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幼儿园教师资格《保教知识与能力》背诵重点13页
《保教知识与能力》常考知识点大全
《保教知识与能力》常考知识点大全考点1:认知发展学说代表人物:皮亚杰。
儿童认知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个阶段儿童的主要认知结构是感知运动图式,儿童只能协调感知觉和动作活动,在接触外界事物时能利用或形成某些低级行为图式。
通过这一阶段,逐步形成客体永久性。
2.前运算阶段(2~7岁)该阶段幼儿思维具有以下特点:(1)自我中心主义。
皮亚杰通过“三山实验”验证了此观点,认为儿童只会从自己的观点看待问题,难以认识他人的观点。
(2)泛灵论。
儿童无法区分有生命和无生命的事物,认为周围物体都是有生命的。
(3)缺乏守恒。
儿童认识不到在事物的表面特征发生某些改变时,其本质特征并不发生变化。
(4)思维的不可逆性。
即儿童不会倒着去想问题。
(5)不能理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儿童能把握整体,也能分辨两个不同的类别。
但是,当要求他们同时考虑整体和整体的两个组成部分的关系时,儿童大多数给出错误的答案。
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在本阶段内,具体运算思维的特点:具有守恒性、去自我中心性和可逆性。
皮亚杰认为,该时期可以独立进行逻辑计算,但还需要借助具体形象事物的帮助。
4.形式运算阶段(12岁以上)考点2:幼儿思维的发展1.内涵: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2.幼儿思维发展的趋势与特点(1)趋势:幼儿早期的思维以直接行动思维为主,幼儿中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幼儿晚期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2)特点: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仍具有一定得直观行动性,抽象思维开始萌芽;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具有具体性、形象性、表面性、固定性、拟人性和经验性等特点。
3.幼儿思维的基本形式概念、判断和推理、理解是思维的基本形式。
4.幼儿数概念的发展第一阶段(2~3岁):对数量的动作感知阶段。
表现为:对大小、多少有笼统的感知;能唱数,但一般不超过10;逐步学会手口协调地做小范围的点数(不超过5),但点数后说不出物体的总数,个别幼儿能伸出手指比画。
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考点必背知识大全
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考点必背知识大全(红色字体为特别重要知识)第一章学前儿童发展一、备考指导:本章主要考查考生学前儿童发展知识和了解幼儿的能力。
要求考生熟悉婴幼儿生理与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年龄阶段特征、个体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知识和了解幼儿的基本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了解幼儿。
本章内容主要以单项选择题和简答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考生需重点掌握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阶段特征,幼儿认知、情绪情感、个性、社会性等方面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在复习时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对于单项选择题和简答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考。
二、高频考点提要1.婴幼儿发展的涵义;2.婴幼儿发展的影响因素:遗传、环境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3.婴幼儿发展的发展理论。
4.婴幼儿发展的一般特点: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
5.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与发展趋势。
6.幼儿身体发育的规律和特点;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7.幼儿注意、感觉知觉、观察力、记忆、想象、思维、言语的发展。
8.情绪情感的含义、分类、功能、一般趋势、特点、心理价值。
9.个性的结构、特性、形成、性倾向性的发展。
10.幼儿气质、性格、能力、自我意识、社会性发展的内容与意义。
11.幼儿亲子、同伴关系、性别角色、攻击性行为和学前独生子女社会性的发展。
三、重点知识1、婴幼儿发展的涵义、过程及影响因素等(1)涵义:婴幼儿发展,指婴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身体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量变与质变的过程。
生理的发展是心理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2)过程:从胚胎形成到出生,从出生到幼儿期不同阶段的连续生长发育的过程。
年龄越小生长发育越快,孩子出生后第一年的前半年是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
(3)影响因素:遗传、环境、个体的主观能动性2、儿童发展理论主要流派的基本观点及其代表人物(1)成熟势力说格赛尔--双生子爬梯实验,他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是成熟和学习两个因素,成熟与内环境有关,而学习与外环境有关,其中生理成熟是推动儿童发展的主要动力。
《保教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梳理
《保教知识与能力》(上)重点知识梳理第一章学前儿童发展一、幼儿发展的含义:幼儿发展是指个体生理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的量变和质变的过程。
二、遗传素质是幼儿身心发展的生理基础和物质前提。
三、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因素:1、遗传素质(遗传素质决定了幼儿身心发展的可能性、遗传素质决定了幼儿身心发展的基本过程、遗传素质也决定了幼儿的某些个别差异)2、环境:环境是指幼儿接触到的周围人和物的总和。
(物质环境是幼儿生存的物质基础、精神环境是幼儿心理发展的精神食粮)四、幼儿发展的基本理论:1、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基本观点( A.感知运动阶段(0—2岁) B.前运算阶段(2—6、7岁))五、对于认识发展中幼儿的教学方法:A.临床教学法B.两难故事法C.社会交往法D.活动法。
六、埃里克森幼儿发展八段论:(1)婴儿期(0~1.5岁):建立基本信任.⑵儿童期(1.5~3岁):自主与害羞和怀疑的冲突,最重要是进食和排泄训练。
⑶学龄初期主动对内疚(3~5岁):独立性的形成⑷学龄期(6~12岁),勤奋对自卑的冲突,学校的表现,⑸青春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需要同伴关系。
3-6岁儿童要解决:1、发展其主动性,2、获得相应的性别角色。
4、5岁儿童面临主动自发与退缩愧疚的危机,教师应给与幼儿充分的自我探索与尝试的机会,以发展其自主人格,满足幼儿摊手和创造的需要。
七、幼儿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有计划、有目的的观察幼儿在一般生活条件下言语和行为的变化,并根据观察的结果判断幼儿心理发展的特征和规律。
(从时间上分:长期观察、定期观察。
从内容分:全面观察、重点观察)2、实验法:有计划地控制各种条件,特备引起或改变某一条件,来研究幼儿心理特征的变化。
(自然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a、随机取样和随机安排。
b、对实验情景和实验条件进行严格控制。
c、实验结果量化。
d、使用大量的实验仪器。
))3、谈话法。
4、作品分析法。
八、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1、从上到下(最先动作是头部动作,后躯干,后脚)2、由近及远(从身体中部开始,先上臂,再肘、腕)3、由粗到细(从大肌肉到小肌肉)4、有整体到局部(先是全身性到准确性)5、从无意识动作到有意识动作。
幼儿园保教知识与能力必背考点
幼儿园保教知识与能力必背考点1、如何培养幼儿的想象力(1)丰富幼儿的表象,发展幼儿的言语表现力(2)在文学艺术等多种活动中,创造幼儿想象的发展的条件(3)在游戏中,鼓励和引导幼儿大胆的想象(4)在活动中进行适当的训练,提高幼儿的想象力(5)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契机,引导儿童进行想想(6)引导儿童的想象符合客观规律2、《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中对幼儿健康教育的要求。
(1)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以幼儿园生活的愉快,形成安全感依赖感;(2)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个人生活卫生习惯和爱护公共卫生的习惯;(3)指导幼儿学习自我服务技能,培养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4)开展多种有趣的体育活动,特别是户外的大自然的活动,培养幼儿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并提高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5)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和活动进行安全、保健等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6)在走、跑、跳、钻、爬、攀等各种体育活动中,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
3、简述影响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后天因素。
(1)营养。
(2)疾病。
(3)体育锻炼和劳动。
(4)生活制度。
(5)药物。
(6)季节和气候。
(7)社会因素。
4、《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对于科学教育的目标。
(1)有好奇心,能发现周围环境中有趣的事情;(2)喜欢观察,乐于动手动脑、发现和解决问题。
(3)理解生活中的简单数学关系,能用简单的分类、比较、推理等探索事物;(4)愿意与同伴共同探究,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各自的发现,并相互交流;(5)喜爱动植物,亲近大自然,关心周围的生活环境。
5、简述幼儿教师应具备哪些素质。
(1)幼儿教师的思想品德与职业素质(2)幼儿教师的身心素质(3)幼儿教师的能力素质6、简述提高学前教育有效益的途径。
(1)提高社会对教育的认识;(2)树立正确的学前儿童教育思想;(3)调整幼儿园教育教学内容;(4)加强幼儿园的科学自主管理;(5)加强对学前教育的科学研究;(6)发送幼儿园的师资力量。
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考点背诵汇编
第一模块儿童发展1.简述婴幼儿发展的影响因素或简述影响婴幼儿发展的因素2.简述婴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或特点或特征。
3.简述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或强化理论。
4.简述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
5.简述弗洛伊德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6.简述埃里克森发展阶段理论。
7.简述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
(1. 简述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主要内容。
2.皮亚杰关于影响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因素。
)8.简述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主要内容。
9.幼儿期的年龄特征(3—6 岁)。
10.简述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的教育启示。
11.简述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
12.简述幼儿注意发展的特点。
13.简述注意的品质或规律。
14.简述引起幼儿注意分散的主要原因和防止注意分散的措施。
15.简述幼儿知觉的规律。
16.简述幼儿观察力的发展特点。
17.简述幼儿遗忘的机制(原因)。
18.简述幼儿记忆的特点。
19.简述幼儿想象的特点和培养幼儿想象力(再造想象或创造想象)的措施(对策)。
20.简述幼儿口语发展的阶段。
20.简述幼儿言语发展的特点。
21.幼儿言语发展中易出现的问题及教育措施。
22.简述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
23.简述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
24.简述幼儿理解能力发展的特点。
25.简述幼儿数概念的发展。
26.简述如何培养幼儿思维能力?27.简述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趋势。
28.简述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
()29.简述幼儿个性(人格)的基本特点。
30.简述性格的结构特征。
31.简述幼儿性格的年龄特点。
32.简述影响幼儿性格发展的因素。
33.简述自我意识的结构。
34.简述影响亲子关系的因素。
35.简述鲍尔比、艾斯沃斯等人提出的依恋发展阶段。
36.简述影响影响依恋的因素。
37.简述影响同伴关系的因素。
38.简述影响亲社会行为的因素。
39.简述幼儿性别角色认识的发展阶段。
40.简述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发展的特点。
41.简述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
保教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梳理
保教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梳理第一章学前儿童发展一、幼儿发展(de)含义:幼儿发展是指个体生理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de)量变和质变(de)过程.二、遗传素质是幼儿身心发展(de)生理基础和物质前提. 三、幼儿身心发展(de)影响因素:1、遗传素质(遗传素质决定了幼儿身心发展(de)可能性、遗传素质决定了幼儿身心发展 (de)基本过程、遗传素质也决定了幼儿(de)某些个别差异)2、环境:环境是指幼儿接触到(de)周围人和物(de)总和.(物质环境是幼儿生存(de)物质基础、精神环境是幼儿心理发展(de)精神食粮)四、幼儿发展(de)基本理论:1、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基本观点( A.感知运动阶段(0—2岁) B.前运算阶段(2—6、7岁))五、对于认识发展中幼儿(de)教学方法:A.临床教学法B.两难故事法C.社会交往法D.活动法.六、埃里克森幼儿发展八段论:(1)婴儿期(0~1.5岁):建立基本信任.⑵儿童期(1.5~3岁):自主与害羞和怀疑(de)冲突,最重要是进食和排泄训练.⑶学龄初期主动对内疚(3~5岁):独立性(de)形成⑷学龄期(6~12岁),勤奋对自卑(de)冲突,学校(de)表现,⑸青春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de)冲突,需要同伴关系.3-6岁儿童要解决:1、发展其主动性,2、获得相应(de)性别角色.4、5岁儿童面临主动自发与退缩愧疚(de)危机,教师应给与幼儿充分(de)自我探索与尝试(de)机会,以发展其自主人格,满足幼儿摊手和创造(de)需要.七、幼儿心理学(de)研究方法:1、观察法:有计划、有目(de)(de)观察幼儿在一般生活条件下言语和行为(de)变化,并根据观察(de)结果判断幼儿心理发展(de)特征和规律.(从时间上分:长期观察、定期观察.从内容分:全面观察、重点观察)2、实验法:有计划地控制各种条件,特备引起或改变某一条件,来研究幼儿心理特征(de)变化.(自然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a、随机取样和随机安排.b、对实验情景和实验条件进行严格控制.c、实验结果量化.d、使用大量(de)实验仪器.))3、谈话法.4、作品分析法.八、儿童动作发展(de)规律:1、从上到下(最先动作是头部动作,后躯干,后脚)2、由近及远(从身体中部开始,先上臂,再肘、腕)3、由粗到细(从大肌肉到小肌肉)4、有整体到局部(先是全身性到准确性)5、从无意识动作到有意识动作.九、儿童动作发展(de)特点:1、头部(眼肌控制在出生初期)2、躯干部(翻身、坐)3、手臂和手(先学会拇指和四指(de)抓握)4、腿和脚(学会翻身、爬行)5、动作技能. 十、幼儿心理发展(de)方向是它(de)进步性.十一:幼儿心理发展:1、婴儿期和幼儿前期(0-3岁):主要内容是动作和感知.2、幼儿期(3-6岁):游戏.十二、幼儿心理发展(de)重要概念:1、危险期:在成长过程中,因新(de)生理、心理需要被旧(de)心事束缚,得不到满足从而产生不满,与父母产生对立情绪.2、转折期:在儿童心理发展(de)两个阶段之间,出现心理发展急剧变化.表现出反抗、执拗,对父母说不.3、关键期:儿童最容易学习某种知识技能或形成某种心理特征(de)时期.是幼儿期是幼儿学习语言(de)关键期.4、敏感期: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和行为比较容易,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十三、3岁儿童能认清基本颜色,不能区分色调.4岁后,能区别各种色调(de)细微差异,并开始认识混合色.十四、1、幼儿注意:3岁幼儿集中注意力3-5分钟,4岁幼儿10分钟左右,5-6岁幼儿20分钟左右.2、注意力发展(de)特点:a、幼儿注意力(de)稳定性不断提升.b、幼儿注意力(de)广度不断扩大.c、幼儿注意力(de)分配能力不断增强.d、注意力(de)转移能力不断发展.十五、幼儿记忆发展特点:1、目(de)性(无意识记忆占优势,有意识记忆逐渐发展)2、牢固性(记得快忘得快)3、精确性:支离破碎、主次不分、容易混淆.十六、发展记忆力(de)方法:1、让幼儿多感官(de)参与.2、歌诀记忆.3、提出明确(de)激励目标.十七、幼儿(de)思维发展特点:1、直观行动性.2、具体形象性.3、自我中心性. 十八、幼儿(de)词汇:1-1.5岁幼儿说出第一批词.2-3岁词汇迅速增长.3岁1000个词.4岁1600-2000个.5岁2200-3000个,6岁3000-4000个.十九、1、兴趣最早出现在新生儿4-7天后.2、快乐最早出现在新生儿3-6周后.3、笑是出身之时就具备(de)能力,也是婴儿第一个社会性行为.二十、幼儿情绪表现(de)特点:1、情境、外部性.2、激动、冲动性.3、暂时性.4、与生理需要有关.二十一、幼儿基本情感主要感情:道德感、理智性、美感, 二十二、2岁以前幼儿如逐渐使用“我”,自我意识已经形成. 二十三、亲子关系类型:民主型、专制型、放任型、二十三、1、感觉:感觉就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de)客观事物(de)个别属性(de)反映.感觉是人们反映现实世界最基础、最简单(de)心理过程.2、知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de)客观(de)事物(de)各个部分和属性(de)整体(de)反映.3、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de)指向和集中.第二章学前教育原则一、教育(de)本质属性:教育就是根据一定社会需要进行(de)培养人(de)活动,或者说是培养人(de)过程.二、1、广义(de)教育:泛指所有能增长人(de)知识和技能,影响人(de)思想品德,提高人(de)认识能力,增强人(de)体质,完善人(de)个性(de)一切活动.它包括有计划(de)和偶然(de),有组织(de)和无组织(de),外在(de)灌输和自发(de)感化(de)总和.2、狭义(de)教育,即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de)要求,在特定(de)教育场所,有目(de)、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de)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de)身心朝着社会期望(de)方向发展(de)过程.三、广义教育目: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de)变化,或产生怎样(de)结果.是教育实践活动(de)出发点和落脚点.2、狭义(de)教育目(de):指国家为培养什么样(de)人才而确定(de)质量规格和标准.四、1、政治对教育(de)制约作用:①政治对教育(de)领导权和享受权(de)制约②政治对教育目(de)(de)制约和影响③政治对教育内容(de)制约和影响④政治对教育制度(de)制约和影响2、教育对政治(de)影响和作用:促进年轻一代政治社会化(de)发展、培养和创造政治人才、制造社会舆论影响政治时局、促进民族、五、教育(de)性质和目(de),从根本上说,受到经济发展(de)制约.六、幼儿教育:1、广义幼儿教育:凡是能够影响幼儿身体成长和认知、情感、性格等方面发展(de)有目(de)(de)活动.2、侠义幼儿教育:指幼儿园和其他专门开设(de)幼儿教育机构(de)教育. 七、幼儿教育学:专门研究3岁至入学前幼儿发展与教育(de)规律(de)科学. 八、1、福禄贝尔被誉为“幼儿园之父”,创办世界第一所幼儿园.2、1903年我国创办第一所幼儿园,湖北武昌-湖北幼稚园.3、法制化:幼儿园教育纲要(1981).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1989、6,1996、6正是施行).幼儿园管理条例(1989、8,这是新中国颁发第一个幼儿教育法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2001.7明确各方责任).国家中长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6规定学前教育(de)发展前景). 九、西方幼儿教育思想.1、洛克:1693年教育漫话论述“绅士教育”.主张严格、慎重挑选德行、能力好(de)学生进行家庭教育.2、卢梭:爱弥儿,他(de)自然主义教育核心:归于自然.3、福禄贝尔:以裴斯泰洛齐(de)教育主张为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形成独立(de)体系.4、蒙台梭利:(以适应自然为教育原理)主张儿童(de)创造性潜力、儿童(de)学习动机及作为一个个人(de)权利(de)信念.1907年在罗马贫民区创设“儿童之家”.招收3~6岁(de)幼儿创立了蒙台梭利教育体制,5、约翰.杜威:学校与社会(1889)、儿童与课程(1902)、民主主义与教育(1916)思想:a、教育及“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从做中学).b、教育无目(de)论.c、“学校既教育”.d、教学论.e、道德教育论.f、儿童中心论.6、皮亚杰:皮亚杰心理学理论核心:发展认识论.A、儿童思维发展四大年龄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2)前运算思维阶段(2~7岁);(3)具体运算思维阶段(7~12岁);(4)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十、中国近代幼儿教育1、陈鹤琴:他于1923年创办了我国最早(de)幼儿教育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创立了“活教育”理论.主张:A、提倡适合国情(de)中国化幼儿教育.B、反对死教育,提倡活教育.2、陶行知:创立了生活教育理论和教学做合一(de)教育方法.主张:生活是教育(de)中心(生活即教育、游戏即工作).教、学、做合一.解放儿童创造力.3、张雪门:注重课程研究,逐步形成了“行为课程”(de)理论体系.认为:“生活就是教育,五六岁(de)孩子们在幼稚园生活(de)实践,就是行为课程”.他认为这种课程“完全来源于生活,它从生活而来,从生活而开展.也从生活而结束.不像一般(de)完全限于教材(de)活动”.他(de)主要着作有幼儿教育新论、中国幼稚园课程研究等.十一、新时期幼儿园双重任务:1、对幼儿身心素质(de)培养提出了更高(de)要求.2、为家长服务(de)范围不断扩大.3、假装对幼儿教育(de)认识不断提高,有求幼儿园有更高(de)教育质量. 十二、我国幼儿教育目标: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de)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十三、学前教育原则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教育(de)一般原则,是学前教育机构、小学、中学教师均应遵循(de),它反映了对所有教育者(de)一般要求:另一部分是学前教育(de)特殊原则,是根据学前教育(de)特点提出来(de).是学前教育对教师(de)特殊要求.(一)教育(de)一般原则:1.尊重儿童(de)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de)原则(a、尊重儿童(de)人格尊严.b、保障儿童(de)合法权益.)2、促进儿童全面发展(de)原则:(a、之整体发展而不是片面发展.b、协调发展.c、有个性发展.)(二)幼儿教育(de)特殊原则:1、保教合一(de)原则(a、保育和教育是学前教育机构两大方面(de)工作.b、保育和教育工作互相联系、互相渗透.c、保育和教育是在同一过程中实现(de).) 2、以游戏为基本活动(de)原则.3、教育(de)活动性和活动性(de)多样原则.(a、教育(de)活动性.b、教育活动(de)多样)4、发挥一日活动整体教育功能(de)原则(a、一日活动中(de)各种活动不可偏废.b、各种活动必须有机统一为一个整体.)十四、幼儿班级管理是学前教育机构管理(de)核心工作.十五、学前教育班级管理(de)基本要求:班级管理要求对班级(de)全面管理具有重要(de)指导意义,实践证明,主体性、整体性、参与性和高效性是最基本(de)要求. 要求:(1)主体性 (2)整体性 (3)参与性 (4)高效性十六、幼儿班级管理(de)方法:(1)规则引导法:规则引导就是用简单易行(de)规则引导儿童行为,使其与集体活动要求保持一致,确保儿童自身安全和他人安全,保证活动秩序(de)方法.(2)情感沟通法 :情感沟通法是通过激发和利用教师与儿童之间或儿童与环境材料之间(de)积极情感,以促进儿童产生积极行为(de)方法.(3)互动指导法: 互动指导就是通过促进儿童与同伴、儿童与教师、儿童与环境材料(de)相互作用,引导儿童主动、积极、有效地与人交往,实现教育目标(de)方法.(4)榜样激励法:榜样激励法是指通过树立榜样并引导儿童学习榜样以规范幼儿(de)行为,达到管理(de)目(de)(de)方法..(5)目标指引法:目标引导法指教师从儿童行为(de)预期结果出发,制定行为目标,引导儿童识别行为正误,规范儿童积极行为方式(de)一种管理方法.第三章生活指导一、幼儿园一日生活(de)概念:幼儿园一日生活是指幼儿园满足幼儿一天基本生活需要(de)活动,主要包括餐饮活动、睡眠活动、盥洗活动、人厕活动、整理活动、散步、自由活动等.二、主要活动1、餐饮活动:进餐间隔时间应为3-4小时.培养儿童良好(de)餐饮习惯:a、按时吃饭,坐定进食.b、培养儿童独立吃饭菜(de)能力.c、注意不让饭菜撒落在桌子和地上.d、进餐时不大声说笑.e、学会收拾餐具.2、睡眠活动:3、盥洗活动:4、入厕活动:应对2岁左右(de)孩子进行入厕培养.5、收拾整理活动:摆放玩具(de)橱柜高低,应适应儿童身高.第四章幼儿园环境1.幼儿园环境(de)教育价值:(1)精心创设(de)幼儿园室内环境可以启发幼儿(de)智力.(2)精心创设(de)幼儿园室内环境可以提高幼儿感受美、欣赏美(de)能力.(3)精心创设(de)幼儿园室内环境可以促进儿童社会性(de)发展.2.幼儿园环境(de)概念环境,泛指生物有机体生存空间内(de)各种条件(de)总和.对于幼儿园教育而言,广义(de)幼儿园环境是指幼儿园教育赖以进行(de)一切条件(de)总和.它包括幼儿园内部小环境,又包括园外(de)家庭、社会、自然、文化等大环境,狭义(de)幼儿园环境是指在幼儿园中,对幼儿身心发展产生影响(de)物质与精神(de)要素(de)总和.3.幼儿园环境(de)分类:按构成内容(de)性质差异幼儿园环境可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大类.4.广义(de)物质环境:指对幼儿园教育产生影响(de)一切天然环境与人工环境中物(de)要素(de)总和.包括自然风光、城市建筑、社区绿化,家庭物质条件、居室空间安排、室内装潢设计等.5.狭义(de)物质环境:是指幼儿园内对幼儿发展有影响作用(de)各种物质要素(de)总和.包括园舍建筑、园内装饰、场所布置、设备条件、物理空间设计与利用及各种材料(de)选择与搭配等.6.广义(de)精神环境:指幼儿园内对幼儿发展产生影响(de)一切精神因素(de)总和.主要包括教师(de)教育观念与行为,幼儿园人际关系、幼儿园文化氛围等.在具备了基本(de)物质条件后,对幼儿园教育起决定作用(de)是精神环境.8.幼儿园环境(de)特点:(1)环境(de)教育性,在幼儿园教育中,环境创设不仅是美化(de)需要,更是教育者实现教育意图(de)重要中介,教育者把教育意图隐含在环境中,让环境去说话,让环境去引发幼儿应有(de)行为,所以说幼儿园(de)环境具有教育功能,是为实现教育目标服务(de). (2)环境(de)可控性,一方面社会上(de)精神、文化产品,各种儿童用品等在进入幼儿园时,必须经过精心地筛选甄别,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有利于幼儿发展为选择标准;另一方面,教师根据教育(de)要求及幼儿(de)特点,有效地调控环境中(de)各种要素,维护环境(de)动态平衡,使之始终保持在最适合幼儿发展(de)状态.9.幼儿园环境创设(de)原则:(1)环境与教育目标(de)一致性原则:是指环境(de)创设要体现环境(de)教育性.即环境设计(de)目标要符合幼儿全面发展(de)需要,与幼儿园教育目标相一致.(2)发展适宜性原则:是指幼儿园环境创设要符合幼儿(de)年龄特征及身心健康发展(de)需要,促进每个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3)幼儿参与性原则:是指环境(de)创设过程是幼儿与教师共同合作、共同参与(de)过程.环境创设过程应该是一个积极(de)教育过程.(4)开放性原则:是指创设幼儿园环境时应把大、小环境有机结合,形成开放(de)幼儿教育系统.(5)经济性原则:是指创设幼儿园环境应考虑不同地区、不同条件园所(de)实际情况,做到因地制宜、因陋就简.10.影响幼儿园内环境质量(de)主要因素:物质因素和精神要素(人(de)要素、幼儿园文化.)11.目前幼儿园室内环境创设中存在(de)问题:室内环境布置(de)目标偏离、室内环境布置(de)内容不系统、教师环境创设(de)观念存在偏差12.创设幼儿园室内环境(de)有效策略:(1)把环境创设(de)权力还给孩子,“解放”孩子并为自己“松绑”;(2)为儿童提供自主选择、创设与分享(de)环境空间;(3)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创设开放、共享(de)教育环境;(4)营造良好(de)精神环境是幼儿成长和发展(de)关键因素.13.活动区教育(de)功能:为幼儿创设互动(de)学习环境、为幼儿提供个别化(de)学习机会、为幼儿提供静态和动态相平衡(de)课程.14.活动区创设(de)原则(1)教育性:教师要以教育目标和本班幼儿(de)实际发展水平为依据,有目(de)、有计划地选择合适(de)内容和主题,创设合适(de)活动区域环境.(2)整体性原则:其一是整个活动室(de)空间布置应是一个整体.其二是幼儿(de)发展是一个整体,活动区域(de)设计应涵盖幼儿发展(de)没一个方面.同时,各活动区域(de)内容应相互渗透.(3)共同发展原则:首先要符合幼儿(de)年龄特征.其次,要注重个别差异.在此基础上,区域活动内容及材料(de)呈现要体现出分层、递进、多样(de)特点,使不同能力水平(de)幼儿在区域活动中,都能获得自信与成功.15.班级活动区域(de)设计(1)活动区(de)内容与数量:首先,根据幼儿园(de)教育目标来设计活动区(de)范围;其次,选择活动区时还应考虑班级本阶段(de)教育重点.一般在4至5个为宜.(2)活动区(de)规划与布置:活动区(de)规划要合理布局、活动区之间要界限明确、活动区布置要半封闭式.(3)活动区(de)规则制定:一方面教师要善于用环境来暗示规则;另一方面,教师也要明确制定一些规则,如每个活动区(de)人数、进入活动区(de)标志、在每个活动区应当如何开展活动、活动后如何收拾整理等.16.选择活动区材料时要关注材料(de)品质和数量,并根据幼儿(de)兴趣、发展需要以及活动(de)内容进行投放,使材料(de)投放具有操作性、启发性、引导性、丰富性和针对性.17.常规活动区域:角色游戏区域环境设计、建构游戏区域环境设计、美工活动区域环境设计、自然角区域环境设计.18.家园合作对幼儿园教育(de)重要性19.家园合作(de)主要内容:鼓励和引导家长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幼儿园教育;幼儿园帮助家长树立正确(de)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在家园合作中,上述两方面(de)内容是相互促进、相互结合、可同时进行(de).20.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de)策略:(1)换位思考,尊重家长;(2)客观评价,取得信任;(3)讲究方法,艺术沟通(从孩子角度出发、有技巧地拒绝、避免“兴师问罪”)、软化矛盾,冷静处理.21.幼儿园与社区结合中主要(de)问题是:较多流于形式,实质性(de)教育效果不大;打乱了幼儿园(de)生活常规,加重了教师和幼儿(de)负担;将与社区结合(de)活动和幼儿园教育活动分离开来,不能有效地利用社区环境来深化幼儿园教育.第五章幼儿游戏1.游戏(de)本质特征:游戏是内在需要(de)自愿活动、游戏是“日常生活”(de)表征、游戏富有选设性(de)自足乐趣、游戏是有规则(de)活动.2.幼儿游戏(de)功能:(1)对儿童(de)全面发展有促进作用:促进幼儿感知运动能力(de)发展、促进儿童认知能力(de)发展、促进儿童社会性(de)发展、促进儿童交流能力(de)发展、促进儿童自我意识(de)发展、促进儿童情感健康(de)发展;(2)对障碍儿童具有治疗作用.3.幼儿游戏按内容与性质分为两大类:一是创造性游戏;二是规则性游戏,又称教学游戏.4创造性游戏(de)类型: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5.规则性游戏(de)类型:智力游戏、音乐游戏、体育游戏.6.角色游戏(de)定义:角色游戏是幼儿按照自己(de)意愿,以模仿和想象,借助真实或替代(de)材料,通过扮演角色,用语言、动作、表情等,创造性地再现周围社会生活(de)游戏.7.角色游戏(de)特点:是幼儿可以按自己意愿进行(de)活动;是幼儿一种创造性想象(de)活动;其内容主要反映社会生活,为社会、家庭和幼儿园周围(de)环境;它具有很大(de)灵活性,无一定(de)程序和模式,不追求固定(de)结果.8.角色游戏(de)教育作用:认识社会,学习社会规则;广泛交往、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体验自主,发展主动性与创造性.9.结构游戏(de)定义:结构游戏是指运用各种结构玩具或结构材料,进行构造活动(de)游戏机.10.结构游戏(de)特点: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是幼儿(de)一种操作活动,是幼儿(de)一种造型艺术活动11.常见(de)结构游戏:积木游戏,积竹游戏,积塑游戏,拼图游戏,玩沙玩水玩雪(de)游戏.12.结构游戏(de)指导:丰富和加深幼儿对物体和建筑物(de)印象;帮助幼儿掌握构造(de)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幼儿有目(de)、独立地进行构造活动.13.表演游戏(de)特点:具有戏剧性、具有自娱性、具有创造性.14.常见(de)表演游戏:幼儿表演,桌面表演,影子戏,木偶戏.15.表演游戏(de)指导:选择适合表演(de)文艺作品;激发幼儿对表演游戏(de)兴趣;为儿童准备简单(de)表演服装和道具;帮助儿童组织表演活动.16.智力游戏(de)定义及功能:是根据智育任务设计,以智力活动为基础(de)游戏,它(de)主要作用在于引起幼儿学习兴趣,丰富(de)幼儿(de)知识、经验,发展幼儿(de)智力和语言.17.音乐游戏(de)定义及功能:是根据音乐教育(de)任务设计,以音乐活动为基础(de)游戏,它(de)主要作用在于引起幼儿对音乐(de)兴趣,发展幼儿(de)音乐感受力,表达力和创造力.18.体育游戏(de)定义及功能:是根据体育任务设计,以展幼儿基本动作为基础(de)活动性游戏,它(de)作用是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de)兴趣,发展幼儿(de)基本动作,增强幼儿(de)体质.19.幼儿游戏(de)基本特征:幼儿游戏是“兴趣主义”(de)活动;幼儿游戏是“自发性(de)自主”活动;幼儿游戏是“重过程”(de)自娱活动.20.幼儿游戏发展阶段:(1)依据认知发展划分(de)游戏阶段:练习性游戏阶段(0—2岁)、象征性游戏阶段(2—7岁)、规则游戏阶段(7—12岁);(2)依据社会性发展划分(de)游戏阶段:独自游戏阶段、平行游戏阶段、联合游戏阶、合作游戏阶段.第六章幼儿园教育活动(de)组织与实施1.幼儿园教育活动(de)目标定位:既要关照幼儿(de)生理发展特点、幼儿心理发展(de)特征,更体现了社会对人才培养(de)需求,渗透了教师(de)哲学观、主体价值观.2.行为目标:是指以幼儿具体(de)、可被观察(de)行为表述对象(de)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它指向(de)是在教育活动实施以后在幼儿身上所发生(de)行为变化.具有一定(de)客观性与可操作性.梅杰认为,一个行为目标包含四大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行为达成度. (1)行为主体,即谁完成教育活动预期(de)行为,一般而言,行为主体既可是教师也可是幼儿.(2)行为动词,即可被观察到(de)行为动词,是外显(de),如“说出”、“区别”、“分辨”、“画出”、“知道”、“体验”、等.(3)行为条件,陈述(de)是幼儿园教育活动(de)预期行为是在特定(de)时间、空间、背景、支持、条件下才能实现(de).如:“不需要成人(de)提醒,能够饭后漱口”、“能模仿成人或者同伴,连贯、完整地做出准确(de)早操动作”.。
幼师资格证之保教知识与能力重点
幼师资格证之保教知识与能力重点学前儿童发展一.婴幼儿发展概述:1.含义:婴幼儿成长中身体和心理有规律的进行质变和量变的过程。
2.影响因素:客观: 1.生物因素:遗传/生理成熟。
生理成熟制约着儿童心理发展的顺序:从头到脚,从中轴到边缘。
2.社会因素:环境和教育,提供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决定性条件。
二.婴幼儿童发展理论:1.成熟势力说:赛格尔,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是成熟和学习两个因素;成熟是发展的重要条件(双生子爬梯实验)。
缺陷:过分夸大了生理成熟的作用而忽视了儿童心理发展的条件。
2.行为主义:注重学习的外部条件对学习的影响又注重学习者对环境的行为反应。
华生:学习本质上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否认遗传)斯金纳:操作行为主义,正强化和负强化。
(操作条件反射实验)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强调观察学习再行为发展中的作用。
3.精神分析理论:佛洛依德:人格发展上存在三个主要的、连续的阶段,即本我自我超我。
本我遵循快乐原则,自我遵循现实原则,超我遵循道德原则。
口唇期:0-1;肛门期:1-3;性器期:3-6;潜伏期:6-11;生殖期:12岁以后。
埃里克森:人格的发展包括有机体成熟、自我成长和社会关系三个过程。
信任感对不信任感0-1;自主感对羞耻感、怀疑感:1-3;主动感对内疚感3-6;勤奋感对自卑感6-11;4.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儿童的行为是主体对客体的主动适应。
主体与环境的平衡是适应的实质。
感知运动阶段0-2;9-12个月获得客体永久性;前运算阶段2-7:以自我为中心,不可逆性,相对具体性。
具体运算阶段7-11:守恒概念形成,可逆性。
5.文化历史理论:维果斯基:人的思维与智力是再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是各种活动、社会性相互作用不断内化的结果。
最近发展区的大小是儿童心理发展潜能的主要标志。
三.婴幼儿的身心发展:1.一般特点: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2.年龄特征:新生儿期0-1;幼儿前期1-3;幼儿期3-6.幼儿前期的年龄特征:1.言语的形成;2.思维的萌芽;3.自我意识的萌芽。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幼儿园《保教知识与能力》备考干货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幼儿园《保教知识与能力》备考干货1.幼儿保教常识(1)婴儿动作发展的正确顺序:抬头一翻身一坐一爬一站一走。
(2)缺锌(ZinC)会导致幼儿食欲减退。
(3)维生素(Vitamin)是人和动物所必需的某些微量有机化合物。
缺乏维生素A 可能会导致夜盲症和干眼症。
缺乏维生素B可能会导致口角炎、脚气病等。
缺乏维生素C 会导致免疫功能下降,甚至导致坏血病。
缺乏维生素D可能会导致佝偻病。
(4)自闭症(孤独症)的主要特征为不同程度的言语发育障碍、人际交往障碍、兴趣狭窄和行为方式刻板。
(5)在正常情况下,幼儿每日户外体育活动不得少于1小时。
幼儿户外活动时间(包括户外体育活动时间)每天不得少于2小时,寄宿制幼儿园不得少于3小时。
(6)幼儿园每班幼儿人数(上限)一般为:小班(3周岁至4周岁)25人,中班(4周岁至5周岁)30人,大班(5周岁至6周岁)35人,混合班30人。
寄宿制幼儿园每班幼儿人数酌减。
2.幼儿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想(1)夸美纽斯《母育学校》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学前教育的专著,集中体现了夸美纽斯的学前教育思想。
他还编写了《世界图解》指导儿童学习,这是历史上第一部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的看图识字课本。
他还是世界上最先提出学校教育应当实行班级授课制的人。
(2)埃里克森埃里克森认为,人要经历八个阶段的心理社会演变,这种演变成为心理社会发展(psycho-socia1deve1opment)o这些阶段包括四个童年阶段、一个青春期阶段和三个成年阶段。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的幼儿园阶段:①婴儿期,信任对怀疑(0—1.5岁):发展任务是培养信任感②儿童期,自主对羞怯(1.5—3岁):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性③学前期,主动感对内疚感(3—6岁):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性(3)卢梭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
他的教育思想主要见于其小说体著作《爱弥儿》。
卢梭在《爱弥儿》里最早提出不要把儿童当做“小大人”。
他被认为是最先发现了“儿童”的教育家。
幼儿 教师资格证笔试《保教知识与能力》重要考点,考前速记
幼儿 | 教师资格证笔试《保教知识与能力》重要考点,考前速记《保教知识与能力》学前教育原理1、开展幼儿健康教育必须坚持整体性、全体性、全面性、发展性和活动性的原则2、学前教育的一般原则为: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的原则;发展适宜性原则;目标性原则;主体性原则;科学性、思想性原则;充分发掘教育资源,坚持开放力学的原则;整合性原则。
3、学前教育的特殊原则为:保教合一的原则;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教育的活动性和直观性原则;生活化和一日活动整体性的原则。
4、幼儿园班级管理原则:坚持主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参与性原则高效性原则5、幼儿园教育的组织与实施的原则:教育性、互动性、开放性、针对性、灵活性等。
6、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体现以下原则:①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
②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
③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7、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的培养原则:①根据幼儿身心发育特点,合理负担。
②促进儿体、智、德、美的全面发展;③根据幼儿的年龄差异和个别差异,区别对待。
④有利于幼儿自主性和独立性的培养,为幼儿充分的、自由的活动创设条件。
⑤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逐步形成。
⑥尊重幼儿的人格,满足幼儿的愿望和需要,多采用积极鼓励的方法,充分发挥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游戏活动设计1.游戏的特点:自由性趣味性虚构性社会性实践性。
2.角色游戏特点:印象性、自主性和想象性。
3.结构游戏特点:材料多样性和造型性。
4.表演游戏特点:表现性、自娱性和自创性的特点。
5.游戏的功能:促进幼儿身体的发展促进幼儿心智能力的发展促进幼儿良好品行的养成促进幼儿美感的发展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6.幼儿园各年龄段幼儿的游戏特点:(1)游戏内容的发展:①小班——无主题、无计划;反映日常生活的琐事;模仿成人运用物体的动作,并赋予意义。
②中班——有简单的主题和计划,易变化;反映着成人社会生产劳动和人与人之间的一般社会关系。
幼教教师资格保教知识与能力简答题知识点汇总
幼儿园《保教知识与能力》简答题知识点汇总1、如何培养幼儿的想象力(1)丰富幼儿的表象,发展幼儿的言语表现力(2)在文学艺术等多种活动中,创造幼儿想象的发展的条件(3)在游戏中,鼓励和引导幼儿大胆的想象(4)在活动中进行适当的训练,提高幼儿的想象力(5)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契机,引导儿童进行想想(6)引导儿童的想象符合客观规律2、《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中对幼儿健康教育的要求。
(1)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以幼儿园生活的愉快,形成安全感依赖感;(2)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个人生活卫生习惯和爱护公共卫生的习惯;(3)指导幼儿学习自我服务技能,培养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4)开展多种有趣的体育活动,特别是户外的大自然的活动,培养幼儿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并提高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5)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和活动进行安全、保健等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6)在走、跑、跳、钻、爬、攀等各种体育活动中,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
3、简述影响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后天因素。
(1)营养。
(2)疾病。
(3)体育锻炼和劳动。
(4)生活制度。
(5)药物。
(6)季节和气候。
(7)社会因素。
4、《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对于科教育的目标。
(1)有好奇心,能发现周围环境中有趣的事情;(2)喜欢观察,乐于动手动脑、发现和解决问题。
(3)理解生活中的简单数学关系,能用简单的分类、比较、推理等探索事物;(4)愿意与同伴共同探究,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各自的发现,并相互交流;(5)喜爱动植物,亲近大自然,关心周围的生活环境。
5、简述幼儿教师应具备哪些素质。
(1)幼儿教师的思想品德与职业素质(2)幼儿教师的身心素质(3)幼儿教师的能力素质6、简述提高学前教育有效益的途径。
(1)提高社会对教育的认识;(2)树立正确的学前儿童教育思想;(3)调整幼儿园教育教学内容;(4)加强幼儿园的科学自主管理;(5)加强对学前教育的科学研究;(6)发送幼儿园的师资力量。
《保教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梳理(优选.)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 方便更改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保教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梳理第一章学前儿童发展一、幼儿发展的含义:幼儿发展是指个体生理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的量变和质变的过程。
二、遗传素质是幼儿身心发展的生理基础和物质前提。
三、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因素:1、遗传素质(遗传素质决定了幼儿身心发展的可能性、遗传素质决定了幼儿身心发展的基本过程、遗传素质也决定了幼儿的某些个别差异)2、环境:环境是指幼儿接触到的周围人和物的总和。
(物质环境是幼儿生存的物质基础、精神环境是幼儿心理发展的精神食粮)四、幼儿发展的基本理论:1、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基本观点(A.感知运动阶段(0—2岁) B.前运算阶段(2—6、7岁))五、对于认识发展中幼儿的教学方法:A.临床教学法B.两难故事法C.社会交往法D.活动法。
六、埃里克森幼儿发展八段论:(1)婴儿期(0~1.5岁):建立基本信任.⑵儿童期(1.5~3岁):自主与害羞和怀疑的冲突,最重要是进食和排泄训练。
⑶学龄初期主动对内疚(3~5岁):独立性的形成⑷学龄期(6~12岁),勤奋对自卑的冲突,学校的表现,⑸青春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需要同伴关系。
3-6岁儿童要解决:1、发展其主动性,2、获得相应的性别角色。
4、5岁儿童面临主动自发与退缩愧疚的危机,教师应给与幼儿充分的自我探索与尝试的机会,以发展其自主人格,满足幼儿摊手和创造的需要。
七、幼儿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有计划、有目的的观察幼儿在一般生活条件下言语和行为的变化,并根据观察的结果判断幼儿心理发展的特征和规律。
(从时间上分:长期观察、定期观察。
从内容分:全面观察、重点观察)2、实验法:有计划地控制各种条件,特备引起或改变某一条件,来研究幼儿心理特征的变化。
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各章节重点知识汇总
第一章学前儿童发展第一节婴幼儿发展概述一、婴幼儿发展的含义婴幼儿发展是指婴幼儿在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两方面有规律地进行量变与质变的过程。
二、婴幼儿发展的影响因素婴幼儿发展的影响因素包括客观因素<遗传、成熟>和主观因素<环境和教育、主观能动性>。
第二节儿童发展理论一、成熟势力说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成熟势力说简称成熟论。
观点: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两个:成熟和学习。
成熟是发展的重要条件。
理解:双生子爬梯实验教育(需记):尊重孩子的实际水平,在尚未成熟时要耐心等待。
二、行为主义观点1、华生的经典行为主义美国心理学家华生——行为主义学派的创始人。
观点:人的发展完全是由外界环境决定的。
需记:华生的环境决定论2、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强化理论。
理解:(1)正强化:由于一个刺激的加入而增强了一个操作性行为发生的概率。
如:表扬、小红花奖励等。
(2)负强化:由于几个刺激的排除而加强了某一操作性行为发生的概率。
如:批评、惩罚等。
3、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观察和模仿>观点:观察学习是通过观察并模仿他人而进行的学习。
他强调观察学习在行为发展中的作用。
理解:班杜拉关于观察学习的经典实验三、精神分析理论1、奥地利的西蒙•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
需记:❥三个主要的、连续的阶段:(1)本我:遵循快乐的原则。
(2)自我:遵循现实的原则。
(3)超我:遵循道德的原则。
❥心理和行为发展划分由低至高的五个渐次阶段(1)口唇期<0~1岁>(2)肛门期<1~3岁>(3)性器期<3~6岁>(4)潜伏期<6~11岁>(5)生殖期<12岁以后>2、美国的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
同时也是美国现代最有名望的精神分析理论家之一。
需记:埃里克森提出的八个阶段:❥信任感对不信任感(0岁~1、1.5岁)❥自主感对羞耻感、怀疑感(1、1.5岁~3、4岁)❥主动感对内疚感(3、4岁~5、6岁)❥勤奋感对自卑感(6岁~11岁)❥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1、12岁~17、18岁)❥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早期)❥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自我整合对绝望感(成年晚期)<前四点为需记,后四点需理解。
幼儿教师资格:保教知识与能力 背诵
(3)从中央部分的动作到边缘部分的动作;(4)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5)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
21、注意是一种心理状态,它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点。
22、按照有无预定目的和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可将注意分为两类: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主要区别在于是否有目的和是否需要意志的努力。
23、幼儿注意发展的特征是无意注意占优势地位,有意注意逐渐发展。
24、注意的规律(1)注意的选择性,注意具有选择信息的功能,这就是注意的选择性。
在众多的信息刺激中,注意的选择性表现为偏向于对一类刺激注意得多,而对另一类刺激注意得少。
(2)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力在同一活动范围内所维持的时间长短。
幼儿注意的稳定性有如下几个特点:①幼儿注意的稳定性比较差。
3岁幼儿能够集中注意3-5分钟左右,4岁幼儿可持续注意10分钟左右,5-6岁的幼儿能保持注意20分钟左右。
②活动中影响幼儿注意稳定性的因素:注意的对象新颖、生动,形象鲜明;活动的游戏化;注意与幼儿操作活动的结合;幼儿的身体状况;幼儿注意的稳定性存在明显的年龄差异。
(3)注意的分配,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与活动上,这就是注意的分配。
(4)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的范围,它是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能够清楚地觉察和把握对象的数量。
如“一目十行”指的就是注意的范围。
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主要有注意对象的特点、活动的任务和个人的知识经验。
25、引起幼儿注意分散的主要原因:①无关刺激的干扰;②疲劳;③目的要求不明确;④注意转移的能力差;⑤不能很好地进行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转换。
26.幼儿注意分散的防止:①避免无关刺激的干扰;②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组织活动;③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交互作用;④合理地组织教育活动。
27.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8.感觉可以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两大类。
保教知识与能力重点梳理.
保教知识与能力模块一学前儿童发展内容结构第一章儿童发展概述第二章幼儿生理发展第三章幼儿心理发展第四章幼儿身心发展问题第五章幼儿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第一章儿童发展概述第一节儿童发展理论概述: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理论流派第二节婴幼儿发展概述一般特征;影响因素;重要概念第三节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与发展趋势:婴儿期的年龄特征;幼儿早期的年龄特征;幼儿期的年龄特征一、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发展的定向性发展的不平衡性发展的个体差异性二、儿童发展理论的主要流派成熟势力说行为主义学精神分析学说认知发展学说三、婴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1心理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发展 2认识活动以具体形象性为主,开始向抽象逻辑性发展3心理活动以无意性为主,开始向有意性发展 4情感由易外露开始向稳定和有意控制发展5个性开始形成,向稳定倾向性发展四、婴幼儿发展的影响因素1客观因素a生物因素:物质前提与基础遗传素质:传递给后代的生物特性生理成熟:身体生长发育水平b环境因素:决定心理发展的速度、程度与方向;可能性—现实性;教育主导作用。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2主观因素⏹主观因素是指婴幼儿自身的心理和活动⏹新的需要与儿童原有心理水平之间的矛盾是促进儿童心理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主观因素的影响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长五、关于婴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概念1最近发展区2关键期3转折期六、婴儿期的年龄特征(0-1)新生儿期(0-1个月)⏹心理发生的基础:无条件反射,本能动作心理的发生:条件反射最初的认知活动:知觉的发生和视听觉的集中(注意发生的标志,选择性出现)婴儿早期(1-6个月) :1视听觉迅速发展 2手眼协调动作开始发生3主动招人4开始认生婴儿晚期(6-12个月)1身体动作迅速发展:坐、爬、站2手的动作开始形成:五指分工,手眼协调3言语开始萌芽:音节清楚、重复、连续4依恋关系发展:分离焦虑;用“前语言”与亲人交往七、幼儿早期的年龄特征(1-3岁)1学会直立行走2使用工具3言语和思维真正发生:2岁左右4出现最初的独立性八、幼儿期的年龄特征幼儿初期(3-4岁)1生活范围扩大2认识依靠行动(直觉行动思维)3情绪作用大4爱模仿幼儿中期(4-5岁)1活泼好动2具体形象思维开始(思维依靠表象)3开始遵守规则4开始自己组织游戏幼儿晚期(5-6岁)1好问好学2抽象思维能力开始萌芽3开始掌握认识方法4个性初具雏形第二章幼儿生理发展第一节幼儿身体发育的特点与保育:八大系统(运动、呼吸、消化、神经)第二节幼儿感觉器官的特点及保育(皮肤、眼、耳)一、幼儿运动系统的特点与保育运动系统各器官的特点(骨骼、肌肉、关节和韧带)⏹幼儿骨骼处于生长期,需要钙磷为原料,需要维生素D;⏹骨骼有机物含量多,易弯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岁——上下,4 岁——前后,5 岁——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7 岁——以他人为中心辨 别左右,以及两个物体之间的左右方位
幼儿方位知觉的发展早于方位词的掌握 ◆知觉规律 知觉的选择性:对象与背景的差别(教师的板书、挂图和实验演示,应当突出重点,加强对 象与背景的差别);对象的活动性(教师应尽量多地利用活动模型、活动玩具以及幻灯、录 像等,使幼儿获得清晰的知觉);刺激物本身各部分的组合(在绘制挂图时,为了突出需要 观察的对象或部分,周围最好不要附加类似的线条或图形,注意拉开距离或加上不同的色彩, 老师讲课的声调应抑扬顿挫) ◆知觉的理解性——使幼儿对当前的知觉对象能够正确而迅速地理解,平时就必须从各方面 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并注意通过联系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 ◆知觉的整体性——教师的教学过程中,从各方面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 ◆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了时候,知觉的映像仍然保持相对不 变。 (四)观察力的发展:目的性加强;持续性延长;细致性增加;概括性提高;观察方法的形 成 (五)记忆: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再现三个基本环节 遗忘规律——先快后慢 倒摄抑制和前摄抑制——背诵短文时,前后端的内容容易记住,中间的内容难记且易遗忘 短时记忆的容量为 5~9 个 ◆记忆发展特点:记忆保持时间的延长;无意识记占优势,有意识记逐渐发展(有意识记的 发展,是幼儿识记发展中最重要的质的飞跃);较多运用机械识记,意识识记开始发展;形 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幼儿记忆的意识性和记忆策略逐渐发展 ◆记忆策略的形成:反复背诵或自我复述;使记忆材料系统化;间接的意义识记 ◆幼儿记忆能力的培养:为幼儿提供形象、鲜明、生动、富有浓厚情绪色彩的识记材料;向 幼儿提出具体、明确的记忆任务;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帮助幼儿理解识记的材料;教给幼 儿运用记忆策略 (六)想象——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建立新形象的过程 无意想象——没有预订目的,在一定刺激的影响下,不由自主地进行的想象 有意想象——根据预订目的,在一定意志努力下自觉进行的想象 再造想象——根据言语的描述或图形符号的示意,在人脑中形成相应事物新形象的过程 创造想象——根据一定目的和任务,不依据现成的描述,在人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某种新形象 和心理过程 ◆幼儿想象的特点:以无意想象为主,有意想象开始发展;再造想象为主,创造想象开始发 展 ◆想象有时和现实混淆:把渴望得到的东西说成已经得到;把希望发生的事情当成已发生的 事情来描述;在参加游戏或欣赏文艺作品时,往往身临其境,与角色产生同样的情绪反应。 ◆幼儿想象发展的策略:丰富幼儿的表象,发展幼儿的语言表现力;在文学艺术等多种活动 中,创造幼儿想象发展的条件;在游戏中,鼓励和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在活动中进行适当的 训练,提高幼儿的想象力 (七)思维——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幼儿早期——直觉行动思维;幼儿中期——具体形象思维;幼儿晚期——抽象逻辑思维 ◆思维发展的特点——具体性、形象性、经验性、拟人性、片面性、固定性 ◆理解发展的特点——从对个别事物的理解,发展到理解事物的关系;从主要依靠具体形象
一、 学前儿童发展
1、理解婴幼儿发展的涵义、过程及影响因素等 ◆涵义:婴幼儿发展,指婴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身体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量变与质变 的过程。生理的发展是心理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过程:从胚胎形成到出生,从出生到幼儿期不同阶段的连续生长发育的过程。年龄越小生 长发育越快,孩子出生后第一年的前半年是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 ◆影响因素:遗传、环境、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2、了解儿童发展理论主要流派的基本观点及其代表人物,并能运用有关知识分析论述儿童 发展的实际问题 ◆成熟势力说——格赛尔——双生子爬梯实验,他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是成熟和学习两 个因素,成熟与内环境有关,而学习与外环境有关,其中生理成熟是推动儿童发展的主要动 力 ◆经典行为主义——华生——他认为心理的本质是行为,S-R 理论,即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 系——环境决定论 ◆操作行为主义——斯金纳——强调行为的习得与及时强化有关 ◆社会认知——班杜拉——强调观察学习在行为发展中的作用——自我强化:人能观擦自己 的行为,并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由此强化或处罚自己 ◆精神分析——弗洛伊德——本我:快乐原则;自我:现实原则;超我:道德原则。 0~1 岁,口唇期;1~3 岁,肛门期;3~6 岁,性器期;6~11 岁,潜伏期;12 岁以后,生 殖期 ◆人格发展理论——埃里克森——8 个阶段: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自主对羞怯或疑虑、 主动感对内疚感、勤奋感对自卑感、同一性对角色混乱、亲密对孤独、创造对停滞、完善对 失望 ◆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三山实验——四个影响因素:成熟、自然经验、社会经验、 平衡化——四个年龄阶段:0~2 岁,感知运动阶段(感知觉和动作活动,利用或形成某些 低级行为图式);2~7 岁,前运算阶段(表象或内化了的感知或动作,自我中心,不可逆性, 没有守恒概念,相对具体性);7~11 岁,具体运算阶段(守恒概念,可逆性);11 岁以后, 形式运算阶段(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 ◆文化历史理论——维果斯基——三个观点:文化的重要性;语言的角色;最近发展区(儿 童现有的水平和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的最小差异)——最近发展去的大小是儿童心理发展潜 能的主要标志——提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
新浪微博:@教师资格证报名考试 新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并能够在教育活动中应用 ◆身体发育的特点:身长中心点随着年龄的增长下移;体围发育的顺序是由上而下,由中心 而末梢;婴幼儿各器官系统的发育不平衡,有先后快慢的差别(儿童肌肉的发育有两个高峰, 一个是在 5、6 岁以后,一个是性成熟期以后;肺的发育要在青春期才完全成熟) ◆身体发育的规律:幼儿身体发育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幼儿身体发育的速度是波浪式 的(第一个突增期在 2 岁以前;第二个突增期在青春期);幼儿身体发育是具有程序性的(从 出生到发育成熟,头颅增长一倍,躯干增长两倍,上肢增长三倍,下肢增长四倍);各系统 的发育是不均衡的但又是统一协调的(神经系统的发育在胎儿时期和出生后一直是领先的) ◆动作发展的规律:从整体到局部,首尾规律,近远规律,大小规律,无有规律 5、掌握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并能够在教育活动中应用 (一)注意 ◆注意:一种心理状态,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特点是指向性和集中性 ◆无意注意:事先没有预订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注意:有预订目的并且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注意的规律 注意的选择性:由幼儿的兴趣和情绪引起,与幼儿的理解水平和幼儿的经验有密切关系,受 强化方式的影响 注意的稳定性:(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下,,3 岁幼儿能够集中注意 3~5 分钟左右,4 岁幼儿可 持续注意 10 分钟左右,5~6 岁的幼儿能保持注意 20 分钟左右)——影响因素:注意的对 象新颖、生动,形象鲜明;活动的游戏化;注意与幼儿操作活动的结合;幼儿的身体状况 注意的分配: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与活动上。例如:幼儿可 以边唱歌边做动作,或边搭积木边聊天等。教师应该创造条件帮助儿童加强动作或活动练习, 使幼儿对所进行的活动比较熟练,至少对其中的一种活动掌握得比较熟练,做起来不必花费 多少注意或精力。 注意的广度:影响因素——注意对象的特点;活动的任务和个人的知识经验 ◆幼儿注意的分散的原因:无关刺激的干扰;疲劳;目的要求不明确;注意转移的能力差; 不能很好地进行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转换 ◆幼儿注意分散的防止:避免无关刺激的干扰;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组织活动;无意注意 和有意注意的交互作用;合理地组织教育活动 (二)感觉 ◆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新浪微博:@教师资格证报名考试 新浪微博:@教师资格证报名考试
来理解事物,发展到依靠语言说明来理解;从对事物做简单、表面的理解,发展到理解事物 较复杂、较深刻的含义;从理解与情感密切联系,发展到比较客观的理解;从不理解事物的 相对关系,发展到逐渐能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 ◆思维能力的培养——创设直接感知和动手操作的机会,根据幼儿思维的直观行动性进行培 养;不断丰富幼儿的感性知识,根据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进行培养 (八)言语 1~1.5 岁——单词句阶段 1.5~2 岁——双词句阶段 4 岁——出声的自言自语——形式:游戏言语、问题言语 句子类型——从不完整句到完整句;从简单句到复合句;从陈述句到多种形式的句子 幼儿发音的错误大多发生在辅音 ◆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幼儿的言语能力——有目的、有计划的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是发展幼儿 言语能力的重要途径;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提供幼儿交往的机会;把言语活动贯穿于幼儿 的一日活动之中;教师良好的言语榜样;注重个别教育 6、掌握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并能够在教育活动中应用。 ◆情绪的分类: 心境——人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 激情——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为时短促的情绪状态 应激——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作出的适应性反应 道德感——小班幼儿指向个别行为如打人是不好的;中班幼儿喜欢告状;大班幼儿看小人书 时把坏人的眼睛挖掉 理智感——好奇好问,“破坏”行为 ◆情绪情感的功能:适应功能;动机功能;组织功能;信号功能;保健功能 ◆依恋(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和情感联系的倾向)的类型——陌生情 境实验——安全型、回避型、反抗型 ◆影响依恋的因素——抚养质量(母亲的敏感性和反应性),儿童的特点(外在的体貌特征、 身体的健康情况和内在的气质特点),文化因素 ◆情绪的发展:社会化、丰富化和深刻化、自我调节化、控制与掩饰成分增加 ◆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易冲动性、不稳定性、外露性 7、掌握幼儿个性、社会性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并能够在教育活动中应用 ◆个性——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组合 ◆个性的心理结构: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个性心理 特征(气质、性格、能力)、自我意识(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调节) ◆个性的基本特征——独特性、整体性、稳定性、社会性 活动动机:从动机互不相干形成动机之间的主从关系;从直接、近景动机占优势发展到间接、 远景动机占优势;从外部动机占优势发展到内部动机占优势 ◆气质 胆汁质:精力旺盛,反应迅速,脾气暴躁,情绪明显表露于外,但持续时间不长 多血质:活泼好动,反应敏捷,喜欢与人交往,善于适应环境变化,注意与兴趣容易转移, 情绪表现明显,但易变 黏液质:安静稳定,反应缓慢,沉默寡言,交际适度,能克制自己,注意稳定但不容易转移 抑郁质:行为孤僻,反应迟缓,具有较高的感受性,善于觉察他人不易觉察的细节,情绪反 应深刻、持久,不表现于外,具有内倾性 ◆幼儿性格的年龄特点:活泼好动,喜欢交往,好奇好问,模仿性强,好冲动