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京消化病医院消化科主任学习班简介

合集下载

医院消化内科学科简介

医院消化内科学科简介
供更精准、高效的治疗服务。
学科重要性
消化内科疾病是常见病和多发病,涉 及人群广泛,因此消化内科医生在维 护人类健康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消化内科疾病的治疗效果直接影响到 患者的生命质量和生存期,因此医生 需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环境因素 的变化,消化内科疾病的发病率不断 上升,对医生的专业技能和服务质量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研究肠道微生物群落与消化系统疾病之间的关联,为疾病预防和治疗提
供新途径。
03
消化道肿瘤免疫治疗
探索免疫疗法在消化道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为患者提供更多治疗选择。
国际合作与交流
国际消化内科学术会议
积极参与国际消化内科学术会议,分享研究成果,促进学术交流 。
国际合作研究项目
与国际知名专家和机构合作,共同开展消化内科领域的研究项目。
医院消化内科学科简介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31
contents
目录
• 学科概述 • 消化内科诊疗范围 • 消化内科研究进展 • 消化内科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 • 消化内科未来展望
01
学科概述
学科定义
01
消化内科是一门专门研究消化系 统疾病的学科,涉及食管、胃、 小肠、大肠、肝、胆、胰腺等器 官的疾病诊断与治疗。
02
消化内科诊疗范围
常见疾病类型
胃食管反流病
是指胃酸或胃内容物反 流至食管引起的一系列
症状。
消化性溃疡
包括胃溃疡和十二指肠 溃疡,是由于胃酸和蛋
白酶的消化所致。
炎症性肠病
如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 肠炎,是一类慢性肠道
炎症性疾病。
肝硬化
由于慢性肝病导致肝脏 结构改变,出现门脉高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胃癌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评价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胃癌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评价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胃癌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评价发布时间:2022-07-04T07:24:36.17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10期作者:韩睿卓[导读] 评价胃癌围手术期护理中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效果。

韩睿卓西安市西京消化病医院消化三科710032陕西西安摘要:目的:评价胃癌围手术期护理中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效果。

方法:胃癌手术患者取样71例,顺序编码分组,分别于2020年11月至2021年11月实施常规护理(n=35,常规组)和围手术期快速康复外科护理(n=36,试验组),对比SF-36得分,观察康复进度。

结果:护理干预后,试验组(2.20±0.64)d肛门排气,(3.20±0.34)d经口进食,(8.27±1.14)d切口愈合,比常规组早,住院(6.58±2.19)d,比常规组(9.47±3.24)d少,同时,试验组 SF-36分值高于常规组,P<0.05。

结论: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实施围术期护理可改善胃癌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其住院时间,促进术后康复,值得借鉴。

关键词:应用评价;胃癌围手术期;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胃癌是属于常见恶性肿瘤,起源于胃黏膜上皮,受幽门螺杆菌感染,人们工作压力增大,饮食结构改变等因素影响[1],近年来,胃癌患病率明显增长,可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危害患者身心健康,目前对其的治疗依然以外科手术为主,围术期护理则是提升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加快术后康复的有效方式[2],本次研究取我院2020年11月至2021年11月收治的71例胃癌手术患者资料,分析评价了围手术期护理中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意义。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胃癌手术患者取样71例,顺序编码分组,皆签署知情同意书,分别实施常规护理(n=35,常规组)和围手术期快速康复外科护理(n=36,试验组),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试验组最高76岁,最低38岁,平均(51.35±2.87)岁,男女分布20:16,常规组最高76岁,最低39岁,平均(51.80±2.35)岁,男女分布19:16,P>0.05。

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三级以上教授

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三级以上教授

第四军医大学技术三级以上教授(160)潘铭紫(1896-1982)江苏苏州,第四军医大学人体解剖学专家,一级教授,曾任解剖学教研室主任蔡翘(1897-1990)广东揭东,第四军医大学生理学专家,一级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林几(1897-1951)福建福州,第四军医大学法医学专家,一级教授王逸慧(1899-1958)福建闽县,第四军医大学妇产科学专家,一级教授,曾任附属一院妇产科主任、副院长郑集(1900-)四川南溪,第四军医大学生物化学与营养专家,一级教授,曾任生物化学教研室主任,南京大学生物化学教研室主任童第周(1902-1979)浙江鄞县,第四军医大学实验胚胎学专家,一级教授,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曾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张福星(1902-1975),第四军医大学眼科学专家,一级教授,曾任附属一院眼科主任、副院长、解放军总医院外科部主任兼眼科主任陈华(1902-1990),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专家,一级教授,曾任口腔医学系主任、口腔医学院院长、学校副校长丁德泮(1908-1995),第四军医大学放射生物学专家欧阳官(1911-1996)四川资中,第四军医大学口腔修复学专家,一级教授,曾任口腔修复科主任郭祖超(1912-1999)上海青浦,第四军医大学医学统计学专家,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我国卫生统计和医学统计学科创始人之一王荣光(1912-2007)上海市人,第四军医大学妇产科学专家,一级教授,曾任附属一院妇产科主任、副院长于清汉(1912-2003)辽宁大连,第四军医大学精神病学专家,三级教授,曾任附属一院神经内科主任汪美先(1914-1993)浙江衢县,第四军医大学微生物与免疫学专家,一级教授,曾任微生物学教研室主任、校科研部长毕汝刚(1914-1993)江苏洪泽,第四军医大学公共卫生学专家,三级教授,曾任军队卫生学教研室主任纪仲愚(1914-1992)安徽寿县,第四军医大学流行病学专家,三级教授,曾任流行病学教研室主任涂通今(1914-)福建长汀,第四军医大学神经外科学专家,三级教授,曾任学校副校长、校长、总后卫生部副部长、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丁鸿才(1914- )江苏涟水,第四军医大学口腔颌面外科专家,三级教授,曾任口腔颌面外科主任苏鸿熙(1915-)江苏宜兴,第四军医大学心血管外科学专家,一级教授,曾任附属一院胸外科主任,解放军总医院胸外科主任汪良能(1916-1989)安徽南陵,第四军医大学烧伤整形外科学专家,二级教授,曾任附属一院烧伤整形科主任蔡用舒(1916-2000)湖南益阳,第四军医大学眼科学专家,二级教授,曾任附属一院眼科主任,88年7月退休陆裕朴(1917-1993)江苏宿迁,第四军医大学骨科学专家,一级教授,曾任附属一院骨科主任、全军创伤骨科研究所所长、副院长、学校副校长苏成芝(1917-2000)辽宁海城,第四军医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家,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任生物化学教研室主任、训练部副部长牟善初(1917-)山东日照,第四军医大学内科学专家,一级教授,曾任附属一院内科主任、解放军总医院副院长孙传兴(1917-)湖北黄陂,第四军医大学外科学专家,二级教授,曾任附属一院外科主任、副院长张学庸(1919-2010)河南唐河,第四军医大学消化内科学专家,一级教授、博导,曾任附属一院内科主任,总后“一代名师”()史俊南(1919-)江苏宜兴,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内科学专家,一级教授,曾任口腔内科主任徐君伍(1919-2002)浙江杭州,第四军医大学口腔修复学专家,一级教授,曾任口腔修复科主任姜绍谆(1919-)浙江江山,第四军医大学微生物学教研室分子病毒研究室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复周(1920-2001)河南舞阳,第四军医大学生理学专家,一级教授,曾任生理学教研室主任杨为松(1920-2006)辽宁开原,第四军医大学传染病学专家,一级教授,曾任附属二院传染科主任李继硕(1920-2005)吉林榆树,第四军医大学人体解剖学专家,一级教授,曾任解剖学教研室主任,总后一代名师(1996)侯悦(1921-2003)辽宁绥中,第四军医大学军队卫生学专家,一级教授,曾任军队卫生教研室主任郭鹞(1922-)河南洛阳,第四军医大学放射医学专家,一级教授,曾任病理学、病理生理学教研室主任,403研究所1室主任周树夏(1923-2007)浙江诸暨,第四军医大学口腔颌面外科学专家,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总后“一代名师”,曾任颌面外科主任巢振南(1924-1999)江西景德镇,第四军医大学外科专家,二级教授,曾任附属一院外科主任刘彦仿(1924-)山东海阳,第四军医大学病理学专家,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病理学教研室主任张宁仔(1925-),第四军医大学心血管内科学专家,一级教授,曾任附属二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女张立藩(1927-)天津市人,第四军医大学航空航天医学专家,一级教授,曾任航空航天生理学教研室主任游国雄(1928-2003)上海市人,第四军医大学神经内科学专家,一级教授,曾任附属二院神经内科主任樊代明(1953-)重庆市人,第四军医大学校长,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消化内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2001),中国工程院副院长(2010),少将军衔陈志南(1952-)江苏宜兴,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细胞工程研究中心/细胞生物学教研室、细胞生物学国家重点学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06.12中国工程院院士(2007)鞠躬(1929-)上海市人,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神经生物学教研室主任、全军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文职特级,中国科学院院士(1991),总后一代名师,著名的神经生物学家、神经科学教育家张生勇(1939-),第四军医大学药学系手性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化学教研室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2009)王克为(1923-)辽宁新民,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放射性同位素研究室教授施际武(1928-),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原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臧益民(1928-)江苏常州,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生理学教研室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成济(1928-)四川成都,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王文亮(1934-)辽宁营口,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病理学教研室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肿瘤研究所所长隋延仿(1934-),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病理学教研室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饶志仁(1935-)湖南浏阳,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神经生物学教研室、全军神经科学研究所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胡三觉(1937-)江西修水,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神经生物学教研室、全军神经科学研究所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06.02陈苏民(1937-)广东中山,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原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薛采芳(1939-),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病原生物学教研室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女马文煜(1940-)河北保定,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微生物学教研室原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朱妙章(1942-)浙江杭州,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生理学教研室三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金伯泉(1943-),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免疫学教研室原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黄高昇(1945-)河南偃师,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病理学教研室及西京医院病理科教授、博士生导师杨安钢(1954-),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免疫学教研室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徐志凯(1955-)安徽嘉山,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微生物学教研室主任、全军分子病毒学与分子免疫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药立波(1955-)山西左权,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主任、全军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女张远强(1950-)湖北??,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韩骅(1961-),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医学遗传学与发育生物学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云庆(1961-)河南新野,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解剖学会理事长兼神经解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神经解剖学杂志》主编皇甫恩(1929-)河北??,第四军医大学航空航天医学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马瑞山(1934-)吉林扶余,第四军医大学航空航天生理学教研室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苗丹民(1956-)山东威海,第四军医大学航空航天医学系心理学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董秀珍(1945-)河北丰润,第四军医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医学电子工程学教研室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军军事医学电子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女李良寿(1929-)江西临川,第四军医大学军事预防医学系军队流行病学教研室教授、预防医学研究所所长,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尹宗江(1930-)天津武清,第四军医大学军事预防医学系卫生勤务学教研室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龚书明(1931-)北京通县,第四军医大学军事预防医学系军队卫生学教研室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徐勇勇(1954-),第四军医大学军事预防医学系卫生统计学教研室主任、卫生信息研究所常务副所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徐德忠(1941-)江苏无锡,第四军医大学军事预防医学系军队流行病学教研室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学骥(1914-2000)河北鸡泽,第四军医大学药学系化学教研室教授刘少炽(1919-)陕西商县,第四军医大学药学系化学教研室教授李家齐(1914- )天津市人,第四军医大学训练部组织胚胎教研室主任,教授沈纪宗(1925-)安徽怀远,第四军医大学训练部副部长,医学教育教研室教授、硕士生导师刘大军(1929-)河南唐河,第四军医大学经济学二级教授、硕士生导师刘鉴汶(1931-)河北深县,第四军医大学训练部医学教育研究室教授、博士生导师谢百治(1939-)陕西华县,第四军医大学训练部教育技术中心教授、硕士生导师郭照江(1941-)河北盐山,第四军医大学社科部教授、伦理学专业硕士生导师王正洪(1950-),第四军医大学训练部医学教育教研室教授、博士生导师刘乾初(1916-)湖南宁乡,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教授郭庆林(1918-)山东夏津,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放射科主任医师、教授于茂生(1919-)山东平原,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惠延年(1919-),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眼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粟秀初(1925-)湖南邵阳,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易声禹(1926-2000),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孙滨(1927-)山东招远,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二级教授、硕士生导师,女牟震先(1928-)山东烟台,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教授,曾任大内科主任兼消化内科主任刘维永(1929-)江西南昌,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胸外科主任医师、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高志清(1930-)山西兴县,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普通外科、外科教研室原主任,主任医师、二级教授、硕士生导师钱蕴秋(1931-)江苏太仓,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超声诊断科主任医师、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女邓敬兰(1931-),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核医学科主任医师、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女胡蕴玉(1931-),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骨科研究所主任医师、一级教授、博士生(后)导师,女夏天(1932-)浙江镇海,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女王锦玲(1932-)广东南海,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女陈景藻(1932-)北京市人,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物理医学和康复医学科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总后卫生部专家组成员。

医院消化内科培训计划内容

医院消化内科培训计划内容

医院消化内科培训计划内容一、培训目的本医院消化内科培训计划旨在提高医院内消化内科医生的专业水平,增强医生的临床治疗能力,提高医疗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二、培训对象本培训计划主要针对医院内的消化内科医生,包括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和主任医师。

三、培训内容1. 理论课程:(1)消化内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包括消化道出血、消化道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胃肠道炎症性疾病等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2)消化内科常见病例讨论:通过病例讨论的形式,探讨消化内科疾病的诊治思路与方法,提高医生对这些常见疾病的诊治水平。

(3)现代医学影像学在消化内科的应用:介绍消化道各种影像学检查的诊断价值和临床应用。

(4)消化内科病理学:深入了解消化内科疾病的病理学特点,为临床诊断提供更为准确的依据。

(5)消化内科新技术、新药物的应用:介绍消化内科领域最新的诊治技术和药物,提高医生的诊治水平。

(6)消化内科疾病的预防与保健:通过专家讲座等形式,宣传消化道疾病的预防方法,提高患者的健康意识。

2. 临床实践:(1)门诊和急诊病例分析:通过实际病例的分析,帮助医生提高对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能力。

(2)门诊与急诊的差异化护理:深入了解门诊与急诊病人护理的差异,提高对病人的贴心照顾。

(3)临床操作技能训练:包括经皮肠胃镜、支气管镜、内窥镜等内镜操作技能的模拟训练。

(4)临床围手术期处理技能训练:通过模拟手术操作,提高医生在手术围术期的操作能力。

3. 学术交流:(1)参加消化内科专业学术会议:鼓励医生积极参加相应专业学术会议,学习最新的学术成果和经验。

(2)参观其他医院消化内科临床工作:组织医生赴其他医院交流学习,了解其他医院的消化内科临床工作模式和经验。

4. 模拟案例操作训练:(1)通过具体病例的模拟实践,培训医生的操作技能,提高医生的应急处理能力。

(2)通过模拟病例操作,培养医生的临床思维和自主决策能力。

四、培训形式1. 理论课程:采取专家讲座、学术交流等形式。

消化内科规范化培训计划

消化内科规范化培训计划

消化内科规范化培训计划一、培训目标1. 确保医生对消化内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2. 提高医生对于消化内科专业知识的熟练掌握和应用能力。

3. 增强医生对患者诊疗过程中的沟通技能和人文关怀。

二、培训内容1. 消化内科基础知识2. 消化内科常见病症的诊断和治疗3. 消化内科新技术和新进展4. 患者沟通技能和人文关怀三、培训计划1. 第一阶段:课堂培训1)基础知识课程:对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病理等基础知识进行系统学习。

2)常见病症诊治课程:重点对胃肠道常见疾病如胃炎、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胃炎、慢性胰腺炎等进行深入的诊断和治疗学习。

3)新技术和新进展课程:介绍消化内科新技术和新进展,如内镜检查、介入治疗等。

4)患者沟通技能和人文关怀课程:培训医生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让患者感受到医生的关怀和温暖。

2. 第二阶段:临床实践1)参与临床科室的日常工作,亲身参与患者的诊疗和护理过程。

2)跟随资深医生进行诊疗、手术和治疗操作,学习临床操作技能。

3)观摩和参与各类消化内科手术操作,如内镜检查、肠镜检查、介入治疗等。

4)参与医院消化内科学术讨论、病例讨论和会诊临床,加深对消化内科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 第三阶段:继续教育1)定期组织医生参加各类消化内科学术交流会议,增加医生的专业知识和最新研究成果。

2)培训医生进行科研课题的设计,撰写学术论文和参与科研项目。

3)鼓励医生参与国家、地方及医院组织的消化内科相关专业考试和培训。

四、培训方法1. 培训课程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包括专家讲座、病例讨论、实际操作等。

2. 制定培训计划,并有专门的培训材料和教材进行辅导。

3. 组织医生参与消化内科技能竞赛,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临床实践能力。

五、培训效果评估1. 制定消化内科培训考核制度,定期对医生进行培训成果评估。

2. 对医生的临床实践进行评价,包括临床操作技能、诊断能力和治疗效果等。

3. 对医生的沟通技能和人文关怀能力进行评估,着重考察医生对患者的关怀和理解。

一体化正压连接留置针临床应用的效果观察

一体化正压连接留置针临床应用的效果观察

一体化正压连接留置针临床应用的效果观察赵海红;程丽娜;陈新莉;李俊华;王敏;马丽;崔利红【摘要】目的对一体化正压连接式留置针与其他普通留置针在滴速、留置时间、使用中的护理问题进行观察和比较.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某军区大学消化病医院2010年9-12月行静脉输液治疗的200例住院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使用普通留置针,观察组使用一体化正压连接式留置针,观察两组患者留置过程中输液滴速、留置时间、护理问题(回血、堵管、外渗、静脉炎、针刺伤)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比较,观察组在输液滴速、留置时间、护理问题发生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中使用一体化正压连接式留置针,可有效地提高输液速度,能够保证抢救条件下快速补液的需求,延长留置时间,减少相关并发症,且操作简单,符合安全输液理念,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differences of infusion speed,time of reservation and facility of nursing between positively pressurized needle-free link-reservation device and normal indwelling needle on patients. Methods From September to December 2010,200 inpatients with intravenous infus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al group(n=100) and control group(? = 100). Normal dwelling needle and positively pressurized needle-free link-reservation product were applied in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respectively. And the differences of speed of infusion, time of reservation and facility of nursing (blood returning,tube blocking,extravasation,phlebitis and needle stick injuries)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incidences of tube-plugging,blood returning and needle stick injury in the observational group were superiorto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P<0. 05). Conclusion Positively pressurized needle-free link-reservation device can effectively raise the speed of infusion,prolong the time of reservation,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 and the burden of nursing,which deserves further clinical popularization.【期刊名称】《解放军护理杂志》【年(卷),期】2012(029)001【总页数】3页(P70-72)【关键词】一体化正压连接式留置针;临床应用;效果观察【作者】赵海红;程丽娜;陈新莉;李俊华;王敏;马丽;崔利红【作者单位】第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消化外科,西安 710032;第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消化外科,西安 710032;第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消化外科,西安 710032;第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消化外科,西安 710032;第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消化外科,西安 710032;第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消化外科,西安 710032;第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消化外科,西安 71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2.9静脉输液是临床最常用的治疗护理手段之一,静脉留置针的使用,从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穿刺次数,减轻了患者痛苦,降低了穿刺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工作效率,已被医护人员接受并得到普遍应用。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消化内科详细介绍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消化内科详细介绍

西京医院消化内科例成立于1954 年,1978年被国家教委和国务院学位后委员会批准为硕士研究生点. 1986年被国家教委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学科,1993年被批准为博士后流动站,1998年被国家卫生部批准为国家临床药理基地,1999年被社会国家教育部批准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学科。

西京医院消化内科的学术队伍结构合理,不仅有一批德高望重、学识渊博、国内外知名的老专家,而且有一批年富力强,学有成就的中青年骨干(平均年龄 36 岁)其中10 名曾赴在美、英、日等国家(或地区)进修过1 年以上的归国学者。

西京医院消化内科选择了我国死亡人数最多的恶性肿瘤——胃癌为研究方向,在发现胃癌新抗原 MGAgs,制备其抗体,克隆其基因,特别是用其建立了先进的胃癌早期诊断方法等方面做出了令国际上注目的研究成果,由国外专家提出在该所召开两次胃癌国际学术会议上,大会推举樊代明所长为主席。

西京医院消化内科重视国际学术交流,主持和举办了2次大型国际性会议,每年互派学者开展科学研究,经常邀请国外的从事消化病学专家,来该科进行学术交流报告。

西京医院消化内科组成了以樊代明院士为首的6人讲师团,今年内已在全国20 个省市进行了巡回专题告及现场操作表演,其中包括:胆胰疾病内镜介入治疗、消化道良恶性狭窄内镜介入治疗、消化系疾病的血管介入治疗、消化道疾病的超声介入诊断和治疗及国内消化内科专业率先引进并开展了第四代人工肝治疗 / 各种急慢性肝功能不全。

本文由辉瑞医药整理提供,转载注明出处。

消化内科分层级培训计划

消化内科分层级培训计划

消化内科分层级培训计划一、前言消化内科是内科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人体消化系统的疾病,如胃肠道疾病、肝脏疾病、胆道疾病等。

消化内科医生需要具备扎实的内科基础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能够准确诊断和治疗各类消化系统疾病。

为了提高消化内科医生的临床水平,本文设计了一套分层级的消化内科培训计划,旨在全面提升消化内科医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使其能够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二、培训目标1.培养消化内科医生具备扎实的内科基础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2.提高消化内科医生的专业技能和诊疗水平;3.强化消化内科医生的团队意识和沟通协作能力;4.促进消化内科医生的学术研究和科研能力;5.培养消化内科医生具备临床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三、培训内容为了实现上述培训目标,我们设计了如下分层级的培训内容:1.基础知识培训(1)内科基础知识学习:包括内科学基础知识、内科学诊断和治疗技术、内科学临床常见病例分析等内容。

(2)消化系统解剖学与生理学:包括消化系统各器官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对于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的病理生理学基础进行深入学习。

(3)消化内科常见疾病诊疗规范:包括消化系统各种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护理等内容;重点学习消化系统癌症、炎症性肠病、功能性胃肠病等高发疾病的新进展和治疗规范。

2.专业技能培训(1)内镜检查操作技术:包括上消化道内镜检查、下消化道内镜检查、内镜治疗技术等内容,培养消化内科医生熟练掌握内镜检查和治疗技术。

(2)消化内科疾病诊疗技术:包括胃肠充气造影、胃肠道功能检查、腹部B超、CT、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技术,以及结直肠镜检查、肝穿刺、肠镜检查等技术的培训。

(3)消化内科疾病治疗技术:包括消化系统各种疾病的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微创介入治疗等技术的培训。

3.临床实践培训(1)临床病例讨论:开展各种消化内科疾病的临床病例讨论,培养消化内科医生分析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2)临床操作技能训练:包括对内镜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微创治疗等技术的操作训练,提高消化内科医生的临床操作技能。

消化内科科室简介与常见病健康宣教

消化内科科室简介与常见病健康宣教

消化内科科室简介与常见病健康宣教我们医院的消化内科是一家集医疗、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特色专科。

我们的技术力量雄厚,拥有一批学术造诣高的人才。

目前,我们有4名教授、4名博士、9名硕士、7名副主任医师和3名主治医师。

科室分为XXX和XXX两个科室,共有80张床位,病房宽敞、明亮、美观、舒适,空调、电视、洗浴间等生活设施完善,给病人提供最好的治疗和休息环境。

我们的诊疗范围包括食管疾病、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消化性出血、上消化道及大肠息肉的内镜下治疗、肝脏疾病、胆总管结石、急慢性胆囊炎、肠结核和结核性腹膜炎、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急慢性胰腺炎、急慢性腹泻、功能性胃肠病、慢性便秘等消化系统疾病。

我们的特色诊疗包括无痛电子胃肠肠镜检查、胶囊内镜、内镜下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等。

在电子胃肠镜检查过程中,我们通过静脉给予一定量的短速效镇静剂和麻醉剂,使患者在不知不觉之中完成检查。

整个过程很短,患者可于检查结束后数分钟内苏醒。

胶囊内镜不需要麻醉,也不需要住院,行动自由,不耽误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突破了小肠可视性检查的盲区,全小肠段真彩色图像清晰直观,提高了消化道疾病的确诊率。

内镜下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我们科室的常用治疗方法之一,可以快速有效地治疗患者的病情,为肝移植术赢取时机,减少患者的痛苦和风险。

内镜下经十二指肠插管注入照影剂,是目前诊断胰胆管疾病的金标准。

在此基础上,可以进行介入治疗,如十二指肠括约肌切开术、内镜下鼻胆汁引流术、内镜下胆汁内引流术等。

这些治疗方法不用开刀,创伤小,住院时间也缩短,深受患者欢迎。

内镜下高频电切、氩气刀、微波等治疗消化道息肉已成为我们科室的特色技术。

食管狭窄支架安置术适用于食管酸碱烧伤、炎症、动力障碍、手术及食管癌等引起的食管狭窄患者。

通过探条扩张器扩张或放置金属支架治疗,可使狭窄解除,进食困难缓解。

病例分享:西京消化病医院梁树辉博士采用小肠镜辅助ERCP解决消化道重建后胆道难题

病例分享:西京消化病医院梁树辉博士采用小肠镜辅助ERCP解决消化道重建后胆道难题

病例分享:西京消化病医院梁树辉博士采用小肠镜辅助ERCP解决消化道重建后胆道难题引言长期以来,上消化道外科重建术后发生胆道疾病,常让外科医生头痛,多次手术必然带来手术操作上的极大困难,且患者也极其痛苦。

尽管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技术,已发展成为常规胆胰疾病治疗的微创、高效方法,但由于重建的消化道变得迂回曲折,长度延长,常规ERCP治疗的内镜极难到达胆道开口。

面对这些病人,内镜医生也只能放弃,最终患者又不得不再次经历外科手术之苦。

近几年随着小肠镜技术的发展,使内镜到达消化道重建术后的胆道开口成为可能,小肠镜辅助ERCP得以实现。

然而,由于以下困难和问题,小肠镜辅助ERCP治疗手段有限,发展缓慢。

难度和问题1.上消化道外科重建术后,内镜入路复杂,且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肠管粘连成角。

正确识别、成功进入胆肠襻并最终到达胆道开口,难度高,并最终通过2米多长的小肠镜完成ERCP操作,极具挑战性。

2.小肠镜虽逐渐普及,但绝大多数常规ERCP配件无法应用于小肠镜,与小肠镜配套的ERCP配件种类少,定购繁琐,能完成的治疗种类少。

3.受内镜及配件限制,部分患者胆道插管困难,以致手术失败。

创新手术方案西京消化病医院梁树辉博士巧妙设计,灵活运用外套管技术,提出了新的小肠镜辅助ERCP的内镜手术方案,即内镜交换法ERCP技术。

术中,先用小肠镜插入胆肠襻,保证了到达胆道开口的成功率;保留外套管,退出小肠镜,换用更短的胃镜,使常规ERCP配件能得以选用,顺利完成各种ERCP操作。

手术开展情况目前,已采用该方法完成30余例次手术,3/4病例能够到达胆道开口完成内镜交换,其中90%以上成功完成ERCP治疗,包括鼻胆引流、塑料支架引流、胆道取石、狭窄扩张、金属支架置入等几乎所有常规ERCP操作,不增加并发症,与国外文献报道相似。

典型手术病例1患者介绍患者XXX,男,51岁,间断皮肤巩膜黄染、腹痛、发热2年余入院。

无特殊饮食习惯及肿瘤家族史。

2023年消化内镜进修招生简章

2023年消化内镜进修招生简章

2023年消化内镜进修招生简章1. 招生背景消化内镜是一门介入性医学专业,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消化内镜逐渐成为医学领域中备受重视的专业方向。

为了培养更多优秀的消化内镜专业人才,我院特举办2023年消化内镜进修班,招收国内外相关医学专业背景的学员。

2. 招生对象本次进修班主要面向在医学院校或相关医疗机构工作的医师、护士以及相关专业技术人员。

报考者需具有相关医学类专业学士学位或以上学历,有一定的消化内镜实践经验者优先。

3. 招生计划本次进修班拟招收不超过30名学员,其中包括国内15名学员和国外15名学员。

报名截止后,将根据报名者的资格条件和相关经验进行综合评定,最终确定拟录取名单。

4. 招生流程4.1 报名时间:2022年10月1日至11月30日。

4.2 报名方式:有意向参加进修班的学员需将个人简历、学历证书、职称证书、消化内镜操作证书等相关材料通过指定电流信箱提交,邮件主题注明“2023年消化内镜进修班报名材料”。

4.3 考核环节:根据报名人员的资料,将组织专家对报名者进行资格审查和面试。

4.4 录取公示:经过资格审查和综合面试后,将在指定时间公示拟录取名单。

5. 进修安排5.1 学习时间:预计进修时间为12个月,具体开学时间将根据招生情况确定。

5.2 授课内容:进修班将开设消化内镜相关理论课程、临床实践课程以及实际操作训练课程,涵盖内镜技术、病例分析、并发症处理等内容。

5.3 学习方式:学员需到校学习,按时参加课程学习和实践操作。

6. 进修费用本次进修班学费为人民币30万元/人,费用包括教材、实践操作费、实验器材费等。

学员还需自行承担食宿和交通费用。

7. 毕业证书成功修满课程学时并通过结业考核者,将被授予《消化内镜进修班结业证书》,此证书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专业性,对学员未来的职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8. 注意事项8.1 招生名额有限,录取名单将综合考虑学员的学术背景和相关经验。

8.2 进修期间学员需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严格遵守学术道德规范。

消化进修护士培训计划内容

消化进修护士培训计划内容

消化进修护士培训计划内容一、培训目标为了提升消化内科护士的专业技能和临床实践能力,我们制定了以下培训目标:1. 加强对消化系统疾病的理解,包括胃肠道疾病、肝胆胰疾病等;2. 提高对消化系统疾病的护理和处理能力;3. 增强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提升消化内科护士的整体素质;4. 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二、培训内容1. 消化系统疾病知识培训(1)胃肠道疾病:了解胃肠道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案;(2)肝胆胰疾病:学习肝胆胰疾病的常见病因、病理生理、症状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3)消化系统常见并发症:学习消化系统疾病的常见并发症,了解预防和处理方法。

2. 护理技能培训(1)消化内科护理基础知识:学习消化系统疾病的护理基础知识,包括护理目标、护理评估、护理措施等;(2)护理操作技能培训:从基础的护理操作技能到高级的护理操作技能,包括血管通路的置管、气管插管等;(3)挽救生命护理技能:学习心肺复苏等急救技能,提高在紧急情况下的处理能力。

3. 临床实践培训(1)临床实践能力培训:通过模拟实习和真实病例操作,提高护士的护理操作能力和处理疾病的能力;(2)医患沟通技巧培训:学习医患沟通的技巧和方法,提高护士与患者、家属的沟通能力。

4.心理健康与职业素养培训(1)心理健康知识:了解心理健康与心理疾病的相关知识,提高对患者的心理护理能力;(2)职业素养培训:培养消化内科护士的职业操守、责任心和职业素质。

5.专业知识进修(1)定期组织专家授课:邀请消化内科方面的专家教授细化疾病知识,提高护士的专业水平;(2)学术交流及讲座:定期组织护理学术讲座和学术交流,让护士及时了解最新的护理理念和技术。

三、培训方式1. 线下培训:在医院内设置专门的培训教室和实验室,开展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训练;2. 线上培训:利用互联网平台或远程教育平台,组织在线直播授课和网络培训,方便护士进行学习和交流;3. 实践培训:安排护士参与真实病例操作和模拟实习,提高护士的临床实践能力。

消化科医生科室培训计划

消化科医生科室培训计划

消化科医生科室培训计划一、培训目标1. 提升消化科医生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能力,提高辨别、预防和对消化系统疾病的科学认知和处理水平;2. 提高消化科医生对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管理水平,提升患者就诊体验和治疗效果;3. 加强消化科医生对消化系统疾病的教育和宣传,提高患者的自我防护和保健意识;4. 加强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提升消化科医生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

二、培训内容1. 理论知识培训(1)消化系统解剖、生理和病理知识(2)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3)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原则和方法(4)消化系统疾病的并发症和处理(5)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的管理和护理2. 临床技能培训(1)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检查技术(2)胃镜和结肠镜检查操作技术(3)内科和外科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技术(4)消化系统疾病的急救处理技术(5)患者教育和宣传技巧3. 专业能力培训(1)消化系统疾病的综合诊断能力(2)消化系统疾病的综合治疗能力(3)消化系统疾病的预防和保健能力(4)消化科医生团队合作和沟通技巧(5)患者和家属心理咨询和护理能力三、培训方式1. 专家讲座邀请消化科医学领域的专家学者来医院进行专业讲座和学术交流,介绍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提供最新的诊疗指南和规范,帮助医生了解最新的医疗进展和治疗技术,提高专业知识水平。

2. 临床技能培训组织临床技能培训班,邀请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和医生进行临床技能操作演示和现场辅导,帮助医生熟练掌握消化系统各种检查和治疗技术,提高临床操作水平。

3. 病例讨论定期组织病例讨论会,邀请医院内外消化科医生共同参与,结合实际临床案例进行讨论和交流,分享治疗心得和经验,促进医生之间的学习和交流。

4. 研究讨论组织研究性课题讨论会,邀请医院内外学科专家和消化科医生共同参与讨论和研究课题,鼓励医生进行临床医疗科研工作,提高医生的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

5. 实地学习组织医院内外学术交流和实地学习活动,带领医生到其他医院或学术机构进行学术交流和学科研修,拓宽医生的学术视野和专业知识领域。

消化内镜医生培训流程

消化内镜医生培训流程

消化内镜医生培训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消化内镜医生的专业化培训之路消化内镜医生是医疗领域中的重要角色,他们通过使用内窥镜技术来诊断和治疗消化系统的疾病。

消化科科室讲课稿范文

消化科科室讲课稿范文

消化科科室讲课稿范文消化科科室讲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科室同事和学员们:大家上午好!在这个美丽的早晨,我非常荣幸能够为大家带来一场有关消化科的讲座。

我是消化科的一名医生,今天我将和大家一起探讨消化科的发展历程、常见疾病以及诊疗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消化科是一门研究人体消化系统疾病的专科医学。

人体的消化系统由口腔、食管、胃、肠道和肝胆系统等组成。

这些器官的正常功能对于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然而,在现代社会,饮食结构的改变、生活方式的不健康等因素常常导致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

因此,消化科的研究和治疗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消化科的发展历程。

消化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史时期。

早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埃及人就开始研究消化系统疾病,并制定了治疗方案。

而在中国,孙思邈在《千金方》中也对消化系统疾病给予了一定的关注。

然而,直到19世纪,随着现代医学的兴起,消化科才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

20世纪初,人们对消化系统的理解越来越深入,先后提出了胃构造、胃肠动力学、消化酶学等一系列重要理论,为消化科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21世纪,随着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的发展,消化科的研究进一步扩展,涉及到了基因治疗、肠道微生物、肠道免疫等前沿领域。

可以说,消化科的发展融合了古代和现代医学的智慧,不断提升了对消化系统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水平。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

首先是胃炎。

胃炎是胃粘膜的非特异性炎症,常见症状有上腹痛、恶心、呕吐等。

胃炎的发病与细菌感染、食物刺激、药物刺激等因素有关,治疗主要包括抗酸药物以及细菌感染的根除。

其次是食管炎。

食管炎是食管黏膜的炎症,常见症状有胸骨后疼痛、咳嗽、吞咽困难等。

食管炎的发病与胃酸反流、食管功能障碍等因素有关,治疗包括抗酸药物、改善食管功能等措施。

此外,还有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肠道出血、肝炎等消化系统疾病。

最后,我要和大家分享一些消化科的诊疗方法。

消化科的诊断主要通过体格检查、病史询问、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多种手段。

平凡见精彩 “肝”为天下先 ——记第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周新民教授

平凡见精彩 “肝”为天下先 ——记第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周新民教授

东来平凡见精彩 “肝”为天下先——记第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周新民教授周新民: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消化八科主任。

现任陕西省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消化分会肝胆疾病协作组副组长;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生物治疗学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分会肝衰竭和人工肝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重肝和人工肝学组委员、陕西省医学会感染病与寄生虫病分会委员、美国临床肿瘤学会会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JOH(中文版)、《世界华人消化杂志》、《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等多种专业杂志编委或特约审稿人。

获军队院校育才银奖。

获国家86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科技创新重点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全军医药卫生科研基金、先进群体创新基金共10余项。

获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1项,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

在国际国内专业杂志发表论文100余篇。

. All Rights Reserved.临床基础交叉,铸就扎实根底遇,那么第二次转变就是专业提升的必然。

当他博士毕业回到临床的时候,正是西京医院消化内科进入发展的快车道,病区扩大,人员增加。

鉴于对肝病的兴趣及在研究生期间做肝病相关的研究,周新民师从肝病专家苗继延教授,把肝病作为专业重点。

在临床工作中也特别关注肝病治疗中的一些难点。

当时,一些病因导致的急性肝功能衰竭及肝硬化失代偿期出现的慢性肝周新民1985年毕业于第四军飞跃,也培养了基本的临床思维和功能衰竭,在临床上治疗困难,病医大学空军医学系,留校并分配到诊治技术和能力。

特别是在军医大死率达80%以上,在药物治疗效果西京医院工作。

与有些医学生本科学的附属医院,教授们的医术和医不佳的情况下,除了肝移植就没有-硕士-博士一条龙毕业不同,他经德给了他深刻的启迪,而且严明的更好的办法,在面临这样的患者历了本科毕业当3年住院医生上硕组织纪律和良好的学术氛围使他受时,有时一筹莫展,留下了一个个士,硕士毕业再干3年临床上博益终身。

消化内科住院医师培训计划

消化内科住院医师培训计划

消化内科住院医师培训计划一、前言消化内科是内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消化系统疾病的患病率逐渐增加,对消化内科医师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因此,培养一批高水平的消化内科住院医师,成为医院和患者的迫切需求。

本培训计划结合实际,旨在全面提高消化内科住院医师的临床能力、科研水平和管理能力,培养一批具有较高人文关怀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医学专业人才。

通过规范的培训体系和实践,为培养具有广阔视野和应对医疗挑战能力的消化内科住院医师打下坚实基础。

二、培训目标1. 增强临床诊断和治疗能力。

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提高消化内科住院医师对常见和疑难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确保临床医学技能的全面和扎实性。

2. 提升科研创新能力。

通过参与科研项目的设计、实验和论文写作,培养消化内科住院医师的科研创新能力,为将来在科研领域有所作为打下基础。

3. 加强人文关怀和医患沟通能力。

通过医患模拟训练和临床实践,培养消化内科住院医师的人文关怀和医患沟通技能,提高患者满意度。

4. 强化管理与领导能力。

通过参与科室管理和医院管理实践,培养消化内科住院医师的管理和领导素质,提高综合素质。

三、培训内容1. 临床诊断与治疗(1)对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进行系统学习和实践操作,深入了解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

(2)参与疑难病例的诊断和治疗,熟练掌握内镜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的操作技能。

(3)参与临床病例讨论和学术交流,不断提高临床医学水平,掌握最新的诊断和治疗技术。

2. 科研创新(1)参与科室或医院的科研项目设计、实施和成果汇报。

(2)撰写科研论文,参与学术会议和学术交流,提高科研创新能力。

(3)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完成指定的科研任务,对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归纳。

3. 人文关怀与医患沟通(1)参与医患模拟训练和临床实践,提高人文关怀意识和沟通技巧。

胃镜室应该培训的专科内容

胃镜室应该培训的专科内容

胃镜室应该培训的专科内容
(1)第一阶段的受训者为普通消化专科医师。

(2)第二阶段的受训者为主要从事消化内镜的医师,应掌握的技能包括诊断内镜、静脉曲张出血和非静脉曲张出血的治疗、导丝引导下食管扩张、结肠镜诊断和治疗、息肉圈套术和止血、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

(3)第三阶段为消化内镜的高级培训,应掌握的技能包括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及相应治疗(ERCP)、内镜下超声(EUS)、内镜下激光治疗和腹腔镜检查术。

在进行临床实际消化内镜操作之前,最好应用教学支持手段,例如消化内镜模拟装置、既往消化内镜操作的录像、消化内镜图谱,包括短期手把手动物消化内镜操作、消化内镜文献资料回顾等进行前期培训。

第一阶段培训至少完成诊断性胃镜操作20例。

第二阶段培训受训者在以上培训的基础上进一步培训,随着操作次数的增加、操作熟练程度,逐步进行独立的内镜操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京消化病医院消化科主任学习班简介西京消化病医院“全国消化科主任学习班”由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第四军医大学校长樊代明院士提倡主办,旨在促进学科发展、提高本学科的管理及诊疗水平,同时为全国消化科主任提供一个交流的宽广平台。

如今医学研究越来越专业、市场越来越细化,传统的综合性医院中单一的科室已经无法完成基础科研和临床的需求。

多年来,西京消化病医院努力将内科与外科、基础和临床相结合,在消化病学领域不断创新,探索可以为消化病患者提供“一站式”服务的路径,用精湛医术、精良设备、精细服务让老百姓感受到世界一流的技术和服务,使他们得到最好的治疗和照顾。

这也是从事消化病研究和临床医务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西京消化病医院不仅规模和设备世界一流,还要努力在世界消化病领域达到学术第一,成为世界消化病科研医疗中心。

为贡献社会、搭建全国消化学科同行间交流学习的平台,西京消化病医院陆续举办全国高级医师、高级内镜医师、高级护士、青年科学家等学习班,通过多形式的培训提高消化学科领域从医人员的诊疗水平和科研实力,促进全国消化学科临床、科研、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和学术繁荣。

在为期三天的科主任学习班培训中,西京消化病医院13名专家教授分别以其研究领域为主题作13场精彩专题讲座,内容涉及炎症性肠病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胃癌外科治疗进展、重症胰腺炎治疗、肝功能衰竭的新认识与人工肝支持治疗、免疫性肝病的诊治进展、TIPS治疗肝硬化急性静脉曲张出血——救命治疗OR一线治疗、腹腔镜外科的发展和热点问题、超声造影在肝脏肿瘤诊治中的新进展、超声内镜在消化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胃肠癌分子靶向治疗现状及进展、ERCP的规范化操作—术前准备谈、消化道狭窄的标准化规范化及个体化治疗等消化疾病热点难点。

与会专家将有针对性地进行全方位、深层次、多角度的交流研讨,并现场观摩内镜、超声介入等临床治疗。

西京消化病医院于2009年3月成功举办了第一期学习班,以后每月举办一期,未来四年将使参加培训人数达10000名,成为培养消化高级人才的基地,并根据实际情况将学习班向亚太地区及世界开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