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时期的教学选择
核心素养本位的美术教学设计
美术知识是指基于美术基础知识的 各种美术创作形式与观念、美术家 的思维方式与创作过程。 美国“ 21 世纪学习框架” 指出: 学科知识 不是指 储存一堆事实 , 而是指 学科观念 和 思维方式 ,其 目的在于 让学生像学科专家那样 去思考。 情境主要指学生学习的个人情境、 社会情境和职业情境。
美术核心素养
美术语言
图 1 美术语言三个层次示意图
(三)关于美术语言
美术语言不是抽象的概念,还与各种美术门类结合,形成中国画语言、油画 语言、版画语言、雕塑语言等。
图2 版画、油画和国画的门类美术语言的差别
(三)关于美术语言
还要进一步探索各种“风格语言”,如中国画的工笔重彩、白描、大写意等; 西洋画的写实主义、表现主义、印象主义等,才是具体的“美术语言”和需要 学习的“知识与技能”。
连接
展示
学生展示他们的艺术作品以及创作意图。对所完成的作品, 在小组中讨论如何选择合适的位置,用实物或数字的方式展 示,以及如何向观众展示、交流信息和思想。
核心素养本位 的 美术教学设计
上海师范大学
王大根
一、核心素养本位的美术教学特点
(一)关于核心素养
从上世纪末开始的全球性的教育改革,均源自于如何应对瞬息万变的网络 信息时代?如何为一个未知社会培养人?这是世界各国都不停追问的话题。 从而各大国际组织和各发达国家纷纷研究核心素养。
教育部将核心素养定义为: 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 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张华 比较了世界各地的研究之后认为:核心素养亦称“ 21 世纪素养”,是人适应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需要,解决复 杂问题和适应不可预测情境的高级能力与人性能力。 高级能力 是人面对 复杂问题情境 时做 出明智而富有创造性的判断、决策和 行动能力,即像专家一样去思考; 人性能力即建立在人 性、情感、道德与责 任基础上的能力。
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
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一、引言美术学科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重要学科之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对艺术的需求越来越高,培养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显得尤为重要。
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审美意识、观察能力、创造力、艺术表达能力等,这些素养对学生的个人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1.增强审美意识美术作品是艺术家个体对世界的感知和表达,通过学习美术学科,学生可以培养对美的感知和鉴赏能力,进一步提高审美意识。
美术作品的欣赏可以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和感知能力,使他们能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体验美的存在。
2.提升观察能力观察能力是指学生通过感知和理解,对艺术作品进行观察和分析的能力。
美术学科通过教授绘画技法、色彩运用和构图等知识,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的观察能力,从而提升他们对事物的观察力和分析思维能力。
3.发展创造力美术学科是一门能够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学科。
通过绘画、雕塑、设计等创作活动,学生可以锻炼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造力的培养不仅能够在美术领域发挥作用,同时也对学生在其他学科的学习和将来的工作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4.培养艺术表达能力艺术作为一种表达方式,通过具体形式和符号来传达作者的情感和观点。
学习美术学科可以帮助学生学会通过绘画、雕塑、摄影等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艺术表达能力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沟通和交流,还能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三、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策略1.艺术欣赏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邀请学生对其进行欣赏和分析。
通过观察、比较和讨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在欣赏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讲解作品的历史背景、艺术手法和意义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
2.创作实践在课堂中,学生可以进行一些绘画、雕塑、设计等创作实践活动。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选择适当的题材,通过绘画和造型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
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一、引言美术学科是培养学生审美情感、审美能力和审美素养的重要学科。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变革,美术教育也不再仅仅局限于技法的传授,而是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
本文旨在探讨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和策略,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二、核心素养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具有多个方面,包括审美情感、审美表达能力、审美意识、审美鉴赏能力等。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创造能力、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等方面的素养。
三、创设情境在美术课堂中,教师应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可以通过观察、实践、游戏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美术教学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探究学习美术学科强调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教师应通过提问、引导和启发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一系列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分析能力。
五、对话交流对话交流是美术教学中重要的教学策略之一。
通过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对话,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思维。
教师可以将课堂分成小组,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通过讨论和合作完成美术作品,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示范与指导示范与指导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案例,进行示范和指导,让学生能够具体了解和掌握技法和表现手法。
同时,教师还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空间,鼓励他们在创作和表达中发掘自己的个性和特长。
七、多元评价多元评价是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的关键之一。
教师应通过多种评价方式来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既包括作品评价,也包括过程评价和思维评价等。
通过多元评价,可以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不足和需改进之处。
八、结语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和创造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和策略。
小学美术《五大核心素养》教案
3.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中,我发现学生们在合作交流方面还有待提高。接下来,我会多组织一些团队合作的活动,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4.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绘画技巧和材料的使用还不够熟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加强这方面的指导和示范,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5.关于审美力的培养,学生们对于美术作品的欣赏还停留在表面,对于作品背后的美学价值理解不足。我需要在课堂上引入更多经典作品,引导他们深入分析,提升审美力。
6.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们在课堂上积极发言,表现出对五大核心素养的兴趣。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同学对自己的创作缺乏信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多给予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5.动手能力: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提高绘画、制作等基本技能,为创作美术作品奠定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核心知识:五大核心素养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重点内容:
-观察力的培养:如何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细节,如形状、线条、色彩等,并通过观察进行创作。
-想象力的激发:教授学生运用联想、比喻等方法,开展创意绘画等活动。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五大核心素养的基本概念。五大核心素养包括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审美力和动手能力。它们是我们进行美术创作时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帮助我们更好地观察世界、激发创意、提高审美和动手实践能力。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五大核心素养在一幅美术作品中的实际应用,以及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2.教学难点
基于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案例
基于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案例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基于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案例,以帮助教师们在美术课堂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美术能力和素养。
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美术学科中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包括审美情趣、创造创新能力、观察与表达能力等。
通过合理设计的教学案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美术研究,进一步提升其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本案例的教学目标如下:-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欣赏和感受艺术的能力。
- 培养学生的创造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创造性表达的能力。
- 发展学生的观察与表达能力,提升学生对视觉表现方式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教学内容与方法本案例将通过以下内容和方法来实现上述教学目标:内容1. 艺术品欣赏与分析:选择一幅经典艺术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与解读作品中的线条、色彩、构图等要素,并发表个人见解。
2. 创造性表达:利用不同的艺术媒材和工具,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创作一幅以自然风景为主题的作品,并解释作品背后的意义和灵感来源。
3. 视觉表现技巧:引导学生研究不同的绘画技法,如素描、水彩、油画等,通过示范和实践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视觉表现手法。
方法1. 教师讲解与示范: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传授艺术知识和技巧,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应的美术表现方式。
2. 学生实践与创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和创作,提供充足的材料和资源,让学生有机会自主发挥和创造。
3. 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组织学生相互展示作品,并进行欣赏和评价,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研究。
教学评估与反馈为了确保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进行评估与反馈:1. 学生作品展示: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作品,让教师和同学们进行欣赏和评价。
2. 学生自我评价:要求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我评价,针对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3. 教师评价与指导: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并及时给予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提升其美术技能和素养。
结论通过本案例的教学实践,教师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美术能力和素养。
美术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
二十二、总结与展望
1.总结经验:定期总结美术教学的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2.展望未来:结合教育改革方向,规划美术教学的长远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美术教育。
3.持续关注:关注美术教育领域的最新动态,借鉴国内外优秀教学实践,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与创新能力。
4.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美术表现力。
五、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过程和实践成果。
2.终结性评价:对学生美术鉴赏、创作、人文素养等方面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价。
3.自评与互评: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提高其自我认知和团队协作能力。
2.通讯联系:通过电话、邮件等方式与家长保持沟通,及时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提供必要的指导。
3.美术作品展示:组织学生美术作品的展示活动,邀请家长参与,共同见证学生的成长。
4.家长教育资源:提供美术教育资源,鼓励家长参与孩子的美术学习,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十九、课外拓展
1.艺术社团:鼓励学生参加艺术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提高美术实践能力。
2.成长记录:建立学生的美术学习成长记录,跟踪其学习过程和进步情况。
3.教学反思:教师定期进行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估结果调整教学策略。
十五、教师角色
1.指导者: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引导他们掌握美术知识和技能。
2.促进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
3.评价者:公正、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作品和表现,提供有建设性的反馈。
2.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与社区美术活动,如墙绘、艺术表演等,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小学美术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小学美术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小学生能够:1. 理解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审美能力、创造力、观察力和表现力;2. 掌握美术创作的基本技巧和知识;3. 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能力;4. 提升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和步骤1. 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讲解(15分钟)- 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介绍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审美能力、创造力、观察力和表现力。
- 利用图片和实物示范,让学生了解每种核心素养的定义和应用场景。
2. 美术作品欣赏和评价(15分钟)- 呈现一些经典的美术作品给学生,让他们欣赏并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评价。
- 引导学生主动提出一些问题,如作品的表现手法、色彩运用等,帮助他们进一步思考和表达。
3. 美术创作实践(30分钟)- 提供一系列美术创作的材料和工具,让学生自由创作。
-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 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表现方式,加强他们的表现力。
4. 总结和展示(10分钟)- 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向同学分享创作心得和经验。
- 对学生的作品进行集体评价和点评,鼓励他们彼此交流和研究。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介绍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
2. 演示法:利用图片和实物示范,让学生了解核心素养的应用场景。
3. 案例分析法:通过欣赏和评价经典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4. 实践操作法:提供材料和工具,让学生进行美术创作实践,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包括他们对美术作品的评价和创作的成果。
2. 收集学生的作品,对其进行评估,包括技巧的运用和表现的能力。
3. 利用同学之间互相评价和点评的方式,鼓励他们在交流中互相研究和进步。
五、教学资源和材料1. 图片和实物,用于讲解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
2. 经典美术作品,用于学生欣赏和评价。
3. 美术创作材料和工具,如颜料、画笔、纸张等。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
小学美术课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创造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
组成部分。
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现力、想象力和
表达能力,引导学生通过绘画、手工等形式的艺术创作,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观察力是美术创作的基本素养,也是学生进行美术学习和创作的基础。
教师可以通过
带领学生观察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引导他们观察形状、颜色、纹理等,培养学生
对事物的敏锐感知和细致观察的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速写、写生等形式,
锻炼学生的观察和再现能力,让他们学会观察事物的细节和形式,提高他们的绘画技巧和
艺术表现能力。
想象力是美术创作的灵魂和动力,也是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和表达的重要能力。
教师可
以通过讲解各种艺术作品、艺术家的生平和作品等,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激发他们
的创作灵感和表现欲望,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各种
形式的艺术创作,让他们尽情地展开想象和创作,了解和探索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和手法,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策略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策略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策略应该基于学生的核心素养,帮助他们在美术领域培养批判性思维、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核心素养包括道德品质、智力素养、艺术修养和身心健康,而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应该立足于这些素养,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一、培养批判性思维在美术鉴赏课上,老师应该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批判性思维,让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分析,理解作品背后的意义和艺术技巧。
这可以通过以下教学策略来实现:1. 启发式提问:老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深入的思考,如“你觉得艺术家为什么使用了这种色彩?”“这幅画作给你的感觉是什么?为什么?”通过回答这些问题,学生可以逐渐培养对作品的批判性思维。
2. 对比分析:让学生对比不同艺术家、不同时期或不同风格的作品,分析它们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之处,从而培养他们对艺术作品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3. 辩证思维:在鉴赏课上,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作品,让他们具备辩证思维的能力,不偏不倚地看待艺术作品。
二、提高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美术鉴赏课的重要目标之一。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教学策略:1. 观摩经典作品:在课堂中向学生展示经典艺术作品,让他们通过观摩去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领略艺术的魅力。
2. 集体讨论:在课堂上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艺术作品的感受和看法,通过集体讨论的方式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3. 创作亲身体验:通过美术作品的创作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艺术创作的过程,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以上教学策略可以帮助学生在美术鉴赏课上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让他们在欣赏艺术作品时能够更加敏锐地观察、深入地思考。
三、加强文化素养美术鉴赏课不仅是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理解,更是对文化的感悟和认知。
为了加强学生的文化素养,老师可以采取以下教学策略:1. 艺术史知识讲解:在课堂上向学生讲解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艺术史知识,让他们了解艺术作品背后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以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为本位的小学美术校本课程设计——以《窗花》为例 (3)
以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为本位的小学美术校本课程设计——以《窗花》为例一、选题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课程改革的推进,在新一轮教育改革中,注重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方向。
美术作为人文艺术学科之一,其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也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
小学美术教育是美术素养培养的重要阶段,而小学美术的核心素养建设也是美术教育的基础和前提。
随着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更新,校本课程设计的意义也日益凸显。
针对小学美术教育中的校本课程设计,研究将对小学美术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以小学美术教育中的校本课程设计为视角,以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为本位,以《窗花》为例,探讨小学美术教育校本课程的设计方法和教学实践策略,旨在为小学美术教育中的校本课程设计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和借鉴借鉴经验。
二、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与小学美术教育1. 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主要形成并体现出的知识、能力、态度、价值观等关键性素养,是美术学科教育所追求的最终目标。
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认知素养、技能素养、审美素养和文化素养等几个方面。
认知素养是指学生对美术学科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技能素养是指学生在美术创作过程中的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审美素养是指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和表达能力,文化素养是指学生对美术文化传统、历史与现实的理解和认知。
2. 小学美术教育的目标小学美术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分析能力,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小学美术教育注重的不仅是学生的创作技能和审美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基础和审美情趣。
3. 核心素养与小学美术教育小学美术教育实现其教育目标的关键在于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发展。
小学美术教育中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应该紧密围绕着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来展开。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发展学生的认知、技能、审美和文化四个方面的素养,注重从学生的认知和思维入手,让学生通过探究和创作来激发创新思维,提高审美素养和文化修养。
如何在美术课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如何在美术课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美术不仅仅是一门艺术学科,更是一种独特的视觉语言,它能够帮助发展学生的创造力、观察能力和审美情操。
随着社会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了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美术课作为一门学科,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观察能力和审美情操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在美术课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创造力是人们解决问题、创新以及发展的能力。
在美术课中,通过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我们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表现自己的想法,并通过创造力来解决问题。
1. 提供多样性的艺术体验多样性的艺术体验包括观看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参观博物馆、美术展览以及参加艺术活动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不同的艺术风格和表达方式,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2. 鼓励学生自由创作在美术课上,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自由创作,并教授各种绘画技巧和表现手法。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环境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非常重要。
在美术课中,教师应提供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开展创新活动。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能力是指学生在观察和感知对象时的能力。
通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可以提升他们对于美术作品的理解能力,提高审美水平。
1. 培养学生的观察技巧观察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观察技巧。
在美术课中,可以通过让学生观察实物、自然景观和艺术作品等练习,来提高他们的观察技巧。
2. 引导学生进行批评性思考在美术课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于艺术作品进行批评性思考,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作品背后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3. 提供多样性的视觉材料教师可以提供多样性的视觉材料,如图片、影片等,以帮助学生培养对于不同文化和艺术风格的理解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审美情操是指学生对于美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可以让他们更好地欣赏美的东西,提高审美品味。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研究——以苏少版美术教材为例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研究——以苏少版美术教材为例摘要:核心素养教学理念己经逐渐融入到各学科的教学中,美术学科也已经符核心素养教学理念应用到大单元的课程设计中。
美术学科教学也将核心素养教学的理念融入其中,教学内容也不仅是为了传授学牛.绘画技能,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如何解决问题的能力,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和优秀的品质。
在大单元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不同其实情境下完成大单元教学,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该如何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核心索养一、基于核心索养的小学美术教学目的核心素养教学指的是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以培养学生具备适应个人长期发展和社会长期发展的关键能力和品格为目的进行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个人发展能力和素养,还要培养学牛•的社会关爱和家国情况,将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最终目的.教师在制定课程计划时,要逐渐向“研究型”转变,从教材整体角度出发,关注各型题间的阶梯性。
“大单元教学”主要是围绕不同的情景化主题下真实的学习任务开展的,以美术学科大概念为基础,深化对小学美术的概念理解,让学生按照美术作品创作的逻辑进行创作,将创作过程中遇到的各种不同性质的小单元活动,组成大单元教学研究模型。
大单元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美术学科,还能够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全面发展。
二、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设计策略1.结合学生学情,确定教学目标任何教学目标的制定都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现状,脱离现状的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是无法实现的。
卜.面将以二年级上册第9课“亮眼睛”课程为例,说明如何结合学生学情,确定教学目标。
一方面,根据学生学习现状,定位学生的学习维度。
在一年级的教学课程中,学生通过对“圆园的世界”“方方的物”“找找三角形”“拉根线条去散步”等课程内容的学习,已经对形状、色彩和构图等相关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且掌握了美术工具和美术材料的使用方法,可以运用线条和色彩来表达内心的情感。
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
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美术学科已经成为了一门越来越受到重视的学科,其所涉及的核心素养也被逐渐明确。
而如何在美术学科的课堂教学中,落实和培养这些核心素养,是每一个美术教师都需要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本文将通过对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和课堂教学的探讨,来阐述如何将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以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一、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在美术学习中最为基本、最为重要的学习能力和素养。
其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审美能力、美感品味、创造与想象、形式语言、文化意识、实践能力等。
1、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是指对事物的美的感知和鉴赏能力。
在美术学科中,审美能力主要体现在对美术作品的鉴赏上,包括艺术形式、构图、色彩、线条、质感、意境等方面。
通过审美能力的培养,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美术作品所要表达的意义和内涵,同时也能够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更好地欣赏和鉴赏各种艺术形式。
2、美感品味。
美感品味是指对美的感受与认识能力。
在美术学科中,美感品味主要体现在学生对美术作品的主题、情感、气氛、灵感等方面的把握程度。
通过美感品味的培养,学生可以更好地领悟美学意义,更加自然和自觉地发现和欣赏美的存在。
3、创造与想象。
创造与想象是指学生在美术学科中运用自身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创作的能力。
在美术教学中,创作和想象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关乎到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和理性转化。
通过创造和想象的培养,学生可以更加自由和灵活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同时还可以提高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更好地适应社会和生活的发展变化。
4、形式语言。
形式语言是指学生对形式语言的使用和掌握程度,包括色彩、线条、形状、空间等方面。
在美术学科中,形式语言是表达美的最基本的手段,并且它也是我们认识和理解美的重要途径。
通过形式语言的运用和掌握,学生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更加有力地创造出优美的艺术作品。
5、文化意识。
文化意识是指学生对文化传承与贡献的认识和体验程度。
浅谈学科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
浅谈学科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摘要:小学阶段的美术课程强调学生的主观感受和体验,教学要围绕相关主题,使学生学会对美术作品及其它审美对象进行感知、描述、分析和判断。
本文基于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对小学美术课程教学内容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核心素养现今,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以学科的核心素养为指向,对于一线教师而言,教学观念与教学方式也必须要做出适当调整,以实现帮助学生学会用健康的审美眼光去欣赏事物而不断努力。
一、小学美术鉴赏核心素养内涵1、图像识读素养在观察、识别和鉴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能够产生主观的认识,即为图像识读素养。
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充斥在人们的生活中,而解读这些以影响和图片为主要传播形式的载体所需要的也正是图像识读素养,当人们在获得视听感受的同时也在大脑中快速地对其进行分析,可以说图像识读素养是一个人必备的技能,也是一项与生俱来的能力。
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视觉型是它的本质特征。
创作者通过视觉形象来传达个人的审美趣味、思想感情、观念与情感态度等内容,丰富和滋润着人们的精神世界。
仅就小学阶段的美术图像识读素养来说,其对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感知、表达、逻辑分析等能力均有重要意义,图像识读素养的培养也应当始终贯穿和渗透在美术课堂之中。
例如,在“动漫”一课的相关教学中,教师在课上需要引导学生对各种不同题材或主题的连环图式漫画进行观察和浏览,在分析不同人物形象的绘画特征以及构图布局方式后,就可以主要针对动漫的几种主要风格和内容进行讨论交流,在这一过程中无形达到了培养学生图像识读素养的目标。
2、审美判断和文化理解素养小学美术课程的基本目标是帮助学生初步形成审美判断能力,并且能够在相应的情境中对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作出判断和评价,体现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尊重。
而当今常提到的美术课程核心素养正是在该目标之下,并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规律来总结出的更多核心素养,比如审美判断与文化理解、图像识读与美术表现,以及创新能力等等。
核心素养下的美术教学课题
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美术教学课题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探讨。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课题:美术核心素养的构成及其培养途径:这一课题可以探讨美术核心素养的内涵、外延及构成要素,以及如何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艺术实践等途径培养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
美术教学中的跨学科融合:这一课题可以探讨如何将美术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如文学、历史、地理、科学等,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和跨学科知识运用能力。
美术教学中的创新能力培养:这一课题可以探讨如何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包括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观察力等方面。
美术教学中的文化传承与传播:这一课题可以探讨如何通过美术教学传承和传播传统文化,以及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
美术教学中的评价与反思:这一课题可以探讨如何对美术教学进行评价和反思,包括对学生作品、教学方法、课程设置等方面的评价和反思,以提高美术教学质量和效果。
这些课题都是基于核心素养的背景下,结合美术学科的特点和要求进行探讨的。
通过这些课题的研究和实践,可以促进美术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艺术素养。
在教学中落实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在教学中落实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引言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美术学科中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和技能。
落实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在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促进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地落实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提供真实艺术体验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接触真实的艺术作品。
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画廊或艺术展览等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艺术的魅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选取一些优秀的艺术作品进行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艺术作品的内涵和表达方式。
强调创造性思维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创造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可以通过组织创作活动,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独特的艺术作品。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艺术作品的评价和改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强化艺术表达能力美术学科核心素养还包括艺术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研究各种艺术表达技巧,如绘画、雕塑、摄影等。
通过练和实践,提高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艺术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想法和观点。
结论在教学中落实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对于促进学生的艺术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通过提供真实的艺术体验、强调创造性思维和强化艺术表达能力,可以有效地落实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建立良好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实现美术教学的有效推进。
小学美术《五大核心素养》教案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五大核心素养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这些核心素养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小学美术《五大核心素养》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小学美术教材《五大核心素养》章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观察与欣赏、创意与实践、审美与表达、文化了解与尊重、综合性学习。通过本章节学习,让学生掌握以下知识点:
1.观察与欣赏: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美,欣赏优秀美术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2.创意与实践:运用所学美术技法,发挥创意,完成具有个性和创意的美术作品。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五大核心素养的基本概念。它们分别是观察与欣赏、创意与实践、审美与表达、文化了解与尊重、综合性学习。这些核心素养是美术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帮助我们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了解并尊重多元文化。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观察与欣赏,发现生活中的美,并将其运用到美术创作中。
1.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提高观察细节的能力,为创作积累素材。
2.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培养勇于尝试、独立创作的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审美情趣:提升学生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形成个性化的审美观念,丰富情感体验。
4.文化理解:增进学生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美术作品的了解,培养尊重多元文化的态度。
4.教学评价:在成果展示环节,我尽量对每个学生的作品进行充分、公正的评价,鼓励他们发挥优势,改进不足。但同时,我也意识到评价方式可以更加多元化,例如让学生互相评价,培养他们的审美眼光和评价能力。
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
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美术学科作为一门艺术学科,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美术学科的学习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如何有效地提高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打造优质的美术课堂教学已成为美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课题。
一、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含义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美术学科学习中所需要掌握和拥有的基本教育素养和学科素养的体系,是美术学科基本能力和发展素质的综合体现。
其中,基本教育素养包括学生的认识能力、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等基本素养,学科素养则是指学生需要掌握的美术学科知识、技能、情感和价值观念等。
二、美术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对于美术教育工作者而言,如何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认识能力、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等基本素养,同时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美术学科知识和技能,是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1、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美术课堂教学中,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通过让学生观察和欣赏各种各样的艺术形式,如绘画、雕塑、建筑等,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身体感知和艺术感受,培养他们的审美素质,同时让学生对美术所表达的情感、思想和价值有更深刻的认识。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艺术家的思想和创作理念,让学生了解艺术作品的内涵和意义,同时通过对学生进行艺术鉴赏活动,让学生理解艺术的美感和价值。
2、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美术学科是一门艺术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美术课堂教学中,需要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艺术材料和创作空间,让学生自由发挥创造力,创作出属于自己的艺术作品。
学生的创造能力需要通过长期培养和训练,因此老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不同方式的创作,并不断给予指导和鼓励,在创作中让学生得到更多的自信和成就感。
3、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美术课堂教学中,除了要注重学生的理论学习和知识掌握以外,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美术核心素养下的教学设计
美术核心素养下的教学设计1. 引言美术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美术学科研究过程中所具备的核心能力和素养。
教学设计是教师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学科目标所制定的具体教学方案。
本文旨在探讨在美术核心素养下如何进行教学设计,以提高学生的艺术水平和综合素养。
2. 美术核心素养美术核心素养包括视觉认知能力、审美判断能力、表现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其中,视觉认知能力是指学生对视觉元素的感知和理解能力,审美判断能力是指学生对艺术作品进行评价和分析的能力,表现能力是指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批判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对艺术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的能力。
3. 教学设计3.1 确定教学目标根据美术核心素养的要求,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例如提高学生的视觉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等。
3.2 设计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
可以通过引入艺术作品、艺术史知识和实践活动等来培养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和表现能力。
3.3 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学情和教学内容的特点,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
例如,可以采用课堂讲授、小组合作、实践探究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参与度。
3.4 设计评价方式针对美术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设计有效的评价方式来评估学生的研究成果。
可以通过作品展示、口头表达和书面作业等形式来评价学生的视觉认知能力、审美判断能力和表现能力。
4. 教学实施策略4.1 创造良好的研究氛围营造积极、开放的研究氛围,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2 引入真实的艺术作品和实践活动通过引入真实的艺术作品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提高表现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4.3 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和方法提供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和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研究需求。
例如,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实地考察和国内外名家讲座等方式来拓宽学生的视野。
5. 结语在美术核心素养下的教学设计中,需要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设计评价方式时,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学科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criticalthinking)是一种基于充分的理性、客观事实,而非感性 和传闻来进行理论评估与客观评价的思维方式。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人能在辩论中发 现漏洞,并能抵制毫无根据的想法。”“图像识读”和“创想实践”的素养均需要 批判性思维。你能对美术史中的某些作品来一次“批判性思维”么?
16
情境
“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辅助学生理解、调动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降低陌生感,而营 造出来的一种与教学主题相关的真实、或非真实的情景。
适合核心素养教育的情境主要指问题情境。问题情境是指美术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各种 情境,促使学生去质疑、探究,通过个人研究或集体合作探究的方式来获得答案或者问题的解决 策略。杜威所提倡的问题教学,其核心就是问题情境,此教学过程的一般模式为“确定问题或课 题-设置问题情景-拟定解决课题方案-执行计划-总结与评价”;布鲁纳提出的问题教学法也主张创 设问题情境,他认为:“学习者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经历对学习材料的亲身体验和发展过程, 才是学习者最有价值的东西。”
科目教学
语文
数学
外语
历史
地理
赫尔辛基已 经开始实施
现象(专题)教学
“餐厅服务” 数学、语言、书写技巧、
沟通技巧 “欧盟” 历史、经济、外语
2020年推 广至全芬兰
“磨刀+……”的模式
为磨刀而磨刀
磨刀成为最终目的
磨刀就束之高阁
为砍柴而磨刀
为宰杀而磨刀
为切菜而磨刀
7
“知识与技能+……”的模式
为画石膏而画石膏
美术教育中的大概念:梦与噩梦、生与死、幻象,英雄、理想主义,个人身份、相互依赖、生活圈、 家庭、社区,权力、社会规约、社会秩序、礼仪,人类多样性、自然与文化、敬畏生命,情绪生活、精 神性各种关系,现实观点、矛盾冲突、物质主义等。(悉尼·沃克)
劳动(美术中的大概念);劳动通常是指能够对外输出劳动量或劳动价值的人类运动,是人维持自我 生存和自我发展的唯一手段,劳动是人类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描述);列宾:《伏尔加河的纤夫》、雅 布隆斯卡娅《粮食》、 库尔贝《打石工》、画像砖《戈射收获图》 、 张宣《捣练图》 、大足石刻《养 鸡女》、 维米尔《倒牛奶的女仆》、委拉斯贵支 《纺织女》、米勒《拾麦穗》 ……
第三节课:重点是色彩练习。色彩是如何搭配出图案的?富有象征性和表现力运用不同的色彩关系(相似色、互补色)的不 同效果。不同文化和个人的色彩情感。选出三种颜色与他们用来描述自己的形容词挂钩。全班欣赏一些公司标志的变化过程, 讨论艺术家是如何运用线条和颜色来代表具体思想观念?画出10个可以作为个人的标志的草图,并在创作时运用自己搜集的 图像和画出的线条。
第四课时:学生展示自己的作业并进行评价。以考核标准为基础讨论那幅画有效地运用了线条和色彩,接下来集中画出成品。 回答最后一个问题:“你学到了什么?”,并将作业带回家,展示给一位长辈看,并让这位长辈一张表单,教师收上来后会 写出评语,优秀作品予以展示。 (迈克·帕克斯、约翰·塞斯卡《美术教学之南》)
15
画石膏成为最终目的
成为单纯的技能
为创作而获得技能
为表现而获得技能
为解决问题 而获得技能
8
柬埔寨:美术教育的目的
纽约蓝蓝的博客:作为语言工具的美术教育
老二的社会学作业 美国小学里几乎任何一门课都可以让学生用绘画的形式来表达, 不管是数学、
英文, 甚至音乐课的五线谱上我女儿也画了个乱七八糟。绘画本身就是孩子 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 她用绘画可以更有效地表达她的思想, 而且很多枯燥 的学习变得有趣了。
整体 观念
关系 意识
推进 认识
形成 熟练
时间 控制
知识
技能
练习
时间
音乐 体育
服从任务
以下关键词的实践性阐释将成为核心 素养取向的美术课程的新“常态”
“主题” “单元学习” “问题解决与任务驱动”
“情境” “综合性与跨学科”
“自主性” “合作学习”
“研究性” “批判性思维”
“自我反思” “评价导向”
17
“综合性与跨学科”
事物一般具有自己内在的存在和发生、发展逻辑,但都会与其外部的其他事物发生不可分割的关 系,因此综合性是一切事物的存在方式,分门别类是人的思维的必然结果。
综合思维和工作是我们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式,由此核心素养取向的美术学习方式应 该是综合的与跨学科的。
问题解决和任务驱动的美术学习必然是内容的综合、方法的综合。综合性在学科上的体现就是 跨学科的综合。
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时期的 教学选择
“司马光砸缸”的启示
素养
情境与问题 知识与技能 心理品质
情急救人
1.人能够被水 淹死 2.水往低处流 3.石头或其他 硬物可以砸破 缸 4.在有限的时 间内将石头砸 在合适的位置, 将缸砸破
沉着冷静果断
我们 ➢ 孰轻孰重?孰上位孰下位?
13
主题
主题是人在美术创作中表达的基本思想。需要做的工作是:一厘清自己的主题,二发现别人的主题, 分别对应着创作与欣赏活动,是美术活动的核心、出发点和归宿。知识、技能、材料、形式、风格均是 其载体和从属。
选择主题的依据:①对于美术至关重要;②与其他学科存在联系;③易为学生接受;④能激发教师的 兴趣。(大卫·珀金斯列)
22
批判性思维
23
批判性思维
(冷军艺术作品《世纪 风景之一》)
《襁褓》20×14cm
1999-2001
24
反思
“反思”turn over to think 是回头、反过来思考的意思,是近代西方哲学中广 泛使用的概念之一。智慧的人,都具有反思习惯和能力。经常性的反思,可以及时 地发现自查的问题,并改变态度、思维和行为,让自己做得更好。在美术学习的过 程中,也应该引导学生经常性的反思,从而发现问题,改变态度、思维和行为,获 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14
单元学习
“单元”指整体中自为一组或自成系统的独立单位。“单元学习”指依据一定的主题,将学习内容组织成具有联系和递进关系的 课程进行学习,一般由数次课时构成。单元学习的好处是,可以保持对一个主题的持续、联系和深入的关注和学习,适应核心素 养指向的美术学习。
以“象征”一课为例: 第一节课:理解象征的含义。让学生回答象征是什么?经过讨论后给出象征的定义,并让学生设计出自己的象征符号。在此之 前,让学生学习相关的词汇和技能,并发给学生一张描述该项目考核作业、要求和标准。然后从内容、背景和形式三个方面界 定象征符号的特征。继续进行讲解艺术家在创造象征物时是如何选择和运用物体的。展示教师设计的海报,其中有马的形象。 发给每个学生一份问卷,填写自己喜欢的三个事物,三个描写自己的形容词和未来的三个目标,以这些因素思考自己在设计标 志时打算囊括的内容。为自己想到的每个物体找到至少一幅照片,下次课带来。
美术知识与技能 静态
选择和获取
问题和运用 动态
美术核心素养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学待用”与“以用带学”
➢ 是毫无目的成系统地学习知识与技能, 等“待”将来有一天“用”上? ➢ 中小学的学习现状。
➢ 还是根据“用”之需,“带”动我们选 择和“学”知识与技能? ➢ 工作后的学习现状。
芬兰实施激进教育改革 学校不再分语、数、外等科目
“问题解决与任务驱动”
问题解决(problem solving)是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 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
任务驱动指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 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 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基础。
18
自主性学习
自主性学习是相对于"被动性学习"、"机械性学习"和"他主性学习"而提出来 的。自主性学习指的是学习者根据学习兴趣、动机、能力等要求,积极主动地 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自主性地学习知识、技能的行为。
自主性学习指的是相对独立地完成学习准备、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 划,选择学习方法,对学习过程进行监控、反馈和调节,对学习结果进行检查、 总结、评价和补救的一种学习方法。
25
“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指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评价,通过及时反馈,不断调整学习行为,以 保持与目标的一致;“终结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结束后进行的评价,目的在于将学 习结果和目标加以对比,评定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指向核心素养的评价,需要突出“过程性评价”,因为这种评价可以贯彻到美术学 习的整个过程中。就像到达目的地,需要根据导航和经验不断选择、修正路线。过程性 评价要求评价与目标必须保持一致,由此评价显得比目标更为重要。比如我们的目标是 素质教育,但高考评价却指向了应试教育,这就导致评价对目标的扭曲。如果评价与目 标高度一致,则评价甚至可以取代目标,因为评价更具有检测性和操作性。
第二节课:重点练习线条。针对象征,回答:“对于象征,你知道什么?”“要完成这份作业,你需要知道些什么?”并在这 节课结束时回答第三个问题“你学到了什么?”。明确任务,这节课是理解艺术家怎样用线条在象征符号中表达思想。针对作 品讲解艺术家对各种线条的使用。向学生提供改变线条特征的练习单,要求学生针对紧张、安静、悲伤等画出相应的线条。然 后,要求学生画出他们搜集到的物体,并用上练习单中的线条。
➢ “知识与技能”是局部,“核心素养”是整体; ➢ “知识与技能”轻,“核心素养”重; ➢ “知识与技能”下位,“核心素养”上位; ➢ “知识与技能”是途径,“核心素养”是目的。
知识与技能如何才能转化为素养
➢ 我们的美术教育一直重视“知识与技能”的教学,但是却忽视将“知识与技能”转化为学生素养与能力的教学? 这就要求我们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改革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的方式,二是将知识与技能置于项目、情境、问题中 来实施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