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定)

合集下载

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

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

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①它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②大致相当于我国冬季1月0℃等温线;③是我国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的地方;④是我国半潮湿地区和潮湿地区的分界线;⑤是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第五章我国的四地理大区域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1、区域划分的缘由:按照不同的需要来划分,一个地区可同时兼有多重“身份”,同一类型的区域,可以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

2、区域的类型:自然区域(热带、长江三角洲等)、经济区域(工业区等)、行政区域3、我国疆域辽阔,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差异很大。

按照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其中季风区大致包括四大地理区域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非季风区大致包括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注重:P5活动1、2、3及P4图5.4第一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北方地区:(P8活动1、2;P10活动1)一、位置范围:包括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的所有或大部分,甘肃、宁夏的东南部,江苏、安徽两省北部;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汉族占绝大多数,少数民族中人数较多的有:东北的满族、朝鲜族;宁夏、甘肃的回族;植被和果树:东北自然森林、温带水果;矿产资源:铁;主要能源:煤炭、石油;主要水果:苹果、葡萄、梨、桃、杏、柿;二、生态环境及治理坚强的生态环境:因为长久的垦植开荒、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严峻(东北:黑土流失;华北:旱、涝、碱、风沙威逼;黄土高原:黄土暴露,沟壑纵横);东北平原:退耕还林,退耕还牧,重建生态家园;华北平原:兴修水利,改善浇灌条件、营造农田林网,改善土壤,减轻灾难;黄土高原:植树种树,退耕还林,退林还牧,进展生态农业;南方地区:一、位置范围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南部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汉族占绝大多数,少数民族有30多个,主要分布在广西、云、贵、川、渝、湘、琼等省区。

初二地理复习提纲大全

初二地理复习提纲大全

初二地理复习提纲大全初二地理复习提纲篇(1)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第一节辽阔的疆域 1、地理位置:海陆位置: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纬度位置:我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南部小部分位于热带;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

2、疆域:①疆域辽阔:南北跨纬度近50 度,长约5500千米;东西跨经度60多度,长约5000千米;②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陆上疆界22000多千米。

3、濒临海洋:①四海一洋:从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台湾岛东岸直接濒临太平洋。

②内海:渤海、琼州海峡。

③海岸线及岛屿:海岸线长约18000多千米,我国第一大岛是台湾岛,第二大岛是海南岛。

4、领土四至: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最西端在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最南端在南海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

5、邻国:陆上临国共有14个,为朝鲜、俄罗斯、蒙古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为韩国、日本、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4、位置的优越性:①我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南部一小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南北跨纬度很广,气候差异大、类型多,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②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东部沿海多优良海港,便于发展海洋事业和国际贸易。

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便于与众多临国发展边境贸易。

6、三级行政区划:基本划分为省、县、乡三级。

7、省级行政区:共34个,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北回归线自东向西穿过的省是台湾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

第二节众多的人口1、人口分布:东部多,西部少。

人口地理界线:黑龙江省的黑河到云南省的腾冲一线。

原因:东部地区多平原和丘陵,气候湿润多雨,交通便利,所以人口稠密。

西部地区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干旱少雨,交通不便,生产力低,所以人口稀少。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史上最全)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史上最全)

一、地理差异显著1、自然地理差异(1)气温差异:在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2)降水差异: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多。

(3)地势差异:自西向东,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2、人文地理差异(1)农业生产方式的差异:西牧东耕、南稻北麦。

(2)人口、城市、交通线的差异:东密西疏。

(3)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东部高,西部低。

(4)饮食习俗的地区差异:苏州人、无锡人、上海人喜欢吃甜,山东、河北以及东北三省的居民口味偏咸,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四川、重庆等地的居民多喜辣,江西人口味偏酸,以能吃醋闻名。

饮食口味差异形成的原因:与当地气候、水质等自然条件有一定关系。

3、划分地理差异的界限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①它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②大致相当于我国冬季1月0℃等温线;③是我国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的地方;④是我国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⑤是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二、四大地理区域1、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自然区、经济区、文化区等。

2、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⑴划分依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

⑵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⑶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

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主导因素是夏季风的影响。

青藏地区和其他三大地区分界线是地势一、二级阶梯分界线,即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三、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1、北方与南方的自然差异第六章北方地区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一、 地理位置 我国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二、 地形特征 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东部有面积广阔的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西部有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三、气候1、 气候类型:北方地区地跨我国的中温带和暖温带,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

第五章 中国的地域差异【课标必知】1.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2.补充学习:认知四大区域名称、3大分界线以及划分的主导因素5.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一、必过【核心地图】据课本P4图5-8和P5文字段落完成下列任务1、在图中写出ABCD 分别代表的四大区域名称。

2、在图中写出Ⅰ、Ⅱ、Ⅲ分别代表的分界线名称。

3、思考确定这三条界线的主导因素(Ⅰ线: 降水(夏季风) ;Ⅱ线: 气候 ;Ⅲ线: 地形地势 ) 二、必过【基础知识】“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根据以南地区的提示写出以北地区对应的地理要素5.黄河流域 5.苹果、柿、枣(温度带|植被)1.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区域) 1.南方 ABCD青藏地区西北地区南方地区秦岭淮河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青 藏高 原 边缘线北方地区必过【核心地图】+【基础梳理】地图必过北方地区南方地区1.区域概况对比位置北方地区大体位于A大兴安岭和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E秦岭- 淮河以北,东临a渤海和b 黄海。

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的中(低|中|高)纬度地区南方地区位于G秦岭- 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临c东海,南临d 南海。

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的中低(低|中|高)纬度地区2.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对比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①东北平原被称为“黑土地”,②华北平原和③黄土高原被称为“黄土地”。

主要山脉有:A大兴安岭B小兴安岭C长白山D太行山(平原广阔)复杂多样,东西差异明显。

东部主要有①长江中下游平原和②东南丘陵,西部有③四川盆地和④云贵高原主要山脉有:A横断山脉B巫山C雪峰山D南岭E武夷山G台湾山脉(山区面积广大)气候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该地区气候的主要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属于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

该地区气候的主要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3.人文地理环境特征对比农业(1)发展条件优:平原面积大;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劣:中纬度,热量较少;年降水量较少;灌溉水源不足(2)耕地类型:旱地为主(3)作物熟制: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4)主要农作物粮食作物:小麦、玉米、谷子等,经济作物:甜菜、棉花、大豆等(5)温带水果:苹果、梨、杏、枣等(1)发展条件优:热量充足,降水丰富;河湖密布,灌溉条件良好劣:多旱涝灾害,人均耕地不足(2)耕地类型:水田为主(3)作物熟制:一年两熟到三熟(4)主要农作物主要粮食作物:水稻;经济作物:棉花、油菜、茶、竹、甘蔗、橡胶等(5)亚热带及热带水果:柑橘、香蕉、菠萝资源煤(能源)、铁、石油(能源)等矿产资源丰富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

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
(一)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
1、自然地理:
(1)第一章气候
a.气候因素及其变化原因
b.气候带及其分布特点
c.人类与气候变化
(2)第二章土壤
a.土壤形成因素及其分类
b.土壤变化前因、过程、发展趋势
(3)第三章植被
a.植被地球分布规律
b.植被变化及其原因
(4)第四章生物地理
a.生物多样性及其分布
b.生态系统及其结构与功能
2、人文地理:
(1)第五章地理基本概念
a.地理定义及其构成要素
b.地理空间结构的概念
(2)第六章全球化背景下的地域空间
a.地域空间发展进程
b.世界区域及其分布规律及特点
(3)第七章主导经济活动对地域空间格局的影响
a.经济基本概念及其决定
b.经济空间格局的发展进程
(4)第八章人口流动及其影响
a.人口的类型、结构及流动规律
b.人口流动的类型及其特点
(5)第九章城市及其联系
a.城市建设及其发展趋势
b.城市空间结构的特征
c.城市及区域的全球与地域联系
(二)学习指南
1、熟练掌握本章所讲授的概念、模式、原理。

2、注重理解关联性,学会如何运用,在不同话题中进行联系比较。

3、借助案例分析学会思考,拓展应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主动发现当代地理科学研究的新内容及新视角,注重实践调查学习,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5、针对考点提纲中出现的关键词,反复复习。

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复习提纲

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复习提纲

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复习提纲1、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原产地势西高东低并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三级阶梯界线的山脉:第十阶梯和第二阶梯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和横断山脉;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划界: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2、构成各级阶梯的主要就地形:第十阶梯主要由青藏高原构成;第二阶梯包括: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等;第三阶梯包括:东北平原、赣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3、地势对我国的影响:①气候: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资源倾斜,有利于扎实推进海上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大力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了较为丰富的降水;②河流: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向低处流”,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必然造成了我国的大江大江自西向东流入海洋。

古诗云“一江春水向东流”“大江东去”;③交通:由北向南一方面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岸地区和内陆的联系;另一方面,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4、我国的主要山脉:(落实到地图上)东西走向: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南北走向: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区。

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玉山。

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弧形走向:喜马拉雅山脉。

弧形山系:是世界山脉喜玛拉雅,其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为世界山峰,位于中国与尼泊尔交界处。

5、中华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衡山;中岳嵩(sōng)山6、四大高原:青藏高原:世界上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

高山终年积雪,冰川纵横。

内蒙古高原:高原地势平坦开阔,西北部多荒漠、戈壁、东部和中部多肥美草原。

黄土高原:世界最多上用黄土分布面积最广的区域。

云贵高原:高原大部分地区地理环境崎岖,石灰岩分布广泛。

7、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我国的内陆盆地。

内中有我国的撒哈拉沙漠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准噶尔盆地:我国第二大盆地。

(完整版)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

(完整版)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
10.治理措施:一方面,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 合。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全部退耕还林、还草;减少放牧数量等。
第四节 祖国的首都——北京 1.北京的城市职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及国际交往中心、铁路交通中心。 2.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角。北京北临燕山,西临太行山,主要的地形类型是山地 和平原。地势特点是西北高,东南低。 河流的流向是西北流向东南,注入渤海。 3.北京相邻的省区是:河北省和天津市。 4.北京旧城格局形成于元、明两代,呈现独特的“凸”字形轮廓。城址在空间上由西 南向东北方向迁移,原因是东北部水源更丰富。旧城布局的主导方向是面向南方,有 利于避寒采光,又体现了“面南而王”的传统观念。 5.北京的名胜古迹众多, 长城、故宫、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颐和园、天坛等先后被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6.颐和园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成的皇家园林,堪称园林建筑博物馆。 7.天安门广场位于北京的市中心,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
tim 第二节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 a 1、江海交汇之地 at 位置:长江的下游地区,濒临黄海、东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 范围:上海市、江苏 nly one thing 省南部、浙江省北部
2.“鱼米之乡”:大部分地区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湖泊星罗,自古以来就是我国 著名的 “鱼米之乡 ”。 3.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沿江沿海港口众多,依托长江干支流发达的水运,可以联系 广大的内陆地区;同时又是我国南北海上航运的中枢,并通过远洋航线通往世界的主 要港口。得天独厚的江海之利,为本地区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4、我国最大的城市群:(1)古都城市:南京、杭州。 (2)历史文化名城:苏州、 扬州等。(3)核心城市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城市和最综合型工业城市。对长江三角洲 地区,长江流域乃至全国都有辐射带动作用,且随着浦东的开放开发,该作用进一步 增强。 1.位置和范围:长江三角洲位于长江的下游地区,濒临黄海和东海,地处江海交汇之 地,港口众多。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地区。 2.位置的优越性:长江三角洲位于长江的下游地区,濒临黄海和东海,地处江海交汇 之地,港口众多。依托长江干支流发达的水运,可以联系内陆;同时又是我国南北海 上航运的中枢,并通过远洋航线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如果把长江比作“箭”,把东部 沿海比作“弓”,那长江三角洲位于箭头的位置。 3. 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温和湿润。 4.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 5.被称为鱼米之乡的原因: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雨热同期,水稻 土广布,土壤肥沃,适合水稻生长;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湖泊星罗,利于淡水渔业 的生产,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6.长江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有利影响是提供灌溉水源、提供便利的水陆交通、淡水养 殖等。 7.成都平原被称为“天府之国”,主要由岷江及其支流冲击而成。 8.我国最大的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 地区,形成了我国最大的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9.上海的地位:上海是我国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是我国最大的城市,也是 我国最大的港口,是我国的经济中心,同时也是我国最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城市。其发

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一、地理差异显著1、自然地理:我国气温(自南向北)、降水(自东南向西北)、地势(西高东低)的分布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反映了我国自然环境的显著差异。

植被:从南到北:季雨林(热带)→常绿阔叶林(亚热带)→落叶阔叶林(暖温带)→针阔叶混交林(中温带)→针叶林(寒温带);从东到西:森林(湿润、半湿润区)→草原(半干旱区)→荒漠(干旱区)2、人类活动:农业(东耕西牧、南稻北麦)、人口、城市、交通线(东密西疏)、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3、自然地理事物,尤其山脉成为划分地理差异的界线。

4、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地理差异:(重要!)自然差异:1月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冬季河流结冰农田类型熟制主要粮食作物秦-淮以北>0℃400~800mm 有旱地为主一年一熟两年三熟小麦Y秦-淮以南<0℃>800mm 无水田为主一年两熟一年三熟水稻人文差异:交通运输方式传统交通工具房屋特点秦-淮以北陆路运输马坡度小,墙体厚秦-淮以南水路运输船坡度大,墙体高秦岭-淮河一线的分界意义:1月0℃等温线;亚热带与暖温带的界线;冬季河流是否会结冰的分界;800mm降水量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水田与旱地的分界。

二、四大地理区域1、分界依据: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全国划分成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如:自然区、经济区、文化区、行政区)2、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将我国划分成为四大地理区域: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界线主导因素南方与北方秦岭-淮河(1月0℃、800mm)气候北方与西北400mm降水青藏与其它一、二级阶梯分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地形温度带干湿地区气候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1、自然特征与农业(重要,见表格)2、春旱:①发生范围: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②气候、水文条件:降水较少,集中在夏季,河网密度较小,地表径流量较少;③人文条件:华北平原冬小麦种植面积广大,春季冬小麦返青需水量大,灌溉水源不能满足农业需要。

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

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

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1辽阔的疆域1、从东西半球看,她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她位于北半球。

2、从大洲大洋位置看,她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3、我国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分别是日本、韩国、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4、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5、从纬度位置看,大部分位于属于中纬度地区,属于北温带,南部少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6、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

7、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0000多千米,相邻的国家有15个。

8、渤海有我国的盐场长芦盐场,东海有我国的渔场舟山渔场。

9、全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省、县、乡三级。

10、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域,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11、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人口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速度快。

12、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我政府把实行集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13、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特别是东南沿海更大;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

14、我国人口分界线是黑龙江省黑河市到云南省腾冲市。

15、我国人口最多的河南省,面积的新疆。

16、在我国56个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

17、汉族的分布遍布全国各地,以东部和中部最为集中,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地区。

18各民放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20、我国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建立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等。

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2中国的自然环境21、我国西部地形多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东部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势的特征: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22、第一阶梯青藏高原雄居西南,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

地理八年级下册复习提纲(优质5篇)

地理八年级下册复习提纲(优质5篇)

地理八年级下册复习提纲(优质5篇)1.地理八年级下册复习提纲第1篇一、地理差异显著1、我国的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反映了我国的自然环境差异显著。

2、在自然差异的基础上,人类活动也呈现明显的差异。

3、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二、四大地理区域1:划分依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

2: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读课本P6图)三、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3、影响南北方地区自然环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气候4、青藏地区与其他地区划分的依据是:地形、地势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地理位置:我国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地形特征: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东部有面积广阔的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西部有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气候:气候类型: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气候特征:北方地区冬季寒冷,最冷月气温在0℃以下,气温在20℃以上夏季炎热,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0℃。

年平均降水量为400~800毫米,主要集中于夏季,属于半湿润区。

黑土地和黄土地:人们常把东北平原称为“黑土地”。

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华北平原由于黄河、海河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下游堆积)又常被称为“黄土地”重要的旱作农业区北方地区平原广阔,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

降水偏少,耕地多为旱地,是我国主要的旱作农业区。

解决措施:采取南水北调等跨流域调水措施,发展节水农业。

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称谓: 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北大仓东北三省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东北三省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

人们常用“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来形容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

山环:由大兴安岭、长白山、小兴安岭环绕东北平原。

水绕:黑龙江、乌苏里江(中国和俄罗斯的界河),图门江、鸭绿江(中国的朝鲜的界河)。

东北三省由于纬度较高,近邻着冬季风源地,气候冷湿,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

中国地理八下复习提纲

中国地理八下复习提纲

中国地理八下复习提纲中国地理八下复习提纲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地理差异显著1、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反映了我国自然环境的差异显著。

(1)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2)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

(3)自西向东,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2、在自然环境差异的基础上,人类活动也呈现明显的差异。

(1)我国农业具有西牧东耕、南稻北麦的分布特点;(2)人口、城市、交通线表现为东密西疏的分布特点;(3)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3、秦岭—淮河一线就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和以南地区的村落在自然景观和人类活动等方面,均有明显的差异。

(一)自然差异(1)秦岭——淮河以北农田多为旱地,以种植小麦、大豆为主,一年收获一次或两年收获三次。

交通运输以陆路运输为主,汽车、马车是经常使用的交通工具;民居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2)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农田多为水田,以种植水稻、油菜等为主,一年收获二至三次。

水运仍然是人们常用的一种交通运输方式;民居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3)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以北地区主要植被不同的原因:气温和降水的影响(气候);河流流量不同的原因:降水的影响(4)秦岭—淮河一线是温度带中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是干湿地区中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本节重点:一、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9个)1大致是我国一月份0摄氏度等温线经过的地方;2冬季(1月)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3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4大致是我国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5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6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7、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8、地理区域: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

9、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400mm等降水量线)四大地理区域1、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重点记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依据和名称)2、(1)A区域与B区域的界线大致经过的山脉和河流是是:_秦岭——淮河,它大致与我国800毫米_等降水量线相吻合,并与1月0℃等温线大致相吻合。

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第一章自然与人类的发展1.1 地球的运动与地球的结构•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的内部结构与地壳运动1.2 自然环境与资源利用•自然环境对人类发展的影响•自然资源的种类和分布•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1.3 人口与城市•人口增长的原因和影响•城市发展的特点和问题•城市规划和管理第二章中国的自然地理2.1 地形地貌•中国地形和地貌的分布•中国地貌形成的原因和特点2.2 气候区划•中国气候的特点和分布•中国气候形成的原因2.3 水文地理•中国水系的分布和特点•水的循环和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2.4 生态环境•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和影响•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和效果第三章世界的自然地理3.1 大洲和大洋•大洲的分布和特点•大洋的分布和特点3.2 气候带和生物带•气候带和生物带的分布和特点•气候和生物带的形成原因3.3 水文地理和环境问题•世界的水系和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世界的环境问题第四章中国的人文地理4.1 人口与城市•中国人口的分布和人口问题•中国城市的分布和发展4.2 农业与工业•中国农业的现状、问题与发展•中国工业的现状、问题与发展4.3 交通和通信•中国交通的现状、问题与发展•中国通信的现状、问题与发展第五章世界的人文地理5.1 文化和人口•世界各国文化的特点和发展•世界各国人口情况和问题5.2 工业和城市•世界各国工业现状、问题与发展•世界各国城市现状、问题与发展5.3 旅游和交通•世界各国的旅游业现状、问题与发展•世界各国交通现状、问题与发展以上是八年级下册地理的复习提纲,掌握好以上知识点是备考地理大考的基础。

同时,还需要做好大量的地理实践活动,如查看地图、了解地质构造、实地考察等,才能够完全掌握地理的学科知识,同时也为以后的生活和工作打下了基础。

(完整版)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

(完整版)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一、地理差异显著1•自然环境差异显著:(1)气温: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海南岛长夏无冬,黑龙江长冬短夏。

(2)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

东南沿海山清水秀,西北内陆沙漠、戈壁广布。

(3)地势:自西向东,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第一级阶梯上的青藏高原地高天寒,雪峰连绵;第三级阶梯上的长江三角洲地势低平』暖湿润。

2.人文环境差异显著:(1)人类活动差异显著。

例如,农业具有西牧东耕、南稻北麦的分布特点;人口、城市、交通线表现为东密西疏的分布特点;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

二、四大地理区域1•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如自然区、经济区、文化区等。

2.四大地理区域:(1)划分依据: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

(2)界线及其确定的主导因素【名师点睛】理解地理区域界线确定的主导因素是学习并掌握各区域地理差异尤其是相邻地理区域差异的前提。

■ •在團中适当位置填注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口: ;•描绘四大地理区域之间的分界线,并与我国一些::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加以比较,理解界线确定的主导;【名师点睛】1月份0C等温线是暖温带和亚热带、冬季河流是否结冰的分界线8001月0衣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暧温带半湿润区与亚热带与湿润区秦岭一淮河河流有无落叶阔叶林结冰期与常绿阔叶林温带奉凤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因素。

【规律链接】秦岭一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第六章北方地区、自然特征L在图中描出秦岭.大兴安岭。

卜在團中填注东北平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渤海、黄海川■I1.黑土地、黄土地:1)位置: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____________ -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2)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东北平原被称为“黑土地”,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被称为“黄土地”。

(3)气候:地跨我国中温带和暖温带,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属于半湿润区。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知识点总结笔记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知识点总结笔记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知识点总结笔记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一、地理差异显着1.自然环境差异显着:(1)气温: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2)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3)地势:自西向东,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2.人文环境差异显着:农业具有西牧东耕、南稻北麦的分布特点;人口、城市、交通线表现为东密西疏的分布特点;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

二、四大地理区域代号区域界线主导因素Ⅰ西北与北方: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降水Ⅱ青藏与其他地区:地势一、二级阶梯界线吻合地势或地形Ⅲ南方与北方:秦岭—淮河气温、降水(或气候)秦岭——淮河一线代表的地理意义:⑴1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⑵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⑶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⑷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⑸旱地农业与水田农业的分界线⑹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⑺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第六章北方地区一、自然特征1.黑土地、黄土地:(1)位置: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2)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东北平原被称为“黑土地”,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被称为“黄土地”。

(3)气候:地跨中温带和暖温带,大部分属温带季风气候,属于半湿润区。

2.重要的旱作农业区:(1)发展优势:平原面积大,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

(2)农作物粮食作物:小麦、玉米、谷子;经济作物:甜菜、棉花、大豆(3)黄土地农业发展制约条件措施发展方向灌溉水源不足,春旱严重跨流域调水如南水北调等节水农业华北地区春旱的主要原因(1)春季少雨;(2)春季升温快,蒸发量大;(3)春季正值华北地区冬小麦返青和玉米、棉花出苗,农业用水量较大。

二、“白山黑水”——东北三省1.自然环境(1)位置、范围:东北三省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

(2)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

“山环水绕、沃野千里”(3)气候:冷湿。

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2.农业发展——从“北大荒”到“北大仓”:(1)发展条件有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雨热同期的气候不利:春秋季节易发生低温冻害(2)作物熟制:一年一熟。

八年级下册地理提纲

八年级下册地理提纲

八年级下册地理提纲一、地球与地理学A. 地球的形状与结构1. 地球的形状及证明方法2. 地球的内部结构及板块构造理论B. 地理学的定义与分类1. 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分支学科2. 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与重要性二、气候与气象A. 气候与天气的概念1. 气候与天气的区别2. 气候与天气的形成原因B. 气候类型与分布1. 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特点2. 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三、地貌与地表水A. 地貌的形成与分类1. 主要地貌类型及其形成过程2. 不同地貌类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B. 地表水资源的分布与利用1. 地球上水的分布特点及水资源状况2. 水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四、人口与城市A. 人口问题与人口统计指标1. 人口增长与人口控制2. 人口统计指标及其意义B. 城市化与城市规划1. 城市化的原因与影响2. 城市规划的重要性与发展趋势五、农业与粮食问题A. 农业的类型与发展1. 不同类型农业的特点与适应性2. 农业现代化的意义与挑战B. 粮食问题与粮食安全1. 全球粮食生产与消费的不平衡2. 粮食安全的保障与可持续发展六、工业与能源资源A. 工业的类型与发展1. 不同类型工业的特点与布局2. 工业化对环境与资源的影响B. 能源资源与可持续发展1. 主要能源资源的分布与利用2. 可再生能源与非可再生能源的比较七、交通与通信A. 交通运输的重要性与分类1. 不同交通方式的特点与适应性2. 交通发展对地理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影响B. 通信技术与信息时代1. 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与意义2. 信息时代对人们生活与影响八、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A. 环境问题与其影响1. 垃圾污染与水污染的主要问题2. 环境问题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挑战B.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与行动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原则2. 实践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与意义以上为八年级下册地理提纲,通过对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地球与地理学、气候与气象、地貌与地表水、人口与城市、农业与粮食问题、工业与能源资源、交通与通信以及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内容的详细探讨,将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和认识地理学的重要性以及与地理环境相关的各个方面知识。

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一、地理差异显著1、自然地理差异(1)气温差异: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2)降水差异: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多。

(3)地势差异:自西向东,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2、人文地理差异(1)农业生产方式的差异:西牧东耕、南稻北麦。

(2)人口、城市、交通线的差异:东密西疏。

(3)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东部高,西部低。

(4)饮食习俗的地区差异(了解):苏州人、无锡人、上海人喜欢吃甜,山东、河北以及东北三省的居民口味偏咸,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四川、重庆等地的居民多喜辣,江西人口味偏酸,以能吃醋闻名。

饮食口味差异形成的原因:与当地气候、水质等自然条件有一定关系。

3、划分地理差异的界限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①它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②大致相当于我国冬季1月0℃等温线;③是我国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的地方;④是我国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⑤是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二、四大地理区域1、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自然区、经济区、文化区等。

2、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⑴划分依据: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

⑵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⑶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

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主导因素是降水(夏季风的影响)。

青藏地区和其他三大地区分界线是地势一、二级阶梯分界线,即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三、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1、北方与南方的自然差异2、北方与南方的人文差异结合P12活动题,认识华北春旱成因:1.气候:华北平原春季降水少,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

2.农作物:春季,华北平原农作物(冬小麦)处于返青期(和出苗期),需水量大。

3.河流:河流径流量小,灌溉水源不足。

解决措施:1.在较大河流上修水库,夏季拦蓄洪水,春季引水灌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第五章 中国的地域差异5.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1、地理区域体现了区域内部的地理相似性,地理界线两侧反映出区域之间的地理差异性3、在中国地图上,把秦岭—淮河一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 边缘线这三条重要地理界线结合起来,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调整,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产生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地理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气候(纬度因素);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差异的主要原因是降水(海陆位置);确定青藏地区与其他三大地理区域界线的主导因素是地势(海拔)4、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把中国大致划分为东南与西北两部分。

东南半壁受夏季风影响明显,雨热同期,以农耕为主。

西北半壁地处内陆,大多数地区降水稀少,是中国重要的牧区。

5.2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青藏地区 南方地区地 方 北 区 西 北 区 地1、北方地区指我国秦岭-淮河以北的地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渭河平原是我国重要农业区,名胜古迹多,西安、北京、洛阳、开封为著名古都。

2、北方地区农业以旱作为主,长城以北一般一年一熟,主要农作物有春小麦、玉米、大豆,马铃薯,甜菜等。

长城以南则二年三熟或一年两熟,农作物有冬小麦、棉花、谷子等。

3、北方地区森林资源的主要分布在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

本区盛产温带水果,如苹果、梨等,地方特产有“东北三宝”(人参、鹿茸、貂皮);洛阳牡丹;兰州白兰瓜等。

4、北方地区是中国最大的能源产区,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建立了东北重工业区、京津唐工业区和山东半岛工业区。

此外,太原、郑州、西安、兰州等都是北方地区重要工业中心。

山西是中国出产煤炭最多的省。

5、南方地区是指我国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地区。

地形为平原、盆地与高原、丘陵交错,包括东部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南丘陵,西部的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

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省份。

6、南方地区为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农业生产条件良好,成都平原素有“天府之国”称号,长江中下游地区是富庶的“鱼米之乡”。

7、南方物产丰饶,是全国最大的水稻、生猪、柑橘、茶叶、桑蚕、甘蔗、淡水鱼和热带作物产区。

主要商品粮基地有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成都平原。

中国的热带作物主要分布在海南岛、雷州半岛、台湾岛南部和云南省南部。

8、南方地区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

5、3 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1、西北地区大体上位于长城—祁连山脉—阿尔金山脉—昆仑山脉以北。

西北地区地处内陆,又有山脉的阻挡,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自然环境主要特征是干旱。

2、西北地区地处内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年降水量由东向西逐渐减少,植被由草原-荒漠草原-荒漠自东向西变化。

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是全国降水最少地方,本区光照充足、热量充足,但水资源不足,农业多为灌溉农业(绿洲农业),多分布在天山山麓、河西走廊、河套平原及盆地边缘,河流多为内流河,塔里木河是中国最长的内流河。

3、西北地区重要的畜牧基地有:内蒙古草原、河西走廊、天山牧场。

4、青藏地区,包括藏、青、川西。

主体是“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

本区是许多大河源头,如:长江、黄河、澜沧江。

本区珍稀动物多,有藏羚羊、雪豹、野驴等,但自然环境严酷,生态脆弱,因此保护生态环境意义重大,有重点自然保护区三江源、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

5、青藏地区主要农作物有青稞、豌豆、小麦、油菜,农业分布在地势较低的湟水谷地(青)和雅鲁藏布江谷地(藏)。

重要牧区:主要牲畜有牦牛、藏绵羊、藏山羊等。

青稞和小麦等作物产量比较高的自然原因是光照强、光照充足;气温低、昼夜温差大。

6、著名的藏传佛教圣地:拉萨的布达拉宫,西宁的塔尔寺7、青藏地区公路以川藏、青藏、新藏、滇藏、中尼公路为主。

铁路:青藏铁路。

青藏铁路改写了西藏没有铁路的历史。

第六章 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6.1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1、东北地区包括黑、吉、辽,简称“东北三省”。

位于中国东北部,地处东北亚的核心位置,东、北 两面与朝鲜及俄罗斯为邻;西接内蒙古自治区;南 连河北省,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2、东北地区地形以平原、丘陵和山地为主。

地表结构大致呈半环状的三带:外围是黑龙江、 乌苏里江、图们江和鸭绿江等流域的低地,中间 是山地和丘陵,内部则是广阔的平原。

3、①东北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

冬季寒冷 漫长,夏季温暖短暂;②东北地区自南向北跨暖 温带、中温带与寒温带,冬季南北气温差异明显;③降水量自东向西有减少的趋势。

东北地区降水多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是中国降雪较多的地区。

植物是自然环境的一面“镜子”,对其生长的环境往往有明显的指示作用。

长白山东南侧为阳坡(迎风坡),热量和降水多于西北坡,所以植被的生长高度(上界)高于西北坡(背风坡)。

6.2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1、东北地区人口分布不均匀。

中部和南部人口多。

2、地形、社会经济条件和开发历史长短是影响东北地区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

东北地区中部和南部多平原,工业和交通运输发达,开发历史长,因此人口稠密;北部山地多,东部多沼泽,工业和交通运输条件较差,开发历史较短,因此人口稀疏。

3、东北地区是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区之一。

其中满族是分布较广、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

“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进饭锅里”描述的是赫哲族的渔猎生活;鄂伦春即“使用驯鹿的人”和“山岭上的人”。

4、城市主要集中在交通干线沿线地区,特别是哈大线、滨洲线、滨绥线沿线地区。

铁路在 东北地区的交通运输方式中占主要地位。

5、主要城市有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等。

6、哈尔滨是东北地区北部的中心城市,是具有“异国情调”魅力的城市,通过滨州-滨绥线与俄罗斯保持广泛联系。

长春是东北地区中部的中心城市,是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

沈阳是东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工业以机电、重型机械、有色冶金著称。

沈阳是◎◎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沈阳故宫)。

大连是东北地区纬度最低的城市,紧邻渤海,依山傍水,“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6.3 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1、东北地区土地资源丰富,气候温和湿润,农业生产条件较好。

主要农作物有玉米、水稻、春小麦和大豆。

玉米以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相对集中。

东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2、黑龙江是中国的甜菜生产区之一,甜菜生产集中在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

3、工业发展的优势条件: 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煤、铁、石油资源,便利的交通运输,较好的工业基础。

4、主要工业部门:钢铁、机械、汽车等,重工业是东北地区的支柱产业,辽中南工业基地为全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

5、过去:重工业在全国占据优势地位。

90年代以来:传统工业优势地位下降。

目前: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体制创新,支持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

第七章认识区域:联系与差异7.1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国际枢纽功能1.地理概况:香港特别行政区地处南海之滨,珠江口东侧,北与广东省深圳市相连。

香港由香港岛、九龙和“新界”三部分组成。

境内多低山、丘陵。

香港岛隔维多利亚港与九龙半岛相望。

香港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香港集水面积小,河流流速快,人口稠密,需水量大,因此水资源缺乏。

一般采取跨流域调水、海水淡化、收集雨水、循环利用等措施缓解缺水问题。

2.发达的交通运输:有京九、广深铁路和高速公路与境内相连。

是世界重要的交通运输中心。

3.先进的现代服务业:香港旅游业十分发达。

有亚洲最大的海洋公园、根据《清明上河图》建造的“宋城”、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坐佛、香港迪士尼乐园等。

是享誉全球的国际性会议和展览中心;重要的国际性信息中心。

4.国际经济贸易中心:香港地处西太平洋地区的枢纽位置;背倚祖国内地和面向国际市场;合理的政策和良好的管理,形成了以国际贸易为基础,以金融业、房地产业、加工制造业和旅游业为支柱的多元化经济结构。

现代服务业已成为香港主要的支柱产业。

香港是世界著名的自由港,对外贸易长期是香港的主导产业。

香港商业发达,被誉为“购物天堂”。

香港是世界上重要的金融中心,与纽约、伦敦“三分全球”,让全球保持24小时运作。

5.祖国内地经济与香港相互促进、优势互补:祖国内地的优势:广阔的市场、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便宜的地价及丰富的资源。

香港的优势:丰富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中国内地是香港最大的贸易合作伙伴。

7.2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旅游文化特色1.地理概况:澳门地处珠江口西侧,背靠珠江三角洲,北与广东省珠海市相连。

由澳门半岛、氹仔岛和路环岛三部分组成。

填海造陆,使得陆地面积逐渐扩大。

2.“海上花园”:澳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主要经济支柱有博彩、旅游、工业、房地产业及服务业。

近些年,经济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多样化特征,博彩业的比重有所下降。

大三巴牌坊是澳门的重要标志。

7.3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1.优越的地理位置:珠江三角洲位于中国南部沿海地区,是由珠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的三角洲的总称,简称“珠三角”。

与东南亚隔海相望,是中国的“南大门”。

珠江三角洲区域是以珠江三角洲为核心,由珠江沿岸的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东莞、中山、惠州、江门、肈庆9个城市所组成的区域。

是中国改革开业放的先行区。

2.外向型经济的壮大:通过从境外引进资金、技术、设备与管理模式,外向型经济得到迅猛发展,总体上形成了以电子、家电、机械、汽车、服饰、食品等部门为主体的产业格局。

(以轻工业为主)3、珠江三角洲的中心城市:广州别称“羊城”,是珠江三角洲区域的中心城市,是著名侨乡,是岭南文化的中心地。

深圳市:毗邻香港,中国第一批经济特区之一。

4、珠江三角洲区域实行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国家优惠的发展政策;水陆交通便利;临近港澳台及东南亚;华侨众多,是著名的侨乡;劳动力充足而且廉价;低廉的土地租金;相对开放的历史经验等。

5、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的特征概括为“引进来,走出去”:引进来—主要指引进境外的资金、技术、设备与管理模式(经验);走出去—主要是指产品出口。

7.4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1.长江三角洲区域概况形成原因:由长江及钱塘江的泥沙淤积形成的滨海平原,是中国最大的河口三角洲。

自然特征:地势低平,气候湿润,土壤肥沃,河网纵横。

人文特征:有“鱼米之乡”和“丝绸之乡”之称。

优势条件:地处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与长江流域的结合部。

由黄金水道、铁路和公路,以及众多港口和航空港构成密集立体的交通运输网络,是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

长江三角洲区域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

长江在区域发展中具有航运、灌溉、养殖、发电、旅游等作用。

2.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核心是:上海上海是中国高水平的工业基地、经济、文化中心,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城市。

2011年上海成功举办世界博览会。

作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城市,上海对整个长江三角洲区域,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辐射带动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