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3练习:课时分层作业3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Ⅰ)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三章节练习题(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1
[知识应用自测]1.图2-1-7为神经元局部模式图。
当人体内兴奋流经该神经元时,在神经纤维内外的电流方向是图2-1-7A.都是由左向右B.都是由右向左C.膜内由左向右,膜外由右向左D.膜内由右向左,膜外由左向右解析: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的局部区域产生动作电位:外负内正。
静息电位:外正内负。
答案:C2.人类和动物都可以通过“学习”获得判断和推理能力,但人类和动物的学习具有本质的区别,下列哪一项是人类学习和动物学习的最主要区别A.以生活体验为基础B.以概念为基础C.以模仿为基础D.有高级神经中枢参与解析:语言和文字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功能。
答案:B3.正确叙述人的大脑皮层功能的是A.下肢的代表区在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的底部B.皮层代表区范围的大小与躯体的大小成正比C.大脑皮层颞上回后部受到损伤时会导致运动性失语症D.刺激大脑内侧面的某一特定区域的不同部位可以使血压升高或降低解析:大脑皮层中的神经中枢分布具有倒置现象;各神经中枢面积大小与所支配器官的功能密切相关,功能越复杂,面积越大。
答案:D4.某人因意外车祸而使大脑受损,其表现症状是能够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谈话,但却不会说话。
这个人受损伤的部位是A.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B.大脑皮层中央前回底部之前(S区)C.大脑皮层颞上回后部(H区)D.大脑内侧面某一特定区域解析: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谈话,但却不会说话,属于运动性失语症(S区)。
答案:B5.人体中绝大部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通过递质实现的。
下列关于突触和兴奋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A.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时发生的B.兴奋通过突触时由电信号(电位变化)转化为化学信号(递质释放)再转化为电信号C.构成突触的两个神经元之间是有间隙的D.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解析:兴奋沿神经纤维传导到轴突末梢的突触小体,通过突触小体内突触小泡释放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另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这样兴奋便由一个神经元传导到另一个神经元。
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三练习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学生版)
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5分,共35分)1.(2014·贵阳高二检测)下列关于反射弧的组成及其中神经冲动传导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B.在一个反射弧中,兴奋始终通过电位变化传导C.在一个反射弧中,两个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导依赖神经递质D.反射弧是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2.在运动会的举重项目中,某运动员腰部受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
该病人受损伤的部位可能是在反射弧的( )①传入神经②传出神经③感受器④神经中枢⑤效应器A.②④B.①④C.①②D.②⑤3.(2014·威海高二检测)神经细胞在静息时具有静息电位,受到适宜刺激时可迅速产生能传导的动作电位,这两种电位可通过仪器测量。
A、B、C、D均为测量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示意图,正确的是( )【变式训练】如图表示连接有电表的一段神经纤维,且bc与cd的距离相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刺激a点时,d点膜电位为内负外正B.当兴奋从a点传至d点时,b点膜电位为外正内负C.当兴奋从a点传至d点时,电表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D.刺激c点时,电表的指针发生一次偏转4.在如图所示的结构中,兴奋传导或传递的方向不能是( )A.①→②B.③→④C.②→①D.④→③5.(2013·海南高考)关于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突触前神经元具有合成神经递质的能力B.突触前神经元在静息时能释放神经递质C.突触小体中的突触小泡内含有神经递质D.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能引起后膜电位变化6.(2014·上海高二检测)下列有关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 )A.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的细胞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B.神经元的静息电位就是膜电位为零C.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经主动运输穿过突触后膜而传递兴奋D.神经纤维接受刺激产生的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7.乙酰胆碱是兴奋性神经递质,通过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直接或间接调节细胞膜上离子通道,进而改变细胞膜电位。
高二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章节练习题:通过神经的调节
必修三练习题集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选择题1.做膝跳反射实验时,若实验前告诉受试者,在其有思想准备的情况下,膝跳反射可能表现得会弱一些,原因是() A.反射弧发生变化B.传出神经受阻C.感受器受到抑制D.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调节作用2.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分解。
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抑制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3.下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Ⅰ、Ⅱ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B.切断d、刺激b,不会引起效应器收缩C.兴奋在结构c和结构b的传导速度相同D.Ⅱ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4.如下图的神经纤维上有A、B、C、D四个点,且AB=BC=CD,现将一个电表连接到神经纤维细胞膜的表面①AB,②BD,③AD 之间,若在C处给一强刺激,其中电表指针能够发生两次相反方向偏转的有()A.①B.①③C.③D.①②③5.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突触”仅存在于感觉神经纤维和运动神经纤维的末梢之中B.在刺激丰富的环境中生长的正常孩子神经元突起及突触大大增多,智商会较高C.大脑结构的发育及工作方式由遗传决定,但突触的数目及种类则受环境影响D.轴突上某一点受到刺激,冲动会向轴突的两端进行传导6.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B.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C.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7.在离体实验条件下单条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示意图如下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b段的Na+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B.b~c段的Na+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C.c~d段的K+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D.d~e段的K+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8.突触后膜受体与相应的神经递质结合后,使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在引起该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的过程中()A.Na+通过被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内B.K+通过被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内C.Na+通过主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内D.K+通过主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外9.下列实例能够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的是()A.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B.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C.大脑皮层语言H区损伤,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D.意识丧失的病人能排尿但不能控制,意识恢复后可控制10.以下依据神经细胞功能做出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膝跳反射弧中传出(运动)神经元的轴突较长B.膝跳反射弧中传入(感觉)神经元的树突较多C.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如乙酰胆碱)始终不被酶分解D.分泌肽类激素旺盛的神经细胞核糖体较多11.下图①~⑤依次表示蛙坐骨神经受到刺激后的电位变化过程。
高中生物必修三课时作业4:2.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Ⅰ)
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Ⅰ)基础巩固1.下列关于反射弧的理解,错误的是()。
A.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组成B.感受器的作用是接受刺激,并产生兴奋和传导兴奋C.感受器由传入神经元的神经末梢组成D.效应器由传出神经元的神经末梢组成[答案] D[解析]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
2.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变化是()。
①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②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③膜外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④膜内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③[答案] A[解析]静息时膜电位为内负外正,兴奋时变为内正外负。
3.下列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受刺激时,刺激点膜电位由静息电位转为动作电位过程的是()。
A.①→④B.②→③C.③→②D.④→①[答案] D[解析]静息状态下神经纤维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受刺激后,电荷分布变为外负内正。
4.取出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将电位计的两个微型电极a、b 分别置于神经纤维膜外,强刺激c处,电位计指针的偏转情况是()。
A.不发生偏转B.发生一次偏转C.发生两次方向相同的偏转D.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答案] D[解析]电位计连接在神经纤维膜外的两个点上,先后发生兴奋。
5.如图甲所示,分别将灵敏电流计按图连接在神经纤维上,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静息时,神经纤维膜内外的电位状况是________,在这一电位状况时膜外________浓度高于膜内,膜内________浓度高于膜外。
(2)甲图灵敏电流计现在测不到神经纤维膜的静息电位,要怎样改进才能测到静息电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甲图所示,当a处受到刺激时,电流计将怎样偏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生物必修3课时作业19:2.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Ⅰ)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Ⅰ)一、选择题1.反射和反射弧的关系是()A.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B.反射活动可以不完全通过反射弧来实现C.只要反射弧完整,必然出现反射活动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完全相同2.兴奋沿着神经纤维向前传导时,局部电流的形成是()A.细胞膜内的兴奋部位与邻近的未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B.细胞膜内的兴奋部位与邻近的未兴奋部位没有电位差C.细胞膜外的兴奋部位与邻近的未兴奋部位没有电位差D.细胞膜内外的兴奋部位与邻近的未兴奋部位没有电位差3.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外的电位变化是()①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②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③膜外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④膜内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③4.下列关于反射和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A.反射弧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B.反射活动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C.只要有完整的反射弧,必然出现反射活动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是完全相同的5.如图表示一段离体神经纤维的S点受到刺激而兴奋时,局部电流和神经兴奋的传导方向(弯箭头表示膜内、外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直箭头表示兴奋传导方向),正确的是()6.如图的神经纤维上有A、B、C、D 4个点,且AB=BC=CD,现将一个电流计连接到神经纤维细胞膜的表面AB之间,若在C处给一强刺激,其中电流计指针的偏转情况是()A.偏转一次,方向向左B.偏转一次,方向向右C.偏转两次,方向相反D.偏转两次,方向相同7.与人体高级神经中枢无直接联系的活动是()A.上自习课时边看书边记笔记B.开始上课时听到“起立”的声音就站立起来C.叩击膝盖下面的韧带引起小腿抬起D.遇到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一时想不起对方的姓名8.做膝跳反射实验时,若实验前告诉受试者,在其有思想准备的情况下,膝跳反射可能表现得会弱一些,原因是()A.反射弧发生变化B.传出神经受阻C.感受器受到抑制D.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调节作用二、非选择题9.下图甲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a、b分别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元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用于刺激神经和骨骼肌;c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元上的电表,用于记录神经兴奋电位变化。
2015-2016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练习:课时作业3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Word版含答案
课时作业3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如图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图,甲、乙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
当在A点以一定的电流刺激,甲、乙电流表的指针发生的变化正确的是()A.甲不偏转,乙只发生一次偏转B.甲只发生一次偏转,乙不偏转C.甲、乙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D.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乙不偏转【解析】据图分析:甲电流表跨两个神经元,乙电流表连接在同一条神经纤维上。
该突触结构类型是轴突-胞体型,且兴奋只能由乙神经元传向甲神经元,所以刺激A时,A 所在的神经元甲会兴奋,而乙神经元不会产生兴奋。
【答案】 B2.下列对于神经递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通过突触后膜进入下一神经元B.神经递质是一种化学信号C.神经递质能使突触前膜和后膜的电位发生改变D.神经递质的传递是双向的【解析】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而不是通过突触后膜进入下一个神经元,A项错误;以上可以说明神经递质实质上是一种化学信号,但只能使突触后膜的电位发生改变,而不能使突触前膜的电位发生改变,故B项正确,C项错误;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D项错误。
【答案】 B3.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
下图表示刺激时膜内外电位变化和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横向箭头表示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解析】神经纤维受刺激时,兴奋部位表现为外负内正,未兴奋部位表现为外正内负,两者之间存在电位差,引起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C项正确。
【答案】 C4.下列对于神经递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后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前膜B.神经递质能使突触后膜电位发生改变C.神经递质是一种电信号D.神经递质传递是双向的【解析】神经递质只能通过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即神经递质传递是单向的,A、D项错误;神经递质是一种化学信号,能使突触后膜电位发生改变,导致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B项正确,C项错误。
高中生物 2.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Ⅰ)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3
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2.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Ⅰ)【目标导航】1.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2.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3.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1.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2.反射弧:是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兴奋是指动物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2.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K +外流,使膜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兴奋,造成Na +大量内流,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兴奋与未兴奋部位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形成了局部电流。
3.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双向传导。
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结构基础突触⎩⎪⎨⎪⎧A.突触前膜B.突触间隙C.突触后膜2.其他结构:D.轴突、E.线粒体、F.突触小泡、G.突触小体。
3.传递过程轴突末梢→轴突末梢→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下一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4.单向传递的原因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知识点一反射弧的结构及功能1.某人腰椎部位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
该病人受损伤的部位可能是反射弧的()①传入神经②传出神经③感受器④神经中枢⑤效应器A.②④ B.①③C.①②⑤⑤答案 A解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完成反射活动必须保持反射弧结构的完整性。
反射弧的任何部位受损,都不能完成反射。
此反射的神经中枢有两个:一个在脊髓,是低级神经中枢;一个在大脑,是高级神经中枢。
刺激后此人能产生感觉,说明他的感受器和传入神经没有受损伤,所以兴奋还能传到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由于腰椎部位受到损伤,可能是脊髓中的低级中枢或者传出神经受到损伤,从而不能使兴奋传到效应器,不能完成反射活动。
高中生物必修3课时作业17:2.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Ⅰ)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Ⅰ)一、单选题1. 阿托品是一种常见的麻醉药物。
某实验小组将离体的神经-肌肉接头处置于生理盐水中,并滴加阿托品,用针刺神经纤维后,肌肉收缩减弱甚至不能收缩;再滴加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后,阿托品的麻醉作用降低甚至解除(突触间隙中的乙酰胆碱酯酶能水解乙酰胆碱)。
据此判断,阿托品抑制突触处的兴奋传递的机制可能是()A.破坏突触后膜上的神经递质受体B.阻止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C.竞争性地和乙酰胆碱的受体结合D.阻断突触后膜上的钠离子通道2.在离体实验条件下单条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示意图如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B段的Na+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B.B~C段的Na+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C.C~D段的K+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D.D~E段的K+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3.下图表示动作电位传导的示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轴突膜处于②状态时,钾离子通道关闭,钠离子通道大量开放B.处于③与④之间的轴突膜,由于钠离子通道大量开放,膜外钠离子大量涌入膜内C.长期的动物组织培养过程中,能够使多种类型的细胞同时保持下来轴突膜外侧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D.a处只有在兴奋传到后才能合成神经递质4.研究表明甘氨酸能使处于静息状态的突触后膜的Cl-通道开放,使Cl-内流(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这一生理过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直接参与甘氨酸合成和分泌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B.甘氨酸从突触前膜释放进入内环境后,再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C.甘氨酸作用于突触后膜,会引起细胞膜两侧电位差发生改变D.甘氨酸属于神经递质,其受体是细胞膜上的糖蛋白5. 科学家分离出两个蛙心进行心脏灌流实验,蛙心2的神经被剥离,蛙心1的神经未被剥离,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实验中所用任氏液的理化性质应接近蛙的内环境B.电刺激蛙心1的神经之前,两个蛙心的收缩频率基本一致C.蛙心1的电信号可以直接传递给蛙心2改变其节律D.受到电刺激的蛙心1神经产生了抑制蛙心2收缩的化学物质6.下列有关反射和反射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B.反射的完成必须通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C.有完整的反射弧不一定有反射活动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是完全相同的7.如图表示人体的某反射弧模式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刺激③处,产生的兴奋可引起肌肉反射B.刺激②处的强度越大,神经冲动传递的速度就越快C.刺激③处,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D.局部麻醉后会阻断①处兴奋的传递8.下列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受刺激后刺激点膜电位由兴奋状态恢复为静息状态的过程的是()A.①→④B.②→③C.③→②D.④→①9.如图所示,当神经冲动在轴突上传导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丁区发生K+外流和Na+内流B.甲区与丙区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电位状态C.乙区与丁区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乙到丁D.图示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有可能是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10.若在图甲所示神经的右侧给予一适当的刺激,则电流表偏转的顺序依次是()A.②→①→②→③→②B.②→③→②→①→②C.③→②→①→②→③D.①→②→③→②→③11.在离体实验条件下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示意图如图所示。
高中生物必修3课时作业13:2.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Ⅰ)
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Ⅰ)基础巩固1.下列关于反射弧的理解,错误的是()。
A.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组成B.感受器的作用是接受刺激,并产生兴奋和传导兴奋C.感受器由传入神经元的神经末梢组成D.效应器由传出神经元的神经末梢组成[答案] D[解析]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
2.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变化是()。
①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②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③膜外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④膜内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③[答案] A[解析]静息时膜电位为内负外正,兴奋时变为内正外负。
3.下列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受刺激时,刺激点膜电位由静息电位转为动作电位过程的是()。
A.①→④B.②→③C.③→②D.④→①[答案] D[解析]静息状态下神经纤维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受刺激后,电荷分布变为外负内正。
4.取出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将电位计的两个微型电极a、b 分别置于神经纤维膜外,强刺激c处,电位计指针的偏转情况是()。
A.不发生偏转B.发生一次偏转C.发生两次方向相同的偏转D.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答案] D[解析]电位计连接在神经纤维膜外的两个点上,先后发生兴奋。
5.如图甲所示,分别将灵敏电流计按图连接在神经纤维上,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静息时,神经纤维膜内外的电位状况是________,在这一电位状况时膜外________浓度高于膜内,膜内________浓度高于膜外。
(2)甲图灵敏电流计现在测不到神经纤维膜的静息电位,要怎样改进才能测到静息电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甲图所示,当a处受到刺激时,电流计将怎样偏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2.1 分层练习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同步练习◆基础题一、单选题1.关于反射与反射弧,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至少需2个神经元完成B.缩手反射和膝跳反射其中枢均位于脊髓C.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在结构或功能上受损,反射就不能完成D.感受器是传入神经纤维的树突,效应器为传出神经所支配的肌肉和腺体2.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A.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B.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大C.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递D.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3.如图箭头表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和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其中不正确的是()4. 生活中存在以下现象:(1)婴幼儿经常尿床,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现象会明显减少;(2)由于惊恐而出现无意识排尿。
以上现象说明()A. 婴幼儿在夜间产生的尿液较白天多B. 婴幼儿排尿反射的传入神经兴奋只到达脊髓C. 无意识排尿不属于神经反射活动D. 脊髓的生理活动依赖于大脑皮层的功能状态5.如图是人体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结构,方框甲代表大脑皮层,乙代表脊髓神经中枢。
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图中e为感受器,a为效应器B.当有刺激作用时,发生先缩手后产生痛觉的现象,说明缩手中枢位于乙方框处;痛觉中枢位于甲方框处C.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d处膜外的电位变化是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D.由甲发出的传出神经纤维末端释放的神经递质只能引起乙的兴奋6.如图为突触结构和功能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恰当的是()A.瞬间增大轴突末端细胞膜对Ca2+的通透性会加速神经递质的释放B.过程①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C.过程②表示神经递质进入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D.过程③可避免突触后膜持续兴奋7.当人们在挠痒时,会刺激同一皮肤部位的各种疼痛和触觉感受器,痛觉和触觉感受器会产生一种“周围抑制”效应,瘙痒感就被短暂地“关闭”掉了。
据此推理,抗组胺药、类阿片拮抗药等可暂时减缓瘙痒感的原理最可能是()A.阻止瘙痒感受器发出瘙痒信号B.激活瘙痒部位的痛觉和触觉感受器C.使传递瘙痒的神经细胞变得“迟钝”D.抑制大脑皮层产生感觉二、填空题8.如图表示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请回答下列问题:。
高中生物必修3课时作业21:2.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Ⅰ)
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Ⅰ)题组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1.下列关于反射弧的理解,错误的是()A.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组成B.感受器的作用是接受刺激,并产生兴奋和传导兴奋C.感受器由传入神经元的神经末梢组成D.效应器由传出神经元的神经末梢组成[答案] D[解析]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
2.(2018·南阳一中高二检测)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
据图判断,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B.d处位于传出神经上C.从a到d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D.b为传入神经[答案] C[解析]牵拉骨骼肌,能在d处检测到电位变化,再根据突触可判断,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d位于传出神经上,A、B项正确;图中缺少效应器,从a到d不能构成完整的反射弧,C项错误;b上有神经节,故为传入神经,D项正确。
3.某人腰椎部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
该病人受损的部位可能是在反射弧的()①传入神经②传出神经③感受器④神经中枢⑤效应器A.②④B.①④C.①②D.②⑤[答案] A[解析]感觉是在大脑皮层中形成的。
反射弧中“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的传导正常,神经冲动可传到脊髓中的低级神经中枢,进一步传到大脑皮层,从而引起感觉。
“右侧下肢运动障碍”,说明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的传导不正常。
又由于“腰椎部受外伤”,所以不可能是效应器受到损伤。
可能的结果是传出神经受到损伤,或神经中枢中有关冲动传出的部位受到损伤。
题组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4.静息时,大多数神经细胞的细胞膜()A.对阴离子的通透性比较大,氯离子大量流出膜外B.对阳离子的通透性比较大,钠离子大量流出膜外C.对钠离子的通透性比较小,对钾离子的通透性比较大D.对钠离子的通透性比较大,对钾离子的通透性比较小[答案] C[解析]静息电位是钾离子外流形成的。
高中生物 课时分层作业3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含解析)新人教版高二必修3生物试题
课时分层作业(三)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建议用时:45分钟)[基础达标练]1.在反射活动中能够起分析综合作用的部分是( )A.传出神经B.传入神经C.神经中枢D.感受器C[在一个完整的反射弧中,神经中枢可对传入的兴奋进行分析和综合,由此判定C项正确。
]2.在奥运会期间某运动员踝关节扭伤,医生喷涂外用麻醉药处理其伤处,使他暂时感觉不到疼痛,以便能继续比赛。
该药物作用的结构最可能是( )A.神经中枢B.突触C.感受器D.效应器C[外用药物作用于皮肤,A、B错误;外用麻醉药物若作用于效应器,则肌肉无法完成反射活动,D错误。
]3.下列有关神经兴奋产生、传导的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产生与Na+内流有关B.神经纤维上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形成局部电流C.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可以是双向的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膜外的局部电流方向一致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膜外电流方向相反,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D错误。
] 4.下列膜电位变化的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由静息状态转变为兴奋状态的是( )D[静息时,神经纤维膜内的主要是膜内钾离子外流造成的,电位为内负外正;产生动作电位时,主要是膜外的钠离子内流形成的,膜电位转变为外负内正。
]5.神经细胞在接受外界刺激产生兴奋的过程中,下列有关Na+、K+跨膜运输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Na+通过主动运输到神经细胞内B.K+通过被动运输到神经细胞内C.Na+通过被动运输到神经细胞内D.K+通过主动运输到神经细胞外C[神经细胞在接受外界刺激产生兴奋的过程中,产生动作电位,Na+顺浓度梯度运输到神经细胞内,即通过协助扩散运输到细胞内,由此判断C项正确。
]6.增加神经细胞外的K+浓度,则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的绝对值会( )A.增大B.减小C.不变D.不确定如何变化B[静息状态时,K+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若增大神经细胞外K+浓度,K+外流受阻,会导致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变小。
高中生物必修3课时作业20:2.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Ⅰ)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Ⅰ)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神经元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元就是神经细胞,一个神经细胞只有一个树突B.根据神经元传递兴奋的方向,可分为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C.神经元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但不能传导兴奋D.神经元的细胞核位于轴突中2.一个人的手掌触到裸露的电线会立即反射性握紧电线,被解救后当他再次看到裸露的电线时,会立即反射性地把手缩回,对这两种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A.两种反射中枢都在脊髓B.两种反射中枢都在大脑C.前者在脊髓,后者在大脑和脊髓D.前者在大脑,后者在大脑和脊髓3.下列关于反射和反射弧的叙述,错误的是()A.只有具有神经系统的生物才能发生反射活动B.刺激传出神经引起的效应器的反应也属于反射C.构成反射弧的神经元至少有两个D.反射发生需要一定的刺激及完整的反射弧4.“小儿麻痹症”是由于病毒侵染了位于脊髓的传出神经元的细胞体,而传入神经元及神经中枢未受到侵染,所以严重的小儿麻痹症患者会表现出下肢()A.能运动,对刺激有感觉B.运动障碍,对刺激有感觉C.不能运动,对刺激无感觉D.运动障碍,对刺激无感觉5.下列关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和特点的说法,错误的是()A.神经纤维兴奋部位膜外为负电位,膜内为正电位B.兴奋在离体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C.兴奋传导时,膜内的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D.动作电位产生时Na+流入神经细胞内的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6.神经细胞在静息时具有静息电位,受到适宜刺激时可迅速产生能传导的动作电位,这两种电位可通过仪器测量。
下面A、B、C、D均为测量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示意图(若指针的偏转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同),正确的是()7.如图表示离体神经纤维上的生物电现象,关于此图的分析错误的是()A.甲、丙两处表示未兴奋区域,乙处表示兴奋区域B.膜外电流的方向为甲→乙,丙→乙C.乙处产生的兴奋,能刺激甲、丙两处产生兴奋D.甲处膜外只存在阳离子,乙处膜外只存在阴离子8.在t1、t2、t3时刻分别给予某神经纤维三次强度相同的刺激甲,测得神经纤维电位变化如图所示,请据图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静息电位的产生主要是Na+内流引起的B.动作电位的产生主要是K+外流引起的C.一定条件下的甲刺激可以累加并引起神经纤维产生动作电位D.t4~t5时间段内,神经纤维上K+通道打开,利用ATP将K+运出细胞恢复静息电位9.下面为膝跳反射的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伸肌和屈肌均属于效应器B.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C.在③处施加刺激引起屈肌收缩不属于反射D.若①处受损,膝跳反射现象消失10.以下是测量神经纤维膜电位变化情况的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甲中指针偏转说明膜内外电位不同,测出的是动作电位B.图甲中的膜内外电位不同,主要是由于K+外流形成的C.图乙中刺激神经纤维会引起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D.图乙中产生的兴奋会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向两侧快速传导11.某人腰椎部位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刺激右侧下肢有感觉,受伤的腰椎部位与右侧下肢的反射弧如图所示,其中③④分别表示腰椎部的神经中枢的背部侧和腹部侧,该病人受损伤的具体部位可能是()A.①②B.③④C.④⑤D.⑤⑥二、非选择题12.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主要是Na+内流,从而使膜内外的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恢复静息电位时,主要是K+外流,从而使膜电位恢复为外正内负,这一周期的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如图1所示。
高中生物必修3课时作业16:2.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1)(时间:30分钟)1.人体感知外界环境需要神经系统的参与,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A.反射弧B.细胞体C.脊髓D.神经元[解析]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答案] D2.反射和反射弧的关系是()A.反射活动可以不完全通过反射弧来实现B.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C.只要反射弧完整,必然出现反射活动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完全相同[解析]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动物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
反射弧的完整性是完成反射的前提条件。
通常构成反射弧的五个环节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答案] B3.如图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对图中各结构的判断,错误的是()A.a是效应器B.b是传入神经C.d是神经中枢D.e是传出神经[解析]图中b上有神经节,因此b为传入神经,a、d、e、f分别为感受器、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答案] A4.人体缩手反射的反射弧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甲处神经受损,可以感觉到刺激B.乙处神经受损,可以感觉到刺激C.甲处神经受损,不能完成缩手反射D.乙处神经受损,不能完成缩手反射[解析]甲对应的神经上有神经节,所以甲为传入神经,乙为传出神经。
传入神经受损,兴奋不能传导到脊髓,也就不能传导到大脑,产生感觉,A错误。
[答案] A5.巴甫洛夫曾经做了如下的经典实验。
给狗喂食会引起唾液分泌,但铃声刺激不会。
若每次在铃声后即给狗喂食,这样多次结合后,狗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
关于此经典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脑皮层没有参与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B.食物引起味觉和铃声引起唾液分泌都属于反射C.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促进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D.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相同[解析]铃声原本不能引起唾液分泌反射活动的发生,但喂食和铃声反复结合刺激后却形成了这种反射活动,说明此过程中相关神经元之间形成了新的联系。
高中生物必修3课时作业11:2.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Ⅰ)
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Ⅰ)1.下列关于反射弧的组成及其中神经冲动传导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B.在一个反射弧中,兴奋始终通过电位变化传导C.在一个反射弧中,两个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导依赖神经递质D.反射弧是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2.神经细胞在静息时具有静息电位,受到适宜刺激时可迅速产生能传导的动作电位,这两种电位可通过仪器测量。
A、B、C、D均为测量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示意图,正确的是()3.如图表示连接有电表的一段神经纤维,且bc与cd的距离相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刺激a点时,d点膜电位为内负外正B.当兴奋从a点传至d点时,b点膜电位为外正内负C.当兴奋从a点传至d点时,电表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D.刺激c点时,电表的指针发生一次偏转4.(2013·海南高考)关于细胞内外K+、Na+和Cl-的叙述,错误的是()A.Na+与神经细胞膜上兴奋传导有关B.人体血浆中K+的浓度比红细胞中的高C.神经细胞静息电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K+外流D.Na+和Cl-是形成哺乳动物血浆渗透压的主要物质5.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A.神经中枢 B.反射弧 C.中枢神经系统 D.神经元——★参考答案★——1.[答案]B[解析]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至少由两个神经元构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需要发生电→化→电的信号转变,其中的化学物质为神经递质。
2. [答案]A[解析]静息电位常见的测定方式是将电表的两个电极一个放在神经纤维的外侧,另一个放在神经纤维的内侧,由于内外两侧存在电势差,因此电表指针会发生偏转。
3. [答案]D[解析]刺激a点时,a点发生电位变化,d点没有电位变化,膜电位为内负外正;当兴奋从a点传至d点时,b点膜电位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后又恢复正常,即恢复为内负外正;当兴奋从a 点传至d点时,兴奋先传至b点,发生电位变化,使电表指针偏转,兴奋传至d点时又使电表指针偏转一次,且与第一次方向相反。
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3)寒假作业:(3)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3)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选择题1有关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脊髓、脑干属于中枢神经系统B. 位于大脑皮层的呼吸中枢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C. 神经系统调节机体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D. 高级神经中枢和低级神经中枢对躯体运动都有调节作用2、传出神经元的结构示意图如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图中①、②属于神经纤维B. 该神经元有多个突起C •一个完整的反射弧至少需要三个这样的细胞组成D •图中②为效应器4、当人看到酸梅时会大量分泌唾液。
对此现象的分析 ,错误的是( )A.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B. 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唾液腺C. 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D.这一过程中有“电一化学一电”信号的转化5、一个人的手掌触到裸露的电线 (110V )会立即反射性地紧握电线,被解救后他再次看到裸露 的电线,会立即反射性地把手缩回。
对这两个反射的正确叙述是 ( )A.两个反射中枢都在脊髓B •两个反射中枢都在大脑3、如果支配左腿的传入神经及中枢完整 A. 能运动,针刺有感觉 C.能运动,针刺无感觉,而传出神经受损,那么该左腿会()B. 不能运动,针刺有感觉 D.不能运动,针刺无感觉C. 前一个反射中枢在脊髓,后一个反射中枢在大脑D. 前一个反射中枢在大脑,后一个反射中枢在脊髓6、如图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产生和传导的示意图。
下列说法与图示相符的是()CAB+…敎時.+ +A.图中兴奋部位是B和CB. 图中弧线最可能表示局部电流方向C. 图中兴奋传导方向是 3 A^BD. 图中兴奋部位是A,产生兴奋的原因是K+外流7、下列关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神经元之间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A.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都可以是双向的B. 突触后膜一定是神经元的树突末梢形成的,且有递质的受体C. 突触小体是神经元轴突末梢膨大形成的,可以释放神经递质D.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都是电信号的形式8、以下是测量神经纤维膜电位变化情况的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t+ + + ++ ++ +---- 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甲乙A. 图甲中指针偏转说明膜内外电位不同,测出的是动作电位B. 图甲中的膜内外电位不同,主要是由于K •外流造成的C•图乙中刺激神经纤维会引起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D.图乙中产生的兴奋会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向两侧快速传导9、利用不同的处理使神经纤维上膜电位产生不同的变化,处理方式及作用机理如下①利用药物I阻断Na f通道;②利用药物n阻断 X通道;③利用药物川打开Cl-通道,导致Cl-内流;④将神经纤维置于低Na+溶液中。
高中生物必修三课时作业3:2.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Ⅰ)
第3课时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Ⅰ)基础过关知识点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1.下列关于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A.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入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B.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均分布于机体同一组织或器官C.神经中枢的兴奋可以引起感受器敏感性减弱D.任何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都位于脊髓[答案] A[解析]刺激反射弧的传入神经和感受器都能产生兴奋,兴奋经过反射弧传导到效应器,引起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所以A项正确。
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一般不在同一部位,不属于同一器官,所以B项错误。
神经中枢兴奋使神经冲动传导到效应器使效应器兴奋,不影响感受器的敏感性。
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脑干和大脑。
2.反射和反射弧的关系是()A.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B.反射活动可以不完全通过反射弧来实现C.只要反射弧完整,必然出现反射活动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完全相同[答案] A[解析]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动物体或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称为反射。
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的完整性是完成反射的前提条件,但反射的发生除具有完整的反射弧外,还需一定强度的刺激。
3.下列关于感受器特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感受器能将特定的刺激转变成神经冲动B.感受器直接将感受到的刺激传入大脑皮层C.各种感受器都有各自的适宜刺激D.感受器可产生适应现象[答案] B[解析]感受器是由感觉神经末梢特化而成,其功能是感受刺激,产生兴奋并能传导兴奋(兴奋以神经冲动的方式传导)。
不同的感受器都有各自的适宜刺激,且感受器可产生适应现象。
知识点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4.静息时,大多数神经细胞的细胞膜()A.对阴离子的通透性比较大,氯离子大量流出膜外B.对阳离子的通透性比较大,钠离子大量流出膜外C.对钠离子的通透性比较小,对钾离子的通透性比较大D.对钠离子的通透性比较大,对钾离子的通透性比较小[答案] C[解析]静息电位是钾离子外流形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分层作业(三)(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练]1.在反射活动中能够起分析综合作用的部分是()A.传出神经B.传入神经C.神经中枢D.感受器C[在一个完整的反射弧中,神经中枢可对传入的兴奋进行分析和综合,由此判定C项正确。
]2.在奥运会期间某运动员踝关节扭伤,医生喷涂外用麻醉药处理其伤处,使他暂时感觉不到疼痛,以便能继续比赛。
该药物作用的结构最可能是() A.神经中枢B.突触C.感受器D.效应器C[外用药物作用于皮肤,A、B错误;外用麻醉药物若作用于效应器,则肌肉无法完成反射活动,D错误。
]3.下列有关神经兴奋产生、传导的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产生与Na+内流有关B.神经纤维上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形成局部电流C.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可以是双向的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膜外的局部电流方向一致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膜外电流方向相反,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D错误。
]4.下列膜电位变化的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由静息状态转变为兴奋状态的是()D[静息时,神经纤维膜内的主要是膜内钾离子外流造成的,电位为内负外正;产生动作电位时,主要是膜外的钠离子内流形成的,膜电位转变为外负内正。
] 5.神经细胞在接受外界刺激产生兴奋的过程中,下列有关Na+、K+跨膜运输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Na+通过主动运输到神经细胞内B.K+通过被动运输到神经细胞内C.Na+通过被动运输到神经细胞内D.K+通过主动运输到神经细胞外C[神经细胞在接受外界刺激产生兴奋的过程中,产生动作电位,Na+顺浓度梯度运输到神经细胞内,即通过协助扩散运输到细胞内,由此判断C项正确。
] 6.神经细胞在静息时具有静息电位,受到适宜刺激时可迅速产生能传导的动作电位,这两种电位可通过仪器测量。
A、B、C、D均为测量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示意图(若指针的偏转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同),正确的是()C[在未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为静息电位,所以要测量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电流表的两个电极要分别接在神经纤维的膜外和膜内,且电流必定是从膜外流向膜内。
当电流表的两个电极均接在膜外或膜内时,由于两电极间无电位差存在,指针不偏转。
] 7.反射和反射弧的关系是()A.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B.反射活动的完成可以不完全通过反射弧来实现C.只要反射弧完整,必然出现反射活动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完全相同A[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A正确,B错误;反射弧完整,还要有适宜的刺激,才能出现反射活动,C错误;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它们在性质上是不相同的,D错误。
] 8.下列与动物体内K+、Na+等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NaCl中Na+参与血浆渗透压形成而Cl-不参与B.产生和维持神经细胞静息电位主要与K+有关C.兴奋沿神经纤维传导时细胞膜外Na+大量内流D.Na+从红细胞外运入红细胞内的过程属于被动运输A[血浆渗透压与血浆蛋白和无机盐离子浓度有关,A项错误;产生和维持神经细胞静息电位主要与K+有关,兴奋沿神经纤维传导时细胞膜外Na+大量内流,产生动作电位,Na+从红细胞外顺浓度运入红细胞内的过程属于被动运输,B、C、D项正确。
]9.如图的神经纤维上有A、B、C、D四个点,且AB=BC=CD,现将一个电流计连接到神经纤维细胞膜表面:①AB,②BD,③AD之间,若在C处给一强刺激,其中电流计指针能够发生两次相反方向偏转的有()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且速度都是一样的,关键就是看刺激点到两电极的距离,又分为两种情况:①刺激点在两电极的外侧,一定发生两次相反的偏转。
②刺激点在两电极内部:当处于中点时,到两电极的时间相等,不偏转;不在中点发生两次相反偏转。
]10.如图是没有绘完的反射弧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方框中没有绘出的结构名称:D__________、E__________。
(2)在发生反射时,神经冲动在此反射弧中的传导途径是__________(用图中的字母和箭头表示)。
(3)如果此图代表缩手反射的示意图,则图中____________(填字母)为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
如果A受到损伤,则反射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发生,受测者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感受到疼痛。
[解析] (1)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图中C神经元上有神经节,为传入神经,与其直接相连的E为感受器,则D为效应器。
(2)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中的传导途径为E(感受器)→C(传入神经)→B(神经中枢)→A(传出神经)→D(效应器)。
(3)若此图代表缩手反射示意图,B为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如果A受到损伤,反射弧不完整,此反射活动不能完成,但是神经冲动可以传递到大脑皮层,产生痛觉。
[答案](1)效应器感受器(2)E→C→B→A→D(3)B不能能11.下图是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①~⑤是反射弧的组成部分。
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表示感受器的是__________(填图中序号),若②被刺激,受刺激部位兴奋前后膜外电位变化是__________,②上兴奋以__________形式传导,方向与__________(填“膜内”或“膜外”)电流方向一致。
(2)若该感受器位于手指皮肤,并被火焰灼伤从而引起红肿,红肿的原因是毛细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强,血浆蛋白渗出引起__________(填“组织液”“淋巴”或“血浆”)增多。
(3)若此图为缩手反射示意图,某人车祸后,脊髓在颈部折断,除此之外其余部分都正常,此时用针刺此人的手,其__________(填“会”或“不会”)有痛觉,痛觉中枢位于__________。
[解析] (1)由图可知,①是感受器,②是传入神经,③是神经中枢,④是传出神经,⑤是效应器;②受刺激后,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膜外电位变化是由正变负;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形式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
(2)若该感受器位于手指皮肤,并被火焰灼伤从而引起红肿,红肿的原因是毛细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强,血浆蛋白渗出引起组织液增多。
(3)若脊髓在颈部折断,因兴奋不能通过脊髓传至大脑皮层,故不会产生疼痛,痛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答案](1)①由正变负(或由正变负再变正)电信号膜内(2)组织液(3)不会大脑皮层12.取出枪乌贼完整无损的粗大神经纤维并置于适宜的环境中,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G表示灵敏电流计,a、b为两个微型电极,阴影部分表示开始产生局部电流的区域。
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静息状态时的电位,A侧为__________,B侧为__________(填“正”或“负”)。
这时膜外__________浓度高于膜内,膜内__________浓度高于膜外。
(2)图中灵敏电流计现在测不到神经纤维膜的静息电位,要怎样改进才能测到静息电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将a、b两电极置于神经纤维膜外,同时在c处给予一个强刺激(如上图所示),电流计的指针会发生两次方向__________(填“相同”或“相反”)的偏转。
(4)如图是神经纤维上某点静息时的电位,在图中画出它受刺激以后的电位变化。
[解析] 静息状态时,电位是“外正内负”,神经细胞内K+浓度高于膜外,而Na+浓度比膜外低。
若要测静息电位,两电极应分别置于神经纤维膜的内侧和外侧。
若在c处给予一个强刺激,当b点兴奋时,a点并未兴奋,即b点膜外是负电位,而a点膜外是正电位,根据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可知此时电流计的指针向右偏转;同理,当a点兴奋时,b点并未兴奋,此时电流计的指针向左偏转。
[答案](1)正负Na+K+(2)把灵敏电流计的一个电极插入膜内(3)相反(4)如图[冲A挑战练]13.在用脊蛙(去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反射弧分析的实验中,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观察双侧后肢对刺激的收缩反应,结果如表所示:A.感受器B.感受器和传入神经C.传入神经和效应器D.效应器C[破坏前刺激右后肢,左、右后肢都会收缩,而破坏左后肢的部分结构后,刺激右后肢,右后肢收缩,左后肢不收缩,则说明神经中枢完好,受破坏的可能是左后肢的传出神经或效应器;但破坏后刺激左后肢时,左、右后肢都不能收缩,说明受破坏的可能是左后肢的传入神经或感受器,因此,反射弧被破坏的部分可能是感受器和传出神经、感受器和效应器、传入神经和效应器、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
]14.如下图表示一神经细胞动作电位和静息电位相互转变过程中离子运输途径。
该细胞受到刺激时,通过④途径运输离子,形成动作电位。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图可知,②③途径属于主动运输B.④途径的发生使膜内◆离子浓度高于膜外C.正常情况下,▲离子的细胞外浓度高于细胞内D.静息时由于①途径的作用,膜电位分布为内正外负A[由图可知,②③途径需要载体、消耗能量,属于主动运输,A正确;无论是静息电位还是动作电位时,膜外Na+(即图中◆)的浓度始终高于膜内,B错误;在静息电位时,“▲”离子的细胞内浓度高于细胞外,“▲”代表K+离子,而Na+的细胞外浓度高于细胞内,C错误;静息时,由于①途径的作用,膜电位分布为外正内负,D错误。
]15.下图为骨髓神经纤维的局部,被髓鞘细胞包裹的轴突区域(b、d)钠、钾离子不能进出细胞,裸露的轴突区域(a、c、e)钠、钾离子进出不受影响。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c区域处于兴奋状态,膜内离子均为正离子B.a区域处于静息状态,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较大C.b、d区域的电位为外正内负,不能产生动作电位D.局部电流在轴突内的传导方向为a→c和e→cC[由于c区域受到刺激,处于兴奋状态,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膜内正离子多,但仍有阴离子如Cl-的存在;a区域处于静息状态,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较小;由于被髓鞘细胞包裹的轴突区域(b、d)钠、钾离子不能进出细胞,所以刺激c区域,b、d区域的电位仍为外正内负,不能产生动作电位;局部电流在轴突内的传导方向为c→a和c→e。
]16.为研究兴奋的传导,科学家先后进行了以下实验。
据此回答问题:实验一在蛙的坐骨神经表面放置两个电极,连接到一个电表上(如图一)。
静息时,电表没有测出电位差(如图一①);当刺激a点时,电表指针发生从图一②~⑥的连续变化。
电表指针的偏转方向代表电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