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科研院所区域根植度探析——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为例

合集下载

中央科研院所驻地方发展模式研究

中央科研院所驻地方发展模式研究
中央科研院所 驻地方发展模式研究
口 张田 ¨ 徐大海乜
天津 3 0 0 0 7 4 ;
3 0 0 1 3 0 )
( 【 1 】 天津市科学技 术信 息研 究所
【 2 】 河北工业大学 天津

要:中央科研 院所作为 国家创新体系 中最精锐 的力量 , 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中发挥着 重要作用。在深入分
R a t e ” , E s s a y s i n P o s i t i v e E c o n o m i c s ,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C h i c a g o P r e s s . 【 9 】 Mu e l l b a u e r , J , Mu r p h y A, 1 9 9 7 . B o o ms a n d b u s t s i n t h e UK
析 中央驻地方科研院所引入模 式基础上 , 阐述 中央科研院所服务地方发展 的作用成效 , 并为地方政府 吸引和聚
集更 多中央科研院所提 出对策和建议 , 从 而为增强地方整体科研创 新实力 , 促进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 中央科研 院所 引入模式 作用成效 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 F 4 9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1 0 0 7 . 3 9 7 3 ( 2 0 l 3 ) 0 o 2 - 1 4 1 . 0 3
中央科研 院所是 国家创新体系 中最精锐 的力量 , 是科技 整建制搬迁 、 外设分支机构、 成果转化 、 合作共建和战略联盟
创 新成果的主要源 泉, 其科研条件、 科技力量和 开发创新能力 等。这些引入模式交叉存在 ,丰 富了地方 引进科研创新资源
均处于全 国领先地位 。 截至 2 0 1 1 年底 , 全 国共有各类科研院 的可选度 ,有利于更多更好 的中央科研 院所选择更加合理的

中科院分区的标准

中科院分区的标准

中科院分区的标准中科院分区标准是指中国科学院根据我国科学研究的现状和发展需要,将全国划分为四个分区,并依据各个分区的科研实力、科技资源和科研成果等因素,确定各个分区的发展目标和政策支持。

这种分区标准有助于合理利用科研资源,推动科学研究的均衡发展。

中科院分区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基础科学水平基础科学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科研实力的重要指标。

中科院按照我国地理区划、行政区划和经济水平等因素,将全国划分为东、中、西、南四个分区。

东部地区科研实力相对较强,基础科学水平相对较高;西部地区科研实力相对较弱,基础科学水平相对较低。

中部和南部地区的科研实力和基础科学水平居中。

二、科研产出和影响力科研产出和影响力是衡量一个地区科研成果的重要指标。

中科院根据各个地区的科研论文发表数量、被引用次数、高水平论文比例等指标,评估各个地区的科研产出和影响力。

东部地区科研产出和影响力相对较高,西部地区相对较低,中部和南部地区居中。

三、人才资源人才资源是科学研究的关键。

中科院根据各个地区的科研人员数量、高水平院士和优秀科研团队的分布情况,评估各个地区的人才资源。

东部地区科研人员数量和高水平人才相对较多,西部地区相对较少,中部和南部地区居中。

四、科研设施和科研平台科研设施和科研平台是科学研究的基础。

中科院根据各个地区的高水平科研院所、大型科研设施和科研平台的分布情况,评估各个地区的科研设施和科研平台建设水平。

东部地区科研设施和科研平台相对较为完善,西部地区相对较欠缺,中部和南部地区居中。

综上所述,中科院分区标准是根据各地区的基础科学水平、科研产出和影响力、人才资源以及科研设施和科研平台等因素确定的。

这种分区标准旨在合理利用科研资源,推动科学研究的均衡发展。

各个地区在中科院的分区标准下,可以得到相应的政策支持和发展目标,以加快科学研究的进步,促进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文件.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文件.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文件科合院发人教字〔2009〕107号关于2009年度知识创新工程青年人才领域前沿项目申请、中检与结题检查的通知合肥研究院各单位:根据《关于印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青年人才领域前沿项目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的通知》(计字〔2007〕45号)及有关文件要求,合肥研究院以建设青年人才队伍为目的,鼓励原始创新,支持交叉学科,扶植新的学科生长点,为支持35岁以下优秀青年人才开展科学研究,培养科研后备力量,于2007年设立了“知识创新工程青年人才领域前沿项目”(以下简称“青年人才专项”)。

为做好2009年度“青年人才专项”的申请、2008年度项目的中检及2007年度项目的结题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2009年度“青年人才专项”申请(一)“青年人才专项”申请的具体要求1、以支持合肥研究院青年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青年人才和创新团队为目的,鼓励原始创新,支持交叉学科,扶植新的学科生长点。

2、申请项目学术思想新颖,创新性强,申请者与项目组成员具有较高的研究水平、较好的研究基础和可靠的时间保证。

项目研究计划一般不少于两年,不超过三年。

3、申请者年龄在35岁以下(不含35岁),硕士及其以上学历且具有初级及其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不含研究员)的科技人员、在站博士后、与合肥研究院签订定向培养协议的在读博士生。

已获“青年人才专项”资助的人员,不在受理范围内。

4、“青年人才专项”原则上不与国家任务、院所创新项目、研究院院长基金项目等重复支持。

(二)、“青年人才专项”支持方向1、等离子体物理;2、核聚变工程技术;3、新能源技术;4、离子束生物工程;5、纳米与材料科学技术;6、凝聚态物理;7、大气光学与遥感;8、环境光学与监测技术;9、激光材料与技术;10、仿生感知与自动控制;11、智能信息;12、强磁场科学技术;13、高技术应用。

(三)、资助额度及申请评议方式1、2009年度计划资助25人,每人资助12万元。

1 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筹)

1 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筹)

2009年 第54卷 第8期 《中国科学》杂志社 SCIENCE IN CHINA PRESS 动 态1 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筹)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筹)是在长期坚持学科交叉与融合的基础上, 通过对相关重点实验室的优化整合, 逐步形成的一个以多学科综合为特点、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交叉前沿基础研究领域为导向的新型实验室. 其学科领域涉及物理学、化学、材料科学、生物学和信息科学, 实现了五大一级学科之间大跨度的交叉. 实验室于2003年11月由国家科技部正式批准筹建.实验室的定位是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综合性前沿交叉科研中心和大型仪器测试及技术保障平台, 目标是在微尺度物质科学领域成为能够代表国家最高水平、国际知名的科研与人才培养基地.实验室现设有原子分子科学、纳米材料与化学、低维物理与化学、量子物理与量子信息、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Bio-X 交叉科学、理论与计算科学等七个研究部和一个包含理化分析、生物技术、低温强磁场和微纳加工等平台的公共技术部.实验室凝聚了一支以具备多学科背景的杰出人才为带头人、以优秀青年人才为主体的研究队伍和一支高水平的技术支撑队伍. 拥有5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和4支教育部创新团队. 90余位研究人员中, 包括7位中国科学院院士、25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0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0位国家重大研究计划或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首席科学家、36位“百人计划”入选者.实验室筹建以来, 秉承“高水平、开放式、国际化”的理念, 坚持以纳米科技、信息科技、生物科技与认知科学及其学科交叉与综合集成为导向, 围绕信息、能源、人类健康、国家安全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展超前部署和交叉前沿创新研究. 实验室突出的学科交叉优势和高水平的研究团队使其具备了突出的科技竞争力, 已经成为承担国家任务、实现国家目标不可替代的生力军.第一个临界临界温度超过40K 的铁基超导材料 单分子图像2009年4月 第54卷 第8期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筹)景观2006年, 实验室被科技部列为“量子调控”国家重大研究计划委托研究基地之一, 随后在“量子调控”、“蛋白质研究”、“纳米研究”和“发育与生殖研究”四个国家重大研究计划中全部领衔承担项目. 目前实验室主持承担有10项国家重大研究计划和两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 位居全国高校及研究机构之首.实验室近年来在量子物理与通信、量子调控、纳米科技、人类重大疾病、高温超导材料等研究领域持续取得了一系列在国内外学术界有重要影响的标志性研究成果, 若干研究成果居国际领先水平, 在国际上逐步确立了相应的学术地位与声誉. 实验室研究成果两次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四次入选国际物理学十大(重大)进展; 连续五年入选两院院士评选的“中国十大科技进展”, 是国内唯一连续获此殊荣的研究机构; 实验室的研究成果还三次入选“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 一些成果还作为国家重大创新成就参展2005年度全国科技大会.2 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是1984年国家计委批准建设的我国第一个国家实验室, 拥有国内大学中唯一的一台大科学装置和国家级开放科学研究平台.同步辐射是接近光速的高能电子在电子储存环或电子同步加速器中回旋运动时发出的一种极强的电子辐射. 它具有宽能谱、高亮度、偏振性等一系列优异性能, 被广泛应用于物理学、化学、材料科学、信息科学、生命科学、医学、能源与环境等基础研究及应用研究领域.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历经一期、二期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建设, 拥有15条光束线和实验站, 光谱范围覆盖X 射线到远红外, 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科学研究平台, 知识创新、人才培养及高新技术研发基地. 实验室始终坚持以向用户开放为宗旨, 可靠稳定运行为目标, 优质服务为己任,为国内外80多所高校和研究所提供了优异的研究平台和强大的技术支持, 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实验室承担着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军工863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攀登计划等研究项目, 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特等奖和安徽省高校科技进步奖等奖项, 为我国基础研究和国防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景观图同步辐射加速器装置 ¨3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和国内配套投资兴建的我国火灾科学基础研究领域唯一的国家级研究机构. 1989年通过立项论证, 1992年获准边建设边对外开放, 1995年通过国家验收. 在2003和2008年工程与材料领域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中, 分别被评为优秀和良好类国家重点实验室. 2004年, 在“国家重点实验室计划实施二十周年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实施五周年纪念大会”上, 荣获“国家重点实验室计划先进集体”.实验室下设8个研究室: 建筑火灾研究室、森林与城市火灾安全研究室、工业火灾研究室、火灾风险评估研究室、火灾化学研究室、火灾监测监控研究室、清洁高效灭火研究室、计算机模拟研究室. 现有固定人员42人, 其中研究人员34人, 包括院士1人, 正高职称14人、副高职称12人. 研究队伍分别来自16个不同的学科专业, 具有博士学位的27人, 占研究人员的79.4%; 45岁以下的中青年占68.4%, 其中1人在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终评中获得优秀, 5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实验室围绕“面向国家火灾安全重大需求和世界火灾科学前沿, 研究火灾动力学演化规律和火灾防治关键技术, 培养优秀人才, 攀登世界火灾科学高峰, 为实现国家火灾安全不断做出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创新贡献” 的宗旨, 确定了3个主要研究方向: 火灾动力学演化、火灾防治关键技术以及火灾安全工程理论及方法学.实验室自行研制了大空间火灾实验平台、燃烧风洞、五层模型楼实验台、火灾早期特性实验台、热力耦合实验台、船舶火灾模拟实验台、变坡度火蔓延实验台、细水雾灭火模拟实验台等一批具有创新特色的研究平台, 并配置了锥形量热计、综合热分析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三维粒子动态分析仪、加速度量热仪等先进的精密测试分析仪器, 显著提升了火灾安全公共研究平台的总体水平.进入新世纪以来, 实验室发表SCI收录论文560余篇, 被SCI引用3000余次; 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1项、国家发明专利金奖1项、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安徽省重大科技成就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余项、授权专利32项.多火点融合并形成火旋风火灾实验室的标志——火凤凰实验室与美国、英国、日本、意大利、瑞典等国的火灾研究机构建立了稳固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作为发展中国家唯一的受邀研究机构, 参与了“911”事件后美国NIST-BFRL主持的“高层建筑火灾安全研究国际合作计划”, 并主持该计划的第8课题. 2006年11月又与该机构签订了“建筑和工业设施火灾安全的合作研究协议”的协议. 实验室作为国际火灾科学学会常务理事、理事、国际火灾研究机构主任论坛唯一副主席、亚澳火灾科学技术学会名誉主席和副主席单位, 在国际火灾科学界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007年, 实验室主任应邀担任第32届国际燃烧会议“Fire Research”主题共同主席. 目前, 实验室在火灾科学基础研究领域已成为国际知名的研究基地和学术中心.实验室参与制订了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 积极为国防建设中的重大火灾安全问题提供科技支撑, 创建了以火灾动力学及其防治技术基础为特色的“安全技术及工程”硕士点和博士点. 培养出我国火灾科学方向首批硕士、博士, 累计毕业硕士(包括工程硕士)311人、博士109人, 出站博士后30人.实验室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授予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全国青联、共青团中央命名的“全国青年科技创新行动教育基地”, 团中央授予的“为了明天——全国青少年自我保护教育基地”, 公安部消防局授予的“全国消防科普教育基地”.2009年4月第54卷第8期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景观图4 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合肥)”的前身是国家科委于1995年9月5日批准成立的“中国合肥高性能计算中心”, 1998年5月18 日国家科技部将其易名为现名. 中心隶属于安徽省科技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是我国第一个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 中心的宗旨是: 建立我国高性能计算科教基地, 促进我国高性能计算学科发展, 推广国产并行计算机普及应用, 为推动我国高性能计算水平和民族计算机工业的发展而奋斗.中心主任为陈国良院士, 学术委员会主任为石钟慈院士. 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性能科学与工程计算, 并行与分布式计算(包括网络计算和智能计算), 并行计算机系统, 并行软件工具、环境与可视化, 基于并行与分布式计算的应用系统等. 中心拥有一批在并行与分布式计算领域颇有影响的学术队伍, 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教授6名、副教授9名. 中心人员在IEEE Transactions on Computers, IEEE Transactions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 IEEE Transactions on Parallel and Distributed Systems, ACM (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 Computing Surveys, IPL, SPIE, JCST, 《中国科学》, 《计算机学报》, 《软件学报》, 《电子学报》等国内外著名刊物发表论文600多篇, 出版学术专著和高水平教材21部.中心自成立以来, 已完成和正在执行科技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子课题、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发改委示范工程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及面上项目、国家攀登计划、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国家科技部高性能计算基金等45项, 总纵向经费达6000多万. 2007年研制成功国内首台全国产化的高性能计算机KD-50-I. 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三等奖, 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自然科学三等奖, 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共17项.国家首台基于龙芯2号的国产万亿次高性能计算机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景观中心现有国产曙光系列并行机、HP SuperDome大型机等高级计算设备, 总峰值计算速度达到每秒11万亿次, 使得中心成为中国国家网格首批格点和教育部中国网格格点之一. 中心的这些计算资源在满足本中心研究人员需要的同时也促进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和安徽省高校科研机构的相关专业的发展.5 蒙城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蒙城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前身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震台和国家基本台安徽蒙城地震台, 始建于1976年. 2006年在两台基础上组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安徽省地震局蒙城地球物理联合观测站. 2007年5月, 科技部批准建设安徽蒙城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简称蒙城野外站, Mengcheng National Geophysical Ob-servatory). 观测站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安徽省地震局为依托单位, 上级主管部门为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地震局. 按照科技部规划, 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作为自然科学发展的重要野外实验基地, 为推动国家和区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国家宏观决策、减灾防灾、国家政治经济外交和国防建设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安徽省地处华北、扬子地块和秦岭大别断褶区三个大构造单元的接壤地带, 蒙城野外站位于安徽省西北部, 紧邻郯庐断裂带和秦岭大别造山带两大地质构造边界, 其构造环境非常独特. 郯庐断裂是我国东部活动地震带, 四百年来发生了多次七级以上地震, 蒙城野外站长期连续的地球物理观测对于监测郯庐断裂的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人类航空活动的扩展和航天活动的增加, “临近空间(Near Space)”环境和“空间天气”正在得到高度重视, 其中牵涉的实质问题都是与大气各圈层动力耦合有关的. “临近空间”所包含的范围(20~100 km高度)与中层大气范围基本重合, 它将是未来人类航空活动的一个重要空间. 蒙城野外站作为中纬度地区为数不多的中高层大气观测站之一, 可为中高层大气动力学过程提供不可或缺的观测资料, 填补了我国近地空间观测台链在中纬度地区的空白.蒙城野外站具备良好的测震、地磁、地电、形变等多种地球物理观测手段, 已经是中国地震局的国家基本台和中国科学院日地空间环境观测研究网络中的基本站. 同时本站还是全国仅有的中国地震信息共享节点之一. 蒙城野外站还有先进的中高层大气物理等近地空间环境观测手段, 包括中层大气探测手段中先进的1米口径的米-瑞利-钠荧光激光雷达和车载测风激光雷达, 可为中纬度地区中高层大气动力学过程提供有参考价值的信息.蒙城野外站科研团队由10多位教授组成, 含科学院院士1位、长江学者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或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获得者4人. 科研团队主要从事空间物理、中高层大气动力学、地震学及地球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 发表了大量高引用论文, 撰写了多本专著及教材, 获得了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精品教材奖等多项奖励. 蒙城野外站观测团队由10多位专职观测人员及研究生组成. 自1976年以来, 本站已经积累了大量高质量的模拟及数字化地球物理观测资料, 为基础地球科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蒙城野外站一角. 台站地处偏远农村, 远离工业干扰, 观测环境良好6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1999年,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成立“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实验室”, 2001年该实验室被批准为“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 郭光灿院士任实验室主任.实验室前身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量子光学”研究组. 20世纪90年代初期, 该组在国内率先开展量子信息研究. 该实验室以实现量子通信网络和量子计算机为长远目标, 开展导向性基础研究, 目前已建成量子密码、量子光学、原子系综、量子点、介质微腔和表面等离子体等研究平台.2009年4月第54卷第8期125公里量子保密通信量子五光子纠缠实验室成立以来, 做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研究成果, 发表SCI论文400余篇, 其中国际著名刊物Nature1篇,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23篇, Physical Review A和Physical Review B 160篇, Optics Letters4篇, Applied Physics Letters2篇, 他引2500余次, 出版著(译)作9部. 其重要成果有: 提出量子避错编码原理, 该原理被学术界公认为三种不同原理的量子编码之一, 成为克服“消相干”的有效途径; 提出了概率量子克隆原理, 是迄今两类不同原理的量子克隆机之一, 国际学术界称此为“段-郭克隆机”, 最大的克隆效率ηmax称为“段-郭界限”. 提出了一种基于腔量子电动力学(腔QED)的新型量子处理器方案, 并被实验所证实. 该论文成为该方向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被引用250余次, 成为该领域位于1%高引用率的论文. 在实验上演示了受控量子非门的隐形传送, 为分布量子计算的研究迈出重要一步; 2004年研制成功从北京到天津125公里商用光纤量子密码系统. 这是当时报道的最远距离商用光纤量子密码系统; 发明“量子路由器”, 并在50公里范围内实际商用光纤上实现4个用户光纤量子密码网络. 这是国际上第一个公开报道的唯一无中转、可同时、任意互通的四终端的量子保密通信网.该实验室作为首席科学家承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项、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创新群体基金1项、中国科学院重要方向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等省部级科研项目.培养博士生毕业生56名, 其中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1人、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1人, 荣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2人、全国百篇优秀论文提名奖1人、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2人、中国科学院院长奖3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4人, 这些青年人才在我国量子信息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该实验室荣获2003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何梁何利奖、2006年安徽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007年安徽省突出贡献奖. 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实施十周年纪念大会上, “量子通信与量子信息技术”研究团队荣获“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优秀研究团队”称号.该实验室已建成国内最重要的量子信息研究基地, 在国内外学术界有较大的影响.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

深入推进产学研结合 加快建设创新型安徽——省暨合肥市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专家座谈会在肥举行

深入推进产学研结合 加快建设创新型安徽——省暨合肥市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专家座谈会在肥举行

高 自主创新 能力 。地方党 委 、 政府 要 以一 种 更加 开明 的态 度搞好 服务 , 通过共 创 、 共建 ,

1 4

维普资讯
第 十二期
创安 徽 、 肥 科 技 进 步 和 自主创 新 的新 局 合 面, 为推 进安 徽 跨越式 发展 和加快实现 崛起 不断注 入强 大 动力 。 孙金 龙表 示 , 委 、 政 府 要进 一 步 加 市 市 强 与物 质科 学研 究 院的合作 与交流 , 并一 如 既 往 、 真负 责 地做好 服务 , 更 多 的科 技 认 让
事长杨桂 生 等 出席会 议 。与 会人 员 围绕 推 进科 技成果 转 化 和 运 用 , 进 安徽 省 、 促 合肥
市科技 进步 和经济 发展进行 了热烈讨 论 。 郭 金龙 指 出 , 中 央 、 党 国务 院发 出 了建 设创新 型 国家 的号 召 , 这是实 现中华 民族伟
大复 兴 的重 大 战略举 措 。建设 创新型 社会 ,
省、 市和物 质 科学 研究 院要进一 步加 强交流
最基本 的要求 就是 科技创新 , 这是落 实科 学 发展观 的必 然 要 求 , 是各 级 党委 、 府 和科 政 研机 构共 同 的责任 。举行这个 座谈会 , 主要
目的 就 是 在 党 委 、 府 、 研 院 所 、 业 之 政 科 企 间 , 建一个 交 流 沟 通 的平 台 , 搭 建立 一 个 紧
服务 中心 。 ’
报 国家高 新技 术 创 业 服 务 中心 进行 了严格 评 审 。评 审会 上 , 各家高 新 技术创 业 服务 中 心分别 就 中心 的 孵化 能 力 、 理 制 度 、 管 社会 效益 以及 孵化效 率 等进行 了 汇报 , 场 回答 现 了专 家 的质询 。经过 激烈 的择 优竞 争 , 我省 推荐上 报 的 3家 科 技 企业 孵化 器 均被 科技 部认 定 为 国 家 级 高 新 技 术 创 业 服 务 中心。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现状与对策建议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现状与对策建议

EGION R 区域科技中国 2020年4月第4期74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现状与对策建议纵观世界历史,西方发达国家无一不是抓住历次科技革命的机遇,依靠原始创新引领技术变革和产业发展,步入了世界强国之列。

进入21世纪,全球创新网络不断深化,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科学中心逐渐由单极向多极化发展,多中心、多节点的世界创新格局加快形成。

在这样的背景下,建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安徽的重大历史使命,也是安徽服务国家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大战略机遇。

一、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主要成效2017年1月,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获批建设,标志着安徽在全国创新大格局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成为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科技竞争与合作的重要力量。

三年多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一流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雏形渐显。

第一,重大项目强力推进。

一是加速构建国际化前沿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机构群。

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基于“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已取得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院启动运行;中国首家临床研究医院——中科院临床研究医院(合肥)揭牌成立。

二是加快建设世界一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

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正式开工建设;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合肥光源稳定运行;合肥先进光源预研选址工作基本完成,现已开展物理方案设计、关键技术样机研制等相关工作。

三是加紧实施一批重大科研项目。

包括积极承接“量子调控与量子信息”“纳米科技”等一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坚,部署“多语种语音语言”中科院战略性先导专项攻关;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首个大型超导磁体线圈竣工交付。

第二,原创成果不断涌现。

在信息领域,量子通信技术持续发力,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世界首条量子保密通信干线“京沪干线”正式开通;首次实现18个光量子比特的纠缠,制备出12个超导比特的量子多体纠缠态。

科研院所集群服务保障体系研究——基于中国科学院若干研究基地的实证

科研院所集群服务保障体系研究——基于中国科学院若干研究基地的实证

科研院所集群服务保障体系研究——基于中国科学院若干研究基地的实证作者:程艳陈套孙金龙相铮来源:《决策与信息》 2020年第12期程艳1 陈套1 孙金龙2 相铮3(1.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徽合肥 230031;2.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广东广州 510070;3.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吉林长春 130022)[收稿日期] 2020-07-09[基金项目] 本文系中国科学院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行政管理分会项目“科研院所集群服务保障体系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程艳(1968-),女,安徽安庆人,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四级职员,主要从事创新文化研究;陈套(1981-),男,安徽淮南人,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研究院党委办公室副主任,管理学博士,主要从事创新治理研究;孙金龙(1979-),男,山东临沂人,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办公室副主任,理学博士,主要从事科研管理研究;相铮(1981-),男,吉林长春人,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党政办公室主任,理学博士,主要从事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管理创新研究。

[摘要] 科研院所集群创新是大科学时代科技创新的发展趋势。

构建适应科研院所集群创新的服务保障体系是促进创新资源集聚,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增强引领性创新能力的重要条件。

基于创新集群理论和中科院三种类型的科研院所集群实践,提出科研院所集群服务保障体系建设的内容和建议。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科研院所集群;创新集群理论;服务保障体系[中图分类号] F2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8129(2020)12-0079-08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解决资源配置重复、科研力量分散、创新主体功能定位不清晰等突出问题。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

”[1]创新活动并非随机散布在全球各地,创新区域集聚趋势越来越突出。

科技创新集群发展越来越成为大科学时代科学研究的发展趋势,通过整合集聚创新资源要素形成科技攻关的独特优势,提升原始创新和引领性创新能力。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党委党建案例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党委党建案例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党委党建案例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主要从事高温等离子体物理、磁约束核聚变工程技术及相关高技术研究和开发,不但是我国磁约束核聚变研究的重要基地,也是世界聚变研究领域重要的国际合作基地。

该所在高温等离子体物理实验及核聚变工程技术研究方面已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现已成为“第三世界科学院开放实验室”和“世界实验室聚变研究中心”,是国际热核聚变试验堆(ITER)计划中国工作组的重要单位之一。

等离子体所研究发聚变能的伟大事业受到了中央领导的高度关注,胡锦涛、习近平、李克强等8位中央常委先后莅临视察,对该所自主创新精神和重大科研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和鼓励。

加强实践与理论学习,建学习型党组织等离子体所党委结合科研工作实际,建立了所党委、党支部、党员与群众学习制度。

学习形式丰富多彩,座谈会、研讨会、讲座、考察、考试等形式轮流采用。

特别是在2008—2009年开展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当中,所党委和行政班子在全体党员、群众中广泛征求意见,认真分析检查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围绕研究所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全所科研事业和领导个人工作的整改方案并予以落实,有力地促进了研究所的发展。

加强领导班子和基层党支部建设,提高干部队伍素质所党委班子7人,纪委班子3人,大都拥有博士学位,是研究所各研究方向的学科带头人,每位班子成员都会被送到中科院党校接受上岗培训。

在基层党支部建设方面,所党委根据科研事业发展情况及时增设、调整党支部,确保基层队伍走到哪里,党组织就设置到哪里,党建工作就跟进到哪里。

为使党建工作与科研中心紧密结合,党委精心挑选了一批有深厚的专业背景、优秀的管理能力和良好的群众基础的研究室负责人兼任支部书记,并定期对他们开展党务培训。

目前所党委下属9个党支部,支部书记和支委共41人,全体党员251人,他们在研究所各项事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团结一心,艰苦奋斗,让党的信念在行动中体现,让科研事业结出硕果等离子体所各党支部彼此之间从来不以学科门户立“山头”;在部门内,与行政班子相互配合,共促事业发展。

科研院所国有资产在区域科技创新中的重要支撑作用探析——区域性科研院所国有资产优化管理运作思考

科研院所国有资产在区域科技创新中的重要支撑作用探析——区域性科研院所国有资产优化管理运作思考
科研 院所 国有 资产 在 区域 科 技 创 新 中的重 要支 撑 作 用探 析
— —
区域性科研 院所 国有 资产优化 管理运作思考
王 锐
( 安徽 省科 学技 术研 究院 安徽 ・ 合肥 20 3 ) 3 0 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中图分类号 : 1 37 F . 2
文献标识 码 : A
文章编号 :6 2 7 9 ( 0 2 — 0 — 3 17 — 84 2 1 7 0 10 0) 要 的组成 部分 。它是国家为促进科技 事业 发展而投入 的基 础性 资产 , 是科技活动的重要载 体和基础支撑条件。区域性 科研 院所作为 国家科技创新体 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和区域 经 济社会发 展的重要力量 ,正在或 正逐 步受到政府越来越 多 的关 注和支持 , 成为政 府发展 区域科技事业的有力推手 。而 且 随着 区域性 科研 院所 国资数量 的不 断增 长和优化 ,事业
积极 回应 的 。
越来越更 加紧迫繁重的事业性 国资 , 如何科学地 管护 、 挖掘
和发 挥好 它们应 有的重要作用 ,必 然成为各级监管部 门和
占有 、使 用 单 位需 要 认 真 思 考 的重 大 问 题 和 应 尽 责 任 。 因
此 , 确认 识 、 正 了解 和把握事业 性 国资 的现状 , 于我们逐 对 步理顺 和解决好历 史遗留的和亟待解 决的众多问题 ,发现 和解决好新问题 , 无疑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2 新 时期 。进 一步 认 识 科研 院所 国 有 资产 管 理 现 状、 存在 问题 , 强化 资 源支 撑 作用 , 升 区域 科 技 是 提
创 新能 力 的根本 保证
长期 以来 , 由于受到经济体制转 轨 、 市场经济初建等客 观 因素影 响, 国国有资产管理 中产 生和累积 了不少 问题 , 我

2022年01月【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中国中标统计分析

2022年01月【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中国中标统计分析

2022年01月【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中国中标统计分析
根据中招查的统计,2022年01月中国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中标事件量为3次,相对于2021年01月同比持平。

截至2022年01月月末,本年度中国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中标事件总量为249次,相对于2021年01月累计同比持平。

2021年02月到2022年01月在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中标事件信息中出现总次数排名前十的关键词为:学院、研究院、科学、科学院、货物、光谱、卫星、
地面、大学、测量。

从地域角度看,2022年01月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中国的中标事件主要集中在:安徽省、山西省、浙江省。

2022年01月,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中标事件信息中出现总次数相比上月上升幅度最高的十个关键词包括:学院、研究院、科学、科学院。

从金额角度来看以上数据统计:
2022.01 公开采购关键词热度上升排名(当月环比)
关键词
频次 环比增速1、学院
196 -33.0%2、研究院
196 -33.0%3、科学
196 -33.0%4、科学院 196 -33.0%
根据中招查的统计,2021年02月到2022年01月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中标事件信息中包含以下关键词的中标事件总金额排名前十:学院、研究院、科学、科学院、光谱、货物、大学、卫星、地面、气体。

相关标签:中招查;中标;公司分析;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合肥研究院关于院(所)务公开的实施办法(暂行)

中国科学院合肥研究院关于院(所)务公开的实施办法(暂行)

中国科学院合肥研究院文件合研院发纪监审字[2002] 78号中国科学院合肥研究院关于院(所)务公开的实施办法(暂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深入贯彻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加快合肥研究院(所)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促进党风廉政建设,保证知识创新工程的顺利实施,根据中国科学院《关于推行所务公开制度的指导意见》(科发纪监审字[2002]198号),结合研究院(所)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院(所)务公开实行院(所)长主管,党委组织实施、有关部门齐抓共管、职工群众全员参与的工作格局和运行机制。

研究院成立由行政领导、党委、纪检监察审计室和工会等部门人员组成的“院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下设“院务公开工作办公室”。

第三条实行院(所)务公开遵循的原则:1、服从和服务于研究院(所)的改革、发展和稳定,保证知识创新工程的顺利实施。

2、广泛公开,重信有效,着力抓住涉及职工切身利益和职工普遍关心的问题。

3、正确处理维护职工利益与研究院(所)利益的关系,既要遵照国家法律和中科院有关规定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又要积极支持研究院(所)领导依法稳妥地推进研究院(所)的各项改革、创新工作。

4、院(所)务公开的内容不得涉及国家机密、科研机密、商务机密以及受法律保护的个人隐私。

第二章院务公开的内容和形式第四条院(所)务公开的内容:重大决策类1、研究院(所)发展方向、改革方案、院(所)长任期目标、年度工作计划等重大决策和重大事项的制定与决定;2、规章制度的制定与通过;人事管理类3、人才队伍规划与职工培养计划;4、各类各级岗位的设置、竞聘条件、竞争上岗程序以及岗位聘任结果;5、对进入创新基地人员业绩的滚动评估等;6、职工年度考核办法及考核结果;7、有关职工的内部分配原则;8、研究生与博士后培养计划,招生指标的分配,评估、答辩的有关程序及内容;经费管理类9、研究院(所)财务预决算和事业经费使用情况;10、研究院(所)项目资金分配、使用及重大采购情况;11、研究院(所)业务招待费使用情况;12、参加社会基本保险情况,“四金”(养老、医疗、失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交存情况;13、房产资源、住房货币化分配情况;自律与监督类14、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情况;15、中心组学习情况,民主生活会群众意见汇总及反馈情况;16、职工代表大会对重要事项审议,提案回复及落实情况;科研管理、后勤管理类17、科研、开发情况;研究成果转化推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情况;18、科研条件改善、园区建设、工程项目进展及建设情况;19、支撑服务系统情况;20、科研生产、劳动安全管理情况;其他类21、院(所)级领导有关日程安排,部门重要工作日程安排。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应用型科技成果汇编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应用型科技成果汇编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应用型科技成果汇编黄连木苗期性别鉴定技术 (2)木本能源植物生物活性物质提取分离 (2)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检测稻谷矿质元素与重金属 (3)近红外光谱水稻种子活力无损检测筛选方法 (3)流式细胞术高通量进化抗体亲和力 (4)黄原胶多糖发酵生产技术 (4)尿素产品质量在线检测分析技术 (5)放电等离子体处理含多种复杂成分污水的方法和技术 (5)农药流失和降解控制技术 (6)微生物柴油精细化学品联产 (6)固定化细胞发酵分离偶联L-乳酸新工艺 (7)发酵法制备维生素K2 (7)单宁酶的发酵制备及没食子酸丙酯一步生物合成 (8)脂肽类物质的发酵制备 (8)酶法转化制备γ-氨基丁酸、胍丁胺 (9)酶法制备色氨酸衍生物 (9)β-葡萄糖苷酶发酵生产及酶法合成京尼平 (10)抗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等癌症的靶向药物开发 (10)黄连木苗期性别鉴定技术本成果得到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项目(编号KJCX2-YW-N47 )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075178)的支持。

黄连木是我国重要的生物能源植物,其油果榨取的黄连木油是优质的生物柴油原料。

黄连木雌雄异株,在天然次生林中的雌雄性别比大约为1:1,而10%左右的雄株即可以提供充足的花粉,因而天然林中存在大量多余的雄株,导致可结果的雌株比例低,是影响黄连木单位面积产量的重要制约因素。

而黄连木童期长,8-12年才能开花结果,在开花前没有有效的途径确定植株的性别。

本成果利用黄连木不同性别类型植株间遗传物质的差异,建立基于细胞遗传学和PCR方法的黄连木植株性别鉴定技术,此技术对于通过调节黄连木性别比大幅提高黄连木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特点:黄连木雌雄鉴定技术是一种基于雌雄植株间染色体和基因序列差异建立的一种稳定的黄连木雌雄植株鉴定技术,此技术可以对包括苗期的任何时期的黄连木植株性别进行准确鉴定,对于根据生产和育种需要调控黄连木能源林的种植结构,从而提高黄连木林单位面积的产出能力,大幅度提高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科学院关于印发《中国科学院科研基地园区规划建设基本原则》的通知

中国科学院关于印发《中国科学院科研基地园区规划建设基本原则》的通知

随机扩增多态DNA技术在天麻遗传多样性分析中的应用王德信【期刊名称】《中国农学通报》【年(卷),期】2010(26)4【摘要】以乌天麻、黄天麻和绿天麻3种变型为研究对象,通过RAPD分析研究天麻遗传多样性,从而为天麻种源的筛选与鉴定及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采用改良的CTAB法提取天麻样品DNA,筛选出重复性好的10条随机引物,对130个样品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建立RAPD分析图谱。

扩增结果:54条表现为特异性带,多态性变异率高达65.1%,说明天麻变异程度较大。

聚类分析表明:栽培群体乌天麻是1个高度混杂的群体,虽然个体的表现型基本相同,但从遗传物质的组成来看,基因型不一致。

研究表明天麻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中乌天麻遗传多样性最丰富,变异复杂。

为鉴定优质天麻品种、天麻种质资源合理有效利用和进行遗传育种,提供了可借鉴的科学依据。

【总页数】6页(P19-24)【关键词】天麻;RAPD分析;遗传多样性【作者】王德信【作者单位】山东菏泽学院资源与环境系【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326【相关文献】1.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对湘产蛇莓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Δ [J], 刘湘丹;高昱;张亚利;蔡嘉洛;童巧珍;张聪子2.随机扩增多态DNA技术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J], 张鹏;解玉红;周东坡3.用随机扩增多态DNA (RAPD)技术分析野生与笼养绿孔雀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J], 柯亚永; 常弘; 张国萍4.随机引物扩增DNA多态性技术在分析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杆菌多态性中的应用 [J], 高大威;马佳毓;郭晓奎;赵月辉5.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分析刺五加的遗传多样性 [J], 邢朝斌;劳凤云;吴鹏;李玉彦;沈海龙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科院合肥研究院

中科院合肥研究院

中科院合肥研究院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全称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是中国科学院下属的综合性研究机构,直属于中国科学院合肥科学城。

该研究院成立于1958年,前身为中国科学院上海物理研究所合肥分所,2004年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中科院合肥研究院通过物理、化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等学科交叉和融合,开展基础科学与应用技术研究。

研究院拥有一流的科研设备和条件,并吸引了一大批杰出的科研人才。

目前,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已经成为中国重要的原始创新和引领性发展的基地之一。

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的研究方向非常广泛,包括能源科学与技术、物理学、化学、生物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地球空间科学等。

在能源科学与技术领域,研究院长期致力于新能源材料与系统、能源存储与转换技术、能源利用与环境治理等研究。

在物理学领域,研究院在凝聚态物理学、光学与量子信息科学、等离子体物理学等方面具有较为深厚的研究基础。

在化学领域,研究院的研究内容涵盖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等多个方向。

在生命科学领域,研究院的研究方向主要涉及生物医学工程、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

在信息科学与技术领域,研究院的研究方向包括信息处理与模式识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网络与通信技术等。

在地球空间科学领域,研究院的研究方向主要涉及地质过程与地质灾害、大气科学与环境科学等。

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在各个研究领域都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研成果。

例如,在能源领域,该研究院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包括高效低成本的太阳能电池材料、高性能的锂离子电池材料等。

在物理学领域,该研究院成功地发展了多束流加速器、高分辨电子能量损失谱仪等重要设备。

在化学领域,该研究院的科研团队在有机合成、天然产物化学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发现和创新。

在生命科学领域,该研究院参与了一系列重要的生物医学项目,为国家的健康产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总的来说,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是中国科学院的一颗明珠,是国家科学研究的重要力量。

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社会调查资助专项2015年度中期评审结果.doc

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社会调查资助专项2015年度中期评审结果.doc
朱大振
安徽省合芜蚌试验区的动漫产业发展现状的调查——基于人才培养的视角
合格
12
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廖志宏
闽西革命老区留守儿童现状调查
合格
13
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杨书雅
北疆兵团区域防护林的建设¬¬和发展进程研究---以150团为例
合格
14
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李春荣
湖泊水质变化对当地社会经济影响探究——以中国第五大淡水湖“巢湖”为例
王微恒
农村居民网购现状及发展建议调研——以北京市周边农村为例
合格
43
过程工程研究所
李泽晖
巢湖流域水环境现状及其与周边产业、居民的相互影响的调查分析——以派河为例
合格
44
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朱书影
探访贵州大学生村官——让我们重新定义青春
合格
45
工程管理与信息技术学院
孟庆辉
湖北省土地流转“龙岗模式”调查研究
合格
15
化学研究所
董为
新时期国家政策导向下的科学院化学类博士生就业问题与相关企业情况调查
合格
16
半导体研究所
胡晓晖
单芯片集成汽车电压调节器的应用前景调研
合格
17
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苑鹏佳
河北石家庄、衡水等地区中小学生教育公众意见挖掘与集成
合格
18
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袁宇翔
东北虎栖息地与异地公众保护意识调查—以珲春市和长春市为例
商业化背景下苗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以贵州黔东南地区“西江苗寨”和“摆贝苗寨”为例
合格
40
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温兆飞
三峡水库形成后对周边农民生产生活影响调研——以重庆市开县为例

合肥打造“种业之都”的定位思考

合肥打造“种业之都”的定位思考

合肥打造“种业之都”的定位思考
王玉华;郭红燕
【期刊名称】《中国种业》
【年(卷),期】2022()2
【摘要】对国内的北京、长沙、武汉、济南、青岛、寿光、杨凌等城市种业发展
的定位及种业发展的概况进行了梳理,调研了合肥种业发展的现状,总结出合肥种业
具有的五大优势,分析了这几个城市的种业发展定位对合肥种业发展定位的影响,在
此基础上,提出了新时代合肥打造“种业之都”的定位建议,即坚持“中国种业之都”的定位不动摇,超越长沙,比肩北京,最终形成一南一北两个“中国种业之都”并存的新格局。

【总页数】5页(P5-9)
【作者】王玉华;郭红燕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
【相关文献】
1.青岛成立种业联盟打造国际种业之都
2.打造种业之都共建丰收舞台北京国际种
业交易中心新春联谊会隆重召开3.合肥伊利乳业公司4月投产欲打造中部乳业之
都4.合肥打造“中国种业之都”5.合肥打造“种业之都”的策略与思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 养上 的基本情况 , 一定程度上说 明合肥 研究院的强大的社会 人际 网络 。 从文化根植性 来看 , 合肥研究院形成 了具有科学岛鲜 明特色的文化体系。 合肥 研究院具有“ 至新 、 至精 、 至真 、 至坚 ” 的科 学 岛精 神 , 具有“ 高效 、 团结 、 进取 、 奉献 ” 的机关作风。制定了《 合肥研究院机关工 作人员行为规范》 《 、合肥研究院的科学道
系网络 ) 等密切 结合 , 形成很 强的地 域根 植性 , 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在地 域 、 结构 、
地方政府推动本地经济工作 的新模式 。 由
功能和 目 标等方面具有高度的关联性 。 所 谓 区域根植 度就是指 组织在 其所处 的区
域经济社会环境 中的贡献影响程度 , 是对
组 织“ 入 ” 嵌 所处经 济社会环 境强度 的衡
项, 安徽 省科技 奖一 等奖 5项 , 二等 奖 3
项 ,0 8年发表 S I 20 C 论文 43篇 , 3 申请专
挂职交流的人才数量 、 中央科研院所培养 高层次人才情况。
第三 , 文化根植性维度。
利 13项 、 0 获得授权专利 9) , (项 这些数据 说明合肥 研究院具有 强大 的技术转 移和
的责任。一方 面, 中央科 研院所的发展依
中国科 学 院合肥物 质 科学研 究 院 区域 根植 度评 价
中国科 学院合肥物 质科学 研究 院是
中国科学 院在安徽 设立的一个 综合性科
研 究生重点培养单位 ,目前在学博士 、 硕
士研究生 10 余 名。这些数据反映 了合 0 1 肥研 究院在 人才总体规模 和高层 次人才
法律 、 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 风俗
和接受的任何才能和 习惯 的复合体 , 文化 既是一个积累过程也是传播的过程。 文化
的演化有其内在的规律 , 具有明显的地域 性, 区域文化在影响中央科研院所的同时
也受 中央科研 院所文化的影响 。 对于 中央 科研 院所 文化根植性的评价 , 重点考察以
国家重点投入 的中央科研院所 , 遵从政府
使命和公众利益原则 ,在从 事基础研 究 、 战略 高技术和 前瞻性 技术开 发及 国防科 技研发等 “ 国家使命 ” 的科技活动 同时 , 根 据区情区况 , 同程度地促进 了区域经济 不 社会的全面发展和区域间的协调发展。 这 些嵌入地方的 中央科研院所 , 一方面因为
第 一 , 业根 植 性 维 度 。 产
产 业根植性是 指 中央 科研院 所对 区 域经济发展的依赖 与贡献 。 尽管 中央科研 院所具有特殊 的国家使 命 , 但在我国现行 的制度 、 体制 下 , 其遵从 的是 政府 原理和
淡荣 f例 女 1 5
各类人才总量规模 、 中央科研院所走 出去
中央 科研 院所 区域根 植度 评价
为了客观 、真实地反 映区域根植 度 , 并使评价指标体 系具有较好 的可操 作性 , 在建立 中央科研 院所评价指 标体 系的过 程中 , 应该遵循系统性 、 学性 、 科 可行性 的 原则 。 中央科研院所与所属区域既是一个
经济系统 , 又是一个社会系统 。中央科研 院所的根植性 , 也就是 中央科研院所的本 地化 , 既体现 在时问上 的延 续 , 也体 现在
产业转 化能 力。
文化 创造信任 、 强信心 、 增 创造 各种 诱发 归属感的联 系纽带 。 文化 的含义 非常
广泛 , 它是全部的知识 、 信研究院 现有在职职工 10 7 0多人 , 10 在 2 0多名专
业技术人 员中, 究员 1 0多人 , 中, 研 4 其 中 国工程 院院士 2人 , 国家 “6 ” 8 3 计划 专家 和大科学工 程专家 、杰 出青 年基金获 得 者 、百人计划”人选这 5 “ 0多人。除此 之
性 又从 中央科 研院所 的产值 占区域总 产 值 的比重 、 中央科研 院所 与区域 经济增长 的相对速度 以及 中央科 研院所 的技 术转
移 与产业转化能力三个方面进行评价 ; 社
会 资本根植性 从 中央科 研院所 各类人才 总 量规模 、 中央科研院所走 出去挂职 交流
的人才数量 以及 中央科研 院所培 养高层 次人才情况三个方面进行评价 ; 而文化根 植性从 中央科研院所的精神文化 、 为规 行 范 以及价值取向三个维度进行评价 。
路径依赖和相对稳定性 , 具有 较强的非移 动性 ; 另一方面 , 它们必然与 当地经济 、 政
量。 中央科研院所与所在区域类似产业集
群的关系 , 中央科研院所刺 激区域体系的
竞争战略 , 同时也提升 中央科研 院所 本身 的竞争力 。 一般而言 , 区域根植度越高 , 中
央科研 院所在 区域体 系网络 中 占据着 更 加 中心的位置 , 与所属 区域经济 社会的发 展联系得更加密切 。
空间上的深 入。在实践 中, 中央科研院所

“ 嵌入”于所属区域宏大的背景下所构成
的社会结构之 中, 这种 社会结构往往表现
为当地 的网络联 系以及 区域 内特定 的人 文环境 , 它既体现在中央科研院所与所属 区域的共生 竞合关 系 ,也体 现在信 任水
平、 习俗与价值观 等结构性特征 。 因此 , 我 们 可以从产业根植性 、 社会资本 根植 性和 文化根植性 三个维度对 中央科研 院所 区 域根植度进行综合评价 。其 中, 产业 根植
中央 科研 院所 区域 根植度探析
以中国科 学院合肥物质科 学研 究院为例
●江 山
中央科 研 院所 的 区域根植 度
近年来 ,随着构建 国家创新体 系 、 建 设创新型 国家 的深入开展 , 建设区域创新
体系 , 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 陕发展是
治 以及区域环 境 ( 如制度 安排 、 社会 历史 文化 、 值观念 、 价 风俗 、 隐含经验 知识 、 关
外, 合肥 研究院设 有等离子体 物理 、 聚 核 变 工程 、 材料物理 、 光学 、 大气物理 与大气 环 境等 5个博 士学位 授 予点 、 1 硕 士 1个
学位授予点和 5个博士后流动站 , 国家 是
下指标 : 组织精神 、 行为规范 、 价值取向。 公众利益 原理 , 从这个 角度来看 , 中央 科 研院所也承 担着促进 区域经 济社会发 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