事故应急预案,明确各级应急责任人和任务,并进行演练和训练。
特种作业设备管理制度范文
特种作业设备管理制度范文一、总则1. 为了加强特种作业设备的安全管理,保障作业人员的安全和身体健康,提高作业效率,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制定本制度。
2. 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特种作业设备的管理和使用。
二、特种作业设备的定义特种作业设备是指需要特殊操作技能和专业知识才能操作的设备,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和复杂性,包括但不限于:吊车、起重机、履带吊、塔式起重机等。
三、特种作业设备管理责任1. 本单位的领导层负有特种作业设备管理的总责任,要确保特种作业设备的安全运行和作业人员的安全。
2. 设备管理部门负责特种作业设备的登记、检验、维护和保养工作,确保特种作业设备的正常运行。
3. 特种作业设备操作人员要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操作,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四、特种作业设备的登记和备案1. 特种作业设备的所有者或经营管理者应当按规定将特种作业设备进行登记,登记内容包括设备名称、型号、产地、技术参数等。
2. 特种作业设备的使用单位应当将设备的登记信息进行备案,备案内容包括设备使用单位、使用地点、使用期限等。
五、特种作业设备的检验和维护1. 特种作业设备的所有者或经营管理者应当按照规定对设备进行定期检验,检验周期根据设备的不同而不同。
2. 检验内容包括设备的结构、功能、安全保护装置等方面的检查,确保设备的安全性能。
3. 特种作业设备的维护工作要定期进行,保养内容包括设备的清洁、润滑、调试等。
六、特种作业设备的操作管理1. 特种作业设备的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并持有相应的操作证书。
2. 操作人员在使用特种作业设备时,必须按照相关的操作规程进行,严禁超载和超速操作。
3. 操作人员必须随时保持警惕,及时发现设备的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七、特种作业设备事故的处理和报告1. 特种作业设备发生事故时,操作人员应当立即采取紧急措施,确保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2. 事故发生后,相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并及时进行事故调查和处理。
特种设备安全作业制度模版
特种设备安全作业制度模版一、总则为了保障特种设备安全运行,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出以下特种设备安全作业制度,供各单位和从业人员参考遵守。
二、安全责任1. 单位领导应当明确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责任,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
2. 从业人员应当严格按照特种设备安全作业制度进行操作,确保作业的安全可靠性。
三、特种设备安全操作1. 特种设备的操作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操作证书,并经过岗前培训,熟悉特种设备的操作规程和相关安全注意事项。
2. 操作人员在操作特种设备前,应当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确保设备完好无损,并在操作过程中密切关注设备的运行状态。
3. 特种设备操作过程中,禁止使用不符合安全要求的工具和设备。
4. 特种设备操作过程中,禁止离开操作岗位,必要时应当有专人监护。
5. 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应当遵守操作规程,严禁违章操作。
四、特种设备安全维护1. 特种设备的维护人员应当具备相关的维护证书,并经过岗前培训,熟悉特种设备的维护规程和相关安全注意事项。
2. 维护人员在维护特种设备前,应当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排除设备潜在的安全隐患,并及时做好记录。
3. 特种设备维护过程中,应当按照规定周期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4. 特种设备维护过程中,禁止使用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材料和工具。
5. 特种设备维护人员应当遵守维护规程,严禁违规维护和拖延维护时间。
五、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处理1. 特种设备事故发生后,操作人员应当立即组织人员撤离现场,确保人员的安全。
2. 特种设备事故发生后,应当立即报警并启动事故应急预案,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事故扑灭或控制。
3. 特种设备事故发生后,应当及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并配合做好事故的调查和处理工作。
4. 特种设备事故发生后,应当及时组织人员对设备进行检修和维修,消除事故隐患。
六、特种设备培训与考核1. 特种设备操作和维护人员应当定期参加相关培训,并通过培训考核,获得相应的操作或维护证书。
机械厂特种作业管理制度(三篇)
机械厂特种作业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做好机械厂特种作业的管理工作,确保特种作业的安全,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机械厂内所有特种作业,包括但不限于高处作业、起重作业、电气作业、焊接与切割作业、挖掘和爆破作业、危化品作业等。
第三条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有相应的特种作业操作证书,并经过培训,理解并遵守特种作业的管理规定。
第四条机械厂特种作业按照“谁汇编、谁责任”的原则进行管理,制定专门的制度、规范。
第五条机械厂特种作业管理分工明确,各级管理人员有相关的工作职责。
第二章特种作业培训管理第六条机械厂特种作业管理部门负责组织特种作业人员进行培训和考试。
第七条特种作业培训分为理论培训和实操培训两个部分,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参加并合格才能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书。
第八条特种作业培训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特种设备的结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安全事故案例分析等。
第九条特种作业培训必须以考试合格为前提,否则不得发放特种作业操作证书。
第十条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定期参加培训更新知识,特种作业操作证书有效期为三年,到期必须重新参加培训。
第三章特种作业许可和审批管理第十一条特种作业必须进行许可和审批,由特种作业管理部门负责。
第十二条特种作业许可和审批的程序包括申请、审核、许可、审查和复查等环节。
第十三条特种作业必须编写详细的特种作业方案,包括作业名称、作业内容、作业时间、作业地点、作业人员、作业风险评估等,特种作业管理部门对特种作业方案进行审查。
第十四条申请特种作业许可必须提前7个工作日提交相关材料,包括特种作业方案、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书、特种设备检测合格证书等。
第十五条机械厂特种作业管理部门对特种作业许可进行复查,并监督特种作业的过程,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第十六条特种作业发生事故后,特种作业管理部门负责进行事故调查和处理,并追究责任。
第四章特种作业现场管理第十七条特种作业现场必须设立专门的标识,包括作业区域标识、禁止通行标识、安全警示标识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种作业设备验收登记制度
1.制定本制度的依据
1.2.1《安全生产法》
1.2.2《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1.2.3其他国家有关特种设备的规章、技术法规和标准
1.3本制度的适用范围
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大型游乐设施和厂(场)内机动车辆。
2.岗位责任制度
2.1主要负责人岗位职责
2.1.1贯彻和遵守特种设备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建立、健全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签订《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管理目标责任书》和《特种设备安全使用承诺书》,层层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组织制定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工作计划,并监督落实,确保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
2.1.2应当根据单位特种设备情况和相关要求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兼职的安全管理人员,设置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均应当经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国家统一格式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书,方可从事相应的特种设备管理工作。
2.1.3确保特种设备必要的经济投入和人员保障,定期组织特种设备安全检查,及时消除特种设备事故隐患,检查方案、内容和情况要记录在案。
2.1.4加强对本单位作业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定期召开特种设备安全工作会议,分析、解决存在的问题和隐患。
2.1.5制定特种设备应急救援预案,并督促组织开展演练。
及时、如实报告特种设备事故,并按照“四不放过”原则,分析原因,完善措施。
2.2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职责
2.2.1熟悉和宣传贯彻有关特种设备法律、法规、规章和安全技术常识。
2.2.2编制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和相关的操作规程,并负责本单位特种设备使用登记工作和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资料的归档工作。
2.2.3建立健全本单位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分层次、分类别地对本单位特种设备使用状况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并做好记录检查和纠正特种设备使用中的违章行为,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情况紧急时,可以决定停止使用特种设备并报告本单位负责人。
2.2.4对本单位职工进行特种设备安全知识教育和培训,组织开展各种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并根据本单位制定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组织应急救援演练。
2.2.5编制常规性计划并组织落实,做好日常的特种设备定期检修、维护保养,按时申报并配合特种设备检验机构做好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工作。
2.2.6根据规定,配合有关机构做好特种设备事故报告、调查、处理、汇总和统计工作。
2.3特种设备操作人员职责
2.3.1操作时,随身携带证件,做好设备运行记录,不脱岗、不离岗,并自觉接受用人单位的安全管理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监督检查。
2.3.2积极参加特种设备安全知识教育和安全技术培训。
2.3.3严格执行特种设备操作规程和有关安全规章制度。
2.3.4拒绝违章指挥。
2.3.5发现事故隐患或者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现场管理人员和单位有关负责人报告。
2.3.6应按规定保管好设备的钥匙,在交接班时,做好设备卫生和例行保养工作。
3.特种设备档案管理制度
3.1使用单位必须逐台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
3.2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做到一台一档,并由安全管理部门统一保管。
3.3安全技术档案应包括内容:
3.3.1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资料(或安全检验合格标志)。
3.3.2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
3.3.3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
3.3.4特种设备的日常运行状况记录。
3.3.5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
3.3.6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
3.4借用、调用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资料,应要有记录,并做到及时归还,做到档案资料的完整性。
4.特种设备使用登记制度
4.1每台特种设备在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30日内,使用单位为应当填写《登记卡》或《注册登记表》,并按规定向所在地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提交有关资料,办理使用登记,领取使用证后方可投入使用。
4.2使用单位使用租赁的固定特种设备,均由产权单位向设备使用地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办理使用登记,交使用单位随设备使用。
移动式(或流动式)特种设备,均由产权单位所在地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办理使用登记。
4.3特种设备安全状况发生变化、长期停用、移装或过户的,使用单位应向原办理使用登记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申请变更登记。
4.4使用设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申请变更登记:
4.4.1在原使用地未办理使用登记的。
4.4.2在原使用地未进行定期检验或定期检验结论为停止运行的。
4.4.3在原使用地已经报废的。
4.4.4擅自变更使用条件进行过非法修理改造的。
4.4.5无技术资料和铭牌的。
4.4.6存在事故隐患的。
4.4.7安全状况等级不符合要求或者使用时间超过限定的。
4.5特种设备报废时,使用单位应当将使用登记证交回原办理使用登记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予以注销。
5. 特种设备验收检验及定期检验报验制度
5.1验收检验及定期检验报验的定义
5.1.1验收检验是指:特种设备安装过程中或重大维修竣工后,由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实施的监督检验。
5.1.2定期检验是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对在用的特种设备进行的周期检验。
5.1.3报验是指:由使用单位或使用单位所委托的安装维修保养单位向设备使用所在地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申报法定检验的行为。
5.2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安全管理部门是申报所属特种设备检验事项的职能部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是具体负责人。
5.3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定期检验要求,在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1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
5.4特种设备定期检验周期划分
6.特种设备维修保养制度
6.1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安全管理部门要根据特种设备使用的规范要求、使用年限、易损件磨损程度以及故障情况,编制设备的年度、月、周、日维修保养计划。
6.2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应随时掌握维修保养计划的落实情况,并负责监督检查,使特种设备维修保养制度化、规范化。
6.3维修保养工作切忌走过场、敷衍了事,维修保养人员应建立设备维修保养档案记录,应将每次维修情况、维修内容更换配件情况用文字记录备案。
6.4当设备发生故障时,维修人员应迅速赶赴现场,根据故障现象,分析判断故障原因,并针对故障原因实施有效地维修处理。
当故障不能立即消除时,要详细记录,并及时上报。
6.5操作人员对所使用的设备要做到“四懂、三会”(懂结构、懂性能、懂规程、懂用途、会使用、会维护保养、会排除故障),发现设备运转不正常、超期不检验、安全装置不符合规定应立即上报。
6.6电梯的日常维护保养必须由取得国家相应许可的单位进行,且至少每15日进行一次清洁、三润滑、调整和检查。
7.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和培训考核制度
7.1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根据《特种设备作业人员配置标准》(见附件六)、员工换岗和调动情况,制订从事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申报、培训、申请考核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的计划。
7.2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进行条件审核,保证作业人员的文化程度,身体条件等符合有关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
7.3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该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进行特种设备安全教育和培训,保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具备必要的特种设备安全作业知识,安全教育和培训应做出记录。
7.4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资格证书到期前3个月,应提出复审申请,逾期未申请复审或复审不合格人员不得继续从事特种设备的作业,其《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应予以注销。
8.特种设备安全检查制度
8.1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编制所使用的特种设备年度检查计划,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及相关管理人员负责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
8.2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对在用的特种设备应当至少每月进行一次自行检查,并作出记录。
8.3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在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自行检查时发现异常情况的应当及时处理。
8.4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负责人要组织力量,采取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的方式,对所使用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尤其是要检查是否存在“违章、麻痹、不负责任”的不良现象和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
8.5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要将安全检查情况进行通报,并对不同情况给予奖惩,以起到鼓励和警示作用。
9.特种设备事故报告制度
9.1一旦发生特种设备事故,根据事故等级,启动应急预案,并立即报告主管部门、当地政府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
9.2事故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9.2.1事故发生单位(或者业主)名称、联系人、联系电话。
9.2.2事故发生地点、时间(年、月、日、时、分)。
9.2.3事故设备名称。
9.2.4事故类别以及事故概况。
9.2.5人员伤亡、经济损失。
9.3事故发生部门及有关人员,必须实事求是地向事故调查组提供有关设备及事故的情况,如实回答事故调查组的询问,并对所提供情况的真实性负责。
9.4按有关规定协助做好事故调查和善后处理工作。
9.5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做到事故发生原因不查清不放过、有关人员没有接受教育不放过、没有采取措施不放过,以防止事故的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