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骼肌的收缩

合集下载

骨骼肌的三种收缩方式

骨骼肌的三种收缩方式

骨骼肌的三种收缩方式
骨骼肌是人体中最重要的肌肉之一,它们负责我们的运动和姿势。

骨骼肌的收缩方式有三种:等长收缩、等张收缩和同向收缩。

等长收缩是指肌肉在收缩时长度不变,但是肌肉的张力增加。

这种收缩方式常见于举重运动员的训练中,因为它可以增加肌肉的力量和耐力。

例如,当我们举起一个重物时,我们的肌肉会进行等长收缩,以保持肌肉的张力,从而保持重物的稳定性。

等张收缩是指肌肉在收缩时长度缩短,但是肌肉的张力保持不变。

这种收缩方式常见于跑步和跳跃等高强度的运动中。

例如,当我们跑步时,我们的肌肉会进行等张收缩,以保持肌肉的张力,从而保持身体的稳定性。

同向收缩是指肌肉在收缩时长度缩短,同时肌肉的张力也增加。

这种收缩方式常见于举重和体操等需要肌肉爆发力的运动中。

例如,当我们举起一个重物时,我们的肌肉会进行同向收缩,以增加肌肉的张力,从而使我们能够承受更大的重量。

骨骼肌的三种收缩方式各有不同的应用场景,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运动需要选择不同的收缩方式来训练肌肉。

通过科学的训练方法,我们可以提高肌肉的力量和耐力,从而更好地完成各种运动任务。

骨骼肌的收缩机制

骨骼肌的收缩机制

骨骼肌的收缩机制
骨骼肌的收缩机制
骨骼肌的收缩机制是一个重要的生物学过程,它为肌肉控制运动和保持身体姿势提供了基础。

骨骼肌的收缩机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可以分为三个步骤:神经传导,肌肉收缩和断开传导。

首先,神经传导是通过神经冲动来触发肌肉收缩的过程。

具体来说,神经冲动由中枢神经系统发出,经过脊髓再经过肌肉组织的神经束,到达最终的肌肉细胞。

神经冲动刺激肌肉细胞内的特定结构,从而改变它们的电荷平衡,从而释放肌肉细胞内的能量以触发收缩。

其次,肌肉收缩是肌肉对神经冲动的反应过程。

在这个步骤中,肌肉细胞内释放的能量会拉动肌肉细胞间的连接,从而形成一个肌肉收缩的链式反应。

收缩过程中会产生热量,这可以维持肌肉的持续收缩,直到神经冲动消失。

最后,断开传导是肌肉收缩结束时的过程。

神经冲动消失之后,肌肉细胞内的电荷平衡回复正常,肌肉细胞的收缩也停止,这时的断开传导完成了。

总的来说,骨骼肌的收缩机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由神经传导、肌肉收缩和断开传导三个过程组成。

不同的肌肉运动特性是由不同的神经冲动和肌肉细胞收缩反应引起的,所以正确控制骨骼肌的收缩机制对于保持健康身体极为重要。

- 1 -。

骨骼肌—搜狗百科

骨骼肌—搜狗百科

骨骼肌—搜狗百科肌节骨骼肌肌细胞呈纤维状,不分支,有明显横纹,核很多,且都位于细胞膜下方。

肌细胞内有许多沿细胞长轴平行排列的细丝状肌原纤维。

每一肌原纤维都有相间排列的明带(Ⅰ带)及暗带(A带)。

明带染色较浅,而暗带染色较深。

暗带中间有一条较明亮的线称H线。

H线的中部有一M线。

明带中间,有一条较暗的线称为Z线。

两个z 线之间的区段,叫做一个肌节,长约1.5~2.5微米。

随意肌相邻的各肌原纤维,明带均在一个平面上,暗带也在一个平面上,因而使肌纤维显出明暗相间的横纹。

骨骼肌细胞构成骨胳肌组织,每块骨骼肌主要由骨骼肌组织构成,外包结缔组织膜、内有神经血管分布。

骨骼肌收缩受意识支配,故又称“随意肌”。

收缩的特点是快而有力,但不持久。

横纹肌运动系统的肌肉muscle属于横纹肌,由于绝大部分附着于骨,故又名骨骼肌。

每块肌肉都是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器官,有丰富的血管、淋巴分布,在躯体神经支配下收缩或舒张,进行随意运动。

肌肉具有一定的弹性,被拉长后,当拉力解除时可自动恢复到原来的程度。

肌肉的弹性可以减缓外力对人体的冲击。

肌肉内还有感受本身体位和状态的感受器,不断将冲动传向中枢,反射性地保持肌肉的紧张度,以维持体姿和保障运动时的协调。

大多数骨骼肌(skeletal muscle)借肌健附着在骨骼上。

分布于躯干和四肢的每块肌肉均由许多平行排列的骨骼肌纤维组成,它们的周围包裹着结缔组织。

包在整块肌外面的结缔组织为肌外膜(epimysium),它是一层致密结缔组织膜,含有血管和神经。

肌外膜的结缔组织以及血管和神经的分支伸入肌内,分隔和包围大小不等的肌束,形成肌束膜(perimysium)。

分布在每条肌纤维周围的少量结缔组织为肌内膜(endomysium),肌内膜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各层结缔组织膜除有支持、连接、营养和保护肌组织的作用外,对单条肌纤维的活动、乃至对肌束和整块肌肉的肌纤维群体活动也起着调整作用。

诺贝尔研究骨骼肌对血糖的利用机能骨骼肌是具有收缩能力的肌细胞(由于其形状成幼长的纤维状,所以亦称作肌纤维)所组成。

知识点4-8:骨骼肌的收缩形式.

知识点4-8:骨骼肌的收缩形式.

2、好发部位:腓肠肌
3、常见原因:
① 寒冷刺激; ② 肌肉连续过快收缩而放松不够。如:自行车和短跑项目; ③ 出汗过多,如:举重、摔跤、体操、篮球、足球、长跑等项目; ④ 疲劳过度,当长途旅行、登高时,小腿肌肉最容易发生疲劳; ⑤ 缺钙,青少年生长发育迅速,很容易缺钙。还有孕妇。
பைடு நூலகம்
4、解决措施: 将抽筋部位的肌肉顺肌纤维走向拉长
知识点4-8:骨骼肌的收缩形式
1、单收缩和强直收缩 肌肉兴奋一次,收缩一次,称为单收缩。它反映了肌肉 收缩的最基本特征。
若增加刺激的频率,肌肉的收缩将出现融合现象,即肌
肉不能完全舒张,称为强直收缩。 2、缩短收缩、拉长收缩和等长收缩
联系体育实践:抽筋(肌肉痉挛)
1、定义:抽筋实际上是肌肉发生了不自主的强直收缩。

骨骼肌收缩张力曲线

骨骼肌收缩张力曲线

骨骼肌收缩张力曲线
骨骼肌收缩张力曲线是指在骨骼肌收缩过程中,肌肉张力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一般来说,骨骼肌收缩张力曲线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 起始阶段(拉伸阶段):当骨骼肌开始收缩时,肌纤维中的肌球蛋白头部结合肌球蛋白尾部,形成肌桥。

在收缩开始时,肌球蛋白头部解离,肌球蛋白尾部开始进行拉伸,肌桥逐渐增强。

在这个阶段,肌肉张力逐渐上升,但并不会产生明显的运动。

2. 平台阶段(持续收缩阶段):在收缩的过程中,当肌桥受到适当的拉力后,肌肉张力会增加到一个稳定的水平,并保持在该水平一段时间。

这个阶段称为平台阶段,此时肌肉产生的张力等于外部拉力。

3. 缓慢释放阶段(松弛阶段):当刺激消失或继续收缩时,肌肉张力会逐渐减小。

在骨骼肌的松弛阶段,肌纤维之间的肌球蛋白头部解离,肌球蛋白尾部恢复原状,肌桥逐渐断裂。

在这个阶段,肌肉张力逐渐下降,直到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肌肉在收缩过程中的张力变化曲线可能会有所不同。

此外,其他因素(如肌肉长度、收缩速度等)也会影响肌肉收缩张力曲线的形状和特征。

骨骼肌的收缩实验报告

骨骼肌的收缩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骨骼肌的收缩原理及过程。

2. 掌握观察骨骼肌收缩的方法。

3. 研究刺激强度、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骨骼肌的收缩是由肌肉纤维中的肌原纤维上的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相互滑动引起的。

当神经冲动传入肌肉时,肌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内流,导致肌细胞膜电位发生改变,形成动作电位。

动作电位沿肌细胞膜传导至肌纤维,引起肌纤维内部的钙离子释放,进而触发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的相互作用,导致肌肉收缩。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活体蛙腓肠肌、任氏液、蛙类手术器械、剪刀、镊子、培养皿、玻璃分针、探针、木锤等。

2. 实验仪器:BL-42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万能支架、张力换能器、神经-肌肉标本屏蔽盒、任氏液。

四、实验步骤1. 准备蛙腓肠肌标本:用剪刀和镊子剪去蛙的后肢,将坐骨神经和腓肠肌分离,用任氏液清洗腓肠肌,将其固定在万能支架上。

2. 连接仪器:将蛙腓肠肌与张力换能器连接,张力换能器与BL-42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连接。

3. 调节实验参数:设置刺激频率为1Hz,电压逐渐增加,观察腓肠肌的收缩情况。

4. 观察刺激强度对肌肉收缩的影响:逐渐增加刺激强度,记录肌肉收缩的最大幅度、潜伏期、收缩期和舒张期。

5. 观察刺激频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保持刺激强度不变,逐渐增加刺激频率,观察肌肉收缩的最大幅度、潜伏期、收缩期和舒张期。

6. 观察不完全强直收缩和完全强直收缩:保持刺激强度和频率不变,观察肌肉收缩的最大幅度、潜伏期、收缩期和舒张期,直至出现不完全强直收缩和完全强直收缩。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刺激强度对肌肉收缩的影响: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肌肉收缩的最大幅度逐渐增大,潜伏期逐渐缩短,收缩期逐渐延长,舒张期逐渐缩短。

2. 刺激频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随着刺激频率的增加,肌肉收缩的最大幅度逐渐增大,潜伏期逐渐缩短,收缩期逐渐延长,舒张期逐渐缩短。

当刺激频率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出现不完全强直收缩,继续增加刺激频率,出现完全强直收缩。

骨骼肌的收缩学说

骨骼肌的收缩学说

骨骼肌的收缩学说
骨骼肌的收缩学说有以下几种:
1. 肌丝滑动学说:这是骨骼肌收缩的基本学说,认为在肌肉收缩时,细肌丝(肌动蛋白丝)在粗肌丝(肌球蛋白丝)之间滑动,导致肌肉缩短。

2. 肌原纤维学说:该学说认为,在肌肉收缩时,由Z线发出的细肌丝向暗带中移动,结果相邻的Z线相互靠近,使明带变短,H带变短甚至消失,而暗带长度不变。

3. 肌纤维收缩学说:该学说认为,在肌肉收缩时,细肌微丝向M线滑行,使肌小节缩短,从而导致整个肌肉的缩短。

这些学说都涉及到肌肉收缩时的结构变化和作用机制。

其中,肌丝滑动学说是目前最为接受的骨骼肌收缩机制。

骨骼肌收缩原理

骨骼肌收缩原理

骨骼肌收缩原理骨骼肌收缩是指肌肉在受到刺激后发生的收缩现象,它是人体运动的基础。

骨骼肌收缩的原理可以分为神经调节和肌纤维结构调节两个方面。

神经调节是指肌肉收缩受到中枢神经系统控制的过程。

当我们需要进行某种运动时,大脑和脊髓中的运动神经元会通过神经纤维传递电信号到相应的肌肉,刺激肌肉收缩。

这个过程可以细分为兴奋传导、神经肌肉接头传导和肌肉细胞兴奋收缩三个阶段。

兴奋传导阶段,即神经电信号从运动神经元传递到末梢神经纤维的过程。

当神经电信号到达末梢神经纤维的终末部分,会释放出一种化学物质叫做乙酰胆碱,它能够刺激肌肉细胞的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

神经肌肉接头传导阶段,即乙酰胆碱与肌肉细胞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使得肌肉细胞膜内外的离子通道发生打开或关闭,导致神经电信号在肌肉细胞中传导。

肌肉细胞兴奋收缩阶段,即在神经信号的作用下,肌肉细胞内会释放出一种叫做钙离子的物质。

钙离子的存在会引发肌肉蛋白质的构象变化,使得肌肉纤维中的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相互作用,进而缩短肌纤维长度,导致肌肉收缩。

与神经调节相比,肌纤维结构调节对于肌肉收缩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肌纤维是肌肉的基本组成单位,主要由肌原纤维组成。

肌原纤维内含有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二者的结合与解离形成了肌肉收缩和松弛。

在骨骼肌的收缩过程中,肌动蛋白的头部与肌球蛋白结合形成交叉桥,当神经信号传导到肌肉细胞内时,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之间的结合会导致交叉桥的移动,使得肌纤维缩短。

这个过程中,肌动蛋白头部的ATP酶活性会分解ATP,释放出能量,使肌肉能够进行收缩。

总而言之,骨骼肌收缩的原理可以归结为神经调节和肌纤维结构调节两个方面。

神经调节通过电信号传导和神经肌肉接头传导,刺激肌肉收缩。

肌纤维结构调节则是通过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之间的结合和解离,实现肌肉纤维的收缩和松弛。

骨骼肌的收缩功能

骨骼肌的收缩功能

骨骼肌的收缩功能
骨骼肌的收缩功能是指肌肉通过刺激产生收缩力,改变肢体的姿态和保持身体的平衡。

具体来说,骨骼肌的收缩是通过肌肉的中心区域的肌纤维的收缩和变短来实现。

具体过程如下:
1.神经冲动:神经系统通过神经末梢向肌肉传递信息,激活一些特殊的肌纤维软骨或肌腱,从而产生肌肉收缩所需要的动作。

2.肌肉收缩:当神经系统发出信号时,神经元会在肌肉纤维和肌肉膜中释放神经递质,引起肌肉纤维收缩和变短的过程,这个过程中肌纤维由退化性蛋白质滑蛋白和肌动蛋白组成微丝,它们相互缠绕以形成肌节。

3.肌肉松弛:当神经系统停止发送信号时,肌肉开始恢复松弛状态,肌肉纤维重新延伸,肌节中的滑蛋白和肌动蛋白分离。

这个过程中需要依赖于肌肉自身的能源和呼吸过程的帮助。

骨骼肌的收缩功能非常重要,可以让人进行运动和支撑自身体重,同时也是人体保持姿势和平衡的关键。

骨骼肌的收缩实验原理

骨骼肌的收缩实验原理

骨骼肌的收缩实验原理
骨骼肌的收缩是通过肌肉纤维中的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

在肌肉受到神经刺激后,神经末梢会释放神经递质,刺激肌肉中的肌纤维收缩蛋白(肌钙蛋白)释放钙离子,钙离子与肌球蛋白结合,使肌球蛋白发生构象改变,使肌纤维收缩。

在肌收缩期间,肌纤维短缩,在肌纤维内部形成轨迹,并且力对骨骼施加作用,使骨骼移动。

因此,实验目的是观察骨骼肌在神经刺激和非神经刺激的条件下的收缩情况,理解肌收缩机制和影响骨骼运动的因素。

实验过程中可采用刺激电极对肌肉进行电刺激,记录运动物体的位移距离等数据,通过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分析,了解骨骼肌的机能和特性。

骨骼肌收缩的四种基本形式

骨骼肌收缩的四种基本形式

骨骼肌收缩的四种基本形式
骨骼肌收缩的四种基本形式包括:
1. 同步收缩:当骨骼肌受到刺激时,所有肌纤维几乎同时收缩。

这种形式的收缩可以产生强而有力的力量,适用于需要快速反应和高强度运动的情况。

2. 波浪收缩:在波浪收缩中,肌纤维的收缩从一端到另一端依次发生,就像波浪一样传播。

这种形式的收缩可以产生持续的力量,并在需要较长时间维持肌肉收缩的情况下发挥作用。

3. 张力维持收缩:在张力维持收缩中,肌肉维持一定程度的收缩,并保持一定的力量,但不产生明显的运动。

这种形式的收缩可以用于保持姿势、支撑身体或控制运动的平稳性。

4. 放松性收缩:当肌肉松弛时,它可以逐渐恢复到其原始长度。

这种形式的收缩使肌肉能够恢复并准备进行下一次收缩。

简述骨骼肌纤维的收缩原理

简述骨骼肌纤维的收缩原理

简述骨骼肌纤维的收缩原理
骨骼肌纤维的收缩原理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描述:
1. 肌肉兴奋:当神经冲动通过神经元传导到骨骼肌纤维时,肌肉收到兴奋信号。

神经冲动释放的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使得肌动蛋白与肌钙蛋白分离,从而暴露出胞浆中的钙离子。

2. 钙离子释放:胞浆中的钙离子是缓存在肌浆网内的。

当钙离子被释放出来后,它结合到肌钙蛋白上,形成复合物。

3. 肌肉收缩:与肌钙蛋白相互作用的钙离子-肌钙蛋白复合物通过一系列反应导致肌农蛋白与肌钙蛋白结合,从而启动肌肉收缩机制。

这一过程中,肌农蛋白会与肌球蛋白结合,形成交联桥。

交联桥的形成会使骨骼肌纤维变短,从而引发肌肉的收缩。

4. 肌肉松弛:当肌肉不再接收到神经冲动时,钙离子会被再次存储回肌浆网,从而终止肌肉收缩。

肌农蛋白和肌球蛋白不再结合,交联桥解离,骨骼肌纤维恢复原状。

总结:骨骼肌纤维的收缩原理是通过神经冲动使肌肉兴奋,并释放钙离子。

钙离子结合到肌钙蛋白上,导致肌农蛋白和肌球蛋白结合形成交联桥,引发肌肉收缩。

当肌肉不再接受神经冲动时,钙离子被收回,交联桥解离,肌肉松弛。

简述骨骼肌的收缩形式

简述骨骼肌的收缩形式

骨骼肌是人体中最常见的肌肉类型,它负责产生身体的运动和姿势的维持。

骨骼肌的收缩形式有以下两种:
等长收缩(等张收缩):在等长收缩中,肌肉产生力量但长度不发生明显变化。

这种收缩形式主要用于维持姿势和抵抗外力。

例如,当你举起重物时,骨骼肌将保持稳定的长度,以保持重物的位置。

缩短收缩(等速收缩):在缩短收缩中,肌肉产生力量并缩短其长度。

这种收缩形式用于产生运动和改变姿势。

例如,当你弯曲手臂来举起一个杯子时,骨骼肌会通过缩短自身长度来产生力量,并使手臂运动。

无论是等长收缩还是缩短收缩,骨骼肌都是通过肌纤维中的肌原纤维的收缩来实现的。

肌原纤维中的肌球蛋白会与ATP反应,从而导致肌原纤维的收缩。

收缩是由神经冲动引起的,神经冲动通过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到肌纤维,触发肌原纤维的收缩。

需要注意的是,骨骼肌除了产生力量和运动外,还具有松弛的能力。

当神经冲动停止时,肌纤维恢复到其原来的长度,并且骨骼肌放松。

总之,骨骼肌通过等长收缩和缩短收缩这两种形式来产生力量和控制身体的运动。

简述骨骼肌收缩的形式

简述骨骼肌收缩的形式

简述骨骼肌收缩的形式
骨骼肌收缩是指肌肉纤维在受到刺激后产生的收缩力。

它可以分为两种形式:等长收缩和等张收缩。

1. 等长收缩(isometric contraction):在等长收缩中,肌肉的长度保持不变,没有明显的运动或移动。

这种收缩形式主要发生在肌肉对抗力的作用下,例如在保持姿势或肌肉静止的情况下。

在等长收缩中,收缩肌肉的力量与抗力相等,但没有产生明显的运动。

2. 等张收缩(isotonic contraction):在等张收缩中,肌肉的长度发生变化,有明显的运动。

这种收缩形式分为两种类型:离心收缩(eccentric contraction)和同心收缩(concentric contraction)。

- 离心收缩:在离心收缩中,肌肉在力量作用下逐渐延长。

这种收缩形式常见于肌肉控制下降行动的过程中,例如在踏下楼梯时,大腿肌肉在控制身体下降时产生离心收缩。

- 同心收缩:在同心收缩中,肌肉缩短以产生明显的运动。

这种收缩形式常见于肌肉控制上升行动的过程中,例如在爬楼梯时,大腿肌肉在向上运动时产生同心收缩。

这些不同的形式可以根据肌肉长度是否发生变化以及运动方向来描述骨骼肌的收缩。

不同形式的收缩对于实现不同的运动和动作至关重要。

骨骼肌的收缩可以叠加的原因

骨骼肌的收缩可以叠加的原因

骨骼肌的收缩可以叠加的原因骨骼肌是人体中最重要的肌肉类型之一,它负责人体的运动和姿势维持。

骨骼肌的收缩是一种神奇的生理现象,它能够叠加,使人体产生更强大的力量和能量。

那么,为什么骨骼肌的收缩可以叠加呢?要理解骨骼肌的结构和组成。

骨骼肌由肌纤维组成,每个肌纤维又由许多肌原纤维组成。

肌原纤维是肌肉的基本单元,它们由肌肉纤维束包围。

当我们进行运动时,神经冲动会从大脑传导到肌肉,引起肌肉收缩。

而当我们需要更大的力量时,骨骼肌的肌原纤维会叠加收缩,从而产生更强大的力量。

骨骼肌的叠加收缩还与肌原纤维的构成有关。

肌原纤维中有两种主要类型的肌纤维:快肌纤维和慢肌纤维。

快肌纤维收缩速度快,但疲劳快;慢肌纤维收缩速度慢,但耐力好。

在进行高强度的运动时,骨骼肌会同时激活快肌纤维和慢肌纤维,从而叠加收缩,提供更大的力量和能量。

骨骼肌的收缩还与神经系统的调节有关。

神经系统通过神经冲动控制肌肉的收缩。

在进行高强度的运动时,神经系统会发送更多的神经冲动到肌肉,使肌原纤维同步收缩,从而实现叠加收缩。

这种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力使我们能够在需要时产生更大的力量和能量。

骨骼肌的收缩还与肌肉的力度和长度有关。

当肌肉收缩时,肌原纤维会变短,但肌肉整体长度不会变化。

当肌肉收缩到一定程度时,肌原纤维之间就会发生重叠,从而实现叠加收缩。

这种力度和长度的变化使骨骼肌能够产生更大的力量和能量。

骨骼肌的收缩还与肌肉的协同作用有关。

人体的骨骼肌由许多肌肉组成,这些肌肉之间会相互配合,形成协同作用。

当我们进行复杂的运动时,不同肌肉会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时间进行收缩,从而实现协同作用。

这种协同作用使骨骼肌的收缩叠加起来,产生更强大的力量和能量。

骨骼肌的收缩可以叠加的原因有多个方面:骨骼肌的结构和组成、肌原纤维的构成、神经系统的调节、肌肉的力度和长度以及肌肉的协同作用。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骨骼肌能够产生更大的力量和能量,实现更强大的运动和姿势维持。

骨骼肌的收缩叠加是人体运动的重要机制,也是人体力量和能量的关键所在。

骨骼肌的正常收缩原理

骨骼肌的正常收缩原理

骨骼肌的正常收缩原理
骨骼肌是人体中最常见的肌肉类型,它负责人体的运动。

正常的骨骼肌收缩是由神经和肌肉的相互作用引起的。

以下是骨骼肌正常收缩的原理:
1. 神经冲动传递:当人体需要进行某种运动时,大脑会发送信号到神经系统。

这些信号将通过神经系统传递到最后到达肌肉的神经末梢。

2. 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当神经冲动到达肌肉的神经末梢时,神经末梢会释放一种叫做乙酰胆碱的神经递质。

乙酰胆碱将穿过神经和肌肉之间的神经肌接头,并与接头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

3. 肌肉细胞膜电位变化:当乙酰胆碱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时,肌肉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将打开,使细胞内外的电位差快速变化。

这个电位变化将引发肌肉细胞内的一系列生化反应。

4. 钙离子释放:肌肉细胞内的电位变化将触发肌浆网中的钙离子释放。

肌浆网是一种特殊的内质网,它储存并释放钙离子。

5. 肌肉收缩:一旦钙离子释放到肌肉细胞内,它们将与肌纤维中的肌钙蛋白相互作用。

这会导致肌纤维中的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产生细微的化学变化,最终导致肌纤维缩短。

这种肌纤维的缩短导致整个肌肉收缩。

这是骨骼肌正常收缩的基本原理。

在正常的运动中,这个过程会不断重复,使得肌肉可以持续收缩和放松,实现流畅的运动。

骨骼肌的特点

骨骼肌的特点

骨骼肌的特点
骨骼肌,又称横纹肌或横纹肌肉,是人体内最常见的一种肌肉组织,也是人体最重要的肌肉组织之一。

骨骼肌主要由肌肉纤维组成,这些纤维排列有序,形成了横纹的特征。

骨骼肌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骨骼肌具有收缩能力:骨骼肌是人体主要的运动器官,它可以通过收缩产生力量,推动骨骼实现各种运动。

骨骼肌的收缩是通过肌肉纤维内的肌原纤维收缩来实现的。

肌原纤维由肌纤维束组成,而肌纤维束又由肌原纤维组成,这种层级结构使得骨骼肌具有很高的收缩力。

2. 骨骼肌具有弹性:骨骼肌在收缩后可以迅速恢复原状,这是因为肌原纤维内的肌肉蛋白质可以通过弹性变形来实现。

这种弹性能够使得骨骼肌在反复收缩和放松的过程中保持良好的运动效果。

3. 骨骼肌具有疲劳抵抗能力:骨骼肌可以持续工作很长时间而不易疲劳。

这是因为骨骼肌内的肌原纤维可以通过新陈代谢来提供能量,同时也可以通过运动中的血液循环来得到氧气和养分的补充。

4. 骨骼肌具有协同性:骨骼肌内的肌肉纤维可以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实现协同运动。

当人体需要进行复杂的动作时,多个肌肉组合起来协同工作,以实现更精确和高效的运动。

5. 骨骼肌具有可塑性:骨骼肌可以通过训练和适应性改变来适应不同的运动需求。

长期的运动训练可以增加骨骼肌的肌纤维数量和肌肉纤维的直径,从而增强肌肉的力量和耐力。

总结起来,骨骼肌是人体最常见和重要的肌肉组织,具有收缩能力、弹性、疲劳抵抗能力、协同性和可塑性等特点。

这些特点使得骨骼肌能够实现人体各种运动,并通过训练和适应性改变来适应不同的运动需求。

骨骼肌的研究对于理解人体运动、运动训练和康复治疗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肌球蛋白
(原肌凝蛋白) 肌钙蛋白 (原宁蛋白)
骨骼肌的收缩机制
• 骨骼肌的收缩-----肌节内的细、粗肌丝相互滑行
2.肌肉收缩的过程
终池膜上的钙通道开放 终池内的Ca2+进入胞质
Ca2+与肌钙蛋白结合 原肌球蛋白变构,暴露出肌动蛋白 上的活化位点
处于高势能状态的横桥与肌动蛋 白结合 横桥头部发生变构并摆动 细肌丝向粗肌丝滑行 肌节缩短 按任意键 飞入横桥摆动动画
肌细胞的收缩功能
第四节 肌细胞的收缩
横纹肌 根据形态学特点 平滑肌 骨骼肌 根据功能特性 心肌 平滑肌 随意肌 根据神经支配 非随意肌
骨骼肌
心肌
平滑肌
第四节 肌细胞的收缩 骨骼肌特点:收缩力强,但不持久;
属随意肌; 光镜下有明显的明暗相间的横纹。
骨骼肌
肌束

肌纤维(肌细胞) 一种多核细胞。基本单位
注意: * 不增加肌肉的初长度;
* 能阻碍收缩时肌肉的缩短; * 肌肉在有后负荷的条件下收缩时,
总是张力增加在前,缩短在后;
* 适度后负荷作功最佳。
3.肌肉收缩能力:指与负荷无关的、决定肌肉
收缩效能的内在特性。 注意: * 与负荷无关; * 内在特性; * 肌肉本身的机能状态是可以改变的,
从而影响肌肉收缩的效率。
肌原纤维
肌丝 粗肌丝、细肌丝
肌纤维
(1)细肌丝
肌动蛋白 (肌纤蛋白) 原肌球蛋白 (原肌凝蛋白)
肌钙蛋白
(原宁蛋白)
(2)粗肌丝:肌球蛋白(亦 称肌凝蛋白)
肌管系统:指包绕在每一条肌原纤维周围
的膜性囊管状结构。
横管
纵管
(1)粗肌丝:肌球蛋
白(亦称肌凝蛋白) (2)细肌丝 肌动蛋白
(肌纤蛋白)
contraction coupling)。
2.结构基础:肌管系统
神经细胞(神经元):
(一)胞体
(二)胞突 树突 轴突
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兴奋的传递
接头前膜去极化
接头前膜去极化
电压门控钙通道开放 Ca2+进入神经末梢
囊泡与接头前膜融合、 ACh释放
ACh与后膜受体结合, 激活通道 Na+内流K+外流,肌膜动作电位
3.特点
(1)单向传递;
(2)时间延搁; (3)1对1的关系: ACh释放的量;胆碱酯酶 (4)易受环境因素和药物的 影响。
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
兴奋的传递
动作电位
骨骼肌收缩效能及其影响因素
• 等长收缩:肌肉收缩时只有张力的增加而 无长度的缩短,称为等长收缩。 • 例如: 人站立时对抗重力的肌肉收缩 • 作用: 保持一定的肌张力,维持人体的 • 位置和姿势。
等张收缩:肌肉收缩时只有长度的缩短而 张力保持不变,称为等张收缩。 例如:负荷小于肌肉收缩力的情况下
钙离子、肾上腺素、咖啡因等可提高肌
肉收缩的效果;
缺氧、酸中毒、低血糖等因素可降低 肌肉收缩的效果。
4.收缩的总和:可快速调节收缩的强度。 形式:
* 运动单位数量的总和 * 频率效应的总和
(二)兴奋-收缩耦联 1.概念:将电兴奋和机械收缩联系起来的中介 机制,称为兴奋-收缩耦联(excitation-
注意:整体情况下常是等长、等张都有
的混合形式的收缩。
影响收缩的主要因素
前负荷 后负荷 肌肉收缩能力 收缩的总合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前负荷:肌肉收缩前已存在的负荷。 前负荷使肌肉在收缩前就处于某种
被拉长的状态,使其具有一定的长度,
称为初长度(initial length)。 初长度 肌节的长度 肌丝间相互关系
2.后负荷:肌肉在收缩过程中所承受的负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