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内化于心 外化于行——电影艺术对提升大学生思想境界的意义
70FILM EDUCATION影视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高校教育的灵魂和核心,在提升思想境界、加强政治素养、培养健全人格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开展思政工作形式化、单一现象,在提升大学生思想境界上未能达到预期效果。
在高校思政教育寻求创新的背景下,电影作为一种具有较强感染力和深刻教育意义的艺术形式,也逐渐成为了提升思想境界、开展思政教育的有效手段。
电影被誉为“第七艺术”,优秀的电影既有艺术的价值、又能反映时代的需求,并肩负国家精神的传播使命。
在这一背景下,探究电影感染力在提高大学生思想境界中的具体作用和实施方法,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一、现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2016年12月7日至8日在北京召开。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他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
近年来,高校对思政工作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都在不断提升,这也为思政教育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环境。
但是我们也应当注意到,在思政教育的形式、方法和内容等方面,还存在着创新力度不足等问题,无法完全满足当代大学生的诉求。
目前高校学生主要以“00”后为主,以说教为主的思政教育模式已经过时。
从学生角度来看,思政教育不能紧密联系生活实际,难以引起共鸣和激发认同[2]。
高校思政教育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要让学生认同主流意识形态,树立正确价值观念;第二阶段是用意识指导行动,做到“知行合一”。
目前来看,许多高校在开展思政教育活动时,多以开办讲座、集中宣教为主要形式,缺少创新。
例如,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熟记在个人层面上要做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影视文化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和对策
影视文化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和对策作者:姜思哲付珊赵杰来源:《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0年第02期2007年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文件中要求:“大力推进文化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要把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环节,通过文理交叉、学科融合,实现课程的有机结合,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影视鉴赏作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高等教育的课程中占据着重要位置。
影视教育在新时期已经开始成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平台。
作为现代新型的信息媒体,影视文化综合了政治、经济、社会、哲学、法学、文学、教育等多方面的社会思想内涵,凭借其独特的传播与表现方式对当代大学生乃至社会人群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这种影响既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
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在影视文化时代如何开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回应这一时代带来的种种机遇和挑战?一、影视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积极作用1.有利于培养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影视文化是人们以审美的形式认识世界并进行表达的一种方式。
它是一种新的物质媒介,把主观与客观、时间与空间、再现与表现、感情与认识、视觉与听觉、物质现实与心理活动、视听直觉与时空自由转换等艺术元素熔为一炉,给人以一种全新的审美感受。
同时它又反作用于人的精神世界,对人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智力和情感、言行举止等产生深刻的影响。
影视文化的出发点是人,落脚点也是人。
它可以通过在银幕上、屏幕上塑造出的许多鲜明的艺术形象去感染人、陶冶人、教育人,引导广大青年学生追求特定的价值目标,树立人生理想,用一定审美观去辨别人间世态的真、善、美和假、恶、丑,思考在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上应采取怎样的道德原则等问题。
优秀的影视作品不仅给广大青年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而且也能取得影响和重塑他们精神世界的效果。
影视作品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145影视作品是基于现代化科学技术,借助于专门的装置,将一系列伴音或不伴音图像进行组合,并在视觉或者视觉、听觉同时作用下进行播放的作品。
随着社会影视文化的发展,不少影视作品均渗透了较为明显的思想政治观念,而这些观念也影响着所观看人群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下面笔者就关于影视作品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进行相关探讨。
一、塑造了大学生健康、完善的人格正如上文提及,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其建设目的在于实现人的价值观念的稳定与统一,形成一个具有内在品质的人格。
所以,当影视作品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引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时,通过影视作品中的故事,对大学生人格的塑造进行影响。
电视剧《潜伏》的教育意义就很好。
在充满诱惑的环境中,人们仍坚守自己的信念,不畏生死,将生命的意义诠释得淋漓尽致。
因此,当学生在这样一个生命意义颇为强大的影视作品中,不仅能够更为全面地认识世界,还能够对学生人格健康、完善的塑造给以影响、给以鼓励。
二、灌输了积极向上的思想价值观念影视作品源于生活,它是对社会、事件的表述与认识,实现了知识信息的累积,还能够在此基础上,塑造出关于形而上学的东西。
影视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能够使学生扩宽知识面,了解更为广泛的世界。
上到国家大事,小到寻常人家,不仅从知识的宽度上影响了学生,还从学生自身精神世界的深度上对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产生了影响。
影视作品是一面旗帜,它通过鲜活的人物形象,通过滚烫的历史,描绘了一幅深入人心、振聋发聩的风雨场面;它通过激昂的音乐,浓郁的氛围点燃了生命的火炬,这传递的影视作品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就是精神与意志,感染的就是一颗颗赤子之心。
三、改变了大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影视作品是兼具大众性、娱乐性、科学性、艺术性等的综合体,它在影响大学生精神与意志的同时,对学生的生活习惯也产生了指导性的作用。
目前,不少影视作品的主题是关于科学教育与医学的。
红色影视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与挑战
红色影视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与挑战一、传承红色文化,激发爱国主义精神红色影视是中国革命历史和崇高精神的重要载体之一。
通过红色影视,大学生可以了解中国革命的历史背景、人物故事和精神价值,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培养自主、创新、担当、奉献等品质,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开展。
二、传递正能量,塑造良好形象红色影视以其历史感和正能量的内容受到大学生的欢迎。
通过红色影视的学习和欣赏,大学生能够接受正面的价值观念和人生态度,感知人物形象的鲜明性格和强烈的道德情感,激励大学生成为品德高尚、有责任心、有担当的人才,提高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道德素养。
三、增强文化自信,提高思想素养红色影视的艺术价值与传播价值并重,既蕴含了丰富的艺术魅力,又能够在文化交流中向观众传达其独特的价值取向。
通过大量的红色影视作品的学习和欣赏,大学生不仅能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扩大文化视野,提高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还能够进一步提高思想品德、陶冶情操、引领潮流,推动教育教学不断创新。
总之,红色影视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巨大的价值。
然而,红色影视在应用中也存在一些挑战,如下:一、红色影视面临流传方式的问题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大部分的大学生已经尝试过在线看电影,这不仅让人们的观影方式快速升级,而且对红色影视传承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挑战。
另外,观众审美需求、观影习惯的差异等也对红色影视的流行和影响产生影响。
二、红色影视缺乏新的表现方式红色影视是充满正能量的正面文化形式。
但是,由于受限于历史和社会的局限,红色影视的题材、表现方式等相对较为单一,难以与学生的多元化需求相适应。
因此,对于红色影视来说,应该在内容上更加丰富、多元化及充满创新性。
三、红色影视的质量和艺术效果还有待提高一些红色影视作品的故事情节单一,人物形象塑造欠缺深度和细腻度,艺术表现手法陈旧。
这都影响了其美学价值、文化传承价值等方面的表现效果,需要进一步加强创新和提高质量。
电影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我国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
再现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悲壮历程 , 《 重庆谈判》 反映国内革命斗争的重要史实, 《 大决战》 系列片展现了解放战争的三大战 役和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宏大场面,周恩来 《 万隆之行》 反映了我国外交斗争的不平凡历 史,国歌 ))- I 画了无数爱国者勇往直前的光 《 i 辉形象等。 这些不同历史、 不同题材、 不同风 格的电影精品, 通过一幕幕历史事件, 一个 个真实故事, 昭示着华夏儿女的崇高理想和 价值追求, 诊释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革 命道德, 让人们为那些伟大的或普通的革命 者的生活、 情感和奋斗经历所鼓舞, 提高人 是开展爱国主义教 反映深刻的理性内涵, 许能把各种抽象的素 们对历史与现实的认识 , 育的生动教材。 质要求通过人物的具体活动体现出来, 使学 生心中的偶像有了生动的表象依托, 电影片 4. 是校园文化生活的主体 大学校园是学生直接接受教育的场所, 段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教育性, 一些永恒的 人生概念如爱、 奉献、 进取责任、 合作等 , 在 校园文化活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围环境 , 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现在高校的校 观赏电影过程中渗透到中, 园文化活动一般多为传统的宣传栏、 文艺晚 对各种人格的感悟与敬慕, 消除了学生对纯 会等形式, 过于单一, 很难激发学生的参与 粹说教的逆反心理, 潜移默化地受到高尚思 意识。 现在的高校文化活动必须树立与时代 转向培养学生创新 想的熏陶, 可以衍生出学生追求高素质的自 潮流相适应的教育 目标, 我完善的需要, 深切体验到社会对高素质人 能力, 开启学生心智, 培养学生求知、 生存 、 才的要求, 能在行动中自觉坚持以电影中高 人际交往和处理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上来。 为了完成这些任务 , 电影是一种较好的 尚人的行为为准绳, 反省自己的道德、 素质、 在大学校园里有着庞 修养。 总之 , 以学生作为主体地位参与的电 教育形式和教育手段。 影欣赏课能够通过各种感性体验 , 激发学生 大的文化层次较高、 具备一定的鉴赏水平和 他们不 高尚理念、 调动学生完美的人格, 其强烈的 善于思想和交流的大学生观众群体 , 教育功能是任何说教都无法比拟的。 在意对个别明星的关注, 更多的是对影片本 人们发现, 电影的教育功能不仅表现在 身价值的判断上。 因而大学生对电影艺术有 某个方面, 而是在多个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 着比其他观众群体更为浓烈的兴趣, 是校园 在观影活动中认同、 构筑 作用。 电影对人的影响是渗透到骨髓里的, 电影观众的主体 , 因此更具教化的力量。 所以我们说:电影是进 的文化价值和意义, 在他们生活中有重要的 行道德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李岚清副总理 象征意义, 可以促成、 保持、 改变他们的人际 关系。 曾经说过:‘ .运用优秀影片加强对青少年进行 素质教育肯定是有效的办法。所 以电影是 ” 电影为校园文化建设、 丰富校园文化有 提高学生道德素质最有说服力的教材 着雄厚的基础。 建国以来, 我国拍摄了许多 3. 是培养爱国主义的形象教材 故事片、 舞台艺术片、 科教片、 新闻片, 内容 电影艺术也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是时 涉及方方面面 , 再加上国外优秀的影片 , 已 代生活的一面镜子, 通过各种题材的电影可 经形成了容量巨大的文化资源库。 这使电影 以引导大学生反思历史, 观照现实, 认识生 为大学生服务, 为校园文化建设服务有了极 活, 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为丰富的文化基础。 电影集思想性、 观赏性 我们的许多电影本身就是表现中国人 于一体 , 更好满足了大学生求知、 求新的心 民革命斗争的历史进程与现实生活风貌的 理要求, 使电影为校园文化服务得 以开展起 艺术作品, 尤其是百部爱国主义影片更具有 来, �
微电影的崛起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一
、
微 电 影 的 内 涵 与 特 点
( 一 ) 微 电 影 的 内 涵
2 0 1 1年 . 一部 《 老男孩》 彻底掀 开了 中国“ 微 电影 ” 走 向 主 流媒 体 的序 幕 。 就 其 内涵 而 言 , 很 多 专 家 也 有 不 同 角 度 的
诠释 。 “ 中 国传 媒 大 学 戏 剧 影 视 学 院 教 授 胡 克 对 微 电影 的概
础 的各种软体 平台上 , 比如 MS N, QQ, 贴吧 , 论 坛 或 各 大 视 频 网站 中 . 随处 可见 微 电影 的身 影 。 这 些 微 电影 不 仅 可 以 让 我们投入其 中. 甚 至 可 以 无 限 量 转 发 和 转 载 。让 微 电 影 的 扩 散 速 度 和 扩 散 范 围进 一 步增 强 。 2 . 互 动 性 和娱 乐 性 一 体 的思 想 政 治 教 育新 载体 微 电 影 之 所 以 可 以 作 为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的 新 载 体 , 源 于
的 思维 方 式 和价 值 观 念 。 随着“ 微时代” 的来 临 。 微 电影 以其 自身快 速 、便 捷 的特 点 在 2 o 1 2年 的 电 影 产 业 中 迅 速 崛 起 , 在 2 o 1 3年 也 大 放 异 彩 。 而 近 两 年 来 , 微 电影 的崛 起 为 高校 思 想 政 治教 育 提 供 了契 机 和 宣 传 渠 道 , 可 见 , 我 们 已 经 不 能 仅 仅 将 微 电 影 看 作 是 简 单 的 “ 广告” , 微 电影 承 载 了一 定 的 文 化 内涵 , 比传 统 形 式 的 电影 形式更加 自由。 我们在地铁里 、 电视 里 、 网络上 , 尤 其 以手 机 为 代 表 的便 捷 媒 体 终 端 上 .都 能 发 现 并 观 看 各 式 各 样 的微 电影 . 而 它 已 然 已 经 渗 透 人 人 们 的 日常 生 活 中 。 而在高校的大学生 , 更 容 易 接 触 到 微 电影 。 他 们 更 熟 识 网络 . 能 更 快 的 接 收 来 自媒 体 终 端 的 直 接 输 出 。 微 电影 本 身 可 以承 载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的 内容 ,对 人 们 的价 值 观 念 和 思 想 动 向 因 此 微 电影 对 高 校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有 着 不 可 忽 视 的 影
红色电影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作用及运用-教育文档
红色电影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作用及运用所谓“红色电影”,是指那些以真实历史事实为依据而创作的,以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为主题的电影,它以红色题材为主要内容,以革命话语为主要语言,以英雄人物为主要表现对象,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以及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对进一步深化青少年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提升思想道德素质以及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中华民族在上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其中,爱国主义精神是我国民族精神的核心,它是千百年来一个民族对于自己祖国的最深厚的感情,与为国奉献、为国尽责紧密联系在一起,是一种崇高的思想道德品质,对国家和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在繁荣和平的现代社会,很多人体会不到抛头颅、洒热血的壮志豪情,对于内忧外患的政治局面也没有深入体会,导致其爱国主义精神一直处于沉睡状态。
多年来,我国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优秀红色电影,如建国初期创作产生并流传至今的《铁道游击队》《野火春风斗古城》《上甘岭》《平原游击队》《小兵张嘎》《红色娘子军》等经典影片,近年掀起观影热潮的《东京审判》《集结号》《建国大业》《建党伟业》《辛亥革命》等主旋律影片。
这些电影以逼真的、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听震撼,其体现出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感直击观众内心,引起观众关于爱国情怀的强烈共鸣。
可见,红色电影对于和平年代爱国主义的纵深教育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红色电影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作用(一)促进大学生对祖国的理性认识,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感红色电影作为一门集众多艺术形式为一体的银幕艺术,特点之一就是画面的直接性与冲击力,大学生通过观看红色电影可以非常直观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新中国、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进程,增强大学生的民族意识。
新时代背景下新主流电影思政育人功能探究
新时代背景下新主流电影思政育人功能探究新时代背景下新主流电影思政育人功能探究导语: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新主流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形态,担负着思政育人的功能。
本文将从新时代背景、新主流电影的特点以及思政育人的功能等方面进行探究,以期能够深入理解电影在新时代的思政育人效果。
第一部分:新时代背景下的思政育人需求新时代是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时代,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新时期。
在这个新时代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和弘扬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需要与时俱进,注入新的内涵。
同时,新时代要求电影以更加鲜明的价值观塑造来满足观众的需求。
观众不再满足于单纯的娱乐,更加关注电影所传递的思想和价值观。
因此,新时代背景下的思政育人需求不断增长,电影作为重要的思政育人平台,需要紧跟时代脉搏,提供满足需求的内容。
第二部分:新主流电影的特点新主流电影指的是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较高艺术水准和市场价值的电影作品。
相比传统电影,新主流电影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价值导向明确。
新主流电影注重价值观的传递,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和弘扬。
2. 视觉表现和叙事手法多样化。
新主流电影在艺术表达上更加多元化和开放,突破传统叙事模式,以更加自由和创新的方式吸引观众。
3. 社会关怀和反思。
新主流电影关注社会问题,呼吁关爱弱势群体,传递社会正能量,同时也会对社会现象进行反思和批判。
第三部分:新主流电影的思政育人功能1. 引导正确的价值观。
新主流电影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引导观众正确的价值观念,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感。
2. 塑造健康的人格。
新主流电影通过展示积极向上、拼搏奋斗的形象和精神,激发观众的进取心和创造力,培养健康向上的人格特质。
3. 关注社会问题。
新主流电影通过展现社会问题的真实性和深度,引发观众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关注,激发社会责任感。
4. 熔铸民族精神。
微电影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作用
起 决 定作 用的 应该 是 内因 , 归因不 可 以忽 视转 型期 的时代 特
、
大学生 理 想信 念教 育的现 状及 问题 归 因
( 一 )大 学生 理想信 念教 育之 现状
征 和 当代 大学 生 自身 的特 点和 弱点 , 当代 大学 生大 部分 是 9 0 后 独 生 子女 ,独立 性 比较差 ,依赖 性强 ,还 处 于 “ 心理 断乳 期 ”。而 较 少涉 及 深层 次 的理想 信 念 、价值 标准 等 理性 层次 的 问题 ,极 少
利 益 的极 端 ,极度 拜 金 ,淡化 了对远 大 理想 的追 求 ,甚 至 出现 了 化 的聚 焦所 在 ,必 然朝 着 一个 更加 自由和 开 阔的 的方 向发 展 。在 信 仰 危机 。同 时,微 电影、 微博 的 去 中心化 和个 体 多元 化冲 击着 传 播活 动 进入 “ 微 时代 ”之 际 ,微 电影 、微博 、微 终端 、微视 频 高 校 思想 政 治教 育 的主 旋律 。大 学 生甚 至对 思想 政 治教 育产 生抵 应 运而 生 ,备受大 学 生青睐 。 特 别 是 微 电影 , 因 其 制 作 成 本低 、容 量 和 屏 幕 也 比较 小 , 制 情 绪 ,对某 些拔 苗 助长 、戕 害 学 生创 新能 力 的灌输 教 育 ,深恶 痛绝。 但 它传 播 的移 动性 、瞬 时 性 的特征 突 出 、信息 传播 速度 更 快 ,传 2 . 教 育者 和大 学生在 理想 信念 方面 同 时出现 偏差
众 文 艺
・ 影视
微电影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作用
苏 力 ( 苏 州农 业职 业技 术 学院 2 1 5 0 0 8 )
因有推 卸 自身 责任 之嫌 疑 ,而 且未 免粗 糙和 简 单 。我 们不 否 认经 就 赢得 了大学生的青 睐,从 老子的 “ 道 法 自然”观 出 发 ,遵从 大学生 济 全球 化是 把 “ 双 刃剑 ”,但造 成 理想 信念 缺 失 的原 因并 不属 于 理 想信念教 育的规律 ,对高校校 园微 电影顺 势而为,充分发挥微 电影 改 革开 放和 市场 经 济 的本性 , 而恰 恰是 社会 主 义市 场经 济还 不 够
主旋律影片《我的1919》在思政课堂教育中的应用
主旋律影片《我的1919》在思政课堂教育中的应用作者:金波来源:《电影评介》2016年第17期思想政治教育是是特定的社会组织或群体为了对特定对象进行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所进行的社会实践活动。
随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内容愈加丰富,多元文化载体的运用也愈加广泛。
电影作为一种大众文化载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所发挥的作用得到了较深关注。
本文以电影《我的1919》为例,阐述应用电影赏析等手段在思想品德培养以及世界观、价值观等认识能力提高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主旋律电影在思政教育中的作用主旋律电影是中国电影独有的艺术类型,其运用鼓舞和激励的影像风格,传播主流历史认知、宣传深厚思想内涵、营造烘托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具有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和国家形象建构的职能。
尤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由于通过影像方式进行内容传播,通过视觉造型将艺术还原为真实,运用声音、色彩、画面、蒙太奇等表现手段将人物塑造和叙事内容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具有极强的视听性和逼真性,因此有较高的传播效率和审美教育意义。
主旋律电影在思政教育中,主要有两方面作用。
一是在教育对象群体中传播正确的历史认知。
在新媒体环境下,网络的海量信息、匿名性和高度互动等特征,导致信息的“把关”环节减少,信息良莠不齐、真假莫辨,尤其是一些“别有用心”的意见领袖,甚至披裹伪善的外表,借助传播流的影响流效应,对受众进行煽动和分裂。
大众受此影响,加之互联网思维的猎奇、个性化特征,使之价值观倾向易受引导,对主流思想、言论和权威产生刻板性抵抗。
主旋律电影的事实材料的影像化重写或还原,是对事实信息的一次真实把关,有助于受众群体正确的认识史实事件。
尤其对受网络文化影响较深、历史记忆呈“碎片化”“离散化”状态的青少年而言,将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光辉灿烂或可歌可泣的事件的史诗化、细节化和高亮度呈现,有助于建构社会认同的集体记忆。
如《大决战》《南昌起义》《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等优秀主旋律电影,对大众群体对社会、历史等的认知有较强的传播意义。
以影塑人,以艺养心:主旋律电影的高校思政育人三题
FILM EDUCATION电影教育高校思政教育指的是针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指学校“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大学生“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1]。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
高校思政教育对国家人才培养与社会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思及开去,新时代主旋律电影的内容、功能与高校思政教育在某种意义上有着一致性,两者都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传统美德、革命历史文化与爱国主义精神,都具有教育、认知功能,只是前者针对全社会,后者只针对高校学生。
实事求是地讲,高校思政教育一度呈现内容单一、形式呆板、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问题。
而新时代主旋律电影的创新性发展与创造性转化,已越来越被大众欣赏、认同,自然起到了较好的宣教作用。
鉴于此,将新时代主旋律电影融于高校思政教育,无疑具有可行性、有效性。
因而,探究新时代主旋律电影融于高校思政教育的方式和路径,具有现实意义。
一、新时代主旋律电影的建构与发展(一)新时代主旋律电影的缘起1949年至1966年的十七年电影明显受到前苏联电影宣教传统的影响,并确立了“人民电影”的方向。
这一时期的电影具有苏联倡导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色彩(写实朴素,积极向上,富有时代和生活气息),代表作品有《赵一曼》(沙蒙,1950)、《铁道游击队》(赵明,1956)、《上甘岭》(沙蒙、林杉,1956)、《霓虹灯下的哨兵》(王苹、葛鑫,1964)等。
此阶段电影多以战争为背景,讴歌为民族解放和新中国的建立做出卓越贡献的革命先辈。
“主旋律”一词源于音乐领域,“指多声部演唱或演奏的音乐中,一个声部所唱或所奏的主要曲调,其他声部只起润色、丰富、烘托、补充的作用”[2]。
将“主旋律”一词引入电影并提出“主旋律电影”的概念则是在1987年。
论主旋律电影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起到消 除疲 劳、 调剂 身心 的作 国务院颁布 的《 关于 进一步加强和 改进 大学生 情 感得 以宣泄 , 调指 出, 大学生是 十 用 , 将有 助于净 化他们 的心 灵 、 陶冶他 们的情 纵 观近 年来 的 主旋律 电影 , 们不 难发 思 想政 治教育 的意见 虽 我 完善他 们的 品德 , 这恰 是 电影艺术 寓教于 是民族 的希望 , 是祖 国的 操 、 现 , 已不单纯 是表现 “ 他们 主旋律 ” 精神 了 , 而 分 宝贵 的人才 资源 , 是 在 不断进 行 创新 , 求 内容或 形式 上 的突 未来。加强和改 进大学生思 想政治教 育 . 追 提高 乐的创作原 则的具体体现 。 破, 以迎合 当下观 众多样 化的 审美需 求 , 并取 他 们的思想政治素 质 , 们培养成 中国特色 把他 得 了良好的效 果 , 主要表现 在 以下几 个方 面: 社会 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和接班人 , 对于全 面实 再次, 主旋律 电影具有 道德教育 功能 , 可
以帮助 大学生提高修养 。 主旋律 电影通过描 写
塑造一批 首先, 在形 式上追 求画面 美感 。 于主旋 律电 施科 教兴国和人 才强国战略 , 对 确保我 国在 激烈 革命斗争 和现实生活 中的重大事 件 , 并深刻地揭 示出他们 的 影 来说 , 播主流 意识形 态 。 传 弘扬 革命英 雄主 的国际竞争 中始终 立于不败之地 , 确保 实现全 生动感人 的艺术形象 , 义和 爱国主义精神是第一要义 . 但是 随着时代 面 建设小康社会 、 加快推进 社会主义现代化 的
到了广大观众的热烈好评 . 一次次掀起主旋律 政 治 品德 的社会 实践活动 。 0 5 中其 中央 、 20年 电影创 作 的现实生活 中的人 情 美等 , 能够给 人 以视 觉和 听觉的 审美享 受 , 都 大学生可 以通过 观看这 些影 片培养 自己的审 美直觉和 想象 力 , 增强创 新意识 和创 造能 力。 同时 , 主旋律电影还具有一 定的代偿和宣泄 功
论红色电影对高校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以《我和我的祖
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Total.487 March2020(A)总第487期2020年3月(上)摘要高校学生党员是党的事业发展的新生力量,对其进行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尤为重要。
本文阐述红色电影对高校学生党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红色电影;高校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On the Role of Red Films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原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 Party Members:Taking"My People,My Country"as an Example//Zhu Juxiu Abstract College student Party members are a new forc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arty's cause,and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carry out correc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This paper elaborates the important role of red films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 Party members.Key words red films;college student Party member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党的十九大报告就专门用一段论述强调了这一重要观点,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一代的高度重视、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
高校学生党员,是青年的佼佼者,是青年的急先锋,是青年的先行者。
探析思想政治教育在主旋律电影方面的实现
大 问题 , 其 实并不 在于思想性 表达 上, 而在于思想性 表达 的方 式方 法上 。 其实, 从 票房惨 淡 的主旋 律 电 影与票房几乎永远飘红 的引进电影 、 商业电影等的对
比上 , 即能 清晰 地 看 到 , 我 国 目前 的主 旋律 电影 的
影史 上的观 影人数 最 多的奇 迹般 的记 录至今 仍未打
F i l m E d u c a t i o n l 影 视 教 育
探析思想政治教 育在主旋律 电影方面的实现
。 郑 向
曾几何时 , 我国影坛 上曾经 口 \ 有主旋律 电影 ; 曾 几何 时 , 我国影坛 上的主旋 律 电影所 创 造 的中国电
主旋律 电影 贝 l j 问题多多。 我国目前 的主旋律 电影的最
体 的瞬 间解体 与崩塌 , 事实上 完全可 以归 归咎 于其
先 顺 应时代 潮 流 。 在 顺 应时 代潮 流 的情况 之下 , 仅
需 推 波 助澜 即 可达 到 事 半功 倍 的主 旋律 思 想政 治 教 育 的更 加 流 畅 的表 达 。而逆 时代 潮 流 的硬 性 表
过度 放 松了主 旋律 的意识 支撑 , 以及 思想政 治 支柱 的作用 。 在失 去意 识支 撑与思 想政 治支柱 的情况 之 下, 解体 与崩 塌 其 实只 是一 种必 然 的结果 。 其 实 不
仅 是苏 联 , 任 何 看似 强 大 的国家 , 一旦 失 去意 识 支
达, 则必将 被 大 众这一接 受 教化 的本体 , 有意 识地 拒绝。 从 意 识理 论而 言, 潜 意 识 的表 达 显然最 不容 易 实现 , 但 却最 容 易被 接受 ; 硬性 意 识表 达显 然最
易 实现 , 但 却最 不容 易为大 众这一接 受 教化 的主体
主旋律电影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
主旋律电影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一、本文概述主旋律电影,作为一种深受观众喜爱的电影类型,自诞生以来就在我国电影产业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这类电影以其鲜明的时代特色、积极向上的主题和深入人心的故事情节,成为了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本文旨在探讨主旋律电影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分析其在塑造观众价值观念、引导社会风尚、提升民族凝聚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以期为深化电影产业的文化内涵,提升电影艺术的社会价值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对主旋律电影的定义、特点和发展历程进行梳理,明确其在电影产业中的定位与作用。
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深入剖析主旋律电影如何通过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视觉语言等艺术手段,传达出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和社会责任。
接着,本文将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探讨主旋律电影在培养观众爱国情怀、弘扬民族精神、塑造健康审美观念等方面的独特功能。
本文还将对主旋律电影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面临的挑战与机遇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的发展策略和建议,以期推动主旋律电影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创新发展。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深化对主旋律电影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认识,为电影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同时也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贡献力量。
二、主旋律电影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分析主旋律电影,作为中国电影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历程与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变迁紧密相连。
自上世纪80年代起,主旋律电影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逐渐在电影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初始阶段(1980s-1990s):主旋律电影在这一时期主要以革命历史题材为主,强调英雄主义和集体主义,如《红高粱》《大决战》等作品,这些电影不仅展现了中国人民在革命斗争中的英勇事迹,也激发了观众的爱国热情。
发展阶段(2000s-2010s):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主旋律电影开始尝试融入更多元化的题材和叙事手法,如《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等,这些作品在讲述历史故事的同时,也注重人物塑造和情感表达,使得观众更容易产生共鸣。
浅析主旋律电影对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价值启示——基于电影《长津湖》的“长津湖效应”思考
浅析主旋律电影对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价值启示——基于电影《长津湖》的“长津湖效应”思考浅析主旋律电影对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价值启示——基于电影《长津湖》的“长津湖效应”思考引言主旋律电影是一种特殊的电影类型,以宣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目标,旨在通过影片内容的塑造和宣传,推动社会文化建设。
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媒介之一,主旋律电影在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以电影《长津湖》为例,分析主旋律电影对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价值启示,探讨“长津湖效应”的背后意义。
一、主旋律电影的社会价值主旋律电影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电影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社会价值。
首先,主旋律电影通过展现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和人物形象,引导观众坚定正确的价值观念,增强社会向上的力量。
电影作为一种媒介,具有情感交流的特点,通过情节、角色等元素的塑造,让观众对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有更深刻的理解和体验。
其次,主旋律电影通过真实的故事和情节,反映社会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和问题,引发观众的思考和关注,激发社会的进步动力。
最后,主旋律电影也是推动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通过批判和反思社会现象,提供了一种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路径,同时也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美好前景。
二、《长津湖》的故事背景与价值观念《长津湖》是一部以抗美援朝战争为背景的主旋律电影,以铁血荣光和英勇的战斗精神为主线,讲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英勇抗争和牺牲精神。
影片通过真实的战斗场景和人物塑造,展现了中国将士顽强抵抗和奋不顾身的英勇精神,弘扬了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
《长津湖》所展现的价值观念不仅是中国人民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坚定信念和勇敢斗争精神,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具体体现。
影片通过引领观众重新认识和理解抗美援朝战争这一历史事件,进一步巩固国家认同感和爱国情怀,激励人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三、“长津湖效应”的思考“长津湖效应”是指电影《长津湖》在上映后引发的社会影响和反响。
主旋律电影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
摘要:电影作为人们最重要的娱乐方式之一,它的目的不单是给人们带来欢乐,也承担着弘扬社会主义精神以及塑造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使命。
而这些任务在主旋律电影中的应用极为广泛。
鉴于此,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我们一定要合理运用好主旋律电影的思想政治的教育功能。
本文以主旋律电影为基本论点,对于它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教育意义和功能进行了具体的研究,以期能给相关人员一些参考。
关键词:主旋律电影;思想政治工作;功能研究主旋律电影作为电影的重要分支,它的意义非常重大。
它在给人们带来欢乐的同时,也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较好的发挥出人文关怀以达到宣传的目的。
而且大多数的主旋律电影也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及审美性,而这两种性质也能起到一个较好的传播效果。
所以,主旋律的电影是非常有价值的,是值得研究者思考的。
另外,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目的也在于弘扬社会的真善美。
所以说我们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时候,可以合理地引入主旋律的电影,并以电影为媒介来达到宣传弘扬的目的。
一、主旋律电影的内涵和特点(一)主旋律电影的内涵主旋律电影主要是以时代的进程以及党中央的政策方针为基本的方向,并在内容中传播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以及信仰的一种艺术作品。
它一般是以真实故事作为基础,来反映出不同时代、不同民众之间的生活状态。
一般来说,根据内容的不同,我们可以把主旋律电影分为两大部分,也就是主导文化电影以及红色电影。
前者主要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本导向来进行真实故事的阐述,其运用一些艺术手法的。
它最大的意义就是利用电影为媒介,来让人们的精神意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以求培养他们崇高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
而在具体内容上,他们主要是以真实的人物为基础来进行讲述的,比如说《任长霞》《焦裕禄》等作品。
而红色电影则与此不同,它主要是以战争为素材进行内容阐述的,它最核心的内容在于凸显了革命主义以及英雄价值主义,比如说最近很流行的《建军伟业》。
另外,它与前者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它所阐述的是一段时间内的故事,没有单一或者是固定的主角。
一堂思政课纪录电影
标题:银幕上的思政课:电影中的深刻教育体验当电影不再只是娱乐的载体,而变成了一堂生动的思政课时,它所传递的信息和价值观便拥有了教化心灵的力量。
在这部纪录电影中,我不仅见证了影像艺术的魅力,更感受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刻内涵。
影片以真实的历史事件为背景,通过细腻的镜头语言和深入人心的故事叙述,展现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和他们的思想成长。
这不仅是一场视觉的盛宴,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
电影中,人物面对困难与挑战时的坚定信念和不懈追求,让我深刻体会到了理想信念的重要性。
影片中的每一个细节都透露着制作者的用心良苦。
从精心编排的剧本到演员们真挚的表演,再到考究的场景布置和恰到好处的音乐配合,每一个环节都为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念而服务。
这堂电影思政课没有生硬的说教,而是通过情节的自然展开,让观众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思想的熏陶。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电影对于时代精神的把握非常到位。
它不仅回顾了过去,更重要的是引导人们审视当下,思考未来。
在观看的过程中,我被深深触动,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取向。
电影里的人物仿佛成了一面镜子,映照出自己的不足和成长的空间。
此外,这部电影还巧妙地融入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元素。
通过对国家历史的呈现和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叙述,它唤起了我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我开始意识到,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先辈们的光荣传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电影的教育意义还体现在对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上。
它通过具体的故事情节告诉我们,面对复杂的社会现象和多元的价值观念,我们应如何坚持真理,辨别是非,做出正确的选择。
这对我而言是一种启迪,也是一种鼓励。
最让我感动的是电影中展现的人性光辉。
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他们在关键时刻展现出的勇气和智慧,以及他们对正义和真理的坚守,都给予了我极大的震撼。
这些优秀的品质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和追求的。
总之,这堂电影思政课不仅是一次视觉上的享受,更是一次心灵上的触动。
微电影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
2017.09 / 党史博采教育研究在信息化技术不断创新发展的时代,慕课、微课、微电影等教育手段与方法逐渐应用于高校教育教学等领域,尤其是微电影深受大学生的关注与青睐,据百度“微电影吧”组织的一次微电影受众统计显示,受众中有94%是“90”后,在学生受众中有62%以上是大学生①。
观看甚至制作微电影已成为一些大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微电影所传播的内容与价值也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
因此,将微电影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构建一种学生乐意接受、主动参与的教育模式,对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传播正能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微电影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优势(一)“短、快、精”的传播特征,符合学生实际诉求微电影短小精悍又富有创造性,它与普通电影最大的区别体现在“微”字上。
首先,播放时间短、几分钟、十几分钟就可以播放完,这种快节奏的艺术之美很容易满足大学生“快餐式”的诉求;其次,制作周期短,投资成本小,难度低,几千元几天时间就可以拍摄一部微电影,满足大学生的创作欲和表演欲,深受大学生喜爱;再次,微电影传播速度非常快,可以在网络、微信、手机、QQ、微信公众号等免费下载、转发和共享,操作简单快捷,符合大学生的行为模式与习惯。
(二)润物细无声育人方式,增强隐性教育力度微电影集形、声、光、色为一体,能让人在故事情节中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微电影能遵循大学生思想道德认知发展的特点,将教育工作者想要表达的理念、观点、情感、认知等内容不知不觉地融入大学生的头脑中,②让学生通过感知生活、体验微电影所展现的价值冲突与启示,从而达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在“润物无声”中激发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从而克服传统思政教育不能贴近现实需求,脱离大学生实际生活和情感体验等弊端,真正达到区别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效果。
(三)体验式创作过程,提升教育的深度微电影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焦小英(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 广东东莞 523419)[摘要]在新媒体时代,微电影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契机,微电影具有隐性教育、体验式育人模式及贴近学生生活教育内容等特征,深受大学生的喜爱。
2023年思想政治教育主旋律电影价值实践
2023年思想政治教育主旋律电影价值实践
2023年,思想政治教育主旋律电影在中国的价值实践变得越来越重要,它们不仅是中国文化的代表,而且还是中国精神的体现。
这些电影不仅能够在国内传递有关中国梦、民族复兴、爱国主义、家国情怀等方面的信息,而且还能够向世界传递中国文化,推广“中国品牌”。
思想政治教育主旋律电影是延续中国优秀电影传统的重要体现,这种电影在受众中具有较高的关注度。
它们不同于一般的商业电影,更注重作品的教育和社会意义。
这种电影在表现形式上更注重现实主义,为社会生活表达真实的情感和问题,体现对人性和社会进步的探讨和思考。
思想政治教育主旋律电影的拍摄也有利于凝聚中国电影界的共识,促进中国电影的整体发展。
在中国电影市场竞争激烈的背景下,这种电影的关注度更高,它可以吸引更多的观众,更好的满足观众对文化消费的需求。
总的来说,思想政治教育主旋律电影是一种既有教育意义,又具有文化传承作用的电影形式,对于促进中国精神的传播和中国文化的推广,对于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和爱国意识,对于“五位一体”构想的实现和中国“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实现,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影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内容摘要:“90后”大学生成长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多样化等复杂的环境中,他们有着思想活跃,价值观多样化等时代特点。
电影对当代大学生有着广泛的影响,要增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以前一味灌输的方法已经不太适用,我们务必要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方式。
电影是一种有效的载体,我们可以充分发挥电影的育人功能,以一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大学生,电影,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是党和国家的未来。
大学生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的接班人,作为提高综合国力的重要力量,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电影作为一门艺术,对当代大学生有着广泛的影响力,把电影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载体,用一种寓教于乐的方式在高校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大学生在娱乐中受到启发,能有效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引入电影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原因
当代大学生已经从“80后”过渡到“90后”,“90后”大学生成长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网络信息极大丰富了这一代大学生的视野,更新了他们的思想,但是这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文明冲突和碰撞。
在各种文化相互渗透的今天,要培养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肩负着巨大的责任,但是,当今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改进。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新缓慢,更不上社会发展的速度,无法及时解决大学生思想上的困惑,而且,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偏重政治教育,对道德教育,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度不高,不利于从思想上对“90后”大学生进行全面塑造。
其次,当代“90后”大学生思维比较活跃,个体意识较强,传统的单纯说教的方式很难让大学生接受,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方式。
优秀的电影作品在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电影被艺术家们称为第七艺术,它通过语言的描述、音乐的渲染、画面的展示使人们的多种感官共同参与,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
这种声画结合的形式比书本上的文字更形象、更有感染力,学生不愿意听灌输式的空
洞的理论教学,但对于电影这种艺术作品中诠释的价值观比较容易接受,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将道德品质融入血液,用一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提高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二、电影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电影早已大量涌入了人类的生活,成为大学生娱乐的焦点,电影丰富多样、直观形象,不仅有娱乐性,而且还有一定的教育性。
把电影与德育工作相结合,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积极的作用:
(一)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情感得到升华
1思想政治品德形成过程是在一定外界环境决定性的影响的条件下内在的知、情、信、意、行诸心理要素辩证运动、均衡发展的过程。
思想政治品德情感对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发展起催化、强化作用。
而电影有着强烈的情感征服感,影片中刻画的有血有肉的形象能够深深的克在我们的脑海中,比如《离开雷锋的日子》、《小兵张嘎》、《举起手来》等优秀的电影,电影中塑造的这些形象牵动着观众的情感,随着电影内容的变化,观众的感情也随之变化:忧伤、欢快、愤怒、甚至落泪。
在各种感官的刺激之下,观众能与影片中的人物引起共鸣,在感情的跌宕起伏中观众的心灵得到震撼,更能激发学生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之情,在不知不觉中情感得到升华。
(二)是培养爱国主义的形象教材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推动我国社会前进的巨大动力,也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精神支柱,爱国主义精神在民族团结和抵御外敌中曾经发挥过重大的作用,在今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依然重要。
但是,改革开放实行市场经济之后,虽然给我们带来了经济上的飞跃,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作用,在部分学生中滋长了崇洋媚外的思想,贬低自己的国家,这使得爱国主义受到了一定的挑战。
而革命题材的电影作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操,增强民族自尊心,比如《长征》、《建国大业》、《金陵十三钗》等,通过这些影片,使学生从中感受到革命时期无论是共产党人还是其他的爱国人士都不怕牺牲,为了中国的未来抛头颅洒热血的大无畏精神,昭示着中华儿女保卫祖国的赤子之心。
透过一幕幕历史事件,一个个平凡而真实的故事,让人们为这些革命热情所感动,有利于增强
1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94页,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是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有效手段
电影对人具有教育功能,电影对人的影响是渗透到骨髓里的,鲁迅先生弃医从文也是因为一部电影,当他看到电影里一个华工被外国人侮辱,而其他华人麻木不仁时,他深刻感觉到治疗国人精神上的疾病远远比身体上的疾病重要的多,于是他毅然改行。
电影对人具有如此深刻的教化作用,新时期的今天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各种文化也在相互渗透,电影也是一种宣扬自己国家价值观的隐形武器。
好莱坞电影在全世界范围内影响范围相当广,深受当代大学生喜爱,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通过影视作品来宣扬资本主义的价值观,这也一定程度上对我国青少年的思想造成了影响,主要表现在大学生中存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思想,还表现在认为资本主义制度优于社会主义制度的思想等。
所以,我们也可以通过我们的优秀电影加强对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这种形式能够消除学生对说教的逆反心理,在观看过程中受到熏陶,使正确的价值观渗透到大学生的意念中,激发学生的高尚理念,同时也对大学生进行了道德教育。
三、高校实施电影育人的途径
在高校实现电影育人的途径是多样性的,首先,我们应该从课堂入手,实行影教合一,将优秀的影视作品纳入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过程中,选择适应教学内容的影片或片段穿插于理论教学中。
在影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后,教师应加以引导,展开评论,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对大学生的意识形态领域进行改造。
其次,充分利用现代网络媒体,在学校的教育平台上创建自己的优秀电影作品库,及时更新电影作品,丰富电影作品的种类,要求学生观看并写出观后感。
最后,有效利用学生组织,比如学生会、社团的作用,定期举办电影节,鼓励大学生亲身参与制作校园微电影,营造健康的校园影视文化氛围,良好的氛围能够净化心灵,升华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